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得罪

揭秘漢文帝男寵鄧通:鄧通為漢文帝吸膿得罪誰瞭

  作為佞幸人物的代表,鄧通在中國歷史上有些聲名,讀過《史記》、《漢書》的人應該對他印象很深。  鄧通是蜀郡人,因為擅長搖船劃槳,在皇宮裡當瞭個黃頭郎。所謂黃頭郎,就是頭纏黃佈的郎官,因為當時很迷信,講究五行相生相克,土能克水,所以搖船的郎官都頭纏黃佈。有一天,劉恒做瞭一個夢,夢見自己快要升天,卻差一把後勁,怎麼努力也升不上去,這時有一個黃頭郎在他身後推瞭一把,終於升上去瞭。他下意識地回頭尋找恩公,看見那個推自己的人屁股以上腰帶以下的部位,衣服上破瞭個洞,劉恒驚詫不已:這個夢怎麼做得這麼邪門,跟真的似的。醒來之後,他靠在床上感嘆很久,忽然腦子裡萌生一個沖動:說不定現實中真有這麼個人,何不到黃頭郎官叢中去找找看?  想到這裡,他一翻身起床,來到未央宮滄池中間的漸臺上,偷偷觀看在滄池上侍候的黃頭郎官,一眼看見有個人正好屁股以上皮帶以下的衣服上破瞭個洞,不禁大喜,馬上叫到面前來,問其名姓,聽說他姓“鄧”,更是樂不可支。因為人都講究口采,“鄧”和“登”的音近,象征著這個人正是送自己登天的人(“升”和“登”的古音也很近,是同源詞),於是當即給鄧通加官進賞。鄧通這個人也比較老實,不喜歡外交,就算碰到輪休的日子,也在宮裡侍候,不肯休息。劉恒越發高興,先後賞賜他總共有十多億的錢財,拜官至上大夫。  鄧通對劉恒也確實忠心耿耿。有一次,劉恒得瞭癰病,碩大的一個癰,裡面全是金燦燦的膿液。鄧通卻一點不介意,二話不說,就趴在劉恒腿上,像喝玉米粥似的,咕嚕咕嚕,三下五除二,把那些膿汁吮吸得幹幹凈凈,再吸下去就該是健康的血細胞瞭。  劉恒心裡又是感動,又是傷悲,在鄧通又一次幫他吸完膿汁之後,他假裝隨意地問道:“你認為這普天之下,誰最愛我?”鄧通老老實實地回答:“我想沒人會超過皇太子吧?”劉恒點瞭點頭,後來皇太子劉啟進來問疾,劉恒就指著自己的癰說:“過來,幫老爸把這裡面的膿汁吸掉。”  皇太子大吃一驚,但皇帝老爸的命令又不敢違抗,否則這個太子估計當不穩,他猶豫瞭一下,苦著一張臉俯身去吸,但是動作一點不利索,膿汁吸得不夠幹凈,七零八落,湯湯水水灑得到處都是。比起鄧通,不僅技術差得太遠,態度也極不認真。按理說技術差不要緊,練練就可以瞭;態度差,這就是立場問題瞭,說明對皇帝老爸不夠忠心,不夠熱愛。所以劉恒大不高興,但沒辦法,總不能因為這種破事廢掉太子吧,對著大臣們也說不出口啊!   皇太子總算吮完,一陣風地跑出去漱口。後來聽說鄧通曾經屢次給老爸吸吮膿汁,甚至把它當成一種樂趣,皇太子心中大怒,對鄧通恨之入骨,隻是暫時不敢發作。  而劉恒從此對鄧通更加寵幸瞭,自己的親兒子給自己吮癰很不情願,而人傢鄧通卻甘之如飴,這是一種什麼精神,需要多大的忠心?有一次,他招來一個相面的,給鄧通看相。那相面人說:“陛下,從鄧大夫的面相來看,他老人傢將來恐怕會因為貧窮饑餓而死啊!”  劉恒哈哈大笑:“有沒有搞錯?餓死?他對朕這麼好,朕怎麼會讓他餓死。”於是幹脆把蜀郡的一座銅山賜予鄧通,允許他私人鑄錢。從此,“鄧通錢”流通天下,成為除瞭皇帝之外,天下最富有的人。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劉恒死瞭之後,即位的景帝,也就是當年的皇太子不客氣,要秋後算賬瞭,他下詔將鄧通免官,接著又指使人告發鄧通偷偷跑到境外去鑄錢。皇帝要找別人的茬,還能有什麼辦法?於是鄧通倒黴瞭,被關進監獄拷問,將傢產全部沒收,還不夠罰款的數目,總共欠國傢數億的債務。幸好文帝的女兒館陶長公主劉嫖比較同情鄧通,又送瞭不少錢財給鄧通,但每次錢一送去,就被官吏當場接收,說是抵償債務。鄧通因此窮得傢徒四壁,兩袖清風,連一根發簪都沒有。  長公主劉嫖實在無可奈何,隻好耍瞭個花招,再給鄧通送錢和衣物的時候,謊稱是借給鄧通的,如此一來,官吏也沒有理由將這些錢抄走瞭。鄧通靠著這些饋贈繼續茍延殘喘瞭一陣。這個可憐的人,曾經富甲天下,最後果然落到瞭不名一錢的下場,鬱鬱而死。那個相面人看相還真準,當然,我們寧願相信這是司馬遷編造的。  鄧通在古代佞幸史上非常有名,也被現在很多雜文傢拿來當作不知廉恥的例子,其實非常不公平,因為他不過是皇權下的一個卑微的犧牲品。他為皇帝吮吸癰瘡,在那時的情況下,不但是不得已,說不定還是一種真誠的報恩手段。他出身貧賤,不過是個黃頭郎,哪懂得什麼寧死不辱的氣節?皇帝對他好,他就要對皇帝好,想法很樸素,從情理上來講,沒有什麼可值得深責的。皇帝問他天下誰最愛自己,他回答是太子,也是一種樸素的想法。至於為此得罪瞭太子,並非是他的本意。如果他老謀深算,也許就不會那樣回答,也就不會遭到那樣的下場瞭。  但我們也不能因為同情鄧通就喪失基本的是非觀和立場。總的來說,鄧通雖然可憐可悲,卻並非絲毫不值得譴責。為什麼包括丞相申屠嘉在內的士大夫都討厭鄧通呢?《史記》和《漢書》為什麼不約而同地把他寫入《佞幸傳》呢?因為他破壞瞭士大夫和皇帝之間的規則。  在先秦的封建貴族社會,士大夫也講究對君主效忠,但這種效忠是遵循一定規則的,所謂“君君臣臣”,它的意思是君主如果像個君主的樣子,臣子就應該遵從臣子的職責。如果君主不像君主,那麼臣子就可以不遵守臣子的職責。孔子他老人傢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就是這個道理。君臣雙方之間有一定的規則維系,相互之間有義務,下級對上級並非隻能無條件地聽從。《左傳》裡的晉靈公,因為隨便殺人,最終被卿大夫擊殺,雖然卿大夫的這種行為也被視為弒君,但《左傳》敘述此事的第一句卻是“晉靈公不君”,可見君主的行為不端,也必須遭到譴責。西漢雖然已經是君主專制社會,卿大夫沒有挑戰君主的權力,但是君主看見丞相等高官,也必須起立敬禮,這就是傳統的遺存。  可以打個比喻來說,皇帝可以要求卿大夫恪盡職守,如果卿大夫沒有做到,可以將他們治罪。但皇帝不能要求卿大夫吃屎,如果這樣要求卿大夫,那就是無道昏君,卿大夫也將視之為侮辱。鄧通作為一個二千石的高官,雖然是因為佞幸被提拔的,但卻毫無廉恥到為皇帝吸膿,當然就為正統的士大夫所不容瞭。這完全是自降尊嚴和身份。這樣的人一多,顯然是個危險的征兆,整個卿大夫階層都有淪落為皇帝真正奴仆的危險。同樣,劉啟作為皇太子,隻要好好履行他本人的職責就行瞭,如果被逼到要為父親吸膿,則同樣是個危險的征兆,他怎麼能不恨鄧通呢?  有一個饒有趣味的情況是,史書上說劉恒非常廉潔。有一次想在宮中建造一座露臺,因為要花費百金(百萬錢)而放棄瞭。他的寵姬慎夫人穿的衣服也沒有長到拖地的,可見用佈料非常節儉。但是他賜給鄧通的錢前後多達十幾億,形成瞭一個巨大的反差。是什麼使一個自奉甚薄,對寵姬也慳吝的皇帝對一個寵臣卻變得如此大方呢?這恐怕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相關閱讀推薦:唐朝歷史上武則天與男寵淫樂為何借口研究佛教?《武媚娘》男寵李子峰版張易之搶眼 網友熱搜武媚娘傳奇男寵張易之是誰演的?張易之怎麼死的武則天因男寵被逼退位?男寵張易之張昌宗怎麼死的漢文帝劉恒之不近女色是為何?愛男寵比後妃多點

胡雪巖發跡依靠左宗棠 胡雪巖敗亡皆因得罪李鴻章

  導讀:”紅頂商人”胡雪巖,這晚清昏暗的天際劃過的一顆耀眼流星,他獨特的經商才能和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經過著名小說傢和文史學者的演繹和渲染,在推波助瀾之下終於演化成一個傳奇。但在傳奇耀眼的光環之下,胡雪巖的神奇發跡究竟依靠什麼?而他那撲朔迷離的迅速破敗又因何導致?  胡雪巖在50多歲時,走到瞭他人生最輝煌的頂峰,成為一名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然而,當時清朝的兩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明爭暗鬥卻越來越激烈。李鴻章發現,左宗棠之所以能為朝廷立下那麼多的功勞,都是因為胡雪巖在後面的支持,所以提出“倒左先倒胡”。  一代“紅頂商人”胡雪巖,深諳“圓世”之道。他的圓世態度,概括來講即審時度勢、圓融變通、全盤把握、靈活應對。後人總結其處世哲學的要義,所謂通是權和變,活是趨向、目際,融是狀態,滿是結局。這位晚清巨賈一生不但遊刃商場,而且突破瞭千百年來商人地位低微的封建傳統,官至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  他的處世之道有著怎樣的心理學背景呢?這樣的心理特征又是如何影響其人生商政決策的呢?   罰捐代罪巧籌軍款  胡雪巖發跡之時,就曾經獨具慧眼地相中瞭一位頗有發展潛質的落魄書生作為其日後的官場靠山,此人就是王有齡。他出身官宦世傢,後因傢道中落而致其而立之年仍窮困潦倒、無所事事。胡雪巖資助瞭王有齡五百兩銀子,讓他進京托關系取得個官職。此後王有齡官運亨通,平步青雲。王有齡升官之後並沒有忘記苦難時期胡雪巖的幫助,對他的錢莊事業大加援手。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  但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王有齡竟然在與太平軍作戰中因守城失敗而自縊!官場上的靠山轟然倒塌。而此時,左宗棠經曾國藩保薦繼任浙江巡撫,可偏偏這位新官對胡雪巖抱有很強的偏見。該怎樣打通這個關節呢?  胡雪巖多方打聽,終於發現左宗棠正為籌措軍餉一事發愁。他的部隊在安徽時就已經5個月沒發過軍餉瞭,這次進兵浙江,拖欠軍餉的情況不但沒有得到解決,反而更加嚴重。對此,胡雪巖有一條妙計在心,謂之“罰捐代罪”。  史料記載,當時的軍隊籌餉大致有兩種:一是辦厘金,所謂厘金指的是舊中國一種商業稅;二即是勸捐,廣發文書通告,勸有錢人捐助軍餉。而當時左宗棠的難處在於厘金難籌,勸捐難為。為此,左宗棠絞盡腦汁都不得要領。而胡雪巖把主意打在瞭誰都不敢去想的人 太平軍逃兵身上。這樣做有如下三項好處。  1.可助太平軍舊部改頭換面,重新做人。  當時太平軍已經日漸式微,洪楊一旦被平定,就要依國法嚴懲。如今有此一途保命安身,當然頗具誘惑力。而且破小財而消大災,何樂而不為。  2.可助左宗棠籌措軍餉。  太平軍盤踞東南十幾年,多年來搜刮的財富著實不少。此舉一出,以太平軍舊部人數之眾,罰得起的亦不在少數,實在大為有利可圖。  3.可助朝廷減輕政務負擔,休養生息。  太平天國一役牽涉人數太多,辦不勝辦。株連過眾,擾攘不安,亦非大亂之後的休養生息之道;所以最好的處置辦法是,網開一面,予人自新之路。  由此,胡雪巖建議左宗棠發佈招安文書,言太平軍人願意歸撫者,隻需略領薄懲,則既往不咎,而且認打認罰,各聽其便。  胡雪巖獻計之時,看似助人排憂而不涉及私利,其實,他才是這筆買賣中的最大受益者。因為胡雪巖不僅贏得瞭新靠山,還獲得瞭一批潛在的客戶,真是一箭雙雕。  就心理學而言,胡雪巖的“罰捐代罪”計謀是橫向思維的傑出體現。從表面上看似乎是靈光乍現,而實際上蘊涵瞭深厚的決策功力。  當時清軍與太平軍可謂不共戴天,能將兩者的共同利益綁在一起,就是跳出瞭單一思維的定勢心理。誠如英國著名政治傢和作傢本傑明·迪斯雷利(1804—1881)所言:“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時勢變幻是社會發展的常態,對於政治傢和商人來說認識到這一點尤為重要。隻有全盤考慮,將思維橫向拓展,去建立超越常規的思維鏈接,才能左右逢源,立於不敗之地。相關閱讀推薦:盛宣懷如何設毒計打垮胡雪巖?盛宣懷與胡雪巖之死盛宣懷害死胡雪巖?盛宣懷利用電報網鬥敗胡雪巖揭秘:盛宣懷是如何整垮胡雪巖的阜康銀行的?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另一面:胡雪巖幫他籌集軍費揭秘:清朝史上一個比胡雪巖“命好”的紅頂商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吸納“逆財”有驚無險  胡雪巖的太平軍買賣不止做瞭這一單。借幫助左宗棠籌措軍款的機會,他驗證瞭自己對於時局的判斷,既然有瞭這樣的經驗,當然不能就此收手。史料也表明,在此之後,胡雪巖再次果敢決斷,通過吸納“逆財”壯大瞭自己的產業。  錢莊作為清末金融機構的主要形式,主要職能與現代社會的銀行類似。所謂金融,就是將資金融通。錢莊的生意簡而言之,就是一方面以較低的利息吸收客戶的存款,另一方面將吸收來的資金以較高的利息借貸給另一個客戶群體,兩個利率的差額帶來的收益即錢莊生意的商業利潤。作為商人,要追求利潤最大化,當然不能局限於零存零取的繁雜而薄利的生意。要賺大錢,做大事業,就必須做“大手筆”。但高回報往往伴隨著高風險,想投資大項目,就要有大融資,而這兩個方面都是需要冒一冒險的。  單從吸收存款者一方面來說,當然最好是有大客戶,且大客戶的存款不要利息。在太平天國運動失敗之際,胡雪巖再次將目光投向瞭太平軍逃亡士兵。他決定讓自己的阜康錢莊私下開設接收太平軍逃亡兵將存款的業務!  從親朋好友到商場夥伴無不為他這樣的決策感到驚駭:這太冒險瞭吧?!  在當時,這樣的舉動首先來說是含有幫助反賊藏匿私產的罪嫌的。太平天國被鎮壓之後,朝廷自然要追捕“逆賊”,按慣例要抄沒他們的傢產。代理太平軍存款的風聲一旦走漏,官府追查“逆產”到錢莊,錢莊就必須報繳官庫,還有可能被治以“助逆”罪。  再者,將來被捕的太平軍遇赦開釋,來錢莊要取回自己的存款,按規矩錢莊又必須照付本息,而存款已經上繳官府,如此一來阜康錢莊無異於雞飛蛋打,吃“倒賬”認賠錢瞭。然而,在看似如此巨大的風險面前,胡雪巖卻有另外一番打算:  第一,吸納這筆存款的難度小,成本低。俗話說,“跑得瞭和尚跑不瞭廟”,太平天國倒臺,太平軍兵將自然面臨一場大劫。改頭換面,隱姓埋名逃到天涯海角暫避風頭,這倒容易。難的是巨額的財產在亂世之中不易轉移,沒有個穩妥的安置。與官府關系莫逆的阜康錢莊能敞開大門,當然是個絕佳選擇。所謂成本低,是說這幫逃亡將士,能有人幫忙保管“逆產”,能夠保本已經阿彌陀佛,還怎麼會奢求利息呢?   第二,胡雪巖料到:官府一定不會追查!一來,再大的劫數也有始有終。早期定然嚴拿嚴辦,但待時日一久,局面安定,朝廷總不能讓國傢總陷於腥風血雨之中。首惡當然必懲,而眾多脅從最終不過是不瞭瞭之。二來,官軍也不都是善人,捉到太平軍兵將自然先搜刮一番為自己謀些私利。如果一定追查所謂“逆產”,豈不是要追到自己頭上?亂世之中,不論哪方,其實都但求自保,這當中的空子就成瞭胡雪巖的傢產。三來,即便追查,胡雪巖仍可理直氣壯地辯解:“人傢來存款的時候,額頭上沒有寫著‘我是長毛’。化名來存,哪個曉得他的身分?”  胡雪巖此局打瞭一記漂亮的擦邊球,合理地利用瞭朝廷的規則與潛規則,突破慣例的束縛,成就瞭商場決策的經典。  有趣的是,在現代社會中,新生出一批法律專才,他們熟讀法典,為的不是循規蹈矩,卻恰恰是幫人“鉆法律空子”。這些人提供諸如“合理避稅”之類的服務,不知是否受到瞭胡雪巖經商之道的啟發呢?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胡雪巖是怎麼敗亡的  胡雪巖在50多歲時,走到瞭他人生最輝煌的頂峰,成為一名富可敵國的紅頂商人。然而,當時清朝的兩位重臣左宗棠和李鴻章的明爭暗鬥卻越來越激烈。李鴻章發現,左宗棠之所以能為朝廷立下那麼多的功勞,都是因為胡雪巖在後面的支持,所以提出“倒左先倒胡”。  1883年,法軍進攻駐越南的清軍,中法戰爭無可避免。在這種情況下,清廷再召左宗棠入軍機。李鴻章和盛宣懷趁左宗棠不在兩江,準備向胡雪巖下手。此時胡雪巖為打破洋人對蠶絲市場的壟斷,出巨資高價收購瞭大量的蠶絲。胡雪巖商場上的對手盛宣懷抓住這一時機,加入李鴻章陣營。他通過電報掌握胡雪巖生絲買賣的情況,一邊收購生絲,向胡雪巖的客戶出售,一邊聯絡各地商人和洋行買辦,叫他們今年偏偏不買胡雪巖的絲,致使胡雪巖的生絲庫存日多,資金日緊。  這時候,胡雪巖歷年為左宗棠行軍打仗所籌集的80萬兩借款正趕上到期,這筆款雖然是清廷借的,經手人卻是胡雪巖,外國銀行隻管找胡雪巖要錢。這筆借款每年由各省協餉來補償給胡雪巖,照理說每年的協餉一到,上海道臺府就會把錢送給胡雪巖,以備他還款之用。盛宣懷在此卻動瞭手腳,他找到上海道臺邵友濂,直言李鴻章有意緩發這筆協餉。同時,李鴻章又把胡雪巖向外國銀行貸款時,多加利息的事情抖露出來,慈禧太後得知後大怒。 胡雪巖故居  此後,盛宣懷串通好外國銀行向胡雪巖催款。由於事發突然,胡雪巖隻好將他阜康銀行各地錢莊的錢調來 80萬兩銀子,先補上這個窟窿。他認為雖然緩發,但協餉不久後總歸可以拿到。然而李鴻章和盛宣懷卻給瞭胡雪巖致命一擊,他們估計胡雪巖的阜康銀行資金已經調空之時,就托人到錢莊提款擠兌。  擠兌先在上海開始瞭。盛宣懷在上海坐鎮,自然把聲勢搞得很大。胡雪巖這時候才想起瞭左宗棠,趕快去發電報。殊不知盛宣懷暗中叫人將電報扣下,左宗棠始終沒能收到這份電報。胡雪巖此時隻好把他的地契和房產押瞭出去,同時廉價賣掉積存的蠶絲,希望能夠捱過擠兌風潮。不想這次風潮竟是愈演愈烈,各地阜康錢莊早已經人山人海。胡雪巖這才如夢方醒,當他知道是盛宣懷和李鴻章有意算計時,明白自己這一回是徹底完瞭。  不久,胡雪巖在憂憤中死去。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唐朝最玻璃心的宰相:盧杞報復每個得罪他的人

  這世上有一些人,長瞭一顆特別容易受傷的心,跟他相處要特別註意,因為說不準你哪句話哪個動作,就把他給傷害瞭,這無心之語無心之舉的後果,往往還特別嚴重。   唐朝時候有個宰相叫盧杞,就是這樣一個脆弱的人——盡管他長得和“脆弱”二字毫不沾邊。這人天生貌醜,臉色像一張藍紙,身材還很矮小。估計就是因為這點缺陷,讓他缺乏自信,所以特別在意他人的“重視”。   他剛升任宰相的時候,朝中還一個宰相叫楊炎,資歷老權勢高,對新上來的盧杞很是看不起。按規定兩位宰相中午要在辦公室共進工作午餐,楊常常稱病,不想跟盧杞同桌。這一舉動令盧杞很受傷,從此懷恨在心。沒過多久,就使下計策把楊炎牽連進一個案子當中,用皇帝的力量將其貶至邊疆,然後在路上就派殺手將其殺掉瞭——不肯一起吃飯就有這麼可怕的後果,有些人的自尊心可真是瞭不得。   不久以後,有幾個軍區司令帶兵叛變。其中一個軍區司令的親戚,時任徐州州長的李洧想帶兵投奔中央,派人攜帶密信來京找宰相匯報。地方小官不懂中央規矩,以為隻要是宰相就行,就先找瞭另一個,接替楊炎的新任宰相張鎰。盧杞知道後,脆弱的小心靈又受傷瞭,認為李洧不重視自己,看不起自己,就從中作梗,拒絕瞭密信裡的建議。   在他整個仕途中,膽敢對他不尊敬的人,都受到瞭不同程度的報復,這都是那些人不夠瞭解盧杞的結果——經驗不足啊。老將郭子儀就要經驗豐富的多,他在很早的時候,早到盧杞剛剛出道,還沒有執掌什麼大權的時候就已經敏銳地發覺瞭盧杞粗糙外表下面那顆脆弱的心靈。當時盧杞剛任禦史大夫,趕上郭子儀患病,登門看望。郭子儀聽說盧杞來瞭,馬上屏退左右,身邊不留一個女人,獨身親切地接待瞭盧杞。盧走後,傢人問他為什麼對這個盧杞這麼重視,他說:“盧杞長的醜陋,女人們看見他,一定會忍不住發笑。而他自尊心這麼強,一定會懷恨在心,有朝一日他執掌大權,郭傢會連一個小孩都保不住。”乖乖,盧大人對自尊的捍衛真是非同一般。   如果說盧杞的缺乏自信來自於身體缺陷,那麼與他同時的另一位,唐德宗李適的自卑感就有點來歷不明瞭。這個人生自帝王傢,打小被人寵,長得也不差,哪兒哪兒都沒毛病,不知道為什麼,也心靈特脆弱,特怕別人的“不尊敬”。楊炎的被貶,主要原因當然是盧杞的陷害,但也是與他的支持分不開的。很多年以後,他向另一個人講起對楊炎的看法,人們才知道他與楊炎的梁子從何而來。他說:“楊炎簡直就將朕當作小孩看待,每次議論大事,朕準瞭他的奏議就高興,與他爭辯事理,他就生氣辭官;看他的意思,就是朕不配與他談論,才會這個樣子的。”

張廷玉怎麼死的?張廷玉得罪乾隆後是怎麼死的

  張廷玉怎麼死的?張廷玉哪裡得罪瞭乾隆?  張廷玉,康熙進士,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歷任保和殿大學士、禮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少保銜,後加太保,一生享盡殊榮,死後更是配享太廟。對於這樣一個權臣,張廷玉又是怎麼死的呢?  清朝太廟是皇帝祭祀先祖的祖廟。太廟前殿為祭祀主殿,中殿供奉努爾哈赤以下歷代帝後神龕,中殿後界供奉努爾哈赤以上四世先祖。前殿東廡以功勛王公配享;前殿西廡為滿臣功臣配享;中、後殿兩廡儲藏祭器。每年除夕前一日祫祭(皇帝所舉行的集合遠近祖先神主於太祖廟的大合祭),國有大事大典,也都進行祭告。整個清王朝296年歷史,有資格配享太廟的異姓大臣隻有12人,這其中僅有一名漢臣獲得過這最高殊榮,這個無人比肩的漢臣是張廷玉。  張廷玉(1672-1755年),字衡臣,號研齋,安徽桐城人,康熙朝大學士張英之子。張廷玉是康雍乾三朝元老,保和殿大學士、軍機大臣、太保、封三等伯,居官達50年。先後編纂《康熙字典》、《雍正實錄》,充實《明史》、《國史館》、《清會典》。  張廷玉是康熙三十九年進士,他真正得到重用是在雍正朝。《清史稿·張廷玉傳》說:“雍正元年,復命直南書房”,“廷玉周敏勤慎,尤為上所倚”。雍正認為張廷玉“遵旨繕寫上諭,悉能詳達朕意,訓示臣民,其功甚巨。”張廷玉所草之上諭,全合雍正本意。康熙駕崩,雍正守喪期間朝中政局不穩。此時張廷玉每日奉旨繕寫諭旨,雍正口授後張廷玉片刻擬就,從未出錯,雍正對其大加贊揚。實際上好長時間張廷玉主要工作是擔任雍正的高級秘書。  雍正八年(1730年),設立“軍機房”(又稱“軍機處”)。“命怡親王允祥、張廷玉及大學士蔣廷錫領其事”,“廷玉定規制”。張廷玉在軍機處僅次於怡親王允祥位列第二,他長期處機要之地最受到雍正的寵信和厚愛。《清史稿·張廷玉傳》載:“廷玉定規制:諸臣陳奏,常事用疏,自通政司上,下內閣擬旨;要事用折,自奏事處上,下軍機處擬旨,親禦朱筆批發。自是內閣權移於軍機處,大學士必充軍機大臣,始得預政事,日必召入對,承旨,平章政事,參與機密”。自此以後,“奏折”作為一種官文書制度被確立下來。它的確立和軍機處的設立一樣,是清朝政治上的重大變化,對清朝中後期的政治產生瞭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這一制度一直實行到清末。張廷玉完善瞭清廷奏折制度與軍機處的運作規則,功不可沒。  張廷玉職務繁多,工作忙碌,雍正經常一天召見他兩三次。西北戰役,他“遵奉密諭,籌畫經理,羽書四出,刻不容緩”。從內廷到朝房,請求指示和批閱文件的屬吏常達數十人,他即使坐在轎中也經常批覽文書,處決事務。傍晚回到傢中,仍然“燃雙燭以完本日未竟之事,並辦次日應辦之事。”   張廷玉同雍正“名曰君臣,情同契友”。雍正五年(1727年),張廷玉得病,雍正對近侍說:“朕連日來臂痛,你們知道嗎?張廷玉患病,不是聯的臂病又能是什麼呢?”當雍正身體不舒服時,凡有密旨,悉交張廷玉承領。雍正十一年(1733年),張廷玉回鄉祭祖,雍正贈給他一件玉如意,祝他“往來事事如意”。還下令“所過地方派撥兵弁護送,並文武官員迎接。”雍正還賜張廷玉春聯一副:“天恩春灝蕩,文治日光華。”雍正視張廷玉為左右之臂、股肱大臣。  張廷玉為人謹小慎微,他把“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當做座右銘,“終身誦之。”他在修《康熙朝實錄》時刪削瞭許多不利於雍正的文字。雍正贊他“器量純全,抒誠供職”,稱其為“大臣中第一宣力者”。張廷玉身居要職數十年,然卻“門無竿牘,饋禮有價值百金者輒卻之。”凡是別人饋送之禮,價值超過百金則拒絕。雍正皇帝顧念張廷玉生活清苦,雍正八年(1730年),曾賞銀兩萬兩,張廷玉不敢收。雍正說:“汝非大臣中第一宣力者乎!”不許他推辭。他將此銀兩或用於激勵士子發奮學習或資助鄉裡窮困者和災民。雍正還將位於圓明園附近的澄懷園賞給瞭張廷玉,張廷玉因之號“澄懷主人”。  乾隆二年(1737年),張廷玉用雍正皇帝所賜白銀近五千兩在桐城東門外建石橋一座,得到鄉人的稱贊,此橋被稱為“良弼橋”。乾隆五年(1740年)春,張廷玉聞知桐城一帶欠收,米價暴漲,便寄信回傢,令傢人捐谷一千石以救濟貧民。  雍正皇帝最賞識鄂爾泰、張廷玉這兩位老臣。鑒於新君好通過處罰前朝老臣來樹立威望,雍正皇帝在彌留之際,以“將來二臣可配享太廟”的方式來保護二人,彰顯瞭雍正用心良苦,也表明雍正對張廷玉惺惺相惜的情分。  鄂爾泰去世後,乾隆為瞭防止張廷玉一黨權勢過大,開始對張氏傢族抑制,還對張廷玉做出瞭略帶侮辱性的評價:說張廷玉不過“以繕寫諭旨為職”。在本朝的十幾年,“毫無建白,毫無襄贊”“不過因其歷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陳設座右而已”。說張廷玉不過是個寫聖旨的,在本朝十幾年沒有一點輔改的功績,隻不過是因為他供職多年,如那些古時的器皿樣,隻是個擺設而已。  乾隆十二年(1747年),張廷玉因年老多病祈求退休。乾隆不高興,對他說:“朕以為,作為人臣,如果心意預先有辭官而去的想法,必將對一切事物漠然視之,敷衍瞭事疏於政務,年齡已到就奉身告退辭職,誰還會全力為國傢管理實務?這是不能不加以辨別說明的。”乾隆實際上不想放張廷玉離開朝廷,他要親自看著他老此終身。張廷玉從此不再敢輕言辭職一事。相關閱讀推薦:清朝史上風流皇帝乾隆最喜歡的一個兒媳婦是誰?乾隆盛世為何沒能清除腐敗?盛世是個巨大泡沫!深得康雍乾三朝皇帝重用的牛人:三朝元老張廷玉揭秘:太保張廷玉如何歷三朝 居官五十年不倒?張廷玉怎麼死的 清廷配享皇傢太廟的唯一漢臣!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乾隆十四年(1749年),乾隆以張廷玉年逾古稀為由,準他不必早朝,遇天熱,或刮風下雨,可以不必入內,他的內閣首輔位置由訥親取而代之。張廷玉明晰皇上此舉的真正意圖,於是立即上疏請求辭去兼管吏部事務的職務,要求回鄉,這次乾隆準瞭。張廷玉奉請入朝謝恩,奏稱“蒙受世宗遺命得到配享太廟殊榮,乞求聖上將所說立為憑證。”為自己身後配享太廟之事讓乾隆皇帝給他寫一份保證。這讓乾隆很不高興,但他還是寫瞭首詩賜給張廷玉,在詩中表明不會改變先皇遺詔。第二天,張廷玉讓兒子張若澄上朝代謝皇恩。乾隆很惱怒:“張廷玉就在京城,即使病得很重,就是爬著來,也該來謝恩。為自己要賞賜時能親自上朝,可是謝恩時就不能親自來瞭,這樣對待朝廷給他的莫大恩惠,好像這都是他應該得到的,天下有這樣的道理嗎?”  乾隆的怒言被張廷玉的門生協辦大學士汪由敦暗中通風給他。張廷玉第三日早上趕緊進朝謝恩。乾隆見狀猜想有人走漏消息,經查果然如此。乾隆十分生氣:“朕為天下主,而令在廷大臣因師生而成門戶,在朝則倚恃眷註,事事要被典,及去位而又有得意門生留星替月,此可姑容乎!”斥責張廷玉“負恩植黨”,立即削去張廷玉伯爵。那些嫉妒張廷玉的朝臣見風使舵,向上進言,稱張廷玉沒有資格享受死後配享太廟這一最高榮譽。乾隆諭示仍保留張廷玉配享太廟。罷去汪由敦協辦大學士及尚書職,留任辦事贖罪。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定安親王永璜病死。初祭剛過,張廷玉不顧自己是永璜老師的身份,急匆匆地向乾隆皇帝奏請南歸故裡。乾隆斥責道:“你曾待候朕講讀,又曾是定安親王的師傅,卻是這樣的冷漠無情到如此地步,這是有良心的人做的事嗎?”還詔命把配享太廟的名單給他看,讓他自己說是否夠資格配享太廟。張廷玉惶恐萬分請求罷允配享太廟,照律治罪。乾隆命令九卿討論張廷玉是否有資格配享太廟,並定議具奏。朝臣看出乾隆皇帝的心意,一致認為應該罷免張廷玉配享太廟,並上奏乾隆。乾隆皇帝以此修改瞭雍正皇帝遺詔,罷除瞭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的待遇。同年9月,又有人揭發張廷玉的姻親朱荃曾涉及呂留良案,乾隆皇帝降旨罰張廷玉白銀一萬五千兩,並追繳以前賞賜的各種物品,查抄其在京住宅。而張廷玉的其他黨羽如汪由敦等人也都受罰。可見乾隆對張廷玉的怨恨。   乾隆二十年(1755年)春,83歲的張廷玉病逝,乾隆皇帝做出眷念老臣的姿態,寬恕瞭張廷玉的罪過,謚號文和,恩準其配享太廟。  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對張廷玉之事仍念念不忘,當他再次看到張廷玉的奏折,認為他的一些觀點和自己的一致,命刻碑記之。乾隆在碑後題記,謂:“廷玉有此卓識,乃未見及。朕必遵皇考遺旨,令其配享。古所謂老而戒得,朕以廷玉之戒為戒,且為廷玉惜之。”  古人說“老而戒得”、“七十懸車”。正因此,張廷玉七十歲後才多次請求回鄉養老,絕不為過。可卻因此惹瞭乾隆,遭受罷官、削奪爵位、免予配享的處分。  回頭看,張廷玉為清王朝日理萬機嘔心瀝血這樣瞭還不行,按照乾隆的觀點你要“生命不息,工作不止。”這樣的苛刻要求,打擊加上侮辱摧殘,絕對夠七十多歲的張廷玉經受的,鬱悶恐懼恐怕一直伴隨在其最後的歲月,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張廷玉帶著深深的遺憾溘然長逝。盡管他仍被恩準配享太廟,那畢竟是他死後的事情瞭,當事人本身不知曉,給後世人做眼罩子看,又有多少意義?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漢武帝為何整死忠於自己的酷吏:他得罪朝野上下

  導讀:在古代權力結構中,普通民眾與官員之間還存在一個非官非民的“中介”,這就是胥吏。胥吏雖然不在官員行列,但卻操縱著隱性的權力。明朝的一本書中就講到一個胥吏如何利用隱性權力操縱官司騙錢的故事。酷吏是中國古代官場的特殊群體,酷吏的酷,是對犯法者動輒處以極刑,殺頭無數的表現手法。在權力系統秩序井然的官場上,酷吏是一夥善於投機的人。在皇權遇到麻煩,需要酷吏站出來清除障礙的時候,也是酷吏迎來自己機會的時候。他們會不斷將自己的“合法傷害權”升級換代,將這種傷害能力兌換成“政績”以獲得提拔。  漢武帝元狩六年,漢武帝突發奇想決定制造白鹿皮幣。白鹿皮幣的提法,主要是因為漢武帝劉徹迷信方術所致。古人經常以白鹿為祥瑞,白鹿出沒,則與仙人為伴。下面我要說的這個人,叫顏異,時任大農令,也就相當於國傢的農業部部長。作為部級幹部的顏異很能幹,也非常廉潔,從綜合考評來看也算是一個好官。漢武帝對他還算器重,將他提拔到九卿的位置上。“九卿”是秦漢時期對中央各部門長官的一種尊稱。漢武帝劉徹就征求顏異對造白鹿皮幣的意見,顏異並不客氣,明確表示反對。劉徹本來是想聽好話的,結果碰瞭一鼻子灰,所以對顏異的言論很不滿意。皇帝的心理反應是下面人揣摸的重點,有人就根據劉徹不高興這一政治動向,給顏異“找茬兒”瞭。於是就有人站出來告發顏異,漢武帝就派長安吏張湯負責這個案子。善於捕捉政治風向的張湯本來就與顏異有舊怨,所以這正是一個將顏異整趴下的天賜良機。   沒有等到張湯親自動手,就有人站出來告發顏異。告的是什麼呢?很怪,隻是一個表情。有人說:顏異與客人談到緡錢(西漢時期出現的新稅目)等法令時,他的表情不對。客人說這些法令制定得不符合國情,擾民。顏異當時一句話沒說,隻是微微撅瞭撅嘴唇。張湯就抓住這一微妙的動作,開始大做文章,向漢武帝上奏說:“顏異見法令有不恰當的地方,不到朝廷陳述,反而在心裡非議,應判死刑。——罪名就叫“腹誹”。張湯這個人真是太有創意瞭,比較一下我們會發現,他這一招要比一千二百年後整死嶽飛的“莫須有”罪名,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張湯這種給人定罪的藝術,來自於他在司法實踐中的大量總結。他總結出的理論很有“後現代”氣息,可以稱為“政治上正確”的始祖。理論上並不算太高深,但實用性卻非常強大。在張湯的一手操辦下,漢武帝時期恢復瞭漢初廢除的連坐法、族誅法、妖言誹謗罪等嚴刑峻法。張湯的閃亮登場,使得文景盛世寬厚之風蕩然無存,西漢也由此進入瞭酷吏統治的恐怖時代。我們具體來看一看張湯任侍禦史專司刑法時處理的三個案子。   第一個案子是“巫蠱”案。“金屋藏嬌”中的那個陳阿嬌成為皇後以後,帝後感情雖篤,遺憾的是陳皇後始終沒能為漢武帝生下接班人。一次漢武帝巡遊至姐姐平陽公主府邸,看中瞭平陽公主府上的歌女衛子夫,遂將其納入宮中,因為懷孕生下皇子而三千寵愛集一身。陳皇後不甘心失寵,召女巫楚服為其祈禱,以圖漢武帝能夠回心轉意。時間久瞭,引起武帝猜疑,就命張湯來調查這個案子。楚服仗著背後有皇後撐腰,並不買賬,從而激怒瞭張湯。張湯一怒之下將楚服以“巫蠱”定罪,隨之牽連到宮中300餘人,均被處以死刑。此案辦得快速利落,皇帝一高興,張湯官也就做大瞭,不久擢為廷尉,成為最高司法長官。相關閱讀推薦:漢朝靠每年“舉孝廉”推選人才 制度始於漢武帝徐焰評漢武帝:人造瘟疫動搖瞭西漢王朝的統治根本揭秘:大漢朝史上漢武帝身邊的四大國寶級美女智聖東方朔:一位寫自薦書向漢武帝要官的奇人!漢昭帝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兒子?淺析漢昭帝劉弗陵漢武帝為何傳位年僅8歲的劉弗陵?劉弗陵繼位之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第二個案子是淮南王劉安謀反案,這個案子倒是證據確鑿,張湯明白謀反大案都是皇帝最為忌恨的案子,從律令來說又是十惡不赦的,而且謀反案人少是反不起來的,所以,他辦起來更是殺氣騰騰,審訊時,所有能讓人魂飛魄散的刑具全部搬上大堂。數百案犯,或鞭笞,或刀割,或簽紮,或火烙,或煙熏,無所不用其極。此一案,就有2萬多人被殺。  張湯辦的第三個大案仍舊是謀反案。在審理淮南王謀反案時,張湯已經偵得衡山王劉賜也參與同謀,但武帝不想牽連過多,就將此事壓瞭下來。孰料3個月後,劉賜的兒子劉爽上瞭一個奏折,告他的弟弟劉孝與父妾通奸,並與父親串通謀反。武帝下令張湯立即查辦。劉賜自殺。此案也造成2萬多人被殺。張湯這種動輒見血封喉的做法使權貴們感到威脅,為求自保,他們隻好聯合起來欲除之而後快。當時西漢和匈奴長年間大規模的戰爭導致國庫空虛。為解決財政危機,漢武帝又讓張湯主管經濟改革,策劃國傢與百姓爭利,負責制造白金貨幣和五銖錢,實施鹽鐵專賣法案,到處張貼緝拿令,嚴刑打擊豪強富賈,酷法壓迫平民弱勢,全國被搞得通貨膨脹,騷動不堪。最終張湯淪落到萬夫所指的地步,張湯的權勢也快走到盡頭瞭。  公元前115年,武帝元鼎二年,由於鹽鐵收歸中央政府獨占,極大地損害瞭同姓諸侯國的利益,再加上以前的個人恩怨,趙王劉彭祖率先指控張湯與其下屬魯謁居合謀危害國傢。魯謁居是張湯的心腹手下,曾故意炮制冤案以陷害張湯的舊怨禦史李文。這次因趙王上告被關入獄中不久病死。被連累的魯謁居的弟弟認為張湯見死不救,於是在牢裡揭露瞭其兄與張湯違法挾私尋仇的黑幕。武帝特命廷尉減宣調查李文案,而同為酷吏的減宣恰恰是張湯的老對頭,欲借此案置張湯於死地。他私下秘密行動羅織大罪。正在這危機時刻,有賊偷盜瞭漢文帝陵園的下葬錢,依慣例,丞相莊青翟與張湯相約一同向武帝謝罪。   誰知張湯臨時變卦,單方面推卸責任,準備先彈劾莊青翟,將罪名全歸於丞相。而丞相府的三位長吏朱買臣、王朝、邊通也都與張湯結有深怨,三人得知張湯計劃後,一起聯名先發制人,替丞相聲辯無罪的同時,告發瞭張湯平日的種種非法行徑,將前後數件事一一聯系。武帝暴怒,認定張湯內心險詐,一貫欺君,便不由分說,派使者帶著罪名簿以八項大罪痛責張湯。武帝還派出當年與張湯情同兄弟的酷吏趙禹來質問他。張湯見瞭好友,自以為事情終於有瞭轉機,正準備解釋,卻被趙禹當頭痛斥:“今天你覺得自己冤枉瞭,當年被你殺的那麼多人就不冤枉嗎?現在別人告你都是有真憑實據的,皇上關你到牢裡,就是希望你自我瞭斷,為什麼還要爭辯呢?”(這與成語“請君入甕”有神似之處)這麼一折騰,張湯終於清醒瞭,回想自己昔日的所作所為,再以自己對武帝的瞭解,盡管不甘心,但還是非死不可瞭。  於是在諸侯、部屬、酷吏、同僚上下內外四面八方的夾擊下,皇帝也拋棄瞭這個曾經為自己擺平一切違規者的戰友。位居“三公”的張湯在權貴們的合力構陷下,被逼自盡,死後全部傢產不過500金。這是他為官一生的俸祿加上皇帝的賞賜。下葬時,張傢僅以牛車送至地頭,有棺無槨,這在當時是少見的。其實張湯在這裡做瞭冤大頭,他撈取的酷吏惡名都是拜一人所賜,那就是他所效忠的皇帝。為瞭維護皇帝的顏面,張湯時時處處按照皇帝的指示精神在做人和辦事。說到底,他不過是皇帝豢養的一條忠狗。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解讀李鴻章 得罪翁同龢致甲午海戰大敗?

  李鴻章,晚清時代最為重要的代表人物,因其被貼上過於鮮明的政治標簽,其形象很模糊。以往對他的臉譜化解讀,帶給我們一種深深的疑惑:如果李鴻章是一個片面的齷齪形象,那麼,國人的智商豈不更成問題?文化淵深的中國,又怎麼會受到如此簡單的人物的影響?李鴻章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近代的中國歷史無法繞開他?為什麼他能影響中國歷史如此長久?本書或許能提供一個答案。  呂賢基被敵軍圍困將死之際,李鴻章騎著傢仆交給他的馬,逃離道德困境。此後,李鴻章經歷瞭喪父之痛,又被陳玉成追殺,連祖宅都被燒掉。年近四十的李鴻章,二次創業連連失敗,眼前一片黑暗,完全看不到出頭之日。  自我定位的嚴重失誤,讓李鴻章喪失瞭一次又一次機會。他隻能將全部希望寄托在老師曾國藩身上,希望曾國藩能夠給他提供飛黃騰達的平臺。  與李鴻章的傢世一樣,曾國藩同樣也是出身耕讀世傢,而且他的傢境比李鴻章更為貧寒。在曾國藩的自我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他在考中進士、入朝為官之後,自始至終都面臨著嚴重的財務困難。每年,他因為繁重的傢務拖累,都要虧欠一大筆錢。  在返回傢鄉訓練湘軍之前,曾國藩的人生課題隻有一個:如何才能弄到足夠的錢,當然是在合法合情合理的限度以內。 李鴻章  為瞭弄錢,曾國藩曾幹瞭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他承包瞭湖南會館,他在別人的婚禮上充當司儀,這使得他比朝中所有官員更明白這個世界的基本運行法則,處理起事情來,比別人更懂得把握分寸,最善於無中生有,於絕境中開出一條生路來。  很不幸,曾國藩的才幹被皇帝發現瞭,於是皇帝如獲至寶,鞭打快牛,讓曾國藩擔任禮部侍郎,後來兼兵部侍郎,兼工部侍郎,兼吏部侍郎。這就等於讓曾國藩把教育部、國防部、建設部及人事組織部的工作,全都抓瞭起來,但隻付給曾國藩禮部侍郎的微薄薪水,讓曾國藩苦不堪言。  於是曾國藩的傢庭財政赤字如雪球般越滾越大,讓曾國藩不堪重負。他上疏希望皇帝放過他,或者給他一個能夠撈點兒錢的職位。可皇帝難得找到這麼一個能幹的員工,拒絕理睬。情急之下,曾國藩崩潰瞭,他憤然上疏,斥責皇帝不懂朝政。  咸豐皇帝怒不可遏,決定狠狠地懲罰曾國藩。如何懲罰他,才能夠最解氣呢?有瞭!咸豐皇帝傳旨,讓曾國藩再兼任最苦最忙的刑部侍郎。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朝廷一共六部,禮、工、兵、吏、刑、戶,除瞭一個戶部的工作沒丟給曾國藩,朝廷其餘所有部門的工作,全都丟給瞭曾國藩一個人,讓曾國藩忙得四腳朝天,欲哭無淚。  就這樣持續瞭一段時間,終於有一天,咸豐皇帝發瞭善心,給瞭曾國藩一個優差,讓他赴江西監考。監考可以名正言順地收取考生的孝敬,這實際上是咸豐皇帝默許曾國藩去撈點兒銀子,以彌補他傢庭的巨額財政赤字。但曾國藩命中註定與貪官無緣,他剛剛離開京城,洪秀全就打瞭過來。於是咸豐皇帝急忙傳旨,命曾國藩暫時先不要急著回京,先把洪秀全消滅瞭再說。  包括曾國藩在內,咸豐皇帝一共派瞭四十三名大臣出京,尋找消滅洪秀全的法子。但這個法子,隻有曾國藩知道。曾國藩最清楚的是,洪楊集團之所以能武裝割據,正是因為這支恐怖的暴力軍隊恰好是腐爛的清朝軍制的克星。要想克制洪楊集團,就必須踢開舊有的軍事體系,另起爐灶,重建班子。  曾國藩不隻是自己這樣做,同時他也把這個解決方案告訴所有的人,比如說李鴻章,就收到曾國藩的書信。這些方法和技巧,都是曾國藩吃盡瞭苦頭才於實踐中摸索出來的,是最寶貴的智慧和經驗。可沒想到,就連李鴻章都對此置若罔聞,更不要說別人瞭。  所有人都想走捷徑,找個最簡單、最省心的法子。卻不知道,最簡單的法子往往是最無效的,因為基礎不牢靠。最遠的路,反而是真正的捷徑,因為很少有人走這條路。曾國藩之所以成為聖人,隻是因為他做瞭別人不肯做的笨工作。  李鴻章想的是,困難的事情,就丟給老師曾國藩做好瞭,我嘛,跟在老師屁股後面占便宜,就吃現成的好瞭。  1858年冬,李鴻章投奔老師曾國藩。甫入幕府,他就發現瞭自己人生定位的錯誤。  李鴻章到瞭曾國藩幕府,接連幹瞭幾件事,讓他一下子成瞭幕府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也終於讓他認清瞭自己不可替代的價值。  頭一樁事,是他的政務天分顯露出來,他最擅長大筆一揮洋洋灑灑寫奏章。而如今他寫的奏章,更是爐火純青。曾國藩看瞭滿意,一個字也不改就上報朝廷,朝廷看瞭也滿意,立即準奏。於是曾國藩急忙上奏,央求朝廷準許李鴻章參與機要事宜的討論。這讓李鴻章一下子明白瞭,自己原是大臣之才,難怪找不到人推薦自己,原來是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尋常官吏怎能發現自己的超群才幹?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第二樁事,是李鴻章的宏觀思維顯露瞭出來。曾國藩帶著李鴻章,去宿松見同為中興之傑的胡林翼,雙方因為戰略佈局的觀點不同,而爭論瞭起來。李鴻章在一邊越聽越煩躁,忍不住吼瞭聲:這事還不簡單?怎麼吵成這樣,你們聽我說……聽完瞭他的戰略分析,曾國藩一聲不吭,胡林翼卻是大為震驚,立即意識到李鴻章乃是罕見的戰略型人才,急切要求曾國藩快點兒給李鴻章機會,讓曾國藩好不別扭,好像是他壓制瞭李鴻章一樣。  第三樁事,是李鴻章的謀略天資顯露瞭出來。當時,咸豐皇帝老師翁心存的兒子翁同書,出任安徽巡撫,因為處置不當激起民變,又在城破之前棄城而走,有失封疆大吏守土之責。曾國藩決定管管這事。但那翁心存以道德文章立世,在咸豐皇帝面前極受信任,門生弟子遍佈朝廷,要如何措辭,才能夠讓咸豐皇帝鐵面無私地嚴懲自己的老師,同時又能讓朝中大臣無法講情呢?  這個奏章不好寫,曾國藩先是讓幕府中的文章高手起草,寫後拿過來一看,發現不成。於是曾國藩親自上陣,寫瞭一遍又一遍,卻總是寫不明白,最後萬般無奈,隻好把李鴻章叫過來:少荃啊,你也來寫寫看。  李鴻章拿起筆來,寫道:臣職分所在,例應糾參,不敢因翁同書之門第鼎盛,瞻顧遷就……  此言一出,正氣凜然,又暗含瞭隱隱的殺機,不但讓咸豐皇帝無法徇私庇護,還搶先一步堵住瞭所有官員的嘴,讓他們不敢替翁同書說情。  此折上奏,翁同書即刻被朝廷拿問,先定為斬監候,後被減免,發配新疆,老死戍所。  這是權謀高手李鴻章首次出手,以一介小小的幕僚,不過是隻言片語,就終結瞭最尊貴的帝師之子的仕途乃至生命,李鴻章的老辣權謀之術,由此可見一斑。  李鴻章這一次出手,為他的人生帶來瞭一個強敵,此後,翁同書的弟弟翁同龢,在查清此事後,處處與李鴻章作對。由於翁同龢的謀略與智慧都弱於李鴻章,情急之下,翁同龢索性拿李鴻章精心打造的北洋水師下手,掐斷瞭北洋艦隊的糧餉與軍火,導致甲午海戰大敗。  時過一百多年,我們才想起來勸說李鴻章不要輕啟權謀之術,未免太遲瞭些。要知道,中國的皇傢極權,養成的是具有東方宮廷陰謀特色的帝王心機。如朝中的咸豐皇帝,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舉目所見,抬手所及,均是帶有明顯陰柔特點的陰謀政治。這種陰謀政治與現代政治的公開透明、重視規則恰成兩極,其特點就是以背信棄義為手段,以置對方於死地為目的。所考慮的不是如何解決問題,不是尋求一個共贏的結果,而是不擇手段搞死對方。至於對方是誰,這個倒是其次。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孟浩然“醉酒誤事”:吟詩得罪唐玄宗丟官

  唐朝興詩成風,大凡寫詩作賦稍有名氣的人大都混得不錯。年屆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來到京城謀求一官半職。他找到交往甚篤的王維幫忙。當下王維得知來意便滿口答應,並擇日約孟到官邸飲酒暢聚。  詩壇泰鬥與翹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當朝皇帝唐玄宗知道,竟突然擺駕到瞭王宅,見瞭孟浩然便詢問詩作之事。孟見皇帝垂問便受寵若驚,一首接一首背誦詩作。這時,朗誦不停、喝酒不斷,人已進入醉態,當孟把這次進京新作《歲暮歸南山》朗誦的第二句“不才明主棄”時,本來聽得很高興的唐玄宗,突然正色說:“你何曾求官,朕又何曾拋棄你?”說罷便拂袖離去。這次“醉吟”口不擇句得罪皇上,丟失瞭進身機遇。  回鄉隱居三年的孟浩然,依然想著進身事。一日,他想到好友韓朝宗能幫他進身出力。  韓朝宗約其一同赴京。赴京當日,正巧一位老朋友登門造訪,孟設席招待,席間兩人舉杯敘舊,孟又喝醉瞭。傢人幾次提醒:“你和韓大人約好上京的時間已到……”孟不但不立即停杯,竟然認為傢人掃興,便大聲說:“既然喝開瞭,管它還有什麼事情?”這句話被在客廳等候的韓朝宗聽見甚為生氣,暗思這廝不識抬舉,我為何要推薦你?當下不辭而別。  古人“醉吟”與今人的“醉駕”,同是害人誤事,可鑒。

慈禧為何要謀殺珍妃?珍妃是怎麼得罪慈禧的

  光緒最愛的珍妃是怎樣得罪慈禧的?光緒皇帝的一生不僅在政治上不得志,他的婚姻也同樣的不幸。他在選皇後的時候,並沒有選到自己看上的女子,而是被慈禧太後做主挑選瞭一後二妃,他的皇後隆裕是慈禧的親侄女,光緒帝是慈禧的外甥,慈禧此舉的目的就是為瞭更好的控制和操縱光緒,達到自己繼續把持朝政的目的。  不過幸運的是二位妃子中,有一位博得瞭光緒帝的歡心,這就是賦性聰穎,姿容美麗的“白富美”珍妃。珍妃在剛入宮的時候是珍嬪,當時慈禧也很喜歡這個活潑,開朗的珍嬪,知道她喜愛書畫,還專門讓內廷供奉繆嘉蕙女士來教她。在1894年,慈禧太後六十大壽的日子裡,宮內的人都得到瞭不同程度的封賞,珍嬪和姐姐瑾嬪也沾瞭慈禧六十大壽的喜氣,同時被晉升為瑾妃和珍妃。這年珍妃剛滿19歲,她不僅活潑開朗而且擅長琴棋書畫,深的宮中人們的喜愛。  珍妃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女子,在封建社會裡,嬪妃大多隻是皇帝們傳宗接代的工具和舉行典禮時候的陪襯,可是珍妃卻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尤其對宮中的繁文縟節和枯燥呆板的生活十分厭惡,她喜歡新生事物,喜歡過著無拘無束的生活,這也與她從小的成長環境有關,她小時候長期生活在任廣州將軍的伯父長善的府中。廣州當時與西方世界接觸多,思想也比內地更加開放。  珍妃的這種性格,在規矩和理發森嚴的皇宮顯得格格不入。也許是對慈禧插手自己婚姻的一種無聲反抗,光緒帝卻非常喜歡珍妃這無拘無束的性格,也許這也是光緒帝追求幸福,追求自由的一種選擇。   珍妃很少巴結,逢迎權勢人物們,皇宮中爾虞我詐,勾心鬥角的生活讓她極為反感,皇後是皇帝的正妻,母儀天下,嬪妃們必須聽從皇後,可是珍妃卻不理這一套,這也是珍妃極為與眾不同的地方。在大婚後的一段時間裡,與光緒帝過著“最美的時光”。這段時間裡,光緒帝幾乎每天都會召幸珍妃,而且每隔三四天還會到珍妃所在的景仁宮去一次,關系親密和睦。隆裕皇後被光緒和珍妃這樣的態度記恨不已,為瞭泄憤,經常跑到慈禧面前說珍妃的壞話。  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十一月,慈禧太後以“不尊傢法,幹預朝政為名”,下令總管太監李蓮英杖責珍妃以示處罰,甚至瑾妃也受到瞭牽連。同時,珍妃手下的太監高萬枝被處死,其餘珍妃手下的太監有的被發配充軍,有的被立斃杖下,有的被秘密處死,甚至連伺候珍妃的白姓宮女也被驅逐出宮。珍妃和瑾妃姐妹二人被降為貴人,一年以後才又恢復瞭妃號。  慈禧還把對珍妃嚴懲的懿旨制成兩塊禁牌懸於後宮,一塊給珍妃和瑾妃,要求她們謹言慎行。另一塊給隆裕皇後,讓她看管好瑾珍二妃。  關於珍妃的死因有很多種。根據《清宮遺聞》中所記載,當時慈禧挾光緒西逃,所有準備出逃的人都換上百姓的佈衣,慈禧突然想到瞭珍妃,命人把她帶來,可此時珍妃心中仍然牽掛著光緒帝,她冒著激怒慈禧的危險,跪求慈禧把光緒帝留在皇宮來主持議和的事宜。真正惹慈禧太後,是珍妃說的兩句話。1.“皇爸爸(指:慈禧太後)可先暫避,皇上可留京主持大局!” 2.“我要見皇上,皇上沒叫我死!” 這兩句話的背後有另一個意思:“光緒皇帝才是真正的皇帝,慈禧太後不是!”這也是慈禧太後最不愛聽到的言語。在慈禧憤怒之下命令太監二總管崔玉貴將珍妃推入瞭慈寧宮後貞順門的井中。珍妃是滿族,依祖制,應該是“賜自盡”,而不應該叫太監崔玉貴推墜井中的。  在慈禧西逃返回皇宮以後,想平息珍妃之死的事件,為瞭掩人耳目就將崔玉貴趕出瞭宮中,聲稱當時隻是在氣頭上,並沒有想把珍妃淹死在井裡之心,是崔玉貴自作主張把珍妃推下去的。珍妃死的時候年僅25歲。相關閱讀推薦:慈禧當眾扒光衣服打珍妃 光緒為何“極坦然”光緒的珍妃是自殺的嗎?珍妃並非慈禧太後所殺晚清宮女回憶:光緒帝是如何召幸珍妃的?(圖)珍妃因犯瞭何事被慈禧扒去衣服當眾杖刑(圖)? 光緒皇帝簡介

曹雪芹傢族被抄傢之謎:曹雪芹傢因何得罪瞭雍正

  “曹學”中有一個歷史懸案,就是曹傢被抄之謎,一直是學者們爭執的焦點。要破解這個謎案,先要從曹雪芹的傢世說起。  遠的略去,曹雪芹的先祖中的一支在明代末年時,遷居到山海關外今遼東鐵嶺任守邊武職,後來被努爾哈赤擊破俘虜,成為清正白旗的一名包衣(奴隸)。清軍入關後,隸屬內務府,世代為奴,出身“下賤”。  康熙幼年生母早逝,全靠一位保姆撫養,康熙對此終身感恩不忘,這位保姆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康熙即位後不久就派曹雪芹的曾祖父曹璽到江寧任織造監督,掌管江南為宮中所需的衣服、綢緞等高檔絲織品。本來是每年輪換的江寧織造到瞭曹璽任上,由於受到康熙的特別恩典,改為終身任職,不僅如此,就連曹璽的子孫也特許繼任,可謂顯赫一時。  然而,到瞭曹雪芹的父輩這一代,曹傢已經顯露敗跡,先是曹璽的長子曹寅病逝,改由曹寅之子曹顒繼任,可是曹顒不久也病亡瞭。康熙不忍其慈母之傢如此衰敗,就特許曹寅弟弟曹宣的孩子曹頫過繼給曹寅,繼任江寧織造。此時曹頫尚小,而康熙已經晚年,大廈將傾,曹傢的命運岌岌可危。  康熙駕崩後,雍正皇帝即位。雍正五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上諭著江南總督范時繹查封曹頫傢產。按照當時的驛遞條件,上諭到江寧,江南總督范時繹執行查抄當已在雍正六年正月十五日元宵前後。所以歷史上認定的曹傢被抄時間應該是在雍正六年正月。而對於被查抄的原因,則眾說紛紜,結論不同,成為曹學謎案之一。   先聽聽在央視《百傢講壇》欄目中開講的劉心武先生是怎麼說的。這位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以小說《鐘鼓樓》成名的作傢,在九十年代後,成為《紅樓夢》的積極研究者,他的央視講壇對紅學在民間的普及與發展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  劉心武先生說“1728年,雍正六年,曹傢終於敗落,直接原因之一,是查出瞭曹雪芹的父親曹頫替雍正的政敵塞思黑藏匿瞭寄頓他傢的一對‘本身連座五尺六寸’的金獅子。允禟明明已經失勢,逾制私鑄的金獅子明明是一種標志著奪權野心的東西,曹頫為什麼肯敢於替其藏匿。。。”  劉先生接著又說:“如果所藏不僅是金獅子更是活人,比如說塞思黑的女兒,那就不僅是傢道中興,而是要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瞭!”“但我以為第七十五回所寫的榮國府替被罪的甄傢藏匿財物一罪,確實還不是整個賈氏傢族的首罪,更非造釁的開端,因為寧國府的賈珍藏匿的不是一般的罪傢,也不是其財產,而是大活人——秦可卿。。。”相關閱讀推薦:曹雪芹怎麼死的?曹雪芹的死有什麼謎團?曹雪芹的妻子是誰?曹雪芹到底有幾個妻子?曹雪芹錦衣玉食從何來?祖父一年貪污至少四千萬曹雪芹祖父曹寅:給康熙皇帝當瞭20年的密探!曹雪芹祖父曾為康熙當瞭20年密探!康熙的密探們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如果說曹傢因藏匿金獅子被抄傢是劉先生根據後來發生歷史事件推斷的結論的話,那麼曹傢藏匿塞思黑的女兒以及此人就是紅樓夢中的秦可卿這個推斷就是劉心武先生文學傢的藝術想象瞭,沒有任何的事實依據。  事實上,劉心武先生的結論代表瞭曹傢被抄的“政治原因說”,隻不過劉先生把政治原因做瞭文學的聯想和發揮罷瞭。與劉先生持類似觀點的還有周汝昌先生,周先生在他的紅學普及讀本《紅樓小講》中寫道:  “誰想數年之後,即有一場大難臨頭,傢破人亡,幾乎遭到滅門之禍。原來,康熙帝的諸位皇子早有預謀嗣位人的暗爭,最後由其第四子胤禛以陰謀手段取得帝位,是為雍正帝。他得勢後一力鏟除異己的黨派,包括皇室骨肉手足、康熙的親任、內務府知情的包衣,最後連助他謀位的功臣也難逃厄運。因此,曹傢以內務府包衣、先朝親信、與雍正的敵黨多有舊誼等關系,遂以瑣故借口抄傢、獲罪、逮問枷示的嚴酷懲治。”  與周汝昌先生和劉心武先生的政治說相對的是“經濟原因說”。他們認為,曹傢經濟的巨大虧空是曹傢被抄的主要原因。而曹傢的虧欠,主要是在曹寅任上逐漸積累起來的。曹寅任內曾經四次接駕康熙,每次的排場自然極其奢華,曹傢不斷修建和擴建行宮、花園,甚至開挖河道供皇帝的遊船出入,花費已經遠遠超出瞭曹傢的承受能力。如康熙五十一年,,《內務府奏詳核烏羅圖查算西花園工程用銀不實應予議處摺》稱,曹寅在西花園修建房屋、挖河、堆泊岸等項工程用銀十一萬餘兩,修建房屋、亭子、船隻、雨搭、簾子等項,用銀七萬七千餘兩,從中可見一斑。曹雪芹在《紅樓夢》第十六回通過趙嬤嬤之口,說出瞭甄傢(即曹傢)接駕花費的情況:“噯吆吆,好勢派!獨他傢接駕四次。若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瞭土泥,憑是世上所有的,沒有不是堆山塞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倒顧不得瞭。”   曹傢虧欠的數額可能是相當巨大的。曹頫在康熙五十二年的奏折中說:“竊奴才父寅去年身故,荷蒙萬歲天高地厚洪恩,憐念奴才母子孤寡無依,錢糧補欠未完,特命李煦代任兩淮鹽差一年,將所得銀共五十八萬六千兩所以織造各項錢糧及代商完欠,李煦與奴才眼同具已解補清完,共五十四萬九千六百餘兩。”康熙五十五年,又發現還有曹寅在世時所欠債務計二十六萬三千餘兩,而這些虧空是當時的曹傢根本無力償還的。  曹傢的虧欠,在康熙時已是十分嚴重的問題。曹傢和康熙都已十分清醒地認識到它的嚴重性。曹傢更加意識到它與自己的身傢性命攸關瞭。但是隻要康熙在位,靠老皇帝的恩典曹傢還能勉強過關,但是康熙駕崩雍正即位後,曹傢就難逃被抄傢的厄運瞭。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關於曹傢被抄的原因,無論是“政治原因說”還是“經濟原因說”,有些是有據可查的,有些是都是根據歷史事實推斷的。但是不能忽視的是,在曹傢被抄這個事件中,有一個人始終被妖魔化瞭,這個人就是雍正皇帝,而民間關於雍正采用篡改遺詔奪位的傳說是雍正被妖魔化的直接原因。這是曹傢被抄謎題始終無法破解的根本原因。  近讀朱傢溍先生著作《故宮退食錄》,書中對曹傢被抄原因的解析讓人感覺眼前一亮。  朱傢溍先生在書中寫道:“例如文學史上,《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有不少研究他傢世的論著,把曹傢被抄,說成是雍正和幾個兄弟爭奪皇位有關,把問題的性質無限上綱上線,已經到非歷史真面目瞭。但問題的性質果真如此嗎?如果對清代歷史有整體的理解,首先知道當時雍正是整理全國財政,清理各項官款的虧欠,不是什麼專門懲辦曹傢。根據內務府檔案可知,雍正先是派李煦替曹傢清理欠款,用意是因為李煦和曹傢是親戚,可以設法為曹傢彌補。不料李煦反而在江寧織造侵吞一筆款,因而遭到重遣。雍正對於曹傢的處理是因為看清瞭曹寅的後輩都是極其無能的,如果聽之任之,不但照舊拖欠官款,而且越來越糟,不如給他一個抄傢結束此案,實際所抄並抵不過虧欠的數目,這就相當於近現代由法院判決宣告破產,於是債務人便不再有任何負擔。何況雍正對於曹傢還在北京留瞭一處住宅,在內務府給瞭一個主事,應該說雍正對於曹傢還是相當照顧的。”   朱傢溍先生傢學淵源,早在故宮博物館成立之初即被聘為專門委員。他對清代政治經濟制度、宮廷禮儀、服飾、傢具、書畫、戲劇,甚至美食都有專門的研究,是著名的清史專傢。朱傢溍先生對曹傢被抄原因的解析,回答瞭以前很多學者認為雍正自相矛盾的兩個問題。第一,曹傢對康熙皇帝有恩,雍正作為康熙的正統接班人(朱先生說,根據清代宮廷傳位制度,民間傳說中關於雍正篡改詔書奪位的說法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沒有理由對曹傢興師問罪。而雍正通過查抄曹傢這件事,既執行瞭當時自己制定的反腐倡廉的經濟政策,又幫助曹傢擺脫瞭後代根本無法歸還的積欠債務,可謂一石二鳥,非常巧妙。第二,根據現存檔案記載看,曹傢被抄沒後,其傢族和親友,不僅沒有受到株連,而且曹頫的堂伯父曹宜、堂兄曹頎還有瞭升遷,曹頎幾次得到雍正帝賜予的禦筆“福”字,恩寵有增無減。朱傢溍先生的解析很妥帖地解答瞭這些疑惑。而在此之前,專傢學者都把雍正處理曹傢問題中的自相矛盾歸結為雍正怪癖的性格和卑下的人格,這是歷史的對雍正的誤讀。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秘:孟浩然為醉酒所害 口不擇言得罪皇上

  唐朝興詩成風,大凡寫詩作賦稍有名氣的人大都混得不錯。年屆四十的孟浩然,亦按捺不住,便來到京城謀求一官半職。他找到交往甚篤的王維幫忙。當下王維得知來意便滿口答應,並擇日約孟到官邸飲酒暢聚。  詩壇泰鬥與翹楚雅聚的消息不知如何被當朝皇帝唐玄宗知道,竟突然擺駕到瞭王宅,見瞭孟浩然便詢問詩作之事。孟見皇帝垂問便受寵若驚,一首接一首背誦詩作。這時,朗誦不停、喝酒不斷,人已進入醉態,當孟把這次進京新作《歲暮歸南山》朗誦的第二句“不才明主棄”時,本來聽得很高興的唐玄宗,突然正色說:“你何曾求官,朕又何曾拋棄你?”說罷便拂袖離去。這次“醉吟”口不擇句得罪皇上,丟失瞭進身機遇。  回鄉隱居三年的孟浩然,依然想著進身事。一日,他想到好友韓朝宗能幫他進身出力。  韓朝宗約其一同赴京。赴京當日,正巧一位老朋友登門造訪,孟設席招待,席間兩人舉杯敘舊,孟又喝醉瞭。傢人幾次提醒:“你和韓大人約好上京的時間已到……”孟不但不立即停杯,竟然認為傢人掃興,便大聲說:“既然喝開瞭,管它還有什麼事情?”這句話被在客廳等候的韓朝宗聽見甚為生氣,暗思這廝不識抬舉,我為何要推薦你?當下不辭而別。  古人“醉吟”與今人的“醉駕”,同是害人誤事,可鑒。

英法德三國不敢得罪中國 安倍G7鬧出天大笑話!

  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6日報道,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於5日在比利時首都佈魯塞爾舉行。會議的核心議題是烏克蘭問題,但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推動下,會後發表的公告提到G7對東海、南海問題表示關切。對於安倍首相在G7會議上的外交表現,《朝日新聞》分析稱,安倍意在促使國際社會批判中國,同時使日本與俄羅斯維持一定的關系。  6月4日由各國首腦參加的晚餐會,核心議題原本是烏克蘭問題,但安倍首相卻提出瞭與中國有關的東海、南海問題。他說:“不論在世界上哪裡,由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是不可允許的。”安倍此舉意在將中國的海洋活動與烏克蘭問題擺在一起討論,尋求其他國傢的理解。最終,會議公告雖然沒有點名,但寫入瞭事實上批判中國的內容即“對東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予以嚴重關切”。  另外,安倍在同一場合就烏克蘭問題稱:“俄羅斯作為負責任的國傢,讓其參與國際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這顯示出,日本與提倡加強對俄制裁的美國保持距離,要求G7與俄羅斯繼續展開對話。  報道稱,安倍在利用G7鋪設“對華包圍圈”的同時,還在防止俄羅斯被孤立到G7的框架外。   從安倍首相的角度來看,被孤立的俄羅斯如果與中國走得過近,日本希望與俄羅斯解決爭議領土的願望將難以實現,且日本不得不同時面對兩個近鄰大國。報道分析說,安倍首相必須首先與中國展開對抗,因此極力避免上述事態。  因此,安倍首相在峰會間隙,和與俄羅斯關系較密切的德法兩國首腦分別會談尋求合作,目的是將俄羅斯留在國際社會。  報道隨後總結,安倍首相走的是一條“在不打亂美歐步調的范圍內維持與俄羅斯的關系、同時與中國對抗”的狹窄道路。相關閱讀推薦:日驚呼:中國在中東出手瞭 美國沉默不語日本人為何喜歡剖腹自殺?誰是第一個剖腹的人?美日都驚呆瞭 中國二炮竟突然宣佈出重大決定!日媒:美準備派B2轟炸機飛向中國本土附近!震驚!日軍偷襲計劃曝光:要炸中國這9座城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日本安倍當局以中國為眼中釘,在全世界兜售他的“安倍主義”,處處與中國作對,到處宣揚中國威脅論,而且拋棄美國自作主張的搞一套對中國的包圍圈,並且不斷在歐洲宣傳中國如何威脅中國的言論。  然而,直到現在,我們看到對日本安倍感興趣的似乎除瞭美國、菲律賓和越南之外,似乎沒有國傢對他的亂吠感興趣,如澳大利亞、印尼、馬來西亞等國,甚至所謂的盟國德國、法國和英國,前幾天,安倍在香格裡拉大肆渲染中國威脅論,得到瞭美國的呼應,安倍又想在G7會議上再次炮制,希望在美國主導下的G7會議能夠得到德法英的支持,出臺一份關於譴責中國的聲明。  沒有想到的是,雖然聲明中涉及東海和南海,但並沒有指明中國,而且隻不過一份極為普通的外交辭令,不痛不癢,令日本安倍大為尷尬,鬧出大笑話!  為什麼英法德對日本渲染中國威脅不感興趣,而且不願意與日本為伍,主要有以下六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強大的中國確實沒有給世界帶來威脅,相反,是一隻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國已是世界大國,無論從經濟還是軍事等方面,都是位居世界前幾位的國傢。   但崛起後的中國,並沒有像他們想象的那樣給世界帶來威脅,而是最有君子風范的國傢,本著與世界為善、與世界共榮的宗旨和世界各國交往,即使周邊國傢對中國可以說到瞭肆無忌憚的挑釁,中國從來沒有以武力相威脅,更沒有使用武力,這樣的國傢,在當今世界不可能有第二個。中國除瞭與他們有所謂的顏色不同之外,並沒有任何的不同。  二是中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是英法等國強有力的盟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國是作出瞭巨大犧牲的盟國,有力的在亞洲牽制並打擊瞭法西斯日本,全面的支持瞭美英法對法西斯的戰爭,尤其是讓美英法俄全力在歐洲戰場對付德意等法西斯國傢,這樣的盟國如果都不支持,難道要去支持日本這樣的法西斯國傢?  三是德國要與日本劃清界限。德日同為二戰法西斯國傢,雖然戰敗之後德日都迅速崛起,但德國采取的政策是以歷史為鑒,以歷史為鏡,永不與鄰國與世界為敵的做法,在二戰紀念日或許多重要場合總是向受法西斯傷害的國傢和人民致歉。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而日本不但不承認侵略亞洲的歷史,不承認慰安婦,不向曾經受傷害的國傢道歉,並且與周邊國傢處處為敵,甚至還把曾經侵略亞洲各國的戰犯視為國傢英雄去祭拜,這些舉動自然引起亞洲甚至世界的共憤,現在,日本軍國主義再度泛濫,大有再次與世界為敵的氣氛,如此之流氓加無賴,德國怎能與之為伍,再次成為世界公敵。  四是英法德在經濟上都有求於中國,自然也不敢得罪中國。  目前,歐洲經濟陷入萎縮,而中國經濟相對興旺,而且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之一,中國幾次出手挽救歐洲,而且那些曾經得罪過中國的歐洲大國都嘗到瞭苦頭,如在接見達賴事件上。  所以,他們相繼轉而與中國示好,有的剛有轉好的跡象,如果此時支持日本,會受到更大的經濟方面的制裁,所以,面對內困,即使有老大美國的壓力,也不可能支持日本,隻是象征的表示一下,給美國一個面子,但並非是給日本安倍面子。  五是俄羅斯已令西方國傢尷尬,現在壓制中國將會逼近中俄聯手。在敘利亞和烏克蘭問題上,由於有俄羅斯的幹預,已令西方國傢十分尷尬,甚至無能為力。   現在,如果再對中國施壓,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傢都明白最終的結果是中俄聯盟,這對於西方國傢來說無異於空前打擊,面對一個俄羅斯都沒有辦法,何況是兩個超級大國的聯盟,西方國傢將無力主宰世界。所以,無論如何也不能過度刺激中國,即使日本把中國威脅渲染上天也不會同意。  六是美國其實早就註意日本的動向,不可能真正支持日本在亞洲胡來。對於日本,美國其實並沒有好印象,隻是為瞭針對中國和俄羅斯才縱容日本,其實早在羅斯福時代,羅斯福就指出:“日本人是我有史以來見過的最卑鄙、最無恥的民族。”  說明美國從來沒有把日本當過朋友,隻不過把它當成一顆棋子而已。此次G7會議,是美國主導下的會議,但最後聲明並未如日本所願,也是美國不願意支持日本的原因。  所以,在當今的世界,雖然日本安倍鬧得慌,但得到的響應甚少,即使是澳大利亞也公然宣稱:沒有中國的支持,澳大利亞不可能有今天這樣強大。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都沒有市場,更何況在歐洲,作為主導歐洲的英法德國傢,更不可能與日本為伍,作為狂妄的日本安倍真應該冷靜下來好好想一想,如此下去,總有一天會碰得頭破血流的。  最近這段時日,小日本的所作所為著實透著一股“詭異”,許多網友都看得雲山霧繞,搞不清小日本到底想幹些什麼。  分析一個國傢時,往往先從其國傢性格入手,日本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小人”國傢。正是因為這種“小人”性格,所以歷史上的日本極其善於“投機”,不論是千年前的大唐,還是上世紀的英國、美國,日本每次都能看準時機,進而謀得一份好處。  而現今這個時代,又何嘗不是一個正在發生巨變的時代?以日本人的“聰明”,當然能看出這點。換言之,隨著美國在東海防空識別圈,以及克裡米亞問題上的一退再退,小日本眼瞅“美爹要完”,故而又要“見風使舵”,再度投機瞭。

英法德三國不敢得罪中國 安倍G7鬧出天大笑話!

  據日本《朝日新聞》6月6日報道,西方七國首腦會議(G7)於5日在比利時首都佈魯塞爾舉行。會議的核心議題是烏克蘭問題,但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的推動下,會後發表的公告提到G7對東海、南海問題表示關切。對於安倍首相在G7會議上的外交表現,《朝日新聞》分析稱,安倍意在促使國際社會批判中國,同時使日本與俄羅斯維持一定的關系。  6月4日由各國首腦參加的晚餐會,核心議題原本是烏克蘭問題,但安倍首相卻提出瞭與中國有關的東海、南海問題。他說:“不論在世界上哪裡,由實力改變現狀的行為是不可允許的。”安倍此舉意在將中國的海洋活動與烏克蘭問題擺在一起討論,尋求其他國傢的理解。最終,會議公告雖然沒有點名,但寫入瞭事實上批判中國的內容即“對東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予以嚴重關切”。  另外,安倍在同一場合就烏克蘭問題稱:“俄羅斯作為負責任的國傢,讓其參與國際社會的問題非常重要。”這顯示出,日本與提倡加強對俄制裁的美國保持距離,要求G7與俄羅斯繼續展開對話。  報道稱,安倍在利用G7鋪設“對華包圍圈”的同時,還在防止俄羅斯被孤立到G7的框架外。   從安倍首相的角度來看,被孤立的俄羅斯如果與中國走得過近,日本希望與俄羅斯解決爭議領土的願望將難以實現,且日本不得不同時面對兩個近鄰大國。報道分析說,安倍首相必須首先與中國展開對抗,因此極力避免上述事態。  因此,安倍首相在峰會間隙,和與俄羅斯關系較密切的德法兩國首腦分別會談尋求合作,目的是將俄羅斯留在國際社會。  報道隨後總結,安倍首相走的是一條“在不打亂美歐步調的范圍內維持與俄羅斯的關系、同時與中國對抗”的狹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