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歷史名人

盤點:在子女教育方面堪稱典范的十大歷史名人

  古人雲:子(養)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傢庭教育的重要性,因為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他們的言傳身教對其子女的成長起到瞭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我國古代,人們的理想人生模式是“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傢庭教育的重要內容,而齊傢則是傢庭教育所要達到的理想目標。社會名流、名門貴族,尤其是帝王將相們,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國傢、對社會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正因為如此,他們的教育子女之道便會成為後人傢庭教育的重要參考模式。下面是十位歷史名人教育子女的典型案例,希望給那些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父母們有所啟示啟發。  1、曹操:堪稱對官二代教育的歷史典范  史載,曹操一生至少共有子女32個,其中兒子25個,女兒7個。25個兒子中有9個早薨(包括神童曹沖也就13歲即英年早逝),長大成人的有16個兒子。曹操的幾個兒子也很瞭得,嫡出(武宣卞皇後所生,下同)的曹丕“博聞強識,才藝兼備”;嫡出的曹植才高八鬥,嫡出的曹彰武藝超群;早夭的曹沖(庶出,環夫人所生)據說五六歲的時候就達到成人的智力……這些都跟曹操重視傢庭教育分不開。   曹操教育孩子目標明確。他要培養的是治國平天下的萬乘之才。在他的心目中,孫權是孩子們的榜樣,史有“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一說。孫權屬於“官二代”中的佼佼者,雄才大略,獨霸一方,不臣曹魏,這是個讓他又恨又敬的豪傑。而劉景升(即劉表)的兒子劉琮這個“官二代”就差遠瞭,不忠不孝沒骨氣,想當年曹操揮戈南下,還沒打到荊州,這小子就把他爹辛辛苦苦創下的傢業拱手相送瞭。  為瞭激勵孩子發憤學習,他曾頒佈《諸兒令》:“兒雖小時見愛,而長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兒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說,兒子們小的時候,我都喜歡,但是長大瞭,我會量才而用,說到做到。對部下,我不偏心,對你們,我也公正,唯才是舉,最有才能的人,才配當我的接班人。  為實現既定的教育目標,曹操充分利用手中特權,整合優化教育資源,為兒子們選擇配備瞭最好的老師。曹操為兒子們選擇老師的標準是:德行堂堂正正、深明法度,就像邢顒他們那樣的人。邢顒,先被曹操點名去輔佐他相當看好的曹植,但是曹植才高氣傲,任性而行,飲酒不節,不愛聽邢顒嘮叨,兩人比較疏遠。曹丕做瞭太子後,邢顒又被曹操選派當瞭曹丕的老師。除瞭邢顒,曹操還派瞭“秉德純懿,志行忠方”、“國之重寶”的邴原和他本人很敬重的張范去輔佐曹丕,曹操很客氣地對他們說,我的兒子不成材,怕他難走正路,想請你們去匡正勸勉他。  曹操深諳“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之道。一次,曹操讓曹彰領兵出征,臨行前告誡曹彰:“居傢為父子,受事則為君臣,待人處事須遵王法,爾其戒之!”言下之意是:你即使為將在外,一切也要按規矩來,否則,別怪我不講父子情分。相關閱讀推薦: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並不高明:定位過於模糊中國古代歷史上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的歷史名人中國九大影響世界的歷史名人:秦始皇隻能排第二揭秘:中國古代“怕老婆”的歷史名人大盤點古今評說曹操:歷史名人們是如何評價曹操的?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2、諸葛亮:教育子女儉以養德  三國時期西蜀丞相諸葛亮一生忠心輔佐劉備、劉禪兩代帝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晚年得子,取名瞻,字思遠,希望自己的兒子“志存高遠”。  諸葛亮非常喜愛自己的這個小兒子,但同時又對他的成長充滿瞭擔憂。他在給其兄諸葛瑾的信中曾說道:“諸葛瞻今年八歲瞭,十分聰慧可愛,但我又擔心他過於早熟,最後成不瞭大器!”可見,諸葛亮十分重視子女的早期教育問題。  諸葛亮雖高居相位,卻一生儉樸,他曾經在給後主劉禪的上表中說道:“我在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此外別無積蓄,而這些也足夠傢人使用的瞭。我保證在我死後,傢裡傢外都不會留有多餘的財產,不辜負陛下對我的厚恩。”諸葛亮親自履行著自己“儉以養德”的做人準則,希望子孫後代成為擁有遠大理想、勤學儉樸的有為之人。  古往今來,很多名人政要都選擇以書信的形式教育子女。諸葛亮就在《誡子書》中寫道:“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3、司馬光: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主內容  北宋傑出史學傢司馬光,進士出身,屢官天章閣侍兼侍講、禦史中丞、尚書左仆射,後追封為溫國公。他著述宏豐,其名著《資治通鑒》是我國一部很有價值的歷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儉樸,工作作風穩重踏實,更把儉樸作為教子成才的主要內容。  在司馬光的一生中,流傳著許多動人的故事。據有關史料記載,司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註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他在《答劉蒙書》中說自己“視地而後敢行,頓足而後敢立”。為瞭完成《資治通鑒》這部歷史巨著,他不但找來范祖禹、劉恕、劉斂當助手,還要自己的兒子司馬康參加這項工作。當他看到兒子讀書用指甲抓書頁時,非常生氣,認真地傳授瞭他愛護書籍的經驗與方法:讀書前,先要把書桌擦幹凈,墊上桌佈;讀書時,要坐得端端正正;翻書頁時,要先用右手拇指的側面把書頁的邊緣托起,再用食指輕輕蓋住以揭開一頁。他教誡兒子說:做生意的人要多積蓄一些本錢,讀書人就應該好好愛護書籍。為瞭實現著書立說治國鑒戒的理想,他15年始終不懈,經常抱病工作。他的親朋好友勸他“宜少節煩勞”,他回答說:“先王曰,死生命也。”這種置生死於不顧的工作、生活作風,使兒子同僚們深受啟迪。   在生活方面,司馬光節儉純樸,“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常常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瞭使兒子認識祟尚儉樸的重要,他以傢書的體裁寫瞭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痱,極力提倡節儉樸實。  他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樸,表面上看來皆不是經國大事,然而,實質上是興傢繁國之基業。司馬光關於“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的警句,已成為世人傳誦的名言。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樸的重要性,並以儉樸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樸而稱謄於後世。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4、范仲淹:教子戒奢維傢風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在《嶽陽樓記》中寫下的千古名句,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范仲淹出生在蘇州吳縣一個貧苦的傢庭。早年清貧的生活,使他養成瞭節儉樸素的良好習慣。後來入朝做大官後,所得的俸祿,往往用來接濟窮人,而自己的子侄,卻不得不輪流換穿好一點的衣服出門做客。  話說一年的秋天,范仲淹的二兒子范純仁將舉行結婚大禮。范純仁深知父親的風節和傢規,對操辦隆重、奢華的婚禮,自然不敢妄想。純仁暗暗考慮:成傢立業乃人生大事,總得購置些衣服、傢什。隻買些簡單的用品,自然會得到父親的贊許,但新婚妻子及嶽父那邊卻不好交待;買些稍好點的,妻子、嶽父那裡自然高興,但父親的傢規卻不好通過。  想來想去,范純仁最後決定:隻買一兩件稍貴的物品,父親、妻子兩邊都能通過。於是,純仁將要購買的物品列出清單,壯著膽子交給瞭父親。   誰料范仲淹接過清單一看,立刻板起瞭面孔,大聲說:“純仁,你要購買的那兩件貴重之物,到底是什麼打算?難道我范傢的門風,要在你手中壞掉不成?婚姻自然是人生的大事,但是,它與節儉有什麼矛盾?又怎麼可以借口‘人生大事’,而去奢侈浪費呢?”  一番話說得范純仁滿面羞愧。他低下頭,鼓起勇氣,向父親喃喃地說道:“范傢節儉的傢風,孩兒自幼熟知。購買奢華貴重用品,兒子知錯。可是有件事孩兒在心中苦惱多時,今日如實稟告父親大人。這些天來,新人想以羅綺作幔帳,孩兒知道這不合范傢傢風,不敢答應,可她父母又出面提出,孩兒礙於他們的情面,沒敢再堅持不買。”  范仲淹一聽,立刻大怒,指著范純仁說道:“你知錯認錯,我不再追究你的過錯。但是,范傢幾十年來,以節儉自守,以奢侈為恥。用羅綺做幔帳,豈不壞瞭我范傢的傢風?情面事小,傢風事大。你可以告訴他們,如果堅持以羅綺為幔,那我范仲淹就敢把它拿到院子裡燒掉!”  由於范仲淹的堅持,范純仁的結婚大禮辦得十分簡樸,既沒購買什麼貴重奢華的物品,也沒有舉辦隆重奢侈的婚禮,不僅范仲淹的傢風得以維持,同僚們也從中受到很大教育。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5、嶽飛:對待兒子是“受罰重於士,受獎後於士”  嶽飛是中國古代著名的軍事將領。南宋抗金名將,民族英雄。  嶽飛20歲那年,離傢從軍。臨行前一天,嶽母姚氏為瞭鼓勵兒子嶽飛樹立“以身許國,報效國傢”的偉大報負,在他背上用針刺瞭“精忠報國”四個大字,要他牢牢記在心,至死為國效力。“嶽傢軍”賞罰分明,紀律嚴整,金軍對他也有“撼山易,撼嶽傢軍難”之嘆,最後被秦檜等人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嶽飛重視人民抗金力量,一貫主張積極進攻,以奪取抗金鬥爭的勝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組織大規模抗金戰役的統帥。  嶽飛自己一共有五個兒子。像母親當年對自己一樣,他對他們的教育非常嚴格。按理說,作為一個統率百萬大軍的主帥,他在當時的薪俸是不少的,可以讓子女們生活過得富裕一些。但是,他始終保持著比較簡樸的生活,而把多餘下來的錢充作軍費,賞給軍士。嶽飛在傢中日常隻穿麻佈,不穿絲綢。傢中平時的飯菜是麥面加蔬菜,很少用肉,而且規定幾個兒子不得飲酒。嶽飛還經常要兒子們讀書之餘到農田去從事各種勞動。他說,對於子女,“稼穡艱難,不可不知也”。   嶽飛的長子嶽雲,12歲入伍成為一名小軍士。嶽飛對嶽雲的武藝操練要求十分嚴格。有一次,嶽雲身披重鎧,操練騎馬沖下陡坡,一時興起,忘記註意地形,從山上狂奔而下,結果連人帶馬栽進瞭壕溝裡,衣服跌破瞭,臉上也掛瞭彩,流出瞭血。嶽飛看見瞭,大怒,命令軍士打他100軍棍。眾將士求情,他仍然不依。他說:“前驅大敵,亦如此耶!”嶽飛認為,平時演習就應該當作戰時看。如果這種情況發生在兩軍戰鬥時,自己不但會丟掉生命,而且還會造成戰鬥失利。所以,現在不按軍法辦事,嚴加教育,表面上是愛兒子,實際上是害兒子呀!由於嶽飛的嚴格教育,嶽雲很快成長為一員所向無敵的勇將。  嶽雲在和金兵作戰中,“勇冠三軍”,屢建戰功,將士們稱他為“贏官人”。嶽飛卻多次對他的功勞隱而不報,等到別的將領多次催促,朝廷又親自調查,才予以追認。當時,宋高宗下旨給嶽雲連晉三級,嶽飛卻上表謝絕。他在表中誠懇地說:“許多兵士出生人死,頂多才升一級,我兒雖然立瞭一點功,怎麼能夠連升三級呢?”  所以,一些將士說嶽飛對待兒子是“受罰重於士,受獎後於士”。分頁:4/7頁  上一頁234567下一頁  6、鄭板橋:教子莫為做官而讀書  鄭板橋(1693-1765)是清朝“揚州八怪”之一。他在山東濰縣當縣官時,兒子小寶留在興化鄉下的鄭墨弟弟傢。  小寶6歲時上學瞭。為瞭教育兒子,鄭板橋專門給他的弟弟鄭墨寫瞭一封信,信中寫道:“餘五十二歲始得一子,豈有不愛之理!然愛之必以其道,以其道是真愛,不以其道是溺愛。”  他的“道”是什麼呢?他說:“讀書中舉,中進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個好人。”  鄭板橋自己是個讀書人,他並不是看不起讀書人,他看不起的是:讀書就是為瞭做官。  鄭板橋自己最重視的還是兒子的品德。他對弟弟說:“我不在傢,兒便是由你管束,要須長其忠厚之情,驅其殘忍之性,不得以為幼子而姑縱惜也。”他主張,他的孩子和仆人的兒女應平等對待。他說:“傢人兒女,總是天地間一般人,當一般愛惜,不可使吾兒凌虐別人。凡魚餐果餅,宜均分散給,大傢歡喜跳躍。若吾兒坐食好物,令傢人子遠立而望,不得一沾唇齒,其父母見而憐之,無可如何,呼之使去,豈非割心頭肉乎!”

中國古代歷史上科舉考試中名落孫山的歷史名人

  導讀:在中國古代科舉考試中,科場如戰場,有人春風得意馬蹄疾,自然也有人愁雲慘淡萬裡凝。多位歷史名人都曾三度名落孫山。  韓愈:接連應考黴運多  被蘇軾評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為唐宋八大傢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的韓愈,從20歲開始參加科舉考試,一連三次,當他那字字珠璣的答卷到瞭考官手裡,卻如同廢紙一張。公元787年,韓愈在取得鄉貢資格後,再次前往長安,應禮部進士試,但這次考試失敗瞭。接著,他又考瞭兩次,均名落孫山,這對韓愈打擊很大,他感到愧對祖先、愧對傢人。韓愈把前人寫的文章都吃透瞭,但他的寫作方法不討主考官的喜歡,譬如第三次考進士,出的試題為“不遷怒不貳過”,大意是“若自己不高興,不要轉移到別人身上,不犯兩次同樣的錯誤”。韓愈看後,立即有瞭主題,他沒有用駢體,而是用古文體揮筆而就,寫得很順利,但主考官看瞭以後,卻把試卷放在一邊。  公元792年,韓愈再次來到長安,第四次參加進士考試。這一次,主考官是宰相陸贄,試題和上年的差不多,韓愈沒有猶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舊作寫在卷面上,很快交卷瞭。陸贄看後,感到此卷似曾相識,反復看瞭幾遍,自語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風格,沒有半點駢體文的味道,去年怎麼沒有錄取?差點埋沒人才瞭!”就這樣,韓愈考中瞭進士。   其實,韓愈這次考上進士,也與其他考官梁肅、王礎有關,梁、王這次輔助主考官陸贄,兩人都愛好古文,都欣賞韓愈,都有提攜韓愈之意。所以,韓愈25歲考上進士,是有多方面原因的。考取進士並不等於有官可做,這隻是入途的第一步。禮部隻管進士,派官還要經過吏部的“守選”考試,其考試名目多,普通的是“書判拔萃”,入高官的是“博學宏辭”。韓愈心想自己滿腹經綸,考“博學宏辭”不會有什麼問題。誰知,與當年考進士的命運一樣,連續三年,均一敗塗地。  無奈,他隻得另辟蹊徑。兩個月內給當朝宰相寫出三封情真意切、辭藻華麗的陳述書。他陳述自己“遑遑乎四海無所歸,恤恤乎饑不得食”,請求垂憐一官半職。結果石沉大海,杳無音訊。於是,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地方軍閥。可隻幹瞭兩年多,幕主便死瞭;之後又投奔瞭一個軍閥,可還沒上任,幕主又死去瞭。韓愈真是黴運多多,可謂“靠山山倒,靠水水流”。幸而後來《進學解》被當時的宰相看到,驚嘆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賞他的才幹。於是任命韓愈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館修撰,從此韓愈進入高官階層。   李時珍:落榜後改學醫  從6歲開始讀書後,李時珍顯露出聰明才智,1532年剛剛14歲的李時珍中瞭秀才,這給父親李言聞帶來瞭莫大的期盼。然而在當時的社會,中舉人何等之難,李時珍連續參加瞭三次科舉考試,第二次還由於過度的用功和勞累得瞭骨蒸病,連續高燒不退,險些丟瞭性命。兩次落榜後,李時珍依然在科舉路上艱難跋涉,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順利通過科舉考試。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23歲的李時珍第三次落榜,李時珍的舉人夢和李傢的舉人夢徹底破碎。科舉考試三度落榜以後,李時珍父子都對科舉制度心灰意冷,李時珍無奈拋下瞭八股文,轉而學醫。  經過不到4年的時間,李時珍已經成為一名有獨立行醫能力的醫生,而且名聲越來越大,成為名聲傳遍全國的名醫瞭。1556年,湖北楚王的世子突然得瞭暴厥癥,俗稱抽風,找瞭很多醫生都沒有治好,楚王很著急,慕名請來李時珍,誰料一付藥後,竟神奇般地藥到病除。為瞭報答李時珍,楚王委任李時珍主管王府裡的祭祖,官居七品。3年後,皇帝突然招攬天下名醫,楚王應招,將李時珍推薦入太醫院。公元1552年,李時珍斷然決定不再以開業行醫為主,而要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修本草的偉大理想。李時珍用18年的時間進行野外考察,又用10年的時間三易其稿,終於完成瞭自己重修本草的心願。  金聖嘆:試卷連寫39個“動心”  明末清初文壇奇才金聖嘆,也曾三次名落孫山。第一次試題為:“吾豈匏瓜也哉,焉能擊而不食。”他答題時在試卷上繪瞭一個光頭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他回答說:“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其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參加科考的題目為“吾四十而不動心”。金聖嘆在試卷上連寫瞭39個“動心”。主考官追問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動心,則三十九歲之前必動心矣。”又因此被除名。第三次,有“西子”題目,金聖嘆提筆寫道:“出其東門,西子不來;出其南門,西子不來;出其北門,西子不來;出其西門,西子來乎?西子來乎?”結果,金聖嘆再次名落孫山。金聖嘆失敗在瞭與生俱來的幽默與玩世不恭上。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一代女皇武則天的三大貢獻:科舉、水利和詩賦“零記錄”科舉:朱元璋不以成績取士因政治鬥爭唐中宗時國子監制度成熟:延續至清廢科舉時狀元為何要叫狀元?古時科舉次序又是怎麼排的呢?考場無間道:揭秘古代科舉作弊的三大曠世絕招自古以來科舉制度中國究竟產生瞭多少位文武狀元?

中國十大影響世界的歷史名人:毛主席排名驚人!

   NO1. 孔子  孔子無疑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農歷八月廿七)~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農歷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魯國人,漢族,英文:Confucius。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市東南的魯源村)。逝世後葬於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政治傢、思想傢、教育傢、儒傢學的派創始人。  據《史記·孔子世傢》記載,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後裔。周滅商後,周成王封商紂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啟於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帶)。微子啟死後,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為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後,後代子孫開始以孔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為瞭逃避宋國內亂,從宋國逃到瞭魯國。孔子的父親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是魯國出名的勇士,叔梁紇先娶施氏,生九女而無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當時的情況下,女子和殘疾的兒子都不宜繼嗣。叔梁紇晚年與年輕女子顏氏生下孔子。由於孔子的母親曾去尼丘山祈禱,然後懷下孔子,又因孔子剛出生時頭頂的中間凹下,像尼丘山;故起名為丘,字仲尼(仲為第二的意思,叔梁紇的長子為孟皮,孟為第一的意思)。孔子三歲的時候,叔梁紇病逝,之後,孔子的傢境相當貧寒。由於種種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沒有過大的作為,但在治理魯國的三個月中,足見孔子無愧於傑出政治傢的稱號。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可將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業上。孔子曾任魯國司寇,後攜弟子周遊列國,最終返回魯國,專心執教。孔子打破瞭教育壟斷,開創瞭私學先驅。孔子弟子多達三千人,其中賢人72,其中有很多皆為各國高官棟梁。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萬世師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傢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孔子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學說對後世產生瞭極其深遠的影響。   美國詩人、哲學傢愛默生認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榮”。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古代那些吸毒的名人:萬歷咸豐慈禧都上榜!盤點那些年韓國搶的中國名人:真相究竟是什麼?盤點中國歷史上的九大傲骨名人:魯迅因何高居榜首河東獅吼:盤點中國歷史上怕老婆八大名人盤點:中國歷史上那些大器晚成的十大著名人物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NO.2 秦始皇  他是中國第一位皇帝,也是皇帝尊號的創立者,同時也是中國皇帝制度創立者,使中國進入瞭多民族中央集權帝制時代的人。他也使中國第一次完成瞭政治上的統一,形成瞭“車同軌,書同文”的局面,為其後各朝代謀求統一奠定瞭基礎。  秦始皇姓嬴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華夏族(即今漢族)。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故又趙氏(先秦時期,姓氏並未統一,男子稱氏,女子稱姓,故秦始皇叫趙政)。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歲時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邦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歲時,在故都雍城舉行瞭成人加冕儀式,正式登基,“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完成瞭統一中國的大業,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秦漢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秦朝。定都咸陽。秦王政自認為自己的功勞勝過之前的三皇五帝,將大臣議定的尊號改為“皇帝”。  盡管秦朝僅僅延續瞭15年,但秦始皇確立的統治模式卻一直延續下去。秦始皇是中國2000餘年中央集權封建帝制的主要設計者,影響之深廣,為任何其他帝王所難以相比。世界歷史上,開創瞭一個龐大帝國的帝王還有很多,但他們的實際影響卻無法同秦始皇相比。   在西方,人們常把秦始皇與羅馬帝王愷撒相提並論。大體說來,羅馬帝國與秦統治時期的人口、面積差不太多。但比羅馬帝國統治時間短,愷撒死後,帝國分崩離析。秦王朝則不然,這是秦始皇獨具影響的原因。因此在任何一個世界傑出帝王排行榜上,秦始皇幾乎都被排在最高或接近最高的位置上。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NO.3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歷史人物,同時又是最有爭議的人物。七八百年來,中外各國的政治傢、軍事傢和名人學者從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討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hán)(Ghinggis

鈕祜祿氏傢族人物 鈕祜祿氏傢族中眾多歷史名人

  鈕祜祿氏傢族人物:  鈕祜祿氏傢族出瞭很多的名人,其中最有名的要算乾隆時的貪官和珅瞭,滿洲正紅旗。清初時有額亦都,元妃,滿洲鑲黃旗,鈕祜祿氏,世居長白山,清太祖賜號巴圖魯。康熙帝時有名臣遏必隆。  1、額亦都:額亦都少年時父母被仇人所殺,十三歲的他不畏艱險,手刃仇人為父母報仇。之後便投奔到瞭嫁給嫁嘉木瑚寨寨長的姑姑。在嘉木瑚,額亦都相識瞭路過這裡,比他達三歲的太祖皇帝,兩個人一見如故、意氣相投。這時正是太祖一生最艱難的時刻,而額亦都卻不顧姑姑的反對,毅然跟隨在太祖身邊。  “大丈夫生世間,能以碌碌終乎?此行任所之,誓不貽姑憂。”這是額亦都跟著努爾哈赤離開嘉木瑚前一晚對姑姑所說的話。如此豪情,真真是大丈夫所為。  從此,額亦都便寸步不離的跟在瞭他所無比信任的兄長(太祖)身邊,在太祖遭人追殺構陷時,他忠實地護衛在左右。在太祖起兵復仇時,他永遠身先士卒。果敢善戰的額亦都在清朝奠定國基的過程中留下瞭許許多多傳奇的故事。  終於,太祖建國,設五大臣,額亦都安居其首,自然也是當之無愧。不僅如此,太祖皇帝還先後將兩個妹妹都嫁給瞭他,使這位開國的功臣不但在事業上與太祖惺惺相惜,更在親緣關系上多瞭一份斬不掉的默契。  當年,慧眼識英雄的額亦都選擇跟隨努爾哈赤,多年後,他敏銳的目光又使他講政治的天平傾向瞭四貝勒皇太極。這無疑又是一個正確的選擇,也正因為這個正確的選擇,才最終保證瞭紐祜祿傢得以持續的興盛。 乾隆和他的母親  天命六年六月,六十歲的額亦都病逝瞭。太祖皇帝聞訊悲痛不已,三次親臨他的靈前痛哭。天聰元年,太宗追封額亦都為弘毅公。崇德初,又恩賜配享太廟。順治十一年,世祖親自為他撰寫碑文,立碑旌功,以表彰他一生的中用於功。“忠勇忘身,有始有卒,開拓疆土,厥積懋焉”正是幾代大慶君王對額亦都最中肯的評價。  2、達啟:額亦都之子。達啟幼年的時候便被太祖皇帝撫養在宮中,就像親生兒子一般。太祖皇帝喜歡年輕勇敢的達啟,於是在他成年以後,將自己的第五個女兒嫁給瞭他。可是,少年得志的達啟卻並為珍惜這些恩典,他的傲慢與無禮逐漸成為一個可能連累傢族的隱患。於是,額亦都大義滅親,親手將他斬殺。額亦都說:“天下安有父殺子者?顧此子傲慢,及今不治,他日必負國敗門戶,不從者血此刃!”雖然這理由今天看起來是在有些牽強,但在那樣一個特殊的時代,也許一切的事情都無法用正常的眼光去衡量吧。  3、圖爾格:額亦都第八子。號“十六大臣”,任鑲白旗固山額真,列八大臣,進世職總兵官。天聰五年,初設六部,起圖爾格為吏部承政。十年,敘功,授世職一等梅勒章京。崇德元年,復授鑲白旗固山額真。五年授內大臣,進世職三等昂邦章京。世祖即位,敘功,進三等公。順治二年二月,卒。九年,謚忠義。配享太廟,立碑墓道。雍正九年,定封三等果毅公,世襲。  評註:圖爾格是額亦都諸子中比較出色的一個,年紀小小就跟隨太祖南征北戰,後來還娶瞭太祖第四女和碩公主穆庫什,成瞭額駙。可惜這是一場不幸的婚姻,夫婦二人感情一直十分冷淡,直到後來,他們的女兒(嫁給瞭貝勒尼堪)因為自己無法生育而偷抱女仆的孩子充數,事情敗露,圖爾格受到牽連,被罷官。而他與公主的婚姻也走到瞭盡頭。不過圖爾格並未就此沉寂,很快又以軍功復職,並跟隨多爾袞參與瞭入關的各類戰鬥。圖爾格十分勇敢,在戰場上身中二十多處創傷依舊不肯退縮,終於成就瞭他一代名將的光榮頭銜。相關閱讀推薦:鈕祜祿氏傢族簡介——滿清鐵血世傢的興衰史論鈕祜祿氏在大清後宮中的地位 鈕祜祿傢的女人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4、徹爾格:額亦都子。天命十年進三等總兵官。太宗即位,設八大臣,徹爾格領鑲白旗。五年七月,初設六部,授刑部承政,尋遷兵部承政。崇德二年四月,以屢違軍令,削爵罷官。三年七月,更定部院官制,起授工部左參政。五年二月,擢戶部承政。八年,考滿,復授牛錄章京世職。順治二年二月,卒。  5、伊爾登:額亦都第十子,與圖爾格同旗。初受侍衛,累進三等副將,授世職遊擊。天聰三年進一等副將。四年,授固山額真。八年以忤諸貝勒,坐奪世職,罷固山額真。崇德三年命充議政大臣,兼內大臣。六年六年六月復世職三等梅勒章京,賜白金四百。世祖定燕京,論功,累進二等伯。順治十三年,以老致仕。上旌伊爾登功,命得乘馬入朝,輒召對賜食。圖其像,一藏內庫,一畀其傢。康熙二年,卒,謚忠直。  評註:徹爾格和伊爾登都是能征善戰的戰將,在入關的戰役中立下瞭赫赫的戰功。尤其是伊爾登,《清史稿》中稱“伊爾登勇冠諸軍,尤長於應變,潛機制敵,諸宿將皆弗能及。”由此之說,可見一斑。不過這兩兄弟也同樣的有著火爆的脾氣,經常因為傲慢和違命受到懲罰。不過這種懲罰在他們一生的際遇中隻是瑕不掩瑜的小參差,並不影響他們一路向上的貴盛仕途。終究,二人也都得到瞭善始善終的最好歸宿。  6、超哈爾:額亦都子,徹爾格弟。幼事太祖,授牛錄額真。天聰八年,予牛錄章京世職。九年,擢巴牙喇甲喇章京。崇德二年,列議政大臣。三年七月,更定部院官制,授禮部左參政。六年,從鄭親王濟爾哈朗伐明,圍錦州,力戰沒於陣。太宗深惜之,賜白金六百一十兩,進世職二等甲喇章京。順治間,追謚果壯,立碑紀績。   評註:超哈爾幼年跟隨太祖,立瞭很多戰功,不過可惜的是年紀輕輕就戰死沙場,否則的話,也許紐祜祿氏傢族又會出一個身居公位的大將軍瞭。  7、遏必隆:額亦都第十六子,母和碩公主。天聰八年,襲一等昂邦章京,授侍衛,管牛錄事。崇德七年予牛錄章京世職。順治二年,進二等甲喇章京。五年,奪世職及佐領。世祖親政,以所襲圖爾格二等公爵令遏必隆並襲為一等公。尋授議政大臣,擢領侍衛內大臣,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十八年,受遺詔為輔政大臣。康熙六年,聖祖親政,加恩輔臣,特封一等公,加太師。八年,上逮治鰲拜,並下遏必隆獄。康親王傑書讞上遏必隆罪十二,論死,上宥之,削太師,奪爵。九年,上念其為顧命大臣,且勛臣子,命仍以公爵宿衛內廷。十二年,疾篤,車駕親臨慰問。及卒,賜祭葬,謚恪僖,禦制碑文,勒石墓道。十七年,孝昭皇後崩,遏必隆為後父,降旨推恩所生,敕立傢廟,賜禦書榜額。五十一年,上以遏必隆初襲額亦都世職,命其第四子尹德襲一等精奇尼哈番。  評註:遏必隆是額亦都所有兒子中最有名的一個,因為他是康熙朝著名的四位輔政大臣之一。不過,這時的遏必隆早已沒有瞭當年起父兄的那種沖天的氣勢。在鰲拜囂張的氣焰之下,遏必隆一位的緘默忍讓,企圖明哲保身。不過最終熬白獲罪,遏必隆也未能幸免。好在康熙並沒有打算真的置他於死地,隻不過小作懲戒。最終,遏必隆還是得以壽終正寢,並安享死後哀榮。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8、和珅:知名貪官   9、韓代:額亦都第四子,戰死。  10、阿達海:額亦都第五子,戰死。  11、謨海:額亦都第七子。蚤歲從軍,屢立戰功,仕至都統,戰死。  12、索渾:額亦都第十五子。從太宗戰伐有功,授世管牛錄額真,累遷至議政大臣。  13、武爾格:圖爾格子。從征皮島,戰死。  14、阿哈尼堪:阿達海子,戰死。  15、額赫裡:超哈爾子。以牛錄額真襲世職,尋遷甲喇額真,遷都察院理事官。累進二等阿思哈尼哈番。順治十二年,擢兵部侍郎。以功進一等阿思哈尼哈番。十七年,解任,降三等阿思哈尼哈番。康熙初,復為兵部侍郎。擢工部尚書。卒。  16、太宗元妃:鈕祜祿氏,額亦都女,生子一,洛博會。   評註:皇太極的妃子裡我們所熟知的都是來自蒙古的後妃,比如孝莊、孝端、宸妃等等。但實際上,皇太極第一位原配夫人就是額亦都的女兒紐祜祿氏。隻不過這位夫人去世較早,而且所生的兒子也沒有長大成人,最終隻能淹沒在蒙古後妃無限的光環之中。  17、孝昭仁皇後:鈕祜祿氏,遏必隆女。初為妃。康熙十六年八月,冊為皇後。十七年二月丁卯,崩。二十年,與仁孝皇後同葬。上每謁孝陵,輒臨仁孝、孝昭兩後陵奠醊。乾隆、嘉慶累加謚,曰孝昭靜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欽天順聖仁皇後。  評註:孝昭皇後當年初入宮的時候與索尼的孫女赫舍裡氏同樣是皇後的人選,不過最後因為政治的傾向才略輸一陣,成為瞭妃子。但是在赫舍裡去世之後,康熙還是將她立為皇後。這位皇後有著他人不及的才華,是一個名副其實的才女。甚至有人說她是康熙朝的林黛玉。可是孝昭最終還是紅顏薄命,二十幾歲就離開瞭人世。而她的去世,也正式標志著紐祜祿氏傢族輝煌鼎盛的時期的徹底終結。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歷史名人國慶對聯集錦_節日對聯大全

  一年一度的國慶節即將來臨,撫今思昔,過去的現在的一些吟詠國慶的佳聯,其中有頌揚國運昌盛的,也有針砭時弊的,讀來頗具韻味。   辛亥革命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它推翻瞭幾千年的封建專制,是歷史的在飛躍。這時年僅19歲的郭沫若,為慶賀勝利,揮毫作瞭兩副對聯,其中一聯雲:   桃花春水遍天涯,寄語武陵人,於今可改秦衣服;  鐵馬金戈回地軸,吟詩錦城客,此後休嗟蜀道難。   上聯用東晉陶淵明《桃花源記》之典,下聯則借唐代李白《蜀道難》之詩,歌頌時代變革,大地春回,革命前途無限廣闊。讀之令人歡欣鼓舞,催人奮進。   在國民黨統治時期,政治腐敗,軍閥混戰,民不聊生。四川人劉師亮於民國10年“雙十節”時,撰聯直刺反動軍閥:   你在拖,我也在拖,中華版圖竟此弄成兩塊;  公有理,婆亦有理,民國幸福硬算飽受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