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玩弄

朝鮮美女皇後遭日軍玩弄虐待 竟慘被活活燒死!

  導讀:日本軍人強行深入皇後所在的房間裡,在皇後的胸上狠狠地踩瞭幾腳,然後刺瞭她好幾刀,再玩弄她的陰部,並在她還末斷氣前,將她的身體浸在油中,點火燒她至死。  明成皇後被害始末:  明成皇後是朝鮮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傢,本名閔茲映,通稱閔妃,是朝鮮京畿道驪州郡人。她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的王妃,驪興閔氏外戚集團的核心人物,19世紀末朝鮮的實際統治者。  1895年10月8日,閔妃在“乙未事變”中被日本人暗殺於景福宮玉壺樓。由於閔妃早期主張開放、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故深受後世韓國人民的尊崇。  1897年,高宗李熙改國號稱“大韓帝國”,追謚閔妃為“孝慈元聖正化合天明成皇後”,故現今韓國史學傢多稱她為“明成皇後”。她的一生極富傳奇色彩,以她為題材的影視作品也是屢見不鮮,特別是她的死很有爭議。首先我們來看看歷史上真實的明成皇後是個什麼樣子。   明成皇後生前並不是“皇後”,而是大清帝國屬國——朝鮮國的王妃,其最高頭銜也是1895年1月所封的“王後”(當時高宗的稱號晉升為“大君主”,王妃也隨之升為“王後”),因此歷史上通稱為“閔妃”。閔妃是朝鮮王朝高宗李熙之王妃,純宗李坧之母,本名閔茲映。  1851年(哲宗二年)陰歷九月二十五日生於朝鮮京畿道驪州郡近東面的蟾樂裡,是驪城府院君閔致祿的女兒。1866年(高宗三年)被冊封為王妃,史稱閔妃,行嘉禮於漢城的雲峴宮(興宣大院君之府第)。  高宗12歲即位,其生父興宣大院君李昰應攝政,一味采取閉關鎖國路線。而後閔妃鼓勵高宗采取開化政策並明成皇後的陵墓——洪陵  引入日本勢力,在朝野扶植親信,推舉親族出任要職,排斥大院君勢力。閔妃與大院君兩派互鬥不斷,導致黨爭激烈,政權更迭頻繁。閔妃在與大院君爭權的過程之中與親日的開化派勢力漸行漸遠,偏向親華,多次利用清朝勢力掃除政敵以求掌權。  由於閔妃(明成皇後)初期主張開放政策,後期力抗日本並身死殉難,所以深受韓國後世人民歡迎。韓國後世的史傢稱她為“偉大的鐵女子”。她的從政經歷並不平坦經歷瞭多次起伏。我們先看看她的傳奇版得身世。  當時朝鮮由大院君攝政,大院君成為朝鮮當時事實上的獨裁者。他攝政時,對內大力強化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驅逐瞭長期把持朝政的安東金氏傢族,試圖挽回全州李氏王室的權威。  為此,他傾盡全國之力重修規模宏大的宮殿——景福宮,以作為君主專制威權的象征,這使得當時朝鮮民窮財盡,怨聲載道。  對外,他厲興宣大院君行閉關鎖國政策,加強國防軍備,而且堅決拒絕通商,驅逐和屠殺外國傳教士,引起瞭法國入侵朝鮮的“丙寅洋擾”和美國入侵的“辛未洋擾”,但都被朝鮮軍民擊退。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滿清征服朝鮮:劫掠30萬朝鮮官宦女人為奴漫畫披露美軍如何虐待朝鮮婦女:朝鮮反美宣傳畫解密:朝鮮籍日軍遠比日本籍日軍兇殘純屬謠言朝鮮末代國王是被日本毒死的?光武皇帝李熙之死朝鮮哪位美皇後被日軍活活燒死?閔妃弒害事件分頁:1/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大院君的專制威權日益鞏固,他命令全國各地豎立“斥和碑”,上書“洋夷侵犯,非戰則和,主和賣國,戒我萬年子孫”。  大院君的獨裁和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自然引起瞭一些儒林士大夫和地方門閥集團的不滿,他們的利益受到損害,逐漸在暗中形成瞭一股反大院君的力量。  閔妃本來是大院君的妻族親戚,但是由於她所生的孩子接連夭折,使大院君對閔妃的生育能力產生懷疑而執意要立李淑媛之子李墡為世子,所以也與大院君產生瞭矛盾。擅長權術的閔妃敏銳地看準並抓住瞭這個機會,決定利用這些反大院君勢力,推翻大院君的統治,自己掌握政權。  高宗十年(1873年)十月,儒生崔益鉉上疏請求恢復被大院君下令裁撤的全國各地的書院,高宗竟然嘉獎崔益鉉,令大院君十分不悅。閔妃準確地預見瞭形勢,讓自己傢族的閔升鎬、閔謙鎬出面聯合安東金氏和豐壤趙氏等外戚世傢一起發動宮廷政變,打垮大院君。   十一月,崔益鉉再次上疏論大院君,指責其失策,閔妃利用這次機會,鼓動高宗接受崔益鉉之上疏,宣佈“親政”,並將大院君趕出漢城,不許他參與政事。大院君指使領議政洪淳穆、左議政薑球、右議政韓啟源以及六曹堂上官全部辭職,企圖架空政府,讓高宗陷入騎虎難下的境地。  不料閔妃早已安排好政府人選,借機迅速將自己娘傢的驪興閔氏傢族安插到朝廷各部,於是大院君無計可施,被迫離開漢城,宣佈引退,其十年勢道在閔妃的操縱下竟然一夕之間垮塌。與此同時,由於高宗生性懦弱,實權落入閔妃外戚集團手中,閔妃成為之後二十多年中朝鮮的實際統治者。  逼退瞭大院君以後,閔妃和豐壤趙氏的矛盾又起。曾幫助閔妃奪權的大王大妃趙氏(神貞王後)不滿閔妃單獨掌權,便和自己娘傢的豐壤趙氏一起抵制閔妃。逼退大院君後不久,閔妃產下一子,就是後來的朝鮮純宗李坧。  這是高宗的第二個兒子。閔妃欲將李坧立為世子,以確立自己的地位,但以大王大妃趙氏為首的豐壤趙氏集團堅決反對,和先前的大院君一樣主張立高宗庶長子李墡為世子。  驪興閔氏和豐壤趙氏兩派的鬥爭逐漸白熱化。豐壤趙氏集團先發制人,借自己的姻親、領議政李裕元以四年一度的賀正使出使清王朝的機會,讓李裕元巴結清朝實權人物李鴻章,使李鴻章向朝鮮施壓,立李墡為世子;閔妃集團也不甘示弱,讓自己娘傢親戚閔奎鎬出任禮曹判書,負責對華外交,使清朝傾向自己一方。分頁:2/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這時,大院君的部下蠢蠢欲動,找機會報復閔妃。高宗十一年(1874年),閔妃的哥哥、驪興閔氏的骨幹閔升鎬在傢中被炸彈炸死,連同閔妃的母親感古堂李氏也被炸身亡。這件事震驚朝鮮政壇,朝野多指認該事件系大院君黨羽申哲鈞所為。  閔妃又抓住瞭鞏固自己權勢的機會,她並沒有立刻追查這件事,反而允許大院君進京;而大院君為瞭洗刷自己的嫌疑,避免追查到自己身上,便讓朝廷中立場傾向於他的元老大臣支持將閔妃之子李坧冊立為世子,優勢立即倒向閔妃。  在得到朝中大多數人支持之下,豐壤趙氏一派被迫退讓,清朝也默許瞭將李坧封為世子的決定。於是閔妃如願以償,終於讓自己的兒子成為王儲,在朝鮮的統治地位也由此鞏固。  閔妃執政以後,對內廢除瞭大院君的大量措施,如大院君執政時期濫發貨幣,甚至大量引進清朝錢幣,閔妃集團都加以廢除,宣佈“清錢禁輸”;又安撫儒生,緩解大院君時代儒林和朝廷的緊張關系,專門恢復瞭書院和萬東廟(儒生祭祀明神宗的廟宇,大院君時裁撤)。  對外閔妃集團則傾向開放國門,閔妃集團把持的政府中,樸珪壽、閔奎鎬等主張開放的官員都得到重用,並且在高宗十二年(1875年)的“雲揚號事件”中,頂住瞭全國的壓力,與日本締結瞭《江華條約》,終於打開瞭“隱士之國”朝鮮的門戶。   另外閔妃集團還派遣修信使團出使並考察日本,設立近代機構“統理機務衙門”,並在高宗十八年(1881年)成立瞭朝鮮歷史上第一支近代新式軍隊——別技軍。這支軍隊由日本人擔任教官,並按日本軍制編練。  但閔妃集團的這些措施被指斥為“軟弱外交”,其開放親日的做法也被認為是朝鮮淪為日本殖民地的開端,為以後日本吞並朝鮮鋪平道路。  這樣一位如此能幹的閔妃結局如何呢,為何要遭受如此摧殘呢?這還要從日本說起。  甲申政變後,日本在朝鮮的侵略步伐有所減緩,改以經濟侵略為主。日本資本傢在朝鮮以日本國內價格的1/3大量收購朝鮮的大米、大豆、棉花等農產品,運回日本銷售牟取暴利;  又在朝鮮傾銷劣質紡織品,這些都使朝鮮城鄉手工業迅速破產,極大加劇瞭朝鮮人民的貧困,使朝鮮社會矛盾進一步激化。而閔妃集團依然驕奢淫逸,鋪張浪費,賣官鬻爵,不思改革。這又釀成瞭一場朝鮮歷史上的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東學黨起義。  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三月,東學道領袖全琫準在全羅道起事,並接連擊潰官軍,在四月二十八日攻陷瞭全羅道的首府——全州,兵鋒直逼漢城。  東學起義軍將矛頭直指執政的閔妃集團,其綱領之一就是要“驅兵入京,盡滅權貴”,其張貼的榜文更是明確指出“以國勢論之,執權大臣皆閔姓,終夜經營,隻知肥已。其黨派佈各邑,日以害民為事,民何以堪?”  閔妃集團面對聲勢浩大的東學黨農民起義十分恐懼又無力鎮壓,再加上當時風傳大院君與東學黨相勾結,裡應外合推翻朝廷,閔妃集團更加惴惴不安,遂又一次向清廷求援,請求其鎮壓農民軍以維護自己的統治。誰知這致使瞭閔妃集團的第二次垮臺。分頁:3/8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日本已連續在壬午兵變和甲申政變中吃瞭敗仗,丟盡瞭臉面,於是蓄謀已久,要與清朝在朝鮮決一死戰,以實現其稱霸世界的野心。這一次東學黨起義,正好給日本以可乘之機。日本以保護僑民和使館為借口陸續派海陸軍隊一萬多人抵達朝鮮,形成與駐朝清軍對峙的緊張狀態。  為瞭找到借口,日本竟突然宣佈協助朝鮮改革內政,這自然遭到閔妃集團把持的朝鮮政府以及清朝政府的拒絕。於是日本決定掃除閔妃集團政府,高宗三十一年(1894年)六月二十一日(7月23日),日軍突然襲擊景福宮,挾持高宗,強迫其歸政於大院君。  於是大院君在日本人的扶持下第三次上臺攝政。閔妃集團再次倒臺,閔泳翊、閔泳駿、閔應植、閔炯植、閔致憲、金世基等閔妃集團官吏被逐出朝廷,有的甚至被流放到遠方惡島。另一方面日本則指使大院君政權斷絕與清朝的關系,將朝鮮強行拉入日本陣營。  於是兩天後,即7月25日,日本在豐島海面襲擊清軍運兵船,挑起瞭中日甲午戰爭。閔妃盡管已經失勢,但日本仍然感到她的威脅。於是日本人又策劃瞭李埈鎔謀逆事件,企圖扶植大院君之孫李埈鎔奪取王位。但大院君與日本貌合神離,並不支持這個行動,日本也隻好作罷。   之後日本又發現瞭大院君在平壤戰役中向清軍傳遞情報的信件,於是徹底廢棄瞭大院君,轉而收買閔妃。日本公使井上馨向閔妃貸款三百萬元,可閔妃卻將這些錢暗中拿去買新式武器,另外當時閔妃主張“朝鮮中立論”,在漢城成立瞭貞洞俱樂部。  作為西方各國駐朝外交官的會所,並利用這個俱樂部四處遊說歐美列強,幫助朝鮮獲得獨立地位以至承認朝鮮為永久中立國。閔妃的這些行為讓日本人愈發感到瞭她對日本吞並朝鮮的阻礙和威脅。  日本先是利用朝鮮內部的親日派來剪除閔妃。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五月,曾參與甲申政變的親日內閣內部大臣樸泳孝企圖謀殺閔妃,事泄後樸泳孝被迫亡命日本。  閔妃趁機解散瞭親日內閣,重新獲得政權,成立瞭以樸定陽為首的“貞洞派”親西方內閣,並利用俄國向日本施加壓力,迫使其撤走在朝鮮的軍隊。  從這時起,日本便開始策劃殺害閔妃的行動。而閔妃亦有所察覺,下令解散日本訓練的訓練隊,改以自己的親信洪啟薰為隊長的侍衛隊以拱衛宮廷。這件事成為瞭日本殺害閔妃的導火線。  日本人做好瞭殺害閔妃的準備,他們先收買瞭以親日分子禹范善為隊長的訓練隊,讓他們作為前鋒入宮,又挾持瞭大院君,以造成大院君發動政變的假象。  高宗三十二年(1895年,農歷乙未年)八月二十日(10月8日)凌晨,在日本駐朝公使三浦梧樓的策劃下,日本陸軍中佐楠瀨幸彥、公使館武官岡本柳之助等率領數百名日本浪人、500名日軍守備隊和1000名日本訓練的朝鮮訓練隊沖進景福宮,遭遇朝鮮侍衛隊的頑強反抗。  但侍衛隊隻有200人,且沒有配發到新式武器,故很快被日軍擊敗,洪啟薰戰死。攻占景福宮的日本人一路闖入長安堂,挾持高宗,逼迫其在親日派擬好的《王妃廢位詔敕》上簽字,廢閔妃為庶人;一路則攻進閔妃的住所乾清宮,四處搜尋閔妃。日本專門派浪人行動,目的就是避免政府參與。  日本浪人在搜尋閔妃的過程中殺死瞭不少宮女和宦官,甚至殺死瞭前來勸阻的宮內府大臣李耕植。最終,一名叫中村楯雄的日本浪人在玉壺樓的集玉軒發現瞭躲藏的閔妃。他兇狠地扯著閔妃的頭發,將她拖出來,順手就是一刀,閔妃試圖反抗,她嘴裡喊著世子,另一名浪人又一刀砍下去。分頁:4/8頁  上一頁2345678下一頁  暴徒們將奄奄一息的閔妃放在木板上,讓宮女來確認。證實閔妃的身份後他們就輪奸閔妃,並最終將她亂刀砍死。歷史上將這次事件稱為“乙未事變”。  根據日本作傢角田房子所著《明成皇後——最後的黎明》記載:明成皇後被殺事件是史上少有的殘忍、野蠻事件,暴徒們高喊著“閔妃在哪裡”沖進宮中,在一群被嚇呆的宮中女官中,他們選出兩名美貌者殘忍殺害,其中一人在太陽穴處留有出過天花的痕跡,他們認出就是閔妃。  殺人者中的一人後來承認那是非常殘暴的行為,殺害明成皇後之後又對她的屍體施以瞭用言語無法形容的暴行。  為瞭銷毀罪證,日本人殺害瞭閔妃以後,還將她的屍體焚燒,把骨灰丟進瞭池塘裡。因此現在閔妃的陵墓內沒有她的遺體,而是殘存的一點骨灰和生前所用的衣履而已。  殺害閔妃後,日本罷免瞭樸定陽等親西方大臣,又迫使大院君組閣,但大院君早已心灰意懶,於是日本人扶植金弘集第三次上臺,成立親日內閣。雖然日本人極力將乙未事變掩飾成朝鮮內部的政變,是大院君雇傭日本浪人殺害閔妃,與日本政府無關;   誰料日軍行動的全過程被兩個西洋人目擊,一個是當時在宮中的美國軍事教官,另一個是俄羅斯技師。兩人向外通報瞭事件,在漢城的各國公使強烈抗議日本的行為。日本政府一面指使親日政權收回將閔妃廢為庶人的諭旨,追封為“嬪”,以緩和朝鮮國內外的輿論壓力;  一面慌忙把包括三浦梧樓公使在內的48名兇手“逮捕”,但隻是做瞭個形式上的審判,兇手們被判無罪。日本國民還把他們當成凱旋的將軍來迎接,日本人的殘忍和虛偽可見一斑。  乙未事變的真相被公佈以後,極大地傷害朝鮮人民的民族感情,接著金弘集內閣又發佈瞭斷發令,壓抑已久的朝鮮人終於掀起瞭反日的怒潮。他們高呼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愛玩弄權術隨意貶斥忠臣

  唐太宗是個怎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唐太宗是一個頗能給人好感的帝王,其一,他懂得與民休養生息,唐初一度出現過“貞觀之治”的良好局面;其二,他的物質生活相對比較儉樸,其在位那些年,皇室的奢侈之風得到瞭一定程度的遏制。不過,如果我們因此認為唐太宗道德如何高尚,那實在是自作多情。  郭燦金的一本書講瞭許多唐太宗玩弄權術的故事。徐懋功(李績)曾是瓦崗軍的重要謀士,為瓦崗軍最初的發展壯大立下過汗馬功勞,瓦崗軍失敗後歸附唐朝。此人極具軍事才華,曾作為主力平定突厥,使北方安定瞭十多年。李世民一方面對徐懋功的才能非常欣賞,先後任用他為並州都督、兵部尚書;另一方面又對徐懋功懷著警惕之心,一面施恩,一面打壓。  某日,徐懋功突然患瞭重病,禦醫開出的藥方中,有一味藥是胡須灰。為瞭給徐懋功治病,李世民立即剪掉自己的胡須交給醫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皇帝關心功臣到瞭這個程度,徐懋功想不感動都不行。病好後他入謝李世民,跪地叩首不止,叩得前額鮮血直流。李世民擺手說:別這樣,我這樣做也是為社稷著想,誰讓你這麼重要呢?接著,李世民又留徐懋功小酌,三杯酒下肚,便開始“酒後”托孤:“朕思屬幼孤,無易公者。公昔不遺李密,豈負朕哉?”聞聽此言,徐懋功更加感動,為瞭表達自己的激動,他居然“因嚙指流血”。後來,徐懋功喝醉瞭酒,唐太宗脫下禦服,親自披在徐懋功身上。  然而,唐太宗對徐懋功並不總是這樣好。身染沉疴後,唐太宗知道兒子李治生性懦弱,便將完全沒有過錯的徐懋功貶為疊州都督。唐太宗對李治這樣解釋:“彼才智有餘,然汝與之無恩,恐不能懷服。我今黜之,若其即行,俟我死,汝於後用為仆射,親任之;若徘徊顧望,當殺之耳!”好在徐懋功久經官場,知道太宗的心思,接到命令,立即奔赴新的崗位,免瞭殺身之禍。   表面看來,唐太宗最初對徐懋功真的很夠哥們,官讓你當最來勁的,堂堂一國的國防部長啊,手裡握有調動軍隊的權力,一般人想都不要想;感情跟你來“最深切”的,為瞭治愈徐懋功的病,李世民把自己的胡須剪瞭,徐懋功醉酒,又親自為之蓋禦服。然而,唐太宗對徐懋功無論好到什麼程度,其實都是一種政治上的策略,與內心的真性情無關。為瞭皇傢的利益,唐太宗可以對臣子大肆施恩、百般拉攏;同樣,為瞭這種利益,他也可以不講基本的遊戲規則,隨意將臣子貶職。唐太宗對魏征的態度也是如此。魏征當年給唐太宗提瞭許多意見,唐太宗基本上都言聽計從,並留下瞭“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樣的千古名言。然而,他內心其實並不喜歡魏征。有一次退朝之後,唐太宗就說過一句狠話:“魏征每次上朝都掃我的面子,我早晚要殺瞭他!”魏征死後,他曾下令放倒魏征的墓碑。  皇帝本無真性情,原因很簡單:皇帝是天底下第一好的職業,它能夠輕而易舉地調動天下的人力物力為一傢人服務,沒有人不羨慕,因此,皇帝對自己的位子總是小心又小心,生怕一不留神被人奪瞭去。正因為如此,皇帝不可能真正信任自己骨血以外的任何人,他對臣子所謂的“真情流露”,不過是一種政治秀,一種籠絡人心的手段而已。  拓展閱讀:貞觀之治真相:李世民坐享隋朝的留下大量糧食  “貞觀之治”,是令中國人永世懷想的一個偉大時代。  在這個時代裡,人民安居樂業,歌舞升平,皇帝溫良慈善,百官恪盡職守,米缸裡裝的是吃不完的小米,田地裡生長著綠油油的蔬菜……總之,這樣一個近乎於傳說中的美好時代,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一手創造出來的,所以他在中國皇帝排行榜上,理直氣壯地占據瞭首位。但這一切,卻隻不過是一個騙局。   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6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隋開皇九年已墾田地1944萬頃,大業中期已墾田地5585萬頃。但唐天寶十四年才墾田地1430萬頃。隋煬帝登基時就有890萬戶,而唐太宗直到駕崩才有380萬戶,國力差距可以想見。  隋朝時政府在各地都修建瞭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貞觀十一年,監察禦史馬周對唐太宗李世民說:“隋傢儲洛口,而李密因之;西京府庫,亦為國傢之用,至今未盡。”隋朝已滅亡瞭20年,隋文帝已經死瞭33年,可那時的糧食佈帛還未用完。1969年在洛陽發現瞭一座隋朝糧倉——含嘉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內探出259個糧窖。其中有一個糧窖還留有已經炭化的谷子50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裕與強盛。相關閱讀推薦:瞞天過海的由來:隻是薛仁貴幫唐太宗避免暈船自古明君多暴君:唐太宗李世民殺兄逼父奪帝位蘭亭集序下落之謎:到底是不是唐太宗的隨葬品?唐太宗當眾贊哪位大臣:小鳥依人模樣我很憐愛唐朝歷史上尉遲恭為何會當眾毆打唐太宗的弟弟?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縱觀歷史,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首先,隋唐更替,其間的戰爭使人口減少約2000萬以上,戰爭結束,人少地多,人心思安,這是“貞觀之治”產生的最重要原因;其次,隋開創瞭大運河以及科舉,大運河的勞民導致隋滅亡,但這些卻促成瞭“貞觀之治”的產生。開創大運河,利在當時,功在千秋。  所以從理論上來說,縱然是真的有什麼“貞觀之治”,那也是隋朝的功勞。  到瞭唐高宗李治的時候,忽然有一天,李治心血來潮,問戶部尚書高履行:去年全國增加瞭多少人口?  高履行回答說:去年的人口增長,同往年一樣,還是15萬戶。  李治又問:那咱們國傢,現在有多少人口呢?  高履行道:380萬戶。  李治掐指一算:嗯,現在有380萬戶,貞觀之治一共是23年,每年人口增長15萬戶,23年的增長人口數目就是360萬戶……不對啊。難道貞觀之治剛剛開始的時候,人口總數不過是20萬戶?   高履行道:反正也差不瞭多少。  李治有點醒過神來瞭:大隋開皇年間,有多少人口啊?  高履行回答:當時的戶口總數,是870萬戶。  李治大驚:你是說隋唐改朝換代時,把全國人口幾乎殺光瞭嗎?李治尋思瞭半天,又問道:那隋開皇時,生產的糧食有多少?  高履行道:當時的糧食,足夠870萬戶吃50年。  李治大驚:當時有這麼高的生產力嗎……我明白瞭,貞觀之治,就是帶著不足十分之一的人口,狂吃人傢足夠50年吃的糧食……  關於這段對話,在《資治通鑒》中寫得明明白白,即使我們把這段話打上八成的折扣,也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隋唐之戰,看似波瀾不驚,實則是恐怖到瞭極點——天底下的老百姓,幾乎要被趕盡殺絕瞭,餘下來的人口,尚不足大隋開皇年間的十分之一。而大隋時代抓革命,促生產,生產出來的足夠全天下人食用50年之久的糧食,就構成瞭李世民貞觀之治的經濟基礎。  退一萬步說,就算是大唐貞觀年間的人口並沒有少到如此恐怖的程度,那也不可能達到隋開皇年間的50%,而這就意味著,隋帝國時代已經為他們準備瞭足足100年的糧食。  總而言之,史傢通過這段記載,告訴我們這樣一個秘密:“貞觀之治”與李世民沒太大關系,任何人,哪怕是讓隋煬帝再回來,也同樣會在如此稀少的人口基礎之上,坐享“之治”的社會福利。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三國揭秘:曹操為何會喜歡玩弄美麗的女俘虜?

  導讀:在曹操一生的關鍵詞中,是沒有愛情這個詞的。因為作為三國亂世的一代梟雄,曹操是一個愛江山勝過愛美人的人,因此,他對待女人態度就隻能用一個關鍵詞來解釋,那就是“玩弄”,而縱觀曹操的一生,不難看出,他十分喜歡玩弄女俘虜,對那些如花似玉、傾國傾城的美麗女俘更是垂涎三尺。那麼,曹操為什麼對美麗女俘情有獨鐘?這位三國亂世的一代梟雄一生究竟玩弄瞭多少美麗女俘呢?  說起來,三國的歷史已經塵封一千八百多年,曹操究竟曾染指多少女人?這些女人中又究竟有多少是女俘虜?如今恐怕已經無法統計。據《三國志·後妃傳》等有關史料記載,曹操最早有丁夫人、劉夫人、卞夫人,後來又有環夫人、杜夫人、秦夫人、尹夫人、王昭儀、孫姬、李姬、周姬、劉姬、宋姬、趙姬。這些人所以能載入史冊,是因為她們一共給曹操生瞭二十五個兒子,沒生兒子的女人,當然還有許多不知名的女人,隻是缺乏有關史料可查而已。  曹操生於東漢末年,這是一個天下大亂、群雄逐鹿的時代。曹操作為雄起的一方諸侯自然也參加這一場爭奪天下的亂世戰爭中去。因此,身為精力充沛、情欲旺盛的一軍統帥在軍旅之餘,當然要找來一些女人以排解他征戰空閑時候的寂寞,而他覺得隻有玩弄敵方陣營的女人才能顯示他強大的征服力量。於是,玩弄美麗女俘虜就成為瞭曹操軍旅之餘最得意的嗜好。   最有名的緋聞發生在曹操與張繡戰宛城之時,宛城守將張繡打不過曹操便投降於曹操的麾下。但是,曹操卻發現俘虜的陣營中,有一個十分美貌的女人,便將這個女人納入帳中玩弄瞭一夜。沒想到這個女人卻是張繡的嬸娘。張繡倍感羞辱,便起兵反叛,竟然一舉打敗瞭曹操。不僅曹操自己中箭負傷,而且長子曹昂、侄兒曹安民、愛將典韋都在這場反叛的戰亂中戰死瞭。曹操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為瞭與一個美麗女俘的一夜春風還來得卻損兵折將、大敗而逃的千古笑柄。相關閱讀推薦:一刺成名!揭秘曹操如何借行刺董卓“成功上位”曹操與紅顏知己蔡文姬的故事:曹操為何不娶蔡文姬揭秘:三國中為何曹操與張繡仇人相見分外熱情?揭秘:華佗能為關羽刮骨療傷為何不能為曹操治病?揭秘:三國時代“好色”才子為何曹操侄女殉情?揭秘:曹操祖父大宦官曹騰幾十年發傢與衰落內幕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然,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曹操並沒有以此為鑒,在他一生戎馬生涯中,一看見敵方陣營中的漂亮女人就神魂顛倒,不能自已。曹操聯合劉備在與呂佈爭奪徐州下邳之時,關羽曾暗戀呂佈的部下秦宜祿之妻,便請求曹操在城破之後,能把這個女人賜給自己。曹操當時十分爽快地答應瞭。沒想到破城之後,曹操從俘虜營中發現“這個女人不尋常”,生的十分漂亮,便不顧一切竟然把這個女人納為自己所有瞭。這當然正是曹操那句“我寧負天下人,也不讓天下人負我”的名言最有力的印證。  其實,曹操一生最喜歡的女俘虜大概應該是他手下敗將袁紹的兒媳婦甄氏。這甄氏是歷史上最有名的中山美女,也是袁紹兒子袁熙的妻子。不想正當曹操打敗袁紹準備享受戰利品的時候,卻被他兒子曹丕捷足先登,就要到手的夢中情人突然之間成瞭自己的兒媳婦,這個結果成為瞭他的人生最大的憾事之一。當然,他還有一個最大的遺憾,就是得不到江南的一對美女姐妹花:大喬與小喬。也正是為瞭俘虜這一對姐妹花,曹操悍然發動瞭一場歷史上最為有名,也最為慘烈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之所以那麼有名,除瞭它是奠定魏、蜀、吳三分天下的關鍵戰役之外,更重要的是,它是一場被賦與浪漫傳說的戰役﹕曹操揮師南下,飲馬長江,其主要目的除瞭統一天下之外,還想把當時名滿天下的“江東二喬”納為己有。而六百多年後唐代大詩人杜牧那首有名《赤壁》詩更是把赤壁之戰中曹操的目的說得更加明瞭:“折戟沈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其中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不是有瞭那一場東風給周瑜帶來瞭方便,二喬早就被曹操深藏在他新建的銅雀臺瞭。   “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個說法,後來經過古典名著《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孫權決計破曹操”的渲染之後,俘虜“江東二喬”姐妹花幾乎已成為曹操無可懷疑的企圖。而喜歡玩弄美麗女俘虜也就成為瞭曹操這位三國亂世一代梟雄荒淫無恥地摧殘女性的最有力的鐵證。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曖昧君臣:揭秘乾隆與和珅是怎樣相互“玩弄”的

  “康乾盛世”是中國封建史上的又一顛峰,然而,它又埋下瞭一個可怕的夢靨。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乾隆帝在先帝的基業上勵精圖治,延續瞭一代繁華,但他大概不會想到,他的一世英名,竟會葬送在一名寵信的臣子手中。早期的乾隆帝能書善畫,精通蒙漢,如果不是後來與和紳“勾搭”上瞭,他可能會成為一個比較完美的皇帝吧!  乾隆與和珅的初遇  歷史總是充滿巧合。和紳是在乾隆中後葉、“適百裡路而半九十”、精力不逮、政治倦怠的情況下粉墨登場的。關於他們之間的緣分,有一個很浪漫的傳說。話說乾隆還是皇子的時候,有一次去拜見一位他父親的妃子。此妃面容姣艷,正對鏡梳妝,生性風流的乾隆(那時還叫弘歷)便和她開瞭一個玩笑,從後面用雙手蒙住她雙眼。妃子以為是皇上,便用梳子在他的額頭上敲瞭一下。不幸的是這一幕恰被皇後看見,誤以為妃子戲弄皇子,便賜死瞭這位美貌的妃子。乾隆心中有愧,便染朱於指,印於已死妃子頸上,約於二十年後相見。  二十年後,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乾隆遇見瞭和紳,瞬間就產生賈寶玉初遇林黛玉時那似曾相識的感覺,又發現其頸間指痕宛然,很重感情的乾隆便對他“一見鐘情”,從此信任有加。這種說法雖然有些誇大其辭,但總歸事出有因,也足見和紳的不平凡。  還有,在這之前,大小金川之戰不斷,這很令乾隆帝頭疼。而一遇見和紳,嘿,怪瞭,居然捷報頻傳,清水教徒等很快便剿盡瞭。於是迷信思想挺重的乾隆帝便認定和紳為其命中的一顆福星。  如何“征服”乾隆  然而,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另一個還要願挨呢!和紳可不是一盞省油的燈,再說乾隆帝還沒有糊塗到僅憑一個面善就對他無所顧忌瞭吧!關鍵還得靠和紳自己。和紳雖然面目清朗,但還不足以“以色悅龍顏”,雖然有一些才情,但皇帝身邊像劉墉、紀昀、阿貴那樣的能人俯拾即是,他那點小兒科還不足以“以才邀眷顧”。   那麼,和紳又是怎樣從一個小小的侍衛青雲直上到一個位尊權重的軍機大臣、大學士的呢?那麼他“征服”皇帝的殺手鐧又是什麼呢?可以概括為三點:無良知,無德信,無忠貞。如果說善於揣度聖心的深重心機是其得皇恩的根由,精通蒙漢滿的才情是他步入內閣的敲門磚,那麼敢於給聖人暗獻美姬的淫巧則是其博得信賴的直接手段。就這樣,兩個臭味相投的人很快便粘在一起瞭,炸彈都轟不開。相關閱讀推薦:揭秘:與和珅有一拼的“晚清第一貪”是誰?乾隆皇帝究竟是漢族人還是滿族人?解讀:嘉慶帝鏟除乾隆寵臣和珅為何隻用瞭15天乾隆皇帝為什麼自稱“十全老人”?揭秘:嘉慶帝為何能在半月內鏟除先朝寵臣和珅?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我們都知道,說到和紳,給人的第一感覺是:貪!他在一步步得寵後,那醜惡的真面目便暴露出來瞭,而他的貪欲也隨著官職的升遷和被信賴的加深而日益膨脹。乾隆四十五年,和紳創建議罪銀制度,借事罰銀,少則千兩,多則數十萬不等,而這些銀兩很多都飽入他的私囊瞭。和紳最後到底貪瞭多少財產呢?沒有人能給出一個具體答案。有人做瞭保守估計,他的傢財折合成銀兩不下八億,相當於清政府二十年財政總收入的一半,如果用來賠甲午庚子中的兩次賠款還有餘矣。  乾隆帝畢竟不是一個昏君,他對自己廷下的種種貪污現象難道沒有耳聞嗎?不,他比誰都洞徹。他開始的時候,在懲貪方面的確下瞭一番工夫,他上任時即說:“若視朕之寬而一任屬官欺蒙,百蔽叢生,激朕將有來不得不嚴之勢,恐非汝大員及天下臣民之福,汝等可明知朕意。”足見其懲貪之決心。在隨後的“南河虧空案”、“兩淮鹽引案”、“甘肅捐監冒賑案”、“閩省虧空案”等一系列貪污案件中,他可謂大刀闊斧,而且氣勢磅礴:“此等劣官,多留一日,則民多受一日之殘,國多受一日之蠹。國傢設官分職,均宜潔公奉己,廉隅自勵,恣飽欲壑,置民疾不問,此等不力,何以肅吏治而儆百官?”可是憾一葉難以震大樹,戒貪卻屢禁不止,連他本人都喟嘆道:“各省督撫中潔自愛者,不過十之二三。察吏非不得,而貪墨未息;鋤惡非不力,而縱逸尚聞。”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首先是執行的問題。很多時候,他並不能做到一碗水端平。例如他有一個寵臣李侍堯,收受賄銀三萬餘兩,乾隆卻親自為他開脫,說其“歷任封疆,在總督中最為出色,是以簡用大學士,數十年來受朕倚用深思”。當然他對和紳的“特殊恩典”也不例外。彈劾和紳的大臣不是沒有,但大多是落瞭個自討沒趣。乾隆四十五年,禦史曹錫寶奏瞭和紳一本,結果乾隆帝本人不僅積極地為和紳寵護,還斷曹誣告。這便更增加瞭和紳的囂張氣焰,使其貪婪的魔爪不僅有恃無恐,還明目張膽起來,甚至對進獻給皇上的貢品也不放過。再說乾隆帝本人就是一個貪得無厭的傢夥,凡百官被籍沒收繳的傢產,一律歸內務府所有。   試想,上梁不正下梁歪,作為一個老板,自己尚不能以身作則,談何教育員工呢?乾隆在中後期的統治中,可能是對各種貪案已經麻木瞭吧,“不為己甚”,再也沒有昔日的激情瞭,拿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朕實不願興大獄”。因為貪官太多瞭,野火燒不盡,連他都束手無策瞭,幹脆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得瞭。  就這樣,上面的不作為,似乎讓和紳的行貪“師出有名”,而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權位,又為他的行貪提供瞭太多的可能性。  另外,晚年以後的乾隆,早以不是先前那個躊躇滿志、誓要帶子民們共創一片美好江山的好皇帝瞭。他本人就是一個虛偽的傢夥,和和紳在一起,隻會讓他身上僅有的一點君子氣也消失殆盡。他一方面勸諭百官:“時時思物力之維艱,事事為奢靡之是戒。”另一方面又窮奢極欲,逢年節、壽誕、南巡、東巡等,講極瞭排場。這時的清政府GTP已大不如前瞭,乾隆又死要面子,沒錢,咋辦?這不打緊,有權就是有錢嘛。他也開始更加無節制地揮霍公款瞭,甚至明文攤派。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成為皇親國戚  羊毛出在羊身上,到頭來受傷最深的還是老百姓。在這方面,和紳又是一個難得的斂錢能才,憑著他能言善變的口才和馬首是瞻的奉獻精神,不僅把聖上服侍得服服帖帖,龍顏大悅,而且還絕不肯虧待自己,來個一石二鳥。而這時的戰事又風起雲湧,西北有白蓮,東南有艦盜,皇帝本來就夠日理萬機瞭,不僅要忙著對付外憂,還要忙著去全國巡遊,忙著和他的和愛卿尋花問柳於大街小巷,至於貪污受賄這些已經無足輕重的傢務事,他已無暇顧及瞭,且由著他去吧!隻是可憐天下蒼生,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僅得的一點微薄收獲,也不足以填補百官及聖上那欲望的無底洞啊!  還有,如果我們認為和紳僅具有以上那些伎倆,那可太冤枉他這隻老狐貍瞭。他在用冷水慢慢煮乾隆這隻青蛙時,也不忘給自己織一張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的人際關系網。他讓自己的兒子豐申殷德娶瞭乾隆帝最疼愛的女兒和孝公主,並將其女嫁給康熙帝的曾孫貝勒永均,將其侄女嫁給瞭乾隆的孫子質郡王綿慶。這樣,和紳已不僅是乾隆的得力秘書,最親密的搭檔,而且還皇親國戚瞭。這一張王牌實在打的妙,牽一發而動全身,從此我和紳即使犯瞭欺君之罪瞭,你皇帝老兒能把我怎樣?你去滅我九族吧,sorry,拿你連你自己都一起滅瞭不得吧! “於是,弘歷跟和紳這兩個滿州肥佬,密切合作,傾所有的力量把清王朝的根基鑿空,把大黑暗召回。”(柏楊語)  企圖拉新皇帝下水  可是,樹大招風,和紳畢竟引起公憤瞭呀,這一點皇帝能不知道嗎?他知道,他們現在已經是血脈相連瞭,他沒辦法,也不能把他怎麼樣,也隻好裝糊塗。對於這個很棘手的問題,他還是頗有遠見的,應驗瞭兩百年後鄧小平那句話:“這個問題(指臺灣問題)我們這輩解決不瞭,我們可以留給我們的後代、後後代來解決嘛!”就這樣,他便將這個燙手的山芋交給瞭嘉慶。要說明一點的是,乾隆在把大印正式交給嘉慶前,做瞭四年大清歷史上僅有的太上皇。   在這四年裡,和紳也太不識抬舉瞭,他絲毫不知道急流勇退、見好就收這個大道理,還以他那老手段企圖拉新皇帝下水。可嘉慶根本不吃他這套,他與和紳勢不兩立,並且已經對和紳恨入骨髓瞭恨不得立馬將其碎屍萬段。可惜他的翅膀還沒有豐滿,他要忍。他在這期間暗暗收集證據,拔掉他的一些爪牙。於是等他一旦實權在握,也不顧老子還屍骨未寒,立馬宣佈瞭和紳的二十條罪狀,並用瞭“喪盡天良”、“蠹國病民”、“貪黷放蕩”、“喪心病狂”、“無父無君”等極其經典的形容詞。  至於抄他的傢,“和紳一倒,嘉慶吃飽”這是後話。當然最重要的還是樹立瞭自己的威信,上任後的第一把火燒的夠燎原瞭。可憐的和紳,他大概做夢也不會想到,他會同前輩梁師成、蔡京、魏忠賢等一樣,生前飛揚跋扈,最後竟淪為權位更迭中政治上的犧牲品。悲矣!哀矣!後半生已沒有什麼作為的乾隆帝,死後沒有給他的繼承人留下什麼,權且把和紳作為最大的一場饋贈吧,這樣,他也可以含笑九泉瞭!  斯人已矣!乾隆和和紳這對君臣既齒唇相依,又貌合神離,這種曖昧的關系註定瞭他們不能殊途同歸。“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留給後人的,應是無盡的感慨吧!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陳廢帝陳伯宗簡介 南陳被玩弄掌心間的傀儡皇帝

  陳伯宗(554年—570年),即陳廢帝。南朝陳朝的第三代皇帝,陳文帝嫡長子,字奉業,小字藥王,吳興長城(今浙江長興)人。陳武帝永定三年立為皇太子。陳文帝死後即位,在位2年(566年―568年在位)。陳伯宗年少即位,叔父陳頊專朝政,被以皇太後令廢為臨海郡王。  生平經歷  永定二年(558年),陳伯宗為臨川王世子。次年文帝即位,立為皇太子。天康元年(566年)四月,陳文帝去世後,太子臨海王陳伯宗即皇帝位,大赦全國。五月初三,尊稱皇太後為太皇太後,皇後為皇太後。以叔父安成王陳頊為司徒、錄尚書、都督中外諸軍事。光大元年(567年)正月初三,陳伯宗改年號為光大。七月二十二,立妃子王氏為皇後。立皇子陳至澤為皇太子。  光大二年(568年),又進陳頊為太傅、加殊禮。國傢大事皆決於陳頊。尚書仆射到仲舉、中書舍人劉師知等謀奪陳頊權,不成,均被殺。陳頊遂專政。後陳頊於公元568年十一月,以陳伯宗個性太軟弱,難以當大任為由發動政變,用慈訓太後名義下詔廢瞭陳伯宗,將其廢封為臨海王,遷同藩地居住。公元569年正月,陳頊自立為帝。同年,陳伯宗不明不白地死去,年僅16歲,史稱廢帝。   歷史評價  1.帝仁弱無人君之器,世祖每慮不堪繼業。既居塚嫡,廢立事重,是以依違積載。及疾將大漸,召高宗謂曰:“吾欲遵太伯之事。”高宗初未達旨,後寤,乃拜伏涕泣,固辭。其後宣太後依詔廢帝焉。  2.史臣曰:臨海雖繼體之重,仁厚懦弱,混一是非,不驚得喪,蓋帝摯、漢惠之流也。世祖知神器之重,諒難負荷,深鑒堯旨,弗傳寶祚焉。3.懦弱愚蒙空握權,被人玩弄掌心間。終究一日人翻手,稀裡糊塗下九泉。  ⒊懦弱愚蒙空握權,被人玩弄掌心間。終究一日人翻手,稀裡糊塗下九泉。相關閱讀推薦:陳武帝陳霸先簡介 南陳開國皇帝,千古賢明君主順武皇帝侯景簡介 侯景之亂中被部將殺害慘死南朝後梁後主蕭琮簡介 西梁被隋文帝所滅亡西梁孝明帝蕭巋簡介 南北朝西梁的亂世賢君

漢代第一陰謀傢陳平:玩弄韓信於股掌之間

  一個好漢三個幫,每一個朝代的開國之君都免不瞭有一大幫文臣武將來輔佐,很多輔佐功臣也都會同那些個“X太祖”一樣彪炳史冊,他們中間有戰功卓著的,有運籌帷幄的,有舉賢任能的,反正都有“一技之長”,在自己的“專業”領域都很有建樹,這裡還不能忘瞭一個專業,那就是專門玩“陰謀權術”的,有時這種“專傢” 的功勞恐怕並不比前面提到的那些差,甚至略有過之,當然這種陰謀主要對敵人用,對自己還是有好處的,隻不過不大光彩而已。陳平就是這方面的“專傢”,他輔佐劉邦的最大功績就是在關鍵時刻玩瞭幾次陰謀,並取得瞭良好的效果,可以說是漢代第一陰謀傢。  同韓信、蕭何、張良等人不同,那些人要不真刀真槍,要不運籌帷幄,反正是特有風度特讓人羨慕的那一種功成名就,而陳平則十分“另類”,沒有戰功,手也不能縛雞,專門靠“玩陰的”博得劉邦的賞識,有時也起到瞭大作用,他最終也成為漢初重臣,官居高位,可以稱得上是陰謀傢的“楷模”。下面就看看他的幾個“得意”之作。  一、聲東擊西救劉邦。  大傢知道韓信版的聲東擊西,那是武的,陳平還有一個文的,雖然有“抄襲”嫌疑,但他的效果註定要比韓信的好,因為是救瞭劉邦一命啊,這是個天大的人情啊。  陳平可以說有眼光,他在項羽手下的時候正是項羽不可一世,劉邦戰戰兢兢的時候,一般人都看好項羽,想在他那撈點資本,可陳平卻獨獨看好快成瞭喪傢之犬的劉邦,眼光那叫一個準!不過這也使他的人品受到懷疑,不忠的嫌疑恐怕脫不掉瞭。當時的劉邦被項羽扣在咸陽,基本處於軟禁狀態,生命都危在旦夕,陳平在這個時候出手瞭,看來他把握時機的功力也不差。他先是給項羽“出主意”封楚懷王“上義帝”的尊號,其實就是架空瞭,這樣項羽就可以直接號召天下瞭,這正中項羽下懷(看來他也不是好鳥),項羽和主心骨兒范增商量後,范增也表示同意,畢竟這效果太誘人瞭,凡人是架不住誘惑的。陳平借機順水推舟地建議范增去辦這件事,老范頭也正好要搶這個功勞,這下中瞭圈套瞭,不費吹灰之力就支走瞭范增,還樂呵呵地走瞭,謀士沒瞭,剩下的那是一個沒大腦的,好對付瞭。(真厲害)  接下來陳平建議諸侯的兵力在關中太浪費糧食,最好都放回去,這下項羽犯瞭嘀咕,陳平又適時地建議把劉邦單獨扣下,項羽馬上消除瞭疑慮,以為陳平是忠心不二地建言,大大地良民,就把諸侯放瞭回去。這時陳平又授意張良向項羽請假,讓劉邦回沛縣省親,項羽再笨也會覺得不對勁的,這時陳平又站瞭出來,說可以把劉邦的傢屬接到咸陽扣為人質,然後讓劉邦去漢中上任,畢竟是封瞭漢王的,要取信於天下,說話要算數雲雲。看來他把項羽算摸透瞭,這是個直腸子講義氣的莽夫,果然,項羽覺得有理,一一照辦,劉邦大搖大擺地上任瞭。陳平呢,跟著一塊跑瞭。(項羽呀,唉)  二、反間計除范增。  楚漢大戰不可避免地發生瞭,以項羽之勇,勢力之大,劉邦一開始還真吃不消,況且還有一個范增出謀劃策。這時陳平又出場瞭。他先是撥出大批黃金賄賂楚軍將士,讓他們散佈謠言說“在項王的部下裡,范亞父和鐘離味的功勞最大,但卻沒有封賞,他們已經和漢王商量好瞭,共同滅項羽三分天下”,別人可能不當回事,項羽就轉不過來彎兒,還真的疏遠防備起這兩個人。後來鐘離味殘廢瞭,就剩那個老范頭瞭,這下陳平更不會放過他,他一再向楚營使者宣揚“我們隻知范增不知霸王”,還問使者是不是亞父派來的,使者驚訝地說是霸王派來的,陳平馬上就做迷茫狀,“我還以為是亞父派來的呢”,看看,就這演技,十個金馬獎也跑不瞭啊。問題是這部“爛戲”還真有觀眾,項羽真的把范增攆回傢養老去瞭,這委屈老頭子怎能受得瞭,一命嗚呼瞭,一個著名謀臣,被陳平略施小計就除掉瞭。(平高乎?羽笨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三、瞞天過海解滎陽之圍。  謀士沒瞭,項羽的勇也不可小視,還是把劉邦圍困在滎陽不敢露頭,突圍不成後陳平又蹦瞭出來,獻瞭一個詐降之計,(看看,還是陰的)  寫降書約定東門投降,然後帶領一個貌似漢王的小卒前來舉行“受降儀式”,把楚軍吸引在東門一帶,最過分的是,他先是派出兩千多名婦女從東門湧出,分散楚軍的註意力,然後假漢王慢慢地乘車而出,楚軍先是飽餐秀色一片躁動,後來又爭相擁擠來看假漢王,場面一片混亂,劉邦趁機帶領一幹武將殺出西門逃向關中,又跑瞭。這招看起來像是瞞天過海之計,但是把婦女推出去當擋箭牌是不是過分瞭。(蔑視)  四、玩弄韓信於股掌之間。  劉邦打不過項羽,韓信可不怕他,漢軍中惟有韓信節節勝利,與楚軍形成對峙狀態,韓信一看劉邦敗得不像樣子,講價的機會來瞭,要劉邦封他為齊王,劉邦當然不爽,我被圍瞭你不來救,還伸手要官,怎麼得瞭,正要發作陳平又站瞭出來,痛陳利弊,韓信重兵在握,這時激怒他會沒有好下場,就算打贏楚軍也會造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從大局著想,一個字“封”,要什麼給什麼。事實證明這個決策是對的,最終韓信滅掉瞭楚軍,打下瞭劉傢江山,不封能有今天嗎?(陳平真能忍)  故事還沒完,一“封”就瞭事瞭嗎?劉邦成功以後就開始對韓信不放心瞭,打算與他疆場上一決雌雄。陳平又出來瞭(我知道他該出來瞭),向高祖問瞭一個問題, “跟韓信交鋒,你能打得過他嗎?”高祖無語,也不可能有語,事實是打不過。然後高祖自然會問到怎麼辦,陳平的回答很幹脆“擒韓信,一力士足矣”。後來大傢都知道怎麼回事瞭吧,我不喜歡為瞭字數問題而多費口舌。  韓信絕非等閑之輩,但讓陳平玩得好像挺慘,用股掌之間比喻都不過分,能有如此“功力”,大傢說陳平夠不夠漢代第一陰謀傢這個稱謂,我看稱為古今第一陰謀傢也未嘗不可。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袁世凱簡介:奸雄袁世凱如何玩弄清廷於股掌之間

  袁世凱被趕出北京後,並沒有回到老傢河南項城,因為庚子年袁世凱在任山東巡撫的時候,因嚴厲剿殺義和團而遭到朝廷大臣的彈劾,結果袁世凱把他的長兄、時任營官的袁世敦拿出來頂罪,結果本已是候補知府的袁世敦,其大好仕途便被袁世凱毀於一旦。  袁世敦灰頭土臉地回到項城老傢後,不免含恨在心。數年後,袁世凱的生母劉氏去世,但袁世凱希望將生母葬入祖塋正穴的要求卻被身為族長的袁世敦(原配所出)堅決拒絕,理由是庶母不得葬入正穴。袁世敦之所以不給當時已是朝廷紅人的弟弟面子,表面上看起來是維護族規、嫡庶之別,但真正原因恐怕還是當年舊事,袁世敦明擺著就是要讓這個壞他前途的弟弟難堪,以出自己胸中的一口惡氣。由此,袁傢兄弟徹底鬧翻。袁世凱一怒之下,發誓再也不回項城老傢。可如今北京容不下他,老傢又不好意思回,袁世凱後來隻好在河南彰德的洹水北岸買瞭一座宅院,在此安身隱居。  歸隱期間的袁世凱,每天的生活都很有規律:清早出去散散步,隨後與親戚朋友下下棋;要不就是和一些來訪的文人墨客詩酒吟唱,打發落寞的時光。當時的《東方雜志》上曾刊登瞭一副著名的“披蓑垂釣圖”,袁世凱以此來表示自己歸隱山林、不問世事的取意。不過,從那幅圖上看,袁世凱雖然頭戴鬥笠,手執釣竿,看似閉目養神,似有決裂於仕途之象;但其凝望沉思,又隱隱作薑太公釣魚之狀。事實上,“退隱”後的袁世凱貌似與世無爭,流連於山水之間,但實際上卻時刻註視著北京的動向。在袁世凱居室的不遠處,有一個毫不起眼的小房間,這便是宅院中最現代、也是最為核心的一個地方:電報處。在離開京城時,袁世凱特意帶回來瞭一個小電臺,其用意不言而喻。通過電報處,袁世凱的親朋故舊、北洋軍的部屬將領、還有他從前安插在政要部門的心腹爪牙,都能及時與他保持緊密聯系,並向他報告外界一切巨細信息。通過這個渠道,袁世凱足不出戶而知天下事,身不在朝但一切盡在掌握。   據說,袁世凱也曾一度耐不住寂寞,請瞭當地一個有名的瞎子給他算命,瞎子告訴他說,到辛亥八月節,官星就動瞭。等到武昌起義的消息傳到後,機會真的來瞭。果不其然,武昌義旗一起,山西、湖南等省便紛紛響應,其他各省督撫的警報也如同雪花般直飛朝廷,要求增派軍隊,以防不測。攝政王載灃接到那些警報後,一下子就變得手足無措,隻得慌忙召集內閣的一班大臣前來商議。皇族內閣的這些人,老的老,少的少,沒事的時候吃吃喝喝,說說笑笑;要動真格瞭,這下倒好,一個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覷,束手無策。看到這般景象,攝政王載灃氣得是手腳冰冷,幾乎要掉下淚來。相關閱讀推薦:袁世凱幾個老婆?盤點袁世凱的三位朝鮮姨太太袁世凱憑什麼成為民國初年最具實權的人物? 袁世凱為何要將隆裕太後納為妾? 袁世凱登基秘聞袁世凱稱帝多久?揭秘袁世凱稱帝的幾個幕後推手北京兵變內幕 真的是袁世凱在幕後操縱的嗎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慶親王奕劻資格最老,不得不出來打破這尷尬的沉默。老慶說,要保薦一個人,一定可以把革命黨搞定。老慶不說則罷,一說便說到瞭載灃的痛腳上——你說他保的這人是誰?豈不正是那位被趕回老傢的袁世凱?載灃在聽瞭老慶的話後,沉默良久,嘿然不答。老慶在一邊著急瞭,說:“要不用袁世凱的話,就怕大清要完瞭。”  聽到“完瞭”二字,載灃不免一個激靈。在萬般無奈之下,他也隻得厚著臉皮派人去請袁世凱。三天後,奕劻的親筆信便送到瞭洹上村,開出的價碼是請袁世凱出任湖廣總督。說句實話,小小的湖廣總督對袁世凱也實在是沒有什麼太大的吸引力。要知道,袁世凱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是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瞭,這小小的湖廣總督又算得瞭什麼?如果按袁世凱的要價,至少也應該是數年前他應得的內閣總理大臣的位置呢。  於是,袁世凱擺足瞭架子,說自己“舊患足疾,迄今尚未大愈”,並以最近“交秋驟寒,又發痰喘作燒舊癥,益以頭眩心悸,思慮恍惚”為由,拒絕瞭清廷的開價。袁世凱的借口可謂是冠冕堂皇:當年你載灃不就是以“足疾”為名將我趕出京城的嗎?好,現在就給你來個“以其人之道、還其人之身”,先出瞭胸中這口惡氣再說。袁世凱是可以不急,但清廷這邊就不行瞭,攝政王載灃環顧左右,軍咨大臣載濤,海軍大臣載洵,自己的兩個弟弟都是少年親貴,哪有能力收拾當前的局面。至於受命前去平叛的陸軍大臣蔭昌,他雖然曾經留學德國,好歹算是懂得一點軍事,但他卻從來沒有指揮過軍隊,更別說打過仗瞭。   據說,蔭昌領旨率軍前往湖北時,他身穿長袍馬褂,腳上卻蹬著軍用長靴,簡直就是個“三不像”。這時,旁邊有人向他恭賀大任,蔭昌眉頭一皺,道:“嗐!慶賀個啥,我手下一個兵都沒有,朝廷讓我去湖北督師作戰,您說我這倒是用拳打啊,還是用腳踢呀?”蔭昌還算有先見之明,北洋軍大都是袁世凱的舊部:統領馮國璋就不用說瞭,下轄第六鎮的統制李純、第二鎮的第三協協統王占元、第四鎮第八協協統陳光遠,一個個都不肯用命,蔭昌這光桿司令哪裡指揮得動。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在軍情急如星火的情況下,載灃也隻好派出袁世凱的老友、內閣協理大臣徐世昌親自去洹上村,看看袁世凱葫蘆裡到底要什麼價。袁世凱見是熟人,也沒太多廢話,當下提出瞭“召開國會、組織責任內閣、指揮水陸各軍的兵權”等六點要求,不然絕不出山。清廷無奈之下,隻能全盤接受六點要求,袁世凱才勉勉強強地從河南彰德出發,前往湖北督師。袁世凱出馬,北洋軍的表現果然大不一樣,很快便攻下漢口。隨後,袁世凱又返回北京,組建瞭一個完全聽命於自己的新內閣,正當清廷盼望著袁世凱能盡快剿滅武漢的革命軍時,袁世凱卻突然不打瞭。在袁世凱看來,當時的局勢已經不僅僅是武漢一地的問題,而是各省分崩離析的大勢;即使能剿滅瞭武漢的革命軍,但其他省份的革命黨又如何對付?何況,袁世凱心裡也清楚,清廷對他並不信任,一旦渡過難關,自己的命運又將如何呢?如今天賜良機,他也得為自己打算打算。  此時的袁世凱已經是百煉成鋼,精敏老成,他絕不會輕易聽從清廷使喚,也不會隨意附和革命黨的意願。他要做的,是憑借手裡的北洋軍從中操控,一方面利用革命軍來要挾清廷,另一方面又借清廷的勢力來威脅革命軍,連哄帶嚇,既打又拉,將革命軍和清廷玩弄於股掌之間。據說,當時袁世凱曾給他的幕僚們說過這樣一個故事,他說:“各位,你們知道拔樹的辦法嗎?專用猛力去拔,是無法把樹根拔出來的;過分去扭,樹一定會斷折。隻有一個方法,就是左右搖撼不已,才能把樹根的泥土松動,不必用大力就可以一拔而起。清朝是棵大樹,還是200多年的老樹,要想拔這棵又大又老的樹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鬧革命的,都是些年輕人,有力氣卻不懂如何拔樹,鬧君主立憲的人懂得拔樹卻沒有力氣,我今天忽進忽退,就是在搖撼大樹,等到泥土已經松動瞭,大樹不久也就會拔出來的。”  在漢口被攻下之後,袁世凱派出瞭親信蔡廷幹前往武昌與革命黨人進行試探,但因為雙方立場差異太大,談判久久不見成效,袁世凱決定再采取軍事行動,以挫敗革命軍的士氣。隨後,北洋軍向漢陽發起猛攻,並很快攻下。正當前軍指揮馮國璋打算乘勝將武昌一舉拿下時,袁世凱卻命令暫時停戰,這就讓馮國璋沒法理解瞭。於是,馮國璋一邊給袁世凱發電報,說“武昌唾手可得、機不可失”,一邊又下令繼續炮擊武昌,並無放棄進攻的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