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犧牲

遊擊戰大師楊靖宇犧牲:日本為對付他耗費巨大

  75年前的2月,抗聯將領楊靖宇犧牲在冰天雪地中。日軍為何不遺餘力對他進行圍剿?他又因何陷入重圍?   楊靖宇的最後一戰   1939年10月,日本關東軍集中兵力,出動5萬餘人,由第二獨立守備隊司令官野副昌德少將統一指揮,對南滿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發起兇猛而持續的攻擊。這場跨越3個年份的戰役,又被日軍稱作三省聯合大討伐或“東南部肅正作戰”。   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活動的南滿地區,位於長白山脈南段,即偽通化、吉林、間島省境內的山區。此處山勢險峻,在這裡指揮對日作戰的,就是東北抗日聯軍頗富盛名的將領、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楊靖宇將軍。   日軍眼中,可“一騎破千”   楊靖宇是一個為大多數中國人所熟悉的名字,“南滿抗日聯軍總司令楊靖宇”在某種程度上,成瞭東北抗日聯軍的代名詞。他是抗聯中無論政治還是軍事上都極有經驗的優秀將領,也是中日雙方公認的遊擊戰大師。

誰是抗戰殉國第一將?江橋抗戰中犧牲的韓傢麟

  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有近百位將軍為國捐軀,通常人們認為,1937年”七七”盧溝橋戰爭中犧牲的二十九軍副軍長佟麟閣、一三二師師長趙登禹,是抗日戰爭中最早殉國的將軍。然而,早在他們之前黑龍江省的江橋抗戰中,就有一位將軍為祖國獻出瞭生命,他的名字叫韓傢麟。  韓傢麟,號述彭,以號行,多稱他為韓述彭。韓傢麟祖籍山東省,韓傢逃荒到吉林省梨樹縣小城子鎮河山鄉河山村。韓傢到東北後,很快富裕起來,成為當地大戶。韓傢麟1898年出生,幼年喪母,先就讀於私塾,後入高級小學讀書。讀完高小那年,一個騎兵團剿匪路過河山村。為瞭能讓傢中出個當官的,韓傢麟祖父請求讓16歲的韓傢麟跟著隊伍當兵。騎兵連連長馬占山見韓傢麟相貌端正,樣子精明,就收下瞭他。  16歲的韓傢麟給馬占山當馬弁,因為機靈能幹,很得馬占山喜愛,馬占山收韓傢麟為義子,並送他到沈陽東北軍官養成所學習。因韓傢麟學業優秀,學成後回部隊更得器重,先當文書,1923年,被提升為少校副官。1927年,任中校副官長,成為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0年,考入沈陽東北高等軍官研究班深造。  1931年”九一八”時,正在沈陽東北高等軍官研究班學習的韓傢麟,堅決拒絕充當日本侵略者的幫兇,混在逃難人群中,冒死逃入關內,輾轉找到黑龍江省省主席、五十三軍軍長萬福麟。萬福麟欲留韓傢麟在五十三軍任上校副官長,韓傢麟卻堅持要回東北敵占區參加抗日戰鬥。當時萬福麟主席與黑龍江省已經失去聯系,急於瞭解省內情況,就派韓傢麟攜密信回東北。1931年10月下旬,受張學良、萬福麟委派,韓傢麟化裝啟程經歷重重風險,回到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   日軍兵不血刃一路占領遼寧、吉林後,向北逼近黑龍江省城齊齊哈爾。1931年10月13日,駐在白城一帶的漢奸張海鵬部三個團在日軍配合下,向齊齊哈爾南面的泰來嫩江哈爾葛鐵路橋進犯。省督軍署參謀長謝珂率部抗擊,擊退漢奸張海鵬部。江橋抗戰從此拉開瞭序幕。19日,馬占山將軍率一團兵力由黑河到達齊齊哈爾,黑龍江省的抗戰形成瞭新局面。11月4日晨,日軍第二師團步、炮兵1300多人,在飛機掩護下對我江橋陣地直接發起大規模攻擊。馬占山當即下令還擊,聲震中外的江橋抗戰正式展開。  我軍在齊齊哈爾江橋一帶與日本軍隊作戰的生死關頭,韓傢麟帶回萬福麟密信。正是用人之際,馬占山見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韓傢麟回來助戰,非常高興,當即委之少將參議兼黑龍江省政府機要秘書,參與謀劃江橋作戰方略。在韓傢麟等人的協助下,馬占山指揮黑龍江省軍隊給日本精銳部隊多門師團以重創。  江橋抗戰失利後,韓傢麟隨馬占山部隊退守海倫。馬占山又派韓傢麟化裝潛行去北平向張學良、萬福麟匯報黑龍江省軍事情況,然後攜指令回省。日本進逼,海倫危急時,韓傢麟安排馬占山等將領傢屬秘密轉移到天津。1932年2月,他接任義勇軍參謀長職務,成為馬占山的得力助手。1932年4月初,韓傢麟介紹共產黨員李繼淵到馬占山部隊,李繼淵被任命為少校(後提中校)秘書,馬占山部隊在海倫以東的羅圈甸子被日軍重重包圍,李繼淵隨衛軍營營長及全體戰士一起英勇奮戰,最後全部壯烈犧牲。李繼淵犧牲時年僅25歲。  在日軍松木師團強敵壓迫下,馬占山抗日部隊節節失利。1932年7月,部隊轉戰小興安嶺一帶深山老林,行至慶城縣(今慶安縣)東山張河白鹼子山口時,突然日軍伏兵四起,馬占山部隊被千餘日軍包圍。抵抗至第三天,士兵犧牲過半,馬占山受傷,彈藥消耗殆盡。7月22日,抗日部隊分兩路突圍,馬占山與軍長邰斌山、參謀處長容聿群以及隨從衛隊42人向東突圍,奔深山;韓傢麟、連長於俊海帶官兵百餘人、馬50多匹向北突圍,吸引敵軍掩護馬占山。敵軍見向北突圍的人數較多,以為必是馬占山之所在,即以重兵尾追不舍。  戰至28日,韓傢麟的手下僅剩二十幾人,疲憊已極,行至海倫縣羅圈甸子南一個叫七八道林子的地方,見敵人追兵已遠,恰有一民房,饑勞過度的戰士便在民房中倒頭睡下。7月29日清晨,屋裡人還在酣睡,突然槍聲大作,日軍已將這所小房團團包圍,敵人對屋內喊話,意思是:你們這幾個人已經無路可逃瞭,趕快投降。韓傢麟當即組織還擊,明知決無生路也誓死不降。日寇見已入絕境的中國人竟然拒不投降,惱羞成怒,頃刻之間,機槍齊發。韓傢麟等二十幾人壯烈犧牲,其中有少校參謀佟玉衡、少校副官劉景芳、少校連長於俊海。  韓傢麟將軍身中數彈,臉部被子彈打得血肉模糊。因他身著將軍服裝,嘴上留著胡須,身材酷似馬占山,身上還帶著馬占山的名片和一枚馬占山的印章,敵人又在戰場搜到馬占山的玉質鑲金煙具一套,誤以為這人就是馬占山。關東軍司令本莊得知馬占山已被擊斃的消息,興奮異常,立即向東京陸軍省和天皇報功請賞。於是,日本開動宣傳機器,大肆宣揚馬占山已被擊斃,通電各地報捷請功。日寇殘忍地將韓傢麟首級割下,懸於海倫城頭”示眾”,後送至日本首都東京,並在東京舉辦展覽會慶祝”擊斃”馬占山的”勝利”。我國多傢報紙也報道瞭馬占山犧牲的消息。因韓傢麟等人的掩護,馬占山部突出重圍,進入小興安嶺深山老林。馬占山收集餘部不到百人,潛入大青山,以草根樹皮充饑,歷盡千辛萬苦,在密林中輾轉瞭五十多天,脫離險境,到達龍門縣。不久,馬占山抗日的大旗重新出現,日本人為之大吃一驚。  雖然日本人明知戰死的不是馬占山,但還是不肯放棄宣傳,依然在報上吹噓”戰果”,說”馬匪軍已被消滅”、”馬占山已被皇軍擊斃”。日本靖國神社”遊就館”的玻璃展櫃裡擺放出馬占山的印章、錢包、煙具、馬大洋、照片,還有”馬占山”的血衣。相關閱讀推薦:軍史解密:誕生日與中共軍隊相同的“抗戰決死隊”衡陽保衛戰:中國抗戰史上敵我雙方傷亡最多劉伯承抗戰治軍方略:日軍軍令是“第二種教材”抗戰期間美援增加後 為何國軍戰鬥力反而下降?張國華:中國抗戰史上最令印度朝野震驚的戰神

鐵漢:為革命犧牲66位親人的“虎將軍”徐海東

  大革命時期,徐海東傢族失去瞭66位親人。解放後,為瞭紀念他們,徐海東決定修個烈士墓。盡管親人們都是為革命犧牲的,但徐海東認為,為他們修墓是“自己傢的事”,不能占公傢的便宜。  在共和國十位大將中,徐海東被譽為“虎將軍”。從北伐戰爭、黃麻起義,到創建革命根據地,再到抱病率部開赴抗日前線,徐海東身經百戰。他打仗10年9次負傷,全身共有17處彈痕。美國著名記者斯諾在《西行漫記》中寫道:“中國共產黨的軍事領導人中,恐怕沒有人能比徐海東更加‘大名鼎鼎’的瞭。”毛澤東曾稱贊他是“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鄧小平評價他“對黨有一顆紅心”。  由於長期艱苦轉戰,1940年1月,徐海東在一次幹部會上作報告時,口吐鮮血,病倒在戰鬥崗位上。從此,徐海東人生的最後30年時光,絕大部分都是在病床上度過的。徐海東在《生平自述》中這樣寫道:“我這一生,所經歷的道路是光榮曲折的。黨把我一個沒有文化、受盡舊社會痛苦、百事不懂的手工業工人,培養成一個高級將領。使我不安的是為黨、為人民做的工作太少。今後我將像以往,雖然不能再為黨更多地工作,但要做一個永遠忠實於黨、忠實於人民、忠實於共產主義事業的共產黨員。”  1955年,中央決定授予徐海東大將軍銜。他知道後深感不安,對前來看望他的周恩來說:“總理,我長期養病,為黨工作太少瞭,授我大將軍銜太高,我受之有愧啊!”周總理深情地對他說:“海東同志,授你大將,是根據你對革命的貢獻決定的。要我說,不高也不低,恰當!”   徐海東對自己要求很嚴,就連應該享有的待遇也推辭不要。1955年,周恩來安排有關部門給徐海東修建一所房子,他知道後卻說:“國傢正在搞建設,花錢的地方很多,我的房子暫時不用修建瞭,以後再說吧。”一次,周恩來在北戴河會議上見到徐海東時問道:“你為什麼不讓修建房子?”“現在有房子住,很好瞭!”徐海東再次拒絕修房。  作為一位功勛卓著的大將,徐海東對子女們管教很嚴,從不允許他們憑借父輩的功勞去謀求特殊。  1925年,徐海東大女兒徐文金出生。1927年大革命失敗時,前妻田得齋被關進大牢,徐海東也被迫逃離傢鄉,大女兒被三伯父用籮筐挑著連夜逃走。事後,徐文金隱姓埋名,成為一個鄉村人傢的“童養媳”。徐文金長大後,與鄉村醫生高正凱結瞭婚。新中國成立後,徐文金得知父親不僅活著,還做瞭大官,她和丈夫就計劃著找父親討份好工作。1951年,徐文金第一次走出大山溝,到大連一傢療養院見到闊別23年的父親。陪父親住瞭2個月後,徐文金將想到城裡找份工作的想法向父親說瞭出來。徐海東沉默瞭許久後說:“現在剛剛解放,政府負擔還很重,你又沒有文化,怎能搞特殊化呢?再說,我們流血鬧革命圖個啥?現在農村有田地種,有房子住,窮苦的老百姓翻身做瞭主人,你回到農村與鄉親們一道種田有什麼不好呢?”  徐文金告別父親,回傢鄉後繼續當農民,夫婦倆先後生育瞭4男1女。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5個孩子因為饑餓常常生病。1962年春天,丈夫也因饑餓和疾病離開瞭人世,生活的重擔幾乎將徐文金壓垮。盡管如此,徐文金從不向父親伸手,堅持把5個孩子撫養成人。如今,她的孩子們還生活在當地,兩個兒子加入瞭中國共產黨,一個兒子在部隊當瞭7年兵。  在傢中,徐海東從不讓孩子們乘坐公傢為他配的專車。徐海東說:“這個車是黨和人民給我用的,不是給你們用的。”就連公傢配發的信封、信紙、墨水,徐海東也一律不許孩子們用。他還教育子女,錢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傢的錢,私人是不能花的;一種是自己的錢,但也不能隨便亂花。  大革命時期,徐海東傢族失去瞭66位親人。解放後,為瞭紀念他們,徐海東決定修個烈士墓。盡管親人們都是為革命犧牲的,但徐海東認為,為他們修墓是“自己傢的事”,不能占公傢的便宜。他拿出自己養病和老戰友送的錢,加上子女積攢的壓歲錢,於1949年10月在傢鄉湖北大悟建成“徐海東親屬烈士墓”。  徐海東對傢人“摳門”,對傢鄉卻很慷慨。新中國成立不久,徐海東找安徽省要瞭40多萬株茶樹種到大悟,如今這些茶樹成為鄉親們的“致富樹”。後來,他還籌資修通瞭從大悟到武漢的公路,幫助傢鄉建起瞭煙廠、化肥廠、榨油廠。  “作為一個共產黨員,隻要你有一口氣,不為黨工作,就是最大的恥辱。”徐海東踐行瞭自己的誓言。相關閱讀推薦:瑞典籍傳教士勃沙特:隨著紅軍長征的軍史親歷者揭秘紅軍史:紅軍長征在雪山草地的糧食供給問題悲壯的紅軍西路軍歷程:兩萬西路軍被馬傢軍消滅開國大將徐海東遭蔣介石滿門抄斬被殺66口徐海東:老蔣當年懸賞25萬大洋要捉拿

“色戒”原型鄭蘋如:到底誰派她去又緣何犧牲?

  一個美麗妖艷的女人,她的真實身份是軍統特務,抗戰期間,奉命去暗殺汪偽特工主任丁默邨,由於事機不秘而被俘。在獄中,由於她的美麗和魅力,竟被她的敵人稱為“妖艷的白蛇”。鄭萍如後來被汪精衛下令槍斃。抗戰勝利後,在軍統的烈士名冊上竟查不到她的名字,這其中究竟有怎樣的隱情呢?   1945年深秋,重慶歌樂山下的白公館成為關押周佛海、丁默邨等大漢奸的臨時住所。一天,軍統少將處長沈醉來此看望周佛海,兩人隨便聊起過去雙方刀光劍影的特工生活。周佛海問:“丁默邨與戴笠先生在抗戰時早就有聯系,你們為什麼還派人暗殺他?並且能找到那樣一個漂亮的小妞來搞暗殺工作?你們是怎樣訓練這種殺手的?”   沈醉詫異地問:“有這樣的事?我怎麼不知道?至於軍統為什麼要殺丁默邨,什麼原因我不清楚,更不知道訓練瞭什麼漂亮小妞去從事暗殺工作。”   “怎麼?沈處長不知道有軍統女諜暗殺丁默邨之事?那個女人是我下令槍決的,怪可惜的,她可真有辦法,要不是李士群盯得緊,她差一點把執行官林之江都策反瞭,兩人都商量好瞭一起私奔。”   沈醉一聽,來瞭興趣:“到底是怎樣一回事,能詳細告訴我嗎?我回去也好查一查,給這個無名英雄記功。”   那位被“七十六號”槍斃的鄭萍如小姐,1918年出生,死的時候也不過二十多歲。她的父親名叫鄭鉞,清末留學日本,畢業於早稻田大學師范科,又入東京法政大學法科,他的同學中有國民黨著名領袖宋教仁。鄭鉞在上學期間也加入瞭同盟會,跟隨孫中山、於右任等奔走革命。辛亥革命和民國二年的二次革命都參與其間。後來隨孫中山流亡日本,娶瞭個日本太太,中文名字叫鄭華君。他們夫妻感情很好,共有兩男一女,女孩就是鄭萍如。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鄭鉞在司法界服務。當時,國民政府在上海公共租界設有江蘇高等法院第二分院和第一特區地方法院,在法租界設有江蘇高等法院第三分院和第二特區地方法院。1935年,鄭鉞被國民政府司法行政部任命為上海高等法院二分院首席檢察官。

劉邦為瞭逃命竟然犧牲兩千婦女:讓楚軍意亂情迷

  導讀:逃跑方案很快得到瞭實施: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滎陽城的東門打開瞭,從城裡湧出瞭大量的兵卒,楚軍撲瞭上來!等他們舉起刀槍時,卻又下不瞭手瞭,原來這些穿著軍裝的都是女人。楚軍一陣茫然……這個環節,就是陳平對方案補充的內容,讓兩千名女性打頭陣,以此來幹擾對方的視線,讓楚軍意亂情迷。  楚漢爭霸:劉邦為逃命犧牲兩千婦女打頭陣  從劉邦的臥室裡出來,英佈就想做一件事——自殺。  這時,英佈同志真有死的心思瞭。自己九死一生地來投誠,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赤裸裸的怠慢,其實就是侮辱。怎麼說自己也是個王爺,現在雖然被打得慘點,可憑自己的工作能力,將來還能貢獻力量。劉邦簡直拿自己當奴才一樣,這麼的輕視,以後還有什麼臉面對戰友和群眾!  在英佈拔出佩劍,要抹脖子時,隨何勸住瞭他,並把他帶到瞭安排好的賓館裡。在下榻的賓館裡,英佈驚異地發現,無論是給自己站崗的衛隊,賓館的裝修佈置,還是飲食器皿、桌椅床榻,在規格和檔次上跟劉邦用的沒有什麼區別。   漸漸地英佈的心情在陰轉多雲,張良和陳平等人專門來看望英佈同志,擺下酒宴給英佈接風洗塵。他們勸說英佈:“漢王對你是很看重的,他剛才有點喝高瞭,你別介意。又安排女奴,來照顧英佈所有的起居事務。”  由此,英佈同志的心情雲淡風輕瞭,放下瞭包袱,輕裝上陣。他在今後的劉、項爭霸賽中,將起到不容忽視的作用。  在對待英佈的問題,劉邦同志肯定費瞭不少的腦細胞,他知道英佈是難以駕馭的一代梟雄,如果不挫掉他的銳氣以後會很難管教。但是,也不能一味地打擊,那樣英佈就是不造反也得自裁,他是個很要面子的主兒。  你來瞭我歡迎,沒有你也沒關系,我不在意你,隻有好好幹工作,我才會優待你。在接待的過程中,劉邦無聲地向英佈傳遞瞭這樣的信息。  不久,英佈派工作人員潛回安徽尋找到瞭一些潰散的士卒,也就剩下瞭幾千人。跟隨劉邦一起來到成皋(河南滎陽西北部的汜水鎮)駐守,等待開戰的時機。  劉邦有著自己的考慮。  劉邦的兵力主要都部署在滎陽、成皋一帶。說到成皋,可能會有點陌生,但要說出它的別名,大傢可能就覺得耳熟瞭,它另外一個名子叫虎牢關,是一座非常非常重要的軍事重鎮。七百多年前,大旅行傢周穆王把抓來的猛虎,當寵物關在這裡,供閑暇時觀賞,虎牢關因此而得名。相關閱讀推薦:劉邦哪個兒子繼位瞭?漢高祖劉邦八個兒子的命運漢文帝出生的歷史奇跡:劉邦走錯門誤幸其母十大神劍之赤霄劍的來歷 赤霄劍是劉邦的武器嗎?大將韓信為何被殺?替劉邦打天下時埋下殺身之禍漢高祖劉邦用哪兩道遺囑保住劉姓江山四百多年?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成皋的地理位置決定瞭它的重量性,南邊是中嶽嵩山,北面是黃河,險要天成,成皋與滎陽之間是通往洛陽與函谷關的要道。這裡上演過許許多多的戰鬥故事:戰國的聯軍抗秦,漢朝末年,劉備、關羽、張飛三位,曾經在這裡跟呂佈打群架;唐代的李世民,宋代的嶽飛都曾在這裡留下過戰鬥的足跡。  劉邦這邊等戰機,可是項羽這裡不等,英佈雖說沒被抓住或打死,但畢竟把這塊絆腳石搬掉瞭,項羽把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瞭滎陽戰場。  劉邦踏上征程  項羽把攻擊的重點,放在瞭甬道上,也就是後勤補給線。劉邦的部隊靠甬道來運輸糧食,在項羽的強攻猛打下,甬道多次被切斷,致使軍糧難以維持,發生瞭糧荒,把劉邦搞得很煩。在驚恐中鬱悶的劉邦叫來瞭酈食其老先生,希望他能有好的辦法,擺脫目前的困境。  公元前204年4月,項羽帶隊圍住瞭滎陽,此時劉邦正在滎陽城裡。形勢愈發不妙,劉邦愈發惶恐。幸好張良同志一直在做穩定安撫工作,並賣力地鼓舞兵將們的士氣:“同志們,我們不缺糧食,很快就會運來,請相信最終的勝利是屬於我們的等等。”  劉邦有些無奈,派出使者要跟項羽和談,打算以滎陽做邊界,把滎陽以東的地盤讓給項羽,滎陽以西歸自己所有。項羽也想走和平之路,但是范增勸說項羽:“劉邦就快完瞭,得打下去!”項羽被說服瞭,要徹底地取劉邦的命。   陰謀當道  劉邦同志心情很差,跟身邊的美男陳平嘆氣:“天下的局面搞的這麼亂糟糟,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陳平回答說:“我也在考慮這些事情!”望著愁眉緊鎖的領導,陳平匯報瞭思考的心得,“堅固的堡壘要從內部攻破。”  首先,陳平同志就劉邦和項羽的本質進行瞭比較:“項羽對人尊重,有禮貌,愛護將領,層次較高有修養的人喜歡跟著他。可是他卻比較吝嗇,有功的人很難得到封賞(這一點,韓信曾經提到過),所以他留不住人才。現在您呢,經常是態度傲慢,又在禮儀上存在欠缺,正經人不願意跟您一起發展,但是你舍得封賞手下人,隻有那些奸狡之徒,沒骨氣的、見利忘義的無恥之輩願意跟您混。如果你跟項羽能互相取長補短,具有雙方的優點,安定天下的大局不是一件難事!”  陳平這時來給劉邦出謀劃策。  這些話雖然有些刺耳,但是基本上是客觀的,劉邦聽得很認真。對於陳平這些直截瞭當的批評,或者說是貶損,劉邦同志倒是沒怎麼在意。  陳平在繼續:“您習慣隨意侮辱謾罵別人,這樣是不能吸引高雅人才的。但是,項羽集團的團結也不是牢不可破的,那裡正直有工作能力的就范增、鐘離眛、龍且、周殷那麼幾個人。  如果您給我拿幾萬斤黃金做活動經費,就可以把他們的關系搞亂,讓他們互相猜疑防范,甚至起內訌,自相殘殺,我們就可以趁機打敗項羽!”陳平的陰謀確實很陰。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陰謀得到瞭劉邦的支持,對於花錢辦事,劉邦是很看得開的,也能舍得,他給陳平支出四萬斤黃金(折合成人民幣是多少,我也沒搞清,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巨款)作為活動經費。隨便陳平怎麼花,既不用記明細,也不用匯報,更沒有使用情況的監督,這正是陳平所希望的。  有瞭財力做後盾,陳平活動得特別猖獗,派出大量間諜人員拿金錢鋪路混到楚軍中間,跟軍官士兵們拉關系套近乎,然後混淆是非散佈流言,把挑撥離間工作幹得熱火朝天。  後來,項羽甚至聽到瞭這樣的消息:鐘離眛等人覺得,自己做出瞭很大的貢獻,卻得不到封王的待遇,於是急瞭,要跟劉邦聯合打倒項羽把楚國的土地瓜分瞭。項羽有些坐不住瞭,派出個他認為頭腦機靈的屬下去滎陽劉邦那裡,想套一下,到底是什麼情況。  在陳平的導演下,使者受到瞭熱情的接待,劉邦吩咐準備下豐盛酒菜,由陳平作陪,款待使者。宴會還沒開始時,劉邦向使者詢問:“范增老將軍身體好吧?我們都很掛念他!”“我是項羽同志派來的,不是范增同志的下屬!”使者反應不那麼太機靈,實話實說瞭。  “是這樣啊,我還以為你是范老將軍派來的呢!”劉邦臉上洋溢的熱情,“唰”地一下不見瞭,隨即站瞭起來,走瞭!不是范增派來的,待遇馬上遭到瞭打折處理,誘人垂涎的酒菜被撤掉,陪酒的領導也沒影瞭。等瞭好久,使者餓得快打晃瞭,飯菜才重新上來。但卻難以下咽,全是剩菜剩飯,標準的殘羹冷炙。   使者回去後,馬上把出使的過程做瞭如實詳細的匯報。於是,范增老同志也被項羽列入瞭懷疑對象。陳平同志佈置的陰謀,又一次取得瞭輝煌的成果,項羽和范增之間出現瞭裂痕!  失去臂膀  以項羽的個性,立即就要把范增叫來問問,到底有沒有跟劉邦暗中勾搭,但被身邊的工作人員給勸住瞭,沒有真憑實據,鬧翻瞭臉就不好瞭。其實陳平玩的這個伎倆,也不是太高明,不過愚弄項羽已經綽綽有餘瞭。  項羽雖然沒有公開跟范增撕破臉皮,但卻不斷地奪范增的權,重要的事情也不跟他商量瞭,高層會議也不通知他參加瞭,他的建議也得不到重視瞭。一切跡象都已表明:范增老同志被拋棄瞭!  開始,范增同志對於自己被晾起來,也感到有些不解。後來,項羽公然流露出瞭不信任,而且這種不信任的態度很明顯。范增要求項羽馬上出兵,去攻打滎陽。“你什麼意思?難道是希望我快點失敗嗎?”項羽卻把狐疑的目光投向瞭他。  面對此情此景,范增知道自己再待下去沒什麼意思瞭,於是向霸王打瞭辭職報告。項羽一點挽留惋惜的意思都沒有,馬上同意瞭范增的辭職。  “以後的事,你自己看著辦吧!”范增最後把這句話甩給瞭項羽,楚國的歷陽侯范增,踏上瞭回鄉的路……范增同志雖然年紀很大瞭,但建功立業爭強好勝的心理,比年輕人還要強烈。就這樣灰頭土臉地下瞭崗,老先生委屈、憋氣、不服。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走到半路,范增病瞭,可能是內火太盛後背長瞭毒瘡。人在旅途,難以得到很好的治療,病情越來越重,在還沒有到達彭城(江蘇徐州)時,范老先生非常不情願的閉上瞭雙眼,與世長辭,享年73歲。項羽集團失去瞭智囊,這是相當大的損失。  范增走後,項羽猛攻滎陽,劉邦扛不住瞭,城池隨時有被攻破的危險,於是他想到瞭棄城而逃。但是,這時逃跑的難度挺大的,滎陽城被項羽圍住瞭!就在劉邦為如何逃跑一籌莫展的時候,將軍紀信提出一個可以讓劉邦脫身的方案,不過這個方案要是執行起來,紀信將軍卻會生死難料。  當時,劉邦有沒有堅決或虛假的否決,不得而知。我們隻知道,劉邦最終執行瞭這個方案,並且陳平又進行瞭補充和完善,使得這個方案更不人性化瞭!逃跑方案很快得到瞭實施:天完全黑下來的時候,滎陽城的東門打開瞭,從城裡湧出瞭大量的兵卒,楚軍撲瞭上來!等他們舉起刀槍時,卻又下不瞭手瞭,原來這些穿著軍裝的都是女人。   楚軍一陣茫然……這個環節,就是陳平對方案補充的內容,讓兩千名女性打頭陣,以此來幹擾對方的視線,讓楚軍意亂情迷。  至於這兩千名婦女的來歷,她們都應該是來自社會底層,自己的命運捏在別人手裡,所以才會被善於開發思路的陳平派上用場,被投放到陣地的前沿。她們體驗到的,將是戰爭的殘酷和血腥。  戰爭,無論男人女人,都難以走開!這時,陳平的女子先遣隊跟楚兵絞在瞭一起,滎陽城下的陣地已經亂得一塌糊塗。  勝利大逃亡  就在女子先遣隊的慘叫聲和尖叫聲此起彼伏的時候,漢王劉邦的儀仗隊,從城裡出來瞭,中間是漢王的座車,裡面坐著的人,一身王爺服飾貌似漢王劉邦。  漢軍打起瞭白旗,向楚軍喊話:“我們沒有糧食瞭,舉手投降!”楚軍一下子轟動瞭:“劉邦投降瞭,我們勝利瞭!可以回傢瞭!”勝利的喜訊一下傳開瞭,其他三面圍城的部隊都跑到東城來瞭!楚軍興奮瞭,在一陣陣萬歲的歡呼聲中,項羽來瞭!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項羽雖說思考力不強,但是眼力不弱,馬上發現瞭問題,車裡坐著的不是劉邦,是個贗品。  不錯,車裡坐的確實不是劉邦,而是紀信!這就是由紀信提出來的,逃跑方案的精華部分。因為跟劉邦相貌有些相似,紀信提出自己代替劉邦出來混淆視聽掩護劉邦逃跑。紀信對老劉可真夠意思瞭,這個代替的危險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很快,紀信被抓瞭起來,帶到瞭項羽面前。  “劉邦在哪裡?”項羽又氣著瞭,眼睛瞪得更圓瞭!“漢王已經走瞭,離開滎陽瞭。”紀信很平靜地回答,他並沒有一點害怕的表情,從提出這個方案那一刻起,紀信就已抱定瞭殺身取仁的信念。  信念可以支撐人的精神,達到一種無畏的境界。紀信沒有撒謊,劉邦的確逃離瞭滎陽,這是逃跑方案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在楚軍都跑到城東門,觀看所謂的劉邦投降時,貨真價實的劉邦從西門跑瞭出來,帶著張良、陳平等隨行人員,縱馬向西狂奔,一直跑到瞭安全地帶–關中(陜西)。  怒火竄得老高的項羽,用火燒死瞭紀信,在加緊攻打滎陽的同時,奪取瞭成皋。

新中國中國轟炸機部隊第一仗:5分鐘犧牲15人

  大和島祭:空中“集結號”   僅僅經過瞭20個小時的戰鬥科目飛行訓練就上瞭戰場,5分鐘之內,15人犧牲。轟炸大和島行動,記錄瞭新中國空軍的浴血戰鬥史,也引發瞭持續至今的爭論。幸存的空戰親歷者認為,他們出色完成瞭任務。造成重大犧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並不是因為飛行員初出茅廬   1951年11月6日14時35分,中國人民志願軍空第8師9架圖-2轟炸機從於洪屯機場起飛,對位於鴨綠江口外朝鮮西海面的大和島進行轟炸。對大 和島的轟炸共進行瞭3次,統稱為轟炸大和島。這是新中國空軍第一次使用轟炸機作戰,也是第一次轟炸外國軍隊占領的陣地。在第三次轟炸中,有15人犧牲。對 於新中國空軍而言,這是極為慘烈的損失。而直到現在,很多人都認為這是由於參戰人員經驗不足,以卵擊石造成的悲劇。   突襲打掉美方談判籌碼

秦國先君如何成為一方諸侯:為周朝犧牲三代君主

  秦國六百年歷史上,曾有過一段連續三代宗主戰死的黑暗時期,不過對於秦人來說,那是黎明前的黑暗,渡過那最為艱難的歲月,秦人將迎來一段騰飛的光輝歲月。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之後,秦人獲得瞭伯爵的爵位,秦人得以立國,一躍成為西陲乃至關中舉足輕重的諸侯。周朝的諸侯分為五等,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公爵、侯爵擁地百裡、伯爵擁地七十裡、子爵、男爵擁地五十裡。   以第三等的爵位伯爵而言,秦國的爵位,比楚國的子爵(第四等)要高,但是比五個公爵國和若幹侯爵國,又顯得偏低,秦人的爵位,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再看秦人受封的地盤,在岐山以西,這裡包括高原上的領地,也包括關中西部平原,也就是今天的甘肅天水到陜西寶雞一帶,地方可真不小。   秦人的宗主秦開在受封伯爵前,已經將都城從秦邑東遷到汧邑,因此取得高原上的領地秦人不在話下,隻是這關中西部,岐山以西的土地,還需要他們用武力奪取。   關中岐山以西這片土地,秦人的祖宗秦非子曾經在這裡幫周孝王牧馬,這裡是汧河和渭水交接處,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絕對是牧馬和居住的好地方。

揭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當月犧牲

  沉寂多年的林海雪原因為徐克的《智取威虎山》再次出山,其中激烈的打鬥場面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20多人的解放軍小分隊全殲東北土匪座山雕一眾千餘人,十足抗匪神劇的架勢。看完電影,知道一些歷史,你會更懂電影。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  1917年出生於山東省牟平縣一個貧苦農民傢庭。13歲時隨父母闖關東,先後在鴨綠江上當船工,在鞍山、遼陽一帶當礦工,因此對東北的三教九流、風俗人情、行幫黑話等都有所瞭解。1943年春,因反抗日本工頭,被迫跑回山東老傢。1945年參加八路軍。同年10月隨部隊開赴東北,被編入牡丹江軍區第2團某部炊事班當戰士,不久調到戰鬥班當班長。194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由於在戰鬥中的突出表現,榮立特等功,並被團裡評為戰鬥英雄,後提升為偵察排排長。  “座山雕”本名張樂山  原籍山東,兩歲時隨堂兄到牡丹江,15歲進山當土匪,18歲便當上瞭匪首,有50多年的土匪生涯,歷經清末、北洋軍閥、偽滿三個時期。此人老謀深算,詭計多端,在匪徒中頗有聲望,內部人稱“三爺”。當年,張作霖和日軍都曾想消滅他,但都沒成。日本投降後,他接受國民黨的委任,當上瞭“國民黨東北先遣軍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 張涵予版楊子榮  座山雕手下隻有20多人?  關於“威虎山之戰”的規模,徐克的電影將其演繹成20多人的解放軍小分隊全殲座山雕千人匪幫的“抗匪神劇”,激烈到連坦克這樣的重武器都用上瞭;小說《林海雪原》的規模略有下降,座山雕手下大約有兩百人左右;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楊子榮隻不過帶瞭5個人,座山雕手下更不過僅在20人左右。  1947年1月26日,農歷正月初五,楊子榮一行6人接到命令向海林北部的密林深處開拔。他們在深山老林裡一連轉瞭好幾天,才在一個叫蛤蟆塘的地方,找到一座工棚。楊子榮先是用土匪手勢和黑話試探,意思是自己遇瞭難,走投無路,想請人幫忙牽線,投奔個山頭。開始沒人搭理,後來,一個自稱姓孟的工頭搭瞭腔,答應領他們去一個地方。  他把楊子榮一個人領到瞭附近的一個屯子,並在屯長傢裡見瞭兩個人。兩人先是一番土匪黑話試探,見楊子榮對答如流,才亮出瞭真實身份。一位自稱姓劉,是“座山雕”的副官,另一位被稱為連長,兩人表示同意引薦楊子榮等人上山,並說要下山辦些酒肉,準備在山上過元宵節,等稟報“三爺”後,再來接他們上山入夥。  兩天後,兩人如約來到楊子榮他們住的工棚。楊子榮讓戰士把兩個土匪給綁瞭,並假意解釋說:現在不知道是否是自己人,隻好先委屈一下,到瞭山上再說。兩個土匪覺得到瞭山上自會見分曉,也沒太在意,就領著楊子榮他們直奔“威虎山”。  座山雕一路上設瞭三道哨卡。楊子榮他們每過一道哨卡,都由兩個土匪上前搭話,然後,把崗哨也一塊綁瞭,一同押上山。過瞭第三道哨卡不遠,就到瞭“座山雕”的老巢——一座被當地人稱做“馬架房子”的木棚。楊子榮命令三個戰士在外面看好土匪,他帶領另外兩個戰士沖進棚子,各自占據有利位置,槍口對準土匪。棚子裡一共7個土匪,其中一個白頭發、黑臉膛、長著一副鷹鉤鼻子、留著一把山羊胡子的瘦小老頭就是臭名遠揚的“座山雕”。楊子榮命令戰士把“座山雕”和其他幾個土匪一起綁瞭。這次剿匪可謂大獲全勝,沒費一槍一彈,端瞭土匪的老窩,活捉瞭陰險狡猾的“座山雕”和土匪。相關閱讀推薦:揭秘真實的日本女兵 既得打仗又得充當慰安婦還原真實的李世民四妃:史上真實的楊妃是怎樣的民國真實的東北土匪:為何規定不準搶劫外國人?揭秘真實的楊子榮:東北剿匪中屢建奇功的偵察英雄還原史上真實的韋貴妃:高大威猛 歷經五帝二嫁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智取威虎山》固然誇張,但在真實歷史中,楊子榮的確有著堪比神劇的傳奇表現。在杏樹底剿匪戰鬥中,楊子榮曾創下孤身一人勸降400匪徒的奇跡。  智取威虎山當月,楊子榮就犧牲瞭  電影中的楊子榮自然是英勇無敵,充滿革命浪漫主義色彩,能殺死的子彈似乎還沒制造出來。但真實的戰爭是殘酷的,“智取威虎山”僅僅16天後,也在1947的2月,楊子榮同志就犧牲瞭,年僅30歲,而犧牲原因竟然因為是槍的扳機意外失靈。  《解放軍報》2004年04月12日的文章《楊子榮犧牲的一瞬間》將犧牲過程寫的很清楚:  1947年2月23日夜,楊子榮奉命帶領孫大德、魏成友等5名偵察員到當時的海林縣北部梨樹溝一帶偵察匪情。在深山,他們發現有火星閃爍,走近發現瞭一處被當地人稱為“馬架子”的窩棚。通過偵察、分析,楊子榮意識到,這是一股殘匪的據點。   樣板戲《智取威虎山》劇照  當他們以扇形隊列包圍“馬架子”時,“馬架子”的門突然開瞭,借著雪地裡微弱的亮光,楊子榮發現有個人背著槍出來解手,行動十分警覺。就在那人轉身走回“馬架子”的時候,楊子榮用手勢指揮幾名偵察員各守“馬架子”一側,自己突然起身,順坡而下,沖到“馬架子”跟前,一腳把門踹開同時大喝一聲: “上。”便巧妙地以“馬架子”旁的一棵大樹為“掩體”,把槍口對準瞭睡夢中的群匪。  一切都發生在瞬間。“馬架子”裡的敵匪劉維章等人從睡夢中驚醒,還沒明白發生瞭什麼事,楊子榮便扣動瞭扳機。但是,槍卻遲遲沒響。這時,一發子彈從楊子榮側前方打來,正中楊子榮的左胸。緩過神來的群匪從“馬架子”裡瘋狂向外射擊,門被火舌封住瞭。楊子榮明白,決戰的時刻到瞭,他後退幾步,使出最大的力氣向偵察員下達瞭最後一道命令:“連窩端!快點結束戰鬥!”話剛說完便倒在血泊中。  雖然戰鬥最後勝利瞭,但偵察英雄楊子榮卻因槍的扳機意外失靈,而被敵匪罪惡的子彈擊中,這一瞬間成為英雄永遠的一個遺憾!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犧牲真相:楊子榮怎麼死的?

  導讀:老耿頭一指溝北的方向。於是,那兩個人就走瞭,後來才知道,那其中一個就是楊子榮。他們上瞭梨樹溝的後坡,一進林子,二人就分開瞭。走著走著,楊子榮發現瞭一個窩棚,他推開門,見一個戴狗皮帽子的人背對著門坐著。楊子榮問他是老鄉還是土匪,那個人不說話,回頭就一槍,中彈的楊子榮趕緊拉槍栓,可是天太冷,槍栓拉不開,楊子榮就這樣倒下瞭……大爺說:“如果當時楊子榮不是怕傷著獵手或百姓,他絕不會死在一個散匪之手!”  20世紀60年代,曲波的名著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問世後一下子便傢喻戶曉瞭。當時大傢印象最深的是偵察英雄楊子榮裝扮土匪去見座山雕那段黑話。  天王蓋地虎,寶塔鎮河妖。  蘑菇,溜哪格,想吃奶就來瞭奶奶。  想娘傢人,小孩他舅舅來啦。  野雞悶頭鉆,哪能上天王山?  地上有的是米,嗚呀有根底。  ……  此後,我卻讀到紀實作品《共和國不會忘記》,寫到《林海雪原》中的英雄楊子榮的事情,其中說到楊子榮真名叫楊宗貴,曾獨闖敵塞,迫降400多土匪等,“文革”中,周恩來陪同美國藝術團團長詹姆斯觀看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詹姆斯提出“楊子榮這個人物是你們樣板戲塑造的呢,還是真實的?”總理說是真的,“那我們能不能見一下他的親屬後代?”總理問身邊的文化部部長於會泳:“楊子榮的親屬找到沒有?”當聽到“壓根兒沒找過”的回答,總理心中深深悲切,但依然微笑地表示:“我們一定滿足你們的要求。”此後黑龍江軍分區及海林縣掀起瞭尋覓楊子榮老傢和親屬的熱潮。當時我含淚讀完該作品,正好同學李廣鼎任《時代文學》的主編,我立刻發信與《共和國不會忘記》的作者年維佳取得聯系,得知楊宗貴因為“當”過土匪,老娘、妻子、兒子等親屬受到不公平待遇,當總理下令尋找後才真相大白,而恢復名譽時楊宗貴已經走瞭。   於是我想,我該去找尋一下楊子榮和座山雕那段歷史。我來到《林海雪原》中提到的夾皮溝……  梨樹溝尋覓楊子榮抬屍人  在向導宮兆祥的帶領下,我找到瞭長白山區敦化林業局先鋒林場的小火車,以及當年到座山雕老巢的山路。宮師傅說,過前進林場,到梨樹溝才可能知道楊子榮犧牲的詳情。據說楊宗貴犧牲那天屍體就是抬到瞭梨樹溝。真實的記載是1949年2月19日的《東北日報》寫的《以少勝多創造范例,戰鬥模范楊子榮等活捉匪首座山雕》:“牡丹江分區某團戰鬥模范楊子榮等六位同志,本月二日奉命赴蛤蟆塘一帶便裝偵察匪情,不辭勞苦,以機智巧妙方法,日夜搜索偵察,當佈置周密後,遂於二月七日,勇敢深入匪巢,一舉將蔣記東北第二縱隊第二支隊司令“座山雕”張樂山以下二十五名全部活捉,創造以少勝多殲滅雕匪的戰鬥范例。戰鬥中摧毀敵匪窩棚,並繳獲步槍六支,子彈六百四十發,糧食千餘斤。”  這樣簡潔的幾句報道,在曲波《林海雪原》中卻變成瞭龐大的宏觀場面和歷史,而其實那隻是一件事情。這則報道和《林海雪原》中最大的不同是英雄楊子榮並沒有在這次戰鬥中犧牲,而把楊子榮安排在這次戰爭中犧牲是曲波的獨特創造,這是他精心描寫的一筆。  那麼,楊子榮到底是怎麼犧牲的呢?  梨樹溝從前叫梨樹屯,當年楊子榮犧牲後,據說是一位叫郗玉才的用爬犁將英雄的屍體拉下瞭山,然後第二天又用爬犁將英雄送到黑牛背剿匪部的總部,而且,那位抬楊子榮屍體的大爺至今還活著,他姓鄭,如今已快80歲瞭,我決定立刻去見他。  大爺傢在村子的最南頭,木頭房、木頭院墻和木頭門。我們一敲門,鄭大爺出來瞭。進瞭屋,我們上瞭炕,就嘮起瞭從前。  80歲大爺披露楊子榮犧牲真相  提起楊子榮遇害的經過,大爺告訴我們,犁樹溝現在叫陽光一隊,從前也叫“仰臉溝”,老名叫養老溝。  他見到的楊子榮個頭不高,穿著黃大衣。當年,鄭大爺的父親在這個屯子當屯長,土匪謝文東他們一來就搶男霸女,各傢的小雞都讓土匪給抓沒瞭。相關閱讀推薦:揭歷史上真實的楊子榮:“智取威虎山”當月犧牲慈禧墓被盜歷史真相震驚世人:死後慘遭毀容辱屍!揭秘真實的楊子榮:東北剿匪中屢建奇功的偵察英雄日本“神風特攻隊”真相 飛行員綁戰機上斷求生湘西趕屍是怎麼回事?湘西趕屍的真相到底是什麼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時,鄭大爺三間房,南北大炕,他和母親住在西屋。  他小時候也經常幹土匪。一進院就喊:“小嘎子!壓連子!”(遛馬去。)然後就殺雞。  1949年,鄭大爺20幾歲,土匪和解放軍交叉著進屯瞭。  記得有一回,謝文東的隊伍進瞭陽關一隊,讓小孩殺雞,正殺著,毛還沒退完,聽說“老二團”(楊子榮帶領的人馬)要來,嚇得趕緊逃瞭。這時老二團進瞭村。  楊子榮問:“你們殺雞幹什麼?”  老鄉:“自己吃。”不敢說詳細瞭。  又說,小雞有毛病,扔瞭白瞎瞭。  楊子榮問:“謝文東來過嗎?”   許多人都不敢說。  鄭大爺傢的認識楊子榮,於是說:“黑牛背有個人給送信,說你們來,讓他快躲一躲。”  “什麼時候?”  “天剛亮時,大概7點多鐘。”  “奔哪個方向?”  “養老溝西。”  “一個也沒住下?”  “沒瞭。”  他說:“老鄉,別害怕。你們摘你們的雞。我們就是老二團!”說完,他領著人就奔瞭西山。那時,謝文東部有1200多人,楊子榮的部隊一百多人,終於把謝匪給打“花達”(散)瞭。這是鄭大爺直接和楊子榮見面的一次。另一回,就是楊子榮犧牲。  那是1949年的正月二十九,天嘎嘎冷,沒到二月二。這一帶許多散逃的土匪在山裡和村裡亂竄,解放軍小分隊也化整為零地追擊散匪。  這天天剛亮,外頭狗咬,村口走來兩個頭戴狗皮帽子的拿槍的人。村裡的老耿頭出去撿糞,那兩個人說:“老大爺,站下,別害怕,我們是黑牛背的!胡子和土匪打你們沒有?”  老耿頭說:“打瞭……”  “往哪個方向去瞭?”  老耿頭一指溝北的方向。於是,那兩個人就走瞭,後來才知道,那其中一個就是楊子榮。他們上瞭梨樹溝的後坡,一進林子,二人就分開瞭。走著走著,楊子榮發現瞭一個窩棚,他推開門,見一個戴狗皮帽子的人背對著門坐著。楊子榮問他是老鄉還是土匪,那個人不說話,回頭就一槍,中彈的楊子榮趕緊拉槍栓,可是天太冷,槍栓拉不開,楊子榮就這樣倒下瞭……  當天,鄭大爺和一些鄉親上瞭山,把楊子榮抬下山,放在村裡一宿。第二天又套爬犁送往黑牛背解放軍總部。大爺說:“如果當時楊子榮不是怕傷著獵手或百姓,他絕不會死在一個散匪之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忻口戰役中的郝夢齡: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郝夢齡(1898—1937), 字錫九,河北藁城縣人。青年時投身行伍,後入保定軍官學校學習。北伐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師師長,抗戰爆發後任國民革命軍第9軍軍長。  1937年 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郝夢齡請纓北上抗日,並偷偷給傢人留下遺言:“此次北上抗日,抱定犧牲。萬一陣亡,你等要聽母親的調教,孝順汝祖母老大人。至於你等上學,我個人是沒有錢。將來國傢戰勝,你等可進遺族學校”。郝夢齡到達石傢莊後,指揮第9軍和晉綏軍第19軍、第35五軍、第61軍堅守忻口以北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線的主陣地。  戰前,他鼓勵官兵說:“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隻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官長。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10月11日,日軍指揮官板垣征四郎指揮日本第5師團,在飛機、大炮、坦克的掩護下,傾全力向忻口陣地發起猛攻。面對強敵,郝夢齡毫無懼色,親臨第一線指揮第9軍在日軍飛機、大炮轟炸時掩蔽起來,日軍炮火一停,沖上陣地用步兵武器狠狠打擊日軍,多次與日軍展開瞭白刃肉搏,戰況之慘烈,雙方損失慘重。10月12日,南懷化主陣地被日軍攻破,第9軍與日軍在忻口兩北、南懷化東北的 204高地上展開激烈的拉鋸戰,一晝夜竟易手13次之多,終於占領瞭204高地,第9軍損失慘重。為瞭堅守陣地,郝夢齡對陣地上的將士說:“先前我們一團人守這個陣地,現在隻剩下一連人還是守這個陣地,就是剩下一個人,也要守這個陣地。我們一天不死,抗日的責任一天就不算完。出發之前,我已在傢中寫下遺囑,打不敗日軍決不生還。現在我同你們一起堅守這塊陣地,決不先退。我若是先退,一你們不管是誰,都可以槍斃我!你們不管是誰,隻要後退一步,我立即槍斃他。”10月15日夜,總司令衛立煌給郝夢齡增派瞭7個旅,並命令他分三路夾擊日軍。16日凌晨,郝夢齡率部隊對日軍陣地發起瞭攻擊,槍炮聲如雷,喊殺聲震天,日軍節節敗退。第9軍乘勝追擊日軍,混戰中,郝夢齡不幸被日軍機槍子彈打中,壯烈犧牲。   郝夢齡是抗日戰爭中我軍犧牲的第一位軍長。1937年10月24日,郝夢齡的靈柩由山西運到武漢,武漢各界舉行公祭,並以國葬禮將其安葬在武昌卓刀泉。為紀念郝夢齡的功勛,漢口北小路改名為郝夢齡路。1938年

飛豹戰機試飛史:085號原型機失事兩飛行員犧牲

  導讀:德國科學傢奧托·李林塔爾曾說,發明一架飛機算不瞭什麼,制造一架飛機也沒什麼瞭不起,而試驗它才艱難無比。空軍試飛團是我國惟一的新型飛機試驗飛行的權威機構。相對於戰爭時期,和平時期軍人為國獻身的機會要少得多。然而,試飛團的試飛員卻幾乎在每個平凡的飛行日中都要接受生與死的考驗。歷史應該記住這些一次又一次擁抱死神的人們。  在試飛團的榮譽室,兩個被壓癟的頭盔靜靜地躺在那裡,那是楊曉彬、唐純文烈士的遺物。  悲壯的一瞬定格在1996年8月12日10時57分。當時,楊曉彬和唐純文駕駛“飛豹”085號原型機,在遼寧興城機場進行海上科目試飛。飛機發生故障,兩人堅持將飛機開回,但是飛機失控,兩人壯烈犧牲。  楊曉彬和唐純文犧牲前的1994年4月4日,試飛團正團職副參謀長盧軍也在一次訓練中血灑機場,年僅38歲。噩耗傳來,震動瞭整座飛機城,震驚瞭中國航空界。盧軍被追記為“飛豹”定型一等功臣。  戰友的犧牲並沒有嚇倒試飛員們,反而更加激發瞭他們投身試飛的豪情壯志。在兩名試飛員犧牲後的第二年,1997年6月19日。試飛員譚守才駕駛“飛豹”從試飛院機場騰空而起,呼嘯著直刺雲天。機艙內,譚守才手握駕駛桿,目光堅毅。今天,他將在空中查找該型機座艙失密的原因,如果發現不瞭故障的原因,該機將無法進行設計定型。而帶著問題駕機上天,意外的情況會隨時出現,死神也將隨時向他發起攻擊。 資料圖:墜毀前的085號飛豹原型機  飛機平穩地穿梭於藍天白雲之間,一切都是那麼地平靜。當飛機飛行到2000米高度時,飛機的警告燈突然閃出可怕的紅光,不好,險情出現瞭!伴著飛機發出的一聲怪叫,駕駛艙內立即失去瞭密封性,譚守才頓時感到渾身脹痛難忍。但他馬上鎮靜下來,操縱飛機迅速下降高度。當高度表指向1540米時,隻聽“膨”的一聲巨響,飛機前座艙蓋被拋到瞭九霄雲外,強大的氣流伴著死神淒泣的呼嘯將他緊緊壓在座椅靠背上,眼睛睜不開,耳朵聽不見,渾身被吹得冰涼,他與地面指揮員完全失去瞭聯系。  此時,由於飛機座艙蓋被拋掉,彈射系統失去瞭保險,試飛員隨時都有被突然彈離飛機的危險。此刻,如果他正常跳傘,可以脫離險情,而譚守才此刻隻有一個念頭:飛機是黨和人民的財產,是幾代科研生產人員智慧和心血的結晶,自己隻要還有一口氣,就要把它飛回去!  此時的機艙內已是浮塵遮眼,陰風怪叫,如同地獄魔窟。譚守才感到臉部的肌肉幾乎要被撕裂,他艱難地拉下頭盔風鏡,咬緊牙關,雙手緊握駕駛桿,他知道,此時任何一個微小的錯誤都會導致機毀人亡。他將身體一點點移向儀表板,盡量減少強氣流對身體的沖擊,嘴唇被他咬出瞭鮮血,他渾然不知,譚守才在拼著性命去挽救戰機。1400米、1300米、1200米……經過16分鐘的空中搏殺,飛機終於著陸成功,譚守才又創造瞭一個試飛奇跡。  那年初,東海某海域傳出一條爆炸性新聞,我軍“飛豹”以排山倒海之勢,對某海域中的數十個目標進行瞭毀滅性打擊,100%命中目標。相關閱讀推薦:一架飛機在陜西渭南墜毀:墜毀飛機或為飛豹戰機俄計劃2020年前接收55架T50戰機 數量削減85%首飛在即:國產第6架殲20戰機2015號機現身!最新2015號殲20曝光 中國隱形戰機研發超俄羅斯總師詮釋新戰機:部隊滿意民眾震撼對手緊張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用生命體驗飛翔的姿態  回憶起殲10首飛,國傢功勛飛行員雷強至今依然激動不已。  1998年3月22日,成飛機場周圍實行瞭戒嚴,3顆信號彈騰空而起,跑道最南端隨即響起巨大的轟鳴聲。殲10飛機緩緩地由起飛線駛向飛機跑道,僅僅滑行瞭幾秒鐘,飛機便由南向北拔地而起,以大於60度的攻角急速上升,直沖雲霄,很快就消失在雲層中。  當天,盡管氣象條件不夠理想,但雷強在預定高度飛瞭四圈。精彩的飛行令人振奮。當飛機穩穩地降落在跑道上時,意味著歷時12年、花費上百億、凝聚國內上千傢企業和科研院所心血研制的殲10首飛成功。  雷強所在的空軍試飛團駐紮在陜西關中腹地–閻良。這裡也是我國惟一的新型飛機試驗飛行的權威機構,是為所有國產飛機發放“準生證”和“通行證”的中心。  1956年,中國人自己制造的第一架高亞音速殲擊機出廠。剛剛出廠的飛機能不能飛行、能不能裝備部隊,需要有人來對此作出鑒定。   “自己制造出來的飛機,空軍敢飛。”當時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首先表態。1959年,一個名為“國防部第六研究所”的機構在閻良組建,這是新中國的尖端試飛機構。15年後,全軍惟一承擔國產新型飛機鑒定和科研試飛任務的空軍試飛團正式組建。  任何一架飛機,在定型生產之前都要做很多工作,試飛就是其中極為關鍵的一環。從飛機設計到總裝出廠,試飛員要對飛機的各種性能以及是否有利於實戰提出意見;同時,飛出該飛機的各種性能指標–即每一架飛機所能達到的所有之“最”。因此,試飛員不僅要求駕駛技術出類拔萃,更要求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和航空專業知識。  1964年4月,天高雲淡,春風宜人,東北某機場籠罩著肅穆的氣氛,新中國第一架超音速殲擊機披著紅花,在春陽的照耀下熠熠生輝。來自軍委、總部、空軍的領導,外方專傢,還有四五千名工廠技術人員、部隊官兵佇立在塔臺兩側。  試飛員葛文墉自信地坐進座艙。此刻,他心裡既激動又平靜。經過一年的改裝學習和地面準備,終於飛上新機型瞭。  “O號飛機準備完畢,請示開車。”  “開車!”剎那間,“戰鷹”轟鳴滑跑,直刺蒼穹……  飛機呼嘯著掠過城市上空,進入預定空域。葛文墉先瀟灑地盤旋一周,繼而在藍天白雲間做各種試驗飛行動作。新戰機輕捷得像隻燕子,先是半滾倒轉,而後又斜筋鬥上升轉彎。又一次半滾倒轉,又一個漂亮的筋鬥。這一連串動作,迅捷矯健,如行雲流水。葛文墉駕駛新機在空中飛完首飛課目,隨後下降高度,退出空域,安全著陸。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挑戰“死亡螺旋”的魔法  我國某型三角翼戰鬥機,一直被稱為“死亡螺旋”的“失速尾旋”所困擾。戰機進入“失速尾旋”,常導致機毀人亡。美、俄在進行這項試飛時曾損失飛機數十架,犧牲飛行員數十名。  為攻克這一重大難題,我國航空專傢經過十餘年攻關,於1999年初在“三角翼失速尾旋”試飛理論上取得重大突破。然而,誰敢去用自己的生命試驗能不能安全著陸呢?  盡管曾在俄羅斯試飛學院學習並獲得“國際失速尾旋”證書,“國產三角翼飛機失速尾旋試飛”的首席試飛員、試飛團參謀長李中華和試飛員李存寶仍然格外謹慎。數十公斤的資料被他們翻得滾瓜爛熟–每一架飛機都有著不同的外形和性能,在尾旋中也就有不同的表現,死神奪人性命的花樣是無窮的。  萬米高空,表速已降至350公裡,小時,前艙的李中華收回油門至“慢車”狀態,保持飛機無側滑直線減速平飛,當指針達到220公裡/小時,他迅速蹬左舵,一把推桿到底。  戰機像是被激怒瞭的雄獅,機身劇烈抖動,機頭突然上仰,飛機向下翻滾起來。李中華和李存寶如騎在狂獅背上一般,突然被拋向空中,頭撞向座艙蓋,瞬間又彈回座椅上,緊緊抱住駕駛桿的雙手,此時似被千斤重物壓住一般……“死亡螺旋”來瞭!  1圈……3圈……後艙的李存寶忍受著數倍於體重的壓力和眩暈感,數著翻滾圈數。  “06,改出!”他向前艙發出指令。  李中華全力推桿向中立位置。飛機轉過身後又向下偏轉,眼疾手快的李中華迅速蹬右舵到底……飛機順從地擺動著雙翼停止瞭“發怒”。李中華順勢拉動油門,“轟”的一聲嘶鳴,飛機改回平飛,重新沖向天際。  他們正在挑戰“死亡陷阱”。從“正飛尾旋”到“倒飛尾旋”,他們接近瞭“死亡陷阱”中最殘酷的魔法。  萬米高空,飛機已爬升到滾轉成倒飛狀態。收油門減速,向前猛推桿,飛機機頭緩緩下沉,逐漸進入越來越快的加速滾轉狀態,而李中華和李存寶仍然頑強地進行著操作。終於,在距地面6000米時,飛機沖出瞭“死亡螺旋”,緊接著發動機一聲轟響,飛機又獲得瞭賴以馳騁長空的動力,“死亡螺旋”挑戰成功!  1996年8月12日上午10時57分,試飛員楊曉彬(39歲)和領航員唐純文(45歲)駕駛飛豹戰鬥機一架,在興城機場進行海上科目試飛。飛機發生故障,兩人堅持將飛機帶回,但是飛機失控,在迫降後飛機倒扣,座艙蓋被磨掉,兩人全部犧牲,現場慘不忍睹,兩位烈士上半身已經被磨掉。“我聽說是在葫蘆島機場的航X師的機場起飛的殲轟7,因為空中嚴重故障,造成無法放下起落架。當時在指揮塔臺的西飛代表搶過話筒,大喊:“跳傘!飛機我們隻要一個月就能生產出來!”後來這句話成瞭名言,被多次引用。但兩名飛行員拒絕跳傘,試圖機腹迫降。迫降時未放降落傘。迫降時未完全對準跑道(故障嚴重無法操縱),機腹滑行一段時間後完全失控並反扣,座艙磨平。兩人隻有腿部存留。隨後半年,該師未放過音樂,氣氛非常壓抑(本來每天吃飯時放音樂)。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張自忠:二戰時期反法西斯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導讀:張自忠(1891.8.11-1940.5.16),字藎忱,漢族,山東臨清唐園村人。中華民國陸軍中將加上將軍銜,犧牲後追授為陸軍二級上將軍銜,著名抗日將領,民族英雄。同時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同盟國犧牲的最高將領。  1912年張自忠考入天津政法學堂。1914投軍奉天新民屯車震團。1917年入馮玉祥西北軍,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兼西北軍官學校校長等職。1930年中原大戰後,西北軍宋哲元部被蔣介石改編為陸軍第29軍,張自忠任第29軍第38師師長兼張傢口警備司令。經臨沂大捷一役,張自忠以其卓越表現,洗刷瞭他抗戰前期的屈辱,聲譽鵲起,被提升為第二十七軍團軍團長。軍事委員會軍令部致電李宗仁指出:“張軍堅忍抗戰,斃敵累累,希傳諭慰勉。”同時,國民政丶府以張自忠建樹奇功,特頒令撤銷對他的“撤職查辦”處分。是年10月,張自忠升任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十九軍軍長,不久又兼任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   1939年5月,日寇10萬之眾兵分兩路大舉進犯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張自忠一面命正面部隊死守,一面火速派2個師迂回到敵後方,兩面夾擊包抄日軍。他還親自率2個團渡過襄河向敵猛攻,粉碎瞭日軍圍殲第33集團軍的企圖。隨後第五戰區左右兵團全線反攻,一舉收復棗陽、桐柏等地區。史稱“鄂北大捷”。同年12月,日軍又集中大量兵力向駐守長壽店地區的第33集團軍所屬第132師等部陣地進攻,雙方激戰7天7夜,132師陣地多次被突破。張自忠決定用奇兵打敵神經中樞的戰法挫敗敵人。他調第132師的第359團另配1個營,令其於夜間繞道偷襲日軍設在鐘祥縣的總指揮部。臨出發前,他鼓勵將士們說:“國傢養兵就是為瞭打仗,打仗就會有傷亡。人總是要死的,多活20年少活20年轉眼就過去瞭。但死有重於泰山,有輕於鴻毛,為國傢為民族而死就重於泰山,否則輕如鴻毛。”在張自忠的激勵下,奇襲部隊當晚潛行30裡路,一舉端掉日軍總指揮部。正面進攻的日軍驚聞老巢被端,大為恐慌。張自忠指揮部隊趁勢猛烈反攻,打得日軍狂退60裡,大獲全勝。此役稱“襄東大捷”。蔣介石通電嘉獎,稱張部為“最優部隊”,其防區為“模范戰場”。老百姓則美稱張自忠為“活關公”。  1940年4月,日軍集中30萬兵力再次向鄂北的隨縣、棗陽地區進犯。當時第33集團軍隻有74師的2個團駐守襄河西岸。張自忠作為有中將軍銜的集團軍總司令,本可不必親率部隊出擊作戰,但他不顧部眾的再三勸阻,堅持由副總司令馮治安留守襄河西岸,而他自己親率僅剩的2個團加總司令部直屬特務營渡河作戰。5月1日,張自忠親筆諭告所部各將領:“看最近之情況,敵人或再來碰一下釘子,隻要敵來犯,兄即到河東與弟等共同去犧牲。國傢到瞭如此地步,除我等為其死,毫無其它辦法。更相信,隻要我等能本此決心,我們國傢及我五千年歷史之民族,決不致於亡於區區三島倭奴之手。為國傢民族死之決心,海不清,石不爛,決不半點改變。願與諸弟共勉之。”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抗日戰爭史上是誰逼死瞭抗戰英雄張自忠?張自忠武德感動日軍:為免傷其遺骸停止空襲一天揭秘張自忠死亡真相:刺殺張自忠日軍蓄謀已久揭秘:抗日名將張自忠抽鴉片煙為何屢抽屢戒?張自忠夫人及子女是誰? 張自忠將軍後代今何在張自忠的後代 揭秘張自忠將軍的子孫後代今安在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5月7日拂曉,張自忠東渡襄河,率部北進。在日軍集結重兵南下時,我方主力本應暫時規避,尋機集中力量分別圍殲來犯之敵。但是,我方石被日方的假情報迷惑,錯誤判斷形勢,第五戰區部隊同時圍殲南北兩路日軍。雖然張自忠在河東的部隊隻有五個師二萬餘人,兵力僅及對方一半,但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他立即根據自身情況調整部署。然而不幸的是,張自忠的電報密碼被日軍截獲破譯,他的軍事部署已完全被敵方掌握。日軍當即調集兩個師團另加四個大隊奔襲而來。14日,雙方發生遭遇戰。15日,張自忠率領的1500餘人被近6000名日寇包圍在南瓜店以北的溝沿裡村。當日上午,日軍發動進攻。敵我力量極其懸殊,戰鬥異常慘烈。至下午三時,張自忠身邊士兵已大部陣亡,他本人也被炮彈炸傷右腿。此時,他已撤至杏仁山,與剩下的十幾名衛士奮勇抵抗,竟將蜂擁而至的日軍阻於山下達兩個多小時。激戰到16日佛曉,張自忠部被迫退入南瓜店十裡長山。日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向中國軍隊的陣地發起猛攻。一晝夜發動9次沖鋒。張自忠所部傷亡人員急劇上升,戰況空前激烈。  5月16日一天之內,張自忠自晨至午,一直疾呼督戰,午時他左臂中彈仍堅持指揮作戰。到下午2時,張自忠手下隻剩下數百官兵,他將自己的衛隊悉數調去前方增援,身邊隻剩下高級參謀張敬和副官馬孝堂等8人。不久,大群日兵已沖到面前。根據日方資料,日軍第四隊一等兵藤岡是第一個沖到近前的。突然,從血泊中站起來一個身材高大的軍官,他那威嚴的目光竟然使藤岡立即止步,驚愕地愣在那裡。沖在後面的第三中隊長堂野隨即開槍,子彈打中瞭那軍官的頭部,但他仍然沒有倒下!清醒過來的藤岡端起刺刀,拚盡全身力氣猛然刺去,那軍官的高大身軀終於轟然倒地。這時是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張自忠戰死後,日本人發現張將軍遺體,審認無訛,一起膜拜,用上好木盛殮,並豎木牌。並全軍向他行禮,甚至在他的遺體運回後方之時,日軍收到消息便下令停止空軍的空襲一日,避免傷到張自忠的忠骸。可見,張自忠將軍在對日抗戰所展現軍人武德,連當時崇尚軍國主義的日軍都為之感動。   當天深夜,日軍設在漢口的廣播電臺中斷正常廣播,插播瞭張自忠陣亡的消息,並稱:“我皇軍第三十九師團官兵在荒涼的戰場上,對壯烈戰死的絕代勇將,奉上瞭最虔誠的崇敬的默禱,並將遺骸莊重收殮入棺,擬用專機運送漢口。”日軍對張自忠將軍表現瞭極大的崇敬,由軍醫用酒精仔細清洗遺體,並包紮好傷口,鄭重裝殮,放進趕制的棺材裡。此棺被葬於一處山坡上,並立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事隔十六年之後,1956年岡村寧次在日本東京與來訪的何應欽曾談到瞭張自忠之死,岡村寧次說:“我們成瞭冤傢對頭,不過這種冤傢對頭其妙無比。您也許知道,我以前在北平認識瞭張自忠司令官,而在進攻漢口之後,不幸得很,我們在漢水(即襄河)東岸之戰兩相對峙下來。那個時候戰事爆發,張先生勇往直前,揮兵渡河,進入我方陣地,惟遇我方因戰略關系向前進擊,他竟沖至我軍後面戰死。他之死令我感慨無量,因我本身也隨時有陣亡的危險。”  張自忠殉國時,年僅49歲,他的夫人李敏慧女士聞耗悲痛絕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於重慶梅花山麓,後建有張自忠將軍陵園和張自忠將軍紀念館軍生平事跡陳列館。11月16日,張自忠被以國葬之禮權厝於重慶雨臺山。後來,馮玉祥在墓畔種植梅花,並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揚州梅花嶺,將此山改名為梅花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屬於反法西斯陣營的五十多個國傢中,張自忠是陣亡將士中軍銜最高的將領——第33集團軍上將總司令。張自忠不愧為“抗戰軍人之魂”!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出師未捷身先死:抗美援朝戰爭壯烈犧牲的高級將領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不畏強敵,英勇作戰。然而,為瞭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志願軍也付出瞭沉重的代價,據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傷亡36萬人。目前,據有關機構統計,能查到姓名的志願軍烈士有17萬餘人。在這些烈士中,有四位志願軍的高級指揮員,他們分別是67軍軍長李湘、50軍副軍長蔡正國,39軍副軍長吳國璋、23軍參謀長饒惠譚。  第67軍軍長李湘  李湘,原名李湘林,又名李秀裡,1914年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泮中鄉泮中村,1930年8月參加紅軍,9月轉為中共黨員。解放戰爭時期,他歷任19兵團64軍191師師長等職務。1951年6月,李湘奉命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7軍全體指戰員赴朝作戰。  1951年8月31日,67軍正式接防金城以南地區沿三八線27公裡的正面防務。美偽軍的“夏季攻勢”正處強弩之末,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抗擊,致敵損失慘重。激戰關頭,北漢江橋被毀,前線糧食供應不上,李湘等軍領導帶頭將吃糧標準每日降至4兩,輔以野菜充饑,用實際行動鼓舞士氣。9月21日,美偽軍向67軍陣地發起以步兵、飛機、大炮、坦克同時進攻的所謂“特種混合支隊作戰試驗”的立體攻堅,李湘沉著應敵,指揮部隊勇猛回擊,殲敵1000餘人。   1951年10月13日,67軍正面迎來敵4個整師和火炮、坦克、飛機支持的最猛烈的“秋季攻勢”。每次攻擊,美偽軍先施以密集炮火,再在飛機低空轟炸的配合下,用坦克為先導,以強於志願軍3至10倍的兵力輪番上陣。李湘以豐富的作戰經驗和無畏的英雄氣概,指揮部隊依托陣地頑強阻擊,創造瞭3天殲敵1.7萬餘人的赫赫戰果。1951年10月19日《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我軍三天殲敵一萬七千”。67軍受到志願軍總部的高度贊揚和嘉獎,李湘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一級國旗勛章。  1952年春,志願軍總部命令67軍在劍佈裡東線構築新的防禦工事,準備迎擊美偽軍發動的“春季攻勢”。在美軍發動攻勢前夕,李湘病倒瞭。李湘這次病倒,正值美偽軍發動的“春季攻勢”戰役已經打響,敵人投入的兵員、武器彈藥遠遠超過1951年“秋季攻勢”的規模,而且大規模使用瞭化學武器。李湘一面組織部署群眾防疫,一面率幹部深入前沿偵察地形,制訂構築工事的工程計劃,日夜操勞,抱病工作,直累得身心俱疲。不久,他發起瞭高燒。  時任志願軍67軍副軍長兼199師師長、離休前為第二炮兵司令員的李水清回憶說:1952年7月初,美軍在199師陣地前沿投放瞭十幾個空殼彈,部隊覺得很奇怪。他跟李湘軍長通電話談到此事,李軍長便立即趕瞭過去。他們兩個把陣地前的炸彈裡裡外外翻瞭個遍,也沒看出啥名堂。兩個人就坐在炸彈上討論起對此事的處理意見,開始不想上報,擔心情況不明、小題大做。最後還是認為這些炸彈可能隱含著重要的未知信息,最終決定如實報告志願軍總部。  李水清還回憶說,當時李湘臉上長瞭個小癤子,已經擠破瞭,回到軍部第二天臉就腫瞭,沒過幾天就去世瞭。消息傳來,李水清十分震驚,怎麼也不敢相信這是事實。他說,幾十年過去瞭,李湘軍長坐在炸彈上和他討論問題的神情依然歷歷在目。李軍長被細菌感染,病情迅速惡化,臉部也腫得非常厲害,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堅持指揮作戰。很快,他的病情轉化為敗血癥和腦膜炎,雖經醫生百般醫治,終搶救無效,於1952年7月8日13時與世長辭。李湘從發病到去世,前後隻有7天時間。  李湘犧牲時正值暑期,遺體暫埋在軍部附近的青山下。1952年12月10日,李湘的靈柩由朝鮮運回祖國,12月11日舉行瞭隆重的迎靈儀式和公祭大會,隨後被安葬於石傢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第50軍副軍長蔡正國  蔡正國,1909年出生於江西省永新縣,193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戰爭時期,蔡正國歷任山東軍區第6師副師長兼參謀長等職,曾被稱為“常勝師長”。  1950年10月,蔡正國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40軍副軍長。蔡正國所在的40軍入朝不到10天,就投入第一次戰役。由副軍長蔡正國指揮的121師在兩水洞一線拖住瞭兩萬餘眾的美軍,造成敵人溫井、熙川的兵力空虛。西線志願軍司令部迅速命令兩個軍實行戰略迂回,兩天內攻取瞭溫井。這樣一來,另外一線的“聯合國軍”受到嚴重威脅,被迫於11月3日全線撤退到清川江以南。志願軍的第一次戰役以殲敵5.2萬人的勝利落下帷幕。這種不同尋常的表現,給彭德懷等志願軍首長留下瞭深刻的印象。1951年3月,蔡正國調任50軍副軍長,到任一個來月,就趕上瞭第四次戰役。  第四次戰役開始前,50軍軍長曾澤生和軍政委徐文烈赴志司開會、軍參謀長舒行回國集訓。所以在第四次戰役最初幾天,也就是50軍漢江阻擊戰最艱難的階段,主要是蔡正國副軍長在軍副參謀長李佐等同志的協助下指揮的。   從1952年1月25日開始,“聯合國軍”在漢城以北全線發起大規模進攻。屬於正面防禦的50軍,面對的敵人是英軍第27旅。該旅是入朝英軍的精銳,參加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裝備優良,配有一個坦克營。連續兩天,英軍的坦克全部出動,在炮火支援下,以集群沖鋒的方式奪取瞭50軍的三個陣地,英軍隻有4輛坦克被毀。  1952年1月27日上午10時,緊急作戰會議在50軍軍部指揮所召開。蔡正國提出派遣爆破小組夜間潛入英軍陣地,炸毀敵人坦克的戰鬥方案。他堅定而激動地說:“……過分依賴武器優勢的敵人,最害怕的是短兵相接的戰鬥,他們一旦沒有瞭坦克,心裡就害怕,就一切都完蛋瞭。我們縱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要把英軍的坦克搞掉!”  午夜時分,由152師組織的12個爆破小組,借著月光接近瞭敵坦克陣地。隨著一聲聲沖天而起的爆炸,英軍的絕大多數坦克,變成瞭一堆廢鐵。參加偷襲坦克的36名志願軍戰士,有半數以上被炸死或受瞭傷。第二天清晨,50軍向英軍發起瞭進攻。經過激戰,英軍第27旅的官兵大部分被殲。志願軍乘機發起反擊。2月9日,第38軍和第60軍一部,經過兩番激戰,攻克瞭砥平裡,隨即向原州方向發展。至此,志願軍的全線防禦轉為機動進攻,從而扭轉瞭整個戰局。  第四次戰役結束後,第50軍的戰績得到瞭志願軍總部的表彰。彭德懷等首長認為,把蔡正國放到50軍是選對瞭人。  1953年2月中旬,漢江解凍。為瞭避免背水作戰,2月下旬,志願軍代理司令員兼代政委鄧華下令:已越過漢江的志願軍各部退回北岸,待機作戰。總部命令:第50軍用8至10天時間,在南岸構築工事,準備迎擊美軍和南朝鮮軍的尾追。第50軍進入指定地點後不久,就被美軍飛機偵察到。事情源於50軍開的一次運動會。全軍的運動員和指戰員黑壓壓地坐滿瞭兩邊的山坡。有兩架敵偵察機從空中飛來。由此,敵人知道這兒有重要的指揮機關。  4月12日晚上9時,第50軍的坑道外的軍部駐地,即一棟磚瓦結構的民房裡,正在召開軍事會議。9時40分左右,夜空裡響起敵機的轟鳴。蔡正國正準備結束會議,一顆炸彈轟然爆炸。飛濺的彈片,擊中瞭蔡正國和他身後的作戰處處長。蔡正國的頭上和胸部多處中彈,被抬入坑道後昏迷過去。由於失血過多,當晚10時,蔡正國心臟停止瞭跳動。  50軍軍部被炸事件,是志願軍入朝作戰3年以來最嚴重的事件。在國內的彭德懷接到電報後,驚得說不出話來。同一天中午,正在午休的毛澤東,被葉子龍叫醒。在看瞭志願軍總部發來的電報後,他口裡失聲地“噢”瞭一下,剎那間臉色有些發白。毛澤東隨即神情有些木訥地站著,喃喃地說:“蔡正國,蔡正國,不幸殉國,又折我一員驍將!”  蔡正國的遺體被運回沈陽,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志願軍代理司令員兼代政委鄧華、志願軍政治部主任杜平,為蔡正國的墓碑撰寫瞭碑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給蔡正國頒發瞭“獨立自由一級勛章”和“國旗一級勛章”。相關閱讀推薦:歷史揭秘:抗美援朝影響瞭臺灣問題的解決嗎?抗美援朝勝利的重要意義:使支那從日語中消失!軍事掃盲:朝鮮戰爭與抗美援朝是兩個概念客觀才能公正:用外國人的文字解讀抗美援朝解密:抗美援朝志願軍真的傷亡一百萬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第39軍副軍長吳國璋  吳國璋將軍可以說是戰功赫赫。他系安徽省金寨縣人,1919年4月出生,1930年參加紅軍,當時剛滿11歲,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3年被冀魯豫軍區授予“戰鬥模范”稱號,此後,他先後任第10旅30團、29團團長,在東北參加瞭長春阻擊戰、昌圖和彰武攻堅戰等數十次有名的戰鬥。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時,吳國璋正處在病中,住院治療。而恰在此時,在戰爭年代失散瞭20多年,杳無音信的母親有瞭消息,吳國璋很想去看望母親,而母親也正急於見到兒子。但是,赴朝參戰的任務已經確定。1950年10月8日,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主席發佈命令,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開赴朝鮮,第39軍列為第一批入朝部隊。作為部隊的高級指揮員,吳國璋放棄瞭回傢探望母親的打算,帶病率部參加瞭抗美援朝戰爭。  在朝鮮戰場上,第39軍一直是志願軍的主力部隊,從鴨綠江邊打到三八線以南,戰績卓著,英雄輩出。吳國璋參與指揮瞭1至5次戰役。在第一次戰役中第39軍大戰雲山,這是志願軍入朝後首次與美軍交火。39軍將士,面對強敵,英勇作戰,首次與美軍作戰就重創美國人引以為驕傲的開國元勛師,即美騎兵第一師,並殲滅騎兵第一師第八團大部。志願軍入朝初期,尚有一些部隊存在“恐美”思想,雲山之戰為志願軍各部隊作出瞭榜樣,並取得瞭同美軍作戰的初步經驗。在此後的作戰中,第39軍越戰越勇,越戰越強。突破臨津江,橫城反擊戰,第39軍在與敵作戰中立下瞭赫赫戰功。   1951年10月6日,吳國璋在志願軍司令部開完會,乘一輛吉普車返回軍部。當車行駛到平壤附近時,突然遭到美軍飛機的空襲,吳國璋左肋處中彈,不幸犧牲,年僅32歲。吳國璋犧牲後,第39軍軍長吳信泉,親自將這位紅軍時期就共同戰鬥的親密戰友送回國內,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第23軍參謀長饒惠譚  1915年,饒惠譚出生在大冶殷祖鎮南山頭一個貧農傢庭,13歲就秘密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3年春天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他南征北戰,歷經瞭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1952年,饒惠譚主動要求赴朝參戰,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23軍參謀長,負責軍事後勤保障工作。  1953年3月中旬,饒惠譚到下屬各師檢查彈藥和糧草的供給情況,奔波勞碌瞭一個多星期,20日回到軍部,匯報和研究全軍的後勤工作。由於過度勞累,回到參謀部的當晚,他睡得很沉。當日晚,敵機第一次轟炸,投下瞭兩枚500公斤炸彈,將各單位辦公和居室的防空窗簾都震落瞭,山凹裡一片亮光。饒惠譚立即走出坑道,逐個房間進行瞭檢查,交代夜裡不要露出火光,早點睡覺。明天窗簾要好好研究改進,不要再讓窗簾發生震落現象。他巡視後,還向軍長作瞭“沒有任何損失,並已交代各單位防敵機可能再襲的準備”的匯報。之後就交代站崗警衛,一有動靜,立即向他報告,時已午夜,他自己也準備睡覺瞭。第一次轟炸後約30分鐘,敵人第二次大轟炸又開始瞭。21日凌晨,敵機再次對我陣地進行輪番轟炸,饒惠譚壯烈犧牲,年僅38歲。1955年12月9日,饒惠譚的屍骨從朝鮮遷移回祖國,安葬在沈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並立碑紀念。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他們不該被忘記:為瞭中國解放而犧牲的日本烈士

  在那段血腥殘暴的歷史時代,日本人民並非都在聽信日本軍國主義者的謊言去贊同侵華戰爭。這個敵國也站出瞭很多選擇支持正義的英雄。  從電視劇中,我們知道瞭中西功,佐爾格,但是重新打開歷史課本,那些為瞭毫無瓜葛的中國拋頭顱撒熱血的日本人都值得我們尊重值得被記住,他們用犧牲自己一切的代價來幫助當時無助的中國。  在下面分為兩部分:獻身辛亥革命的日本英雄,和參與反侵華戰爭的日本烈士。  【辛亥革命】  山田良政(1868—1900):為辛亥革命獻身的日本教授。10月22日,在隨同惠州起義軍撤退途中被清軍捕殺。  北一輝(1883—1937):社會主義理論者。他投身中國革命13年。他支持黃興、宋教仁,批判孫中山不擇手段尋求外國支持,認為宋教仁被刺與孫中山有關。“二二六”兵變後,日本政府以教唆政變的思想犯為由,判處其死刑。  萱野長知(1873—1947):多次參加反清起義的日本人。  平山周(1870—1940):給孫中山取名字的日本志士。  頭山滿(1855—1944):黑龍會首領。龐大隱密的日本國傢主義的影響力,及成為一統“日本黑幫”共同尊重之“共主”。1905年8月20日,在他和犬養毅等人的支持下,中國同盟會在東京赤坂區民宅二樓榻榻米房成立瞭。二次革命失敗後,他和犬養毅疏通外務省,接納保護瞭孫中山,並由他聯系日本礦主安川錦一郎每月給孫中山提供1萬日元費用(約合今人民幣22.4萬元)。  內田良平(1874—1937):促成中國同盟會成立的日本人。1905年,內田良平積極周旋於孫中山與黃興之間,牽線搭橋,使中國同盟會得以成立。同盟會籌備會即在其傢舉行,成立大會也由他提供會議場所。   梅屋莊吉(1868—1934):孫中山最主要的經濟支持者、日本實業傢。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他一生給辛亥革命貢獻的金錢,折合成現在貨幣高達一兆日元。(不能用現在的日元匯率算,也不能用現在人民幣價值推斷,個人估計應有現代幾十億人民幣瞭)  他和夫人還促成瞭孫中山與宋慶齡的婚姻,在梅屋傢舉行瞭兩人的婚禮。  “九·一八”事變後,他反對日本侵略中國,被軍國主義者詆毀為“賣國賊”,但一直堅持中日友好。  【侵華戰爭】  9.18事件發生後日本反戰作傢鹿地恒及其妻子池田幸子同祿川英子來到中國領導國統區日人反戰。日本進步人士石“恒”凌子和她丈夫來華反戰。  日本櫪木縣勞賀縣益子町婦女石錦昭子在上海失守後隨丈夫來華參加抗日工作,建立安徽省抗日總動員會。  福間一夫,東京土口子鐵路工區職工參加東北抗日聯軍,抗日聯軍一隊人在穆棱縣附近的森林中住宿時被日偽軍發現福間一夫與一個朝鮮戰士受傷,帶隊的戰友要背他們走,被他們拒絕,他們要瞭兩枚手雷,要求留下來保護中國戰友後撤。幾天後,戰友們回來時發現瞭他們的屍體被肢解,屍骨被扔的到處都是。  1930年11月 川合貞吉(日本來華人士)尾崎秀實(朝日新聞記者曾任近衛文 “磨 “的幕撩)手島博俊西裡龍夫(上海日報記者)小松重雄(滿州鐵道公司職員)副島龍等發起“日中鬥爭同盟”主要進行反戰宣傳,宣傳的目標是駐華日軍。  1931-1941年期間 尾崎秀實 川合貞吉水野成口高為雄手島博俊佐爾格開始搜集日本侵略戰爭的情報,  1941年10月 尾崎秀實

那些犧牲的元勛:參與授銜會被授予什麼軍銜?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80多年的成長歷程中,經歷的無數場戰爭的洗禮。在這血與火的洗禮中,走出瞭無數英姿勃發、豪氣幹雲的傑出英才。他們像流星一樣,在人民革命的天空中一閃而過,但他們用短暫的光芒,為人民革命照亮瞭前進的方向;他們用年輕的肩膀,為勞苦大眾鋪就瞭解放的道路。筆者閑來無事,將解放前犧牲的軍隊領導人,比照55年授銜時考慮的資歷排瞭個隊。鑒於犧牲的牛叉人物太多,這裡隻列舉資歷估計能夠達到元帥、大將的人。  一、估計夠得上元帥者:  1.蔣先雲:黃埔1期畢業,黃埔軍校最傑出的學生,黃埔三傑之首。在眾多將帥中,蔣先雲與主席,總理淵源最深。  2.盧德銘:黃埔2期畢業,22歲的秋收起義總指揮,主席軍事生涯生涯的第一個搭檔。  3.伍中豪:黃埔4期畢業,正宗的北大學生,秋收起義領導人,井岡山時期主席麾下四大驍將之一。  4.朱雲卿:黃埔3期畢業,參加秋收起義,紅4軍參謀長、紅1軍團參謀長、紅1方面軍參謀長,年齡比葉帥小10歲,但是參謀資歷相當老。如果盧德銘、伍中豪、朱雲卿其中有一個不死,羅榮桓元帥的的帥位不保。  5.黃公略:黃埔第3期高級班畢業,平江起義領導人,井岡山時期主席麾下四大驍將之一,號稱“偏師借重黃公略”。  6.王爾琢:黃埔1期畢業,參加南昌起義、湘南起義,井岡山會師後任紅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當時紅4軍軍長是朱總司令,黨代表是主席,陳毅是政治部主任)。比林彪資歷老。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7.潘忠汝:黃埔5期畢業,黃麻起義總指揮。  8.吳光浩:黃埔3期畢業,黃麻起義副總指揮,工農革命軍第7軍軍長(當時鄂豫隻有這一支軍隊)。如果潘忠汝、吳光浩有一個不死,徐帥估計難得冒出來。  9.周逸群:黃埔2期畢業,參加南昌起義,湘鄂西蘇區創始人,紅2軍團政委,賀龍元帥的左膀右臂。  10.葉鏞:黃埔4期畢業,參加廣州起義,廣東東江革命領導人,彭湃的搭檔。  11.葉挺:就不用我介紹瞭。比較遺憾的是葉在南昌起義、廣州起義之後脫黨,如果活到解放後參加授銜的話,那枚八一勛章就不是一級,而可能是三級甚至是八一獎章,元帥之銜就不太好授瞭。最好的結果是,調入政府工作,像譚震林、鄧子恢那樣,當副總理,不參加授銜。   二、估計夠得上大將者:  1.曹淵:黃埔1期畢業,北伐軍第7軍獨立團1營營長,葉挺手下的驍將。  2.袁文才:比較少見的泥腿子領導人,參加寧岡暴動(當時還在北伐時期),建立農民自衛軍,任總指揮,迎接主席上井岡山,並竭盡全力幫助主席率領的秋收起義餘部解決各種困難,慷慨地回贈1000元大洋給主席用於工農革命軍的給養,接受主席整編。參考徐海東大將經歷,袁文才是當之無愧的大將。  3.王良:黃埔5期畢業,參加秋收起義,1932年3月,升任主席嫡系的紅4軍軍長,其政委正是羅瑞卿大將。  4.劉疇西:黃埔1期畢業,蘇聯伏龍芝軍校畢業,參加南昌起義,紅10軍團軍團長。  5.尋淮洲:參加秋收起義,20歲任紅21軍軍長,21歲升為紅7軍團軍團長,比林彪還牛逼。不過由於他年紀小,擔任高級職務時已是中央蘇區後期。所以,縱使評不上元帥,評個大將那是穩穩的。  6.董振堂:保定軍校畢業,寧都起義領導人,紅5軍團領導人,紅5軍團是中央紅軍長征時的鐵血後衛。  7.羅炳輝:農奴出生的優秀戰將。擔任過孫中山的警衛連長,伍中豪犧牲後接任紅12軍軍長,後任紅9軍團軍團長。抗戰後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調入新四軍任第一支隊副司令、第五支隊司令,抗戰勝利後任新四軍副軍長。是建國後中央軍委認定的解放軍36個軍事傢之一。電影《從奴隸到將軍》,講的正是羅炳輝同志。   8.鄧萍:黃埔6期畢業。領導平江起義,1930年6月任紅3軍團參謀長兼紅5軍軍長,直到犧牲在遵義城下,始終是彭德懷的左膀右臂。  9.彭雪楓:長征時任軍委第1野戰縱隊1梯隊隊長、紅3軍團5師師長、陜甘支隊第2縱隊司令員、紅1軍團4師政治委員。抗戰爆發後任新四軍第6支隊司令員兼政委、八路軍第4縱隊司令員。1941年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第4師師長兼政委。作為新四軍的師長,參考其他各師師長建國後的地位,彭雪楓的大將是跑不瞭的。  10.左權:黃埔1期畢業。莫斯科中山大學、伏龍芝軍事學院畢業。1930年回國後到中央蘇區工作,先後任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1分校教育長、新12軍軍長、第5軍團第15軍軍長兼政治委員、中革軍委第一局團長和紅1軍團總司令等職,參加瞭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6年5月,任紅1軍團代理軍團長。全國抗戰爆發後,擔任八路軍副參謀長、八路軍前方總部參謀長,後兼八路軍第2縱隊司令員。

不止一個白求恩:犧牲在抗日戰場的印度大夫柯棣華

  在抗日戰爭中,由五位醫生組成的印度援華醫療隊,受印度國大黨的派遣和印度人民的委托千裡迢迢來到中國,支援中國的抗日戰爭。在他們當中,有一位年輕的外科醫生,在艱難困苦的歲月中救治八路軍傷員,被任命為白求恩和平醫院的第一任院長,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後因積勞成疾,以身殉職。成為繼白求恩後又一位為中國抗戰事業獻身的國際友人。他的名字叫——柯棣華。  參加援華醫療隊  柯棣華,原名德瓦納特·桑塔拉姆·柯棣尼斯。1910年出生於印度孟買的紹拉普邇村。1936年畢業於印度著名的醫學院——格蘭特醫學院。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的槍聲,沉睡的中國覺醒瞭。中國軍民拿起武器,奮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印度國大黨領袖尼赫魯應中國紅軍總司令朱德的請求,決定派一支小型醫療隊到中國去,表示印度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同情和支持。這一決定,得到瞭印度社會各界的熱情支持和熱烈響應,僅報名參加援華醫療隊的醫務人員就有700多人。  1938年6月29日,這一天被孟買的居民命名為“中國日”。柯棣華在這一天申請加入醫療隊,並想方設法求見瞭印度援華醫療隊籌備會主席麥太大夫。事後他在寫給父親的信中說:“他(指麥太大夫)向我指出瞭前景黑暗的一面——要冒生命危險,失去深造的機會和有發展前途的工作等等。我並不認為這些事情是那樣陰暗,所以我毫不猶豫地提出瞭申請,並盡可能地宣傳我的特長,急切地盼望入選。”在紹拉普邇市政府供職的父親說:“就我個人而言,我是贊成個人有事業心的,同時我也瞭解你的決心。…我當然不會表示任何反對。我高興地告訴你,你母親也不會扯你的後腿。”  柯棣華和愛德華、巴蘇華等5位醫生參加赴華醫療隊的消息,就像長瞭翅膀,很快傳遍瞭印度。柯棣華的傢鄉,紹拉普邇醫療協會舉行招待會為他餞行。在招待會上,人們贊揚他的自我犧牲精神,向他表示祝願,並贈給他一些醫藥,以表示對這一事業的同情和支持。   初到中國  1938年9月17日,印度援華醫療隊到達中國廣州,在廣州碼頭,他們受到瞭中國群眾的熱烈歡迎,並受到保衛中國同盟主席宋慶齡的迎接。9月29日,醫療隊經長沙輾轉來到漢口,被中國紅十字會編為第15救護隊,先後在漢口、宜昌、重慶等地工作。  在重慶,醫療隊員們為瞭表達與中國休戚相關的決心,特意請中印文化協會主席譚雲山為他們每個人都起瞭一個中國名字。譚雲山提議:在他們每個人名字後面加上“華”字。於是,五位醫療隊員都有瞭他們的中國名字:愛德華、柯棣華、卓克華、木克華、巴蘇華。柯棣華的名字就是這時從原名柯棣尼斯改成的。  早在來中國之前,醫療隊就聽說八路軍與國民黨不同。因此,他們渴望到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戰場去。剛到中國時,他們就向前來迎接他們的宋慶齡提出到華北前線工作的請求。到武漢後,他們又向周恩來提出瞭同樣的要求。在重慶,他們又第3次向董必武提出瞭去延安的請求。  1939年1月16日,就在醫療隊獲得批準,準備奔赴延安的前夕,柯棣華不幸接到父親去世的消息。重慶八路軍辦事處的同志和其他幾位醫生勸他回國料理後事,他強忍悲痛說:“我的傢庭確實遭到瞭巨大的不幸,但這裡千千萬萬無辜受難的人民更需要我。在我沒有實現我向印度國大黨所做的保證——至少在中國工作滿一年之前,我決不回印度。”  柯棣華強忍住失去父親的巨大悲痛,同援華醫療隊的隊員們一起,登上一輛標有印度國大黨徽標志的救護車,離開大後方重慶向延安進發。相關閱讀推薦:馬海德的傳奇人生:從萬能醫學博士到洋紅軍“活著的白求恩”:外籍中共黨員理查德.福萊揭秘:白求恩在婚姻上的悲歡離合 奇妙而又曲折歷史上的今天3月2日 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誕辰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延安和前線的日子  延安,大雪初晴,空氣清新。在凜冽的寒風中,2000多人組成的歡迎隊伍翹首以待。經過長途跋涉、輾轉千裡的印度援華醫療隊來瞭,當印度“五華”從救護車上走下一來的時候,迎接隊伍中響起瞭熱烈的掌聲。  歡迎會後,柯棣華和愛德華、巴蘇華一起被分配到一所離城幾十裡的八路軍醫院給傷員治病。他們一致要求到前線工作。柯棣華說:“我來中國的目的是直接為抗日的軍民服務,我是外科醫生,也要學白求恩那樣,到前方為受傷的戰士做手術。”  在等待去前線的日子裡,柯棣華這個充滿活力的年輕人,把全部熱忱獻給延安邊區的衛生工作。他去“抗大”、“女大”、“陜公”檢查飲用水;他外出巡診,不管多遠的路也不拒絕。開始,他不善騎馬,常常被馬鞍磨破胯骨的皮肉,可他不聲不響,後來竟騎得很熟練。  這年10月,醫療隊的愛克斯光機由香港運到延安,那天趕上敵機空襲,整整轟炸瞭一天,柯棣華卻毫無怯色,依然興致勃勃地給領導、醫生、護士們講解。  終於在一天清晨,醫療隊的3位醫生——柯棣華、愛德華和巴蘇華,在8名警衛和兩名軍官的護送下,乘卡車離開延安,冒著風雪和嚴寒,晝夜兼程,奔赴晉東南前線。  1939年11月4日開始,柯棣華和印度醫療隊的同伴們,出入槍林彈雨之中,走遍瞭晉東南、冀西、冀南、冀中、平西和晉察冀敵後抗日根據地,數次通過敵人的封鎖線。在戰爭環境中,他們和抗日軍民一起,過著艱苦的生活,但他們沒有任何怨言,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工作,在沿途施行瞭50餘次手術,診治瞭2000餘名傷病員。  當百團大戰進入第二階段,晉察冀軍區進行淶水戰役時,柯棣華奉軍區司令部之命,出發去軍區的南線,負責陣地救護工作。在13天的戰鬥中,他接受瞭800餘名傷病員,其中施行手術的達558人。由於不斷地戰鬥,傷員也就不分晝夜陸續的後送,他3天3夜未曾睡覺,始終以最大的熱情,堅守崗位。   白求恩的繼承者  百團大戰後,巴蘇華大夫奉命返回延安,留在瞭延安,並於1943年3月取道回國。柯棣華則繼續留在白求恩學校和醫院工作。  1941年1月,他“正式參加瞭八路軍”——被任命為晉察冀軍區白求恩國際和平醫院第一任院長,仍然兼任白求恩衛生學校教員。此時,正是抗日根據地最艱苦、最危險的時候。  柯棣華曾說過:“這裡是白求恩工作過的地方,你們的學校也以白求恩的光榮的名字命名。我一定要向他一樣,獻身反法西斯鬥爭的偉大事業,決不玷污白求恩的名字!”這是他的心聲,也是此後一切行動的最好的概括。  1942年7月,柯棣華光榮地加入瞭中國共產黨。1942年12月9日,柯棣華的癲癇病再一次發作,醫護人員雖全力搶救,也未能挽救他的生命。他沒有給他熱愛的戰友們留下一句話,沒有給他愛妻嬌兒留下一句話;但他全部工作,他的熱情,他的獻身精神,他的國際主義精神,將永遠激勵人們前進。  毛澤東主席為柯棣華寫瞭挽詞:“…全軍失一臂助,民族失一友人。柯棣華大夫的國際主義精神,是我們永遠不應該忘記的。”  柯棣華——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的,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鞠躬盡瘁的國際友人。  新中國成立後,柯棣華的墓被遷入華北軍區烈士陵園。1976年,河北省石傢莊市建立瞭柯棣華紀念館。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王昭君出塞:從胡俗嫁父子為瞭國傢犧牲名節

  導讀:中國歌劇舞劇院新編舞劇《絕代佳人》以優雅、柔美的民族古典舞形式,講述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美人”故事。劇中,楊玉環、貂蟬、西施綺年玉貌,紅顏薄命,而最令我期待的“昭君篇”,不是“琵琶怨”,不是“出塞曲”,而是一頭白發的昭君塞外牧羊的場景,與當年那個楚楚可憐的漢宮小女子,毫無關聯。  “四大美人”中,楊玉環導致“安史之亂”,貂蟬搞得父子反目,西施亡瞭吳國,她們多少都涉及“紅顏禍水”。王昭君則不然,她遠嫁匈奴,為漢、匈和平做出貢獻,故她成為“四大美人”中惟一得善終的美女,也是惟一一個遲暮美女。《絕代佳人》選取昭君人生的“夕陽紅”片斷,並非不可,隻是使得向來認為“美人自古如名將,不許人間見白頭”的我,失落不已。  在許多版昭君傳說中,我頗為喜歡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劇中,幽居深宮十年的昭君月夜彈琵琶,引起漢元帝註意,封為明妃。好景不長,匈奴呼韓邪單於指名點姓,要強娶昭君,漢元帝忍痛割愛。黑水河畔,昭君投江自盡……《漢宮秋》誕生在漢人備受壓迫、侮辱的元蒙年代,馬致遠借《漢宮秋》抒發亡國之恨,劇中滿朝文武無能,隻能靠一個弱女子和親,來解決國傢危機。王昭君在《漢宮秋》中被塑造成溫婉忠貞的烈女形象,以身殉國,比起那些捧著俸祿的高官,顯然有氣節得多。   當然,真實的王昭君比《漢宮秋》裡的王昭君氣魄更大,內心城府更深。她不甘被埋沒,主動要求和番,就已經顯示出“巾幗不讓須眉之氣”。離別漢宮的一刻,王昭君便與天真無邪的少女時代徹底劃上句號,走上“職業女政治傢”道路。塞外風霜,匈奴內部權力鬥爭,後宮爭寵,王昭君哪樣罪都沒少受,而她以出色的政治才華,確保漢地安寧。對於王昭君來說,最為屈辱的,恐怕還不是在漢宮遭冷落十年的經歷,而是受漢成帝之命,從胡俗,在呼韓邪單於死後,嫁給其長子一事。由此,也可看出,王昭君是多麼堅忍的女性,為瞭國傢利益,隻能犧牲作為封建社會漢族女性最為重要的名節。  王昭君和親那一年,漢元帝去世,而他們的緋聞卻歷久彌新。《漢宮秋》中,漢元帝送別昭君後,輕吟一曲《梅花酒》,“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悲悲切切,儼然一位癡情君王形象。史書上的漢元帝似乎僅限於“驚艷”,並沒有多情之舉,抑或者說,他以政治傢的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也許,漢元帝差人對王昭君進行過忠君愛國的思想教育和諜報人員的職業訓練,以便她在匈奴的潛伏。王昭君正是出於對傢國、君王的忠誠,完成瞭自己的政治使命。相關閱讀推薦:揭秘:王昭君先後嫁給父子單於被後世曲解為克夫王昭君入宮三年緣何未得皇帝臨幸? 王昭君秘史王昭君匈奴秘史:被逼嫁給前夫兒子 親子被殺!王昭君三嫁匈奴單於後服毒自盡?王昭君怎麼死的漢朝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孔三代:王昭君嫁給瞭誰?揭秘:王昭君出塞後連嫁祖孫三代的悲情秘史

揭秘:在中國近代史上最早犧牲的烈士是誰?

  導讀: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6月3日(農歷四月廿二日),永載史冊的“虎門銷煙”開始瞭。林則徐在這一天的日記裡寫下“未刻消化煙土,至晚上共化一百七十箱”。從6月3日午後的未時(下午一時)起,這一國際禁毒史上的壯舉拉開瞭帷幕。此前的1839年5月18日(農歷四月初六日),林則徐日記裡記載瞭“統計前後所收煙土,截至本日止,共一萬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一十九袋”。這一萬多箱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在隨後的十餘天裡被一批批徹底銷毀。林則徐日記詳細記錄瞭每一天銷毀鴉片煙的進展(日期均為農歷)——  農歷四月初六日至五月十一日(公歷6月21日),總共銷煙一萬九千一百十箱又二千餘袋(取整數記錄,零散未計入),收繳的鴉片銷毀完畢。虎門銷煙帶來瞭“國際反響”,遠在歐洲的馬克思為此記述到“這些措施(註:指禁煙措施)的頂點是欽差大臣林則徐到達廣州和按照他的命令沒收、焚毀走私的鴉片”。美國來華傳教士兼外交官衛三畏(S.W.williams),後來評論道:“鴉片是在最徹底的手段下被銷毀瞭……全部事務的處理,在人類歷史上也必將永遠是一個最為卓越的事件”。  然而,距虎門銷煙開始的日子(1839年6月3日)僅三個月之後的1839年9月4日,不甘心失敗的帝國主義者就把戰火引到瞭中國。這一天,中英即在廣東省新安縣九龍山(位於今天的香港九龍)附近海面展開瞭第一次戰鬥,史學界將之視為改變中國歷史進程的鴉片戰爭的開端:“鴉片戰爭爆發於1839年9月4日(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的九龍之戰。這是由英國侵略者在廣東九龍洋面首先開炮引起的。自此以後,戰爭斷斷續續地進行瞭三年”。   人民英雄紀念碑的碑文上,這一段話字字擲地有聲:“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從那時起,為瞭反對內外敵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歷次鬥爭中犧牲的人民英雄們永垂不朽!”劃分近代史上烈士的年份“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實際上是指從鴉片戰爭開始。嚴格意義上講,發生在1839年當年的一系列戰鬥,已在這個統計之中。而鴉片戰爭的第一戰“九龍之戰”裡犧牲的烈士,就是近代史上最早的烈士。相關閱讀推薦:屢戰屢敗!世界近代史上十個戰爭常敗國排名!解讀:世界近代史上十個戰爭常敗國的排名大盤點揭秘:中國近代史上真正的20位武林高手大盤點揭秘:近代史上最愛國的反動軍閥是哪個人?揭秘: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中原大戰混戰經過中原大戰:中國近代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九龍山坐在的九龍半島位於珠江口東側,與香港島隔海遙望。當時這一帶屬於清軍大鵬營的防區。大鵬營是清軍的水師部隊,其營地位於今天的大亞灣畔鵬城村的大鵬城。該營“管轄洋面四百餘裡”,但此時“弁兵隻九百九十八員名”。英國侵略者企圖以此兵力薄弱的區域為突破口。於是,鴉片戰爭的序幕之戰在此打響。  1839年9月4日(農歷七月二十七日)上午9時,英國駐華商務總監(Chief Superintendent of the Trade

老兵回憶慘烈抗戰:新兵上午參軍下午犧牲

  老兵檔案  山西左權縣人,1921年出生  1936年參加抗日,最初在八路軍工作團,宣傳八路軍的抗日政策,同時偵察敵情,組織地方武裝等等  1937年9月到偵察隊任小隊長、中隊長,直至隊長,後被調到八路軍129師偵察隊。此後,谷懷良長期任八路軍129師3營7連的連長  1945年4月因多次負傷,谷懷良轉行行醫  1958年響應國傢號召,支援地方建設,谷懷良帶著300多個醫務人員來到湖北,從此在湖北荊門紮根,1985年3月退休  八路軍129師偵察隊長谷懷良  戰友用尿沖洗我傷口上的泥土和血跡  谷懷良的臥室門口,貼著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和胡錦濤的畫像,在他簡單的臥室裡,還有一張毛澤東的畫像齊整地擺放在桌子上。  現年84歲高齡的谷懷良至今還可以把自己的被子折疊得整整齊齊、有棱有角。他的服裝從裡到外,從上到下,全部是草綠色的軍裝。  5月19日上午,當谷的兒子從箱子裡取出掛滿勛章的軍裝和一頂從朝鮮戰場上帶回來的軍帽時,戰爭年代的故事從谷懷良的記憶裡傾瀉而出。谷懷良參加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  在八年抗戰期間,谷懷良打過著名的百團大戰。他說,他還參加過平型關大捷,並在此之前,他還在平型關與日軍的板垣師團有過一場6晝5夜的激戰。但老人的記憶和歷史記載不盡相符。  “我們擊落5架飛機”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雷鋒是怎麼死的?揭秘雷鋒犧牲的前前後後

  雷鋒是怎麼死的?雷鋒犧牲的前前後後,雷鋒是在1962年8月15日犧牲的。關於他的死因,全國各媒體有很長一段時間保持著沉默,至多隻提一句“因公殉職”。一根細木方奪走一條寶貴生命  雷鋒是怎麼死的?  雷鋒是在1962年8月15日犧牲的。關於他的死因,全國各媒體有很長一段時間保持著沉默,至多隻提一句“因公殉職”。直到近幾年來,才有一些影視片和新聞報道反映瞭當時的部分情景。本報編輯部近日接到多位讀者打來電話,詢問雷鋒殉職的真實情況。為此,記者專程采訪瞭與雷鋒最後零距離接觸的人,這個人就是現已離休的72歲老幹部史寶光。當年正是他和張峻(曾為雷鋒生前先進事跡拍攝過大量照片)兩人進行的現場勘察,並做出瞭“以身殉職、意外事故”的結論意見。他還親手把雷鋒放入棺木中。  一根細木方奪走一條寶貴生命  史寶光說:“我對那段歷史相當清楚,因為後來我曾和張峻坐到一起查缺補漏,整理瞭腦中的記憶。當時我任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保衛處的中尉助理員,那是我軍旅生涯中最不同尋常的一次事故鑒定。”  史老說,現在關於雷鋒犧牲的有些說法都是不準確的,有的更是胡扯瞭。  “1962年8月15日中午的時候,工兵團派人來沈陽匯報說,剛才雷鋒因車肇事身亡!政治部領導感到事態重大,當即決定立案調查,並派我和搞攝影的宣傳處幹事張峻進行現場調查。我倆乘吉普車,大概兩點多的時候到達撫順望花區的事故現場。那時,那裡隻有幾個留守的人,戰士們在別處施工還沒回來呢。”   史寶光、張峻先聽取瞭團裡和連裡的匯報,但他們誰也不是目擊人,都說不太清。於是他們來到出事地點,即九連營房東山側的一條人行通道口,還讓當事人喬安山把13號車開到現場重演當時經過。  喬安山當時很緊張,他以為史、張是軍法處派來的人,要來逮捕他的。最後史寶光和張峻逐漸穩定瞭他的情緒,對詢問一一做瞭回答:  他和雷鋒駕駛“嘎斯”卡車,從工地執行任務回來時已接近午飯時間,雷鋒與其商量,先把汽車沖洗幹凈後再回連,以備下午出車快捷。車便往九連炊事班室外水龍頭處開。但汽車要走到水龍頭處,就要走九連營房和房前一排晾衣桿之間的土道,由於有一根晾衣的木桿豎在入口處,所以要駛上這條道還得先拐個直角彎,這是不可能一次性就開得進去的。雷鋒便下車查看地形,喬安山來駕駛。  當時雷鋒是站在汽車左前方,離這根晾衣竿兩米遠左右指揮進車:“進——退——打輪——”等。車的前輪和車廂越過木桿後,喬看班長雷鋒給他一個通過的手勢,就開瞭過去。這時耳邊“喀嚓”一聲,他猛一回頭,隻見班長倒在地上,木桿已經折斷。他急忙剎車,跑到雷鋒身邊,看到雷鋒呼呼喘氣,不省人事,就急喊救人。  雷鋒被火速送到撫順礦務局西部職工醫院搶救,但這裡條件有限,於是又轉到沈陽軍區202醫院,路上用瞭50多分鐘。不過終因傷勢太重搶救無效,雷鋒永遠地閉上瞭眼睛。醫生的診斷結論是:雷鋒因頭部右側太陽穴受木桿重擊,造成顱骨骨折,腦內大量出血而致死。令人悲痛的是,這木桿僅有6×6厘米規格,卻輕取瞭一個那樣熱愛生命、熱愛祖國、黨和人民的偉大戰士的生命!相關閱讀推薦:雷鋒的英勇事跡之雷鋒簡介雷鋒的故事:雷鋒所寫的日記雷鋒與北京的3次“交集”:風華少年曾駐足天安門前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雷鋒之死定性:以身殉職,意外事故  史寶光在現場勘察時發現,那根木桿是從根部折斷的,木桿上粘有黑色橡膠末,而車輪後胎上也有明顯擦痕。除此,車廂板和木桿的上部均未發現刮碰的痕跡。據此,史、張二人認為:通道進口狹窄,加之地面不平,左高右低,木桿根部埋有凸頭,致使汽車駛入時,車身傾斜,從表面上看是刮碰不到木桿的,而惟有車後輪胎左外側,擠壓到木桿根部,才使木桿從根部折斷。加上晾衣鐵絲的牽拉反彈力量,迅速擊向雷鋒,造成悲劇。  搞清楚基本事實後,據此分析研究認為:這次傷亡事件,既不是喬安山有意所為和駕駛員的責任;又不是雷鋒同志指揮的失誤,而是一次偶然、意外的傷害肇事。因此經過這一下午的工作,史寶光以上級保衛部門代表的身份,提出事故的初步性意見,即“以身殉職、意外事故”。  當晚,史寶光向從工地趕回營房的團政委韓萬金做瞭匯報,並同連隊指導員高士祥共同研究,由其出面,找喬安山談話,為他卸下思想包袱。  同時,史、張還到醫院看瞭看雷鋒的遺容。那時雷鋒躺在醫院病床上,臉上幹幹凈凈的,僅在臉上包裹著紗佈,仿佛僅是受瞭點輕傷而在安睡。張峻當時還為雷鋒的儀容拍攝瞭幾張照片。戰士們給雷鋒戴上瞭軍帽,換上一套新軍裝,把遺體運回連隊,並擺放在一間活動室。為防止天熱遺體變壞,史寶光還特地買來4塊大冰磚鎮在雷鋒遺體身下。  史寶光向沈陽軍區工程兵政治部打瞭正式報告,關於雷鋒同志的犧牲經過、性質和處理意見。這個報告很快就得到瞭各級組織認定和同意。後來在軍內外發佈訃告和通訊報道等,均以此結論為準。   史寶光解釋說,為什麼說是“以身殉職”呢?因為雷鋒是在工作崗位上犧牲的,他作為班長在指揮本班戰士喬安山倒車時犧牲的。為什麼說是“意外事故”呢?一般人談到雷鋒犧牲原因時,常說是汽車撞的,其實不準確。事實上不是汽車直接撞的,而是汽車撞倒木方,木方打到雷鋒頭上。木方也不是順向打到頭上的,而是在鐵絲的拉力作用下打到的。這個過程有三個環節,這兩個人是意想不到的,當然是意外事故。這是比較客觀、準確、得當的。說明雷鋒不是無謂犧牲,也不是責任事故,既不影響雷鋒形象,也不認為喬安山有直接責任。  不過即使如此,在眾所周知的喬安山打破沉默之前的那段政治時空下,雷鋒之死的具體原因仍沒有人能夠全盤托出。  雷鋒葬禮盛況空前人民群眾夾道送行  雷鋒的遺體被冰鎮瞭一宿後,8月16日開始入棺。史寶光這時已是治喪籌備會人員。他至今仍對盛入雷鋒的棺柩印象深刻。他說,那是撫順地方的一名機關幹部捐贈的。他原本是為傢中老人準備的,當聽說雷鋒不幸犧牲後當即送來。那棺柩的原料是黃花松,又大又沉,四條漢子根本抬不動。“棺壁大概就這麼厚!”史老用手比量瞭一下,記者揣測,大約十三四厘米的樣子。他說,以至於1964年對雷鋒進行遷葬時,那棺柩沒有一點腐爛,那都是後話瞭。  入棺時,史寶光親自抱著雷鋒的頭,和班裡的戰士、連裡幹部一起把雷鋒裹在潔白的佈中,平穩放進棺木裡,讓他安息。曾經朝夕相處,多次得到雷鋒幫助的戰士們持槍為他守瞭一夜。  8月17日,在望花區機關小禮堂,為一位普通戰士舉行瞭不同尋常的追悼會。會場佈置得莊嚴肅穆,周圍擺放二十多個大花圈,雷鋒的靈柩擺在前臺中央,上方是張峻親寫的追悼大會橫標。機關、部隊的代表約有200多人參加瞭追悼會。  會後,由軍用摩托車開道,地方派出的業餘銅管樂隊奏起哀樂。悲痛氣氛籠罩下,大小20餘輛軍車載著花圈和部隊官兵,為他們的好戰友雷鋒送葬,將他送到老虎臺礦區的南山墓地。  史寶光說,此舉在當時,對於一位戰士之死,是盛況空前、前所未見的。沿途群眾不禁好奇地問,部隊送的是何人呀?一聽到是雷鋒後,都不約而同地加入到送行隊伍中,更多的人站到馬路兩旁,默默地哀悼和思念著雷鋒。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