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推翻

明末歷史解密:努爾哈赤因何決心起兵推翻明朝

  清太祖努爾哈赤生於1559年,即明朝嘉靖三十八年。那時明朝建立瞭近二百年,經歷過輝煌也鞏固瞭政權,但在1644年卻被努爾哈赤創建的大清所取代,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努爾哈赤下決心推翻明朝的呢?  努爾哈赤,滿族人,滿族的前身是女真,在明朝時女真分為四個分支,海西女真,建州女真,東海女真和黑龍江女真。努爾哈赤屬於建州女真。那時,明朝廷為統治遼東各個少數民族,對於蒙古,女真族等采取不同的政策,有打有壓,有拉攏有誘惑,有瓦解有分化,當時因女真裡的兩個分支東海女真與黑龍江女真與明朝廷相距較遠,居住又比較分散,對於明朝沒有太大的威脅,明朝重點打擊對象是蒙古與海西女真,而建州女真卻在這樣的環境下悄然壯大。  後來有人提出異議,說當時的遼東總兵李成梁雖然在遼東平定邊疆很有功勞,其實,反過來說,努爾哈赤後來的崛起也是由李成梁的養虎為患造成的,或許這並不是名將李成梁的本意,但事實上真的就是在李成梁平定遼東的時候,努爾哈赤表面上與時任遼東總兵的李成梁關系非常密切,甚至結成親戚關系,也有說當時努爾哈赤與總兵李成梁兩傢是非常熟悉非常瞭解的,但或許努爾哈赤正是利用瞭這樣的關系,蒙蔽麻痹瞭身經百戰的大明遼東總兵,也或者明朝當時集中精力打擊蒙古,遏制海西女真的壯大而忽略瞭建州女真的成長,終於在努爾哈赤準備瞭三十六年後,有瞭與大明抗衡的條件。   但是,這種發展勢態也是由於一些小因而引起的,凡事都是有因果關系的,或許一件大事的起因就是由於那麼一點點看似不被人註意的小事,就象一座大廈都是從一小塊磚頭壘起的一樣,努爾哈赤想推翻明朝的決心也是如此。  當時建州女真最強大的部落就是努爾哈赤外祖父王杲所在的部落,王杲曾做過明朝的建州右衛指揮使,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則先後做過建州的左衛指揮使。  那時明朝正處於萬歷皇帝怠政時期,皇帝及朝廷官員思想渙散,中樞癱瘓,許多政策引起民眾的不滿,就是在這個時候王杲借口明朝廷斷絕貢市,部眾坐困為由,進犯當時的明朝重鎮遼陽和沈陽,於是明朝就派兵清剿王杲所在的古勒寨,這一仗的結果是明軍“毀其巢穴,斬首一千餘級。”而王杲在亂中逃跑,後又被抓住施以“磔屍剖腹”,那個時候努爾哈赤已是十五六歲的少年。  王杲死後,他的兒子即努爾哈赤的舅舅阿臺回到古勒寨接替父親做瞭寨主,明朝又派人再一次來清剿,面對不利的局勢,努爾哈赤的祖父和父親就想從中勸解一下阿臺投降,可是,明軍卻先是誘惑寨內人投降,後又殺盡寨內所有男女老幼,這一仗明軍又斬殺二千多人,屍橫遍野,血流成河,而努爾哈赤的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就在其中。  當努爾哈赤得到這個噩耗,悲痛萬分,他立刻前往明朝負責邊民的官員處質問:因何殺瞭他的祖父和父親?!明朝的官員則不置可否,一副若無其事的樣子:不是有意而為,純屬誤會。然後歸還瞭努爾哈赤祖父覺昌安和父親塔克世的遺體,又給瞭努爾哈赤三十匹馬等做為補償,那一年努爾哈赤25歲。  兩個親人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被明朝無辜殺害瞭,這個不共戴天的仇恨自此在努爾哈赤的心裡就種下瞭,從此,努爾哈赤就成為女真人向明朝發起挑戰摧毀明朝的第一人,也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1644年努爾哈赤創建的大清取代瞭大明,而努爾哈赤也就是清朝的第一任皇帝清太祖。相關閱讀推薦:血腥政治:清太祖努爾哈赤誅殺親弟舒爾哈齊之謎努爾哈赤的傢族矛盾:先後殺瞭自己的弟弟長子努爾哈赤很有廚師天賦:他的招牌菜是回鍋肉努爾哈赤殺子疑雲:他為什麼會殺瞭他的長子諸英大清締造者努爾哈赤青少年時期的三次磨難

李宗仁將軍回憶錄:55年美國欲兵變推翻蔣介石

  導讀:李宗仁回國後各項活動的高峰,是他在1965年9月26日下午3點到5點在政協禮堂成功舉辦瞭一次記者招待會。這是新中國建立以來第一次公開招待外國記者,大會場面盛大,共有300多名中外記者出席。記者席上的耳塞型譯意風可翻譯英、法、日、印尼及粵等5種語言,這是在北京前所未有的。  這次招待會不但發問多,而且所問范圍很廣,縱橫世界局勢,臺灣問題、中美關系、中日關系、越南戰爭、中印邊境及他回國經過和回國之後的感受和打算等等。還問到瞭他的私事。李宗仁在講話中,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披露瞭美國曾經策動他倒蔣的內情,被稱為大曝內幕。李宗仁說:  “1949年1月,蔣先生下野後的兩周間,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曾派人來訪問我,說是當時蔣先生挾其海空軍力量和黃金外匯逃往臺灣,華府當局深感不滿,認為臺灣地位未定,不容蔣先生前往托庇,擬即提出嚴正抗議;事前特先征求我意見,經我加以駁斥,他才打消此意。   “1955年,美國共和黨某要人,對我說,華府當局深欲與我密切合作,他以為我曾做過代總統又率領過軍隊,現在臺灣必有一些潛勢力,如能策動駐臺陸海空軍一部分或少數地方團隊發生兵變,美國即借口蔣先生不能維持秩序派兵登陸控制臺灣,將蔣先生推倒,企圖由我登臺主政反對祖國;他說,我較為開明,深合當前時代環境的需要,我以為我雖與蔣先生政見不同,但不忍借外力來推倒他,更不願做外國人的傀儡,當即嚴詞拒絕。”  蔣介石在海峽那邊聽到瞭李宗仁的講話,不敢讓此消息在臺灣傳播,通令將當日入臺之香港報紙全部檢扣,並命令臺北各報,隻能刊載中央社之一則簡訊,不準擅作評論。消息發表後,美國當局也很著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麥克洛斯基趕忙出來否認。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亦加以否認。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李宗仁晚年的婚姻:一段相差49歲的老少婚姻揭秘:蔣介石下令暗殺“金蘭兄弟”的李宗仁始末臺兒莊戰役的勝利:李宗仁湯恩伯誰功勞更大揭秘:76歲的李宗仁娶27歲胡蝶之女的隱情是什麼解密:國軍將領李宗仁何以三次逃脫蔣介石暗殺?胡蝶之女口述:27歲的我為何嫁給76歲的李宗仁

後唐閔帝李從厚簡介 剛一繼位就被推翻的閔帝

  後唐閔帝李從厚(914年12月17日―934年5月24日),五代時期後唐第三位皇帝,小名菩薩奴,後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子,母為昭懿皇後夏氏。長興元年(930年)封宋王,長興四年(933年)十月即位,應順元年(934年)四月被廢為鄂王,不久遇害。在位一年,時年21歲,後晉天福元年(936年)追謚曰閔皇帝。  生平概述  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十一月,明宗李嗣源臨死前,派人將李從 厚從天雄召回(當時任天雄節度使,封宋王)繼承帝位。他即位後,一直把潞王李從珂和石敬瑭當成眼中釘。因為李從珂是明宗李嗣源的養子,但是他作戰勇敢,屢立戰功,因此被明宗封為潞王,任風翔節度使。閔帝李從厚一直對潞王李從珂放心不下,擔心他起來造反,奪取皇位。因此.他把李從珂的兒子李重吉從朝中調到亳州任團練使,把李從珂一個已經削發出傢當尼姑的女兒召進宮中作人質。就是這樣,李從厚還是不放心,又將李從珂改鎮河東,將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改鎮成德,將成德節度使范延光改鎮天雄,讓自己的堂兄弟李從璋調任鳳翔,接替李從珂的節度使職務。對此,李從珂心裡非常惱怒,在部下的鼓動下。於是便拒絕朝廷命令,起兵造反。閔帝李從厚急忙派兵前去鎮壓。  後唐長興五年(934)三月,朝廷軍隊兵臨風翔城下。潞王情況危急,正在這時.朝廷軍中羽林指揮使、偏將揚思權突然反戈,率眾投降潞王李從珂。李從珂於是便重整旗鼓,率領兵馬直接攻打洛陽。不久,李從珂率軍攻打並奪取瞭陜州。閔帝聽說陜州失守.便打算逃到魏州,召見盂漢瓊,讓其去魏州安置。但是,盂漢瓊不應召命,閔帝隻好隻身匹馬逃出洛陽,奔向魏州。四月一日,閔帝到達衛州(今河南汲縣)時。遇見石敬瑭.認為得救,於是沒有再去魏州。石敬瑭原來也和潞王李從珂一樣,是被閔帝不相信的將領之一。   現在看見閔帝單身逃來,便把他安置在驛館之中,自己卻率軍向洛陽進發,與李從珂會合。四月四日,李從珂進入洛陽。六日即皇帝位。是為末帝。末帝廢閔帝李從厚為鄂王。派王弘贄將驛館遷至衛州州署。九日,末帝派王弘贄的兒子王巒用藥酒去殺閔帝。閔帝知是藥酒不肯喝,王巒就用繩子將閔帝活活地勒死瞭。後晉高祖石敬瑭稱帝後,將他謚為閔皇帝。  李從厚個性仁慈,對兄弟很和睦,雖遭李從榮忌恨,卻能坦誠相待,所以當時才能逃過一劫。等到即帝位後,本來與李從珂也沒有過節,隻是因輕易地聽信周遭人的讒言,才會招來大禍。相關閱讀推薦:後唐明宗李嗣源簡介 開創明宗之治的五代明君後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死於兵變的後唐開國皇帝後梁末帝朱友貞簡介 殺兄自刎的後梁末帝朱友貞後梁太祖朱溫簡介

朱元璋推翻元朝後為何要供奉元世祖忽必烈?

  朱元璋為何要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這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矛盾的由來,他在1368年推翻元朝,以後提及“胡元制主”的時候,深帶著漢人民族主義的情緒,可是卻又將元世祖忽必烈的牌位,供奉在列代帝王廟內,與漢唐宋創業之主並列,一同祭祀。  帝制結束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不到24小時,慈禧太後也駕崩。這離奇的遭遇似有暗算。雖說他已多時健康欠佳,她卻健康活躍。事實上她在13日主持立宣統(本名溥儀,1908-1911在位)為嗣君,後者才3歲(可是也有她身體欠安的傳說)。其實,內幕如何,已無關宏旨。宣統命中註定為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再3年而有中華民國,不僅滿清入主267年至是終結,而秦始皇於西安創造之帝制共歷時2132年,也成瞭歷史上的往事。  醫學博士孫中山,大革命傢,看來曾希望實現他改革之理想而不推翻清朝,否則他不會作上李鴻章書而盼望能見。到1895年中國被日本戰敗之後,他才蓄意反清。他既是廣東人,又諳英語,就容易和海外華僑接近。可是從他的回憶錄上看來,他起先覓取支援仍至為艱難。  在1911年10月10日前孫曾發動推翻滿清運動10次,每次失敗都免不瞭人命犧牲。其中有些烈士尚為他切身的好友。他的革命會黨基本上是社會精英,卻無法和群眾接近。初時他們也采取“古典型”革命行動,散發煽動性的傳單、暗殺和占領官署發難。逐漸的,他們才認清他們也可以利用現有的秘密結社和潛入清朝新成立的海陸軍作為以後行動之根據。   孫先生也寫出:各方在八國聯軍後的反應給瞭他的革命行動新的力量,入黨的人增多,海外籌款,較前有效。可是10次之中的最後一次在1911年4月於廣州發難,仍然失敗,72烈士因此喪生。不料,不出6月之後,竟能成功。這次,革命黨員在漢口的地下組織不慎,使一顆炸彈爆炸。經過巡警調查,一批黨員名單敗露,內中牽涉新軍裡面的下級軍官和士兵。事既如此,他們逼不得已提前舉事,既無安排好的領導人物,也無預定計謀。黎元洪,滿清新軍協領(旅長),被強迫推戴為革命軍總指揮。又在這緊急關頭,清朝的總督不戰而逃,給革命黨人一個求之不得的喘息機會。不久其他省份接二連三宣告“獨立”,也就是脫離專制的朝代,準備與武漢的革命黨人協商。清朝的新太後(隆裕太後,即光緒正妻)隻有替義子主持退位。相關閱讀推薦:被朱元璋下令誅九族的宰相是誰? 朱元璋誅宰相案朱元璋是明教弟子?朱元璋與明教到底是什麼關系朱元璋組建特務機構錦衣衛內幕:監視及屠殺大臣揭秘:明太祖朱元璋為何要放走前朝皇帝元順帝?明太祖朱元璋得天下後封34位功臣 僅一位得善終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帝國末路  中國歷代創業之主乃是創制法律的人物。他們可以在各種情況尚未穩定,一切有如流水之際,獨自以武力作主,指揮仲裁,以強制執行其意願,因之在歷史上作大規模的調整。這情形在蒙古入主的時期最為顯著,因為蒙古人的武功有排山倒海的趨勢。再則元朝一切作為被忽必烈一手壟斷,他的後人隻能隨著他的規劃,很少有所調整。雖說如此,我們仍不能忘記這一切大致上還是地理環境所賜。馬鞍上馳騁自如的騎士借著自然的力量征服瞭大多數在小塊土地上種田的農夫,卻缺乏組織上的技能,使兩方同時受益而前進,而彼此結合,卻又無法保存這征服者文化上的本來面目。  忽必烈晚年被痛風病糾纏,他從未在南方強熱的地區感到舒適。當他即皇帝位之前,每年暮春及初秋之間都去上都(今察哈爾之多倫)避暑,極少間斷。以後的繼位者也因循著這春去秋還的辦法。然而傳統帝制,經常需要天子作人身上的仲裁,皇帝久離大都(即北京,詳前)不是增加互信的好辦法,皇位之繼承也因之發生瞭大問題。忽必烈於公元1294年去世時,皇位由孫子鐵木耳(Temur)所得,在位13年。此後26年之內,出現瞭8個皇帝。如同傳統一樣,新舊交替很少不生陰謀及宮闈之變,給人看來,情形極不穩定。隨著這八個皇帝之後,又有元朝的第11個皇帝,他倒在位35年,可是他也是元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在明軍入大都時奔回漠北,使元朝在中國歷史裡成為一個被驅逐出境的朝代。  忽必烈的繼承者所做唯一一樁不因襲朝代創始者規劃的大事,乃是公元1313年恢復瞭中國傳統的科舉取士。自此之後,會試舉行過13次。可是其目的並不在構成中國式的文官組織。當考試時蒙古人及色目人另為一科,有不同的試牒,錄取的人員也不任重要職守,隻在低層組織中授受不重要的官位。中國不少讀書人因此鬱鬱不得志,隻好將才能向其他方面發展,寫刻本即是其中之一,從此元曲既包含著優雅的文句,又帶著日用俗語,更添上戲臺上技術名詞,使中國文學另開別徑,這也使中國之舞臺進入一段黃金時代。   既有元朝之蒙古階段,中國需要宏觀歷史愈為明顯。人類中常有很多事跡,其歷史上的長期合理性不能從短淺的眼光窺測,即使當時人物所作的判斷,也可能尚有因果因素,超過他們的人身經驗。或者這也是馬可·波羅筆下提及忽必烈時心頭帶著矛盾的原因。同樣的,這也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矛盾的由來,他在1368年推翻元朝,以後提及“胡元制主”的時候,深帶著漢人民族主義的情緒,可是卻又將元世祖忽必烈的牌位,供奉在列代帝王廟內,與漢唐宋創業之主並列,一同祭祀。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朝代的隕落  經過這段蹉跎之後,萬歷之孫朱由校亦即明朝的第十五個皇帝(他即位時緊接萬歷,因為第十四個皇帝朱常洛在位隻一個月),在位期間有一個“宦官獨裁者”魏忠賢出現。他用特務人員迫害文職官員,使各方憤怒。可是今日研究歷史的人將所有紀錄仔細檢討,隻看出當時的官僚組織已不堪管制,文官吵鬧之中卻無一定的目標,也就不能自辭其咎。  萬歷時代還發生一些事沒有被人察覺。白銀由海外流入,使東南受益卻未及於西北,西北諸省倚靠中央政府向邊防軍的津貼,才能維持平衡,而且流通於全國的銀兩總數也有限。例如張居正存積庫銀時立即引起通貨緊縮,重要的商品價格因之下跌。當明帝國用兵於東北,與滿洲人作戰時,朝代的資源重新安排,實陷西北區域於不利。我們不能忽視此中關系和以後流寇橫行於西北的影響,他們終使朝代傾覆。還有一點則是北京政府處在各種爭論而且僵化之際,全國各處地方政府之行政效率也都有衰退的情勢。  這些隱性因素必須與明朝覆亡的顯著因素相提並論,例如萬歷的懶惰與奢侈。而最值得註意的:此時缺乏任何值得振奮的因素。張居正身後被謫,等於昭告中外明朝已無從改革。  玩世不恭的萬歷無法逃脫應有的後果。公元1619年4月,去他死期不遠,他的10萬大軍在今日東北被日後廟號稱清太祖的努爾哈赤擊破,後者最多亦不過率兵6萬,卻膽敢以騎兵向擁有火器的明軍沖鋒。現存的文件證實,清朝的創始人將明朝之天命奪取過來之前,已看清對方的各種弱點。   努爾哈赤自己將於下一次的戰役中殞身,萬歷皇帝朱翊鈞的生命尚有一年有餘。他的皇位終於傳給他不願由之接替的兒子。一個月後他的一個孫子又接替為繼承人,也在位不過7年。另外一個孫子再接替而在位17年,終於在朝代覆亡時自縊殉國。可是自1619年戰敗,朝代的命運已被註定,此後的四分之一世紀隻有令人感到頹喪。戰場上一時的勝敗不足以左右一個基本方向:明帝國今後要兩面受敵,西北有農民暴動的流寇,東北有滿洲的騎兵,而帝國的財政資源大致在南方,無從有效動員利用,去支持這兩面的戰爭。最後,亦即第16個皇帝朱由檢,為人急躁而帶不妥協的性格,隻向各方表現出命中註定他輪上瞭一個悲劇性格的角色,卻又罄其所有地掙紮,結果,成為一段實足道地的悲劇。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宋朝的覆亡  蒙古人最後一次對宋戰爭采取一種大迂回的戰略。最初向今日四川南下的攻勢貫穿至越南,次期的戰鬥指向襄陽樊城,圍城之戰即歷經4年多的時間,從公元1268年的秋天到1273年的年初。這隔漢水對峙的雙城陷落之後,忽必烈的元朝即未再遇到實質上困難,他的軍隊一路順著長江而下。  南宋最後一個重要的宰相為賈似道,他是一個雍容大度而顯有心計的人物,可是他既無力作戰,也缺乏實力講和,隻好以一切如常的態度使人民不致恐慌。在朝代最終階段,軍需問題惡化,因為抽稅與印鈔兩種辦法都已用到極端,賈最後采取瞭一個方法,即由政府強迫購買民間私田,所收購的以每戶超過200畝至300畝之外土地的三分之一,實行的地區在長江三角洲上之六府,此處既為全國最富庶的地區,又近在咫尺,仍受宋廷的確實掌握,所付代價隻需少數現金,其他雜以各種不同的價券,這恐怕與征用沒收區別不大。雖說為公意所不直,有瞭皇帝的竭力支持,所有購田的計劃仍如案完成。而這田土收入使南宋朝廷又撐持瞭約12年。但最後賈似道仍向忽必烈求和,隻是沒有反應。在1275年他親往長江督師,因戰局不利被撤職,最後被謀殺。次年元軍入臨安。再三年之後,元水師與宋之水師交戰於廣東崖山海上,此時宋主為一個幼童,因戰局不利由臣下背負跳海而死。所以趙宋王朝亡於公元1279年。  當時人多不明瞭技術上復雜之處,也有人對賈似道盡極口誅筆伐之能事,好像宋朝之覆亡全是他奸險及政策錯誤的後果。賈似道確曾在主持國計時有支吾之處,事在1259年忽必烈之兄蒙古主蒙哥死於四川合州,蒙軍後撤,忽必烈北返籌措選舉大可汗事。賈似道在此時虛張聲勢宣稱宋軍大勝而居功。傳統的歷史傢借著這錯誤和其他小事指斥他為奸臣。其次,其為人可鄙之處,也被提出。賈似道年輕時喜歡享樂,不時在西湖上張燈設宴。有一次皇帝看到湖上燈燭輝煌,便說,看來賈似道必在瀟灑自如。事實上也果真如此,不過這是他被派任為中國最富庶朝代之最高品位官職之前。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朱元璋推翻元朝後為何要供奉元世祖忽必烈?

  朱元璋為何要供奉祭祀元世祖忽必烈?這可能是明太祖朱元璋心中矛盾的由來,他在1368年推翻元朝,以後提及“胡元制主”的時候,深帶著漢人民族主義的情緒,可是卻又將元世祖忽必烈的牌位,供奉在列代帝王廟內,與漢唐宋創業之主並列,一同祭祀。  帝制結束  公元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不到24小時,慈禧太後也駕崩。這離奇的遭遇似有暗算。雖說他已多時健康欠佳,她卻健康活躍。事實上她在13日主持立宣統(本名溥儀,1908-1911在位)為嗣君,後者才3歲(可是也有她身體欠安的傳說)。其實,內幕如何,已無關宏旨。宣統命中註定為中國最後一個君主。再3年而有中華民國,不僅滿清入主267年至是終結,而秦始皇於西安創造之帝制共歷時2132年,也成瞭歷史上的往事。  醫學博士孫中山,大革命傢,看來曾希望實現他改革之理想而不推翻清朝,否則他不會作上李鴻章書而盼望能見。到1895年中國被日本戰敗之後,他才蓄意反清。他既是廣東人,又諳英語,就容易和海外華僑接近。可是從他的回憶錄上看來,他起先覓取支援仍至為艱難。  在1911年10月10日前孫曾發動推翻滿清運動10次,每次失敗都免不瞭人命犧牲。其中有些烈士尚為他切身的好友。他的革命會黨基本上是社會精英,卻無法和群眾接近。初時他們也采取“古典型”革命行動,散發煽動性的傳單、暗殺和占領官署發難。逐漸的,他們才認清他們也可以利用現有的秘密結社和潛入清朝新成立的海陸軍作為以後行動之根據。   孫先生也寫出:各方在八國聯軍後的反應給瞭他的革命行動新的力量,入黨的人增多,海外籌款,較前有效。可是10次之中的最後一次在1911年4月於廣州發難,仍然失敗,72烈士因此喪生。不料,不出6月之後,竟能成功。這次,革命黨員在漢口的地下組織不慎,使一顆炸彈爆炸。經過巡警調查,一批黨員名單敗露,內中牽涉新軍裡面的下級軍官和士兵。事既如此,他們逼不得已提前舉事,既無安排好的領導人物,也無預定計謀。黎元洪,滿清新軍協領(旅長),被強迫推戴為革命軍總指揮。又在這緊急關頭,清朝的總督不戰而逃,給革命黨人一個求之不得的喘息機會。不久其他省份接二連三宣告“獨立”,也就是脫離專制的朝代,準備與武漢的革命黨人協商。清朝的新太後(隆裕太後,即光緒正妻)隻有替義子主持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