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父子

歷史上死的最慘的太子石宣:父子仇恨的典型代表

  在我國的歷史上,太子被害、被殺、慘死的現象非常之多。要說起歷史上哪位太子死的最慘,那就非石宣莫屬瞭。、  後趙武帝石虎(295-349),字季龍,羯族,上黨武鄉(今山西榆社北)人,後趙明帝石勒堂侄,十六國時期後趙君主,334年-349年在位。  333年石勒駕崩,由太子石弘繼承。第二年,石虎廢殺石弘,自稱為居攝趙天王。至335年,其首都由襄國(今河北邢臺)遷至鄴(今河北臨漳西南,河南安陽北郊)。337年,石虎自稱天王,349年稱帝。石虎在位期間,生活十分荒淫奢侈,又對百姓施行暴政,表現出種種殘暴的一面;不過他厚待來自西域的佛教僧侶佛圖澄,客觀上對當時佛教的傳播有一定貢獻。  石宣是五胡十六國後趙太祖石虎的次子。337年太子石邃叛亂,被殺。石宣因此被封為皇太子。   後趙太祖石虎寵愛的兒子並不是石宣,而是石韜。石宣對此非常的嫉妒,因此令人暗殺瞭石韜。事情到這一步還沒有完,他還想著在石韜的喪禮上暗殺後趙太祖石虎。結果被石虎發覺。  事情的經過大體上是這樣的:  石虎寵愛石韜,石宣不爽,爾後,兩兄弟經常發生沖突,石宣於是把石韜砍掉手足、雙眼刺爛、破肚慘死。怕被受罰,因此計劃在石韜的喪禮上弒父,以奪去皇位。  石虎得知愛兒石韜死瞭,昏迷瞭好一段時間,他本想出席兒子的喪禮,幸而大臣的提醒,沒有出席喪禮。後來,石虎得到知情人的報告,得知皇太子石宣殺瞭石韜。憤恕到極點的石虎下令用鐵環穿透石宣兩額鎖著,又將他的飯菜倒入大木槽,使石宣進食時像豬狗般。石虎用舌頭舐著殺石韜的劍上的血,發出瞭震動宮殿的哀聲。於是下令在鄴城城北埋起柴堆,上面設置瞭木竿、竿上安裝瞭轆轤將他紋起來。並讓石韜生前最寵的宦官,郝稚和劉霸二人拽著石宣的舌和頭發,沿著梯子把石宣拉上柴堆,之後用轆轤把他紋起來,再用回一模一樣的方法向石宣施刑。當石宣已奄奄一息時在柴堆四處點火,石宣被燒成瞭灰燼。這還未能平熄石虎的怒火,再下令把灰燼分散到名門道中,任人、馬、馬車的輾踏,又將石宣的妻、子九人殺死,又把石宣的衛士、宦官等數百人車裂,將屍體投進漳河。  這一通折騰,折騰出瞭中國歷史上父子仇恨的典型案例。相關閱讀推薦:普洱茶與寵後趙飛燕有什麼關系?趙飛燕如何養生奴隸皇帝後趙石勒:自知之明使得他縱橫天下西漢皇後趙飛燕:真的能在人的手掌上跳舞嗎?揭秘傳奇皇後趙飛燕為何夜夜蕭歌卻終身不孕?後趙國第一個死於骨肉相殘的皇帝:後趙太祖之死

蔣氏父子在溪口的最後日子:拜佛抽到“下下簽”

  歷史行進至1948年末,蔣介石賴以支撐其內戰獨裁政策的幾百萬軍隊遭到人民解放軍摧枯拉朽般的打擊;經濟改革失敗,通貨膨脹,國民經濟瀕於全面崩潰,民怨鼎沸;國民黨政權內部的派系爭鬥驟然加劇,李宗仁、白崇禧等人頻向蔣氏發出下野出國的“勸告”;美國白宮亦感覺蔣不可救藥,催促換馬,讓李宗仁取而代之。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蔣介石不得不“慎密考慮引退問題,蓋以在內外交迫的形勢之下,必須放得下,提得起”。  1949年元月19日上午,蔣約見李宗仁“商談時局,表示隱退之意”。21日,蔣介石被迫以“因故不能視事”的名義宣告引退,由副總統李宗仁代理總統。  就在同一天,蔣介石於兒子蔣經國的陪侍之下,踏上歸返故裡的旅程。從元月22日到4月25日,蔣介石度過瞭他在傢鄉溪口的最後歲月。那是蔣氏父子既感受到鄉情、親情溫馨,又不堪落寞憤懣煩惱,因而發出前所未有的良多感嘆的日子。  筆者近日得暇,在溪口盤桓經日。眼觀蔣氏傢族相關遺跡,耳聞蔣氏父子塵封故事,讓人感覺意味悠長,特別是蔣氏父子留在溪口的最後言語行止。  蔣介石:“武山廟菩薩是靈的!”  東出武嶺門外,行約百步,右手邊有一廟宇,此即武山廟。歷史上,它是溪口鎮任、宋、單、張、蔣五姓宗族共祀之廟。自蔣姓繁衍為鎮上大姓後,蔣姓便做瞭社首,蔣傢重大慶典多在此舉行。  蔣傢與武山廟有特殊的因緣。清朝末年,蔣介石的父親曾被推選為廟首,執掌廟產的日常管理。他曾召集五姓族長,對武山廟進行大規模擴建,由此奠定武山廟至今的規模。  民國初年,這裡興辦武山小學,蔣介石之子蔣經國於1916年在此啟蒙。這之後,蔣介石也曾出資修廟,並多次入廟許願、求簽,把武山廟菩薩當作自己精神的依托。西安事變後,蔣介石回溪口療傷息養,下車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武山廟菩薩面前燒香叩拜。  1949年1月,蔣介石第三次下野。這次還鄉,與以往歷次相比,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大有不同。蔣傢王朝正在坍塌,“人間正道是滄桑”,這一點似乎連深居溪口鎮武山廟的菩薩也“洞若觀火”。   在回到溪口時,蔣介石又一次來到武山廟拜菩薩,抽到一個“下下簽”。隨行在側的侍衛長安慰說:“先生不必難過,簽文未必可信。”面對頹敗的現實,蔣介石有瞭幾許豁然,坦言道:“不要亂講,武山廟菩薩是靈的!”  蔣經國:“李(宗仁)之態度,轉眼判若兩人”  妙高臺之“妙”,在於置身山麓仰望,隻見其峰不見有臺;身臨峰頂之後,則隻見平臺不知是峰巔。妙高臺之“高”,在於峰頂海拔雖隻有396米,但在平臺邊緣處,可見三面直臨深淵,群山拜服,驟然給人格外高峻的感覺。  妙高臺之內,古松高挺,怪石遍地,經年雲遮霧繞,入夏氣候涼爽,如世外仙境,自古為雪竇登高覽勝之地和避暑勝地。相傳宋代高僧知和禪師,在妙高臺結茅廬而居20年,與臺下伏虎洞兩虎為鄰。知和年復一年誦經於晏坐石,日久竟將兩虎感化,躍上臺來聽經。後知和圓寂,兩隻老虎竟長守不離。  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歸裡,即選中雪竇山這處勝絕之地,拆去棲雲庵,修築瞭一幢中西合璧的兩層別墅,為之題堂額“妙高臺”。原棲雲庵中石奇禪師舍利塔,被原封不動地留在瞭別墅天井中,以往蔣介石偕宋美齡來此避暑,總要在舍利塔前鞠躬行禮。  1949年蔣介石最後一次還鄉,妙高臺別墅是他的棲息地之一。其時,雲繚霧罩的妙高臺,成為他為飄搖民國最後一搏的處所,別墅中架設瞭電臺,鋪擺瞭沙盤。與蔣氏從繁華金陵轉居蒼莽妙高臺恰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共中央從鄉野西柏坡開進瞭千年古都北平城,影響中國命運的兩個軍機中樞在前後腳之間完成瞭耐人尋味的移位。  蔣介石從南京國民政府總統任上“引退”那一天,內心的不愉快不平靜是不消說的,從其子蔣經國當天已經寫得非常平和的長長日記中,誰都能體察得到,這裡節選部分片段:“今天是父親‘引退’的一天,也就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歷史又遭逢瞭一次厄運,幾乎斷送國脈的一天;而在我個人亦鑄下永世不能磨滅的深刻記憶的一天……時在座同志莫不感情激動,甚至有聲淚俱下者。其中堅貞同志,對‘引退’事力持異議,終為父親婉言勸止。最後,對宣言略加修正,即宣告散會。亦有不少高級軍事幹部,聞訊痛哭失聲……張嶽軍先生由南京來電話,說李宗仁認為宣言中以中常會改正之點,未明出處,須加修正。並將父親手擬之‘既不能貫徹戰亂政策,以奠定永久和平’數說,亦一並刪去。李宗仁等並謂:如不照此改正,則將不簽名聯合宣言,以此相脅。李之態度,轉眼判若兩人,其盛氣凌人,與缺乏政治風度,殊屬可笑……”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1月22日,蔣介石在兒子經國的隨侍下回到奉化溪口。  此次下野與前兩次情形迥異。前兩次下野都是在黨閥軍閥的傾軋中短暫受挫,未幾即東山再起。第一次下野他三喜臨門,得到美人、權力和外援;第二次下野以退為進,收服瞭汪精衛,逼走胡漢民、李宗仁,玩弄瞭孫科,最終將全國軍權握在手中。而這一次,“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蔣介石以至有瞭“到五臺山靜修”的道白。  雖然蔣介石仍是國民黨總裁,明裡引退,暗施遙控,更為頻繁地幹預黨政籌謀軍機,但回饋到這裡的消息,是折沖談判頻接通牒、鏖戰沙場兵敗如山。江山即將易手,故地不能久留,返鄉歸期難料……  於是,一旦撇開煩心的軍機政務,蔣介石就心無旁騖地去踏看傢鄉的水色山光,吊祭蔣傢的祖墓宗祠,揖拜四明界內的古剎名寺。這一次,他要看個夠、祭個夠、拜個夠。在政治畛域之外,許多從懂事就向往的、從離開故鄉再不曾體驗過的,在溪口的這3個月,他都力爭去瞭卻和經歷瞭。  蔣介石的日程排得滿滿的,每天八點就寢,六點即起,但在外人眼裡,他忙忙碌碌不出三項事:接見政要、求神拜祖、觀水遊山。隻有在做後兩項事情的時候,這位曾集民國黨政軍最高權力於一身的鐵腕領袖,才顯露出他還有另一面。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的軍統別動隊:集合軍政憲警特的萬用部隊歷史解密:與蘇聯顧問決裂導致蔣介石徹夜難眠?揭秘:為何蔣氏族譜裡蔣經國不是蔣介石兒子?揭秘:蔣介石如何刺殺宋慶齡的左膀右臂楊杏佛?抗日戰爭時期日軍攻到南京蔣介石為什麼要逃跑?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到溪口的當晚,蔣介石就下榻在母親墓地所在的慈庵。蔣經國在這天的日記中寫道:“回到傢鄉的奉化溪口,突然又體味到十分溫暖的鄉情;而且盡量享受瞭天倫的樂趣。”  從1月22日到溪口,至4月25日,僅從蔣氏父子日記中提及的記錄看,除蔣外出與國民黨軍政要員會見外,來溪口與蔣介石晤面的軍政要員就不下40人次,像閻錫山、張治中、吳忠信、張群等都留宿數日,甚至在妙高臺與蔣徹夜長談。  此外,蔣介石到大寺小庵宗祠祖墓求神拜祖的記載有十餘次,到溪口的山水間遊覽的記載多達近30次。仿佛隻有傢鄉的山間清風水上凌波,才能滌洗去現實帶給蔣氏父子的煩惱淒愴。蔣經國在1月31日的日記中寫道:“隨父遊覽涵齋,後登江口塔山寺和小靈峰,僧人殷勤接待。丁茲亂世,人心潰決,而方外人猶存古道,真所謂‘禮失而求諸野’也。”  蔣經國筆下的2月21日,更呈一幅太平盛世畫面:  山翠潭光,互相輝映,其樂何極?回至巖下,適附近有單姓鄉人舉行婚禮,父親帶我們順便參加,單氏舉族熱烈歡迎。乃送彼山羊一隻、老酒一擔、花燭一對,並略用茶點而回。  然而就在同一天,由於京滬杭警備總司令湯恩伯的出賣,準備仿效傅作義起義的浙江省主席陳儀,在蔣介石的授意下遭特務逮捕。1950年6月18日,在臺灣,陳儀以“勾結共匪”罪名被槍殺。   在大陸的最後一次年夜飯  蔣氏父子到溪口的第七天,恰是農歷除夕。當天晚上,蔣介石全傢在豐鎬房報本堂吃年夜飯。  在主桌用餐的,除瞭蔣氏父子,史稱蔣介石終身幕僚的張群、時任立法院副院長陳立夫、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鄭彥棻,還有奉化縣長周靈鈞,溪口當地父老毛穎甫、王良鶴。  蔣經國親自把盞,給賓客敬酒。為毛穎甫敬酒時,毛站起身來連說:“不敢當,不敢當,經國兄。”蔣介石覺得不合適:“就叫他小名建豐吧!論輩分,他還是你的孫兒輩呢!”毛穎甫之所以如此謙恭,是因為他那任蔣介石侍從室機要室主任的兒子,在蔣介石困頓之際,帶著妻兒到國外去瞭,他覺得兒子有負蔣傢栽培。  接著,蔣介石問在座的王良鶴:“老鶴頭,世和如今在哪裡?”王良鶴回答:“在寧波治病,現已回傢。”蔣說:“世和跟我多年,盡管有些毛病,流落在外總不好,還是回到我身邊吧!”王良鶴遂離席而去,不一會兒便領兒子王世和前來。王世和見蔣就立正敬禮,大聲說:“世和願追隨先生到底,至死不移!”蔣介石聽瞭很高興,招呼王傢父子入席。  豐鎬房聚餐過半,蔣經國抽身去武嶺學校禮堂,給安排在那裡吃年夜飯的軍官們敬酒。他端起酒杯,用沙啞的聲音說:“諸位,傢貧出孝子,國難出忠良,當我們走上坡路時,有人跟著我們,這不稀奇。現在我們走下坡路瞭,各位從各地費瞭不少周折,來到這裡,這才是最難得的呀!”說完一飲而盡,宴席上充滿瞭悲涼的氣氛。  1月29日是農歷新年。一大早,蔣經國就率妻兒上山,給駐蹕慈庵的蔣介石拜年。蔣介石給孫輩們分瞭壓歲錢。早飯後,蔣介石乘車往寧波白水巷,拜謁北宋先祖蔣浚明神位。汽車開到寧波倉頭橋街口,他就下車步行到先祖神位牌前脫帽鞠躬。返回溪口後,蔣介石又到溪口蔣氏總祠堂及一、二、三、四各房祖堂參拜祖先神位。  雖逢中國人最喜慶的佳節,但蔣傢人卻快樂不起來:“念一年又過,來年如何,實難想象。更不知有多少人在痛苦和憂愁中,度此年節。目前整個社會,充滿瞭血和淚,我縱欲新年言吉語,但事實如此,又如之何!”但為什麼會“充滿瞭血和淚”,蔣經國沒做進一步的深思和檢討。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蔣經國的四十生辰過得冷冷清清  這一年的4月15日,是蔣經國的40歲生辰。“天色微茫中起床,至祖堂拜祖,六時上慈庵,八時侍父做禱告,並向父禮拜報恩”。  蔣介石對兒子的生辰似乎早有準備,他展紙揮毫,為蔣經國題瞭“寓理帥氣”四個大字。這四字題詞隨後被制成匾,懸掛在豐鎬房的報本堂內。  在“寓理帥氣”四字後,蔣介石還書寫瞭跋文,作為題詞的解釋,並說明對經國的期望,跋文寫道:“每日晚課,默誦孟子‘養氣’章。十五年來,未嘗或間,自覺於此略有領悟。又常玩索存心養性之‘性’字,自得四句曰:‘無聲無臭,惟虛惟微,至善至中,寓理帥氣。’為之自箴;而以寓理之‘寓’字,體認深切,引為自快;但未敢示人。今以經兒四十生辰,特書此‘寓理帥氣’以代私祝;並期其能切己體察,卓然自強,而不負所望耳。”  對父親的題字和跋文,蔣經國心生感慨:“凡此所言,希望於我愈深,亦鞭策於我愈力,此後修養治事,定以此為準繩。孔子說:‘四十而不惑。’我已至不惑之年,一事無成,且常感情用事,不能‘持志養氣’,細想起來,真是慚愧萬分!”  當晚,蔣傢舉辦瞭生日聚餐,蔣傢的至親好友,蔣經國的朋友學生,都趕來參加。蔣經國在日記中說:“許多舊朋友和老同學,從滬杭各地,遠道趕來歡聚;鄉居得此,亦一樂也。”但從其他參與者的追憶看,夜宴上並不見有蔣經國所謂“樂”的氣氛。   三青團中央幹校學生王治平曾對此作過描述,他是專門從上海趕去祝壽的:“教育長四十壽辰過得簡簡單單,冷冷清清,豐鎬房沒有壽堂,更沒有吹吹打打的熱鬧景象,我們上海來的同學直到夜宴時才見到他,簡直省略瞭拜壽的儀式。夜宴並不豐盛,被邀的客人均是蔣氏父子的嫡系僚屬及近親門生。蔣經國敬酒一如往日,但今非昔比,他神情黯淡,喉嚨更加沙啞。我們陪酒、敬酒的客人也感到窒息般的沉悶,杯杯是冷酒,苦酒澆心頭。蔣經國強打精神講瞭話,客人們似乎不是在聽他講什麼,而隻是眼睜睜地觀察他沮喪的神情。”  那天夜宴後,蔣傢還在武嶺學校禮堂演祝壽戲,招待前來祝壽的客人。  忽然動身,蔣介石要去哪裡?  1949年4月21日,國共和談破裂,次日人民解放軍分三路強渡長江,兵鋒直逼南京。這天,蔣介石急邀李宗仁、何應欽、張群、白崇禧等到杭州會談,商議對策。然而,對策剛商議完,南京城內的總統府也完瞭。蔣介石於23日匆匆回溪口,準備離開。  蔣經國4月24日日記寫道:“內外形勢已臨絕望邊緣,前途充滿暗影,精神之抑鬱與內心之沉痛,不可言狀,正‘山雨欲來風滿樓’之情景也。竊念傢園雖好,未可久居。乃決計將妻兒送往臺灣暫住,以免後顧之憂,得以盡瘁國事。”  中午,蔣介石吩咐蔣經國:“把船隻準備好,明天我們要走瞭。”蔣經國當即問,去哪裡?目的地是哪?但蔣介石卻沒有應答。其時,在象山碼頭停泊待命的軍艦隻有一艘太康號,艦長為中校黎玉璽。  蔣經國將黎玉璽召來佈置開航準備諸事,黎玉璽遂問蔣經國:“你知道不知道領袖明天準備到什麼地方去?”蔣經國說:“我也不知道,不過以這次取道水路看來,目的不外兩個地方:一是基隆,一是廈門。”黎玉璽覺得蔣經國的分析八九不離十,便赴港口準備。  當日下午,蔣經國的妻子方良,兒子孝文、孝武、孝勇,女兒孝章離開溪口,先行去臺。蔣經國因忙於撤離溪口的種種事務,“遍地烽煙,未往送行”。傍晚,他回到妻兒走後的豐鎬房傢中,感到“冷落非常,觸景傷懷”。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原城破之後  蔣經國4月24日的日記裡,記述瞭這樣一件事:“梁敦厚等五百餘同志壯烈殉職……梁敦厚同志服毒自焚,使我有無限之感想,我與他雖相識不久,但數度長談,意見甚為投契,且深覺其為人豪爽正直。今如此壯烈殉國,是最光榮的歸宿,真不愧為一條好漢。”  梁敦厚是閻錫山的姨表侄,大學畢業不久就任閻錫山機要秘書。閻錫山逃離太原前,任命其代理山西省政府主席。在梁任特警處處長期間,逮捕共產黨員、進步人士3300多人,殺死370多人,雙手沾滿鮮血。  4月20日太原被中共拿下,梁與長期照顧閻錫山生活的閻錫山堂妹閻慧卿,在太原綏靖公署的地下室服毒自盡。還有一些特警人員,也在城破時服毒自殺或互相射殺。  太原城破多人自殺,與閻錫山蠱惑有關。傅作義起義時,閻錫山聞訊集合山西軍政人員大罵傅作義,表示自己要死守太原,城破就自殺。閻多次公開宣示:“昔日田橫五百壯士,壯烈犧牲,我們有五百基幹,要誓死保衛太原。不成功,便成仁。”更絕的是他詢問得知德國納粹軍官在蘇軍攻克柏林時服氰化鉀毒丸自殺後,立即讓川至制藥廠配制五百瓶毒藥,並擺在自己面前,讓美國記者拍照刊登在美國的《時代》雜志和山西《復興日報》上,還把照片特意送給美國大使司徒雷登等人。  閻錫山堂妹閻慧卿自盡前夕,讓梁敦厚代寫《閻慧卿致閻錫山的絕命電》,電文中有:“同仁五百,成仁火中。妹雖女流,死志已決。目睹玉碎,豈敢瓦全……”蔣經國日記所說“五百餘同志壯烈殉職”,大概就是根據這份絕命電。但據攻城部隊的清點,隻有46人是自殺身亡。據說,閻錫山在上海讀到這份絕命電淚流滿面。   國民黨當局到臺灣後套用瞭古代“田橫五百士”的典故,附會編造瞭“太原五百完人”的故事。閻錫山還撰寫瞭《太原五百完人歌》,其中有:“民族有正氣,太原出完人;海天萬裡招忠魂,歌聲悲壯動三晉……誰能為完人?男學梁敦厚,女學閻慧卿……”“太原五百完人”甚至在臺灣編入小學課本,影響極大。但由於長時間兩岸阻隔,大陸的文史研究人員直到1983年才聽說有這麼一回事。  許多年後,臺灣“狂人”李敖挖苦閻錫山:把照顧自己多年的堂妹留在太原,把那麼多人蠱惑得自殺瞭,自己卻棄城逃走,稱閻錫山是“沒有完的‘完人’”。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史上唐太宗與李治父子情深:肉麻書信古今少見

  所謂的天之驕子,指的就是唐高宗李治這樣的天潢貴胄。李治的出生並不平凡。這不單單是因為他的父親是“千載可稱,一人而已”的唐太宗,母親是“賢哉長孫,母儀何偉”的文德皇後,更是因為他的甫一降世就讓父親欣喜之下大宴群臣,而有幸在這一天出生的人也因此得到瞭賞賜。所以李治的誕生,排場不可謂不大。等到貞觀五年李治受封為王的時候,李治的獨特地位更是凸顯瞭出來。因為唐太宗將這個小兒子冊封為瞭晉王,隨後又授予瞭並州都督一職,這是什麼概念?根據《舊唐書·地理志》的記載,並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說李治得到的是太原這塊封地。李治也很不辜負父親的厚愛,從小就很聰慧。據說李治剛會走路的時候就能抓著筆寫下一個“敕”字,想來是唐太宗批閱奏折時經常抱著他,甚至興致大發曾教過他這個字的原因,所以李治才能依葫蘆畫瓢地將之寫出來。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長孫皇後崩於立政殿,剛剛過完八歲生日的李治自此失去瞭自己的母親,曾經父慈母愛的和暖時光也就此一去不復返瞭。年幼的李治哀傷異常,唐太宗心疼自己的小兒子,索性將李治兄妹接到自己的寢殿一同居住,於是《唐會要》上便留下瞭這樣一筆記載:“晉王及晉陽公主,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而放眼整個大唐王朝,被皇帝親自撫養長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這是怎樣的一種殊榮!不過相比唐太宗征高麗時那些更令人不可思議的肉麻事件,這些溺愛的事跡已經隻能算是小巫見大巫瞭。而說到征高麗時的肉麻事,首當其沖的便數那封《兩度帖》瞭。  《兩度帖》原文:兩度得大內書,不見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時間忽得奴手書,報娘子患,憂惶一時頓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後,但頭風發,信便即報。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報。今得遼東消息,錄狀送,憶奴欲死,不知何計使還,具。耶耶,敕。   譯文:兩次收到大內送來的文書,卻還不見稚奴你的書信。爸爸我擔心的要死。剛才忽然得到稚奴你的親筆手書,說娘子生病瞭,我的擔心害怕頓時消失瞭,就好像死而復生一樣。從今以後,隻要你的頭風病發作,就立刻寫信告訴我。爸爸我如果生病,也會一一寫信告訴你。今天得到遼東(戰場)消息,抄錄一份給你。想稚奴你想得要死,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去,要說的就這些。爸爸,敕。貞觀十九年的時候唐太宗親征高麗,李治身為太子留守在後方。李治非常思念自己的父親,請求上表問候起居,於是唐太宗為瞭彼此能夠及時瞭解對方的狀況,首創瞭飛表奏事制度,這封信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寫成的。幾乎所有人第一次看到這封信的時候,都很難相信會是唐太宗這樣的一國之君寫的。尤其是那幾句:看不到稚奴你的信,爸爸我就“忌欲恒死”;看到瞭你的信後才放下心來,就像“死而更生”;最後再來一句爸爸想你想到“憶奴欲死”——讀來真是令我們這些現代人都覺得肉麻得很。  不僅如此,李治在聽說唐太宗征戰期間一度距離“賊城不逾百步”後,緊張到“魂飛膽戰,莫知自處”,連忙向自己的父親表示“伏願思宗社之重,以億兆為心”,告訴他打仗別那麼勇猛,做兒子的很擔心。於是唐太宗立即回瞭一封《克高麗報皇太子書》,表示自己自從收到他的信後,因為想著自己的兒子會擔心,“所以不執斧鉞”,而且“此後必不親行陣,勿為憂慮也。”而且就在唐太宗親征高麗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瞭定州。直到不能再送瞭,面對依依不舍的愛子,唐太宗就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說:“不到我們父子二人再相見的時候,我絕不會換下這身衣服。”所以後來唐太宗的衣服是穿臟瞭又穿破瞭,連大臣都看不下去瞭勸他換一件,他死活不肯答應。還是等到李治進獻瞭新衣服後,唐太宗這才換下瞭身上這件已經穿爛瞭的袍子。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重,李治親自照料自己的父親,鬢邊的頭發都變白瞭。唐太宗感慨道:“你這些天吃不好睡不好,親奉湯藥不離左右,就是為瞭照顧我,年紀輕輕兩鬢就有瞭白發,比古時候的文王還要孝順。就算我死瞭,想來也沒什麼可遺憾的瞭。”就在這一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六月甲戌朔,李治即位,是為高宗皇帝。縱觀李治前二十二年的人生,可謂是在唐太宗的呵寵下長大的。所以我們今人雖然隻能透過冰冷的史料來回顧這段父子情深,但是從這些白紙黑字中,依然能感受到唐太宗對李治的拳拳父愛,以及正是在這拳拳父愛中成長起來的唐高宗李治。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李治把武則天被立為皇後老臣們有何下場?唐高宗李治廢太子李忠結局:李忠為何被武後賜死?李治真沒不出武則天連續兩次嫁禍自己大老婆嗎?武則天詩歌之謎:如意娘為李治所寫或是李世民?當皇帝就得靠搶:揭秘唐高宗李治悟出的生存策略李世民時期的冤案為什麼到李治時期也不能平反?

三國歷史當中十大父子英雄:老子英雄兒好漢!

  TOP10 鄧艾與鄧忠  鄧艾是曹魏後期最重要的軍事將領,他長期駐守西南與蜀軍對壘,是阻止薑維北入中原、拱衛兩京安全最重要的一道屏障。鄧艾智勇雙全,膽識過人,能夠跳開兵法常規的束縛和桎梏,切換視角,另辟蹊徑,想旁人之不敢想,行他人之不敢為,越過陰平小道奇襲西蜀腹地便正是鄧艾平生的最大傑作,一戰而滅蜀漢,做成瞭曹操、司馬懿等梟雄未能成功之事業。鄧艾軍事才華過人,但政治手腕稚嫩,攻破西蜀之後便以功臣自居,拿“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為不遵司馬昭號令的擋箭牌,其心雖無二志,但還是引來瞭司馬昭無窮的猜忌和無情的打擊,最終殞命於他親自征服的那一片西川熱土。鄧艾之子鄧忠,雖是年幼,但卻不辱虎父之威,初登場時便鏖戰薑維不分勝負,更難能可貴的是小將鄧忠竟能躲過以神射著稱的薑維必中之箭,令薑維一度誤以為鄧忠便是鄧艾本人,足可見鄧忠超越年齡的出色和不凡。鄧忠武功精熟,有勇有謀,自幼隨父征戰沙場,頗得歷練,加以時日必是鄧艾式的名帥悍將。隻可惜,父子二人皆是大智於軍事,稚嫩於政治,皆被司馬昭借鐘會之手除掉。  TOP9 張飛與張苞  張飛勇冠三軍,猛絕天下,是當之無愧的虎將虎父。飛子張苞秉承父志,誓死護漢,有著與其父如出一轍的勇猛和無敵,在東征孫吳、北伐曹魏的戰爭中為蜀漢立下瞭赫赫戰功。隻可惜,這顆冉冉升起的西蜀將星,未及成就更大貢獻,便與其父一般意外而亡,為這對虎父虎子身上增添瞭許多黯然神傷的悲情色調。  TOP8 馬騰與馬超  無論是董卓篡政時期,還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階段,馬騰都是篡漢權臣們難以抹去的一塊心病。馬騰乃是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久居羌地,在西涼一帶有著極高的威望和聲譽,是拱衛大漢邊錘、防止異族入侵的一道鋼鐵防線。因馬騰忠於漢室,又手握兵權,故而在演義之中數次成為匡扶漢室、誅滅奸黨的主力軍和急先鋒,並最終為漢室江山付出瞭生命的代價,是整部書中極具熱血和豪情的一位封疆大吏。馬騰雖英雄一世,但真正令其美名傳頌千古的,卻是因為他那位英雄蓋世的大公子馬超馬孟起。想當年,馬超為報父仇,興兵討曹,於渭橋之畔,七戰七捷,直殺得曹操割須棄袍、渡江避箭,令英雄一世的曹操發出瞭“馬兒不死,吾無葬地矣”的哀鳴,將馬傢軍的威名推崇到瞭極致。隻可惜,馬騰父子勇猛有餘,智謀不足,做事不機,輕信他人,馬騰因重托黃奎而慘遭橫禍,馬超因輕信降將致滿門盡滅,父子兩人在英雄之餘都充滿瞭悲劇的色彩。  TOP7 諸葛謹與諸葛恪  諸葛謹雖沒有其弟孔明那樣有經天緯地的曠世之才,但卻是孫權最為倚重的股肱之臣,為江東的霸業立下瞭豐功偉績。諸葛謹的兒子諸葛恪,才思敏捷,智力超群,頗有其叔父諸葛亮之風,是江東後起新秀中的佼佼者。諸葛恪在江東的政治地位和所表現出現的軍事才幹都在其父諸葛謹之上,因而被孫權委以托孤重任,成為孫權死後江東政權的實際掌控者。諸葛謹的一生正如他的名字一樣,小心謹慎,慎言謹行。然而他的兒子諸葛恪卻沒有秉承其父謙遜謹慎的為人之道,驕橫跋扈,鋒芒太露,終招來滅門慘禍,致使諸葛一氏盡覆滅於江東,不幸印證瞭諸葛謹當年對諸葛恪“此子非保傢之子也”的評價之言。  TOP6 鐘繇與鐘會  鐘繇乃是曹魏政權的股肱之臣,曾擔任太傅要職,位極三公之尊,是大魏霸業的柱石之臣。鐘繇之子鐘會不僅承繼瞭其父指點江山的政治才華,而且更加熱衷於引領虎狼之師縱橫天下的馳騁之感。鐘會先後幫助司馬師平定毋丘儉之亂,力排眾議堅定司馬昭討伐西蜀,並作為統兵大帥與薑維鏖戰於劍閣,是消滅蜀漢、平定西南的首功之臣。鐘會在軍事上的才華優於其父,但在政治手腕上的老練卻遠遜於其父。相比於歷經風雨飄搖卻始終在曹魏政壇屹立不倒的鐘繇,鐘會在政治手腕上則顯得相對青澀和幼稚,使其功成名就之後很快成便為瞭司馬昭的板上魚肉,慘死於西蜀征途。鐘氏父子與曹魏政權的興衰緊密相連,貫穿瞭曹魏霸業的始終,為曹傢做出瞭卓越的貢獻,是三國時期對曹魏政權影響極深的一對虎父虎子。

我們該如何看待一生嫁瞭父子二人的王昭君?

  對於王昭君來說,人生更像一場賭博,她選擇沖出掖庭這個牢籠,可北上大漠後,也並不知道迎接她的會是怎樣的命運。  中原正是春暖花開的3月,塞外卻是寒風凜冽的季節,還未走到草原,王昭君就病倒瞭。好在呼韓邪單於對她格外呵護,下令停止前進,讓她能安心養病。就這樣走走停停,經過長達一年的行程,總算抵達瞭匈奴的王庭。  與江南溪流環繞、綠陰遍地的風光不同,這裡(現內蒙古一帶)野風呼嘯,青草連天。盡管生活還有些不習慣,但王昭君卻能感受到匈奴人對她這位新“閼氏”的熱情。呼韓邪單於對她更是百般呵護。他還遣使向長安贈送瞭大批玉器、珠寶及駿馬,以報答漢天子的恩遇,甚至上書願保境安民,請罷邊卒,簡直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恩之情。  王昭君逐漸適應瞭草原的生活,喝羊奶,住氈帳,騎馬射獵,學說胡語。第二年,她為呼韓邪單於生下一子,取名伊屠智牙師,封為右日逐王。然而就在生活剛走上正軌時,呼韓邪單於卻突然撒手人寰,留下瞭王昭君孤兒寡母。  呼韓邪單於的長子雕陶莫皋繼承瞭王位,尊號復株累單於。讓王昭君難以接受的是遊牧民族的婚姻風俗。《漢書·匈奴傳》裡記載:“匈奴父子同穹廬臥。父死,妻其後母。”也就是說,父親死瞭,兒子有權得到後媽。  備感屈辱的王昭君立刻給漢朝的皇帝上瞭一道“乞歸”表章,請求回傢,畢竟老單於死瞭,冷酷的政治遊戲也該收場瞭。在《王嬙報漢元帝書》裡,王昭君寫道:“臣妾有幸被選為陛下的後宮佳麗,原以為可以獻身陛下,死後留下芳名。卻不料遭到畫師的報復,遠嫁異國絕域,隻是為瞭真誠報答陛下的恩澤,哪裡還敢憐惜自己?如今世事難料,單於去世,我隻能移情於卑賤的女工消磨時光,天天向南遙望漢朝的邊關,白白地加重悲傷鬱結罷瞭。臣妾傢鄉還有我的父親和弟弟,盼望陛下稍施慈悲憐憫,讓我返回漢朝吧!”  隻是她不知道,漢元帝早已駕崩,此時的當傢人不再是那個對她還有些憐惜的漢元帝,對她的請求,新帝赦令“從胡俗”。“從胡俗”,簡單的3個字,又一次決定瞭王昭君的命運,讓她失魂落魄地走進瞭復株累精心佈置的新房  雖說名分差瞭一輩,但年輕的復株累卻和王昭君是同齡人,他對如花似玉的王昭君更加寵愛,兩個女兒又相繼降生,長女名須卜居次(居次,意為公主),次女名當於居次。命運看來對王昭君還算垂青,至少沒有比以前變得更壞,然而這隻是暫時的平靜,新的風暴正在孕育之中。   這次的不幸降臨到王昭君的兒子伊屠智牙師身上。作為呼韓邪的親生骨肉,他既是復株累同父異母的“兄弟”,又是其“養子”。對復株累而言,由兄弟到父子的名分倒無所謂,但伊屠智牙師的血統卻是潛在的威脅。為瞭永絕後患,復株累決定斬草除根。史書裡說:“初,單於弟右谷蠡王伊屠智牙師,以次當位左賢王。左賢王即是單於儲副。單於欲傳其子,遂殺智牙師。”  在殘酷的政治面前,親情骨肉顯得一文不值。王昭君隻能成為一個痛苦的看客,眼睜睜地註視著骨肉相殘。一邊,是年幼無知的兒子;一邊,是同床共枕的丈夫。誰能體會那內心撕裂的感覺,大漠的狂沙是如此地無情,又讓人如此地無奈。她曾經頑強地選擇瞭抗爭命運,可更多的時候,她隻能接受命運的捉弄,毫無還手之力,在她出塞的風光背後,滿是血和淚。相關閱讀推薦:王昭君出塞的原因 王昭君為什麼會自願出塞和親?改變西漢歷史走向的兩個女人:王昭君和王政君揭秘:王昭君出塞後最痛惜和後悔的一個男人是誰漢元帝一生最悲劇的事情:平白無故送出瞭王昭君揭秘王昭君出塞:從胡俗嫁父子為瞭國傢犧牲名節

揭秘李淵父子晉陽起兵:猶如神助最終建立唐朝

  隋朝末年,農民起義遍及全國各地,隋煬帝楊廣於大業十一年(615)以李淵為山西河東慰撫大使,不久又拜太原留守,職責是:對外,防禦突厥毛賊騷擾;對內,鎮壓農民起義。總之就是保護楊廣安心暢遊江南。  在晉陽之時,李淵手下有一支嫡系部隊。三個兒子在他身邊,大兒子李建成,二兒子李世民,四兒子李元吉,個個是能征善戰的人物,父子合力,共同想謀取天下,並非兒戲。加上當時政局混亂,大業十三年(公元617年)二月,劉武突然發動兵變,殺瞭太守王仁恭,占據郡城,自立為王,取名為定楊天子,而且劍指太原。這不能不讓李淵躍躍欲試。  招賢納士,擴充實力  隋煬帝即位後,民間就流傳“李氏當為天子”的讖謠,對李姓高官多所猜忌,但李淵通過“縱酒沉湎,納賄以混其跡”,表示自己胸無大志,免遭厄運。  李淵先後擊敗瞭甄翟兒、毋端兒、敬盤陀等人領導的起義軍,得到隋煬帝賞識。公元616年(大業十二年)初,李淵被任命為太原道安撫大使,並擁有黜陟選補郡文武官、征發河東兵馬的特權。七月,隋煬帝南下江都(今江蘇揚州市)前,任命李淵為太原留守,另派王威、高君雅為副留守,讓他們監視李淵。   此時,全國的政治格局已發生大的變化,農民起義軍已基本摧毀瞭隋王朝的統治力量,隋朝的官僚地主也紛紛打起反隋的旗幟割據一方。太原乃“天下精兵處”,隋自建國以來,對晉陽城軍需物資的儲備一直十分重視,經多年的積蓄,城中已是“府庫盈積”,“太原糧餉可支十年”。所以,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後,曾對次子李世民說:“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在鎮壓農民起義的過程中,李淵招降納叛,不斷擴充自己的實力。《舊唐書·太宗本紀》稱其“潛圖義舉,每折節下士,推財養客,群盜大俠,莫不願效死力。”《資治通鑒·隋紀七》說:“世民聰明勇決,識量過人,見隋室方亂,陰有安天下之志,傾身下士,散財結客,咸得其歡心。”  順德與劉弘基就是在這個時候與李世民結成瞭生死之交。長孫順德是長孫晟的族弟,與劉弘基原本都是隋宮廷的宿衛軍官,因逃避遼東兵役,亡命太原投靠瞭李淵,因此與李世民相結納。這兩個人後來在募集義兵時都發揮瞭關鍵作用。劉文靜和裴寂也在此際先後加入瞭李世民“潛圖義舉”的行列之中。  獲罪下獄,被逼起兵  對於起兵,李淵最初也隻有想法,沒有行動,因為這等於叛亂,他不得不有所顧慮。但是後來發生的一件事,讓李淵鐵瞭心。  有一次,李淵派副留守高君雅和馬邑太守王仁恭與突厥軍隊作戰,結果兩人“戰略的不懂,戰術的不會”,慘敗而歸。隋煬帝知道後,下令將李淵下獄,將王仁恭斬首。後來,隋煬帝思前想後,權衡利弊,加上隋文帝的獨孤皇後是李淵的姨媽,最終把李淵放瞭。這一件事,徹底的震醒瞭李淵:原來隋煬帝從來沒有真正的相信過自己。  北結突厥,東和李密  隋末,東突厥汗國崛起,並擁有一支四十萬人的軍隊。北方豪強武裝都以突厥為後援,向其稱臣。李淵也深知突厥的厲害關系:決不能讓突厥包抄後路。他在出任太原留守時,就曾對李世民說:“歷山飛不破,突厥不和,無以經邦濟時也。”李淵用空城計嚇退突厥兵後,立即親自寫信給突厥始畢可汗,說:“我今大舉義兵,欲寧天下,遠迎主上(指隋煬帝)還,共突厥和親。……若能從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始畢可汗得書後大喜,但堅持要李淵稱臣於突厥。李淵為免突厥包抄後路之患,隻好答應。起兵南下之前,突厥送來戰馬千匹。南下至龍門時,突厥始畢可汗又派500人、2000匹馬趕來助戰。突厥人、馬的補充,使李淵的騎兵力量大大增強。  而此時的李密瓦崗寨起義軍也擁有三十萬人馬、戰將千員。李淵同樣得討好他們,令溫大雅帶著他的信去見李密,信中一面吹捧李密是當今天下大亂之際唯一能寧世安民的英雄,表示對李密的擁戴;一面剖白自己胸無大志,無意滅隋,從而使李密放松瞭對他的警惕防范。相關閱讀推薦:李淵親自為武則天父母做媒內幕:武則天父母是誰唐史解密:李淵如何從開國皇帝變成“啃兒族”?李淵的崛起之路:第一步打到和突厥建立合作唐高祖李淵的蟄伏時刻:差點被嚇的投降突厥歷史解密:到底是李淵還是李世民策劃瞭晉陽起義?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入關中,挾天子  大業十三年(617)在晉陽殺死副留守王威和高君雅,正式宣佈起事。  (劉文靜(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縣人,唐朝宰相、開國功臣。圖片來源於網絡)  七月,李淵與長子建成、次子世民揮師南下,先後破霍邑(今山西霍縣),渡黃河,向西南挺進。當時,隋煬帝遠在江都(今江蘇揚州),關內隋軍力量薄弱;中原瓦崗軍與王世充激戰方酣,均無暇西顧。因此李氏父 子進軍神速,  十一月間攻入長安。李淵進入長安不久,就宣佈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煬帝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這就是隋恭帝。  恭帝進封李淵為唐王,以李建成為唐王世子;李世民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封李元吉為齊國公。義寧二年(618)李世民徙封趙國公。   廢天子,建唐朝  義寧二年(618)三月,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李淵廢掉隋恭帝,即位,國號唐,建元武德,定都長安,是為唐高祖。李淵以李世民為尚書令。不久,又立李建成為皇太子,封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  唐朝建立後,唐高祖面臨的首要任務是以關中為根據地統一全國。為此,他派李世民攻打據有金城(今甘肅蘭州)等地的薛舉。武德元年 (618年)

鯀禹父子治水之謎:鯀禹父子為什麼要治理洪水?

  我國最早的史書的記載,鯀奉命治水,用水來土掩的辦法,結果失敗被殺。禹繼父職治水,結果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大獲成功。但有人提出,鯀真的是因治水失敗而死的嗎?大禹治理瞭整個黃河流域嗎?  在四五千年以前,黃河流域頻繁地暴發洪水,給人民的生產和生活造成較大的災難。當時的情況是洪水浩蕩,汪洋一片。《孟子·滕文公上》說:“當堯之時,天下猶未平,洪水橫流,泛濫於天下。”《尚書·堯典》也談到:“湯湯洪水方割(害),蕩蕩懷山襄陵,浩浩滔天。”這麼大的洪水必然造成房屋倒塌,田地被淹。到瞭禹生活的時代,還是“十年九潦”。面對肆虐的洪水,中國古代先民與之進行瞭長期的鬥爭,留下瞭許多動人的傳說。  相傳共工氏族就是長期與洪水作鬥爭的氏族,他們的圖騰、首領名號,都用水族動物表示,可見他們的生活與水有著密切的關系。他們居住的地區,十分之七是水域,陸地隻占十分之三,長期與水打交道的歷史,使他們積累瞭一些經驗。他們在首領的帶領下,采取從土丘上取土填充低窪地的辦法,加高自己的居住區,從而避免瞭洪水的侵襲,減少瞭損失。可是,在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下,要想靠原始的木器、石器、蚌器工具,將居住地加高、加固到足以防禦較大的洪水侵襲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將自己的居住地加高後,會逼使水流沖向其他的氏族或部落,這就引起瞭其他氏族、部落的反對,後來,唐氏族幹脆把共工氏族滅掉瞭。不過,共工氏族遺存下來的後裔,還在後代的抗洪鬥爭中發揮瞭作用。   堯作部落聯盟首領的時候,水患也很嚴重。堯召集各部落的首領,共同商討治水之策,大傢共推鯀領導治水。鯀借鑒瞭共工氏族治水的經驗,把共工氏族加高整個居住區的做法改為在居住區周圍修築土圍墻,這樣就大大減少瞭工程的土方量。因為他修築瞭較高的圍墻,後世遂留下“鯀築城”、“鯀作三仞之城”的記載。有瞭這種土圍墻,不僅可以防禦小的水患,遇到稍大一些的洪水,也可以采取臨時加高加厚土圍墻的辦法,保住村落。後來的傳說中,把這種水漲墻高的事實加以神化,說成是鯀從天帝那裡偷來瞭一種可以自己生長的“息壤”,用來阻擋洪水,所以在洪水到來之時,土圍墻就不斷增高瞭。當時修土圍墻,是采用夯築的辦法,並不十分堅固。遇到大洪水或被洪水長時間包圍浸泡,還是不免一潰,傷亡是很慘重的。後來,舜作瞭部落聯盟的首領,以治水無功的罪名把鯀處死瞭。  舜處死鯀後,又任命鯀的兒子禹領導治水,並派商族的始祖契、周族的始祖棄、東夷族的首領伯益等人協助他治水,據說共工氏族的後裔四嶽也參加瞭治水工作。禹對於父親治水無功被處死十分傷心,同時這件事也堅強瞭他克服困難、制服洪水,完成先父遺業的決心。他認真思索瞭前人治水的經驗和教訓,然後帶領著助手們進行實地考察,以便找出最佳治水方案。在考察過程中,他們風餐露宿,跋山涉水,察看山川水勢,並在沿途作瞭許多標記,有的是在樹上砍鑿出痕跡,有的是在地上堆積一些石塊,給日後治水標示出大致的施工基準線。根據考察的結果,禹決定采取以疏導為主的治水方案,他帶領著百姓,利用枯水季節疏浚河道,把挖出的泥土堆到岸邊的高地上。這樣,到瞭洪水季節水流就可以順暢地流走,岸邊的居民區也不易受到洪水的威脅瞭。  治水的工程持續瞭許多年,《孟子·滕文公》記載“禹八年於外,三過其門而不入”,《史記·夏本紀》記載禹“居外十三年,過傢門不敢入”,總之,治水工程是既漫長又辛苦的。長年在外的辛勞,使禹的臉曬黑瞭,人累瘦瞭,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磨光瞭,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瞭。有時在泥水中幹活,渾身泥乎乎的,看起來像隻熊,後人遂有“禹化為熊”的傳說。相關閱讀推薦:大禹治水在遷安?大禹治水到底是在什麼地方魏忠賢和朱由校誰的政治水平高? 明熹宗朱由校簡介歷史上大禹是如何治水的?神話故事大禹治水 大禹治水為何三過傢門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 大禹治水用瞭多少年?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經過多年的奮鬥,禹率領人們疏通瞭黃河流域的一道道水系,消除瞭一處處洪水的隱患。在這一系列的工程中,最艱苦、最困難的要算是“鑿龍門”和“辟伊闕”瞭。龍門在今山西省河津縣和陜西省韓城縣交界處,是黃河出晉陜大峽谷流向中遊平原的一個關口,由於岸邊有兩座大山夾峙,河道變窄,水流不暢,易暴發洪水。禹帶領人們用簡單的木制、石制、骨制的工具,鑿寬瞭河道,消除瞭隱患。位於河南省洛陽市的伊闕,也是經過一番開山掘谷的奮戰,才使水道暢通的。  治水的成功,使人們重新擁有瞭正常安定的生活,生產得到瞭恢復和發展,因此人們非常感激帶領大傢治水的禹,尊稱他為“大禹”,傳頌著他的事跡。後來,舜就把部落聯盟首領的職位傳給瞭大禹。  上述治水的傳說,發生在堯、舜任部落聯盟首領的時期。這時期正是中原龍山文化高度發展的時期,原始農業文明很發達,人們在臨近水源的河谷地帶開墾瞭大片農田,興建瞭眾多的居民點,創造瞭豐富的物質文明。然而,這一發達的原始農業文明又有其脆弱的一面,河谷地帶固然利於開墾,也利於農作物的生長,但同時它又十分容易受到洪水的侵襲。而在堯、舜的時期,偏偏降水量增加,暴發瞭幾次大洪水(小的水患就更多瞭),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瞭巨大的災難,許多人死於洪水之中。後世關於洪水的記載,正是以這些水患為藍本的,隻不過在長期的傳說中被誇大瞭很多。面對洪水的侵襲,人們進行瞭不懈的鬥爭,從中吸取瞭不少經驗教訓,並沒有從適宜耕種的河谷地帶退卻,而且繼續發展瞭自己的文化。   大禹治水的成功,古代文獻中說成是治理整個黃河流域,這是一種大大誇張瞭的說法。從當時的生產力水平來看,不要說治理黃河,就是把一條小河流導入江、海,也是不可能的。因此,禹治水的功績,可能是修築瞭一些堤堰阻擋洪水,對某些小河道進行瞭局部疏導,以及洪水到來時引導人們遷往高地躲避等等。大概在大禹的時代,持續瞭約一百年的多雨時期已經過去,轉入瞭較為幹旱的時期,洪水因之減少,人們也把它當作是大禹的功績瞭。長期以來,傳說中的大禹,實際上已經成為中國遠古時期治水英雄的代表,成為中華民族不屈不撓與大自然鬥爭的頑強精神的化身。  已如上述,鯀禹父子兩人,一個是治水失敗者,一個是治水成功者;一個因“績用弗成”而成為治水罪人,一個卻是人們謳歌的英雄,這在古代的史書中已有明確的描繪,自東漢以來,這樣的說法盛行不衰。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事實並非如此,鯀並不是因為治水不力被殺,大禹治水的方法也不見得比鯀高明到什麼地方去。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聞一多先生在《天問疏證》中對大禹治水已有懷疑:“早期治水傳說,鯀禹人分二法。”但他認為父子兩人用的治水方法是一致的。近年來,有很多學者更是對聞一多的觀點進行瞭詳盡的論述,認為鯀禹治水,方法相同。他們治水采用的方法都是湮(堙),即填洪水,在他們那個年代,不單是他們還不懂得疏導和壅防,其他人也不懂。正因為如此,在當時論治水之功時,人們鯀禹並稱,到瞭三代時將鯀禹並祀為神。他們認為在早期的神話傳說中,鯀禹並無賢愚之別,功過之非,在那個時代決定瞭他們治水方法的相同。然而,鯀禹兩人卻有著不同的遭遇,原因並不在治水而出於政治的原因。鯀作為新興勢力的代表,他的所作所為大概都在破壞著這些因襲的習俗和制度。  唐虞之際是原始社會父系氏族公社晚期向奴隸制過渡的時期,在新舊交替的歷史轉折點上,往往是適合舊傳統、舊習俗、舊勢力的人物時時得勝,而進取者、革新者不免一時受挫,甚至付出血的代價。今天所見的鯀禹事跡的傳說,大都見於先秦諸子和漢儒們“言必稱堯舜”的著作中,所有的罪惡過失當然都加到瞭鯀的頭上,所有的功德聖業都加到瞭禹的身上。  持這種觀點者認為,人們認為鯀隻堙不導,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堙和導是相輔相成的兩種措施,單純用哪一種都不會有成效,堙和導是在治水過程中根據不同情況采用的不同方法,不能一味用堙的辦法。在鯀之前,最早開始用堙的方法來治水的是鯀,以堯為代表的守舊勢力因為對鯀部落中發生的變革看不順眼,因而鯀被加上瞭“以亂天常”的罪名,這就是上古治水中崇禹貶鯀的原因。

臺灣“軍中樂園”:蔣氏父子統治下的軍妓制度

  臺灣國民黨當局設立“軍中特約茶室”的背景原因說法紛歧,軍中樂園就是軍中的妓女戶,是因應現實需要而設置,亦普稱“軍中特約茶室”。1949年,國民黨軍數十萬人撤退到臺灣,隨行亦有大批公務員,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單身漢,大批軍隊撤退到臺灣,帶來一些“人性”的問題。這些孤身來臺舉目無親且性欲正旺盛的男人們,苦悶無法排遣,忍受不瞭時,就騷擾良傢婦女或嫖土娼,不是造成軍民不和,就是性病嚴重泛濫,民以食為天,相同的,民也以色為地,吃飽瞭不找女人,兩腳走在地上都是不踏實,「性」成為一項和吃飯一樣嚴重的問題。  “軍中樂園”制度,1950年開始成立,隨後十餘年內,隨部隊駐紮需要,或在營區內,或在營區附近,隨駐設立;同步地,也隨部對駐地更換或移動、或取消。1952年1月,臺灣軍方公佈《勘亂時期陸海空軍軍人暫調條例》,嚴格規定在訓或現役軍人結婚的限制,對於龐大的性苦悶的軍人強力約束,使其情欲不能循正常婚姻途徑疏解,也隻好到軍中樂園發泄。更何況,以當年菲薄的薪餉,一般中下層官兵,也養不起一個傢庭,因此,談戀愛或說媒相親來結婚,是一條艱辛之路。所以,軍中樂園仍隻定位在解決軍士官兵的性欲問題上。  軍中樂園最為歷久不衰的,以外島為最,這是因為外島女人少,軍事任務又頻繁,官兵人多需求量大,所以“需要”支持“供應”,樂園一直十分興盛。而本島則以中南部民風閉塞,求偶不易而較為“茂盛”;北部則曾有某王姓大亨曾試圖一搏,大賺軍民皮肉錢,沒想到民眾要求太高,被迫關門兒改行做舞廳去瞭。以金、馬外島的某處軍中樂園為例,可見一斑。  這座樂園建於山坡險峻的半山腰,“半山腰”恰符合“八三一”的諧音。遠望是一長方形的深宅大院,頗有陽明山上豪華別墅的那麼一點味道,四周綠樹勃發,門口一簇簇玫瑰,仿佛江南草長,群鶯亂飛的景象。進門客廳供奉福德正神,香火裊裊,廳堂正墻上,掛滿妓女的玉照,並編上號碼,左右後兩排小房間是“接待室”。  墻上除掛著《娛樂規則》,要求官兵一律遵守外,大抵最令人發噱的是對聯的“趣味”。像這一副對聯,右聯是“大丈夫效命疆場”,左聯是“小女子獻身國傢”,橫批“服務三軍”。接待室每人一間,房首裝有編號之綠燈,燈亮表示正在接客,房門必定緊閉,而內有怪異聲音,反之則無。   小小的洞房內,大抵是一張雙人大床,夏鋪草席,冬鋪被褥;床頭有兩隻枕頭,旁有小衣櫃,茶幾,上堆零星用品,墻上貼著中外明星的照片、海報。屋內小燈紅暗,一般說來,屋內燈亮則外面房首燈也亮,燈光不想太亮者,取其昏紅之下,小姐看起來較漂亮、氣氛也相對比較迷人。老鴇或龜公在門口收錢,也有在頭尾兩端以便看管妓女,並有一間小小保健室,以便急需。金門“八三一”分佈在小徑、深坑、陽宅、庵前、東林等地,其中庵門前是總部,人數也較多。至於最前線的大二擔、東西碇等,沒有固定的樂園,隻好定期派遣妓女“出任務”,事後再回臺灣。樂園比較大而有規模者,分軍官部、士官部、及戰士部,設備、收費不同,當然,女服務生的水準、年齡、姿色亦大不相同;甚至有專供將、校級軍官專用者,稱為“高級班”,當然,其消費水平又不一樣瞭。本島的陳設亦大同小異,好壞則視部隊大小而定。以高雄某基地為例,進門是彈子房,供消費士兵打彈子,抽煙等候,以免無聊。  彈子房正墻上一排放大照片,單獨裝框,上編號碼而無名字,女子的面貌有好有差,由於多來自山地鄉下,畫妝打扮不脫三分土氣;上面若寫“請假”者,多表示月經期間不能接客。  墻旁有門,房門掛有規則須知等等,並設有售票處,士兵購票時也選定照片上的號碼,繳瞭錢、拿瞭票即可入內辦事。有些陳設較好的如鳳山特約茶室,是一棟灰樓,甚具規模,樓下為戰士部,樓上為官長部。每一層左面是茶座,右面是彈子房,供官兵消遣之用。  另外,屏東、臺中也算是高級的。臺中特約茶室設備甚佳,如軍官部前掛著告示牌“非現役軍官禁止進入”,而且要求軍官若穿便服時憑身分證補給證購票,可見,當年軍官便服在內消費是很平常的事。嘉義中莊的軍中樂園,1953年正式設立。開幕之初,由上級發給每連四張“免費票”,算是開幕大優待,可是沒有士兵敢厚著臉皮索取,最後由連指導員挑四名平日表現好的人,指派他們前往“實地觀察”。習慣之後,也就生意興隆、應接不暇瞭。  而茶室的《臺中軍官俱樂部管理規則》,於1958年頒佈時,也明白表示是“為調劑軍官生活,促進其身心健康,乃遵照國防部(46)年第○四三二號令設置實施”。屏東的軍中樂園於一九六○年十二月開張時,新樓樓上是官長部,有七個房間;樓下士兵部有卅四個房間,且佈告嚴禁士兵購買官長票,姑娘“休息”貼紙為白色,表示生病或生理期。當時,屏東軍中樂園是全臺最囂張的,甚至有姑娘的半裸廣告招攬生意,其熱門可想而知。  娛樂時間是官兵最重視的地方,一般以四十分鐘為一個單位。以臺中為例,其接待部即規定:接待時間每次為四十分鐘,並以一次為限,到時請自動離室。但金門、馬祖可能僧多粥少,娛樂券一張限用七分鐘解決,超過十分鐘必須加一張票,這一點時間,對生理上“發動慢”或天生異秉時間超長者,卻是一個大麻煩。尤其是官兵薪餉低,一張票大約是他們月餉的十分之一,多買幾張票,不免是個大負擔。四十分鐘內,姑娘多半希望愈快愈好,省下來的時間可以賣“黃牛票”,收入私人口袋;但官兵都恨不得“進出”愈多次愈好,這其中的利益沖突,往往爆發不少事件。接客時間大概為上午八點到下午十一點,但各地略有調整;像外島即調早在下午七、八點,其它時間則開放給一般民眾使用;官兵過夜,則自營業結束起到次日早晨七時止。  收費依物價逐漸升漲,早期軍官一張票廿五元,士官部二十元,戰士部十元,這些收入,姑娘可得七成;本島每星期工作六天,周一休假;但若開放給當地百姓,則收費往往加倍。一般來說,一周內,禮拜三,禮拜日生意最好,而每周四晚間,軍醫們威風凜凜地到“八三一”,逐一檢查姑娘們看看有沒有染上性病,這種例行檢查,姑娘們是最討厭的,因為,一旦查出有病就不能接客瞭,損失慘重。再加上軍醫們常會以“檢查身體之實,行毛手毛腳之便”。  事實上,士官兵在買娛樂券時,都會隨票附送一個保險套和一條口香糖。口香糖是供排隊時間過長,咀嚼打發時間用的;保險套是為瞭衛生。但是在外島,七分鐘的“限時專送”,從進房脫鞋、脫衣褲,大概要一兩分鐘;穿回去又要一兩分鐘,中間隻剩下三分鐘。因此除非多買兩張票,不然如此倉促時間下,外面售票員又猛按電鈴催人;尤其是士官兵常欲火如焚,心急就不戴套子是常事,性病之流行在所難免。  國民黨設立“軍中樂園”的自我宣傳德政之一是,這可以防止性病,但事實上效果卻不彰,“軍中樂園”雖然要求阿兵哥要戴衛生套,但是很少有人願意。有一次蔣經國問一個得瞭性病的老兵:“你為什麼不願意戴衛生套?”老兵夷然答道:“報告蔣主任,你穿襪子洗腳嗎?”蔣經國聞之語塞。可見當時軍中的“保險教育”推廣的早,但阻力可不小。相關閱讀推薦:哪位科學傢為報蔣介石救命之恩而踏入從政之途揭秘:宋美齡為何因尼克松與蔣介石分居一個月太平天國的絕世寶藏之謎:蔣介石叫停地方官挖掘蔣介石在臺灣:敗退孤島蔣介石為何要葬在慈湖?誰把紅軍逼上長征路:蔣介石身邊的“諸葛亮”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軍中樂園和姑娘們簽的是合約,在外島一期半年,期滿可續約;本島則簽得更長。早年“八三一”勞軍的姑娘是由偏遠的山地找來,或以種種名目和款項,進入“八三一”,也造成原住民部落的嚴重問題。雖然在此之外,山地女子下到都市謀生不易而墮落風塵的大有人在。  本島姑娘多為親人賣到茶室,賣者拿走巨款,留下來的出賣靈肉者則過著暗無天日的生涯。而外島人來源,有許多是本島偷跑的私娼被捉到後,即被賣到外島。其它據傳也有女受刑犯自願到外島充當姑娘,經同意簽字後前往,多以防害風化或吸毒罪者多;桃園當年發生鴛鴦大盜搶案,男的依軍法判處死刑,女的便自願到外島獻身報國,此一故事流傳甚廣。當然,也有許多是為瞭傢庭生計,為瞭弟妹而自我犧牲,自動走入本島或外島軍中樂園者,人生至此,也隻有徒呼蒼天瞭。  依金門防衛司令部人事資料統計,在1990年服務的姑娘,平均年齡為卅一點二歲,教育程度以小學、國中居多,高中、大專的雖有但僅寥寥數人。當然,若時間往前推個十幾二十年,十五、六、七、八歲的少女也有。一九八六年七月,庵前軍官部曾有一個剛滿十六歲的女孩子接客,一時造成轟動,這個小姑娘,一天接客多到四十幾個軍官,三個月下來,接客次數超過三千次,賺瞭四、五十萬元。後來,這位小姑娘的傢人產生懷疑,才把事情掀瞭出來。原來,她是經人介紹去金門工作,卻不知道是在“八三一”當軍妓。後來,掮客被判瞭十個月徒刑。  假使時間更推早,在一九六○年代,“八三一”的妓女被騙、被搶、被賣的比例更高,當時強迫女子賣身事屬常見,尤其背後有個狠心的父母或困苦的傢庭,鑿比當時價位,一兩萬元就足以令她被一賣、再賣,永遠也脫離不瞭皮肉生涯的鎖煉。對於軍妓的業績,臺灣本島是以高壓式來強迫管制,外島則擁有“返臺假”的大權,成為除瞭金錢收入外的最有力的控制王牌。    金門外島昔日的臺軍“八三一”軍中樂園,正式名稱是“特約茶室”。金門公園管理處整修位於金門金湖鎮小徑村的特約茶室,辟為“特約茶室展示館”12日落成啟用,還原當年金門臺軍軍中“性文化”的歷史空間。  由於接客有下限而無上限,因此,太老、太醜、服務態度太差者,生意若不好,吃藤條、火燙等,是傢常便飯;在軍中發餉或國定假日,官兵蜂湧而至,一天接客二、三十次是平常的事,但如果超過五十次便有獎勵。有些軍中樂園甚至舉行大比賽,七十次以上的優勝者,甚至還放鞭炮慶祝,真不知今世何世,令人慨嘆。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真正屬於她們的日子,除瞭月事來臨以外,大概也隻有三八婦女節瞭,因為隻有這一天她們可以拒絕接客,可以完全安靜的休養!像是端午節、中秋節、各種國定假日,大傢都在團圓,那她們呢?卻得要“加強戰備”,賣笑賣身,尤其是“九三軍人節”這一天。姑娘從良在早年亂世中比較普遍,但過得下去的卻是少數,馬祖有一姑娘嫁給瞭老士官,卻始終不肯跨出大門一步,怕見人,因為那裡的戰士幾乎都買過她的票,試想想,走到大街上,滿街的人都買過你,那滋味想必非人可忍受吧!  在“立委”強烈要求下,1990年11月30日深夜,軍中樂園結束營業,正式走入歷史。1989年9月30日在“立院”反對“軍妓”存在的壓力下,軍方廢除瞭“八三一”,但為避免官兵適應不良,還先行轉手給民間經營一段時日,至次年11月底才正式結束營業。1992年11月11日,小金門西方村發生九歲女童遭士兵奸殺案,1993年10月12日再發生大金門陽宅村七十七歲老婦人遭戰士強暴致死案,同年底國立金門高中也傳出女生遭侵入校園的阿兵哥騷擾事件,一度讓恢復“八三一”的聲浪高漲,但最後終以不能再走回頭路,結束一場爭議。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令曾國藩父子“低頭一拜”的人物是誰?

  導讀:不論是深為曾國藩推重的屠羊說,還是曾紀澤心向往之的陶彭澤,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縈懷個人的名位和待遇,這就使得那些自感人生不如意的人們對其產生瞭心靈感應。  1864年,經過多年的征戰,曾國藩率領他的湘軍終於平定瞭太平天國,挽救瞭搖搖欲墜的清王朝。對於頂梁柱和救命恩人,清王朝並不吝惜它的賞賜,給瞭他極高的封賞,此時的曾國藩榮寵至極。然而,這並沒能給他帶來多少快慰,相反,他卻有一種臨深履薄的驚心。他在一首給其弟曾國荃的詩中,道出瞭當時的境況和心態:  左列鐘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  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無獨有偶,二十年之後,他的兒子曾紀澤在萬裡之外的英倫,也寫下瞭意象相似的詩文:  不可淹留是歲華,鬢毛斑白尚天涯。  深知戀棧空馀豆,頗欲安爐去煉砂。  故國音書多懊惱,中年詩集半傷嗟。  低頭一拜陶彭澤,萬事乘除問酒傢。  詩中提到的屠羊說和陶彭澤是什麼樣的人?有著怎樣的嘉言懿行竟令聲名煊赫的曾氏父子對其頂禮膜拜呢?  屠羊說是《莊子》中的一個人物,故事是說春秋時楚昭王喪失瞭王位,屠羊說跟隨昭王逃難。後來,昭王回國又奪得瞭王位,要賞賜跟隨他一起逃亡的人,包括屠羊說。屠羊說卻說:“大王丟失瞭王位,我失去瞭屠羊的職業;現在,大王恢復瞭王位,我也恢復瞭從前的職業。既然我的俸祿已經恢復瞭,又何必再行賞賜呢?”  昭王執意要獎賞他,屠羊說說:“大王失國,不是我的罪過,我不能接受懲罰;大王復國,也不是我的功勞,所以我也不能接受賞賜。”昭王打算接見屠羊說,屠羊說又說:“根據楚國的法令,隻有建立大功的人才能覲見國王,而我的智謀不足以保存國傢,勇力不足以殺死敵寇。吳軍進攻郢都的時候,我是畏懼艱難而逃避,不是一定要追隨大王。現在大王要違背法令來接見我,普天之下,我沒有聽說過這種做法的。”  昭王覺得屠羊說雖然地位卑賤,然而陳義甚高,準備讓他擔任三公的職位。屠羊說說:“我知道這三公的職位比在集市上屠羊地位尊貴得多,所得的俸祿也優厚得多;然而,我怎能貪圖高官厚祿而使國王蒙受妄施的惡名呢!我不敢當,還是讓我回到集市上繼續從事屠羊的職業吧!”最終沒有接受昭王的賞賜。作為一個重義輕利的典范,屠羊說備受後人推崇,《新唐書》裡就記載瞭一個名叫李渤的人的事跡,展現瞭與屠羊說同樣的精神風貌:  李渤字濬之,魏橫野將軍、申國公發之裔。父鈞,殿中侍禦史,以不能養母廢於世。渤恥之,不肯仕,刻志於學,與仲兄涉偕隱廬山。嘗以列禦寇拒粟……  元和初,戶部侍郎李巽、諫議大夫韋況交章薦之,詔以右拾遺召。於是河南少尹杜兼遣吏持詔、幣即山敦促,渤上書謝:“昔屠羊說有言:‘位三旌,祿萬鐘,知貴於屠羊,然不可使吾君妄施。’彼賤賈也,猶能忘己愛君。臣雖欲盜榮以濟所欲,得無愧屠羊乎?”不拜。  至於曾紀澤詩中的陶彭澤就是陶淵明,東晉潯陽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因曾做過彭澤縣令,故有此稱謂。他不為五鬥米折腰的故事常常為人們津津樂道。他曾自況曰:“閑靜少言,不慕榮利”“忘懷得失”。他這種不隨流俗的心境和行為在後世也深得嘉許。《宋書》說他“少有高趣”。《舊唐書》贊頌他是“慢世逃名,放情肆志,逍遙泉石,無意於出處之間”。宋人洪邁在他的名作《容齋隨筆》裡更是稱譽他“高簡閑靖,為晉、宋第一輩人”。  不論是深為曾國藩推重的屠羊說,還是曾紀澤心向往之的陶彭澤,他們的共同點就是不縈懷個人的名位和待遇,這就使得那些自感人生不如意的人們對其產生瞭心靈感應。  時至晚清,政象紛紜,生活於其中的人們常有朝不保夕之感。1864年的曾國藩達到他人生的最高峰,然而,所謂名既大,謗亦隨之。在他享有極大極高尊崇的時候,非議之音也紛至沓來,“左列鐘銘右謗書”。此情此景,他隻有逃避和明哲保身,把一切都看淡看輕。 曾紀澤  深受中國傳統文化浸染的曾國藩,又經過多年宦海沉浮的歷練,深知“日中則昃,月盈則虧”的道理,意識到“處茲亂世,凡高位、大名、重權,三者皆在憂危之中”“禍咎之來,本難逆料”“當於極盛之時,預作衰時設想;當盛時百事平順之際,預為衰時百事拂逆地步”“惟不貪財,不取巧,不沽名,不驕盈,四者究可彌縫一二”。這樣,才能“持盈保泰”。也難怪曾國藩對屠羊說如此崇拜瞭!  曾紀澤(1839~1890),湖南湘鄉人,曾國藩之子。曾國藩死後,曾紀澤襲封“一等毅勇侯”,地位仍然十分尊崇。作為當時為數不多的熟悉世界政治的幹才,他被遴選去從事外交事務。1878~1886年間出使英、法、俄。1879年因崇厚簽訂的《裡瓦基亞條約》喪權太甚,舉國嘩然,清政府迫於輿論,拒絕批準條約,並於1880年派遣出使英、法大臣曾紀澤兼充出使俄國大臣赴俄談判,力圖挽回損失。面對如此不利局面,曾紀澤不避艱辛,決心完成“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的使命(《曾惠敏公遺集》卷三)。他分析形勢,認為俄國自攻克土耳其後,財力已大受損傷,且與英國等國有矛盾,不會再對中國發起一場戰爭,俄皇與其外部丞相都有和平瞭結之意。而左宗棠手握重兵,駐紮西陲,可以作為後援,因此,事情猶有可為。經過一番艱難的鬥爭,反復辯駁,終於於1881年重新簽訂瞭中俄《伊犁條約》,爭回瞭部分權益和領土。這是曾氏一生中最為光彩的一件事,為其生前身後贏得瞭美好的聲名。  但是,在不久以後的中法戰爭和中法交涉中,曾紀澤的良苦用心就遭到瞭一次極為痛心的打擊。作為行走在外交第一線的使臣,他有責任和權利向政府申述自己對時局的設想,曾紀澤忠誠地履行自己的職責,他努力向最高決策者進獻忠言,希望能為國傢再爭得一線生機。本來,經過二十多年的洋務運動,中國的國力已經頗有些氣象,而法國經過普法戰爭的失敗之後,也並非人們想象的那樣強大,清政府完全可以統籌全局,周密部署,在疆場上與之一決高下,在談判桌上與之騰挪周旋。然而當時的清政府實在是太孱弱瞭,它既不能審時又昧於大勢,仍是一味地妥協退讓,致使曾紀澤的真知灼見在中法交涉中沒有發揮積極的效用。交涉的不利結果和來自國內的訓示讓他懊惱,他深感自己的無力與無奈,思忖年華漸逝,鬢發已衰,他隻能隨緣瞭。此時,陶彭澤閑靜、淡遠的人生態度自然令他心有戚戚瞭!  曾氏父子都感到世事無常、禍福難測——“人間隨處有乘除”,但他們生活的年代不同,人生遭際不一樣,具體的人生態度也稍有差異:曾國藩位尊權重,深忌“樓高易倒,樹高易折”,因此很超然——“萬事浮雲過太虛”;曾紀澤承襲父親勛名,有才,但不能見重於當道,“一腔憤血,何處可灑”?似有聽天由命的味道——“萬事乘除問酒傢”。不同的人生態度影響瞭他們以後各自的行程:曾國藩謹小慎微,獲得善終,死後謚號“文正”,備極哀榮;曾紀澤的主張因與最高當局的決策相抵牾,先是被免掉出使法國大臣兼職,後又被召回國,在京城做著不大不小的閑官,“不得當路之助”(鐘叔河《從東方到西方》),頗不得意,鬱鬱以終。  曾氏父子都是中國傳統文化陶鑄出來的精英,在時代潮流的沖擊、影響下,他們具備瞭一些傳統士大夫所沒有的因素。曾國藩是洋務派的地方首領之一,曾紀澤似乎走得稍遠,他精通英語,目光新銳,持節外洋,在中外交涉中折沖樽俎,為國傢挽回瞭些許權利。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充溢著傳統士大夫悲天憫人的情懷,他們仍屬於傳統的士人階層。在晚清詭譎的政局中,他們本能地將思維指向舊有的詩書典籍和他們心目中的名人賢士,在那裡尋找心靈的慰藉和精神的寄托,看來,也隻能如此瞭。  摘自《歷史學傢茶座》 2012年第1期相關閱讀推薦:清朝史上曾國藩的為官原則:隻辦大事專找替手曾國藩是如何收禮送禮的?揭秘清代官場潛規則神秘的太平天國聖庫:曾國藩挖地三尺也未找到曾國藩傢書背後的委屈:因何為何被咸豐罵虛偽?太平軍湖口大捷:曾國藩大敗後氣得差點自殺!

揭秘:抗日名將戴安瀾將軍父子怒江之畔的雲南緣

  導讀:時間回到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開赴緬甸。戴安瀾將軍奉命率第200師作為先頭部隊疾馳緬甸迎擊日軍。在緬甸戰場上,戴安瀾將軍指揮的同古、棠吉戰役成為瞭第二次世界大戰遠東戰場上的兩個亮點。  當年5月,戴安瀾奉命率部突破敵人防線回國,在越過最後一道防線時,身受重傷,由於缺少藥品,一代抗日名將永遠地閉上瞭眼睛,年僅38歲。當時緬境無木棺,將軍馬革裹屍回國。942年,戴安瀾將軍率第200師作為中國遠征軍的先頭部隊赴緬參戰。2月,參加東瓜保衛戰。在沒有空軍協同作戰的情況下,同4倍於己、配備有步兵特種兵和空軍的日軍苦戰12天,完全是以步兵對抗日軍的立體進攻,戴師長立下遺囑:如果本師長戰死,以副師長代之,副師長戰死,參謀長代之,團長戰死,營長代之,以此類推,各級皆然。  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寫道:“餘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計未定,後方聯絡過遠,敵人行動又快,現孤軍奮鬥,決心全部犧牲,以報國傢養育。為國戰死,事極光榮。”蔣中正賦詩:“虎頭食肉負雄姿,看萬裡長征,與敵周旋欣不忝;馬革裹屍酹壯志,惜大勛未集,虛予期望痛何如?”。孫立人稱贊:“偉哉將軍,戰績輝煌。”1943年3月,毛澤東賦詩“外侮需人禦,將軍賦采薇。師稱機械化,勇奪虎羆威。浴血東瓜守,驅倭棠吉歸。沙場竟殞命,壯志也無違。”   周恩來題寫挽詞:“黃埔之英,民族之雄。”羅斯福說:“實為我同盟國軍人之優良楷模。”史迪威評價“立功異域揚大漢聲威的第一人。”戴安瀾將軍犧牲時,他的兒子戴復東剛滿14歲。他和父親的最後一餐飯就是在雲南保山。1942年初,戴復東在雲南保山,父親的指揮部裡住瞭3天,然後隨同父親去昆明。戴安瀾去昆明是為出師緬甸而與夫人及4個子女告別。如今戴復東仍清楚地記得,父親的車子停在哪裡,他怎樣打開車門,怎樣跨入車子,怎樣回過頭來依依不舍地向他們揮手的。這是將軍與傢人的最後一別。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都是誰?揭秘:蔣介石的十二門徒之杜聿明 最聽話的學生揭秘:杜聿明兒子在臺灣竟然被吝嗇蔣介石逼死?揭秘:蔣介石與其麾下八大金剛何應欽的恩恩怨怨戴安瀾將軍絕筆詩:滿腔保傢衛國的情懷抗日名將戴安瀾:遠征軍中戰功顯赫的鐵血將軍!

揭秘王昭君出塞:從胡俗嫁父子為瞭國傢犧牲名節

  導讀:中國歌劇舞劇院新編舞劇《絕代佳人》以優雅、柔美的民族古典舞形式,講述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人”故事。劇中,楊玉環、貂蟬、西施綺年玉貌,紅顏薄命,而最令我期待的“昭君篇”,不是“琵琶怨”,不是“出塞曲”,而是一頭白發的昭君塞外牧羊的場景,與當年那個楚楚可憐的漢宮小女子,毫無關聯。  “四大美人”中,楊玉環導致“安史之亂”,貂蟬搞得父子反目,西施亡瞭吳國,她們多少都涉及“紅顏禍水”。王昭君則不然,她遠嫁匈奴,為漢、匈和平做出貢獻,故她成為“四大美人”中惟一得善終的美女,也是惟一一個遲暮美女。《絕代佳人》選取昭君人生的“夕陽紅”片斷,並非不可,隻是使得向來認為“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我,失落不已。  在許多版昭君傳說中,我頗為喜歡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劇中,幽居深宮十年的昭君月夜彈琵琶,引起漢元帝註意,封為明妃。好景不長,匈奴呼韓邪單於指名點姓,要強娶昭君,漢元帝忍痛割愛。黑水河畔,昭君投江自盡……《漢宮秋》誕生在漢人備受壓迫、侮辱的元蒙年代,馬致遠借《漢宮秋》抒發亡國之恨,劇中滿朝文武無能,隻能靠一個弱女子和親,來解決國傢危機。王昭君在《漢宮秋》中被塑造成溫婉忠貞的烈女形象,以身殉國,比起那些捧著俸祿的高官,顯然有氣節得多。   當然,真實的王昭君比《漢宮秋》裡的王昭君氣魄更大,內心城府更深。她不甘被埋沒,主動要求和番,就已經顯示出“巾幗不讓須眉之氣”。離別漢宮的一刻,王昭君便與天真無邪的少女時代徹底劃上句號,走上“職業女政治傢”道路。塞外風霜,匈奴內部權力鬥爭,後宮爭寵,王昭君哪樣罪都沒少受,而她以出色的政治才華,確保漢地安寧。對於王昭君來說,最為屈辱的,恐怕還不是在漢宮遭冷落十年的經歷,而是受漢成帝之命,從胡俗,在呼韓邪單於死後,嫁給其長子一事。由此,也可看出,王昭君是多麼堅忍的女性,為瞭國傢利益,隻能犧牲作為封建社會漢族女性最為重要的名節。  王昭君和親那一年,漢元帝去世,而他們的緋聞卻歷久彌新。《漢宮秋》中,漢元帝送別昭君後,輕吟一曲《梅花酒》,“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悲悲切切,儼然一位癡情君王形象。史書上的漢元帝似乎僅限於“驚艷”,並沒有多情之舉,抑或者說,他以政治傢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也許,漢元帝差人對王昭君進行過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和諜報人員的職業訓練,以便她在匈奴的潛伏。王昭君正是出於對傢國、君王的忠誠,完成瞭自己的政治使命。相關閱讀推薦:揭秘: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單於被後世曲解為克夫王昭君入宮三年緣何未得皇帝臨幸? 王昭君秘史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給前夫兒子 親子被殺!王昭君三嫁匈奴單於後服毒自盡?王昭君怎麼死的漢朝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孔三代:王昭君嫁給瞭誰?揭秘: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孫三代的悲情秘史

點評中國十大最相似的父子皇帝:哪隊父子是情癡?

  點評中國歷史上十大最相似的父子皇帝:  10、唐順宗與唐憲宗  唐順宗李誦,在位年代:805年  唐憲宗李純:在位年代805-820年  自代宗受制於宦官李輔國以來,唐朝就陷入瞭近百年的宦官專權局面:順宗被宦官廢除,憲宗、敬宗被宦官殺害;文宗被宦官仇士良囚困後,隻能哀嘆自己受制於傢奴,最後憂憤而死;僖宗稱宦官田令孜為“阿父”,除瞭敬宗,唐後期的皇帝都是由宦官擁立登基的,為宦官所禍害的東漢、明朝與之相比,也隻能是小巫見大巫瞭。  順宗李誦,應該說是一個很有進取心的皇帝,他從他的父親德宗手裡接過皇位後,立志改變大唐的頹勢,任用王叔文、王伾、柳宗元、劉禹錫等名臣,改革弊政、廢除苛稅、抑制藩鎮、打擊宦官,史稱永貞革新。這次變革是好事,然而僅半年就失敗瞭,805年3月,宦官俱文珍、劉光琦脅迫順宗退位,擁立順宗的長子李純為皇帝,他就是憲宗,順宗則在第二年憂鬱而死。  憲宗與他的父親相比更有雄心,他決心憑自己的努力,重振大唐雄風。此時的唐朝面對的不僅是宦官專權問題,各地藩鎮的飛揚跋扈已直接影響到唐中央的安全。因此,憲宗即位後就推行削藩戰爭,最終成功攻破蔡州,活捉淮西節度使吳元濟,淮西藩鎮勢力徹底覆滅,而河朔三鎮迫於壓力也歸順朝廷,削藩取得瞭空前的勝利。在政治上,憲宗厲行節儉、推行恢復經濟發展政策,改革稅制,緩和社會矛盾,史書上將這段時期稱為元和中興。正當憲宗的雄圖大略得已施展,大唐王朝正一步步復興之際,對他早已懷恨在心的宦官陳弘志將憲宗謀殺,中興之路自此中止,藩鎮重新猖獗,宦官的地位更牢不可破,大唐的覆滅之勢已不可逆轉。   點評:父子圖強挽狂瀾,受制傢奴空悲切。  相似指數:三星★★★  名氣指數:三星★★★  綜合指數:三星★★★相關閱讀推薦:三國中讓曹操父子三人反目成仇的絕世美少婦是誰?隋朝宣華夫人同侍父子兩代帝王之謎:宣華夫人是誰揭秘三國十大父子兵英雄指數排行榜:上陣父子兵蔣介石蔣經國父子關系:蔣經國為何罵蔣介石叛徒唐高祖李淵和楊堅楊廣父子兩的關系是什麼?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9、皇太極與順治  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在位年代:1626-1643年  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在位年代:1643-1661年,年號順治  按理說,皇太極與順治這父子倆是很不一樣的,皇太極是馬背上的皇帝,大清王朝的直接奠基人;順治雖然是清朝入關以來第一個皇帝,但畢竟沒直接領兵打過江山。這父子倆相像的地方,其實就在“情”字上。  皇太極的老婆中最有名氣的就是孝莊,實際上孝莊雖然是皇太極的得力助手,卻不是皇太極喜歡的人。而孝莊的姐姐海蘭珠與皇太極一見鐘情,兩人從此一發不可收拾,有趣的是海蘭珠還是個寡婦。崇德元年七月,皇太極冊封後宮五妃,海蘭珠被冊封為宸妃,僅次於德高望重的孝端,排在第二位,而當時的孝莊也隻排在第四位。海蘭珠因此在宮中地位十分瞭得,許多本應皇後主持的禮儀也都由她代辦,可以想象的是,若皇後不是皇太極非常敬重的孝端,海蘭珠恐怕早已是皇後瞭。  順治的董鄂妃起先是順治的弟弟博穆博果爾的福晉,在博穆博果爾死的當年,順治就迫不及待的迎娶董鄂妃,一個月就把她晉升為皇貴妃,若不是孝莊和諸臣的反對,恐怕董鄂妃就成為皇後瞭。至於兩人的情感故事,野史有很多繪聲繪色的描寫,在這裡就不詳細說瞭,總之,順治對董鄂妃是非常寵愛的,與他的父親對海蘭珠的愛都是一樣的:一種近似於瘋狂偏執的愛。   崇德二年,海蘭珠誕下一男嬰,皇太極欣喜若狂,大肆慶祝,並決定立海蘭珠的兒子為繼承人。二十年後,董鄂妃生下皇子,順治也是欣喜若狂,也是大肆慶祝,並決定立董鄂妃的兒子為繼承人。誰知這兩個孩子沒天子的福氣,都在出生不久夭折瞭,而這驚人的相似,也造就瞭父子兩人近乎復制的悲劇。  海蘭珠與董鄂妃都深受喪子之痛,本來就盈弱的身子自然受不瞭打擊,沒幾年都去世瞭,而對於皇太極與順治這倆父子,這無疑是毀滅性的痛。得到海蘭珠病危消息的皇太極正在指揮松錦大戰,一向以沉穩、幹練著稱的皇太極卻像發瘋瞭一般拋下他的軍隊回沈陽去瞭,可惜還是晚瞭一步,終究沒看海蘭珠最後一眼。深受打擊的皇太極也在不到一年後鬱鬱而終,甚至都沒安排江山繼承人的問題,從中可以看出這位叱吒一生的皇帝此時有點兒萬念具焚的苗頭。順治在董鄂妃去世後,懷著巨大的悲痛寫下瞭《端敬皇後行狀》一文,把他們夫妻感情的深厚以及順治的悲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野史一直說順治因董鄂妃的去世而出傢,正史上說,順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去世,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皇帝在養心殿病世,前後僅隔不到五個月的時間。不管怎麼樣,順治從中國歷史舞臺上的消失,與董鄂妃是有很大關系的,夫妻二人至深至重的感情可見一斑。  點評:堪嘆父子是情癡,千古江山皆失色  相似指數:三星★★★  名氣指數:四星★★★★  綜合指數:三星半★★★☆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8、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父子三人  宋徽宗趙佶,在位年代1100—1125年  宋欽宗趙桓,在位年代1125—1127年  宋高宗趙構,在位年代1127—1162年  俗話說老鼠養兒鉆地洞,這句俗語在宋徽宗父子三人身上真正體現出來。作為偉大藝術傢的徽宗在政治上的昏庸、腐敗也是出瞭名的,對外的軟弱可欺也頗有藝術頹廢的風采。最可笑的是當金軍來犯時,徽宗居然傳位給太子欽宗,自己當起太上皇逃之夭夭瞭,且不說這是古代皇帝難得一見的“壯舉”,單單作為一個男人來說,面對困難與危險,如此的怯懦與不負責任,也夠讓人恥笑的。  徽宗的兒子欽宗也好不到哪去,面對氣勢洶洶的金兵,他早已嚇破瞭膽兒,硬著頭皮登上瞭皇位。而一心求和的他根本無心抵抗,抗金局勢稍有好轉,就不管什麼屈辱不屈辱、危險不危險,低三下四的到金營求和。為瞭表現誠意,他還遣散各地援軍,罷免瞭抗戰名將李綱。這個草包忘記瞭談判桌上也要以戰場為資本的,最終與他的父親徽宗落瞭個俘虜的窩囊結局,也是咎由自取,隻可憐瞭中原百姓,可惜瞭一心報國的精英們。  按常規,母親地位不高的高宗本繼承不瞭皇位,偏偏金軍擄走瞭趙氏一門,可巧隻漏瞭他這條魚兒,於是,眾人擁立他為皇帝也就順理成章瞭。恐怕那些拼死抵抗的將領們也沒想到,他們拼死保護、擁立的皇帝,居然與他的父兄一個德行,剛登上帝位,就來瞭個超長的馬拉松賽跑,從河南應天府一口氣跑到浙江。金軍也樂開瞭懷,正好有個引路的,於是,沿著高宗的路線,一口氣追到瞭浙江。已經顧不得體面的的高宗坐船出海,在大海這個廣闊天地中躲藏起來。若不是金軍後來撤退,說不定高宗會橫渡太平洋,成為發現美洲的第一人呢。後來,局勢稍微好轉起來,躲在江南的高宗打死也不回故都汴梁,宗澤無奈的三呼“渡河”後,活活被他氣死瞭。至於以後殺嶽飛,不管他的動機如何,搞壞瞭抗金的大好局面倒是真的。不過幸運的是,嶽飛、韓世忠等名將在戰場上打下的基礎,成瞭他談判桌上的資本,最終南宋王朝偏安江南,茍延殘喘瞭一百多年。   點評:父子三人皆草包,可憐中原無數山  相似指數:三星半★★★☆  名氣指數:三星半★★★☆  綜合指數:三星半★★★☆分頁:3/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7、高湛與高緯  北齊武成帝高湛,在位年代:561—565年  北齊後主高緯,在位年代:565—576年  南北朝時的北齊在中國歷史上值得關註的也不過兩件事:一是法制史上經常能學到的《北齊律》,二就是皇帝的荒淫和殘暴,北齊五位皇帝都是這類貨色,也算是我國歷史上的奇觀吧。  在高湛繼位之前,每逢冬天,北周人總要把作為國界的黃河冰砸碎,怕北齊踏冰攻過來;到瞭高湛統治後期,每逢冬天,砸河冰的反成瞭北齊人,高湛統治下北齊國力的衰落可見一斑。高湛與他的前輩們一樣,荒淫殘暴,聲色犬馬。那些都玩膩瞭,他又瞄上他的嫂嫂李祖娥,在強奸嫂嫂後,又逼迫嫂嫂與他非法同居。後來,李祖娥懷孕生下一個女嬰,深感恥辱的她將這個女嬰掐死,高湛暴跳如雷,說她殺死瞭他的女兒,他要殺死李祖蛾的兒子為他女兒報仇。高湛還真說幹就幹,當著李祖蛾的面把她的兒子也就是高湛的侄子高紹德殺死,其殘暴令人發指。說起高湛就不得不說他的老婆胡皇後,正所謂“歪鍋配歪灶”,胡皇後比高湛更荒淫無恥,與朝臣和士開勾搭成奸,令人驚奇的是高湛竟有心撮合他們,經常為他們通奸創造條件,這對荒淫夫妻倒蠻和諧的。後來,胡皇後勸高湛,說當皇帝多累啊,還得處理朝政,不如當太上皇,好好享受多好啊,高湛還就真傳位給他兒子高緯,自己當太上皇快活起來。和士開死後,胡皇後又與一群寺廟裡的和尚勾搭起來,把整個皇宮搞的烏煙瘴氣。這個女人令人驚嘆的還在後面,北齊滅亡後,她和高緯的皇後穆黃花居然到長安開起瞭妓院做起瞭妓女。太後、皇後做妓女,生意自然興隆,她後來總結說:為後不如為娼,為娼更有樂趣。  高緯幼年時,還是很上進好學的,誰知長大成人後,與他父親一樣,也是個荒淫無能之徒。不過與他的父親還有些不同,高緯是個癡情種子,在遇到馮小憐後,原先荒淫無度的高緯居然搖身一變成瞭好丈夫好男人瞭,隻愛小憐一人,連上朝時都要把小憐放在腿上、好好的抱著,給“如膝似膠”做瞭最好的註解。在與北周的戰爭中,高緯曾語出驚人:戰敗又如何?隻要小憐無恙就行。難怪李商隱用詩諷刺道:“小憐玉體橫陳夜,已報周師入晉陽。”在政治上的無能,高緯比他父親更甚,斛律光乃北齊名將,北周最忌憚的人物,然而高緯卻聽信讒言,將斛律光殺死。斛律光一死,最高興的就是北周瞭,五年後,北周攻入鄴城滅瞭北齊,周武帝嘆曰:“此人若在,朕豈能至鄴。”   點評:荒唐父子荒唐事,史上罕聞競風流。  相似指數:四星★★★★  名氣指數:三星★★★  綜合指數:三星半★★★☆分頁:4/10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6、宋神宗與宋哲宗  宋神宗趙頊,1067—1085年在位  宋哲宗趙煦,1085—1100年在位  北宋中期,對外受人凌辱,國內土地兼並加劇、社會矛盾激化,北宋的統治已出現嚴重的危機。可喜的是宋神宗與宋哲宗這對父子皇帝都看出瞭問題癥結,並下決心革新,可悲的是他們又不是那種英主的料,做事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優柔寡斷,最終無力回天,大宋王朝自此走向瞭衰亡之路。  神宗面對國傢的困境,重用王安石進行變法。應當說變法多少還是有成效的,但變法存在著用人不當、地方上陽奉陰違等現象,好好的政策到瞭地方上就變瞭味兒,比如青苗法,本身是國傢在青黃不接時給予貧苦農民的一種貸款,但在很多地方,卻管你需不需要,管你貧不貧困,一律貸款交利息,引起瞭很多人的不滿,這種不滿情緒自然引向瞭新法。面對挫折與困阻,神宗並沒有調查新法究竟出瞭什麼問題,並沒有拿出克服困難的勇氣,就像一個瀉瞭氣的皮球一樣,再也沒有當初那股豪情。終於,河北鬧瞭旱災,他老人傢在一幅河北流民圖前放聲大哭,罷免瞭被指責為旱災禍首的王安石。後來,他又不舍氣,又重新起用王安石推行新法。再後來,天空出現瞭彗星,我們的神宗面對守舊派的圍攻,再也沒有當初的雄心,又猶豫不決、畏首畏尾起來,得不到信任的王安石隻好辭職回傢。神宗還迷信武功,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與西夏長期戰爭,結果兩次大敗而歸,大損瞭國威與國力。  神宗的兒子哲宗與他老爸一樣,也有中興大宋的雄心,可惜沒那個能力。當他親政後,將守舊派大臣一律貶斥,重新啟用革新派大臣,王安石變法的政策大部分都恢復起來,朝廷上下一時呈現出一片維新之像。不過,此時的變法不過是掛狗頭賣羊肉而已,變法不過成瞭政治上的資本或者工具,而變法的內容和成效已無人再關心。哲宗本人在用人方面猶豫不決,面對黨政又束手無策,致使朝廷分化嚴重。他又好大喜功,在邊境上長年與西夏戰爭,雖然以西夏稱臣結束,卻大大消耗瞭國力,加速瞭朝廷的衰亡,哲宗死後不過二十幾年,北宋就亡瞭國。   點評:父子志大卻才疏,畫虎不成反類犬。  相似指數:四星★★★★  名氣指數:三星★★★  綜合指數:三星半★★★☆分頁:5/10頁  上一頁345678910下一頁  5、明太祖與明成祖  明太祖朱元璋,在位年代1368—1398年  明成祖朱棣,在位年代1403—1424年  朱元璋與朱棣不同之處很多,相同的地方也不少:兩人都雄才大略,也都喜好武功,為人都很勤奮,也都嚴馭朝臣。朱元璋在老年時,曾有意將皇位傳給與自己很像的朱棣,卻因朝中眾臣的反對而作罷。如果朱元璋能相信自己的直覺,以後靖難之役的悲劇就不會發生瞭。  朱元璋從乞丐到開國皇帝,這等雄才大略非一般人所能比擬。而其平定四方割據勢力、推翻元朝統治的武功,也在歷代開國皇帝中屬於佼佼者。成祖朱棣自從建文帝手中奪取帝位後,遷都北京、五伐蒙古、南滅越南,又派鄭和下西洋彰顯國威、派人深入東北建立衛所、組織修編《永樂大典》,其雄才大略和武功與朱元璋相比也不相上下。  朱元璋的勤政是出瞭名的,這位從貧農出身又親手推翻元朝殘暴統治的開國之君,深知“天命去留,人心向背,皆決於此,甚可畏也,安敢安逸”的道理。他事必親躬,無遺巨細,幾乎很少休息。他總是天沒亮就上朝,太陽偏西才回宮;夜裡還想著未處理完的朝政,所以總睡不安穩。他還常常吃著飯就停下來,想起一事就寫在紙條上,貼在身上,因此他穿的衣裳往往貼滿瞭條子,就像渾身長滿瞭羽毛。當然,我們在稱贊朱元璋的同時,也不要忘記他是總統兼總理,能不累嗎?誰讓他罷黜丞相,大搞獨裁的。還是朱氏的子孫們聰明,搞瞭個內閣制,讓內閣閣老們處理朝政,自己倒玩的快活。

蔣介石侍衛長:宋美齡為何要離間蔣介石父子關系

  導語:1937年4月,蔣經國自蘇聯回國後,曾在上海、杭州等地等候多時,卻無緣即刻得見父親。其實,蔣介石並非不愛經國,而是唯恐表現得過於急切,反令經國遭宋美齡的忌恨。於是蔣介石交代經國回鄉讀書。這些情景,王世和都看在眼裡,心知肚明。王世和對身邊的人說,夫人(宋美齡)對經國、緯國初期皆心存芥蒂,但這本不足為怪,畢竟她當初曾希望育有一男半女。宋美齡擔心經國、緯國獨占瞭蔣介石子嗣之愛,所以竭盡可能離間蔣氏父子,這是年輕時的宋美齡“多一個心眼”的算計。  王世和,蔣介石第一任侍衛長,曾與蔣出生入死20年之久。他畢生低調謙沖,從不對外炫示功績,外人鮮有知曉者。而若蔣介石身邊沒有王世和,不僅蔣介石個人歷史有可能改寫,連國民黨黨史也可能大異其趣。  傢鄉子弟兵隨身護衛  王世和是蔣介石的表侄,其祖父與蔣介石母親王采玉系堂姐弟關系。浙江奉化溪口鎮葛竹村地處偏遠,人口寡少,營生條件艱困。王采玉嫁到蔣傢後,她的堂弟曾在蔣傢“玉泰鹽鋪”當店員。若幹年後,堂弟之孫王世和年方弱冠,一直待業在傢。王采玉受堂弟請托,代覓營生職業。世和雖僅私塾文化水平,但秉性忠厚純樸,反應機靈,手腳勤快,遂被安排在“玉泰鹽鋪”當學徒,順便在蔣傢聽候差遣。蔣介石元配毛福梅既要侍候婆婆,又要幫忙照管鹽鋪生意,忙進忙出,遇有雜務,即吩咐王世和代為操辦。王世和年紀雖輕,但總能把事辦得妥貼,甚得蔣傢上下歡心。   1921年6月14日,蔣母王采玉病逝,蔣介石返傢奔喪守制期間,玉泰鹽鋪暫時歇業,王世和遂無業在傢。守制期滿,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墨絰從公,來粵助戰”。此前,蔣介石與粵軍將領矛盾甚深,深恐此行粵軍對他采取不利行動,因而打算挑選忠貞可靠的傢鄉壯丁,組織一支小規模近身侍衛隊。他見堂侄王世和長得精幹結實,反應靈活,便命其廣招體格健壯、吃苦耐勞的傢鄉青年,又挑選蔣恒祥、蔣瑞昌、蔣甫元三名蔣姓宗親侄輩,擔任近身侍衛,組成四名成員的侍衛小組。王世和是年22歲,較其他蔣姓侄輩年長,蔣介石遂命王世和為首。  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全面叛變,孫中山急電蔣介石返回崗位救援。當時,孫中山已率眾退出廣州城,廣州城區及近郊均為陳炯明部隊占領。抵達廣州城郊後,知悉孫中山已登上永豐艦,蔣介石即派王世和化裝成商旅,到黃埔島一帶瞭解情況。王世和以重金租瞭一條民船,偷偷越過陳炯明部隊哨兵,讓蔣介石與隨員成功登上永豐艦。  上艦之後,蔣介石得知船上食物果菜幾近耗盡,連孫中山的日常飲食都成問題,即命王世和利用艦上小舟摸黑到對岸,向民傢采購日常食品。小船行至半途,被陳炯明岸上部隊發覺,立即以探照燈照射,一路炮擊。永豐艦官兵見狀馬上以炮火掩護。槍林彈雨中,膽大心細的王世和最終圓滿完成任務,成功購得糧食與蔬菜。   其間,陳炯明的岸炮不斷朝永豐艦等艦隻轟擊,孫中山率眾發炮反擊,艦上官兵在戰鬥中頗有死傷,甲板上血漬處處。完成任務後的王世和又扶助傷員到艙下裹傷,並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毅然加入戰鬥。有瞭幾次共同作戰默契之後,王世和與蔣介石的關系更為緊密。他燒得一手好寧波菜,經常在隨侍轉戰期間照顧蔣的飲食。在廣東、福建期間,蔣介石與陳潔如夫妻尚屬新婚燕爾,情感甚篤。陳潔如時常教王世和學文化,對王世和的忠厚篤實甚為信賴。1923年底,孫中山有意委派蔣介石擔任黃埔軍校校長。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宋美齡第一次約會:為何選擇在鎮江約會?揭秘淞滬血戰真相:蔣介石一天被吃掉一個精銳師重慶談判:蔣介石曾準備讓毛澤東出任新疆省主席殺手王亞樵:令蔣介石膽寒的民國殺手 死後遭剝皮蔣介石日記揭秘:曾三次反對美國原子彈襲擊大陸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陳潔如向蔣介石建議:侍衛隨從年紀尚輕,為日後前途著想,應鼓勵他們學習文化。今總理既有意興辦軍校,何不令世和堂侄進入軍校第一期就讀,畢業之後仍能為你服務,有瞭軍校學歷,你才方便為他謀一官職。蔣介石聽從瞭陳的建議。1924年5月3日,王世和被錄取為黃埔一期生。與之同屬一期第四隊、日後平步青雲的國民黨軍政要員有胡宗南等人。  王世和進入黃埔軍校後,將軍校學來的基礎軍事訓練(移植自蘇聯紅軍)知識,用於侍衛工作中。例如,他規定侍衛人員著軍服及硬式打釘皮鞋,並規定夜間衛兵換班交接時,一律以正步行換班禮。這樣,侍衛行走及行禮時,會發出“咔、咔、咔”的聲響。據聞蔣介石夜裡喜聽侍衛換班的腳步聲,並積沿成習,數十載不變。  1942年,俞濟時(亦為黃埔一期生,就職前任七十四軍軍長)接任侍衛長,恐怕侍衛腳步響聲擾人清夢,命令值夜一律穿著佈鞋。接任第二天,蔣介石就把俞濟時叫到跟前斥問:“為何臥房門口昨夜沒有侍衛值班?”俞濟時未明所以,一臉駭然,立刻下去查問,方知蔣靠聽鞋聲辨識是否有衛兵值班。1926年7月1日,蔣介石以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正式發動北伐。北伐部隊編制上有8個軍,還編組瞭一個警衛團,王世和任營長。1929年8月12日晚間,於蔣介石上海愛多尼亞路十二號寓所擔任“外衛”的警衛排某員,受人鼓動賄賂,入蔣寓所準備行刺,被王世和領導的“內衛”攔下盤問並當場識破,隨之發生扭打,後刺客被制服,兇器當場繳獲。蔣介石認為行刺事件事出有因,若非王世和領導的侍衛人員機警,後果不堪設想。於是下令改組警衛,在總司令部成立侍衛班,任命王世和為上校侍衛長。   卷入蔣傢內部恩怨  王世和與蔣介石榮辱相依、生死與共,自不可避免地進入蔣的核心世界,卷進蔣氏傢族恩怨的漩渦中去。其中,尤以蔣介石幾房妻妾彼此間的較勁糾葛,最令王世和左右為難。王世和是出身農村的舊派人物,受人點滴,湧泉相報。在玉泰鹽鋪當學徒期間,王太夫人(王采玉)待這位堂侄甚為寬厚,王世和對王采玉的媳婦毛福梅自然是忠心耿耿,有事必辦。  毛福梅成為蔣介石的下堂妻以後,王世和不免有同情弱者心態,對毛氏格外帶著幾分憐憫與報恩之念。這個悲憫之念日積月累,成為宋美齡長期誤解王世和的原因之一。後來,在黃埔軍校頗得人緣、被軍校學生稱為校長夫人的陳潔如,也成瞭下堂妻。王世和曾私下裡對人說,陳潔如個性篤厚,沒有心機,不搞權謀,事事為蔣介石設想,照料蔣無微不至。對待下人,陳潔如也和善慈悲,從不疾言厲色。相較之下,宋美齡則巧於智謀,工於算計,且處處流露出“千金”的驕矜,對下人的脾氣很大,公館服務人員都畏懼她的威嚴。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1937年4月,蔣經國自蘇聯回國後,曾在上海、杭州等地等候多時,卻無緣即刻得見父親。其實,蔣介石並非不愛經國,而是唯恐表現得過於急切,反令經國遭宋美齡的忌恨。於是蔣介石交代經國回鄉讀書。這些情景,王世和都看在眼裡,心知肚明。王世和對身邊的人說,夫人(宋美齡)對經國、緯國初期皆心存芥蒂,但這本不足為怪,畢竟她當初曾希望育有一男半女。宋美齡擔心經國、緯國獨占瞭蔣介石子嗣之愛,所以竭盡可能離間蔣氏父子,這是年輕時的宋美齡“多一個心眼”的算計。  1937年五六月間,蔣經國返回奉化後,蔣介石命毛福梅在豐鎬房為蔣經國、蔣方良補辦中國式婚禮。蔣介石心細如發,唯恐經國婚禮太過張揚引起宋美齡不悅,故私下命王世和回鄉操辦雜務,並要毛福梅單獨主婚,自己則隱身幕後。盡管婚禮十分低調,依然被遠在南京的宋美齡察覺。這場在奉化舉行的婚禮像一根針似的,不斷紮著宋美齡的心房。1939年,蔣緯國自德國輾轉經美國回國。  當時,緯國的身世問題成為報章花邊新聞渲染的焦點,傳到宋美齡耳中,自然引發她的極度不悅。她質問蔣介石緯國究竟是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如果不是,為什麼要代為照管;如是親生兒子,生母是不是負責帶大緯國的姚冶誠;如果生母不是姚氏,那蔣介石是不是還有別的女人。宋美齡質疑蔣介石違反基督教“十誡”中不說謊的戒律。對於緯國的身世,蔣介石實有難言之隱,但越是神秘,越是引人揭發底細的興趣。   王世和嘗與人雲,緯國尚在少兒時期,就常由姚冶誠帶來廣州到黃埔軍校探望蔣介石。黨內大員夫人均甚喜愛蔣校長這位眉清目秀的二公子,茶餘飯後,不免八卦閑語。某日,吳忠信夫人王唯仁、居正夫人鐘明志等姐妹一起打麻將,4個女人便聊起緯國的母親是不是姚冶誠。鐘明志說,緯國的生父不是蔣介石,而是戴季陶,生母自然更不可能是姚冶誠。眾女追問她是聽誰說的,她說,這事是姚夫人親口告訴她的。鐘明志所言不虛。緯國的日籍生母,當年千裡迢迢抱著緯國來到中國,將孩子交給蔣介石。但蔣一個大男人,忙於“奔走革命”,哪能照顧緯國,故托付姚冶誠照管。  蔣常令王世和往返蘇州,為姚冶誠及緯國送錢送信,采辦生活用品,代為照料生活雜務。宋美齡明知王世和乃系奉蔣命辦事,但仍把忌恨之氣出在王的身上,視他為眼中釘。1939年12月12日,日軍轟炸奉化,投彈擊中豐鎬房附近,毛福梅當場被炸死。當時王世和原本奉蔣介石之命,正準備兼程趕返故裡接出表嬸毛福梅,詎料不及趕回,已發生意外。  1943年間,宋美齡又為傢中小事發脾氣,一氣之下跑到美國。後宋美齡怒氣漸消,通知蔣介石她將於某日返回重慶。王世和身為侍衛長,有職責向蔣匯報行程安排。在宋美齡返國前數日,王世和特意提醒蔣介石,某日某時夫人搭機返國,請委員長排出時間前往接機。蔣介石聞言不置可否,王世和猜蔣可能還在生宋美齡的悶氣。到瞭夫人回國當天,蔣介石依舊紋風不動,王世和深知蔣的脾性,亦不敢主動提起。蔣介石派座車前往機場,本人則執意不去接機。宋美齡從機場返回官邸,怒問蔣介石為何不去迎接。蔣介石不消分說竟掄起拐杖朝王世和打去,並責問:“為何不告訴我夫人今天要回來!”王世和被打得暈頭轉向,卻是啞巴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隻有吞下這口窩囊氣。宋美齡與王世和之間的誤解,不免再度加深。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護衛二十載避爭退鄉裡  為大局計,王世和依舊忍辱負重,堅持做好分內的事。他最後兩次重大任務,一是在1942年2月陪同蔣介石夫婦出訪印度,二是1942年4月5日隨侍蔣介石夫婦訪問緬甸。這趟緬甸之行,蔣介石一行人差點命喪九霄雲外。4月5日當天,蔣介石乘車前往緬甸夏都梅苗開會,行程情報可能被日軍偵悉。蔣抵達不久,20架日本轟炸機即飛臨上空投彈,王世和等侍衛員馬上護衛蔣宋二人,找掩體避難。迅雷不及掩耳,一枚炸彈就落在蔣介石夫婦近身50碼處,所幸炸彈並未爆炸,否則蔣宋二人即便不粉身碎骨,也要身受重傷。  從緬甸回國途中,蔣介石座機剛從緬甸機場起飛10分鐘,即接獲地面警告,日本驅逐機18架,分為3小隊襲來,但因未辨方位,正在雲層中找尋蔣座機位置。機上每位乘客與機組人員均配發有降落傘,一旦座機被日機炮火擊中,隻有跳傘逃命。幸運的是,那天雲層很厚,座機躲進雲層中逃過一劫。幾分鐘後,座機飛臨我國領空,中國空軍機群隨即起飛掩護,日機才掉頭逃走。蔣介石對王世和的忠誠深信不疑。然而,王世和在安全保衛工作上的主張和安保措施的安排,還是經常遭受各方或明或暗的挑戰。蔣介石近身的內衛人員,起初清一色是他在奉化的鄰裡戚黨,統歸王世和差遣調度,對蔣死心蹋地,唯命是從。  王世和全盛時期的職務是侍衛長兼侍衛總隊總隊長,雖僅為上校銜,卻握有過濾會見蔣介石名單的大權,連軍統局戴笠要見蔣介石,也要對王彎腰哈背,禮數備至。戴笠第一次到黃埔路官邸求見蔣介石,王世和見戴其貌不揚,行動鬼祟猥瑣,以為又是刺客,還鬧出把戴笠攆出官邸的笑話。戴笠盡管懷恨在心,但王世和是“天子人馬”,他也拿王莫可奈何。戴笠派瞭一個軍統特務混進侍衛總隊,想在蔣介石身邊安個眼線,好隨時向他通報老頭子的言行舉止。沒想到王世和粗中帶細,特務才安插進官邸沒兩三天,就被王識破,當眾揪瞭出來,二話不說,當下就叫他滾出官邸。此事不僅讓戴笠顏面盡失,也讓他在蔣介石面前栽瞭個大跟頭。

甄妃有多美:讓曹操父子三人反目的三國絕世女子

  甄妃,是曹植美學冥想之對象。曹植很可能是面對著枕奩,才寫下瞭《洛神賦》,此賦流傳1700百餘年,在中國文壇上屬於久傳不衰的名篇。賦中的洛神是神還是人?若是人,會是甄妃其人嗎?後世之人論說紛紜。  甄妃,三國時袁紹次子袁熙之妻,有國色。曹操平定河北,見甄氏貌美,欲納之,使人把守袁氏府門。曹操離開後,長子曹丕過其第,見甄氏,竟自取之。後丕為帝,立為後。不久為郭氏夫人所讒,構陷而死。陳思王曹植曾作《感甄賦》以懷之。及魏明帝曹睿繼位,避母嫌,命改為《洛神賦》。  隨著曹操高陵墓的挖掘出土,全國掀起瞭一股“曹操熱”。有個女人曾讓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幾欲反目,她就是甄妃。曹操父子三人都追求過她,足見甄妃是個很瞭不得的女人。   《世說新語》中載:太祖(曹操)下鄴,文帝(曹丕)先入袁尚府,有婦人被發垢面垂涕,立紹妻劉後。文帝問之,劉答:“是熙妻。”使人攬發,以巾拭面,姿貌絕倫。既過,劉謂甄曰:“不復死矣!”遂見納。  從曹丕在袁尚府內“使人攬發,以巾拭面”的一連串行動可以看出,他很有可能就是直奔著甄妃而殺過來的,找到瞭甄妃,目的既達,他也就不再胡亂殺人瞭。據傳,就在甄妃被曹丕帶走之後,隨後趕到袁尚府第的曹操嘆息瞭一聲:“我就是為這個女人才打這場仗的啊!”他的這句話令後人揣摸不透,文韜武略的曹操,究竟是為瞭討個兒媳還是為給自己納一寵妾,這才大動幹戈的呢?好在曹操非等閑之輩,他襟懷雲水,沒有像董卓與義子呂佈那樣,為奪一個女人而彼此翻臉。相關閱讀推薦:讓曹操父子三人爭相搶奪幾欲反目的一個女人是誰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搶他的小妾?曹操父子之爭甄宓的歷史原型是誰 歷史上有沒有甄宓這個人?“三國第一美女”甄宓與曹操父子三人四角戀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甄妃之美麗,連小曹丕5歲的弟弟曹植也心動不已。兄弟二人鬥法鬥智,最後是曹丕奪得瞭繼承人的地位。王位到瞭兄長手裡,弟弟還敢覬覦這個“嫂嫂”麼?  曹丕占有甄妃數年之後,“遣使賜死”(《三國志》),“賜死”的因由,我們不得而知。我們隻知道美是灼目而短暫的,越是美麗的女人,越易招致殘忍、悲慘的收局。在這個女人香銷玉殞之後,曹丕卻別出心裁,將其用過的枕奩賜予瞭悒鬱終日的曹植。這不是恩賜,而是殘酷地向一個尚在流血的傷口上撒鹽。由此可以推知,曹植對甄妃的日日夜夜的希冀與追慕,曹丕是瞭然於胸的(甄妃之死,也可能從這裡埋下瞭伏線)。香魂已滅而贈去枕奩,從精神領地上,等於是贈去瞭一杯用甄妃血淚拌和著的毒酒……  甄妃,是曹植美學冥想之對象。曹植很可能是面對著枕奩,才寫下瞭《洛神賦》,此賦流傳1700百餘年,在中國文壇上屬於久傳不衰的名篇。賦中的洛神是神還是人?若是人,會是甄妃其人嗎?後世之人論說紛紜。   上天賦予女性以嬌美與溫柔,而戰爭與強權又為男人提供瞭攫取美、褻瀆美、摧殘美的機遇與借口。世稱美人為“尤物”,“尤物”可以引發人類戰爭,而戰爭卻又完全剝奪瞭“尤物”們關於愛情的權利——原因很簡單,“尤物”在男人世界裡終歸隻是物,而脫離瞭“人”的范疇。不管怎麼看,甄妃同時燃燒好幾個非同尋常的男性靈魂,而最後迸射出的火星又化成上好的文字,這實在是一種令人驚訝的魅力。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解憂公主簡介:一生嫁給父子三任烏孫王的公主

  解憂公主(公元前120-前49年)出生皇族,祖父劉戊曾是霸居一方的楚王。景帝三年春,劉戊參與同姓諸王的“七國之亂”,兵敗身亡。從此,解憂公主和她傢人長期受猜忌和排斥,落入無法扭轉的苦難之中。當罪臣江都王劉建之女因“和親”遠嫁烏孫昆莫(國王)而鬱鬱以終之後,漢武帝為瞭鞏固與烏孫的聯盟,於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又將年僅二十的解憂,嫁給烏孫昆莫。  漢代史學傢班固撰寫的《漢書》中記載瞭一個解憂公主,她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孫女,她在出使烏孫和親的細君公主去世後,為瞭維護漢朝和烏孫的和親聯盟,也奉命出嫁到西域的烏孫國。  她一生經歷漢武帝,漢昭帝,漢宣帝三朝;曾嫁予三任丈夫,皆為烏孫王。解憂公主在烏孫生活瞭半個世紀,她一直活躍在西域的政治舞臺上,積極配合漢朝,遏制匈奴,為加強、鞏固漢室與烏孫的關系作出瞭貢獻。年逾七十之時,上書給漢朝皇帝陳述思鄉之苦,請求把自己的遺骨埋葬在故國 (《漢書·西域傳》:“公主上書言年老土思,願得歸骸骨,葬漢地。天子閔而迎之,公主與烏孫男女三人俱來至京師。是歲,甘露三年也,時年且七十,賜以公主田宅奴婢,奉養甚厚,朝見儀比公主。後二年卒。”)。甘露三年回到漢朝,天子憐憫她的境遇,親自出城迎接解憂公主的歸來。每逢上朝,解憂公主的禮儀待遇和皇室公主一樣。  傢族背景  解憂公主的先祖是劉交,就是漢高祖劉邦的小弟弟, 因其幫助劉邦打天下立下顯赫功勞,被封為第一代楚王。劉交博學多才,他兢兢業業,長期恭謹為官;國民安享富足安康。著名的申培公是劉交的同窗學友,楚元王的詩經學著曾經風靡天下。劉交死後,隻因太子劉僻非早死,因而就由劉交的次子劉郢客承繼瞭楚王王位;呂後時期劉郢客遷職為宗正,掌管皇族的戶籍族譜;漢文帝時期改封為夷王;夷王在位僅四年,也有美好的名望被人稱道擁戴。隻因望子成龍,期望子孫能夠使漢朝的基業發揚光大,劉郢客聘請瞭天下堪稱泰鬥的名師,召募瞭許多傑出的人才群集在楚國都城彭城。傳授學業的是兩代楚王十分交好的申培公,他是魯學詩經派的祖師爺;輔佐政事的是三代楚王的老師韋孟,他是舉世聞名的儒學傢。楚王府的書香氛圍,可謂得天獨厚;楚王的身邊,大都是君子一類的棟梁之材。   可嘆可悲呀!夷王劉郢客的壽命太短;可惱可氣的劉戊,目無尊長;不學無術的劉戊,生活淫蕩性情驕狂;父親去世以後,他把前輩的遺訓拋到腦後。申培公受到劉戊的無端侮辱告老還鄉;他在傢鄉授業的子弟,後來都成瞭國傢的棟梁;韋孟為此十分寒心,就效仿申公辭去官職;還作詩婉轉地規勸劉戊改邪歸正,屢次向他傾吐肺腑之言。可嘆劉戊,不知悔過自新,不信前車之鑒,國傢大事荒廢不管;行為放縱為所欲為,整天遊山玩水;他所親近的都不是君子人才,小人因此而得志猖狂。  劉戊超越國傢禮制修建自己的陵墓,規模宏大的可比秦始皇的兵馬俑。因為犯下所謂的私奸罪(皇帝皇後喪期裡親人不得尋歡作樂,此為急於削藩的晁錯強加的莫須有的罪名),險些被晁錯誅殺在京城,漢景帝感到這個罪名難以服人,就下瞭一道含糊其辭的詔書,削去瞭楚王直屬的東海、下邳兩個郡,劉戊因而心懷不滿。七國之亂時劉戊夥同楚元王的少子劉藝等人起兵參與吳王造反;最後兵敗如山倒,隻有自殺瞭斷,可他的罪過卻連累到子孫後代的悲慘命運。反王的後代如同普通老百姓,寄人籬下的日子想要出人頭地是很難的。史官的記載比較簡略,不可能寫那麼詳細,自從劉戊死後,他的傢族從此敗落,皇親國戚的居住地沒有他們的一寸地盤,皇族宗籍裡找不到他們的名字,王侯將相都不敢和他們打交道,劉戊的後代如同黃鵠飛天,一去不返,杳無蹤跡。相關閱讀推薦: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和親史上傑出的西域雙星18歲漢朝公主遠嫁烏孫:一生嫁給父子三任烏孫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解憂出世  元狩二年(前121),上天降下吉兆,如同石破天驚。黃河以西傳來戰事捷報,漢朝的軍隊取得巨大勝利,匈奴的祭天金人被漢軍繳獲送到皇宮,匈奴王廷出現瞭內亂和自相殘殺;渾邪王率領部屬投降瞭漢朝,漢朝安置匈奴人的五個附屬國在河西一帶連成一片坦途,因而才有瞭後來的張騫的鑿通西域,開辟瞭漢朝和烏孫聯盟的新天地。  這一年,解憂出生瞭,雖說是女孩兒出生如同片瓦之喜,尚有用途,安貧樂道的人傢也是歡喜異常,解憂雖然出生在楚王府的一個偏狹簡陋的屋子裡,卻也能給卑賤的小戶人傢帶來生活的希望之光。漢傢盛行的“百天慶賀”之禮,王府裡沒有一個人過問;千年之後的今天,解憂公主的芳名依然載於青史,垂范後人。號稱神算的東方朔也無法預卜,誰能料到這個小女子事後會名揚四海呢。  連嫁三任烏孫王  漢太初年間(應該是前101年),漢武帝封劉解憂為公主,下嫁烏孫國王岑陬。年輕的公主告別瞭長安,告別瞭親友,像她所崇拜的那些威鎮四海的大將軍們出征那樣,踏上瞭她自己的征程–和親之路。山高水遠路慢慢,等待她的”戰場”將是茫茫草原戈壁,凜凜冰雪寒風,還有西域諸國那錯綜復雜,勾心鬥角的歷史舞臺。解憂公主也許自己都沒有想到,她在這個”戰場”上的縱橫馳騁會是怎樣的可歌可泣,以至數千年後,仍然令人慨嘆不已。   解憂公主到達烏孫,依舊被封為右夫人,與左夫人匈奴公主同事岑陬。解憂心裡清楚,誰更得寵影響著烏孫與漢和匈奴哪邊的關系更親近,兩個女人爭的不僅僅是一個男人,更是一個國王,一個王國。然而在開始的較量中,漢傢的公主還是落瞭下風。也許畢竟是風俗人情差的太遠,解憂難以很快進入狀態,幾年下來一無所獲,而匈奴公主卻生瞭一個兒子,取名泥靡,成為王位繼承人。  眼見烏孫日益親匈奴而遠漢。正當此時,轉機出現瞭,國王岑陬病危瞭。岑陬自知將死,見兒子泥靡年紀實在太小,就立下遺囑,讓自己的堂弟翁歸靡繼承王位,等到泥靡長大後,再將王位歸還給他。岑陬不久去世,翁歸靡繼承瞭王位,這位國王身寬體胖,號為肥王。肥王從舊俗,依舊娶瞭匈奴公主和解憂公主為左右夫人。  或許是漸漸進入瞭狀態,或許是與肥王情投意合,解憂公主再嫁後終於站穩瞭腳跟,與肥王共生瞭三個王子:元貴靡,萬年,大樂以及兩位公主:弟史和素光,成瞭名副其實的烏孫國母。此後的數十年間,翁歸靡對待解憂公主關懷備至,言聽計從,烏孫與漢之間書信,人員往來不斷,相親相近,同進同退,與匈奴則日益疏遠。在這期間,漢朝的西北邊疆安然無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日益頻繁密切,絲綢之路繁榮一時,漢朝的威儀和影響進一步遠播天山南北,西域諸國都爭相與漢交好。解憂的長子元貴靡被立為烏孫王儲;西域小國莎車在國王去世無人即位的情況下,決定迎接解憂的次子萬年為國王,看重的就是萬年一半的漢傢血統;龜茲國王降賓幾經努力求得解憂長女弟史為妻,深以作瞭漢傢的外孫女婿為榮。和親政策終於在解憂的努力下達到瞭預期的效果。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如何評價曹氏三父子?揭秘曹氏父子仨的人生風流

  1、夢得天下——曹操  建安十二年秋九月,千裡涉險平定烏丸,曹操由柳城班師回朝。凱旋的隊伍經過碣石,阿瞞揚鞭躍馬上山。面對浩浩渤海,天地遼闊,雲卷浪翻,詩意在他胸中湧動,欣然揮筆寫下瞭千古傳唱的《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翌年春暖花開時節,阿瞞回到鄴城,六月,做瞭大漢曹丞相。  轉瞬二十年矣,二十年的打拼,從白手起傢,到今天頭頂大漢的名分,坐擁中原大地,千裡沃野,兵強馬壯,政令暢通,號令八方。阿瞞此刻志得意滿,笑傲江湖,巨大的成功連他自己一時之間也恍如夢中……  夢,從董賊亂政做起。面對朝綱衰微、戰亂紛起、生靈塗炭,熱血奔湧的青年阿瞞,懷揣一把七星腰刀,踏上瞭濟世救民建功立業之路,——一條曠世英雄之路。像無數懷抱夢想的創業者一樣,單槍匹馬,出師不利,阿瞞殺賊不成,亡命天涯。是英雄還是孬種,命運將阿瞞推向瞭人生的兩難境地,逃亡的路上,阿瞞可以選擇歸田園,攜妻子,避亂遁匿,飽食終日;天性不服輸的他卻選擇瞭進取,選擇瞭再一次抗爭,青春的火焰不僅沒有被澆滅,成就一番偉業的雄心反而愈加濃烈。   男兒闖天下,既要心懷大志,更需手握千軍萬馬。在病入膏肓的東漢末年,也許這不僅僅是阿瞞一個人的頓悟,而拿起刀槍的初衷,阿瞞與那些擁兵自重、盜國自保、草寇亂賊們不可同日而語。也正基於此,倉惶容身於陳留,阿瞞卻呼朋喚友,第一個舉起瞭“義兵”的大旗。須知,那時的神州大地上,手握重兵的人物比比皆是,而這面正義的旗幟,卻高擎在一位勢單力薄、兵少將寡的年輕人手裡。一時之間,應者雲集,阿瞞似乎看到瞭大業成功的曙光,興奮使他徹夜難眠,大展宏圖似乎指日可待。遺憾的是,阿瞞轉瞬便陷入失望的深淵。當他披尖執銳身先士卒以弱小之旅殺向董賊,身中流箭幾近喪命的時候,腦滿腸肥的袁紹們,正在觥籌交錯、燈紅酒綠,宛若隔岸觀火,津津有味地欣賞一隻羔羊誤入狼群的遊戲。無需罵袁紹們,燕雀與鴻鵠怎能比翼?徇私自利者萬難與慷慨赴義者攜手前驅。阿瞞又一次遭受挫折,然而,在諸多聰明人的不屑聲中,他也又一次得到人生的歷練和智慧的升華。看破世事,方能搏擊江湖,阿瞞暗暗告誡自己,有夢就有路,志不失則永不言敗!沿著崎嶇坎坷、荊棘密佈的道路,咬緊牙關、腳踏實地、義無反顧地走下去,誰讓我阿瞞選擇瞭“以區區一己之軀,擔天下興亡之任”的人生艱難之途呢!  天道酬勤,天公眷勇,三十萬青州兵是上蒼對阿瞞矢志不渝的垂憐和饋贈,阿瞞終於收獲瞭“第一桶金”。阿瞞完全可以就此收手,做個人皆不敢小覷的一方霸主。然而,他的夢中,從來不曾有過偏安一隅的小傢子樣。自步入血雨腥風的第一天起,阿瞞胸中裝著的,就是尋求萬裡呈祥的華夏一統和黎民安康的太平盛世。天賜良機,落魄而威儀失盡的漢皇帝,這時走進瞭阿瞞的視野,一個大膽的設想在他腦海浮現:借殼上市,奉天子以令不臣!歷史早已證明,這是一個偉大政治傢的遠見卓識,是一個曠世奇才的神來之筆。  當阿瞞的政治抱負包裝上漢廷的莊嚴外衣,宛然猛虎添上雙翼,一頁頁動人心魄的輝煌畫卷漸次展開:三戰張綉、官渡滅袁、北征烏丸、南討孫劉、降服韓馬…..。眼看著阿瞞所向披靡,此刻,觀望於各方的地頭蛇們,紛紛站出來義憤填膺地指責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阿瞞聞之笑曰:哥們,葡萄一點都不酸!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三國史上娶瞭曹操三個女兒的東漢最後一帝揭秘三國中讓梟雄曹操真心痛哭的幾個牛人是誰?細數奸雄曹操一生中的十大亮點:通過故事看曹操!揭秘: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十個人物!【圖】揭秘:三國史上曹操在洞房夜搶走瞭誰傢的新娘?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讓我們回到鄴城,仔細看看阿瞞創建的理想王國,這裡,,正是來日漢民族江山穩固、萬民安康的傢國的縮影。漳河岸邊,一座雄偉繁華的大都會,殿閣巍峨,銅雀高築,物資豐裕,街市喧鬧,百姓笑逐顏開,禮教時興傳昌,文化空前繁榮。南疆北國、東海西域,人人向往著這塊心中的聖地。一時百川歸海、群賢畢至,各路精英悉集於此。望著自己一手創造的人間祥和景象,詩人阿瞞禁不住又要“歌以詠之”。  阿瞞帶著他的幾位公子,率文武百官登上高高的銅雀臺,祥雲萬裡,春風拂面。來呀,拿出你們的文采風流,我們同做一曲《登臺賦》。漢末戰亂以來,文人雅士們第一次呼吸著自由的空氣,簇擁在他們的領袖周圍,暢快、放誕而恣意地把酒揮筆酬唱,“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阿瞞輕拈美髯仰天長嘆:蒼天、祖宗、同胞啊,江山雖留餘孽,固當老驥伏櫪,然則中原的福祉出於阿瞞系於阿瞞,此足以告慰我的良心,不枉生為男兒!功過任人評說,阿瞞一路走來,無愧於天下!  2、江山詩意——曹丕  半壁江山握於老爸曹操之手,當朝的皇帝不過是聾子耳朵,繁盛的鄴下,仿佛自傢的私有花園。子桓、子建兄弟,像自古所有的富二代子弟一樣,,王宮貴子的身份,錦衣玉食的生活,老爸一手擎天,坐享其成,怡然自得,逍遙自在,沉浸在父輩血汗創造的優裕富足之中。  花天酒地,鬥雞走馬,歌舞狎妓,吟詩作賦,兩個風度翩翩的公子哥,遊走在鄴城的花街柳巷,出入於亭園酒肆。相較之下,子桓偏愛俗艷,而子建更鐘情於詩意。   建安九年,曹丕入鄴城後的第一件事,便將袁熙之妻甄氏據為己有,令其父阿瞞悔之晚矣。定居鄴城,貴遊、射獵、宴飲、棋牌,其豪奢浮華生活,世人無不稱羨。“清醴盈金觴,肴饌縱橫陳。齊人進奇樂,歌者出西秦。翩翩我公子,機巧忽如神。”大公子聰慧靈動,機巧善玩,花樣翻新,自顧沉醉其中,體味著眾星捧月的美妙感覺。無意之間,“奇才妙伎”王金瑣闖入眼簾,子桓驚見仙子一般,“不得自勝”,當下放話給諸位:“謹卜良日,納之蘭房”,寵作美妾。鄴城宛若天堂,父輩給予的生活賽過神仙,日復一日,“彈棋閑設,終以六博,高談娛心,哀箏順耳,馳騖北場,旅食南館,浮甘瓜於清泉,沉朱李於寒冰,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並載,以遊後園。”人雲“玩物喪志”,那是俗人的邏輯。閑適優遊,庸人單知酒肉穿腸、紙醉金迷,子桓卻並未被其銹蝕、淹沒,固然人生得意須進酒,但男兒自當懷大志。既不能效其父以幹戈揚威沙場,何不借文字而流芳百世?即使已經身為太子,子桓心中卻裝著自己的夢想,“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揚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著篇籍。”“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於後世。”何況,在子桓看來,文章也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以文章建立萬世不朽的功名,是曹丕最初的人生選擇。於是,一場場的宴飲遊樂,轉眼化作瞭他筆下精妙的詩賦文章,記述貴遊、描摹人物、抒發情懷、弘論文章,子桓興致勃勃邁向他的以文而“流千載之英聲”之路。然而,當意氣風發的十六年鄴下風流將近尾聲,現實命運告訴他,政治,是他回避不瞭的人生課題,一副沉重的擔子即將壓在他的肩上,歷史的使命告訴他,一個瀟灑倜儻的文人,不得不去扮演君臨天下的最高統治者。  子桓具備完成這個角色巨大轉換的天賦,他適時而恰如其分地調整瞭自己人生的重心,順利地從父親曹操手中,接過瞭曹魏的傢業與權柄,進而出色地導演瞭一場漢皇自覺禪讓、曹魏體面登基的歷史傳奇劇。命運既然把子桓向往文章傳世的理想逼向次席,帝王之業自然要做得名副其實、有聲有色。父王未瞭的遺願、曹氏基業的傳承、男兒不朽的功名,當權力足以使他兌現這一個個宏願的時候,子桓方顯英雄本色,他毫不猶豫、毅然付諸行動。面對年輕的魏王,漢皇日甚一日自知其“漢道陵遲”、“天祿永終”,按照上天規定的帝王相繼的順序,該輪到曹魏瞭,“用率我唐典,敬遜爾位。”恭恭敬敬地把江山交到子桓的手中,多少英雄夢寐以求的金鑾寶座,曹丕端坐其上,像模像樣地過瞭一把天子癮,威風八面,絲毫不遜於其舞文弄墨。——隻是,也許緣於他最初的夢想,這皇帝當的,遠不如文章那麼精彩。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3、才高八鬥——曹植  曹植生來就是個詩人,未做帝王及其與子桓的立嫡之爭,雖非空穴來風,但多屬當朝臣子的一廂情願,又不乏後世文人的捕風捉影、穿鑿附會。“九五之尊”不是他的向往,詩酒文章才是他生命之花得以綻放斑斕五彩的正道。聰慧天資和坎坷際遇,是冥冥上蒼給予每一個千古留名的偉大文學傢特別的恩賜,子建位當其中。  十歲起,孜孜誦讀詩論辭賦數十萬言,顯現出子建與文字間天然的緣分;十三歲後,跟隨父親“南極赤岸,東臨滄海,西望玉門,北出玄塞”,熱衷於刀光劍影殺氣騰騰的軍旅生活,這無疑是一個天才詩人的獨特氣質,也是其難得的人生積淀。當人們把“繡虎”的雅號,戴在年少而才華橫溢的子建頭上時,父王阿瞞掩飾住心裡的得意,故做出不大相信的樣子。子建心知肚明,深謀遠慮的父王,是替周遭所有訝異的人疑惑。登上銅雀臺前,老爸就已經構思瞭一場讓愛子一展文才、藝驚四座的好戲。子建沒有讓英雄的父親失望,一篇辭采華美、意境悠遠的《銅雀臺賦》,援筆立成。曹操“大異”,眾則驚見“天人”。一時之間,鄴城街巷傢喻戶曉,黃河內外傳為佳話。懷揣夢想奔向鄴下的文人雅士們,趨之若鶩,簇擁到這位天才少年的周圍。率性而狂傲的子建,既恃父寵,又得眾望,“靜閑居而無事,將遊目以自娛,……。奮袂成風,揮汗如雨。”“文人騁其妙說兮,飛輕翰而成章。……。聽仁風以忘憂兮,美酒清而肴甘。”簡易放達,恣意而行,縱情宴遊,不拘小節,他詩情大發,詩才奔湧,字字珠璣,章章錦繡,數年光陰便奠定瞭他建安第一詩人的地位。年輕才俊慷慨遒勁的文字,“骨氣奇高,詞采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粲溢古今,卓爾不群。”傳神繪飾貴遊生活,“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風雷激蕩、草木生輝;慷慨抒發報國之志,“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悲壯激昂、氣勢如虹;傾心敘寫人間友情,“感離隔兮會無期,伊鬱悒兮情不怡。”真摯纏綿、動人心魄。  子建也曾自勵,“猶庶幾戮力上國,流惠下民,建永世之業,……,豈徒以翰墨為勛績、辭賦為君子哉?”但與生俱來的天賦和氣質,註定子建隻能以詩文成就威名,而絕非用韜略做萬民之主。父王曹操的失望,正是對其難當曹魏江山之托的失望。然而曹操萬難料及,他藐視瞭一個權利場上的庸才,卻淹沒不掉一位文壇的巨星;或者還應心存感激,恰恰是阿瞞對子建的疏遠冷落,交班於長子曹丕,拂逆瞭曹植的樂觀精神和灑脫風貌,塞翁失馬般激起瞭子建心底濃濃的憂思和悠悠的愁腸,使他的創作從“但美遨遊”而躍至“憂生之嗟”,步入更為寬廣深厚的境界。   沉鬱、憂傷、哀婉、悲壯,子建煥然以新的更加絢麗的光芒馳騁文壇。篇篇佳作,將他推向瞭魏晉時代無人可與之比肩的峰巔。《贈白馬王彪》,情與景水乳般交融,路難行而情難盡,感物傷懷,撫心長嘆,牽心撕肺的情感,付諸於完美精巧的篇章結構和文句詞章之中,堪稱五言詩歌的經典。《洛神賦》,開啟古往今來愛恨交加的主題,美麗掩抑於霧靄,情愛隔絕於人神,相見、相望、相思而不得執子之手,千古哀怨,無窮遺恨,形象而濃烈地漫漶開來,傾倒無數讀者,醉瞭多少有情人!讓我們來用心仔細品味這一段描摹美麗女子的文字: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遊龍;榮曜秋菊,華茂青松。仿佛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廻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綠波。穠纖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約素。延頸秀項,皓質呈露。芳澤無加,鉛華弗禦。雲髻峨峨,修眉連娟。丹唇外朗,皓齒內鮮。明眸善睞,靨輔承權。瑰姿艷逸,儀靜體閑。柔情綽態,媚於語言。奇服曠世,骨相應圖。披羅衣之璀璨兮,珥瑤碧之華琚。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微幽蘭之芳藹兮,步踟躕於山隅。於是忽焉縱體,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蔭桂旗。攘皓腕於深滸兮,采湍瀨之玄芝……  這傳神如畫的精妙文字,優美、雅致、生動、撩人,後人多有借鑒,連曹雪芹那樣的大傢,遇子建若景仰高山而難逾越,寶黛身上之筆墨時有效法。  “天下才共一石,子建獨占八鬥。”“嗟乎!陳思之於文章也,譬人倫之有周孔,鱗羽之有龍鳳,音樂之有琴笙,女工之有黼黻。俾爾懷鉛吮墨者,抱篇章而景慕,映餘暉以自燭。”英年早逝的子建,完美地詮釋瞭一個偉大詩人的生命歷程,在中國文學史上樹立起一座耀眼的豐碑。或有人會雲“天妒英才”,豈不知天才詩人之壽迥然非同凡夫俗子之命,正因“天佑其才”,讓他在揮筆潑墨繪就壯麗華章之後,溘然逝去。  ——魏太和三年,子建登魚山,“忽聞空中梵天之響,清雅哀惋”,喟然有終焉之心,遂營為墓。一代文豪曹子建,安臥魚山之麓,伴梵音而長眠,身後留下煌煌篇章,千古傳誦。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秘張學良父子為何槍殺邵飄萍:邵飄萍怎麼死的

  1926年4月24日,中國近代著名記者、民國初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人邵飄萍遭奉系軍閥張作霖逮捕,兩天後,即4月26日凌晨,被張作霖槍殺於北京天橋,享年38歲。邵飄萍的死,無疑是中國新聞界的一大損失。86年後的今天,邵飄萍正直的報人精神依然在激勵著人們。這麼多年來,有關他被殺的原因一直眾說紛紜,那麼他被軍閥殺害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麼?  懷抱“新聞救國”之志  邵飄萍(1888–1926),原名振青,浙江東陽人,出身貧寒。1909年邵飄萍大學畢業回到母校教歷史、國文。除教書外,他還為上海的報紙寫通訊。他酷愛新聞事業,對報業懷有特殊感情,有“新聞救國”之志。  1911年,辛亥革命後杭州光復,杭辛齋受命籌辦《漢民日報》,聘邵飄萍為主筆。他從此進入新聞界,開始瞭15年的報業生涯。1912年春,杭被選為眾議院議員,將《漢民日報》交邵飄萍主持。他對時局有驚人的洞察力,對袁世凱有入木三分的認識。  1913年8月10日,浙江當局以擾害治安罪及“二次革命”嫌疑罪,查封《漢民日報》館,逮捕邵飄萍。他出獄後到日本暫避,在法政大學學法律、政治。同時,為國內報紙寫評論。他還組織瞭“東京新聞社”,反對袁世凱賣國。  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上海新聞界電邀邵飄萍回國。他於當月返回祖國,參加反袁護國鬥爭,發表瞭著名的時評《預吊登極》:“京電傳來,所謂皇帝者,不久又將登極。嗚呼!皇帝而果登極,則國傢命運之遭劫,殆亦至是而極矣!但二月雲雲,尚需多少時日,各處反對之聲勢,再接再厲。所謂登極者,安知非置諸極刑之讖語乎!記者是以預吊!”  全文共86字,短小精悍,用語犀利,給民眾以希望。  他在上海主持三報筆政,堅決支持蔡鍔反袁護國的壯舉,猛烈抨擊袁世凱的罪惡行徑,寫下瞭一系列犀利、精辟的文章。據《時事新報》統計,他發表瞭社論36篇、時評134篇。 邵飄萍  1916年袁世凱死後,上海《申報》社長史量才聘請邵飄萍為駐京特派記者。在短短兩年間,他為《申報》寫瞭200多篇《北京特別通訊》,文章真實、生動、深刻、犀利,分析在理,常常一針見血。  1918年10月5日,他辭去《申報》駐京記者之職,創辦瞭《京報》。他在創刊詞《本報因何而出世乎》提出瞭辦報宗旨:“必從政治教育入手。權不拔之基,乃萬年之計,治本之策。……必使政府聽命於正當民意之前,是即本報之所作為也!”邵飄萍從此走上一條獨立辦報的道路。其言論既不受外國通訊社左右,又不受軍閥操縱,開創瞭20世紀中國獨立的新聞事業。他大書“鐵肩辣手”四個大字,懸於報社墻上,勉勵同人。到1919年5月,全國許多地方設立瞭《京報》代派處,成為一張全國性的大報。相關閱讀推薦:邵飄萍簡介 民國時期著名報人邵飄萍生平一人獨鬥三大軍閥的民國傳奇人物:鐵肩辣手邵飄萍趙一荻與張學良的一世情緣:趙四為愛毅然私奔趙一荻是誰?張學良第二任妻子趙一荻生平簡介陪伴張學良72年的女人:奇女子趙四小姐坎坷人生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開罪軍閥,慘遭殺害  1919年8月,因《京報》屢屢發表揭露、批評政府的文章而被查封,邵飄萍遭到全國通緝,被迫第二次亡命日本。  1920年他回國,9月17日,《京報》復刊。他辦報重視外交、政治、經濟、社會各方面的內容,關註國傢命運、人民疾苦,也依靠社會力量,辦瞭好多種副刊,形式多樣,豐富多彩。他始終堅持新聞自由的理想,繼續《京報》的辦報宗旨,獨立表達公正的輿論。  他支持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推倒曹、吳;力助郭松齡倒戈反張(作霖);他旗幟鮮明地反對段祺瑞,拒絕“善後會議顧問”的聘請;他強烈譴責“三·一八”慘案屠殺學生、民眾的滔天罪行,發表瞭一系列詳細報道和出版《首都大流血寫真》特刊;他極力歡迎孫中山北上,稱他為“貧賤不移,威武不屈,失敗不餒,成功不居之中山先生”。邵飄萍這些態度對社會輿論產生瞭巨大影響。難怪馮玉祥說:“飄萍一支筆,勝抵十萬軍”。  邵飄萍之死的直接起因,是他促成瞭郭松齡1925年11月24日東北軍倒戈的灤州事變和郭、馮(玉祥)聯合。他在《京報》發表瞭大量支持他們的新聞、評論。12月7日,他出瞭一大張二整版的《京報特刊》,全是最近時局重要人物的照片,每個人物後面都有邵飄萍的評語。他不斷發表報道、時評贊頌郭松齡,歷數張作霖的罪狀,甚至撰文鼓勵張學良“父讓子繼”。隻相信暴力的“馬賊”慌瞭手腳,馬上匯款30萬元贈給邵飄萍,企圖堵他的嘴。他收到後立即退回,並繼續在報上揭露張作霖。他曾和傢人說:“張作霖出三十萬元買我,這種錢我不要,槍斃我也不要!” 張作霖  12月24日,郭松齡在日本關東軍和張作霖的聯合夾攻下,兵敗被殺。邵飄萍把事件的真相公諸於世,引起瞭北方民眾反日、反張運動。張作霖對他恨之入骨。  1926年4月,張作霖、吳佩孚(又拉瞭閻錫山)三面夾攻馮玉祥的國民軍,馮部被迫撤出北京。4月18日,張作霖的先頭部隊入京。張作霖懸賞捕殺邵飄萍,邵飄萍避居俄國使館,生命危在旦夕。4月22日,他在《京報》發表瞭最後一篇文章《飄萍啟事》,仍然嬉笑怒罵,正氣凜然。  4月24日,被軍閥以造幣廠廠長之職和二萬塊大洋的誘餌收買的邵飄萍舊交、《大陸報》社長張翰舉,將邵飄萍從使館騙出(謊稱張作霖懼怕國際幹涉,不敢殺他。並說自己已向張學良疏通,張允諾《京報》可以照出等),予以逮捕,《京報》被封。  4月25日,北京各界組織營救。張學良出面接見代表時,毫無隱諱地說:“逮捕飄萍一事,老帥和子玉(吳佩孚)及各將領早已有此種決定,並定一經捕到,即時就地槍決。”  4月26日凌晨1時許,警廳把邵飄萍秘密判處死刑。4時30分,邵飄萍被押赴天橋東刑場,臨刑前,他向監刑官拱手說:“諸位免送。”然後面向尚未露出曙光的天空,哈哈大笑,從容就義,年僅38歲。  邵飄萍遇難後,北洋軍閥不準傢屬收屍,名伶馬連良慨然以友人的身份出面,參與為邵飄萍收屍。他出錢請人在城外搭建瞭一個舉喪的涼棚,接待前來吊喪的人們。史載,前來吊唁的人很多,喪事從上午7時開始,到下午3時還沒有結束。馬連良還拍攝瞭照片,為控訴北洋軍閥的暴行留下瞭珍貴的第一手資料,其中一張是邵飄萍整容後的遺容,照片上,他飲彈犧牲後左眼下的彈洞清晰可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隋朝宣華夫人同侍父子兩代帝王之謎:宣華夫人是誰

  楊堅(540~604年),即隋文帝。公元581~604年在位。弘農華陰(今屬陜西)人。北周時襲父爵為隋國公,女為宣帝皇後。靜帝年幼即位,他任丞相,總攬朝政,封隋王。大定元年廢靜帝自立,建立隋朝,開皇七年滅後梁,九年滅陳,結束南北朝分立局面,統一全國。仁壽四年被太子廣(煬帝)殺死。  宣華夫人是誰  隋文帝楊堅自獨孤後死後,宮幃寂寞,遂於後宮嬪妃中選擇美麗者進禦。最後選得閉月羞花的兩個:一個是宣華夫人陳氏,一個是容華夫人蔡氏。  其中陳氏是南朝陳宣帝的女兒,天性聰慧,明艷不可方物。陳國滅亡時,配入掖庭,後選入宮為嬪妃。當時獨孤皇後性奇妒,後宮皆不得進禦,惟陳氏受寵。晉王楊廣私下欲取得太子的地位,經常送些金蛇、金駱駝等物以取媚於陳氏。因此皇太子廢立的關鍵,陳氏出瞭很大的力。獨孤皇後去世,陳氏封為宣華夫人,專房擅寵,主斷內事,六宮粉黛沒有比得上的。  隋文帝已是風燭殘年,夜夜招幸宣華、容華兩位夫人。在色欲上面,不免有些過度。不多幾天,弄出瞭一身病。一次偶感風寒,內外交迫,即致臥床不起。兩位夫人見文帝有病,便日夜不離,侍奉湯藥。誰知兩位夫人的湯藥,侍奉得文帝的病一天重似一天。夜夜與二美周旋於病榻,文帝已是骨瘦如柴,奄奄待斃。   太子楊廣與楊素、柳述、元巖三人,同至隋文帝寢榻前視疾。楊廣佯作愁容,語聲淒婉地問文帝的病狀,文帝有氣沒力地說瞭數句。接著楊素、柳述、元巖三人,上前請安,文帝握瞭楊素的手,欷歔不止,自言已是兇多吉少瞭。楊素出言勸慰瞭一番。文帝命楊廣留居內殿。  楊廣知道文帝將不久於人世,他囑令楊素預先籌備即位的手續。楊廣考慮到如果文帝去世,必須預先做好防備措施,他親手寫瞭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來詢問楊素。楊素把情況寫下來回復太子。信的內容無非是登基接位所需的程序,以及接位後如何鏟除異己、盡快掌控政局的方略。宮人誤把回信送到瞭文帝的寢宮。文帝開封看著,頓時手足發抖,氣湧痰塞,喘急驚人,慌得宣華、容華兩夫人,趕忙捶背撫胸。半個多時辰,隋主方始漸漸息瞭怒氣,迷迷忽忽睡去。  楊廣與宣華夫人  楊廣回到殿中,聞知楊素書信給內侍送入文帝手裡,不覺萬分驚慌,匆匆去探聽消息,低著頭向內走。猛聽得啊喲一聲,和一個人撞在一處,急停瞭腳步,抬頭看,卻是父皇寵妃宣華夫人。那宣華夫人陳氏鴉黃半額、腰肢似柳,金步搖曳翠鳴珠;鬢發如雲,玉搔頭掠青拖碧。雪乍回色,依依不語;春山脈脈,幽妍清倩。依稀是越國的西施,婉轉輕盈,艷冶銷魂,容光奪魄。隻見她粉面微紅,正待移步,楊廣下拜道:“夫人且請緩行。”宣華夫人見太子跪遮去路,詫異道:“殿下請起,有何見示?”楊廣惶悚問道:“敢問夫人,方才楊仆射的來書,父皇可曾拆看?”宣華夫人道:“拆看瞭,殿下往後尚需謹慎才是。聖上春秋已高,又在病中,何必急在一時,反傷瞭聖上的心?”楊廣聽瞭,口中唯唯稱是。眼光卻直勾勾地盯在宣華身上。  宣華夫人見楊廣的神色有異,便想走瞭,哪知楊廣語涉輕佻:“承蒙夫人關心,不知怎樣報答才好。”  宣華正顏道:“賤妾隻因顧全聖上的病體,深恐殿下再有不知輕重的事情做出,原要殿下謹慎些,說不到報答兩字。殿下出言吐語,還當仔細。”相關閱讀推薦:隋文帝楊堅到底是怎麼死的?隋文帝死因之謎楊廣未非禮母妃宣華夫人 倆人早有不正當關系隋文帝楊堅的老婆是誰?楊堅為何要冷落三千宮黛?給隋朝皇帝楊堅和楊廣頭上戴綠帽子的人是誰?獨孤皇後簡介 隋文帝楊堅最愛“吃錯”的皇後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宣華夫人原想說瞭這幾句不客氣話,好叫楊廣沒意思便走瞭。哪知道楊廣見宣華說話時雪嫩的雙頰,輕輕溺上三分怒紅,越發顯得楚楚動人,怎肯輕意讓宣華夫人走路。他攔在前面,笑道:“夫人的話,原不會錯,隻是父皇風燭殘年,夫人所說的不測,是替父皇著想,還是替我著想,或者夫人自己著想,尚需請夫人對答。”  宣華夫人不禁憤憤道:“替聖上著想如何,替殿下著想便怎樣,替賤妾自己著想,又怎樣?倒也要請教殿下。”  楊廣道:“夫人若是替父皇著想,那是最可笑的,父皇已是朝不保暮瞭,夫人替他著想有何益處?”  宣華夫人聽瞭冷笑不語,楊廣接道:“若夫人替我著想,那就對瞭,替我著想,也就是替夫人自己著想。”  宣華不禁變色道:“殿下此語怎講?”  楊廣道:“夫人冰雪聰明,難道還不知此中的妙處?”  宣華凜然道:“生性愚笨,倒也不知。”  楊廣笑道:“夫人正在盛年,父皇一旦去世,夫人不替我著想,我卻要替夫人著想瞭。”  宣華不禁失色道:“殿下錯瞭,賤妾忝為殿下的庶母,殿下怎的說出這種話來。要是給聖上知道,殿下的幹系,可不小瞭。”  楊廣笑道:“夫人愛我,怎會使父皇得知。”   宣華夫人見楊廣的話兒,越說越不對瞭,急想奪路而走。楊廣竟動瞭欲心,見殿上四下無人,他伸手拽瞭宣華夫人的衣袖道:“我終日在父皇寢宮視疾,每次見到夫人,心中無限向往,隻是不是地方,今日難得機會,望夫人憐見,賜我片刻歡樂,以慰我相思之苦。倘蒙夫人錯愛,楊廣生死不忘。”  楊廣不待宣華開口,竟要將她拽到側殿的寢室裡去。宣華又急又恨,一時偏掙不脫身,幸得急中生智道:“太子尊重,那邊有人來瞭。”楊廣慌亂中將手一松,回頭瞧時,哪裡有什麼人來。宣華夫人一溜煙地退出瞭芙蓉軒。  文帝這時正昏昏沉沉地睡著,宣華夫人急匆匆地逃進寢宮,不料頭上一股金釵被簾鉤抓下,巧巧落在一隻金盆上面,把文帝從睡夢中驚醒過來。這時宣華夫人已走近龍床,隻見她鬢亂釵橫,芳喘不止,香汗沁額,兩行珠淚,已是奪眶而出。文帝便問道:“愛妃你舉止異常,必有什麼事瞞著朕?”  宣華卻跪伏在床前道:“聖躬未獲康寧,不能多受閑氣,增加瞭不好,賤妾怎能當得。且待聖上安康,再容賤妾奏知,也不為遲。”  文帝見宣華不肯明白說出,他原是善於猜疑的人,見瞭這般光景,怎肯不問個仔細。便逼著宣華夫人,定要說出原委。宣華兀是支支吾吾。文帝不禁動瞭真火,嚴聲道:“宣華究竟有些什麼心腸,你真要朕發怒不成?”  宣華這時已是淚如泉湧,心煩意亂,見隋文帝逼問得緊瞭,才無可奈何,哽咽著聲兒,吐出瞭“太子無禮”四字。隋文帝猛聽得“太子無禮”四字,宛似當頭受瞭重擊,暈倒在床上。半天蘇醒過來,拍床嘆道:“畜生何足付大事,獨狐誠誤我!”接著命內侍急召兵部尚書柳述和黃門侍郎元巖。  楊廣調戲宣華夫人不成,知道這場禍鬧得大瞭。得知文帝命內侍宣柳述、元巖二人的消息,急命人去請楊素。柳述與元巖,由內侍領到文帝病榻前,文帝命召廢太子楊勇。二人將敕諭擬就,剛出殿,便被東宮宇文述的衛士綁瞭起來。文帝一心待廢太子楊勇到來,卻不知這時東宮衛隊早已滿佈殿上,守住瞭各處門戶。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右庶子張衡進來,他厲聲道:“怎的二位夫人,還不趕快宣召大臣,面授遺命,不知居心想圖什麼?”  宣華夫人道:“妾等蒙聖上深恩,恨不能以身代死,要是聖上不諱,妾等也不願獨生。公胡咄咄逼人,妄加罪詞。妾倒也須一問我公:不知居心怎樣,想圖什麼?”  張衡又作色道:“聖上的雙目,尚是炯炯開視,夫人怎見得聖上便要不諱?妄加咒詛。如今王公大臣俱在外面等候,二位夫人請從速回避。殉節不殉節,原是沒關重要。夫人也需明白,自古以來,隻有面授遺命的王公大臣,從來沒有面授遺命的妃嬪。隻顧留在這裡,不要耽誤瞭國傢的大事。”  宣華和容華兩個人,拗不過張衡,隻得望瞭望病榻上掙紮的文帝,含淚退出瞭寢宮。不多時,張衡出來,朝楊廣點瞭點頭。稍頃,文帝楊堅駕崩的消息便傳瞭出來。  後世關於文帝究竟是怎樣死的,說法千奇百怪。《隋唐演義》、《十八史略》、《通歷》等認為文帝是被兒子楊廣殺害的。正規的史書《隋書》卻沒有這樣的記載。《隋書》、《北史》的記述是:“帝疾甚,與百僚辭訣,握手欷歔,崩於大寶殿。”《煬帝紀》也僅寫道:“高祖崩,上即位於仁壽宮。”但《隋書》中關於宣華夫人那部分卻隱約其辭提到文帝死因蹊蹺:“素以其事白太子,太子遣張衡入寢殿,遂令夫人及後宮同侍疾者,並出就別室。俄聞上崩,而未發喪也。夫人與諸後宮相顧曰:‘事變矣!’皆色動股栗。”《隋書》此段記載雖未明指文帝被殺,但實際上已給世人留下推猜的餘地,即文帝之死具有被謀殺的性質。最早懷疑並直接指出隋文帝死於被殺的是隋末唐初趙毅的《大業略記》。煬帝征遼東還,張衡的妾告他心懷怨望,誹謗朝政,便詔賜死於傢。張衡臨死,大聲喊:“我為人做滅口等事,而望久活!”監刑者嚇得捂住耳朵,趕緊將他弄死。   文帝駕崩的消息是七月二十日發佈的,從文帝病倒到死去這段時間裡,楊廣和楊素兩人緊張的策劃活動肯定存在。楊廣即位,成為隋朝第二代皇帝,就是歷史上的隋煬帝。宣華夫人聽聞文帝猝然駕崩的宮中巨變,莫不相顧戰栗,面無人色。自從那天違拗瞭煬帝,如今見文帝已死,將來不知要受怎的罪,獨自坐在深宮裡愁腸百結,又羞又惱。一任雲鬢散亂,花容不整。忽見一個內侍,稱奉瞭聖上旨意,賜與宣華夫人金盒一隻,立待開視拜受,方能回去復命。宣華以為盒中定是鴆毒,不覺悲自己紅顏命薄。當下便含瞭淚,囑內侍稍待,便退到裡面,更換好瞭衣服,梳起雲鬢,裝扮舒齊,原想從容就死,成全瞭清白。自頭上換起,直換到腳下,俱是全新的錦繡,越發顯得豐致如畫,嬌艷動人。宣華接過金盒,盒子四周都是皇封封著,那盒口處,又有禦筆畫押。她一陣心酸,流下兩行珠淚。眾宮女見此情景,都忍不住流淚。經使者與宮女的催促,才戰戰兢兢地打開盒子,待揭開瞭金盒,眾宮女同時拜伏,歡呼道:“娘娘千喜萬喜!”宣華夫人手抖個不住,想不到盒中不是鴆毒,卻是一個紅色的同心結。宣華夫人,弄得嬌羞無地。她把盒兒一推,轉身去坐在床沿上,低頭不語。內侍見宣華夫人既不收同心結,又不謝恩,便再三催促。這宣華夫人原是個風流自賞的美人,便裊裊婷婷地站起來伸著纖指把同心結取出。  夜靜人深的時候,隋煬帝來到宣華的寢宮,宣華低垂著粉頸,由宮女簇擁著和煬帝一同入室。紅燭高燒,月色入窗,映在宣華夫人臉上。宣華問道:“聖上有六宮三千,若需佳麗,隻要下詔挑選,天姿國色,不難到手,何必定要垂念賤妾,徒遭後人評論。”煬帝笑道:“無他。曾經滄海難為水而已。”這時已是月移鬥換,宮漏深沉,煬帝便春心蕩漾,再也忍耐不住。一邊攬住瞭宣華,向繡榻走去,一邊已在替宣華寬解羅襟。宣華夫人飛紅著兩頰,任憑煬帝擺佈……  從此煬帝每日與宣華夫人長夜高唐歡會,宣華亦放開情懷,淺挑微逗,更覺旖旎可人。況煬帝力逾壯年,春秋鼎盛,與其父相比,風流倜儻,勝過十倍。誰知光陰促,歡趣短,世事往往難以預料。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一天煬帝往宣華夫人處,宮人報稱宣華有病在身,不能起迎。煬帝大驚,急忙搶步入室,揭起簾幃,隻見宣華病態懨懨,似睡非睡。  煬帝輕輕問道:“夫人今日如何?”  宣華見煬帝親來問疾,意欲勉強起坐,無如掙紮不住,稍稍抬頭,已是暈痛難支,禁不住有嬌籲模樣。  煬帝忙溫言道:“夫人切勿拘禮,仍應安睡。”他用手按宣華的額上,有些燙熱,便道:“夫人如此病重,奈何不速召禦醫?”  宣華答道:“聖上,賤妾要和你永訣瞭。”說著已流下淚來。煬帝大加不忍,幾乎也要淚下,徐徐道:“偶爾違和,醫治即愈,為何如此說話?”  宣華且泣且語道:“妾……妾負大罪,無所逃命,別人病原可治,妾病實不可為。”煬帝聽她話中有因,便道:“夫人為瞭何事,便會這般光景。”  宣華欲言不言,猶豫半天,才泣答道:“妾近日屢覺頭痛,不過忽痛忽止,尚可支持,昨天更是飲食無味,夜間睡著,很是不安,恍惚入夢,頭被猛擊,痛得不可名狀,醒來仍然不解,所以妾自知不久瞭。”  煬帝驚訝道:“誰敢擅擊夫人?”  宣華道:“陛下定要問妾,妾隻好實告。妾夢中實見先帝,責妾不貞,親執沉香如意,擊妾頭上,且雲死罪難饒,妾辯無可辯,已拼一死,但願陛下慎自珍重,勿再念妾瞭!”說畢,哽咽不止。

漢獻帝怎麼死的?歷史上曹操父子與漢獻帝的關系

      歷史上漢獻帝是怎麼死的?  220年10月,漢獻帝告祭祖廟,使張音奏璽綬詔冊,禪位於曹丕。曹丕在繁陽亭登上受禪壇,接受玉璽,即皇帝位。隨即進入許都,改建康元年為黃初元年,國號為魏,追尊曹操為武皇帝,廟號太祖。廢獻帝為山陽公,曹皇後為山陽公夫人,勒令搬出宮去,但仍然可以用漢天子禮樂,算是另眼看待。漢獻帝做瞭大半輩子的傀儡,到最後也沒有擺脫被取代的命運。十四年之後,即魏青龍二年(234年),獻帝死去,終年54歲。魏明帝曹叡以漢天子禮儀葬於禪陵,謚號“孝獻”。  漢獻帝簡介資料:  漢獻帝,生於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卒於青龍二年(公元234年)。父漢靈帝,其生母是王美人,備受漢靈帝的寵愛。公元189年,董卓將少帝劉辯廢殺,立劉協為帝,是為漢獻帝。公元192年,王允與董卓養子呂佈襲殺董卓。劉協又落入李、郭泛手中。公元195年,李、郭汜內訌,李將劉協劫走,長安城被焚燒成廢墟。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漢靈帝崩,劉協為陳留王。劉協隨劉辯在袁紹等人誅殺宦官時,被宦官張讓和段圭綁架,遇到董卓。董卓曾和少帝談話,少帝語無倫次,再和劉協談話,劉協則將事情經過完整交代。董卓認為劉協賢能,且為董太後所養,又自以為與董太後同族,遂有廢立之意。董卓後來立劉協為漢獻帝。在董卓等人挾持漢獻帝作亂時,他采取以虎驅狼的辦法,利用曹操保駕卻被曹操控制。漢獻帝不甘為曹操控制,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曾經發衣帶詔密令舊臣除去曹操,結果事情敗露,使多人喪命。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欲聯合劉備、孫權殺死曹操,又因事情敗露而致使宗族200餘人喪命。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威逼漢獻帝立其女為皇後。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漢獻帝禪位曹丕,自己被封為山陽公,死後葬於禪陵。  董卓為瞭立威,於是廢少帝,立當時九歲的劉協為皇帝,以使他挾天子以令諸侯。董死後,劉協成為諸侯爭奪的目標,李、郭泛執政,後來李、郭二人內訌戰鬥。他被迫流亡,屢被劫持。196年,曹操迎劉協到許昌。改稱許都。但劉協依然是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曹操雖然利用劉協來試圖實現他統一中國的目的,卻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為皇帝。劉協試圖謀殺曹操的計劃未能實現。先有大臣董承聯同劉備等謀殺曹操,後有伏皇後,但事情泄露,董、伏等被殺。220年,曹操去世,他的兒子曹丕認為自己在北方的地位已經足夠穩固,於是逼迫劉協禪讓帝位給他,開辟瞭魏國。劉協被封為山陽公。由於當時盛傳劉協被殺,所以劉備以此為借口,以漢室宗親的身份即皇帝位,建立蜀漢。  魏明帝青龍二年(234年)獻帝駕崩,魏明帝以素服為他發喪。八月壬申,葬於禪陵。相關閱讀推薦:漢獻帝劉協的皇後是誰?漢獻帝伏皇後怎麼死的?漢獻帝劉協簡介 漢朝亡國皇帝 漢獻帝詳細介紹

唐高祖李淵和楊堅楊廣父子兩的關系是什麼?

  導讀:歷史上唐高祖李淵是唐朝的開國皇帝,祖父李虎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楊堅的父親楊忠是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廣是隋文帝楊堅的二兒子。  那麼楊堅父子兩個怎麼跟李淵扯上關系的呢?  李淵和楊堅楊廣的關系是什麼?  獨孤信是西魏八大柱國之一,生有七個女兒,其中三個分別是北周、隋、唐的皇後。其中四女兒嫁給瞭唐太宗李世民的祖父李昞\,後來被追封為元貞皇後。元貞皇後是李淵的生母。獨孤信的七女兒獨孤伽羅嫁給瞭楊忠的兒子楊堅,也就是隋文帝,成瞭楊堅的文獻皇後,也被稱為獨孤皇後,獨孤皇後就是隋煬帝楊廣的生母。  綜上所述,李淵的生母和楊堅的生母是親姐妹,所以李淵和楊堅是表兄弟。而楊堅比李淵年齡大,所以楊堅算是李淵的表哥。而楊廣是楊堅的兒子,應該叫李淵表叔。 歷史上的楊堅 相關閱讀推薦:楊堅的皇後是誰?讓隋文帝楊堅冷落三千宮黛的女人楊堅和宇文邕的關系是什麼?揭秘楊堅代周立隋楊堅和北周是什麼關系?楊堅如何篡奪北周政權的?楊勇是怎麼死的? 隋文帝楊堅的長子楊勇簡歷 獨孤皇後獨孤伽羅簡介 與楊堅同輦而行輔助政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