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得力

高穎罷相內幕:因為高穎是太子楊勇的得力臂助

  在晉王楊廣的推動之下,獨孤皇後和宰相楊素結成瞭反太子聯盟,對太子楊勇展開內外夾擊,促使隋文帝產生瞭廢掉太子、改立晉王的想法。不過廢立太子是國之大事,還得征得宰相的贊同。而當隋文帝拿這件事去問老宰相高熲的時候,高熲卻一口否決瞭。那麼高熲為什麼要反對?高熲的反對會給他帶來什麼後果呢?   高熲是非比尋常的,是重要的輔政大臣,他的否決就難辦。二十年,沒一件事,高熲與隋文帝不是同心同德的。在太子問題上,高熲為什麼一定反對呢?人們往往想到一樁公案。說他曾與楊廣因張麗華發生矛盾。平陳戰爭時,楊廣是名義上的統帥。後來占領建康城時,高熲做善後工作時,處理戰犯時,張麗華是高居榜首的。她本是首席戰犯,高熲準備實施死刑時,接到楊廣快,想留她下來。高熲答復說,“武王滅殷,戮妲己,今平陳國,不宜取麗華”。不能這樣。高熲不給楊廣面子,楊廣放出話來,今後一定報復你的。結下瞭仇恨瞭。楊廣當太子太皇帝,高熲就不會有好下場,所以高堅決反對這事,歷史都是這樣記載,我個人覺得不可靠。三個理由:一是楊廣有遠大理想,致力於營造不近女色的形象,才贏得父母的欣賞。這樣的理想與道德自律,怎麼會在戰爭時刻去護她呢。二是張麗華兒子當時十五歲,而這時楊廣隻二十來歲,年齡上不太可能。三是,南方的一些史書,都明確記載,晉王廣命斬貴妃。這一點上與高熲不矛盾。所以,這個內容不可靠。那為什麼高熲要反對呢?公的方面,有經驗的政治傢,他深知廢長立幼會引起政治鬥爭,這在歷史上有教訓。私的上,他與楊勇是兒女親傢。太子倒臺,他的身份也會難立足。也不宜反對楊勇。兩方面原因,讓他堅決維護。   要說在隋文帝的朝廷裡,高熲絕對是一位重量級人物。多年來隋文帝對他極為倚重,贊揚備至。因此高熲對太子楊勇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保護傘。有瞭高熲的支持,太子的位置就會安全一些。但問題是,高熲這把保護傘會不會永遠撐下去呢?   高熲自己是自身難保瞭。因為他得罪瞭一個人,獨孤皇後,他們不是不錯嗎?先前好,是因為他出自獨孤信門下,高熲一肯不棄故主,贏得瞭獨孤皇後的信任。但是,她強悍,一旦她不喜歡高熲時,殺傷力也比任何人大。這時,她恰恰與高熲翻臉瞭。一件事是因為她懷疑他瞧不起她。隋文帝到晚年,出錯瞭,嚴重的生活錯誤。修瞭仁壽宮,避暑,心態不錯,心情好,看美人也不一般瞭,看中瞭氣度不凡的宮女。一問,是尉遲迥的孫女。這可是隋文帝稱帝最大的障礙。當時三總和反叛,為首的就是他。後來,被殺,她才被沒入宮,這一節讓他湧起瞭一股豪情,一比才知道。年輕宮女,獨孤皇後哪裡比得上呀?他忘瞭誓言與獨孤皇後的厲害瞭。但是獨孤皇後一直盯著,馬上她知道瞭,裝不知道。照樣一起上朝,回來就幹掉瞭小宮女。心中窩火。一個宮女都保護不瞭,皇帝多窩囊呀。絕對沒有廢掉皇後的勇氣。不能影響政治大局。怎麼辦?離傢出走,“單騎從苑中出,不由徑路,入山谷間二十餘裡。”大臣們著急瞭,趕緊追吧,高熲與楊素去追。追到,叩馬苦諫。隋文帝長嘆,“吾貴為天子,不得自由”。高熲勸他瞭,“陛下豈以一婦人,而輕天下?”這是找臺階下。犯不著拋棄天下。隋文帝就還是回去瞭。獨孤皇後也陪瞭不是,本來這事過去瞭。幾天後,獨孤皇後打聽到這個細節,高熲不過是傢臣,怎麼這樣輕視我呢?怎麼說我不過是一個婦道人傢呢?從此不滿瞭。多冤瞭,和事佬的這話,得罪瞭一個人。這樣的皇後,得罪一次就夠受瞭,沒想到還有一次。   不久,高熲就得罪瞭一位大人物,她就是獨孤皇後。獨孤皇後是一位堅強的政治女性,在隋朝影響力極大。而高熲在無意之中兩次違背她的意志,就等於給自己樹立瞭一個最強大的敵人。對於冷酷而又心胸狹隘的獨孤皇後而言,此時的高熲已經不是朋友,而是障礙。那麼獨孤皇後會怎樣除掉這個障礙呢?   這是因為高熲的妾生瞭兒子。獨孤皇後跟皇帝說,“高仆射老矣,而喪夫人,陛下何能不為之娶?”說高熲是個沒人照應的人,讓陛下給他娶一個妾,這是美意,沒想到高熲拒絕瞭。“臣今已老,退朝,唯齋居讀佛而已,雖陛下垂哀之深,至於納室,非臣所願。”這話合乎她的心意,加分瞭。沒想到沒多久,重大轉折出來瞭,報來瞭喜訊瞭,生瞭兒子。獨孤皇後怒瞭。她恪守的是一夫一妻制,高熲居然讓妾生瞭兒子,居然這樣道德敗壞,印象更壞瞭。高熲支持楊勇,當然獨孤皇後覺得他不行瞭。必欲除之而後快。她就挑撥再挑撥。三次挑撥。一是挑他不忠誠,她拿愛妾生子來說事:“陛下尚復信高熲邪?始,陛下欲為熲娶,熲心存愛妾,面欺陛下,今其詐已見,安得信之?”

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得力助手們的後人命運沉浮

  貞觀名臣與唐太宗李世民共同創造瞭輝煌的政績,當唐太宗的子孫沿著貞觀的路走下去,走向開元盛世的時候,那些名臣的子孫在幹什麼?  貞觀名臣裡下場最慘的,當然要數侯君集和長孫無忌。  侯君集被列為太子李承乾謀反案的主要罪犯,貞觀十七年(643)處斬。臨刑前侯君集以個人戰功名義乞求保留一個兒子以傳香火。太宗聽瞭他的請求,將他的妻兒,流放嶺南。  長孫無忌不僅堅決不支持武則天進步,還處處掣肘軟磨硬泡,阻擋小武的前程。小武是誰?當時最受唐高宗李治寵愛的女青年,前途無量的人!擋她的路就是擋皇帝的路。當上皇後的武女士對長孫懷恨在心,終於在一連串政治較量之後,659年,由許敬宗給長孫無忌扣上一頂“謀反”的帽子。唐高宗心裡很清楚,他舅舅長孫無忌不可能有“謀反”的打算,也沒有“謀反”的證據,但畢竟權力之爭更重要,於是給瞭一個模糊的處理:不審問長孫舅舅;削去其太尉官銜和趙國公爵位;降為揚州都督,但這是一虛銜,重點是“黔州安置”;不久於黔州被逼自殺。任秘書監駙馬都尉的無忌之子長孫沖等人因此開除出幹部隊伍,放逐嶺南偏遠地區。長孫一傢因此案牽連受處罰的有好幾人;近親皆流放嶺南做奴婢;長孫無忌從父兄子長孫祥被處絞刑。直到15年以後,才給長孫傢恢復名譽,“恢復”長孫無忌官爵;允許靈柩回長安,陪葬於昭陵。以長孫無忌的曾孫長孫翼承襲爵位。   禇遂良因為反對立武則天為皇後,被貶為潭州都督。武則天坐上皇後寶座後,禇遂良再貶為愛州刺史(在今越南清化),後來在愛州去世。659年,長孫無忌謀反案牽連到禇遂良,追削官爵,其子禇彥甫、彥沖流愛州,在路上就都被殺掉。  長孫無忌的舅舅高士廉,貞觀二十一年(647)病故。其子高履行,受長孫無忌案牽連,降為洪州都督,再貶為永州刺史。履行的弟弟高真行,官至右衛將軍,其子高岐為太子典膳丞,等於東宮夥食主任,因為是太子府官員,牽涉到章懷太子李賢謀反案,皇帝下令高真行把高岐領回去自行教誨。高傢經過考慮,居然想出這樣一個解決辦法:高真行刺其喉,真行的哥哥戶部侍郎高審行刺其腹,再由高岐的堂哥高旋動手砍下他的頭,扔到大路上。也許高傢人以為隻有殺掉高岐才是擺脫政治困境保全傢族利益的最佳辦法,但這一手法實在太過殘酷露骨,唐高宗聽瞭也覺得太過分瞭,高真行被貶為睦州刺史,審行貶為渝州刺史。   房玄齡,爵梁國公,貞觀二十二年(648)病逝。其子房遺愛,尚太宗女高陽公主,這是李世民最喜歡的女兒,以驕橫聞名,禮遇超乎其他公主駙馬之上。房玄齡去世以後,高陽公主挑唆老公提出和哥哥房遺直分傢。房遺直報告給李世民,公主挨瞭一頓批評。不久,因為一件盜竊案,和尚辯機的一個很值錢的枕頭引起辦案人員註意,口供居然是情人高陽公主所贈。這事讓李世民很沒有面子,辯機被腰斬;牽連被殺的有十餘人。太宗駕崩,高宗即位,公主繼續鼓動房遺愛和哥哥遺直抬杠,結果兩敗俱傷,遺愛降為房州刺史,遺直為隰州刺史。公主一心一意要告倒房遺直,說這大伯對自己“無禮”,處境窘迫的遺直隻好反過來揭露弟弟和弟媳的罪狀,事情鬧大瞭,高宗命令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有自己的算計,他把這案子的第一被告定成吳王李恪。李恪的母親是隋煬帝的女兒,李恪自小聰明,深得李世民的喜愛。長孫把吳王李恪看作是對李治帝位的最大威脅。房遺愛深知長孫無忌對李恪必欲除之而後快,在自己的問題嚴重難以脫罪的時候,就下出一步險棋,他說自己和吳王李恪同謀造反!這步棋是迎合長孫無忌的,也未嘗不是迎合唐高宗的,隻是這步棋沒有能救自己的命,永徽四年(653)春,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三駙馬處斬;荊王李元景、吳王李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賜自盡;房遺直貶為春州銅陵尉(在今廣東陽春);廢止房玄齡配享昭陵的待遇。  前面提到很多牽扯到謀反案的人,恐怕真正有造反意圖的連一個也未必真有。隻有李勣的孫子李敬業是真正參加造反的,因為造反,祖上因為戰功賜姓李的光榮也被剝奪瞭,史書上提到他多按其本姓稱為“徐敬業”。武則天以太後身份臨朝稱制,政治野心已經毫不掩飾,李敬業和一批心懷不滿的失意官員公然起兵反對武則天,以恢復李唐為號召。這一軍事行動開始時轟轟烈烈,行動中猶猶豫豫,最後以徹底失敗草草收場,最大的影響恐怕就是留下一篇駱賓王的罵人文章《討武氏檄》。  貞觀之治的佳話流傳瞭一千三百多年,留下豐富的政治思想資源和歷史經驗教訓。然而,當我們沿著題目的思緒梳理歷史記載的時候,我們會驚訝,很驚訝。“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說的是封邦建國的制度下,貴族上層的利益分配在制度保障下也很難長久延續,祖孫五代是一坎兒,未必傳得下去。貞觀時期的名相賢臣與唐太宗共創輝煌,居功至偉,他們的子孫的下場卻往往很悲慘。毛澤東主席當年曾經借戰國策裡觸龍說趙太後的故事來提醒黨的幹部要對培養教育下一代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他是很有遠見的。盡管本文列舉的隻有貞觀群臣子孫中一部分人的命運,也足夠引起讀史者的沉思。相關閱讀推薦:李建成無能?李世民擊敗竇建德離不開他的支援有瞭武代李唐的預言:李世民為何沒殺武媚娘?歷史上唯一贏過武媚娘的女人:李世民的賢妃徐惠唐太宗李世民和長孫皇後生瞭幾個孩子?分別是誰唐太宗李世民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被成為天可汗

金正恩秘密得力助手首次曝光 揭秘徐大河個人資料

  每一個人的身邊都會有一個自己信得過的得力助手,全心全力為你做任何事情。據悉,金正恩秘密得力助手首次曝光,揭秘徐大河個人資料。   據相關人士報道,徐大河亮相在日本政府代表團就朝鮮平壤同朝方舉行閉門會談的會議上,他當天穿著軍裝迎接,並向日本介紹相關情況,這還是他首次公開露面,引起瞭人們的高度註意。  知情人表示,徐大河是朝鮮國傢安全保衛部的副部長,並且在金正恩接班人時期以保衛部為基礎掌控權力的過程中發揮瞭核心作用,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金正恩最親近的人除瞭他,就沒有其他的人,堪稱為得力助手一點都不過分。 圖為朝鮮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長、秘密警察機構“國傢安全保衛部”幹部徐大河  由日本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伊原純一率領的日本政府代表團28日在朝鮮平壤同朝方舉行閉門會談,就“綁架問題”等進行磋商。朝方特別調查委員會委員長徐大河當天特別身穿軍裝迎接日方代表團,並向對方介紹瞭綁架受害者現狀的調查進展,此舉立即引發外媒的廣泛關註。  徐大河是朝鮮國傢安全保衛部的副部長,這是其首次在公開場合亮相。日本媒體說,當天的會談中,包括徐大河在內的特別調查委員會的主要人員全部出席,此舉被認為是向外界傳遞朝鮮對於這次調查“充滿誠意”。  國傢安全保衛部是朝鮮的情報機關,其工作一直以來受到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的重視和鼓勵,金正恩也曾視察過該部。朝鮮稱國傢安全保衛部的工作人員為“保衛戰士”,意指他們通過自身工作不斷努力守護朝鮮國傢和民族的自主權。 脫北者氣球向朝鮮投食  而對於該部的主要職責,有韓媒稱包括監督朝鮮國內政治思想動向、抓捕韓國間諜、監視幫助朝鮮“脫北者”的相關團體活動等,正因為如此,作為該部副部長的徐大河也被韓媒視為幫助金正恩消除反對勢力的人物,將其稱作“金正恩的秘密護衛武士”。  不過,徐大河的相關經歷和工作職責等在朝鮮並沒有予以公開,朝鮮國內媒體和網站上也難覓關於徐大河的隻言片語,這次他公開現身同日本政府代表團舉行磋商確屬罕見。相關閱讀推薦:韓媒:金正恩手握20多枚核彈 圓軍事強國夢朝媒發公報緬懷金正日 稱金正恩是朝鮮生命線揭秘朝鮮民眾對金正恩的真實態度:讓人嚇一大跳金正恩要遭殃!朝這種活動竟不請中國震驚!金正恩豪宅遭曝

蔣介石的得力助手:黃埔軍校戰術教官陳繼承簡介

  導讀:陳繼承(1893-1971)江蘇省靖江人。黃埔軍校戰術教官,國民黨陸軍中將。早年先後就讀於江蘇陸軍小學、陸軍第四中學、保定軍校。 參加兩次東征,東征後調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四團團長。 北伐戰爭因汀泗橋一戰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二師師長。1924年被聘為黃埔軍校中校教官。1932年,被國民政府任命為洛陽衛戍司令,負責衛戍國民黨中央和國民政府機關事宜。在1932年對鄂豫皖蘇區發動的第四次大規模”圍剿”時,任中路軍第二縱隊指揮官。  陳繼承自幼入傢塾,傢鄉儒師楊逸清是他的啟蒙老師。他14歲畢業於江蘇陸軍小學堂第三期,後入陸軍第四中學(位於南京)第三期,其間加入中國同盟會。1909年廣州新軍起義失敗後,他秘密赴廣州企圖再次發動起義,因未果而回到江蘇。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之後,陳繼承於南京從事光復活動。中華民國成立後,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他參加瞭國民黨的秘密軍事聯絡。  1914年1月,他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二期步兵科,於1916年5月畢業。畢業後,他被分發到北洋陸軍第七十二混成旅第一團第一營擔任見習官,不久回到傢鄉。在傢鄉,他曾任靖江縣商會武裝民團教官,其間同張志輝結婚。1918年10月,陳繼承受連襟趙伯先(又名趙琛)舉薦,並應陸軍小學堂同學李明揚之邀,赴廣東。1921年,他任駐粵贛軍總指揮部副官,駐粵建國贛軍第一師步兵團連長、營附、支隊參謀長。1924年5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教授部戰術教官,1924年10月任黃埔軍校教導團第一團(何應欽任團長)第二營營長。1924年11月,他在廣州與吳慕墀結婚。1925年1月,陳繼承任黃埔軍校第三期入伍生總隊第一營營長,任內率部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及討伐滇桂軍閥的戰鬥。革命軍第一次東征時,他奉命率一個營防守廣州的東郊。同年5月,他兼任黃埔軍校本部戰術教官。   1937年4月,陳繼承接替張治中任南京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蔣介石任校長)教育長,並曾兼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本部教育處處長。抗日戰爭爆發後,陳繼承負責將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本部遷往中國西南,仍任該校教育長,並兼任成都中央陸軍軍官學校軍官教育隊隊長。1938年2月,他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次長,1939年春兼任四川省黨政軍幹部訓練團主任、四川新兵補充訓練總處處長等職務。1939年夏,陳繼承主持組建第十四、第二十五補充兵訓練總處,1942年初分別被改編成陸軍新編第三十三師、新編第三十師。1942年5月,他被免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教育長一職。  此後他在重慶閑居近兩年。1944年春,他經劉峙推薦,任重慶衛戍總司令部副總司令。1944年12月,調任川鄂陜甘邊區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職務。1945年2月,調任第六戰區副司令長官,駐湖北恩施。1945年3月,獲一等雲麾勛章。1945年5月 20日,他到重慶參加瞭中國國民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執行委員。抗日戰爭結束後,1945年10月10日陳繼承獲忠勤勛章。後來,他出任第十一戰區第一副司令長官,兼北平前進指揮所主任,在北平主持華北日軍受降。1946年5月,他獲勝利勛章。1946年8月任擴編以後的北平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1946年11月獲美國政府所頒自由勛章。1947年1月獲光華甲種一等獎章。1947年2月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部撤銷,他改任保定綏靖公署副主任,兼保定綏靖公署北平指揮所主任、北平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等職務。  1947年12月1日,保定綏靖公署同張垣綏靖公署合並為華北剿匪總司令部(傅作義任總司令),陳繼承任第一副總司令,後因同傅作義發生矛盾而被調離。1948年10月30日,他任南京衛戍總司令部總司令。1949年1月21日蔣介石下野之後,他調任總統府戰略顧問委員會委員。 1949年春,他先後隨中華民國政府遷往廣州、重慶,後來遷居香港。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做的七件影響中國的大事:蔣介石的歷史貢獻揭秘:蔣介石與大舅子宋子文之間的二十年的恩怨哪一位國軍將領敢在22年裡三次逼蔣介石下野?哪位國軍名將不通知蔣介石就敢私自調十萬大軍?鮮為人知的蔣介石側室姚冶誠:同居十年無名分!青年蔣介石覬覦日本人妻引風波:蔣介石風流野史

三國郭嘉簡介 曹操手下得力謀士郭嘉的生平

  郭嘉(170—207),字奉孝,潁川陰翟(今河南禹縣)人,東漢末年曹操手下著名軍事傢、謀士。  郭嘉初投袁紹,袁紹對其非常恭敬。郭嘉住數十日後,對袁紹謀士辛評、郭圖說:“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還說:“吾將更舉以求主,子盍去乎!”二人卻說:“袁氏有恩德於天下,人多歸之,且今最強,去將何之”(《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郭嘉知二人還沒發現到袁紹的短處,不再多言,遂離紹而去。  起初,潁川名士戲志才為曹操謀士,曹操對他甚為器重。無奈戲志才早逝,曹操便寫信給謀士荀彧,書中說:“自志才亡後,莫可與計事者。汝、穎固多奇士,誰可以繼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荀彧見信後,向曹操推薦瞭郭嘉。曹操召見郭嘉,與其共論天下大事,高興地說:“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會見後,郭嘉也非常高興地說:“真吾主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遂任郭嘉為司空軍祭酒,時為建安元年(196年)。自此,郭嘉以多謀善斷而深得曹操倚用。   同年,呂佈以轅門射戟的方式解救瞭劉備,劉備不久便又得兵萬餘人,引起呂佈妒恨,率兵攻打劉備。劉備逃走,歸降曹操,曹操待其甚厚,讓劉備豫州牧。有人對曹操說:“備有英雄之志,今不早圖,後必為患。”曹操問郭嘉該當如何,郭嘉說:“有是。然公起義兵,為百姓除暴,推誠杖信以招俊傑,猶懼其未也。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也。如此,則智士將自疑,回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乎!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也,不可不察。”曹操含笑而說:“君得之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於是給劉備增兵增糧,派其至沛(今江蘇沛縣),收集散兵以對付呂佈。相關閱讀推薦:鬼才郭嘉怎麼死的?一代梟雄曹操為何三哭郭嘉為什麼說諸葛亮智謀遠不及郭嘉?郭嘉和諸葛亮郭嘉和諸葛亮誰厲害 亂世三國第一謀士是誰?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建安二年(197年),袁紹休書與曹操,辭語憍慢。曹操大怒,對荀彧、郭嘉曰:“今將討不義而力不敵,何如?”二人回答說:“劉、項之不敵,公所知也。漢祖唯智勝項羽,故羽雖強,終為所禽。今紹有十敗,公有十勝,紹雖強,無能為也。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也;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也;桓、靈以來,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也;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問遠近,此度勝也;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得策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也;紹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不為虛美,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也紹見人饑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無不周,此仁勝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禦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也;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也;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也。”曹操笑著說:“如卿所言,孤何德以堪之!”郭嘉又說:“紹方北擊公孫瓚,可因其遠征,東取呂佈。若紹為寇,佈為之援,此深害也。”荀彧說:“不先取呂佈,河北未易圖也。”曹操操說:“然。吾所惑者,又恐紹侵擾關中,西亂羌、胡,南誘蜀、漢,是我獨以兗、豫抗天下六分之五也。為將奈何?”荀彧說:“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騰最強。彼見山東之爭,必備擁眾自保,今若撫以恩德,遣使連和,雖不能久安,比公安定山東,足以不動。侍中、尚書仆射鐘繇有智謀,若屬以西事,公無憂矣”(《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二》)。曹操於是上表封鐘繇為侍中守司隸校尉,持節督關中諸軍。鐘繇至長安,移書寫信給韓遂、馬騰等,二人遂各遣子入京為人質。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征討呂佈。呂佈敗退固守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曹軍久攻不克,將士疲憊,曹操想罷兵撤退。郭嘉與荀攸指出:“呂佈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佈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佈可拔也”(《三國志·魏書·荀攸傳》)。曹操點頭稱是,於是,曹軍乃引沂水、泗水灌城。經月餘,呂佈更加困迫。十二月,呂佈部將侯成、宋憲、魏續等叛變,引曹軍攻入下邳,呂佈被圍在白門樓,被迫投降。曹操下令誅殺呂佈、陳宮、高順等,傳首許都,凱旋班師。此役,曹操殲滅瞭勁敵呂佈,為掃滅袁紹等割據勢力,完成統一北方大業,創造瞭有利條件。  建安四年(199年),曹操奉迎漢獻帝遷都許昌(今河南許昌東)後,獨掌軍政大權,總攬朝政,皇帝成為傀儡。車騎將軍董承接受皇帝衣帶詔,與劉備及長水校尉種輯、將軍吳子蘭、王服等,密謀除掉曹操。劉備恐曹操猜忌,欲伺機脫離曹操控制,趁右將軍袁術潰敗,主動請求跟大將朱靈前去截擊。郭嘉、程昱、董昭等聞後,都說:“備不可遣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後悔,立即派人去追,已然不及。後袁術南逃壽春(今安徽壽縣),朱靈班師回朝。十二月,劉備乘曹操部署對袁紹作戰之時,襲斬徐州(治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刺史車胄,又擊敗曹操派去討伐的司馬長史劉岱軍,據有徐州、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等地,背叛曹操,響應袁紹。   建安五年(200年)正月,車騎將軍董承等企圖刺殺曹操的計劃泄露,董承、王服、種輯皆被屠滅三族,唯參與密謀的劉備僥幸逃脫,且勢力越來越大。曹操欲親自征討劉備,部將們耽心袁紹從背後攻擊,都進言說:“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曹操則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郭嘉也認為:“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三》)。曹操為剪除後患,遂親率大軍東征劉備。冀州別駕田豐勸說袁紹,乘機襲擊曹操後方,袁紹卻以幼子重病為由不肯出兵。劉備驚悉曹操軍將至,親率數十騎出城觀察,果然望見曹軍旌旗,隻得倉猝應戰,被曹軍擊潰,劉備妻子被俘。曹操接著攻陷下邳,迫降劉備部將關羽,又進擊依附劉備的昌稀等,將其擊破。劉備逃到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投奔袁紹,逐漸收集潰散的殘兵敗將,成為袁紹大舉攻曹的力量。此戰,曹操迅速擊潰劉備,避免瞭在官渡之戰中兩面作戰的局面。  自興平二年(195年)起,孫策從袁術處借兵,渡江征討江東,至建安五年(200年),孫策已盡得江東之地,成為割據一方的豪強。此時孫策聞曹操與袁紹相持於官渡,欲率軍渡江北襲許昌。曹軍皆驚,唯郭嘉說:“策新並江東,所誅皆英豪雄傑,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輕而無備,雖有百萬之眾,無異於獨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敵耳。以吾觀之,必死於匹夫之手”(《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孫策果被郭嘉言中,後為刺客所殺。  同年,郭嘉隨曹操在官渡之戰中大敗袁紹。建安七年(201年)5月,袁紹因軍敗憤愧嘔血而亡,少子袁尚繼大將軍及冀州牧位,令長子袁譚率少數兵力防守黎陽。九月,曹軍渡黃河攻黎陽,譚請增兵,尚恐譚兵多後奪其權,遂自率軍來援,與曹軍相持於黎陽。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建安八年(203年)二月,曹軍發起總攻,大戰於黎陽城下,袁軍戰敗,袁尚、袁譚棄城逃鄴,曹軍占領黎陽。四月,曹操進軍鄴城,為充實軍糧,搶收小麥。袁軍乘機發起反擊,曹軍小挫。曹操本擬重新組織攻城。郭嘉認為:“袁紹愛此二子,莫適立也。有郭圖、逢紀為之謀臣,必交鬥其間,還相離也。急之則相持,緩之而後爭心生。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納其計。五月,撤軍返許昌(今河南許昌東),留部將賈信屯兵黎陽,監視袁軍。  建安九年(203年),袁尚、袁譚果然發起內訌,袁譚為袁尚所敗,派辛毗向曹操乞降。曹操遂以支援袁譚為名,攻打鄴城(今河北臨漳西南)。七月,袁尚軍潰散逃往中山(今河北定州),輜重盡為曹軍所獲。鄴城守軍聞汛瓦解。十月,袁尚勢力基本上為曹操所消滅。  在曹操圍攻鄴城時,原已歸降曹操的袁譚,又背叛曹操,乘機攻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間等地,並進攻逃至中山(今河北定州)的袁尚,迫使袁尚再逃故安(今河北易縣東固安),投奔幽州(治今北京城西南)刺史袁熙。袁譚收袁尚殘部,駐紮龍湊(今山東平原東南)。曹操在擊垮袁尚後,按各個擊破的方針,以袁譚背盟為借口,出兵進攻袁譚。建安十年(204年)正月,曹操進攻南皮,大破袁軍,占領南皮,袁譚出逃,被曹軍追上殺死。袁譚所屬各郡、縣盡歸順曹操。郭嘉對曹操說:“多辟青、冀、幽、並名士以為掾屬,使人心歸附”(《資治通鑒·卷第六十四》)。曹操為安撫地方,采納瞭郭嘉的建議,穩定瞭統治。冀州平定,郭嘉因攻被封為洧陽亭侯。   時遼西少數民族烏桓部落乘中原戰亂,擄遷漢族邊民10餘萬戶。曹操取冀州,殺袁譚後,袁熙、袁尚逃往烏桓,二者聯結,不斷侵擾邊境。曹操為統一北方,於建安十二年(207年)秋,開始遠征烏桓的作戰。劉備聞訊,立即趕往荊州,勸劉表趁曹操北征烏桓之機奪取許都(今河南許昌東),迎獻帝,興漢室。曹操甚為擔心,諸將皆說:“袁尚亡虜耳,夷狄貪而無親,豈能為尚用!今深入征之,劉備必說劉表以襲許,萬一為變,事不可悔”(《資治通鑒·卷第六十五》)。唯郭嘉認為:“公雖威震天下,胡恃其遠,必不設備。因其無備,卒然擊之,可破滅也。且袁紹有恩於民夷,而尚兄弟生存。今四州之民,徒以威附,德施未加,舍而南征,尚因烏丸之資,招其死主之臣,胡人一動,民夷懼應,以生蹋頓之心,成覬覦之計,恐青、冀非己之有也。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三國志·魏書·郭嘉傳》)。  曹操聽罷,茅塞頓開,遂立即揮師北上,進至易(今河北雄縣西北)時,郭嘉又獻策說:“兵貴神速。今千裡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如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曹操依計而行,親率輕騎兵,晝夜兼程,疾速行軍。在白狼山(今遼寧喀喇沁左翼蒙古自治縣東境白鹿山)殲滅烏桓主力和袁尚、袁熙殘餘勢力,斬蹋頓及名王以下10餘人,俘虜20餘萬人。袁尚、袁熙投奔遼東郡太守公孫康。曹操再次采納謀士郭嘉之計,沒有繼續追擊,而是坐觀局勢,聲言等待公孫康把二袁首級送來。九月,曹操從柳城撤軍,不久,果然公孫康伏殺袁尚、袁熙及遼東單於速濮丸。  至此,曹操逐袁術、敗張繡、滅呂佈、破袁紹、擊劉備,又北征烏桓,中國北方隻剩荊州劉氏。  郭嘉“深通有算略,達於事情”。曹操說:“難奉孝為能知孤意”(《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在北征途中,郭嘉染病,回師不久逝世,年僅38歲。曹操哀痛不已,對荀攸等曰:“諸君年皆孤輩也,唯奉孝最少。天下事竟,欲以後事屬之,而中年天折,命也夫”(《三國志·郭嘉傳》)!乃表告天下:“軍祭酒郭嘉,自從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議,臨敵制變。臣策未決,嘉輒成之。平定天下,謀功為高。不幸短命,事業未終。追思嘉勛,實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戶,並前千戶”(《三國志·魏書·郭嘉傳》)。於是上表謚郭嘉為貞侯,其子郭奕嗣。  後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大敗,慨嘆道:“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三國志·魏書·郭嘉傳》)。當初,陳群責怪郭嘉不治行檢,多次在朝中控訴郭嘉,郭嘉卻神色自若。曹操則更加重用郭嘉,而陳群能持正,曹操也很高興。  郭嘉,東漢末曹操的重要謀士。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經荀推薦任曹操司空軍祭酒。早在官渡之戰前三年(197年),郭嘉便建議曹操東平呂佈,以防與袁紹決戰時呂佈援紹,雙方夾擊,造成被動。次年,曹操親征呂佈,敗之。從此,郭嘉跟隨曹操征戰多年。及袁紹敗,河北平定,又勸說曹操多辟青、冀、幽、並請州名士以為掾屬,借以籠絡人心。曹操將北擊烏桓,諸將懼荊州割據勢力劉表襲擊後方,嘉斷言,劉表隻能空談,又與劉備有矛盾,不足為慮。不久,果如其言。建安十二年(207),又為曹操襲擊烏桓劃策,以為兵貴神速,宜留輜重,輕兵兼程,出其不意。曹操采納郭嘉建議,大獲全勝。郭嘉從征還,病卒。此前曾封為洧陽亭侯,至此增邑至千戶。曹操稱贊他在政治、軍事方面的見識都超過別人,是自己的“奇佐”。赤壁戰敗,曹操嘆曰:“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