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砍頭

明朝歷史上張經是誰?為何大敗倭寇還要被砍頭?

  導讀:張經,字廷彝,號半洲,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人,明弘治五年(1492年)出生。父親張海,傢貧而孤,隨母蔡氏回外傢;外傢無後,張海和張經都襲用蔡姓。張經及第成名後,才恢復張姓。張經自幼勤讀經史,長大後體貌魁偉,具文才武略。1517年(正德十二年),進士及第,任浙江嘉興知縣。後來,他以兵部右侍郎身份總督兩廣軍務,大敗藤峽賊;繼而撫定安南,進為右都禦史。不久,被明政府任為三邊總督。還未赴任,即有朝廷言宮劾其在兩廣任上克扣餉銀,明政府為調查此事,追回對他的任命。調查一陣,查無實據,但對張經仕途已產生不利影響。他被改任南京戶部尚書,不久改為南京兵部尚書。  1554年( 嘉靖三十三年)沿海倭寇日益猖獗,由於張經有豐富的作戰指揮經驗,明政府委任張經為總督大臣:“總督江南、江北、浙江、山東、福建、湖廣諸軍”。張經到任後,首先征調兩廣一帶少數民族狼兵和土兵入浙江等地,想憑借這些人的戰鬥力一舉剿滅倭寇。當時,倭寇兩萬多人盤踞浙江柘林川沙堡,且人數愈聚愈多。張經每日選將練兵,準備等狼兵齊集,一舉盡殲倭寇。次年春,倭寇進犯乍浦、海寧,攻破崇德,轉掠浙西。江南百姓長期受倭寇侵犯,紛紛責怪張經按兵不動,縱容倭寇。  嘉靖帝閱覽奏折,大為惱怒,限期要張經進剿。這時,權相嚴嵩的幹兒子、兵部侍郎趙文華到浙江督軍,緊推張經進兵,又向張經索賄白銀二萬兩,張經不買其賬,激怒瞭趙文華。此時正好倭寇四出劫掠,趙文華督戰更急。張經答以:“賊狡且眾,待永、保兵至來攻,庶萬全。”趙文華認為張經瞧不起自己,極為惱怒,便夥同浙江按察使胡宗憲疏劾張經:“糜餉殃民,畏賊失機。”趙文華剛上疏,永順、保靖的狼兵即開到,在石塘灣打一勝仗。   五月初一日,倭寇數千人突然從水陸兩途進犯嘉興。張經分遣參將盧鏜帶領保靖狼兵、總兵俞大猷帶領永順狼兵由泖湖向平望急進,參將湯克寬帶領水師從中路楔入,合戰於王江涇。激戰數日,倭寇大敗,被殺死1900多人,燒死和墮水溺斃者不計其數,取得東南抗倭以來最輝煌的勝利。浙江取得大捷同時,嘉靖帝看到趙文華的奏疏卻下詔逮捕張經。浙江捷報傳到北京,給事中李用敬、聞望雲陳奏:“王師大捷,倭氣奪,不宜易帥。請召回錦衣使者。”世宗認為李用敬、聞望雲與張經結黨回護,將二人廷杖後削職為民,仍把張經逮捕到京下獄。  世宗想弄清浙江大捷的真相,問到嚴嵩,嚴嵩卻顛倒黑白,稱:“徐階、李本浙江人,皆言張經養寇不戰,文華、宗憲會謀進剿,經冒以為功。”審訊時,張經向嘉靖帝陳述這次殲滅倭寇的經過,並指出:自任總督以來,先後斬殺和生俘倭寇共達5000人之多。不過,最後嘉靖帝還是聽信嚴嵩的讒言,於當年十月冤殺張經。張經有功反遭殺害,天下人都為他的遭遇感到不平。一代抗倭名將剛取得大勝後,卻含冤而亡。   雖然張經還沒實現他的驅除倭寇的宏願便含冤而死,但是明朝抗倭鬥爭的勝利可以說是由張經開始,其後由戚繼光、俞大猷等相繼完成瞭他的遺願,平定瞭倭寇。後人稱頌張經取得的勝利乃是“東南第一戰功”。張經死後,都禦史周珫接任。他上任僅一個多月,又被趙文華彈劾,楊宜代其任。由於趙文華督察軍務,楊宜知道自己兩個前任一死一貶,非常小心,天天曲意奉承趙文華。雖如此,趙文華還朝後,仍覺楊宜不是自己人,推薦胡宗憲代楊宜為剿倭的總指揮。楊宜由於伺侯小心,隻遭“奪職閑住”的處分,沒有遭遇大禍。  自嘉靖三十二年至三十九年倭寇入侵,明朝蘇松地區的巡撫共有十個人,沒有一個有好下場,如安福彭黯,遷南京工部尚書,畏賊,不俟代去,下獄除名……之後,趙文華為瞭給自己臉上貼金,上奏“水陸成功”,謊報軍情,倭患更加嚴重起來。遷延數日,嘉靖帝漸知趙文華沒有據實上報,屢次質問嚴嵩。嚴嵩曲為回護,趙文華順勢把過錯皆推諉他人。1556年(嘉靖三十五年),明政府以胡宗憲為兵部侍郎兼僉都禦史,總督各地兵民抗倭。相關閱讀推薦:明朝史上喝人頭酒吃倭寇心的千古奇男子胡宗憲明朝時期竟曾因貪官囤藏二億兩白銀導致通貨緊縮孫承宗簡介:死不降清 滿門殉國的明朝忠烈老將明朝第一次廢後事件:明宣宗為何要廢元配皇後?明朝人喝酒如何拼文化 即興酒令秀各種神回復明朝在永樂年間被帖木兒帝國消滅到底存在可能嗎?

金聖嘆是怎麼死的?文壇才子金聖嘆為何被砍頭?

  隨著明清小說的繁榮,一大批眼光獨到的文學評論傢也應時而生,活躍在“書評”行業,如李卓吾、金聖嘆、毛宗崗和脂硯齋等。他們通過多種方式,或點評、或揭露、或修定、或豐富,極力的批點、評說古典名著,不僅開創瞭中國古典小說批評史的新篇章,也使更多的讀者通過他們的批評更深入地瞭解到瞭這些古典名著的精髓和魅力。其中影響最大的,當數金聖嘆。  金聖嘆簡介:金聖嘆(1608~1661),字若采,江蘇吳縣(今屬蘇州)人,清初文學批評傢,一生博覽群書,評點古書甚多。他不僅節評瞭《國語》、《國策》、《左傳》和稗官野史、九彝八蠻所記載的內容共計百餘篇,同時還把《莊子》、《離騷》、《史記》、《杜詩》、《水滸傳》、《西廂記》統稱為“六才子書”,準備逐一批註。其批評文字雅訓、透脫、精妙,可謂“透發心花,窮搜詭譎”,“一時學者愛讀聖嘆書,幾乎傢置一篇”。金聖嘆在書評行業涉及面之廣、影響力之大,無人能與之抗衡,堪稱中國歷史上“第一書評傢”。  然而,這樣一位才華橫溢、見解獨到、“扛鼎”級別的書評傢,還沒來得及把“六才子書”逐一點評完,就莫名其妙的遭到瞭被殺頭的人生惡運。金聖嘆的朋友們對他的死感到惋惜和疑惑;反對他的人也覺得他“不以其罪”枉殺為憾;就連魯迅先生對他的死也發表過感慨:“就事論事,倒是冤枉的。”那麼,金聖嘆是因為什麼原因被砍下腦袋,橫屍街頭呢?  金聖嘆的死因,如果細細考究起來,恐怕就是死在瞭他的“狂”和“快”上。思想上有些“狂妄自大”,言行上追求“快人快語”,這是絕大多數有才氣且個性鮮明文人的共同特征。稍微狂些、快些,或許還能被封建權勢和社會輿論所容忍;但如果這種“狂”和“快”過瞭分、超瞭標,尤其是逾越瞭封建社會中按部就班的社會秩序,不管你為人再怎麼灑脫,才華再怎麼絕倫,評點再怎麼深刻,在別人的眼裡就會成為一個落落寡歡、孤傲使氣、目中無人、自以為是的怪物。而金聖嘆就是這樣一個人。   “狂”是金聖嘆招來殺身之禍的根源所在。  金聖嘆歷經明清兩代,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但由於他對封建社會的本質認識不夠,恃才自傲,不拘禮法,寫文章隨心所欲,不按章法,所以沒有當上官,沒有為朝廷所用。作為一個一生不得志、不官不民的“草根文人”,金聖嘆後來自己改名金人瑞,無疑是想對世人表明自己是一個鄙棄功名、追求逍遙的名士,很有些“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委屈。仕途上的不盡人意以及對社會的強烈不滿,使他形成瞭玩世不恭、放蕩不羈的性格。心中的苦悶總要通過一種方式進行宣泄,於是評書成瞭他精神依靠。他不但狂妄的把反映強盜小說《水滸傳》抬高到與《莊子》、《離騷》、《史記》、《杜詩》並列的“才子書”地位,敢於冒文壇之大不韙的說道:“天下之文章無出《水滸》之右!”最讓人驚訝的他在點評《水滸傳》時竟然大聲疾呼:“開書未寫一百八人,而先寫高俅者,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生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  在那個死水、渾水般的封建社會裡,金聖嘆能夠一語道出“官逼民反”的王朝敗亡癥結所在,無異於發出振聾發聵的晴天霹靂。可能金聖嘆當時正在狂妄的興頭上,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他雖然沒有直接罵皇帝,但卻忽視瞭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高俅是皇帝的親信。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史上安定公主之死:真是武則天親手所為嗎?從奴隸到將軍的抗戰名將羅炳輝:羅炳輝怎麼死的?十大與死亡擦肩的名人: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差點死掉助朱棣奪位的第一功臣是誰?功臣姚廣孝怎麼死的十分詭異:長征300紅軍六盤山集體離奇死亡之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如果說親信是造成禍亂的根本,那麼皇帝在扮演什麼角色呢?就沖這一點,金聖嘆就不會被統治者所容忍。可能因為當時順治皇帝正提倡學習漢文化,又覺得金聖嘆見解深刻而且有些才氣,所以對幾個翰林院大學士說道:“此是古文高手,莫以時大眼看他。”即“金聖嘆的著述,不是尋常文字,你們要好好看看,不能一概而論。”受到國傢最高統治者的肯定和贊譽,金聖嘆的內心不禁激烈湧動,使原本就非常狂妄的思想更加膨脹,進而忘乎所以。  “快”是金聖嘆被判死刑的導火索。金聖嘆是一個說話做事不假思索、有著強烈表演欲望的快人。他的這種按捺不住、快人快語的個性,如果在平常的事情上表現出來,頂多會被人挖苦一下、嘲笑幾句也就算瞭。可在關鍵時期、非常事情上發作出來,如果再遇到一位不買他帳的厲害人物,那可就要遭殃瞭。清初順治十八年,皇帝死瞭,留下瞭一道“整頓地方吏治”的遺詔。這本是例行的文告,大多是做做樣子,可不少書生文人卻想趁清廷整頓吏風之機,將貪贓枉法的縣令任惟初扳倒。他們上書大揭縣令的爛疤,想把他驅逐出蘇州。誰知道以搜刮無度著稱、人稱“朱白地”的巡撫朱國治卻有意偏袒屬下,抓瞭五個帶頭鬧事的書生,引起瞭公憤。第二天,一百多名文人到孔廟裡向孔夫子哭訴,借機準備大鬧一場。這便是清史上頗出名的“哭廟”事件。  或許是不滿官府的做法,或許是真心維護正義,或許是急於表現自己,那個曾經受到過皇帝表揚的金聖嘆順理成章的成瞭諸生的“首領”,很有一股子舍我其誰的氣概。在沒有認真考慮後果的情況下,金聖嘆腦袋一熱,親自寫瞭一篇抗議文章,發表演講,支持諸生的“逐官運動”,並不自量力的要找兇狠殘暴的巡撫朱國治“討一個說法”。官府早就想收拾一下這個狂妄的文人瞭,金聖嘆這次主動跳瞭出來,恰好自投羅網,結果遭到瞭官府的瘋狂鎮壓,釀成震驚蘇州乃至全國的“庚午哭廟大獄”事件。  朱國治在奏疏上羅列這些鬧事者的罪名是:“敢於哀詔初臨之下,集眾千萬,上驚先帝之靈,似此目無法紀,恐動搖人心。”這當然是有關清廷大局穩定的大事,於是朝廷派專人在江寧審訊,十八名被捕者不分首從,統統判處死刑。金聖嘆作為造反頭子,被“掌嘴二十,以倡亂罪處斬”。 金聖嘆書法  孔雀因為長著翠羽而被網捕,獵豹因為擁有斑紋而被擒殺,這些本應當引以為驕傲的資本,卻成瞭它們招災惹禍的根苗。同樣道理,文人的狂也往往是遭嫉致禍的根本。而金聖嘆個性上追求快人快語的秉性,則加速瞭他由被嫉到被殺的進程。因為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和平請願事件,金聖嘆卻輕松地付出瞭生命代價,不能不讓人深思。其實,金聖嘆的死是清朝統治者為瞭打擊江南文人的反清思想,鞏固滿族政權造成的,他隻是死於清朝統治者屠刀下的無數無辜者之一。  作為文人或者書評傢,有些脾氣,有些牢騷,這很正常。但根本沒必要像金聖嘆那樣恃才傲世,目空一切,爭強好勝,個性膨脹得不知道自己幾斤幾兩,不買自己所處的那個封建社會的帳。如果金聖嘆能夠像陶淵明那樣心平氣和的待在傢裡,一壺好酒、半碗濃茶,心態平衡,與世無爭,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的評書,不但能夠壽終正寢,還能給世人留下更多更精彩的書評,這比起他年僅53歲就因為“狂妄自大”和“快人快語”而毫無意義的死去,豈不更有人生價值?!  金聖嘆固然玩世不恭,並狂傲到瞭置自己性命都不顧的份上。但與“不為五鬥米而折腰”歸隱田園的陶淵明相比,金聖嘆則表現出瞭文人的另一種“骨氣”。這種骨氣,是一種不屈不撓的精神體現,是一種“砍頭不要緊,隻要主義真”的告白,是一種笑對死亡、從容不迫的態度。他的死,充分地展現瞭那個特定歷史時期蘇州的士子,不肯俯就,不願委屈,以死抗爭的豪邁英氣,直讓今天那些缺少鈣質的知識分子為之汗顏。  金聖嘆死後被葬於吳縣藏書鄉五峰山下的博士塢。不過,這位才子並沒有因此而得以靜靜的安息。他的墳墓在“文革”中被無情地砸毀瞭,可能是人們認為他不過是一位佯狂佯顛、德行怪異的封建文人而已,這倒成瞭金聖嘆的最大不幸。世人沒有讀懂他,理解他,反而讓一顆永不屈服、睥睨權勢的靈魂在青山綠水中無所皈依。這多少讓人扼腕長嘆!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國古代比砍頭還要兇狠的刑罰!揭秘女子裸刑

  砍頭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殺頭。曾有記載,一個劊子手連砍17刀犯人的頭才被砍下來!那是要有多疼?但還有更狠的,中國古代就有比砍頭還要兇狠的刑罰——裸刑!這一刑罰專門針對女性,要知道再那個是貞潔為一切的年代,讓一個女人赤裸裸在眾人“觀禮”下接受審判,那真得就比砍頭可怕上幾倍!  中國古代史上統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莫過於對女性施以裸刑瞭。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觀形成後,中國人便開始以裸體為恥瞭,裸形處決在奪去犯人生命的同時也在貶低他的身份,侮辱他的人格,尤其是把女犯的衣服剝光後處刑,除瞭貶低其身份之外還額外起瞭一個羞辱的作用。從古至今,有很多女性都為此付出瞭沉重的代價。下面就讓小編為您盤點一下歷史上最著名的幾次裸刑事件:  史上最駭人的幾次裸刑事件:  1、毛皇後  歷史研究者將她列為中國歷史上慘遭裸刑的女人排行榜第一名。毛皇後是前秦皇帝苻登之妻,她出身將門,美貌出眾、武藝高強,善於騎射,有萬夫不當之勇。她率軍與姚氏叛軍交戰時,由於寡不敵眾和符登的錯誤指揮,致使她本人被姚軍所生擒。姚軍生擒瞭這位英勇美貌的女英雄後欣喜若狂,將毛後當做戰利品奏凱回營。當即,毛皇後就五花大綁,受盡瞭士兵的嘲弄和凌辱,最後被士兵們用繩索牽著押至姚萇處報功。   盡管毛皇後此時鬢發散亂、滿身汗污,且被五花大綁,但卻不能掩飾她那出眾的美貌和婀娜多姿的身段,姚萇見她美貌出眾,不禁大為心動,竟欲納她為妃,說道:“假如你能和我相好的話,那麼你將會是國母瞭。”毛皇後聽罷,鳳目圓瞪,對著姚萇罵道:“我乃堂堂的皇後,怎能受羌賊們的侮辱,要殺便殺,何需多言!”姚萇雖被臭罵瞭一頓,但還不忍心用刑。毛皇後仍然堅決不從,罵道:“吾天子後,豈為賊羌所辱,何不速殺我!”姚萇還不忍用刑。她又仰天大哭,罵道“姚萇無道,前害天子(指苻堅),今辱皇後(就是她),皇天後土,寧不鑒照!”誓死不從。  姚萇見她越說越兇,不由得怒從心生,立刻喝令手下將毛皇後推出帳外施以裸刑斬首。這就是我國歷史上的一位寧願犧牲身體,也不願委屈求權的女傑皇後。,年僅21歲。  毛皇後被擒斬後,苻軍士氣大挫,收兵退卻,此後與姚軍又交戰幾次。公元394年,姚萇病死之後,苻登發兵攻擊後秦,被姚萇長子姚興所殺,同年其子苻崇被西秦所殺,前秦遂亡 (公元394年)。相關閱讀推薦:實拍古代打屁股笞刑現場:“五刑”中最輕的刑罰盤點世界三十大刑罰:還有比死刑更可怕的刑法!揭秘:古代最殘酷刑罰凌遲五百刀究竟是怎割的?“第一屠夫”明太祖朱元璋的殘暴刑罰:殺人如麻揭秘:古代第一屠夫明太祖朱元璋的殘暴刑罰分頁:1/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2、陳碩貞  歷史研究者將她列為中國歷史上慘遭裸刑的女人排行榜第二名。  隋末巾幗女傑陳碩貞於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十月率眾起義,自封為“文佳皇帝”。陳碩真是當地百姓的崇拜對象。後來起義失敗瞭,陳碩貞被俘。  在一些野史中傳說陳碩貞被俘後崔義玄剝光的她衣褲進行審訊,但她面無懼色,昂首挺胸;兩隻豪乳桀驁不馴地高高聳立著,雪白的肌膚透出一種神聖不可褻瀆的氣息。在打手們的推搡踢打下她昂然不跪,義正詞嚴地怒斥朝廷無道,貪官惡吏橫行;餓殍遍地,又不肯打開糧倉賑災,反而囤聚居奇,強占民產,幹起官商勾結的勾當,禍害百姓;文佳揭竿而起,完全是正義之道。堂下那位赤身裸體成瞭階下囚的妖婦還竟敢在他面前攻擊至高無上的皇權,崔義玄惱羞成怒,拍案大喝。堂下的打手們揪住碩真,揮舞著棍棒猛擊她那雙高挑修長的美麗雙腿迫使她跪下,用皮鞭狠抽她那對碩大傲聳的玉乳,又揪住她的秀發壓她的頭撞向地面,作磕頭狀。隨後打手們使出的各種兇狠毒辣而又卑鄙無恥的手段凌辱拷打她,如夾乳房,釘奶頭,刺陰唇……碩真被折磨得死去活來。被拉成大字吊在刑架上的碩真從昏厥中被冷水潑醒,她的身體漸漸恢復瞭知覺,看到崔義玄站在她面前,剛勁的手指捏緊緊著她兩隻鮮血淋漓的奶頭,狠命拉撕扯著她那對傷痕累累的豪乳,發出威脅的怒吼。碩真的嘴角露出蔑視的笑容,她知道這位不可一世的悍將失敗瞭。在後來的拷打折磨中碩真始終堅貞不屈使崔義玄這位勝利者深深地感到挫敗和絕望。   由於當局的酷吏們無法摧垮她的意志,便策劃摧毀她在民眾心中的形象,他們陰險地謀劃用唐朝刑法中對付謀反者最嚴厲的剖剮肢解當眾處決她。在行刑的那天,陳碩真被赤身裸體地綁在木驢上遊遍全城。飄葉秋風之中她一絲不掛,美麗的面容透露著剛毅不屈的神情,兩隻飽滿,碩大,高聳的玉乳在反抗,掙紮,扭動中象一對警世的大鐘震顫搖擺,慘白的胴體佈滿瞭道道傷痕,百姓們看到她受盡瞭摧殘,隻能暗暗流淚。在行刑臺上,兇惡的鄶子手們將赤條條的碩真四肢拉開釘在刑架上,先以極其卑劣的手段當眾凌辱折磨,然後緩緩地割去她那對豐碩傲人豪乳,舉到她面前揉捏拍打,想以此來摧毀其意志;但是,陳碩貞以蔑視的目光挑釁地瞪著觀刑的崔義玄厲聲譴責,對於劊子手的種種暴行毫無畏懼。隨之,殘忍的劊子手又開始慢慢地剖割她陰唇、子宮,盡管她的在刑房裡遭受過竹鞭抽打和鋼針穿紮,但剝割的利刃仿佛摧毀瞭她作為女性的根本,抽出瞭她靈魂的力量,她的喉嚨裡發出慘絕寰宇的淒厲嘶嚎。她的內心知道這是絕望的嘶嚎,是以前拷打她的對手從來沒聽到過的;她知道崔義玄聽到是多麼高興,觀看她受刑的市井之徒是如何地興奮,但她以無法控制瞭。她不知道她的慘叫持續瞭多久,在疼痛略有麻木時她看到鄶子手獰笑著拿著她的陰唇等器官在她眼前晃動,她扭過頭依然將不屈而憤怒的目光投向崔義玄,正在得意之中的崔義玄不由打瞭個寒戰。在冷酷的圍觀者的哄叫中,鄶子手抽掉碩真的寸寸柔腸,剮去她片片肌膚,截斷她節節玉骨;碩真挺著她那血淋淋的赤裸身軀,在她自己的淒絕的慘叫和好事之徒們的歡叫聲中,忍受著極度殘忍的暴虐酷刑,懷著那永不屈服的芳心欣然地迎向死亡。  另外有些記載中又說崔義玄凌辱的其實是陳碩真的屍體,她失去生命被割成零碎的殘破的軀體和內臟遭受卑劣地凌辱取樂,這也符合肢解刑的特點。李唐皇朝在殘酷處死陳碩真後還將她的故鄉新安縣改名為淳安縣,該地區新增的縣也以污蔑性的字眼“野縣”來命名。陳碩真從起兵到兵敗身亡,不過一個多月時間,但是東南震動,影響極大。可惜生不逢時,遇上瞭崔義玄這個克星。陳碩真敢於自稱“文佳皇帝”,在中國歷史上領導起義的女英雄中是獨一無二的。不知道後來武則天稱帝是否受瞭她的影響。分頁:2/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3、邱二娘  歷史研究者將她列為中國歷史上慘遭裸刑的女人排行榜第三名。  中國古代史上統治者最卑劣最下流的刑罰,莫過於當眾裸露女性的身體。在“穿衣文化”的世界觀形成後,中國人便開始以裸體為恥瞭,掠去女性的衣服,使其一絲不掛,這就是貶低她的身份,侮辱她的人格的一種卑鄙的做法,尤其是將女犯處以裸刑,除瞭貶低其身份之外還額外起瞭一個羞辱的作用。從古至今,有很多女性都為此付出瞭沉重的代價。  邱二娘(1833~1855年),女,泉州河市(今河市鎮)人,著名反清女領袖。邱二娘犧牲後,泉州南校場居民祀她為“莊腳媽”,後人編有《血染桐江》劇本頌揚其英雄事跡。   邱二娘被捕後不久被押送泉州,受盡嚴刑拷打,全身上下幾無完膚,但她始終堅貞不屈。同年六月十四日,邱二娘被押往泉州南校場執行凌遲之刑。行刑者將她的衣服全部剝掉,一絲不掛的將其綁在凌遲架上,臨刑前邱二娘不禁仰天長嘆:“天意啊!”然後便閉上雙眼,咬緊牙關,忍受著自己那赤裸身軀上的皮肉被劊子手一片片地割下來……。數個時辰後,邱二娘便香銷玉殞瞭,時年僅二十二歲。分頁:3/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4、廖觀音  廖觀音(1886-1903)清紅燈教起義首領之一。女。金堂縣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從紅燈教主曾阿義學“神拳”,借宗教宣傳反清滅洋。活動在華陽、簡陽、仁壽一帶。次年,與曾阿義在簡陽石板灘率眾起義,以“滅清剿洋”為宗旨,直撲總督府,寡不敵眾,失敗被捕。  她的祖父在鴉片戰爭中是參加過廣東三元裡鬥爭的義勇,因鬥爭失敗遭到清軍的抄捕。他率傢人輾轉逃到四川成都的與其略微沾親的“廖剪刀”舍下寄居,才得以脫離魔掌,即後又落腳在石板灘,開設一間土佈染房為生,全傢大小都成為作坊工人。其父廖為圻,母薜氏,生二子一女,廖觀音行二,在同族大排行中占老九,鄰裡親友都昵稱她為廖九妹。  1903年1月15日, 年輕的義和團女首領廖觀音被下令正式處以斬首刑。正午時分,廖觀音被剝光瞭衣服,赤裸著上身遊街示眾(清代死刑犯不論男女,依律都要去衣裸刑,所以1907年秋瑾就義之時,隻提出不得去衣的要求),但卻毫無怯色,英姿依舊,步履堂噠,慷慨引頸就義,令觀者唏噓一片。

古代死囚為何都選擇在秋後問斬? 古代砍頭文化

  古代死囚被斬首的全過程:斬首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殺頭。所謂梟首或棄市其實也都是斬首,隻不過梟首指斬首後把人頭懸掛在高竿上示眾,棄市指將囚犯在鬧市處死。從秦時起斬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後直至明、清的死刑執行方式主要是斬首,它的處罰程度比凌遲輕,而比絞刑重。  古代死囚為何都選擇在秋後問斬?  在小說、電影或者電視劇中,我們有時候會看到:“秋後問斬”,這是對於犯瞭死罪的囚犯所判的刑。為什麼古時候的統治者要選秋天來處訣死囚呢?  “秋後問斬”一詞據載始於唐朝,文學作品最早出現於《水滸》英雄傳中。追溯中國封建統治時期,有關“秋冬行刑”的記載,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而關於刑殺與時令的論述最早見於《禮記月令》:“仲春之月……毋肆掠,止獄訟”。  古時候,人們不能正確解釋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某些現象,認為在人類和自然界萬事萬物之外存在著一個能支配萬物的造世主。災害、瘟疫、祥瑞、豐年都是上天賜予的,因而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必須符合天意。刑殺、赦免也不能與天意相違背。古代司法工作者認為,天人是合一的,春夏之間草木茂盛生機勃勃,人的生死應合於自然。秋天草枯葉落,處決罪犯才合天地蕭殺之時。  之所以選擇秋冬二季實行,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閑,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再則大概是因秋冬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亦適合執刑,春天象征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性命吧。於是,秋冬時節處決罪大惡極的犯人,成為從古到今的傳統,漸漸在法律條文上形成“秋訣”制度:春天定罪,秋天問斬。  古代死囚被斬首的全過程  西漢中期董仲舒認為,“天有四時,王有四政,慶、賞、刑、罰與春、夏、秋、冬以類相應”。天意是“任德不任刑”,“先德而後刑”的,所以應當春夏行賞,秋冬行刑。東漢章帝元和二年重申:“王者生殺,宜順時氣。其定律:無以十一月、十二月報囚”。除謀反大逆等“決不待時”者外,一般死刑犯須在秋天霜降以後、冬至以前執行。從此,“秋冬行刑”遂被載入律令而制度化。  早在漢代起便有”秋冬行刑”的規定,除謀反、謀大逆等罪犯即時處死外,其他的死囚均待秋季霜降後至冬至前進行。隋唐以後,重案要案一般需中央復審復核,死罪更要多次復奏後由皇帝親筆勾決。 明清兩代又引入瞭”秋審””和”朝審”制度。每年霜降後十日,三法司同三品以上高官會審京畿附近的死囚,稱為”朝審”;而每年八月中旬復審各省死刑案件則稱為”秋審”,朝審與秋審後把死刑案分為情實、緩決、可矜、留養承祖四類,除情實類由皇帝勾決後執行死刑外,其他三類均可免除死刑。執行死刑一般是在秋冬季節,這與古人的自然神權觀念有關,即順應天意。春夏是萬物生長的季節,而秋冬是樹木凋零的季節,象征肅殺。相關閱讀推薦:古代為什麼要秋後問斬?秋後問斬是什麼意思中國古代刑罰為何要“株連九族”? 古代刑罰古代刑罰:中國史上最後一個死於腰斬的人是誰古代犯人被斬首的全過程:解密古代砍頭文化崇禎後人悲慘命運:福王被李自成砍頭後燉湯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古代都有哪些死刑?  商紂王最早使用 “醢(脯)”  “炮格” “焚”

歷史上唯一死後被砍頭的皇帝 頭顱當盛酒器

  和西方的帝王不同,中國古代的封建制度,天子高於法律。九五之尊的皇帝,言論就是聖旨、法律。皇帝開金口,一言既出,就是令出如山。像明朝末代皇帝崇禎,把保衛國傢的朝廷重臣袁崇煥(1584-1630)逮捕下獄,不經審判,不讓他抗辯自白,便處以磔刑 (千刀萬剮,慘無人道的凌遲極刑)。史學傢把袁崇煥之枉死,視為曠世悲劇!  這就是古代中國皇帝,無論有理無理,下令殺人是司空見慣的事。那時人民還存著“君權為神所授”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愚忠,甚至愚昧的思想,認為帝王是天之嗣子,秉承天意,統治天下,有生殺大權。有甚於此,帝王賜死,臣民還得服刑前下跪,向北遙拜,謝主隆恩,三呼萬歲!  隋煬帝喝鳩酒自殺  歷史記載,隋朝隋煬帝楊廣(569-618),弒父殺兄,淫辱庶母,篡位稱帝。當瞭14年荒淫皇帝,將整個繁榮強大的隋王朝大好江山,弄得支離破碎,終於土崩瓦解。那時他自知罪孽深重,預感會被殺,常對著鏡子說:“這樣好的脖子,等誰來砍?”可見他知道,皇帝也會免不瞭被砍頭的劫數!   不過,隋煬帝沒有被砍頭,當他面對死亡,提出要求:“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鳩酒來!” 結果“自解練巾,縊殺之”。 (資治通鑒185卷)  殺害他的宇文化兄弟,竟然是曾幫助他弒父篡位的宇文述的寶貝兒子!  我曾經為此請教過學問淵博的朋友,他們以為,自從秦朝有皇帝以來,中國歷史上好像沒有被斬首的帝王。  可能是古代人對稱為天子的皇帝的崇信,已經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沒有人會比天子大,所以也沒有人可以斬他,也沒有合適的刀。就算一個朝代顛覆另一個朝代,也不會有人說,要把上一個皇帝斬首。否則新皇帝會顯得殘暴失去民心,在史冊上留下污名。當時,唯天論是非常重要的社會理念,所以隻有老天可以收回天子的命。相關閱讀推薦:萬歷皇帝一日寵九妃的下場如何? 明神宗結局怎樣皇帝死後宮女們如何為帝王守陵?

古代犯人被斬首的全過程:解密古代砍頭文化

  古代犯人被斬首時感受是如何?斬首是古代執行死刑的手段之一,就是殺頭。所謂梟首或棄市其實也都是斬首,隻不過梟首指斬首後把人頭懸掛在高竿上示眾,棄市指將囚犯在鬧市處死。從秦時起斬首正式列入法典。隋代以後直至明、清的死刑執行方式主要是斬首,它的處罰程度比凌遲輕,而比絞刑重。斬首,在各種死刑中藝術性算是比較低的,但是技術要求並不低!生手或外行根本不可能順利的把頭砍下來!曾有記載,一個劊子手連砍17刀犯人的頭才被砍下來!  難斷脖頸  斬首的行刑者——劊子手都是心狠手黑之輩,他們不僅要有殺人的膽量,而且要經過一定的技術訓練。人的脖頸雖然比較細,但因為其中有頸椎骨,所以不用力氣就不能一下子砍斷。有的犯人孔武有力或身懷絕技,要砍掉他的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嘯亭雜錄》卷八所記的阿裡瑪是清初一名武將,在應該城任職橫行不法,作惡多端,順治皇帝想除掉他,就派遣一名勇力僅次他的武官巴圖魯占把他逮捕,押趕菜市口斬首。囚車走到宣武門,阿裡瑪說:“死就死罷瞭,但我是滿族人,不能讓漢人看見我受刑,就在這城門裡邊把我殺瞭吧!”同時,他用腳勾住城門甕洞,囚車竟不能前。巴圖魯占同意瞭他的要求,下令在城門裡邊行刑。在用刑時,阿裡瑪的脖頸就像鐵鑄似的,刀砍不動。阿裡瑪告訴巴圖魯占說,先用刀割斷脖筋,然後再砍。巴圖魯占讓劊子手照著辦,才把阿裡瑪的頭砍掉。   惠康野叟《識餘》卷四“說異”一節,記明朝有個陸暉的蘇州人犯罪當斬,受刑時,劊子手揮刀砍去,卻未能損傷他的皮肉,刀反而被砍折瞭。這樣連續砍折瞭三把刀,他的脖頸連一點兒血也不見,隻有3個刀印。監斬官大驚,問他是怎麼回事,陸暉說:“我在入獄後就讓傢裡人造瞭一尊觀音像,虔誠祈求保佐。現在你們殺不死我,這是觀音菩薩的慈力吧。”監斬官把這一情況如實呈報,有司奏明朝廷,赦免瞭陸暉的死罪。這個陸暉,可能具有硬氣功一類的絕技,觀音菩薩保佑的話不過是假托之詞。  清代咸豐年間,有一次官軍在福建沿海地區捕獲海盜50餘人,趕福州市北郊刑場斬首。這些海盜多是有些功夫的,劊子手行刑時連砍數刀還不能砍下頭來。於是就另想辦法,找來一條木匠用的大鋸,兩個人對拉,鋸斷囚犯的脖子,囚犯號叫,慘不忍聞。相關閱讀推薦:西班牙早期殘忍刑具 酷刑博物館都放瞭些什麼? 令女人毛骨悚然的幽閉之刑:屬於女人的“宮刑”盤點古代十種死刑的類型 犯哪種罪會判死刑?盤點古代日本女囚犯遭受的12大酷刑 慘不忍睹!株連九族指哪幾族?古代刑罰為何要“株連九族”

夢見被砍頭

  表示懲罰。因此它可能是告訴你,你生活中的某種消極模式應得到改善。  表示一種從過強的理性下獲得自由的需要。所以應給直覺多一點空間。對那些書呆子型的人和太理性化而缺少感情色彩的人來說夢中被砍頭是一件值得祝賀的事情。砍瞭頭,你才會註意到你不僅僅擁有一個頭,不僅僅是思想,你還有心,有感情,有肉體,有本能,有直覺,你會成為一個更全面的人,更完整的人。  在夢裡,這種人被砍頭時,往往會感到放松、愉快。例如有個女士夢見人們排著隊去砍頭,她的頭也被砍瞭,但是卻並沒有死,而且心情很好。我們可以推斷這大概就是一個過於理性化的女人。   砍頭還有一種含義,就是閹割的象征。假如一個男人夢見頭被砍,特別是禿瞭的頭被砍,往往有這種意義。這種夢令人十分焦慮。  S女士夢見:許多女人排著隊走。  “在一條長長的人龍中,我隨著隊伍慢慢前進而緩緩轉腳步。由於前進速度極為緩慢,因此我有充分的時間可可東張西望,我這才發現隊伍中都是年輕的女性,其中還有我認識的人。”  “隊伍不斷向前移行著,但我不知道這個眾人靜默往前走的行列到底要幹什麼。於是我引頸長望,看到前面有一座斷頭臺。”  “每個女人走到斷頭臺前,即被斬下首級,然而,沒瞭頭顱的女人卻若無其事地離開。這情景我覺得也沒什麼好害怕的,於是,我繼續留在隊伍中,隨著行列緩緩移行。心想,等一下輪到我的時候,我也甘願這樣鍘下頭來……”  一位心理學傢是這樣分析的:  心甘情願上斷頭臺,這隻存大於夢中的黑色幽默對作為女強人的S女士來說,其實是相當陌生的。  S女士早年以拔尖的成績,畢業於國內一流大學,爾後又修得國際知名大學的博士學位,回國旋即為某大公司延攬為專業主管,她已婚,尚未有子女,雖然她一直希望能有一兩個小孩,但目前仍在避孕中。  她和夫夫的關系大抵不錯,但說不上親密。與同事相處,稱得上關系良好,可是很難熱絡。事實上,她由於學識高,加和身為單位主管,未免自視也高。部屬們對她脾氣也不大敢領教,她動輒就訓斥別人,不僅同事,連她的丈夫也都在心裡對她敬而遠之。  盡管擁有令人欣羨的生活,她卻不時感到空虛;她有心求變,可是盡管她縝密地思考,就是理不出一張能讓她滿意的藍圖。  而就在她沉睡的時分,意識松懈的瞬間,潛意識為她亮出一座斷頭臺。  “頭”是人的思考總源。理性中樞,因而,“頭斷”便意味要放棄理性思考。S女士在夢中看到諸多女士斷頭而不覺害怕,甚至還做好“心理準備”,心甘情願地依次走上斷頭臺,這也許是S的潛在意識已察覺到,“理性思考”固然使得她表現優異而成為出眾的女強人,但“理性思考”同時也是阻斷她能擁有親密人際關系的最大障礙,而她的空虛與不滿就來自她與眾人的疏離。  現實的斷頭臺即是死亡。夢中的S不怕頭斷,或許是她意識到一種生命形態的結束將是另一種生命形態的創生,而她必須經過一次“死亡”的淬煉才有可能獲得重生。果然,S女士接受瞭她內在自我的忠告。經過相當時間的努力,她不僅變得親和,而且還成為兩個孩子的母親!  這位心理學傢分析的“現實的斷頭即是死亡……”這一段,分析得不大好。因為“斷頭即是死亡”是醒著的人的日常邏輯,而不是夢中邏輯。在夢的邏輯中,斷頭不意味著死亡,“沒瞭顱頭的女人卻若無其事地離開。”所以,“死亡”和這個夢並沒有什麼關系。  頭是思考總源,理性中樞,斷頭代表消隊“理性思考”這一點的分析卻是十分恰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