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昏君

中國歷史上最矛盾的帝王:隋煬帝楊廣難言昏君

  隋煬帝楊廣  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是隋朝的第二個皇帝,隋文帝楊堅次子,母文獻獨孤皇後。楊廣,漢族。少敏慧,好學善詩文,儀容俊美。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六年,任淮南道行臺尚書令,閏八月之後,進位雍州牧、內史令(就是宰相)。八年冬,任行軍元帥統兵伐陳。滅陳後,封太尉。開皇二十年(600年),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文帝病逝於仁壽宮大寶殿,太子廣即皇帝位,次年改元大業,拉開瞭其波瀾壯闊而又毀譽難定的一生。  西元589年,年僅20歲的楊廣被拜為隋朝兵馬都討大元帥,統領51萬大隋軍對南下向富裕、強盛的陳朝發動進攻,並完成統一。陳國雖不是什麼大國,也絕對不弱。隋軍在楊廣的指揮下,紀律嚴明、英勇善戰,一舉突破長江天塹。所到之處,所向披靡。而對百姓則“秋毫無犯”,對於陳朝庫府資財,“一無所取”。博得瞭人民廣泛的贊揚。“天下皆稱廣以為賢”。  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揚州總管,並平定瞭江南高智慧的叛亂。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的巨傢大室全部叛變“大者有眾數萬,小者數千,共相影響。”楊廣學江南方言,娶江南妻子,親近江南學子,重用其中的學者來整理典籍。他親自實地在江南花瞭十年來攏絡人心,緩和瞭南方的怨恨和懷疑,在軍事占領後推行合理的行政,打破阻礙南人成為忠於隋室臣民的許多政治和文化隔閡。自此南北朝之後和北方隔離多年的江南才始歸順中央,更使得之後唐朝在南方的統治得以順利進行。  公元600年,北上擊敗突厥進犯。這些功勞是其他皇子所沒有 的。《隋書》贊曰:”楊廣,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20歲的楊廣完成瞭中國的統一大業,結束瞭上百年來中國分裂的局面。也結束瞭中國三、四百年的戰亂時代。從此中國進入瞭和平、強盛的時代。  隋煬帝楊廣在位期間完成瞭“修建洛陽”“遷都洛陽”、“修通運河”、“西巡張掖”、“開發西域”“分裂突厥”、“開創科舉”等。他所做的這些事情為中國的發展奠定瞭偉大的基礎。   隋煬帝營建的洛陽城,南對伊闕,北倚邙山,東逾瀍河、洛水縱貫其間,分外郭城、宮城、皇堀、東城、含嘉倉城、園壁城和耀儀堀,規模宏大,佈局有序。宮城皇城偏隅郭城西北的獨特的佈局和整齊的劃一裡見方的裡坊佈局建制而在中國都城建設歷史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隋煬帝修建洛陽城,具有統治國傢的戰略考慮。到五代、北宋時仍在使用,曾是全國經濟文化中心。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大運河的開通,促進瞭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榮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中央集權制的加強,都起瞭促進作用。大運河不僅加強瞭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瞭有力的加強。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瞭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隻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隻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瞭。隋朝大運河比長城對中國的歷史作用還要大。  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浩浩蕩蕩的出發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鬥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遊山玩水,個人玩樂的。因為西部自古大漠邊關、自然條件環境惡劣,隋煬帝還曾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此峽谷海拔三千多米,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凍死大半,隨行官員也大都失散。隋煬帝也狼狽不堪,在路上吃盡苦頭。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瞭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義重大。在封建時代,中國皇帝抵達到西北這麼遠的地方,隻有隋煬帝一人。隋煬帝西巡過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進一步促成瞭甘肅、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為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後,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雲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瞭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瞭盛大的萬國博覽會。這是舉世創舉。隋煬帝此次西巡開拓疆土、安定西疆、大呈武威、威震各國、開展貿易、揚我國威、暢通絲路。隋煬帝為瞭開發經營西域,還是派兵做瞭一些統一工作。如打敗瞭西突厥的處羅可汗,掃除一大障礙。擊敗吐谷渾,將其領地建成四郡,派遣官員治理,保證瞭和西域的暢通。隋臣裴矩出使突厥,分裂瞭當時還是統一的突厥,為唐朝對突厥的戰爭取得勝利奠定瞭基礎。  隋煬帝派將領打敗瞭契丹,滅瞭吐谷渾,開發瞭臺灣,三征高麗,使高麗臣服,開疆擴土幾千裡。這樣的功勛古來帝王中都是少有的。  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瞭巨大的好處。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隻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大概隻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瞭。隋朝大運河比長城對中國的歷史作用還要大。  隋煬帝開創的科舉制度一直為後世所用。他即帝位的近二十年間,共成書一百三十部,一萬七千多卷為教育的發展做出瞭巨大貢獻。科舉制的創立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沖破世傢大族壟斷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門閥的作用;擴大瞭官吏的來源,為大批門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識分子參政提供瞭機會,“大者登臺閣,小者任郡縣”;科舉制把讀書、考試和做官緊密聯系起來,提高瞭官員的文化素質;科舉取士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地方豪門世族手裡集中到中央政府手裡,大大加強瞭中央集權,有利於政局的穩定。因此,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隋煬帝楊廣既被視為典型的亡國昏君,在一大團歪曲的歷史記載和傳奇性道聽途說之下,今人即想窺測此人的真實性格,至多也隻能瞥見其一二。”但是他所建立的功業是不朽的,大運河、科舉制度無不影響深遠,造福於中華。  後世人對他的一生給出瞭一個比較中肯的評價“禍在當代,功在千秋”。相關閱讀推薦:隋文帝立儲疑雲:楊廣是否真的好於原太子楊勇?歷史的詭異:楊廣和李世民兩代君王的屬性分析隋煬帝功與過:李世民強加哪四個亡國罪狀給楊廣從一代英主到亡國之君:如何評價隋煬帝楊廣功過歷史上楊廣的真實皇子生涯:隋朝第一模范皇子

隋朝歷史解密:昏君煬帝楊廣究竟有哪些女兒?

  楊廣究竟有多少個女兒呢,沒人能數的清。因為早年楊廣和親哥哥楊勇爭奪太子之位時,為瞭討好極其厭惡小妾的母親獨孤後,小妾生的那些孩子統統不養;而楊廣登基後,由於常年不在長安,幸存的女兒中又分成瞭兩大部分,一些給他丟在長安不聞不問,另一些則帶在身邊,其中有一部分甚至在楊廣死後跟著嫡母蕭後一起去瞭突厥,由於《隋書》沒有公主傳,楊廣絕大多數的女兒沒有更具體的封號、姓名、生平等記載,人數自然也無法精確。  先看烈女南陽公主。南陽公主是楊廣所有女兒中唯一有詳細記載的公主,而之所以有如此特殊的待遇,是因為她憑借自己的氣節上瞭列女傳,使她有別於其它那些湮沒於歷史塵埃中的姐妹。南陽公主也是楊廣非常寵愛的女兒,她出嫁的時候,楊廣特意讓宮裡以美貌著稱的馬尚宮給寶貝女兒作為陪嫁。出嫁後楊廣仍要常常看到南陽,不管是下江南還是征高麗,都要把她帶在身邊。不過南陽公主並沒有仗著父親對自己的疼愛而趾高氣昂,反而伺候起生病的公公宇文述是盡心盡力,與丈夫宇文士及也很恩愛,結婚不久就生瞭一個大胖兒子,取名叫做禪師。  不過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由於楊廣荒淫無度,老百姓終於忍受不瞭揭竿而起,而就在楊廣繼續躲在江都醉生夢死的時候,宇文化及親手舉起瞭弒君的利刃,殺瞭楊廣。而這宇文化及不是別人,正是南陽的丈夫宇文士及的親哥哥!  楊廣沒有白疼這個女兒,眼見最疼愛自己的父親被丈夫的哥哥親手勒死,南陽公主悲憤之下毅然決然和宇文士及斷絕瞭關系,擦幹眼淚和母親蕭後一起,將父親草草收拾一番暫時安葬在流珠堂。雖然與宇文士及斷絕瞭關系,但南陽與宇文傢的孽緣還遠遠沒有結束。竇建章殺瞭宇文化及後,為瞭斬草除根要鏟除宇文傢的餘孽,其中就包括瞭南陽與宇文士及的獨子禪師。盡管舍不得兒子,但隻要一想到宇文傢與楊傢有著血海深仇,曾經最親密的枕邊人如今已經反目成瞭不共戴天的仇人,南陽公主最終還是大義凜然地將禪師交瞭出去。   後來在唐朝成功立足的宇文士及與南陽公主在洛陽城中不期而遇,宇文士及想要與前妻和好,但南陽公主斷然拒絕,但宇文士及戀戀不舍,堅持不肯離去,南陽十分憤怒地說道:“你要是想死就進來吧!”宇文士及不得不悻悻離去。  南陽公主雖然是亡國之君的女兒,父親楊廣身前沒有留下任何英名,死後還要帶給兒女種種羞辱,但南陽公主身為女兒身卻有著不輸男兒的一份氣節,這份氣節就算在一片亂世中也熠熠奪目,連魏征都十分欣賞,寧可在史書中多費筆墨,也要記錄下南陽公主的生平事跡。  不過有正面就有反面,與南陽公主烈女般的節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楊廣那群猶如蕩婦一般的荒淫女兒。這些公主雖然具體封號不詳,也無更詳細的生平事跡,卻完美繼承瞭老爹楊廣荒淫無度的特質,更顯得她們那節烈的姐妹南陽公主如同基因突變一般與眾不同。而這群荒唐的公主們之所以為人所知,完全是拜一樁荒唐的淫亂後宮事件所賜。  話說這場淫亂後宮事件中的男主角宇文皛也是極品一個,當然,這也不能完全怪人傢宇文皛,畢竟要是皇帝作風正派潔身自好的話,當臣子的也絕對不敢這麼放肆胡來。楊廣當上皇帝後沉湎於女色之中,成天就知道享樂,不管是下瞭朝還是在外巡遊,經常在林苑山亭間舉行大型的宴飲,身邊不僅要有後宮嬪妃相伴,甚至還將父親隋文帝死後那群本該出傢清修的嬪妃一起帶出來吃喝玩樂。  正所謂是上行下效,當皇帝的都這麼以身作則瞭,這些臭味相投的寵臣們自然曉得緊跟楊廣的步伐,宇文皛就是其中之一。因為備受楊廣的寵愛,出入宮廷完全沒有限制,於是宇文皛經常到後宮中與楊廣的嬪妃淫亂,甚至還借機勾引瞭不少公主,如此囂張的行為傳到蕭後的耳裡,蕭後忍無可忍之下就告訴瞭楊廣,結果楊廣完全不當回事,根本沒有怪罪宇文皛。  也正因為楊廣的默許,這些與宇文皛大膽通奸的公主們一時間相安無事,而且這樣一來也有好處,日後跟著蕭後去瞭突厥,這些公主面對突厥最流行的兄終弟及的風俗也能適應得很快。  隨著楊廣的身死國滅,這群曾經肆意張揚的公主們一夕之間徹底淪為瞭亡國女,隻能跟著嫡母蕭後在宇文化及、竇建章等人手中輾轉,最後又被擄到突厥。大唐貞觀4年,李靖大破突厥,蕭後帶著嫡孫楊政道回到長安。去突厥的時候蕭後是帶著孫子和一群女兒一起去的,結果回來的時候隻見孫子不見女兒,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北宋滅亡時,一群嬪妃公主被擄到金朝慘遭眾多宗室、將領的蹂躪後,絕大部分也是就此杳無音訊。  不過盡管被楊廣帶在身邊的這些女兒身為公主品行不夠端正,行為舉止也放蕩得很,但話又說回來,比起被楊廣丟在長安不聞不問的那些女兒,這些公主也算是曾經幸福過的。  岑仲勉先生統計過,楊廣登基14年,在長安待的時間還不到一年,就連冊封嫡長子楊昭為太子時,楊廣也都沒回長安,就隻派瞭個使者帶詔書回去。不過好在楊昭是太子,父親不想見他他可以主動前往洛陽求見父親,而那些被丟在長安的公主就淒涼瞭,生母不得寵自己也沒本事跟在父親身邊,嫡母蕭後在楊廣面前一是說不上話,二也是根本管不瞭丈夫的事,想要玩的樂不思蜀的楊廣自己記起還有這麼群女兒,簡直就是比登天還難。  所以李淵在長安稱帝後,這些被丟在長安的隋朝公主就通通被歸為戰利品一類,對照一下隋滅陳時隋文帝將一大群陳朝公主進行瞭歡樂大派送:賞幾個給功臣做妾,賞幾個去伺候自己的兒子,再留幾個伺候自己,李淵也有樣學樣,處理瞭這些前朝公主。  這群公主淪為瞭亡國女,曾經好歹也算是皇宮的半個主人,如今卻隻能給皇宮新的主人三跪九叩,隻能低眉順眼隨波逐流,隻能任人宰割自己的命運,甚至連正妻也做不瞭隻能淪為小妾。比如李世民的秦王府中,就有這樣一位隋煬帝女出身的小妾。這位公主的前半生雖然不得父親的寵愛,但好歹也是金枝玉葉的出身,原本怎麼說也能下嫁給朝中某個大臣子弟作為正妻,但隨著楊廣的死去,卻隻能頂著亡國女的身份伏低做小。  宮殿還是那座宮殿,身份卻一夜之間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楊妃的內心是否煎熬過,是否掙紮過,是否憎恨過命運的不公,我們已經不得而知,畢竟身為曾經的皇宮女主人,如今卻隻能給新的女主人下跪請安,會感到心理不平衡完全是人之常情。但面對殘酷的現實,楊妃隻能認清現實甘願為妾,從此除瞭因為生子而被記載瞭一筆外再無更多的記錄。當然,不會有人因此苛責楊妃不夠有南陽公主那樣的氣節,也不會有人指責楊妃為什麼沒有像南陽公主那樣大義凜然後名垂千古,畢竟楊妃隻是做瞭當時絕大部分人都會做的選擇,在歷史的洪流面前,這些小人物們為瞭茍活下來隻能隨波逐流。  這些如同歷史塵埃般的公主們,一生當中沒有享受過被人疼愛的滋味,已是可悲,最終隻能淪為兒子傳記中的寥寥數字,想想更是令人心酸不已。相關閱讀推薦:漢武帝上位的真正幕後推手竟是他!館陶公主背黑鍋揭秘史上頭銜最多的女人:善於拼爹的魯元公主劉邦女兒魯元公主的美麗愛情:魯元公主丈夫是誰和親公主:文成公主如何成為史上最成功女外交官唐史揭秘:唐朝的和親公主們的結局竟如此淒慘

昏君奸臣之論:如果沒有昏君何來禍亂朝政的奸臣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上,有雄才大略的明君,也有昏庸懦弱治國無策的昏君;有名垂千古的治世之能臣,也有遺臭萬年誤國害民的佞臣。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其實,明君與能臣,昏君與奸臣,都是相伴而生的。君主的慧眼識人知人善任,是其能力的最大值。準確辨別臣子的忠奸與才能,是成人臣為人君者的能力的核心。  每逢亂世,每遭國難,多肇始於上昏而後下佞。秦朝時,趙高煽動胡亥,矯詔殺死太子扶蘇,並擁立胡亥為帝。秦二世胡亥在位期間,趙高專擅朝政,指使皇帝更為法律,誅戮宗室、大臣,對異己則捏造罪名加以迫害,並且在秦二世面前“指鹿為馬”。東漢末年,炎劉皇帝昏潰無能忠奸不辨,於是,一群侍其左右的宦官大肆迫害其忠臣良將,任用大批貪婪而無能的庸才佞臣,隨之而來的,則是群雄並起天下大亂。隨後的隋代有宇文化及,唐代有來俊臣、李林甫,宋代有高俅、秦儈、賈似道,明代有嚴蒿、魏忠賢,清代有和坤。市儈小說雜曲中,說的多是奸臣誤國亂政,提及帝王昏庸無能龐信奸佞的,往往也將大部分責任推到奸臣身上。  正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表面上看奸臣為自己,自私奸詐,蒙蔽君主。可是君主何嘗不是因為自私,唯恐有人傷害到自己的統治而盲目的寧枉勿縱才成為昏君的呢?  試問秦檜如果沒有宋高宗的授意,他敢殺嶽飛嗎?嶽王墓前,白鐵鑄造著秦檜、王氏、萬俟卨、張俊等四人跪像。低頭面向石墓,遭人啐罵,還經常有人鼓勵小孩在鐵像上小便,以示侮辱。跪像後有楹聯,上書“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鑄佞臣。”此像始鑄於自明正德年間,當時曾有人道:“何不鑄一高宗像於前”。他卻不知,此事雖是他朝之事,也不可反譏,否則一個借古諷今、指桑罵槐、含沙射影的罪名,足可以滅其九族。比如清乾隆年間,江西德興的祝庭諍,為教兒孫讀書,自編一本《續三字經》,被人告發。官府查抄發現書中對“於帝王興廢,尤且大加誹謗”,如寫元朝有“發披左,衣冠更,難華夏,遍地僧”句,“衣冠更”是指改穿著,“難華夏”是華夏遭難,“遍地僧”是全部光頭,雖說是說元朝,認為是影射當朝“明系隱寓詆清”。於是判祝庭諍開棺戮屍,十六歲以上子孫輩斬立決。     當年一心想靠洋務運動重興大清國威的李鴻章,雖然也曾建立起一支遠東最大的艦隊——北洋艦隊。可在甲午戰爭失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滅後,馬關條約一簽,他也成瞭攬過錯於一身千夫所指的大奸臣。當時的滿清官員中,大呼殺李鴻章以謝天下的大有人在,更多的民眾也把喪權辱國之罪責統統加到他的身上,仿佛就是一個李鴻章把大清天下搞得一團糟,殺瞭他天下便太平。賣國賊的帽子李鴻章一戴就是一百多年。而其後的慈禧太後,哪裡有反躬自問的懺悔,隻是懊惱此事給自己的六十大壽慶典帶來瞭陰影。其實無論忠臣奸臣,皆皇上的替罪羊。何時以忠臣替,何時以奸臣替,要視具體情況,隨機而定。  縱觀中國數千年歷史,奸臣皆因君主的昏庸而生,世亂多由君主的無能而致。賢明君主的朝堂前,沒有奸臣的立足之地;一個奸佞成群亂臣當道的時代,主上的賢明早已蕩然無存瞭。善者不能用,惡人不能除。受蒙蔽、受蠱惑、不知道、不瞭解,所有這一切,不過是為正統君主開脫的修辭罷瞭。百姓的愚昧或可使亂世一時而不得治,那種受封建正統觀念桎梏不思擇賢而事的思想,則遺害至深。相關閱讀推薦:隋朝歷史解密:昏君煬帝楊廣究竟有哪些女兒?中國歷史上最矛盾的帝王:隋煬帝楊廣難言昏君夏桀王和商紂王為什麼一直成為昏君的代名詞?解密: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萬歷皇帝為什麼寬待言路?北周皇帝宇文贇:父親棍棒教育出的逆子“昏君”

春秋五霸楚莊王:一個莫名其妙就醒過來的昏君

  城濮之戰後,楚國戰敗。不久,楚成王死翹翹也,他的兒子商臣繼位,便是楚穆王。楚穆王對失敗不甘心,一邊勵精圖治,一邊抓緊操練兵馬,發誓要與晉國決一雌雄。他首先將附近的幾個小國兼並瞭,又將中原的陳、鄭等國拉瞭過來。公元前613年,楚穆王正要雄心勃勃發憤大幹,天不假年,他卻突然暴病加身,也死翹翹也。他的兒子旅即位,史稱:楚莊王。   莊王年幼,繼位?還不滿20歲,正是荷爾蒙發達的時候,特別喜歡聲色犬馬。晉國見楚國忙於辦喪事,新任的主兒又太過喜歡床上工作,正是大好機會,所以,又重新會盟諸侯,訂瞭盟約,隨即又將楚國拉過去的陳、鄭等國再次收瞭回來,控制在自己的勢力范圍之內。這一下,楚國的大臣們全急瞭,群情激奮摩拳擦掌,誓要與晉國決戰。   至少,要把剛剛建立起來的那滴滴兒成就,重新恢復起來嘛。   但是,楚莊王卻無動於衷。他畢竟年輕,床上工作又的確誘人,興趣盎然流連忘返,還真沒有心思顧及其他……管他娘滴,玩禮瞭再說。即位三年,他整天隻幹三件事:打獵、喝酒,和美女豪爽,就是不理朝政。大臣們說得多瞭,他幹脆在宮門口掛起一塊大牌子,大書:“進諫者,殺毋赦!”   誰敢來告訴我勵精圖治,砍!   這讓楚國的領導們,集體鬱悶,無比悲涼,咋就遇上一個不思進取的主兒?

解密:歷史上有名的昏君萬歷皇帝為什麼寬待言路?

讀明史讀到《神宗本紀》,順帶著讀瞭黃仁宇先生的《萬歷十五年》,感觸良多。“扒著門縫看歷史”,原本不想寫任何一位皇帝。畢竟,皇帝一般都是另類的。比較難寫,也比較難把握。深宮之中,萬人之上,其心誰知耳? 明神宗萬歷皇帝朱翊鈞(1563-1620),乃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隆慶二年(1568年)被冊立為太子。隆慶六年(1572年),穆宗病死,朱翊鈞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萬歷。明神宗朱翊鈞也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對萬歷皇帝,歷來沒有什麼好的評價,《神宗本紀》也是有結論的,其說“故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其中,史界指責最多的,仍是萬歷皇帝居然可以不上朝、躲在宮中“罷政”二十七年。 對萬歷皇帝,我從沒有什麼好感。其實,有明一朝,大抵是沒有什麼好皇帝的。當年,喜歡讀明史的毛澤東就說過一句話:“《明史》我看瞭最生氣。明朝除瞭明太祖、明成祖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餘的都不好,盡做壞事”。其實,毛澤東的評價,也不見得正確,其中,“稍好”的皇帝,當不該是武宗英宗,而應該是仁宗宣宗,所謂“仁宣之治”也,可惜,他們倆,執政時間太短。最差的皇帝,評判或許比較一致,這就是明世宗嘉靖皇帝和明神宗萬歷皇帝。毛澤東曾對嘉靖皇帝不以為然,說他“煉丹修道,昏庸老朽,坐瞭四十幾年天下,就是不辦事”。呵呵,這個萬歷皇帝,我看也是差不多的。 然而,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讀罷明史,我發現,萬歷皇帝也是有優點的。而且,這個優點,在歷朝歷代的皇帝之中,似乎都是沒有的。這個優點,就是他以寬仁之心對待臣子的言路,其對待群臣進言的獨特胸襟,亦十分罕見。史書記載,萬歷時期,眾大臣直諫成風,似乎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紛紛與之抬杠作對,甚至以謾罵的口吻,譏諷皇帝貴妃。言辭之激烈,態度之強硬,空前絕後。但是,萬歷皇帝雖說極其不爽,卻沒有因進言不當而殺掉任何一人。 我們不妨引錄一點萬歷執政期間眾臣“批鱗”式的奏疏,看看大臣們的過份言辭。 比如,關於萬歷皇帝的“聚斂民財”,右都禦史漕運總督李三才說:“今闕政猥多,而陛下病源則在溺志貨財。”工科給事中王德完說:“民何負於君?而魚肉蠶食至於此極耶!”戶科給事中田大益痛斥:“陛下驅率虎狼,飛而食人,使天下之人,剝膚而吸髓,重足而累息,以致天災地坼,山崩穿竭”。關於萬歷皇帝“裝病”不上朝,禮部主事盧紅春說:“若真疾耶?則當以宗社為重,毋務為豫樂以為基禍;若非疾也,則當以詔旨為重,毋務以矯飾以起疑”。關於立儲之事,禦史馮從吾上書:“謂聖體違和,欲以此自掩……天下後世,豈可欺乎?”

夏桀王和商紂王為什麼一直成為昏君的代名詞?

  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王朝一直是皇權至上的國傢,專制皇帝掌握著無限的權力,掌控著社會所有的資源,支配著所有人的榮辱得失,甚至生死。這種高度集權的體制確實也締造瞭一些盛世,但是人的欲望是無底限的。統治者一旦獲得不受任何限制的權力,個性的私欲和貪欲也就無窮展現,由此導致瞭一幕幕玩權誤國的鬧劇。  夏桀寵愛妹喜誤國  夏朝是我國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所建立的第一個王朝,而夏桀則是夏朝的最後一個國王。  當時剛剛進入文明的初期,各地部落林立,征戰連年,兵刃不斷。弱肉強食,以武力使天下臣服,成瞭部落方國之間進行生存競爭最自然、最強有力的法則。除瞭掠奪財富之外,戰爭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擄獲奴隸和臣妾,他們或被用於仆役,或被用為宮妃供王公貴族淫樂,或被用來作祭祀祖先的犧牲品。  夏桀執掌國政,聽說鄰近方國有施氏美女天下聞名,淫心大動,遂親率大軍兵臨有施國。重兵近境,有施氏嚇得魂飛膽喪,不知如何是好。一位朝臣窺破瞭夏桀大動幹戈的心思,向國王獻計,向夏桀貢獻美女,天下男人沒有不愛美女的,而天下暴君更也沒有不為聲色所動的,以美女進獻夏桀,定會換來有施社稷的和平安定。  有施國貢獻的美女叫妹喜,是王室貴族後裔,生長於王室之中,千嬌百媚,又通曉禮樂,很得夏桀寵愛。妹喜身為小國寡民之女,雖貌美驚人,但進夏王宮以前,尚清白單純,並無不良惡習,也無政治野心。夏桀荒淫無度,視妹喜為掌上明珠,嬌縱無比,置後宮千百名姝美女於腦後,唯妹喜是寵。天長日久,妹喜也被嬌縱得驕奢淫逸,以太妃自居,早已忘瞭自己臣妾的身份地位,竟也不時發號施令,作威作福起來。夏桀對妹喜言聽計從,以致終日廝守,尋歡作樂,而置朝政於不顧。  為瞭討得妹喜歡心,夏桀搜羅天下名師巧匠,大興土木,在夏朝都城斟尋為妹喜營造瞭一座宮殿–傾宮。   夏桀在傾宮之中日夜陪伴妹喜,一面品味美酒佳肴,一面觀賞數千美女和著音樂翩翩起舞,場面好不壯觀!每當此時,夏桀必豪飲美酒,酒酣興起之時,便把妹喜抱過來享樂。  後來,夏桀又為妹喜建造瞭一座”瑤臺”,將天下珍寶和美女匯聚於瑤臺之內,廣羅戲子、雜耍藝人、侏儒醜角和遊手好閑的狎客,命人制作淫蕩綺靡的歌舞觀賞玩樂。 後來夏桀與妹喜玩膩瞭,又想起瞭一個更加刺激的主意,建造一座”酒池肉林”!酒池肉林建成之日,夏桀和妹喜興奮無比。他們召來數千人,從樂舞歌妓到仆人狎客,各等臣妾都有。  那三千臣仆在酒池邊伸長脖子,像牛喝水似的喝著酒池裡的美酒。這美酒是上等糧食制出的佳釀,怎麼經得起如此牛飲?不一刻工夫,臣仆們便喝得面紅心跳,或打酒嗝,或口出怪語,或嘔吐不止,或手舞足蹈。瞬間,那酒池肉林邊恰如群魔亂舞,聲如鬼哭狼嚎。有的臣仆不勝酒力,喝著喝著便撲通一聲,栽倒在酒池中淹死瞭。每有人栽倒,妹喜便喜不自禁,拍手稱快,心想:”今生已親睹如此壯觀場面,雖九死亦心甘也!”  有一次,妹喜偶然聽到宮女撕裂帛繒之聲。那脆生生的裂帛之聲驚心動魄,聽起來暢快無比,頗能解心頭欲發而發不出的欲念。妹喜一聽就著瞭迷,認為天下的笙歌管樂都比不上清脆的裂帛之聲那麼解恨解饞!  夏桀得知妹喜這一愛好,遂令臣仆每日向後宮進獻上等帛繒百匹,專供妹喜享用。在那時,帛繒為上佳珍品,專供五公貴族使用,大多來源於各方國部落戰敗求和或納稅貢賦的進獻,因而十分珍貴。妹喜自從聽裂帛之聲上癮之後,每日必聽,無論是隨悶不樂之時,還是興高采烈之際,那裂帛都如安魂曲一般,令她心曠神怡。慢撕快撕,聲音都恰如撕心裂肺,像是一邊目睹劊子手一刀一刀地割囚徒身上的肉,一邊聽那囚徒發出的聲音慘叫;或是飛快地撕,其聲如破竹,如長空閃電,痛快淋漓。天長日久,妹喜竟成瞭鑒賞裂帛之聲的專傢,後宮中為她而撕碎的帛繒,竟堆積如山。  商紂暴虐無道  紂是商王帝乙的小兒子,名叫辛。他身材偉岸,勇猛有力,言談善辯。帝乙非常欣賞紂,常常誇贊他,紂的手下侍人更是把他吹得天花亂墜。久而久之,紂自己也十分得意,認定自己是貌賽仙人,勇過虎豹,智過聖人的空前絕後的偉人。  後來紂做上皇帝,更加肆無忌憚,忘乎所以瞭,一天到晚,不是與婦人淫戲,就是喝酒狂飲,把個皇宮鬧得烏煙瘴氣。  紂王嫌安陽地區可玩的地方少,歷代祖先陵墓多,每隔幾天就要忙著舉行繁瑣的祭祀,妨礙他遊樂,於是下令在商都以南一百多公裡的朝歌建造瞭觀景用的鹿臺,周長三裡,高達近千尺,上面修瞭殿宇,從中可望雲雨。在更遠的沙丘,他又造瞭一個很大的苑圃,飼養珍禽異獸。逍遙宮修成瞭,方圓有數裡大,宮室不計其數,裡面的擺設更是令人瞠目結舌:數個大池裡面灌滿瞭酒,號稱酒池;宮裡到處懸掛著各種香肉,號稱肉林;紂王又選出數百名美女,讓她們一絲不掛地住進逍遙宮;紂王也赤身裸體,與美女們追逐在酒池肉林之中,一住就是十多天。  後來紂王通過選美,選得絕色美女蘇妲己後,更是迷於女色,不理朝政。  一些正直的大臣憂心忡忡,不斷向紂王進諫。紂王根本不聽,反而對進諫者不是貶官,就是廢為平民。比幹是殷紂王的叔父,是一位忠義之臣,他看到紂王暴虐無道,荒淫失政,又聽信妲己妖言,多次上諫紂王廢掉妲己,勤理國政,由此妲己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一天,紂王正與妲己以及新納的妖婦喜媚共進早餐,忽見妲己口吐鮮血,昏迷不醒。喜媚說是妲己舊病復發,隻有得到一片玲瓏心煎湯才能救治,並推算說隻有比幹的心才是玲瓏七竅之心。於是紂王著急得向比幹索要他的心臟。比幹憤恨地說:”心是一身之主,百惡無侵,一侵即死。心正手足正;心不正手足不正。我把心臟給你,難道還能活命嗎?老臣我即使死瞭也沒有什麼可惜,隻是賢能的人死瞭,國傢就危險瞭啊。”紂王大怒,命令武士殺死比幹。比幹破口大罵妲己,望太廟大拜八拜後,用劍剖開自己的胸口,將心摘出來,扔到瞭地上。  比幹死後,大臣們驚恐萬分,不敢進言。紂王更加肆無忌憚,設立各種酷刑,如炮烙之法,刳脛之刑,用來對付勸諫他的大臣和不服從他統治的庶民。每一次施刑,紂王和妲己坐在對面,飲酒取樂,在調笑中看著受刑的人痛苦萬分地死去。炮刑時,望著受刑者被炮炭火燒化為焦煙,紂王和妲己還發出陣陣狂笑。  老百姓日夜祈禱:上天啊!趕快降下大命吧!替我們消滅殘暴的殷紂王!四方諸侯也紛紛舉起瞭反殷的義旗。這些消息傳到殷紂王那裡,他隻是不屑一顧地狂妄冷笑說:”我是天命選定的真命天子,他們怎麼奈何得瞭我!”  這時,武王率領大軍,與八百諸侯會於盟津,準備討伐殷紂王。但又念及殷朝還有箕子、微子兩位賢臣,天命未到,班師回去瞭。聽到這一消息,紂王更加肆無忌憚瞭。但是不久,微子被妲己誣陷,被迫逃離瞭京師。箕子裝成瘋子,紂王仍不放過他,還是把他關進瞭監獄。  三賢都受到瞭迫害,消息傳來,武王立即率領大軍伐紂;各諸侯也紛紛加入瞭討伐行列。很快,周武王的軍隊攻到京城。不可一世的紂王,最後狼狽地被燒死在大火中。相關閱讀推薦:商紂王到底有多殘暴:商朝遺民有話說中國史上特長顯著的十大皇帝:商紂王軍事能力強?歷史上真實的妲己:與商紂王相愛並非荒淫無度?商亡與紂王和妲己的畸形愛情有關:商紂王亡國始末商紂王並非頂級暴君:還原歷史上真實的商紂王

豹房皇帝明武宗的雙面性格:朱厚照真是昏君嗎?

  荒嬉皇帝明武宗朱厚照的一生,幾乎都是和“豹房”聯系在一起的。如果開列出歷代“昏君”的名錄,朱厚照一定會名列其中,說不定排列名次還會靠前,因為他的“豹房”的確會讓人覺得真夠荒唐的。但是,如果你仔細閱讀《明史》,也許你就會發現,明武宗的一生,其實是有著很明顯的雙面性格的。  明武宗朱厚照其人,談不上殘暴昏庸,要害在於荒嬉胡鬧,其恣意妄行的程度,說起來簡直讓人瞠目結舌,啼笑皆非。  朱厚照即位的第二年(公元1507年)秋,就在紫禁城外修建瞭一座殿院閣樓,水榭假山都不亞於皇宮,且密佈暗道機關的“豹房”,並收集各地美女,充當“豹房”樂妓,以供自己淫樂。他在京城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豹房”裡度過的,而且,最後他也是死在“豹房”。所以,稱其為“豹房”皇帝,乃名符其實也;他還喜歡到全國各地巡遊,在其中的一次遊玩中,還整出一個“遊龍戲鳳”的故事來,給後來的小說傢和劇作傢們提供瞭寫書編戲的風流好素材;他也不太理政事,從正德元年(1506年)起,司禮太監劉瑾就在他手裡一步步做大,後來還險些奪瞭他的皇位;他還喜歡學他的先祖朱元璋、朱棣,炫耀武功,並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更有趣的是,正德十四年(1520年),寧王朱宸濠在江西造反,這位威武大將軍親率大軍從京城出發前去平叛,還未走到半路,密探來報,反己被副都禦史王守仁平息瞭。於是,武宗派心腹太監前去和王守仁商量,讓王副都禦史先把寧王放瞭,再由威武大將軍親自去擒拿,所以,王守仁先是瞞功不報,待武宗在南京城上演瞭一出親擒寧王,顯其赫赫武功的英雄大戲後,才宣佈平叛大功告成。  就是這麼一個主兒,怎麼看也是一個瞎胡鬧的昏君,可歷史恰恰又給出瞭明武宗朱厚照不同的另一面。  朱厚照雖然不太理政事,但用人權卻從未委與他人,因此,皇帝雖荒嬉,朝政卻都有主事大臣料理,使得朝政並未荒廢;對做大謀反的親信太監劉瑾,朱厚照在正德五年(公元1511年)也果斷地將其誅殺;最值得一書的是,當正德十二年(公元1518年)瓦剌小王子在陽和、應州犯境時,威武大將軍親率六軍,與小王子激戰五日,遂大敗蒙古人,取得應州大捷,使蒙古人其後幾年不敢犯境;更有意思的是,大捷後的朱厚照親自給自己頒詔獎勵,敕曰:“總督軍務威武大將軍總兵官朱壽親統六師,肅清邊境,特加封鎮國公,歲支祿米五千石。吏部如敕奉行。”;也許是巡遊時在江湖上混過,朱厚照還很有點江湖義氣,臨死前還設法保護他喜歡的太監和寵妃。   正德十五年(1521年)九月秋,朱厚照帶著宮妃和太監坐船在白洋淀中釣魚玩耍,誰知突遇大風,舟覆落水,武宗雖被救起,但卻自此染病。正德十六年武宗病危時,諭司禮監曰:“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後,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上述讓司禮監太監記錄的遺詔大意是:我不行瞭,把我的意思傳達給皇太後,國政大事,要與內閣大臣商議處理,以前荒嬉誤國之事都是按我的主意幹的,不關你們這些人的事。把所有的誤國壞事都攬在瞭自己的身上,這就是三十一歲的明武宗,在面對死亡時,充滿江湖義氣的人生另一面。  然而,歷史還極有諷刺意味地告訴我們,荒嬉的朱厚照競然對他所崇拜的先祖朱元璋制定的祖制也進行瞭“修正”。  據明人王綺的筆記《寓圃雜記》記載:“吳中自號繁華,自張氏之據,雖不被屠,人民遷徙實三都,戍遠方者相繼……邑裡蕭然,生計鮮薄,過者增感。正統、天順間,餘嘗入城,咸謂稍復其舊,然尤未盛也。迨成化間,餘恒三、四年一入,則見其迥若異境,以至於今,愈益繁盛……人性益巧而物產益多,至於人才輩出,尤為冠絕。”在這裡,筆記把明初至正德年間,江南城市的演變軌跡描述得一清二楚:吳中本是繁華之地,因曾是張士誠的根據地,故朱元璋建國後,對此地采用瞭歧視政策。雖百姓未遭屠戮,但,或遷徙富戶充實都城,或發送黔首遠戍邊關,因此,弄得“邑裡蕭然,生計鮮薄”。直至明英宗朱祁鎮的正統、天順朝,才略有恢復,而到瞭明武宗朱厚照治下的正德年間,隨著經濟的復興,江南“愈益繁盛”,且“人材輩出,尤為冠絕”。  為什麼不是在朱厚照所崇拜的“雄主”明太祖朱元璋或明成祖朱棣手上,江南得以繁盛?而恰恰是在荒嬉的“豹房”皇帝朱厚照治下,江南的經濟和文化才得到瞭長足的發展呢?這一吊詭現象是怎樣產生的呢?是明武宗采取瞭什麼特別得當的措施嗎?當然不是。竊以為,其根本原因在於明中葉以後,統治者的實際控制力己經削弱瞭,使得江南走出瞭明初歧視政策的壓制,從而逐步獲得瞭一個相對寬松的社會環境,長期被壓抑的經濟和文化的活力終於被激活瞭,這才使江南得以繁盛。統治者控制力的被削弱,對於一個企圖代代相傳的專制王朝來說,可能是個壞預兆,但對激活民智和刺激社會進步,卻是一個好兆頭。這也算是“昏君”對“雄主”政策的一種“修正”吧!  “昏君”朱厚照對“雄主”朱元璋的“修正”還有一個經典的例子。朱元璋重視教育,國子監學生的飲食都由朝廷免費提供。可是夥食很差,學生受不瞭,一個叫趙麟的學生在國子監裡貼出一張壁報抗議。按照校規,這是“毀辱師長罪”,該先打一百大板,然後發配充軍。但朱元璋知道後,認為“毀辱師長”之風不可長,不僅砍瞭趙麟的頭,還在國子監立瞭一根長竿,將血淋淋的人頭掛在竿上,以儆效尤。說來可怖也可笑,直至“豹房”皇帝南巡到瞭南京國子監,看見一根長竿豎在校園,感到很奇怪,問此為何物?教師回答是太祖皇帝掛學生人頭用的。武宗聽後,很不以為然,並說瞭句很樸實的“名言”:學校豈是刑場?撤掉瞭罷!從朱元璋豎竿子算起,到朱厚照撤竿子為止,這根恐怖的血竿子在南京國子監一共豎瞭一百二十六年。  明武宗朱厚照隻活瞭三十一年,而在位的十六年,也是充分展示其雙面人性的十六年。《明史.本紀十六.武宗》是這樣評價朱厚照的:“明自正統以來,國勢浸弱。毅皇(武宗)手除逆瑾(劉瑾),躬禦邊寇,奮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樂嬉遊,昵近群小,至自置官號,冠履之分蕩然矣。猶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鈞諸臣補苴匡救,是以朝綱紊亂,而不底於危之。假使承孝宗遺澤,制節謹度,有中立之操,則國泰而名完,豈至重後人之訾議哉。”  以上評論,不僅是清人張廷玉對明武宗朱厚照的準確評價,也應視之為,後人在客觀的評價前人功過時的行為指南。相關閱讀推薦:正德皇帝朱厚照的七大極品嗜好:花花公子朱厚照如何客觀評價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是個怎樣的皇帝朱厚熜與朱厚照究竟是什麼關系?明武宗朱厚照死因是什麼?明武宗朱厚照墓在哪歷史上朱厚照與夏皇後的感情到底如何?

北周皇帝宇文贇:父親棍棒教育出的逆子“昏君”

  南北朝時候北周皇帝宇文邕是個極其優秀的人才,文韜武略、道德品質、意志耐力……都是一等一的人物,要是他多活兩年,統一大業就沒隋朝什麼事瞭。但隻有在子女教育上,他是個失敗者,而且後果很嚴重,以自己一個極其自律的個性,竟然培養出一個極端惡劣的兒子,在他死後僅兩年,就把他歷盡艱辛打下的江山敗掉瞭。   治國上宇文邕方法很多,但在管教孩子上他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打。他對大兒子宇文贇非常嚴厲,從他很小的時候被立為太子起,就要求每天與大臣們一起早朝,寒冬夏日也不許休息;宇文贇喜歡喝酒,酒後常有敗德行為,宇文邕即下令一滴酒也不許進入太子宮;他還責令輔佐太子的官員每日記錄太子的行為,每月向他匯報一次,如果看到有不軌的行為,就會當眾拿棍子抽一頓,很多年下來,宇文贇的身上傷痕累累。他還不斷威脅宇文贇:“自古至今被廢的太子多得很,別以為你就沒事……”   到宇文贇年歲稍微大一點,宇文邕經常安排他率軍出征,參加一些不太重要的戰役,以訓練他的能力。一次宇文贇出征土谷渾,沒深入戰場多遠就班師瞭,行軍過程中還幹瞭一些壞事。回來後,軍中有個叫王軌的官員把此事匯報給瞭宇文邕,宇文邕大怒,又拿棍子打瞭宇文贇一頓,連太子宮的工作人員也一並挨揍。這一次打得相當厲害,把宇文贇的腳都打壞瞭,傷好後留下瞭永遠無法消除的傷疤。   這種嚴厲管教帶來的後果是欺騙。挨瞭幾次嚴重的揍後,宇文贇收斂瞭一些,至少表面上表現得很老實,同時也和太子宮工作人員串聯,每月匯報的時候對有些行為忽略。   盡管如此,還是有不少人私下匯報宇文贇的不稱職,宇文邕也心下瞭然。但失敗的傢庭教育不僅僅體現在一個兒子身上,他一共七個兒子,其中有幾個還太小,歲數大點的又都跟宇文贇差不多不成器,所以也隻好這樣下去。   棍棒底下沒有教育出孝子,出的是仇恨。幾年後,一代天驕宇文邕死瞭,年近三十七歲,壯志未酬。他死的當天,他嚴厲管教的兒子宇文贇,時年二十歲,撫摸著身上的傷痕對著棺材詬罵:“老東西,你死得太晚!”喪期不到一個月,宇文贇就脫去喪服,改穿平常衣服瞭。

解密:為什麼齊國最興盛時期在位的卻是昏君宣王

  《濫竽充數》這篇小學課文,除瞭對不懂裝懂、弄虛作假的南郭先生進行瞭鞭撻之外,對齊宣王也暗含批判諷刺意味。一個不會吹竽的人,竟然混在王宮吹竽團裡好多年沒被發現,齊宣王作為領導自然難辭其咎,這糊塗官當得可夠水準的。相反,對齊宣王的兒子齊湣王則頗有好感,明察秋毫、雷厲風行,顯然是個很不錯的領導。  然而,查閱瞭齊國歷史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齊宣王的官其實幹得不錯,他政績卓著,使齊國的國力達到瞭歷史頂峰;而齊湣王的官卻實在幹得不咋的,差一點就把齊國推進瞭亡國的深淵。在《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中,齊宣王是反面角色,而在歷史真實中、在其整個一生中基本上卻是正面角色,可稱得上是“明君”;在《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中,齊湣王做得很好,而在歷史真實中、在其整個一生中實際是個反面角色,是絕對的“昏君”、“暴君”。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歷史為證。齊宣王執政時期,按大文化即一個國傢的綜合實力排名,齊國一直與秦、楚排在前三名,甚至大有超越秦、楚,獨占鰲頭之勢;按小文化排名,戰國時期齊國的經濟最發達、人民最富裕;齊都臨淄在戰國時期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都市之一。毫不誇張地說,齊宣王時期的齊國就是現在的美國,齊宣王時期的臨淄就相當於現在中國的上海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紐約;齊國的軍事實力也一直保持在坐三望二甚至望一的位置,其軍事理論最為先進,達到瞭登峰造極的地步,僅《六韜》、《孫臏兵法》就足以笑傲古今;從學術、文藝、科技來看,齊國的水平和活躍度更為其他諸侯國所望塵莫及,戰國時期中國的文化中心、最早的社會科學院——— 稷下學宮;最早的行政百科全書《管子》;最早的短篇小說集《晏子春秋》,最早的足球———臨淄蹴鞠均出現在齊宣王執政時期的齊國。   而且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齊宣王時期出瞭一大批具有創造力的大傢,湧現出一大批具有開拓性的成果。如陰陽五行學說的大傢鄒衍創立瞭“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稷下黃老學派創立瞭以道法合一為基本特征的黃老之學;孟子、荀子將齊文化與舊儒學融合,形成瞭新的儒學等。  而齊湣王呢?剛上臺的時候,還能保持住他爺爺齊威王、他爹齊宣王時代的餘烈,滅宋、割楚,西摧三晉,威加強秦,自稱“東帝”,使齊國國力保持在較高水平,到瞭後期就越來越不行瞭,窮兵黷武,剛愎自用,殘害忠良,親信小人,於公元前284年,被樂毅率領的五國聯軍打敗,使齊國到瞭亡國的邊緣。後逃奔到莒,被楚將淖齒殺害。  齊宣王何以使齊國興盛?齊湣王何以使齊國幾乎滅亡?論個人能力,齊宣王不如兒子齊湣王;論一接手齊國的國力基礎,齊宣王也不如兒子齊湣王,但齊宣王比兒子齊湣王強就強在最重要的一點上——— 胸懷寬廣,尊重人才,善聽廣納。對稷下先生,他不但給錢、給官、給言論思想自由,而且多次認真傾聽他們對國傢大事的看法,顏斶、王鬥等稷下先生敢當面罵他,孟子嗆他幾次“王顧左右而言他”,他都能容忍。甚至一個四十多歲醜得要死的外地女人鐘離春當著朝臣的面讓他下不來臺;一個十多歲的小毛孩子閭丘昂死豈白賴地攔著他的車要求給個官做,他竟然都一一承受,不但沒有大發雷霆,而且還一個請進宮當瞭王後,一個讓他當瞭市長。一個封建社會初期的國君,竟然有如此廣闊的胸懷,確實是令人敬佩的。  正是因為他大度、能容人,所以齊國人才力量雄厚,國力也隨之飆升。而齊閔王在這方面,和他老爹相比,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瞭,特別是後期狂妄驕縱、專橫跋扈,誰的話也聽不進去。稷下先生們提意見,不聽;宗室陳舉提意見,不聽;大臣司馬穰苴提意見,不聽;平民狐援提意見,不聽。不聽倒也罷瞭,還愛財如命、鉗制言論,摧殘甚至殺害人才,結果導致眾叛親離,內外樹敵,喪國亡命。  結合齊宣王、齊閔王時期的歷史和兩人的性格特點,再回過頭來看《濫竽充數》的故事,感覺就大不一樣瞭。正是因為齊宣王寬容大度,什麼人都能容納,“來的都是客”,南郭先生才能濫竽充數、蒙混過關;也正是因為齊閔王心胸狹窄,剛愎自用,一切按照自己的意志來,不能容人,南郭先生才隻好逃走。齊宣王盡管在這件事上有小過,但大的方面無可指摘;齊閔王盡管在這件事上有小優點,但大的方面是有問題的。  寬則得眾,盡管有時候“眾”裡難免有些魚龍混雜;獨則失眾,盡管有時候“眾”裡確實有應該罷黜的人。大海,容納幾滴污水並不影響它的蔚藍;小臭水溝,掏出幾把污泥來也改變不瞭它的臭味。這就是深入研讀《濫竽充數》,對我們做人的新啟示。相關閱讀推薦:長城隻為瞭抵禦外族的入侵?內陸的齊國長城齊國人為什麼喜歡刀幣?是因為尚武傳統嗎?醜女鐘離春:如何在40歲變成齊宣王的床上人?齊宣王為何要娶四十多歲的醜女王後?鐘無艷是誰濫竽充數的主人公是誰?歷史上誰忽悠瞭齊宣王

明英宗朱祁鎮:有小聰明卻不懂治國的昏君

  說起這位明英宗朱祁鎮,真是好有一比:在北京高峰時段開車——-生不完的氣。   先說年號問題,明朝皇帝,在位時間再長,年號也隻有一個,惟獨他特殊,在位總共不過十五年,年號卻有兩個,前一個叫正統,後一個叫天順。倒不是因為他非要搞特權,兩個年號之間,是由一大串可氣的事穿起來的。   先說正統朝,差不多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這麼多的忠良幹才他不信任,偏寵信一個教書先生出身的太監王振,一幹閹黨把國傢禍害得烏煙瘴氣。後來瓦刺犯邊,忠臣良將的苦勸不聽,偏聽死太監攛掇,非要禦架親征,帶著幾十萬人牛氣哄哄出瞭長城,按說既然親征你就好好打啊,他不,走到半道又後悔瞭,連敵人影都沒見著撤兵,撤兵麼撤得快點啊,跑還沒跑成,讓人傢圍在土木堡包瞭餃子,稀裡糊塗一場混戰,幾十萬大軍全死光,連本人都當瞭俘虜,丟人到如此,不是可氣麼。   他被抓到蒙古高原上去啃生羊肉瞭,爛帳總要有人收拾,皇帝讓人綁瞭,敵人打到傢門口瞭,總不成學宋朝來個衣冠南渡吧,還好有他親弟弟給他收拾,弟弟朱祁鈺繼承帝位,改年號為景泰,可氣的正統朝總算結束瞭。景泰帝信用良臣於謙,成功組織北京保衛戰打垮敵人,再運用外交壓力,逼得瓦刺把英宗放回來當太上皇,總算不用學宋徽宗那樣客死他鄉。作騰半天,祖宗江山差點丟瞭不說,皇位也作騰沒瞭,這樣的鬧劇,不怪他自己麼。   雖是傻事敗事一籮筐,但傻人總算有傻福,雖說皇位沒瞭,命還是保住瞭,回來舒舒服服過太上皇的日子倒也不錯,可他不消停,拉幫結派培植私人勢力,幾年後趁著弟弟病重搞瞭場“奪門之變”。奪回瞭皇位不說,上臺第一件事就是殺掉瞭功臣於謙。並把當初北京保衛戰的功臣們來瞭個大清洗,掌握朝政大權的全是如徐有貞,石亨,曹吉祥這樣的奸險小人。雖然過瞭沒幾年,這幾個人也被明英宗清算,下獄的下獄(石亨),充軍的充軍(徐有貞),被殺的被殺(曹吉祥),可明朝的政治氣象,怎一個烏煙瘴氣瞭得。   皇位奪回來瞭,自然就要改年號。於是,明英宗改年號為天順。從正統年到天順年,打敗仗,殺忠良,寵小人,亂國傢,盡是他辦的敗事,每每讀史到此,不知有多少人氣得直哆嗦。

昏君隋煬帝對比明君唐太宗: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

  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楊廣,一個是模范皇帝流芳千古,一個是反面教材遺臭萬年。因為李世民對於唐朝的特殊功績,唐朝人留下來的有關記載與評論99%都是贊揚歌頌,而楊廣被視同亡國之君,身敗名裂,唐朝人留下關於他的記載都是謾罵和攻擊,連隋煬帝這個謚號也是唐朝恩賜的,充滿貶義。本文比較一下兩人的歷史功過,並非多餘的事,實際上這兩人可以比較的地方很多,也很發人深省。  在為本朝平定天下方面,李世民戰功赫赫盡人皆知自不必說,楊廣也有平陳的很好的成績單。那時楊廣以晉王身份率軍出征,51.8萬兵馬、50位總管,皆由楊廣統一指揮。軍事行動方面固然有高颎等參謀決斷之功,但楊廣作為統帥的作用恐怕也不能簡單地一筆勾銷。對本朝的戰功,李世民更大。  隋煬帝與突厥啟民可汗一度將雙邊關系提升至蜜月期,直到啟民可汗去世以後,雙方關系惡化。對吐谷渾的征服,使得今天的青海的大部分地區歷史上首次置於中原王朝的行政管轄之下。唐太宗對東突厥的的戰爭取得決定性的勝利,頡利可汗被俘,以前臣服於東突厥的各族都奉唐太宗為“天可汗”。對高麗,隋煬帝三次勞師遠征,第三次雖然高麗王乞降的結局給隋朝一點面子,但隋朝顯然沒有什麼實質性收獲。唐太宗不顧眾多大臣甚至後宮徐惠的批評和反對,堅持征高麗,還是未能取勝。大體說來,兩人對本朝都有開疆拓土的業績,唐太宗的成績更突出。   經營洛陽和修大運河是彼此相關連的兩件事。大運河把以長安為政治中心的中國西部,與舊日北朝的高齊與南朝的陳控制的東部地區緊密聯系起來。中學和大學的教科書上大多強調運河溝通瞭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的樞紐作用,其實這是按照元朝大運河的走向和作用來理解隋唐運河瞭。在古代農業文明國度裡能有隋唐大運河這樣的構思和決策,毫無疑問是十分罕見的,然而又是經濟上交通上極其有效的。唐人有詩贊曰:“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裡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其實就大運河的作用來講,隋朝大運河工程的意義決不會在傳說中大禹治水的功績之下的。“水殿龍舟”的輝煌與奢侈,都不能掩蓋大運河的長久價值。營建東都洛陽,政治上便於控制東方形勢,軍事上兼有防禦作用,經濟上結合附近的洛口倉、回洛倉,緩解瞭朝廷的漕運壓力,為災荒年景裡朝廷東遷就食奠定瞭很好的基礎。隋煬帝營建洛陽,在中國的政治中心從偏處西部的長安向東邊的開封等地轉移的歷史進程中,扮演瞭重要的角色。從長時段歷史來看,這兩大工程對後代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其正面效益應該超過長城工程。所以說,隋朝修大運河與營建東都洛陽的歷史作用絕對不可低估。這也是隋煬帝心胸遠見的卓越表現,此舉奠定瞭他在歷史上的特殊地位。  在私德方面,兩個人繼承帝位都引人批評。李世民殺兄奪位的玄武門之變,早為讀者熟知。楊廣究竟是屬於正常即位還是弒父搶班奪權呢?宮中事秘,千載之下,難以斷定。在歷史上,這兩人在這方面都屬於名聲不佳的,挨罵的時候多。男女方面,煬帝有好色的名聲,甚至有在其父臨終之前急於調戲陳夫人的“緋聞”。歷代帝王中楊廣這方面其實並非特別出圈,陳夫人被調戲的故事也許還有漢族文人渲染傳播來污蔑楊廣糟踐楊廣的可能性。唐太宗的太太團規模也不小,其中既有長孫皇後,有賢妃徐惠,也有隋煬帝的女兒,有弟弟齊王元吉的妃子,有北周末年的名將尉遲迥的孫女等等。這方面,兩人真的差不太多。  以上歷史流水帳說明:開創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與亡國君主隋煬帝楊廣之間有很多相似之處,無論是對於本朝的貢獻對歷史的影響還是個人的私德。  就心胸而論,隋煬帝留下很多嫉賢妒能的故事,這無疑是值得記取的教訓。對本朝有大功的楊素,隋煬帝表面上待遇優厚極其信任,內心卻十分忌憚。楊素臨終,隋煬帝派人噓寒問暖探視病情,把皇帝禦用藥品賞賜給楊傢,似乎很關心,暗中向禦醫打探病情,唯恐楊素不能快快死掉。楊素很清楚皇上對他的態度,所以,知道自己病勢沉重之後他連藥都不吃。楊素去世以後,葬禮隆重,如此而已。高級官員薛道衡以文學出名,卻因為寫瞭懷念隋文帝楊堅的文章,發表瞭懷念名臣高颎的言論,治罪賜死。隋煬帝曾對虞世南講過:“我最討厭別人諫諍瞭,尤其是地位已經很高卻還想通過進諫博取名聲的人。就算地位卑下的人,我多少會容忍一點,但也決不會因為進諫就給他好的前程。”大業十二年(616),形勢已經大亂,隋煬帝仍然極端厭惡講真話的人,根本不願意聽取真實情況的報告。反對他此時巡幸江都的人都沒有好下場,趙才被押,任宗被殺。以盜賊充斥進諫的崔民象,甚至被殘忍地剔掉下巴然後處斬。此後,敢於進諫的人當然越來越少。所以,隋煬帝時期會發生楊素的兒子楊玄感起兵反隋的重大事件,參與者很多都是隋朝的高幹子弟,這足以說明隋煬帝在政策上、政治上出瞭大問題,造成瞭統治集團上層的嚴重分裂。從社會底層到社會高層都對當今皇上深懷不滿充滿怨恨,全國形勢即將徹底崩潰,第一責任人自然隻能是隋煬帝楊廣。他的所作所為直接使隋王朝由極盛向滅亡轉變,嚴重激化瞭社會矛盾,其中也包括階級矛盾,超越瞭社會各方面的容忍極限;而吸取瞭隋亡教訓的李世民,盡管沒能很好地長時間地堅持貞觀初年的作風,盡管驕奢之心難免滋長,畢竟在大局上整體上張弛有度,沒有引發嚴重社會問題。李世民雖然面對進諫的也有不耐煩的時候,也曾在後宮發狠說:“恨不得殺瞭魏徵這土老頭!”但大體上還是能夠虛心納諫,盡量假以辭色,至少基本上能容忍臣下進言。  一個人把有很好基礎的、走向極盛的隋朝迅速帶向崩潰和滅亡,一個把初興的唐朝帶向穩定、強盛和富裕,為子孫的事業奠定瞭相當穩固堅實的基礎。作為政治傢,他們有很多相似之處,結果卻極其不同,一個很失敗,一個很成功。李世民努力帶著他的團隊實行有效的清明的統治,而楊廣做的卻是把盡可能多的人推向自己的對立面。相關閱讀推薦:隋朝隋煬帝楊廣:大有作為和奢靡敗傢的混為一體唐太宗必須感謝隋煬帝:大唐盛世靠著隋朝奠定基礎重寫隋煬帝:全面否定並不客觀 理想高遠才情過人讓隋煬帝都汗顏的荒淫皇帝竟是他:大漢天子劉徹!唐太宗VS隋煬帝:“明主”真的比“昏君”更高明?

唐太宗VS隋煬帝:“明主”真的比“昏君”更高明?

  唐太宗與隋煬帝都是次子,而且兩人都有並不光彩的過去:即都是通過殺死兄長才得以掌權。另一方面,從作為皇帝的資質來看,冷靜地比較兩者,就會發現無論在把握未來的構想能力和行動能力方面,還是在學問以及文學素養等方面,隋煬帝都要高出一籌;作為一位統治者來說,唐太宗並沒有任何方面超過隋煬帝。   太宗的歷史亮相:他是中國皇帝,也是天可汗   李世民於武德九年八月八日登基,成為唐朝第二代皇帝太宗。此事距離玄武門之變的發生僅僅隻有兩個月。在高度集權,所有權力都集中於皇帝一人之手的中國王朝體制之下,不允許有任何中間環節的權力形態存在,隻要一天不完成最高權力的交接,就不會出現穩定的政治局面。即便在父子兄弟等親人之間也不例外。或許有人認為,李世民剛剛通過殺掉兄弟才掌握實權,同時其父高祖仍然健在,他其實完全可以擔任一段時間的皇太子再說,何必如此性急。李世民之所以沒有那麼去做,主要是因為當時突然出現瞭來自北方的威脅,即突厥的進攻。局勢的變化要求李世民必須迅速解決這一問題。   在隋文帝時代的後半段,從啟民可汗時開始突厥(東突厥)歸順隋朝,之後與隋基本保持著良好的關系。然而到瞭其子始畢可汗時,正好碰上隋末動亂,突厥與隋的關系遂出現瞭逆轉。前章提到的大業十一年(615)隋煬帝在雁門(今屬山西省)被突厥包圍,九死一生才得以逃脫的事件,就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在隋末華北各地嶄露頭角的群雄之中,諸如竇建德及其部下劉黑闥以及高開道和劉武周、薛舉和李規等人,幾乎所有的叛亂首領都與突厥或通好或臣服,總之以某種形式與突厥保持著聯系。突厥君臨於隋末群雄之上,從遙遠的北方對他們進行遠距離操控、牽制,使之互相爭鬥。這種狀況就宛如歷代中國王朝對北方民族所采取的分割離間政策的翻版。   實際上,唐也和其他的群雄同樣,處於突厥的支配影響圈之內。一般認為,唐朝的太原起兵就是在突厥點頭同意以後才付諸行動的。太原起兵時,突厥借給李淵1000匹戰馬和2000名騎兵(一說500名騎兵和2000匹戰馬),此舉在起到加強唐軍力量的同時,另一方面也有監視唐軍行動的目的。可以推測,在唐與突厥之間很可能簽訂有密約,約定在唐軍占領長安以後,作為成功的報酬,唐向突厥割土進貢,同時容忍突厥的掠奪等,以此加強唐對突厥的臣服關系。然而,當唐軍控制長安以後,一方面對突厥繼續采取低姿態,另一方面卻接連制服群雄,開始邁向全國統一之路。當突厥意識到這一點時,局勢已經發生瞭變化:與突厥對峙的勢力隻剩下瞭唐。   突厥認識到,倘若等唐朝完成統一大業,鞏固瞭陣腳以後,形勢會越發變得對突厥不利,此前突厥對唐指手畫腳的優勢將不復存在。於是,從始畢可汗經處羅可汗,到頡利可汗繼位以後,便從武德七年(624)開始率領十萬騎兵大舉南進,並終於在武德九年(626)自西北攻入,兵臨長安城下。此舉顯然是由於突厥看準瞭玄武門之變後唐朝內部混亂,而乘機對唐采取的行動。李世民為瞭順利度過這場危機,遂決定讓自己站在最前沿,其結果便出現瞭前面提到的武德九年八月八日的倉促即位。

四大昏君:古代明君英主中的四大荒淫無恥的帝王

  導讀:縱觀中國二千多年的帝王史,歷朝歷代的所謂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的明君英主始不僅受到史學傢的關註,而且也受到黎民百姓的矚目,因此,有關他們的正史戲說的種種書籍劇本層出不窮。有人將漢武帝劉徹、唐太宗李世民、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並列為三大明君英主,而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鐵腕反腐敗也成為老百姓心中的明君英主。然而,這四大皇帝卻是歷史上明君聖主中最荒淫無恥的帝王。  首先說說漢武帝劉徹。漢武帝的荒淫無恥應該是史無前例的。從人數上說,他後宮的女人之多,不但前朝皇帝望塵莫及,而且後世的皇帝也很少能與之比肩。當年,除瞭陳阿嬌、衛子夫、李夫人、趙鉤弋等史上著名女人外,劉徹還廣招四方美色,充盈後宮。因為後宮佳麗太多,一時住宿緊張,於是在太初元年便修建瞭“建章宮”。據說,“建章宮”宮長有三十裡,千門萬戶,每個房間容置一個美女,第一批入駐“建章宮”的來自燕、趙兩地的美女就有二千多人。當時各宮中供養的美女共計在一萬八千人之多,年齡最小的十五歲,一般在十八九歲,年滿三十歲的女人就要遣出後宮而另嫁。  劉徹是一個“能三日不食,不能一日無婦人”的男人,即便是古稀之年時還夜夜不能離開女人,色心不改,終於掏空瞭身子,一病不起。據《史記·外戚世傢》記載:漢武帝劉徹七十歲時找來一個小美女,愛得不得瞭。這個小美女就是趙鉤弋。然而,就在趙鉤弋生給他生下瞭一個兒子後,卻被劉徹處死瞭。由此可見,劉徹不僅荒淫無恥,而且殘酷無情。   其次說說唐太宗李世民。大唐王朝的荒淫無恥是從唐太宗李世民開始的。唐朝初年,國力貧乏,為瞭安撫人心、節省開支,唐高祖李淵曾下詔放出部分宮女,任由其嫁人,一次性放出宮女三千多人。到瞭唐太宗時期,後宮的宮女仍有數萬之多。李世民在“玄武門兵變”中將支持他大哥李建成的四弟李元吉殺死之後,又霸占瞭李元吉的媳婦楊氏。登基之後,李世民納她為妃,演出瞭“兄霸弟媳”的亂倫艷史。盧江王李瑗謀反,李世民將其誅殺後,又將其妻納入後宮陪侍左右。李世民的“上梁不正”,為日後整個大唐王朝後宮穢亂的“下梁歪”埋下瞭禍根。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古代那些怕老婆怕到極致的帝王將相們盤點後妃淒慘結局:史上慘遭帝王摧殘的12位美人中國歷代帝王的三十個“之最”:哪個朝代皇帝最多一生60餘戰無敗績的中國最牛帝王:成吉思汗的戰績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十位皇帝:古代長壽帝王排行中國古代帝王多有寫詩癖 乾隆一生作詩超四萬首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然後說說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歷代皇帝中的模范丈夫,與馬皇後相親相愛幾十年,就是馬皇後去世後他也一直未再立新後。雖然,朱皇帝與馬皇後夫妻恩愛是事實,但另一方面朱元璋在性行為方面也是欲望難收的,對女色的貪戀更是絕不含糊。與一些皇帝的喜新厭舊不同,朱元璋的一大嗜好就是喜歡與別人的女人上床,尤其以與對手的女人上床為榮。當時與他爭奪天下的對手陳友諒的妃子阇氏年輕貌美,朱元璋垂涎三尺。在打敗陳友諒之後,朱元璋就將阇氏攬入自己的懷中,冊封其為瑜妃。其實,當時阇氏已身懷六甲。明成祖朱棣的生母據說是蒙古女人,也是因為朱元璋納元順帝懷孕在身的後妃才導致的結果。  朱元璋還有一個嗜好,就是嫖妓。他率兵征戰時嘗夜宿妓館,並題詩留念。後來,有一個朱元璋時常光臨的妓女生下瞭兒子,又聽說朱元璋當瞭皇帝,便攜子到京請求進見。朱元璋封其子為王,命工部建造王府,但對於當年的那個因他懷孕生子的妓女卻避而不見。做瞭皇帝以後,朱元璋還放不下嫖妓的嗜好,但不敢在光天化日之下而為之,隻好偶爾“羊車夜半出深宮”。明代著名文人高啟曾作宮詞曰:“女奴扶醉踏蒼苔,明月西園侍宴回。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宮禁有誰來?”高啟這首詩觸怒瞭朱元璋,因此得禍獲罪被殺,這反而證明瞭朱元璋確有其事。  最後說說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大清王朝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人們稱之為聖祖仁皇帝。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明君英主卻有著鮮為人知的淫亂私生活。史料上有一組數字,從中可見一斑。康熙有一座陵墓,名叫景陵,其中除瞭埋葬康熙之外,還埋葬瞭康熙的四位皇後、一位皇貴妃和四十八位妃嬪。這樣在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陪葬規格,不難看出,康熙即便不是中國歷史上嬪妃最多的皇帝,但恐怕能超過他的皇帝也不很多。  康熙的皇後嬪妃之多令人眼花繚亂,瞠目結舌。對於康熙臨幸後宮的嬪妃歷史上就有“九妃連珠”和“八嬪臨禦”的說法,意思就是康熙一晚上可以連續要九個妃子級的女人侍寢,或者八個嬪級的女人侍寢。如果真是如此的話,康熙的性欲之強大恐怕也是其他皇帝難以望其項背的。   當然,皇帝的感情從來就不是給一個人的,康熙也不例外。康熙陸續迎娶的後妃中,年齡小者隻十一二歲,最大者也不過十五六歲,有的在二十幾歲就去世瞭。在康熙的後妃中,還有四對的姐妹花。其中,有康熙的第一位皇後赫舍裡氏和她的妹妹平妃,有宜妃和妹妹貴人郭絡羅氏,有孝昭皇後和妹妹溫僖貴妃,尤其是孝懿仁皇後及其妹妹佟貴妃又是康熙的親表妹,四對姐妹花同上龍床侍候一個皇帝,這在中國古代帝王中可謂是罕見之至,康熙的淫亂生活也足讓後來的清朝皇帝望塵莫及。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隋煬帝為何成大昏君?真相竟是太聰明太有作為

  導讀:中國歷史上的昏君,其實不見得個個都是昏庸之輩。樂不思蜀的阿鬥和“何不食肉糜”的晉惠帝,畢竟是少數;其他即使如成天和嬪妃玩做買賣遊戲的南朝東昏侯、整日隻知道做木匠活的明熹宗,其實也就是心思沒放到大事上去而已,要論智商,恐怕也未必很差。他們中間的某些人,恰恰是因為太聰明瞭,結果倒成瞭昏君,而且是比上面提到的諸公更有知名度的大個昏君,這個人就是隋煬帝楊廣。  楊廣之聰明多才,恐怕放到中國歷史上所有明君行列中也不會遜色。他自己也認為,就算是跟士大夫們比才學,他也應該做皇帝的。話雖有點浮誇,但此公才學確實有,還在當皇子的時候,就跟士大夫詩賦唱和。從流傳下來的詩作來看,多少有點意思,至少不像現在名氣很大的清朝乾隆皇帝的禦筆那麼俗氣。  《隋書》上說他“好學,善屬文,深沉嚴重,朝野屬望”,應當說有點道理。楊廣文才不錯,武功也有那麼點,隋平南陳,他是行軍元帥,北卻突厥,他還是出征的主帥,沒有功勞也有苦勞,至少沒有給將士們添亂。即使是痛貶他的史傢,也不得不承認他“爰在弱齡,早有令聞,南平吳、會,北卻匈奴,昆弟之中,獨著聲績”。可是,造化就是這樣弄人,被聰明所誤的人,在聰明人中十有八九,隋煬帝楊廣就是一個典型。   如果不聰明而且多才,恐怕楊廣不會有那麼多的大手筆的動作,後來讓唐朝占瞭那麼多年便宜。獨享制度之利的制度創制,多半出於這個被後人罵為“煬”的皇帝,特別著名的是科舉制度。正是這個制度,讓中國的帝制有瞭世界上最完備和發達的官僚結構,被後世史學傢許倬雲譽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三原色之一,讓法國著名的史學傢佈羅代爾驚嘆,怎麼中國那麼原始的帝制,卻有瞭一個現代化的官僚制相伴。當然,調動幾百萬民工修東都洛陽,開鑿大運河,以及興百萬大軍屢次征伐遼東,也是他的大手筆。隻是這樣的大手筆,最終讓他丟掉瞭江山社稷。相關閱讀推薦:唐太宗與隋煬帝妻:李世民如何納楊廣皇後為妃?什麼是隋煬帝身死國滅的罪魁禍首?歷史上的隋煬帝揭秘:唐太宗李世民同時霸占隋煬帝楊廣妻女真相揭秘中國歷史上最可憐的皇帝:隋煬帝楊廣有其父必有其女:隋煬帝楊廣的三大極品女兒揭秘:唐太宗李世民與隋煬帝楊廣的十大驚人相似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歷史上沒有哪個皇帝像他那樣,做瞭如此多的遺惠後世的大動作,卻因此身死名裂的。不僅科舉制讓後來的皇帝把天下英雄盡數納入彀中,而且大運河也讓後來的王朝盡享漕運之利,然而他得到的隻有千古的罵名。毋庸諱言,在當時,這些大手筆的施展對於社會生活的破壞是災難性的。中國雖然有著發達的商業,但卻從來沒有形成過統一的市場,發展出成型的商業社會,國傢也沒有對應的制度和稅收策略;中國也不完全是一個內陸國傢,但海洋經濟由於受到商業發展的限制,更是進不瞭國傢戰略的視線。所以,歷代王朝都隻能以小農經濟作為立國的基礎,而小農經濟是經不起國傢大手筆動作的。修建東都和大運河,成百萬人耽誤農時,消耗儲備,一已為甚,何況再乎?農業民族,從本質上講是不宜擴張的,對外戰爭,最高的限度是防衛性的。  以秦始皇這樣的雄才大略,挾滅六國之勢,擊走匈奴之後尚且得修長城,可見進攻態勢之不可取。百萬兵上陣遠征,百萬人沿途饋糧,幸而戰勝,尚且難以預後,何況戰敗!說到底,中國不是一個商業國度,可以方便地集中資源,也需要靠武力維持商路的暢通;中國也不是一個海洋國傢,無視海洋的運輸之利,也想不到出海謀取更多的資源。在自己限定的框架裡,隻能量體裁衣,量入為出,否則就要出大麻煩。當然,在史傢眼裡,這個亡國之君跟他的同類一樣,有著雪崩式的道德敗壞的經歷,矯情做假、荒淫無恥、揮霍無度、任用奸佞,等等。野史小說更是把楊廣說得像惡魔一般:弒父殺兄,淫母奸嫂,殺人取樂,甚至還近乎色情地描寫他坐著羊車在眾多宮姬住處之間遊走,為瞭能得到他的臨幸,宮姬們競相在門口堆滿羊愛吃的食物。盡管後者荒誕得有點像後現代先鋒派小說,但實際上兩者都是暗示隋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就在於隋煬帝的品質和道德的敗壞。事實上,隋煬帝的奢費並沒有耗盡國傢的儲備,而使隋朝從倉儲之糧滿贏,到餓殍滿眼的轉換,恰是因為他動機看起來還不算壞的大手筆。“治大國若烹小鮮”這句格言,言外之意就是不能亂折騰、大折騰,老是翻鍋。   別把詩人的話當真  詩人的話當不得真,據說這是古訓,說是唐朝一位詩人做詩雲:“舍弟江南沒,傢兄塞北亡。”上司見瞭,很是哀憐,說:想不到君傢不幸如此。不想此公答道:沒的事,我隻是做詩而已。後人嘲笑這位仁兄,說:既然是做詩,何必把兄弟全搭上,為什麼不寫“嬌妻伴僧眠,美妾入禪房”?不過,盡管如此,還是有拿詩人的話當真的。同樣是唐朝,唐宣宗時,令狐為相,推薦詩人李遠為杭州刺史。唐宣宗說,我聽說此人有詩雲“長日惟消一局棋”,這樣的人,能治理好地方嗎?令狐回答說,詩人的話,當不得真的。兩下僵持瞭半晌,最後唐宣宗說,先讓他上任幹著,緊看著點,以觀後效。乖乖,差點因為一句詩,丟瞭好大的一個肥缺。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唐朝畢竟是唐朝,皇帝雖然把詩人的話當瞭真,也不過是擔心詩人光顧著下棋耽誤瞭公事。可是到瞭宋朝就不一樣瞭,王安石變法,大才子蘇軾寫瞭幾句詩發牢騷,結果被禦史摘出,逮捕下獄。轉眼到瞭明朝,朱元璋一做瞭皇帝就大興文字獄。不過,倒黴的大多是些地方上的小知識分子,上書寫什麼“生民作則”之類的話拍馬屁,不幸拍在瞭馬腿上。朱元璋用鳳陽話把“作則”誤會成瞭“作賊”,結果拍的人紛紛掉瞭腦袋。真格的詩人,因為做詩丟命的好像還沒有。大概是因為明朝采用特務統治,錦衣衛、東西廠特務密探神出鬼沒,詩人的詩興未免稍減,大傢一哄而起寫小說去瞭。  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剛剛興完大獄,殺瞭宰相胡惟庸並三萬餘大小官員,廢瞭宰相,自己既當國傢元首,又做政府首腦,天天累得半死,不得已從翰林院找來幾個老儒,幫他處理公務。其中一個名叫錢宰,年事雖高,但辦事寫東西還算讓皇帝滿意,算是最得朱元璋寵愛的一個“秘書”。一天散朝回傢,忽然吟詩一首:“四鼓咚咚起著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得遂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第二天上朝,見過皇帝,朱元璋說:你昨天做的好詩,不過,我並沒有嫌你呀,何不改“嫌”為“憂”呢?老錢宰嚇得一個勁地磕頭。  到瞭清朝,皇帝進步瞭,自己就有愛詩如命的,像乾隆一個人做的詩傳下來的據說就有四萬餘首。不過他一愛詩不要緊,詩人的腦袋可就有點危險瞭,幾十上百的文字獄出來瞭,連“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樣的詩句,也被上綱上線為惡毒攻擊清朝皇帝的“盛世修書”。詩人的話,還就是被真真切切地當瞭真。詩人的話被當真,詩也就沒瞭。 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夏帝孔甲簡介 肆意淫亂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

  夏帝孔甲(前1745–1737)元年甲子,在位9年。夏朝第16代帝王。夏帝不降之子。  夏王孔甲,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後病死,由他繼位。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他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又篤信鬼神。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國傢,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內禪給扃,扃死後傳位於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在位9年,病死,葬於三崤山。《紀年》作:居西河,九年亡。《今本竹書紀年》孔甲甲子在位九年。  夏王孔甲,生卒年不詳,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後病死,由他繼位。在位31年,病死,葬於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三崤山。  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加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他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傳說他是一種叫做“東音”的樂調的創始人),又篤信鬼神。   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國傢,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內禪給北扃,扃死後傳位於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他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  然對於孔甲,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例如清代的梁玉繩認為:說孔甲淫亂,出於《左傳》,“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這段話裡面,並非說孔甲品德敗壞,反而得到瞭天帝的嘉獎。《史記》、《國語》說孔甲“淫亂德衰”,是誤解瞭“擾”字的含義。擾,即拜會的禮貌用語,而非“侵擾”之意。《國語》不可盡信,例如說,“帝甲亂商,七世而殞”,實則祖甲賢明,並非亂君。對於孔甲的惡評,亦當做如是觀。  史載傳說  古籍《左傳》中記載瞭劉累禦龍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大致如下:夏朝建立以後,在孔甲統治時期,孔甲好事鬼神,常常玩弄鬼神概念欺騙百姓。傳說上天曾賜給孔甲河龍二條,漢龍二條,分別為一雄一雌,由於孔甲不會喂養,就到處尋找會喂養龍的人。相關閱讀推薦: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瞭十個太陽夏帝扃簡介 夏朝受兄長內禪而登上王位的皇帝夏帝不降簡介 改變夏朝傳子制度 傳位於兄弟夏帝泄簡介

北齊武成帝高湛簡介 不思國事沉湎美色的昏君

  高湛(537年-568年),小字步落稽,河北景縣人,北齊第四任皇帝(561年-565年在位),東魏權臣高歡第九子,高洋同母弟,母婁氏。皇建二年(561年),受遺詔即位。河清四年(565年),傳位於太子高緯,自為太上皇帝。天統四年(568年),因酒色過度而死,時年三十二。年號太寧、河清,謚號武成帝,廟號世祖。武成帝在位時殘害宗室,昏庸無能,沉湎於美色之中,寵信小人,不思國事,北齊岌岌可危。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高湛幼時儀表瑰傑,深得父親高歡喜愛。東魏元象年間,封長廣郡公;北齊天保初年,進爵長廣王。與兄長常山王高演一起謀劃誅殺楊愔等人,廢掉皇帝高殷。高演繼位後,高湛進位為右丞相,權傾朝野。  不久高演患重病,高湛與族侄高元海及高歸彥等人密議,準備發兵篡位,巫師占卜,說“不利舉事,靜則吉”,高湛才未舉事篡逆。高演臨死時為瞭不讓自己的兒子高百年落得高殷的命運(高殷乃高洋之子,因父死而繼位,高洋臨終前命高演輔助高殷。不久,高演通過發動政變,廢殺侄兒高殷),決定傳位於弟高湛。   登基  皇建二年(561年),高演駕崩,高湛遺詔入繼大統,改元太寧,是為武成帝。封孝昭帝太子高百年為樂陵郡王。立妃胡氏為皇後,子高緯為皇太子。  誅殺功臣,寵信奸佞  文宣帝高洋在位時,囚禁瞭兄弟永安王高浚與上黨王高渙。文宣帝親臨獄所,高浚與高渙為歌,高洋愴然而泣,將要赦免他倆。時為長廣王的高湛因與高浚不和睦,趁機說:“猛獸安可出穴。”文宣帝默然。高浚呼高湛小字:“步落稽,皇天見汝!”後來高浚與高渙遇害。  即位初,高湛把迎立他有大功的族叔祖平秦王高歸彥外放為冀州刺史。不久,高歸彥在冀州造反,高湛派大軍圍城,擒獲高歸彥,押至鄴城,“載以露車,銜枚面縛,並子孫十五人皆棄市”。相關閱讀推薦:北齊孝昭帝高演簡介 北齊難得一見的明君孝昭帝北齊廢帝高殷簡介 勵精圖治的明君卻死於政變北齊文宣帝高洋簡介 建立北齊政權,北齊開國皇帝西魏恭帝元廓簡介 死因不明的西魏政權末位皇帝西魏廢帝元欽簡介

宋徽宗簡介 歷史上宋徽宗是風流才子或昏君皇帝?

  宋徽宗趙佶確實是中國歷代帝王中,藝術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沒有坐上皇帝寶座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相當偉大的藝術傢。至少在中國書法史和美術史上,他都會享有無可爭辯的崇高地位。那說不定就是又一個偉大的文學傢、藝術傢瞭。  風流誤國——宋徽宗  宋徽宗趙佶(1082—1135)  宋神宗第十一子,在位期間,重用蔡京、童貫、高俅等奸臣主持朝政,窮奢極侈,荒淫無度。宣和七年,金軍南下攻宋。  宋徽宗傳位趙桓(欽宗),自稱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年),與欽宗一同被金兵俘擄。後被押往北邊囚禁,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其治國無能,但藝術才能頗高。書法稱“瘦金體”,傳世畫作有《芙蓉錦雞》、《池塘晚秋》等,並能詩詞。  命運暗示才藝雙絕的少年時代  宋徽宗趙佶生於公元1082年,即北宋元豐五年陰歷十月十日。  據說他降生之前,他的父親宋神宗曾經來到秘書省,觀看過收藏在那裡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並對這位亡國之君的儒雅風度極為心儀,隨後趙佶就降生瞭。並且,史書很認真地記載說,在他出生時,他的父親宋神宗夢見李煜前來謁見。這種李煜托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趙佶自幼愛好筆墨、丹青,對奇花異石、飛禽走獸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在書法繪畫方面,更是表現出非凡的天賦。  他確實是中國歷代帝王中,藝術天分最高的皇帝。如果沒有坐上皇帝寶座的話,他可能會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相當偉大的藝術傢。至少在中國書法史和美術史上,他都會享有無可爭辯的崇高地位。那說不定就是又一個偉大的文學傢、藝術傢瞭。相關閱讀推薦:宋徽宗趙佶創造瞭什麼字體 宋徽宗趙佶瘦金體及其書法宋徽宗趙佶有幾位皇後?宋徽宗趙佶皇後及妃子列表宋徽宗趙佶是怎麼死的?宋徽宗趙佶死之謎宋徽宗顯肅皇後鄭氏簡介 顯肅皇後怎麼死的?靖康之恥:宋徽宗和宋欽宗被俘後怎麼死的?宋徽宗趙佶的兒子介紹 宋徽宗死後誰當瞭皇帝?

文武雙全的楊廣當皇帝後為何成瞭昏君?

  楊廣的問題不是昏庸不辦事,而是恰恰把事情辦得太多瞭。皇帝要辦事隻需要發聖旨,老百姓卻要出錢出力甚至破傢喪命。老百姓隻有在自己吃得飽穿得暖的前提下才會對國傢建設和領土擴張感興趣,最差也要讓人切實感到這種希望。楊廣辦得很多事都算得上豐功偉業,但他在辦這些事的時候根本不考慮體恤民力,隻是一味好大喜功。在這點上,他和秦始皇的性格非常相似。結果是消耗瞭百姓,成就瞭皇帝。雖然絕大多數老百姓不具備造反的能力,但是一旦有人帶頭,憤怒突破上限的老百姓們就會為造反者提供源源不絕的兵員和後勤,唐太宗“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言的來源即此。  楊廣是自己說話,百姓辦事,他的豐功偉績都是建立在老百姓的血淚之上,使他對不起老百姓,而老百姓可沒有一絲一毫對不起他。為什麼大唐不能享受隋朝的建設紅利?這紅利是老百姓用自己的雙手和血汗一點點掙來的,老百姓能接受把這個紅利交給誰,就交給誰。大唐能得百姓擁戴,說明大唐,至少初唐是真正看重老百姓的利益的。老百姓不會管你是為瞭李傢天下還是普通P民,給我活路讓我安居,我就把一切都交給他。唐高祖、唐太宗能做到這一點,就是本事。不要以為輕徭薄賦、息兵養民就是簡單事情,單單克制住帝皇的功業心,就已經是十分難得。  楊廣文武雙全,也確實做瞭很多事情,後人不能忽視他的功勞。但是他肆意放縱自己的功業心,不以百姓為念,專一好大喜功,惹得民怨沸騰,就是他的罪過。特別是在天下初平,人心思定的時候,這樣的作為更是與天下為敵,這才是隋朝二世而亡的根本原因。   至於什麼好淫無度等等,這些東西老百姓根本不在乎,所以所謂真假,更多是史學傢感興趣,我個人是沒心思拿這種話題來翻弄的。相關閱讀推薦:唐高祖李淵和楊堅楊廣父子兩的關系是什麼?巾幗大將軍大結局劇情 華若蘭假死楊廣登基為皇隋煬帝楊廣的功過:歷史上隋煬帝是怎樣的人?

萬歷並非昏君 萬歷皇帝在萬歷三大征中的表現

  導讀:“三大征”曠日持久,歷時近十年,到萬歷二十八年六月結束。“三大征”雖都以勝利而告終,但每場戰爭都是一波三折,驚心動魄,勝利的同時也付瞭出瞭慘重的代價。以至於每讀段歷史,一股寒意油然而生。驚嘆之餘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會這樣?是什麼原因使“三大征”進行的這樣艱難?為什麼最後會取得勝利?透過這“三大征”我們看到瞭什麼?冷兵器時代,戰爭中人的因素的主導作用更為突出,下面我們分析一下人在這三大征中的作用。  公元1572年,萬歷帝9歲繼位,早年勵精圖治,頗有作為。張居正死後,萬歷帝本人出現瞭大倒退,明朝由治轉亂。  關於萬歷帝出現大倒退的原因說法很多,有一種說法就是萬歷帝從小接受正統教育,年少時受到由首輔張居正形成的外圈與掌印太監馮保形成的內圈的影響與壓抑,並十分依賴他們,加之張馮結為聯盟,李太後又十分支持,馮保對皇帝的約束力更為深厚,正是這種內外的相制使得萬歷在青少年時期表現的循規蹈矩。而張居正的病逝及馮保的攬權使得正式獲得絕對權力的萬歷找到瞭發泄十年壓抑的極好時機。一下子失去瞭掣肘的強臣,制約力頓時消失,萬歷的權欲蘇醒:倒馮籍張,極端的權力卻導致瞭萬歷極端的放肆,開始大倒退。   這個說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們不妨還要考慮一下人的本性,任何人都有一個本性,有時後天客觀環境的影響對改變一個人的本性作用不大,客觀環境隻能使人的本性不同程度地表現出來。張居正的死使得萬歷帝的本性開始得以發揮,並指導著他的思想和行動。  萬歷帝的本性是什麼?一個字:“貪”,這個貪字滲透到各個方面。政治上貪權;經濟上貪財;生活上貪生;思想上貪名。  萬歷帝政治上貪權,他特別有心計,不受任何人擺佈,雖然不理朝政但始終大權在握,寧可不補官缺。哪怕自己錯瞭,在錯誤沒有明顯暴露出來,沒有遭受重大損失的時候萬歷帝絕不動搖。萬歷帝要是想用哪個人,在沒有明顯用錯之前,想辭職都不會被批準。從皇帝的角度而言,這一點也是有利的,可以說,這是萬歷三大征最終取勝的一個重要原因。相關閱讀推薦:萬歷三大征簡介 萬歷三大征是那幾場戰爭?萬歷的書法夢緣何破碎 張居正得瞭便宜還賣乖張居正的後代 揭秘萬歷首輔張居正的後代簡介萬歷皇帝的後妃 萬歷皇帝朱翊鈞有幾位皇後?萬歷朝鮮之役:中華武將VS倭寇頭目

中國古代昏君:歷代昏庸無能的皇帝有哪些?

  中國歷朝歷代有哪些昏君?什麼是昏君?簡單的來說就是不稱職的君主。然而什麼叫做不稱職呢?傳統的觀念認為,如果一個君王不務正業,整天吃喝玩樂,聲色犬馬就是昏君。如果從這個定義出發,中國歷史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君主都可以稱得上昏君。但是如崇禎,趙構這類“有為”的皇帝倒反而不是昏君瞭。  有人認為亡國之君必定是昏君,否則為何會亡國?這個理論看上去雖然合理,但也是經不起檢驗的。亡國之君固然有昏聵無能的,但也有一些是被權臣控制身不由己的。例如漢獻帝的一生都為權臣所控制直到最後亡國,但恐怕不能說他是昏君。  一、清朝有哪些昏君?  自入關以來,清朝共歷十帝,享國共268年。  咸豐皇帝:奕詝(1831——1861),貪女色,戀絲竹,吸鴉片。  貪女色。奕置兵敗於不顧,攜妃嬪遊行園中,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他有所謂漢女“四春”: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羅春。此外還眷愛“天地一傢春”,就是慈禧。  戀絲竹。咸豐愛看戲,愛唱戲,有時粉墨登場。在熱河行宮,他都經常點戲、看戲。他有時指導太監演戲,如《教子》、《八扯》等戲,還演唱過《朱仙鎮》、《青石山》、《平安如意》等戲。據薛福成《庸盦(ān)筆記》記載:“和議剛成,即召京師升平署人員,到熱河行在唱戲,使咸豐帝樂不思蜀”。 咸豐皇帝(資料圖)  吸鴉片。咸豐繼位不久,即違背祖訓,吸上鴉片,並美其名曰“益壽如意膏”。咸豐北狩熱河後,京師被英法聯軍侵占。他不僅不率軍民抗擊外敵侵略,卻以吸食鴉片來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最後在外敵入京、義軍蜂起、社稷多難、江山危急之時,咸豐皇帝逃離皇都北京,躲進避暑山莊。而且因恐懼洋人,拒不回鑾返京,可謂是昏庸至極。相關閱讀推薦:文武雙全的楊廣當皇帝後為何成瞭昏君?宋徽宗簡介 歷史上宋徽宗是風流才子或昏君皇帝?北齊武成帝高湛簡介 不思國事沉湎美色的昏君夏帝孔甲簡介 肆意淫亂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二、明朝有哪些昏君?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王朝。享國276年,歷16帝。明朝是我國歷史上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空前加強的時期,也同時是中國歷史上一個昏君層出的時代!  一、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王朝的開國皇帝  朱元璋性格多疑,1382年,出於打擊功臣的需要,朱元璋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並授以偵察、緝捕、審判、處罰罪犯等權力,這是一個正式的軍事特務機構,由皇帝直接掌控。它有自己的法庭和監獄,俗稱“詔獄”,詔獄裡采取剝皮、抽腸、刺心等種種酷刑。朱元璋還讓錦衣衛在朝廷上執行廷杖,有很多大臣慘死杖下,工部尚書薛祿就是這樣被活活打死的。朱元璋藉此兩興大獄,即“胡藍黨獄”,幾乎將功臣全部誅殺。  另外,朱元璋還大興文字獄,造成瞭人人自危、不敢提筆的局面,以致於文官們不得不請求設計出一種標準的文牘的措辭,以免犯忌。  朱元璋還為自己在鐘山南麓修兼瞭方圓四十五華裡的孝陵。1398年,71歲的朱元璋病逝,即葬於此。謚號“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   二、明英宗:朱祁鎮,年號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  朱祁鎮聽信太監王振的慫恿,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冒險親征北方瓦剌也先部落,結果在土木堡兵敗被俘,做瞭俘虜皇帝。幸而後來於謙戰敗也先,也先才被迫把朱祁鎮送回。誰知昏君朱祁鎮復位後,卻恩將仇報地把於謙給殺瞭。  三、明武宗:朱厚照,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他從來就不愛規規矩矩地做皇帝,不住正式的皇宮,而是在宮中另起新居,名為“豹房”,成天在“豹房”裡和小太監、宮女們淫樂無度。  有一次,他在太監的慫恿下,帶兵出大同親征韃虜,自己的大軍死瞭52人,重傷瞭563人,卻隻殺瞭16個敵人,他自己也差一點兒送瞭命。他卻叫臣下報捷,班師回京慶祝勝利,並向京城的臣子們誇口說:“有一個虜首是我親手砍下來的。”  明武宗可以算是中國歷史上最貪玩也最好大喜功的皇帝瞭。  四、明世宗:朱厚熜,年號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