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復活

萬傢嶺傳說:復活的“106師團”和速成的空投軍官

  萬傢嶺大捷最近很為果粉所熱血沸騰,全殲敵一個師團,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且看這一場萬傢嶺傳說的傳說之處。      首先問題出自106師團本身。熟悉日軍軍史的人知道,106師團雖然番號靠後,但實力並不弱。101-106師團是在1-6師團在日本本土的留守部隊基礎上增加新兵編成的四聯隊編制師團,滿編兵員25000,加之熊本自古民風彪悍,戰鬥力可見一斑。但出現在萬傢嶺的106師團,並不是滿編。這就是戰線拉得太長造成的惡果瞭。占瞭九江,一個馬回嶺就蹲點2500;九江縣城又留瞭將近三千;加上拖拖拉拉的輜重兵沒趕到戰場,6500左右的戰鬥兵員就不見瞭蹤影。加上水土不服以及戰鬥造成的傷病,在萬傢嶺能端的動槍的丘八連1萬3都沒有。更為致命的是,師團野炮聯隊主力都留在瞭九江城,就拉瞭兩個中隊不到10門山炮野炮去瞭萬傢嶺,這也是在薛嶽合圍以後106師團缺乏打開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就是對面的國軍實力的確過於強大。在整個抗戰中,一個滿編的日軍聯隊相當於兩個國軍師的戰鬥力不算過分,即使不滿編的106師團,戰鬥力也相當於6個國軍師。而對面的國軍呢?3個軍外加7個師又2個旅,11萬人!地形因素就更不用說瞭,國軍以逸待勞居高臨下,四面合圍,怎麼看這一仗都是十拿九穩。但就是這麼天時地利人和的一次圍殲戰,在十天的戰役時間內,不僅未能成建制消滅該師團,甚至連一個聯隊都未能全殲,這其中的原因就值得總結瞭。為瞭更加清晰的得出結論,我們拿第九兵團在長津湖圍殲陸戰一師做一個比較,就能看出這次圍殲戰失敗的根源瞭。  首先在敵我雙方兵力上,志願軍與當時的國軍人數相差不大,10萬左右,而包圍圈中的美軍則是以陸戰一師為主體的近2萬齊裝滿員之師,而106師團雖然在戰役進行中有27師團以及101師團部分援兵加入,但並不是在包圍圈內,且總兵力也不到2萬人。至於戰鬥力上被包圍一方的戰鬥力更是差距甚大:美軍在遭九兵團圍殲之前沒有遭遇大的作戰,基本不存在減員以及作戰疲勞,反觀日軍在萬傢嶺之前已經連續作戰兩個多月,連最精銳的113聯隊聯隊長都在一個多月前被趕去瞭靖國神社;其次在武器裝備上國軍裝備略低於九兵團(千萬別提蘇聯裝備,那玩意是在三次戰役以後才開始裝備志願軍的),但美軍無論是後勤供給還是武器裝備都全面優於當時的日軍,從這點上來看,志願軍的人和方面無疑差瞭國軍一籌。  其次則是地利瞭。首先雙方的選擇都是在山地打伏擊,地形的優勢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不同在於國軍在本土作戰,志願軍則是深入別國國境作戰,在這點上國軍無疑要更占優勢。最後的天時就更是站在國軍一方瞭。國軍設伏萬傢嶺是在10月份,不存在防寒問題,而九兵團在設伏時最大的問題就是防寒裝備不夠,以至於在戰役發起時整連整營的伏擊部隊活活凍死在設伏地點,未能按時發起攻擊。  都說中國軍人是最有忍耐力的軍人,這話一點沒錯。  前面天時地利人和都分析完瞭,下來就得看戰果瞭。由於戰果各傢資料差距很大,這裡統一按照敵方公佈數字為準,畢竟日軍有靖國神社管死管登記精確到個位,美軍也是少瞭一個都會被報紙傳媒FUCK半天的。  萬傢嶺戰役歷時十天,日軍主力106師團戰死3300,戰傷4000,應該說這個師團被重創瞭,但距離所謂的全殲差距甚遠。最直觀的一點,106師團在解圍後總兵力仍在1.65萬,扣除增補新兵2700,應該說這個殲敵數字還是比較可信的。國軍按照當時戰報傷亡1萬5千,但參考74軍74軍從9月30日至10月15日,參戰官兵18998人,死傷及生死不明者有9504人,66軍從10月7日至12日,參戰官兵為8815人,僅六天戰鬥即傷亡3613人,按照這個比例來算,國軍戰死1萬5千還是比較可信的;  長津湖戰役歷時十五天,圍殲戰則隻有十天,美軍戰死1029,戰傷4582,4894人失蹤,7338人凍傷,主力陸戰一師戰死900,戰傷3500,凍傷6500。表面看起來美軍戰死並不多,但要知道戰役開始前四天前線的美軍居然能吃到感恩節的火雞,那麼擁有鴨絨睡袋大頭皮靴的美軍大面積凍傷隻有一個可能–戰鬥中輜重大量丟失,無法保證最基本的防寒裝備。而我軍的傷亡也是驚人的,戰鬥傷亡19202人,凍傷減員28954人,凍死1000人,凍傷嚴重而不治3000人。凍傷減員達兵團總數32.1%,嚴重凍傷達22%。想想我們的士兵連最基本的棉衣棉被都無法保證的前提下打出如此的交換比,長津湖的圍殲戰毫無疑問是合格的。  更為重要的則是戰略層面,106師團是在原地固守待援的基礎上等到瞭援兵,並迅速恢復戰鬥力加入瞭此後的戰鬥;而陸戰一師為主體的美軍則是在不斷南撤的前提下與增援部隊匯合,迅速脫離戰場,並就此走下朝鮮戰爭的舞臺。也有部分網友會說106師團在此後不久被裁撤松浦師團長也就此退出軍界等事實來佐證106師團受到嚴重打擊,但就此兩點我覺得應該實事求是。首先106師團參與瞭五個月後的南昌作戰,隨後轉戰華南最遠攻擊到汕頭,而且40年的裁撤也不僅僅是針對106師團一傢,101-106這六個師團一起回瞭傢,並不存在什麼106師團讓日軍蒙羞的說法;其次松浦的問題更要追溯到日本陸軍著名的皇道派與統治派之爭上面。松浦本人是皇道派的中堅分子,在37年以前就已經靠邊站瞭,隻是由於中國戰場形勢所迫才再度啟用,武漢會戰後日軍大本營大裁撤自然不會放過他。一個簡單的日本人事調動,就這麼簡單,跟萬傢嶺一毛錢關系都沒有。   說這麼多並不是要否定萬傢嶺,畢竟這一次戰役是中國戰場最接近圍殲日軍的一次戰役,雖然最終的武漢會戰國軍還是沒能改變失敗的命運,但全力一搏的日軍也付出瞭35000以上的傷亡代價,從此到44年前無力發動大面積的進攻,抗戰的僵持局面就此形成,這些都是每一個中國軍人用鮮血甚至生命換來的,值得我們尊重。  最後就是著名的一個歷史鬧劇,必須在這裡還原歷史的真相。不少資料裡面提到萬傢嶺關鍵時刻日軍空投200多軍官指揮戰鬥,由此來體現日軍的危急程度。我想說明的是這些作為嘎子順溜這樣的電視劇隨便說說還成,真要當成歷史紀錄片那是會教壞後人的,因為這個空投從硬件到軟件都無法在當時完成。  首先就是日本傘兵出現的時間。空降兵歷史並不長,也就不到一百年的歷史,在日本出現就更晚瞭。1939年德國閃擊戰在歐洲所向披靡,尤其是利用空降兵突襲挪威,讓沒有資源學德國人玩坦克海的日本陸軍找到瞭在戰場高速機動的另一個途徑。不過頗為搞笑的是,海軍也盯上瞭這個新鮮玩意,然後互相看作仇人的陸海軍各起爐灶玩自己的傘降部隊。  陸軍在40年秋天靠著朝日新聞提供的美軍空投訓練寫真集在濱松航空學校搭起瞭日本陸軍空降部隊的草臺班子,直到41年2月20日才第一次傘降成功,還是從東京讀賣公園的塔上跳下來的。等到第一支空降部隊組建完畢已經是當年的11月,這已經離萬傢嶺大捷過去瞭三年多;海軍起步就更晚瞭,41年5月才開始在鹿島訓練還摔死瞭一個,正式成軍倒是跟陸軍差不多,但也無法趕上萬傢嶺這班車。考慮到有專業培訓的部隊都這麼晚才出現,那些沒經過訓練的軍官跳傘。。。。。。。。。難道鬼子嫌萬傢嶺死的不夠多?  其次就是運輸機的問題。日本飛機在二戰中名聲在外,不過運輸機就比較扯淡瞭。1934年美國人試飛瞭運輸機DC-2,日本陸軍根據其為藍本在1936年才仿制出第一架運輸機,等到審查完畢確定型號已經是1937年11月的事情瞭,根據日本慣例這款運輸機定名為九七式運輸機(神武紀年2597年),而此時距離萬傢嶺戰役已經不足一年。這種運輸機每架可搭載8名士兵(或者軍官),假定運輸200名軍官至少需要30架左右才能完成空投任務,但這款運輸機到38年底的總產量不過才19架,而海軍當時根本沒有運輸機這種玩意存在。曾經有好事的果粉反問我難道不可以用轟炸機搭載這些軍官?我無語瞭,炸彈倉掛著軍官到陣地上空直接扔下去。。。。。。。。。肉餅很好玩麼?  《一寸山河一寸血》裡面曾有國軍老兵親口說當時看到鬼子空投軍官的鏡頭,我無意指責這些老人說謊,畢竟80歲以上的老人難免會混淆時間空間,雖然我們尊重這些為國浴血奮戰的老兵,但歷史就是歷史,不能用感情來改變它,也無法改變。相關閱讀推薦:四次長沙會戰的真相:薛伯陵是好樣的卻愛吹牛歷史上的今天11月12日 淞滬會戰結束日軍隻剩下兩成?第三次長沙會戰到底殲敵多少淞滬會戰中國75萬軍隊為什麼會被日本28萬人擊敗中國抗戰史上著名戰役:淞滬會戰中國有可能贏嗎

揭秘抗戰謠言:那些年“復活”的日軍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浴血奮戰,最終聯合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擊敗瞭日本侵略者。中國軍隊多次利用巧妙的戰法與過人的勇氣,給敵人造成瞭沉重的打擊,這其中不乏許多經典戰例,卻也夾帶著很多水分甚至謊言,從斷章取義到以訛傳訛再到無中生有,各種來路的戰果錯綜復雜,不僅給歷史增添瞭荒謬,也讓真正的英雄們被人們忽視甚至遺忘。  這些戰績或為戰時鼓舞士氣而作偽,或因記憶不清而失真,或戰後為“翻案”而編造,數量巨大類型龐雜。筆者無力一一舉證,隻能擇要者辟謠,以正視聽。  從擊沉“出雲”號說起  提到抗戰時期的日本海軍,駐華第3艦隊旗艦“出雲”號的知名度可謂傢喻戶曉。在整個上世紀30年代,這艘黃浦江上最大的戰艦一直是日本海軍在中國橫行的符號,被中國軍民當做記恨萬分的大目標。以至於滬語中專門有“出雲艦”一詞形容強大之物。  在著名的網文《六十年過去瞭,有誰還記得》中,“國軍空軍炸毀日本海軍陸戰隊司令部,炸沉日本海軍第3艦隊旗艦”被作為國府抗戰的重要戰果。有關“出雲艦”的沉沒說法頗多,有說空襲炸沉的,有說魚雷艇偷襲擊沉的,甚至還有說蛙人安放炸彈的……可是史料記載中,日本海軍“出雲”艦在上海期間僅受過輕傷,隨後被日本海軍恢復為一等巡洋艦,加裝高射炮後返回日本,並在江田島海軍學校做訓練艦。直到1945年7月24日,該艦才被美機炸沉。  盡管“擊沉出雲艦”是一個不存在的戰績,但試圖擊沉該艦的行動確實存在,而且空海俱全:1937年8月14日,空軍第二大隊11隊隊長龔穎澄率所屬9架諾斯羅普-2E輕型轟炸機於當日上午10時10分抵吳淞江上空,轟炸日本第三艦隊旗艦出雲號。由於技術不夠以及日軍炮火阻攔,轟炸沒有造成可見的傷害;8月19日,沈崇晦機組在作戰失蹤後,為提振士氣民心,軍方宣傳沈崇晦機組駕機沖撞“出雲”艦;8月25日,空軍第八大隊3架亨克爾He-111型轟炸機和2架馬丁B-10轟炸機飛往上海轟炸獅子林、蘊藻濱一帶江面敵艦時,也曾有傳言“出雲”艦遭到轟炸,但據日方記錄,“出雲”艦並未在空襲中受損。   8月14日,電雷學校快艇大隊“史一〇二”、“文一七二”兩艘CMB型魚雷快艇偽裝成漁船,由快艇大隊副大隊長安其邦率領,經太湖、松江前往黃浦江。8月16日,安其邦親自指揮“史一〇二”艇從新龍華出發,在低速通過十六鋪碼頭的沉船封鎖線後突然加速,“用最高速率沖越所泊敵驅逐艦,傍英、法、意各外艦前進”。快艇在300米距離上向“出雲”艦發射兩枚魚雷,結果一枚擊中外灘日本總領館附近的江岸,在路上炸開一段裂縫,另一枚則擊中瞭“出雲”艦外圍的防護駁船。“史一〇二”艇在撤退時遭日艦射擊,中彈進水後沉沒在九江路外灘浦江碼頭附近。  如果說“擊沉”雖系誇大,但“攻擊”“出雲”還可以算作抗戰“戰果”的話,筆者看到的另外幾則戰績則更加混亂——在廈門胡裡山炮臺的介紹中,這門19世紀的火炮在1937年“擊沉”日本海軍“箬竹”型13號驅逐艦的戰果被反復提及。但“箬竹”型驅逐艦總共隻有8艘,除一艘於1932年被撞沉外,所有艦艇都在1940年以後才被擊沉,子虛烏有的13號艦根本不存在。  廈門外海確實有一艘沉沒的日本驅逐艦,但該艦是1945年觸礁沉沒的“天津風”號,與胡裡山炮臺的戰果無關。至於這一戰果的最初說法究竟是誤傳還是開發旅遊的噱頭,我們就不得而知瞭  比起上述兩類戰績,網絡時代產生的虛假戰績不僅更可觀,其內容細節看起來也更加“翔實可信”。2005年,人民網曾刊登一篇《中國勇士舍命擊沉日本航母》的“雄文”,記述瞭1937年國軍空軍3架輕型轟炸機重創日軍“龍驤”號航母的所謂“秘聞”。不過查詢抗戰期間國軍空軍的作戰記錄,11月11日國軍空軍主力正用於掩護淞滬會戰部隊後撤,並無向敵艦發起空襲的記錄;日本海軍“龍驤”號航母也沒有任何戰損維修記錄;加上文中出現諾斯羅普-2E轟炸機根本無法達到的“8000米高空”,可以認定文章所述內容完全是子虛烏有。  這些假戰績在網絡上廣為流傳,不僅混淆瞭真正的歷史,也給當代人瞭解抗戰制造瞭巨大的障礙——在2011年播出的電視劇《遠去的飛鷹》中,甚至出現瞭男主角駕機對日本海軍“加賀”號航母發動“神風特攻”的荒誕橋段——中國空軍在抗戰中的形象已經足夠高大,何必要用謊言為它無謂地塗脂抹粉?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抗日戰爭謠言:孫立人坑殺1200日軍俘虜日軍隻剩下兩成?第三次長沙會戰到底殲敵多少解密: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曾大規模種植鴉片?抗日戰爭之蔣中正指揮的22次大會戰:蔣介石戰績!盤點抗日十大經典戰役:長沙會戰雙方死傷20萬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置“虎賁”於死地的看客們  《六十年過去瞭》一文中曾如此描述常德戰役:“74軍57師的8000名官兵阻擊10萬日軍15天之久……師長發出瞭74 軍57師最後一封電報:彈盡,援絕,人無,城已破。職率副師長、師附、政治部主任、參謀部主任死守中央銀行,各團長劃分區域,扼守一屋,作最後抵抗,誓死為止”,大有荊軻刺秦之時,“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悲歌慷慨。作傢張恨水還以常德會戰為主題,創作瞭小說《虎賁萬歲》,自此,57師便有瞭“虎賁”之名。  8000“虎賁”阻擊十萬日軍15天,不可謂不壯烈,但放大到常德城外,國軍卻是另一局面:10萬日軍是參加整個常德會戰的日軍人數,直接進攻常德的隻有約3萬人,餘下部隊則在外圍與多達20萬的國軍作戰,這種“整體以眾擊寡,局部寡不敵眾”的局面本就是國軍糟糕的指揮導致的。  常德苦戰,多數友軍部隊卻作壁上觀。常德會戰的十多個軍裡,僅有第10軍積極行動,試圖救援常德。據郭汝瑰的《中國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作戰記》記載,第10軍早在25日即已渡過資水北上來援,從右至左按第190、第3和預10師的順序展開,26日發起攻擊;29日接到戰區速解常德之圍、向德山突進的命令後,30日拂曉起,以預10師向阻擊的日軍發起猛攻;以第3師第8團牽制當面日軍,師主力乘機鉆隙向德山急進。當日進至德山。12月1日黃昏,留第9團守德山,第7團經南站向常德突進,遭到日軍的阻擊及側擊,又退回德山。此時,預10師師長孫明瑾在激烈的戰鬥中身中4彈,已壯烈犧牲。第190師亦傷亡甚眾。最終第10軍的英勇救援並未成功。  從戰果來看:日軍傷亡1萬餘人(日軍聲稱傷亡4251人),國軍傷亡六萬多人,還丟瞭常德,也很難說是一場勝利。   常德失守之前,“虎賁”師長餘程萬的最後一封電報是“彈盡人亡,城已破,友軍觀望不前。刻大街小巷混戰成一團。職率副師長參謀長死守中央銀行”。結果發完電報,他就帶著殘部突圍而走……盡管依當時的敵我對比這一行動無可厚非,戰前在開羅會議誇下海口說一定守得住常德的蔣委員長卻大為光火,幾次想要槍斃餘程萬,多虧老上司孫連仲、王耀武接連求情才逃過一死。  後世有人將常德會戰稱為:東方“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且不論蘇軍從未讓斯大林格勒徹底陷落這一事實,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德軍損失瞭東線南翼兵力1/4,導致蘇德戰場攻守的徹底轉變。常德會戰後的國民黨則繼續慘敗,在1944年的豫湘桂戰役中損兵六七十萬人。喪失國土20餘萬平方公裡, “37天丟38城”的戰報連羅斯福都為之瞠目結舌。  在這場大潰逃中,此前積極援救餘程萬的第10軍軍長方先覺,戲劇性地復制瞭第57師的悲劇。衡陽保衛戰中,方先覺指揮的第10軍面對日軍重兵圍攻,堅持防守47日,直打得部隊彈盡糧絕、城內廢墟一片。援軍卻如常德會戰一樣久久不至。絕境之下,方先覺在日軍答應不傷及第10軍剩餘官兵的條件後向日軍投降。後在他人幫助下,成功逃回重慶。這成為他畢生的污點,甚至在1968年退役後,他還因其衡陽投敵的事被屢次抨擊。  有意思的是,衡陽保衛戰又被稱為“東方的莫斯科保衛戰”,但紅軍在莫斯科城下趕走瞭德軍,國軍卻在丟瞭衡陽之後一路失地損兵。如此“中流砥柱”,也算史所鮮見。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國府”下限低?你錯瞭  如果說炸沉“出雲”,炸沉“龍驤”的戰報最初源頭還可解釋為國軍飛行員的“誤報”(飛行員自己誤報擊沉敵艦的情況還算常見,需要通過其他偵察手段進行核實)。“常德會戰”最初也勉強可算是戰時宣傳需要而故意拔高。那麼近年來網上一則性質極為惡劣的謠言所說的抗戰中“國軍”殺敵人數,就實在是…… 蔣“先總統”看到這個恐怕在墳墓裡也要羞愧得翻身。  這則謠言頗長,這裡僅節選其中一部分作一下分析。網上已有逐條引用可信史料駁斥的文章,數據詳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查閱。所謂“造謠動動嘴,辟謠跑斷腿”,這種偽造史料和數據的行為是極為下作的,對於一些不求甚解的網民也極具欺騙性。我們先看看這則惡劣謠言中的幾個數字:  國軍對日作戰斃傷日寇10萬人以上的7次戰役:  ……2.凇滬會戰: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6萬餘人;日寇戰報:死亡16萬人,傷31157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4.第三次長沙會戰:國軍戰報:斃傷日寇15萬餘人;日寇戰報:傷亡14.6萬人(日本防衛廳《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  根據這則謠言,日本僅在其所屬“7次戰役”期間就有超過100萬的傷亡。

揭秘史上十大最命硬的人:被執行死刑離奇復活

  死刑,也稱為極刑、處決,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罰之一,指行刑者基於法律所賦予的權力,結束一個犯人的生命。  而遭受這種剝奪生命的刑罰方法的有關犯人通常都在當地犯瞭嚴重罪行。  死刑造成的最大問題在於完全無法補救司法造成的錯誤(司法出錯的機率不低)。  1、伊麗莎白·普羅克托爾  1692年伊麗莎白和其丈夫在塞倫女巫事件中被捕,盡管朋友多次向法院請願,伊麗莎白和其丈夫也有所悔悟,但這對夫婦還是被判處死刑。  其丈夫在1692年8月19日被處死,而伊麗莎白當時因為有生孕而推遲執行死刑,但當伊麗莎白生下小孩之後,法院突然接到政府命令:沒有足夠證據犯人不能被判死刑,所以153名犯人被釋放,而伊麗莎白就是其中幸運的一員。 約翰·亨利·喬治·李  2、約翰·亨利·喬治·李  1884年英國的艾瑪小姐在傢被人謀殺,她的喉嚨被人用斧頭劃破,房子也被燒毀。她的一個仆人,約翰·李被懷疑為謀殺者而被捕,最後被判絞刑。  1885年2月23日在埃克塞特監獄執行,但是就在約翰·李站在絞刑架等待行刑的時候,地板活門的門閂出現瞭問題,並且是連續3次出現問題!最後英國內政大臣將其死刑改為終身監禁。相關閱讀推薦:盤點世界三十大刑罰:還有比死刑更可怕的刑法!世界上最殘酷的死刑排行榜 15種刑法駭人聽聞!盤點世界最殘酷的15種死刑 活埋都算輕的!李大釗遭軍閥殘殺絞首三次才死:李大釗死刑的真相驚人秘密:川島芳子用“替身”逃脫死刑之謎!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3、威廉·杜爾  1740年,16歲的威廉·杜爾因為犯有強奸和謀殺一位女孩而被判處死刑,一起判處死刑的還有其它4個人。在那個年代,執行死刑後的屍體按常規會送往醫學院進行解剖研究。所以之後威廉·杜爾的屍體被送到霍爾實驗室進行解剖,但當他的屍體已被剝去衣服放在手術臺時,一位解剖助手發現威廉·杜爾竟然在呼吸,之後,杜爾的呼吸越來越急促,兩個小時之後,他竟然可以坐在椅子上瞭。當晚,政府決定將他的死刑改判為流放。  4、佐利克漢·卡德克霍達  1997年,20歲的卡德克霍達因為婚外情被捕,很快她被判處死刑,死刑形式是用石頭將她砸死。她被埋到半腰處,等待死刑。  她被砸瞭一段時間後,引起瞭當地村民的巨大反應,死刑被迫中斷。當她的屍體放在停屍間時,卡德克霍達又恢復瞭呼吸,隨後被送往醫院救治。 佐利克漢·卡德克霍達   5、文瑟斯拉爾·蒙加利  1915年3月18日,Wenseslao Moguel在墨西哥革命的鬥爭中被捕,在未經審判的情況下,他被直接判處槍斃,他身中9槍,其中一顆子彈還接近他的腦袋,之後還有一位專門的官員確定他的死亡。  但是最後他又活過來並且逃跑瞭。這張圖片就是1937年他在參加《相不相信由你》的廣播節目時的照片,照片中他在向人顯示子彈留下的傷痕。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6、約翰·史密斯  來自英格蘭的約翰·史密斯由於搶劫而被判處絞刑,當他被吊瞭15分鐘之後,群眾開始喊“緩刑”,之後繩子被割斷,他被送往附近的一座房子,不一會他就緩過氣來。  群眾問他在被吊死時有什麼感覺,他說:“當我被吊時,我身體重量讓我的頭感到十分疼痛,並且整個人的精神處於一種很奇怪的狀態,眼冒金星,接著我就失去瞭任何疼痛感覺,當我被放下來時,我的血液和靈魂又被強迫回歸,這給我帶來瞭無法忍受的疼痛,我真希望那些割斷我繩子的很被吊死!”  7、安妮·格林  22歲的英格蘭女孩安妮·格林的故事跟前面的麥琪·狄克遜很相似。  22歲的英格蘭女孩安妮·格林被她雇主的外孫誘奸,之後格林懷孕,她隱瞞懷孕並生下小孩,但孩子不久夭折,之後她隱藏小孩屍體被人發現,隨後她以謀殺罪被判處絞刑。

揭秘:太極宗師張三豐為什麼會“死而復活”?

  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在所有後世人的心中,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豐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張三豐最後卒於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豐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  張三豐,這個名字在今天依然知名度極高,不但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塑造過他性格慈祥和藹、武功深不可測的形象,讓人感覺十分可親可敬。更有像《太極張三豐》之類的電影,也是讓我們百看不厭。有個美眉曾對我講,李連傑在片中身穿黑色道袍,揮灑自如地演示太極拳術的扮相實在是帥呆瞭。  不過歷史上的張三豐的身材相貌,和李連傑恐怕不盡相同。歷史上載張三豐:“頎而偉,龜形鶴背,大耳圓目,須髯如戟。”身材要比李連傑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壯,不像李連傑那樣清秀。這一點,《神雕俠侶》上描寫的倒大致不差,上面描寫的少年張君寶(張三豐)的相貌是:“形貌甚奇,額尖頸細,胸闊腿長,環眼大耳”。我們現在傳說張三豐早年是少林寺的小沙彌,後來逃出寺來出傢修道,但此事歷史資料中似乎無載,當屬小說傢言。  對於張三豐早年的情況,現在比較確鑿的資料非常少。像電視劇《少年張三豐》之類的故事純屬胡編亂造。  要說比較嚴謹正規的史料,當然是《明史·張三豐傳》瞭。但《明史·張三豐傳》中隻說他是遼東懿州人,早年時的其他情況一概沒有說,隻是說瞭一下張三豐成名後的行止。傳中說張三豐無論寒暑,都隻是一身破衣服防風擋寒,一個舊蓑衣經霜遮雨。張三豐不大註重儀表,也不很講衛生,經常穿得邋裡邋遢。所以人們也常稱他為“張邋遢”,或者叫他“邋遢道人”。 影視劇中的張三豐形象  張三豐飯量很大,一下子吃一升或一鬥米都不在話下,但有時候卻也可以好幾天才吃一頓飯,甚至好幾個月不吃飯。他的另一個愛好就是喜歡雲遊四方,常常是居無定所,高興時穿山走石,疲倦時鋪雲臥雪。或處窮山,或遊鬧市,嬉嬉自如,旁若無人。有人相傳他一日能行千裡,呂祖有詩曰“朝遊北海暮蒼梧”,張三豐大概也能辦得到吧。  《德安府志》中曾記載過,張三豐一度在太平山上隱居,雖是隱居,但張三豐天性隨和,和當地的父老鄉親們還挺熟絡的。這天張三豐要走瞭,邀請這些鄉裡的老人們來吃頓飯做別,但張三豐山上久不生火,連火種也沒有瞭,張三豐說下山去取,頃刻之間就回來瞭,然而上山下山要往返四十裡地呢。同時張三豐還又買來一點豆腐來下菜,當時也不興弄個塑料袋一盛,而是用木板托著拿來的。吃完飯後,張三豐囑咐他們,這是唐邑城西關姓王傢的東西,幫我把這豆腐板還瞭吧。這些老鄉找到這個地方一問,還真是姓王這人的東西,然而唐邑城離太平山要有一百四十多裡地哪!相關閱讀推薦:震驚:歷史上張三豐到底是不是小龍女的私生子?揭秘:歷史上的張三豐 與傳說中並不是一個人張三豐活瞭多少歲:張三豐死而復活去向之謎歷史上的三個張三豐之謎:張三豐活瞭多少歲?道傢的最後一位人物 神龍見首不見尾的張三豐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另外張三豐武功卓絕也是有記載的,據說他悟成太極拳後,曾“以單拳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這是歷代道傢高人中唯一顯示過武功的記載。如果屬實,張三豐的武功似乎較武俠小說中的描寫尚有過之,一拳就打死上百個賊人,比之降龍十八掌、大金剛拳什麼的絲毫不遜色。  張三豐修道時也相中瞭武當山這個地方,原來我們說過,陳摶老祖也曾在武當山修道多年。張三豐遊玩瞭武當山後,對人說:“此山異日必大興”。但當時的武當山,上面的觀舍全都毀於兵火,成瞭一個標準的荒山。張三豐和徒弟們砍去荊棘,清理瞭瓦礫,搭瞭幾間草屋住著,雖然沒有辦房產證什麼的,卻算是先把武當山這個風水寶地占下瞭。據說張三豐在武當山修道時,常坐在五棵古樹下,然而“猛獸不噬,鷙鳥不搏”,他登山時輕捷如飛,隆冬常臥在雪中,鼾聲如雷。人們都感到驚異,認為他是奇人。當時有邱玄靖、孫碧雲、周真德、楊善澄、劉古泉、盧秋雲等人拜他為師。  但過瞭一段時間,張三豐又飄然而去,後來在陜西寶雞的金臺觀逗留瞭不少時間,據說張三豐(也名三峰)的名號就是見到寶雞山三峰挺秀而來的,金臺觀現存《張三豐遺跡記》一碑,為明朝時陜西參政知事、吏部右侍郎張用浣所立,上面說他父親張朝用十三歲那年在觀內讀書,雲遊至此的張三豐和他父親聊起瞭傢常,張朝用說他父親叫張維,為避戰亂才舉傢遷入寶雞。張三豐聽後深有感觸地說,當年雲遊柘城時就認識你先祖張榮並與你傢有交往,你祖上叫張毅的是你什麼人?張朝用說,那正是我爺爺。張三豐說:唉,我認得他時他還是個童子。看來張三豐比這個立碑的張大官人的曾祖父高瞭一輩還多。確實,張三豐的長壽是非常有名的,有史可考的張三豐活動時期,跨度也要有上百年,所以和世上的人論起輩份來,那是誰也比不上他的。   看來長壽的滋味相當不錯,各位看官,也使勁活上個百八十歲,到時候不但可以穩穩當當地坐在酒席宴中的上座,還可以樂呵呵地講一講某人爺爺小時候尿床時的樣兒,好玩好玩。  張三豐在寶雞時,據說曾“死”過一回。《明史》和《微異錄》記載有-天,他對門人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辭而死。軌山和人們用棺材盛殮瞭他後正要下葬,卻聽得棺材裡有活動的聲音,開棺一看,張三豐又樂呵呵地爬出來瞭,驚得眾人有的哭,有的叫,有的目瞪口呆,都以為鬧鬼炸屍瞭呢。是張三豐和大夥兒開玩笑,還是張三豐想離開人間,卻又發現那樣不好玩而回心轉意瞭?有人解釋說是,道傢功夫練到極深的時候,元神可以離開軀殼,就像《八仙過海》中鐵拐李的故事一樣。但武俠小說中描寫精通內功的人似乎也可以閉氣裝死,至於到底是怎麼回事,這就不得而知瞭。  張三豐死後復活,又到四川遊玩,其中見瞭蜀獻王–他是朱元璋第十一子名叫朱椿,朱椿對張三豐十分崇敬欽佩,他寫過一首詩名叫《題張神仙像》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張。距重陽兮未遠,步虛靖之遺芳。飄飄乎神仙之氣,皎皎乎冰雪之腸……朱椿的詩雖然不是很出色,但對於張三豐的景仰之情還是很真誠的,據說他得到張三豐的指點,對道傢的真義有所領悟,後來躲過瞭政治上的災禍。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朱元璋曾對張三豐很感興趣,下詔讓他入朝。但張三豐和陳摶老祖及其全真教的諸位掌教大不一樣,那些人聽得皇帝下詔,馬上就興沖沖地赴詔,比現在的朋友和異性網友見面的勁頭還大。但張三豐卻不然,皇帝再三下詔,他硬是不去,頒詔的使臣根本找不到他。朱元璋的兒子湘王朱柏聽說他的名氣,親自到武當山來尋找,但隻看空山漠漠,林海莽莽,就是沒有張三豐的蹤影。  到瞭燕王朱棣繼位後,他對張三豐更感興趣,再三召來張三豐的弟子,讓他們尋訪張三豐。朱棣還親自寫瞭封信,上面說:  “皇帝敬奉書真仙張三豐先生足下:朕久仰真仙,渴思親承儀范。嘗遣使致香奉書……朕才質疏庸,然而至誠願見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致香奉書虔請……”大傢知道朱棣是個兇悍異常的暴君,殺人煮人不眨眼兒,但對於張三豐的這封信中卻非常的客氣,還自稱“才質疏庸”,可以說已經是十分降尊紆貴,給瞭張三豐空前的禮敬。但是張三豐依然沒有奉詔前來,隻是賦詩一首,讓他的弟子孫碧雲轉交朱棣。  四處尋訪不到張三豐的朱棣,帶著無盡的遺憾,下旨讓人先後費時七年,征夫三十餘萬,修建八宮二觀、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巖廟,十二亭和三十九座橋梁等龐大的道教建築群,其中最著名的是金殿。所謂金殿,是一個銅鑄的建築,聳立於天柱峰頂,故又稱為金頂。十分地壯觀。至此,張三豐那句武當山日後“必大興”的預言完全實現瞭。  說來在中國歷史上,雖然崇道的皇帝不少,但皇帝為一名道士大興土木,建造宮觀,並塑像祀奉,派官員灑掃的事情,卻也不多。張三豐的名氣,從此聲傳海內,比之正一派的那些天師們,風頭尚有過之。   張三豐一生的事跡,如神龍見首不見尾,所以不但在朱棣的心中,而且在所有後世人的心中,都是越來越覺得神秘難測。所以有關張三豐的傳說也是非常之多,這裡就不多說瞭。張三豐最後卒於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豐一直活著,他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張三豐留下的著作真偽混雜,不過像他的一些詩歌,應該是出自他本人的手筆,張三豐的詩歌多數都是關於修道方面的,言辭通俗,但卻並不好懂。因為其中多是用些比喻的言語形容修道的方法,一般人也無法盡解,像《無根樹》二十四首等等都是如此,我們試看兩首:  其一  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  浮生事,苦海舟,蕩去飄來不自由。  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  肯回首,是岸頭,莫待風波壞瞭舟。  其二  無根樹,花正危,樹老將新接嫩枝。  梅寄柳,桑接梨,傳與修真作樣兒。  自古神仙栽接法,人老原來有藥醫。  訪明師,問方兒,下手速修猶太遲。按筆者的理解,第一首是說人生苦短,很多俗世中人不知根本,從而貪戀榮華沉溺苦海而不知修真之路,第二首是說修仙有道,長生可期,勸世人早些下手學道。以下二十二首也大體是講修道事情,且更加隱晦難懂,這裡就不引錄瞭,有興趣的朋友自己找來看看。  張三豐給我們留下的另外一個寶貴財富就是那奇妙通玄的太極拳法,相傳張三豐在雲遊龜山時無意中看到鷹蛇相鬥,他覺得蛇在攻防之時的姿態非常符合道傢所講的一些道理。從而悟出瞭武當功夫這一門和以往一味講究兇狠彪悍、先發制人的武功完全不同的派別,在武學中別開生面,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