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文人

宋朝著名詩人梅堯臣簡介:歐陽修唯一佩服的文人

  梅堯臣(1002年–1060年),字聖俞,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漢族,宣州宣城(今屬安徽)人。宣城古稱宛陵,故世稱宛陵先生。初試不第,以蔭補河南主簿。50歲後,於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為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為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並為《孫子兵法》作註,所註為孫子十傢著(或十一傢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叢刊》影明刊本等。詞存二首。   在宋朝,做官幾乎是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和追求。因此,進館、入閣、點翰林、當學士(宋朝置“史館”、“秘閣”、“資政殿”等,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通稱館閣),便成瞭讀書人的人生理想,也成瞭他們事業成功與否的標志。在宋朝,一個才子,尤其是天下公認的才子,如果沒能進館入閣,那是要被惋惜和譏笑的,大詩人梅堯臣就是如此。   梅堯臣出身於官宦之傢,從小愛好詩歌。他一反宋初西昆體詩歌表面的浮艷和內容的空洞,註重平淡、含蓄、深遠,給北宋詩壇帶來一股清新之風。不過,有才的人不一定都能考上進士,正如史學傢唐德剛先生所說:“帝制時代考科舉,原是十考九不取的。屢考不取,才是正常現象;考取瞭才是反常和意外。”所以,盡管梅堯臣“工為詩”,有才名,但他的科考之路卻坎坷崎嶇,屢試不第,最後隻好“拼爹”,通過父輩的功勞蔭補入仕,授太廟齋郎、河南縣(隸屬河南府)主簿。   這個小官運氣不錯,剛出道就遇到瞭好上司錢惟演。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錢惟演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任西京(今河南洛陽市)留守,稱“使相”,與宰相平級。錢惟演是朝中大臣,尊重人才,提攜後進,堪稱伯樂。他曾對當時在洛陽任職的部下梅堯臣、歐陽修、尹洙等一批青年才俊給予過許多幫助,尤其對梅堯臣和歐陽修高看一眼,厚愛一籌,經常與他們詩酒唱和,還在同僚中廣為延譽,梅堯臣、歐陽修因此被世人並稱為“梅歐”。   隻是梅堯臣在錢惟演眼裡是人才,在民間也有詩名,但朝廷卻始終沒有把他當成幹才。在洛陽任滿以後的歲月裡,他還到江西、浙江、陜西等多地任職,歷任縣令、監稅、監倉等職,一幹就是三十年。像他這樣文名顯赫,又經過多地任職、多崗位鍛煉的,老在區區末吏的崗位上徘徊不前,頗為少見。很多士大夫認為,像梅堯臣這樣的大才子,不進館入閣,真是枉費其才。嘉佑元年(1056),翰林學士趙概等十餘人聯名向宋仁宗推薦梅堯臣。在大傢的惋惜、褒揚以及輪番推薦之下,宋仁宗決定面試一下這個聞名天下的詩人。一試,果然才華出眾,便賜他進士出身,出任國子監直講,後任尚書都官員外郎。然而,這個員外郎仍舊隻是個上不瞭臺面的散官閑職。更讓人遺憾的是,梅堯臣在都官員外郎任上沒幾天便溘然長逝瞭。梅堯臣的命運令時人唏噓不已,有同僚甚至替他抱屈:“贏得兒童叫夫子,可憐名位祗都官。”(宋代趙與虤《娛書堂詩話》)   不過,梅堯臣對自己的仕途通達與否似乎並沒有過高的期望。嘉佑年間(1056—1063),宋仁宗征召他編修《新唐書》。接到皇帝的征召之後,他對妻子刁氏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吾之修書可謂猢猻入佈袋矣。”好動的猴子,被塞進佈袋,該多難受?表達瞭他頗不情願的心態。知夫莫若妻,刁氏的回答更直接:“君於仕宦,何異鮎魚上竹竿耶?”誰見到過能爬上竹竿的鮎魚呢?

中國近代史上哪位文人新婚前夜非要母親陪睡?

  導讀:我以前提過我愛我們坂仔村裡的賴柏英。小時候兒,我們一齊捉鰷魚,捉螯蝦,我記得她蹲在小溪裡等著蝴蝶落在她的頭發上,然後輕輕的走開,居然不會把蝴蝶驚走。我們長大之後,她看見我從上海聖約翰大學返回故鄉。我們倆都認為我倆相配非常理想。她的母親是我母親的教女。她已經成長,有點兒偏瘦,所以我們叫她“橄欖”。  “橄欖”是一個遇事自作主張的女孩子,生的鵝蛋臉兒,目似沉思狀。我是急切於追求新知識,而她則堅持要孝順祖父。這位祖父雙目失明,需要她伺候,片刻不能離。她知道在Chiangchiu什麼都有,最好的水果、魚、瓜,美麗迷人的山。後來,長衫兒流行瞭,我姐姐曾經看見她穿著時興的衣裳,非常討人喜歡。我記得她平常做事時總是穿黑色的衣裳,到瞭禮拜天,她穿淺藍的,看來好迷人。她祖父眼睛沒瞎時,她總是早晨出去,在一夜落雨之後去看看稻田裡的水有多麼深。我們倆彼此十分相愛。她對我的愛非常純正,並不是貪圖什麼,但是我倆終因情況所迫,不得已而分離。後來,我遠到北平,她嫁瞭坂仔本地的一個商人。   我這個青年,傢雖貧,而我自己則大有前途,我妻子則是個富有銀行傢之女。她比起我來,是高高在上的。幸而她不是在富有之傢嬌縱撫養之下長大的。依照舊傳統,女孩子是為男子的需要而教養的;女孩子要學會烹飪,洗衣裳,縫紉,事實上,要教養她能做普通的傢事,以便長大後嫁到丈夫傢有過日子的本領。除去偶爾的拜神祭祀到墳塋寺廟之外,她們是不到前院,不在大庭廣眾之間出現的。對女孩子的這種歧視,因而達成一個顯著的結果,就是使她們成瞭賢妻良母。而男孩子則嬌生慣養,縱容壞瞭,結果,缺乏進取奮鬥的意志,很少有什麼成就。  我從上海聖約翰大學回傢之後,我常到一個至交的傢裡,因為我非常愛這個朋友的妹妹C。他們傢與後來我的妻子是鄰居。我也與後來成為我妻子的那位小姐的哥哥相交甚善。我應邀到他們傢去吃飯。在吃飯之時,我知道有一雙眼睛在某處向我張望。後來我妻子告訴我,當時她是在數我吃幾碗飯。另外我知道的,我路途中穿的那臟襯衣是拿到她傢去洗的,卻從來沒人把我向她介紹過。在大學二年級時,我曾接著三次走上禮堂的講臺去領三種獎章,這件事曾在聖約翰大學和瑪利女校傳為美談。那時我這位將來的妻子還沒進聖瑪利,但是一定聽見人說這件事。我由上海回傢後,正和那同學的妹妹C相戀,她生得確是其美無比,但是我倆的相愛終歸無用,因為我這位女友的父親正打算從一個有名望之傢為他女兒物色一個金龜婿,而且當時即將成功瞭。   在那種時代,男女的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決定的。我們結婚之後,我一直記得,每逢我們提到當年婚事的經過,她就那樣得意地哧哧而笑。我們的孩子們都知道。我妻子當年沒有身在上海,但是同意嫁給我,這件事一直使她少女的芳心覺得安慰高興。她母親向她說:“語堂是個牧師的兒子,但是傢裡沒有錢。”她堅定而得意的回答說:“窮有什麼關系?”我姐姐在學校認得她,曾經告訴我她將來必然是個極賢德的妻子,我深表同意。我知道不能娶C小姐時,真是痛苦萬分。我回傢時,面帶淒苦狀,姐姐們都明白。夜靜更深,母親手提燈籠到我屋裡,問我心裡有什麼事如此難過。我立刻哭得癱軟下來,哭得好可憐。因為C小姐的父親決心將她嫁與別人,我知道事情已經無望,我母親也知道。我的婚禮是在民國八年,蜜月是到哈佛去旅行。婚禮是在一個英國的聖公會舉行的。  我要到新娘傢去“迎親”,依照風俗應當如此。新娘傢端上龍眼茶來,原是作為象征之用,但是我全都吃不下去。舉行婚禮時,我和伴郎談笑甚歡,因為婚禮也不過是個形式而已。為瞭表示我對婚禮的輕視,後來在上海時,我取得妻子的同意,把婚書付之一炬。我說:“把婚書燒瞭吧,因為婚書隻是離婚時才用得著。”誠然!誠然!我必須把新婚的前夜的情形說出來。新婚的前夜,我要我母親和我同睡。我和母親極為親密。那是我能與母親同睡的最後一夜。我有一個習慣玩母親的奶,一直玩到十歲。就因為有那種無法言明的願望,我才願睡在她身邊。那時我還是個處男。相關閱讀推薦:宋朝著名詩人梅堯臣簡介:歐陽修唯一佩服的文人曹操為什麼殘殺孔融,楊修,禰衡這些文人?古代文人的收入有多高?鄭板橋一幅畫等於千斤米康熙的南書房:康熙朝文人想進入中樞必經之路揭秘:三國史上奸雄曹操最佩服的兩個文人的結局 老舍曾給溥儀當“禦用文人”:潤色《我的前半生》

明朝文人氣節之冠於謙:隻手降大明從危機中拉回

  一個真正的英雄一定是品格高潔之士,明代的文人,恐怕少有人能出於謙之右。著名的成語出自他,就是兩袖清風。於謙是永樂年間的進士,到明宣宗時,升職到晉豫巡撫。非常辛苦。一做就是十八年。為官清廉,關心民生,在民間就獲得瞭於龍圖於青天的美稱。宦官亂政現象出現,王振亂政,當時無不仰其鼻息,隻有於謙從不這樣。手下官員為他送行時,隻有簡單的衣物與書。送行的朋友就對他說,現在是王振專權,而且貪得無厭,送東西才好辦,不送就倒黴,大人好歹得帶點土特產給他。結果於謙一笑, “吾惟有清風而已,且交際之物幾何?而閭閻短長可畏也?”為官要對得起良心,要對得起百姓的評價。路上他寫下著名的詩作:“手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話短長。”兩袖清風的賊就出自於此。可見於謙的品行高潔。事情發展被朋友言中,因為不肯低頭,王振惱火,覺得於謙不放他在眼中,羅織瞭一個罪名,要置於謙於死刑。百姓聽說瞭,組織瞭請願團,進京請願。王振一看,就找瞭個臺階,假裝搞錯瞭,放瞭。但是貶官瞭。明朝卻險些從王振手中滅亡瞭。   明英宗被俘,於謙挺身而出:皇帝成瞭俘虜,大明的天要塌瞭。幸好有於謙。於謙出生時是朱元璋去世那一年。人稱他為保護神。少年時,蘭古春這個得道高僧預言他將來是救時宰相。該他出場瞭。土木堡之變出現在1449年八月十六。第二天,留守北京的是英宗的弟弟朱祁鈺,臨時監國。第天的朝會上,亂成瞭一鍋粥。大半個朝中官員都被裹挾到戰場上,大多被殺在戰場上。這時王直止住所有人的哭聲。最重要的是皇帝怎麼辦?如果被俘瞭,怎麼辦?這時,傳來消息,果然被俘瞭。   後宮哭起瞭。如果也先兵臨城下,北京怎麼辦?這時,許多人開始犯嘀咕瞭。怎麼辦?323年前,北宋時徽宗欽宗二帝被俘。靖康二年,靖康之變。這個情形面臨的相似。大臣們自然反應是遷都。沒人敢說。侍講學士徐理說,隻有南遷。他得意洋洋時,於謙大喝一聲,言南遷者,可斬也。於謙相貌偉岸,嚇得他一哆嗦。大明是天子守國門,臨邊患之地,居安思危。一動,根本就失去瞭。遷到南方,一定是茍延殘喘。看不到南宋的歷史教訓嗎?一退讓,後患無窮。大傢都覺得有道理。於謙的氣概鼓舞瞭大傢。金英對著徐理大喝一聲,滾出去。徐理狠狠地盯瞭於謙一眼。於謙被升為兵部尚書,臨危受命,絲毫不謙讓。他全權主持抗戰事宜。慨然赴任。   無兵無糧,沒有勝算的戰爭:沒有兵,王振將常備軍全部帶走瞭。於謙急調全國預備役部隊。迅速進京勤王。短時間內,各地勤王大軍趕往北京。雖然是預備役,也有二十二萬。第二個沒有糧。當時糧食總倉庫,都放在通州口當時有四十裡遠。來回搬糧,要是瓦剌騎兵來瞭也麻煩。於謙讓進京勤王的部隊先從通州過,自取軍糧。一下子把糧搬光瞭。第三個間題是,沒領導。名不正言不…自。英宗沒死,隻是被俘瞭。朱祁鈺隻是監國。雖然要打北京保衛戰,隻要也先來瞭,誰敢對著皇帝幹呀?仗沒法打。有人說另立皇帝就是瞭。古人可不敢,這是危險的事。當時英宗還活著,沒人敢提這事。   這時,又是於謙提出來。挑頭擁立朱祁鈺登基。為國傢為天下計,於謙出頭瞭。就是景泰帝。列陣九門之外,於謙的勇與智:這次保衛戰,出人意料。瓦剌兵臨城下。所有人認為都會憑著城墻堅決防守。於謙反而列陣九門。與瓦剌與也先展開野戰。也先反倒不敢打瞭。派瞭一千多人到城下試探。剛好在彰義門下遭遇瞭一萬多人,明軍一下子將這支小部隊包瞭餃子。三軍通報,大做宣傳。大傢認識到瓦剌騎兵不過如此。士氣大振。對於也先來說,這不在心上。他下決心決戰,選擇在德勝門作為主攻方向,派一萬精銳鐵騎作先鋒,也先率主力隨後攻進。騎兵機動,明軍主力以步兵為主。如果在開闊地帶作戰,會吃虧。於謙這樣的文官一定會智鬥。有個村鎮空瞭,於謙就派瞭神機營,這是火器的部隊。於謙緊急訓練他們用火器,埋伏在這個村子裡。裝作潰敗,引騎兵進入村鎮。村鎮裡是民房,騎兵發揮不出,火器一起發射,也先的騎兵亂瞭。一萬多騎兵,半個時辰左右就被殲滅殆盡。神機營迅速撤回。也先氣壞瞭。率主力全軍跟進,發現一隊隊騎兵列陣德勝門前。原來於謙啟用瞭石亨。這是邊關大將,最擅長率領騎兵。也先面臨明軍的騎兵雙愣瞭。沖鋒的時機來瞭,也先也被沖得四零八落。殺得難分難解時,禪機營殺回來瞭。最後,也先看難攻下德勝門,發現西直門一帶防守薄弱,分出一支去打西直門。西直門後撤,要求城上開門。當時兵科的給事中程信說,於大人嚴令不許退回城內。沒辦法開門。孫鏜沒辦法,隻得奮力抵抗。程信調來炮手,支援孫鏜。關鍵時於謙背後出現。也先苦戰一天,城門都沒摸著。也先沒辦法,隻好退兵。紮營。於謙晚上帶瞭火炮手,潛伏到也先的大營邊,一陣火炮,也先看實在打不下去瞭。隻好灰溜溜地撤出瞭關外。

名妓李師師的幕後推手:北宋文人炒作下的美女

  李師師是水滸裡的人物,當然現實生活中也有這個人,這個人是北宋著名的妓女。不僅長相漂亮,而且能歌善舞,很通音律,是個各方面都不錯的女人。當然女人這麼優秀,自然要有很多人來捧。到底是哪些男人做瞭李師師的幕後推手呢,否則為何全天下都知道李師師的大名。  第一個是大文人張先,此人也算是北宋時期的作協副主席,宋詞寫的頗有水平,因為“影”字用得好,當時人稱張三影。張先也喜歡漂亮美眉,雖然當時年齡很大,可是總喜歡到鬧市區走走,看看有沒有能夠吸引自己創作的女孩子。李師師早年在妓院學藝,養在深閨人未識。張先去她們妓院,因為李師師年紀幼小吧,張先也就喜歡上瞭,有沒有給她破處,咱不知道,反正張先隨後特地為李師師填瞭一首《師師令》:“香鈿寶珥。拂菱花如水。學妝皆道稱時宜,粉色有、天然春意。蜀彩衣長勝未起。縱亂雲垂地。都城池苑誇桃李。問東風何似。不須回扇障清歌,唇一點、小於珠子。正是殘英和月墜。寄此情千裡。”就是這首詞,讓李師師一夜之間走紅汴京,成瞭花魁,也終於驚動瞭宋徽宗和大才子周邦彥。當然,依照張先的一貫做派,絕不會白做廣告的。廣告費是啥,也就不言而喻瞭。  其二便是晏幾道。此人乃是當朝宰相晏殊的兒子。為人有女孩子的樣子,善寫風花雪月。聽說有個叫李師師的,自然喜不自勝,晏幾道有兩首《生查子》,也都寫到李師師。一首雲“歸往鳳城時,說與青樓道:遍看潁川花,不似師師好”。另一首雲“何時花裡閑,看得花枝足;醉後莫思傢,借取師師宿”。對李師師也是夜裡夢裡的思念,很朦朧的味道。   第三個便是秦少遊,此人風流儒雅,又是大名士蘇東坡的學生。秦觀有一首《叢花》,也是贈給李師師,當時秦少遊三十多歲,也是青春年少,相見恨晚:“年時今夜見師師,雙頰酒紅滋。疏簾半卷微燈外,露華上、煙裊冷颸。簪髻亂拋,偎人不起,彈淚唱新詞。”  第四個是周邦彥,此人被稱為詞中老杜,不過人品卻不怎麼的,也喜歡沾花惹草。一個偶然的機會有幸結識瞭色藝雙絕的李師師。兩個人互相欣賞,情好日密,周邦彥也就常常在李師師那裡留宿,逐漸到瞭難以自拔的程度。可惜此事卻遇到最大的嫖客,他就是當時的皇帝宋徽宗。有一次,周邦彥估計皇上不在師師那裡,就偷偷地來找師師。忽聽得皇上從地道裡來瞭,周邦彥大驚,不知所措。那李師師馬上讓周邦彥藏起來。  皇上見到師師,寒暄瞭一番,早有使女拿瞭溫水包來,放在錦緞子被裡溫著,師師又往獸形的香爐裡添瞭些香料,屋裡頓時香氣繚繞。這時皇上拿出一個江南新進的橙子,讓李師師品嘗。那李師師是一代名妓,即便是吃橙子,也是很講究的。她特意取來一把並州產的小刀,又薄又亮,把橙子切開;又往碗裡撒瞭一點吳地產的雪白的精鹽,用涼開水沖化瞭,把切好的橙子放在鹽水裡蘸著吃。他們又吹瞭一會兒笙,說瞭一些私房話,夜就已經很深瞭。  卻說周邦彥在暗處把一晚上的事都聽瞭去,他本來是應該守口如瓶,絕對不能說出去的。可是周邦彥按捺不住創作的沖動,竟把這一夜的風流韻事寫成瞭一首詞,詞牌叫做《少年遊》:並刀如水,吳鹽勝雪,纖手破新橙。錦幄初溫,獸煙不斷,相對坐調笙。低聲問:向誰行宿?城上已三更。馬滑霜濃,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在下一次見到徽宗時,李師師就唱起瞭這首《少年遊》。徽宗見說的是上次幽會事,便問是誰所作,李師師說出作者。徽宗十分惱怒,他當然不能讓臣下知道自己的隱私,更不能容忍臣下分享自己的最愛,就罷免瞭周邦彥的官職,將他貶出瞭京城。隔瞭一二日,徽宗又私幸李師師傢,不見其人,一問才知道,李師師去送周邦彥出京。坐到上更時,師師才回來,便問:他今天有新詞否?師師說:有《蘭陵王》。徽宗讓她唱一遍,師師奏道:“容臣妾奉上一杯,吟唱這首詞為你做壽。”曲終,徽宗大喜,仍將周邦彥召回。  如此有文人的添油加醋,再有醋意大發的故事,而且裡面還有皇帝的花邊新聞,從此李師師名聲大震,成為京城中最出色的名妓,她的出場費也越來越高,以致後來梁山上匪首宋江也登門拜訪,並且使瞭個美男計,讓燕青前來蠱惑李師師。相關閱讀推薦:傳奇名妓李師師:宋徽宗亡國而被硬推出來的禍水宋徽宗修暗道到宮外與李師師幽會:地下情鼻祖宋徽宗揭秘:宋徽宗和周邦彥曾為名妓李師師爭風吃醋李師師的男閨蜜都是哪些名人?李師師最喜歡誰?千古風流:揭秘一代名妓李師師無人能及的四角戀

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十大最狂狷文人騷客

  拽尾澤中誰與遊——莊子(莊周)  憑借那些曼妙優美的文詞,他成為中國古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文學傢;憑借那一百多個詼諧生動的寓言故事,他成為中國古代成就最高的寓言大師;憑借那些超凡睿智的思想,他成為那個偉大時代一座哲學高峰。他娓娓述說著一則則寓言故事,為我們畫盡瞭人間萬象;他放任自己思想的翅膀,讓它摶扶搖直上九萬裡;他觀照古今興衰成敗,讓後世所有思想者望洋興嘆。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這是古今狂傲者之極致;生不願為萬戶侯,死不多占一掊土,這是古今淡泊者之極致。面對莊子,我們仿佛面對高山。然而,他卻隻是一隻拽尾澤中的遊魚,一隻飛舞於夢裡夢外的彩蝶,一粒逍遙遊於天地之間的微塵……  嵇生已逝廣陵休——嵇叔夜(嵇康)  這是文化史上少數有專門筆墨記載的美男子之一,也是一個思想解放的偉大時代高居時代巔峰的少數偉大思想傢之一。《與山巨源絕交書》和魯迅的“一個都不寬恕”,代表瞭兩個黑暗時代兩位思想巨子的心靈默契。這位竹林領袖受戮前,從容彈奏《廣陵散》,彈畢嘆曰:“從此《廣陵散》永成絕響。”不止《廣陵散》,竹林風流、魏晉風骨亦從此成為絕響。  南山果是悠然見——陶淵明(陶潛)  因為不願為五鬥米折腰,這個天真的詩人高唱《歸去來兮辭》回到鄉下老傢。然而,“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除瞭詩歌,詩人永遠不可能在田園裡收獲五谷。當大傢都以為詩人采菊東籬之下,果真每次悠悠然見到南山之時,我們的大詩人卻在妻兒饑腸轆轆之際,奔走於告貸的道路之中。因此,後世之文人都很敬仰陶淵明的這種精神境界,卻沒有幾個願意繼續他的人生道路,更沒有幾個人願意繼承他的錚錚傲骨。  美酒能消萬古愁——李太白(李白)  太白橫空出世,標著著大唐帝國進入酒精中毒的時代:內有沉迷於酒色的皇帝,外有每日攜妓狂飲的詩人,帝國從內到外都浸泡在酒精之中。太白一生的偉業除瞭詩酒歌妓之外,唯一的作為就是命高力士為他脫鞋。帝國最偉大的君主和詩人都在幹著這樣的酒色事業,帝國衰弱的日子自然不遠瞭。“安史之亂”其實正是帝國患上酒精肝的發病癥狀。酒果真能消愁,太白又何來萬古愁呢?酒不能解愁,唐詩又為何每日酗酒?太白之後,唐詩雖然開始節制飲酒,但帝國的肝病,始終不再治愈。  肯賴風流長卷著——唐伯虎(唐寅)  唐寅落魄一生,窮困一生,除瞭詩和畫,唯一剩下的就是狂傲不拘。然而,歷史給他開瞭很大的玩笑,數百年來,他被演化成瞭妻妾成群仍到處尋花問柳的花花公子,一生風流快活。這一切都源自於他那枚“江南第一風流才子”的圖章。“風流”本指自由無羈的精神世界,卻被後世之人移植到褲腰之下,難怪,當今未有真狂士,皆把下流當風流。   皆因落魄丹青留——徐文長(徐渭)  徐渭晚年才開始潛心於文學和藝術創作,卓然成為一代宗師。然而,若沒有兒童時代的屈辱,青年時代的坎坷,中年時代的得意又失意,殺妻入獄的精神折磨,晚年景況的窘迫悲涼,恐怕我們的文學史和藝術史會失去這樣一位絕世天才。那麼,到底是我們幸運還是文長不幸?抑或是文長不幸而文化史幸?在文長身上,我時常想,天才和苦難難道總是這樣成正比嗎?  童心駭世真殉道——李卓吾(李贄)  驚世駭俗的異端思想傢李贄在牢裡趁剃頭匠不註意,奪剃刀自刎,由於割得不夠深,流血兩日不死。獄卒問他:“老和尚,疼不?”李贄答曰:“不疼。”獄卒又問:“老和尚為什麼要自殺呢?”李贄答曰:“七十老翁何所求。”說完氣絕。一位狂狷奇絕的哲人,一顆絕假純真的童心,就這樣消失在漫長的歷史長河。  妙筆評書枉斷頭——金聖嘆(金人瑞)  這位鉆研哲學卻沒能成為哲學傢,詩文有集卻不以詩文名世的天才狂士,因為批瞭雖沒能批完的六才子書,批批《唐才子律詩》,成為中國古代文學批評史的一代宗師。然而,這位宗師的命運是如此的滑稽:有一年,他聽說順治皇帝稱贊他評點的才子書和他的詩文,於是高傲的頭腦突然陽痿,整日懷著“何人窗下無佳作,幾個曾經禦筆評”的感恩之心等待皇帝的召見。結果,等到的不是順治的召見,而是順治的死訊。後來,這位狂生參與書生們的反腐敗鬥爭,到先帝廟中哭廟,向死去的“伯樂”傾吐自己的忠心並哭訴官吏的腐敗,結果換來的是斬首的酷刑。臨刑前不忘幽默一番,寫信給兒子說:“醃菜與黃豆同吃,很有胡桃的味道。這一吃法能傳下去,我就死而無憾瞭。”  天妒英才夭傲骨——黃仲則(黃景仁)  這位狂野的文學青年曾經宣稱:“臣本高陽舊酒徒,未曾酣醉起嗚嗚。彌生漫罵奚生傲,此輩於今未可無。”自比彌衡和嵇康。也許正是這種狂傲,使他六次高考落榜。但是,上不瞭清華北大,卻沒能阻止他登上乾隆盛世詩壇的巔峰。可惜的是,這樣一位前途無量的青年詩人,三十五歲時在貧病交加中悄然辭世。或許,以他的慷慨疏狂,能在文網密佈的乾隆時代躲過文字獄,死於貧病,已經算是上天對他的恩賜瞭。  情禪本事醉秦樓——蘇曼殊(蘇元英)  文學傢,藝術傢,革命傢;中日混血,東西合璧;半僧半俗,亦情亦聖。這個近代怪人,以他奇異的身世和奇異的人生歷程,宣告著那個時代的畸形和怪異。更是以他奇異的文化品格和精神世界,宣告著東西方文化碰撞時的痛苦和掙紮。蘇曼殊,不僅僅是生物學意義上的混血兒,更是文化意義上的混血兒,天才和畸形,在他身上全都留下瞭深深的印記。相關閱讀推薦:你不知道的:中國古代的歷史上十大破壞專傢北宋人所評中國古代百大武將:東漢名將之寇恂中國古代歷史上最殘暴的君主是誰?你知道嗎?揭秘:古代的漢人的戰鬥力是否不如遊牧民族?古代文人們為何要把武則天描繪得很黃很暴力?古代歷史上竟有交通規則:唐人超速“打屁股”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高潮:曹魏建安風骨

  怊悵述情,必始乎風;  沉吟鋪辭,莫先於骨;  漢獻帝最後的年號為“建安”(公元196~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瞭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這一時代的作傢註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當時處於戰亂動蕩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更為慷慨激昂,他們創作瞭一大批文學巨著,形成瞭文學作品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即人們常說的“建安風骨”,被後人尊為典范。  風骨一詞最早大量應用於魏、晉、南朝的人物評論,後引用到書畫理論和文學評論之中。至於文學評論,當以南唐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最為精到:“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   對於“風骨”二字,後世有著不同的解釋:黃侃先生有“風意骨辭”說。他在《文心雕龍札記》中說:“二者(指風骨——引者註)皆假於物以為喻。文之有意,所以宜達思理,綱維全篇,譬之於物,則猶風也。文之有辭,所以濾寫中懷,顯明條理,譬之於物,則猶骨也。必知風即文意,骨即文辭,然後不蹈空虛之弊。”  這一論點影響頗大,其後追隨者甚多。他們或在黃先生的基礎上稍有深入,或在這一觀點上作補充等。范文瀾先生完全同意黃侃的說法。他說:“風即文意,骨即文辭,黃先生論之詳矣。”周振甫《文心雕龍釋》中說:“先看風,是對作品內容方面的美學要求”,“要求它寫得鮮明而有生氣,要求它寫得駿快爽朗。”“骨是對作品文辭方面的美學要求”“是對有情志的作品要求它的文辭精練,辭義相稱,有條理、挺拔有力、端正勁直”。  這一觀點實際上是對黃先生觀點的補充。穆克宏先生《劉勰的風格論芻議》一文認為:風是指內容之充實,純正和感染力。骨指文辭之準確、精煉、道勁和表現力。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認為劉勰所言“風骨”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它的基本特征,在於明朗健康,遒勁有力。馬茂元在《說“風骨”》中認為:“風骨”是兼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特點是明朗,健康,遒勁而有力。王運熙先生在《文心雕龍風骨論詮釋》和《從〈文心雕龍?風骨〉說到建安風骨》一文中也說到:“風指思想感情表現得鮮明爽朗,骨指語言端直剛健”。“風骨結合起來,指作品具有明朗剛健的藝術風格”。上述所列諸傢觀點,本質上是一致的,即“風即文意,骨即文辭”之內涵。  對“風骨”的研究,也有一些專傢學者持與黃侃先生等不同的看法。舒直先生在《略說劉勰的“風骨”論》中認為:“風是富有情緒色彩的語言,富有音樂性的語言;骨指文章有正確的思想內容。骨為志,即情志。這一觀點,與上述所舉正相反。劉永濟先生認為:風以喻文之情思,骨以喻文之事義。廖仲安、劉國楹二先生共同撰寫瞭《釋“風骨”》一文,影響頗大。其對黃侃先生“骨是文辭”之說持反對意見,認為風骨是文章內在的人力與骨幹,都是內容的概念。  文辭時形式的概念。風是作傢發自內心的、集中充沛的、合乎儒傢道德規范的情感和意志在文章中的體現;骨是指精確可信、豐富堅實的典故、事實,是合乎經義、端正得體的觀點、思想在文章中的體現。簡而言之,風是情志,骨是事義。寇效信先生認為:“風”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作傢剛健駿爽之氣;二是指風與時代緊密聯系;三是風是教化和感染作用的本質。“骨”主要是指對文章辭語的美學要求,隻有經過錘煉而堅實遒勁,骨硬有力的辭語才符合骨的要求。  應該說這些觀點各有所長。建安風骨所指的文學風貌主要是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  建安是文學史上的一個輝煌的時代,也是詩歌史輝煌的時代,從這個時候起,當時的人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獨立的地位。  魯迅先生說:這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在這個時代裡,詩歌、辭賦以及散文都取得瞭長足的發展。尤其的詩歌,興起瞭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高潮,從此奠定瞭文人詩的主導地位,給後世留下極深遠的影響。相關閱讀推薦: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建銅雀臺在赤壁之戰之後唯一的太監皇帝: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個怎樣的人?曹操15位老婆32個子女 他們各自是怎樣的結局?揭秘:三國歷史上曹操傢裡用餐竟然隻有一道肉菜三國史上馬超為什麼要誓殺曹操?曹操如何回應?

宋太祖的軍政大改革:文人體系正式走上歷史舞臺

  宋太祖鞏固政權的第一步是把軍區大院一塊長大的哥們兒都辦瞭,第二步呢就是把禁軍統領權一分為三,對皇帝直接負責,然後又設立樞密院。   樞密院的設立是為瞭和禁軍統領互相牽制,調兵的不指揮軍隊,指揮軍隊的不調兵。禁軍是什麼?大傢都認為這個禁軍就是禁衛軍,其實不是。北宋的禁軍就是正規軍,相當於中國人民解放軍。禁軍都在中央,地方上的兵被稱做廂軍,就相當於各地的武警部隊,再往下就是鄉兵,相當於民兵預備役。然後是藩兵,藩兵一般就是在邊境上招募的少數民族。   所以北宋軍隊由這麼四種構成:禁軍、廂軍、鄉兵、藩兵。正規軍的禁軍統帥叫殿前都點檢,相當於總司令。趙匡胤之所以能夠篡權,就是因為他之前做的是這個殿前都點檢,正規軍總司令造反,那不是易如反掌。而且那時候他妹夫高懷德是副點檢,他們倆就能夠輕易把這江山給篡瞭。   趙匡胤深知禁軍統領的厲害,所以他做瞭皇帝之後首先就把這個職務給廢瞭,變成瞭三衙:殿前司、侍衛親軍馬軍司、侍衛親軍步軍司。這就是把這禁軍統領權一分為三的過程,等於總司令由一個變成瞭仨。他們仨都對皇帝負責,但是你能統帥軍隊,調兵不歸你,歸樞密院。   樞密院有點像我們今天的總參謀部,調動軍隊都由他負責。意思就是,38軍軍長雖說統率38軍,但他能調動38軍嗎?你說我調一個連幫我回傢蓋房子去,那不可能,你調一個排都得中央軍委批準。你38軍軍長能指揮38軍但調動不瞭38軍,中央軍委可以調動38軍但不直接指揮38軍,所以統兵的不調兵,調兵的不統兵,這樣的話軍權才能夠分散,要不然的話就容易造反。這樣,禁軍統領就好像是雇用司機,派不派車不歸你管,車不是你的,但你能開。   而且,樞密院的長官一定是文官。北宋多半是文官治軍,這個有點跟今天的西方國傢相像。今天西方國傢的國防部長一律穿西裝,稱呼起來也是什麼什麼先生,不是什麼什麼將軍,而且西方審判戰犯的時候,戰犯一般也都是穿西裝,很少有穿軍裝的。用文官治軍,就是怕你武將來幹預,武將幹預政治是很容易的。所以北宋的時候就這麼做瞭,用樞密使調兵。

曹操為什麼殘殺孔融,楊修,禰衡這些文人?

  在東漢末年這樣一個時局混亂、群雄逐鹿的動蕩年代,曹操之所以能夠除袁術、破呂佈、滅袁紹、定劉表,最終脫穎而出,統一中原,縱橫朝野,把持政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他實行瞭“唯才是舉”的用人機制。   廣泛地吸收和籠絡文人名士,是曹操在用人機制上的一項重要舉措,哪怕這個人曾經把他罵得狗血噴頭、體無完膚、一無是處。陳琳在那篇慷慨激憤、極富煽動力的討曹檄文中,歷數瞭曹操“饕餮放橫,傷化虐民”“竊盜鼎司,傾覆重器”的種種罪行,怒斥瞭曹操的祖宗,甚至把曹操罵為“桀虜”和“人鬼”,可算是把曹操得罪透瞭。曹操看到這篇檄文時,不禁被陳琳一針見血、入木三分的筆鋒所震驚,當時雖然臥病在床,但還是忍不住一躍而起,連連稱贊陳琳的文才絕佳。袁紹敗亡後,陳琳被抓去見曹操,表示願意歸順,曹操因“愛憐其才”,所以赦之不咎,命為從事,署為司空軍師祭酒,後又徙為丞相門下督。曹操在重用陳琳的同時,也經常與他在文學方面交流和探討,對他的作品,曹操竟不能為之增減一字。   對於像陳琳這樣的“仇人”,曹操都可以不計前嫌,為我所用。那麼,對於手下其他聲名遠播的文人名士,曹操應該倍加珍惜,極力推崇才是。然而,曹操卻表現出瞭讓人驚訝的言行舉動,先後辱禰衡、誅孔融、殺崔琰、滅楊修,上演瞭一場場侮辱、屠殺文人名士的慘劇,讓人不可思議。   禰衡是一個純粹的文人。作為一名文壇新秀,袮衡自恃其才,不知天高地厚,甚至目中無人,糞土一切,似乎帶有一些狂悖型精神病癥。尤其是在被孔融吹捧為“不可多得”的“非常之寶”後,禰衡更加狂妄失常,甚至有瞭許都城內除“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馀子碌碌,莫足數也”的感覺。令人想不到的是,這位絲毫不懂政治的文學青年,竟然在曹操面前出言不遜,大放厥詞,引起瞭曹操的強烈憤恨和不滿。對付這樣一個不識時務、自命清高、蔑視權貴的酸腐文人,曹操有自己獨特的一套辦法,那就是通過“不命坐”“令為鼓吏”和“不起身相送”等方式,在禮法上有意怠慢,在人格上極力羞辱。曹操並不是不想殺禰衡,隻是想到禰衡不過是一個狂傻之徒,頂多會惡語中傷、胡說八道,不會危及自己的統治;再者自己霸業未成,如果殺掉禰衡就會冷瞭人心,一條“借刀殺人”的毒計油然而生,何不借劉表之手除掉眼中釘、肉中刺,果然,禰衡到瞭荊州後因出言不遜,結果被一介武夫黃祖砍下腦袋。曹操知道後得意地笑著說:“腐儒舌劍,反自殺矣!”   與三國“憤青”禰衡不同的是,孔融不僅僅是文學傢,更是一位政治傢。作為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官高名遠,眾望所歸,順理成章地成為知識分子的一代領袖。名士出身的孔融向來看不起曹操,喪失地盤來到許都後,孔融認為自己是在為漢獻帝做事,而不是為曹操效勞,不買曹操的賬,這讓大權在握的曹操覺得很窩火。孔融學問很大,但政治上不夠成熟;勇氣不小,但缺乏鬥爭經驗;過於自信,以至於對時局經常錯誤判斷。他與“高級俘虜”漢獻帝來往過於親密,甚至動不動就瞞著曹操上表,遭到瞭曹操的猜忌。不僅如此,他還多次借機嘲諷和指責曹操。他用“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的比喻,來諷刺曹操把自己喜歡的甄氏讓給兒子曹丕;用“肅慎氏不貢楛矢,丁零盜蘇武牛羊”的話語,來嘲弄曹操不值得大動幹戈遠征烏桓;用“堯非千鐘,無以建太平;孔非百觚,無以堪上聖”的怪論,來反對曹操禁酒等,這讓自以為是的曹操覺得很難堪。思想領域的不同和政治見解的分歧,以及孔融在大政方針上再三地公開與自己唱反調,使曹操心懷嫉恨,殺孔融的念頭早已萌生。但由於北方局勢還不穩定,加上孔融的名聲遠播,曹操不便對他怎樣。到瞭建安十三年,北方局面已定,曹操在著手實施他的統一大業的前夕,為瞭排除內部幹擾,便授意部下誣告孔融“欲規不軌”,又曾與禰衡“跌蕩放言”,將孔融殺害棄市,兩個兒子也未能幸免。這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與禰衡和孔融相比,崔琰算不上是一個完全的文人,但他卻代表著當時整個貴族集團,也代表著聚集文化精英的士大夫階層。崔琰雖然表面上歸順曹操,但打心眼裡不服,尤其是對曹操自封魏王這種僭越行為更是義憤填膺。對於經自己舉薦卻贊同曹操稱王的門生楊訓,崔琰忍無可忍,有話要說,索性以前輩的口氣給楊訓寫瞭一封義正詞嚴的書信,裡面竟有“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的“反句”。曹操知道後,勃然大怒,於是將其關押。可崔琰在關押期間並不老實,竟然還“通賓客,門若市人”,與那些不肯降服的士大夫階層搞反動聚會和非法活動,這是讓曹操無論如何也不能原諒的。想到崔琰平日裡的陽奉陰違和關鍵時候的節外生枝,曹操殺心頓起,於是利用“文字獄”的方式除掉瞭這位愛出風頭的名流。

揭秘:三國史上奸雄曹操最佩服的兩個文人的結局

  導讀:奸雄曹操最佩服兩個文人,一是荀彧,一是王俊。荀彧,我們都比較熟知,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謀士,為曹操出謀劃策21年,多次挽救曹操於危難之中,可謂曹氏第一功臣,曹操經常稱贊荀彧、荀攸叔侄倆是天下最大的賢人君子。荀彧很小的時候,南陽名士柯頤就說他將來是“王佐才也”。但荀彧早年仕途坎坷,先在董卓手下做官,繼而投奔袁紹,當他感到袁紹“終不能成大事”的時候便毅然投奔曹操,當時曹操還僅是奮武將軍,正在找賢納士,看到荀彧前來自然高興,拉著荀彧的手說:“吾之子房也”。  董卓當權時,曹操曾征求荀彧對董卓的看法,荀彧曰:“董卓暴虐無比,必然以亂世而終,不能有大的作為。”後果然應驗。建安元年,荀彧以漢高祖劉邦假借義帝楚懷王的名義討伐項羽而一舉擁有天下為例,勸說曹操迎接漢獻帝定都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依計而行,終成霸業。從此曹操視荀彧為心腹知己,每有大事必先問計於荀彧。官渡之戰,曹操與袁紹相持日久彈盡糧絕,曹欲退軍保許都,寫信問荀彧是否可行。荀彧分析瞭袁紹的為人志向以及屬下將來的歸屬,認為袁紹軍中必然有變,這正是用奇計破之的良機,千萬不可退保許都。不久,袁紹謀士許攸來投,獻計襲擊袁紹屯糧之地烏巢,焚燒瞭袁軍糧草,打亂瞭袁軍計劃,從而贏得瞭官渡之戰的勝利,成瞭以少勝多的戰爭典范。   荀彧還經常向曹操進言,不能僅憑武力征伐,要用禮儀教化,曹操因此興辦學校,註重文學。荀彧向曹操推薦賢能人才使曹的羽翼更加豐滿,如:郭嘉、程昱、戲志才、鐘繇、司馬懿等。荀彧視金錢如糞土,有比爾蓋茨之風,《三國志·荀彧傳》說,謙沖節儉,祿賜散之宗族知舊,傢無餘財。他高風亮節、為人謙和有禮、折節下士、清政廉潔,不僅獲得曹操的敬佩,同僚下屬更對他推崇備至。鐘繇被曹丕稱為”一代偉人”,鐘繇稱荀彧為顏淵再生,所謂”能備九德,不貳其過,唯荀彧然”。司馬懿說:無論在書籍中還是自己耳聞目見,“逮百數十年間,賢才未有及荀令君者。”荀彧從不居功自傲,每當曹操奏請皇上封賞時,他都以“無野戰之勞”推辭。曹操保薦他做三公,他堅辭不就。《三國志》註引《彧別傳》說,荀彧僅接受瞭“萬歲亭侯”的封賞,食邑二千戶。曹操還將女兒許配荀彧長子,成瞭關系最鐵的同事加親戚。荀彧還是很有氣節的文人,建安十七年,當曹操欲進爵魏公的時候,遭到荀彧的斷然反對,曹操因此忌恨他,並暗示他自殺。據《三國志》註引《魏世春秋》雲,“太祖饋彧食,發之乃空器也,於是飲藥而卒。”  王俊,汝南人,《三國志》及《三國演義》均無記載,但《三國志》註引《逸士傳》作瞭介紹,“公(曹操)為佈衣,特愛俊,俊亦稱公有治世之具。”同時向我們講述瞭他與曹操的幾段逸事。一是袁紹與袁術母親病故,發喪時有三萬人參加,曹操與王俊相見,曹與俊耳語曰:“天下將亂,亂世者必此二人也(指袁紹兄弟),要想得到天下,必先誅此二子。”王俊說:“如你所說,能得天下者,除曹公還能有誰?”二人相對而笑。二是王俊從來不願做官,很多割據一方的諸侯、太守請他出仕,他堅決推辭。曹操也派專車接他來朝廷為官,王俊婉言謝絕後遠避武陵,自願追隨他遷居的有一百餘傢。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再次邀請他為尚書,王俊再一次謝絕,是個真正明智的隱士。三是劉表見袁紹強盛,與袁相通,王俊勸劉表說:“曹,天下之雄也,必然能成就大業。你舍近而求遠,一旦事情緊急,遠水解不瞭近渴,這不是自己難為自己嗎!”劉表沒有聽從,結果被曹打敗,基業喪失。   《逸士傳》曰:“俊年六十四,以壽終武陵,公聞而哀傷。及平荊州,自臨江迎喪,改葬於江陵,表為先賢。”曹操能夠親自迎喪,並操持喪事,而且上表朝廷拜為先賢的能有幾人?曹操惟才是舉善於利用各種人才,而且知人善任,在他最為佩服的這兩個文人中,一個出仕,一個隱居,一個熱衷於仕途,一個醉情於田園,一個施展瞭才華,一個深藏不露,一個被殺,一個善終。他們的經歷是不是也可以說明,文人隻是社會的附庸品,政治的犧牲品!相關閱讀推薦:史上真實的曹操:曹操竟是一位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曹操的首席謀臣荀彧怎麼死的?荀彧怎麼讀三國史上曹操刺殺董卓竟隻是一個嫁接的傳奇?三國歷史上被曹操秋後算賬的無名之輩都有何人?三國歷史上曹操親手授予“光榮之傢”的人是誰?揭秘:三國歷史上曹操都殺瞭哪些朋友和故交?

“文字獄”高手乾隆竟然佩服優容文人的宋仁宗

  自稱十全老人的清乾隆皇帝弘歷,自視甚高,很少有人能入其法眼。但他承認,有三個帝王,卻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燁,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趙禎。   關於前二人的功過是非,論說可謂已汗牛充棟,就不說瞭,在此隻想略為言說一下人們似較少註重的宋仁宗。   宋仁宗公元一○一○年生,因其之前的皇子一個個夭折,故起名“受益”,五歲封慶國公,九歲立為太子,十三歲就承繼大統,更名趙禎,一登帝位。初初一看,幸運之神似處處關愛著他,但其實並非全然如此。一是他的老子前任皇帝宋真宗,曾對他懷有殺機,隻是在大臣的提醒下才幸免於死;二是他雖登帝位,可隻是名義上的皇帝,太後垂簾聽政多年後才得親政;三是愛面子講排場的真宗留給他的,是一個邊患多國庫空虛的爛攤子,要多難有多難。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卻作出瞭一系列的業績,讓後人不能不對他刮目相看。   宋仁宗的重要個性特征是:對弱者同情,對世事寬仁。這既成就瞭他的個人魅力,也成就瞭他為帝的業績。   在他一朝,出瞭許多名垂千秋的大文豪。唐宋八大傢,兩人出在唐,六人出在宋。而出在宋朝的六人,均出於他當政時期。這六人,可以說是個個名聲顯赫。時至今日,有誰不知歐陽修曾鞏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的大名呢?為什麼能這樣呢?林語堂說得好,因為這時是中國文人所處的“最好的時代”,文化氛圍輕松。   在他一朝,不隻出大文豪,而且出大政治傢出能臣出大忠臣。如范仲淹,富弼,韓琦,文彥博,包拯,杜衍等。他支持范仲淹的新政,他寬宏大量,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如今說的民主雅量,他能容忍臣子與自己爭辯,不動輒就龍顏大怒要人首級。

中國歷史上被歷代文人樹為女神的一位美貌妓女

  導讀:沒見過蘇小小的照片,隻有她的墓,在杭州西湖邊。 據說她是美的,隻從那些慕名去見她的公子文人即可看出。這個南齊錢塘的名妓,與別的青樓女不同的是,除瞭會吟詩作賦之外,她成瞭歷代文人的一個夢想。可還是覺得奇怪,不過是個青樓女子,雖然會寫幾句詩,怎至於拔高到這樣的境界。看看她傳下來的詩作:“妾乘油壁車,郎跨青驄馬,何處結同心,西陵松柏下。”怎麼也不算什麼驚世之作吧。 再看看她的戀愛史,愛過一個叫阮鬱的豪門公子,愛也是愛得轟轟烈烈,可是在阮鬱被父親招回,不準再與蘇小小來往後,蘇小小也僅難過那麼一些時候,即放下瞭,照舊與她看得上的文人雅士來往,周旋在男人的世界裡。這與徐州名妓關盼盼對待忠貞問題相差太遠。 關盼盼自被徐州守帥納妾後,便結束瞭妓女生涯,後因丈夫病逝,為報恩守節十年。  可是面對如此的貞烈女子,白居易卻贈給她瞭一首詩:黃金不惜買娥眉,揀得如花四五枚,歌舞教成心力盡,一朝身去不相隨。白居易的意思是,關盼盼即如此貞烈,不如以死殉情,落得個千古美名,何必隻是守節呢!關盼盼收到白居易的詩作後大哭一場,選擇瞭自殺。白居易輕輕松松的幾句詩,就將這個忠烈的女子逼死瞭。 看起來男人,尤其是文人,對貞烈女子是沒有多少興趣的。   看看白居易怎樣對待蘇小小的吧,他對蘇小小簡直是欽仰。他給蘇小小寫詩雲:“若解多情尋小小,綠楊深處是蘇傢。”“蘇傢小女舊知名,楊柳風前別有情。”

中國文人關於愛的名言

  1、是文人,他的是非就愈分明,愛憎也愈熱烈。魯迅《再論文人相輕》   2、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魯迅   3、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年。魯迅《無題》   4、君子當有所好惡,好惡不可不明。唐.韓愈《與崔群書》   5、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西湖嶽王墓對聯   6、愛人者必見愛也,而惡人者必見惡也。《墨子.兼愛下》

盤點死在曹操刀下的幾個文人:屠夫曹操愛殺文人!

  也許在中國,隻有曹操既是政治傢,又是軍事傢;既是文學傢,又是愛殺人,尤其愛殺文人的屠夫。因此,這張臉,索性塗上一層大白,你願意怎麼看就怎麼看吧!  在封建社會裡,握權者最樂於使用的對付知識階層的手段,莫過於文字獄。隻要將一兩個異己文人消滅,就能對其他不安分的知識分子,起到殺雞給猴看的作用。對封建帝王而言,這是一項投入較少,產出卻大的統治行為,隻消深文周納,上綱上線,幾乎無需動用國帑,就能獲得耳根清凈的效果,何樂而不為之?在這方面,一輩子沒當皇帝,可比皇帝還皇帝的曹操,算得上成就突出的一位。  近代學者陳寅恪說過:“夫曹孟德者,曠世之梟傑也。其在漢末,欲取劉氏之皇統而代之,則必先摧破其勁敵士大夫階級精神上之堡壘,即漢代儒傢思想。”。所以,如禰衡,如孔融,如楊修,如崔琰,這四位打心眼裡不肯膺服於他的知識階層的精英,在表面表示合作的意向時,也是吃香喝辣,優禮有加之的;後來,梗起脖子,堅持異見,跟他較勁,對不起,就采取斷然措施。刀起頭落,橫屍街衢,於是,掉瞭的腦袋,嘴張得再大,也喊不出吼不出,“士大夫階級精神上之堡壘”,還能產生什麼狗屁影響?  所以,後世的歷代皇帝,基本上沿用曹操的辦法,實施對於文人的統治。   平心而論,在中國帝王級的人物中間,曹操是真正稱得上為文人的一位。他的文章寫得有氣概,詩歌寫得有聲勢,至少寫得要比那四位自我感覺還不錯的精英,更出色些。“東臨碣石有遺篇”,毛澤東都贊嘆過的,頗透出古今兩雄惺惺相惜之意。  阿瞞的作品,今天還能流傳,可禰衡、孔融、楊修的作品,則必須到圖書館裡才能找到。在中國,喜歡舞文弄墨的帝王頗多,但是,清代乾隆一生寫瞭四萬首詩,一句也不曾被後人記住,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老驥伏櫪,志在千裡”的曹操詩文,至今還常掛在人們嘴邊。  曹操是真文人,因為他有真作品,非附庸風雅,純由詞臣代筆的主子所能比擬。他甚至從國傢銀行拿出外匯,把寫《胡笳十八拍》的蔡文姬從匈奴單於手裡贖回來,這既有梟雄的豪爽,既有詩人的浪漫,既有對故友的知遇之情,更有後來的歷朝歷代的領袖,未必都能有的投資文化的氣慨。蔡文姬回來以後,他給她的第一項任務,就是把能記下來的其父蔡邕的已被戰亂毀壞的圖書文字,整理出來,不致湮沒。  雖然他對待不與他保持輿論一律的文人,習慣於砍頭,但他理解文化,重視文化,頗在意於文化建樹,這是很瞭不起的。  建安年間,在他統治下的許都,文學活動相當熱烈,他不僅支持,還親自參與。《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有過這樣一段記述:“自獻帝播遷,文學蓬轉,建安之末,區宇方輯,魏武以相王之尊,雅愛詩章;文帝以副君之重,妙善辭賦;陳思以公子之豪,下筆琳瑯;並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這當然是曹操的功績。  曹植《與楊德祖書》中,說到這番繁榮景象,不免為他老爹的氣派自負:“昔仲宣獨步於漢南,孔璋鷹揚於河朔,偉長擅名於青土,公幹振藻於海隅,德璉發跡於此魏,足下高視於上京……吾王(曹操)於是設天網以該之,頓八紘以掩之,今悉集茲國矣!”看起來,曹操是一代文風的始創者,曹丕、曹植是不餘遺力的倡導者。而孔融,楊修,陳琳,劉楨,徐幹,阮瑀,應瑒,和從匈奴贖回的女詩人蔡琰,是競展才華的響應者。劉勰距建安約二百來年,他筆下的這段文壇盛事,應該是可信和準確的。相關閱讀推薦:歷史公認:諸葛亮哪一點超越瞭曹操、司馬懿?曹操為什麼無法收降劉備的部將?劉備如何得人心真相!曹操並未行刺過董卓 遭其刺殺的是宦官張讓不娶文姬不稱帝:揭開曹操生前的兩大千古之謎?三國揭秘:曹操為何會喜歡玩弄美麗的女俘虜?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文學的發展,時代的動亂與安定,關系至大。東漢末年,先是黃巾起義,九州暴亂,後是董卓折騰,戰禍不已。曹操有首《蒿裡》詩,“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洛陽夷為平地,中原水深火熱,一切都在毀滅敗壞之中,全在詩人筆下寫出來瞭。打鳴的雞都沒有瞭,還能詠唱的文人嘛?文學自然也陷於絕境。  農民革命雖然有其推動時代進步的作用,其破壞文明文化和毀滅社會財富的極其消極的方面,則更可怕。董卓這個軍閥,不過是一個穿上戰袍的西涼農民而已,所以,他的行動也自然帶有農民革命傢的那種仇視文化知識,仇視文明進步的特點,在硝煙戰火的刀光劍影之中,文學這隻能打鳴的雞,隻有噤若寒蟬,舉步維艱。  所以,建安文學得以勃興,很大程度由於曹操削平袁紹,北征烏桓,統一中原,休生養息,出現瞭一個安定局面的結果。如果仍同呂佈,兩袁,劉關張沒完沒瞭的打,和我們文革期間沒完沒瞭的鬥一樣,除瞭樣板戲,就搞不出別的名堂瞭。加之他本人“雅愛詩章”,懂得文學規律,與隻知殺人的董卓,用刀逼著大作傢蔡邕出山,就是完全不同的效果瞭,很快,“建安之初,五言騰踴”的局面出現瞭。   在統治者的眼裡,這些風頭正健,名聲響亮的作傢、詩人,雖形形色色,幫幫夥夥,好好壞壞,長長短短,但究其政治態度分類,無非三者,擁護皇帝者;反對皇帝者;間於其中的既不擁護,也不反對者,這其中又有擁護多些,反對少些,或反對多些,擁護少些的區分。第一類,好辦,成為俯首帖耳的禦用文人,餌之以利,賞之以名,隨班唱和,裝點斯文;第二類,也好辦,言論獲罪,文字有獄,焚書坑儒,箝口結舌。不過,此兩類人加在一起,在全部知識分子中,不占多數。  所謂“兩頭小,中間大”,就是指處於這中間狀態的這大多數,為歷來統治者最感頭疼麻煩的一撥。重瞭不是,輕瞭也不是,除瞭獨夫民賊,統統地殺,整個社會出現“萬馬俱喑”的局面,總是不正常的政治現象。但是,中國知識分子的憂患意識強烈,在統治者與被統治者之間,很自然地與大多數老百姓的心氣相通,若不僅止於腹誹的話,必有許多令帝王撓頭的事發生。  雖然從秦始皇起,所有殺知識分子的帝王,都會背上千秋萬代的罵名,但好像也從未見哪位放下刀子,立地成佛過,照殺不誤。曹操是文人,當然更知道文人之殺不得,但是,當他曹氏統治的安危受到威脅時,文學傢的曹操,就要讓位於政治傢的曹操。到這時候,他無法手軟的,於是乎,還是得訴之於殺頭這一招。所以,文人在與統治者的這場老鼠逗貓的遊戲中,輸牌是早已註定的。  1、禰衡  曹操猜疑成性,尤其好殺,《捉放曹》裡那句“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名言,也頗教人膽戰心驚,但一開始,對那些惹惱瞭他的文人,倒是盡量避免采取鐵血政策。譬如,公元198年幹掉的禰衡,他寧肯用“借刀殺人”計,也不開殺戒。  禰衡是個頗可笑的角色,他死的那年才25歲,小夥子一個,正處於青春期的躁動狀態之中。要用現代醫學觀點看,這位文學新秀,恐怕還有一點狂悖型精神方面的病征。大概一個作傢,自負其才,不如其願,長期鬱悶,必然會憋出來這股邪火。他來到許昌,以求聞達,本以為京華冠蓋,一律要向他脫帽致敬。結果,很失望,失望之後,經人唆使,無事挑事,沒碴找碴,站臺開罵,逼得統治者祭起刀來。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當代有些作傢也患這種禰衡病,出道後寫出幾篇東西,立刻自我膨脹,立刻感覺失衡,立刻不知天高地厚,東南西北,立刻唁唁然如狂犬狀,連祖先爹娘一律都不認賬。文學新銳禰正平,也是如此這般的狂妄到瞭許都,一是他看不上大傢,二是大傢也看不上他,“既而無所之適,至於剌字漫滅”(《後漢書·文苑傳》),剌者,名片也,在口袋裡揣爛瞭,連燙金的名字也磨掉瞭,無人買他的賬。所以,他心理更趨變態,狂病也益發加劇瞭。  “是時許都新建,賢士大夫,四方來集”,阿瞞挾天子以令諸侯,逐步培植曹魏勢力。他的對立面,也就是陳寅恪所言的那些擁戴漢室、尊崇儒學的士大夫階級,自然也要網羅人才,積蓄力量。孔融是這個營壘裡的一個馬首是瞻的人物,一直是曹操的反對派領袖,經常聚著一幫人,抨議時政。現在來瞭這麼一位急先鋒,當然要引為知己,趕緊給漢獻帝打瞭個報告,把禰衡推薦上去。孔融在奏章裡,將這個年青作傢,吹得天花亂墜,說是一個“不可多得”的“非常之寶”。而禰衡本就忭急躁狂,這一捧,更加譫妄失常。他說,在許都,除瞭“大兒孔文舉,小兒楊德祖,餘子碌碌,莫足數也”,誰也不在他眼裡瞭。  魯迅在《罵殺與捧殺》的文章中說,用“捧”來整死一個人,比“罵”還來得有效些和致命些。這話果然不錯,這些年來一些中青年作傢,很快紅起來,很快暗下去,很快聲名大噪,很快煙消雲散,就因為被捧得神魂顛倒以後,屁股坐不到板凳上,忙著吊膀子,忙著爭烏紗,文思秘結,靈感梗阻,不但寫不出什麼,連屁也放不出一個響的瞭,一個個憋得小臉鐵青,好像誰欠他二百吊。   如果不是孔融的蠱惑教唆,禰衡也許不至於目空一切到這種地步。所以這個二十多歲小青年,整天大放厥詞,糞土一切,正好符合四十多歲,身居要位的孔融心意。有些他想講不好講,想說不便說的話,就由禰正平的嘴道出瞭。  禰衡的倒黴,就是絲毫不懂政治的文人悲劇瞭。  薑,永遠是老的辣,年青人總是容易上當受騙。所以,對時下文壇上那些別有用心的吹捧,年青作傢真得有幾分清醒才是。禰衡是一個純粹的文人,便相信凡文人皆純粹,認為孔文舉,楊德祖是同他心氣相通的。其實孔、楊二位,是文人不假,但他們更是政客,亦文亦政,政甚於文。說得好聽一些,是為瞭匡扶漢室,鏟除元兇;說得率直一些,不過是各種政治派別的權力之爭罷瞭。一個不諳世事的外省青年,攪進首都官場絞肉機裡去,不粉身碎骨才怪呢?  罵瞭一頓以後,曹操居然沒有發火,沒有下令殺他,而是派瞭兩個人,牽來三匹馬,把他架在馬上,兩個人挾扶住這位才子,禮送出境。臨行還搞瞭一次歡送會,很隆重,在許都東門為他餞行,當時的文人俊士,都命令去和他辭別,這場面很有點黑色幽默。再回頭看那位老作傢孔融,戴著墨鏡,跟他揮手,拜拜再見。這時,年青人明白也晚瞭,替孔融罵瞭曹操,給人傢當槍使,自己卻被押解出境瞭。到瞭荊州,劉表不傻,也不願擔殺知識分子的罪名,又把禰衡恭恭敬敬地送到江夏黃祖處。結果,這位青年作傢還是因那張罵人的嘴,掉瞭腦袋。  如以歷史所描寫的,當場受辱,惱羞成怒的情況來看,禰衡一百個腦袋也殺瞭,但曹操卻按捺住他的殺意,將他打發走瞭。這就是文學傢的曹操,搞一點幫助消化的餘興節目瞭。因為禰衡充其量,不過是一個文人,能有多大作為,他也是作傢,他當然有數。這種傻狂之徒,頂多言不及義,胡說八道罷瞭,不會危及他的統治,轟走也就拉倒瞭。《三國演義》裡描寫曹操聽說禰衡被黃祖殺害以後,笑曰:“腐儒舌劍,反自殺矣!”不過,一笑瞭之的事。  有出《擊鼓罵曹》的京劇,那急口令式的唱段,是相當精彩的。罵得極其淋漓盡致,語驚四座。可是,痛快同時,痛苦也來,這位多少有點神經質的年青人,沒想到腦袋掉得如此幹脆利落,連他自己還未意識到時,那刀已經落下來瞭。這種孤註一擲的,無濟於事的罵街,從此成為絕唱,這就是知識分子的既勇敢又脆弱,有膽量無謀慮的弊病瞭。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2、孔融  直到公元208年,曹操才真的動瞭刀子殺文人,這一回輪到孔融。  他殺他,大概頗費躊躕,因為孔融當時的名聲很大。《後漢書》載:有一次,孔融把國舅何進得罪瞭,何進手下的人“私遣劍客欲追殺融。有客言於進曰‘孔文舉有重名,將軍若造怨此人,則四方之士皆引領而去矣。莫如因而禮之,可以示信於天下。’進然之,既拜而辟融舉高第。”由此,可見孔融為一方諸侯,任北海太守,到瞭許都,又任將作大匠,也就是現在的建築工程部長,說明他具有何等顯赫的地位和人望瞭。  孔子二十世孫的這份無形資產,也使他增值不少。所以,他的門閥地位,士族資歷,官僚職務,聲名學問,稱得上眾望所歸,舉足輕重,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知識分子的領袖。劉備有一次被孔融請去救陶謙,這位織席販履的手工業者,激動得簡直不可自己,他問太史慈:“孔文舉先生知道世間還有一個劉玄德嘛?”他覺得被孔融如此看重,感到無尚光榮,從這一細節也說明孔融的影響力,在當時多麼重要。  但是,他已經沒瞭地盤,當然也就沒有瞭實力,曹操還是比較在乎他,留下他在許都,扮演著大名士的角色。名士,通常有兩種,一種是被統治者用來當招牌的,一種是未當成招牌而與統治者別扭的,曹操希望他是前者,但孔融偏要做後者。他認為自己在給獻帝做事,不買曹阿瞞的賬,總是跟他不合作。   曹操對於政敵的容忍,肯定的有限度的,所以隱忍不發,自然是時間不到。隻是軍事上的強敵袁紹未滅,江山不穩,才未對孔融下手罷瞭。一個統治者,可以不理會與當局不合作的知識分子,但不合作而且搗亂的知識分子,就不會輕輕放過的瞭,不過時間早晚罷瞭。  孔融此人,學問很大,政治上並不十分成熟,勇氣不小,鬥爭經驗相當缺乏。自信過甚,對時局常常估計錯誤,書生意氣,以為他的自由論壇,能夠左右政局。其實,他不過和曹操玩瞭一次以卵擊石的危險遊戲罷瞭。知識分子的毛病,就是有瞭一點聲望之後,自我感覺馬上就特別的好起來,好得不知好歹,好到不知冷熱,好到暈暈呼呼,不知天高地厚。  《後漢書》載他和彌衡的一段對話:“衡謂融曰:‘仲尼不死。’融答曰:‘顏回復生。’”一個成瞭孔子,一個成瞭顏回,可以看到他們互相吹捧的熱烈程度。正如今日文壇上,某些評傢吹作傢作品不朽,某些作傢吹評傢文章蓋世的現象一樣,那臭腳捧得相當肉麻而有趣的。  當初,何進之所以不願收拾他,很可能這位屠戶出身的大將軍,有點像《儒林外史》裡那位胡屠戶,由於對他中舉而瘋瞭的女婿范進,認為是文曲星下凡,才敬畏的。而曹操,在文學上,是領袖群倫的大手筆,在政治上,更是一個縱橫捭闔的強者,當然不會把這個大名士的文學成就,多麼當回事。但是,政治上的孔融在曹操眼裡,是被看作他精神上的主要敵人,是“海內英俊皆信服之”的反對派,一點也不敢掉以輕心的。  雖然,他有資格看不起出身微賤的曹操,敢當面問:“你算老幾?”但是他忘記自己是一無兵卒,二無地盤,三無資本,四無奧援的毫無實力,徒有虛名的人物。更重要的一點,當時,名義上的皇帝是漢獻帝,說好瞭,是傀儡,說不好,就是高級俘虜,用鍍金牢籠關起來的囚犯。在許都,脅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說瞭算,擁有予取予奪的最高權力。曹操要他做政治花瓶,裝飾門面,他不幹;偏不自量地向曹操發動正面進攻,要成為與之抗衡的政治反對派。  從曹操下定決心討伐袁紹起,孔融就與曹操意見相左,在大政方針上與曹操公開唱反調。與被監視的漢獻帝過往甚密,動不動就上表,也很遭曹操的忌。煽動禰衡在大庭廣眾中辱罵曹操,讓他很下不瞭臺。有一回曹操禁酒,他反對曹操的極端做法,說:“堯正因為喝酒,才成為聖賢,桀紂雖然以色亡國,但也不能為瞭防范,不許此後的男女婚姻呀!”袁紹失敗以後,他給曹操寫瞭封信,說:“武王伐紂,把妲已賜給瞭周公。”曹操犯瞭一次傻,問他,“典從何出?”他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因為曹操打下冀州時,把袁紹那位漂亮的兒媳婦甄氏,給瞭自己兒子曹丕。於是,可想而知,曹操對他多麼惱火瞭。  所以,孔融一經人告發,說他有誨謾誹謗之罪,立刻就把他抓瞭起來。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其實,他的兩個兒子,也知道他早晚要倒黴,所以,軍吏來逮捕孔融時,這兩兄弟正在下棋,別人勸他們趕快躲一躲,他們說:“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連小孩子都知道處境危殆,孔融還要當反曹的領袖,這就是文人永遠玩不過政治傢的原因瞭。  按說,孔融的言論,嚴重程度也未超過禰衡,但曹操不殺禰衡的頭,為什麼對孔融卻不肯輕饒呢?如果說孔融是大文人,曹操同樣是大文人,由於文人相輕,嫉妒才華,才要置孔融於死地的話,那麼陳琳在文章裡,指著鼻子罵曹操,也不曾掉腦袋。那為什麼要將孔融棄市呢?  政治傢曹操最忌畏的,莫過於反對派結成一股政治勢力。所以,不殺禰衡,因他不過是一個幼稚的文學青年罷瞭,勢單力孤,一條小泥鰍,翻不出大浪。不殺陳琳,因他不過是一個寫作工具,而且已經認輸降服,不可能有多大蹦頭。可孔融則非如此,“雖居傢失勢,而賓客日滿其門”,他自詡地說:“傢中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吾無憂矣!”,成為當時許都城裡一股離心力量的領袖人物,這是曹操最深惡痛絕的,無法容忍的,所以,他就隻有伏刑瞭。  人頭落地,曹操還不罷休。在周知全國的文告中,說這個孔融不孝無道,竟在大庭廣眾中宣傳,說一個人,與他父母不應承擔什麼責任,母親嘛,不過是個瓶罐,你曾經寄養在那裡面而已。而父親,如果遇上災年,大傢餓肚子,你有一口飯,假使他不怎麼樣的話,你也不必一定給他吃,寧可去養活別人。這樣一來,曹操不僅把孔融打倒,還用文革手段把他徹底搞臭。所以,文人對自己的成就、實力、影響、名聲,估計過高,過於膨脹的話,保險,不用太遠,便要出笑話的。不論成就多高多大,謹慎謙恭一點,諒無壞處。

盤點民國文人十大愛情之最!魯迅師生戀最傳奇

  最傳奇的師生戀:魯迅與許廣平。魯迅是一位“英雄”,他還不是一般的英雄,而是“空前的民族英雄”。許廣平決非“美女”式的女性,但她既是魯迅的親密夥伴,也是著名的婦女社會活動傢。  在包辦婚姻中最是幸福的愛情:胡適和江冬秀。胡適的婚姻是包辦的。江冬秀,一個裹著小腳的女人,與胡適想象中的婚姻相差甚遠。他也抗拒過,不過胡適與魯迅不同的是,他並沒有抗爭到底,而是很快妥協瞭,接受瞭母親的安排。胡適很快適應瞭這場包辦婚姻,並與江冬秀越過越和睦。  最是曇花一現的風光愛情:鬱達夫與王映霞。王映霞可謂是鬱達夫一生中最重要的女人,兩人之間那段以激情始卻以悲劇終的情愛糾葛曾轟動一時,被認為是“現代文學史中最著名的情事”之一。然而這場轟轟烈烈的愛情並沒有經得起時間的推敲,由於年齡、性格等諸多方面的原因,鬱、王之間漸生罅隙。 胡適和江冬秀 鬱達夫與王映霞相關閱讀推薦:紅樓夢中丫鬟司棋與潘又安的愛情悲劇紅樓夢智能兒和秦鐘的愛情:智能兒秦鐘結局如何王夫人怎樣破壞寶黛愛情的:千方百計拆散寶黛!揭秘:歷史上宋代女子愛情生活如何大膽開放?清代皇帝每一位都有部愛情傳奇:清朝皇帝太多情!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最淒美絕怨的純真愛情:林淑華與徐惠民。林淑華是封建傢庭中的千金小姐,而徐惠民出身於貧寒之傢,在給林淑華做傢庭教師時,兩人深深地相愛瞭。然而橫亙在他們之間的除瞭貧富的差距,還有吃人的封建禮教。  最被人言說的愛情:林徽因與梁思成。這段愛情婚姻,因林徽因這個才華橫溢的美貌女人而被人銘記,更因為這個婚姻外有著癡迷的等待者而被人言說不斷。其實林長民把林徽因嫁給梁思成就是看中瞭他的踏踏實實,浪漫的人更渴望一個安穩的傢。 林淑華與徐惠民 林徽因與梁思成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最老實卻又霸道的愛情:沈從文與張兆和。沈從文小說寫的好,但是話卻說的極差,據說他上課的上座率不是一般的低。他愛上瞭自己的學生張兆和,可又訥於言辭,於是就展開瞭情書攻勢,一天一封,雷打不動,看張不被打動,有人傳言沈竟然要自殺。  最是心心相印的愛情:錢鐘書與楊絳。1932年,錢鐘書在清華園認識瞭無錫名門才女楊絳,一見鐘情,第二年,錢鐘書與楊絳便舉辦瞭訂婚儀式。據說這個書生氣十足的清華才子,在傢裡對楊絳關懷備至,錢鐘書每天早起做早餐,這個傳統一直到老。 沈從文與張兆和

著名愛國文人魯迅的弟弟周作人落水:奴化教育的元兇

  魯迅的二弟周作人是民國時期重要的散文作傢。抗戰期間變節投敵,成為著名的文化漢奸。那麼,這樣一個文化扛鼎人物,為什麼會當漢奸昵?其中有何隱情?  周作人曾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多年。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一部分南遷大後方。多數教職員隨校離平,周作人以“系累太多”留在北平,擬以“賣文為生”。北大校長蔣夢麟委任他留守北大,保管校產及圖書,由校方每月寄生活津貼費五十元。  9月26日,周作人在給《宇宙風》主編陶亢德復信中談到他當時的情形:“現隻以北京大學教授資格蟄居而已,別無一事也,請勿視留平諸人為李陵,卻當作蘇武看為宜。此意亦可以奉告各位關心我們的人。”表達瞭他自甘清貧,不為五鬥米而向日軍低頭的決心。  1937年12月,北平成立瞭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周作人的浙江同鄉湯爾和出任偽教育部總長。他竭力拉攏周作人出山,但為周所拒絕。為瞭維持全傢“生活似頗窘”的困局,周作人一面翻譯希臘神話,“每月交二萬字,給費二百”;又執教於私立燕京大學,月薪一百元。  1938年4月9日,日本方面在北平召開“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不知出於何種目的,周作人出席瞭這次會議,發表瞭親日的講話。消息傳出,武漢文化界抗敵協會立即通電全國文化界,指出:“周作人、錢稻蓀及其他參加所謂‘更生中國文化建設座談會’諸漢奸,應即驅逐出我文化界以外,藉示精神制裁。”茅盾、鬱達夫、老舍、胡適、丁玲、夏衍等十八位作傢也在《抗戰文藝》上發表瞭《給周作人的一封公開信》,指出:“驚悉先生竟參加敵寇在平召集的‘更生中國文化座談會’,照片分明,言論俱在,當非虛構。先生此舉,實系背叛屈膝事仇之恨事,凡我文藝界同人無一不為先生惜,亦無一不以此為恥。先生在中國文藝界曾有相當的建樹,身為國立大學教授,復備受國傢社會之優遇尊崇,而甘冒此天下之大不韙,貽文化界以叛國媚敵之羞,我們雖欲格外愛護,其如大義所在,終不能因愛護而即昧卻天良。”“我們覺得先生此種行為或非出於偶然,先生年來對中華民族的輕視與悲觀,實為棄此就彼、認敵為友的基本原因”;“希能幡然悔悟,急速離平,向道南來,參加抗敵建國工作”。  1939年元旦,周作人在其八道灣傢中,被一個戴瞭口罩,戴瞭帽子,自稱是天津中日學院的青年學生開瞭一槍,子彈為上衣紐扣所阻,皮膚擦傷,未中要害,但其車夫為救主而亡。周作人大為驚慌,“雖然沒有被損害著,警察局卻派瞭三名偵緝隊員來住傢裡,外出也總跟著一個人,所以連出門的自由也沒有瞭”。周作人後來承認,刺殺事件成為他落水的一個重要原因。  刺殺的原因有兩種可能,一是愛國學生恨周作人落水,對其采取的警告手段;另就是日本人見其時時不肯加入而進行的威脅行動。十多天後,周作人出任偽北大圖書館館長之職,從此一發而不可收拾。1939年8月,周出任偽北大教授兼該偽校文學院院長;9月3日,參加東亞文化協會文學部會議,成為“東亞文化協會”成員;1941年1月,周作人升任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常務委員兼偽教育總署督辦,並以督辦身份出訪日本;1942年4月,出任偽北平圖書館館長。5月,為慶祝偽“滿洲帝國”十周年紀念,隨同汪精衛赴滿訪問,在新京(長春)同汪精衛拜會偽滿洲國傀儡政府主席溥儀。同月,前往南京,參加汪精衛六十大壽的慶祝活動。9月,偽華北作傢協會成立,周作人任評議會主席。總之,他的頭上頂瞭一系列文化漢奸的帽子。   在敵偽期間,周作人寫下瞭不少美化漢奸政權和侵略者,宣傳“東亞共榮”的文章。他在1941年5月為日本“國際文化振興會”編的《日本的孔子聖朝》一書寫序時說:“中國為孔子故鄉,其道當可重光。日本神國而能容孔子道德之教,廟貌儼然,則其影響亦頗深遠。竊希望以此因緣,東亞得以保存其思想上之健全性,維持人道與和平,此蓋不獨為孔子之光而已。”周作人還曾在日華協會成立會上發表談話,稱“此次成立日華協會必能予兩國親善提攜有所貢獻”;“日華協會自將本諸大東亞宣言之旨趣,促進兩國文化交流”。1941年7月17日,周作人在北平偽中央廣播電臺以《治安強化運動與教育之關系》為題作瞭演講,鼓吹“治安強化運動是和平建國的基礎,是華北反共最重要的工作”,為汪偽政權開展“治安強化運動”大唱贊歌。  日本侵略者稱贊周作人:“近常來日(本),努力於日華文化之溝通,實可稱日華文化上不可缺少之大關鍵。”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9月,國民政府開展瞭“肅奸運動”,軍統局奉命逮捕漢奸。12月5日,在軍統局長戴笠的部署下,在北平東城北兵馬司汪時璟傢中,用宴客方式將華北特任級漢奸予以逮捕,並即刻解往炮局監獄,周作人亦在此列。抗日戰爭結束後,周作人被帶進法庭  1946年5月26日,周作人被押解到南京。6月17日,南京高等法院檢察官以漢奸罪對周作人提起公訴。11月16日,高等法院以“共同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罪,判處周作人有期徒刑十四年,褫奪公權十年,全部財產除酌留傢屬必須生活費外沒收。判決書在認定周作人犯罪事實和判決理由後指出:“被告在各大學執教歷有年所,我國人受其熏陶者不知凡幾;又有相當學識,過去著作不少,我國人對其景慕者亦不知凡幾。居領導民眾之地位,負最高學府教育之重任,宜如何抱大無畏之精神,堅持到底,保全名節,以扶民族之正氣。乃竟意志薄弱,一經遇刺,即變節附逆,覥顏事敵,隻圖個人偷生茍安,不顧國傢民族利益,不能不負刑事上之責任。”  周作人在受審和親筆所具的自白書中,對歷任本兼各偽職皆供承不諱,但對法官的起訴和法院的判決很不服氣,除一再上書法院為自己辯解,希望法院“賜明鑒,宣佈無罪”外,還搜集有利於他的證據,以達到免刑或減刑的目的。  周作人在法庭上和辯訴狀中為自己的辯解說,自己在偽職期間因違抗敵寇政策,險遭敵憲兵隊逮捕;雖在偽組織服務,但自始至終潔身自好,跡無貪污,行無惡據,亦無反抗本國之圖謀,合於蔣介石對偽職人員“隻問行為,不問職守”的“明訓”;自己在偽職期間的所作所為,要麼有利於抗戰,要麼是不得已而為之。故不承認有漢奸罪。  此間,有北大校長胡適、蔣夢麟等一批名人替周作人說話,或證明他是奉前北大蔣校長之命共同留平,保管校產的;或說明他在偽職期間保全瞭北大等校的圖書儀器,使北大文化機關各種設備有增無減;說他曾發表論文論中國的中心思想問題,是有利於中華民族的言論,以至被日本一個軍國主義文人斥為“特殊之文學敵人”、“反動老作傢”;或稱他曾營救和掩護過國民黨地下工作人員及教育工作人員許多人,等等。  周作人在高等法院判決後,向最高法院遞呈申請狀,表示“並未負原判決所謂‘抱大無畏之精神,堅持到底,保全名節,以扶民族之正氣’之深期厚望。雖任偽職,並無罪行,既非通謀敵國,亦未反抗本國,在法律上自不應負漢奸罪責。即退一萬步言,原判對所舉有利抗戰之事實,即予采信,適用減刑之規定,而對於六十三歲投老殘年之被告,減處徒刑十四年,似與無期徒刑無可差異,量刑未免過重,畫餅豈能充饑”,故對法院判決實難甘服。  最高法院受理瞭周作人漢奸案,認定周作人應負漢奸罪責自無疑義。法庭對周作人為自己辯解的種種理由一一進行瞭反駁,調查證明,周作人在偽職任內聘用日本人為教授,改編我國教科書,推行奴化教育等均有充分表現,有言論、有行動可證。而對於周作人所著之《中國的思想問題》,雖難證明為貢獻敵人統治我國之意見,亦系代表在敵人壓迫下偽政府所發之呼聲,自不因日本文學報國會代表片岡鐵兵之反對,而解免其通敵叛國的罪責。法庭認為原審以被告在偽職期內保存校產、圖書及營救國民黨地下工作人員,經多方證明屬實,已作瞭減輕判處,與《處理漢奸條例》有關規定相當,並無不合。  隻是被告雖意志薄弱,變節附逆,但其所擔任之偽職偏重於文化方面,究無重大惡行。所以最高法院於1947年12月19日對周作人漢奸一案進行瞭復判,改判其有期徒刑十年。  周作人被關押在南京老虎橋監獄,一直到1949年1月才被保釋出來,回到北平。新中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給他改造自新的機會。他一直住在北京八道灣老傢,譯書著文為生。1967年5月7日去世。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五十年代郭沫若為何說胡適是“戰犯”?胡適為何會死心塌地跟隨蔣介石“逃離”大陸?胡適的妻子如何防止婚外情:一把刀斬掉情絲胡適為何不敢與原配夫人離婚?胡適為何怕老婆?書生胡適為何可放肆批評蔣介石?胡適與蔣介石的關系

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文人們的10種非正常死亡

  導讀:翻開歷史,十個中國文人,起碼有六個都死得不太正常。我在《中國文人的非正常死亡》中對古今40位文人的非正常死亡進行瞭描述再現,揭開他們一些不為俗世所知的東西。總結下來,中國自古以來非正常死亡的文人大概有十種死法。(排名不分先後)  10愚笨而死的  文人總是以為自己很聰明,但處人與事往往笨拙幼稚。這本書中,我認為最笨的代表性人物莫過於李清照和方孝孺。18歲的官二代李清照就嫁給官二代趙明誠,慶幸的是丈夫不是紈絝子弟,他們象牙塔裡的愛情抵不上亂世的摧毀,趙明誠後來竟然拋下李清照獨自一人私奔瞭,愛情有什麼用,終究都是自私的男人。如果這次教訓也算無奈的話,那麼後來她閃婚嫁給騙子張汝舟就是十足的愚蠢之舉,閃婚閃離,百日婚姻,自己還因為檢舉張汝舟入獄,最終國破傢亡,無依無靠,貧困憂苦,流徙飄泊,寂寞地死在江南。一生“尋尋覓覓”,終究還是“冷冷清清”,笨到“人比黃花瘦”。   知識分子愣頭青代表方孝孺,雖是讀書種子,但是愚笨如一隻老年憤青,誤瞭建文帝不說,自己還跟朱棣堂前辯論,不識時務倒罷瞭,還拉著847個親戚與他陪葬,以此留得青史名,我認為終究不光彩。相關閱讀推薦:盤點歷史上醜陋的八大極品男人們:其中文人居多!揭秘: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嘆息的古代文人才子們清朝文人詆毀明王朝的十四個例子:抵毀明太祖畫像揭秘晚唐文人的特殊嗜好:在妓女大腿上作詩題詞武將終被文人嫉!揭秘三國中趙雲為何不受重用?百年文字獄:歷史上把腦袋別在褲腰上的明清文人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9狂驕而死的  文人狂驕,自古使然,有才之人,必有個性。然有才之人,狂傲得忘記自己是誰,必然也沒有什麼好下場。謝靈運太狂瞭,最終成瞭政治的犧牲品,臨刑一刻,他還不忘為自己的人生最後秀一把,要求把他的胡須剪下來,施舍給南海袛洹寺,作為塑維摩詰羅漢像時用。隻可惜,到瞭唐朝,淫亂的安樂公主突發奇想,一把揪下他那保存在羅漢下巴上茍活瞭幾百年的胡須,用來“鬥草”。不知道狂妄的詩人,地下若有知,是否揪毛自悲?  李白,敗盡傢業,幾度更妻,這一切都是為瞭更好地進入仕途,甚至他身上的狂放氣息都不由得讓人懷疑。這種氣息,是他故意營造的,還是與生俱來的,也許他自己也無從知曉。詩人的死,應該是浪漫的。後人們自然不會讓李白死在床上,一說他醉酒泛舟江上,俯身追月,一去不回;一說他看到江上的月影,以為九霄雲外的天庭有使者來接他,躍入江中,有去無回。——看來附會如此傳奇的後人,也覺得李白這一生做詩一流,做人一般吧。   8慚愧而死的  文人手無縛雞之力,但文人似乎都有強烈的自尊心,文人更是亂七八糟矛盾的綜合體。62歲的吳梅村死瞭,死於病,死於沒完沒瞭的驚懼,死於內心的“崇禎情結”。他一生都被推著走,崇禎是他的知遇皇帝,崇禎吊死在景山之後,他本來是要以身殉主的,一念之差,茍活下來,在南明弘光政權下做事。到瞭順治九年,又被推薦入京。一身事三主,是他一生的糾結和污點。他如此壓抑地活到瞭花甲之年,悔恨和自贖讓他鬱鬱寡歡,罪夠他受的。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最沒出息的我認為是李煜,雖然他是被宋太宗牽機藥慢慢毒死的,但我始終認為他應該死於慚愧。作為一個男人,寫上那麼多風花雪月,卻保不住自己心愛的女人。美艷絕倫的小周後,不是每天晚上侍奉在他的床旁,而是一頂翠轎,抬入行伍出身的宋太宗的房裡遭其蹂躪。這樣的屈辱和偷安活著還有何意義?  7殉道而死的  盡管是“羅王交惡”讓王國維生活無所依托,但是眼花繚亂的革命讓單純書生無法適應。他覺得時代變化太快,已經丟掉瞭靈魂。那樣,活著對他就是一種折磨,不如帶著舊記憶,永遠沉靜到湖底。海子的死則是殉詩,他經歷瞭最壞的時代,經歷瞭最好的時代,再回到一個莫名其妙的時代,不想再和這世界糾纏下去瞭。  6憤怒而死的  也許,殉道而死是一種懦弱,那麼憤怒而死則是文人的一種天性和抗爭。仲夏的一個凌晨,年近古稀、遍體鱗傷的老舍先生獨自走出瞭生活瞭16年的百花小院,來到德勝門外城西北角上的太平湖,在太平湖邊坐瞭整整一天和大半個夜晚,然後步入湖水自盡。沒有人知道,在老舍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坐在太平湖邊都想瞭些什麼。但我想,他死時胸中是充盈著憤怒,於是決定不再羅嗦,從此與陽世所有的醜惡決裂。   傅雷和夫人也是這樣的心情吧,寫下最後一封傢信,交待瞭身後事。初秋的凌晨從從容容、坦坦蕩蕩地含恨離世。“世道蒼涼,再玩下去又有何意義!”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5被生活逼死的  為傢庭生活計,詩人朱湘在外留學,學業未完,就匆匆回國,後又飄泊輾轉於北平、上海、長沙等地,以寫詩賣文為生。終因生活窘困,憤懣失望,於1933年12月5日晨在上海開往南京的船上投江自殺。自殺前還朗誦過德國詩人海涅的詩。——理想和生活總是差距甚遠。顧城在中國是寵兒,去瞭新西蘭則成瞭棄兒,生活拋棄瞭他,他向妻和自己舉起瞭斧頭。  4為女人而死的  古往今來,例子太多。被譽為“三百年來第一人”的龔自珍死亡方式是“暴卒”,被人下瞭鶴頂紅。終究是偷情得罪瞭那個戴綠帽子的人。徐志摩死得浪漫,但也是為瞭女人,為瞭陸小曼不斷上漲的開支,他需要輾轉南北教書授課,為瞭捧場林微因,最終機毀人亡。甚至雨巷詩人戴望舒,從來就沒遇到過一個丁香般的姑娘,他一生被三個女人耍來耍去,悲苦一生,致命傷害,最終早早棄世。   3不良生活習慣而死的  吳研人一生匆忙,經他手辦起來的刊和報,名目繁多,有數十種之多,每天估計工作時間也要超過16個小時,生活習慣也不好,要麼不死,一死就猝死。  蘇曼蘇死得更有個性。死因竟是飲食無節制,吃糖過多所致。即使在住院期間,醫生對他的飲食嚴加控制,不準吸煙(他一天竟能吸大雪茄二三十支)、不準吃糖和喝牛奶可可。幾天下來,他難以忍受,終於逃出醫院,去街上大吃八寶飯、年糕、栗子和冰淇淋,結果導致腸胃病加劇。死後,在他的床下,枕旁找出不少糖果紙。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2庸醫致死的  和許多其他百姓一樣,歷史上死於庸醫之手的文人也是數不勝數。36歲高齡的廬隱因為難產子宮破裂而死。她的死完全是由於庸醫所誤,當她生命垂危之際,卻勸阻丈夫不要告庸醫:“算瞭,不要去告瞭,人已死瞭,告他又有什麼用呢?”  蕭紅也遭遇瞭類似倒黴事,因庸醫誤診而錯動喉管手術,致使蕭紅不能飲食,身體衰弱。終於臨終在紙上寫下“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瞭”“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等遺言,31歲與世長辭。  1懸疑而死的  把所有很多搞不清怎麼死的文人都歸在這一類,三毛究竟怎麼死的沒有一個明確答案,張愛玲一人孤獨地死在異鄉的小屋裡,又有怎樣的臨終思緒,大概都不得而知,大概還要爭論下去…… 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盤點歷史上醜陋的八大極品男人們:其中文人居多!

  當然,能入這個榜的,都是當時那個時代的精英,必然在才華、財富、權力、道德評價上的某些方面無以倫比;惟其如此,他們的醜陋才具有標桿價值和象征意義。  1、石崇 要人陪葬的超級土豪  石崇以有錢著稱。他和晉武帝的舅舅王愷比賽誰更有錢,王愷以用飴糖和幹飯作燃料(“米臺糒澳釜”),石崇就用蠟燭當柴燒;王愷作紫絲佈步障四十裡,石崇就作錦步障五十裡以敵之;王愷就用赤石脂塗屋,石崇則塗屋以椒……天子隻當二尺的珊瑚是寶,而石崇傢盡是三尺四尺的,自此,石崇之富震動天下。  他的錢從哪裡來?來自在荊州刺史任上時劫掠往來富商。代表政府用軍隊出面搶劫,自然無往而不利。他當上衛尉之後,極其諂媚卑佞,見到權臣賈充的老婆的車馬出門,他就主動下車,望塵而拜。  這位巨富傢中有數千位美艷的侍妾。石崇經常會挑十個長相一模一樣的美女,配上一模一樣的服飾和珠寶,圍著柱子來跳舞;接著,又換另外十個長相一模一樣的美女,再跳,再換第三組……分班輪流,交替上場,晝夜不息,叫做“恒舞”。此外,石崇還喜歡將搗碎的沉香粉末鋪在象牙床上,讓喜愛的侍妾從上面走過,粉末上沒有留下痕跡的可以得到珍珠百琲(一琲等於五百粒珍珠),留下痕跡的則要強制節食,直到身體輕弱行走如燕為止。   當時,趙王司馬倫之小吏孫秀向石崇討要侍妾綠珠,石崇不給。孫秀勸司馬倫殺瞭石崇。石崇臨死前說:我是為瞭你才得罪人的。綠珠隻好當著他的面跳樓瞭。千載而下,“綠珠墜樓”的飄飄衣袂,都散發著烈女的芬芳。問題是,石崇非常清楚,他被誅殺滅族是因為權力鬥爭的失敗,而他故意歸咎於綠珠,無非是認定花瞭錢的東西,我得不到你們誰也別想得到。想到他表達喜愛某位侍妾(翔風)的方法,就是對她發誓說:“我死後一定要你殉葬!”他臨死前喜歡拉人墊背的變態心理,就不難理解瞭。  假如說,綠珠之死,還代表著你們想要的忠誠、殉主、死節等品質,石崇無過;那麼,石崇每次宴飲,都要美人勸酒,客人不幹杯,他便殺掉美人,又作何解呢?王敦不喝,他就連殺三位美人。這讓我想起唐朝史學傢司馬貞在《史記索隱》中所言,荊軻言“千裡馬肝美”,燕太子即殺馬進肝;荊軻言美人鼓琴“手美”,燕太子則斬美人手送之,這種心理暗疾,都是一樣一樣的。  哪怕石崇之父石苞是聞名天下的美男子,石崇本人一定不醜,但人格殘缺、心理變態的人,怎麼可能有美感?相關閱讀推薦:慈禧身邊形形色色的男人們:她有八大“緋聞男友”清末男人為何對大腳女人更感興趣?古代恐怖三寸金蓮中國歷史上讓男人亡國的三個奇女子:美貌是罪短命皇帝袁世凱:一個男人和十位夫人的神秘生活揭秘:宋朝同時被三大名妓包養的男人是誰?分頁:1/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2、陳後主 爛泥扶不上壁的富二代  話說,權力是男人的春藥。不過,有權力,也要會用才行。天生就有權力,然而爛泥扶不上墻的窩囊廢也無法令人產生好感。“全無心肝”的陳叔寶,雖然貴為皇帝,一生也不過是個笑柄。  陳叔寶是南北朝時陳宣帝的長子,他的本質工作不過是“奏伎縱酒,作詩不輟”,還在宮女中設立“女學士”、“女校書”;又大建宮室,濫施刑罰,朝政極度腐敗。實際上,在他給寵姬張麗華寫艷詩的時候,旁邊的北周滅亡,已建立瞭隋國,他卻絲毫不防備。  隋國在摩拳擦掌,雖時有戰報傳入陳國的宮中,但陳叔寶們卻絲毫不以為意。更離譜的是,陳叔寶看中瞭曾立有大功的將領蕭摩訶的夫人任氏,經常把她接進宮中過夜。蕭摩訶後來才知道君主與自己的妻子私通,大怒,全無戰意,最後被擒降隋。隋軍直入朱雀門,陳朝的大臣皆散走。後主隻好帶著張麗華、孔貴嬪三人並作一束,同投井中。隋兵入宮,得內侍指引,在井裡聽到求饒的聲音,用繩子拉上來,才發現後主帶著兩個寵姬縮在一起。一國之君如此之不體面,隋兵皆大笑。   按說亡國瞭吧,也該傷心瞭吧?陳叔寶每天就是喝酒玩樂,與從前的生活無異,他甚至對隋文帝要求:“我還沒有一個稱謂,每回朝集,無法與人交談,願得一官號。”連文帝也驚嘆,一個人竟然可以無恥到這種地步?是的,真可以。這就是一個崽賣爺田不心痛的極品富二代。現在不比古代瞭,哪個心智正常的姑娘會真心看上這樣的有錢爛貨?分頁:2/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3、白居易:狎妓最出名  白居易是唐代官員中狎妓最有名的。  其實,古時狎妓本來也不算什麼大事,但像白居易那麼熱衷、那麼熱愛,在這方面享有巨大的名聲的,還真不多見。白居易在蘇、杭任刺史,退居洛陽時,狎妓成為其生活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白居易詩中涉及妓女極多,有樊素、小蠻,真娘、商玲瓏、眄眄、楊瓊、吳娘、小玉、英英、菱角、谷兒、紅綃、紫綃、春草、容、滿、蟬、態、房竇二妓、李馬二妓、雪中馬上妓、山遊小妓、崔七妓、盧侍禦小妓、柘枝妓、琵琶妓、鄂妓、故妓、村妓等。這些妓女有的屬於白居易的私人財產(傢妓),有的是府妓,有的是同僚傢中的妓女。  元稹與白居易不僅是好友,是好基友,還是“同情兄”——同一個情人,共嫖一妓。餘杭有一名為玲瓏的歌者,白居易狎之而喜,為她賦詩。元稹在越州聽說瞭,就重金邀請玲瓏,一個多月才還回來,贈詩一首,同時還抄送給白居易:“休遣玲瓏唱我詞,我詞都是寄君詩。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生是甚時。”就是向白居易表白: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咱倆誰跟誰啊。  更討人嫌的是,白居易的《追歡偶作》中寫道:“十載春啼變鶯舌,三嫌老醜換蛾眉。”並在詩下自註雲“皆十年來洛中之事”。我傢裡養的傢妓,每過三年多,我就嫌她們老瞭醜瞭,又換一批年輕的進來,經常換新鮮貨色,十年間換瞭三次瞭,公然以此自炫。這時的白居易已是風燭殘年,而樊素小蠻,不過十八九,年方瀲灩。   再看看這位白頭翁幹的好事:他的好友張愔的妾關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張愔病逝,關盼盼矢志守節,十年不下燕子樓,白居易居然語帶譏諷,認為她為何不索性以死殉情呢。性情貞烈的關盼盼在十天後絕食身亡。這下,遂瞭白居易的願瞭吧?  白居易曾寫有大量同情民生疾苦的詩,又被稱為“詩史”。如果在今日,他老對社會問題指手劃腳,為底層鳴不平,大概會被劃為“公知”。但另一方面,他在骨子裡對女性又極度輕蔑。不過,想想也不奇怪,今日之各類“公知”們,不同樣懶得掩飾自己病入膏肓的直男癌嗎?分頁:3/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4、元稹

清朝文人詆毀明王朝的十四個例子:抵毀明太祖畫像

  如今許多人對於明朝歷史有許多偏激的看法,而忽視瞭歷史永遠是勝利者編寫的,在中國歷史上文字獄最為嚴重的一個時代清朝,其編篡的一部所謂《明史》,為瞭自身的統治需要,清朝編篡的《明史》裡面充滿瞭對前朝的偏激看法和政治陰謀。時光雖然過去瞭三百年,但是善良的人們經過長期的愚民統治已經麻木的淡忘瞭諸如“揚州大屠殺80萬,嘉定大屠殺,江陰大屠殺……”或許再過若幹年還會淡忘瞭“南京大屠殺”!  如今的影視和文學作品,對占據漢室江山270年的滿清統治者,從清朝前期進行瘋狂屠殺的劊子手,到清朝中期的大搞文字獄禁錮人民思想的偽君子,乃至清末的喪權辱國、禍國殃民的昏君,個個搖身一變成瞭所謂“聖君乃至千古一帝!”,然而對於漢傢皇帝卻極盡“妖魔化”,真是顛倒黑白!  關註歷史和文學的國人會發現距離我們最近的漢室正統–大明王朝,自從被滿遺武俠小說作傢金某人詆毀開始,經過這些“辮子文化”的醜化,反而成瞭最遙遠、最陌生和最黑暗的朝代。歷來滿遺對於大明的抵毀大致有如下幾種,但是經過仔細推敲便是站不住腳的。  一、抵毀明太祖畫像  一幅出自清人手筆的畫像簡直把明太祖畫成瞭外星人,然而依據卻是清朝編的所謂一部《太祖皇帝本記》。誰都知道明太祖的老婆馬皇後當年可是義軍統帥的女兒,難道眼睛瞎瞭非要嫁給當時正在當小頭目的外星人老朱嗎?要知道在歷史上他們的感情是很好的,再說明太祖的後代個個雄姿英發,按照血統論明太祖最起碼也應該是個正常相貌吧,怎麼會像外星人呢?為免不太現實吧!   二、滿遺一味抵毀明太祖殺功臣卻絕然不提殺的大都是貪官污吏  明太祖出自貧寒之傢,從小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骨,明太祖的治國理想就是把新生的大明國建成一個吏制清明,天下同福的社會。然而在明朝建國開始,跟隨他打天下的一部分人就漸漸的腐化瞭。於是明太祖以剛猛治國,鐵面無私,懲治瞭一大批貪官污吏,甚至包括瞭他的親戚也毫不例外。這些措施使明朝的國本更加穩固,所以應該說明太祖為明朝開創長達三百年的江山社稷打好瞭基礎,為明朝統治的穩定做出瞭重大貢獻。  三、滿清編“鳳陽花鼓”抵毀大明  眾所周知的“鳳陽花鼓”出自清朝早期,此曲開篇便唱:“自從出瞭個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試問明朝時期誰敢在大街上唱這首歌!難道不怕掉腦袋嗎,顯然是在清朝入關後被改瞭曲詞名,並得到清朝統治者的指使和鼓勵,由一些乞丐在街頭巷尾,乃至全國各地相互傳唱,用意抵毀明朝以達到滿清統治者坐穩江山的險惡目的。  四、抵毀明太祖不是漢族人而是回族人  理由是明朝修建伊斯蘭廟,真是可笑!眾所周知,明朝是個百傢爭鳴開放的時代,明朝還修建過天主教堂呢,滿遺怎麼不說大明天子是歐洲人呢!明太祖是地地道道的安徽鳳陽人,有史可查。滿遺你不要說你的老祖宗還是“蘭謀人” 呢!這種說法顯然是自揭滿清異族入主中原的狹隘胸襟,有一句話叫做“當猴子爬高瞭,紅紅的屁股就露出來瞭,便不雅觀瞭!”。相關閱讀推薦:幾十萬滿族人怎樣滅掉擁有兩億人的大明王朝?島殤500年:明朝歷史上鮮為人知的對外開放悲劇解密明朝時期宦官作亂的根源:讀書越多越反動?揭秘明朝那些殺倭寇如草芥的牛人:真正的高手!八十多歲乞討餓死的明朝宰相嚴嵩:細數嚴嵩十大罪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五、抵毀明成祖是所謂朝鮮人  理由是明成祖的老媽好像是朝鮮向大明進貢的妃子。就算明成祖他老媽是朝鮮人,她嫁給瞭明太祖也就是嫁到瞭中國,已經是中國的媳婦瞭,他兒子也就應該名正言順是中國人,我想指出的是康熙的老婆和奶奶都是蒙古人呢,照這麼說滿清血脈還是蒙古族呢,清朝豈非蒙古國!?  六、抵毀明成祖派鄭和七下西洋是為瞭找建文帝朱允文  試想明成祖這麼一個雄才大略的皇帝,動用二萬多人的大部隊明目張膽的去海上找建文帝就不怕打草驚蛇!再者,明成祖起先已經宣佈建文帝已經焚死,還進行瞭國葬,找他還有何用,豈不自相矛盾!  七、誣蔑說大明天子英年早逝是因為淫蕩  據考證明朝皇帝尊崇道教(如武當山就是明代皇傢的道教建築群,其中真武大帝塑像就是按照朱棣本人塑造的),故明朝皇帝有煉丹藥的習慣,大都死於過量服用丹藥中毒而早逝。至少沒有清朝得梅毒死的皇帝淫蕩。   八、誣蔑說明武宗建“豹房”是淫蕩  據考”豹房”其實隻是明朝皇帝的皇傢動物院而已,明武宗喜歡養豹和其他動物,明武宗經常在此給豹喂食和避暑,“豹房”的功能其實和清朝皇帝的“避暑山莊”一樣。  九、滿遺借明神宗不上朝來誣蔑大明天子荒政  最喜歡在此事上做文章的當屬滿遺武俠小說作傢金某人。該滿遺卻絕口不提明神宗不上朝是因為明朝已經建立一套完備的內閣首輔制度,皇帝不必事必躬親,而且當時明神宗經過“非君”浪潮後和內閣對著幹。後來明朝的這套先進的內閣制度被西方廣泛學習,首輔就是現在首相的原形,明神宗就像現在的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有誰聽說伊麗莎白天天上朝開會?  十、誣蔑明朝晚期的太監竟有十萬之眾  簡直是誇誇其談,紫禁城如果能夠容納十萬名太監,哪有那麼多的房子讓他們住?何況還有明朝的大內禦林軍和宮女呢!試想新中國的五十國慶閱兵參加人數也隻不過十萬人,如果明末真有十萬名太監那整個故宮不都站滿瞭人嗎,顯然是胡說八道,白癡想想都會明白的道理,按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明末確切的太監數字不會超過一萬,十萬名的數字是包括瞭各個中央直屬機構的人數(包括錦衣衛、東廠)。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十一、誣蔑明朝崇禎帝國庫藏銀  這一條經過仔細推敲也是站不住腳的,眾所周知明末經過連年天災,明朝陷於連年兩線同時作戰之中,苦於腹背受敵,國庫必然空虛,軍餉虧欠嚴重。於是崇禎帝夜不能眠,四處借錢籌集軍餉。試問如果國庫有錢他還需要四處奔走去借嗎,他傻呀!甚至還借不到,杯水車薪!我認為國庫裡如果真有銀子也一定是崇禎帝剛籌來的錢來不及發放,匪軍已經包圍並攻陷京城瞭。  十二、詆毀明憲宗愛上一個比他大二十歲的女人  試問愛情還有年齡限制嗎!人傢喜歡誰是人傢的事。這恰恰從另一個角度說明明代的愛情觀已經很開放,似乎更接近現在。反觀搞同性戀的宣統皇帝,從未碰過可憐的婉容皇後,害得婉容皇後與車夫搞在一起,怎麼不見有人詆毀過?  十三、誣蔑說明朝實行禁海,閉關鎖國  試問明朝如果實行禁海還有鄭和的大航海嗎!明朝如果閉關鎖國還能引進紅夷大炮提倡西學東漸並在全國各地修建天主教堂嗎!明朝的海禁也是因為抗擊倭寇而進行暫時的海禁。整個明朝是中國思想最開放的時代,市民文化活躍,百傢爭鳴,儼然是一個資本主義制度萌芽狀態下的社會。   十四、一味妖魔化明朝的宦官勢力  明太祖在建國伊始就制定瞭宦官不得幹預朝政的法令。機構明朝也有好的太監,如馮保,王承恩等。明朝的東廠特務機構是皇傢直屬特務組織,換句話說就是中央直屬特務機關,是現代情報和安全機關的始祖。  縱上所述,由於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漢族皇朝,滿族統治者可從來沒有中華民族這個概念,為瞭維護自己對漢族的統治,極力抵毀大明之能事,把明朝抹黑瞭,清朝就顯得白瞭,滿清統治者作為落後的遊牧民族奴役先進民族的目的就能名正言順瞭,滿清統治者對入關後的一系列大屠殺罪行就能抹消瞭。然而湮沒在歷史煙塵中的大明王朝不僅有著十七位帝王的傳奇人生,更有著三百年的江山社稷,有著幅員遼闊的國土,有著卷帙浩繁的《永樂大典》,有著華麗的紫禁城以及雄偉的萬裡長城,有著天下無敵的龐大艦隊……與大漢與大唐王朝相比,大明王朝從未嫁一個公主和親番夷,其曾經的強盛與輝煌從未遜色於任何一個朝代。然而,因為滿清王朝的無情抹煞,大明王朝的光芒許久都沉埋在歷史的沙塵中,成為距離我們最遙遠的歷史。但歷史終究是歷史,它的興衰與榮辱、它的謎團與疑案終究是要大白於天下的。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武將終被文人嫉!揭秘三國中趙雲為何不受重用?

  導讀:三國之後的西晉時期,盛行門閥制度。門閥士族在政治、經濟上享有極大的特權,操縱“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在政壇造成瞭“公門有公,卿門有卿”以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佈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沖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塚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瞭。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瞭。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議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瞭。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瞭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征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趙雲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隻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隻得大喜從之。隻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瞭。   沒有野心,不懂得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的親信傢將,在那亂世之中,廣張羽翼是何等重要得。關張自成一黨,傢將眾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者全部傢將,黃忠曾為長沙太守,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向來是單槍匹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輕瞭。為官清廉。從劉備,孔明幾次欲大賞趙雲,趙雲不受或分賞諸軍,可見趙雲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沒錢籠絡傢將,估計他也是蜀漢那些貪官的眼中釘。我在想,若是蜀漢統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話,恐怕趙雲更不好過。相關閱讀推薦:趙雲比劉備年齡大?歷史上的趙雲究竟活瞭多少歲趙雲為何三次拒娶絕代佳人樊氏? 趙雲的年齡多大揭秘三國時代眼光最毒的兩大殺手:關公與趙雲趙雲死在自己妻子的繡花針之下?趙雲離奇死因揭秘三國時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趙雲的失敗趙雲的師傅 三國歷史上趙雲的師傅是何許人也?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第三個原因是趙雲時運不濟,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因此趙雲屢屢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可用瞭,已經是十數年後瞭,誰都習慣瞭趙雲警衛長這一職位,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將領眾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瞭。一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瞭,才派趙雲為主將上陣。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發瞭。。。。  趙雲犯瞭為官的幾大禁忌,又時運不濟,故雖一生任勞任怨,也隻能是死後封侯。當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於如此結局。關於趙雲的統帥能力。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善內政,從擇定賢主,千難萬險,追隨不改見忠貞種看出,趙雲實有大智慧。若趙雲統兵,輔以一智謀之士,我肯定謀士之言他能聽得進。  為將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條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將吳起親自替士兵吸膿,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趙雲,做戰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難得的是,有大賞又不獨自享受,而是分與諸軍。這樣的人不是帥才那什麼樣的人才是帥才? 三國9中像張飛這種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統帥。   統兵作戰經驗尤為重要,而經驗是需要積累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天生的將軍。若是趙雲一開始就定位在統帥的位置上,我以為他的統兵能力不比關羽差。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武將終被文人嫉!揭秘三國中趙雲為何不受重用?

  導讀:三國之後的西晉時期,盛行門閥制度。門閥士族在政治、經濟上享有極大的特權,操縱“九品中正”的選官制度,在政壇造成瞭“公門有公,卿門有卿”以及“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局面。趙雲不得重用,很大的一個因素是他出身佈衣,不是名門望族。這與中國歷史上產生於西漢後期,東漢時達到高峰,直至唐代才衰落的“門閥制度”有關。  漢末亂世,群雄並起,門閥制度也受到沖擊,但其生命力極為頑強。袁紹貴為十八路諸侯盟主,“四世三公”的身世是決定因素。三國之中,曹瞞對門閥制度最不感冒,“青梅煮酒論英雄”時把袁氏的“四世三公”稱為“塚中枯骨”。他手下的戰將中,除曹氏、夏侯氏外,典韋、許褚是草莽豪強,徐晃、張遼、文聘是降將。而劉備早期無人可用,顧不上講究門第。但臥龍一到,這套玩意兒就又活瞭。魏、蜀、吳三國,蜀漢對門閥制度的堅持是最明確的,趙雲也就倒黴瞭。同時,孔明的任人唯親,也是史有定論的,馬謖、楊議就是例子。難怪在孔明當政的後期,蜀漢是“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瞭。  劉備稱帝,群臣上賀表,列瞭前五十個人的名字加上“……..等一百八十人”。諸位知道領銜的是誰麼?“征西大將軍都亭侯馬超”!沒別的原因,“馬孟起世代公侯”是唯一的理由。法正列第二,孔明第八。趙雲呢?在“……..等一百八十人”中,連名字都不能列在賀表上。第二個原因,是因為趙雲是政治鬥爭失敗者。劉備平定益州時,欲大賞封地,諸將默然,隻有趙雲諫曰:“益州人民,屢遭兵火,田宅皆空;今當歸還百姓,今安居夏業,民心方定,不宜奪之為私賞也。”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劉備隻得大喜從之。隻此一言,已把蜀漢的滿朝文武得罪盡瞭。   沒有野心,不懂得鞏固自己的勢力,沒有自己的親信傢將,在那亂世之中,廣張羽翼是何等重要得。關張自成一黨,傢將眾多,如關平,周倉等,馬超世代公候,投劉備時又是帶者全部傢將,黃忠曾為長沙太守,親信也肯定不少。獨有趙雲。。。。向來是單槍匹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輕瞭。為官清廉。從劉備,孔明幾次欲大賞趙雲,趙雲不受或分賞諸軍,可見趙雲為官必然清廉。清官自然就沒錢籠絡傢將,估計他也是蜀漢那些貪官的眼中釘。我在想,若是蜀漢統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話,恐怕趙雲更不好過。相關閱讀推薦:趙雲比劉備年齡大?歷史上的趙雲究竟活瞭多少歲趙雲為何三次拒娶絕代佳人樊氏? 趙雲的年齡多大揭秘三國時代眼光最毒的兩大殺手:關公與趙雲趙雲死在自己妻子的繡花針之下?趙雲離奇死因揭秘三國時劉備為何不重用趙雲?趙雲的失敗趙雲的師傅 三國歷史上趙雲的師傅是何許人也?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第三個原因是趙雲時運不濟,投劉備時,是在劉備最危難的時期,根本無兵可用,一直到入主益州,劉備都是是寄人籬下,因此趙雲屢屢充當警衛長的角色。等到劉備開始有兵可用瞭,已經是十數年後瞭,誰都習慣瞭趙雲警衛長這一職位,因沒有統兵經驗,蜀漢又將領眾多,自然也就沒有統兵機會瞭。一直到蜀漢後期,諸葛亮實在無將可用瞭,才派趙雲為主將上陣。那時的趙雲,已經是滿頭白發瞭。。。。  趙雲犯瞭為官的幾大禁忌,又時運不濟,故雖一生任勞任怨,也隻能是死後封侯。當初若是投曹操,我想不至於如此結局。關於趙雲的統帥能力。趙雲品性謙遜,性情冷靜,善內政,從擇定賢主,千難萬險,追隨不改見忠貞種看出,趙雲實有大智慧。若趙雲統兵,輔以一智謀之士,我肯定謀士之言他能聽得進。  為將者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條件是能使士卒用命。故名將吳起親自替士兵吸膿,為得就是能使士卒用命。而趙雲,做戰英勇,每每身先士卒,最難得的是,有大賞又不獨自享受,而是分與諸軍。這樣的人不是帥才那什麼樣的人才是帥才? 三國9中像張飛這種常常醉酒鞭打士卒的人居然都有84的統帥。   統兵作戰經驗尤為重要,而經驗是需要積累的。一將功成萬骨枯,沒有天生的將軍。若是趙雲一開始就定位在統帥的位置上,我以為他的統兵能力不比關羽差。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