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悲慘

裕容齡與末代狀元劉春霖婚事未成 晚年生活悲慘

  我國最後一名狀元劉春霖(1872~1942),河北省肅寧縣北石寶村人。他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考中狀元後,原配夫人去世,再婚問題提上日程,人們紛紛給劉提親。  劉春霖的傢鄉肅寧縣屬於滄州,當時滄州有一世傢,張姓,其女未嫁,經過多次說合,張傢很同意,劉春霖也很樂意成就這門親事。但就在這時,節外生枝,劉春霖的老師楊士驤(曾任直隸總督)也給劉春霖說親來瞭,他說的是頗有地位和名聲的裕庚之次女。“狀元配名人之女”,一時成為人們關註的熱門婚事。  裕庚,人稱“裕大人”,乃皇族貴胄,曾任清政府駐日本、法國大使多年。他有二女,長女裕德齡,次女裕容齡。1899年,裕庚正駐法時,時年16歲的裕容齡進入法蘭西國立歌劇院和巴黎音樂舞蹈學校學習芭蕾舞。她很聰穎,也很刻苦,僅一年的時間,就主演瞭名舞《玫瑰與蝴蝶》,一時轟動巴黎,裕容齡也成為中國跳芭蕾舞的第一人。1903年,德齡和容齡隨父回國後,慈禧太後對這兩個留過洋的名門之後非常喜歡,於是親自傳見姐妹倆,果見二人氣度不凡,學貫中西,便將她們留在宮中做女官(宮女)。自此,這兩個宮女成瞭慈禧太後的寶貝,鐘愛有加。現在存世並廣為流傳的慈禧生活照,站立在慈禧太後兩側的那兩個宮女,便是她二人。  楊士驤先向裕庚說親。當他向裕庚一提這門親事,裕庚非常同意,裕容齡聽說自己未來的丈夫曾是早就相識的狀元郎,更是樂不可支。她說:“劉殿撰(劉春霖)這個人我清楚,他的小楷書法非常好,曾經給老佛爺抄過佛經。我見過他寫的許多楷書,還得過老佛爺的賞賜呢!他中狀元,還有我的一份力量呢!”(裕容齡說的是實情。劉春霖考狀元前有兩年時間客居北京準備考試,經宮人介紹曾多次為慈禧太後抄寫經卷。)  這門親事,當時在社會上傳得沸沸揚揚,人們都覺得一說即成。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劉春霖性格沉滯,不求高攀,竟果斷地婉言謝絕瞭。他對楊士驤說:“我本寒傢,齊大非偶。” 劉春霖  盡管第一次提親就遭到劉春霖婉拒,但楊士驤不甘心,他要盡力促成這門親事。自此,他多次到劉春霖寓所勸說,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可謂苦口婆心。但劉春霖仍不為所動,他推心置腹地對楊說:“恩師為生之事多相關註,但婚姻大事,裕老貴胄乃高門,生所不及。婚後往還,勢難相比。再者,若高攀成就,恐日後貽害格格(指裕容齡)終身。這都是學生的心裡話,請師代為婉辭。”楊士驤經多次勸說無果,又見劉春霖的態度如此堅決,隻好作罷。事後他曾無奈地對人說:“潤琴(劉春霖字潤琴)性迂,不能所強,任其所便吧!”從此他退避不提,這門婚事終未成就。  對於這件事,坊間議論紛紛,有人說劉春霖迂愚,有人認為劉春霖不識時務,而劉春霖聞之卻不以為然,他道:“說我迂愚也好,不識時務也罷,我有我的考慮。我雖為科魁,但出身寒傢,裕傢卻為貴胄。婚姻大事如門不相對,日後隻能貽害雙方。”劉春霖這種擇婚不攀高門的品德,更不以婚姻為媒介來作為升官階梯的節操,一直為後人所稱道。  後來,劉春霖終於訂下瞭滄州張姓之女。婚後,夫妻生活和諧美滿。張氏夫人婚前也曾聽說過劉婉拒裕傢婚事,她對劉春霖說:“我之所以和你結親,是欽佩你的品德正直,絕不是圖你的功名。”劉春霖在1932年寫的《六十自述》中,曾以兩句詩記載瞭這門親事的情況,他道:“不崇高第崇高行,閫內觀型藻鑒真。”以此來贊許張氏夫人的品德和夫妻間的諧美。  裕容齡與劉春霖婚事未成,至1907年她結束瞭四年的宮廷生活,到上海侍奉其父治病。後來,她與唐寶潮將軍結婚,20世紀30年代在北平社交界很有名氣,曾著有《香妃》和《清宮瑣記》兩書。建國後,周恩來總理點名任命裕容齡為政務院文史館館員。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裕容齡這樣的出身,自然會屢遭磨難,她的《清宮瑣記》1957年出版後不久,即受批判。尤其在“文革”中,更是在劫難逃。因她在法國跳過芭蕾舞,也成瞭罪狀,她無法理解造反派對她過去跳芭蕾的莫名批鬥,一氣之下她將自己的腿砸斷。1974年,在她91歲時含悲憤離開瞭人世。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德齡公主的妹妹裕容齡 東方蝴蝶舞後裕容齡中國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慈禧指定盼普降甘霖

史上最悲慘的和親公主:傢國被滅還要認賊作父

  歷史上為瞭傢國和平而去和親的公主不少,絕大多數的公主婚姻生活是很不幸的。但是再不幸,也有國傢支撐,也許這國傢不夠強大,但好歹也有個擺著,可是,歷史上有一個千金公主,她失去瞭自己的國傢,為瞭生存,不得不認賊作父,被封為大義公主,最後就死在這位父親的計下。  公元579年,突厥他缽可汗向北周求婚。周宣帝派堂妹千金公主下嫁,可是他缽病死瞭,她得再嫁給新即位的沙缽略可汗。幸好這個可汗很疼16歲的她,她也慢慢適應瞭新的生活。可是,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死,國丈楊堅毒死瞭靜帝,581年建立隋朝,北周宗室殺得差不多瞭,千金公主的父親趙王起兵反對楊堅,被誅滅九族!  對於遠嫁番邦的公主們來說,愛情純粹是奢侈品。無論以前是什麼身份,現在都是公主就算貴為公主,能找到對自己好的就很不錯瞭。當然,背後有強大的後盾才行,否則,還不如一個平民百姓幸福。千金公主的傢國沒瞭,於是,她發誓要為父母報仇。沙缽略可汗對隋朝使者說的話很讓公主欣慰,他說:“我本是北周的親戚,如今楊堅滅瞭北周,自己當皇帝,如果我袖手旁觀,我以後有什麼面目見我的王後?”有夫如此,也算是沙漠生活中的一點安慰吧,可是,幸運並不會垂青於她太久,  582年,突厥向隋朝宣戰,40萬大軍攻下延安等6座城後,楊堅采用瞭離間之計,讓沙缽略可汗腹背受敵,陷入困境。   不到20歲的公主,為瞭能保存突厥的力量,她向楊堅寫下親筆書信,請求做大隋皇帝之女。楊堅於是也就坡下驢,賜公主楊姓,收為養女,並改封為大義公主。  兩國交好,雙方維持瞭暫時的和平。587年,可汗病死,大義公主嫁給新的可汗,沙缽略的兒子都藍可汗。隋滅陳後,賜給大義公主一道陳後主的華麗的屏風,睹物思鄉,傢國之仇湧上心頭,公主作詩一首,其中說的“餘本皇傢子,漂流入虜廷”讓公主提前走向瞭死亡。  593年,楊堅借假間諜事件,廢瞭大義公主的封號。而突厥北方的突利可汗以殺大義公主為條件向隋求婚,隋立即許婚。雖然大義公主在突厥還是有點影響力的,但是根源卻在於可汗對她的喜愛,沒有瞭喜愛,一切都是假的。當有人誣告公主和他人之間有茍且之情時,公主連解釋的機會都沒有,就被都藍可汗一劍刺死,死時,公主才33歲。  千金公主與楊堅,可以說是仇深似海,滅國滅族的對象,可是為瞭能報仇,竟然要委曲求全,認賊作父,可憐。而楊堅為瞭政治目的,也封她為大義公主,大義滅親的意思,但是大義究竟是什麼?當事人,後人都清楚,但是卻什麼都不能說,公主的錐心之痛,千百年後讀來,依然令人心驚。相關閱讀推薦:和親公主:文成公主如何成為史上最成功女外交官唐史揭秘:唐朝的和親公主們的結局竟如此淒慘王昭君出塞的原因 王昭君為什麼會自願出塞和親?漢武帝絕漢匈和親的另一面:為牽制匈奴和親烏孫漢朝歷史上皇帝的女兒和親公主竟被祖孫四人輪娶

由男寵到帝王:揭秘男妓皇帝慕容沖的悲慘人生路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悠久歷史,歷代皇帝到底有幾位?各說不一,如果隻從秦始皇開始算起,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胡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還有南明、北元,其它諸如李自成、張獻忠,以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父子、甚至稱洪憲帝僅兩個月的袁世凱,加起來一共408位。在如此多的皇帝中他們的人生經歷有個不相同,有的千古流芳,有的遺臭萬年……  中國古代有從流氓做到皇帝的,比如漢高祖劉邦;有從要飯花子做到皇帝的,比如明太祖朱元璋;有從放牛娃做到皇帝的,比如宋孝宗趙昚;有從小囚犯做到皇帝的,比如漢宣帝劉詢……但要說從一個男妓做到皇帝的,可能除瞭慕容沖就沒有第二個人瞭。  慕容沖的一生真的可以用大起大落、跌宕起伏這兩個成語來形容最合適不過瞭。他本來是五胡十六國時前燕的皇子,被封為中山王,可是後來他的國傢被苻堅的前秦滅掉瞭,他成瞭俘虜,千裡迢迢,從河北被押解到陜西。但隻是因為他長得比別人漂亮些,結果他比別的俘虜遭到瞭更大的屈辱,成瞭那個戀童癖苻堅的性奴隸:文言文叫孌童,北京土話叫兔兒爺,洋話叫MB,說白瞭就是男妓。  那一年是公元370年,慕容沖12歲,占有他的男人那一年33歲, 難得的是,這個落難的小王子並沒有沉淪,而是在屈辱中學會瞭忍耐,在痛苦中學會瞭剛強。  與慕容沖一起被苻堅搶到後宮的,還有他14歲的姐姐清河公主,姐弟倆幾乎壟斷瞭苻堅的龍床,長安城裡的流行歌曲唱道:“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  這件事在歷史書上雖然隻是一筆帶過,但至少產生瞭兩個直接後果,而由此間接導致的死亡人數卻是成千上萬!   結合史料記載分析,第一個直接後果是苻堅在將這兩個俊男美女收入皇宮後,很可能是愛烏及屋的原因,非常罕見地執行瞭善待前燕皇族的政策。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幾乎沒有一個王朝不因為被推翻而遭到幾近滅族的災難,前燕的皇族卻運氣出奇的好,殺人如麻的苻堅不僅沒有處死他們,反而給他們好吃好喝好房子住,許多人還做瞭前秦的大小官吏,風光無限,為後來慕容傢的復興埋下瞭伏筆。  第二個直接後果是,小小的慕容沖在長安渡過瞭他人生路程中最黑暗的時期,身心受到瞭極大的摧殘和傷害,當他長大成人後,英俊的外表下不可抑制地充滿瞭難以排解的怨毒,成為冷血和嗜殺的魔頭。  慕容沖當瞭幾年性奴隸後,總算在世人的非議和大臣們的勸諫下,苻堅萬般無奈地將慕容沖放出瞭皇宮,讓他到外地當瞭一個地市級幹部:平陽太守。  如果不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暴發,慕容沖恐怕一輩子也就這麼默默無聞地渡過他屈辱悲慘地一生瞭,但是八公山上的草木皆兵宣告瞭苻堅時代的結束,也拉開瞭慕容氏一波又一波復國浪潮的序幕。  先是慕容沖的叔叔慕容垂起兵造反,他後來建立瞭後燕國,接著他的親哥哥慕容泓也起兵造反。慕容沖覺得復仇的時機總算到瞭,他立刻起兵響應他的哥哥,兄弟兩人很快拉起瞭十萬大軍,打敗瞭苻堅一次又一次進攻,從潼關向長安勝利進軍!  進軍途中,可能是慕容沖的英俊外表折服瞭崇尚男色的公元四世紀人吧,慕容泓的部將發動瞭兵變,殺瞭慕容泓,理由是慕容沖的“德望”要比慕容泓高,於是擁戴慕容沖為“皇太弟”。之所以有這麼一個奇怪的稱呼,是因為他的另一個哥哥,前燕的末代皇帝慕容暐還在苻堅那裡當俘虜。  有瞭 “皇太弟”新身份的慕容沖一路打到瞭距長安隻有幾百裡的阿房城。這裡也就是當年秦始皇建阿房宮的地方,慕容沖進瞭阿房城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城裡到處都種瞭竹子和梧桐樹,鬱鬱蔥蔥,景色宜人。有人告訴他,這些都是苻堅讓種的。   慕容沖很好奇:“他為什麼要在這裡種竹子和梧桐呢?”與苻堅相處幾年,慕容沖知道苻堅並不是一個喜歡附庸風雅的人。  “難道你沒有聽過那首歌嗎?”那人奇怪地問。慕容沖搖搖頭,於是那人高聲唱瞭起來:“鳳凰鳳凰止阿房。”唱完後,他說:“這可是當年長安最流行的歌曲之一瞭,苻堅聽見這首歌特別高興,於是就在阿房種瞭這麼多竹子和梧桐,他說鳳凰隻落在梧桐樹上,隻吃竹食。”  聽到這裡,慕容沖笑瞭,苻堅一定沒有想到那首歌裡唱的“鳳凰”並不是天上的百鳥之王,而就是他慕容沖,因為他的小名就是“鳳凰”。如果苻堅知道如今他這隻鳳凰終於像歌裡唱的那樣來到瞭阿房城,苻堅一定氣得嘴巴都要歪瞭吧?想到這裡,慕容沖不由得露出一絲微笑,但很快就被回憶的痛楚驅逐的無影無蹤。  慕容沖與苻堅這對昔日的床上“戰友”,如今真成瞭戰場上的廝殺對手,苻堅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慕容沖是懷著復仇的怒火,一時間雙方交戰,各有勝負。有一次,慕容沖就差點被苻堅“一鍋燴”瞭。  那次一開始還是慕容沖占上風,他先攻長安城南,沒有成功,接著又攻打城西,還是沒有成功,結果反倒被老謀深算的苻堅乘勢反攻,一路追殺到阿房城。苻堅手下諸將都請求一鼓作氣,乘勝攻城,好一舉消滅慕容沖,可是這時候苻堅卻作瞭一個奇怪的決定,不知道他是真的怕慕容沖在城內有埋伏呢?還是對這個美男子餘情未瞭?他竟然輕易放過瞭這個天賜良機,收兵回到瞭長安,給瞭慕容沖東山再起的機會。李秋雨:揭秘男妓皇帝的悲慘人生  所幸的是,慕容沖除瞭英俊的外表和復仇的火焰外,他還有智慧。他沒有讓機會溜掉。  淝水之戰中,前秦的部隊遠望八公山,把山上的草木都當成瞭東晉的軍隊,驚慌失措。慕容沖也如法炮制,他組織瞭一個婦女拉拉隊,大概都是他的“粉絲”吧,他讓這些女人有牛的騎牛,有馬的騎馬,每個女人都一手向上高舉著旗子,一手向下拖著樹枝。這樣遠遠看去,隻見旌旗蔽日,塵土遮天,分不清他到底有多少軍馬!  苻堅是在八公山吃過虧的,他站在長安城頭上,看到慕容沖一下子搞來這麼多軍隊,很不理解,不禁嘆道:“這小子從哪搞來這麼多人?如此兵強馬壯!”  看到昔日匍匐於自己跨下的小男妓如今向自己叫起板來,苻堅實在有些心不甘,他大聲責問慕容沖:“你們這些鮮卑人都是我的奴隸,隻配去放羊放牛,何必來送死呢?”  慕容沖的回答倒不失慷慨激昂,他說:“不錯,我們是你的奴隸,可是我們慕容傢的人是不會一輩子做奴隸的,今天我就是來取代你的。”  苻堅見嚇不倒慕容沖,又來軟的,他派人送給慕容沖一件錦袍,企圖以昔日的床第之情打動慕容沖,他派人說:“你遠來長安,一定缺東少西的,我把這件袍子送給你,以表達我的情意。我過去對你怎麼樣,你心裡很清楚,為什麼一下子就變得這麼絕情呢?”也許苻堅當年對慕容沖真的動瞭感情,但到瞭這個時候,這個戀童癖還想利用他過去的淫威來感動受他凌辱的孌童,也算是不識時務,癡心妄想瞭。  慕容沖呢?不知道他見到苻堅的袍子有什麼感想,但奎峰想他一定是羞於見到這個戀童癖的,他讓他的一個手下對苻堅說“咱們皇太弟說瞭:我現在心思隻在於恢復大燕天下,不談感情,你如果投降,我自然會象當初你優待我們慕容傢一樣優待你們苻氏傢族,不會做得比你差的”。  苻堅聽瞭,氣得哇哇大叫:“恨不當初殺瞭這小子,今天倒讓這白虜在我面前如此猖狂!”可能是因為慕容傢的皮膚都比較白晢吧,前秦人罵慕容傢的人,都叫“白虜”。  惱羞成怒的苻堅殺死瞭前燕的末代皇帝以及長安城所有的鮮卑人,總共有一千多人。  聽到哥哥的死訊,慕容沖按照他哥哥生前的囑咐,在阿房城登基稱帝,國號依然是燕,改年號為更始,史稱西燕。  慕容沖將長安城團團包圍瞭。相關閱讀推薦:古代皇帝斷後的秘聞揭露 和珅和乾隆同性戀秘聞漢哀帝:史上唯一一個愛俊男不愛江山的癡情皇帝最駭人的屠殺:上至皇太後皇帝

雍正如何除掉軍中大老虎?揭秘年羹堯的悲慘結局

  雍正三年,年羹堯苦心經營20多年的權力和財富金字塔土崩瓦解。雍正從正月一直忙活到臘月,終於打掉瞭這個軍中大老虎。“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年羹堯的下場比這個還慘,身敗名裂,自我瞭斷。  徐才厚、谷俊山、楊金山等一批軍中大老虎的落馬,振奮瞭軍心、民心。軍中打虎,嚴明瞭軍紀,振奮瞭士氣,提升瞭戰鬥力。回顧歷史,歷朝歷代都有軍中大老虎,他們吃空額、扣兵餉,在軍用物資采購和基礎建設中上下其手、中飽私囊,打仗的時候更是渾水摸魚,冒領軍費,將戰利品據為己有。軍中反腐也成為整頓吏治的重頭戲。雍正王朝顯赫一時的大將軍年羹堯就是一隻具有代表性的軍中大老虎。  年羹堯因為軍功累累,集大將軍、總督、太保、一等公於一身,那叫一個風光無限。與此同時,他也為自己積累下瞭巨額的財富。雍正三年(1725年),年羹堯苦心經營20多年的權力和財富金字塔土崩瓦解。雍正從正月一直忙活到臘月,終於打掉瞭這個軍中大老虎。“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年羹堯的下場比這個還慘,身敗名裂,自我瞭斷。 年羹堯  這隻軍中大老虎究竟幹瞭哪些見不得光的事兒呢?首先是幹部提拔任用方面,買官賣官,違規提拔。光是幫人升官一項,就收瞭40萬兩白銀;此外,他的哥哥年法堯、秘書、幕僚等都冒領軍功,加官晉爵。而他收受的其他賄賂則多達上百萬兩,這還不包括珠寶等奢侈品。至於貪污,數額就更是驚人瞭,虛報軍需費用多達300多萬兩,侵吞幹部職工工資(俸工銀)15萬兩。貪污賄賂的金額折算成人民幣的話,得20多億。說他是軍中大老虎,真是一點不冤枉。  案發前,年羹堯忙著轉移、藏匿自己的非法所得,竟然裝瞭200多輛車。車輪滾滾,奔赴全國各地,大江南北、黃河上下、京師重地,到處都有他的藏金窟。而且,年大老虎還熱衷於投資房地產,有房有地,他在直隸有田3萬畝,房子1000多間,這些房產都成瞭他藏匿非法所得的地方。光是他在保定的房產中,就藏瞭白銀5萬多兩,金銀首飾300多斤,大包小包的好幾百件。  講史者語:在清代,貪污(監守自盜倉庫錢糧)達40兩(約合人民幣1萬元),判死刑;受賄(官吏受贓),枉法的達80兩,不枉法的達120兩,判死緩。如此來看,年大老虎是死定瞭。隻不過雍正為瞭顯示自己皇恩浩蕩,體恤老臣,給瞭他一個自裁的機會。  軍中大老虎的存在,會極大地侵蝕軍隊的肌體,對一支作風優良、紀律嚴明的軍隊來說可謂破壞匪淺。上行下效,將軍愛財,官兵惜命,這樣的軍隊沒有戰鬥力可言,不堪一擊。建設強大的國防,打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則必勝”的軍隊,就必須向軍中老虎開刀,凈化軍隊的風氣,激發高昂的士氣,弘揚凜然的正氣。相關閱讀推薦:雍正王朝文字獄第一案:年羹堯案是怎麼發生的?雍正軍中大老虎年羹堯:幫人升官收40萬兩白銀年羹堯胞妹死因及其與雍正合葬之謎:年貴妃之死 雍正時期兩位高官的“大降級”:年羹堯與隆科多年羹堯之死:雍正除掉登基大功臣年羹堯的真正原因

古代女子被實施裸刑的悲慘內幕:女囚被裸身圍觀

  中國婦女的地位一向低微,犯下死罪的女人更為世人所不齒,因此將她們裸身處決不但不會認為有傷風化,反而往往為官方和民間所接受。  中國古代史上統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莫過於對女性施以裸刑瞭。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觀形成後,中國人便開始以裸體為恥瞭,裸形處決在奪去犯人生命的同時也在貶低他的身份,侮辱他的人格,尤其是把女犯的衣服剝光後處刑,除瞭貶低其身份之外還額外起瞭一個羞辱的作用。從古至今,有很多女性都為此付出瞭沉重的代價,在這裡,例舉六位中國歷代的女傑,看一看她們是如何面對這種慘無人道的卑劣刑罰:  史上不懼裸刑慘遭凌辱的六個女人:  1、毛皇後  歷史研究者將她列為中國歷史上慘遭裸刑的女人排行榜第一名。  毛皇後是前秦皇帝苻登之妻,她出身將門,美貌出眾、武藝高強,善於騎射,有萬夫不當之勇。她率軍與姚氏叛軍交戰時,由於寡不敵眾和符登的錯誤指揮,致使她本人被姚軍所生擒。姚軍生擒瞭這位英勇美貌的女英雄後欣喜若狂,將毛後當做戰利品奏凱回營。當即,毛皇後就五花大綁,受盡瞭士兵的嘲弄和凌辱,最後被士兵們用繩索牽著押至姚萇處報功。   盡管毛皇後此時鬢發散亂、滿身汗污,且被五花大綁,但卻不能掩飾她那出眾的美貌和婀娜多姿的身段,姚萇見她美貌出眾,不禁大為心動,竟欲納她為妃,說道:“假如你能和我相好的話,那麼你將會是國母瞭。”毛皇後聽罷,鳳目圓瞪,對著姚萇罵道:“我乃堂堂的皇後,怎能受羌賊們的侮辱,要殺便殺,何需多言!”姚萇雖被臭罵瞭一頓,但還不忍心用刑。毛皇後仍然堅決不從,罵道:“吾天子後,豈為賊羌所辱,何不速殺我!”姚萇還不忍用刑。她又仰天大哭,罵道“姚萇無道,前害天子(指苻堅),今辱皇後(就是她),皇天後土,寧不鑒照!”誓死不從。  姚萇見她越說越兇,不由得怒從心生,立刻喝令手下將毛皇後推出帳外施以裸刑斬首。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寧願犧牲身體,也不願委屈求權的女傑皇後。,年僅21歲。  毛皇後被擒斬後,苻軍士氣大挫,收兵退卻,此後與姚軍又交戰幾次。公元394年,姚萇病死之後,苻登發兵攻擊後秦,被姚萇長子姚興所殺,同年其子苻崇被西秦所殺,前秦遂亡 (公元394年)。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史上最慘絕人寰的變態酷刑:讓人觸目驚心!非人摧殘的宮刑 古代女子遭受的5種離奇“宮刑” 盤點古代史上30大驚人酷刑:割喉剖腹太嚇人瞭!武媚娘傳奇之唐朝十大酷刑:醉骨是什麼刑罰?古代對付女犯最殘酷的九大刑罰:變態手段折磨人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2、陳碩貞  歷史研究者將她列為中國歷史上慘遭裸刑的女人排行榜第二名。  隋末巾幗女傑陳碩貞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眾起義,自封為“文佳皇帝”。陳碩真是當地百姓的崇拜對象。後來起義失敗瞭,陳碩貞被俘。  在一些野史中傳說陳碩貞被俘後崔義玄剝光的她衣褲進行審訊,但她面無懼色,昂首挺胸;兩隻豪乳桀驁不馴地高高聳立著,雪白的肌膚透出一種神聖不可褻瀆的氣息。在打手們的推搡踢打下她昂然不跪,義正詞嚴地怒斥朝廷無道,貪官惡吏橫行;餓殍遍地,又不肯打開糧倉賑災,反而囤聚居奇,強占民產,幹起官商勾結的勾當,禍害百姓;文佳揭竿而起,完全是正義之道。堂下那位赤身裸體成瞭階下囚的妖婦還竟敢在他面前攻擊至高無上的皇權,崔義玄惱羞成怒,拍案大喝。堂下的打手們揪住碩真,揮舞著棍棒猛擊她那雙高挑修長的美麗雙腿迫使她跪下,用皮鞭狠抽她那對碩大傲聳的玉乳,又揪住她的秀發壓她的頭撞向地面,作磕頭狀。隨後打手們使出的各種兇狠毒辣而又卑鄙無恥的手段凌辱拷打她,如夾乳房,釘奶頭,刺陰唇……碩真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被拉成大字吊在刑架上的碩真從昏厥中被冷水潑醒,她的身體漸漸恢復瞭知覺,看到崔義玄站在她面前,剛勁的手指捏緊緊著她兩隻鮮血淋漓的奶頭,狠命拉撕扯著她那對傷痕累累的豪乳,發出威脅的怒吼。碩真的嘴角露出蔑視的笑容,她知道這位不可一世的悍將失敗瞭。在後來的拷打折磨中碩真始終堅貞不屈使崔義玄這位勝利者深深地感到挫敗和絕望。   由於當局的酷吏們無法摧垮她的意志,便策劃摧毀她在民眾心中的形象,他們陰險地謀劃用唐朝刑法中對付謀反者最嚴厲的剖剮肢解當眾處決她。在行刑的那天,陳碩真被赤身裸體地綁在木驢上遊遍全城。飄葉秋風之中她一絲不掛,美麗的面容透露著剛毅不屈的神情,兩隻飽滿,碩大,高聳的玉乳在反抗,掙紮,扭動中象一對警世的大鐘震顫搖擺,慘白的胴體佈滿瞭道道傷痕,百姓們看到她受盡瞭摧殘,隻能暗暗流淚。在行刑臺上,兇惡的鄶子手們將赤條條的碩真四肢拉開釘在刑架上,先以極其卑劣的手段當眾凌辱折磨,然後緩緩地割去她那對豐碩傲人豪乳,舉到她面前揉捏拍打,想以此來摧毀其意志;但是,陳碩貞以蔑視的目光挑釁地瞪著觀刑的崔義玄厲聲譴責,對於劊子手的種種暴行毫無畏懼。隨之,殘忍的劊子手又開始慢慢地剖割她陰唇、子宮,盡管她的在刑房裡遭受過竹鞭抽打和鋼針穿紮,但剝割的利刃仿佛摧毀瞭她作為女性的根本,抽出瞭她靈魂的力量,她的喉嚨裡發出慘絕寰宇的淒厲嘶嚎。她的內心知道這是絕望的嘶嚎,是以前拷打她的對手從來沒聽到過的;她知道崔義玄聽到是多麼高興,觀看她受刑的市井之徒是如何地興奮,但她以無法控制瞭。她不知道她的慘叫持續瞭多久,在疼痛略有麻木時她看到鄶子手獰笑著拿著她的陰唇等器官在她眼前晃動,她扭過頭依然將不屈而憤怒的目光投向崔義玄,正在得意之中的崔義玄不由打瞭個寒戰。在冷酷的圍觀者的哄叫中,鄶子手抽掉碩真的寸寸柔腸,剮去她片片肌膚,截斷她節節玉骨;碩真挺著她那血淋淋的赤裸身軀,在她自己的淒絕的慘叫和好事之徒們的歡叫聲中,忍受著極度殘忍的暴虐酷刑,懷著那永不屈服的芳心欣然地迎向死亡。  另外有些記載中又說崔義玄凌辱的其實是陳碩真的屍體,她失去生命被割成零碎的殘破的軀體和內臟遭受卑劣地凌辱取樂,這也符合肢解刑的特點。李唐皇朝在殘酷處死陳碩真後還將她的故鄉新安縣改名為淳安縣,該地區新增的縣也以污蔑性的字眼“野縣”來命名。陳碩真從起兵到兵敗身亡,不過一個多月時間,但是東南震動,影響極大。可惜生不逢時,遇上瞭崔義玄這個克星。陳碩真敢於自稱“文佳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領導起義的女英雄中是獨一無二的。不知道後來武則天稱帝是否受瞭她的影響。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3、邱二娘  歷史研究者將她列為中國歷史上慘遭裸刑的女人排行榜第三名。  中國古代史上統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莫過於當眾裸露女性的身體。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觀形成後,中國人便開始以裸體為恥瞭,掠去女性的衣服,使其一絲不掛,這就是貶低她的身份,侮辱她的人格的一種卑鄙的做法,尤其是將女犯處以裸刑,除瞭貶低其身份之外還額外起瞭一個羞辱的作用。從古至今,有很多女性都為此付出瞭沉重的代價。  邱二娘(1833~1855年),女,泉州河市(今河市鎮)人,著名反清女領袖。邱二娘犧牲後,泉州南校場居民祀她為“莊腳媽”,後人編有《血染桐江》劇本頌揚其英雄事跡。

黃埔四兇是誰?黃埔四兇的結局為何大都很悲慘

  黃埔四兇被黃埔軍校右派分子攻擊的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即鄧演達、惲代英、高語罕和張治中。  黃埔四兇是黃埔軍校右派分子攻擊左派著名的四位教官,他們在當時都是富有極大愛國熱情的教官。鄧演達和惲代英均在1931年被殺害,高語罕後來被開除黨籍,張治中成為著名的愛國將領。  鄧演達 曾任黃埔軍校教練部副主任兼學生總隊長,教育長  鄧演達(1895—1931),又名策成、仲密,字擇生,化名石生登,廣東惠陽人。  鄧演達早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擁護孫中山三大政策,是著名國民黨左派。1925年任黃埔軍校教育長。 1926年1月當選為國民黨“二大”候補中央執行委員。同年7月任國民革命軍總政治部主任、 隨軍北伐,指揮攻克武昌。曾被國民黨二屆三中全會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主席團成員和中央農民部部長。 鄧演達  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背叛革命後,鄧演達流亡歐洲。1927年11月1日,與宋慶齡等在莫斯科發表《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的宣言》,聲明繼承孫中山遺志,堅持反帝反封建。1930年春回國,在上海格羅希路大福裡將1927年成立的中華革命黨改組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任中央總幹事,企圖建立第三種政治勢力。1930年9月創辦和主編《革命行動》,主張在中國建立以農工為中心的平民政權,宣傳反帝反封建反蔣。他邀集黃埔軍校進步學生組織的“黃埔革命同學會”,成為跟蔣介石嫡系組織的“黃埔同學會”相抗衡的團體,在軍事上構成對南京政府很大的威脅。1931年積極籌劃反蔣軍事行動,因叛徒告密,被上海租界巡捕逮捕。翌日解往上海龍華警備司令部。蔣介石下令將鄧演達從上海押解往南京,此期間,蔣曾派人勸鄧演達放棄其政治主張,當即遭鄧嚴詞拒絕,表示“要為中華民族維護正氣”1931年11月29日殺害於南京麒麟門外沙子崗。  惲代英 曾任黃埔軍校政治主任教官  惲代英,1895年生於湖北武昌。中華大學畢業。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後又創辦共存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任上海大學教授。同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委員、宣傳部部長,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瞭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惲代英從事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作。1925年參與領導“五卅”運動。1926年5月被黨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主任教官和中共黨團幹事。1927年1月到武漢,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工作,任政治總教官。同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行徑進行堅決鬥爭。7月惲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和發動南昌起義12月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1928年底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組織部秘書長等職,曾主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1929年6月在中共六屆二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

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悲慘記錄的五大亂世

  所謂亂世是指無中央政權或者是中央政權式微無法有效控制地方,導致軍閥混戰。它應該滿足兩個基本條件:1.持續時間長;2.對後世影響大。因此有些朝代的更迭戰爭並不屬於亂世。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五大亂世是春秋戰國、三國鼎立、五胡亂華、五代十國和近代民國軍閥割據。  一、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西周時期,周天子保持著天下共主的威權。平王東遷以後,東周開始,周室開始衰微,隻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國也因社會經濟條件不同,大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瞭,各國的兼並與爭霸促成瞭各個地區的統一。因此,東周時期的社會大動蕩,為全國性的統一準備瞭條件。  春秋戰國分為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屬於東周的一個時期。春秋時代周王的勢力減弱,諸侯群雄紛爭,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戰國時期簡稱戰國,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東周的一段時期(秦統一中原前),各國混戰不休,故被後世稱之為“戰國”。“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註的《戰國策》。  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以後,西土為秦國所有。它吞並瞭周圍的一些戎族部落或國傢,成瞭西方強國。在今山西的晉國,山東的齊、魯,湖北的楚國,北京與河北北部的燕國,以及稍後於長江下遊崛起的吳、越等國,都在吞並瞭周圍一些小國之後,強大起來,成瞭大國。於是,在歷史上展開瞭一幕幕大國爭霸的激烈場面。  首先建立霸業的是齊桓公。他任用管仲,改革內政,使國力強盛。又用管仲的謀略,以“尊王攘夷”為號召,聯合燕國打敗瞭北戎;聯合其它國傢制止瞭狄人的侵擾,“存邢救衛”;公元前656年,齊國與魯、宋、鄭、陳、衛、許、曹諸國聯軍侵蔡伐楚,觀兵召陵,責問楚為何不向周王納貢。楚的國力也很強盛,連年攻鄭。但見齊桓公來勢兇猛,為保存實力,許和而罷。以後,齊桓公又多次大會諸侯,周王也派人參加會盟,加以犒勞。齊桓公成為瞭春秋五霸之首。  齊國稱霸中原時,楚國向東擴充勢力。齊桓公死後,齊國內部發生爭權鬥爭,國力稍衰。楚又向北發展。宋襄公想繼承齊桓公霸業,與楚較量,結果把性命都丟瞭。齊國稱霸時的盟國魯、宋、鄭、陳、蔡、許、曹、衛等國傢,這時都轉而成瞭楚的盟國。     正當楚國想稱霸中原之時,晉國勃興起來。晉文公回國後整頓內政,增強軍隊,也想爭當霸主。這時周襄王被王子帶勾結狄人趕跑,流落在外。晉文公以為是“取威定霸”的好機會,便約會諸侯,打垮王子帶,把襄公送回王都,抓到瞭“尊王”的旗幟。公元前632年晉楚兩軍在城濮大戰,晉軍打敗瞭楚軍。戰後,晉文公在踐土會盟諸侯,周王也來參加,冊命晉文公為“侯伯”(霸主)。  晉楚爭霸期間,齊秦兩國雄踞東西。春秋中葉以後,楚聯秦,晉聯齊,仍是旗鼓相當。但爭霸戰爭加劇瞭各國內部的矛盾,於是出現瞭結束爭霸的“弭兵”。公元前579年,宋國約合晉楚訂瞭盟約:彼此不相加兵,信使往來,互相救難,共同討伐不聽命的第三國。「弭兵」反映瞭兩個霸主之間的勾結與爭奪,也反映瞭一些小國想擺脫大國控制的願望。公元前575年晉楚於鄢陵大戰,楚大敗;公元前557年晉楚於湛阪大戰,楚又敗。這一期間,晉秦、晉齊之間也發生過大戰,晉獲勝。公元前546年,宋國再次約合晉楚(弭兵),參加的還有其它十多個國傢。會上商定:中小國傢此後要對晉楚同樣納貢。晉楚兩國平分瞭霸權。  當晉楚兩國爭霸中原時,長江下遊崛起瞭吳、越這兩個國傢。晉為瞭對付楚國,就聯合吳國。吳、楚之間多次發生戰爭。公元前506年,吳國大舉伐楚,節節勝利,一直打到楚都。從此,楚的國力大大削弱。在晉國聯吳制楚時,楚國則聯越制吳,吳、越之間戰爭不斷。吳王闔閭在戰爭中戰死,其子夫差立志報仇,大敗越王勾踐,並率大軍北上,會諸侯於黃池,與晉爭做盟主。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積蓄力量,乘吳王夫差北上爭霸之機,發兵攻入吳都。夫差急忙回歸,向越求和。不久,越滅吳,勾踐也北上會諸侯於徐州,一時成瞭霸主。  所以,春秋實際上有七霸,與戰國的七雄總量相當。  春秋時期各國的兼並與鬥爭,促進各國、各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也加速瞭不同族屬間的接觸與融合。經過這一時期的大變動,幾百個小國逐漸並為七個大國和它們周圍的十幾個小國。  戰國時期(前475年,一說前403年~前221年),或稱戰國時代,簡稱戰國,是歷史上秦統一中國前屬於東周的一段歷史時期。關於戰國從什麼時候開始史學傢有不同的爭議。《史記》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75年(周元王元年),《資治通鑒》定戰國的開始於前403年(韓趙魏三傢分晉)。戰國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前221年),請參見秦統一中國之戰。戰國的名稱來自於西漢劉向編的《戰國策》。  戰國時期諸候混戰,社會非常不穩定。戰國初期中國境內尚有十幾個國傢,但小一些的很快都被吞並瞭。剩下來的七個大國秦、楚、韓、趙、魏、齊、燕被稱為戰國七雄。參考:春秋時期  戰國時期,諸侯兼並土地戰代替瞭春秋時期政治上的霸權爭奪,在這個時期鐵器代替瞭石器和青銅器,春秋時的井田制被取消,牛被用來耕地。各國之間的商業貿易得到發展。手工業的進步也很快。  這些發展也使社會結構發生瞭變化。世襲的等級制度被瓦解,一些過去的貴族失去瞭他們的地位,而另一些那個時候的平民通過經商或其他的機會致富,甚至成為政治集團中舉足輕重的人物。官僚制度發生瞭變化。  為瞭應付這些變化,各國采取瞭不同的變法,秦國商鞅的變法為秦吞並其馀六國創造瞭條件,史稱商鞅變法。  戰國時期,出現瞭諸子百傢,這是中國思想、學術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傢爭鳴。墨子的墨傢,韓非的法傢自立一見,莊子發展瞭老子的道傢學說,孟子為儒傢在秦後的地位奠定瞭基礎。  中原邊境的少數民族與中原的發展也息息相關。匈奴的威脅導致瞭戰國長城的修建。蜀,越成為中國的一部分。  戰國時期的連年混戰使軍事理論和技術得到瞭很快的發展。《孫臏兵法》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宋代高薪養廉:歷史上真實的包拯是清官嗎?誓死不降還是因仇被殺?單雄信之死的歷史真相唐朝歷史上的李世民時代:凌煙閣開閣二十四功臣盤點歷史上的奇葩校長:國子監祭酒跳舞哄皇後歷史上一大進步:不殺功臣唐太宗反立凌煙閣紀念被誤讀的歷史:項羽火燒的“阿房宮”根本沒建成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二、三國鼎立(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三國鼎立是中國東漢與西晉之間的一段歷史時期,主要有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赤壁之戰中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形成三國鼎立的雛型。  東漢末年,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漢靈帝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從此開始瞭近一百年的戰亂時代。黃巾起義被鎮壓後,外戚、宦官在內鬥中失去權柄,永漢元年(189年),董卓控制朝廷,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呂佈所殺,李傕、郭汜控制東漢王朝。地方州郡長官在反董卓戰爭及後來的相互攻伐中逐漸壯大實力,形成瞭地方軍閥割據,曹操憑借“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經過多年的南征北戰,先後消滅呂佈、袁術等割據勢力,降張繡、逐劉備,控制瞭兗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後來又在官渡之戰中任用謀士許攸火燒袁紹勢力軍糧,以少勝多,擊敗瞭河北強大的割據勢力袁紹,最終統一瞭北方。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乘劉表病亡、荊州不穩之時,征荊州,劉琮束手無策,寄身荊州的劉備被迫退守夏口。曹操對江東虎視眈眈。在劉備謀士諸葛亮與孫權謀臣魯肅的共同推動下,孫劉結盟。其後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曹操被迫退回北方,這就是奠定三國形成局面的赤壁之戰。劉備乘勢占據荊州五郡,後分別於建安十九年(214年)和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奪得益州和漢中,勢力達到瞭極盛。  曹操於建安十五年(211年)擊破關中馬超、韓遂等部,又命夏侯淵西征,消滅瞭韓遂、宋建等割據勢力,將涼州納入“魏”的勢力范圍之內,此後曹操數次南下,孫權亦曾數次北上,雙方均未獲得大的進展。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八月,劉備大將關羽攻打襄樊,擒於禁,斬龐德,圍曹仁於樊城,許昌以南紛紛響應關羽,關羽一度威震華夏,但不久徐晃解樊城之圍,曹操又采納司馬懿的建議,派人勸說孫權合攻關羽,孫權大將呂蒙設計偷襲荊州,殺關羽,至此荊州大部落入孫權之手。   延康元年(220年)冬,曹丕篡漢稱帝,建都洛陽,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正式開始。黃初二年(221年),劉備為瞭延續漢朝、興復漢室,於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或季漢”。劉備為報孫權奪荊州、殺關羽之仇,在稱帝後不久,就率數萬大軍東討孫吳。222年,被陸遜敗於夷陵,蜀漢實力大損,成為三國中最弱小的一國。  孫權於222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229年在武昌(今湖北鄂城)稱帝,國號“吳”,改元黃龍元年,史稱“東吳”。後又遷都建業,自此三國正式鼎立。  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東吳孫權重新聯盟,並致力恢復國內生產。三國中後期,諸葛亮、薑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正始十年(249年),曹魏重臣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控制瞭大權。炎興元年(263年),司馬昭派鐘會、鄧艾、諸葛緒分兵三路南征蜀漢,與蜀漢大將軍薑維發生拉鋸戰,鐘會被擋於劍閣,鄧艾避開薑維的鋒芒,抄陰平小路直取涪城,進逼成都,劉禪投降,蜀漢滅亡。泰始元年(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迫曹魏皇帝曹奐禪讓而稱帝,建立晉朝,史稱西晉,仍定都洛陽。太康元年(280年),晉武帝司馬炎大舉伐吳,孫皓投降,東吳滅亡,三國時代結束。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三、東晉及十六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西晉王朝滅亡後,漢族政權退守江東。公元317年,鎮守建康(今江蘇南京)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東晉政權維持瞭長期的偏安統治,到公元420年被劉裕所建立的宋所取代,共享國103年,歷4代11帝。  公元316年,西晉的末代皇帝司馬鄴被俘,宣告瞭西晉的滅亡,但一些晉朝的舊臣並不甘心亡國的命運,仍在全國各地積極活動,準備恢復晉朝的統治。三一七年,瑯琊王司馬睿在南渡過江的中原氏族與江南氏族的擁護下,在建康稱帝,國號仍為晉,司馬睿是為晉元帝,因其繼西晉之後偏安於江南,故史傢稱之為東晉。  東晉是門閥政治發展的鼎盛時期,皇權衰落。司馬睿稱帝有賴於南方官僚士族的擁戴,東晉政權建立之初,先後平息瞭王敦和蘇峻之亂,統治趨於穩定。門閥大族王、謝、庾、桓先後支配著王朝政局。  東晉雖然偏安於江南,但在歷代帝王在位的時候都希望收復北方的國土。其中以王、謝、桓、庾四大傢族為主的北伐,在東晉時曾進行過多次,在其中也不乏名將的指揮。公元311年,大將祖逖出兵收復河北,但後因受到朝廷的排斥憂鬱而死,最終未能完成統一大業。在此之後,當權的士族多標榜北伐以增加門戶威望,其中以桓溫的三次北伐最為著名。他曾經收復洛陽,進入關中,進兵河北,但都未能夠鞏固北伐成果。公元386年,前秦南下,東晉面臨空前威脅,在宰相謝安的運籌下,謝石、謝玄率北府兵大敗前秦軍隊,取得瞭淝水之戰的決定性勝利。之後立即使其弟進軍北方,收復瞭徐、兗、青、司、豫、梁六州,取得瞭東晉北伐歷史上的第一次重大勝利。此後,南方由於外亂威脅解除而爆發內戰,孫恩、盧循起兵。桓玄在內戰中獲勝,一度篡晉。北府兵將領劉裕起兵鎮壓瞭農民軍,並通過北伐樹立威望,最終取代東晉。  由於東晉統治者安於江南,不以恢復中原為意,門閥大族致力於南方的莊園經營。北方大族及大量漢族人口遷徙江南,使得江南的名士與渡江的中原人士有瞭更多的交流機會,促進瞭社會文化的發展。自曹魏以來,中國的文學發展一直處於大步前進的時期,其中以東晉年間的文人最為著名。東晉出現瞭山水詩人謝靈運、田園詩人陶淵明等人,他們對舊體詩作出改革,為將來隋、唐的詩文盛世創造瞭前提條件。在社會生產上,北方的手工業技術與南方的技術相互融合,使東晉的手工業水平比西晉有瞭大幅度的提高。南下的北方農民和土著農民辛勤勞動,開辟南方廣大的山澤荒野,促進瞭江南的開發,使中國經濟重心開始由黃河流域向長江流域轉移。   當東晉在江南建國的同時,中國的北方則陷入分裂混戰,黃河流域成為匈奴、羯、鮮卑、氐、羌等五個主要遊牧民族爭殺的戰場,並分別建立瞭自己的國傢,相互爭霸,不斷有國傢成立和滅亡。從公元304年匈奴貴族劉淵建立漢國,316年滅掉西晉,到439年鮮卑拓拔部統一北方,這130多年裡,北方各民族相互爭戰,先後建立瞭前趙(匈奴)、後趙(羯)、前燕(鮮卑)、前涼(漢)、前秦(氐)、後秦(羌)、後燕(鮮卑)、西秦(鮮卑)、後涼(氐)、南涼(鮮卑)、西涼(漢)、北涼(盧水胡)、南燕(鮮卑)、北燕(漢)、夏(匈奴)等十五個政權,連同西南氐族建立的成漢,共十六國,和東晉漢族政權長期對峙,史稱五胡十六國。  除十六國之外,還有漢人冉閔建立的魏、丁靈翟氏建立的魏、武都氐帥楊氏建立的仇池國、鮮卑慕容氏建立的西燕、鮮卑拓跋氏建立的代五個政權,總計先後建立瞭21個政權。上述政權中,後趙、前燕、前秦都曾占據過北方的大部分疆域。4世紀下半期,氏族貴族建立的前秦,由於皇帝苻堅勵精圖治,國傢逐漸強盛,基本上統一瞭北方。公元383年,苻堅領兵80萬進攻東晉,雙方在淝水展開決戰。最終以東晉勝利、前秦失敗告終。淝水之戰後,前秦統治瓦解,北方瞭再度陷入四分五裂和軍閥混戰壯態。  由於少數民族的入主中原,使他們更多的接觸到華夏文化,使之與漢民族逐漸發展為同一生活習慣的民族,進而被漢族融合。自魏、晉、南北朝之後,中原北方大體已形成以漢族為主,其他少數民族混居的人口構成形式,使中國正式成為具有相似生活習慣的多民族國傢。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四、五代十國 (公元907-公元979年)  唐末,籓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令光輝燦爛的唐帝國終告崩潰。起而代之的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時期。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國號為梁,建都於開封。朱梁以後,繼起的朝代,分別是唐、晉、漢、周,與梁合稱為五代。除五代外,當時中國南方境內還有許多其他的割據勢力,即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南唐、荊南、北漢等十個王朝,統稱為十國。史稱五代十國,但實際的國卻不止十個。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進瞭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瞭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榷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為父,被契丹帝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借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付關系,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為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佑因殺大將郭威不成榷被郭威所代為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郭榮後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郭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甲午風雲  五、清末及民國時期(公元1840年—公元1949年)  清朝的閉關鎖國使得國傢與民族陷入瞭前所未有的危機之中。鴉片戰爭、甲午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北洋軍閥混戰、北伐戰爭、國民黨軍閥混戰、國共十年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這個時期的歷史就是由戰爭組成的歷史。這個時期是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時期,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奮爭史。這個時期的影響深遠。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班超的兒子班勇:四年征服西域 結局卻悲慘下獄

  班勇,字宜僚,他是班超的小兒子。別看班勇年齡最小,但為人勇敢堅毅,人們認為他“少有父風”。  漢安帝永初元年,班超已經病逝,西域諸國在匈奴的策動下相繼反叛,西域都護任尚無力鎮壓,東漢政府被迫派屯騎校尉班雄(班超長子)帶兵西出敦煌,班勇在哥哥指揮的大軍中擔任軍司馬。班雄、班勇成功接回瞭西域都護任尚和駐屯西域的將士,東漢政府第二次通使西域宣告失敗,此後十多年在西域沒有一個東漢使節。  放棄西域的問題很快就顯現出來瞭,敦煌太守曹宗直接面對來自北匈奴和西域的壓力,他決定以攻為守,派長史索班率領一千人馬出玉門關,屯駐伊吾。北匈奴本身就是遊牧民族,窮得叮當響,掠奪西域成瞭他們重要的財富來源,而東漢方面比較富庶,對西域的貢奉往往是加倍償還,班超在西域活動三十多年,給西域人留下瞭非常美好的印象,如今看到漢軍出關屯駐,車師前王和鄯善王趕緊前來歸附。長史索班的開局不錯。  北匈奴看到索班出屯,害怕西域歸附東漢,就糾集車師後部進攻伊吾,一定要把東漢方面的企圖扼殺在萌芽中。不論是長史索班還是太守曹宗,他們都沒有班超那樣的全局觀念,對北匈奴的進攻估計不足,結果索班戰死,車師前王敗走,鄯善王告急。曹宗明白瞭,這種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方法根本不行,必須有一個一勞永逸的方法,他上書皇帝,要求出兵五千,徹底擊敗北匈奴,全面收復東漢在西域的統治權。   此時掌權的是鄧太後鄧綏,她召集大臣們商議此事,班勇也在被召集之列。很多大臣都認為應該關閉玉門關,徹底放棄西域。班勇謹慎地分析瞭西域的形勢,認為對東漢非常有利,但他不同意曹宗的請求,認為大軍遠征靡費太大,萬一不能速戰速決就會陷入困境,他認為應該派少數軍隊前出,三百人駐敦煌故地,五百人屯樓蘭,主要目的是讓西域人看到東漢不會放棄西域,“以堅其心”,同時又距離敦煌比較近,可以隨時得到支援。  說實在話,班勇的建議不過出兵八百,就算全軍覆沒對大漢王朝來說也不過九牛一毛,但在朝堂上發生瞭激烈爭論,有些問題根本就是吹毛求疵。比如說,有人問班勇,西域歸附後求索無度怎麼辦?班勇認為控制西域的主要目的是不讓西域追隨北匈奴寇略邊疆,西域比較富庶,足以支持自己的國傢,來中原的西域人也不過需要一餐一飯罷瞭,如果西域歸附瞭北匈奴進犯並州、涼州,“則中國之費不止千億。”  長樂衛尉鐔顯、廷尉綦母參、司隸校尉崔據說:“朝廷前所以棄西域者,以其無益於中國而費難供也。今車師已屬匈奴,鄯善不可保信,一旦反復,班將能保北虜不為邊害乎?”這哪兒跟哪兒啊?讓班勇保證“北虜不為邊害”,這不是強人所難嗎?班勇的回答也很不客氣,他說:“今中國置州牧者,以禁郡縣奸猾盜賊也。若州牧能保盜賊不起者,臣亦願以要斬保匈奴之不為邊害也。”是啊,如果地方官能保證不出盜賊,我就能保證不出邊亂。但是班勇還是耐心地解釋瞭其中的緣由,他說:“今通西域則虜勢必弱,虜勢弱則為患微矣。孰與歸其府藏,續其斷臂哉!今置校尉以捍撫西域,設長史以招懷諸國,若棄而不立,則西域望絕。望絕之後,屈就北虜,緣邊之郡將受困害,恐河西城門必復有晝閉之儆矣。今不廓開朝廷之德,而拘屯戍之費,若北虜遂熾,豈安邊久長之策哉!”  想當初班超出使西域,奉車都尉竇固請漢明帝選派能人,漢明帝說:“吏如班超,何故不遣而更選乎?今以超為軍司馬,令遂前功。”哪裡用得著這般耗費唇舌呀?鄧太後人不錯,但她的水平和漢明帝比不瞭啊!東漢王朝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進取心已經大大減退,維穩守成成瞭主流,開拓進取成瞭末路,班勇所處的環境和其父班超已經無法相提並論瞭。相關閱讀推薦:新疆的第一次開發:班超,竇固在西域屯墾種小麥班超的西域傳奇:漢王朝衰弱前最後的輝煌時期班超投筆從戎:大漢第一次真正意義上控制西域揭秘東漢名將班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由來東漢外交傢班超簡:簡述班超出使西域的故事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鄧太後最終部分采納瞭班勇的建議,增兵敦煌,設置西域官署,但不出屯。如班勇所料,北匈奴聯合車師多次侵擾東漢,河西郡深受其害。鄧太後過世後,漢安帝任命班勇為西域長史,率領五百人馬出玉門關,屯駐柳中,班勇此次行動距離上次漢軍出屯已經過瞭二十年瞭。  第二年,班勇兵進樓蘭,贏得瞭鄯善的歸附。班超在西域很有名望,西域人普遍親漢,歡迎班勇的到來,龜茲、姑墨、溫宿全部歸附。班勇征發西域軍隊,進攻車師前部,取得勝利。班勇再接再厲,征發敦煌、張掖、酒泉漢軍六千人,連同鄯善、疏勒、車師前部的軍隊,一起進攻車師後部,“大破之”,盡管俘虜就抓瞭八千多,繳獲牲畜五萬頭,車師後部王也被俘虜,匈奴持節使者也被抓獲,車師六國全部歸附。  北匈奴看到班勇在西域連戰連勝,自己最重要的盟友也歸附瞭東漢,單於派呼衍王進攻車師。班勇集中瞭西域諸國的軍隊,打敗瞭呼衍王,俘獲兩萬匈奴人。單於看到問題嚴重,他親自帶兵前來,班勇派代理司馬曹俊出擊,單於敗走,手下將領被殺。從此以後,車師境內再也沒有匈奴人出沒瞭。  整個西域就剩下焉耆沒有歸附,隻要拿下焉耆,就是大功告成。東漢政府派敦煌太守張朗協助班勇,張朗率領河西漢軍四千,從天山北路進攻,班勇率領西域軍隊四萬,從天山南路進攻。說實在話,以班勇的四萬大軍進攻焉耆完全是唾手可得,根本用不著張朗的河西漢軍相助,在此之前班勇兩戰匈奴,危險性比這大得多,也沒見誰來相助啊!   “元芳,你怎麼看?”  “大人,我覺得此事必有蹊蹺。”  班勇和張朗約定瞭抵達焉耆的日期,張朗曾經有罪,為瞭將功贖罪,他快馬加鞭,先期到達瞭焉耆,首先發起進攻,消滅焉耆人兩千,焉耆王元孟投降,張朗受降而還。焉耆王元孟似乎知道什麼,他自始至終沒有面見張朗,隻是派自己的兒子作為人質,“詣闕貢獻”。盡管張朗立的不是全功,但將功贖罪的目的達到瞭。班勇由於到達晚瞭,被征還洛陽,先是下獄,後來赦免。  班勇想啊想啊,好像是想明白瞭,人傢這是下好套兒等著我鉆啊!如果班勇征服瞭焉耆,控制瞭西域,按照東漢法律就應該封侯。和平時期封侯多不容易,朝中多少大臣都可望不可及,你班勇就想封侯?於是找瞭一個亡命徒張朗,對他曉以利害,不管張朗立的是不是全功,隻要班勇沒有抵達就算成功,降服焉耆不重要,誣陷班勇才重要。班勇想不後期也難啊,人傢就是要你後期當斬。  當初班超征服西域,用瞭三十年,如今班勇征服西域,隻用瞭四年;班超封瞭定遠侯,班勇進瞭監獄;班超之時東漢王朝朝氣蓬勃,班勇之時東漢王朝暮氣沉沉。這就像吊爐裡的燒餅,已經入瞭味兒瞭,不管你是不是信這個邪,反正班勇信瞭。從此以後,班勇再也沒有出山,西域也再也沒有脫離東漢。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皇帝的女兒又如何 歷史上美麗公主的悲慘命運!

  前言:生於帝王之傢,貴為金枝玉葉,在凡人眼中是前世修來的福祉,可以享盡人間的榮華富貴,可是,金碧輝煌的外表下往往卻是這些天之驕女們的血淚和哀怨,她們在深宮內帷中所受的煎熬與折磨,又豈是世人所能瞭解的?  長平公主幻人間  長平公主封號原是坤興公主,降清後清廷改封她為長平公主,本名叫朱徽娖(讀音同“綽綽有餘”的“綽”字),母王順妃,是明末極著名的人物。順妃生長平公主後不久因血崩癥病逝,就由周皇後撫養,因此《明史》載為周皇後所出。  長平十六歲那年,崇禎皇帝選周世顯為她的未婚夫。即將成婚時,因為農民起義天下大亂而暫停婚事。到皇城陷落的時候,崇禎皇帝來到壽寧宮,長平公主拉著崇禎皇帝的衣襟痛哭。崇禎皇帝悲憤的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在帝王的傢中,遭受這樣的亡國受辱、生離死別的痛苦!”用劍砍斷瞭長平公主的左臂(民間傳說,長平公主就是獨臂神尼);崇禎皇帝又在昭仁殿殺死瞭昭仁公主。五天後,長平公主在斷臂之痛中醒來並沒有死。清朝順治二年時,上書順治皇帝及攝政王多爾袞說:自己九死餘生,她希望自己能夠出傢為尼,斷絕這塵世間的哀傷悲痛。因為人世間有太多的悲苦,她希望用這種方式,徹底瞭斷塵緣。 順治皇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下詔不許,為籠絡人心,並依舊賜婚周世顯,因公主非男兒身,不會有人擁立她為帝,造成對清廷的威脅,所以賜以大批田地住宅金銀車馬對她賞賜有加。但公主身心都受到極大創傷,第二年得病死去。死時尚有五個月的身孕,年僅才十七歲。皇帝賜其葬在廣寧門外。   長平公主一生沒有做過什麼好事,但也沒幹過什麼壞事。倘若她生在太平盛世,也許可能會像明朝絕大多數公主一樣,在富足與尊榮中安然度過一生。然而時運不濟“生於末世運偏消”,明朝二百多年來列代帝王造的罪孽全部壓在瞭這最後一代帝王之傢的頭上,除瞭認命,還能怎樣?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傢。  國破傢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相關閱讀推薦:武媚娘為何殺高陽公主? 歷史上高陽是怎麼死的歷史解密:松贊幹佈是怎麼把文成公主娶回西藏的?漢武帝上位的真正幕後推手竟是他!館陶公主背黑鍋和親公主:文成公主如何成為史上最成功女外交官數一數唐朝那些出傢當道士的公主:竟然有五位!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永泰公主死因謎  永泰公主,香魂依依;眾說紛紜,撲朔迷離。生於帝王之傢,唐中宗李顯之女,武則天之孫女;喜榮華正好,年僅妙齡十之有七;恨無常早降,禍起蕭墻一命歸西。生之尊貴,葬之顯赫,死因神秘。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處死。《新唐書·則天順聖武皇後紀》中說:大足元年“九月壬申,殺邵王重潤及永泰郡主、主婿武延基。” 《資治通鑒·則天順聖皇後》中說:“太後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於太後,九月壬申,太後皆逼令自殺。”史書記載,均為懿德太子李重潤與永泰公主,因議論武則天私生活而被其賜死。  一說永泰公主死於難產。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發掘永泰公主之墓,墓室得《大唐故永泰公主志銘》碑。有人根據永泰公主墓出土十一塊骨盆碎片,復原瞭永泰公主之骨盆,經科學測量與鑒定,認為“永泰公主骨盆各部位較之同齡女性骨盆都顯得狹小,並結合墓志銘“珠胎毀月”句,斷定“永泰公主死於難產”,而非其祖母武則天所殺害。   一說永泰公主被武則天毒死。永泰公主墓志銘有“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槐火未移,柏舟空泛”句。有人判斷,“自蛟喪雄鍔,鸞愁孤影”,說明永泰公主丈夫武延基喪命於利刃後,永泰公主仍孤單生活。“槐火未移,柏舟空泛”,說明焚燒大槐樹之火,即殺武延基之事,雖然未波及公主,但她不久亦死去。墓志銘另有“珠胎毀月,怨十裡之無香”句。

民國這十大土匪的人生結局很悲慘!誰死得最窩囊

  揭秘民國十大土匪的悲慘人生結局:  1/東北王張作霖:亂世梟雄,愛國抗日,亦匪亦官、亦邪亦正,獨霸東北,古今少有。  張作霖(1875-1928),字雨亭,乳名“老疙瘩”,但喜歡別人叫他“張大帥”,奉天省海城縣駕掌寺鄉馬傢房村西小窪屯(今屬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人,著名愛國將領張學良之父。自幼出身貧苦農傢,參加過中日甲午戰爭,後投身綠林,勢力壯大,清政府無力征剿,就將其招安。協助清廷剿滅杜立三等土匪勢力,後又消除蒙患,維護國傢統一,逐步提升,先後擔任奉天督軍、東三省巡閱使等,號稱“東北王”,成為北洋軍奉系首領。與孫中山、段祺瑞等結成同盟。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曾打進北京,任陸海軍大元帥,代表中華民國行使統治權,成為國傢最高統治者。期間曾多次抵制日本人拉攏,拒絕簽訂賣國條約。1928年因前線戰事不利,被迫返回東北。是年6月4日,乘火車被日本關東軍預埋的炸藥炸成重傷,史稱“皇姑屯事件”,當日送回沈陽官邸後即逝世。  2/綠林上將軍張宗昌:是個將才,妻妾成群,可惜品質惡劣,殘忍殺戮,吃喝色嫖賭五毒俱全,為害更烈。  張宗昌(1881-1932),字效坤,綽號“狗肉將軍”、“混世魔王”、“長腿將軍”、“三不知將軍”、“五毒大將軍”、“張三多”等,山東省掖縣(今屬煙臺市萊州市)人,奉系軍閥頭目之一。曾殘酷鎮壓青島日商紗廠工人罷工,造成“青島慘案”。1932年9月3日被山東省政府參議鄭繼成槍殺於津浦鐵路濟南車站。   3/湘西巨匪姚大榜:三朝土匪,為匪50年,一個地地道道的職業土匪。  姚大榜(1882-1950?),字必印,號占彪,生於湘西晃縣(今湖南省懷化市新晃侗族自治縣)。當時國民政府無能,對地方管制無力,社會秩序基本靠民間的幫派土匪維持。他自小便被視作傢中獨生子,嬌生慣養,少年時候就養成瞭好逸惡勞、吃喝嫖賭的壞毛病。後從貴州講武學堂畢業,殺人越貨,整天生活在緊張氣氛中,養就瞭機靈、詭黠、奸詐和不輕易相信別人的特征。1949年冬人民解放軍進入晃縣剿匪,敲響瞭其喪鐘。姚大榜拒絕人民政府政治爭取,夥同其他匪股拼湊“芷晃剿共遊擊總隊”,負隅頑抗。次年解放軍發動雪涼合圍一役,將蟻集在湘黔邊界涼傘的5000名土匪予以殲滅性打擊。在隨後的壕慶灣一戰中,姚的人馬幾乎喪盡,傢當輸光,姚僅帶幾十名匪徒到達十傢坪,在此他又集結一些散匪,妄圖到六龍山繼續作惡。當晚在渡河時遭到解放軍的猛烈射擊,姚大榜落水而死。  4/東陵大盜孫殿英:賭徒出身,道門起傢,見風使舵,貪婪膽大。  孫殿英(1889-1947),乳名金貴,字魁元,歸德府永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縣馬牧鎮丁辛莊)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主要是慈禧太後的墓)而聞名。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所收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歷任冀察遊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1945年抗戰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打內戰。1947年被人民解放軍俘虜,後病死瞭,臨死時頗淒涼。  5/女土匪雙槍駝龍:被賣為妓,出道為匪,紅顏薄命,可悲可嘆。  駝龍(1901-1925),原名張淑貞(或素貞),遼寧遼陽人。出生於農民傢庭,天生漂亮,知書達禮,膽略過人。戰亂中母親過世,與爹張老好相依為命。16歲跟人私奔至寬城子(即長春),被騙賣入妓院。後遇常來作客的當地土匪首領王大龍(本名王福橖),由其贖身,兩人結為夫妻,很快成為首領之一,號為駝龍,不久大龍戰死,她成為首領。活躍於東三省,經常出沒在五常、榆樹、雙城等地,將隊伍改名為“仁義軍”,一度發展至2000人以上,亦正亦邪;後因打死日本駐軍,引起奉系東北軍圍剿。她慣使雙槍,驍勇善戰,屢次挫敗圍剿的官兵。但在日本、奉軍和當地民團圍剿下,在亂石山全軍覆沒,隻身逃出,無處投奔,遂落腳於公主嶺妓院。1925年1月8日在鴻順班妓院被捕,19日被槍決於長春。駝龍被處決是轟動當時的大事件,其名字傳遍白山黑水,報道、故事和傳說不翼而飛。一位出生在長春的作傢說,他4歲時母親抱他去看一場熱鬧,被槍斃的人是一個三十幾歲(應該是25歲)的女人,據說是個女土匪。人們並不仇視她,而是以驚羨的口吻傳頌她如何勇猛,雙手都會使槍。相關閱讀推薦:民國真實的東北土匪:為何規定不準搶劫外國人?新中國十大悍匪戰力排行榜:盤點1949年後十大悍匪民國第一案始末:土匪綁架外國政要隻想被招安?令人震驚!舊中國最後四大美女匪首的傳奇人生【圖】中國最後一位壓寨夫人:自願嫁土匪 美艷驚人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6/冀豫邊頑匪郭清:由土匪而漢奸而國軍,終身匪性不改。  郭清(1906-1949),字井泉,乳名玉寶,出生於河北省臨漳縣(今屬邯鄲市)一個地主傢庭。父親郭廷玉,是個與土匪素有來往的青皮混子。他5歲時父親去世,留下他和母親、妹妹三人,占有土地120畝。10歲時在本村入私塾,由於嬌生慣養成性,不守學規,愛打架鬥毆。14歲就輟學,開始賭錢,錢賭光瞭就去偷,再輸光再去偷。後來因錢輸多瞭,隻靠偷解決不瞭問題,就去劫道,砸明火,綁票要錢。由於嗜賭成性,傢產和土地逐漸被輸掉,是個為非作歹十惡不赦的頑匪惡匪。1949年4月,我四野十三兵團,在地方武裝配合下圍攻安陽。在掃清外圍據點後,於5月5日黃昏開始攻城,翌日黎明爆破城墻成功,總攻開始,各部先後從北門、大西門突進城內。8時許全城解放,殲敵14000餘人,生俘15000餘名。敵副總指揮兼安陽城防司令郭清,在我軍突進城內後,帶瞭幾個護兵從倉巷街逃至東門,受到解放軍阻擊。後向南竄出,進瞭聶傢院南屋,被我軍包圍。郭自殺未遂,後被擊斃,結束瞭他罪惡的一生。無圖。  7/雁北巨匪喬日成:由官而匪,是個軍事天才,但好走旁門左道。  喬日成,字化文,1910年出生於山西省應縣(今屬朔州市)下社鎮新堡村一個農民傢庭。幼時因出麻疹,臉上留有小麻子。從小膽大心細,毫無人性,活埋父親。後投靠閻錫山,解放戰爭時期據守應縣,被部下所殺(不知道具體是哪年)。無圖。(膽大又心細;學生搶學校;拒捕殺警察;軍官重為匪;瘋搶又濫殺;活埋老父親;奪得美人歸;對抗八路軍;惡戰日本人;臨陣挨黑槍。)   8/冀北惡匪宋殿元:賭徒、流氓、土匪三合一。  宋殿元,原籍河北省崇禮縣,民國三年(1914)生於張北縣,乳名“五套子”,外號“小五點”。從小受到父母兄姐的嬌慣溺愛,不受約束,放蕩成性,將打架罵人、偷雞摸狗當作本事,10來歲時便染上賭博的惡習,經常偷拿傢中物品出去,變賣後參加賭博,而且十分無賴,輸贏都要。流氓成性,十分淫褻,奸淫成性,凡被他看上的女人絕不放過。雖其貌不揚,並非三頭六臂或身高馬大,胸無點墨,目不識丁,文不能看書寫字,武不會打仗用兵,但帶領過的土匪人數少時一二十個亡命之徒,多時二三百名烏合之眾,這個兵痞土匪頭子對察北、察盟一帶的人民禍害太深,老百姓對他恨之入骨。渾水摸魚,拉幫結夥,磕頭拜把,明搶暗奪,殺人越貨,還披上或官或兵的行頭,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實則都是禍害百姓的土匪、蟊賊,甚至投靠外敵,充當漢奸賣國賊。最後惡貫滿盈,下場可恥。無圖。  9/滇西惡匪張結巴:活剝人肉,吃人心肝,兇殘、惡毒,天下無出其右者。  此人材料不詳細。“張結巴”肯定隻是他的外號,雲南人,最後下場悲慘。  10/川北餓虎黃青元:老子流氓兒混蛋,父子倆皆欺男霸女,橫行川地,無惡不作。  此人材料不詳細。外號“川北餓虎”,四川人。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中國電影史上第一位電影皇後的悲慘命運

  導讀:很多人以為胡蝶是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事實上在她之前,張織雲已經是電影皇後瞭。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張織雲說不上好看,但她眉眼間有著一些憂鬱,與阮玲玉頗有些神似。張織雲能被大中華電影公司挖掘出來,是因為照片失竊。  1924年,大中華影片公司登報招考演員,借申報館信箱為收件處,收到瞭近萬餘張的女子照片。可是這麼多的照片,也未被選上一個。導演發愁時,聽說在開箱前,報館的人已私自取走好看的照片。於是,導演出面與報館交涉,要回瞭那些照片。張織雲的照片就在其中。其實,張織雲的照片也說不上漂亮,但因為是失而復得,就顯得珍貴。於是張織雲走上瞭電影之路。   張織雲沒多少文化,又隻會說粵語,幸虧那時是默片時代,讓她不靈光的語言可以藏拙。好在張織雲性格好,肯下工夫又謙虛好學,電影公司願意捧她。1926年,舉行瞭電影皇後的評選。在12名入選的女演員中,張織雲以2146票當選,成為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一個普通平凡的女子轉眼成為一顆耀眼的紅星,身後自然少不瞭幫她的男人。卜萬蒼是其中之一。  在張織雲剛拍戲時,風度翩翩的卜萬蒼是攝影師,他把張織雲的銀幕形象拍得很美。很快兩人同居。後來卜萬蒼成為導演,張織雲則是戲裡的女主角。可這時的張織雲已不再是成名前的她瞭。榮譽過早來到,飄飄然的感覺將張織雲帶入另一個世界。她迷戀於在交際場合結交豪門巨富。卜萬蒼被張織雲嫌棄,兩人分手。  茶葉大王唐季珊乘虛而入。唐季珊在鄉下有老婆,他全仰仗著老婆傢的權勢,所以,是不敢離婚的。這一點,張織雲是知道的,可她在紅得發紫時,哪裡會往悲觀裡想。在最初的日子,唐季珊對她不錯,還帶她遊歷歐洲。唐季珊把她帶到好萊塢,原希望她能憑著電影皇後的身份拍戲發一筆橫財,哪知好萊塢根本沒看上張織雲。張織雲與唐季珊在一起兩年,揮霍無度,而電影這時也從默片轉到有聲電影,阮玲玉、胡蝶開始成為新偶像,張織雲被人逐漸淡忘。當唐季珊移情別戀又搭上阮玲玉時,張織雲的好日子也結束瞭。   張織雲被唐季珊拋棄,沒有得到任何好處。他們在同居時,兩人曾簽有契約,上寫:唐季珊如果拋棄張織雲,應賠償張織雲20萬元。雙方各執一張,以此為證。可張織雲手上的那張,被唐季珊銷毀瞭。賠償也就無從談起。事業與情感的雙重打擊讓張織雲一蹶不振。她花光所有積蓄,輾轉一些城市。據說,最後到瞭沿街乞討的地步,上世紀70年代死於香港街頭。  中國第一位電影皇後,晚年如此悲慘,讓人難免傷感。其實,卜萬蒼很愛她,在分手後很長時間都不讓任何人提起她。有一次在片場還難過得當場失態——這都是後話瞭。相關閱讀推薦:揭太平輪背後真實的故事 黃曉明原型絕戀不輸電影朝鮮外交官:不會就涉金正恩電影采取武力應對!首部禁映的電影《閻瑞生》:民國禁映的電影有哪些別讓電影給騙瞭:一個國軍老兵講述最真實的抗戰盤點十年來最爛的10部國產電影,你被坑瞭幾次?揭秘慈禧為何會怕電影:70大壽皇宮放電影曾爆炸

志願軍女戰俘的悲慘紀事:被美國兵強制“審訊”

  在朝鮮戰爭中究竟有多少志願軍女兵被俘,這至今還是個謎。我敢說,經歷過那場戰爭的美軍指揮官也無法統計出確切的數字,因為她們中的大多數並沒有被送進戰俘營。在原始社會的爭鬥中,男人被作為俘虜,女人與牛羊、石器等一起被列入戰利品。在這個被稱為進入現代文明的星球上,人類還保留著許多它最初形態的意識和行為。  這裡講述的是幾個志願軍女俘的命運。由於讀者可以理解的原因,未用她們的真實姓名。  她叫張麗華,被俘前是志願軍某部衛生隊的護士。她剛剛17歲。準確地計算,她被俘前的軍齡隻有10個月。她實在不像個軍人,這不僅僅因為她長得太嬌小,嬌小得像個洋娃娃似的可愛;也不僅僅是因為她長著一副甜嗓子,整天唱呀,蹦呀,唱個沒完;蹦個沒完;最主要的是她根本沒有想到,作為一名軍人,特別是一名女軍人,這意味著什麼?  她的父母是某城市的職員。她是父母惟一的一個孩子。初中畢業後,她背著親人考入部隊衛生學校,從此參瞭軍。那時,她隻知道參軍光榮,穿軍裝漂亮。而她卻從來沒有想到過,她會成為一名俘虜,而作為一個女俘虜又會遇到些什麼?她那時以為當兵除瞭打勝仗,就是唱歌和歡笑,還有親人獻上的鮮花。而這一切,在突然之間,以一種異常殘酷的方式告訴瞭這個純真的少女。   在朝鮮前線,領導把宣傳鼓動的任務交給瞭張麗華和其他三個女兵。四姐妹中,她最小。大姐姓王,22歲,是她們中間惟一結過婚的,她的愛人在團裡當幹事,她倆剛結婚就隨部隊到瞭朝鮮前線。有人猜她快要當媽媽瞭,戰鬥間隙,空中還響著槍彈的呼嘯,她從背包裡拿瞭那件娃娃衣服,一針一線地在上面繡著一個和平鴿,白白的鴿子,嘴裡還銜著一枝綠色的橄攬枝。她繡著繡著,常常自己忘情地笑起來,把一個母親的愛都繡瞭進去。大趙20歲,長得像個小子,黑黑的,又粗又高,嗓門特大,性格潑辣。人朝前,媽媽給她來封信。說給她介紹一個男朋友,她看著信臉都紅瞭,以後還節過兩天食,說是讓自己的腰身變細點。小李,18歲,因為她長得太瘦,像根面條,所以她倒是挺羨慕大趙“吃什麼都長肉”。就是這麼四個女兵,組成瞭一個鼓動組。她們四個人形影不離。行軍路上、前沿陣地上、衛生所裡,到處都聽到她們的歌聲。  後來,四姐妹中隻有張麗華一個人被押進瞭美軍戰俘收容所。她完全變瞭,變得目光呆滯,面色蒼白,沉默寡言。一連幾天,她滴水不進,一聲不吭。見到中國人,她就捂住自己的臉,淚水順著指縫流下來,她咬住嘴唇,不讓自己哭出聲來。  美國兵把她押去審訊,她一進審訊室,趴在桌子上就流淚,一句話也不說。審訊的美國軍官拿來一包巧克力、口香糖,她一把扔在桌子底下,對美國人破口大罵,站起來就走。美國軍官將地下的東西拾起來,硬塞到她的口袋裡,在收容所門前,她又扔進臭水溝。   收容所裡有一個黃頭發的嬰兒。人民軍的女戰俘給她講瞭這個孩子母親的情況:  有一段時間,美國兵天天晚上都來強奸女戰俘。一年後,有個被強奸的姑娘生下瞭這個黃頭發的嬰兒。美國兵聽說瞭,送來瞭奶粉、巧克力和面包。她隻留下瞭奶粉,把其它東西都扔瞭出去。這天晚上,美國兵又來糾纏,把她按倒在床上,她掙紮著,一下子掐住瞭美國兵的脖子。美國兵從身上掏出匕首一刀刺在她的心口上,可她一直沒有松手……黃頭發的孩子成瞭孤兒。  張麗華聽完,“哇”的哭出聲來。這是幾天來她第一次痛哭,那哭聲震蕩著空氣,揪緊瞭人心。以後,她講瞭她們被俘的經過:  在一次戰鬥中,部隊被打散瞭。她們四姐妹跑進深山,靠著指南針,到處找部隊。糧食吃光瞭,她們就吃野菜,吃樹葉。晚上,她們四個人擠在一起,抵禦山裡的風寒。  一天傍晚,她們被搜山的美國兵發現瞭。而她們手裡的武器隻是一枚手槍、10發子彈和兩把月琴。  她們被俘瞭。相關閱讀推薦:日軍強令中國女戰俘赤身引路 張靈甫何以應對?越南男女戰俘為何要求同居?改造越南戰俘紀實二戰女俘:八路軍如何處理活捉到的日本女戰俘?戰爭的犧牲品!歷史上美女戰俘的三種悲慘下場她是朝鮮戰爭中志願軍唯一的女戰俘:楊玉華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美國兵把她們帶到營地,給她們送來幾塊面包,她們餓極瞭,拿起來就吃。  美國兵的眼光不懷好意地在她們身上溜來溜去。他們借口搜查武器,在她們身上亂摸,被大趙咬瞭一口。美國兵卻不生氣,一邊揉著手,一邊嘿嘿地笑著。  她們被押到一個帳篷前。美國兵說是要進去個別“審訊”。四個人一起坐在地上,抱成一團,誰也不進去。  兩個美國兵一前一後,把小李抬瞭起來,她兩腿亂蹬,連哭帶喊:“我不去!我不去!”  “站住!”大姐站瞭起來:“你們別動她,有話跟我說。”  大姐平靜地用手往後攏一下短發。在落日的餘輝中,她顯得高大極瞭,不,是高貴。一個身陷囹圄的女人,以這樣的目光、這樣的神情來面對強暴,這就是人類高貴的尊嚴。  美國兵沒有碰她,押著她進瞭帳篷。一會兒,就聽到帳篷裡傳出大姐的呼喊聲。  三個人不顧美國兵的阻擋,一齊沖進帳篷。隻見幾個脫得一絲不掛的美國兵,正把大姐接在行軍床上,一個美國兵用長滿黑毛的身體壓著她。  幾個美國兵一擁而上,把她們抱住瞭。她們掙紮著,她們撕打著,她們叫罵著。  但她們終究是女人。她們的衣服被撕破瞭。呻吟聲、叫罵聲、獰笑聲、喘氣聲……  混成一片。   ……一個美國兵帶著獸欲的滿足,從大趙身上站起來。這時,大趙猛地抱過美國兵放在地上的卡賓槍,嘟嘟……槍口噴著紅火,一個美國兵倒下瞭。  美國兵連滾帶爬地跑瞭出去。帳篷被包圍瞭。美國兵架起機槍向裡面掃射。  四個赤裸著身體的志願軍女俘,緊緊地抱在一起,她們齊聲唱起瞭歌兒,她們心愛的歌兒。她們披頭散發,臉上不知是淚水還是汗水,流到瞭一起。歌聲,在機槍的嚎叫聲中沖向雲霄。子彈,射穿瞭姑娘們高貴的身體,鮮紅的液體噴湧而出,給她們潔白的皮膚蓋上瞭一層神聖的紅紗。  四姐妹中,大姐、大趙、小李犧牲瞭。張麗華因為被壓在她們身體下面,隻受瞭一點傷,昏過去瞭。  這就是我要講的幾個志願軍女俘的故事。至於張麗華以後的情況,說法不一,有的說她在1952年與人民軍女俘一起慶祝朝鮮“八·一五獨立日”,被美國兵開槍打死瞭;有的說她至今還流落在他鄉;有的說她早已返回祖國……我希望她還活著。  但我不希望她能看到我寫的這一章。這對於她來說,是過於殘酷瞭。我知道,她們比男俘更怕提起那可怕的往事。  我想,如果有哪一位畫傢有志於創作志願軍女兵的形象,那麼請把她們獻身的那一瞬間色彩和線條記錄下來吧,變成人民永遠的記憶:在暮色中,在噴著火蛇的機槍掃射中,四個志願軍女俘抱在一起,唱著歌兒,在她們的頭頂上是四隻潔白的鴿子,四隻銜著橄欖枝的和平鴿……這就是新中國的女性,這就是中國女兵。中國人就是有瞭這樣的母親、妻子和女兒,才能夠在96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息繁衍,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當我結束這一章的時候,一位志願軍歸俘給我講瞭另一個志願軍女俘歸國後的命運:她轉業到瞭某城市。幾年後,她結婚瞭,她是一個相當溫柔而多情的妻子。結婚一年後,丈夫懷疑她在朝鮮被美軍糟蹋過,並以此羞辱她。他們分居瞭,離婚瞭。她的第二個丈夫,在“文化大革命”中又提起瞭這段有口難以說清的事情。她想到過死,為瞭兩個孩子,她還活著。現在,組織上為她曾被錯誤處理平瞭反,補發瞭幾百塊錢,但是精神上的創傷將終身難以彌合。  我不想去考證她當年是否受到過美軍的侮辱(並不是每一個被俘的女兵都受到過這種侮辱)。我隻是想說,忍不住地要說,這難道就是我們中國的男子漢嗎?——不去譴責把痛苦強加於她們的那些人面野獸,卻以道德的名義把臟水潑向自己的女人!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李煜身世著實“悲慘”:沒有當過一天“皇帝”

  李煜做過皇帝?事實上李煜隻是做瞭15年的“國主”,連一天“皇帝”都沒有做過。這麼說有些人肯定不服,國主不是皇帝?為瞭解決這個矛盾,需要科普一下“國主”和“皇帝”兩個詞的意思:  【皇帝】  (名)封建社會最高統治者的稱號。我國皇帝的稱號始於秦始皇。  【國主】  (1).猶言國君。舊題漢 李陵 《答蘇武書》:“故欲如前書之言,報恩於國主耳。”  (2).小國之君的稱號。《新五代史·南唐世傢·李景》:“ 世宗許之,始賜景書曰:‘皇帝恭問江南國主 ’…… 景下令去帝號,稱國主,奉周正朔。”

軍閥范紹增老婆——南國美人魚楊秀瓊的悲慘人生

  電視劇《傻兒傳奇》正在熱播,劇中方哈兒原型就是川軍將領范紹增,范紹增坐擁40多位姨太太,其中一位就是“南國美人魚”楊秀瓊。成為范紹增的老婆,也開啟瞭楊秀瓊的悲慘人生。  楊秀瓊簡介  楊秀瓊(1918~1982年),廣東東莞人。1930年,香港舉行全港遊泳大賽。年僅12歲的楊秀瓊初試身手,一舉奪得50米和100米自由泳兩項冠軍。1931年,楊秀瓊又參加瞭香港至九龍渡海比賽,再次奪冠。1933年10月,在第五屆全國運動會上囊括全運女子遊泳全部金牌,“美人魚”的雅號不脛而走。在場觀看的蔣介石夫人宋美齡認她為幹女兒。1937年與“北國第一騎師”陶伯齡結婚,19歲被迫當瞭范紹增的第18房姨太太。她歷盡滄桑,深感世態炎涼,不久便遠渡重洋到加拿大溫哥華僑居。1982年10月10日病逝。  楊秀瓊遊泳天賦高被稱“南國美人魚”  楊秀瓊出生於1918年,廣東東莞縣楊屋村人。楊屋村地處東江下遊,水網密佈,河汊縱橫。楊秀瓊傢前屋後,可供遊泳的池塘很多。廣東是亞熱帶氣候,一年四季氣候溫和,任何時候都可以跳入江間暢遊一番。東莞號稱“遊泳之鄉”,她的父親楊柱南,就是當地首屈一指的遊泳好手。  楊秀瓊就生在這樣的環境裡,她在剛剛學會走路的同時,父親就教她在河湧裡學遊泳瞭。楊秀瓊從小就表現出瞭極高的遊泳天賦。她被當地人稱為“遊泳神童”。1928年,楊秀瓊跟隨父親遷居香港。 “南國美人魚”楊秀瓊圖片   1930年10月,香港舉行的全港遊泳公開賽,給瞭楊秀瓊脫穎而出的機會。她一舉奪得瞭50米和100米自由泳兩塊金牌。當時她才12歲,震動瞭整個香港地區。次年夏天,她又參加瞭橫渡港九海峽的遊泳比賽,再次技壓群芳,蟾宮折桂。  1932年,楊秀瓊再度獲得全港遊泳比賽的50米和100米自由泳兩項冠軍後,她接到澳大利亞體育會的邀請,前往維多利亞參加遊泳表演。  1933年10月,國民黨主辦的第五屆全國運動會在南京中央體育場揭幕。楊秀瓊和姐姐楊秀珍一起,作為香港隊選手參加瞭比賽。由於第一次有女子參賽,因此轟動一時。楊秀瓊先在50米自由泳中以38秒2力壓群芳,接著在100米仰泳、100米自由泳、200米俯泳中又勇奪冠軍,在女子200米接力賽中,她與劉桂珍、楊秀珍、陳煥瓊、梁泳嫻合作,取得第五塊金牌。一個芳齡15歲的少女囊括全運女子遊泳全部金牌,打破女子遊泳全部全國紀錄,確是空前絕後之舉。從此,“美人魚”的雅號不脛而走。  觀看她比賽的宋美齡十分喜愛,認她為幹女兒。誰知,這竟為她以後的悲劇人生埋下瞭禍根。在第五屆全運會之後,年僅15歲的楊秀瓊,成為萬眾矚目的明星。作為宋美齡的幹女兒,又給她戴上瞭另一項炫目的光環。她開始應付一些社交活動,但是並沒有放松訓練,她保持瞭較好的競技狀態。1934年5月,第十屆遠東運動會在菲律賓馬尼拉舉行,在遠東運動會上,楊秀瓊刷新瞭多項記錄。她和隊友的出色表現,為中國在國際比賽中爭得瞭榮譽。楊秀瓊在泳界的聲譽日益卓著。相關閱讀推薦:范紹增坐擁40多位姨太太 太太出軌竟陪送嫁妝費揭秘:軍閥張宗昌的姨太太為何多是娛樂圈中人?揭秘:軍閥白崇禧偷生兒子卻一生守妻而不納妾傻兒師長愛國名將范紹增:曾擊斃日軍中將揭秘:民國美人魚楊秀瓊緣何成瞭軍閥十八姨太?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楊秀瓊在遠東運動會上滿載而歸,全國各界將她視為“民族英雄”,是國傢形象的“巾幗代表”。為表彰楊秀瓊的為國爭光,時任國民政府主席的林森、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介石、行政院院長的汪精衛都親自接見瞭她。自此楊秀瓊的聲譽如日中天,她的應酬也日益增多。  楊秀瓊在香港度過少年時期,是具有現代意識的新女性。再加上身上籠罩著太多的光環,她迅速成為京滬交際場上的風雲人物。新聞媒體對她的一舉一動都密切關註,大肆炒作,把她捧上瞭雲霄。她太完美瞭,在民眾心中的偶像地位已經牢固的樹立。這些也為她以後的悲劇埋下瞭禍根,民眾時不允許心目中近似於完美無暇的“美人魚”犯錯誤的。  1935年10月,第六屆運動會在上海舉行。此時已出名的楊秀瓊因耽於逸樂與交際,體力遠不及以前。在50米自由泳決賽時,被廣東隊劉桂珍奪去。這是她成名後第一次的失敗。真正的失敗還是1936年8月,第11屆奧運會在德國柏林召開,中國政府派出76名國手參加,楊秀瓊作為唯一的中國遊泳隊女子選手參賽。經過17天的海上航行,楊秀瓊體力不支,最終沒能進入決賽。 民國遊泳冠軍楊秀瓊  薄命紅顏 遍體鱗傷離故國  楊秀瓊在第11屆奧運會上鎩羽而歸,心情十分苦悶。她與1937年與號稱“北國第一騎師”的陶伯齡結婚。她與陶伯齡約定,10年之內不要孩子,而專註於遊泳事業。此後,她一直處於積極備戰之中。原定於1937年10月10日舉行的第七屆全運會,用新的戰績洗刷屈辱。可是日本侵略者不給她洗刷屈辱的機會。盧溝橋事變的隆隆炮聲徹底得摧毀瞭楊秀瓊的夢想。“美人魚”因為侵略戰爭的爆發失去瞭徜徉的海洋。  楊秀瓊夫婦一度輾轉於廣州、上海、香港等地,生活潦倒。盧溝橋事變後,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後,為振奮民族精神,顯示中華民族堅持抗戰的不屈決心,國民政府在重慶舉行“全國遊泳比賽”。楊秀瓊夫婦由港赴渝參加比賽。在這次比賽上,“美人魚”重振雄風,一舉奪得女子八項全能冠軍。可是也因為這場比賽,讓她惹禍上身。  四川軍閥范紹增,原先是四川勢力最強的軍閥劉湘手下最有實力的師長。在劉湘死後,他取代瞭劉湘的地位。他觀看瞭這場遊泳比賽,看上瞭健康靚麗的楊秀瓊。  他面諭蔣介石後,采用卑鄙的手段,將楊秀瓊騙至公館,強逼楊秀瓊和陶伯齡離婚,強娶楊秀瓊為他的第18房姨太太。他在《重慶日報》頭版上以頭條刊發大幅消息“南國美人魚楊秀瓊與川軍司令范紹增結婚”,在其一側刊發一個小標題“陶伯齡與楊秀瓊離婚”,在這個消息邊上又加印瞭由兩人親自簽署的“離婚書約”。  楊秀瓊被迫當瞭范紹增的第18房姨太太,那年,她才19歲。她像一顆耀眼的流星,閃亮於黑暗的天幕間,瞬間便悄然墜落瞭。據說後來,楊秀瓊采用自殘的方式吸瞭鴉片,讓自己容顏枯槁,引不起范紹增的興趣,而被范紹增拋棄,從而跳出瞭火坑。 她逃離范紹增魔掌後,從內地返回香港,她歷盡滄桑,深感世態炎涼,不久便遠渡重洋,漂泊異鄉,到加拿大溫哥華僑居。從此,再也未踏上中國國土一步。與1982年10月10日淒涼的在異鄉溘然長逝。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歷史誤解的唐高宗李治及其命運悲慘的子女

  唐高宗李治,李世民和長孫公主第九子,女皇武則天的“丈夫”,一直被史學界認為“懦弱”和“無能”,本文通過對高宗執政時期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闡述,還原歷史真實的高宗形象。通過對高宗的子女生平的介紹,揭示他們多難的命運。  一、被歷史誤解的唐高宗李治  唐高宗李治(628-683年),唐朝第三任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嫡三子。李治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長孫皇後所生同母兄弟。貞觀五年(631),李治被封為晉王。貞觀十六年(642),李承乾被廢,李泰也因罪被黜,貞觀十七年(643)李治被立為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七月即位,時年22歲。高宗在位三十四年,弘道元年(683),高宗逝世,葬於乾陵,謚號天皇大帝。  傳統史傢認為唐高宗碌碌無為,但事實上他的文治武功並不輸與任何一位唐代帝王,甚至可以和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媲美。  李治本人慈祥、低調、儉樸,不喜興土木,不信方士長生之術,不喜遊獵,性格中有軟弱的一面,與四兄李泰爭太子位時,也曾流淚哭泣。  李治在位長達34年,身體卻一直不好。高宗 “自顯慶已後,多苦風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後詳決。”唐劉肅《大唐新語·諛佞》載亦,“高宗末年,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 。 史稱,太宗去世,他哀毀過禮,即落下疾病。  由於高宗體弱多病,在他執政後李唐政權被武則天的武周政權所替代,所以一直以來聲譽遭到史學傢的貶低,以致給後人留下懦弱的印象。  其實高宗執政前期貢獻頗多。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役已使“貞觀之治”的盛世局面岌岌可危。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永徽二年九月下令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刺激瞭社會生產力,使被破壞的生產關系得以恢復,農業經濟得以發展。滅西突厥、將倭國勢力逐出百濟,征滅高句麗,幫助新羅統一朝鮮半島。這一時期大唐帝國政治清明、疆域遼闊、經濟繁榮、國傢太平,被史傢稱為“永徽之治”。   他還有知人之明,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許圉師、杜正倫、薛元超、韋思謙、戴至德、張文瓘、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的。  在處置危及皇位安全的重大事件中,也絲毫未見昏懦和縮手縮腳。最有代表性的是永徽三年(652)他處理宗室近屬的謀反案件。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房玄齡之子)、巴陵公主的駙馬柴令武、高祖女兒丹陽公主的駙馬薛萬徹、高祖六子荊王元景等人對高宗即位心懷不滿,牢騷滿腹,他們勾結在一起,陰謀發動政變,共舉自稱有做皇帝征兆的荊王元景為帝。事情敗露以後,高宗立即命長孫無忌負責調查,房遺愛聲稱太宗三子吳王恪是主謀。高宗果斷下令:房遺愛、薛萬徹、柴令武等斬首,荊王元景、吳王恪、高陽公主、巴陵公主等自盡。同時,又有一大批人像侍中兼太子詹事宇文節、江夏王李道宗等被流貶嶺表,吳王恪之弟被廢為庶人、房遺愛之弟遭貶、薛萬徹之弟被流放,株連很廣。其中,雖然有長孫無忌“竊弄威權”,畢竟也是假手皇帝。高宗如此處理事情的手段,如何會容忍武則天“專作威福”這樣的作風。  高宗時頒佈的《唐律疏議》,又稱《永徽律疏》,是中國現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代表瞭人類封建文明史法制最高成就,成為亞洲國傢立法的典范與來源。  從他對於長生之術的冷靜態度和對醫學的信任來說,比起乃父太宗也勝出一籌。高宗身體狀況一直不佳,對於禦醫的治療他都能夠積極配合,即使是在他的頭上紮針流血也不介意。另外,他還命令宰相組織名醫修訂瞭《唐本草》行世。而對於胡僧的長生藥從不迷信,他說:”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這與太宗服食丹藥而死形成瞭強烈對比。也就是說,即使把他和太宗的個人風格做一比較,說他“昏懦”也很不客觀公平。對待疾病有著科學的態度,曾說過,“果有不死之人,今昏安在”。  到永徽三年(652),全國人口從貞觀時期的不滿三百萬戶增加到三百八十萬戶,糧食大面積豐收,洛州地區粟米每鬥兩錢半,粳米每鬥11個銅錢。“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貞觀之遺風”。 顯慶五年(660年)開始“苦風眩頭重,目不能視”,百司奏事,有時即委托皇後處決。  縱觀唐代歷史,如果沒有高宗時代的發展、鞏固、鋪墊,貞觀之治就隻是短暫的高潮,開元盛世就是無源之水。唐高宗和武則天共同執政時期更不曾相互爭權奪利,所以高宗的軟弱,不過是無法接受女皇帝統治的史傢們為瞭醜化武則天而捏造的假象,真實的唐高宗其實是一位仁孝、有著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相關閱讀推薦:李治的王皇後為什麼輸給瞭武則天?唐高宗李治王皇後簡介

揭秘唐中宗李顯的悲慘一生:兒子造反妻女背叛

  武則天在位期間,除瞭任用酷吏、寵養內侍之外,最令人垢病的是在確定皇位繼承權上的搖擺不定,先是把兒子由皇帝降成皇太子,又想把李傢開下改成武姓,以致於她的侄子武三思也眼巴巴地等著繼承皇位,還曾把兒子賜姓武。不過雖然鬧來鬧去,估計也沒有人真正相信她會把皇位傳給自己的侄子,你既然是李傢的媳婦,就已經打下瞭李傢的烙印,再說,兒子和侄子誰更近,那不明白著嗎?  狄仁傑更是明確地告訴武則天,如果立侄兒當皇帝,將來姑祖母的後人們就不知道該怎麼稱呼她瞭,那麼,隻好把她請出宗廟。如果立兒子的話,那麼還可以千秋萬歲配食太廟。  武則天臨瞭還是聽瞭狄仁傑的話,把皇位傳給瞭兒子李顯,並取消自己的皇帝號,稱作則天大聖皇後,死後入李式太廟,與丈夫李治合葬。  一通折騰,從終點又回到起點,這是何苦來哉!  武則天死後,關於皇位爭奪並沒有塵埃落地,而是更如火如荼。  李顯雖然繼位,但他生性懦弱,根本不是塊做皇帝的料。傳聞他的他的老婆和武三思有奸情,但是他毫不介意,而且還持放縱支持的態度,武三思和自己的老婆在床上打情罵俏的玩雙陸遊戲時,他就坐在一邊觀看,實在是窩囊到瞭極點。(雙陸是唐代非常流行的一種賭博工具,現在已經失傳,估計類似於飛行棋。)   正是中宗的軟弱,這也給韋氏有瞭效仿武則天壓皇位的想法,並在公元710年,和女兒共同毒殺李顯,立李重茂為少帝。  史書評價唐中宗李顯:“其親遭母後之難,而躬自蹈之,所謂下愚之不移者歟! ”  若說唐朝諸皇帝誰最悲慘,即不是戰亂中繼位的肅宗李亨,也不是最終亡國的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而是非這位中宗莫屬。  李顯22歲榮登大寶,正是風華正茂、性情激揚的年紀,正想甩開膀子大幹一場,不想身在皇位卻是什麼事也做不瞭主,在1年後草草下臺,從皇帝降成瞭皇太子。  在武則天的高壓下,李顯先後被軟禁於均州(今湖北省均縣)、房州(今湖北省房縣)14年,天天都生活在擔驚受怕之中。要不是李賢作出瞭“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搞使瓜好,再摘使瓜稀,三摘猶為可,四摘報蔓歸”這麼一首詩,兼之李顯性情懦弱,說不定就會被老媽砍瞭腦袋。  腦袋雖然保住瞭,不過連出生就帶的“李”姓都被迫改成瞭“武”。  老媽臨終前良心發現,把他再次推上瞭皇太子位,並在宰相張柬之等人兵變之下,“二進宮”當上瞭皇上。  忍辱負重許多年,再次上位是否應該揚眉吐氣、斬殺奸佞呢?可李顯不,我們看看他在朝時都幹瞭些什麼事?  如果才能不足,可以作用賢能幫助治理國傢,可李顯就是好賴不分、雙眼如盲,偏偏重用那些盯著他皇位的野心傢。  上臺第一件事,李顯就是明確韋氏的太後身份,這其實無可厚非,在李顯軟禁期間,是韋氏的勸說(“禍福何常,早晚等死耳,無遽!”)才讓他從恐懼的環境(每使至,帝輒恐,欲自殺)中堅持下來。但感恩也好、寵信也罷,總要有個限度,武則天把持朝政的教訓在前,李顯絲毫不吸取教訓,又允許韋氏參預朝政。  為彰顯對韋氏的信任,李顯還不顧眾人反對把老丈人韋玄貞破格封王。說起這韋玄貞,李顯被罷免皇位就有他的原因。  嗣聖二年,李顯已經有培養自己的班底對抗母後的想法,想加封韋玄貞侍中(宰相級別)。當時受遺詔輔政的裴炎不願意瞭,這不是瞎胡鬧嗎?韋玄貞何德何能,仗著裙帶關系當個小官可以,怎麼能當此大任。  李顯究竟是年經氣盛,對裴炎脫口說出:“我意讓國與玄貞,豈不可?何惜侍中邪?”。  作為一國之君,說這話實在的太過瞭,裴炎是一位受高宗遺命輔政的老臣,一看李顯這架式,二話沒說,扭頭就走。  李顯見裴炎吃癟,還得意洋洋,這天下是我李傢的天下,我願意給誰就給誰,何況是一個待中,裴炎你管得著嗎?  沒成想,裴炎回頭就到武後那兒打小報告去瞭,這樣沒有氣度的皇帝,以後還不把朝廷管得烏煙瘴氣,建議廢掉中宗(因與武後謀廢帝)。  李顯正自我感覺良好,裴炎一轉頭有回來瞭,而且來的還是武後和羽林軍來,武後命人扶帝下殿,李顯大禍臨頭還一頭霧水高聲喊冤“我何罪?”,武後回答:“以天下與玄貞,安得無罪?”。由此,中宗降格成瞭盧陵王。相關閱讀推薦:唐宮秘史:唐中宗李顯為什麼要縱容韋皇後偷情?唐中宗李顯究竟怎麼死的?唐中宗李顯的墓在哪唐中宗李顯為何會心甘情願的為瞭老婆戴綠帽子?唐中宗李顯怎麼死的?李顯是被老婆女兒毒殺的嗎?唐中宗李顯皇後韋氏變香妃的傳說:揭韋皇後風流史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現在復位瞭,李顯感覺非常好,當初不是因為封韋玄貞當侍中廢帝嗎?現在我直接把他封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  最讓人不解的,是李顯對武三思的態度。武三思是什麼人,臭名昭著的小人。武則天曾建立後宮,其中比較受寵的男侍是薛懷義、張昌宗等人(武則天都近70歲瞭,想想就別扭)。  武三思能巴結侍奉這些武後男寵,為薛懷義牽馬,還盛贊張昌宗,說他是仙人王子晉的後身。(看來武三思在薛懷義、張昌宗等人身上也學到瞭許多閨房“本領”,要不然後來怎麼能把韋皇後、上官婉兒治理的服服帖帖。)一個靠拍馬屁上位的人,也堪大用?  其實是武三思應該是李顯的政敵才對,武三思是武後的侄子,眼巴巴望著皇位不是一天兩天瞭。武後曾多次有過立武三思為太子的想法,要不是狄仁傑的極力勸說,武三思說不定也能混個皇太子當當。面對曾經的競爭對手,李顯依舊重用,任命太子賓客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還賜給他鐵券。鐵券,在一些小說中,曾稱為“免死鐵券”,這鐵券可不是隨便賜著玩的,一般隻賜給那些決定瞭國傢安危的功臣(郭子儀就曾被賜鐵券)。   隻是不知這武三思有什麼事關國傢生死的大功,並且送給他的鐵券是“自非反逆,各恕十死”。也就是說,有瞭這鐵券,隻要不是謀逆之罪,可以免十次不死。(一個正兒八經的殺人執照啊)  瞧,李顯對敵人多大度(最後連老婆都搭進去瞭)。  李顯也有不大度的時候,對曾幫助他奪回皇權的張柬之等人,他聽從韋後、武三思等人的讒言,把張柬之等人明升暗降,調離京城。  韋氏聽政,朝中大臣也多有怨言,在中宗剛上臺時,桓彥范就毫不客氣地上表:《尚書》說:如果母雞司晨打鳴,這個傢庭就要敗落瞭(《書》稱“牝雞之辰,惟傢之索”)。 我發現陛下每次臨朝,皇後總是坐在帷帳後面參預對軍國大事的處理。臣觀察歷朝帝王,沒有哪一個與婦人共同執政而不導致國破身亡的  桓彥范說話也很有水準,先是引經據典,然後舉例說明危害,最後又提出建議:“伏願陛下覽古今之戒,以社稷蒼生為念,令皇後專居中宮,治陰教,勿出外朝幹國政。”  中宗李顯曾受壓母後的欺壓,逆來順受慣瞭,倒也養成個好脾氣。桓彥范雖然說話難聽,李顯並沒有當朝震怒,隻是暗罵一陣腐儒。至於桓彥范的忠言,自然是左耳進,右耳出瞭。  李顯雖然沒有記住桓彥范的話,但韋氏和武三思等人記得清清楚楚,後來還是被武三思等小人陷害致死。  由於李顯這種睜眼瞎的行為,造成朝中正直之臣人人自危,大唐皇帝的威望如同熊市裡的垃圾股,持續走低。在這種環境下,各種奪權的派系暗流洶湧。  最先發動的是太子李重俊。當時李重俊雖貴為太子,但由於皇帝都是窩囊廢,這並非韋氏所生的太子也隻能是受氣包。欺負他最厲害的,就是他的姐姐安樂公主。安樂公主最得李顯和韋後喜愛,後來嫁給瞭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常以戲弄太子為樂,甚至把太子喊為奴。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安樂公主不明事理、飛揚跋扈也就算瞭,但李顯明知太子被感為“奴”,竟然也沒有什麼反應,實在有些奇怪,莫非他有更換太子的想法?  李重俊眼見形勢越來越混亂,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動,必定會死在韋氏手中,在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在右羽林將軍的支持下,領兵政變,將武三思和武崇訓等人殺死,又進攻後宮,想殺掉韋後、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等人。韋後和上官婉兒弄著中宗逃到瞭玄武們的門樓上,下詔重賞殺掉太子的人。結果,李重俊被倒戈的將士殺死。李重俊其實並沒有提造反之事,但竟然被老爹命人砍下頭顱,用來祭奠韋後的姘頭武三思。  (李顯竟然糊塗至此,簡直令人難以相信。)  第一波奪權的(李重俊)完瞭,還有一波奪權的(武三思)夭折瞭,但爭權之人如黃河之浪、過江之鯽,滾滾而來。  李顯雖然是皇帝,但他沒大有主見,事無巨細基本都是韋後作主。但韋後還不滿足,她的偶像是婆婆武則天,她不僅要站在後面把持朝政,還要光明正大的站出來。這樣,名義上的皇帝李顯就成瞭她腳下的絆腳石。   但怎麼處理李顯,她猶豫不決,好歹也是多年的夫妻,並且李顯也給她絕對的信任。是女兒安樂公主給瞭她決心,把李顯徹底除掉。(老魚渾身起瞭雞皮疙瘩,最毒婦人心啊,李顯對你娘倆,那可是好得沒話說啊。)  安樂公主是李顯最寵愛的女兒,當然也沒什麼深仇大恨,但安樂公主恨李顯不給她皇太女的名份,起瞭殺父之心。(又是一個心理變態的狠角。)  景龍四年(公元710年)5月,唐中宗李顯,被韋氏和安樂公主合謀毒死。  對母親恭順,可母親奪的他皇位、軟禁他;對妻子言聽計從,可妻子偷漢子、背叛他;把兒子立為太子,可兒子造他反;對女兒無比寵愛,可女兒最終毒死瞭他。  這就是唐中宗李顯的悲慘一生。  如果李顯是個太平王爺,把心思全放在妻子兒女身上,倒也會逍遙一生,可惜他軟弱可欺的性格和他炙手可熱的座位相矛盾,決定瞭他如此淒慘的皇帝生涯。別人最差隻是個妻離子散,可這位,在全身心付出寧願當傀儡皇帝的情況下,被最信任的親人毒死,可謂史上最悲慘的皇帝。  李顯在傢事上沒處理好,國事上也是一塌糊塗。應該說,武則天給他留下的傢底和環境是非常不錯的,但由於李顯親小人、遠賢臣,並且內部爭鬥不休,導致瞭邊境的不穩。  北面的突厥進犯騷擾,西面的吐蕃也發兵滋事,最後,中宗隻得將養女金城公主送到吐蕃和吐蕃首領尺帶珠丹結婚,這才平息瞭西部邊境。這次聯姻和太宗時期的文成公主外嫁不同。一為松贊幹佈的求婚,彰顯瞭大唐的領導地位;一為兵臨城下,被迫把女兒嫁出去求和,丟大唐的臉面。  好在中宗第二次當皇帝隻有區區5年,也沒采取什麼大的變革措施,沒造成國內的動蕩,如果他多當幾年皇帝,說不定安史之亂就提前到來瞭。  毒死中宗後,韋氏才發現自己動手太早瞭,和婆婆相比,她還遠遠不具備直接當女皇帝的條件。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武則天從永徽六年(公元655年)就已經是皇太後,從顯慶年間(公元656——661年)就開始內部輔政,威勢與皇帝沒有區別,當時和高宗並稱為“二聖”。到她稱帝時(公元690年),已經行使朝廷大權30年,威望卓著,朝廷中大多數官員都是她提拔起來的。再者,武則天稱帝時已經67歲高齡,甚至歷史上大多數皇帝都活不到這個歲數,就算是她當皇帝,還能撐幾年,最後還不是要把江山還給李傢。所以當時反對的人並不是太多。  韋後則不然,首先他把持朝政滿打滿算不過5年,雖然同武三思合謀去掉一些反對勢力,但終究在朝廷中根基太淺,何況她所依仗的武三思父子已經被李重俊殺死。再者有武則天坐皇位的前車之鑒,各路李姓王、朝廷大員對韋後登基的想法肯定已經有所防備。  中宗活著,就是韋後的一把保護傘,雖然韋後當權,但經過瞭中宗的授意,其他人就是有意見,也隻能是向中宗提。  鼠目寸光的韋氏母女明顯缺少政治鬥爭經驗,把自己遮陰的大樹鋸掉。當然也裡面也不排除另外一種可能性,就是唐中宗李顯發現瞭韋後和女兒的野心,於是幡然悔悟,決定制止兩人的行為。韋氏母女權勢熏心,最終鋌而走險毒殺李顯。

解密:中國最後一位皇太後隆裕太後的悲慘人生

  導讀: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難看。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裡說:“隆裕皇後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  隆裕(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葉赫那拉氏,滿洲鑲黃旗人,名靜芬。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統桂祥之女。光緒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後欽點成婚,次年立為皇後,並在婚期過後住進東六宮之一的鐘粹宮。  民國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後在西六宮之一的長春宮病逝,享年46歲。上謚曰孝定隆裕寬惠慎哲協天保聖景皇後,中華民國政府以國喪規格處理喪事,與光緒帝合葬崇陵(河北易縣清西陵)。  在電影《建黨偉業中,范冰冰飾演的隆裕太後頗為引人註目。然而,歷史上真實的隆裕太後的相貌遠沒有范冰冰這般靚麗奪目,除此之外,這位最後一個從大清門入宮的皇後,也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最後一個皇太後,還是個很有爭議性的人物。  在一些史料與研究中,人們往往將她描述成是一個昏庸而愚蠢的妒婦。但歷史上真實的隆裕太後,不僅博覽群書,眼界開闊,還是一個一生沒有愛情,甚至遭遇瞭傢庭暴力的悲慘女子……  隆裕的相貌很一般,甚至可以說是難看。美國傳教士赫德蘭在《一個美國人眼中的晚清宮廷》裡說:“隆裕皇後長得一點都不好看。她面容和善,常常一副很悲傷的樣子。她稍微有點駝背,瘦骨嶙峋。臉很長,膚色灰黃,牙齒大多是蛀牙。她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我們覲見時向她問候致意,她總是以禮相待,卻從不多說一句話……” 隆裕太後像  難能可貴的,而作為後宮之長的隆裕皇後,雖然她的政治天賦比不上慈禧太後,但在那個封閉的時代卻做到瞭“開眼看世界”,曾任慈禧禦前女官並擅長英文寫作的德齡郡主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記載:慶親王的四女兒(四格格)是一個年輕美麗的寡婦,她問我:“你真的是在歐洲長大並受教育的嗎?我聽人說,誰要是到瞭那個國傢並喝瞭那裡的水,就會把本國的一切忘得幹幹凈凈。你到底是通過學習才會講他們的語言,還是因為喝瞭他們給你的水呢?”我提起在巴黎的時候曾碰到她的哥哥載振貝勒,當時他正途經巴黎去倫敦參加愛德華國王的加冕典禮……她說:“英國也有國王嗎?我一直以為太後是全世界的女皇呢。”……等這些問題問完之後,皇後說:“你們怎麼那樣無知,我知道每一個國傢都有一個最高統治者,而有些國傢是共和政體,像美國就是,美國對我們很友好。不過遺憾的是現在到美國去的都是些平民,沒準人傢美國人以為我們中國都是這樣的人,我倒真希望能夠有幾個滿洲貴族去,好讓他們知道我們到底是個什麼樣子。”然後她告訴我,她正在讀一些不同國傢的歷史,當然是已經翻譯成中文的。  從德齡郡主的敘述中,我們知道瞭隆裕皇後不僅博覽群書,而且對西方歷史與政治也是有一定瞭解的。  大婚時從紙紮的太和門通過,成為最後一個從大清門入宮的皇後  慈禧主導瞭光緒帝的大婚,為其選定瞭皇後葉赫那拉氏。就是慈禧的侄女,後來的隆裕太後。  光緒帝的大婚慶典定於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1889年2月26日)。正當後宮上下為皇帝的大婚忙碌的時候,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瞭。在光緒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1889年1月16日)深夜,這是一個雪花紛飛數九寒冬之夜,紫禁城突起大火,燒毀瞭太和殿前的太和門。盡管九城水龍奮力撲救,但氣勢恢弘的太和門還是在烈焰中化為瞭灰燼。親臨火災現場的翁同龢慨嘆道:“此災奇也,驚心動魄,奈何奈何!”(見《翁同龢日記》)  這一下令慈禧頗費斟酌:按照大清的祖制,皇帝大婚時,皇後必定要坐轎從紫禁城的正門—-午門被抬入皇宮。在進入第一道“朝門”午門之後,還必須再走進第二道朝門—-太和門,然後才向北進入內宮。然而現在太和門被燒毀瞭,皇後沒有第二道朝門可進,無疑是大不吉利。  可是,重修太和門需要很長時間,而光緒皇帝的婚期已定,不可隨便更改,並且清朝歷史上也沒有更改大婚日期的先例,如若更改,必然是更大的不吉利。相關閱讀推薦:歷史揭秘:歷史上袁世凱為何要納隆裕太後為妾?末代皇後隆裕與珍妃之間的恩怨:揭秘珍妃死亡始末隆裕太後禪位及袁世凱竊國陰謀:袁世凱如何竊國?隆裕太後簡介 中國清王朝末代太後隆裕太後生平揭秘:清末隆裕太後為何退位後力挺袁世凱登基?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慈禧斷然做出決定:婚禮如期舉行,並且皇後必須經過太和門再入後宮。那麼如何解決皇後入二道朝門的問題呢?在短時期內恢復昔日太和門的壯麗,即使鬼斧神工也不可能啊。慈禧再次做出令所有人意外的決定:她居然責令紮彩工匠日夜趕工,在火場搭蓋太和門彩棚!  內務府迅速找來瞭宮內外大批搭棚、裱糊、紮彩的工匠,木釘紙糊,倒也搭起一座足可以假亂真的太和門:不僅高度和寬窄分毫不差,而且獸頭、雕飾、瓦溝等都酷似真物,竟然使長期在內廷行走的人,一下子也難辨真偽。  光緒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是奉迎皇後的吉日,光緒帝頭戴珠冠身著龍袍,升坐太和殿,文武百官三跪九叩,禮部官員宣讀冊封皇後的詔書。奉迎正使和副使待光緒帝回宮之後,率領著奉迎大臣們前往後邸迎接皇後入宮。與此同時,瑾、珍兩嬪也由神武門被迎入後宮。  慈禧終於由她的侄女完成瞭一個自己無法完成的心願,那就是將葉赫那拉氏傢族的女人由大清門經由午門、太和門被抬入皇宮。這一切似乎喜氣洋洋,歌舞升平。然而,大清王朝就如同這紙紮的太和門一樣,看上去威嚴、氣派、恢弘,內裡卻是朽木、爛紙。光緒帝的大婚慶典在這瑟瑟的西風中宣告結束。   皇宮裡的冰冷婚姻  光緒根本不喜歡葉赫那拉氏,隻是畏懼慈禧的威嚴,光緒才不得不選瞭她這個表姐做皇後。光緒連自己的婚姻都不能做主,隻能把怨氣撒到皇後葉赫那拉氏身上。年僅14歲,玲瓏俏麗,又“工翰墨、善棋”的珍嬪獨得光緒恩寵,夜夜承歡,殆無虛日。皇後有苦說不出,對太後也難以啟齒,太後也不便明言,對光緒帝隻能旁敲側擊,皇帝諾諾連聲,但回去後依然故我。  當年珍妃賣官事件被慈禧發現,是因為有人告密,然後慈禧在珍妃的寢宮密室中發現瞭一個小賬本,裡面記載瞭某年某月某日,收入河南巡撫裕長金錢若幹等雲雲。在慈禧太後查明此事後,光緒已經沒有退路,不得不下瞭一道聖旨,特將瑾妃、珍妃降為貴人,以示微懲。但時間過瞭一年,慈禧還是心慈手軟瞭,重新將珍妃、瑾妃晉升為貴妃。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當時,雖瑾、珍二妃根據自己責任的大小都分別受到瞭懲罰,但事情的重點在於珍妃。一般按照清朝宮中的規矩,犯事兒的嬪妃都要交給皇後嚴加管束。於是隆裕將珍妃幽閉在宮西二長街百子門內的牢院,命太監總管專門嚴加看守,從此與光緒隔絕,不能見面。這樣一來,光緒對隆裕的態度更加惡劣瞭,甚至認為這是隆裕對珍妃的打擊報復。  有這麼一件事情,珍妃仗著光緒對她的愛,肆無忌憚,竟然要求光緒把龍袍脫給她穿上。而光緒竟然就真的把龍袍脫下來,給珍妃穿上瞭。這在封建社會是絕對不允許的。慈禧知道後,把光緒和珍妃叫過來,責罵瞭一頓。但光緒和珍妃把責任推到瞭隆裕腦袋上來,認為這件事情是隆裕告訴瞭慈禧,所以對隆裕惡語相加。隆裕非常委屈,隻對光緒說瞭一句話:“皇上還是以國傢大事為重吧。”卻招來瞭光緒的一頓臭罵,認為隆裕是嫉妒他和珍妃的愛情,認為隆裕可惡,到處告狀,甚至當著眾人的面打瞭隆裕。隆裕又羞又憤,大病瞭一場。  戊戌政變後,光緒被慈禧囚禁在瀛臺,隆裕也進入瀛臺陪伴光緒。這個時候,光緒經常表現得非常煩躁,動輒就拿隆裕出氣。有一次,隆裕實在是被光緒罵急瞭,搶白瞭兩句。沒想到,一向瘦弱並且身體也不是很好的光緒爆發瞭,他一把把隆裕推倒在地上,狠狠地打瞭隆裕,並且抓住隆裕的頭發,把隆裕的頭往地上磕。皇後遭此毒打,歷代均為罕見,其婚姻之痛苦可想而知。   皇後竟連犒賞門丁仆媼的錢都拿不出  身為皇後,隆裕既不得寵,在宮中也不甚得慈禧這位姑母的歡心。她在宮中的生活可以說是極其悲慘。信修明在《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回憶說:孝定景皇後就是隆裕皇太後,也是光緒的正宮。她姓葉赫那拉氏,是慈禧的太後的侄女。因為她性質仁懦,不僅未受光緒的恩寵,就是慈禧太後也對她沒有特恩。在宮廷裡名有六宮之權,其實上既受制於太後和皇帝,對下不能管制二妃,尤不敢多言,就是對太監,也不敢驕傲自尊。每日必至兩宮,早晚請安。請安完畢,隻有閉宮自守,心中惴惴,惟憂鬱而已。後隻率二妃在太後面前奉侍。太後對他們雖無特別管束,但禮儀之縛人,有較平民更為嚴重。每日在太後面前,提心吊膽,隻有與太監為伍。  因為皇後崇尚儉樸,又不得寵,沒有額外收入,每月有限的例銀用來日常開銷、孝敬太後就所剩無幾瞭,自然很少賞賜下人。1891年光緒帝的生父逝世,皇後連前去致祭時犒賞門丁仆媼的錢都拿不出,隻好“偽為有病,不往”。所以,她一生不僅未嘗過人間溫情,連真正的榮華富貴也未享過。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親筆簽下退位詔書,為大清劃上瞭句號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先後逝世。  1908年12月2日,溥儀登極,宣佈明年為宣統元年,尊隆裕為“兼祧母後”,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皇太後。此時載灃監國,隆裕雖無政權,但論地位則是萬人之上,自可養尊處優。但這時反清革命如火如荼,載灃又推行“親貴典兵”,搞出個皇族內閣,進一步激化瞭矛盾,不久武昌起義,載灃在萬般無奈的情況起用袁世凱,解散皇族內閣,任命袁為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上臺後又組織中外勢力向載灃施加壓力,迫使他辭職。至此,清王朝的軍政大權就掌握在袁世凱手中瞭。  經南北議和,雙方議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優待皇室。命運把隆裕推上瞭歷史舞臺,面對作出拚命架勢的滿蒙王公,面對張牙舞爪的袁世凱的鷹犬,隆裕束手無策,軍、政、財權她都沒有,隻有退位一途,但何忍斷送大清三百年江山,唯有仰天痛哭,袁世凱要是在場,也一定陪著哭,還是一副忠臣的模樣,但背後卻加緊逼宮。段祺瑞的通電、良弼的被刺,使隆裕觸目驚心。1912年2月12日,“揮淚對宮娥”的她終於簽發瞭大清王朝的最後一道上諭:《退位詔書》。  清王朝268年的統治宣告結束之後,隆裕甚覺愧對創業的列祖列宗,心中一直鬱鬱不樂。溥儀晚年在《我的前半生》中回憶。“我給太後請安時,常看見她在擦眼淚。”1913年2月22日晨2時,終日憂愁、積鬱成疾的隆裕太後病逝,僅享年46歲。 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精忠報國的嶽飛為什麼必須死?一代名將的悲慘命運

  公元1127年,嶽飛二十四歲,時任東京留守司七品統制,用現代語言描述,大約相當於帝國首都留守軍事管制委員會下屬部隊的團職軍官。十五年後,公元1142年初,嶽飛被殺死在帝國臨時首都臨安,就是今天的杭州,時年三十九歲。死前,他剛剛被解除帝國最大一隻部隊的統帥職務不久,時任樞密副使。  說嶽飛必須死,並不意味著趙構與秦檜合謀冤殺嶽飛是可以原諒的;這是中國歷史上最令人寒心的一樁罪行。事實上,從世界范圍來看,任何一個民族的歷史上,隻要曾經發生過一次這樣的罪惡,就值得這個民族永遠反省自己所擁有過的那份政治遺產。  嶽飛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最傑出的軍事統帥。他的故事,成為後代中國人許多民間傳奇中經久不衰的主題。唯一能夠與他相提並論的武士,大概隻有一位三國時代的關羽。如果說在武藝高強、忠肝義膽上二人不相上下的話,在文化素養上,嶽飛可能就要高出一籌瞭。今天杭州西湖邊上的嶽王廟裡,那一幅“還我河山”,據說就是出自嶽飛的手筆。那四個字所表現出來的氣勢、功底和代表的意思,讓人覺得隻有嶽飛才配得上寫它。而那首壯懷激烈的《滿江紅》詞,人們也普遍願意相信是嶽飛所填。八百年後,在面臨亡國滅種的歲月裡,許多中國青年就是吟唱著這首詞,走上抗擊倭寇的戰場的。直到今天,它仍然會在許多場合,讓那些具有正直信念的人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  據說,有一本以嶽飛的名義撰寫的軍事著作,名叫《武穆遺書》;是一本可以讓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軍事聖經。在中國的傳奇文學中,為瞭得到這本書,江湖上的各種人物展開瞭令人眼花繚亂的爭鬥,掀起一陣陣血雨腥風。最後,終於由代表正義的一方得到瞭它,並通過學習它,將邪惡勢力一網打盡。  這是典型的中國式思維。這種美好的想像,常常會在現實面前被擊打得粉碎。   我們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特別容易看到一個景象:年長的人們,時常用他們閱盡滄桑所悟出的人生智慧與政治智慧,滿懷憂慮地告誡那些初出茅廬血氣方剛的年輕一代人。代表這些智慧的古老格言在中國特別多,雅致一些的比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眾,眾必毀之等等之類。市井氣息濃厚一些的比如:人怕出名豬怕壯,比如出頭的椽子先爛等等。假如不怕武斷的話,大約沒有哪個中國人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接受過這樣的勸告。  可以肯定,這種文化現象是中國人所獨有的。許多來自其他民族與文化背景的人們,完全無法理解中國人特別是漢族人的這種智慧。在他們看來,這種所謂人生智慧恰恰剛好是反人生的;在這種智慧指導下的生活,不太可能是明朗的健康的有活力的;結出的果實,必定壓抑而鬱悶,陰冷柔滑,帶有濃厚的陰謀氣息。事實上,即便是在現代,中國人許多陰鬱的挫折感和煩悶不安,都與此幹系甚深。奇怪的是,這個優秀的民族很少有人去探究,事情何以竟會如此?  與此相關,中國人以很高的頻率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在長達四千年的漫長歲月裡,始終沒有能夠建立起一套實現它的機制。於是,這個民族中那些最優秀的人物,便常常面臨極端悲慘的命運。  嶽飛和秦檜的命運,典型地表現瞭上述文化與社會機制,是如何實現善有惡報、惡有善報的。這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種獨特的文化現象。  出身農傢的名將  在南宋初年的“中興四將”裡,嶽飛出身農傢,年紀最輕,資歷最淺。他比張俊小十七歲,比劉光世和韓世忠小十四歲。1129年,就是建炎三年,平定護衛親軍叛亂時,韓世忠與張俊已經官拜節度使,成為相當於今天大軍區司令一級的人物;嶽飛則是正七品的東京留守司統制。如果硬要比喻的話,那麼大體相當於今天的正團級軍官。而且,張俊還曾經是嶽飛的老領導,多次重用、提拔、獎勵過嶽飛。劉光世則是將門之後,其傢世背景、資歷和經歷都是嶽飛所不能比擬的。  到紹興六年,即公元1137年時,八年左右時間,嶽飛已經官拜太尉,擔任宣撫使兼營田大使。太尉是宋代武將的最高頭銜,宣撫使則是僅次於宰相的執政級實職差事,一般情況下,要由現任執政官充當。至此,嶽飛成為與韓世忠、張俊、劉光世並駕齊驅的高官。  而且,由於在一系列軍事行動中,嶽飛藝高膽大敢打會拼,且治軍嚴謹身先士卒,富有軍事洞察力,從而數次創下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因此,他的聲望後來居上,已經遠遠超過瞭其他幾位。  這一切,大約使上述幾位的心頭相當不舒服。  為此,嶽飛曾經給他們寫瞭數十封信,殷勤致意,聯絡感情,均沒有得到響應。平定楊么之後,嶽飛特別將繳獲的大型戰船配備好全套人員和裝備,贈送給韓世忠和張俊。韓世忠畢竟是一個坦蕩磊落的人,他相當高興,與嶽飛盡釋前嫌;而張俊則認為嶽飛是在向自己炫耀,反而更加嫌惡起來。相關閱讀推薦:抗金戰爭中的產物:火腿竟然是宗澤發明趙構命名的民族英雄嶽飛生死七大歷史懸謎:風波亭冤獄之謎嶽飛北伐遭遇解放軍:嶽飛原來是林彪轉世趙構如何掩飾生母遭金人奸淫生子經歷?篡改年齡悲催宋高宗三代女眷被金人蹂躪:趙構的奇恥大辱!分頁:1/22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假如用今天人的語言形容,很有可能人們會說嶽飛是個性情中人。若用民間的說法形容,大概會說他相當“一根兒筋”。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  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裡路雲和月。莫等閑,白瞭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倘不是至情至性之人,斷然寫不出如此壯懷激烈之詞。而縱觀嶽飛一生為人行事,又與這首詞驚人地吻合。因此,盡管學術界對這首詞是否為嶽飛所作尚有爭議,學術界之外的人們卻大多不由分說地願意相信這首詞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公元1127年,也就是建炎元年,趙構稱帝不久,嶽飛前去投效。當時,嶽飛二十四歲,隻是一個低級軍官,相當於如今的營連長之類。   他滿懷熱情地給皇帝寫瞭一封信,指名道姓地建議這位時年二十一歲的皇帝,不要受黃潛善、汪伯彥之流的影響,要銳意恢復,不辜負中原人民的希望,等等。這裡提到的兩個人,正是剛剛幫助趙構當上皇帝的兩位宰相。若幹年後,在二十四史的《宋史》中,這兩位宰相都被列進瞭奸臣的行列。不過在當時,他們還算寬大,沒有滅掉嶽飛,隻是下令把這個年輕人遣送回老傢。  嶽飛很鬱悶。他轉瞭一圈,又去投奔河北招討使張所。這一次,張所相當欣賞他,讓他以中軍統領的名義,隸屬王彥領導,渡河抗金。  這位王彥很有可能是建炎初年最瞭不起的將領。此人素有名將之稱,並且也確有名將之實。他在金國騎兵所向無敵圍攻首都汴京之際,慨然棄傢從戎,奔赴戰場。河北招討使張所“異其才”,就是驚異於他的才華,委任他為都統制,擔任當時的前敵總指揮。他出手不凡,率領嶽飛等十一員將領和七千士兵,屢破大敵,威震當時。致使金兵把他們當成瞭宋軍主力部隊,調動大軍前來對決。當時,金兵重金懸賞要王彥的腦袋,搞得他很難受,連晚上睡覺都要一夜換好幾個地方。他的部下們瞭解瞭這種情形後,相率在臉頰刺上瞭“赤心報國,誓殺金賊”八個大字,表示願意不留退路地追隨他,決無異心。這就是當時極其有名的八字軍的來歷。沒有多久,中原地區各義軍首領紛紛歸附,一時間,八字軍達十餘萬人眾,綿延數百裡,“皆受王彥約束”。為此,王彥成為金兵的心頭大患。金軍專門召開軍事會議,準備集大兵攻打王彥的營壘。結果,一位剽悍的金兵首領居然跪在地上哭泣著說:“王都統的營壘堅如鐵石,實在是不太好辦。”  遺憾的是,嶽飛與這位王彥對不上眼,二人發生沖突。而且一氣之下,嶽飛拂袖而去。按照大宋軍法,凡部屬擅自離開主將,均以逃兵論處,罪當斬首。嶽飛不可能不知道這條軍律。但是寧願頂著如此重大的罪名離去,很有可能是這兩個人同性相斥、實在是互不相容的結果。  他們都自視甚高,個性都很倔強,軍事才華不相上下,同樣是堅定的主戰抗金派,兩個人對當朝的兩位宰相黃潛善汪伯彥同樣不以為然,同樣當面言辭激憤地忤逆過兩位宰相。王彥領導八字軍抗金,威震河朔,並屢屢冒犯當朝權貴;於是,很早就犯瞭忌諱,被剝奪兵權轉成文職官員,成為治理一方的地方大吏。當時的輿論相當為他不平和惋惜。但是王彥卻由於事親以孝,居官清廉兼才幹出眾而很快在文官的職位上也享有瞭很高的聲望。就這樣,他們本來應該是相當志同道合惺惺相惜的同志和戰友。結果,極其可惜地卻反目成仇。我們隻能用一句俗不可耐的成語來形容,就是一山難容二虎。而且,二人之間的嫌惡如此之深,以至於七八年以後,嶽飛成為方面大軍統帥,駐屯在襄陽;王彥也成為聲名卓著的文職大吏,被委派為知襄陽府、京西南路安撫使。這時,已經年屆知命的王彥,寧肯辭職,也不願和嶽飛同處一地共事。這真的令人十分惋惜。分頁:2/22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遇到伯樂 一戰成名  就這樣,嶽飛離開王彥的八字軍,輾轉來到京城開封。結果,在開封街頭,真的被人認出,當作逃兵給抓瞭起來。就在即將被砍頭的危急時刻,嶽飛碰上瞭當時京城的最高負責人——開封尹兼東京留守宗澤,這個職位大致相當於首都的市長兼軍管會主任。這位令人尊敬的老人一眼看出這個小夥子不是凡俗之輩,喝令刀下留人。交談之下,宗澤認定這是個有出息的年輕人,將他收留在自己帳下。當時,正值金兵來犯。宗澤令嶽飛率五百名士兵出戰。嶽飛勇猛善戰,以少勝多,大捷而返。從此深得老人的喜愛,被破格提拔為正七品的東京留守司統制,大約相當於現在的團級幹部。嶽飛一戰成名,就此進入人們的視野。  宗澤當時年屆七十,威望極高,連金兵都很敬畏,每每提到他時,必定稱呼他為“宗爺爺”。老人傢愛人以德,正確地指出,嶽飛雖然具備瞭不亞於任何古代良將的優秀資質,但自恃勇力武藝過人,太喜歡野戰,忽略行軍佈陣,缺乏兵法造詣。因此,傾己所學,教授嶽飛陣圖兵法,為他成為一代名將打下基礎。  不久,宗澤老人在憂憤之中去世。臨死時連呼三聲“過河!過河!過河!”意思是,打過黃河,收復失地。可惜,這個願望歷南宋一百五十二年都沒能實現。  接手宗澤職位,成為嶽飛頂頭上司的是杜充。此人特殊地殘暴,特別喜歡以微小的過失殺人立威。誰知,在趙構眼中,居然認為這一點表明此人果決有為,擁有大才。於是,連連委以重任。最後,拜他為宰相,將十餘萬大軍交給他,令其負責南宋長江防線中最緊要的建康一線的防守。建炎三年六月,金兵大舉,直下江南。在杜充的指揮下,宋軍長江防線全線崩潰。趙構君臣被追殺得在茫茫大海上奔逃飄蕩瞭四個多月。而杜充也成瞭南宋第一位叛國投敵的宰相。現在,這位宰相終於有機會用自己的無恥,來證實趙構皇帝的嘴上無毛,辦事不牢瞭。   直到這時,嶽飛終於獲得瞭一個獨當一面、施展才華的機會。他收攏潰散的兵馬,帶領他們轉戰於宜興、常州一帶。黃天蕩一戰,是韓世忠創下的雖敗猶榮的輝煌戰例。倘若不是幾個小漢奸見利忘義,這一仗很有可能會使後來的歷史重新寫過。令人回腸蕩氣的巾幗英雄梁紅玉“擊鼓戰金山”的故事,講的就是這次戰役。嶽飛配合韓世忠,設伏於牛頭山,也參與瞭是次大戰。這一年,嶽飛二十六歲。  建炎四年,即公元1130年春天,金兵北撤。他們錯過瞭消滅南宋政權的最佳時機,從此再也沒能渡過長江。南宋帝國利用這寶貴的喘息機會,下力氣平息疆域內幾股叛亂、割據巨患,穩定政權,渡過瞭風雨飄搖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在張俊的推薦、重用下,嶽飛在一連串惡仗、硬仗中,以少勝多,連戰連捷,迅速脫穎而出,成為整個帝國最為耀眼的一顆將星。1133年秋天,皇帝趙構將他召到首都,親自書寫“精忠嶽飛”四個大字,制成錦旗賞賜給他。同時,要在京城為他建造府第。嶽飛辭謝說:“敵未滅,何以傢為?”——大敵未滅,要傢幹什麼?這情形,很像漢代名將霍去病的故事——“匈奴未滅,何以傢為?”為此,皇帝趙構相當喜悅,很親切地征求嶽飛的意見:“你覺得天下什麼時候可以太平?”嶽飛回答道:“文臣不愛錢,武將不怕死,就可以天下太平。”據說,趙構很吃驚,沒有想到一介武夫能說出這麼有水平的話。不久,剛過三十而立之年的嶽飛便被授清遠軍節度使,封武昌縣開國子,成為整個長江中遊的最高軍事指揮官。  節度使,是北周到隋朝時期開始設置的官職,唐朝沿襲下來,是鎮守地方的最高官職,常常總攬一個大地區內的軍政、民政與財政,轄二、三州到十數州不等;所轄區域內的各州刺史均為其下屬。很像中國曾經有過的“東北局”、“華北局”、“華南局”等等大區建制。趙匡胤杯酒釋兵權之後,變成一種針對將相與皇室成員的榮譽和待遇,受封者並不赴任,或者赴任後沒有實權,其味道大概和今天的“享受大軍區司令級待遇”差相仿佛(可能並沒有這種說法,僅僅為瞭說明問題而已);“武昌縣開國子”則是一個貴族稱號,子爵是五等貴族封號中的第四等,低於侯爵,一般用來封賞那些立有出色軍功的軍人和皇室成員。這個稱號表明,嶽飛一傢從此進入瞭帝國的貴族行列。事實上,到此時,已經開始有人稱呼嶽飛為“嶽侯”或“侯爺”瞭,這可能是當時一種略帶恭維性質的叫法,和今天我們稱呼副首長時常常略去那個“副”字的作用一樣。分頁:3/22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深得皇帝器重  公元1137年,即紹興七年二月,嶽飛奉命進京述職。在此之前,曾經發生瞭一件對趙構影響不小的事情:稍早一點,正月裡,皇帝兩年前派到金國去的一位使者返回,帶來瞭發自金國最高決策層的信件通知,趙構被掠到金國的父親宋徽宗,已經在兩年前即1135年去世;寧德皇後則是在九年前即1128年,就已經去世。得此兇問,趙構“號慟擗踴”,捶胸頓足號啕痛哭,連續幾天不吃不喝。表現得相當悲痛。平心而論。金國的做法的確挺野蠻,即便是敵對雙方,也不必在親生父子的骨肉之情上如此不通人性。這常常可能激起人們的同仇敵愾。事實上,先皇帝慘死異鄉,怎麼說也是這個國傢的奇恥大辱。  這件事情很有可能給趙構的刺激很深。於是,他召嶽飛進京,除多次討論北伐中原恢復故土的各種可能外,還為嶽飛加官晉爵,在職權上做出瞭一系列安排。  就在這一次,趙構對嶽飛褒獎有加,授予瞭嶽飛太尉的頭銜。太尉是個很古老的官銜,大約自秦漢時期開始設置,為全國的軍政首腦,與丞相、禦史大夫並稱三公,地位尊崇,權力很大。  漢武帝時改稱大司馬。東漢時與司徒、司空並稱三公。從此以後歷朝歷代大多都曾設置。但漸漸虛化,變成榮譽性的加官,沒有實際權力。從宋徽宗的時代起,太尉並不是實職官銜,卻是軍人官職級別中的最高一級,“同二府之列”,“崇以輔臣之禮”。就是說,官拜太尉,就已經可以享受與宰相同樣崇高的待遇瞭。同時,趙構將嶽飛的實職晉升為宣撫使兼營田大使,成為僅次於宰相,與執政同級,與韓世忠、張俊平行的大將。這一年,嶽飛還不滿三十五歲。   隨後,趙構前往建康府,命嶽飛扈從。三月初到達丹陽縣,韓世忠率親兵朝見。四日,趙構在鎮江府單獨召見嶽飛。九日到達建康府後,趙構又一次單獨召見嶽飛,而且是在皇帝的“寢閣”就是臥室裡召見的。皇帝對嶽飛說:“光復國土,中興大宋這項事業,我就托付給你瞭。從今以後,除瞭韓世忠、張俊之外,其餘的軍隊都交給你節制”。古代漢語中,“節制”一詞帶有約束、指揮、管轄的意義,相當於今天歸嶽飛領導的意思。這相當不尋常,其意味深長之處在於:這個作法與宋朝的帝國傳統相去甚遠。與皇帝素無淵源的嶽飛,得到瞭皇帝的高度信任;大宋開國一百七十多年,對軍人深切忌諱與防范,還沒有哪一個將領得到過這樣的信任與權力。這道命令一下,嶽飛就將是全國大部分軍隊的實際統帥。以嶽飛所表現出來的軍事才能,統領這樣一支稱得上強大的軍隊,大舉北伐,其成功的可能性並非沒有。如果真的能夠這樣,很可能將深刻地改寫中國歷史;趙構也將以雄才大略的一代偉大君主的形象,出現在史冊之中。可惜,假設對歷史毫無意義。事情畢竟發生瞭變化,而且變化得一塌糊塗。  從唐朝中期的“安史之亂”開始,各地的節度使們逐漸演變成軍閥藩鎮,成瞭一群不受節制的驕兵悍將,叛亂、割據、混戰層出不窮,導致大唐帝國的衰微與滅亡。其後的五代十國,是典型的有奶便是娘,有槍就是草頭王的時代。弱肉強食是為時代規則。在這個規則之下,兵連禍結,上演瞭不少“兵驕則逐帥,帥強則叛上”的悲喜劇,成為一個個短命帝國。宋太祖趙匡胤以此黃袍加身奪得帝位之後,為瞭避免重蹈覆轍,立即執行瞭罷功臣,釋兵權,制將帥,立兵制等一整套政策,從而形成有宋一朝根深蒂固的帝國傳統。  杯酒釋兵權的故事,如今已經演變成為中國人政治智慧的一部分。解除節度使的行政權、財權與兵權,使之成為一種崇高的榮譽和待遇,是趙匡胤一項意義深遠的設計。為瞭從體制上限制軍人武夫有可能造成的危害,使兵權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宋朝開國之初就確立瞭樞密院——三衙——皇帝的統兵體制。  樞密院與中書省“對持文武二柄”,就是說,樞密院是全國主管軍政事務的最高機關,中書省是主管全國行政事務的最高機關,並稱東西二府。其長官有樞密使、副使、簽書樞密院事和同簽書樞密院事。大約相當於今天的首長、副手、助理等等。有時以知樞密院事代替樞密使和副使。樞密院的職責是掌管軍國機務、兵防、邊備、戎馬之政令、出納密命,以及侍衛諸班直、內外禁兵的招募、閱視、遷補、屯戍、賞罰等等。尚書省設有一個兵部,在理論上講,兵部的權力很大,差不多相當於今天國防部的樣子,掌管兵衛、儀仗、鹵簿、武舉、民兵、廂軍、土軍、蕃軍、輿馬、器械等等。但實際上,宋代的兵部形同虛設,頂多是個文書轉移上通下達的文牘機關而已。大權掌握在樞密院。  三衙的全稱是殿前都指揮使司、侍衛親軍馬軍都指揮使司和侍衛親軍步軍都指揮使司。其職能是“掌殿前諸班直及步騎諸指揮之名籍,凡統制、訓練、番衛、戍守、遷補、賞罰,皆總其政令”。實際上,是負責管理全國軍隊。分頁:4/22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而全國軍隊中各部隊的統兵首長,並不是由固定的將領擔任,而是由皇帝臨時委派,稱“率臣”。率臣無定制,品級高低不同,管轄地區大小不同,所轄兵力的多少也不同。通常情況下,是有事時委派率臣,事畢後率臣則要離開部隊,交出兵權。  對於完全不懂軍事的人,想必也能看出,這套縱橫交錯的指揮系統和統轄體制,事實上是把兵權一分為三:樞密院有調兵權,沒有管轄權;三衙有管轄權,沒有調兵權;最後,對部隊有實際指揮權的統兵官由皇帝臨時任命。於是,實現瞭“發兵之權”、“握兵之重”與“統兵之威”的徹底分離。在這種體制之下,如果還有哪位將軍想要不聽招呼擁兵自重的話,他所需要克服的困難就實在是太多太多瞭。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大宋帝國執行得相當徹底的重文輕武、偃武修文基本國策。直到嶽飛生活的時代,重文輕武早就已經已經成為帝國社會生活的一個風尚,從歐陽修、蘇東坡、辛棄疾、陸遊、李清照這些名字裡,我們完全可以感受到這種時尚的魅力。可以說,宋朝經濟文化的輝煌燦爛,絲毫不遜色於漢唐明清任何一個偉大帝國。甚至可能還要更好。  仔細觀察趙匡胤開創的帝國傳統,真是一件饒有趣味的事情。這位純粹赳赳武夫出身的皇帝,為自己的整個朝代,建立起來一個偃武修文的堅定信念,那就是:必須徹底地防范、裁抑、限制軍人武夫們的權勢,否則,他們就會驕橫跋扈,尾大不掉,為害國傢。為此,他的做法稱得上是不惜代價。比如,北宋一百七十年間,樞密院長官基本是由文臣擔任的。個別武將出掌樞密院,很快就會受到猜疑而去職。最有名的當數宋仁宗朝的一代名將狄青。此人出身行伍,擔任執政後,遭到文官普遍的、極力的反對,曾經為此掀起過一場真正的軒然大波。而其中反對最力者,就是今天中國人最崇拜、最敬愛的包拯包公包青天。盡管這位狄青人品正直高尚,幾乎是一位無可挑剔的名將。但是不行!武將們耀武揚威為非作歹的時日太久瞭,給人們留下的惡劣印象太深瞭。他們必須受到裁抑。他們不但在皇帝面前要俯首帖耳,就是在文臣面前也必須保持恭敬。

古代第一個裸模:因讓人畫玉體而落得悲慘結局

  導讀: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裸體模特究竟是誰?多數人一定認為是1920年7月20日,美術大師劉海粟在上海藝專開風氣之先,率先使用人體模特進行寫生時,那第一個充當女性裸模的無名女子;隻可惜,她隻當瞭3天,就被父親強令留在瞭傢裡,而此事後來還在整個上海灘掀起瞭軒然大波,許多報紙參與討論,大軍閥孫傳芳親自出面幹預,連魯迅先生都寫文章表示瞭關註。  其實,這個無名女子並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性裸模。據《漢書·廣川惠王去傳》記載:西漢時期廣川惠王劉去(?-前71年,漢景帝曾孫,廣川繆王之子,前91年被立王)一名妃子叫做陶望卿的,曾經請畫工為她畫像,畫像時“袒裼粉其旁”,充當裸體模特;這是豈今為止,中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的裸體模特。但也正因為陶望卿這一大膽的行為,給自己招來瞭慘不忍睹的殺身之禍。   陶望卿,生卒年、籍貫不詳,西漢美女,小傢碧玉,五官精致,身材苗條,青春漂亮,貌似天仙,被當時的廣川惠王劉去強娶為妃,因年輕貌美、風情萬種,深受劉去寵愛,夜夜陪侍雲雨,蹂躪其肉體,以盡自己歡樂。而劉去的王後昭信,是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心胸狹隘而手段狠毒的女子,她對此非常嫉妒,懷恨在心,想方設法要置陶望卿於死地,便經常在劉去面前說陶望卿的壞話。可是,正沉浸在陶望卿美體裡的劉去,起初不以為然。在一個初夏的時節裡,陽光明媚,鶯歌燕舞,垂柳依依。陶望卿找來一名畫工,在臥室裡偷偷寬衣解帶,盡露美妙胴體,手理雲鬢,嬌花照水,玉腕香腮,千嬌百媚,擺好pose,讓對方為自己畫瞭一幅裸體畫,以供自己平日裡自我欣賞。可這件事讓在王宮(博客,微博)佈滿耳目的王後昭信知道瞭,以為逮到瞭好機會,便抓住此事不放,不斷地在劉去面前誣告陶望卿:“先前畫工到陶望卿住處給她畫像,陶望卿袒露著身體,靠著他擦粉獻媚,嬌喘微微;陶望卿還多次出入南書房,去偷看年輕俊美的郎吏我懷疑他們之間有奸情。”  劉去有個致命弱點,就怕別人說自己戴“綠帽子”。對於這樣的誣告,他竟信以為真瞭,對陶望卿頓生厭惡之心,從此不再寵愛和憐惜她。陶望卿沒有瞭劉去的保護,昭信更加有恃無恐,變本加厲地對她展開殘忍的折磨。她帶領眾妃嬪當眾脫瞭陶望卿的衣服,光天化日,赤身裸體站在大傢面前,令其羞辱不已;又不但用惡毒的言語,對她進行污蔑、嘲笑;還用皮鞭抽打、用燒紅的鐵條灼燒她的如凝脂般的健美玉體。   陶望卿實在無法忍受這精神與肉體的雙重折磨,希望盡快擺脫,便投井自盡,想一死瞭之,以此保持自己的清白。但是此事被人當即發現並迅速報告瞭昭信。昭信急忙命下人將她從井中救瞭上來。然而,這並不是昭信有瞭憐憫之心,她是想讓陶望卿求生不得,求死不成,生不如死。有句古語說得好:“蜜蜂尾上針,最毒婦人心。”一個心胸狹隘、又被嫉妒之火燃燒的女人,那是極其殘忍、極其可怕的。金庸小說《天龍八部》裡的馬夫人康敏就是典型的例子。昭信亦然。  從井裡救上陶望卿之後,昭信命人綁住她的手腳,用木橛塞入她的下體,割下她的鼻子、嘴唇和舌頭。最後,昭信還居然命下人把陶望卿的屍體剁成肉塊,放進一口大鍋裡,撒上桃灰毒藥,用慢火進行烹煮。也許是為瞭殺雞給猴看,昭信還逼著其他美女圍著觀看。就這樣,烹煮瞭一天一夜,陶望卿這位千嬌百媚的美女,被煮成瞭一鍋肉醬。嗚呼,其手段之殘忍,令人發指!這大概也是歷史上叫人給自己畫寫真畫而落得最慘重代價的一位。相關閱讀推薦:中國古代月薪制始於哪個朝代?辭職選擇什麼時間古代思想罪中最荒唐的罪名:原來心裡有埋怨也是罪武則天蓄養眾男寵的真實原因:古代哪些女人養男寵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名臣良將被忠疑之術玩死?揭秘古代歷史上妓女們的N種別稱:哪個最高雅?古代34個十歲以下登基的娃娃皇帝:歷史上的小皇帝

地震幫成吉思汗滅瞭西夏:西夏的悲慘命運

  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的西北部,有一個與宋、遼(金)三足鼎立的少數民族王國——大夏封建王朝,史稱“西夏”,都城為興慶府(今為寧夏銀川市),其統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甘肅、新疆、青海、內蒙古以及陜西的部分地區,其疆域方圓數千裡,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幅員遼闊。  西夏王朝存在瞭189年,共有十主,即:元昊、諒祚、秉常、乾順、仁孝、純、安全、遵頊、德旺和末主,期間經歷瞭重武尚勇、安民求和、崇文虔佛、國道中落、族滅國亡的曲折過程,最終滅亡於成吉思汗之手。  為瞭滿足經濟上的需要,成吉思汗向四鄰地區發動瞭一系列掠奪戰爭。首先把矛頭指向瞭在遼、北宋及金、南宋兩大勢力鬥爭夾縫中求生存的西夏為突破口。  成吉思汗曾6次攻打西夏,從第一次進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軍第六次出征徹底征服瞭西夏,前後經歷22年,時間延續如此之久,並非蒙古軍無力征服西夏,而是在此期間,他征服和統一瞭境外諸部落,無暇顧及西夏之事,更無全力進攻西夏的可能。另一方面,西夏始終不甘心臣服於蒙古汗國,每當蒙古軍出兵攻打時,在力不能支的情況下,則無奈求和歸降,一旦勢力有所恢復,形勢對自己有利和有機可乘時,就“禮意漸疏,消極納貢”,“陰結外援,蓄異圖”。在23年的戰爭中,西夏毀約反叛多次,因而蒙古也用兵多次,由於西夏的偽降,使情況更加復雜化,形成瞭一打就降、一撤就叛的局面。加之蒙古軍遠征歐、亞的廣大地區,無法盡早地解決西夏問題,這就是成吉思汗征滅西夏的戰爭為何用時較長的根本原因。  1205年,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軍第一次向夏國發動進攻。這年三月,鐵木真借口西夏收納瞭蒙古逃人亦刺哈桑昆,率兵攻入河西,破西夏力吉裡寨。並縱兵至瓜、沙諸州進行擄掠。四月,蒙古軍在退兵時經過落思城,又大掠人口、牲畜而去。昏庸的夏桓宗純祐對蒙古軍的突然進攻束手無策,隻得任其蹂躪。待蒙古大軍撤退後,純祐慶幸危機已過,於是下令大赦。修復經過戰爭被毀壞的城堡,改都城興慶府為中興府,表示夏國經過大難之後,必將中興。   天慶十三年(1206年)正月二十日,長久以來圖謀篡位的鎮夷郡王安全與純祐的生母羅太後合謀,發動宮廷政變,廢黜瞭純祐,安全自立為帝,改元應天元年。三月,純祐暴卒於宮中,死因不明,終年30 歲。  為掃除征討西夏障礙,使西夏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在進攻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已將西夏鄰邦盟友——乃蠻部、蔑乞兒部、烏梁海部各個擊破。同時在此次征討西夏時成吉思汗還特別註重研究攻城中的心理戰法。在萬事俱備、志在必得的情況下,1207年8月,成吉思汗再次進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這次征討,蒙古兵在西夏境內擄掠數月,最後因作戰線過長導致糧草不濟而退兵。  1209年3月,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再攻西夏。在賀蘭山中段的克夷門遭到西夏軍重創,蒙古軍傷亡慘重。相持兩個月以後,蒙古大軍還是包圍瞭中興府。西夏國主親自上城督戰,守城將士拼死防禦。兩個月後,蒙軍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趁天降大雨、河水暴漲之機,引水淹城。中興府被圍困達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無數。後來,城墻坍塌,決堤的河水四溢,蒙古軍隊也受到洪水的淹溺,在萬般無奈之時,借夏主納女求和之機,順水推舟,同意退兵議和。  1218年12月與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分別兩次調集兵力征伐西夏,西夏兩位圜主遵頊、德旺雖調兵遣將拼死抵抗,皆因軍事實力過於懸殊而屢戰屢敗,以請降遣人質作為條件,換取蒙古軍退兵。此間,西夏軍隊廣大將士誓死保衛自己的疆土,打過不少勝仗,給蒙軍以沉重打擊,一度極大地鼓舞瞭西夏軍民的鬥志。但是,就蒙夏之間整個戰局而言,還是以西夏王國盡失西域的河、瓜、甘、肅、涼諸州而告終。  公元1226年2月,成吉思汗又借口西夏遲遲不納人質,以65歲高齡統兵十萬第六次攻打西夏。雖然西夏的各處守將忠心竭力,守城禦敵,但最終抵擋不住蒙占鐵騎,被—一攻破。同年11月,成吉思汗大軍直撲中興府的北方重鎮靈州城。守城的將領是西夏名將嵬名令公,他在靈州城西黃河沿岸層層設防。然而天助成吉思汗,幹裡黃河,朔風成冰,蒙古鐵騎沖過黃河殺將前來。嵬名令公率軍迎戰,西夏將士倒下一批,又沖上一批,以死相拼。終於阻住瞭蒙古軍如潮的攻勢,蒙古軍開始撥馬往回逃瞭。成吉思汗見瞭逃兵,不禁大怒,揮刀砍死幾個逃兵,重整旗鼓,再次猛攻,這才殲滅瞭西夏守軍。這場戰爭非常慘烈,是蒙古軍隊東征西討所遇到的最頑強的抵抗。因而激怒瞭成吉思汗,他發誓要蕩平西夏,於是就揮師包圍瞭中興府,同時派軍隊把外地的西夏守軍各個擊破。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繼續圍攻中興府,自己帶領大部分軍隊渡黃河進攻積石州,以徹底卡斷夏軍後路。夏軍日夜在都城堅守、抵抗。多次打退蒙軍的進攻。5月,成吉思汗回師隆德,因天氣炎熱,在六盤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興府勸降。  6月,西夏京畿地區發生強烈地震,房屋倒塌,瘟疫流行。史載:“地大震,宮室多壞,王城夜哭。”被蒙古軍隊圍困達半年之久的中興府,糧盡援絕,軍民多患病,已失去瞭抵抗能力。西夏末主走投無路,隻得派遣使節告諭成吉思汗,請求寬限一個月獻城投降。  這次地震,將西夏推向瞭萬劫不復的結局。7月,成吉思汗在六盤山區的清水(今甘肅清水縣)西江得瞭重病。不久,西夏末主投降蒙古,蒙軍帶著末主及幾位夏將行至薩裡川時,成吉思汗病亡。為瞭防止夏主生變,蒙古軍隊遵照成吉思汗的遺囑,將西夏末主等殺死,並一舉蕩平中興府。至此,建國189年的西夏王朝終被成吉思汗滅亡。相關閱讀推薦:金朝最後的名將:400破8000蒙古兵的完顏陳和尚誰是抗元第一名將?蒙古鐵騎因為誰不能南下一步!南宋抗蒙五十年:最怯懦的南宋卻是蒙古最大對手斯大林對蔣經國坦白:蘇聯為什麼要割走外蒙古?蒙古帝國和元朝是什麼關系?元朝的創業皇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