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爭議

有爭議的勵志語錄|經典語錄大全

有爭議的勵志語錄: 1、別去爭議,可以回憶一下,你會發現,人不可能贏得爭議,可以說,爭議所提級的話題都是不值得去爭議的。 2、虛心不是一般所謂謙虛,隻是表面上接受人們的意見,也不是與人們無爭議無批評,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線模糊起來,而必須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場,當自己還未瞭解他人意見時不盲從。 3、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議。 4、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議、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5、真正的愛,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議、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有爭議的勵志語錄|勵志語錄大全

有爭議的勵志語錄: 1、別去爭議,可以回憶一下,你會發現,人不可能贏得爭議,可以說,爭議所提級的話題都是不值得去爭議的。 2、虛心不是一般所謂謙虛,隻是表面上接受人們的意見,也不是與人們無爭議無批評,把是非和真理的界線模糊起來,而必須保持自己的政治立場,當自己還未瞭解他人意見時不盲從。 3、歷史使人賢明,詩造成氣質高雅的人,數學使人高尚,自然哲學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穩重,而倫理學和修辭學則使人善於爭議。 4、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議、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5、真正的愛,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贊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議、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有效的敦促。

奸臣嚴嵩的爭議:嚴嵩執政前期頗有值得稱道之處

  在人們的印象中,嚴嵩是一個典型的白臉奸臣,《明史》將他列於《奸臣傳》,為後世文人所不齒。在嚴嵩當政期間,明王朝內憂外患,形勢急轉直下,他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其貪污受賄也是歷史上所罕見的。不過也有人認為,嚴嵩最多隻能稱為權臣,其敗落是當時明王朝諸多復雜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那事實到底是怎樣的呢?   嚴嵩(1480—1566年),江西分宜人,字惟中,號介溪,嘉靖時期專擅朝政達二十餘年,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奸臣。明世宗信奉道教,一心煉丹,荒於政事。嚴嵩投其所好,侍奉虔誠,善於寫應制文詞,頗受寵信,因此被任命為內閣首輔。他在位期間,善於弄權,賣官鬻爵,網羅黨羽,賄賂公行,當時朝中大臣大多都投靠到瞭他的門下。當時,韃靼俺答汗屢次南侵,北邊軍情非常緊急。嘉靖二十九年(公元1550年),俺答汗率軍直驅到瞭北京城下,可是嚴嵩黨羽大將軍仇鸞卻不敢出戰,嚴嵩謊稱韃靼“掠飽則自去”,坐視不問,導致韃靼坐大。   可以說,在二十餘年當政的時間裡,嚴嵩一手遮天,權傾天下。直到嘉靖末年,禦史鄒應龍、林潤抓住機會相繼彈劾其子嚴世蕃,結果嚴世蕃被殺,嚴嵩也遭到革職,從此失勢。   據說,嚴嵩被革職後,朝廷查抄其傢產,結果發現有黃金三十萬兩、白銀二百萬兩、良田美宅數十所,可見其貪污之甚,這大概是為什麼他會被後人所唾罵的重要原因。1566年,八十七歲的嚴嵩在傢鄉分宜悄然離開人世。   不過,近年也有學者指出,對於嚴嵩的評價應該分為幾個不同的時期來看,事實上,在他任職的前期,還是做過一些有益的事情的。如嘉靖初年,他出任國子監祭酒一職,在任期間便曾經提出過不少很好的意見,其中包括增加國子監諸生的生活補貼,建議停止捐銀買賣監生、頭銜等等。而在充任經筵講官的時候,他也能以儒學所倡導的觀點來勸導嘉靖皇帝。   對於在此以後嚴嵩的專權,也有學者提出瞭不同的意見。他們指出,事實上,在朱元璋於明朝初年廢除宰相職位以後,明朝的內閣首輔權力並不大。根據《明史·嚴嵩傳》的記載,嚴嵩任首輔後,“帝雖甚親禮嵩,亦不盡信其言,間一取獨斷,或故示異同,欲以殺其勢。”這說明當時的嘉靖皇帝雖居大內,卻是緊握皇權的。王世貞《嘉靖以來內閣首輔傳》也說;“(世宗)晚年雖不禦殿,而批決顧問,日無停晷;故雖深居淵默,而張弛操縱,威柄不移。”因此,嚴嵩“竊弄威柄”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有一次嚴嵩的親傢都察院左都禦史歐陽必進想做吏部尚書,雖然經過嚴嵩哀求再三,但世宗也僅讓歐陽做瞭半年的吏部尚書便將他罷職瞭。可見,嚴嵩即使想安排一下兒女親傢都不容易,更不用說把持朝政、結黨營私瞭。

民國首都的爭議:定都南京或者北京都有利有弊

  在清帝宣佈退位後,孫中山按照約定辭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一職,但同時也提出瞭三個先決條件,那就是:臨時政府必須設在南京;新任?時大總統必須到南京就職並遵守臨時參議院制定頒佈的一切法律章程。   孫中山之所以要堅持定都南京並要求袁世凱非到南京就職不可,目的就是要以此來限制袁世凱,因為袁世凱的勢力主要在北方。但袁世凱沉浮宦海三十餘年,他是何等人物,豈有看不出孫中山的用意?又豈有孤身南下、成為南方革命黨的傀儡之理?南京定都之提議稍顯幼稚,非待智者而知之。   果然,袁世凱隨後給南京臨時政府復電,聲稱自己“德薄能鮮”,不敢承擔總統一職;如今北方危機四伏,險象環生,目前不便南下;自己經反復思量後,“與其孫大總統辭職,不如世凱退?”雲雲。這個“以退為進”的招數,袁世凱用得既冠冕堂皇,又無懈可擊,不但為自己贏得淡薄名利、謙讓自抑的好名聲,還著著實實將瞭南方革命黨一軍。   袁世凱的電報一公佈,各方輿論紛紛對定都南京一事表示反對,譬如民社、國民協會等八個社團便發表聯合聲明,聲稱“定都北京乃民國內政外交之關鍵,倘若舍北取南,帝黨勢必會死灰復燃,而強敵也有乘機侵略之虞”;清末立憲派領袖張謇也不贊成遷都之說,他認為“建都北京,取其接近蒙、藏裨益治理”;2月24日的《申報》更是以《去爭篇》為題,攻擊孫中山等人是“陽托參議院之議決,而陰以遂其脅制之私,置滿蒙回藏於不顧”。   當時風頭正健的革命老同志章太炎跳出來大唱反調,他在《致南京參議會論定都書》中宣稱南京地處偏倚,備有“五害”:一是威力不能及於長城外;二是北民化為蒙古;三是日本俄國侵及東三省,中原如失重鎮,必有土崩瓦解之憂;四是清帝、宗社黨、蒙古諸王可能作亂,致使國傢分裂;五是遷都耗費巨資,難以籌劃。   在輿論的煽動下,各省都督、紳商代表也紛紛致電南京臨時政府,對定都南京表示異議。就連一貫主張建都武昌的黎元洪,這時也改口支持北京定都,“以免釀成大患”。而南方革命軍中的許多將領如浙軍司令朱瑞、粵軍司令姚雨平、第一軍團長柏文蔚等也紛紛發表通電,主張臨時政府建在北京為妥。

歷史上施瑯平定臺灣的真相:功過是非爭議300年

  導讀:施瑯—一位三百多年來爭議不斷的人物,再次引起社會輿論關註。有人認為,施瑯成功蕩除臺灣割據政權,將其納入中華行政版圖,是一位瞭不起的愛國英雄;也有人認為,施瑯兩次投降清政權,甘願為外族統治者賣命,是“民族”敗類。孰是孰非,莫衷一是。我們不妨拂去歷史的塵埃,一起走入施瑯的坎坷人生……  兩度降清,與鄭氏傢族始恩終仇  施瑯1621年出生在福建晉江衙口一個較為殷實的農民傢庭。他自幼力氣驚人、見識出眾,傢人對他寄予厚望,本想讓他謀取功名,光宗耀祖。無奈他好武不好文,對仕途興趣不大。後來隨著傢道日漸敗落,施瑯棄文從武,拜師苦練武藝,精習兵法。當時,正逢明末清初,遍地狼煙。施瑯有個叔叔叫施福,是明朝總兵鄭芝龍的親信。施瑯在17歲那年,離開傢鄉投奔叔叔加入鄭芝龍的隊伍。因戰功突出,施瑯很快就晉升為遊擊將軍。1646年11月,時任南明太師平國公的鄭芝龍眼見大勢已去,於是秘密派人聯絡降清。清平南大將軍博洛許諾鄭芝龍投降後讓他任閩粵總督。鄭芝龍不顧兒子鄭成功的苦勸和阻攔,率領包括瑯在內的部眾趕赴福州降清。然而,投降後的鄭芝龍才發現自己上瞭當,非但沒有當上閩粵總督,反而被博洛挾持進京軟禁起來。隨鄭芝龍來降的官兵被強行分配到清軍軍營,施瑯也被編入攻打南明政權的清軍中。1648年,施瑯獲悉鄭成功起兵抗清,於是率領弟弟施顯和一些部將投奔到鄭成功麾下。   比施瑯小三歲的鄭成功當時起兵不久,力量弱小,因此非常器重施瑯的軍事才華,任命他為左先鋒,視其為自己的左膀右臂,每遇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施瑯也一心一意為鄭成功效勞,還率軍隊攻下漳浦、揭陽等地,提高瞭鄭成功的威望和勢力。然而,時間一長,有些恃才傲物的施瑯與年輕氣盛的鄭成功之間不斷發生摩擦,二人的關系漸漸惡化。  1652年4月,“曾德事件”終於導致施瑯和鄭成功二人分道揚鑣。曾德是施瑯手下一名標兵,一次違背軍法犯瞭死罪,因害怕受到施瑯懲處,便投奔鄭成功尋求庇護,鄭成功把他提拔為自己的親隨。施瑯聽到消息後大為憤慨,派人把曾德捉回斬首。鄭成功勃然大怒,下令逮捕施瑯及其父親施大宣和弟弟施顯。後來,施瑯用計逃脫,鄭成功盛怒之下處死瞭施瑯的父親和弟弟。施瑯遂對鄭成功恨入骨髓,決心投靠清朝,誓報鄭成功殺父誅弟之仇。聽說施瑯主動來降,清軍閩浙總督李率泰喜出望外,立即報奏朝廷,清廷很快批復,任命施瑯為清軍同安副將,不久又把他提升為同安總兵。施瑯的舊部得知他降清後,不少也追隨而來。就這樣,施瑯由鄭成功的親密戰友變成強大的敵手。相關閱讀推薦:施瑯收復臺灣:不屑學伍子胥鞭屍放過鄭氏降而復叛的施瑯:為何背叛鄭成功投降清朝揭秘:民族英雄鄭成功一傢慘遭施瑯滅門慘案真相揭秘:歷史上施瑯平定臺灣的那些不為人知的秘密英雄還是漢奸:揭秘歷史上真實的靖海侯施瑯施瑯簡介 明末清初軍事傢福建水師提督施瑯生平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三次攻臺失利,“內大臣”鬱悶13年  1662年,鄭成功利用濃霧作掩護,率兵收復瞭被荷蘭侵略者侵占的臺灣。在臺島,鄭成功奉明朝為正統,夢想有朝一日實現“反清復明”大業。可惜的是,這位民族英雄不久英年早逝,鄭氏集團發生分裂,為爭車鄭成功的延平郡王王位而大動幹戈。在臺灣的鄭軍將領擁護鄭成功的弟弟鄭襲繼位,在廈門的將領推舉鄭成功的長子鄭經繼位,雙方各不相讓。最後,鄭經平息矛盾,掌握大權。但他公然背叛其父,竟然宣稱臺灣遠在海外,不屬中國的版圖,意圖割據一方,與清廷隔海對峙。鄭經的倒行逆施引起瞭世人的極大憤慨。當時已經升任福建水師提督的施瑯,建議乘機攻取金門和廈門。清廷采納瞭施瑯的建議,讓他同靖南王耿繼茂、總督李率泰合謀“剿賊”。一戰下來,清軍成功收復瞭金門和廈門,鄭經逃往東山島。1664年3月,施瑯又率軍攻占東山島,使鄭軍在福建沿海經營達20 多年的據點全部喪失。緊接著,施瑯又提出進軍臺灣的主張,建議乘鄭經軍心不穩,發兵進攻澎湖,然後直搗臺灣,謀求實現四海歸一。躊躇滿志的少年康熙欣然接受瞭施瑯的建議,並任命他為靖海將軍,負責統領水師,尋機對臺用兵。  1664年11月,施瑯選擇冬天偏北風的季節,率領清軍水師首次出征臺灣。不料進軍途中,在臺灣海峽的清水洋突然遭遇臺風,風雲翻滾,惡浪滔天。任憑施瑯航海經驗豐富,依當時的船舶制造水平,根本無法抵禦那樣的狂風巨浪,隻好下令返航。從1665年3月到次年4月,施瑯又發動瞭兩次攻臺行動,但都因遭遇臺風而擱淺。接連三次出兵都無功而返,引起瞭朝中許多滿族官員對施瑯的非議,有人甚至懷疑他對臺用兵不是真心。之後幾年間,清廷內部反對武力征臺的呼聲占瞭上風。年幼的康熙雖非常支持施瑯的主張,但無奈自己尚未掌權,隻好聽從鰲拜等主撫派的意見。1668年,康熙下令撤銷福建水師,焚毀瞭全部戰船,朝廷不再商議武力征臺之事,還把施瑯調進京城改任內大臣。內大臣隻是一個閑職,一心武力平定臺灣的施瑯因而感到十分苦悶。不過,他並沒有氣餒,而是繼續關註福建沿海動向,認真總結失敗教訓,慢慢等待東山再起的時機。誰知道,這一等就是整整13年。   東山再起,恩威並施收復臺灣  1681年,主政臺灣的鄭經去世,鄭氏子孫為瞭爭奪王位,再次發生嚴重內訌。而此時清廷已經平息瞭“三藩叛亂”,康熙皇帝也穩固瞭自己的寶座,於是下定決心以武力統一臺灣。這時已年屆花甲的施瑯終於等來瞭夢寐以求的機會。在福建總督姚啟聖和施瑯的同鄉、大學士李光地的極力舉薦下,康熙力排眾議,重新任命施瑯為福建水師提督,並加太子少保銜,讓他立刻返回福建,準備出兵。臨行前,康熙專門賜宴施瑯。席間他語重心長地說:“在用武力平定臺灣問題上,隻有朕贊同你的方案,希望你能盡心而為,不要辜負瞭朕的希望!”感激不盡的施瑯豪情萬丈地表示:“老臣今年雖然已經六十有二,但血氣尚未衰竭,還可以報效皇帝和朝廷。如果我此行再次失利,我甘願領罪”。施瑯一到廈門,便夜以繼日地進行出征前的準備,幾乎到瞭廢寢忘食的地步。他一面操練水師、制造軍械、選配將領,一面搜集鄭軍情報、策反鄭軍將領、制定攻臺方案。經過半年努力,終於萬事俱備,隻等出兵。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臺灣本島地域狹窄,缺乏戰略縱深,澎湖是其外圍防禦的唯一屏障。澎湖一旦攻陷,臺灣不攻自破。1683年6月14日,施瑯率領大型戰船300餘艘、水兵2萬餘人、230餘艘中小戰船,從福建東山島揚帆啟程,進逼澎湖。16日晨,施瑯向澎湖鄭軍發動第一次進攻。18日,施瑯派戰船攻取瞭澎湖港外的虎井、桶盤二島,掃清瞭外圍。22日,清朝水師兵分三路再次發動進攻:施瑯親率56隻大型戰船組成的主攻部隊,正面進攻鄭軍主陣地娘媽宮;總兵陳蟒等率領由50隻戰船組成東線攻擊部隊,從澎湖港口東側突入雞籠嶼,作為奇兵,配合主攻部隊夾擊娘媽宮;總兵董義等率領另50隻戰船組成的西線攻擊部隊,從港口西側進入牛心灣,進行佯攻登陸,牽制西面的鄭軍。此外,剩餘80艘戰船作為預備隊,隨主攻部隊跟進。交戰雙方都知道這是決定命運的一戰,於是一交手便展開瞭廝殺,激戰歷時七晝夜。施瑯巧妙利用有利的西南風向條件,采取“五點梅花陣”戰術,即用多艘戰船圍攻鄭軍一艘,集中兵力作戰。頓時,茫茫大海上朵朵“梅花”飛舞,清軍水師越戰越勇,一舉攻克澎湖列島,擊毀鄭軍大小戰船近200艘,殲滅其精銳部隊1.2萬餘人,收降近5000人。鄭軍主帥劉國軒僥幸依靠熟悉的地形帶少數部下逃回臺灣。  澎湖失手,鄭氏集團一下子亂成一鍋粥:有主張降的,有主張守的,還有主張撤往呂宋的,一時沒個結果。可是,令他們意想不到的是,施瑯並沒有即刻發兵攻臺,而是在澎湖安頓下來,一面安撫當地百姓,一面派人撈救跳水未死的鄭軍官兵。對被俘的臺灣兵將,施瑯下令釋放回臺灣,臨釋放前他還專門聲明:“我絕對不會報私仇!當年殺害我父親的人已經死去,與其他人毫不相幹。”他還許諾說:“不僅兵士不殺,就連鄭傢人隻要肯降,我也絕對不會殺。”施瑯身邊的人曾問道:“將軍與鄭傢具有血海深仇,如今鄭氏子孫已經成為釜中魚、籠中鳥,您為何不快點發兵剿滅,為親人報仇雪恨呢?”施瑯說:“我帶兵進攻臺灣,這是國傢大事,怎麼能趁機公報私仇呢?隻要鄭傢人真心歸順,我不會傷害他們,否則會引起人們的不滿,連累臺灣的百姓。”   與此同時,施瑯上疏朝廷,建議對鄭氏集團實行招撫政策,爭取和平統一臺灣,使臺灣百姓免去刀兵之災。對於施瑯的做法,康熙十分贊賞,並傳旨同意瞭他的建議。年幼的延平王鄭克和劉國軒等人,原本害怕施瑯復仇,不敢投降,如今看到施瑯的確沒有殺害自己的意思,於是連忙派人到澎湖施瑯軍前請降。8月13日,施瑯率軍抵達臺灣,由鹿耳門登陸上岸。劉國軒等人到軍前迎接,臺灣各族百姓夾道歡迎。8月18日,鄭克率領鄭氏集團文武官員,及明朝宗室在臺的魯王世子朱恒、樂安王朱凌等削發剃頭。隨風飄落的一縷縷頭發,標志鄭氏集團正式歸順和南明小朝廷壽終正寢。施瑯收復臺灣的捷報傳到京城的時候,正值1683年的中秋佳節。康熙聞訊喜不自勝,脫下龍袍派人賞賜給施瑯,又親制褒章嘉許,封施瑯為靖海侯,世襲罔替,令其永鎮福建水師。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功成名就,卻留爭議三百年  施瑯平定臺灣後,在清廷內部產生瞭一場對臺灣的棄留之爭。許多大臣對臺灣的戰略地位缺乏認識,主張將臺灣人口遷往大陸,放棄臺灣的土地。康熙也一度表示贊同此議,認為“臺灣僅彈丸之地,得之無所加,失之無所損”。看到朝野上下棄守之聲高漲,施瑯心急如焚,連忙上奏瞭彪炳史冊的《恭陳臺灣棄留疏》,堅決主張駐守臺灣。在奏疏中,施瑯指出,臺灣事關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地的防護重任,萬萬不能丟棄。他用自己的親眼所見,進一步論證說,臺灣土地肥沃,物產豐富,可為東南沿海地區提供重要物質保障。另外,他還告誡說,對臺灣這個地方,荷蘭等外國侵略者無時不想侵占,我們如若不守住,他們一定會卷土重來。臺灣一旦再被外國侵略者侵占,那時再出兵遠征,將會難於登天。施瑯的上疏雄辯有力,一些大臣贊同他的建議,這促使康熙改變瞭主意,下決心守住臺灣。  1696年3月,施瑯在福建任上病逝,享年76歲。康熙皇帝聞訊後,痛心不已,下令厚葬,加贈太子太傅,謚號襄壯,並在泉州府學前建祠紀念。至今閩南各地紀念施瑯的牌坊、祠堂、碑文仍隨處可見。然而,三百年來,施瑯也一直是位爭議人物。關於他的歷史定位問題,歷來存在不同的聲音。施瑯的一生,就史載的情況看,不外乎兩件事:一是反鄭降清;一是統一臺灣。也正是這兩點,構成瞭後人對其評價褒貶揚抑不一的根本原因。關於施瑯統一臺灣的歷史功績,史學界已有充分肯定。但對於其“叛主投敵”的氣節問題,人們至今爭議較大。  如果說施瑯降清是出於“報私仇”,那麼其後來的所作所為已經遠遠超出瞭個人的狹隘視野。無論是在征討、棄留臺灣問題上,還是在善後、治理臺灣問題上,施瑯都高瞻遠矚,為維護國傢和民族利益做出瞭不可抹煞的功績,

真實的麥克阿瑟:能力毋庸置疑 脾氣飽受爭議

  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停靠的美國“密蘇裡”號戰列艦上,日本向同盟國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終結。為瞭使日本記起它對盟軍俘虜的暴行,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將軍讓兩名骨瘦如柴的戰俘營幸存者站在瞭日本代表團的正對面。這兩位幸存者是美國將領喬納森·溫賴特(他率領的部隊熬過瞭史上著名的慘劇“巴丹死亡行軍”)和英國將領阿瑟·珀西瓦爾(他簽署瞭將新加坡主權交給日本的投降書)。  當麥克阿瑟走到麥克風前概述勝利條款時(他被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日本人做好瞭最壞的打算。誰知麥克阿瑟沒有宣佈對戰敗的敵人采取極為嚴酷的措施,而是熱情謳歌為日本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這個世界的標志是“自由、寬容和正義”。在《最高司令》一書中,西摩·莫裡斯寫道:“他為如何對待曾經在戰爭中幾乎毫不顧及榮譽的敵人樹立瞭一種道德行為標準。”  在出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後的5年裡,行事張揚的麥克阿瑟(他是保守的美國共和黨人的寵兒)在日本推行瞭大量自由主義改革,旨在把一個沒有個人自由傳統的封建軍國主義國傢變成一個民主堡壘。多年以後,亞洲問題專傢賴紹華(他曾在上世紀60年代擔任美國駐日本大使)把麥克阿瑟稱作“美國有史以來最激進、甚至可以說最傾向社會主義的領導人,同時也是最成功的領導人之一”。   不過,盡管麥克阿瑟在日本的履歷可以說是他職業生涯最偉大的成就,但他在二戰中的所作所為引發的爭議令這一成就黯然失色。在《美國最危險的人物》一書中(它講述瞭麥克阿瑟率領美軍在太平洋作戰的經歷),歷史學傢馬克·佩裡文筆流暢、鞭辟入裡地刻畫瞭一位指揮官的形象,這位指揮官偶爾顯露出軍事天賦,而他的唯我獨尊令華盛頓的上司們對他紛紛回避,並且最終導致他的隕落。  1941年12月8日下午,麥克阿瑟的戰爭以屈辱的方式開始瞭。時任美國遠東軍司令的他當天一早得到瞭日本偷襲珍珠港的消息。華盛頓命令麥克阿瑟麾下的少量美國軍用飛機分散開來,但是當日本飛機在9個小時後襲擊菲律賓時,那些美國飛機竟然還整齊地排列在地面上。大多數飛機都在原地被炸毀瞭。  按照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命令,麥克阿瑟3個月後離開菲律賓轉戰澳大利亞,留下溫賴特以及與日軍人數差距懸殊的美軍在巴丹作戰。在美軍公關機器的美化下,麥克阿瑟成瞭這場英勇的死守戰的化身。  華盛頓沒有把他的撤退描述成一種潰敗,而是描述成一次穿越日軍陣線的英勇脫身——其目的是為瞭從澳大利亞組織對日本發起全面進攻。麥克阿瑟的一句名言是:“我沖出來瞭,我一定會回來。”為瞭進一步把他粉飾成在美國遭遇太平洋慘敗之際的民族英雄,還向他授予瞭美國最高軍事獎章“榮譽勛章”。      1942年4月9日,溫賴特率領的部隊由於不堪饑餓和疾病,還是投降瞭。當時任美軍參謀長的喬治·馬歇爾將軍宣佈打算也向溫賴特授予“榮譽勛章”時,在墨爾本高枕無憂的麥克阿瑟對此表示抗議,聲稱他的前部下本應當戰鬥到最後一個人。  通過在島和島之間“蛙跳”,麥克阿瑟的部隊終於在1945年2月奪回菲律賓。但是,麥克阿瑟始終在與海軍爭奪戰役的控制權,而且到最後,他幾乎根本不信任自己麾下的戰將或者其他任何人。  麥克阿瑟根本不把馬歇爾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其他成員放在眼裡,他還公開批評他的總司令,而且還動過在1944年的總統大選中挑戰羅斯福的念頭。當戰爭接近尾聲時,華盛頓的高官們都煩透瞭麥克阿瑟。正如時任陸軍部長的亨利·史汀生所言,麥克阿瑟贏得瞭對日本發動地面總攻的指揮權,但“他的個性如此令人討厭,而且冒犯過陸軍和海軍中所有他必須與之共事的人,以至於很難令眾人贊同由他擔任這一任務的司令”。不過羅斯福最後還是把那項任務委派給瞭他。相關閱讀推薦:揭秘: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是怎樣被解職的?解密:麥克阿瑟為何允許日本人保留靖國神社?美軍5大敗將:麥克阿瑟瞎指揮輸給志願軍釀恥辱麥克阿瑟為何認為三野戰鬥力比四野強?“反共狂人”麥克阿瑟被黜氣死黨國大佬吳稚暉

日稱解放軍逼近釣魚島是挑釁 因日否認釣島爭議

  導讀: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12月30日報道,中國的兩艘軍艦曾於12月中旬在釣魚島海域航行接近至“毗鄰水域”約27公裡處,距離釣魚島沿岸約70公裡。日媒稱,據日本自衛隊相關人員瞭解,日方確認到自8月份起中國軍艦就長期在釣魚島以北200公裡附近海域常駐巡航。從此次掌握的情況來看,本次是近幾年距離釣魚島最近的一次。日方將其視為示威和挑釁,海上自衛隊的護衛艦持續進行警戒監視。  報道說,日美中軍事及防衛相關人士透露瞭上述消息,自2012年9月日本政府將釣魚島“國有化”以後,中國政府的監視船反復“入侵領海”。雖然中方也曾出動過軍艦進行巡邏,但和釣魚島一直保持距離。2013年中國軍艦向海上自衛隊護衛艦照射火控雷達一事,也發生在釣魚島以北約180公裡處海域。   由於公海上的動作並不違反《國際法》,但在釣魚島海域附近,海上自衛隊軍艦和中國軍艦近距離碰頭很容易引發沖突。中國兩艘軍艦平時在釣魚島以北200公裡外的海域活動,有時會呈之字形迂回航行,不停變換航向接近釣魚島。兩艘軍艦分別是東海艦隊所屬現代級驅逐艦(滿載排水量7940噸)和江衛級導彈護衛艦(滿載排水量2392噸)。  報道說,7月末,兩艘中國軍艦出現在釣魚島海域附近。之後在11月上旬北京會談前暫時消失,於10天後左右再次出現。   報道稱,訪日的中國軍事相關人員指出,雙方在會談前公佈的“雙方認識到圍繞釣魚島等東海海域近年來出現的緊張局勢存在不同主張”等4項共識,“得到瞭領導集體的認可,所以才會撤回艦艇”。但此次再次派出軍艦,是由於日方在共識發佈後,還一再強調“不存在領土問題”這一立場,預計“緊張狀態會一直持續到日方承認存在領有權爭議為止”。相關閱讀推薦:日稱中國軍艦常駐釣魚島近海 中日沖突可能大增日欲啟動中日海上聯絡機制 避免釣魚島不測事態日本政府擬加強監視邊境離島 釣魚島位列其中揭秘:中日友好條約簽訂前日本曾密謀搶占釣魚島日媒:除釣魚島外中日還將在八重山群島爆發沖突日媒:除釣魚島外中日還將在另一群島爆發沖突

盤點: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具爭議的十大經典戰役

  導讀:晴天霹靂——波蘭閃擊戰  1939年9月,德國對波蘭發動瞭代號為“白色”的侵略戰爭。戰爭中,德軍首次成功實施“閃擊戰”,顯示瞭坦克兵團在航空兵的協同下實施大縱深快速突擊的威力。一個擁有3400萬人口,100多萬軍隊的國傢,就這樣在短短的一個多月的時間裡滅亡瞭。第二次世界大戰由此爆發。   鷹擊長空——不列顛之戰  1940年7月,進退兩難的德國軍隊決定對英國進行以空軍搶奪制空權為主的戰爭,為掩護海軍奪取制海權,最後實施登陸的三步作戰計劃,以圖徹底消滅不列顛這個反德基地的目的,但是在英國武裝力量的頑強抗擊下,德國空軍以戰敗告終。   十面埋伏——基輔合圍戰  基輔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大的包圍戰,也是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圍殲戰。整個戰役持續瞭兩個半月以上,在正面300公裡、縱深約600公裡的大片領土上進行。蘇聯方面軍持久而頑強的鬥爭,對打破德軍“閃擊戰”計劃起到瞭重要作用。使德軍在向莫斯科方向的進攻上受到瞭阻礙。德軍贏得瞭在戰爭史上最大的殲滅戰,卻失去瞭發生在莫斯科的戰爭史上最大戰爭的勝利。 基輔合圍戰相關閱讀推薦:二戰時期讓納粹德國聞風喪膽的蘇聯“暗夜女巫”二戰探秘:沙漠之狐隆美爾巨額黃金之謎希特勒在二戰中的哪四個致命錯誤改變瞭歷史二戰奇跡孤膽英雄:蘇軍一輛坦克擋德軍一裝甲師兩天普京邀金正恩二戰勝利日訪俄 或成其首出訪抗美援朝中國部隊損失慘重 因蘇聯隻賣二戰剩貨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狼行拂曉——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軍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海軍基地珍珠港進行的一次空襲,擊毀瞭美國全部戰列艦。珍珠港戰役在戰術上非常成功,但在戰略上卻犯下瞭致命的錯誤。它的不宣而戰激怒瞭美國人,從而使世界上最大的軍事強國加入戰爭。

朝鮮最狠男人絕地反攻:朝日鳴梁海戰戰爭爭議

  導讀:韓國自從六七十年代經濟崛起以後,竭力去中國化。為瞭增強民族自豪感,不惜篡改或扭曲歷史。鳴梁海戰的確是朝鮮人自己打的一場海戰。也是以弱勝強。但是韓國歷史把他渲染成壬辰抗倭戰爭的轉折點,說他對勝利起到瞭決定性作用,就太言過其實瞭。當時,朝鮮軍備極度廢弛,以至於日本從釜山登陸,十九天後就以攻陷漢城。又一月陷平壤。兩月不到,朝鮮八道盡失。朝鮮宣宗李昖倉皇逃亡大明寬甸堡(今遼寧省丹東市寬甸)避難。  若無明軍出力,千裡馳援,即使李舜臣全殲瞭倭寇海師,朝鮮也難逃亡國滅種。有觀點認為,實際上是日本取得鳴梁海戰勝利。日本軍隊主力在5-6 月渡海進入朝鮮。在7月15日的漆川梁海戰中毀滅性打擊瞭朝鮮水師。在陸地上的南原城和黃石山城都迅速擊敗朝鮮軍獲勝。隨後日軍將領加藤清正,黑田長政和毛利秀元率領大軍繼續按預定目標推進。到9月中旬,朝鮮在全羅道的抵抗僅存在於南部小塊地方。戰鬥力僅有朝鮮水師僅剩的12艘船隻。而此時,日本陸軍正在繼續推進,而日本水軍則沿海推進。鳴梁海戰實際是李舜臣伏擊日本前鋒,日本水軍在藤堂高虎,加藤嘉明,脅坂安治等將領帶領下,正在全羅道沿海推進,日軍前哨在9月7日抵達蘭浦達洋面,在這裡與李舜臣的12艘戰船遭遇。朝鮮水師開始誘惑日本水軍。9月16日,在獲得瞭發現朝鮮軍主力的消息後,藤堂高虎帶領中型關船30艘甩開大部隊開始追擊,準備與朝鮮水師決戰。   結果被朝鮮水師引誘到一片陌生水域,此時海水退潮,日本水軍前面的幾艘船被朝鮮埋在淺海底的鐵索和木樁擋住去路,遭到朝鮮水師掉頭圍攻。導致來島通總等數十名日本人陣亡,那幾艘擱淺的戰船也被放棄。在這次海戰中的朝鮮水師損害輕微,但是眾寡不敵,所以傍晚開始急速退卻。日本水軍不熟悉路況,無法繼續追擊朝鮮水師,也是害怕再中這樣的圈套。第二天,也就是9月17日,藤堂高虎和脅坂安治再次來到戰場上巡視,沒有發現朝鮮水師。日本水軍主力到達後朝鮮水師已經逃跑,日本水軍一看朝鮮水師已經退去,繼續前進攻克朝鮮水師的大本營。一面突進到全羅道西岸地區,支援日本陸軍的攻擊。此時日本軍隊的作戰目標和掃蕩全羅道朝鮮水師的任務已經全部完成。開始在順天,泗川,昌原,蔚山修築城墻要塞,準備與南下的明軍決戰。  鳴梁是日獲勝控制制海權摧毀朝鮮軍港。鳴梁海戰就是在日本水陸大軍進軍全羅道的過程中,李舜臣在預定海區引誘並且伏擊瞭日本水軍的前鋒部隊,隻是使日本前鋒稍微受到一點損失,隨後為保存就離開撤退。日本水軍奪取瞭該地的制海權和摧毀瞭朝鮮水師的基地,這麼看實際上是日本取勝,損失日本損失瞭幾艘船,死瞭幾十個人,但是日本達成瞭摧毀對方水師基地,奪取制海權,掩護陸軍前進的戰略目標。但是在現代韓國的說法裡,這場戰鬥變成瞭,李舜臣的12-13艘戰船迎戰日本133艘戰船和200艘運輸船,並且擊沉31艘日船,擊傷92艘日船,殺死日軍9000人,陣斬對方主將的巨大勝利,並且拍出瞭“天軍”和“鳴 梁海戰”兩部票房大片。整個日本艦隊也隻有7200人,藤堂高虎2800人、加藤嘉明2400人、脅坂安治1200人、來通總600人和菅平右衛門們長200人。   另外,李舜臣自己寫瞭的亂中日記也隻寫有“賊船有三十隻撞破”而已,不要說擊沉的記述,就是撞傷敵艦的記述也沒有。韓國現在完全沒有告訴大傢,這次戰鬥結束後,李舜臣艦隊是向北方退卻瞭,而且被日軍摧毀瞭水師基地,日本水陸軍順利完成既定計劃的事情。朝鮮水師就算全是龜船,那12艘龜船上,也僅有200多個隻能打7錢鐵子和射程不超過30米的大箭。不可能打沉打傷對方的133艘戰船和運輸船。韓國電影的表現手法是李舜臣水師火箭萬箭噴發打敗瞭日本艦隊,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為朝鮮的神機箭隻是神話根本沒有實戰能力。李舜臣從來談不上在海上切斷日後勤線,從來也沒見過日軍缺乏過從本土運輸來的軍械和兵員過,也從來沒見過李舜臣獨自到過外海大洋之上過,要是真有李舜臣從玉浦海戰到釜山浦海戰,四個月期間十戰十勝,消滅瞭脅坂安治、加藤嘉明、藤堂高虎、九鬼嘉隆等率領的日本水軍,阻斷瞭日本軍事物資的運輸通道。如果朝方掌握瞭制海權,再加上金時敏僅用3800人就打敗細川忠興的2萬日軍,其他日軍也陷入瞭義兵的遊擊戰爭中。那朝鮮還請求明朝援軍幹什麼?日本水軍都在海上已經被幹掉瞭,日本後續部隊和物資根本送不上來,就是半島上的日軍也已經饑寒交迫,焦頭爛額瞭。相關閱讀推薦:《鳴梁海戰》定檔11月28日:韓國影史票房冠軍“鳴梁海戰”導演介紹韓國經驗 高群書感慨演員片酬《鳴梁海戰》:大明朝附屬軍大破日本海賊王朝日鳴梁海戰:戰船十二開啟的抗倭史上傳奇戰役解密必死則生背後的力量:明朝鳴梁海戰戰役經過鳴梁海戰:明朝海戰史上一場氣勢恢宏的勇氣之戰

從《滿文老檔》看毛文龍與袁崇煥的爭議

       毛文龍與袁崇煥一直是史學界焦點,二人誰忠誰奸一直沒有定論,下面就摘抄《滿文老檔》中努爾哈赤時代關於毛文龍的部分,事實勝於雄辯。        當天,新城城主趙遊擊得到準確信息,派人報告給努爾哈赤:“鎮守山海關的袁軍門讓遊擊毛文龍領兵二百去朝鮮送信。毛文龍在海上和從朝鮮返回的使臣相遇,他們一起向朝鮮去。消息傳到鎮江,鎮江城中軍官陳良策就和毛文龍私通。二十日晚上,鎮江城外有數百名村民吶喊,陳良策在城中響應,大喊:“明軍來瞭!”城主佟養元登城視察,被陳良策抓起來。佟養元的兒子、侍從等六十多人被殺。二十一日,陳良策把佟養元帶到馬頭山去見毛文龍。湯站堡、險山堡的堡主都被手下人抓住獻給毛文龍。永甸堡主被抓、長甸堡主自願投降。這些地方都已經歸瞭明朝。  毛文龍曾經派人勸趙遊擊投降,趙遊擊把他派來的人殺掉,首級獻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賞趙遊擊一百兩銀子。初五日,努爾哈赤去信詢問鳳凰城的李遊擊:“毛文龍是在海島上,還是在朝鮮城內?或者是不在城內而野外?鎮江漢人渡河而去的,是不是被毛文龍收留瞭?現在他在什麼地方?你去探聽消息,報給我知。”當天,派人給朝鮮送去書信,書信內容如下:毛文龍、陳良策、趙成功、李應龍、趙俊這些人,駐紮在你們朝鮮的彌山,經常派兵進犯我河西一帶,我如果帶兵去征剿,又怕連累到你們朝鮮,所以一直沒去。如果你想要我們兩國真誠和好,就把毛文龍、陳良策抓來給我,這樣我們兩國可以共享太平、相安無事。如果不把毛文龍、陳良策抓來給我,那就是你們口稱和好而心懷虛偽瞭。如果你們情願,就馬上把他們送過來,不然,毛文龍、陳良策等人知道我要抓他們,恐怕會服毒自盡,或者逃到別的地方去。到那時,你們就算說朝鮮大金和好,我也無法再相信你們瞭。  十四晚上,我軍為瞭尋找毛文龍而渡江,十五日到達朝鮮的龍川,毛文龍沒在龍川,而是去瞭九十裡外的樹林邊。我軍得到消息,前往追擊,毛文龍隻帶領幾個從人逃走。我軍斬殺陳良策,俘虜陳良策的傢小,斬殺瞭呂遊擊,還有千總、把總、軍士等一共五百多人,後來又剿滅當地男丁一千餘人。叛逃之人,全數被抓回來。每個牛錄留下八人在當地駐守。  努爾哈赤給朝鮮國王去信說:“明朝集結十三省之兵來攻打我,尚不能勝,你朝鮮國王收留一個毛文龍,想怎麼樣?我向來遵守天道,絕對不首先侵犯別人。可是應該我得的,我也絕對不會隨便丟棄給別人。如果你把毛文龍還給我,我就把你的元帥放回去,這樣也可以表示你們和明朝斷絕關系。如果你不把毛文龍還給我,明年春天必定還有比毛文龍職位高的官員來到,到那時候,我不怨恨來的官員,隻怨恨你朝鮮國王。我和明朝交戰四年以來,多次派人給你去信,你朝鮮國王沒有一句好言回報,卻把明朝當成父母之國,不肯與之斷絕。你們這樣做,運氣好瞭,能躲得一時之禍,如果一時不慎,定會招來難以估量之大難。據說,從我這裡渡河到你們那裡的漢人,你們供給衣物飲食,多所周濟,現在命你把屬於我的逃人,全數送還給我。”  努爾哈赤傳諭鳳凰城的軍士:“派人去把守朝鮮來路,朝鮮使臣如果過來,守路的人就問他們是否歸還毛文龍,不管朝鮮使臣怎麼回答,都要把他留在當地,然後馬上把情況稟告給我。”朝鮮三名總兵駐紮在邊界,他們從毛文龍那裡得到消息,說是女真兵已經進駐新城。朝鮮總兵就派人到新城察看消息。十二名察看消息的朝鮮人在返回的路上,被我軍擒獲。這些人被帶到努爾哈赤這裡來,努爾哈赤讓學者達海審問他們的來意,為首的人說:“朝鮮國王讓我們前來探聽消息,看看你們是否已經得到瞭廣寧和山海關,如果你們已經攻取瞭廣寧和山海關。我國就與你們和好。”達海問:“朝鮮國王為什麼不把毛文龍抓住獻來?”。為首的人說:“明朝是父親、朝鮮是兒子,父親傢裡的人,兒子怎麼敢抓呢?”達海告訴瞭努爾哈赤,努爾哈赤讓把這些人扣押下。紮克丹城的千總李恭寅去新城一帶尋找殘留百姓,總共得到五十四個人。他又俘獲瞭毛文龍派來的四名甲士。努爾哈赤賞賜李恭寅四十兩銀子。二十三日,接到稟報:有五名朝鮮使者前來。努爾哈赤說:“將前來的朝鮮使者抓住,分別詢問他們有什麼話要說。”將五名朝鮮使者抓住,五個人說:“我國去年來過的官員,今年還要再來,現在住在龍川城,先派我們五個人來送信。”看那官員帶來的書信,信中說:“我朝鮮國和貴國想要真誠修好,哪能因為一個毛文龍受到阻礙呢?上次貴國來信對我國說‘兩國若和好以後,沒有尊卑、平等相處’,現在依形勢看,不是真的。違背天道的人做不出善行,恃強凌弱的人不講良心。”努爾哈赤看到書信內容,大怒:“朝鮮國言不及意,純屬廢話。你們五個人來此什麼目的?是不是探聽消息?”把這五個朝鮮人全都扣留。二十九日,都堂發佈命令:“聽說毛文龍派遣五十人到我國來離間挑撥。誰如果把毛文龍派來的人抓住,立功;如果知情不報,被他人首告,則治以滅門之罪,首告者立功。岫巖以南,讓愛塔副將負責;孤山一帶,讓趙義和遊擊負責。”  三十日,負責煉鐵的把總張秉儀,在鐵匠的配合下,把毛文龍派來的一名挑撥離間者抓住。張秉儀升為千總,那名鐵匠被賞銀十兩。  當天,努爾哈赤說:“據悉,毛文龍派人到我國各處張貼告示挑撥離間,沿岸戍守的統兵大臣,要密切註意兩個駐防點之間的疏漏,嚴加搜尋蹤跡。”初四日,煉鐵的石城地方,備禦王子登追趕二百裡,抓住毛文龍派來挑撥離間的人。王子登被升職為遊擊。都堂官給青苔峪的堡主去信說:“有人向我報告,你那裡有三個人,同毛文龍派遣的奸細相互勾結,準備叛亂。一人叫景天彥,住在萌磐驛;一人叫王百求,信在達塔峪;一人叫曹留全,住在樺皮峪。你要帶人,把這三個人,還有毛文龍派去的人,全都抓住送來。”相關閱讀推薦:袁崇煥被殺並不冤:擅殺毛文龍

盤點中國歷史上最受爭議的四大美女:誰最禍國殃民?

  翻開厚重的歷史,四大美女可閉月羞花,沉魚落雁。女皇武則天更是文治武功卓絕,安邦定國,而妲己則成為禍國殃民的紅顏禍水,蛇蠍美人的代名詞。不論是野史還是正史無不在訴說著她們的酸甜苦辣,在眾說紛紜中,浮浮沉沉,飽受爭議。生為紅顏禍水,這究竟是她們的幸運還是不幸呢?  第一位:楊貴妃楊玉環  楊玉環,美艷無比,風情萬種,而且能歌善舞,智慧過人,聰穎異常。楊玉環是薄州永樂(今山西芮城)人,她是隋梁郡汪氏的四世孫,父親楊玄琰。16歲時,她被聘為玄宗的兒子壽王李瑁的王妃,後被玄宗不貪色忘禮,橫刀奪愛,成為自己的貴妃。  “雲鬢花顏金步 搖,芙蓉帳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楊玉環專寵後宮,玄宗在宮中稱她為娘子,儀體規制等同皇後。天寶初年,楊玉環被冊封為貴妃。楊玉環不僅姿容出眾,體態豐腴,肌膚細膩,且面似桃花,是個令人讒涎欲滴的美女。楊玉環還擅長歌舞,通曉 音律,善解人意。玄宗極為喜歡,漸漸迷戀,不能自拔。   楊玉環如何使玄宗如此迷戀於她呢?一、天生麗質,肌膚白 皙如“凝脂”。不有是她的“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迷人媚態;再有就是她的羽服霓裳,能歌善舞。玄宗熟悉音律,會作曲,能舞蹈,楊玉環身美體豐,嬌艷若花,又擅長旋律快速的西域舞蹈,有記載說楊玉環是個琵琶名手,古書記載:有一次,玄宗倡議用內地的樂器配合西域傳來的5種樂器齊奏,當時玄宗興致勃勃,手持羯鼓,楊玉環彈奏琵琶,輕歌曼舞,晝夜不息。對於玄宗而言,當然精於音律的楊玉環就顯得格外有魅力。  另一種意見認為玄宗會迷戀上楊玉環, 固然有楊玉環的一些魅力在起作用,而更主要的應是當時社會環境與皇傢小傢庭的變化在起決定作用。值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當朝皇帝驕縱奢侈,溫飽思淫欲,難免以聲色代替求治世之心。玄宗當上皇帝大權在握,對政治逐漸失去興趣,對政事也產生厭倦怠慢,在宰相與宦官的迎合和奉承下,很快就“高忱無憂”倦怠政事,後

揭秘:歷史上“百團大戰”飽受爭議的事實真相

  盧溝橋事變:“百團大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但是,令共產黨和八路軍始料不及的是,這次戰役導致瞭特別嚴重的後果。二十多年後的文革期間,還有人因“百團大戰”而受到批判。特別是戰役的具體組織者聶榮臻,發動“百團大戰”成為他搞“晉察冀山頭主義”的罪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37年10月,日寇占領娘子關, 11月8日太原失守,國民黨軍隊在華北正面戰場的抵抗宣告失敗,山西、察哈爾、河北地區陷於混亂狀態。八路軍9月首戰平型關,根據中共中央指示,一一五師一部在聶榮臻率領下,經五臺、平山進入阜平縣,11月成立晉察冀軍區和中共晉察冀省委,並於1938年1月成立晉察冀邊區政府。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成為敵後抗戰的主力軍,邊區政府黨、政、軍、民齊心協力,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創造瞭抗戰史上的奇跡。  山西是侵華日軍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基地,這些物資通過正太路轉運至前線。1940年初,彭德懷、聶榮臻、左權等在晉東南就破壞日軍運輸線等問題展開討論。有同志提出,應當控制正太路,將晉察冀和晉冀魯豫兩個敵後抗日根據地連接起來,或者對正太路進行大范圍破襲。聶榮臻提出,依靠當前力量,完全控制正太路是不現實的,但破壞正太路是可行的。因此,商定大規模破襲正太路。7月22日,八路軍總部發佈瞭大舉破擊正太路戰役的預備命令。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負責破襲正太路石傢莊至平定段,襲擊重點是娘子關至井陘礦區及其兩側地區。還要求晉察冀軍區對其區域內的平漢路、北寧路、津浦路、石德路、滄石路等鐵路、公路、橋梁進行破壞,以牽制敵人向正太路的增援。晉察冀軍區按照上述任務進行瞭戰前準備。  8月20日晚10點,正太路破襲戰發起全線攻擊。此後的20多天裡,至9月10日第一階段戰役結束,八路軍參戰部隊斃、傷、俘敵偽軍九百多人,攻克據點十餘處,破壞鐵路六十多裡,橋梁十八座,繳獲大量槍支彈藥,正太路全線一度陷於癱瘓。自9月20日開始,正太路破襲戰進入第二階段,核心任務是破擊淶源、靈丘境內的公路,並奪取這兩座縣城,號稱“淶靈戰役”。第二階段戰役進行瞭十八天,殲滅日偽軍一千一百多名,繳獲大量輜重,但在攻克縣城等據點中,我軍也有較大傷亡。由於兩階段戰役給日軍沉重打擊,日軍開始瘋狂的“掃蕩”報復,第三階段戰役以“掃蕩”與“反掃蕩”的鬥爭為主。在邊區軍民的英勇打擊下,至11月底日軍開始撤離,正太路破襲戰以勝利告終。三個半月之內,整個華北戰區軍民與敵人進行瞭一千八百多次戰鬥,斃傷日偽軍兩萬五千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拔除據點兩千九百多個,破壞鐵路450多公裡,正太路中斷一個月之久,牽制瞭日軍進攻正面戰場的力量,給侵華日軍以沉重打擊。   戰鬥勝利瞭,似乎該是慶賀的時候。但是,這次戰役卻在勝利的情況下出現瞭重大失誤。除瞭我軍戰士傷亡過大外,在取得階段性戰果之後,晉察冀軍區錯誤地根據參戰單位的大體數量,在對外宣傳中將正太路破襲戰宣傳為“百團大戰”。就是這一頭腦發熱的錯誤,暴露瞭八路軍在敵後的實力,導致日本侵略軍對敵後抗戰力量進行重新研究。同時,也使蔣介石對八路軍共產黨的力量予以高度警惕。隨後,日軍調整戰略部署,把進攻的主要矛頭指向瞭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從正面戰場迅速抽調大量兵力向華北集解,開展瞭針對抗日根據地的大規模掃蕩,對占領區采取殘酷的“治安強化運動”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日軍的報復使敵後各抗日根據地都遭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大量軍民因此而喪生在日寇鐵蹄下。1942年太行區的反“掃蕩”鬥爭中,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犧牲,是抗戰期間我軍犧牲的最高將領。  “百團大戰”的戰果顯著。但是,其所帶來的副面效應也不容忽視。因此,關於戰役的正確性一直爭論不休。延安整風期間,毛澤東對戰役中的錯誤宣傳予以瞭批評。也有傳言說百團大戰系聶榮臻在未向中央報告的情況下擅自組織瞭這次戰役。事實是,在戰役之前,八路軍總部曾向中央打過一個關於兩面破襲正太路的報告。對戰區內的鐵路、公路進行破壞,是遊擊戰的經常性戰鬥內容,是敵後抗日武裝力量的日常工作。對這樣的戰術問題,中央軍委沒有理由不同意,更不會亂加幹涉。但是,將“正太路破襲戰”宣傳成“百團大戰”,使戰術問題成為戰略問題,軍委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無法指示晉察冀軍區對宣傳問題進行正確把握,從而使敵後形勢發生瞭不可預料的重大變化。  常言說:“百密難免一疏”,任何事情都常常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失誤影響全局。正太路破襲戰在已取得重大戰果的情況下,就因為宣傳不當這一失誤,嚴重影響瞭戰役的效果。六十多年過去瞭,“百團大戰”已作為著名戰例載入中國抗戰史冊,我們在看到勝利的同時,也不應忽視它帶來的教訓。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歷史上著名的百團大戰具體發生在哪一年?百團大戰內幕:八十多個團“沒打招呼”就直接參戰 百團大戰日軍傷亡人數 百團大戰殲敵多少人?百團大戰真相 揭秘百團大戰為何會飽受爭議?百團大戰意義在哪?百團大戰在軍事上的收獲是?詳述:百團大戰過程三大階段

宋文帝劉義隆簡介 開創元嘉之治卻遭世人爭議

  宋文帝劉義隆(407年-453年3月16日),小字車兒,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車兒,宋武帝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號“元嘉”,謚號“文皇帝”,廟號“太祖”。劉義隆繼續實行劉裕的治國方略,在東晉義熙土斷的基礎上清理戶籍,下令免除百姓欠政府的“通租宿債”,又實行勸學、興農、招賢等一系列措施,使百姓得以休養生息,社會生產有所發展,經濟文化日趨繁榮,由是“三十年間,氓庶蕃息,奉上供徭,止於歲賦。晨出暮歸,自事而已”,“民有所系,吏無茍得。傢給人足,即事雖難,轉死溝渠,於時可免。凡百戶之鄉,有市之邑,謠舞蹈,觸處成群,蓋宋世之極盛也”,史稱元嘉之治。軍事上,劉義隆繼承劉裕北伐的政策,於430年到431年之間乘北魏與柔然交戰之際征討河南,但是無功而返。  人物生平  登基為帝  永初元年(420年)封宜都王。高祖劉裕病死後,太子義符繼位(即宋少帝),因他遊戲無度,被輔政的司空徐羨之、中書令傅亮、領軍將軍謝晦於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廢黜(後被殺),迎立當時任荊州刺史的劉義隆為帝,改元元嘉,同時由謝晦出任荊州刺史,掌握重兵。  元嘉之治  劉義隆在其統治期間,采取抑制豪強的政策,努力推行繁榮經濟政策,重視農業生產,並使賦役均攤,元嘉十七年、二十一年兩次下令免除農民的“諸逋債”,有元嘉之治之稱。   自毀長城  劉義隆博涉經史,善隸書,深沉有謀略,但體弱多病,好猜忌。他不能容忍大臣擅行廢立,元嘉三年(426)殺徐羨之、傅亮、謝晦,從此政由己出。元嘉六年,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劉義康執政。劉義康任司徒、錄尚書事,後又加領揚州刺史,進位大將軍,專總朝權,勢傾天下,曾擅殺名將檀道濟。  元嘉十七年,劉義隆收殺擁戴劉義康的領軍將軍劉湛等人,罷斥劉義康,改授為江州刺史,出鎮豫章(今江西南昌)。元嘉二十二年廢為庶人,元嘉二十八年,北魏大軍南下,隔江威脅建康,劉義隆怕劉義康在後方趁機作亂,遂下令將其誅殺。南朝王室的自相殘殺由此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倉皇北顧  元嘉八年,宋反攻滑臺(今河南滑縣)受挫。二十七年,魏世祖拓跋燾調動六十萬大軍進攻江南,親率大軍克懸瓠(今河南汝南)、項城(今河南沈丘),渡過淮河直趨瓜步(今江蘇六合東南),後在宋朝軍民抵抗下撤退。江北遭魏軍殺掠殆盡,宋朝國力削弱。  去世  元嘉三十年,因太子劉劭被揭發以巫術謀奪帝位,故文帝召集大臣謀廢太子,而劉劭先發制人,與其弟劉濬共謀殺害宋文帝即皇帝位,終年47歲。  人物評價  總評  對宋太祖劉義隆的評價,世人頗受爭議。通常有以下三種說法:   評價一:中國戰爭史上不可多得的英豪人物。宋太祖在位三十年,十七歲即位,誅殺權臣,修明政治。他壓抑豪強兼並,清理戶籍,減免稅賦,勸課農桑,獎掖儒學。“元嘉文學”更是中國文學史上大書特書的時代,有謝靈運、劉義慶、鮑照、陶淵明等群星照耀;武將赫赫,如檀道濟、沈慶之、宗愨等輩,橫槊躍馬,四擊不輟,皆為中國戰爭史上不可多得的英豪人物。在位期間宋國境內政治、經濟、文化均得到較大的發展,是東晉南北朝國力最為強盛的歷史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評論二:好大喜功,行事不切實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南宋大詞人辛棄疾諷喻權相韓侘胄冒險北伐金國而作。其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是指元嘉二十七年(450)王玄謨在太祖支持下北伐大敗的故事。結果不出辛棄疾所料,韓侘胄兵敗被殺,恰如元嘉故事。  評論三:好猜忌,視兄弟如豺狼,視大臣如仇敵。宋太祖劉義隆坐上皇帝之後,對擁護他的大臣徐羨之、傅亮、謝晦等毫無情義,皆殺之。元嘉六年,他因病由其弟彭城王劉義康執政。元嘉十七年,劉義隆收殺擁戴劉義康的領軍將軍劉湛等人,罷斥劉義康,改授為江州刺史,出鎮豫章(今江西南昌),勢傾天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梁元帝蕭繹簡介 南梁才子皇帝卻一生頗受爭議

  梁元帝蕭繹(508―554),字世誠,小字七符,自號金樓子,南蘭陵(今江蘇武進)人。南北朝時期梁代皇帝(552年―554年在位)。梁武帝蕭衍第七子,梁簡文帝蕭綱之弟。記載裡說他善畫佛畫、鹿鶴、景物寫生,技巧全面,尤其善於畫域外人的形貌。傳世的《職貢圖》是北宋年間的摹本。  生平簡介  蕭繹歷任會稽太守、江州刺史、荊州刺史。大寶三年(552),擊敗侯景,稱帝於江陵(今湖北荊州)。曾做過將軍、太守、刺史等官職,公元552年登基做瞭皇帝,稱梁元帝。梁元帝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有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忠臣傳》、《註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職貢圖》等。《梁書·元帝本記》稱贊他:“既長好學,博綜群書,下筆成章,出言為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像李後主和宋徽宗一樣,藝術的成就難掩其政治的弱智,這既有與當時時代混亂的局面有關,更主要的也是他個人的性格使然,史載其“稟性猜忌,不隔疏近,禦下無術,履冰弗懼,故鳳闕伺晨之功,火無內照之美。”所以王夫之說:“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曰書何負於元帝哉。”   在位三年。初封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普通七年(526)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梁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遊。太清二年(548)侯景叛梁圍建康,梁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多。而蕭繹隻派兒子蕭方智等率軍萬人往救,後又派王僧辯率舟師萬人增援,次年三月,景攻破臺城,王僧辯舟師盡沒。不久,又命王僧辯擊潰在郢州(今湖北武昌)都督中外諸軍事的六兄蕭綸;並向西魏稱臣,襲殺益州刺史蕭紀(蕭衍第八子)。蕭繹翦除兄弟的目的達到後,便於天正元年(552)在江陵即位稱帝。年號承聖。但當時梁州、益州已並於西魏,襄陽也在西魏控制之中。江陵形勢十分孤立。承聖三年九月西魏宇文泰派於謹、宇文護率軍五萬南攻江陵。十一月江陵城陷,蕭繹被俘遭害。次年其子蕭方智在建康稱帝,追尊為元帝。蕭繹盲一目,少聰穎,好讀書,善五言詩,但性矯飾,多猜忌。藏書十四萬卷,於江陵城破時自己燒毀。生平著述甚富,凡二十種,四百餘卷。相關閱讀推薦:南梁後廢帝蕭紀簡介 被部將俘殺的南梁皇帝梁豫章王蕭棟簡介 南朝梁朝的第三代皇帝梁簡文帝蕭綱簡介 文學成就大於政治成就的皇帝南梁臨賀王蕭正德簡介 通賊叛父的南梁皇帝梁武帝蕭衍簡介

林則徐:從爭議人物到全民偶像

  在這些歷史敘述中,為瞭襯托林則徐,琦善等人甚至道光都成瞭反動派、昏君、賣國賊。如果不是他們的搗亂與破壞,廣大人民群眾在林則徐的領導下,肯定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清代終結後,兩極化的林則徐形象再度演變,民國時期的歷史書對其多有反思乃至批評。而1949年後對林的評價以褒為主,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有清官情結;有階級鬥爭思維;有群眾路線;有反帝愛國的主題;甚至有“改革開放”。林則徐就這樣走上瞭歷史神壇。  民國時期,具體來講是在20世紀30至40年代,出現瞭幾部影響較大的中國近代史教科書,對林則徐的評價還是有好有壞。  1934年商務印書館出版陳恭祿的《中國近代史》,雖然肯定林則徐“不顧一切,毅然禁煙”的行為乃“民族之光也”,但卻同時批評“其失敗之主因,多由於對外知識之淺陋”。  193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蔣廷黼的《中國近代史》,批評明顯多瞭:“中國士大夫階級(知識階級和官僚階級)最缺乏獨立的、大無畏的精神。無論在哪個時代,總有少數人看事較遠較清,但是他們怕清議的指摘,默而不言,林則徐就是個好例子。”  作者舉證認為,林則徐在私函中言及中西技術差距,十分透徹,但他雖有此認識,卻礙於名譽,不敢提倡改革。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1949年後,近代史教科書及相關著作以嶄新的面貌出現,林則徐的歷史形象也發生瞭翻天覆地的變化。  195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范文瀾的《中國近代史》,說林則徐是少數進步人士的代表者,這種進步性主要表現在依靠人民的力量雲雲。1958年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林增平的《中國近代史》,說林則徐自到廣東以後,就著手整頓廣東海防,並開始瞭解國外情況;特別是林則徐有依靠民眾的思想,深信“民心可用”,確認民眾“必能自保身傢,團結禦侮”。1981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來新夏的《林則徐年譜》,給林則徐定位如下:堅決維護民族利益的愛國者和中國近代史上具有遠見卓識的政治傢。1981年人民出版社出版楊國楨的《林則徐傳》,1995年又出版瞭其修訂本,給林則徐的定位是:傑出的政治傢與民族英雄,領導禁煙抗英鬥爭和探求西方知識的努力,在近代歷史上起瞭先驅者的作用。1993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傅美林、陳文蔚的《新編中國近代史》,說林則徐厲行禁煙政策,但並不反對正常的中外貿易;提出“奉法者來之,抗法者去之”的主張;林則徐用心研究國際形勢,派人翻譯外國書報瞭解情況。1994年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鄭師渠的《中國近代史》,書中說:虎門銷煙後,林則徐宣佈開放中英貿易,但要求進口商船出具甘結,保證永不夾帶鴉片;林則徐反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行徑,但是並不禁止外商進行正當貿易;林則徐還不顧清政府高級官員不得與外國人往來的慣例,向他們宣講清政府的禁煙政策,溝通瞭中外之間的必要聯系。  在這些歷史敘述中,為瞭襯托林則徐,琦善等人甚至道光都成瞭反動派、昏君、賣國賊。如果不是他們的搗亂與破壞,廣大人民群眾在林則徐的領導下,肯定會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  林則徐就這樣走上瞭歷史神壇。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備受爭議的“大元帥”張作霖:不要想著糊弄老百姓

  張作霖沒有多少文化,卻一點兒也不糊塗。奉系崛起之初,他常以李淵自況,一心為“張傢王朝”創基業。隨著他勢力的擴大,輿論盛傳張作霖有野心,要建“大遼帝國”。對此,張作霖說:“世界的潮流也不能不看一看,現在世界政治的趨勢,還允許由共和變為君主嗎?說我要復辟,那是報紙放屁。”  梳理張作霖的言論,仍讓人感嘆他的聰明絕頂。他敢於直明心曲,因此十二三歲時便得私塾老師的幫助。後來他更是放膽直言,多次對上司說自己隻不過“為瞭升官發財”。  張作霖沒有多少文化,卻一點兒也不糊塗。奉系崛起之初,他常以李淵自況,一心為“張傢王朝”創基業。隨著他勢力的擴大,輿論盛傳張作霖有野心,要建“大遼帝國”。對此,張作霖說:“世界的潮流也不能不看一看,現在世界政治的趨勢,還允許由共和變為君主嗎?說我要復辟,那是報紙放屁。”  張作霖起自草莽,說粗話習以為常,但他對自己重用並有所依賴的楊宇霆、王永江等人卻從不粗蠻。有一次,張作霖和楊宇霆為一件事爭論起來,張生氣瞭,說瞭“媽的”兩個字。楊站起來說:“你罵誰?”張馬上作揖賠罪道:“這是咱的口頭話,一不留心溜出來瞭,敢是罵誰!”以至於後來胡適聽說後感慨:“這個故事很美。”  張作霖就任陸海軍大元帥後,對北洋政府官員有過一次講話。他開口第一句話是:“我叫張作霖。”接著說:“跟我來的人都知道我張作霖是怎樣一個人。我張作霖也是個人,並沒有什麼特別出奇的地方。我也常想和你們大傢見個面,談一談,不過我一出門,這些捧臭屁的(指衛兵、秘書等人)就凈瞭街,讓我誰也見不著。人傢都說我張作霖有錢,其實我哪裡有多少錢呢?你們大傢打聽去,哪個外國銀行有我張作霖存的錢?哪個外國租界裡有我張作霖蓋的樓房?便宜也要便宜中國人,我不能便宜外國人……過年三十那天晚上,你們大傢可能都睡覺瞭,我張作霖並未睡覺。我拿著整股香,跪在院子裡禱告。我說:‘天啊!要叫我張作霖平定中國,統一天下,老天爺,你就助我張作霖一臂之力吧……我早早地統一中國,叫百姓好好地過個日子……’你們大傢記著,我張作霖絕不做傷天害理、對不起國傢、對不起百姓的事。”  張作霖多次說,不要想著糊弄老百姓——“你糊弄老百姓,老百姓就糊弄你,到頭來,老百姓反瞭,咱也就下臺瞭。”晚年張學良做口述史時,明確說:“我和我父親從來不刮地皮。”帥府的大青樓建成後,張作霖親自在樓前的假山石壁上寫瞭“天理人心”四個大字,以使自己每天進院抬頭就能看見這四個字。邊業銀行(奉系控制之下的商業銀行)開業,張作霖在發行的鈔票上印瞭“天良”二字,表示不能坑害老百姓,辦事要對得起良心。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他也曾賣友求榮,挑撥是非,但隻要不妨礙他的權力,他的為人就深得中國傳統的忠義之道。一個旅長做大豆生意,虧空瞭24萬元軍餉。這個旅長正打算要怎麼逃跑,要麼自殺。這事被張作霖知道瞭,罵他:“你這小子太沒出息。一個人的生命,豈止值24萬?你跟咱們做事,還怕沒有錢用嗎?你好好把軍隊帶好,這筆錢我撥給你好瞭。”夫人阻止他把女兒嫁給失勢者,張作霖不肯:“人傢紅火時,咱把女兒許瞭去;人傢不行瞭,咱又悔婚。這事傳出去,還怎麼做人?”這樣的例子還有不少。  張作霖對做人也有一番簡介:“做馬賊、土匪都無關緊要,成則為王敗則賊,混出瞭名堂就一切好說,但千萬不能做漢奸,那是死後留罵名的。”在孔子的誕辰,他會換上長袍馬褂,跑到各個學校,向老師們打躬作揖,說:“我們是大老粗,什麼都不懂,教育下一代,全虧諸位老師偏勞,特地跑來感謝。”  這位備受爭議的“大元帥”,在世時平定瞭北方的匪患,穩定瞭紛亂的東北,遏制瞭蘇俄和日本的野心……盡管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張作霖確實有著不同於一般軍閥、暴發戶們的性情和人格。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百團大戰真相 揭秘百團大戰為何會飽受爭議?

  彭德懷在自傳中寫到:“這次戰役大大提高瞭華北人民群眾敵後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瞭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瞭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瞭國民黨制造所謂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謠言。對百團大戰的惡意攻擊者,你們站到日本帝國主義和蔣介石集團的隊伍裡去瞭。”但由不顧毛澤東的反對擅自發動抗日,使得彭德懷在廬山會議中被毛澤東連怒罵瞭40天。  中國共產黨對外一直對百團大戰完全肯定,但在內部對於百團大戰的評價卻因歷史進程而先後出現過一定的出入。百團大戰剛勝利時,中共中央對此十分肯定,毛澤東還要求彭德懷有機會再多組織幾次。但在1941年、1942日軍大掃蕩導致八路軍極端困難後,彭德懷一度受到毛澤東等人的批評,被指責沒有完全執行毛澤東的抗戰相持時期的軍事戰略(即“山地遊擊戰為主,可能條件下進行陣地戰,避免決戰”),打成瞭大規模的“消耗戰”,過早的暴露和不必要的犧牲瞭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些抗日力量。      百團大戰取得瞭巨大的勝利,這是我們應該充分肯定的。但百團大戰也存在著一些問題,茲列舉幾個主要的觀點如下:  戰術上的爭議  在百團大戰第二階段較多瞭采用攻堅戰,造成瞭八路軍自身傷亡較大,這種戰術引起瞭批評。   1945年劉伯承在中共“七大”發言:百團大戰不打不行,但是打,也不是使用百團大戰的打法,更不是運動戰,尤其是陣地戰這樣的打法,而是要用全面遊擊戰爭的打法。  聶榮臻也對攻堅戰的打法提出批判,但同時認為雖然損失大,但也鍛煉瞭隊伍。  彭德懷後來也做瞭自我批評,承認當時有些蠻幹的指揮。  關於暴露實力的爭議  聶榮臻認為:“毛澤東批評說暴露瞭我們的力量,引起瞭日本侵略軍對我們力量的重新估計,使敵人集中力量來搞我們。”  1943年鄧小平說:“百團大戰中本區軍事力量過於突出暴露,不僅自己傷亡很大,元氣不易恢復。且警惕瞭敵人對我們的嚴重註意,也產生瞭不利的影響。”相關閱讀推薦:百團大戰意義在哪?百團大戰在軍事上的收獲是?詳述:百團大戰過程三大階段 百團大戰如何爆發?百團大戰的作戰背景 百團大戰總指揮是誰?百團大戰名稱的由來 百團大戰共有幾個團參戰?百團大戰簡介及時間

抗美援朝戰爭的十四個爭議問題的澄清

  1、朝鮮戰爭爆發前的南北政府誰更合法?  在20世紀初朝鮮被日本吞並後,不願做亡國奴的朝鮮人可分為3部分,一部分流亡中國,並得到當時中國政府的同情和支持,組成瞭大韓民國臨時政府,以金九為代表,在抗日時期暗殺過日本將軍,並組織過以宣傳為主的朝鮮義勇軍。第二部分流亡美國做寓公,也在美國做過宣傳抗日的工作,以李乘晚為代表,第三部分是堅持在朝鮮和東北做抗日活動的人士,其中武裝鬥爭能堅持到1945年的就剩下以金日成為代表的共產黨瞭。日本戰敗投降後,美蘇將朝鮮按“三八”線一分為二,金日成隨著蘇聯紅軍進入北朝鮮,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成員和美國人熟悉的李乘晚隨美國軍隊來到南朝鮮。當時美蘇已經開始對立,美國更是把蘇聯和共產主義當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對手,因此美國壓倒一切的思想就是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反對共產主義。當時美國的朝鮮占領軍司令霍奇曾組織過漢城市政委員會的自由選舉,但國外回來的人由於沒有民意基礎而大多落選,而堅持在本地抗日的左翼人士獲勝(還不算共產黨)。結果嚇壞瞭霍奇,最後他使選舉作廢(這可不是我編的,有歷史記錄)。並且還拒絕瞭北朝鮮金日成呼籲的全國選舉。在這期間,被稱為大韓民國獨立之父的金九被暗殺,當時以及至今人們普遍懷疑是李乘晚所為,但無確鑿證據。最後,美國支持李乘晚建立瞭正式的大韓民國政權,隨之,蘇聯也支持金日成建立朝鮮政權。李乘晚由於沒有民意及幹部基礎,隻得大量留用日本占領時期為日本服務的軍政人員,引起人民的反對,政權始終處於混亂狀態。而北方政權由中國東北及蘇聯回國的共產黨組成,有一整套的政策和幹部隊伍,所以政權很快穩定,但由於立刻采用瞭社會主義制度,造成當時的中產階級大量南逃。  所以說,北朝鮮是由始終堅持抗日的人員組成,由於采用瞭社會主義制度,結果得到多數中下層人民支持,少數人反對。南朝鮮最高層是美國回來的李乘晚,沒有自己的幹部,又排擠瞭中國回去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的成員,隻能依靠當年為日本服務的偽職人員,人民怨聲載道。  2、朝鮮戰爭是誰打的第一槍?  要是問1950年6月是誰打的第一槍,現在已經很明確瞭,是北朝鮮。但南北兩朝鮮自建立之初開始,“三八線”上就槍聲不斷。在兩個朝鮮建國之初,北朝鮮900萬人,南朝鮮2000萬人。北朝鮮回國的骨幹不過數千人,一切要自己從頭做起(當然有蘇聯的支持),而南朝鮮是依靠瞭日本留下的政權機構和警備隊(也有美國的大力支持),很快建立起10萬人的隊伍。所以開始南強北弱,金日成大呼和平,但南方咄咄逼人。但北方共產黨的工作效率遠高於南方,蘇聯全力支援,特別是中國革命勝利後,又送回瞭久經戰陣的4個師力量的武裝部隊。美國對南方的支持有點三心二意,南方自己內爭不斷,結果北方的力量超過瞭南方。  南北朝鮮本是一個國傢,一個民族,現在被分成兩個政權,所以雙方都要吃掉對方,並沒有什麼必要去爭論誰放第一槍,就看是誰先準備好瞭。結果,北方先準備好瞭。  3、美國為什麼要介入朝鮮?  當時冷戰已經開始,中國陷入共產主義陣營已經讓美國惱火。美國的思維一向比較直接,他把世上所有的沖突都看作是共產主義和他所代表的自由世界之間的沖突。朝鮮槍聲一響,美國立刻認為是共產主義開始武力擴張瞭,如果失去瞭南朝鮮,接下來就是日本,然後也許就輪到美國瞭,於是他毫不猶豫地介入朝鮮戰爭,同時把臺灣國民黨列入保護圈,從而激怒瞭中國共產黨。  4、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介入朝鮮?  當時的中國共產黨已經建立起全國政權。先不講意識形態的問題,就歷史來說,對任何一個中國政府來說,朝鮮都是不可缺少的戰略緩沖。一千多年前的大唐就支持朝鮮半島北方的新羅對抗日本支持的位於朝鮮半島南方的百濟,明朝又兩次抗倭援朝,清朝末年援朝失敗的後果大傢也都看到瞭,如今美國首先介入瞭臺灣海峽,所以對中國來說介入朝鮮才是正常的,不介入反而是不正常的。美國人自己也說,如果有敵對勢力入侵墨西哥,美國在5分鐘之內就會決定出兵。  5、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的意義何在?  由於美國人對中國的蔑視,雖然美國也認為中國有能力組織起援朝的隊伍,但決不相信中國敢於援朝,所以隊伍四處冒進。中國雖然已經決心援朝,但對美軍實力也不清,有所顧忌。經過第一次交手,打垮瞭南朝鮮幾個團,美軍一個營,摸清瞭美軍的戰力,樹立瞭自己的信心,戰果不大,意義重大。而美國隻是認為中國雖然參戰,但實力不夠,“不是一支不可辱的隊伍”( 麥克阿瑟語)。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名將吳起引發千年爭議 吳起為爭功名不擇手段?

  吳起殺妻。中國古代談起“不義之人”, 往往要列舉以下壞典型──易牙蒸子媚君、吳起殺妻求將、楊廣弒父篡位。不過史傢論及春秋戰國時的兵傢,又通常將孫武、吳起並列。吳起出仕魯、魏、楚三國均建奇功,且留下用兵治國的《吳子》啟迪歷代兵傢。軍事才幹如此受推崇的吳起,道德上卻備受質疑,在今天,他的經歷同樣能引發人們去思考如何處理功利追求與道德底線的關系。  輝煌與陰影,都集中到這個引發千年爭議的名將身上。  在群雄爭霸的戰國初期(約公元前440年),吳起出生於備受強鄰欺凌的弱邦衛國。在他年少時,傢境即由富庶走向敗落,這種環境造成瞭他求勝心強,熱衷功名,卻又狹偏易狂的心理。據史籍記載,吳起為出仕送禮而耗盡傢財,結果一官未得,反受同鄉譏笑。他由此狂怒,竟殺死非議自己的30多個鄰人後逃往魯國,臨行前聲言不做卿相不還傢。  此後,吳起求學於儒傢大師曾子,卻因在母親去世時不回傢吊喪,被註重孝道的老師逐出。於是,求官若渴的他便橫下一條心在魯國從軍,悉心攻讀兵法,並在齊軍來攻伐時拜見魯君獻策請纓。魯國人見他嶽父傢是齊國名門,不願重用,吳起便斬下妻子首級,換來魯君封他為將統軍,也由此留下千古罵名。  吳起也確實是個軍事天才,弱小的魯軍經他訓練統領,竟一戰便擊敗在春秋戰國時素稱強大的齊國。不過作為孔子同鄉的魯人不齒於吳起之德行,擢升他的魯君看到此人如此心狠手辣也深感驚悸,不久便把他辭退。吳起轉投魏國,被正準備變法求強的魏文侯起用。   吳起在魏26年,“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同時又“辟土四面,拓地千裡”。任魏西河(今陜西省境內)守將時,一再以少量兵力擊敗龐大的秦軍,占據瞭黃河以西700裡之地,使原來強大的秦國一度岌岌可危,魏國變成戰國頭強。  魏文侯死後,武侯即位,吳起又不受信任,轉而投奔楚國,被楚悼王任為相,僅一年便創造瞭“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的顯赫成就。這個外來戶仕途上一步登天,又提出種種變法措施,招致楚國眾多貴族嫉恨。悼王剛死,那些大傢貴族便招呼弓箭手圍住前去致祭的吳起。盡管吳起臨危顯智謀,趴在瞭按禮教神聖不可侵犯的故王遺體上,期冀弓箭手放過他,孰料亂箭還是如雨點般射來,吳起身中數箭,倒地而亡。楚肅王繼位後,嚴格按照楚國的法律“以兵器觸及王身者,夷三族”,挨個追查當初箭射楚悼王屍體者,找到瞭70餘傢,全部滿門抄斬。吳起這一死法,也算為自己報瞭仇,拉上瞭好些墊背的同死鬼。  在列國爭霸時,吳起每到一地都能強軍興邦,確有過人之才。他的著述除《吳子》外大多散佚,卻仍留下“內修文德,外治武備”的謀國強軍之道。吳起還認為“爭名”、“爭利”、“積惡”、“內亂”是引發兵禍之源,雖隻論及膚淺表面,仍可謂在世界軍事史上最早探索瞭戰爭的社會根源。  而另一方面,吳起所到之處均引發非議並最終被謀害,固然是因變法得罪瞭既得利益集團,其個人道德缺失的因素也不容忽視。據記載,吳起為將時曾“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不過從他對親人也無情無義的行徑來看,此類舉動不過是籠絡下屬的手腕。當時被吮疽的士兵的母親知道此事忍不住哭起來,然而不是感激而是悲哀,認為兒子受此拉攏定會送命。  以春秋戰國的孫武、吳起兩位著名兵傢相比,著述孫勝於吳,武功吳過於孫,但後人往往尊孫武而輕吳起,正是因為德重於才。縱觀千年的統軍征戰經驗,軍界公認仁、信、智、勇、嚴齊備,方具名將之風。古時雖有“謀大事者不拘小節”的辯辭,然而身為將帥,想服眾仍需註重個人操守,才能全方位塑造良好素質。若隻講權謀而鄙視道義,雖可得功利於一時,從長遠看必然滋生毒化社會風氣和敗壞軍人武德的負面作用。吳起在史冊上留下令後人贊嘆的武功,但其為爭功名不擇手段,卻應視為古代兵傢遺產中的糟粕。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吳起的結論可謂一語中的,那便是——“以刻暴少恩亡其軀。悲夫!”相關閱讀推薦:唐朝名將李靖是如何當上“托塔天王”的?漢初三大名將是誰?漢初三大名將的結局是什麼?大唐名將風采之李光弼巧施“美馬計” 吳起殺妻求將的故事:殺妻求將的主人公是誰?

世界借環太軍演揣測中美 爭議不斷卻頻繁往來

  離美國主導的“環太平洋—2014”軍演還有半個月,中國9日正式宣佈解放軍艦隊開赴夏威夷演習場。首次參加演習的中國派出瞭僅次於東道主的艦隊規模,這令外界對這個兩年一次的全球最大規模軍演關註度陡然上升。  雖然解放軍隻是參加外圍的非實戰演練科目,但西方媒體對這兩個國傢相互釋放的一點點善意更多的是“不解”:為何已經舉辦瞭23次的“盟友秀場”突然邀請昔日“假想敵”?為何在近期中美兩軍“口水仗”不斷和互相示強的背景下,即使“異夢”還要“同床”?  “中國作為主要亞太國傢,它這麼多年不參加才令人驚訝。”德國中國問題專傢夫羅裡揚10日對《環球時報》說。  他認為,中美建交30多年來,兩軍關系一直是“最短板”,猜疑、指責和敵意不斷,始終跳不出“恢復、發展、停滯”的怪圈。  中國學者倪樂雄對美聯社表示,中國答應參加演習表現出外交方面新的成熟,說明盡管存在一些爭議,但中方不會讓個別爭議影響整體關系,“現在的遊戲規則是一邊吵架一邊合作”。   世界嘩然:香格裡拉中美唇槍舌戰驚人內幕  謊言下的美國:香格裡拉,中美唇槍舌戰  在第十三屆香格裡拉對話會首次大會發言中,日本首相安倍首先對中國含沙射影的指責,緊接著美國防長哈格爾對中國進行瞭公開的指責,美日兩國妄圖把中國描繪成一個靠武力申張權利的規則破壞者、亞洲地區安全的潛在威脅。  可以說,雖然安培花瞭錢買瞭一個主旨發言的機會,可惜,日本人所講的並不是亞洲人民所關心的,所以,安倍嘰嘰呱呱說瞭半天,會場冷冷清清無人響應,於是日本人帶頭鼓掌,結果換來的卻是全場的側目和厭惡。大傢辛辛苦苦花錢買機票來到新加坡參加這個論壇,不是來聽祥林嫂講故事的。所以,首戰,日本可謂自討沒趣,雞飛蛋打。  輪到美國防長演講,哈格爾信心滿滿,在奧巴馬聲稱還要當一百年世界領袖的精神鼓舞下,於是,放棄西方人特有的紳士風度,改瞭一幅潑婦的嘴臉,在與會者面前霸氣十足、潑婦似地將中國批得一無是處。  孟非曾經在非誠勿擾舞臺上說過一句話,“女人是什麼情況,我不知道。但是,如果一個男人說狠話,那說明他實在是沒辦法瞭,但凡有他一點別的辦法,男人是不會說狠話的,如果說瞭,那說明他隻能說說狠話瞭。”  美國人認為這是新加坡,不是中國,所以,說說狠話,不會被當面批駁,於是,這點膽子還是有的。再者說瞭,美國的瀕海戰鬥艦就停在新加坡呢,這時還不敢說兩句硬話,還待何時?相關閱讀推薦:中美戰艦在西太平洋相遇 中方婉拒美軍訓練邀請美媒狂想中美開戰:解放軍若被打敗將更加致命外媒披露中美大戰美軍戰術:防禦為主 襲擊雷達韓國反導或成中美爭奪焦點:美在韓強推反導系統美媒:美國必須對中國劃紅線 明確中美開戰雷區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就在美國代表、日本代表及美國的狗爪子們都極其興奮、解氣的時候。在會議現場,有位中國女將軍,姚雲竹得到提問機會後,對哈格爾提出四問:  “日本的釣魚島國有化是不是單方面改變現狀的行為?釣魚島的主權和管轄權是不是一回事兒?中國被批評使用武力和高壓的手段改變現狀,那美國動不動就跟一個與別國有沖突的盟國說什麼共同防禦條約適用於利益沖突事件,是不是一種脅迫和濫用武力?中國設立東海識別區違反瞭哪條國際法?”  很顯然,世界沒有哪個國傢的軍人敢對美國國防部長提出會讓美國人覺得不高興的問題,很可惜,除瞭俄羅斯外,中國的將軍們卻敢,而且還是一位女將軍。這四個問題,無疑像四巴掌,一掌一掌打在哈格爾大人的臉上。  全世界的媒體眼睛都在瞪著美國國防部長,很想聽聽,這位剛才還牛逼哄哄的硬漢如何來答復這位中國女將軍的提問。哈格爾隻好避重就輕地說,中國設立東海識別區並沒有違反什麼法律,但應該事先跟鄰國商量,不應該單方面改變現狀;對釣魚島問題,哈格爾回應稱,美國在主權問題上不持立場,但中國改變現狀的行為侵犯瞭日本的現實管轄權。  很顯然,從哈格爾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看出一點,那即是,中國並沒有違反什麼國際規則,隻是,中國人太不把美國人放在眼裡瞭!   於是,哈格爾用自己懦弱無能的表現再給自己扇瞭兩巴掌。在世界媒體面前,美國國防部長用他最真實的表現再次證實瞭美國的無中生有及軟弱無能。  事情到瞭這裡,如果就完瞭,也就算瞭。好吧,中美還有一大戲沒演完呢。  2014年6月1日,全世界傳統的兒童節,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王冠中,就職位而言,低美國國防部長幾個級別。但是,即使這樣,中國這位頗有儒將風度且鐵骨錚錚的將軍像教育小孩一樣,教育瞭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美國國防部長哈格爾。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王將軍是如何教育美日兩國的:  “我想離開我的演講稿,就會議期間安倍和哈格爾的演講談一些我的看法。我本來沒有準備我下面要說的,你們一會可以看到,在我的演講稿的英文版上面沒有這段話。我原來隻是想說出中國的主張和理念,我的稿子裡並沒有我要說的一些話。但是,會議期間,我聽瞭安倍和哈格爾的演講以後,迫使我不得不離開演講稿說幾句話。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安倍演講以後,我的一位外國朋友對我說:‘你要保持冷靜啊。’哈格爾演講以後,那個外國朋友又對我說:‘你要繼續保持冷靜啊。’他跟我我說,一個國傢今後的結果如何,不是看言辭,要看實際行動。我覺得我的這位朋友非常關心我,也關心中國,特別是他說的‘一個國傢今後的結果如何,不是看言辭,要看實際行動。’我認為他講的非常好,非常正確。但是我今天要對這個朋友表示一點歉意,雖然你對我有兩次建議,我還是要講幾句話。我這幾句話非常少,不像安倍和哈格爾那樣用演講的主要篇幅來指責中國。為什麼要講幾句話呢,我有兩點考慮。一個是中國有句俗語:來而不往非禮也。第二,我也考慮到這次香格裡拉會議叫做對話會,對話會就是大傢相互討論,你說你的看法,我說我的看法。我們互相交流,真理會在討論中顯現出來。既然安倍和哈格爾說瞭他們對中國的看法。我也說一下對他們兩位發言的看法。  我認為,我們中國代表團和中國人都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很多外國朋友也有一樣的感覺。就是安倍和哈格爾的發言是對中國的一種挑釁。有的外國朋友跟我說,安倍作為一個首相,哈格爾作為一個國防部長,在這樣一個場合對中國做出這樣的無端指責,真是不可想象。我這位朋友說的對,完全超出我的預想。  安倍和哈格爾的演講給我的感覺是他們一唱一和的。他們相互支持相互鼓舞,利用他們在香格裡拉對話會上首先發言這樣的優勢向中國發起挑釁。安倍的發言重點針對中國,不管他有沒有點名,如何包裝,我相信所有聽眾都聽得出來針對中國。哈格爾的演講重點也是針對中國,所有聽眾都能感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