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淫亂

梁朝太子朱友文:為父親償還淫亂之債的悲情太子

  太子朱友文:淫父之債,孝子來償  朱友文,梁太祖的義子。在“王侯將相本無種,兵強馬壯者為之”的五代,太子這個頭銜顯得那麼蒼白無力。朱友文,一個被梁太祖看重卻間接被梁太祖害死的後梁唯一的太子卻隻留下瞭不到一百字的資料。這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因為亂臣賊子太多,作惡太多,罄竹難書。對於他這樣一個沒有大奸大惡後來又沒有機會參與政治,實現自己理想的人來說,實在是沒有什麼值得記載的。  五代本就是一群亂臣賊子表演的舞臺,朱友文在這樣的場景下顯得格格不入,顯得那麼“單薄”。如果他不被弟弟殺死,後梁的歷史必將改寫,雖然在關於他不到一百字的記錄裡沒有他的理政才能,但無論他的理政才能如何的糟糕,肯定會比殺他而登基不理政的哥哥要好得多。可惜的是,因為父親的淫,而間接地導致瞭自己的被殺。在五代時期,死一個太子並不算什麼,值得我們重視的是,死的是朱友文,一個完全可以繼承梁太祖後期改革的太子朱友文。  父債子償  五代後梁的建立者朱溫在做瞭五年皇帝後,忽然於912年七月時大病不起。在這樣的情況下,接班人問題就成瞭他臨終前最大的一個問題。在後世史學傢那裡,後梁政權是個偽政權,因為它是朱溫從早已風雨飄搖的唐王朝“篡”來的。   朱溫從907年稱帝就一直沒有立太子,在這位勇猛的武人看來,自己還要活很多年,早立太子不是從另一面說明自己活不長瞭嗎。一天,朱溫感覺真的要歸天瞭,終於把接班人問題提到嘴邊來,向在床邊侍奉他的王氏說,把你丈夫朱友文從汴梁叫回來。然後,又叫來宰相敬翔,說,“友文繼承帝位,其他皇子我都放心,隻是友珪,我不放心”。  宰相敬翔對郢王朱友珪也很瞭解,其狡猾程度不下於朱溫。朱溫當初從唐昭宗那裡搶來帝位,難保他這個兒子在他死後不會這樣做。君臣二人嘆息瞭一回,朱溫毅然道:讓他遠離洛陽,去萊州做刺史。敬翔以為這個主意不錯。  但君臣二人都錯瞭,當王氏因心花怒放而將朱溫的遺囑散播出去時,朱友珪早就有瞭另一番打算。他當時很想不明白,父親是不是病糊塗瞭,朱友文隻是義子,有著眼前他這個親生兒子不給,卻把帝位傳給外人?況且,自己到萊州做刺史,說不上哪一天就會被反復無常的父親殺瞭。即使父親不殺,但不敢保證將來的朱友文也不殺他。  就在912年七月十八日夜晚,患病多年的梁太祖朱溫病情突然加重時,朱友珪帶著早已經聯絡好的左龍虎軍統軍韓勍和仆人馮廷諤以及諸多士兵闖進瞭寢宮。朱溫驚起,喝問:“反者是誰?”  朱友珪接口:“你猜!”  父親大罵:“果然是你。你這個畜生,殺父之罪,天地不容!”  兒子再接口道:“老賊本就該碎屍萬段!”  朱溫的病忽然就被嚇沒瞭,跳起來要逃。朱友珪的仆人馮廷諤大喝一聲,掄刀來殺他。朱溫繞著柱子跑瞭三圈,最終因年老體衰,腳步一慢,被馮廷諤追上,在他胸前捅瞭個窟窿,抽出刀時,把腸子也帶瞭出來。朱友珪命人將父親的屍體用氈子包起,就埋在瞭寢宮地下。  接著,他立即派供奉官丁昭溥,拿著偽詔,馳往東都汴梁,令東都馬步軍都指揮使均王朱友貞,速誅友文。朱友貞不知是假,即誘入友文,將其殺掉。友文妻王氏,還沒有奉朱溫之命去汴梁,就被朱友珪派人殺瞭。一面又對外宣佈偽詔道:朕艱難創業,逾三十年,托於人上,忽焉六載,中外協力,期於小康。豈意友文陰蓄異圖,將行大逆,昨二日夜間,甲士突入大內,賴郢王友珪忠孝,領兵剿戮,保全朕躬。然疾因震驚,彌致危殆。友珪克平兇逆,厥功靡倫,宜令權主軍國重事,再聽後命。  這份偽詔大概意思是說,我經營天下三十多年瞭,登基稱帝有六年,大傢過得都還不錯。可朱友文這個畜生居然想謀反,昨天晚上,有一刺客進入我房要刺殺我。幸好郢王友珪及時趕到殺瞭刺客,又誅瞭朱友文,保全瞭我性命。但是我因為受到驚嚇,病更加重瞭。連朝政都難理,現在我就把軍國重事托付給郢王友珪,他就代表我。相關閱讀推薦:太子李建成為什麼沒能當上皇帝?李建成的結局隋文帝立儲疑雲:楊廣是否真的好於原太子楊勇?孫權長子孫登為何英年早逝?太子孫登怎麼死的亡國太子朱三太子必死的原因:成反清復明的旗幟宋太宗為何三換太子?宋太宗為什麼要兩次廢太子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朱友文,這個一無所知的人就這樣間接地被兄弟朱友珪殺掉瞭。甚至在他死之前,他還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太子,而且在朱溫病入膏肓的情況下,他很快就會成為一國之主。可惜,這一切對死人來講已經變得毫無意義。  他的死和秦始皇太子扶蘇之死是驚人的相似,都是父親在最後一刻認可的接班人,都是自己的弟弟借著已死的父親的命令誅殺之。所不同之處在於,扶蘇是自殺,便給後人留下瞭幾許傷感;朱友文是被另一兄弟誘殺,所以隻是讓人感到惋惜而已。  對於朱友貞是如何誘殺朱友文太子的,史書毫無提及。這對朱友文的輕視可以想見。事實上,關於朱友文,《新舊五代史》中都是異常的簡略:博王友文,字德明,本姓康名勤。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太祖養以為子。太祖領四鎮,以友文為度支鹽鐵制置使。太祖用兵四方,友文征賦聚斂以供軍實。太祖即位,以故所領宣武、宣義、天平、護國四鎮征賦,置建昌宮總之,以友文為使,封博王。太祖幸西都,友文留守東京。  對於一朝的太子居然簡練到如此程度,可見,後人對這位太子並不持認可態度。即使持瞭這種態度,將這樣一位太子放到五代的君不君臣不臣的亂世裡也是沒有一點可認真寫下來的必要的。   他的死從表面上來看,是朱友珪大逆不道所致。但要追根溯源,殺他之人非朱友珪,而是他父親朱溫。朱溫以背叛黃巢起傢,歷唐朝三帝:僖宗、昭宗和他所立的傀儡哀帝。在打天下時,他的軍事才能與政治才能就得到瞭充分的發揮,待稱帝後,他與宰相敬翔共同為治理後梁作出瞭諸多貢獻。但到瞭晚年,他卻忽然變瞭一個人,除瞭年輕時疑心病重和嗜殺之外,還好淫。  這種淫是常人無法想象的,當然,誰也想象不出。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他淫的對象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他把封建道德禮儀統統地視為腳底泥,他把淫的對象從大臣的妻子兒女上升到兒媳婦身上來。  朱溫共有七個親生兒,長名友裕,次為友珪、友璋、友貞、友雍、友徽、友孜,友孜一作友敬。算上義子朱友文共稱八兒。友裕早死,追封郴王,友珪為郢王,友璋為福王,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友文受封博王;最小的兒子友孜當時很小,故未得王爵。除瞭大兒子朱友裕早死,妻子未娶,小兒子友孜年紀尚小未成親外,其他六個人都有妻子,而這些妻子在丈夫常於外地征戰時都在朱溫床邊,朱溫美其名曰:侍寢。  丈夫在外為其打江山,妻子為其解決生理需求,朱溫這個皇帝做得的確樂不可言。但弊端就此產生,妻子總為在外的丈夫打算,所以在大事小事上無論朱溫偏向於哪一個皇子,都會引來其他皇子的嫉妒。即使是朱溫很客觀地為某個皇子辦瞭一件事,在其他皇子那裡,也認為是因為該皇子的媳婦的緣故。  朱友珪很顯然就是這種思想的堅定認可者,他雖然自己不具備太子的才能,但因為大哥朱友裕死後,他就名正言順地成瞭朱溫的長子。在這種心理下,當他聽到父親把皇位傳給朱友文——一個外人時,第一想法就是:因為朱友文的妻子王氏。  於是,才出現瞭寢宮兵變。朱溫在淫上面得到瞭報應——被穿腸破肚,而僅僅這一點懲罰是難以消蒼天之恨的。於是,他唯一的一個有才能的兒子朱友文替他還上瞭這筆賬。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朱友文之功  公元883年三月,朱溫因平叛黃巢有功,被封為宣武節度使,十月,又兼宣義軍節度使,公元898年三月,又被封為天平軍節度使,該年五月,又兼護國軍節度使。從這以後,朱溫領四鎮,實力已完全可以問鼎唐皇。  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繼續擴大自己的勢力就成瞭迫在眉睫的事情。朱溫手下的敬翔說,自古興兵可以成大事者,必要有強大的後盾支持。所以,不可無兵,必須有鹽鐵與糧食。朱溫認可。於是,將這樣的重任交給瞭朱友文,任命他為“度支鹽鐵制置使”。所謂“度支”,是指掌管財政預決算收支的職位,所謂“制置使”,是指在軍事行動前後為控制一方秩序而設的職位。這樣,朱溫便開始瞭他的四方用兵,而朱友文在朱溫用兵過程中,征賦聚斂以供軍實。自此,到朱溫稱帝的八年時間裡,朱友文為後梁的建立立下瞭汗馬功勞。  公元901年,藩鎮主李茂貞將唐昭宗挾持到鳳翔,朱溫趕到鳳翔救昭宗,在經過一次正面交鋒後,李茂貞自知不敵,堅守城池不出。朱溫遠道而來,又屢攻不下,糧草殆盡。隻好回師河中,不久,朱友文送來大批糧草,朱溫再次起兵攻擊李茂貞所堅守的武功。此戰一直持續瞭兩年,兩年後,李茂貞城中糧食短缺,出城投降。朱溫得以圍困李茂貞兩年,其功全在朱友文。  公元906年,昭宗讓朱溫總判鹽鐵、度支、戶部等三司事,朱溫不做,原因很簡單,他已經有瞭一個朱友文,這些官職早已在他掌控之中瞭。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以汴梁為都城,稱東都,就是後來的開封。五月,大封群臣與傢人。在朱溫稱帝初期,看他一些所為似乎是一個明君。比如,他以唐朝故臣張文蔚、楊涉並為門下侍郎、平章事,又以禦史大夫薛貽矩為中書侍郎、平章事。  他還用盡各種辦法搜訪賢良。或者是將一些處於下位的有才之人提升。有明政理得失之道規救時病者,可陳章疏。有處於深山老林中不求聞達的人,派人用厚禮去請。在對待以前的戰友上,他進封河南尹兼河陽節度使張全義為魏王,鎮海節度使錢鏐進封吳越王。在傢人的賜封上也是盡其所能,慰其所欲。封皇兄全昱為廣王,皇子友文為博王,友珪為郢王,友璋為福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  公元908年,把自己曾住過的在汴梁的舊第建為建昌宮,改建昌院事為建昌宮使。他當初四處征戰,兵馬倉庫籍繁,都出於建昌院,改院為宮,足見其對此後勤工作的重視。  公元909年,朱溫遷都洛陽,在汴梁,他做瞭如下安排:以尚書兵部侍郎李皎為建昌宮副使,兵部侍郎姚洎為鹵簿使,開封尹朱友文為東都留守。  朱溫建國後,首先面臨的不是人人的口誅筆伐,而是李克用、劉仁恭、楊行密等藩鎮勢力的威脅,為瞭建萬世之業,他隻能把重點放到軍隊上來。想要兵強馬壯,就必須要重農。重農既可以保證兵源,又可以保證兵馬之食。  後梁能在那麼艱難的條件下生存瞭十七年,正是得益於朱溫的重農改革。而在改革中有兩個人起的作用是最大的,一個是宰相敬翔的智略,另一個就是朱友文的執行力。在當時的中原,河南屬於中原地區土地比較肥沃之地,作為東都留守的朱友文推行改革自然責無旁貸。也正是這一段時間,從公元907年到公元911年,朱溫深切地體會到瞭朱友文的經濟治理能力。所以,當他在西都洛陽肆意淫蕩時,可以誰都不見,但當聽說是博王來時,必招之前,噓寒問暖。  公元911年二月,蔡州發生叛亂,蔡州刺史張慎思懦弱無能。朱溫將張慎思叫回洛陽,因為沒有合適的刺史人選,所以遲遲不安排蔡州刺史。就在這時,右廂指揮使劉行琮乘虛作亂。順化指揮使王存儼沒有得到朱溫之命便發兵剿滅瞭劉行琮,隨後又將劉之將士納為己用,他手下的鄭遵和將士們想推王存儼總管蔡州。朱友文識其狼子野心,迅速發兵要剿王存儼。兵至鄢陵,朱溫急忙給朱友文寫瞭一封信:“王存儼剛剿滅瞭劉行琮,這是大功一件,如果你現在討伐他,他一急之下必會反,這樣,蔡州就飛瞭。”  朱友文隻好還軍汴梁。他出兵是因為識破瞭王存儼的陰謀,想要霸占蔡州。而他見多識廣的父親想的卻是,保得一時平安就沒有必要動兵。況且,他把朱友文留在汴梁作留守,不是為瞭打仗,而是要他以後可以治理天下。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朱友文雖然也是從亂唐過來的人,但他隻是一個文官。他的任務就是用各種各樣的辦法在亂世裡保障父親的軍隊不受到後勤的拖累。整個唐末與後梁時期,各地有稱帝稱王者不計其數。而從朱溫總管四鎮,以汴梁為根據地到朱溫建梁一直到朱友文死,整個汴梁周圍沒有一人稱帝稱王。當然,這似乎要歸因於朱溫的征戰殺伐所起到的震懾作用,但朱友文經營汴梁達十年之久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史書說朱友文“幼美風姿,好學,善談論,頗能為詩”,若從這幾句話來講,這儼然是個翩翩美少年,並且有文化,有思想,有能力,有吃苦的勁頭。  也正是這樣的人,對於五代時期“王侯將相本無種,兵強馬壯者為之”的現實特別憤恨,所以,當他一聽到王存儼想要以功讓朱溫允許他總攬蔡州事務時,他怒不可遏。不等朱溫下令,便以東都留守的身份對其進行討伐。  父親已是通過不正當渠道稱帝瞭,可既然木已成舟,做兒子的難道還會責怪父親嗎?但他絕不會讓人在父親的統治區域內再生事,出於為維護父親統治地位的目的也好,出於痛恨眾人稱帝稱王的時代也好,總之,他是懷著仇恨之心想要剿滅王存儼的。  朱溫何時收其為養子,史書沒有記載。這位生前不知自己已是太子的人在後梁的建設中很好地鞏固瞭東都汴梁,但卻是為他人作嫁衣裳。  朱友文死的時候,美麗的妻子也隨之跟著去瞭,後梁東都汴梁為之一暗。史書上稱,乾化二年(912年),汴州地震。   現在想一想,朱友貞在殺朱友文時,最後跟他說的是什麼?朱友文是否反抗瞭?用他對後梁的大功加以反抗,用他父親對他的信任加以反抗。但一切都不得而知,筆者疑心,朱友貞殺朱友文肯定是很痛快並且快樂的。因為父親對這個外人的寵愛,因為這個人治理東都汴梁的能力屢讓父親在親生兒子們面前誇獎之。所以,他叫人下手的時候一定是微笑著看著朱友文死去的。更或者,他是親自動的手。  如果朱友裕還在  朱溫是非常器重朱友文並疼愛他的,公元910年,朱友文從汴梁到洛陽,父子兩人在朱溫的寢宮長談多時。公元912年四月,朱友文又來到洛陽,請朱溫還汴梁。朱溫同意,但到瞭黎陽便病倒瞭。朱友文隻好留在黎陽,照顧朱溫的飲食起居。為瞭讓父親的病快些好起來,朱友文在朱溫回到洛陽後,將新創的食殿開放。獻入內宴錢三千貫,銀器一千五百兩,乃即就食殿開宴,召宰相及文武從官等侍宴。酒酣興發,朱溫高興異常,就想去九曲池劃船。池不是很深,朱友文又特意為其準備瞭一艘大船。誰想到,蕩入池心時,突然起瞭一陣怪風,竟將朱溫所乘的舟吹覆。朱溫墜入池中,幸虧朱友文與船上侍從竭力撈救,才沒有被淹死。  上岸後,朱溫早已經魂不附體,上下牙打架瞭。經過這一驚嚇,朱溫的病情便更加嚴重瞭。待他回到汴梁後,夜間屢不能眠,常令人通宵陪著,還覺驚魂不定,寤寐彷徨。就在這個時候,與李克用部進行戰爭的燕王劉守光屢陳敗報,一再乞援,朱溫病不能興,召語近臣道:“我經營天下三十年,不意太原餘孽,猖獗至此,我觀他志不在小,必為我患,天又欲奪我餘年,我若一死,諸兒均不足與敵,恐我且死無葬地瞭!”語至此,哽咽數聲,暈瞭過去。  難怪朱溫要暈過去,他與晉王李克用爭鬥瞭近三十年,雙方各有損失,也有所得。但讓他想不到的是,近三十年的爭鬥始終不能瞭結。李存勖在父親李克用死後勵精圖治,屢屢在戰場上挫敗朱溫軍隊。朱溫手下並非沒有猛將,但真正效忠他的猛將早已死在戰場上瞭,而有一些人根本就不給他出力。這個時候,他不由得想到自己的大兒子朱友裕,更讓他心痛的是,這個本該是太子的朱友裕卻早早地死掉瞭。  死後被追封為郴王的朱友裕很小就喜歡打打殺殺,特別於射禦一技,似有神助。朱友裕年紀稍長,便跟隨父親朱溫四處征伐。唐中和中,朱溫被封為宣武節度使與李克用追擊黃巢。其時,二人共同攻圍華州,黃巢的弟弟黃鄴首先用士兵之力死守華州,又用士兵之嘴大罵李克用這個少數民族和朱溫這個叛徒。兩個人都是性格暴烈之輩,怎麼可以忍受這種咒罵。李克用命手下人向城上放箭,箭是射出去瞭,但罵他們的兵士還在那裡站著繼續罵呢。  李克用乃是沙陀人,騎射似乎就是這個民族與生俱來的技能。他所率領的“鴉兒軍”個個都是神射手,可這一次卻丟瞭臉。朱溫見李克用的手下連連不中,便回頭看瞭一眼朱友裕。朱友裕發現李克用的兵士之所以射不中那人,是因為角度有問題。他找瞭一個適宜的角度,取箭,拉弓,一箭而中。兩軍將士齊聲歡呼,聲震山谷。李克用手下猛將多如牛毛,但還是對朱友裕贊賞有加,賜其良弓百矢。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但就是這樣一位有勇有謀的人,卻間接地死在瞭父親手裡。當初,朱溫任宣武節度使,鎮守汴梁,過不久,朱溫伐徐,當時的軍閥朱謹領兗、鄆之眾,在外圍騷擾朱溫。朱溫大怒,命友裕率兵擊之,朱友裕一戰告捷,斬獲朱謹甚眾,朱謹領著幾員殘兵逃跑。朱友裕覺得戰爭的重點在徐,而不是朱謹,所以,當朱謹跑掉時,他便沒有追趕。  當時的都虞侯朱友恭認為朱友裕這樣做必有他圖,便寫信告訴瞭朱溫。朱溫也害怕這個勇謀兼備的兒子造反,就寫信令都指揮使龐師古代朱友裕統領部隊,讓朱友裕暫且主持許州事宜。  但是,這封信卻落在瞭朱友裕手裡,根據對猜疑心過重的父親的瞭解,朱友裕大恐慌,便帶瞭親信數人跑進山裡。可後來一想,自己根本就沒有謀反之意,這樣一跑反而不是弄假成真瞭嘛。他派人去四處活動,希望能找到父親的愛將將自己的冤屈呈上。這件事讓朱溫的老婆,也就是後來的元貞皇後知道瞭,她給朱友裕送信,叫他以平民打扮入汴梁,自己一定會想辦法搭救。  朱友裕一大早晨就去見朱溫,跪在庭中,泣涕請死,朱溫大怒,叫左右拉他出去,欲斬。張皇後急忙走進庭來,拉起友裕哭著說:“你束身歸罪,豈不欲明非反乎?”  朱溫的腦袋清醒瞭那麼一時,才赦免瞭朱友裕,命他掌管許州事務。後又加封為檢校司空、武寧軍節度留後。接著就是一系列封爵:朱溫下東平,封其為天平軍留後,加檢校司徒。天復初年,命其為國軍節度留後。朱溫得到河中後,又以他為護國軍節度留後,尋遷華州節度使,加檢校太保、興德尹。在天佑元年(904年)七月,又令他兼行營都統,領步騎數萬,經略邠、岐。但就在這年的十月,朱友裕忽然得病,在返回來的路上,死於梨園,歸葬汴梁。朱溫得知朱友裕死後,痛哭流涕,就和他後來與近臣說自己死無葬身之地時一樣,暈瞭過去。   史書說,朱友裕“性寬厚,頗得士心”。大概也正是因此,在圍攻徐州時,朱溫才聽風是雨,覺得他要造反。  與朱友文相比,朱友裕在軍士中聲望頗高。在五代那樣的亂世,誰掌握軍隊,誰就有可能稱帝稱王。朱溫後來覺得他的每個兒子都有造反的可能,但隻對兩個人放心,第一個是朱友文,因為在朱溫眼裡,這個義子開創不足,但守成有餘;另一個就是朱友裕,經過瞭那次事情後,朱溫時不時地把軍隊大權交予他手,比如天佑元年(904年)七月討伐邠、岐,他將大部分軍隊都交給瞭朱友裕統領。  如果朱友裕還在,朱溫不可能說出那句“死無葬身之地”的話來。他的幾個兒子雖然也是武將,但和李克用的大將比起來,實在有兒童與青年的差距。他後來之所以青睞於朱友文而對其他兒子默然,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兒子裡沒有一個可以挑起與李克用傢族對峙的擔子來。按朱溫的脾氣和武夫特質,他肯定會罵自己怎麼生瞭一群飯桶。  如果朱友裕不死,太子之位定是他的。因為從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現朱溫對這個兒子有什麼偏見,況且,朱友裕是老大,而且在梁建立後與李克用傢族的爭鬥使得朱溫必須要選擇一個武人來繼承衣缽。那麼,就不會發生朱友珪血洗宮廷的慘劇。因為他的這些兒子還是很佩服大哥朱友裕的,即使朱溫淫亂不堪,朱友裕掌握的軍隊卻完全可以將這一切擺平。  當朱友裕死後,朱溫身邊剩下的不是笨蛋就是有叛逆之心的人。這些人手中所掌握的保護朱溫性命的軍隊隨時都會反過來把朱溫置於死地。倘若朱友裕還在,保護朱溫的使命必將是朱友裕而不是後來跟著朱友珪進去殺他的左龍虎軍統軍韓勍。因為從朱友裕“束身見朱溫”一事來看,朱友裕顯然不是父親眼中的謀反之人。況且,倘若他反,早就有反的資本,何必要等到朱溫病重時呢!  但朱友裕卻死瞭,他給父親留下的是死無葬身之地的悲嘆和兄弟屠戮的慘劇。關於朱友裕的死,史書上隻含糊地說瞭一句:“友裕以疾卒。”至於什麼病,史書並沒有講,我們可以來分析一下朱友裕的病。  朱溫懷疑朱友裕要反,險些就殺瞭他。這讓這位一直忠心於父親的兒子在以後的歲月裡總是謹小慎微,如臨深淵。但在朱友裕看來,父親懷疑自己要反隻是一個主因,還有幾個次要因素。在景福元年(892年),朱溫攻鄆,朱友裕先行,在鬥門駐紮,想不到晚上被鄆兵圍攻,朱友裕領兵撤退。朱溫在趕來的路上,不知朱友裕已經跑瞭,所以因為沒有防備而損失慘重。朱溫異常惱火,後在一偏僻村落遇到瞭朱友裕,這一事件讓朱溫對兒子的勇猛失去瞭信心。可過不久,圍攻濮州的朱宣時,身為先鋒的朱友裕行軍速度過快反而與後趕上的朱溫失去聯絡,朱溫又很倒黴地遇上瞭朱宣的幾員猛將,扭頭逃跑。朱宣的人緊追不舍。朱溫跑來跑去就跑到瞭一大溝前,如果不是溝中有些碎木頭讓馬過去,朱溫很可能被活捉瞭。這兩件事讓朱溫雷霆大怒,但因為在其兒子裡確沒有一個能比得上朱友裕,他還是重用朱友裕。又過瞭些時日,就發生瞭朱友裕不追朱謹事件。分頁:5/6頁  上一頁3456下一頁  朱友裕的病癥很可能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一方面,他竭盡所能為父親出力,把自己的身體置之度外;另一方面,又要費盡心思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要父親相信自己絕不會謀反。身心疲憊之下,自然死神就來臨瞭。  所以說,朱友裕與朱友文一樣,都是間接地被朱溫害死的。  遲到的正義  朱友珪殺死父親和朱友文後,因為名不正言不順,人心不附,謀臣猛將都不聽他指揮,加之他本人的放縱,給當時在東都汴梁的朱友貞創造瞭機會。朱友貞在殺掉朱友文後總心神不寧,他也想報仇。但當時的情形是,他手裡沒有過多的軍隊,後梁軍隊都在楊師厚手裡。所以,他首先取得瞭楊師厚的支持,然後又激怒瞭在東都的龍驤軍,朱溫的外甥侍衛親軍都指揮使袁象先也參加瞭進來。公元913年三月二十七日早晨,他帶領人馬沖進瞭洛陽東宮。朱友珪得知這一事件後,便自殺瞭。朱友貞稱帝,歷史上習慣稱其為“末帝”。  他登基的第一件事就是以痛苦的姿態對父親的大業進行頌揚,並略帶瞭點良心似的將朱友文實事求是地誇獎瞭一番。在其登基詔書中,說道:我國傢賞功罰罪,必葉朝章,報德伸冤,敢欺天道。茍顯違於法制,雖暫滯於歲時,終振大綱,須歸至理。重念太祖皇帝,嘗開霸府,有事四方。迨建皇朝,載遷都邑,每以主留重務,居守難才,慎擇親賢,方膺寄任。故博王友文,才兼文武,識達古今,俾分憂於在浚之郊,亦共理於興王之地,一心無易,二紀於茲。嘗施惠於士民,實有勞於傢國。去歲郢王友珪,常懷逆節,已露兇鋒,將不利於君親,欲竊窺於神器。此際值先皇寢疾,大漸日臻,博王乃密上封章,請嚴宮禁,因以萊州刺史授於郢王友珪,才睹宣頭,俄行大逆。豈有自縱兵於內殿,卻翻事於東都,又矯詔書,枉加刑戮,仍奪博王封爵,又改姓名,冤恥兩深,欺誑何極。伏賴上穹垂佑,宗社降靈。俾中外以葉謀,致遐邇之共怒,尋平內難,獲剿元兇,既雪恥於同天,且免譏於共國。朕方期遁世,敢竊臨人,遽迫推崇,爰膺纘嗣。冤憤既伸於幽顯,霈澤宜及於下泉。博王宜復官爵,仍令有司擇日歸葬雲。

驚艷世人唐朝四大別樣公主:能文 能武 能淫亂

  導讀:唐朝的女強人很多,公主女強人尤其多。平陽公主開風氣之先,之後又有太平公主,安樂公主等等。但是論才能和功績都比不上平陽公主。  1、平陽公主——傑出的女英雄  平陽公主是唐高祖李淵的女兒,當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麼,正史上卻沒有記載。中國的史書對待女子的態度至五代為之一變。五代以前,不論何種女子,史書上多半會留下她們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後那樣由於前秦存在的時間極短,歷史紀錄未必完整而沒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瞭宋朝以後,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開紀錄在史冊中瞭。越是尊貴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謂的“女賊”往往在史書上被直呼其名。紀錄平陽公主事跡的《舊唐書》和《新唐書》一作於後晉,一作於北宋,但無一記載平陽公主的名字和年齡。所以弄得後世寫武俠小說的如黃易者隻好給她胡亂起個名字叫李秀寧。  唐高祖李淵共有19個女兒,平陽公主排行老三。這19個女兒當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陽公主的母親是李淵的原配竇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親。說起這位竇氏,倒也是一位奇女子。  竇氏是京兆平陵(今陜西興平)人,父親竇毅是北周的八大元帥之一(竇毅官封上柱國。這個官名沒有對應的現代官名。北周設八個柱國大將軍統領全國官兵。勉強翻譯可譯為方面軍司令。但是實際上這個官銜的榮譽性大於實際權力。所以和本朝開國時所封的元帥相彷。)母親是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陽長公主。竇氏從小就很聰明,深受武帝喜愛,把她留在宮中當自己的女兒撫養。當時天下三分,北周是最弱小的一個。為瞭取得外援,武帝娶瞭一名突厥公主當皇後。但是武帝對這個政治婚姻很不滿意,經常讓突厥公主守空房。竇氏就經常勸說舅舅多忍耐,搞好和突厥的婚姻可以消除北方的威脅,全力對付南方的陳和東面的北齊。  不久,隋文帝楊堅篡奪北周皇位。竇氏恨恨地說:“我恨自己不是男子,無法為舅舅傢掃除禍患。”嚇得父親趕緊捂住她的嘴:“不要胡說!這是滅門之罪!”不過竇毅由此認為自己的女兒不是等閑之輩,當然不能隨便嫁人。於是到瞭女兒談婚論嫁的年紀,就搞瞭個比武招親的辦法。當然,這個比武招親可不是象武俠小說裡那樣擺個擂臺讓大傢上去和竇氏對打。竇毅讓人在大門上畫瞭兩隻孔雀,有意招親的必須在百步外射兩箭。凡是兩箭各射中一隻孔雀眼睛的,就招為女婿。根據現在的正史記載,李淵是相當平庸的一個人。但是他別的好處沒有,箭法倒是相當高超的。幾十人來應試,隻有李淵兩箭都射中瞭。  竇氏嫁給李淵後成瞭他的賢內助。李淵的臉上皺紋多,隋煬帝便戲稱李淵“阿婆”李淵回到傢很不高興。竇氏問清原因,馬上安慰他:“這是吉兆啊,你做的是唐國公,唐和堂諧音,阿婆是一傢之主也就是堂主啊。”當時,天子的金鑾寶殿也叫做明堂。竇氏指的是李淵將來要做皇帝,取代隋煬帝。  由於長在宮廷,竇氏對宮廷政治頗多心得。李淵養瞭不少駿馬,竇氏就勸他獻給愛馬的隋煬帝:“皇上喜歡鷹和馬,您是知道的,現在應該把駿馬獻給皇上,不該自己留著,否則會招人誣陷。”李淵開始還舍不得他的駿馬,後來真的被隋煬帝責問,才趕緊獻瞭上去。竇氏在四十五歲時去世,李淵這才細細琢磨亡妻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就經常給隋煬帝送駿馬鷹犬,隋煬帝果然異常高興,很快升李淵為將軍。李淵流著淚對兒女說:“我如果早點聽你們母親的話,早就做上這種官瞭。”   扯瞭這許多題外話,隻是想說明李淵如此平庸的一個人,為何會有傑出的兒女。  隋煬帝其實並不能算是個標準的亡國之君。其文才武略決不輸於歷史上任何一位名君,至少不輸於李世民。這兩個人上臺以前都不是太子,都有極好的名聲,都立下瞭蓋世無雙的功勞,都是靠瞭血腥的政變才上瞭臺。上臺之後初期的文治武功都差不多。問題是,隋煬帝比李世民少瞭一些納諫的虛心又多瞭一些好大喜功。這遂導致他不顧國力開鑿大運河,又遠征高麗。結果弄得天下大亂。自己也在江都掉瞭腦袋。  在這亂紛紛的時局中,李淵的勝出機會起初並沒有那麼大。他的地盤在遙遠的山西邊境,遠離首都長安和東都洛陽。手下兵力也不足,不過萬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對突厥的進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傢眷全都在長安,身邊隻有一個次子李世民跟著。如果他起兵造反,傢眷立刻不保。但是皇位的誘惑力超過任何一種親情,在周圍包括李世民在內的眾人的慫恿下,李淵於隋大業13年(公元617年)5月起兵。  由於傢人都在長安作人質,李淵不敢明目張膽的稱王稱帝,對外他宣稱領兵離開自己的防地是為瞭到江都去接應被困在那裡的隋煬帝。可是他的進軍路線不是東南面的江都恰恰是西面的首都長安。這麼幹連李淵自己都說是“掩耳盜鈴”。當然更瞞不過在長安留守的隋朝官員。長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淵的傢人。逮捕名單中就包括瞭李淵的三女兒平陽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紹。   這位柴紹先生在唐朝的凌煙閣24功臣中排名第14,謀略出眾,善於以少勝多,消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都有他一份。消滅唐朝最後一個對手梁師都他還是主將。李賀有詩雲:“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不過大業13年時,柴紹可沒有詩中的這股英雄氣概。聽到捉拿他的命令,他立刻撒腿就跑。跑之前還對老婆說:“你爸爸造反,我想去和他會合。我們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會有危險,你說怎麼辦?”他的意思是老婆是李傢的人,怕帶著目標太大,自己一個人逃跑勝算就大一點。平陽公主何等聰明,當然看的出這裡面的潛臺詞。但是她的膽量比老公大多瞭,立刻說:“你盡管一個人走,我婦道人傢,躲起來很容易,到時候自有辦法。”於是柴紹就心安理得獨自逃走瞭。  平陽公主說她是婦道人傢躲起來很容易不過是為瞭寬柴紹的心,但是她的確有自己的計劃。柴紹離開後,平陽公主立刻動身回到鄠縣(今陜西戶縣)的李氏莊園,女扮男裝,自稱李公子,將產業變賣,招兵買馬,公開與朝廷對抗。當時天下大亂,長安雖然還掌握在隋室手中,但周圍的州縣到處都是土匪。其中最大的一股的首領是西域來的胡商何潘仁,手下有幾萬人。平陽公主派傢僮馬三寶前去遊說何潘仁歸降。不知道馬三寶使瞭什麼手段,勢力遠遠超過平陽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願做平陽公主的手下。這倒是和本朝太祖初上井岡山時收編王佐,袁文才頗為相似。本朝太祖熟知史實,不知道當時是否想起過這段歷史。  言歸正傳,平陽公主收編瞭何潘仁後又連續收編瞭李仲文,向善志,丘師利等土匪,勢力大增。在此期間,朝廷不斷派兵攻打平陽公主。平陽公主不但打敗瞭每一次進攻,而且趁機擴大戰果,連續奪取瞭鄠縣,武功,周至,始平等縣。隊伍也擴張到瞭7萬多人。平陽公主收編的這幫手下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強盜。如果沒有幾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鎮不住他們。何況兵源來自原來不相統屬的系統。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收編的烏合之眾變為一支百戰百勝的勁旅,取得如此大的戰績,平陽公主的組織能力和指揮能力實在是出類拔萃的。  公元617年9月,李淵主力渡過黃河進入關中。這時他很高興的發現平陽公主已經為他在關中打下瞭一大片地盤。他派柴紹去迎接平陽公主。夫妻二人見面,看到妻子如此風光,不知柴紹是否會臉紅。接下來,平陽公主挑選瞭一萬多精兵與李世民會師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長安。柴紹屬於李世民的部下,與平陽公主平級。夫妻二人各領一軍,各自有各自的指揮部(幕府)。平陽公主的這一萬多精兵就稱為“娘子軍”。11月9日,攻克長安。  平陽公主在關中行動的意義對建立李唐王朝來說是怎樣評價都不過分的。前面說過,李淵是個很平庸的人。雖然很有野心,卻是屬於有賊心沒賊膽的人。起兵之後稍稍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曾經想打退堂鼓,退回太原老巢。幸虧李世民苦勸,才勉強前進。他在渡黃河以前一直在與隋將屈突通纏鬥。後來采取李世民的計策,用少量兵力牽制屈突通,主力直攻關中。如果沒有平陽公主在關中接應,這一招就成瞭孤軍深入,是極為冒險的。要是進攻長安不利,則後路勢必讓屈突通切斷,那時就真成瞭甕中之鱉瞭。  長安之戰後,平陽公主的事跡就不再見於史籍。直到6年之後的武德六年(公元623年)2月初史書上才突如其來地記瞭一筆她的死訊。而之所以會記上這一筆還主要是由於她的葬禮與眾不同,是以軍禮下葬(前後部羽葆鼓吹、大輅、麾幢、班劍四十人、虎賁甲卒)。為什麼會這樣,前面已經分析過,中國的史籍一貫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慣帶兵的女人。古籍都是歷代一再刪削過的。平陽公主的事跡大概就是這樣湮沒的。不過根據種種史籍中的蛛絲馬跡,對這六年的情況,我們還是可以勾勒出一個大概來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攻克長安之後,平陽公主繼續領兵作戰為大唐打江山。李淵雖然攻克瞭長安,但是他不過大致控制瞭半個關中。他的四周都是敵人。攻克長安後,李淵立刻面對據有隴西之地的薛舉和涼州(今甘肅武威)李軌。從唐武德元年七月薛舉派兵大敗唐軍於淺水原開始至二年二月擒李軌占河西五郡為止,李淵好不容易才安定瞭關中和西方。才喘瞭口氣,劉武周就抄瞭李淵的後路,攻占瞭李淵的老巢山西。李淵命李世民征討。李世民用瞭差不多兩年時間才打敗劉武周奪回山西。奠定李唐天下的一仗是滅王世充。這一役唐軍圍城打援,把前來援救王世充的竇建德一起幹掉瞭。這幾仗柴紹都有份參加。如果說平陽公主這時在長安享清福是不符合她的性格的。作為傑出的將領,她當然是要參加這些決定大唐命運的決戰的。竇建德覆滅後,餘部推劉黑闥為主,於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在漳南(今河北故城)起兵反唐,徐圓朗、高開道亦舉兵響應。他們北聯突厥,不到半年盡復竇建德舊地。平陽公主這時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守李傢的大本營山西。她駐守的地方就是娘子關。相關閱讀推薦:安定公主是誰害死的?高陽公主為何殺死安定公主武媚娘傳奇中的高陽公主在真實歷史中是什麼樣?揭秘:房遺愛為何把妻子高陽公主送上和尚的床?高陽公主與和尚私通為何用金枕頭?高陽公主情史:揭高陽公主和辯機和尚的悲劇愛情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娘子關位於太行山脈西側“井陘”西口,今山西省平定縣東北的綿山上,與河北省交界,為出入山西的咽喉。原名葦澤關,因平陽公主率數萬“娘子軍”駐守於此才更名娘子關。“井陘”是晉中和冀中地區之間最近捷的通道,秦末韓信滅趙就是走的這條路線。山西是中原和關中地區的屏障,無山西則中原和關中不穩,平陽公主率軍駐守娘子關,目的就是為瞭防止敵人從“井陘”進入山西。  由於沒有打敗劉武周奪回山西前平陽公主不可能駐守在此,所以平陽公主最早也要到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才進駐娘子關。那麼她之前都在做什麼呢?當然是在打仗。在沒有一天不打仗的情況下,李淵怎麼可能讓平陽公主這樣一員良將閑置3年多後又突然啟用呢?  平陽公主最後死於何種原因,史書上沒有說。李世民生於公元599年。公元617年李淵起兵時他18歲,李建成大李世民10歲左右為28歲,李元吉比李世民小2歲左右為16歲。如果平陽公主是李世民的妹妹,她應該是至少16歲瞭。再小就不可能為老爹在關中搶地盤瞭。但是16歲又不太可能。因為除非她和李元吉是雙胞胎,否則很少有人能夠連續三年每年生一胎的。所以最有可能的是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淵起兵時她的年齡應該是20到26歲之間。這樣,到公元623年,她的年齡應該介於26至32歲之間,萬一她是李世民的妹妹,那麼去世時不過22歲而已。古人的壽命雖然不長。但以這樣的年齡去世,對於身體強壯的武將來說,生病的可能性好像不大。結合她死時以軍禮下葬,大膽推測一下,應該是戰死或負瞭重傷回到長安後創發而死的。  她戰死的情況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性是在與突厥作戰時身亡。當時中國內亂,北方軍閥包括李淵在內都和突厥結盟。利用突厥攻擊自己的敵人。突厥也不把結盟當一回事,經常入侵。山西正是突厥經常侵犯的地區。另一種可能性則是在實行消滅劉黑闥作戰時身亡。622年11月,李淵派李建成統兵討伐劉黑闥,開始雙方互有勝負。直到12月25日才將其徹底擊潰。平陽公主駐守的娘子關就在前線,當然會率部參戰。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死於此時,則其屍體運回長安差不多要半個月。由於是公主,下葬的準備工作也差不多半個月。則時間上也吻合。   2、太平公主——私生活混亂的大唐公主  太平公主的傢族  介紹太平公主之前,應該先談談她的傢族。因為唐代正處於貴族社會向官僚社會的過渡階段,貴族的勢力在唐代特別是在唐前期的政治中還發揮著重要作用。各地域各層次貴族之間的分化重組是唐前期政治的重要內容之一。在這種大的社會環境下,出身和傢族對一個人生活經歷的影響非常大,特別是對於處在政治漩渦中心的人物比如太平公主來說,更是如此。太平公主的父親是唐高宗李治。李氏傢族雖是皇族,但在當時並不是第一等的高門大族。從唐高祖建立唐朝以後,幾代皇帝都對傳統的一等大族特別是山東士族采取瞭又拉又打的政策,而以抑制為主。就在唐高宗顯慶四年(659)還下詔禁止太原王氏、滎陽鄭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自為婚姻”(《資治通鑒》卷200),以削弱山東士族的勢力。當時皇族也多與當世名臣或關中、代北貴族聯姻,而基本不與山東士族通好。這一政策直接影響瞭太平公主的婚姻。  太平公主的母親是武則天。武氏傢族是一個地道的小族。武則天的父親可能是一個木材商人,她的母親楊氏則來歷不明。武則天當皇後前後,曾編造她母親是隋宗室遂寧郡公楊達的女兒,但她的心中其實是沒有底的。因此當有人瞧不起她的傢族時,她還會十分生氣。當時的人也清楚這一點,一直拿武氏當小族看。駱賓王在那篇著名的討伐武則天的《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中就直斥武則天“地實寒微”。這個小小的武氏傢族與山東士族相比,有一個很大的特點是“不守禮法”。比如我們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可以和外孫子賀蘭敏之私通;武則天的姐姐韓國夫人在丈夫死後和妹夫(即唐高宗)私通,並把她的女兒也送進宮,侍奉舅舅(即唐高宗);武則天養有許多男寵為眾所周知;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與表嫂(或表弟妹)韋皇後私通;武則天的外甥賀蘭敏之奸污瞭表嫂(或表弟妹)楊氏(即太子妃)等。太平公主從小就生活在這樣一個傢族裡,她不可能不受到這種風氣的很大影響。  太平公主幼時常到姥姥楊氏傢去。當時表哥賀蘭敏之因和楊氏私通,也常在姥姥傢。在太平公主來往於姥姥傢的日子裡,她可能遭到過表哥的強奸。《舊唐書·賀蘭敏之傳》說:“時太平公主尚幼,往來榮國(指武則天母親楊氏)之傢,宮人侍行,又嘗為(賀蘭)敏之所逼。俄而奸污事發,配流雷州,行至韶州,以馬韁自縊而死”。武則天可以容忍外甥與自己的母親私通,但不能容忍他奸污自己鐘愛的小女兒,因此這件事一出,就堅決把賀蘭敏之除掉瞭。這件事發生時太平公主最大不超過8歲,它對太平公主的影響可想而知。在以後的歲月中,太平公主私生活上的溷亂既與傢族和社會風氣的影響有關,也與她幼時的經歷不無關系。       從史書記載看,與太平公主私通的起碼有三人。一個是“胡僧惠范,傢富於財寶,善事權貴,公主與之私,奏為聖善寺主,加三品,封公,殖貨流於江、劍”。這個惠范和尚倚仗太平公主,做瞭許多壞事。另一個是宰相崔氵是。崔長得很漂亮,但品性不好。他曾把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都送去侍候太子,自己也“私侍太平公主”(《資治通鑒》卷210)。還有一個是司禮丞高戩。關於高戩,我們知之甚少,隻知道他是“太平公主之所愛也”(《資治通鑒》卷207)。電視劇寫太平公主,隻寫她的情不寫她的欲,這就從大的方面不符合當時的社會風尚、太平公主的傢族背景,以及她的個人經歷。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太平公主與政治  太平公主是作為一個政治人物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她一生參與瞭三次大的政治鬥爭,並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則天執政時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預謀議”,但武則天沒有允許她公開從政。武則天晚期,為瞭除掉給她制造瞭很多麻煩的男寵薛懷義,曾讓太平公主幫過忙。《舊唐書·薛懷義傳》說武則天“令太平公主擇膂力婦人數十,密防慮之。人有發其陰謀者,太平公主乳母張夫人令壯士縛而縊殺之,以輦車載屍送白馬寺”。但是《資治通鑒》卷205則說武則天“使建昌王武攸寧帥壯士毆殺之,送屍白馬寺”,似乎太平公主沒有參預此事。再查《新唐書·則天武後傳》,說是武則天“密詔太平公主擇健婦縛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寧、將作大匠宗晉卿率壯士擊殺之,以畚車載屍還白馬寺”。事情的真實情況究竟如何我們已經不能詳知,合理的推論應該是:太平公主參與瞭這件事,但出現在公開場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開的記錄(比如《實錄》)記的也是其他人。《資治通鑒》依據的就是《實錄》。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則天執政期與政治關系的縮影,即她隻是在幕後參與謀議,而基本沒有公開出面參政。從此事還可看出,太平公主的處事態度與武則天是高度一致的。  太平公主參與的第一次政治鬥爭是張柬之等起兵誅殺張易之張昌宗兄弟。武則天晚年,張易之兄弟倚仗武則天的寵愛,權勢沖天。他們利令智昏,大有順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勢頭。武則天長安元年(701),張氏兄弟將私自議論他們的邵王李重潤、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獄逼死。這就不僅得罪瞭李氏,也得罪瞭武氏,迫使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二張。神龍元年(705),張柬之等聯合右羽林衛大將軍李多祚起兵誅二張,迫武則天傳位於中宗,並改“周”為“唐”。太平公主參與瞭這次鬥爭,但似乎隻是“預誅張易之謀”,並沒有什麼實際行動。鬥爭勝利後,她因功被封為“鎮國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參與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張氏兄弟掌權。再一個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張昌宗誣陷她所愛的情人高戩,把高戩投入瞭監獄。李重潤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後來李重潤被追封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為永泰公主。他們的墓規模宏大,現在經文物部門發掘整理後已成為陜西著名的旅遊勝地瞭。  太平公主參與的第二次政治鬥爭是李隆基起兵誅殺韋後。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後,皇後韋氏想效彷武則天,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同時太平公主也從後臺走到前臺,神龍二年(706)開始開府置官屬,並建立自己的勢力集團,以至發展到與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各樹朋黨,更相譖毀”(《資治通鑒》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後來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後來的唐玄宗)都成瞭韋後和安樂公主圖謀掌權的最大障礙。景龍四年(710),皇後韋氏與女兒安樂公主合謀毒死瞭唐中宗。韋氏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帝,自己臨朝攝政,並密謀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聯合萬騎果毅陳玄禮等起兵,殺死瞭韋後和安樂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對這次鬥爭態度積極,不僅參與瞭事先的謀議,而且派兒子薛崇簡直接參加瞭行動。這其中的道理也很簡單,即太平公主可以讓李氏掌權,也可以讓武氏掌權,就是不能允許韋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這次鬥爭中還起瞭一個重要作用,即在處理小皇帝的問題上,是她出面將小皇帝從“禦座”上提下來,讓四哥李旦坐上瞭帝位。   太平公主參加的第三次政治鬥爭是與太子李隆基之間的鬥爭。唐睿宗朝政治的焦點,是唐睿宗聯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爭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須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勢力。為此,太平公主極想選一個弱小者為太子。這就需要制造種種事端廢掉李隆基。在幾年的時間裡,她不僅造輿論說李隆基不是長子,不當立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將太子換掉。在這些行動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邊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韋安石,說他擔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韋安石說“此必太平之計”。當時“太平於簾中竊聽之”,大怒,立即想將韋安石下獄(《舊唐書·韋安石傳》)。這件事說明太平公主經常在唐睿宗處密謀關於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門”,“在外隻聞有太平公主,不聞有太子”(《舊唐書·王琚傳》),左、右羽林將軍也都投靠瞭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準備以羽林兵從北面、以南衙兵從南面起兵廢掉李隆基。在這種情況下,李隆基先發制人,首先誘殺左、右羽林將軍,然後迅速除掉瞭參與陰謀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賜死於第”。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參與政治最深。這時的她大規模培植個人勢力,試圖效彷母親武則天,幹預政治。她的企圖失敗瞭。失敗的原因很多,但起碼有這麼幾點:一,太平公主在經濟上暴斂財物,在生活上驕奢淫佚,並縱容手下奪民財產、與民爭利,不能得到民心。二,太平公主擴充她的勢力,主要靠金錢收買,“謂儒者多窶狹,厚持金帛謝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這些人不是以如何將國傢治理好為宗旨,而隻熱衷於權力,熱衷於維護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們遠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王景、姚崇、張說等臣僚。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無建樹。她的政策隻是想掌握權力,實現幹預政治的願望。     

歷史上因為與大臣淫亂而被兒子軟禁至死的太後

  導讀:如果春秋時的君王相當於後來的帝王,那麼他們的夫人可以稱為君夫人也可以稱為王後或太後,本文就是向你講述一個這樣的太後,因為她不守婦道與臣下淫亂,並參與政變而被兒子軟禁至死。魯國的孟氏、叔孫氏、季氏是魯國的宗族,春秋以來一直掌握著執政大權,勢力凌駕於君王之上,因為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所以史稱“三桓”。雖然三桓對外團結一致,內部卻是勾心鬥角互相排擠。魯成公的時候季氏、孟氏執政,叔孫的代表人宣伯相對較弱,但是宣伯有一個殺手鐧,他與魯成公的母親穆薑相好,為瞭獨攬大權霸占季氏、孟氏的財產,宣伯與穆薑謀劃要除掉季文子、孟獻子。  穆薑首先找到魯成公,她要求兒子驅逐季氏、孟氏。因此時國際戰事吃緊,晉軍與楚軍在鄢陵對壘,魯軍要服從霸主命令配合晉軍攻打楚軍,魯成公說,等我回來再說行嗎?穆薑認為兒子忤逆,大怒,正巧成公庶弟公子偃、公子鉏從眼前經過,穆薑指著他們說,你要不答應我,他們都可以做國君。說完揚長而去。魯成公感覺事態嚴重,於是吩咐孟獻子率領禁軍守衛宮廷,他與季文子出發瞭。戰爭結束,魯成公回國,穆薑再次舊事重提,因為魯國還要服從周王的旨意攻打鄭國,魯成公又帶兵出發瞭,從此魯成公的宮殿就不斷地增加守衛部隊,季氏、孟氏一個隨君外出一個留守以防後宮不測。   宣伯看到穆薑的辦法不能奏效就實施瞭第二套方案。他行賄晉國大臣郤犨要求晉國除掉季氏和孟氏,他說,要想魯國堅定不移地跟從晉國就必須鏟除季氏和孟氏,因為他倆侍奉晉國有二心,趁季文子現在晉國,你們扣留並殺掉他,我回去殺掉孟獻子,不然季文子回去就一定會背叛晉國。郤犨聽從瞭,把季文子拘捕起來。魯成公派聲伯出使晉國請求放人,郤犨說,季氏、孟氏對晉國不忠,殺掉他們才能證明晉魯兩國親如兄弟。聲伯說,這兩個人是魯國的柱石,如果早上殺瞭他們,晚上魯國就會滅亡,魯國對晉國一直惟命是從,如果魯國滅亡就會把晉國作為仇敵,到時你們怎麼補救?郤犨為瞭收買聲伯許諾給他封邑,聲伯嚴詞拒絕說,我隻是魯國一個小臣,怎敢仰仗大國來求取高官厚祿,能夠答應我國的請求比什麼都好。郤犨沒法隻好釋放季文子。  國傢重臣在外受辱,季氏、孟氏不會就此罷休,回國後他們就以魯成公名義軟禁瞭穆薑,殺瞭公子偃,宣伯一看大勢已去就逃亡齊國,把女兒當作禮物送給齊靈公,齊靈公給瞭他很高的待遇。宣伯也不吃虧,因為齊靈公的母親看中瞭他,以幫他回國為由要與他私下相好。這段艷遇讓宣伯感到害怕,他說,再也不能犯罪瞭,就出逃到衛國。   穆薑剛被軟禁時太史勸慰她說,我已經為你占卜過,很快就能出去。此時的穆薑似有悔改之意,她說,你不用勸我,作為女人,我參與瞭動亂,本來地位就比男人低下又缺少仁德,不顧自己太後身份而淫亂,給國傢帶來瞭災禍,我這是害人害己作繭自縛,一定到死都不會出去。穆薑一直被軟禁十年,直到去世也沒能走出後宮。相關閱讀推薦:春秋歷史上齊國少公主被摧殘致死的歷史真相揭秘揭秘:春秋戰國歷史上死的最蹊蹺的國君是誰?春秋歷史上楚王好細腰與晉君好女寵的結局是啥? 春秋歷史上孔子的好友在兩次政變中都做瞭些什麼 春秋歷史上齊桓公為何要插手魯國的傢庭糾紛?揭秘:春秋歷史上國君與大臣之間的一次生死對決

揭秘女官上官婉兒的淫亂史 畸形的古代女官制度

  在中國古代幾乎都是男人沉浮的官場宦海中,竟然還有一些數量少得可憐的女官。她們全都集中在宮廷裡,陪伴在帝王的周圍。她們身份特殊,有奇異的二重性,一重類似正常官員,擔任某項宮內職務;一重幾同嬪妃,可被帝王君主隨時占有。  宮廷女官一般具有嬪妃的身份,隻要君主有閑情逸致,可以和她們任意交歡。宋朝李宸妃初入宮職任司寢,在為真宗鋪床疊被時,被擁入綃帳。明朝紀太後早先任女史,旋主管內藏庫,憲宗偶去視察,見紀氏應對如流,當即演出瞭一場“龍鳳呈祥”的喜劇。  凡有文才的女官,常被任命負責內宮教育。南北朝時期南朝宋國的韓蘭英上獻《中興賦》,被召入宮任博士,教宮人書學。她因學問淵博,且年高有德,受到大傢的尊重,被敬稱為“韓公”。  唐朝的上官婉兒在歷代女官中算得上重量級的人物,她文才頗高,且熟諳政務,先後受到武則天和唐中宗李顯的重用,專掌帝王文件,百官奏事多由她裁決。   當時深受皇帝信賴的上官婉兒,盡管沒有明確的封號,實際屬於手握實權的“女宰相”,翻翻中國歷史,這種權傾朝野鐵腕女人,簡直是鳳毛麟角。一方面,她資質絕佳,天賦靈犀,具有卓越的學識和文才;另一方面,她玩弄權術,駕馭政治,石榴裙下掩藏著極為淫蕩的私生活。  和其他爬上權力顛峰的人物一樣,上官婉兒也曾有過淒苦卑賤的出身。因為爺爺上官儀政治上排錯瞭隊,公元664年,他們全傢獲罪被殺!包括上官婉兒的父親在內,很多親人都掉瞭腦袋。  這時候,可憐的小婉兒剛剛降生,還沒吃幾口奶,便隨著母親鄭氏做瞭朝廷的“官奴”。雖說僥幸保全可性命,可是處境極為低賤。母親拼死拼活地幹苦力,跌跌撞撞地拉扯自己的小女兒。相關閱讀推薦:上官婉兒為何能成為巾幗女宰相?女宰相的傳奇一生宰相上官婉兒曾嫁給哪兩個皇帝?上官婉兒嫁給誰瞭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兒的恩怨情仇:為一個男人反目古代女官都為皇帝提供什麼服務?上官婉兒荒唐私生活唐玄宗為上官婉兒出詩集:揭秘才女的另一個身份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當然,敗落的官宦人傢也很有見識,母親千方百計讓婉兒接受全面而嚴格的正統教育,以便掌握將來安身立命的資本。小姑娘太聰明瞭,一點就透。剛四五歲,就作得一口漂亮的詩詞。  武則天終於給瞭破敗的上官傢族一個翻身得解放的機會。她久聞上官婉兒的才學,便將那對可憐的母女召進瞭皇宮。現場考試——滿意極瞭,於是除瞭她們母女的 “賤籍”,還把婉兒留在身邊工作,擔任掌管詔書的貼身秘書。  那年,上官婉兒剛剛十四歲。從此,她涉足政壇,一步一步接近瞭當朝的權力核心。  新手上路,總有拿不準的時候。上官婉兒也需要宦海沉浮,不斷歷練。因為不聽話,武則天差一點宰瞭她,礙著根深蒂固的“愛才癖”,武後隻在姑娘粉嫩的額頭上刺瞭一個烏黑的犯罪標志,這種近乎毀容的刑罰叫做“黥面”。雖說,額頭不完美瞭,上官婉兒依舊是光彩照人的大美女。她利用兩種最厲害的東西在宮裡混:一是頭腦;二是姿色。   才華固然重要,幹的好不如嫁的好。十六歲正當花季的上官婉兒嫵媚地倒在皇太子李顯懷裡。她深知這種“政治投資”的重要意義。  此後,李顯被廢,遠戍鈞州、房州,上官婉兒又坐到瞭武則天親侄子武三思的大腿上。她替這位情人頻開綠燈,利用皇帝秘書的便利,大講武三思的好話,甚至有意排異李唐皇室。李傢的人,怎能不恨這個多事的臭娘們兒!  風水輪流轉,李顯咸魚翻身瞭。公元705年,唐中宗李顯又從衰老的武則天手裡接過瞭皇權,“老相好”上官婉兒隨即投靠。她被冊封為“昭容”,其實,就是皇帝的小老婆。  按《舊唐書》的說法,她的地位僅次於皇後一人、妃子三人,屬於“九嬪”的第二名。婉兒負責的具體事物,還是內閣秘書長。有瞭政治靠山,她仍覺不穩固,便在李顯大老婆韋皇後身上押瞭寶。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最奇妙的手段,便是引薦情人:很快,細皮嫩肉的武三思順著婉兒的牽引,爬進瞭皇後娘娘溫暖、華麗的被窩兒。對此,天性懦弱的“氣管炎”李顯,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他的原則就是:隻要老婆快活就好。李顯、韋後、婉兒、武三思,經常關起門來,在皇帝的床上鬼混。  這一時期,是上官婉兒紅得發紫的顛峰階段。在她倡議下,天下大興文學之風,各種各樣的賽詩會像今天選拔“超級女聲”一樣如火如荼地折騰起來。皇宮裡,更熱鬧,帝後王公率先垂范,文才飛揚的婉兒理所當然成瞭焦點人物。她當仁不讓地支持會議,不但代帝後捉刀作詩,還充任考評裁判,並對文才絕佳者實施獎勵。  女人成為炙手可熱的人物,投機鉆營的人便紛紛投靠。提拔個把行政官員,對於婉兒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話又說回來,她畢竟是有七情六欲的健康女人,環顧人生,她美中不足的還是“私生活”。  於是,婉兒秘密購買私宅,在宮外和一些風流倜儻的花花公子們勾勾搭搭。《新唐書》說:“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昵……”要命的是,婉兒還為這幫傢夥謀求政治利益,很多人踩著她溫柔的肩膀,做瞭顯官。   她最著名的情夫就是崔湜。小夥子模樣好,兩人初相識也就二十三四歲。那時,婉兒已不是情竇初開的小姑娘瞭,紅顏易老,一眨眼,居然四十多瞭。  按年歲,徐娘半老,差不多可以當崔湜母親一輩的姑姑、姨娘瞭。為瞭報答婉兒的垂青,崔湜竟然厚顏無恥地引薦瞭自己的三個兄弟:崔蒞、崔液、崔滌。他們個個一表人才,人人好色花心,自然成為婉兒床上的心肝寶貝。很快,崔湜很快便升瞭官,發瞭財。  清朝著名文人吳梅村曾感嘆說:“妻子豈應關大計?”其實,這與“紅顏禍水”的說法,遙遙相對,都是強調女人在政治問題上作用的大與小。在權力問題上,男女並無本質不同。人,熬到“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顯赫位置,任何性別都會起到改變歷史進程的作用。盡管那隻是一種千載難逢的偶然性。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上官婉兒總算鬧騰到頭瞭。她的克星就是政治新秀李隆基。畢竟樹敵太多,一切哀告都無濟於事瞭。景龍四年,即公元710年夏天的一個晚上,李隆基操縱的宮廷政變暴發。夜幕中刀光一閃,上官婉兒慘叫著倒在瞭血泊裡。那一年,她剛剛四十七歲。  古代的女人被視為禍水,在常態下是不準參政的。但當君主無視這一原則時,便會對她們取消限制,甚至授予要務及要職。  在中國歷史上職位最高的女官,大約是北齊的陸大姬,她官拜侍中,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宰相,權勢顯赫。她見宮人黃花有幸於後主,遂認為養女,並力薦為弘德夫人。黃花不久生下皇子,使膝下無子的後主有瞭儲嗣。陸大姬為瞭長保官運,進行瞭巨大的政治賭博,用誣構的手法把皇後胡氏逼下臺,隨即幫助黃花母子分別成為皇後和太子。   其實,女官一般不容許拋頭露面,但才華橫溢者能被準許破除此例。唐中期的宋若莘、宋若昭、宋若倫、宋若憲、宋若荀五姐妹以才學蜚聲於當世,被德宗召入禁中,授以官職。德宗喜詩,每與詩臣唱和,必召五人前來共盡雅興。德宗給瞭她們極大的體面,不以妾相待,一直呼為學士。其中宋若昭歷仕三朝,人皆稱先生,後妃、親王、公主相見都行以師禮。  召之即來,呼之即去,女官制度是非常畸形的制度,它不是國傢的工具,而是帝王手中的玩物。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夏帝孔甲簡介 肆意淫亂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

  夏帝孔甲(前1745–1737)元年甲子,在位9年。夏朝第16代帝王。夏帝不降之子。  夏王孔甲,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後病死,由他繼位。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他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又篤信鬼神。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國傢,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內禪給扃,扃死後傳位於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在位9年,病死,葬於三崤山。《紀年》作:居西河,九年亡。《今本竹書紀年》孔甲甲子在位九年。  夏王孔甲,生卒年不詳,不降子,扃侄,扃子廑繼王位後病死,由他繼位。在位31年,病死,葬於今北京市延慶縣東北三崤山。  孔甲在位期間,肆意淫亂,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領紛紛叛離,夏朝國勢更加衰落,逐漸走向崩潰。所以《國語?周語下》說:“孔甲亂夏,四世而隕。”他沉湎於歌舞美酒之中(傳說他是一種叫做“東音”的樂調的創始人),又篤信鬼神。   孔甲性情乖僻,父不降怕他治理不好國傢,就沒有傳位給他,而內禪給北扃,扃死後傳位於子廑,廑死,才又由孔甲繼位。他是一位胡作非為的殘暴昏君。  然對於孔甲,也有一些不同看法,例如清代的梁玉繩認為:說孔甲淫亂,出於《左傳》,“有夏孔甲擾於有帝,帝賜之乘龍河、漢各二”,這段話裡面,並非說孔甲品德敗壞,反而得到瞭天帝的嘉獎。《史記》、《國語》說孔甲“淫亂德衰”,是誤解瞭“擾”字的含義。擾,即拜會的禮貌用語,而非“侵擾”之意。《國語》不可盡信,例如說,“帝甲亂商,七世而殞”,實則祖甲賢明,並非亂君。對於孔甲的惡評,亦當做如是觀。  史載傳說  古籍《左傳》中記載瞭劉累禦龍的故事,故事的內容大致如下:夏朝建立以後,在孔甲統治時期,孔甲好事鬼神,常常玩弄鬼神概念欺騙百姓。傳說上天曾賜給孔甲河龍二條,漢龍二條,分別為一雄一雌,由於孔甲不會喂養,就到處尋找會喂養龍的人。相關閱讀推薦:夏帝胤甲簡介 傳說在位時天空中出現瞭十個太陽夏帝扃簡介 夏朝受兄長內禪而登上王位的皇帝夏帝不降簡介 改變夏朝傳子制度 傳位於兄弟夏帝泄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