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禮節

訂婚的程序講解 註重禮節的儀式

  訂婚又稱“文定”,昔稱“納吉”及“納徵”,訂婚雖然不像結婚般繁復,但傳統習俗仍非常重視,男女雙方均需準備若幹禮品,一起看一下訂婚的程序吧!   訂婚的程序:   男女雙方長輩商定訂婚事宜,雖然現在是自由戀愛的時代,但在結婚這等終身大事面前,還是需要征求父母長輩的意見與建議,因此在訂婚之前需要與雙方父母長輩溝通訂婚事宜。特別是在思想相對傳統的傢庭,或者是大傢族,訂婚是整個傢族的大事,必須要跟長輩商議的。   聘禮,大部分地方有訂婚金飾的說法,如四金或者是五金,這是男方需要提供給女方的訂婚禮,包括:金項鏈、金耳環、金手鏈等,很多人會說金戒指,其實現代很多訂婚已經不需要金戒指瞭,很大一部分用的都是鉆戒。當然除瞭這些屬於男方給到女方的金飾之外,男女雙方還需要給對方的長輩準備禮品,這部分現代訂婚流程已經沒有特別的限制瞭   戒指,在古代的訂婚中,男方是需要給女方提供金戒指的,但是隨著鉆石進入中國,以及人們觀念的改變,訂婚鉆戒越來越受到廣大青年男女的喜愛。特別是訂婚戒指的寓意,是在選擇訂婚戒指時最在意的,比如說:唯一印記的戒指因其獨特的理念:一生隻能買一枚,成為瞭訂婚戒指的首選。意味著當一個人把這枚戒指送給你的時候,你就成為對方的唯一,唯一印記戒指代表著永恒的愛。就像是鉆石的意義一樣:鉆石恒久遠,一顆永流傳   訂婚的場所也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女方的父母都希望男方可以主動到女方傢拜訪,以表示對女方的尊重。所以一般訂婚的場所會選擇在女方的傢裡,同時在傢裡大傢的交談也相對來說比較親切,免除瞭外人的打擾。當然也有選擇在外面酒店舉辦訂婚的,這種情況很可能是相對大的傢族一起吃飯約定,在選擇酒店時一定要照顧到雙方傢庭的口味區別,以及酒店環境,一定要選擇在安靜優雅的酒店。

農村婚宴的菜單推薦 看中傳統的婚宴禮節

  農村舉辦婚宴,一般是自傢院子裡面擺上幾桌幾十桌,自己或者請廚師過來做菜。農村婚宴,更看重傳統的婚宴禮節、婚宴禁忌、婚宴講究等,所以新人要特別註意農村婚宴的菜單怎麼搭配。   農村婚宴的菜單一、   1.{龍皇獻彩卷},炸榴連卷   2.{紅袍添喜慶},扣肉   3.{福至如東海},蒸海魚   4.{翡翠滿庭園},花菇小塘萊

古代歷史上外國使臣來華見皇帝要行那些禮節?

  導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向來有得天下、居正統的觀念,而新航路開辟之前,東方諸國,以中國的國勢最為強盛,因此也比較強勢,大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陸之濱,莫非王臣”的氣勢,而中國也一直以天朝大國自居。  由於這樣的觀念根深蒂固,中國對周邊國傢、政權一般都會顯得比較強勢。根據歷代正史或者文人筆記的記載,與中國中央政府有交往活動的周邊部族政權或國傢,一般分為“入朝”和“來貢”兩種。“入朝”是指藩屬國傢來華,這些國傢對中國稱臣納貢,侍中國為宗主,中國皇帝要冊封其國君,承認這些人在其國內統治的合法性,如朝鮮、越南、緬甸、蘇祿、暹羅、琉球等。“來貢”的情況則更為復雜,還包括很多外國商人的商業欺詐行為。到瞭清末,與清朝有往來或締約的國傢派使者出使中國,其地位與清朝平等,如西洋各國。出於畏懼大國的威勢,外國出使中國,一般按照中國的禮節。清朝集歷代封建禮儀典制之大成,制訂瞭吉、嘉、軍、賓、兇五禮之秩序。凡是外國使臣來朝,均以賓禮相待。但鑒於各國與中國的關系,其使臣覲見皇帝的禮儀也不同。   各藩屬國來華,屬於“來貢”,由禮部負責接待。各藩屬國的貢期是不一樣的,朝鮮每年一貢,琉球兩年一貢,暹羅三年一貢。每當貢期,各國貢使攜帶表文、貢物至京,在禮部大堂設案舉行呈表納貢儀式。舉行儀式當天,貢使由禮部官引至禮部,使臣對案行三跪九叩禮,禮成後禮部將表文送給內閣轉呈給皇帝,貢物存在有關衙門內。如果趕上大朝、常朝,貢使則可以隨朝臣一起覲見皇帝。如果不是朝期則由皇帝決定是否召見。召見時,貢使要行三跪九叩禮,皇帝通過翻譯詢問有關情況,表示慰問,若皇帝特示優待,還可以讓使臣進入大殿,賜坐賜茶。第二天,貢使到午門謝恩後返國。  西方各國來華時的禮儀,前期和後期是不一樣的。據檔案記載,清朝前期西方各國派專使來華的主要有西班牙、荷蘭、葡萄牙、意大利、俄國和英國等。其使臣一般由禮部接待,將表文、貢物轉呈皇帝,如果皇帝召見,則須按清朝禮制行跪叩禮。例如,康熙五十九(1720)年葡萄牙使臣裴拉理奉表來朝,康熙在暢春園九經三事殿接見瞭他。接見當日,禮部在殿階下正中設表案,康熙帝升禦座。貢使在鴻臚寺官導引下將表文放到表案上,行三跪九叩大禮,然後再膝行至禦座旁親手將表呈給康熙帝,再行三跪九叩禮,康熙帝賜坐賜茶。此後,雍正五(1727)年西洋博爾都噶爾王派麥德樂、乾隆十八(1753)年葡萄牙派巴哲格來華,都照此規定行瞭三跪九叩禮。到瞭乾隆後期,隨著西洋各國與中國交往的日益頻繁,各國逐步認識到覲見禮儀在維護國傢地位和尊嚴方面的重要性。因此,使臣們不願意再給清朝留下朝貢歸順的印象,因而對清朝規定的覲見禮儀提出瞭異議。這一時期,西方使臣來華覲見皇帝,有的已不願遵行清朝的跪拜禮。如乾隆五十八年英國派馬戛爾尼來華,經過交涉,最後覲見乾隆時采取瞭折衷的辦法,行單腿跪拜禮。而嘉慶二十一年英國使臣斯當冬來華,幹脆就拒絕跪拜,最後被嘉慶趕瞭回去。   世界近代史開始後,工業革命使西方各國的發展步入瞭全面高速的時代,中國的發展相對緩慢很多,國勢也是日漸衰微。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正如“弱國無外交”所表達的意思,此時的中國已經沒有能力與西方各國維持正常的外交關系瞭。盡管西方各國紛紛在北京設常駐公使館,但顯然已經不是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瞭。這些外國公使狐假虎威,不斷要求覲見皇帝,親遞國書,但又不接受中國規定的跪拜禮儀。而清廷內部圍繞接見禮儀也展開瞭一場辯論,一部分大臣認為公使覲見時必須行三跪九叩禮,反對者則考慮到西方各國風俗,主張覲見時不必強行跪拜之禮。以中國當時的狀況應對外交事務,簡直可以稱得上是鬧劇瞭。  針對雙方的爭議,中外就覲見一事達成瞭協議:清帝在接見公使時坐立自便,是否賜酒賜茶也由皇帝自己決定,對於覲見的時間、地點由皇帝發佈諭旨確定;各國公使覲見皇帝時不必行三跪九叩禮,但要行五鞠躬,以表誠敬。在覲見期間,公使除呈遞國書外,不能擅自提出其他要求,隻可回答皇帝的提問。按這一禮儀,同治十二(1873)年六月初五日,同治帝在中南海紫光閣首次接見瞭各國駐華公使。此後清帝接見各國公使都依這一規定行鞠躬禮。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後,清政府與侵華的英國、法國、俄國、德國、美國、日本、意大利、奧匈帝國,外加比利時、西班牙和荷蘭,共11個國傢簽訂瞭《辛醜條約》。此後,覲見禮節又有所變化,規定使臣覲見皇帝在大內乾清宮正殿舉行,使臣可乘轎至乾清門,呈遞國書時清帝必須親手接收等。到瞭這一時期,使臣來華所遵循的禮儀基本上已經脫離瞭兩國正常交往時應當遵循的禮節的范圍瞭,此時的覲見更像是外國使臣單方面的炫耀武力。相關閱讀推薦:古代男子為何在父死後娶繼母?中國古代收繼婚制古代歷史上的太監為何大多不識字?古代歷史上的無事不登的三寶殿在哪三殿?中國古代歷史上皇帝們出遊時誰來處理國傢事務?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有哪些個皇帝喜歡嫖娼?春節吉祥圖案:盤點古代過年流行的十大吉祥圖案

古今傳統禮節的名言名句

    禮之大本,以防亂也。 ——柳宗元     德行比人情世故更難獲得;青年人失掉瞭德行是很少能夠再恢復的。怯懦無能和不懂人情世故是大傢歸給私傢教育的過錯,其實這並不是在傢庭裡面進行教育的必然結果,也並不是無法醫治的毛病。如果說傢裡溺愛太過,常常使人懦弱無能,應該竭力避免,那主要是因為我們的目的是為瞭德行的緣故。 ——洛克   

關於禮節的名人名言

●禮貴從宜,事難泥古(宋·王安石) ●熟不拘禮 ●傢不拘禮 ●禮儀的目的和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得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敬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約翰·洛克) ●禮從時宜 ●禮節禮貌的興起,是變亂的結束(日本)

溫雅禮節的名言警句

●幽雅比美麗更富有魅力(愛默生) ●幽雅是永恒的,而麗質卻有消損的時候(托·富勒) ●僅有麗質而無幽雅的神態,有如魚鉤上未放釣餌(愛默生) ●幽雅之於體態,猶如判斷力之於智慧(拉羅什富科) ●幽雅是上帝的禮物,而智慧則是天賜的機遇(蘭格倫) ●駕馭語言的能力使你變得高雅

紳士禮節的名言警句

    禮儀又稱教養,其本質不過是在交往中對於任何人不表示任何輕視或侮蔑而已,誰能理解並接受瞭這點,又能同意以上所談的規則和準則並努力去實行它們,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有教養的紳士。 ——洛克  人有禮則安,無禮則危。 ——《札記》    

有關言語禮節的名言警句

語言屬於一個時代,思想屬於許多時代。 ——卡拉姆辛 爭論是思想的最好觸媒。 ——巴甫洛夫 言語本來應當是思想的仆人,但卻往往變成思想的主人。 ——克魯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