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德軍

德軍戰力分析:二戰德軍的戰鬥力為什麼那麼強?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整個世界來說,是災難性的,而帶給世界人民災難的就有當時的納粹德國,雖然當時的德國是在納粹主義的蠱惑下,認為德國德軍打的是一場為日耳曼民族的生存而戰的,是為捍衛和爭奪生存空間而戰的戰爭,但歸根結底還是一場非正義的戰爭,於是數以百萬計的熱血德國青年就奮不顧身地加入瞭侵略者的隊伍裡去瞭。但是為什麼一個納粹德國,幾百萬的軍隊會帶給整個歐洲如此大的災難?為什麼德軍的戰鬥力如此的強悍?如果不是德國的高層屢犯致命的戰略錯誤,二戰會怎麼樣?會打到什麼時候?不敢設想。  1.先進的武器裝備及軍事理論和戰術說到戰鬥力還得先說說兵器裝備,說到二戰時的德軍的武器裝備,無論陸海空都有先進的,領先世界的。  A.陸軍。虎式,豹式,虎王坦克,哪一種是不讓對手羨慕不已,哪一種不是威力無比,隻可惜生產工藝過於復雜,造成產量太少,維修復雜跟不上,打掉一輛少一輛。陸軍還得說說MP43/44突擊步槍,實在太有名瞭,不多說瞭,就是現在世界各國的自動步槍的鼻祖。  B.空軍。ME109,產量達到33000多架,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且二戰中的德國王牌飛行員清一色的都駕駛ME109。斯圖卡,FW190,都是讓盟軍為之膽寒的軍機,且Fw190D高性能戰鬥機,已達到活塞式戰鬥機性能的極限。軍機當然還得說說噴氣式戰鬥機,世界上的第一種噴氣戰機海因克爾He178。若不是高層延誤瞭噴氣式戰鬥機的發展,二戰時後期的制空權會落於誰傢還不一定。戰爭也許又會推遲若幹年結束?海因克爾He178帶來的不僅是第一代的噴氣戰鬥機,還有駕駛他們的德軍飛行員們總結的噴氣機作戰戰術為戰後世界各國的所借鑒。   C.海軍的電力潛艇D.彈道導彈。V1,V2彈道導彈,又是一個第一,當今世界的彈道導彈很大程度上都是受V2的影響,順便提一下V,”V”來源於德文Vergeltung,意即報復手段。戰後的英美等國根據V1都迅速研制出瞭自己的彈道導彈,而V2的以機動的方式躲避打擊的理念至今仍被各國廣泛使用。  這些武器裝備質量上乘,威力巨大,且很多武器提出的設計理念直到現在仍被使用或是影響瞭一整代的武器裝備。德國人也深知自己的資源的嚴重不足,打不起消耗戰,這怕也是閃擊戰這種理論出臺的背後原因,所以德國人拼命的研制新式武器來彌補自己裝備和數量上的不足。有瞭這樣的利器,完全可以說使得二戰德軍的戰鬥力成倍的翻長,對戰鬥力的發揮有著不容置疑地作用。很難想像一個國傢在短短的幾年的時間裡研制出瞭如此重多用非常實用的新式武器,二戰時的德國人作到瞭。  德國在二戰時還有領先於世界的軍事理論和思想,眾所周知地古德理安的閃擊戰,橫掃瞭整個歐洲。魯登道夫的總體戰理論直接引導瞭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戰略思想及其所采取的措施。隆美爾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常使對手措手不及。他總結的15條戰術格言至今仍被很多國傢軍隊視為典范。  2.高度的職業化的軍隊,超強的紀律性和絕對權威的服從。  無論是閃擊戰還是防禦戰,德國的軍隊留給人們的是他的如同鐘表般精準的作戰指導,嚴格的作戰紀律,對上級的絕對的服從。  有著雄兵利器的德國軍人,有著先天的紀律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德國軍人,還有著先進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終於造就出一支為納粹邪惡的理想四處征戰的軍隊,也造就瞭歐洲各國人民的苦難。如果拋開納粹的因素,我想不少人會贊同二戰歐洲戰場最優秀的就是德國軍隊。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古代的漢人的戰鬥力是否不如遊牧民族?抗戰期間美援增加後 為何國軍戰鬥力反而下降?中國歷史上戰鬥力保持的最久的軍隊:是大明軍隊!中國古代歷史上綜合戰鬥力最強的武將:第一是他真實的中國神話人物戰鬥力:孫悟空墊底 誰第一?

趙尚志肖田地突圍戰損3比100 日軍嘆服稱如德軍

  在趙尚志主動進攻、先機制敵的戰例中,肖田地戰鬥最具代表性,日軍頭目望月曾慨嘆:此戰必有名將指揮。並驚奇地稱:“肖田地突圍,是德國聯軍式的退卻!”抗聯名將趙尚志在對敵戰鬥中常常出奇制勝,創下瞭許多經典戰例。   創新武器,攻城奪船   趙尚志為什麼要創新武器呢?日軍侵占東北三省以後,加強瞭所有城鎮的軍事佈防,並四處揚言:抗聯和那些土匪一樣,決不敢攻打城鎮。日軍這麼做,是想把抗聯激出山林,利用城防優勢消滅抗聯。趙尚志為擴大抗聯的影響,打掉敵人囂張氣焰,依靠自主創新精神,自主研制武器,其中,用自主研制的木炮,轟賓州、轟日軍貨輪,被人們傳為佳話。   什麼是木炮呢?木炮是趙尚志利用在黃埔軍校學到的火藥力學知識,帶領土專傢研制的一種重型武器。木炮是怎麼制成的呢?趙尚志在山上選瞭一棵一摟多粗的鮮榆木,掏空樹心,挖出一個圓洞,鑲進一根粗鐵管,外面用五道鐵箍緊緊箍住,並用粗鐵線一道道纏好,炮筒制成後,炮膛內裝入十多斤火藥和三四十斤碎鏵鐵、大秤砣和破鐵鍋等物,再接上導火索,最後用棉花、黃泥將木炮口緊緊封好,一臺威力無比的木炮就這樣制成瞭。   1934年 5月9日,趙尚志率部隊將賓州城(賓縣)團團圍住。趙尚志命令戰士用火力壓制住城墻上的敵人之後,指揮戰士用南城門前的一棵千年古樹做炮身,把炮筒牢牢綁在大樹上,炮口瞄準瞭城門。隨著木炮震天之響,南城門旁的炮樓被打中,坯瓦七零八落。又一聲炮聲,城墻被轟破一角,戰士們從缺口沖入城內。此戰日軍死傷七八十人,而我軍隻犧牲二人。之後,他們繼續用自制的木炮在松花江南岸方正縣草皮溝成功擊沉一艘日軍貨輪,截獲瞭大量軍需物資。老百姓高興地稱贊:“自制木炮顯神力,抗聯聲威震敵膽”。

最後的虎王:二戰中擊毀超過150輛坦克的德軍王牌

  奧托·卡利烏斯(1922.5.27-2015.1.24)是二戰德國頭號坦克王牌,創下摧毀超過150輛盟軍坦克的記錄,被稱為最後的“虎王”。  1922年5月27日,卡利烏斯出生於德國西南部的小鎮。高中畢業後,卡利烏斯本想參加高考上大學。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卡利烏斯決定參軍。由於他的體重太輕,幾次要求當兵被拒絕,但他仍沒有放棄。  1940年5月,在不懈的努力下,18歲的卡利烏斯最終應征入伍,但被編入他不感興趣的步兵營,而非他一心想要進入的戰車營。不過在步兵營經過軍訓後,他最後成功爭取轉入戰車營,被編入第21裝甲團,成為一名捷克38式坦克的裝填炮手。  1943年,經過選拔及受訓後,晉升少尉軍銜的卡利烏斯正式成為第502重坦克營的“虎Ⅰ”坦克車長,同時因為戰況激烈,他一上任便接下第2連的指揮權。   卡利烏斯一生中最著名的戰鬥發生在1944年7月22日的馬裡納瓦村。  當時,迫於蘇軍的強大攻勢,卡利烏斯率領第502重坦克營第2連開赴馬裡納瓦村迎戰,但全連隻有5輛“虎Ⅰ”坦克。當時,蘇軍的坦克先頭部隊已經到瞭村裡,怕打草驚蛇,卡利烏斯隻用2輛“虎Ⅰ”以快速、奇襲的方式來打亂蘇軍的陣式。他乘坐的217號坦克打頭陣,另外一輛213號坦克在其後方。蘇軍聽到坦克的噪音後,急忙調轉炮塔向217號瞄準,但沒有料到“黃雀在後”——後面的213號坦克連續兩炮將它們打“癱”在路邊。最後,他們共擊毀17輛蘇軍坦克,卡利烏斯一人就擊毀瞭10輛。  在完全劣勢下,卡利烏斯指揮“虎Ⅰ”坦克不僅大獲全勝,而且己方沒有損失一輛坦克,一戰成名。馬裡納瓦村戰役兩天後,卡利烏斯乘坐普通車輛進行偵察,結果遭遇蘇軍伏擊,身中6發子彈,不過最終大難不死。  由於傷勢嚴重,卡利烏斯療養到1945年1月才重返戰場,參與防衛萊茵河的任務,隻是他面對的是英美盟軍。  卡利烏斯反應敏捷,戰術靈活。到二戰結束,他總共擊毀盟軍坦克170輛左右、戰防炮130門以上,成為二戰期間德軍虎式坦克王牌。  1945年4月,德國戰敗前夕向盟軍投降。接到上級的投降命令後,卡利烏斯馬上率領部下將剩餘戰車自毀,並且向美軍投降。  二戰結束後,投降的卡利烏斯在1946年獲釋。這位老兵在二戰中為其國傢的侵略政權而戰,戰績的背後是難以計數的傷亡。因為對殘酷戰場殺人經歷的悔恨,這位老兵決定成為一個普普通通的藥店老板,救死扶傷。以紀念他指揮過的虎式戰車,這傢藥店名為“老虎”,開在德國小城貝德斯海姆。  除瞭是藥店老板外,他還是藥店的主任藥師。1960年,卡利烏斯還出瞭本戰爭回憶錄,叫《泥濘中的老虎》,講當年與戰友們的共戰經歷以及戰爭的悲慘與無奈。這本戰爭回憶錄還被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改編成同名漫畫。相關閱讀推薦:趙尚志肖田地突圍戰損3比100 日軍嘆服稱如德軍二戰德軍戰地妓院:蘇聯曾效仿慰勞美英盟軍德軍木制魚雷艇傳奇:令638名美軍喪命 激怒美軍莫斯科保衛戰5大真相 關鍵戰鬥德軍很不經打蘇聯女英雄卓婭死後慘被德軍割乳:遭瘋狂凌辱!

普魯士陸軍主義:德軍為何對坦克傢族一往情深?

  每個國傢的國防體系都有其著重發展的武器裝備項目,對於德國來說,雖然全球國防科技已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坦克似乎仍舊是德軍的最愛。擁有龐大“豹”式坦克傢族的德軍,也從未停止過對他們進行升級換代。去年12月,德國陸軍接收瞭首批升級版“豹”2A7型主戰坦克———“豹”2系列中性能最優的型號。日前,有國外媒體對德國“豹”系列坦克的發展歷程進行瞭回顧,從而揭示瞭德軍為何對坦克“一往情深”的謎題。  居德軍主戰裝備之首  據該報道稱,德國坦克起源於第一次世界大戰,自從索姆河戰役中見識瞭英國坦克的威力後,直到1918年3月,德國才派出為數不多的A7V坦克進入西線戰場參戰。此後,德國坦克專傢們奮起直追,研制出多款歷史上最為著名的坦克。德國坦克也深刻影響瞭二戰後裝甲武器設計理念的發展。冷戰期間,德國為其“豹”1坦克裝備從英國引進的105毫米L7型坦克炮。自1965年開始,聯邦德國為其軍隊建造5000輛“豹”1坦克。而到目前為止,成百上千輛“豹”2坦克仍在德軍一線部隊服役。  德軍“豹”2基本型坦克服役於1979年,主要是幫助北約對抗以蘇聯為首的華約組織。隨後,這種新型坦克不斷替換瞭眾多老舊的“豹”1坦克。報道稱,作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坦克之一,德國“豹”2坦克無論從火力、防護等級還是機動性來說,仍是德軍當之無愧的標準作戰坦克。當前,為瞭更大程度發揮坦克的功效,德軍正為“豹”2坦克研發附加裝備並對其進行升級改造。升級後的2A7型坦克主要適應非傳統作戰的要求,這種最新型號是由德國坦克制造商克勞斯-瑪菲·威格曼公司對“豹”2A5、2A6等進行升級而來。  德國“豹”式坦克也暢銷多國。北約盟國中的很多“小夥伴”都采購瞭“豹”式坦克。很多其他國傢也對”豹“式青睞有加。例如,沙特曾向德國提交瞭總額高達180億歐元的坦克采購清單,希望訂購800輛“豹”2主戰坦克。   升級版性能更優  盡管“豹”2主戰坦克花費高,對其部署也耗費大量人力物力,且在城市作戰背景下發揮的作用有限,但在戰場上,其他作戰工具卻很少擁有與其相當的摧毀力或者心理威懾效應。  雖然德國北約分遣隊並未在阿富汗戰場真正部署“豹”2主戰坦克,但同樣使用該坦克的加拿大和丹麥等國卻在該國進行瞭部署。基於在阿富汗的作戰經驗,“豹”2A7主戰坦克也進行瞭相應改進,比之前型號性能大為提高。從外形看,64噸的“豹”2A7主戰坦克與以往坦克十分類似,其裝備的主要武器仍是萊茵金屬公司的120毫米滑膛炮,但其新的火控系統完全由電子設備控制,並裝備有質量更優的彈藥。  該坦克可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電子編程定時引信的高爆彈,有效發射距離達5000米。德軍還為該新型坦克配備瞭新研制的側傳動、新型輕質掛膠履帶、加強型扭桿以及新型制動系統。德軍最初計劃為其裝備50毫米口徑機炮,但由於超高費用而使坦克設計者們望而卻步。  為瞭讓坦克手更好地感知周圍環境,升級版坦克裝備有十分穩定的全景瞄準鏡,還裝備有三代熱成像儀、激光測距儀以及敏感度極高的電荷耦合器件相機。坦克手的夜視鏡也進行瞭升級。坦克手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與坦克全新的指揮控制系統相互連通,能為坦克手呈現戰區友軍和敵軍的實時數據信息。在阿富汗,由於經常受到簡易爆炸裝置威脅,升級版“豹”2A7也對這些易受攻擊的區域進行瞭改進。  升級版坦克還裝備有更加實用的硬件系統,包括為工作艙和動力裝置等配備的冷卻和空調系統。空調系統在沙漠地區非常實用,因為在這些地區,艙體內溫度有時可達華氏158度。除此之外,該型坦克還增加瞭一個輔助動力裝置,其作用是在坦克關閉主發動機時為內部電子設備和各子系統提供所需電力,時間可持續24小時。關閉引擎運轉子系統將減少燃料消耗,使坦克保持安靜,有效提高電池壽命。目前,德軍已將約200輛“豹”2坦克升級至最新型號。  應對東歐局勢所需  德軍為坦克的發展始終保留重要位置的另一重要原因是,當前東歐地區的嚴峻局勢和烏克蘭危機表明,坦克在戰場上的作用依然不可或缺,而且相當重要。德國方面認為,坦克在德國武裝力量中依然占據重要地位,新一代坦克應當符合當代作戰要求,並為德國國防工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受東歐和烏克蘭局勢影響,曾一度想要廢除其整個坦克部隊的荷蘭也不得不重新考慮其廢除計劃。與此同時,德軍正計劃升級其坦克的視覺系統,並研制一款全新的坦克武器,德軍暫將其命名為“豹”3系列。  德國跨黨派調查委員會去年秋天發佈的一份預算案也提議大幅提升德軍裝甲武器配置。隨著俄羅斯與北約的對立日趨激烈,原計劃要配備的225輛“豹”式坦克和190“拳擊手”裝甲車似乎顯得已不夠用。為此,該委員會主張升級現有坦克,並研發“豹”3坦克。不過,該委員會表示,這種新型坦克究竟長什麼樣仍不得而知,具體花費也是個未知數。  德軍也承認這樣的項目可能會面臨與其他高價項目“爭食”的問題,其中就包括德國要購買的新型防空系統和已完成測試的德國未來士兵系統。該報道最後指出,關於研制新一代坦克的提議將被納入德國國防部中期發展計劃,無論如何,德國仍將保持“坦克王朝”的地位。相關閱讀推薦:一戰康克雷戰役:從此戰爭進入瞭坦克主導的時代抗美援朝中的反坦克戰:51式火箭筒成美國噩夢世界最重的坦克有多重嗎?最重坦克卻被叫做鼠式誰是二戰坦克之王?王牌卡利烏斯擊毀270輛坦克最後的虎王:二戰中擊毀超過150輛坦克的德軍王牌

二戰蘇聯美女狙擊手柳德米拉:曾擊斃309名德軍

  柳德米拉1916年06月12日出生在烏克蘭貝裡亞·特沙科夫的一個小村莊。在一個孩童時代,柳德米拉是一個學習勤奮成績優良而又具有獨立精神的好學生。在她上到九年級時,搬傢到瞭基輔。她在那找到瞭一份工作,同時她也常常參加一傢射擊俱樂部的活動,很快她成為瞭一個神槍手。   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是蘇聯英雄、海軍少將。年輕時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純潔而又充滿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堅毅。誰都很難想象,正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擊手,在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中,一共擊斃瞭309名德軍,創造瞭巾幗不讓須眉的狙擊神話。她也是在射殺人數超過300人的25名著名狙擊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   柳德米拉1916年06月12日出生在烏克蘭貝裡亞·特沙科夫的一個小村莊。在一個孩童時代,柳德米拉是一個學習勤奮成績優良而又具有獨立精神的好學生。在她上到九年級時,搬傢到瞭基輔。她在那找到瞭一份工作,同時她也常常參加一傢射擊俱樂部的活動,很快她成為瞭一個神槍手。   1941年0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時,柳德米拉已經是24歲的基輔國立大學主修歷史的學生瞭。和許多同學一樣,柳德米拉報名參加瞭紅軍,她近乎標準的女軍人儀表贏得瞭招兵官員的親睞,但是她卻表示希望拿起一支步槍到前線直接打擊敵人。招兵軍官笑瞭起來,問她知道多少關於步槍的知識,柳德米拉馬上熟練的操起瞭瞄準的架勢。但是軍官仍然試圖勸說柳德米拉作一個戰地護士,但是被柳德米拉沒有商量餘地的拒絕瞭。最終,柳德米拉參加瞭紅軍,到25步兵師做瞭一名步槍射手。   1941年08月,第25步兵師奉命保衛一個位於巴亞耶夫卡附近極具價值的山頭。在巴亞耶夫卡附近的一個村落裡,柳德米拉獲得瞭她的頭兩個戰果。柳德米拉和一個觀察兵一道活動,武器是一支帶P.E.4瞄準具的7.62毫米狙擊步槍。這種5發彈倉的步槍的初速是每秒2800英尺,有效射程超過600碼,是當時最好的狙擊步槍之一。在敖德薩作戰的兩個半月裡,柳德米拉一共打死瞭187個敵人。   當敖德薩確實已經無法堅守時,蘇軍獨立瀕海集群撤往塞瓦斯托波爾。在接下來的殘酷的戰鬥中,柳德米拉於1942年06月被德軍迫擊炮彈炸傷。根據最高統帥斯大林本人的命令,柳德米拉乘潛艇撤離塞瓦斯托波爾。到這時,她的戰果已達到驚人的309個,柳德米拉隨即被塑造為一個瞭不起的女英雄。

二戰蘇軍飛行員駕伊爾2冰原智鬥:搶走德軍戰機

1942年1月24日,蘇聯空軍飛行員庫茲涅佐夫駕駛全新研制的伊爾-2強擊機,從白雪皚皚的莫斯科中央機場(原霍登兵營操場)起飛,單獨執行偵察飛行任務,目的是確認遭受蘇聯紅軍反擊的德國中央集團軍群到底收縮到什麼位置。 當飛機進入德軍占領區的上空時,庫茲涅佐夫發現左前方出現多架有“鐵十字”標記的納粹德軍戰機。庫茲涅佐夫並不慌張,他做好瞭一切戰鬥準備,要知道伊爾-2擁有強大火力,不僅載有2挺7.62毫米口徑的機槍和2門20毫米口徑的航炮,機翼下還掛載著8枚當時最新式的航空火箭彈(既可對地攻擊又可對空攻擊)。此外,伊爾-2機身上還有12.7毫米厚的防護裝甲,即便被機槍子彈擊中,也問題不大,所以庫茲涅佐夫對自己的飛機充滿自信。順便說一下,由於伊爾-2很難被擊落,以至於納粹飛行員稱它為“會飛的頑石”,蘇軍飛行員則稱其為“飛行坦克”。 然而,就在庫茲涅佐夫準備同德軍激戰的時候,他的後上方突然出現另一波德軍機群,這些戰機從背後向庫茲涅佐夫發起猛烈攻擊,而伊爾-2強擊機恰恰沒有後射自衛武器(編註:伊爾2早期型為單座,無後射武器),對德軍飛機的攻擊毫無辦法。兩三個回合下來,庫茲涅佐夫的座機被打得冒起瞭黑煙,他隻好駕機在茫茫的雪原上迫降。 當庫茲涅佐夫從徹底毀壞的飛機裡爬出來時,天空中的德軍機群已經離去,隻有一架Bf-109戰鬥機仍在空中盤旋,似乎還在尋找獵物。這架德軍飛機轉瞭幾圈後,開始下降高度,幾乎貼著樹梢在飛行。庫茲涅佐夫擔心遭到對方掃射,遂躲到彈痕累累的伊爾-2機身下。突然,這架Bf-109竟然放下瞭起落架和襟翼,就在距離伊爾-2幾十米外的雪地上著陸瞭。緊接著,一名德國飛行員打開座艙蓋,並未關閉發動機,就拎著一支手槍跳下飛機,向伊爾-2走來。原來,當時德軍飛行員中有一種風氣——挖下被擊落敵機的標記用以炫耀,以示作戰勇敢。 德軍飛行員走到伊爾-2跟前,拿出瞭隨身攜帶的刀子,準備挖下機徽。就在這時,庫茲涅佐夫全速奔向那架仍然發動著的Bf-109戰鬥機,手腳麻利地跳進座艙。德軍飛行員見勢不妙,立即用手槍射擊,可是Bf-109的機身裝甲足以抵擋手槍子彈,庫茲涅佐夫從容地關上座艙蓋,笑瞇瞇地朝敵人揮瞭揮手,然後駕駛敵機起飛,向莫斯科飛去。 這場發生在冰原上的戲劇性事件說明,沉著、冷靜對於戰場上的軍人來說實在太重要瞭。

蘇聯女英雄卓婭死後慘被德軍割乳:遭瘋狂凌辱!

  卓婭於1923年出生在唐波夫州一個名叫“山楊小林”的村子裡,兩年後,弟弟舒拉出生。他們的父母都是教師,1938年,父親在“大肅反”運動中莫名其妙地“失蹤”。1938年10月,年輕的卓婭加入瞭列寧共產主義青年團。1941年6月,法西斯德國入侵蘇聯。卓婭跟一批熱血青年一起於10月潛入敵後,11月底在莫斯科以西86公裡的彼得裡謝沃村焚燒德軍馬廄時不幸被捕,雖受盡折磨也不肯吐露半點秘密,被德軍絞死。  蘇聯女英雄卓婭死後慘遭德軍割乳  卓婭的屍體在絞刑架上吊瞭一個月,在聖誕節期間,一個醉酒的德國士兵用刀割去瞭她的左乳房。為瞭隱瞞罪行,德軍指揮員決定將卓婭埋葬。  在彼得裡謝沃村,卓婭試圖放火燒毀德軍馬廄。但當卓婭打算放火燒另一坐房屋的時候德國人抓住瞭她,並把她帶到瞭總部。指揮員用俄語親自審訊卓婭,但她自稱塔尼婭,並拒絕回答問題。結果她雙手被反綁,半裸著被四個德軍士兵用皮帶鞭打,但她仍然拒絕回答問題。之後她被帶到一個小木屋,不久有哨兵命令她走出房子到雪地走,她光著腳,隻穿著內衣。這哨兵看守卓婭從晚上10點至凌晨2點,每隔一小時,他都要將她帶到外邊走15到20分鐘。直到下一個替班的哨兵才讓她休息。   大約上午10時,他們給卓婭穿上衣服,胸前掛上“縱火犯”的木板,帶到廣場上的絞刑架旁。在刑場四周還有十名騎兵,一百多名德國士兵和一些軍官,還有一些村民。在那裡卓婭被絞死。  卓婭的屍體在絞刑架上吊瞭一個月,在聖誕節期間,一個醉酒的德國士兵用刀割去瞭她的左乳房。為瞭隱瞞罪行,德軍指揮員決定將卓婭埋葬。  1942年1月,彼得裡謝沃村被蘇聯軍隊解放。卓婭被追授瞭蘇聯英雄稱號,後被安葬在在莫斯科的新處女公墓。 卓婭慘死相關閱讀推薦:60萬日軍戰俘被蘇聯用做苦力!一個冬天凍死5萬!揭蘇聯紅軍在東北無恥暴行:殘暴程度直逼日本!抗戰期間:盤點蘇聯勾結日本為禍中國的六大史實二戰蘇聯取得衛國戰爭勝利慘痛代價的反思和警醒蘇聯女人與日本戰俘不得不說的故事:二戰異國婚戀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二戰德軍凌辱蹂躪蘇聯女紅軍 以絞死對方取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的衛國戰爭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為殘酷的戰爭。為瞭贏得這場戰爭,前蘇聯人民付出瞭空前慘重的極其巨大的代價。在這場戰爭中,達兩千萬之巨的蘇聯人永遠長眠在歷史的那一邊。約有七百萬紅軍官兵被德軍俘虜,到戰爭結束時,生還者僅一百餘萬,其餘的五百多萬全部慘死在德國法西斯的戰俘集中營。人類戰爭史上這一絕無僅有的慘敗和傷亡,導致蘇聯兵源極度緊缺,紅軍最高統帥部不得不大量征召女兵。  列寧共青團向全蘇聯的姑娘們發出瞭總動員,號召她們脫去“佈拉吉”,穿上紅軍裝,用她們的青春和鮮血保衛國傢。在不長的時間內,共征召瞭80萬女兵,其中的絕大多數是少女。這是人類史上最為龐大的一支女兵隊伍,她們除瞭從事醫療衛生和通訊工作外,還擔負瞭各種最危險的任務,如狙擊手、機槍手、偵察兵、坦克兵和飛行員等。她們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攻克柏林等重大戰役中,英勇無畏,戰攻卓著。1942年戰爭進入最激烈階段時,女兵的作用充分顯示瞭出來,第一線部隊出現瞭專由女兵組成的突擊隊。1000多名畢業於女子射擊專業學校的女兵,在戰爭期間共擊斃敵人1.2萬餘名。 二戰中慘遭德軍蹂躪的蘇聯女兵   記得當年看前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當那些可愛的蘇聯女兵一個個在戰鬥中犧牲,不禁讓人感到很惋惜,都說“戰爭讓女人走開”,但女人卻恰恰是人類戰爭史裡最悲壯、最悲慘的犧牲品。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一戰在中國:日軍兩個月擊敗德軍四處燒殺搶掠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視察時,被加夫裡若·普林西普槍殺。倫敦《每日新聞》報道:“這次暗殺對歐洲來說像 一次雷鳴。”暗殺事件點燃瞭巴爾幹半島這個火藥桶,並由此引發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各國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的時候,我們把目光聚焦於山 東。100年前,就在青島海濱,日本聯合英國等協約國與德國等同盟國展開瞭廝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火在這裡熊熊燃燒—   隨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傢被卷入,而當時剛剛成立瞭3年的中華民國政府,持何種態度呢?當時的大總統袁世凱決定保 持中立。但是,中國無法阻止戰火在山東燃起。日本和英國聯軍,對德國的租借地膠州灣發動瞭戰爭,青島成為“一戰”在遠東的唯一戰場。   日德青島之戰是中國近代史上無法繞開的一筆,“二十一條”、五四運動爆發等重大歷史事件,都與此有關。如今,“一戰”爆發百年之際,戰火雖已遠逝,但歲月的折痕依稀可見,我們不妨把目光投向100年前的青島,重拾歷史,鑒往而知來。

轟炸德國軸承廠房:美軍成功遏制瞭德軍的空軍

  當規模空前的二戰轟轟烈烈的進行到1943年時,盟國的戰略空軍浩浩蕩蕩開始瞭對德國本土的轟炸,企圖已大規模的轟炸來摧毀德國的工業實力以達到迫使德國投降盡早結束西線戰爭的目的,但是此時德國空軍的實力和防空力量仍然不可小覷,美國空軍由早期的無戰鬥機護航晝間轟、有戰鬥機護航晝間轟炸改為夜間轟炸就是最好的證明。盟國還沒有完全掌握制空權,飛往德國本土實施轟炸的飛行員得承受來自德國同行的巨大威脅。   對德國本土實施戰略轟炸任務的主要力量是由英國皇傢空軍和美國第8戰略航空隊(杜利特將軍指揮)第15戰略航空隊(內森吞寧將軍指揮)但是英國和美國采用的戰術是不同的,英國采用的是夜間轟炸,這樣可以有效的降低飛行員和轟炸機的損失。但是夜間轟炸的效果大傢可想而知,僅靠飛行員得肉眼、原始的機載雷達和簡單的瞄準儀器使得轟炸效果隻有晝間的五六分之一,與小傢子氣的英國人不同,財大氣粗的美國人牛B 哄哄的選擇瞭晝間轟炸。因為他們擁有波音公司生產的強大的B-17飛行堡壘,美國人對B-17擁有近乎自豪的自信,從B-17的名字“飛行堡壘”就可以看出這是一款擁有超強自衛能力的轟炸機(看過《孟菲斯美女號》的人都知道B-17的防護有多強,5 挺 7.62 毫米機槍,機鼻、機背、機腹和腰部兩側機槍支架各裝一挺。)這樣的自衛能力的確很牛!牛到早期的B-17轟炸機編隊竟然不需要戰鬥機的護航,但是後來“牛”不知道怎麼死瞭。

蘇軍擊敗德軍裝甲部隊的秘訣:數量高於質量

1940年到1941年之間,蘇聯的坦克是當時各國之中裝甲防護最強的軍事車輛。德國的反坦克武器連續換瞭兩代也沒有找到真正的方法與之相抗的.在巴巴羅薩行動之前,蘇聯的坦克制造技術遠遠領先於其他各國。蘇制的突擊輕型坦克T-28和次重型坦克T-34可以說是無敵於世的強悍之輩,再加上後來的斯大林坦克,而與之相不符的則是蘇軍裝甲部隊當時落後的戰術和整體的作戰意識。 其實早在30年代的初期,蘇軍中一流的軍事傢圖哈切夫斯基將軍極富遠見地創建瞭蘇軍之中關於大規模機動作戰的整體規劃和詳細的戰術條令。其中,他堅決要求蘇軍的坦克部隊必須作為獨立力量存在於軍中,而且其用途也是在於對敵方的縱深攻擊上,可以說隻有幾處不重要的小區別以外,其他的要求和規定都完全和德國的閃電戰相同的。 如果沒有斯大林的親自參與的話,估計蘇聯一定已經建造起世界上第一支最現代化的裝甲部隊。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的“叛國”所帶來的不光是整個裝甲部隊的解散。從此之後,政治意願開始取代瞭原來的那種以自身技術為根本的各種優秀戰術! 在巴巴羅薩計劃的開始前一階段,蘇聯的坦克部隊不能保持集中,而是以高手單挑的模式一個一個地殺向經驗豐富的德國裝甲部隊的。盡管他們的武器精良、鎧甲堅厚,而且甚至能夠在德國部隊之中輕易地引起血雨腥風,可是好漢終究隻有兩隻手,所以他們在沒有統一的戰術之前的表現卻也隻能算是負偶頑抗的猛虎罷瞭。 不過,蘇聯裝甲部隊官兵的勇氣和戰力值得題寫。估計各位都知道德國裝甲部隊之中的王牌連隊,可是有誰知道,當初是哪一個不要命的紅軍車長指揮著一輛KW-1橫在大路之上,大模大樣地面對著一條根本就看不到尾的德國裝甲連隊,而他還是敢下達瞭開火命令的! 在最初的慘痛教訓之後,蘇聯部隊首先開始在大後方進行瞭工業大轉移以防止德國的部隊將之摧毀,同時在軍事上改變瞭死拼死守的政策而改用瞭層層狙擊的戰略後撤。在寒冷的東歐冬季和泥濘的春季之後,毫無準備的德國裝甲部隊在突然遇到瞭到此為止最大的惡夢——T-34。這種構造簡單,操作容易的坦克速度快,裝甲厚,武裝強,幾乎集中瞭所有的優點於一身。更讓人恐怖的是這種坦克的數量,在戰爭結束之時光是T-34的數量就已經超出瞭德國所有型號的產量瞭。這樣的對手真是前世的死敵瞭!

二戰蘇聯美女狙擊手柳德米拉:曾擊斃309名德軍

  柳德米拉1916年06月12日出生在烏克蘭貝裡亞·特沙科夫的一個小村莊。在一個孩童時代,柳德米拉是一個學習勤奮成績優良而又具有獨立精神的好學生。在她上到九年級時,搬傢到瞭基輔。她在那找到瞭一份工作,同時她也常常參加一傢射擊俱樂部的活動,很快她成為瞭一個神槍手。   柳德米拉·米哈伊爾洛夫娜·帕夫利琴科,是蘇聯英雄、海軍少將。年輕時曾是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她那天真純潔而又充滿活力的大眼睛中透露出世人少有的堅毅。誰都很難想象,正是這樣一位年輕美麗的姑娘,竟然是一名出色的狙擊手,在敖德薩和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中,一共擊斃瞭309名德軍,創造瞭巾幗不讓須眉的狙擊神話。她也是在射殺人數超過300人的25名著名狙擊手中的惟一一名女性。   柳德米拉1916年06月12日出生在烏克蘭貝裡亞·特沙科夫的一個小村莊。在一個孩童時代,柳德米拉是一個學習勤奮成績優良而又具有獨立精神的好學生。在她上到九年級時,搬傢到瞭基輔。她在那找到瞭一份工作,同時她也常常參加一傢射擊俱樂部的活動,很快她成為瞭一個神槍手。   1941年06月22日,德國入侵蘇聯時,柳德米拉已經是24歲的基輔國立大學主修歷史的學生瞭。和許多同學一樣,柳德米拉報名參加瞭紅軍,她近乎標準的女軍人儀表贏得瞭招兵官員的親睞,但是她卻表示希望拿起一支步槍到前線直接打擊敵人。招兵軍官笑瞭起來,問她知道多少關於步槍的知識,柳德米拉馬上熟練的操起瞭瞄準的架勢。但是軍官仍然試圖勸說柳德米拉作一個戰地護士,但是被柳德米拉沒有商量餘地的拒絕瞭。最終,柳德米拉參加瞭紅軍,到25步兵師做瞭一名步槍射手。   1941年08月,第25步兵師奉命保衛一個位於巴亞耶夫卡附近極具價值的山頭。在巴亞耶夫卡附近的一個村落裡,柳德米拉獲得瞭她的頭兩個戰果。柳德米拉和一個觀察兵一道活動,武器是一支帶P.E.4瞄準具的7.62毫米狙擊步槍。這種5發彈倉的步槍的初速是每秒2800英尺,有效射程超過600碼,是當時最好的狙擊步槍之一。在敖德薩作戰的兩個半月裡,柳德米拉一共打死瞭187個敵人。   當敖德薩確實已經無法堅守時,蘇軍獨立瀕海集群撤往塞瓦斯托波爾。在接下來的殘酷的戰鬥中,柳德米拉於1942年06月被德軍迫擊炮彈炸傷。根據最高統帥斯大林本人的命令,柳德米拉乘潛艇撤離塞瓦斯托波爾。到這時,她的戰果已達到驚人的309個,柳德米拉隨即被塑造為一個瞭不起的女英雄。

二戰奇跡孤膽英雄:蘇軍一輛坦克擋德軍一裝甲師兩天

  在很多軍迷看來,《狂怒》的最後一戰,完全是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又一意淫作品。不過,制片人、編劇兼導演大衛·阿耶卻表示,此片有個真實的故事原型,就是美軍榮譽勛章獲得者奧迪·墨菲。   1945年的西線,墨菲孤身一人躲在廢棄的M-10坦克殲擊車裡,不停打冷槍,還用無線電引導後方炮火轟擊周邊的德軍,幾乎就是美軍版的《英雄兒女》王成。據說,此戰德軍死傷240多人。   墨菲的傳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能呼叫後方炮火,而像《狂怒》裡通訊中斷困守坦克面對大批步兵,其實要難得多。不過,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就出現過這樣的英雄。   在方山附近戰鬥中,國軍三輛坦克被擊毀在公路上,其中一輛上兩位坦克兵幸未受傷。他們覺得下車逃命是軍人的恥辱,決心與坦克共存亡。兩人一直隱藏到下午4時,發現有一大隊日軍步兵來到,便突然向敵人猛烈掃射,數十名日寇紛紛倒地。日軍立刻散開,向坦克射擊,但他們隻攜帶輕武器,僅有的擲彈筒對坦克也無能為力。黃昏,兩人乘夜色棄車撤退。日軍以機槍迫擊炮攻擊,其中一人不幸犧牲,另一勇士脫險。渡江後他輾轉找到老上司杜聿明講述此事,獲得口頭嘉獎。   1939年底,杜聿明在昆侖關戰役中繳獲瞭一本日軍小冊子,看到一輛坦克的伏擊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可是,那位坦克兵卻在剛結束的昆侖關戰役中為國捐軀瞭。   史上最牛的“坦克無雙”,要算蘇德戰爭早期,一輛蘇軍KV-2重型坦克阻擋瞭德軍第6裝甲師兩天的神話瞭。

傳奇間諜截獲德軍巴巴羅薩計劃:讓斯大林嘆服

  1941年的6月14、16、17和18日,莫斯科連續接到幾份高級情報。情報提供瞭德軍“巴巴羅薩”計劃的詳細情況,其中包括進攻的日期,以及德國三個方面軍坦克的精確數量,甚至連集團軍高級將領的姓名都完整無缺。這些情報詳盡到令蘇聯人不敢相信的程度,情報的提供者是一個叫勒斯勒的德國人。  對很多人來說,魯道夫·勒斯勒的名字是陌生的。這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同盟國的勝利做出過重大貢獻的傳奇間諜,始終都遊離在公眾的視線邊緣。盡管近年來不斷有關於他的資料被披露出來,但在史學傢眼中,勒斯勒始終披著一層神秘的面紗。  反納粹  悄然走上間諜路  魯道夫·勒斯勒1897年11月22日出生在德國巴伐利亞州的奧格斯堡市,父親是當地一名普通的林業官員。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勒斯勒被征召入伍,親歷瞭戰爭。一戰結束後,他回到傢鄉,在當地一傢報紙開始瞭記者生涯。沒過多久,勒斯勒輾轉來到德國首都柏林,並且在文學評論界嶄露頭角。勒斯勒在文學和藝術界,結識瞭一群有著自由思想的朋友。他們的小團體逐漸成為當時日漸強大的納粹政權的“眼中釘”。在生命受到威脅之後,勒斯勒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都逃離瞭傢園,其中就包括著名作傢托馬斯·曼。   勒斯勒最終也沒能逃離流亡海外的命運,1934年,勒斯勒偕夫人搬到瑞士盧塞恩市居住。1937年,他失去瞭德國國籍。  在瑞士,他開瞭傢名為“維塔諾瓦”的出版社。出版社規模不大,但收入足以支付勒斯勒往返於德國和瑞士之間的費用。也是在那個時候,勒斯勒開始逐漸成為反對納粹統治的“傳奇間諜”。勒斯勒常常回到德國,與他在國內文學界、藝術界,甚至軍界和政界的朋友見面。在這個過程中,勒斯勒發現,不少人和他一樣,反對納粹政權,並十分關心德國政治、軍事的變化。通過這些朋友的“幫助”,勒斯勒對德國政治機密和軍事動態幾乎瞭如指掌,比如,他可以清楚地瞭解到德國軍隊在接下來的24小時內的計劃,將開赴何方等等。  勒斯勒利用這些資源,開始為瑞士的情報機構提供有關德國的重要情報。  情報準  蘇聯方面很信服  在參與諜報工作的時候,勒斯勒化名“露西”。1967年,兩名法國記者在經過瞭長達21年的調查研究之後,寫出瞭一本紀念勒斯勒的書——《名叫露西的男人》。在書中,兩名記者把勒斯勒稱為“在二戰中最有影響力,同時又是最被忽視的間諜”。  勒斯勒最初為瑞士、英國和美國的情報機構工作。一開始,由於他不肯提供情報的具體來源,他的情報並不為人所重視。不過很快,同盟國開始發現這個德國人的真正價值:勒斯勒提供的情報能夠準確到讓人咋舌的地步:1939年,勒斯勒警告說希特勒意圖入侵波蘭,之後,他又發出瞭納粹德國圖謀進攻法國、比利時、荷蘭甚至瑞士的詳細計劃。這些情報很快都得到瞭事實的驗證。  勒斯勒提供的精準情報也引起瞭蘇聯方面的重視。讓蘇聯方面真正折服的,是1941年有關德國“巴巴羅薩”計劃的情報。盡管勒斯勒這次的努力並沒有得到直接回報——蘇聯領導人斯大林根本不相信德國會選擇在這個時間進攻。但事實證明,莫斯科對勒斯勒情報的漠視,直接導致瞭蘇聯在同德軍交戰初期一度處於被動挨打的境地。  從這個時候起,蘇聯方面也開始認同他的價值。為蘇聯工作,是勒斯勒諜報生涯中的一個高峰。  每個月,蘇聯方面都會給勒斯勒1600美元來收買他的所有情報。而勒斯勒的表現也證明瞭他的“物有所值”。他常常能在德國方面剛剛出臺一項計劃後的數小時內,就向蘇聯提供有關德國此次計劃的詳細情報。  1943年4月17日,勒斯勒提供瞭德國建立新的坦克部隊和步兵部隊的情報,並詳細說明瞭番號和分佈情況。6月28日,他提供瞭有關德國航空中隊的精準情報。同一天,他還提供瞭德國造出“豹”式坦克的情報。9月25日,他又提供瞭有關希特勒大本營召開德國軍事經濟潛力問題會議的情報。更讓蘇聯方面匪夷所思的,是勒斯勒甚至還能提供德國的情報機構對蘇聯軍力和戰略的詳細瞭解程度。  有瞭勒斯勒這個情報源,蘇聯在戰場上就好似吃瞭定心丸。根據他提供的情報,蘇軍在戰場上用大喇叭對德軍進行喊話說:“24區的裝甲兵們,我們不會像你們領導人言之鑿鑿地告訴你們的那樣,明天會出現在沃羅涅什。收起你們的面包、你們的子彈和你們的汽油吧。”而這一切,無疑對瓦解德軍的戰鬥意志起到瞭積極的作用。德國閃電占領蘇聯的計劃徹底破產。很快,東線形勢出現瞭逆轉。相關閱讀推薦:血染的黃金:二戰中瑞士銀行是如何助紂為虐的?揭秘:宋慶齡寫瞭什麼秘密遺囑送瑞士銀行保存?宋慶齡曾有一份遺囑密存瑞士銀行?宋慶齡秘聞解密:宋慶齡在瑞士銀行的“秘密遺囑”1949年宋美齡要蔣介石逃亡瑞士:臺灣恐怕守不住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送情報  渠道至今人不知  勒斯勒情報的準確性被認為“像真理一樣不容置疑”。但僅憑勒斯勒一個人是無法做好如此復雜的情報工作的,建立起一個嚴密的組織是他獲取情報的基礎。可是,直到如今,人們仍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勒斯勒到底是通過怎樣的手段獲得情報,又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和渠道把情報傳遞到同盟國手中的。  關於情報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為勒斯勒提供情報的是納粹德國國防軍的10名上層軍官。他們因為“反對希特勒”的共同志向走到瞭一起,為勒斯勒提供有關德軍的準確信息。同時,勒斯勒承諾,為瞭防止他們遭到報復性的打擊,絕不會將他們的身份泄露給任何人。直至今天,為世人所知的,也僅僅是曾經有一些人是在勒斯勒的領導下進行統一的諜報活動,而沒有人知道這些人的具體姓名。這些人則通過密碼、呼號、以及當時德國最新式的無線電收發機來進行情報的傳遞。  關於情報傳遞的另一個版本就更加傳奇。據說,在德國柏林的一條運河岸邊的沿河街上,有一個黑灰色的建築群,二戰時期德國國防軍最高統帥部參謀部就設在這群建築物裡,德國統帥部的總通信中心也設在這裡。通信中心每天用電報機把3000多條秘密指示發出去,由於擔心密碼會在半路被截獲,這些秘密指示一般不用密碼發,而是把命令的原件交給報務員,報務員將命令打在紙條上,然後通過專門的聯絡號碼發給收報人。所有的紙條事後都銷毀。看似天衣無縫的方法卻給瞭勒斯勒機會。勒斯勒情報團隊的兩位女報務員收集瞭這些用過的紙條並安然帶出大樓,在秘密接頭點交給勒斯勒設在柏林的情報網的負責人。僅僅通過這種辦法,勒斯勒就得到瞭4500份絕密電報和120份特密通知。如果得不到紙條,情報員還可以憑記憶口傳情報,這樣得到的電報也有800份。勒斯勒安插在柏林的情報員,憑所任職務還可以利用機要通信將材料發往瑞士。  傳遞情報的另一條途徑,是把從秘密電報中截取的情報,通過德國國防軍的辦公電話從柏林傳給德國駐意大利部隊司令部一個信得過的人,然後再由可靠的人乘火車將電話記錄送到盧塞恩。如此一環套一環,對組織工作要求非常高,由此也可看出勒斯勒組織的嚴密性。   苦結局  黯然離世無人曉  由於頻繁往來於瑞士和德國,勒斯勒的間諜身份終於被德國蓋世太保發現瞭。蓋世太保想方設法擾亂他同莫斯科方面的電臺信號聯系。但非常幸運的是,他們沒有完全找到勒斯勒傳遞情報的方式。但是,蓋世太保的高級官員瓦爾特·施倫堡一直沒有放棄對付身在瑞士的勒斯勒。  二戰後期,瑞士政府被迫采取行動,逮捕瞭勒斯勒。由於此前勒斯勒曾經向瑞士政府提供情報,這成為證明勒斯勒忠誠的有利證據。在1944年9月,勒斯勒被判無罪釋放,並被允許返回他的出版社繼續工作。  戰爭結束後,諜報工作的價值急劇下降,業已成名的勒斯勒也失去瞭有力的情報來源。在20世紀50年代,勒斯勒陷入瞭經濟困境。不久,瑞士政府再次以“向蘇聯提供北約機密”為由逮捕瞭勒斯勒。這次他遠沒有上次幸運,勒斯勒被判有罪,服刑一年。  這位二戰諜報英雄的結局甚是淒涼。勒斯勒出獄後,回到瞭瑞士盧塞恩市,身無分文,窮困潦倒。他曾經服務過的情報機構都沒有向他伸出援手。在一個不引人註意的日子裡,這位“傳奇間諜”悄然與世長辭。世人甚至不清楚他逝世的準確時間,多數人說是在1958年,但也有人聲稱是在1961年。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二戰奇跡孤膽英雄:蘇軍一輛坦克擋德軍裝甲師2天

  導讀:史上最牛的“坦克無雙”,要算蘇德戰爭早期,一輛蘇軍KV-2重型坦克阻擋瞭德軍第6裝甲師兩天的神話瞭。      在很多軍迷看來,《狂怒》的最後一戰,完全是美式個人英雄主義的又一意淫作品。不過,制片人、編劇兼導演大衛·阿耶卻表示,此片有個真實的故事原型,就是美軍榮譽勛章獲得者奧迪·墨菲。  1945年的西線,墨菲孤身一人躲在廢棄的M-10坦克殲擊車裡,不停打冷槍,還用無線電引導後方炮火轟擊周邊的德軍,幾乎就是美軍版的《英雄兒女》王成。據說,此戰德軍死傷240多人。  墨菲的傳奇,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能呼叫後方炮火,而像《狂怒》裡通訊中斷困守坦克面對大批步兵,其實要難得多。不過,1937年南京保衛戰中,中國軍隊就出現過這樣的英雄。  在方山附近戰鬥中,國軍三輛坦克被擊毀在公路上,其中一輛上兩位坦克兵幸未受傷。他們覺得下車逃命是軍人的恥辱,決心與坦克共存亡。兩人一直隱藏到下午4時,發現有一大隊日軍步兵來到,便突然向敵人猛烈掃射,數十名日寇紛紛倒地。日軍立刻散開,向坦克射擊,但他們隻攜帶輕武器,僅有的擲彈筒對坦克也無能為力。黃昏,兩人乘夜色棄車撤退。日軍以機槍迫擊炮攻擊,其中一人不幸犧牲,另一勇士脫險。渡江後他輾轉找到老上司杜聿明講述此事,獲得口頭嘉獎。   1939年底,杜聿明在昆侖關戰役中繳獲瞭一本日軍小冊子,看到一輛坦克的伏擊給他們以沉重的打擊。可是,那位坦克兵卻在剛結束的昆侖關戰役中為國捐軀瞭。  史上最牛的“坦克無雙”,要算蘇德戰爭早期,一輛蘇軍KV-2重型坦克阻擋瞭德軍第6裝甲師兩天的神話瞭。  根據《東征西討——德國國防軍第6裝甲師戰鬥簡史》一書,這輛KV-2恰巧在一座橋的橋頭,擋住瞭第6裝甲師11裝甲團下屬的裝甲營的後勤部隊。德第一裝甲師抽調的PAK38型50毫米反坦克火炮連,沒打穿KV-2,反而被其開炮摧毀。接著,德第298高炮營的88毫米高射炮,剛拉出來就被KV-2摧毀。24日夜,德軍工兵營摸黑對KV-2實施爆破,炸斷瞭履帶,但車體依然可戰鬥。  25日晨,蘇軍反擊失敗。德軍裝甲營派出瞭捷克產的35T、38T坦克,但是這些小坦克的37毫米炮KV-2哪裡放在眼裡?鎩羽而歸。  德國再度派出一門88毫米高射炮,連開6炮,其中2彈擊穿瞭KV-2,終於將其重創。最後,步兵爬上坦克,揭開蓋子向炮塔內丟手榴彈,才將其終結。相關閱讀推薦:二戰後中國曾組建駐日占領軍 打算獨占領日本?二戰雷達實驗中意外發現熱飯功能:微波爐的發明二戰蘇聯偽軍:“俄羅斯解放軍”為信仰而背叛一戰英雄貝當淪為二戰法奸:名將貝當為什麼投降?二戰最厲害的諜王佐爾格:震驚世界的間諜巨星!

揭秘:二戰時蘇軍運用孫子兵法 虛實之道戰勝德軍

  二戰蘇軍的孫子兵法:二戰中,蘇軍將《孫子兵法》列為軍事學術史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並在衛國戰爭中得到應用。以第聶伯河會戰為例,蘇軍虛實結合、避實就虛、隱蔽行軍,以假亂真,把孫子的虛實之道演繹的爐火純青。  此次戰役,以蘇軍發動進攻開始,目的是解放左岸烏克蘭、頓巴斯、基輔,並在第聶伯河右岸奪取登陸場,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登陸場。會戰開始蘇軍采取實打猛攻,向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頓巴斯實施進攻,粉碎德軍在這一地區組織防禦的計劃。蘇軍從登陸場轉入進攻,解放瞭塔甘羅、波爾塔瓦、蘇梅、切爾尼戈夫。  德軍無力阻擋蘇軍的迅猛進攻,退守“東方壁壘”,企圖憑借江河屏障,固守右岸烏克蘭,繼續控制黑海諸港和克裡木半島。德軍統帥部特別重視沿第聶伯河防禦,因為該河水量大,河面寬闊,是繼伏爾加河和多瑙河之後的歐洲第三大河流,且河右岸高,可控制左岸,適於防禦。   德軍抓住第聶伯河,把它當作一根救命稻草,在認為蘇軍可能渡河的地方,都構築瞭極為牢固的多地帶防禦,形成瞭火力很強的橋頭堡,並在周邊構築瞭特別強大的工事,這就是所謂“東方壁壘”的基本部分。希特勒聲稱,第聶伯河是攻不破的天然堡壘,除非第聶伯河水倒流,否則俄國人是攻克不瞭它的。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二戰女間諜的傳奇人生 被贊頂得上五個師揭秘:二戰時日本大肆侵略為何獨不敢侵略澳門?歷史上傷亡最大的戰爭:太平天國死人超過二戰二戰日本女護士嫁中國兵不回國:一生為日軍贖罪揭秘斯大林為何下令別碰希特勒? 二戰未解謎案離別的車站:二戰時期美軍與傢人惜別的照片曝光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據蘇聯國防部中央檔案館檔案記載,蘇軍最高統帥部代表朱可夫和方面軍司令瓦杜丁決定避實就虛,把主要突擊方向轉移到德軍防禦力量較弱的基輔北側,命令近衛坦克第3集團軍等主力部隊,再悄悄地調回到第聶伯河東岸,然後沿著戰線往北隱蔽行軍,在基輔以北約40公裡處重新渡河,從柳捷日登陸場發起攻擊。  為瞭掩蓋這一行動,在朱可夫的指揮下,蘇軍采取瞭一系列造勢欺敵的行動。蘇軍首先偽造瞭一個暫停進攻、就地轉入防禦的假命令,並使其落入德軍手中。蘇軍還在整條戰線上廣泛制造轉入防禦並準備從佈克林重新發起進攻的假象,如主力部隊夜間撤退後,在原地留下一個指揮所和幾部電臺照常工作;在德軍陣地前方播放機械化部隊行軍的聲音。德軍誤以為蘇軍繼續在向當前方向集結兵力,主力仍固守佈克林不動,並從其他方向抽調瞭大批預備隊。  結果,當蘇軍主力突然在基輔方向發起進攻時,德軍被打瞭個措手不及,立時潰不成軍。蘇軍實施強渡,突破德軍第聶伯河防線,並以相對優勢兵力在幾個方向實施進攻,解放瞭160座城市、3.8萬多個居民地,奪得瞭25個登陸場,收復瞭重要的經濟區。   蘇聯軍隊達到瞭戰略目的,為解放烏克蘭和克裡木創造瞭條件。希特勒企圖使戰爭采取陣地戰的形式,沿第聶伯河確立戰線和建立“東方壁壘”的所有計劃都落空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法國空軍在蘇聯“痛扁”納粹德軍 擊落273架飛機

  據俄羅斯《航空航天雜志》報道,在今年的馬裡內戰中,有一支非常特別的戰鬥機部隊——法國“諾曼底-涅曼”中隊,該部隊是為紀念法俄兩國在二戰中締結的戰鬥友誼而成立。原來,二戰中曾有一支法國志願航空隊來到蘇聯,他們曾為保衛蘇聯浴血奮戰,擊落過273架德軍戰機。遺憾的是,後因冷戰的緣故,他們被刻意淡忘瞭。  英國人害怕他們嘩變  1940年6月,法國維希政府與德國簽訂停戰協定,曾在抗德戰爭中取得擊落618架敵機戰績的法國空軍也遭遇滅頂之災。在法西斯的淫威下,維希政府的元首貝當命令法國空軍解除武裝,所有軍事設施轉為在軸心國的監督下運行。同年9月1日,法國空軍開始解除武裝,各種飛機的發動機、螺旋槳和起落架都被拆下,除瞭航空郵件和氣象觀測外,其他所有飛行都被禁止瞭。  面對“國將不國”的窘境,大批法國空軍官兵轉道瑞士和西班牙,投奔英國的“自由法國”運動。可是在1940年至1941年的動蕩歲月裡,英國不僅拒絕為“自由法國”提供飛機,還竭力阻止這些異國飛行尖子加入英國空軍,英國空軍司令休·道丁的解釋是:“我不知道這些‘(高盧)公雞’會在天上攻擊誰?”   道丁的擔心是有道理的,1940年7月4日,丘吉爾以“阻止希特勒攫取法國艦隊”為由,向法國艦隊發動突襲,導致法軍三艘戰列艦被毀,1297名水兵陣亡,這起事件差點導致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垮臺,一些滯留英國的法國軍團甚至發生嘩變。很顯然,在英國人和法國人充滿芥蒂的日子裡,讓法國飛行員去保衛英國是需要冒風險的。相關閱讀推薦:納粹空軍突襲蘇聯:近3000架戰機從4個方向升空揭秘第一次世界大戰:一顆子彈殺死1537萬人歷史上的今天5月8日 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珍珠港戰役簡介 日本法西斯主義的瘋狂之舉揭秘: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國女子軍訓照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納粹想要他們的腦袋  不過,歷史註定會讓法國飛行員“刀劍出鞘”。1941年6月22日,即法國投降一周年之際,希特勒入侵蘇聯,英國宣佈與蘇聯並肩作戰,並呼籲流亡英國的歐洲淪陷國傢政府也參與援蘇。戴高樂也宣佈“自由法國”將協助蘇聯抗擊德軍。  1942年1月,戴高樂和斯大林就派遣法國志願航空隊一事達成協議。8月17日,包括阿爾貝在內的首批12名法國飛行員從倫敦出發。法國飛行員們首先從倫敦飛到英屬尼日利亞,然後轉機前往“自由法國”控制的敘利亞,經過盟國控制下的伊拉克和波斯(今伊朗)進入蘇聯。11月29日,法國飛行員們終於來到莫斯科郊外的伊萬諾沃空軍基地。根據“自由法國”的訓令,這批法國飛行員組建起“諾曼底”大隊,由讓·迪勒斯納中校指揮,他們終於摸到瞭久違的飛機。不過,蘇聯的雅克-3殲擊機座艙難以密封,飛行時的刺骨寒風幾乎讓飛行員暈厥。  1943年3月22日,“諾曼底”大隊首次出戰。4月5日,阿爾貝取得首個戰果——擊落一架德軍Fw189偵察機。盡管這隻是一個很小的戰績,但為瞭鼓舞士氣,蘇聯塔斯社專門對“諾曼底”大隊進行瞭專題報道。蘇聯人的高調宣傳惹惱瞭德國人,德國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元帥盛怒之下,命令東線德軍一旦俘獲“自由法國”飛行員立即槍斃!為瞭表示懲戒,德國還要求法國維希政府將所有已知的“諾曼底”大隊飛行員傢屬交出來,投入集中營。   “蘇聯英雄”成法軍主帥  也許因為蘇聯飛機的機械特性不合法國人的胃口,“諾曼底”大隊的非戰鬥減員非常嚴重,用第1中隊中隊長阿爾貝的話說,“有時候,敵人就是我們駕駛的飛機”。盡管如此,“諾曼底”大隊在1943年裡擊落47架敵機,自身戰損11架。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944年1月7日,戴高樂派出第二批15名補充人員趕到蘇聯圖拉基地,不久又有一批機械師來到蘇聯。2月7日,蘇聯第1航空集團軍司令格羅莫夫將“諾曼底”大隊改編為“諾曼底”航空團,下轄3個飛行中隊,4月28日又擴編瞭第4個飛行中隊。到瞭11月28日,應蘇聯政府要求,“諾曼底”航空團改稱“諾曼底-涅曼”航空團,並成為蘇軍的“近衛部隊”,同日已取得23架戰績的阿爾貝也榮膺“蘇聯英雄”稱號。  1945年,“諾曼底-涅曼”航空團隨蘇軍參加東普魯士攻勢,這也意味著他們攻入瞭德國。在第一天的戰鬥中,他們擊落瞭29架敵機,自身無一傷亡。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法國飛行員們在德國境內建起基地,一直戰鬥到德國無條件投降。  在蘇德戰爭中,“諾曼底-涅曼”團共出動5240次,擊落敵機273架,50名法國飛行員犧牲。1945年5月25日,斯大林宣佈將37架雅克-3戰鬥機贈送給法國空軍,以感謝法國飛行員做出的貢獻。6月20日,“諾曼底-涅曼”航空團榮歸巴黎,法國政府將該團重新編組為法國空軍第1戰鬥機聯隊,王牌飛行員阿爾貝升任法國空軍戰鬥機部隊總監,這也是法國空軍歷史上絕無僅有的“蘇聯英雄”主帥。 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歐洲最後投降的德軍:被忘在孤島依然堅守崗位

  歐洲最後投降的德軍:在蘇軍和盟軍從東西兩線摧枯拉朽般的夾擊之下,法西斯德國被迫於1945年5月8日簽署瞭無條件投降書,這也標志著歐洲戰場的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然而鮮為人知的是,在遠離柏林2000英裡外的北極地帶的一個第三帝國前哨,還留有11名被遺忘的納粹士兵。他們靠吃罐頭食品為生,頑強而愚忠地堅守在他們的戰鬥崗位上,直到1945年9月4日,他們才向一隊毫無思想準備的挪威海軍正式投降。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也可以說,歐洲二戰應該是到1945年9月4日才結束的。直到60多年後的今天,這一匪夷所思的故事終於被兩名仍然健在的德國老兵披露出來。  納粹老兵亨茲·斯奇奈德稱,二戰中,他原是德國海軍的一名下士,同時也是一名山區和冬季軍事行動專傢,曾經受過操作氣象設備的訓練。1944年夏季,德國海軍氣象站利用各種渠道登出招募信息,要招募一些士兵到冰天雪地的寒冷地帶從事氣象勘測工作,時年21歲的滑雪愛好者斯奇奈德立即報瞭名。   1944年9月,由11名德國官兵組成的小組,乘坐一艘潛艇從被德軍占領的挪威特羅姆瑟港起航,前往位於北極地帶格陵蘭以東的挪威斯匹次卑爾根島。他們的任務是搜集當地對納粹戰爭機器至關重要的氣象信息。因為此項任務的絕密性,納粹海軍部隊甚至沒有給他們一個正式的名稱或軍方編號,唯一明確的是他們的任務代號:“腰刀行動”。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庫爾斯克會戰:世界戰爭史上最大坦克戰揭秘:抗美援朝戰爭敵我雙方武器裝備差距之大?解密中印戰爭內幕:中國獲勝後為何主動撤軍? 揭秘抗日戰爭中的白刃戰:日軍畏懼中國紅纓槍清軍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的原因:李鴻章用人唯親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德國歷史學傢和二戰問題研究專傢弗朗茲·塞林格解釋道:“在二戰中,事先獲得北極地區的氣象信息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流過冰島的空氣,對北大西洋上空的氣候模式將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如果你在斯匹次卑爾根島有氣象基地,那麼你就會事先知道北大西洋未來幾天的天氣。”這些信息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美、英、蘇等結成聯盟之初,美、英為支持蘇聯戰場,決定定期向蘇聯提供定量的飛機和坦克等重裝備,並開辟瞭北極航線。到瞭1944年,正值德國與蘇軍在東線戰場上的較量處於生死攸關期,此時對蘇軍海上後勤補給運輸線的打擊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以潛艇獵殺為主要手段的“海狼”戰術離不開氣象信息的保障。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日這一天,這11名納粹士兵收到瞭從挪威特羅姆瑟港他們上司那裡傳來的消息,電報隻是告訴他們“戰爭已經結束”,並要求他們處理掉炸藥、銷毀所有秘密文件,以後播報氣象信息再也不用加密瞭,但他們仍須留在北極服役。從那以後,他們就再也沒有收到任何消息。  生存的潛意識,使這些納粹士兵開始向盟軍電波頻道發送信息。挪威軍方最後終於意識到發生瞭什麼,於是派瞭一艘海豹捕獵船抵達斯匹次卑爾根島,解救瞭11名可憐的德軍士兵。救援並接受投降的船隻,在1945年9月4日艱難地抵達該島。在歐洲戰場結束二戰已經4個月後,挪威人終於找到瞭準備在島上再過一個冬天的納粹士兵們。   這最後一批納粹士兵投降的一幕,顯得有些滑稽。斯奇奈德說:“挪威人登上島後,我們拿出瞭自己最好的食品,圍在一起吃瞭一頓豐盛的‘大餐’。接著我們的指揮官站起來說:‘我想我們現在應該投降瞭。’可當時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做。”緊接著,“腰刀行動”的德軍指揮官威廉·迪格博士摘下他的手槍放到挪威指揮官面前的桌上。挪威人有點發愣,瞪著手槍問:“我能保留它嗎?”略顯嚴肅卻掩飾不住幸福感的威廉·迪格博士說:“當然可以。”因為戰爭終於結束瞭,他們——歐洲最後一批投降的11名德國士兵們,終於可以見到自己朝思暮想的親人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二戰女兵:二戰時德軍中曾有五十萬女兵服務!

  自1871年德意志第一帝國誕生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孔武強悍的德國軍隊歷來是男人的世界。但是,這個歷史到瞭第三帝國時期被改寫瞭。  1935年5月頒佈的德國“國防法”在第一條第一款中規定:“每個德國的男人都有義務服兵役。”同時在第二款裡又規定:“每個德國男人和女人在戰時均有超越兵役為國服務的義務。”這是一個十分糟糕的法律表述,它至少不應該把義務不同的男人和女人放在一起談。難道女人在和平時期就不必為國服務瞭?本來沒有當兵義務的女人又如何在戰時和男人們一起“超越兵役”?  一向嚴於語言修辭的德國人為什麼會在如此重要的法律中做出瞭如此含糊不清的表述?合理的解釋是,準備打仗的德國要給戰時的人力資源預留出最大的合法的開發空間,同時又不願意過早明確具體的形式。  具有“一戰”經驗的希特勒深知的一點是,以德國男子的數量規模根本不可能勝任一場稱霸歐洲和東擴疆土的大戰。一旦開戰,德國一方面要在兵源上傾全國男丁之力,另一方面,凡女性勝任的非作戰類軍中崗位,應由女性占據,借以釋放更多的男子用於前線作戰。  4年之後,隨著波蘭戰役的爆發,德國女性介入戰爭的形式終於得以明確:符合條件的女性將以“國防軍女助手(Wehrmachtshelferinnen)”的身份介入非前線的軍隊工作。   在當代德國的社會福利體系中,服務於國傢的工作年限均被納入養老金的有效工齡,這一規定與當事人就職期間的國策是否正確,當事人所服務的國傢組織是否在後來被判有罪,當事人為其服務的政體是否一直延續都不發生直接關系。這也就是說,無論當事人在納粹時期是黨衛軍、國防軍還是國防軍女助手,他的服役時間都會被聯邦德國計入其領取國傢養老金的有效工齡,除非當事人本身被定為罪犯。在德國的第六社會福利法典(SGB6)中,“國防軍女助手”的服役期也在退休工齡計算的范疇之內,而“國防軍女助手”的概念也涵蓋瞭“黨衛軍女助手”,即被很多人誤讀的所謂“女黨衛軍”。  在“二戰”時期的德軍建制中不存在女性,女人在軍中的身份隻是協助者,沒有軍職和軍銜,也不佩帶武器,而且基本上隻在自願者中間征召。在整個戰爭過程中,應征成為“國防軍女助手”的德國婦女達50萬人。戰爭結束後,這批帶著傳奇色彩的女人們像沙中覆水一樣迅速從現實中蒸發瞭。她們不寫書,不集會,無組織,也無聲響,眾多和“二戰”有關的史書和文學作品中也很少提及這一批人。  在北威州花山市的采訪中,我意外地發現瞭一個“二戰”時的國防軍女助手,她就是黨衛軍老兵查斯特洛先生的太太安捷.查斯特洛。相關閱讀推薦:太平洋海面上升 沖出26具二戰日軍遺骸及武器揭秘二戰10大謎團:希特勒派人到中國尋地球軸心二戰蘇軍傳奇女狙擊手:納粹詛咒要將她撕成309塊靖國神社在二戰結束後為何能多次逃過燒毀之劫?探秘沈陽二戰戰俘營:戰俘成日軍細菌實驗品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她出示瞭一張自己當年穿“國防軍女助手”制服的照片。從這張照片開始,安捷講起瞭她的往事:  “我是1925年出生的,我的傢鄉在德國最北部的施勒斯維西斯坦。我的父母一共有5個孩子,當時在德國多生孩子是能得獎章的,生4個孩子的母親能得一枚銅牌,生6個孩子得銀牌,生8個就得金牌。我媽媽可是銅牌母親呢。我的上一輩人有很多打過兩次世界大戰,我父親就是一個。他1889年生人,1917年剛滿18歲就應召入伍參加瞭一戰。”說著安捷在相冊中找到她父親在“一戰”期間的一張全身照片。照片上的男子身著整齊的軍服,體形魁梧,挺胸收腹,兩撇胡須向上翹起,看上去很威武,又帶幾分殺氣。安捷撫摸著那張發黃的照片繼續說道:  “在兩次大戰之間的和平年代,父親的職業是屠夫,靠宰牛賣肉為生。一戰後的德國經濟瀕於崩潰,很少有人能買得起肉,貨源的供應也非常緊張,這迫使父親關閉瞭自己的肉店。在看不到前途的情況下,他把德國振興的希望全部寄托在瞭極右黨派身上,而且參加瞭納粹黨。1944年,在德國軍隊從東線戰場節節敗退的形勢下,已經55歲的父親再一次穿上瞭軍裝,但時間不長,他就在守衛但澤(現屬波蘭)時被蘇軍俘虜瞭,後來他就死在瞭蘇聯的戰俘營。一個從戰俘營回來的人對我母親說:你先生是在戰俘營裡餓死的。死之前他已經沒有瞭饑餓的感覺,隻是一遍一遍地說他非常非常想傢。  “1943年2月18日,德國宣佈進入全面戰爭,全部社會活動、一切人力物力都投向瞭一個目標,那就是戰爭!為瞭填補前線的兵源損失,本土防空部隊的軍人大多被調去加強前線的步兵師,結果就空出瞭大量可以由婦女和學生替代的崗位。我和弟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走上防空陣地的。我弟弟是1929年出生的,參戰時還不到15歲。為瞭使這群中學生在作戰期間仍然能夠學習,弟弟的老師也進入瞭軍隊,以便在戰鬥的間隙為他們上課。   1943年,我被征入國防軍的海軍助手系列,任務是支持海岸高炮部隊,當時剛18歲。我們的制服是灰色的,而真正的海軍制服是深藍色的,這是海軍的陸地支持人員和海上作戰部隊的一個差別。我操作過3種防空器材:探照燈、防空監聽器、導向儀,主要是為10厘米口徑的高射炮指引敵機目標。操縱這些大傢夥沒把子力氣是不行的,以前這都是男兵幹的活兒。所以接替他們的姑娘們必須身體強壯。”  在老相冊中,我看到瞭安捷和幾個女孩子在探照燈前的一張合影,果然個個強壯。我放下照片後問道:“二戰期間,德國和蘇聯都曾大規模地征召婦女參加軍隊工作。我記得蘇聯征召瞭80萬,德國征召瞭50萬。您知道蘇、德兩國婦女在參戰形式上有什麼區別嗎?”  安捷答道:“有很大的區別。俄國的參戰婦女是真正的軍人。除瞭常規的醫療和通訊工作外,她們中有很多人和男兵一樣當狙擊手、偵察員、坦克兵甚至幹飛行員。而在德國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女兵。直到戰爭的最後關頭,德國也沒有派女性去最前線廝殺。這是一條底線,也是西歐各國的傳統:火線作戰部隊隻能由男性組成。所以,在二戰中蘇聯女兵有很大死傷,而德國方面的參戰婦女損失很小。我看過一個統計材料,上面說,到1944年10月,德國的女人共承擔瞭350個探照燈連的任務,到1945年3月(也就是德國投降前一個多月),像我們這樣直接介入軍事活動的婦女達到瞭50萬人,差不多占德國剩餘總兵力的20%吧!不過,官方從來不把我們這些人視為正規軍的軍人,而稱我們是國防軍女助手。我們分佈在防空、通訊、裝備維護等領域。此外,負責戰地服務的準軍事化女性還有10萬人。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但這並不說明納粹沒有打過讓女性上一線作戰的主意。曾擔任德意志婦女會主席的尤塔在她的回憶錄裡說過:1945年初,帝國青年局的局長阿克斯曼打算向納粹的黨辦主任鮑曼提出成立女兵作戰營的建議,為此他來征求尤塔的意見。尤塔說:絕對不可以,如果我們的戰爭打到瞭寄希望於婦女來拯救我們的程度,這種戰爭無論如何都不再有意義。女人從生物學的角度上講就不適於扛槍打仗。尤塔這一句話救瞭很多人。  “在所有參戰的婦女中,上高炮陣地的人是最有風險的。好在我駐守的地方並不是盟軍空軍的攻擊重點。我們的防空部隊駐紮在德國西北部的海岸附近,高炮陣地設在漢堡和庫克斯哈芬之間的一條河道旁,這是易北河的一個支流,空襲不太頻繁。這使得我們這群女兵們都很喜愛這樣的生活,因為它足夠刺激卻並不十分危險。另外,生活供應也相對充足。天哪,我們一個個都吃得很胖。在服役期間,我們還能經常有機會回傢。每次回傢,我們都換上花花綠綠的衣裳,因為我們嫌制服不好看。  “我對戰爭的記憶不像我先生那樣恐怖,因為我沒有經歷過真正的恐怖。這和我當兵的地點有直接的關系。如果我在東線參戰,命運會是另一種樣子。希特勒自殺以後,接任他職位的海軍將軍鄧尼茨(他應該說是德國歷史上任期最短的國傢領導人)立即在呂貝克宣佈投降。投降的命令一下,我們這一群女兵立即就被遣散回傢瞭。這是英國紳士們的決定,他們不難為戰敗國的婦女。  說話間,安捷又翻出瞭一本相冊,那上面都是去蘇聯旅遊時拍攝的照片。她喋喋不休地給我一張接一張地介紹,就這樣大約過去瞭半個小時她才意猶未盡地合上相冊,她說:“那都是1989年的事瞭,我們剛從那裡回來不久,蘇聯就解體瞭。德國人沒有打垮他們,他們自己垮掉瞭。”   安捷和她的老先生如今都成為瞭堅決的反戰人士,並且一致視新納粹組織為德國公敵。有趣的是,這對合起來年紀超過160歲的老夫婦還很有些以天下為己任的境界。安捷說她堅決主張歐洲聯合起來形成一個足以和美國抗衡的政治力量,因為美國太霸道。  說到這裡,老太太又講瞭一段小故事:老兩口有一個孫子在柏林的一傢美國公司找到瞭一份工作,待遇好,工資高,周末他興致勃勃地趕回花山市向爺爺奶奶報告好消息。老太太聽完之後並不說話,伸手就去摸孫子的頭頂。孫子問:“幹什麼?”老太太說:“看你是不是也長出角來瞭。”  我沒有準備,笑得差一點被咖啡嗆瞭嗓子:在德國人的眼中,隻有魔鬼才會在頭上長角。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秘:二戰時蘇軍運用孫子兵法 虛實之道戰勝德軍

  二戰蘇軍的孫子兵法:二戰中,蘇軍將《孫子兵法》列為軍事學術史教學研究的重要內容,並在衛國戰爭中得到應用。以第聶伯河會戰為例,蘇軍虛實結合、避實就虛、隱蔽行軍,以假亂真,把孫子的虛實之道演繹的爐火純青。  此次戰役,以蘇軍發動進攻開始,目的是解放左岸烏克蘭、頓巴斯、基輔,並在第聶伯河右岸奪取登陸場,奪取第聶伯河右岸各登陸場。會戰開始蘇軍采取實打猛攻,向第聶伯河左岸烏克蘭和頓巴斯實施進攻,粉碎德軍在這一地區組織防禦的計劃。蘇軍從登陸場轉入進攻,解放瞭塔甘羅、波爾塔瓦、蘇梅、切爾尼戈夫。  德軍無力阻擋蘇軍的迅猛進攻,退守“東方壁壘”,企圖憑借江河屏障,固守右岸烏克蘭,繼續控制黑海諸港和克裡木半島。德軍統帥部特別重視沿第聶伯河防禦,因為該河水量大,河面寬闊,是繼伏爾加河和多瑙河之後的歐洲第三大河流,且河右岸高,可控制左岸,適於防禦。   德軍抓住第聶伯河,把它當作一根救命稻草,在認為蘇軍可能渡河的地方,都構築瞭極為牢固的多地帶防禦,形成瞭火力很強的橋頭堡,並在周邊構築瞭特別強大的工事,這就是所謂“東方壁壘”的基本部分。希特勒聲稱,第聶伯河是攻不破的天然堡壘,除非第聶伯河水倒流,否則俄國人是攻克不瞭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