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敬佩

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最值得令人敬佩的七位母親

  在中國歷史上,誕生過無數傑出的巨人,他們或者創造歷史,或者因為留下瞭不朽的思想和文章而名垂青史。探詢他們成功的足跡,我們驚奇的發現,他們的成功的背後毫無例外的站著一個偉大的女人——母親。  一、孟母  孟母是是一位頗有見地,善於教子的賢德女性。孟子能夠成為中興儒學的“亞聖”,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正統思想體系中地位僅次於孔子的人,多得力於這位母親的教育。《三字經》中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的傳誦名句,孟母的“三遷擇鄰”、“斷機教子”等膾炙人口的故事,成為千百年來中國人婦孺皆知的歷史佳話,成為天下母親教育子女的樣板故事。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孟柯,出生於現在山東省鄒城市北的鳧村(今屬於曲阜市)。《列女傳》記載,孟傢最初的住處靠近一片墓地。遊戲、模仿乃是孩子的天性,由於經常看到出殯送葬的人群從附近經過,因此,孟軻與其他孩子就“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他們模仿送葬的人群,興致勃勃地玩抬棺材、掩埋死人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會影響孩子讀書,妨礙孩子正常思想的形成,會讓孩子走向不健康的道路。  孟母決定搬傢,帶著孟軻遷居到遠離墓地的廟戶營村。廟戶營村位於現在的鄒城市西北部,當時,這裡是一處繁華的集鎮。孟軻置身於這人來人往的鬧市之中,逐漸又同集鎮上的孩子一起玩起做生意的遊戲,與同伴們學習商販叫買吆喝,討價還價,還學鄰居屠夫殺豬宰羊。孟母覺得這裡仍然不是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這樣下去,孩子很容易受小商販的影響而不認真讀書。在這個集鎮上剛剛居住瞭半年的孟母,毅然決定再一次搬遷自己的住處。他們搬到瞭學宮的旁邊。這所學宮位於現在鄒城南門崇教門外路東,是孔子之孫即子思設宮講學的地方,後人稱它為“子思書院”。後來子思的學生在此授徒講學。孟母想,孩子在學宮的附近居住,必然會受到學宮氣氛的影響,長大以後讀書也方便。母子搬遷到這兒後,天資聰穎的孟軻果然被書院裡的瑯瑯讀書聲所吸引,常到書院裡跟著學習詩書,演習禮儀。孟母很高興自己終於找到瞭培養孩子的理想場所,從此就在這裡定居下來瞭。後來孟母把孟軻送入學宮,隨子思的學習,使孟子從此走上學業之路。  孟母斷機教子的故事同孟母三遷一樣是母親教子故事的典范。孟子雖然天性聰穎,但是也有一般孩子的頑皮。到學宮學習瞭一段時間後,開始的新鮮勁頭過去瞭,貪玩的本性難移,有時就逃學,對母親謊稱是找丟失的東西。有一次孟子又早早地跑回瞭傢,孟母正在織佈,知道他又逃學瞭。孟母把孟子叫到跟前,把織瞭一半的佈全部割斷。孟子問為什麼要這樣,孟母回答說:“子之廢學,若吾斷斯織也!”,教育孟軻,學習就像織佈,靠一絲一線長期的積累。隻有持之以恒,堅持不懈,才能獲得淵博的知識,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廢。逃學就如同斷機,線斷瞭,佈就織不成瞭,常常逃學,必然學無所成。   孟軻幡然大悟,從此勤學苦讀,沒有辜負母親的期望,終於成瞭一位偉大的思想傢和教育傢。孟母對於傢庭一生操勞,盡管孟子已經長大成人,但對孟子的教育和督促從來沒有放松過。在齊國,孟子多次向齊宣王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齊宣王雖然以年祿十萬鐘酬謝孟子,但是卻不肯積極推行他的政治主張。他非常想去願意采納他政治主張的宋國,可是又擔心母親年事已高無人照料。  孟母知道瞭兒子的心事,對兒子說:“故年少則從乎父母,出嫁則從乎夫,夫死則從乎子,禮也。今子成人也,而我老矣!子行乎子義,吾行乎吾禮。”孟母的一席話把孟子的擔憂和猶豫一掃而空,孟子隨離傢周遊列國,受到瞭各國的空前歡迎,他的政治主張在許多諸侯國得到順利推行。就在這個時候,為兒子傾盡畢生心血的孟母,在親眼看著兒子成功的時刻,滿懷著一個母親成功的歡欣,一病不起。在歸葬故鄉的途中,沿途經過的地方,無論民眾官員,無不爭向在路旁祭奠,表達對這位偉大母親的尊敬和哀思。在山東鄒城市北20裡的馬鞍山麓,古柏森森的孟母林靜穆莊嚴,時刻吸引著一代代景仰這位偉大母親的人們。  二、徐母  徐庶是三國穎州(今河南許昌)人,字元直。早年與諸葛亮、龐統同為好友,曾投劉表,後投劉備任軍師。徐庶投奔劉備的時候,正值劉備孤軍落難之際,兵不過千,城僅新野一座,將隻有關羽、張飛、趙雲、關平、周倉等人。徐庶作瞭劉備的軍師後,大展才華,在數月間連施妙計,殺呂曠,斬呂翔,大破八門金鎖陣,敗曹仁取樊城,劉備的士氣軍心為之一振,曹操的囂張氣焰為之一寒。曹操的謀士程昱對曹操說:徐庶的才能比他程昱要高出10倍。但令人惋惜的是,就在徐庶越戰越勇時,他不得不激流勇退。在三國初期這謀臣智士縱橫俾闔的較量場上,就失去瞭一位極其重要的軍事傢,失去瞭許多可令後人學習和效仿的用兵之法。而令人高興的是,在徐庶辭別劉備時,向他推薦瞭諸葛亮,於是有瞭傳誦千古的“三顧茅廬”故事。  徐庶正施展才華的時候,為什麼要突然離開劉備?都是因為曹操的謀士程昱。徐庶是有名的孝子。當曹操聽謀士程昱說徐庶在為劉備出謀劃策時,就想納為己用。程昱教曹操把徐庶的老母騙至許昌,請徐母寫信召喚徐庶。沒想到徐母是忠奸分明、深曉大義的老人,徐母識破曹操的奸計,堅決不從。程昱就進一步獻計,偽造徐母一封信,招引徐庶。徐庶是個孝子,收到這封假信後,隻得辭別劉備投曹。徐庶臨別劉備時,二人灑淚相別,徐庶指心對劉備說:“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別。”玄德哭著說:“元直去矣!吾將奈何?”徐庶推薦瞭諸葛亮,說:“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親往求之。若得此人,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也。”  徐庶被一封假造的書信輕易騙到瞭許昌,此舉使深明大義的母親痛極而自盡,造成瞭徐庶終生的遺憾,他因此痛恨曹操,曹操也隻落得一場空歡喜,得到的是一位終生不為其設一計的旁觀者。老母親為自己的愚蠢而含恨九泉,心灰意冷的徐庶,不由地仰天長嘆:“我徐某,報國有心,卻無力回天;不忠、不孝,枉為人臣。”在那個時代,曹操名為漢相,是仕途正宗,但是徐母卻能夠區分奸偽,認為兒子投奔曹操是明珠投暗,足見這位母親的大德高義。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古代歷史上婚前體驗秘史最早的皇後:梁女瑩古代女子瘦身有什麼高招呢?盤點古代瘦身方法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那些使雙槍的名將都有誰中國古代傳說中的鬼怪大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打仗最兇猛的文弱書生:陳慶之古代知名醜女婚姻美滿:夫君都是著名的知名人士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三、嶽母  嶽飛(1103~1142)自從槍挑瞭小梁王,大鬧比武場之後,和牛皋、王貴、湯懷、張顯弟兄五人,一起回到傢鄉河南湯陰,閑居起來。這時候,北方金國興起,四太子金兀術率領大兵南侵。北宋朝廷腐敗無能,無力抵抗,被金兵占瞭都城汴梁(今開封),皇帝欽宗、太上皇徽宗也被擄到北國。金兵在中原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再加上河南這一年瘟疫盛行,偏偏又遇大旱,顆粒無收,百姓生在水火之中,苦不堪言。嶽飛和母親、妻子在傢苦守清貧,甚是淒涼。王貴、湯懷、牛皋幾個人的父母相繼過世,幾個人耐不住饑寒,未免去做些不潔之事。嶽飛幾次勸他們休取不義之財,他們也不肯聽,最後竟一齊去山中落草瞭。嶽飛見這般光景,心中悲傷不已。一天,嶽飛正與母親在傢中說話,有人前來叩門。嶽飛把那人接到屋中,談話中才知道來人是洞庭湖楊麼起義軍的部將王佐,因楊麼久慕嶽飛文武全才,特差王佐前來聘請前去相助。當下王佐拿出許多金銀珠寶作為聘禮。嶽飛正色說道:“嶽飛生是宋朝人,死是宋朝鬼!”堅辭不收。王佐無可奈何,最後隻得收拾起聘禮回山去瞭。  王佐走後,嶽飛進去將這些細細說與母親。嶽母聽罷,沉思瞭一會,就讓嶽飛去中堂擺下香案,端正香燭,隨後帶媳婦一同出來,焚香點燭,拜過天地祖宗。又叫嶽飛跪在地上,媳婦研墨。嶽母說道:“孩兒,做娘的見你甘守清貧,不貪富貴,是極好的瞭。但恐我死之後,又有些不肖之徒前來勾引,倘我兒一時失志,做出些不忠之事,豈不把半世芳名喪於一旦?故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盡忠報國’四字,願你做個忠臣,盡忠報國,流芳百世,我就含笑於九泉瞭!”嶽飛聽罷,說道:“母親說得有理,就與孩兒刺字罷。”便將衣服脫下半邊。嶽母取過筆來,先在嶽飛背上寫瞭“盡忠報國”,然後將繡花針拿在手中,在他背上一刺,隻見嶽飛的肉一聳,嶽母問:“我兒痛麼?”嶽飛道:“母親刺也不曾刺,怎麼問孩兒痛不痛?”嶽母流淚道:“孩兒,你怕娘的手軟,故說不痛。”說罷,咬著牙根刺起來。刺完,將醋墨塗上,使永遠不褪色瞭。嶽飛起來,叩謝瞭母親訓子之恩。  這時,宋康王在金陵繼位,為高宗。朝廷傳下聖旨,聘召嶽飛進京受職,率兵討賊,圖復中興,報仇雪恨。嶽飛接瞭聖旨,即刻收拾停當。嶽母叮嚀孩兒,勿忘“盡忠報國”。嶽飛拜別母親,又囑咐瞭妻子,這才上馬進京去瞭。這以後,嶽飛領兵幾次大敗金兵,力圖恢復中原,不料朝廷奸臣宰相秦檜一夥,私通金國,陷害忠良。他們把嶽飛騙進京,誣他謀反,下在獄中。審訊中,嶽飛脫下上衣,露出背上“盡忠報國”四個赫然大字,凜凜正氣,貫沖鬥牛。但邪惡猖獗一時,嶽飛終被害死於風波亭。可是,嶽母訓子報國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嶽飛的美名卻千古流傳。   四、孔母  歷史上關於孔子母親顏征在的教子故事鮮很多人都不太瞭解。其實,孔母在孔子的成長中起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傢族先祖微仲,是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王的弟弟。商朝滅亡後,大哥微子被周封為宋國的國君,微子啟死後,微仲繼位,到孔子父親一代,已是十五世,孔父在魯國隻是一名武士。孔子母親的傢族先祖伯禽,是魯國的始祖,周公旦的長子,周朝先王周文王的孫子。據說孔子的父親當年娶母親的時候年紀已經是六十多歲,而顏氏女則不滿二十歲。因為年齡相差懸殊,在當時不合禮儀,故有《史記》中記載“野合”之說;有說在野外合歡,按此說法,孔子為私生子。孔子約三歲時,孔母帶他離開鄹邑,到國都曲阜的闕裡居住,當時傢境相當貧苦。  孔子的外公是飽學之士,在那個時代,同樣能夠讓女兒識字識禮,可以見其開明。外公的直接傳授,使孔母不僅僅積累瞭豐厚的識見和學養,在教育和禮上也有很高的修養。她把父親傢的全部書籍,都搬運到自己的新傢,選三間房子的一間作書房,準備在孔子滿五歲的時候教他念書。她先收瞭五個小孩子,在自己傢教發蒙的書,得到每位學生傢的學資,五鬥小米和一擔幹柴,足以養活母子兩人。孔母教孩子們習字、算數和唱歌三門功課,同時也教孩子們學習禮節和儀式。孔子不到六歲開始跟班學習,後來,征在又收瞭幾個小學生,小孔子成為他母親的小幫手,以盡輔導微薄之力。孔母的苦心栽培和細心教育,不到十歲的小孔子,已經學完全部發蒙功課,因他愛琢磨,肯用腦子想問題,記憶力出眾,喜歡幫助別人,成為同窗學習的佼佼者。有瞭孔母的這一段傢教生涯,自己幫助別人學習的經歷,對孔子以後辦私學、興教育,起到直接的影響。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按照當時的規矩,童子十歲就要外傅(跟別的老師去念書)。孔母關閉瞭她的學堂,把小孔丘送到城內最好的學堂,學習詩歌、典籍、歷史等功課,即被後世稱為《詩》、《書》、《禮》、《樂》的內容。當時學堂稱為“庠”,屬於官辦學府,集中瞭魯國最優秀的老師,實施非常嚴格的教育。因顏氏傢族與魯國國君是同宗關系,孔子仍以一個貴族子弟的身份,在學堂裡受到貴族式教育。正是有著這種母子情深的依存關系,才有瞭《禮記·檀弓》裡故事的發生:孔子在其十七歲時,其母仙逝,孔子堅持父母合葬,因母恥於野合之事,未曾告訴父墓所在,孔子為瞭打聽父墓所在,就想瞭個殯母於五父之衢的辦法。按常禮,殯當在寢而不在外,今孔子故意殯母於外,意在引起人們的註意,使人們怪而問之,孔子便可借機打聽父墓之所在。後來問於鄒人曼父之母,才知道父親葬於防,然後使父母得以合葬。  五、歐母  歐陽修(1007~1072),是北宋時期的著名學者,是傑出的文學傢、史學傢、是唐宋八大傢之一。他出身於封建仕宦傢庭,其父歐陽觀是一個小吏。在歐陽修4歲時,父親就離開瞭人世,於是傢中生活的重擔全部落在歐陽修的母親鄭氏身上。為瞭生計,母親不得不帶著剛4歲的歐陽修從廬陵到隨州,以便孤兒寡婦能得到在隨州的歐陽修叔父的照顧。  歐陽修的母親鄭氏出生於一個貧苦的傢庭,隻讀過幾天書,但卻是一位有毅力、有見識、又肯吃苦的母親。她不斷給年幼的歐陽修講如何做人的故事,每次講完故事都把故事做一個總結,讓歐陽修明白做人的很多道理。她教導孩子最多的就是做人不可隨聲附和,不要隨波逐流。歐陽修稍大些以後,鄭氏想方設法教他認字寫字,先是教他讀唐代詩人周樸、鄭谷及當時的九僧詩。盡管歐陽修對這些詩一知半解,卻增強瞭讀書的興趣。眼看歐陽修就到上學的年齡瞭,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傢裡窮,買不起紙筆。有一次她看到屋前的池塘邊長著荻草,突發奇想,用這些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不是也很好嗎?她就用荻草稈當筆,鋪沙當紙,開始教歐陽修練字。歐陽修跟著母親的教導,在地上一筆一劃地練習寫字,反反復復地練,錯瞭再寫,直到寫對寫工整為止,一絲不茍。這就是後人傳為佳話的“畫荻教子”。  幼小的歐陽修在母親的教育下,很快愛上瞭詩書。每天寫讀,積累越來越多,很小時就已能過目成誦。10歲的時候,母親就帶他經常到附近藏書多的人傢去借書讀,因為自己沒有,她就讓他把借來的書抄錄下來。一天,他從李傢舊紙筐裡,發現一本六卷本《韓昌黎文集》,經主人允許,帶回傢裡。打開一看,大開眼界,便廢寢忘食、日以繼夜地閱讀。宋朝初年,社會上多流行華麗浮躁、內容空洞的文風,而韓愈的文風與之完全不一樣。歐陽修被韓愈清新自然的文章所打動。他高興地對母親說,世上竟有這麼好的文章啊。盡管歐陽修年紀尚小,對韓愈文學思想未必能全部吃透,但卻為他以後革除華而不實的文風打下瞭基礎。而正是在這種思想啟迪下,一個學習韓愈、革除當時文壇上壞風氣的念頭,在他的腦海裡油然升起。  歐陽修長大以後,到東京參加進士考試,連考三場,都得到第一名。當歐陽修20歲的時候,已是當時文學界大名鼎鼎的人物瞭。母親為歐陽修的出眾才學而高興,但她希望兒子不僅文學成就出眾,為人做事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歐陽修長大做瞭官以後,母親還經常不斷地將他父親為官的事績講給他聽。她對兒子說:你父親做司法官的時候,常在夜間處理案件,對於涉及到平民百姓的案宗,他都十分慎重,翻來覆去地看。凡是能夠從輕的,都從輕判處;而對於那些實在不能從輕的,往往深表同情,嘆息不止。她還說:你父親做官,廉潔奉公,不謀私利,而且經常以財物接濟別人,喜歡交結賓朋。他的官俸雖然不多,卻常常不讓有剩餘。他常常說不要把金錢變成累贅。所以他去世後,沒有留下一間房,沒有留下一壟地。  她告誡兒子,對於父母的奉養不一定要十分豐盛,重要的是要有一個孝心。自己的財物雖然不能佈施到窮人身上,但一定是心存仁義。我沒有能力教導你,隻要你能記住你父親的教誨,我就放心瞭。母親的這些語重心長的教誨,深深地印在歐陽修腦海裡。歐陽修為官秉正,但也不忘孝敬為自己備嘗艱辛的母親。皇祜五年,歐陽修的母親以73歲的高齡病逝於南京,歐陽修將母親遺體運送故鄉安葬。母親慈祥的面容,勞碌奔波的身影,時時出現在眼前,母親的諄諄教導激勵他成就瞭一生的功業。   六、陶母  陶侃(259年~334年),是東晉名將,曾任八州都督,征西大將軍,封長沙郡公。他有一個非常賢惠又深明大義的母親。陶侃的先輩,史書上記載不詳。其父陶丹,是吳國的邊將,官至揚武將軍。揚武,系雜號,地位不高。陶侃先世無顯赫仕宦可以溯記,年輕時又當過尋陽的“魚梁吏”,說明其傢屬於“寒門”這類社會地位很低的階層。晉滅吳後,中原人稱江南人為“亡國之餘”,江東士族在政治上也受到中原士族的排抑。像陶侃這樣“望非世族、俗異諸華”的人,處境就更為艱難瞭。  陶侃少年時喪父,傢境清貧,與母親湛氏相依為命。湛氏是位很堅強的女性。她立志要使兒子出人頭地。在這種環境下,對陶侃管教很嚴,並通過自己紡織資助兒子去結交朋友。後來,陶侃在縣功曹周訪的薦引下當上縣主簿,才開始擺脫充當賤役的地位。一次,鄱陽郡孝廉范逵途經陶侃傢。正值大雪。陶侃因傢貧,擔心沒有招待而怠慢瞭朋友,心中十分焦急。母親看在眼裡,安慰他說,你隻管留客吧,我會設法招待好的。於是,她把頭上的長發剪下,換成酒菜,又卷起鋪床的幹草切細,陶侃“斫諸屋柱”為薪柴,喂飽范逵的馬。范逵事後得知,感慨地說:“非此母不生此子”!即使是跟隨范逵而來的奴仆也覺得大過所望。  等范逵離開時,陶侃又追送百餘裡。范逵很感動,臨別時問陶侃:“卿欲仕郡乎?”陶侃趕忙回答:“欲之,困於無津耳”。范逵遂向廬江太守張夔“稱美之。夔召為督郵,領樅陽令。有能名,遷主簿”。這時恰逢州部從事來到郡裡,他想借視察之名勒索賂賄,陶侃便讓手下諸吏安心辦公,自己出面對從事說:“若鄙郡有違,自當明憲直繩,不宜相逼。若不以禮,吾能禦之。”從事聽瞭便退瞭出去。陶侃也未忘報答張夔的知遇之恩。“夔妻有疾,將迎醫於數百裡。時正寒雪”,眾僚屬皆面有難色。唯陶侃說:“資於事父以事君。小君,猶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盡心乎”!於是請行,眾咸服其義。後長沙太守萬嗣路過廬江,見到陶侃,陶侃對他特別虛心謙恭,使得太守大為驚訝,臨別時對他說“君終當有大名”。令其子和他結交朋友,而後才離去。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有瞭這樣的關系,陶侃即被張夔舉為孝廉。靠這種身分,陶侃可以進入洛陽與上層名流結識,去實現他的大志。不久,陶侃做瞭漁梁吏,食用官府的魚(醃魚)。他念起貧寒中的母親,就用陶罐盛瞭一點魚送給母親。不料母親不但不受,還將陶罐封上退回,並附信責備說:“汝為吏,以官物遺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憂矣!”此事給陶侃以極大的教育,為陶侃後來做官的廉潔奉公打下瞭基礎。大約在元康六年(296年),陶侃到瞭洛陽。當時的洛陽,經過幾十年的修復、重建,又變得十分繁華、熱鬧起來。但是,京城的繁華卻沒有給陶侃帶來什麼錦繡前程。實行多年的九品中正制,已使西晉在選官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世族子弟憑借自己的父、祖餘蔭即可身居要津,並不為今後升遷而費神。  陶侃也深知像他這種身分的人,沒有權門當靠山,是根本不可能在洛陽官場上站住腳的。因此,他去求見“性好人物”的司空張華。但張華卻“初以遠人,不甚接遇”。陶侃對張華的輕視並不灰心。多次求見,“每往,神無忤色”。張華在和陶侃談話時,大吃一驚,認為他不同常人,陶侃很快便在張華的推薦下作瞭郎中。郎中有資格入選各類官職,但像陶侃這樣的窮賤之士是根本擠不進那些顯要的官位。陶侃在洛陽呆瞭五、六年,但前途依然渺茫得很。在這期間,西晉的內亂愈演愈烈。永康元年(300年),趙王倫廢賈後。第二年又廢惠帝自己稱帝。動亂就由宮廷內發展到宮廷外。洛陽內外已成為諸王軍隊沖突、爭奪之地。在這種情況下,寓居洛陽的江東士族紛紛返傢避亂。此時陶侃已經認識到,在洛陽的這種門閥政治下,他是難於出人頭地的。又因受到江東士族紛紛返回傢鄉氣氛的影響,他也準備南下瞭。  時黃慶已經作瞭吏部令吏,舉薦陶侃補任武岡縣令。武岡是荊州南部的一個縣。這時的陶侃已經四十多歲。陶侃到任後,與太守呂嶽的關系很緊張。他遂棄官回傢。以後又當過郡小中正。如果不是晉末江南的動亂給他以儕身戎旅的機會,恐怕他終生也隻能當個縣令之類的小官。八王之亂引起江南動蕩不安的局勢,為陶侃施展才幹提供瞭機遇。就在這個時候,對陶侃一生影響巨大的母親病故瞭,終年75歲。陶侃在幾十年的為官生涯中,時刻牢記母親的教誨,堅持每天早上把一百塊磚搬到屋子外面去,晚上又如數搬回來。部下問為什麼這樣做,他回答說:我的志向是領兵橫掃強虜,恢復中原,如果不鍛煉一個好身體怎麼可以呢!  七、佘太君  佘太君(折太君),名賽花,西京大同人,乃後周四鎮節度使折從阮之孫女,永安節度使鎮府州折德扆之女。佘太君自幼隨父折德扆鎮守府州,善於騎射,配與北漢名將楊業為妻。佘太君生性敏慧,弓馬武藝擁熟,深知兵法,輔佐楊業屢立戰功,官居雲州觀察使,號稱楊無敵。後來在征遼之時,潘美掛帥,楊業為先鋒之職,不意潘仁美向懷私怨,包藏禍心,逼孤軍而臨絕險,陳傢峪矢盡力窮,番將則烏屯雲集,遂致全軍皆陷,楊業被俘,三曰不食而亡。  楊業為國捐軀之後,佘太君又協助長子楊延昭抗遼立功,累任崇儀副使、江淮南都巡檢使、知定遠軍、保州緣邊都巡檢使、本州防禦使、高陽關副都部署署、加如京使。楊延昭戍邊二十餘年,宋朝皇帝真宗也贊揚地說:“延昭父業為前朝名將,延昭治兵護塞,有父風,深可嘉也。”北宋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楊延昭病逝軍中,終年57歲,河朔之人多望延昭靈樞痛哭流涕,悲聲直上九霄。楊延昭之子楊文廣從狄青南征有功,授興州防禦吏、知涇州,為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部虞侯,卒後贈同州觀察使。  楊傢將從楊業之父楊信到孫楊文廣,祖孫四代馳騁疆場,英勇殺敵為國捐軀,堪稱“一門忠烈”,佘太君正是楊傢將的中流砥柱。雖然正史上對佘太君沒有作更多記載,但是佘太君那深通兵書、久戰沙場、忠心愛國、顧全大局、深明大義的巾幗英雄形象,卻深深地印在廣大人民腦海之中。她指揮楊傢將英勇殺敵的可歌可泣之英雄業跡,已經達到傢喻戶曉、老幼皆知的深度。後來的人們為瞭懷念她、歌頌她、學習她、崇拜她,希望她留芳千古,永垂不朽,又編演瞭評書、小說和戲曲劇目,其中以戲曲劇目廣為流傳。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敬佩!中國一牛人竟讓美軍2萬核彈變成廢鐵

  導讀:美國在研究激光武器,這是大傢都知道的問題。但美國的科研人員無法克服粉塵和霧霾以及風雨對地基激光的幹擾,結論是,因為激光的能量在發射過程中被粉塵和霧霾以及風雨消耗掉,到達目標時已經無法燒掉目標。而中國激光武器比美國強大的多,中國激光可以完爆洲際彈道導彈,事實和物證擺在那裡,不容懷疑。  這也就說明瞭美國的核彈對中國沒有多大作用,而中國核彈對美國的威脅卻大得多。 中國這件神器就好像給中國添加瞭一層無敵保護衣,再也不用擔心美國的威脅瞭。而這件無敵保護衣的制造者就是我國的院士之一:張存浩院士張存浩院士是中國著名物理化學傢,中國高能化學激光奠基人、分子反應動力學奠基人之一,長期從事催化、火箭推進劑、化學激光、分子反應動力學等領域的研究,取得多項國際先進成果。  就是因為這件無敵保護衣,張存浩院士成為瞭美國最痛恨的人,一件神器竟讓美國2萬核彈變成廢鐵。你說奧巴馬惱火不惱火?最惱火的不是這個,而是在上世紀70年代張存浩院士就提出開創瞭中國高能化學激光的研究領域,同時也主持研制出中國第一臺氟化氫/氘化學激光器,整體性能指標達到當時世界先進水平。美國再次被打敗。   小編查資料得知該成果被《科學》主編列為亞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他還在國際上首次觀測到混合電子態的分子碰撞傳能過程中的量子幹涉效應,並明確瞭此量子幹涉效應本質上是一種物質波的幹涉。這項成果被評為2000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這一報道更讓中國在激光武器的道路上享受瞭無上的榮譽,讓美國隻能眼饞。在崇洋媚外的“精英”的眼裡,中國不可能超越美國,為什麼不能,他們能講一大套道理,可這次事實勝於雄辯,這臉被再次打成猴子屁股瞭,這也證明瞭我們國傢正在不斷進步不斷發展,將來有一天肯定會將美國踩在腳底下的。而前不久美軍剛剛實驗的激光武器正好證明瞭這一點,中國崛起瞭。美國發射的激光武器和中國的相比就是個渣,不信我們接下來往後看。相關閱讀推薦:大陸一旦武統臺灣:力挺中國的12國傢曝光!中國有望在2020年左右實現全球導航定位軍事顧問還是特工:李德在中國的真實身份之謎揭秘: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最喜歡哪位中國美女?甲午戰爭兵敗竟然是因為中國士兵開槍瞄不準?泰國奇葩的租妻文化 泰國租妻業為何不願接中國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中國激光武器曾兩次擊落衛星  據俄羅斯媒體報道,中國在針對無人機的武器研發領域選擇瞭一個正確的方向,俄羅斯軍事專傢、地緣政治問題研究所副所長西夫科夫在評論不久前中國成功用激光擊落小型無人機時指出。這位俄羅斯專傢同時還表示,這種武器成本低,命中率高,極具發展前景。用激光擊落彈道導彈、擊毀坦克或其他裝甲軍械的嘗試沒有經受住技術上的考驗。例如,美國就放棄瞭用於擊落巡航導彈的激光武器的研發計劃。而西夫科夫指出,為瞭擊落小型無人機,激光再合適不過瞭。  中國希望利用這種新型武器確保眾多活動的安全。負責該項目的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下屬的九院高科技裝備公司經理易勁松認為,小型無人機有可能成為恐怖分子的選擇。由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等單位研發的“低空衛士”防范高度500米以下、速度50米/秒以下的飛行器。實景演示中,“低空衛士”百發百中,在5秒內精準攔截半徑2公裡、360度空域的多種航空器,既快又準且無聲無息。   不過,來自恐怖分子的空中威脅的逐漸加大並非是促使中國研發激光武器的唯一原因。更令中國不安的是利用他國利用無人機進行非法測繪。而據西夫科夫稱,這是可能的敵方進入本國領空進行偵察的目的之一。他說:“為確保作戰行動成功進行精確測繪,是作戰前的一個重要準備工作。沒有足夠準確的地圖信息,就不可能進行真正的戰鬥,不能確保對軍隊進行有效的指揮。如果有這方面的詳細信息,那麼部隊的作戰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中國剛剛進行測試的激光系統能在5秒內精準攔截半徑2公裡內的多種小型航空器,條件是它們的飛行高度在500米以下、飛行速度在每秒50米以下。據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的消息人士透露,目前正著手研發功率更高、攔截半徑更大的激光武器。有消息稱,2009年9月,在中國西北部某秘密基地,中國用高能固態激光炮擊中來襲的火箭彈,經過0.075秒的持續高能能量照射,將火箭彈在飛行途中引爆自毀。在此同時,中國國防光學單位正加緊攻關,將激光炮技術移植到891試驗艦上。爭取在2014年前取得重大技術突破,並為戰術激光武器的量產做好必要的準備工作。  為此,包括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CAEP)、上海光機所在內的好幾傢國防軍工研究所企業的工程師,已經完成瞭針對“艦載激光炮”系統原型部件的試驗。整個試驗設備(高能脈沖電力產生裝置、激光激勵產生裝置,火控瞄準設備等等)的總體積和一輛小卡車類似,這種大小的高能激光武器適合裝配在大型軍艦上。目前,北京、上海、綿陽、安徽、長沙方面已根據總裝備部的需求開始在進行戰術防空及艦載激光炮的裝備成型的高級工程發展階段進行研究,計劃在2015年左右初步具備量產化能力. 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中國最令人敬佩的抗日英雄原來是他!名將楊靖宇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的英雄事跡想必大傢都有所聽聞,楊靖宇領導東北抗聯部隊與日寇殊死搏鬥,在這裡書寫瞭蕩氣回腸的抗日詩篇。 當年的楊靖宇用兵如神,他是日寇的心腹大患 “‘九一八’,大炮響,小鬼子,占沈陽。蔣介石下令不抵抗,扔下百姓遭瞭殃。不是下令要勞工,就是強征出苛糧。逼得人們沒活路,上山去找大老楊。”這是一首在靖宇縣流傳甚廣的民謠,“大老楊”說的就是楊靖宇,那是東北民眾對他的昵稱,當年他和戰友們浴血抗戰,牽制瞭數十萬日寇入關南犯。 然而,在敵人眼中,楊靖宇卻是揮之不去的“心腹大患”。  “敵人為啥非得置楊將軍於死地,因為他用兵如神,隻要有他在,小鬼子睡覺都不踏實。”抗聯老戰士黃殿軍回憶起當年的抗戰歲月,仍心潮澎湃。 黃殿軍如今已年過九旬,傢住靖宇縣龍泉鎮。“當時敵人對楊靖宇真是又怕又恨。”黃殿軍說。1939年日本侵略者發動瞭偽通化、間島、奉天“三省聯合大討伐”,由關東軍第二獨立守備隊司令官野副昌德統一指揮2萬餘人,專門剿殺楊靖宇領導的抗聯部隊。“據說當時野副昌德下瞭命令,同時遇到山林隊和抗聯,就打抗聯放過山林隊;如果遇到楊靖宇和其他的抗聯隊伍,就放過其他,死死咬住楊靖宇。”黃殿軍掰著顫抖的手指告訴記者。  1939年的冬天,格外寒冷。此時,一張陸空交織的大網,正一步步向楊靖宇撒開。面對敵人的瘋狂剿殺,楊靖宇部隊決定化整為零,分散突圍,待機重新集結。靖宇縣楊靖宇精神研究會會長李立斌介紹說,“1939年12月24日,楊靖宇身邊尚有400餘人的抗聯部隊,到1940年2月2日就隻剩二十七八個人瞭。2月18日,楊靖宇身邊的最後兩名警衛員在濛江縣附近向群眾購買糧食和衣服時被捕,敵人從他們身上搜出楊靖宇的印章,判斷他可能就在附近,於是增派兵力和飛機展開圍捕。” 1940年2月23日下午3時10分,也就是楊靖宇犧牲前的1個多小時,接到叛徒告密的敵人又派出5批近200人圍剿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