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秘聞

張作霖與溥儀詭異交往秘聞:大軍閥竟給落馬皇帝磕頭

  導讀:正在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個民國大人物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瞭一個響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餘,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  曾幾何時,他們一個是高高在上、說一不二的大清皇帝,一個是仰之鼻息、食其俸祿的小統領。事事無常,瞬息萬變,未及幾年,二人的地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一躍成為手握重兵、權傾四野的風雲人物,一個卻失去江山、僅剩下一個“末代皇帝”的空頭銜。他們就是中華民國陸海軍大元帥張作霖和末代皇帝溥儀。本應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人物,卻演繹瞭一段你來我往、相互利用的歷史短劇。  蒙龍恩,受封賞  早在張作霖千方百計接受清廷招撫起,便註定要與清廷皇室發生千絲萬縷的聯系瞭。而且張作霖內心是應該感謝行將末路的清王朝的,盡管該政權已經岌岌可危,但卻讓出身低微的張作霖完成瞭他人生的一個重大轉折,從此平步青雲、扶搖直上。  接受招撫之後,張作霖便以清廷的忠實子民自居,先是剿胡匪,後是剿蒙匪,出生入死換取瞭清統治者的獎賞與重用。由此也有瞭他與剛剛登基的小皇帝溥儀的初次接軌。小皇帝溥儀賞賜張作霖頂戴花翎,並以總兵記名,擢升為洮南鎮守使。此外,溥儀還賞賜給張作霖龍袍一件,可見對其的肯定與重視。  辛亥革命之際,張作霖果斷決策,保衛清廷,鎮壓革命。心機頗重的張作霖此時並非真心維護那個他從未蒙面的年幼小皇帝,僅是將此作為他政治上崛起的一次有利契機。但此舉卻讓風雨飄搖中的清廷感激涕零,小皇帝也再次對這位忠實護主的勇士進行破格升賞,任命他為“關外練兵大臣”,並再次賞戴花翎。   一心熱衷於升發的張作霖,從未見過這麼大的封賞,不禁受寵若驚,馬上以“社稷之臣”的身份,聯合馮德麟、馬龍潭、吳俊升等三十三名武將,給當時任內閣總理的袁世凱拍電,表示要武裝勤王。其電文說:“革命軍釀成民亂,無視君主,徒逞其私利私憤,其行為殆與盜賊無異。朝廷隻汲汲於大局之和平,雖有議和之議,但如斯缺乏誠意之和平,殊無講求之必要,吾人所可取之途徑,惟有武力而已。東三省與內地各省不同,軍隊部署既定,且勤王之心亦厚。勁旅數萬,一旦有命,即可取道山東南下,誓當剿滅革命軍,以區區微忠,盡瘁朝廷……”不知其時的小皇帝是否懂事,如已懂事,恐怕也會被張作霖的“耿耿忠心”所感動。  不僅如此,當直隸張環芝來電約張作霖帶兵進關“勤王”時,他“即電復允許,擬即自帶巡防隊數營赴直聯合各軍與民軍交戰”,隻是由於趙爾巽認為他在“保安會甚孚眾望,恐一日離省人心浮動,故特挽留”,因而未能前往。否則,張作霖其時便有機會挺進關內!  但張作霖的出兵並不能挽腐朽的清廷於傾倒,歷史的車輪很快便進入瞭民國時期。  “隔岸觀火”,張作霖“借刀殺人”  溥儀雖退位瞭,但很多清室遺民不忍清廷走向終結,故一直積極地進行復辟活動。曾沐浴著“浩蕩皇恩”而爬上高官顯位的張勛便是清廷的堅守者。縱觀全國上下,張勛認為已升任為奉天省長的張作霖手握重兵,最主要是他曾深感張作霖對清廷的耿耿忠心,乃派人進行聯絡。張作霖欣然同意,並派代表副官長趙錫嘏參加瞭張勛在徐州召開的策劃復辟會議。由於在各省軍閥中,“尤以張作霖與皖省長倪嗣沖贊成最力”,其代表趙錫嘏於徐州也備受優待。這時,張作霖的謀士袁金鎧為他出謀劃策:“馮德麟因你升為督軍,時有不平之色。莫若令其入京,暗中參加復辟,事成大帥不失戴詡之功,不成以馮當之,臥榻前免去他人酣睡,亦調虎離山之計也。”張作霖對袁金鎧的進言,“深以為然”。權衡利弊,不久前還舉雙手贊成的張作霖馬上轉為“高騎墻頭”,“暫行觀望”。  1917年6月7日,張勛以13省軍事同盟盟主身份,率“辮子軍”北上,敲響瞭復辟的鑼鼓,並於7月1日擁立溥儀為帝,重登寶座。頓時北京街頭又高懸起清代黃龍旗,不少人又披上假辮,袍褂加身。紫禁城內重新熱鬧起來,並大加封官許願,張作霖亦在其列:“任命執事為奉天巡撫,速向朝廷呈獻賀表,並用宣統年號。”  張勛這一逆歷史潮流而動的復辟醜劇上演後,立即引起全國的一片聲討。張勛走投無路,乃同王士珍、陳寶琛等人商討救急之策。他們一下就想起瞭奉天重兵在握的張作霖,於是馬上擬旨,封張作霖為東三省總督,命他火速進京勤王。幾天前還隻授張作霖為奉天巡撫,如今用得上瞭,馬上以高官相誘。寫完上諭得加蓋皇上的“法天立道”禦寶才能生效啊,偏偏印盒鑰匙在載灃手裡。陳寶琛下令:砸鎖取印。並命在北京參加復辟的奉軍旅長張海鵬火速出關送信,請張作霖派兵救駕。張海鵬受命後便“化裝從小路繞道熱河一帶逃回關外”。豈料,剛出京就被討逆軍截獲,聖旨離張作霖還遠著呢。  其實,即使聖旨如期送到,審時度勢的張作霖也不會再來救駕的。聰明如他,怎會擔著與全國人為敵的風險為處於逆勢的清廷張目。一見風頭不對,張作霖馬上命令其前往天津“觀望風色的代表趙錫嘏,晉謁段總理,”表示隨時“聽候總統吩咐。”段祺瑞聽瞭大喜:“不料張雨亭,他還贊成民國。”就這樣,張作霖搖身一變,又成瞭反對復辟的“進步人士”瞭。  在這場復辟醜劇中,溥儀下臺,張勛出走。一直觀望的張作霖卻趁機扳倒馮德麟,驅逐孟恩遠,向著他東北王的寶座更近一步,成為一個大贏傢。相關閱讀推薦:日本人為什麼炸死張作霖?究竟是誰暗殺瞭張作霖軍閥張作霖罕見傢族照:女兒漂亮兒子帥張學良口述揭秘:張作霖生平最害怕的人竟是他!張作霖6個老婆14個子女今何在?張作霖的6位夫人揭秘張作霖的10條傢規 曾為幾個路燈槍斃小舅子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暗中交往,引來復辟之說  復辟失敗後,紫禁城裡的小皇帝和他的忠臣們卻一刻也沒有停止復辟活動。吸取教訓,他們認識到:直接決定小朝廷的安危和前途禍福的,還是那些握有重兵的軍閥們。  於是,溥儀開始在眾多的軍閥中物色他的支持者,首先他就選擇瞭奉系軍閥首領、東三省巡閱使張作霖。張作霖之所以入選,其一,他是手中握有重兵的權勢人物;其二,他對清廷有著一種莫名的“尊崇”,屬可拉攏之人;其三,就在於他所統治的地區,是大清王朝的發祥之地,清王室在那裡還附有大批土地、皇產及莊園。對此,溥儀也曾承認說:“我記得這年(1919年)的下半年,紫禁城裡的小朝廷和老北洋系以外的軍人便有瞭較親密的交往。第一個對象是奉系的首領張作霖巡閱使。”  對徒有虛名的溥儀拋來的橄欖枝,此時已登上東北王寶座的張作霖並沒有無動於衷。他有自己的如意算盤:宣統皇帝雖然隻剩下一個空名瞭,但其在滿蒙地區仍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可以借助他“宣統皇帝”的名號增加自己統治上的光彩,為進一步奪取滿蒙造勢。就這樣,兩個各有所圖的人開始瞭若即若離的交往。  1919年,紫禁城突然收到一筆巨款,溥儀的父親載灃打開一看,原來是奉天代售皇產莊園的款子。那時候紫禁城的開銷全靠民國政府的施舍,或偷偷盜賣文物國寶度日,現在意外地收一筆數目不小的錢,自然對“總策劃”張作霖感激不盡。隨後,由內務府選出兩件古物,一件是《禦制題詠董邦達淡月寒林圖》畫軸,另一件是一對乾隆款的瓷瓶,用載灃的名義,派三品專差唐銘盛於10月前往奉天向張作霖面謝。來而不往非禮也,張作霖特派把兄弟張景惠攜帶禮物,隨唐銘盛赴京答謝。  正所謂沒有不透風的墻,兩人的交往很快為嗅覺靈敏的外文報紙所捕獲,於是在這一年的報道中諸如“張作霖正策劃恢復帝制,準備在即將到來的秋季,使那位年輕的皇帝在沈陽重登皇位”等相關報道漸次出爐,一時間鬧得沸沸揚揚。9月9日,天津的《華北每日郵電》報,發瞭一篇題為《另一場復辟是否近在眼前?》的報道。到12月27日,《北京導報》更是直接披露:“最近幾天,在當地的各個階層中,尤其是在張作霖將軍手下的軍人中,盛傳一種傳聞,聲稱清朝的君主制度不久將在北京重新建立,以取代現存所謂的中國共和制政府……此次發起重建君主制的,是張作霖將軍。“對於這些報道,溥儀甚感興奮:“它使我從心底感到瞭欣喜,我從而也明白瞭為什麼奉軍首領對紫禁城那樣熱誠”。看到希望的溥儀更加緊瞭與張作霖的往來。   充當小皇帝的保護神  面對外界的傳聞,張作霖是置若罔聞,於次年的4月17日,再次托人給溥儀進呈瞭兩棵東北人參。  此外,張作霖還於危難之際充當小皇帝的“保護神”。1920年7月12日,直皖戰爭爆發。14日,張作霖就派人入宮向溥儀通報軍情,並一再聲明要“鞏衛皇室”,寬溥儀的心。此舉再次博得瞭小皇帝的好感。直奉戰勝,紫禁城內得知張作霖馬上要進京,異常興奮,馬上派出內務府大臣紹英前去迎接。當聽說張作霖要入紫禁城內給“聖上請安”,整個紫禁城都為之沸騰瞭。甚至為瞭迎接張作霖並給他準備賜品,溥儀的近親重臣們還特意到醇王府開瞭個小會,最後決定應加大對張作霖的賞賜力度,要在“一般品目之外,加上一口寶刀”,對張作霖的禮遇有加可見一斑。但事務繁忙的張作霖並沒有進見溥儀,這讓精心準備的紫禁城大為失望。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質問黎元洪,澄清復辟之說  奉系的各大將領與那些王公大臣們,也是打得火熱,他們常常在一起聚會、打牌、吃飯……甚至醇王府的總管張文治還和奉系將領、張作霖的把兄弟張景惠結拜兄弟。奉系將領張景惠、張宗昌還被授以紫禁城騎馬的殊榮。此前的復辟之說更是傳得滿城風雨。  1921年春,寓居天津英租界的前總統黎元洪,在寓所接待《字林西報》駐北京特派員記者甘露德,就時局問題發表瞭談話;事後,甘露德撰文發表於3月14日的《字林西報》上。文中指出:“據稱,復辟帝制的計劃已實行至這樣的程度,那位滿洲獨裁者(張作霖)在中國各地的軍界夥伴中的許多人都知道,在6月之前,一定會發生一場支持清帝的公眾示威活動。而且,這場示威在任何一天都可能爆發。“  之前的復辟之說並無根據,隻是人們捕風捉影的猜測,所以張作霖也沒有放在心上,但這一次不同瞭。因為這一消息是出於前總統黎元洪之口,具有很大的權威性和煽動性。張作霖對黎元洪如此信口開河怒不可遏,馬上拍電質問黎元洪。已是江河末日的黎元洪,哪裡敢招惹這位日益顯赫的東北王啊,立即回電,矢口否認,“鄙人無此言論,詳情已於天津《益世報》登載,聲明無此事實。現將該報另信寄。希閱。“除此之外,張作霖還在北京、天津、上海等主要城市的各大報紙上發表聲明進行辟謠:“作霖以愛國為天職,凡有破壞我共和政體者,將挺身而擊之。“事實上,深諳政治的張作霖也不會逆歷史潮流而上,為無權無勢的落魄皇帝而丟瞭大好前途。  投桃報李,禮尚往來  但是該利用還得利用。因此,在復辟之說漸漸平息之後,張作霖還是不會拒絕與溥儀的往來的。而溥儀也仍將其視為重登帝位的希望所在,兩人之間來往不斷。  1922年3月,張作霖做壽,溥儀特備兩份厚禮送去。第一份是壽幛一軸、如意一柄、第二份是墨兩匣、硯兩方、宣統五彩瓷盤兩件、三鑲玉如意一柄、庫緞衣料四件。  1922年12月1日,溥儀與婉容舉行”大婚“盛典,張作霖馬上派人送去大洋一萬元”恭賀新禧“。   1923年初,張作霖嫁女,溥儀差人備瞭兩份厚禮:一份是給“張巡閱使”的,三鑲白玉如意成匣,大卷綺霞緞八端,綠繡喜字中堂成軸,綠繡紅緞喜聯成對;另一份給新娘的是:細繡喜字中堂一軸,細繡喜對一副,化妝品兩匣,衣料八件。  到瞭3月28日張作霖生辰,溥儀又送瞭一份大禮,並命人在大紅禮單上寫道:張總司令2月12日生辰,宣統皇帝致贈:福壽條一件、壽畫一軸、如意一柄、五彩瓷瓶一對、洋煙一匣、衣料四件。  隨著奉軍實力大增,溥儀感到張作霖已有雄霸關內的實力,乃於1924年張作霖壽辰之際,花瞭血本送瞭重禮:無量壽佛一尊、三鑲玉如意一柄、五彩九桃瓶一對、五彩雙象耳瓶一對、五彩小瓷盤一對、青玉大吉葫蘆小插屏一對、打簧洋鐘一對、洋煙一匣、紅雕漆圓盒一對、綺霞緞衣料八端。此外,溥儀還於一星期後補送“萬古英風”匾額一面,並福壽字及古玩等多件。數量之多、禮品之貴重,在溥儀的“送禮史”上恐怕也屬罕見。  密見莊士敦,圖謀恢復皇帝特權  1924年11月5日,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攆出紫禁城,並把他軟禁在醇王府內。得知此消息的張作霖很是憤怒,並馬上進行斡旋。很快,駐守醇王府的國民軍日漸撤離,門禁放寬,醇王府又呈現出“一種暫時的小康狀態”。等到張作霖一進京,他立刻撤換王府的大門衛隊,解除監視,並派人慰問溥儀。  此次入京的張作霖,儼然是北京城內說一不二的人物。如果他願意幫助溥儀恢復皇帝尊號,返回清宮居住,按其權力來說不是沒有可能。所以東三省世榮等名流五十三人聯合致電張作霖,要求“恢復原有優待皇室條件,以昭大信而服中外之人心”。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11月26日,張作霖派密使約小皇帝身邊的紅人莊士敦與張文治到帥府一敘。莊士敦馬上與溥儀商量,張大帥有請,必有要事啊,哪有空手去的道理。溥儀想瞭想,讓莊士敦帶瞭兩樣東西交給張作霖:一張由溥儀親手簽名的照片,另一樣則是一隻鑲滿鉆石的黃玉戒指。但是張作霖隻收瞭照片。張作霖熱情地接待瞭這兩位小朝廷來的客人。然後與莊士敦單獨密談瞭數小時。當莊士敦把皇上的禮物拿出來,送給張作霖時,張拿著那幀照片,端詳很久並沉思著。最後決定:收下照片,退回戒指。  莊士敦與張作霖的這次密談,帶給溥儀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張作霖承諾將設法“幫助皇上並挽回殘局”,恢復皇帝的特權。但要特別小心,不要因此“引起共和派猜疑”,以免復辟君主制度之嫌。  得到張作霖承諾的溥儀馬上命羅振玉寫瞭一份《賜張作霖詔》:“奉軍入京,人心大定,威望所及,群邪斂跡。昨聞莊士敦述及厚意,備悉一切”。瀕臨絕境的溥儀“小朝廷”,由於張作霖的鼎力相救,不僅得以絕路逢生,而且重燃復辟之希望。  但是,沉浸在美夢當中的小皇帝很快發現,張作霖不過是“空言示好”,卻並無實際舉動。於是,溥儀潛往日本使館,這就是所謂的“真龍啟飛”事件。  得知溥儀出走的消息,張作霖大發雷霆:我已經主動向你示好,並承諾對你予以保護。在這種情況下,你悄悄跑到日本領事館,這不是信不過我張作霖嗎?  張作霖的這種不滿,在再次會見莊士敦時得以宣泄。莊士敦受到瞭與第一次拜訪時大相徑庭的待遇。站在莊士敦面前的張作霖,已經“不再是一位溫和、富於同情心、溫文爾雅的中國將領,而是一個傲慢、舉止粗魯、暴躁的滿洲土匪”。看到莊士敦進來,張作霖沒有任何客套話,“他一開口就因把皇上帶到使館區而對他大加斥責”。莊剛想解釋,張作霖就粗魯地打斷他的話並厲聲質問:“隻要我張作霖在北京,難道還會在醇親王府發生損害皇帝的事情嗎?”   天津再見,張作霖幡然下跪  1925年2月後,溥儀轉居天津,住進日本租界地內的張園。從此,天津的張園,成為保皇復辟派的老窩。正如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中》所說:“我在天津的七年間,拉攏過一切我想拉攏的軍閥,他們都給過我或多或少的幻想。吳佩孚曾向我稱臣,張作霖向我磕過頭,段祺瑞主動地請我和他見過面。其中給過我幻想最大的,也是我拉攏最力,為時最長的則是奉系將領們。這是由張作霖向我磕頭開始的。”  溥儀到天津時,正值奉系打敗曹、吳占據天津,是奉系的鼎盛時期。志得意滿的張作霖再次聯系溥儀,先是由奉系將領、直隸督辦李景林以地方官的身份拜訪瞭溥儀,以示友好;又派親信閻澤溥通過榮源(溥儀的嶽父)給溥儀送瞭十萬元錢,以解其經濟拮據之苦,同時提出希望能在行館裡和溥儀見上一面。這一提議卻遭到迂腐的清廷遺老們的堅決反對:至高無上的皇帝那有屈尊去見一個民國將領之理?  沒想到張作霖鍥而不舍,第二天派閻澤溥親自登門約請,並說張作霖正在住所等著他呢。溥儀力排眾議,趁天黑之際前往曹傢花園密見張作霖。  來到曹傢花園,溥儀正往裡走之際,身著便裝的張作霖便快步迎瞭上來。雖然兩人素未謀面,但溥儀馬上認出瞭他。正在溥儀為用什麼樣的儀式對待這個民國大人物而犯難的時候,張作霖卻毫不遲疑地走到小皇帝的面前,趴在地上就磕瞭一個響頭,畢恭畢敬地問道:“皇上好!“溥儀做夢也沒想到張作霖能給他磕頭,受寵若驚之餘,趕緊彎腰扶起張作霖,連說:“上將軍好!“兩聲不協調的問候,道出瞭當時的滑稽。兩人肩並肩地步入客廳坐下,親熱地攀談起來。張作霖先是痛罵馮玉祥”逼宮“,說馮玉祥那是為瞭要拿宮中的寶物。而他是非常註意保護國寶文物的,他不但把奉天的宮殿保護得很好,而且把北京的一套四庫全書也要弄去,一體保護。溥儀對張誇獎一番,感謝他對祖宗宮廟山陵的費心保護。  話題一轉,張作霖就有些見怪地對溥儀直言說:皇上,你不該在我帶兵到瞭北京之後,還往日本使館裡跑,我是有足夠力量保護你的。溥儀忙解釋說:當時馮玉祥軍隊還在,我實是不得已才進日本使館的。聽溥儀這麼一說,張作霖馬上接道:“皇上要是樂意,到咱奉天去。住在宮殿裡,有我在,怎麼都行。“溥儀最愛聽這樣的話,他按捺不住自己內心的激動和興奮,“張上將軍真是太好瞭。“張作霖又表態說:皇上以後缺什麼,盡管吱聲。  談話結束,張作霖親自將溥儀送到門口。這時,他看見一個日本便衣警察正站在汽車旁邊,不用問,肯定是來監視溥儀的。張作霖乃故意大聲說道:“要是日本小鬼子欺侮瞭你,你就告訴我,我會治他們!”  溥儀作文字詩  1926年張作霖自任安國軍總司令後,北京故宮博物院派人取回藏於景山壽皇殿的數十軸清朝皇帝和皇後畫像等珍貴文物,溥儀就此事向安國軍總司令告瞭故宮博物院一狀,說他們鋸鎖闖宮搶劫大清列祖列宗的“聖容”。張作霖當即“嚴電”北京衛戍總司令於珍和北京警察總監陳興亞“拿辦”,繼而又派兵護送“聖容”安全運津,令溥儀十分感激。  張作霖雖然尊崇溥儀,但他最終是以利己為原則,不會甘心在“宣統皇帝”腳下稱臣。溥儀最終也看清瞭這一點,還寫瞭一段題為《張作霖記事一件》的文字遊戲:“張大元帥作霖祭天於天壇之祈年殿;大元帥行誓師典禮於天安門,宣告討伐共產軍;大元帥受各將領覲賀大典於太和殿;大元帥移蹕宮禁;大元帥升乾清宮禦座受外國公使之入賀;大元帥以養心殿為行轅;大元帥受璽於文泰殿。”此後,溥儀已不把全部希望完全放在張作霖身上瞭,而以大量古玩和現款直接籠絡張作霖的部將,如張宗昌、許蘭洲、李景林、馬占山等人。  但張作霖畢竟對溥儀是有過幫助的,因而皇姑屯事件張作霖殞命身亡後,溥儀還特意派人送去“禦筆挽幛”,以盡悼念之意。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宮廷秘聞:揭秘古代皇帝選妃侍寢的七大獨門絕活

  皇帝的後宮擁有三千佳麗,3000當然是虛數,但也形象地說明瞭皇帝個後宮裡妻妾成群的壯觀景象。那麼,皇帝做帝王怎樣與這麼多的嬌妻美妾以及無數有如“板凳隊員”的宮女們過夫妻生活呢?  一般有如下七種獨門絕活:  1、“羊車望幸”法  晉代有個皇帝,叫司馬炎,史載後宮宮女眾多,有粉黛近萬。因此,每天晚上到底要臨幸哪個妃子,成為一個讓他十分頭疼的問題。辦法總比困難多,這不,司馬炎眉頭一皺計上心來,想出一個辦法:他老人傢坐著羊車,讓羊在宮苑裡隨意行走,羊車停在哪裡他就在哪裡寵幸嬪妃。  晉武帝“好色”的歷史傳說很多,“羊車望幸”便是其中最著名的故事。唐代房玄齡等撰寫的《晉書·列傳第一·胡貴嬪傳》對此作瞭記載。“時帝多內寵,平吳之後復納孫皓宮人數千,自從掖庭殆將萬人。而並寵者甚眾,帝莫知所適,常乘羊車,恣其所之,至便宴寢。官人乃取竹葉插戶,以鹽汁灑地,而引帝車。”  這段文字講的是,晉武帝原本宮內寵幸的嬪妃很多,平定東吳之後,又將吳末帝孫皓的幾千個宮人納入後宮。這樣,他後宮中的宮人將近一萬人。然而,同時受到寵幸的宮人太多瞭,晉武帝都不知道到哪個宮去才好。為此,他竟然想出瞭這樣的辦法:乘坐一輛用羊拉的小車,隨羊拉著小車走到哪裡就在哪裡就寢。結果,宮人們也竟然想出瞭這樣的辦法:因為羊生性喜歡吃竹葉,又喜歡吃咸的東西,所以妃嬪們有的用竹葉插在門上,有的用鹽汁灑在地上,以此誘引羊車,能夠拉著晉武帝到自己的住處,以求得寵幸。 今人繪制的“羊車望幸”圖  (圖源網絡)  據《晉書》記載,其實,晉武帝的驕奢淫逸並非從平定東吳開始。晉武帝本人就是一個荒淫奢侈是君主,乃十足的貴族子弟、花花公子。關於司馬炎的好色,歷史上有兩個著名的故事,除瞭上面講的“羊車望幸”之外,還有“禁天下嫁娶”一則。即位之初的晉武帝是一個很怕老婆的皇帝,其皇後楊艷“姿容美麗”,才貌俱佳,但“性陜隘”,氣量很小,使得司馬炎好色空間被控制到瞭最小點。直到泰始九年,楊皇後病重,司馬炎終於被“解放”瞭,即下詔“禁天下嫁娶”,開展瞭大規模選美活動。這樣,采配公卿以下子女以備六宮,采擇未完,任何人不許嫁娶,連司徒李胤、鎮軍大將軍胡奮等高官的女兒也未能幸免。這是歷史上的一次“創舉”,皇帝選美一直都有,但是要天下老百姓先不結婚,可謂僅無絕有。泰始十年,晉武帝再次下詔,取良傢及小將吏之女五千人入宮候選。結果弄得母子號哭宮中,哭聲遠傳宮外。隨著平吳的勝利,晉武帝在太康二年下詔選孫皓姬妾後宮五千人入宮,後宮的妃妾已近萬人。  晉武帝稱帝後不久,便兩次下詔選天下美女入宮,供其淫樂。他還貪財好利,身為一國之君,卻以賣官來聚斂私財。有一次,他問司隸校尉劉毅:“你看朕可以與漢朝哪個皇帝相比?”劉毅對曰:“可以與桓帝、靈帝相比。”晉武帝很不高興。劉毅又說:“桓靈賣官,錢入宮庫,陛下賣官,錢入私門。以此言之,殆不如也。”這個大臣竟然對晉武帝直言:陛下啊,你比桓帝靈帝都不如! 古人繪制的“羊車望幸”圖  在晉武帝的極力保護和放縱甚至“領頭”之下,門閥官僚集團的侈靡之風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世傢大族們為維持其荒淫奢侈的生活,競相不擇手段地搜刮錢財,對金錢的追求達到瞭如醉如癡的地步。當時人魯褒為此寫瞭《錢神論》,入木三分地譏刺瞭嗜錢如命的門閥世族。西晉門閥制度之下的奢靡之風盛行,嚴重地敗壞瞭社會風尚,成為普遍貪賄之風賴以存在的社會溫床,其結果必然導致西晉政權的滅亡。而他們的“領頭人”晉武帝,沉湎於酒色,無心也無暇顧及政事。這時,楊皇後的父親楊駿及他的兩個弟弟楊珧、楊濟得以用事,漸漸勢傾內外,時人謂之“三楊”。恰在此時。晉朝廷又圍繞著皇位繼承人問題發生瞭沖突。晉武帝雖然采取瞭一些措施,但已無濟於事,反倒開啟瞭諸侯王專制方面重鎮的先河,割據稱雄或舉兵向闕的事情便由此而起。太熙元年(290),縱欲過度的晉武帝病死。他死後,賈後策動的宮廷政變,拉開瞭長達十六年之久的“八王之亂”的序幕,這八個皇族諸侯王之間的爭鬥和廝殺,把西晉朝廷和國傢攪得元氣喪盡。相關閱讀推薦:解密:唐朝後宮萬名佳麗的侍寢順序是怎麼確定的?侍寢有十大絕活!古代後妃為何過50歲就不能侍寢後宮佳麗三千:皇上是如何確定嬪妃的侍寢順序?後宮侍寢制:唐朝皇帝每月最痛苦的那九個夜晚!皇帝真實的“夫妻”生活是怎樣的?妃子侍寢有絕活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2、“擲骰侍寢”法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長恨歌》中有一句:詩句“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形容唐玄宗李隆基的後宮美女之多。北宋陶谷《清異錄》也有記載記載:開元中,後宮繁眾,侍禦寢者難於取舍,為彩局兒以定之。集宮嬪用骰子擲,最勝一人乃得專夜。官璫私號骰子為銼角媒人。  唐朝曾制定嬪妃陪侍禦寢的順序制度,按照月圓月缺來確定。李隆基做皇帝後,卻將這個制度拋棄瞭。據說風流皇帝唐玄宗在開元、天寶年間,後宮妃妾多至四萬人,他不知道該如何臨幸她們。他另外發明瞭一個更有趣更刺激的侍寢方法:“擲骰賭寢”法:用擲骰子來確定當晚待寢的嬪妃。  由於“擲骰賭寢”法選用的是一種特制的骰子。所以,當時宮中的妃子都將這種骰子稱作“媒人”。  除瞭擲骰子來確定當晚待寢的嬪妃,唐玄宗還發明“蝶幸”法。他讓嬪妃們在頭上插滿鮮花,然後將親自捉來的蝴蝶放飛,這個蝴蝶停在誰的頭上,誰就能得到侍寢皇帝的待遇。另外,還有諸如;使嬪妃競相撲捉流螢,以先得螢蟲者受幸的“流螢得幸”法;有向嬪妃發射香囊,以中者得幸的“香囊中幸”法等……隻不過,自楊貴妃入宮後,“集三千寵愛在一身”,這些方法都派不上用場瞭,後宮女子隻得在七夕向牛郎織女訴幽情瞭。   很多人相信,玄宗時代後宮宮女有四萬人,他是一個“夜夜當新郎”的隨意皇帝,事實果真如此嗎?這要查看一下唐玄宗的生育記錄,從他兒女身上找答案。《新唐書》記載的為玄宗生兒的嬪妃中,成活的23個兒子的母親都是制內嬪妃,其中出現的高婕妤、柳婕妤應該是嬪妃制度改革前的產物。正史記載中唐玄宗唯一的“越軌”表現就是和制外的普通宮女曹野那姬生瞭壽安公主。如果推斷一下他臨幸過的宮中女子,制內的嬪妃是主流,個別的宮女隻是補充。如果真如傳說中的夜夜播撤“龍種”,按照這傢夥的生育能力,他的兒女至少得成千上萬。由此看,唐玄宗與唐代乃至歷朝歷代的正經皇帝相比,在臨幸後宮女人方面並沒有獨特的表現。  白居易在《長恨歌》中曾有“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說法,這反映瞭唐玄宗一個怪脾氣,就是專寵女人。當他對某個女人感興趣的時候,其他的粉黛立馬就會黯然失色,他的“龍種”也隻會朝一塊地裡撤。縱觀玄宗一生,他曾專寵過趙麗妃、武惠妃、楊貴妃,尤其是武惠妃和楊貴妃,分別在開元和天寶年間長期獨占玄宗的私人空間,讓玄宗對其他佳麗毫無興趣。武惠妃死後,“上悼念不已,後宮數千,無當意者”(《資治通鑒》)。這說明無論在情感還是私生活方面,玄宗十分看重這個女人。可以想像,和這樣感情至深的女人相處,他還有心思天天染指其他女人嗎?從歷史資料看,這個女人得到的“龍種”最多,為玄宗生的兒女也最多。  天寶五載以後,專寵恩澤瞭楊貴妃,後宮馬上出現“三千寵愛在一身”,此時的玄宗已六十來歲,這麼大年紀的老頭子,他需要的不是雲雨之歡,而是填補失去惠妃的感情空缺,所以,老夫少妻兩人在一起時,切磋更多的是音樂和舞蹈,活動最頻繁的是在華清沲的洗溫泉澡,從此不早朝,隻能說明天寶年間玄宗對貴妃的情感專註。白居易“雨露由來一點恩,爭能遍佈及千門。三千宮女胭脂面,幾個春來無淚痕”,也許就是對這一現象的最好詮釋。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3、“風流箭中”法  唐敬宗李湛15歲當皇帝,18歲就死瞭。短短的3年,他盡享齊人之福,著實過瞭一把皇帝的癮。  唐敬宗李湛也面臨著“今晚哪裡過夜”艱難選擇。為此,他發明瞭一種“風流箭”,用來決定夜裡臨幸哪個後妃。他用竹皮做弓,用紙做箭,紙質的箭頭上蘸有龍麝香末,然後讓妃妾們聚在一起,敬宗搭箭射去,中箭者毫無痛楚,箭頭觸處,身上倒是香氣四溢。這位被射中的妃子就成為當晚皇帝寵幸的對象。宮嬪們都希望自己能被紙箭射中,隻有被射中瞭,才能得到君主的寵幸,才有出頭之日。  為此,後宮中流傳開這樣一句歇後語:“風流箭中的——人人願。”   唐敬宗李湛登基後,根本不把國傢大政放在心上,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他的嬉戲遊樂、荒淫無度較之其父穆宗皇帝,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從他即位後的第二個月開始,就玩起瞭他的宴樂擊球遊戲。不是今天到中和殿擊球,就是明天到飛龍院擊球,第三天又在中和殿大擺宴筵。他一味追求享樂,就連皇帝例行的早朝也不放在心上。  三月的一天,群臣來到朝堂準備入閣議事,可唐敬宗一直到日上三竿還沒有上朝。大臣為瞭參加朝會天不亮就要起床準備,就因為皇帝遲遲不到,等的時間太久,有的大臣堅持不住以至於昏倒瞭。在大臣的催促下,唐敬宗過瞭很長時間才姍姍來遲,原來夜間他和幾個美人,作鴛鴦戲去瞭。  退朝以後,左拾遺劉棲楚對皇帝的淫樂懶政行為極力勸諫,他頭叩龍墀,血流不止。唐敬宗當時表現出很受感動的樣子,賜緋魚袋,以示褒獎。但是,事過之後,仍然不改。後來,甚至發展成一個月也難得上朝兩三次。敬宗實在是太喜歡玩瞭,他也實在是太會玩瞭。唐朝在這樣的皇帝手上不亡國已是萬幸,歷史上評價敬宗為“不君”,寶歷二年(826)十二月初八日辛醜,敬宗又一次出去“打夜狐”,還宮之後,興致昂然,又與宦官劉克明、田務澄、許文端以及擊球軍將蘇佐明、王嘉憲、石定寬等二十八人飲酒。敬宗酒酣耳熱,入室更衣,此時大殿上燈燭忽然熄滅,劉克明與蘇佐明等同謀將其害死,時年僅18歲。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4、“托夢自薦”法  前面是皇帝發明的方法,“托夢自薦”法卻是一位聰明的後宮妃子發明的——她就是宋真宗妃子李宸妃。  李宸妃原本是侍候章獻太後的一個小宮女。有一次,宋真宗偶爾經過時想要洗手,李宸妃趕緊抓住這個機會,巴結地端起盥洗器具前去服待。皇上見她膚色潤美,就與她聊瞭起來。她趁機對宋真宗說,昨晚忽然夢見瞭一個羽衣之士,光著腳從天而降,對我說:給你生個兒子。而此時的真宗正為沒有兒子而犯愁,聽瞭李宸妃的話之後,挺高興地說,我來成全你吧!李宸妃因此而得幸,果然於隔年就生下瞭皇子。真宗對外聲稱是劉氏所生,取名趙受益(後來的宋仁宗趙禎),封為德妃,而李氏隻封為崇陽縣君。  仁宗生下以後就被送給劉後撫養。劉後像對待親兒子一樣把仁宗養大。真宗死後,劉後開始垂簾聽政,一直到李宸妃死去都沒讓仁宗知道真相。直到劉後也去世瞭,才有人告訴仁宗,他的親生母親乃是李宸妃,是被劉後虐待死的。宋仁宗聞聽,號啕大哭,立即派兵包圍瞭劉府,準備報復劉氏傢族,同時,親自去李宸妃的葬地祭奠。在眾人圍觀之下,棺槨打開,隻見裡面裝滿瞭水銀,用以保持屍體不壞,李宸妃面色如生,神態安詳,穿戴著皇後的服裝。此事足見劉後對李宸妃的厚待,傳言是不真實的。仁宗這才消除瞭怒氣。

宋氏三姐妹最後分手晚餐的秘聞:姐妹為何難相聚

  導讀:宋氏三姐妹最後的分手晚餐!“宋氏三姐妹”是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姐妹組合。宋慶齡嫁給孫中山,她愛國愛民,讓人佩服;宋美齡嫁給蔣介石,權勢顯赫,呼風喚雨;宋藹齡與孔祥熙結婚,善於積財,富甲天下。因為不同的信仰,三姐妹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後出現瞭分歧,她們最後的一頓晚餐也是在大姐的“莫談國事”下才可順利進行的。  宋氏三姐妹最後分手晚餐,八月十五月兒圓,三姐妹最後的分手晚餐。  1942年8月的陪都重慶,天熱得很,坐著就出汗。  一個月來,抗戰形勢有所好轉,已分化瞭的三姐妹感情有所加深及理解。這一點,善於察言觀色的蔣夫人已經看到瞭。尤其是二姐的言語,不像先前那樣生硬,使她從感情上接受不瞭。美齡禁不住心底裡高興。恰趕這時國民政府的宣傳部的官員們,要索取抗戰中三姐妹合影的照片,以配合形勢的宣傳。那囚禁在宋美齡心底的三姐妹圓桌會餐的欲望又從她心底冒騰出來。  人間有各種情趣的享受,惟有姐妹之情最為高尚,最令人神往。  宋美齡又一次去探視二姐慶齡時,提出八月十五要團聚的事,宋慶齡爽快地答應瞭。  宋美齡又接連撥通瞭大姐靄齡、哥哥宋子文、小弟子安、子良的電話,把這一喜訊分別告訴他們。   為瞭八月十五賞月團圓,大姐靄齡特意訂購瞭一個六斤重的大月餅,代表六兄弟姐妹的團圓,開車送瞭過來;宋子文也特意派飛機到昆明購買瞭兩隻象征團圓的神龜魚,送進瞭美齡的餐房;兩位弟弟也為美齡請來瞭重慶飯店的高級廚師。  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傢庭的團圓是最神聖的。神聖的團圓又吸引著每個傢庭成員。尤其是在宋氏這個與中國命運緊緊相連的、在全世界都名聲顯赫的傢庭裡,他們的傢族團圓遠超過普通傢庭團圓的意義。  八月十五的滿月非常好看。黃山官邸的宴會廳裡甚是熱鬧。十幾臺大吊扇一齊開動起來,陣陣涼風送爽,宋氏兄弟姐妹六人以及他們的傢眷、司機、衛官足足擺瞭五大桌。十幾名侍者身穿全套白色制服,有的在一旁悉心伺候,有的滿頭大汗跑來跑去。  五個大大的餐桌上一色地擺滿瞭高級廚師做的名菜,有資料證明,幾道主菜分別是:油炸團圓神龜魚、蓴菜鴿蛋湯、眉州丸子海參、香酥雞網油蟹卷、生菜大蝦、油淋安康魚,以及叫不出名的山珍海味,還另有點心、水果、冰淇淋。   宋美齡的開場白像一篇優美的散文詩。短短的幾句話,真摯動情,使全傢人都興奮起來。高腳酒杯的紅色液體,通過兄弟姐妹間的碰杯後,仿佛不再是酒,而像母親的血液,再次註入他們的肌體,使他們有瞭共同的話語。  “莫談國事。”在大姐靄齡這道戒令發佈後,兄弟姐妹們竭力維護,盡情開懷暢飲,傾吐心扉。以前,他們在大庭廣眾面前所表現的尊嚴,在這種場合下,已不再粉飾。在親人的面前,各把各的性格暴露無遺,他們盡情享受著這團圓的歡樂……  能再次相聚在一起,也是經過宋美齡的一再努力下,兄弟姐妹們終於才圍在一個餐桌上就餐的,這也是宋氏三姐妹最後的一次相聚。相關閱讀推薦:宋氏三姐妹成功的秘密:宋查理如何培養宋氏三姐妹宋子文葬禮上為何不見宋氏三姐妹? 宋子文猝死之謎宋氏三姐妹年輕照片曝光 宋氏三姐妹誰最漂亮?宋氏姐妹反目:宋美齡為什麼至死不願見宋慶齡?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宋子文的葬禮上為何沒有宋氏三姐妹  1971年,宋子文在美國舊金山去世。當時正值中美外交開始解凍,美國總統尼克松認為,宋子文的去世,恰好可以提供一個將美國的宋靄齡、大陸的宋慶齡和臺灣的宋美齡齊聚美國的機會。利用這個難得的機會,尼克松可以大大促進中美兩國建交的進程。因此,他立即邀請宋氏三姐妹來美參加葬禮。  當時的宋氏三姐妹由於選擇瞭不同的道路,處境各異。  大姐宋靄齡1947年最後拜訪瞭留在南京的小妹美齡後就來到美國定居。從此再也沒有踏上中國的土地。在美國,靄齡依舊習慣於隱居。1967年,孔祥熙去世後,靄齡更加不問世事。多年來,靄齡和宋子文雖然同在美國,但是由於宋子文和孔祥熙的矛盾,兩傢互不往來。就連孔祥熙的葬禮,宋子文也沒有參加。靄齡對宋子文也始終難以釋懷。  宋慶齡與其他的兄弟姐妹都持有不同的政見,因而在國民政府時期就與他們來往不多。當蔣介石敗逃臺灣後,隻有慶齡義無反顧地留瞭下來,共產黨和人民對這位忠實的朋友相當尊重,給予瞭她極高的榮譽和地位。1971年,宋子文逝世時,慶齡正在北京。   跟隨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宋美齡依然穩坐著“第一夫人”的寶座,影響力仍然不減。她和美國的大姐靄齡常有聯系,一直保持著親密的關系。  得到宋子文去世的消息,宋氏三姐妹反應不一,各懷心事。宋慶齡立即回復接受邀請。但由於中美沒有正式建交,無法直接由北京飛赴美國,隻能想辦法租包機前往。宋美齡也同意來美,並很快飛到瞭夏威夷,稍事修整後,計劃4月27日飛抵紐約,而就在美國的宋靄齡也表示要參加葬禮。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然而,隨即事情就發生瞭戲劇性的變化。蔣介石在得知宋慶齡將赴美後立即給已經抵達夏威夷的宋美齡拍發急電,指示“勿入中共統戰圈套,停止飛赴美國參加葬禮”。宋美齡進退兩難。無奈,她隻好先在夏威夷滯留幾日,以觀形勢。  就在葬禮前一天,中國政府來電,由於租不到包機,宋慶齡無法飛赴美國參加宋子文的葬禮。得到這個消息,尼克松趕緊通知宋靄齡和宋美齡,希望她們能夠來紐約參加葬禮。但是,滯留夏威夷的宋美齡在與蔣介石商議後,還是覺得此事有政治圈套的可能,最終決定宋美齡不予出席。  而美國的宋靄齡這時也對此事發生瞭懷疑,她對是否參加葬禮一直猶豫不決,直到舉行葬禮的當天上午還沒有決定。為瞭等候宋傢最後一位可能前來的親屬,宋子文的葬禮改在下午舉行。可是宋靄齡直到最後一刻也沒有出現。政治意見的分歧和經濟利益的糾葛,使這個昔日無比輝煌的傢族最終分崩離析。連尼克松都感慨地說:“我真不理解你們中國人!”

蘇美爭霸秘聞:美曾拿數千名美軍做化學武器試驗

  從1955年到1975年間,共有約7000名美軍士兵接受瞭秘密試驗。軍方投入測試的包括神經性毒劑、失能性毒劑、催淚瓦斯……諸如搖頭丸等毒品也沒落下。   1968年,18歲的美軍列兵蒂姆·約瑟夫抵達馬裡蘭州埃奇伍德兵工廠,執行一項為期兩個月的“特殊任務”——為軍方測試新式武器。來到目的地之後,約瑟夫很快覺察到這個地方有些不對勁,因為“它不像是一座軍事基地,更像是一所醫院”。當時的約瑟夫並不知道,在埃奇伍德,他將被當作一隻“豚鼠”,用來測試美國軍方研發的各種化學藥品乃至毒劑。他同樣無從得知,從1955年到1975年這20年間,共有約7000名士兵和他一樣接受瞭此類秘密試驗。多年以後,他們依然無法獲得當年的完整醫學記錄,不清楚自己曾接觸何種藥物,有無後遺癥以及是否會對後代產生不良影響……   參試者必須絕對服從指揮否則就可能進監獄或被派往越南   按照蒂姆·約瑟夫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所作的回憶,他是在1968年1月來到埃奇伍德兵工廠的。從表面上看來,和那些身處越南前線的同伴相比,這項任務再輕松不過瞭:每周能休息3天,加上埃奇伍德離傢鄉匹茲堡很近,可以時不時地回傢與親人團聚,所以他幾乎毫不猶豫地報瞭名。   到達兵工廠的次日早上,約瑟夫被要求填寫一張表格。這時,他才註意到工作人員穿著白色工作服,略微遲疑瞭一兩秒鐘,便沒再多想。填完表,一名軍官把他叫到旁邊:“你是志願來這裡的,必須服從指揮,讓你做什麼就做什麼,否則就得進監獄,或被派往越南。”   很快,約瑟夫的“特殊任務”開始瞭。“有時候是打一針,有時候是服一顆藥丸,”他告訴cnn首席醫學記者桑賈伊·古普塔,不明就裡的他向研究人員打聽這都是些什麼藥,都有什麼作用,對方隻是回復:“這裡的東西對你沒害處。”

雅克薩之戰秘聞:林興珠帶領的藤牌兵立大功

  金庸的《鹿鼎記》中寫到一個林興珠,這個林興珠是實有其人的。   17世紀中葉,沙俄哥薩克軍隊乘中國內部戰爭,無暇顧及邊防,侵入我國黑龍江北岸達斡爾族居住的地區,野蠻地屠殺當地人民,並修築瞭雅克薩、尼佈楚二城,作為進一步侵略的據點。平定吳三桂和臺灣鄭氏政權後,清政府於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派都統彭春與黑龍江將軍薩佈素率水陸大軍進取雅克薩,發動瞭著名的雅克薩之戰。這次對沙俄作戰的主力中有一支讓哥薩克聞風喪膽的藤牌兵,這支部隊就是林興珠率領的以高山族為主的臺灣水兵。   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清政府就決定調福建藤牌兵500人,由臺灣人佐都督何佑率領前往雅克薩。《平定羅剎方略卷三》記載:“康熙二十五年二月甲午,命發藤牌兵及炮具(俱)到黑龍江軍前。”“止率所部二千人攻取雅克薩城,並量選候補官員,及現在八旗漢軍內福建藤牌兵四百人,令侯林興珠率往。”   清軍進抵雅克薩城下,水陸並營夾立。清軍統帥彭春向龜守城內的沙俄軍隊發出最後通牒,可俄軍置之不理。五月二十四日,一股俄軍乘筏從黑龍江上遊順流而下,企圖進入雅克薩城增援。林興珠率領的水軍藤牌兵,裸身入水,將藤牌頂在頭上,持扁刀向敵人發起攻擊。哥薩克見瞭,驚駭不已,不知這是什麼軍隊,高呼:“大帽韃子來瞭!”有藤牌遮蔽頭部,俄軍的槍彈雖然厲害,卻不能射入。敵人射擊時,藤牌兵就用藤牌護在頭上,敵人射擊的間隙,藤牌兵就沖向敵人的筏子。結果增援的俄軍不但沒能解救城裡的哥薩克,反而自己被殺傷大半,隻得潰逃。而林興珠的部下一個人都沒有損失。這是一次漂亮的水上殲滅戰,林興珠所部水軍為收復雅克薩立下瞭赫赫戰功。   林興珠,福建永春人,順治初年,隨叔父響應鄭成功,聚眾數千抗清,後跟隨鄭成功一起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寶島臺灣。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夏,林興珠率部投清。清廷以林興珠有功升至福寧總兵,後因平定吳三桂有功,授建義將軍,封建義侯。   雅克薩之戰林興珠所率的藤牌兵,在當時是一支特種兵。雖然內地也有過藤牌這種兵器,也有過藤牌戰法,但是在戰爭中從來沒有起過主導作用。寶島臺灣處於熱帶、亞熱帶交接處,島上遍地生長著野藤,世世代代生活在臺灣島上的高山族,就利用島上資源制作出瞭特有的兵器。這種藤牌有幾個優點:一是輕便,較之其他材質的盾牌更便於攜帶;二是入水不濕,既可防刀箭,也可以當渡水工具;三是堅韌,刀槍不入,當時的子彈穿過藤牌後,已經沒有傷人的力量瞭。臺灣土著居民高山人還創造出特殊的戰法。進攻時,人人頂著藤牌,就等於是有瞭一道可以前進的移動長城;當敵人來攻時,他們就將藤牌朝外,圍成一個圓圈,讓敵人射擊,當敵人子彈或箭用盡時,便呼嘯出擊。哥薩克騎兵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東西,更不知道應該怎麼對付,他們還以為那藤牌是水兵的帽子,大呼“今敗於帽子兵”。

娃娃排長王楚英回憶:史迪威和杜聿明的遠征秘聞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蔣介石在重慶聞訊,即決定派兵入緬甸作戰。同時,羅斯福應蔣介石之請,派史迪威來中國,任中國戰區盟軍統帥蔣介石的參謀長兼中、緬、印戰區美軍司令。1942年3月11日,史迪威受蔣介石之命到緬甸指揮作戰。蔣介石電令駐緬參謀團團長林蔚和遠征軍代長官杜聿明服從史迪威的指揮。這一時期,英國首相丘吉爾也任命亞歷山大指揮在緬甸的英軍作戰。   1942年3月2日晚,我在臘戍首次見到杜聿明並與之長談兩個多小時。當時,我在林蔚身邊聽到杜聿明向林蔚抱怨:“美國人隻是科學技術比較發達,經濟實力比較強大,他們軍隊的戰鬥能量、軍官的戰術素養和指揮藝術,並不比我們高明。緬甸這一仗非常重要,遠征軍是我國抗日的重要資本,怎麼可以交給—個沒有實戰經驗的史迪威來指揮呢?”可見,杜聿明對史迪威最初是有成見的。   3月11日,我被史迪威指名調去擔任聯絡參謀兼警衛隊隊長,見證瞭史迪威與杜聿明由一見如故,到相互誤解、指責,最終不歡而散的全過程。   【史杜初會,一見如故】   1942年3月11日深夜,史迪威在梅苗建立指揮部後,向我瞭解中國遠征軍第五、六軍的情況,著重詢問瞭杜聿明、戴安瀾、廖耀湘等軍、師主官的情況。他對杜聿明在古北口作戰和昆侖關戰役中的卓越表現頗為欣賞。因此,當杜聿明於3月14日深夜到史迪威住所“紅樓”拜訪時,史迪威竟親自到杜聿明的座車門邊恭候,好像迎接久別的老友。   杜聿明在史迪威陪同下走進作戰室,對墻上掛的巨幅緬甸軍用地形圖和地上放的巨大沙盤發生瞭興趣。他走近前仔細察看掛在墻上的二十萬分之一的緬甸地形圖和另一張百萬分之一緬甸全圖。他把李漢萍處長叫過來問,為什麼長官部沒有這種地圖。李說:“去年12月15日在昆明受命出發援緬時,他向昆明行營領取的全是緬甸舊圖,而且隻有百萬分之一和三百萬分之一兩種,後來參謀團經由丹尼斯從緬甸英軍總部替我們要來一些30年代出版的緬甸地形圖,也是百萬分之一的,所以不甚詳細,甚至與現地有出入,很不合用。”杜聿明聽罷,轉身對史迪威說:“史將軍,您知道,地圖對於我們戰地指揮官來說是何等的重要。可是,我們司令部現在使用的緬甸地形圖,卻是30年代中期英軍測制的百萬分之一老圖,很不詳細,且不精確,現地上的地名在圖上找不著,圖上的地物現地卻沒有,這種過瞭時的軍用地形圖早就應當銷毀瞭,豈能發給作戰部隊使用呢?我現在看到瞭您這作戰室內懸掛的地圖,心裡既高興又羨慕,希望您能替我們也弄到這樣精確而且詳細的新圖。”史迪威隨即問我這種地圖是從何處弄來的。我告訴史迪威,是前幾天我從梅苗英軍總部情報部領來的。聽說英軍總部近日又從印度用飛機運來瞭一批新版緬甸地形圖,可以同英軍總部聯系。

清宮秘聞:清末太監李蓮英通吃慈禧和光緒的秘密!

  導讀:太監如何在帝黨和後黨之間周旋?歷史上諸多的太監做得都不夠好,有的因此死於非命。但是這個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名滿天下,這個人就是清朝大太監李蓮英。  清末有一位太監,算不上大奸大惡,而且還得說是職場楷模。怎麼說到職場上去瞭?你看前幾年一些熱播電視劇,例如,《步步驚心》《甄嬛傳》,會發現太監在後宮處在一種很微妙的狀態當中。前廷朝臣爭鬥中有太監的事,後宮裡面的鬥爭也有太監,而且太監直接面對的就是後宮這些人。他們最難處理的是什麼?就是太後和皇帝的關系,歷史上管這兩派叫“帝黨”和“後黨”,這是兩種政治勢力。太監如何在帝黨和後黨之間周旋?歷史上諸多的太監做得都不夠好,有的因此死於非命。但是這個人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名滿天下,這個人就是清朝大太監李蓮英。  說到李蓮英,很多朋友說我看過好多文藝作品,那個人不是個好鳥,慈禧幹的壞事有一多半都是他出的註意。這都是野史。還有的人說,“戊戌六君子”變法沒成功是因為李蓮英告密,他背後慫恿慈禧太後殺他們。  這都哪兒跟哪兒啊?李蓮英一輩子行事沉穩低調,輕易不張揚,他這種個性在晚清得勢的太監裡面是相當少見的。  李蓮英小時候就會察言觀色、見風轉舵,就能夠認得清眉眼高低。他是河北人,出身挺貧寒。他父親想讓他讀書,可沒錢供他讀常年私塾,就讓他讀冬學堂。何謂冬學堂?就是每年立冬的時候把孩子送去,到臘月十五算是畢業。在學堂,大傢發現,李蓮英雖然歲數小,但極為懂事,會伺候人。別的孩子來得都晚,他老早就去,把這個學堂的屋、地掃得幹幹凈凈的;冬天屋裡涼,他就先過去,把爐子生好瞭;等到放學瞭之後,別傢孩子都回去瞭,他不回去,給老師把炕燒好。那老師能不喜歡他嗎?所以對他格外高看,肯多教他點兒東西。在清朝後宮復雜的政治鬥爭裡面,沒一點兒文化也不行,李蓮英會這點兒東西,基本上在於小時候會伺候人,老師肯多教他。後來李蓮英跟他爸爸一起幹小買賣,發現幹這個太苦瞭。這個時候親戚裡面有人說,孩子,咱們有個親屬在宮裡得勢瞭,你為這個孩子考慮考慮,去宮裡跟著,讓他做點兒有前程的事吧——也就是去做太監。   李蓮英的母親姓曹,曹氏就同意瞭。就這樣,李蓮英8歲進宮當瞭太監。前面我說瞭,凈完身不能馬上去,得養好瞭。這個時候他媽伺候他,就跟他念叨,人一輩子得幹點兒好事。你不是修這輩子,是修來世。這輩子弄不好,來世就得下地獄。咱們得行善,別光顧自己,自己掙錢得好處瞭想點兒別人。我們看李蓮英母親的這種為人處世的教育,對李蓮英後來的成長起瞭很大的作用。  當然這些不足以形成李蓮英走進清宮之後的一種職業觀,真正形成跟在宮裡面親眼看到前面一個得勢的大太監是怎麼死的有關。這個大太監很多朋友知道,是大太監安德海。他和慈禧關系特別近,慈禧發動“辛酉政變”,跟“鬼子六”合夥,就是安德海在中間跑腿牽的線。可是安德海後來飛揚跋扈,不把滿朝大臣放在眼裡。大清祖制規定太監不能出宮,他就想出去溜達。慈禧寵愛他,讓他順道去廣州,給皇上辦點兒龍衣,結果他特別張揚,沿途之上結交地方官員,廣收賄賂,排場大得嚇人。他在外面玩瞭三個月,轉回來走大運河——來到山東的時候壞瞭。  山東巡撫丁寶楨是個疾惡如仇的人,早就對這事看不慣。他把安德海扣住瞭,而且以大清祖制為名在濟南把安德海給殺瞭。慈禧太後知道後也沒辦法,因為這是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她也不敢輕易違背。這個安德海死在丁寶楨手裡,所有大臣跟著解恨——這個人該死。李蓮英一進宮的時候看到這個事,加上小的時候受的教育及他的性格,就確定瞭自己在宮裡待著的方式——夾起尾巴做人,萬事不出頭。  當然,他八面玲瓏,很得慈禧寵愛。一般人進宮沒有30年當不瞭什麼大太監,他進宮就17年就當上瞭大太監,那年,李蓮英26歲。31歲,他就能跟敬事房大總管平起平坐瞭。按大清祖制,太監官職最高不能超過四品頂戴,就是最高給到四品,可是慈禧太後在李蓮英46歲的時候給瞭他二品頂戴,這是從來沒有的榮耀。慈禧怎麼這麼寵愛李蓮英?李蓮英會來事,見風使舵。但光那樣不行,溜須拍馬也得來點兒真本事。有一回,慈禧太後西逃,路上下大雨。慈禧太後坐的馬車就要滑到溝裡,眼看就要車毀人亡,結果李蓮英在旁邊站著,用自己的後背把這個車頂住。那個趕車的趕緊把馬車拉回來,而李蓮英的後背則受瞭重傷。在這種情況下,他也不忘問老佛爺怎麼樣瞭。你要是慈禧太後,怎麼看待這個傢奴?相關閱讀推薦:大太監李蓮英萬貫傢財下落之謎:李蓮英財產多少李蓮英伴上慈禧靠的竟是這個絕活!李蓮英得寵原因揭秘慈禧與李蓮英共浴真相 慈禧與太監一起洗澡?揭秘:太監李蓮英為什麼能在慈禧死後全身而退大太監李蓮英為慈禧梳頭受寵不衰?慈禧與李蓮英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李蓮英對慈禧的感情是真摯的,忠心效主。我們以往一看歷史上誰對主人比較忠心,咱們都誇他“真乃義士也”,到李蓮英這兒就吝惜贊美之詞瞭!很多人說李蓮英不好,那是恨慈禧太後,恨腐敗無能的晚清政府。而且李蓮英在“帝黨”和“後黨”中成功周旋。我們都知道在晚清,慈禧跟光緒之間的關系不好,“戊戌變法”就是帝黨和後黨之爭。照理說,李蓮英跟慈禧那麼多年,光緒應該恨之入骨,可是光緒皇帝臨死的時候說瞭兩件事:第一個是務必誅殺袁世凱;第二個事要善待李蓮英。而且光緒皇帝活著的時候說,沒有李安達,朕活不到今日。怎麼叫李安達?  有的朋友看過《射雕英雄傳》,郭靖和成吉思汗的兒子拖雷在草原上拜把子,這叫安達。安達就是我的老夥伴。他跟李蓮英這麼客氣,為什麼呢?有這麼個事兒。在慈禧、光緒逃到西安時,八國聯軍又來瞭。路過保定的時候,天晚瞭,他們隨便找個地方住下。慈禧沿路住的地方,都得跟行宮似的,要最好的條件,最好的待遇。李蓮英這邊伺候慈禧躺下瞭,轉過身出來就問下邊小太監,皇上在哪兒呢?說在那屋,他過去給請安。一進屋一看環境很慘,屋子光線也不好;當時是深秋,可這個炕上就鋪瞭個褥子,被垛上也沒有被子,就那麼一個枕頭在那兒靠著。李蓮英趕緊請安,皇上您怎麼不歇息?光緒說您看看我能歇息嗎?這兒光有褥子沒有被子。李蓮英一聽趕緊回到自己屋把自己被子都抱過來瞭:“皇上您委屈用奴才的被子。”他把這個被子給鋪好瞭。光緒帝在這兒嘆氣,李蓮英就跪在光緒身前,伏在光緒膝蓋上號啕大哭,說:“皇上,咱怎麼命這麼不好,趕上這事瞭。”把光緒給感動得厲害。那一晚上李蓮英沒有回去睡,就站在外屋伺候。光緒皇帝咳嗽一聲他就趕緊端一碗水進去。這是真事兒,絕對不是一些史學傢在這杜撰,吹捧李蓮英,貶低光緒皇帝。  大清有個詩人叫王照,他在描繪這段時候寫過一首詩:  炎涼世態不堪論,蔑主惟知太後尊。  丙夜垂裳恭待旦,膝前嗚咽老黃門。   詩的最後一句叫“膝前嗚咽老黃門”。黃門是太監的另一個叫法,說的也就是李蓮英。這說明李蓮英非常會做人。他會做人還體現在對政治局面的把控當中。他是李大總管,憑借慈禧太後對他的信任,朝廷的這些事他是能夠插手的。但恰恰相反,李蓮英是能躲就躲,絕不參與重要的朝政決策。北洋水師剛剛成立的時候,李鴻章回到北京復命,請慈禧太後來視察北洋水師。這個時候,慈禧太後就欽點負責這個方面的人。主管大臣醇親王請李蓮英一起去,自己為欽差大臣正使,讓他為副使。其實這是醇親王主動請求,派個釘子來監視自己,以證明自己沒有二心。這也正中慈禧下懷。所以,她說好吧,李大總管你跟著醇親王,跟著王爺一起視察北洋水師。  照我們的想象,這一路李蓮英得多牛。可是這一路沒有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樣,他在這一道伺候醇親王洗腳,醇親王休息瞭,他就在醇親王外間伺候著。你想想這醇親王會怎麼想?難得啊,這個奴才是真拿主子當回事,也絕無跋扈之心,恃寵而驕。繞瞭一大圈,大傢視察完回來瞭。這就看出李蓮英清醒的政治頭腦——這事不是我能參與的,我要參與進去必遭殺身之禍,安德海就是前車之鑒。所以李蓮英處理這件事的時候,處理得是密不透風,滴水不漏,這個讓人佩服。  當然在貪財這一點,是有一些實際事例的,李蓮英沒少斂財,還能吃洋人的回扣。怎麼還吃洋人回扣呢?北京城裝上電燈,安上電話,如果沒有李蓮英,不知道得往後延多長時間。這是怎麼回事呢?當初,英國人覺得應該在北京拉上電線,弄上電燈。英國人堅信電燈是好玩意兒,中國皇族肯定會喜歡,可是怎麼讓慈禧同意呢?他們找到李蓮英,給李蓮英錢。不是給一點半點,都是上10萬、20萬兩這麼給。因為隻要這個方案通過瞭他就發財瞭。李蓮英說你別著急,我找恰當的時候給老佛爺說。在一個黃昏時分,老佛爺看奏章看得眼睛酸疼,這個時候李蓮英就把電燈拿上來瞭。老佛爺說:“這個是什麼玩意兒?”“洋人管這個叫電燈,這個電燈在咱這個屋裡安上瞭,下回到這個時候,可把電燈打開,有瞭電燈多好。”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慈禧一看,這個電燈確實也不錯,那就給各處安上。這個錢,李蓮英就掙多瞭去瞭。所以,李蓮英是利用這種職權斂財。這一生李蓮英這種事沒少幹。但你說他貪財如命嗎?不是,他能看清形勢。慈禧太後死瞭之後,李蓮英把慈禧太後賞給他的最值錢的東西,比如說念珠、珍珠什麼的收拾瞭七大盒——過去大傢叫捧盒。他把七大盒寶貝都拿到隆裕太後那兒去瞭。你想隆裕太後能不誇李蓮英?這個人不貪。其實,真金白銀李蓮英兜裡有的是,他把這個寶貝拿出來,這是丟卒保車。  這一節,咱們從頭到尾把李蓮英的事兒梳理瞭一下。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個人行事很低調,要是放現在的各個公司裡面,那他肯定是悄無聲息就平步青雲地上去瞭。他知道領導好什麼,他也知道什麼時候自己該出現,什麼時候自己該退後,知道進退攻守。他的一生總結起來是“生為慈禧,死為慈禧”。你好我就好,你糟糕我就糟糕,你死瞭沒兩年我也追隨你於地下。所以李蓮英就是這麼一個徹頭徹尾的、被封建社會體制化瞭的一個奴才。我們大可不必被影視作品所迷惑,說李蓮英如何混蛋。如何平靜地以這個人的角度來看待歷史,這是我們現代社會的研究歷史一個必修課。  鏈接:  大太監李蓮英死亡之謎  李蓮英,清王朝慈禧時期的總管太監,被人們呼為“九千歲”,是清末最有權勢的宦官。李蓮英於1911年3月4日死去,時年64歲。這位昔日紅極一時的李蓮英,在他得勢的年月裡,不知道有多少冤魂喪命在他的手上。他自己的下場如何?是壽終正寢,還是死於非命?  歷史上對李蓮英的死亡情況有較明確記載的是《清稗類鈔閹寺類》一書。該書記載說,慈禧太後死後,李蓮英又受寵於隆裕太後。李蓮英的後人也一再宣稱:“我祖父是善終,享年六十四歲。”在《李蓮英墓葬碑文》中也寫道,李蓮英“退居之時,年已衰老,公殞於宣統三年二月初四日”。正是據此,才有李蓮英宣統三年(1911年)病死的說法。   不過一種說法,說李蓮英是被暗殺的。據江朝宗的兒子江寶倉講,有一天,江朝宗曾經請李蓮英吃飯。李蓮英到晚年後,雖然因名聲不好已足不出門。但是,由於江朝宗曾替他說過情,使其免遭抄傢之禍,所以李蓮英對江朝宗萬分感激。他按時赴宴,席散後,李蓮英途經後海時遇上瞭土匪,被殺死。途中車夫和跟班的趕緊回傢報告,李傢也急派人到後海尋找,天亮時隻找到李蓮英的頭,身子已不知去向,可能被人投到瞭後海裡去瞭。為瞭不走漏消息,李傢稱李蓮英因病而死。  還有一種說法,李蓮英離開紫禁城後,他失去瞭昔日的威風與權勢。回首當年高高在上,心中不免增添幾分苦悶與煩腦,他便遛出北京,來到清東陵拜謁主子慈禧皇太後的亡靈,在回京途中被殺。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露:大清朝慈禧太後那一年零五個月的西逃秘聞

  導讀:在義和團反抗八國聯軍的戰爭中,慈禧一面暗地裡向帝國主義獻媚求和,一面假意表示支持義和團的反帝鬥爭。但是,八國聯軍仍然照樣發動瞭對北京的侵略。1900年8月13日,北京城硝煙彌漫,潰敗下來的官兵、外遷的居民充斥著大街小巷,跌跌撞撞,鬼哭狼嚎。八國聯軍占領瞭距北京僅有三四十裡的通州,城內到處傳播著八國聯軍明天就要大破城門的消息。慈禧太後嚇得魂不附體,一天之內僅接連五次召見軍機大臣,但到場的人一次比一次少,最後還能堅持到場僅有三人瞭:剛毅、趙舒翹、王文韶。王公大臣出入皇宮,都是慌慌張張、吵吵嚷嚷。慈禧看到這種情形,心裡越發慌亂,到最後竟是手足無措瞭,於是決定與光緒一同西逃。  臨動前,慈禧召見嬪妃們前來請安。她聲色俱厲地宣佈:“今天我和皇上西巡,除隆裕皇後和謹妃外,其餘嬪妃都要暫時留下不走。”嬪妃們個個神色慌張,嚇得發呆,但又不敢發話。隻有珍妃請求光緒帝留在北京,主持議和。珍妃是光緒帝最寵愛的嬪妃,兩人早已心心相印,情投意合。慈禧對珍妃早已恨之入骨,她頓時雷霆大發,命太監將珍妃推入壽寧宮外的井內淹死。光緒眼見自己最心愛的女人被架走,既不敢怒,也不敢言。急得直用拳頭砸自己的腦袋,心中充滿瞭怨恨、恐懼、悲痛和內疚。召見完畢後,慈禧和光緒等人,什麼也顧不上攜帶,便慌忙出逃。慈禧穿上宮女們準備的藍佈長衫,叫太監李蓮英把她的頭發挽成便髻,改扮成漢人裝束,鄉下村婦的模樣。光緒也摘去朝冠、朝珠,脫掉龍袍,換上一件舊長衫。一路上踉蹌奔走,趔趄狼狽,步行到紫禁城後門,再也顧不上什麼瞭,丟下皇都和江山,坐上騾車向西北方逃命去瞭。跟隨慈禧的還有端郡王載漪、吏部尚書剛毅、刑部尚書趙舒翹等王公大臣和各路官兵20餘人。此時,八國聯軍已進入北京。   “強兵壓境全無術,開府騎豬做逃鼠!”慈禧一夥逃離北京後,就像被狗強追的兔子,恨不得再生出兩條腿,隻顧亡命,其狼狽之狀可想而知!他們趕到昌平,州官比他們跑得還快,早已不知去向,而且城門緊閉,他們根本沒法進城,於是隻得繼續前行。到瞭日落西山之時,在霞光的照耀下,慈禧一行人到達瞭昌平的貫市。慈禧、光緒一整天滴水未進、粒米未沾,隻覺得口幹舌燥,肚子餓得咕咕叫。太監們四處覓食,終於直在一戶農傢裡賒來瞭半碗高梁,慈禧、光緒欣喜若狂,管上生熟,搶著吃瞭起來,連掉在地上的幾粒米也都撿瞭起來。沒有水喝,太監他從地裡采摘來一把幹秸稈,慈禧也美滋滋地嚼瞭起來。事不湊巧,這天晚上忽從西北方吹來一股寒冷之氣,天氣突然變得陰冷異常。慈禧一夥人卻身穿單薄,直凍得上牙打下牙,四處尋找睡覺用的東西,卻什麼也沒有找到。最後拿來當地一位婦人未曬幹的粗佈被子,慈禧隻得將就著蓋上。夜間,點著豆秸取暖,大夥不分尊卑,橫七豎八地躺在地上休息。慈禧躺在那裡,想到自己在宮裡,吃的是山珍海味,喝的是瓊漿玉液,蓋的是錦衣裘被……,眼前卻落得這步田地,不由得鼻子一酸,低聲哭瞭起來,真是“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慈禧一夥就這樣疲於奔命,忍饑挨凍地度過瞭兩天。  第三天,慈禧到瞭懷來縣,知縣吳永急忙前來迎駕。雖然事先得到瞭通知,也匆忙準備瞭蔬菜、瓜果、海味,但被退敗的散兵遊勇搶劫一空,最後隻剩下一小鍋綠豆小米粥。誰知道,慈禧饑不擇食,吃得津津有味。吳永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又立馬想辦法弄來瞭5個雞蛋,慈禧又一氣吃掉3個,剩下2個賞給瞭光緒。回到縣衙,吳永翻箱倒櫃,找出一些舊衣奉送給慈禧、光緒、皇後和謹妃。慈禧一夥的儀容至此才稍稍齊整瞭點兒。慈禧在懷來縣徘徊觀望瞭兩天,看到議和無望,隻得繼續向西前行。9月7日,慈禧到達山西崞縣,10日到達太原,10月1日又由太原前往西安。一路上,隨行的皇族親貴、太監、軍隊,像惡狼一樣到處搜刮勒索,鬧得人心惶惶,百姓更是四散逃避,商店停市……慈禧在西逃途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發佈懿旨:一面要求官兵對義和團“痛加鏟除”;一面授權李鴻章盡快與帝國主義議和。第二件事就是推卸自己“宣戰”的責任,將她利用過的主戰派大臣剛毅、徐桐等斬殺治罪。相關閱讀推薦:中國第一輛汽車:因慈禧要司機跪著開而被閑置清史:慈禧乃一介女流 為何能稱為“老佛爺”? 揭秘:一向喪權辱國的慈禧為何敢向全世界宣戰?榮壽公主是誰?榮壽公主為什麼慈禧也要讓三分?兩個女人一臺戲:清朝史上慈安慈禧誰更有能力?慈禧主導的清末新政:改革范圍比戊戌變法還大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西安,慈禧所巡撫衙門變成瞭行宮,院內外裝飾一新,儼然就是一座新的“紫禁城”。慈禧本來是來西安避難的,卻仍不忘過著醉金迷的腐化生活。每頓飯光菜就有100多種,雞鴨魚肉、燕窩海參,極盡奢華。一天的夥食要吃掉200兩銀子。對此,慈禧還恬不知恥地說:“過去在北京皇宮,一天的夥食費,用2000兩銀子,如今隻用200兩,可算是大為節約瞭。”自10月26日到達西安,慈禧一直是在緊張、恐懼、痛苦中度過的。她深怕列強把她列為罪魁禍首而加以懲辦,整天愁眉苦臉,心神不定,手足無措,惡夢連連。每天難熬的日子讓她長臉變得更長,三角眼變得更深。12月22日,慈禧接到李鴻章電告的“議和大綱12條”後,又驚又喜,看到列強既沒有把她列為禍首,也沒有要她歸政光緒,於是如獲大赦,感激涕零,當即就以“敬念宗廟社稷,關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為詞,要奕沂、李鴻章毫不猶豫的照辦。1901年9月7日,奕沂、李鴻章代表清政府正式在《辛醜條約》上簽字。  1901年10月6日,帝後回鑾。整個西安大街懸燈結彩,鑼鼓齊鳴,光行禮車就有300輛,滿載著搜刮來的黃金白銀、綢緞、古董、器玩等。行禮車後是開路的馬隊,馬隊後是大小太監和官員。接著是光緒、慈禧、皇後、瑾妃、大阿哥坐的五抬黃緞大轎,各王公大臣緊隨其後。千軍萬馬,浩浩蕩蕩,像一條大龍,彎彎曲曲地在大街上穿行,和從北京逃跑相比,不知要威風多少倍。慈禧從西安啟程後,取道河南、直隸回京。沿途都要修建行宮,每五六十裡一座宿站,供過夜住宿之用。每二三十裡一座打尖站,供吃飯休息之用,沿途道路都用黃土細紗鋪墊,不知要耗費多少人力、物力。   11月6日,慈禧在開封度過瞭她的67歲生日。不久,發佈懿旨,撤去大阿哥的稱號,立即出宮。1902年1月7日,回到北京。結束瞭她一年零五個月的逃亡生涯。慈禧回京後10天,就舉行瞭盛大的宴會,招待各國駐華使節及其夫人,極盡獻媚求寵之能事。從此,清政府完成成瞭“洋人的朝廷”,慈禧順理成章地成瞭洋人的“管傢婆”。慈禧的西逃,雖然充滿瞭艱辛,但她仍然頑固不化,為瞭自己的一時享樂,也仍在大興土木,勞民傷財,這樣的貨色,滿清又怎能自保呢?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歷史揭秘:西北軍閥馮玉祥與寂然法師的交往秘聞

  導讀:1935年11月1日,南京國民黨中央為籌備中國國民黨五屆全會,先召開瞭四屆六中全會。已經收到請柬的馮玉祥將軍從山東泰山動身赴南京開會。當時馮玉祥將軍已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副委員長、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盡管馮玉祥將軍位高而權輕,但他在國民黨高層仍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馮將軍在南京有兩幢官邸,一處在東郊陵園新村(被日軍毀壞);另一處在城西寧海路中段。他節儉慣瞭,在南京一直粗衣素食,特立獨行。蔣介石為瞭拉攏他,曾親邀這位昔日的盟兄,到陵園內小紅山國府主席官邸(即美齡宮)吃飯,並一同做禮拜,但馮將軍不願意讓蔣做戲給別人看,使別人誤會他們過於親密,便拒絕前往。不久發生瞭一件大事,在丁傢橋國民黨中央黨部禮堂召開會議時,原在十九路軍任排長的孫鳳鳴,以晨光通訊社記者的身份混進瞭會場,本想開槍行刺蔣介石,卻誤傷瞭汪精衛的轟動性事件。孫鳳鳴重傷後被捕很快死去。與會的國民黨大員深受震驚,馮玉祥等很多有識之士感到中樞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會大失民心,確應做出政策上的調整。  1935年11月中旬,時已近初冬,馮玉祥聽說棲霞山秋景很美,為舒展一直沉悶的心情,遂前往散心。馮玉祥在副官警衛們的陪同下,觀賞瞭陸羽亭、桃花澗、舍利塔、藏經樓等景觀。在棲霞寺方丈室,寂然、大本、志本等3位當傢僧人接待瞭馮玉祥將軍。寂然和尚是一位閱歷頗深、辦事沉穩的人,他請大本和志本兩位先暫時避開,自己與馮將軍相對品茗。寂然先說瞭對馮將軍帶兵,愛護百姓和艱苦奮鬥的欽佩之情,繼而談起瞭其他話題。馮玉祥很欣賞寂然寧靜的氣度和淵博的才情,感到這位僧人既諳熟古今典故,又瞭解當前時事,是一個有著憂國憂民之心的高僧。   於是馮將軍決定多在寺中停留一會兒,並在寺中吃齋飯。在談話間,寂然向馮玉祥訴說瞭寺院方與緊傍棲霞山的省立鄉師為爭奪一片土地引起的沖突與自己的煩惱。寂然法師俗姓嚴,於上世紀二十年代後期進入棲霞寺,1935年初接替明常和尚出任監院,主持寺內外一應事務。那時棲霞寺與棲霞鄉師的地產之爭已經聚訟數年,廣受社會上的關註並驚動瞭國民黨高層。支持棲霞鄉師校長黃質夫的是陳果夫,當時的省警察廳長王固磐、省教育廳長周佛海等都以陳果夫的馬首是瞻。相關閱讀推薦:揭秘:80年前的北京政變:馮玉祥對溥儀做瞭什麼揭秘:西北軍閥馮玉祥的名字竟然是信口拈來的?揭秘:馮玉祥張學良舊部大批將領投向日寇之謎馮玉祥走下中國歷史的前臺:中原大戰中西北軍崩潰抗日名將馮玉祥一生立過五個遺囑:馮玉祥遺囑之謎揭秘:國民黨倒戈將軍馮玉祥的遇難真相是什麼?

淮海戰役中的秘聞趣事:黃百韜至死都有三不解

  黃百韜被困碾莊之後,徐州“剿總”副司令官杜聿明回到徐州便迅速拿出兩個解救方案,想救出七兵團。第一個方案是:以黃百韜兵團堅守碾莊圩七至十天,以第十三兵團守備徐州,以第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以第二兵團、第十六兵團會合第十二兵團先擊破中原野戰軍六個縱隊,然後回師東向,擊破華東野戰軍以解黃百韜之圍。第二個方案是:以第十六兵團守徐州,以第二兵團、第十三兵團之全力解黃百韜兵團之圍,同時令第十二兵團向徐州急進,以第七十二軍為總預備隊。  杜聿明把這兩個方案在總部提出商討時,總司令劉峙、參謀長李樹正對第一方案搖首反對。劉峙說:“黃百韜決不能久守。坐視黃百韜被吃,太冒險。何況中原解放軍的情況尚未完全明白,萬一它的主力不在渦、蒙附近,西路撲空,東路黃兵團又被吃,責任重大,誰來負呢?”第一方案否定瞭,第二方案雖勉強通過,但又顧及“邱兵團是否會奉命東調?”果然,增援、解救黃百韜兵團的行動“隻來一個兵”。  碾莊之戰,序幕一開,便緊張萬分。黃百韜被包圍的第三天,即11月12日,徐州便開始調兵東援,隻是援助不力。15日,顧祝同到徐州,本是奉蔣介石嚴令,調動主力東援的,但仍不力。追其根源,據說徐州“剿總”杜聿明對解救七兵團是本著上中下三策的。即:上策保住徐州並救出七兵團;中策犧牲七兵團,保住徐州;下策七兵團救不出,徐州也不保。究竟按哪“策”實施?尚未決定,戰場已發展到不可收拾。統帥部和徐州“剿總”均束手無策瞭。   11月20日,空軍副總司令王叔銘奉蔣介石之命來徐州,提出一個新的解救戰法:集中空軍轟炸狹窄地區,然後陸軍以炮火及戰車支援步兵多梯隊向縱深方向突擊,並向兩側卷擊。如當日能有5公裡的進展,以後即繼續突破。如當日突破不可能,則集中主力擊破二陳集、潘塘鎮方面的解放軍,然後自右突圍,以解決戰局。  這個計劃王叔銘說得津津有道,劉峙卻聽得迷迷糊糊。要他表示態度時,他對空軍副司令說:“一,請總統親臨指揮;二,速空運兩個軍增援;三,請總統下決心以全力東進,對徐州安全可置之不問。”一個軟釘子,把空軍副司令的興致滅得凈光!黃百韜隻好坐以待滅瞭。  22日夜,黃百韜所屬各殘部已經完全失散,各自為戰瞭。他本人在二十五軍副軍長楊廷宴陪同下由碾莊圩東北之小費莊向西突圍時,極其悲傷地對楊說:“這場大戰,我有三個不解呀:一,我為什麼那麼傻,要在新安鎮等待第四十四軍兩天;二,我在新安鎮等兩天之久,為什麼不知道在運河上架設浮橋;三,李彌兵團既然以後要向東進攻來救援我,為什麼當初不在曹八集附近掩護我西撤?”說罷,他搖首長嘆:“不是天滅蔣,而是蔣自滅!”相關閱讀推薦:黃百韜追悼會:蔣介石竟痛哭“黃埔精神不死“淮海戰役中的解放軍:豬肉粉條勸降國民黨兩個師國軍解放戰爭大敗 黃百韜為何是國軍第一罪人?揭秘:淮海戰役期間解放軍為何遭遇的慘重失利?真實的淮海戰爭:國軍士兵爬著過來要吃的

孫中山逝世前後的秘聞軼事:遺體換瞭四副棺材?

  孫中山先生領導中國人民推翻瞭清王朝的專制統治,結束瞭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國共兩黨都極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驅者,素有“偉人”之稱,“國父”之譽。他為領導辛亥革命而馳騁疆場的事跡婦孺皆知。然而,孫中山逝世時發生的一些軼事至今卻鮮為人知。  孫中山遺囑產生的經過  1924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平政變後,電邀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孫中山應邀北上,經香港、上海,繞道日本,由天津到達北平。由於一路勞累,沒到達北平便病倒瞭。在北平,經各方精心治療,孫中山的病情也沒見好轉反而不斷加重。於是,人們開始考慮他的後事,請孫中山留下遺囑。最後,孫中山留下三份遺囑,即《政治遺囑》《傢事遺囑》和《致蘇聯政府遺書》。  對於《政治遺囑》和《傢事遺囑》的產生過程,後人有三種說法。一說是事先為其準備好瞭稿子,征得孫中山同意後簽字的;一說是筆錄孫中山在病床上的口授成稿;還有一說,是由孫中山口授要點,由別人在病床前整理而成的。但根據分析,從當時孫中山的病情和心理狀態來看,有關文件應是事先準備好,征得他同意並簽字的。孫中山的兒子孫科和秘書黃昌谷就是這樣回憶的。孫中山的遺囑是由汪精衛起草,並經當時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決議通過。   1925年2月24日,孫中山病危,汪精衛、孫科等人來到孫中山病床前,並請宋慶齡暫出病房。汪精衛婉轉地說,同志們要求先生留下些許教誨之言,以便遵照執行。孫中山沉默瞭一會說:“我看你們是很危險的,我如果死瞭,敵人一定要來軟化你們,你們如果不被敵人軟化,那麼我又有什麼話可講呢。”汪精衛等人則表示,他們不怕危險,不怕被敵人軟化。孫中山說:“那麼要我說什麼話呢?”汪精衛說:“我們現在預備好瞭幾句,念給總理聽,如果總理是贊成的,便請簽字,當作總理說的話;如果總理聽瞭不贊成,那麼便請總理另外說幾句,我們可以代為筆記下來,也是一樣的。”孫中山說:“很好。”汪精衛即將預備好的稿子念給孫中山聽。孫中山聽後,表示很滿意,說:“好的,我很贊成!”隨後,汪精衛又將傢事遺囑的稿子讀給孫中山聽,孫中山也表示滿意,說:“好的,我也贊成!”  遺囑定稿後,汪精衛等人本來是要孫中山簽字的,但此時孫中山聽到宋慶齡在門外哭得很傷心,便說:“你們暫且收起來吧!我總還有幾天生命的。”到瞭3月11日,即孫中山逝世的前一天,何香凝發現孫中山的眼睛已開始散光,便對汪精衛講“現在不可不請先生簽字瞭”,並勸說宋慶齡不要哭泣。於是汪精衛和孫中山的傢屬及在北平的國民黨人宋子文、孔祥熙、戴季陶等一起來到孫中山病床前。兩份遺囑呈給孫中山時,孫科將他的鋼筆遞給父親,但此時孫中山握筆寫字已有困難,宋慶齡便用手托著他的手腕讓他寫。孫中山在兩份遺囑上都簽上瞭“孫文,3月11日補簽”字樣,並囑他死後立即公佈。孫中山簽字後,汪精衛在“筆記者”下簽名,其他人則在“證明者”下簽瞭名。相關閱讀推薦:孫中山日本老婆:孫中山竟娶日本十五歲幼女為妻國父孫中山的驚天秘密:曾請求美國方面出兵中國宋慶齡嫁給孫中山的內情:嫁給孫中山並非愛上他揭開宋慶齡嫁給孫中山的難言之隱:27歲的懸殊!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孫中山的四副棺材  孫中山逝世後的第三天,遺體被運到北平協和醫院進行防腐處理,然後被裝殮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這是孫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孫中山遺體入殮後不久,孔祥熙嫌這副楠木棺材太小,又換瞭一副大的楠木棺。這副楠木棺為橢圓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層,揭開棺蓋可瞻仰孫中山的遺容。這是孫中山的第二副棺材,稱楠木玻璃棺。  孫中山臨終前說,願如友人列寧那樣保存遺體,供後人瞻仰。所以,在他逝世後,治喪處即向蘇聯定購水晶棺。1925年3月30日,蘇聯贈送瞭一副水晶棺。該棺長1.75米,高0.5米,棺頭0.65米,棺尾寬0.53米。棺的外蓋及外層勻系鋼質鍍鎳,銀光閃亮。但經專傢檢查,此棺質地較脆,且易於傳熱,加之長途運輸,稍有裂隙,便會對棺內遺體產生影響,所以後來沒有使用。此後停放在北平碧雲寺中山紀念堂,供人瞻仰。這是孫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孫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從美國定購的紫銅棺。這副紫銅棺長2.24米,寬0.8米,高0.65米,制作考究,外形精美,價值1.5萬兩白銀,於1925年8月運到上海孫中山先生葬事籌備處。宋慶齡看後很滿意。1927年4月,上海葬事籌備處遷到南京,紫銅棺也運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銅棺被運往北平。   1929年5月22日,國民政府在北平西山碧雲寺為孫中山舉行瞭隆重的換棺儀式。孫科請協和醫院醫生史蒂芬帶領助手郭榮勛和一名護士將孫中山的遺體揩拭清潔,加裹白綢,並理發,然後由孫科、鄭洪年、馬湘為其穿瞭內外襯衣、禮服、鞋襪,戴上手套。其殮服為白綾內衫、白綾內褲、白絲襪、黑緞鞋,外加素藍紗袍、黑素緞馬褂、白絲手套。穿戴整理完畢之後,孫中山遺體被小心地移入紫銅棺內。棺四周放白綢棉墊和白綢絲棉袋,身上蓋錦緞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銅棺柩運到中山陵,由孫中山的8名衛士抬入墓穴安葬。  易換下來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瞭孫中山的衣服、鞋襪後,被封入北平西山碧雲寺石塔內,胡漢民為之題寫瞭“孫中山先生衣冠塚”石碑。第一副楠木棺則存放在北平中法中學。  孫中山的遺體在哪裡  1929年6月1日,國民政府為孫中山舉行瞭隆重的“奉安大典”。孫中山的棺柩運到中山陵後,由8名衛士抬入墓穴安葬。墓穴用鋼筋混凝土密封,位於孫中山臥像下5米深處。  日軍侵占南京之前,南京政府提出要把孫中山的遺體帶到重慶去。但要將遺體取出,必須要爆破;一經爆破,棺柩和遺體都要遭破壞。所以,當時沒有動。日本人進攻南京時,侵華日軍將領松井石根在其最後通諜中聲稱:“江寧之地乃民國首都,明孝陵、中山陵等古跡名勝匯集,如中國軍隊不向日軍投降,戰火起處必然使千載文化成灰燼。”以此脅迫南京當局拱手交出南京城。日軍進攻南京時,選的“突破口”就是中山陵。當時中山陵陵園外的建築如永慕廬、奉安紀念館等均被日軍炮火夷為灰燼,陵園內的一些建築也遭到嚴重破壞。日軍進入南京之後,懾於孫中山先生的崇高威望和巨大影響,未敢進一步破壞中山陵。  另外,據傳蔣介石逃離大陸時,將孫中山的遺體從中山陵中取出,帶到臺灣去瞭。這種說法是沒有根據的。據孫中山的衛士,一直擔任護衛中山陵任務的范良說,蔣介石撤退時,根本沒有提到中山陵,隻是孫科臨走時對他們說:“毛澤東、周恩來對總理是尊敬的,你們是總理的衛士,他們不會為難你們的。”解放之後,中山陵受到人民政府的精心保護。所以孫中山的遺體,仍在中山陵孫中山的臥像之下的墓穴裡是毫無疑問的。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孫中山的靈臟發現珍聞  孫中山病逝之後,決定保存遺體,遺體的防腐手術是在協和醫院進行的;當時孫科、鄭洪年、馬湘等人都在場。手術完成後,醫生拿著總理的遺臟給孫科等人看過並告知遺臟將進行火化。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美國人開辦的協和醫院落入日本人手中。日本人在收查協和醫院研究室時,意外地發現瞭孫中山的內臟切片和臘塊標本。原來,協和醫院當年在給孫中山做防腐處理時,並沒有將孫中山的內臟火化,而是留下供研究之用瞭。這消息讓汪精衛得知後,便決定借此撈取政治資本。1942年3月25日,汪精衛派外交部長褚民誼為奉迎大員,專程去北平接收孫中山的“靈臟”。褚民誼與日軍首腦岡村寧次商談,請求奉還孫中山的“靈臟”。日本方面處於政治上的考慮,同意奉還。  3月28日,褚民誼帶著“靈臟”乘車南下,於29日到達浦口,汪精衛等乘“汪綏”號軍艦到浦口迎接,然後把“靈臟”送往中山陵。4月5日,汪精衛還在中山陵祭堂主持瞭“國父靈臟”奉迎儀式。後來,正在研究攻克癌癥的上海鐳錠醫院湯齊平醫生請求借用研究,得到汪精衛同意。“靈臟”在他那裡保存瞭一段時間。抗戰勝利前夕,褚民誼將“靈臟”偷出,密藏在南京他的一個親戚傢中。  1946年,國民黨政府得知孫中山內臟還在的消息,立即去蘇州監獄提詢大汗奸褚民誼。褚遂提出要以交還孫中山的內臟為條件,免去他的死刑。後來,事情查清,追回瞭內臟切片和臘塊標本,還有臨床記錄照片一盒。蔣介石下令將其送總理陵園管理委員會保管。但現在的孫中山陵園管理處並沒有這些內臟切片和臘塊標本,據說1949年國民黨從南京撤退時被孫科帶走瞭。   中山陵為何選址紫金山  孫中山是廣東香山人,晚年病逝於北平,他在南京的時間很短暫,為何陵址卻選在南京紫金山呢?  原來,孫中山在南京任臨時大總統時,曾和胡漢民等人到東郊打獵,他們從明孝陵轉到半山寺時,孫中山放目四望,指著遠處的方山和回環如帶的秦淮河說:“你們看,這裡的地勢比明孝陵還要好,山水相襯,氣勢恢宏,不知明孝陵為何不選在這裡。”胡漢民說:“這裡確實比明孝陵好,前有照,後有靠,左右有山環抱,加之秦淮河環繞著,真是一方大好墓地。”孫中山笑著對眾人說:“他日我辭世後,願向國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  1925年3月,孫中山病重彌留之際,宋慶齡、何香凝、汪精衛等人在病房悄悄談起後事,談到墓地問題時,汪精衛說道:“我認為總理倘有不測,葬在北平景山最宜。”談論時,孫中山本已昏睡,但恰在此時醒來,聽得汪精衛之語,連聲說道:“不,不,我要葬紫金山。”在場的人都很吃驚,為安慰他,齊聲應允,但無人知道紫金山在何處。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孫中山病逝後,在討論歸葬之地時,汪精衛說,孫總理欲葬在紫金山,但不知此山在何處。大傢議論紛紛,但都說不清楚。當時在場的國民黨元老陳去病是江蘇人,曾擔任過江蘇省博物院院長,對南京地理概況十分熟悉,他對眾人說,總理欲葬的紫金山,就是明孝陵所在的鐘山。經他這麼一說,大傢頓時醒悟過來。原來孫中山說的紫金山,就是當年他看中的鐘山半山寺這一地方。為此,陳去病還專門寫瞭一篇《紫金山考》,送各傢報刊發表。宋慶齡、孫科和葬事委員會的代表還親自來紫金山做瞭實地勘察。最後,墓地確定瞭下來,這就是今天南京中山陵所在地。  中山陵為何沒有墓志銘  南京中山陵莊重雄偉,但令人遺憾的是,孫中山這樣偉大的革命傢的陵墓卻沒有墓志銘。  陵墓竣工後,樹立墓志銘,概述孫中山革命的一生,抒發國人敬仰之情,這在當時是一件很必要的事情。大傢考慮再三,認為唯有與孫中山交誼密切,且功底極深的章太炎先生能勝任此事。章太炎自己也說:“論與中山先生交誼之密、互知之深,其墓志銘惟我能勝,亦隻有我有資格寫,我欲為中山先生作墓志。”孫中山治喪委員會也於1925年3月15日發出通函,正式邀請章太炎任追悼會籌備處幹事,並撰寫墓志。就這樣,章太炎懷著對孫中山的偉大敬意,寫下瞭古樸典雅、凝練審慎的《祭孫公文》。  但是,章太炎平日對蔣介石的為人及其逆三民主義政策深為不滿,斥責蔣介石的革命不是革命,而是革中華民國的命;同時,章太炎當仁不讓撰寫墓志銘也使蔣介石喪失瞭一次撈取政治資本的機會。因此,蔣介石對他忌恨在心,以中山陵建築總監的身份和黨國代表的名義拒絕使用章太炎撰寫的墓志銘。因此,中山陵建成後,碑亭雖在,卻沒有墓志銘,不得已而將“天下為公”四字刻於亭中以代之。對此,章太炎憤怒地說:“蔣以個人好惡,竟寧使革命元勛之陵墓缺少碑銘,可憾也!”   中山陵的兩座雕像出自何人之手  孫中山逝世後,在南京中山陵有兩座孫中山石雕像,一座是供奉在祭堂正中的石雕坐像,一座是墓室內的漢白玉臥像。  墓室內漢白玉臥像是捷克斯洛伐克著名雕像傢高琪制作。當時作者先用石膏從孫中山遺體上印制瞭塑像模型,爾後選用北平白色大理石為原料,經一年三個月的精心制作而成。  祭堂內的孫中山石雕像是法籍波蘭人朗多斯基制作的。朗多斯基是當時名聲顯赫的雕像大師,其作品以古樸典雅聞名於世。孫中山葬事籌備委員會決定讓朗多斯基為孫中山制作坐像,此決定由孫科電告巴黎中國使館轉告朗多斯基。  朗多斯基接到通知後,建議孫科來巴黎當一次模特,因孫科的長相有些地方酷似孫中山。孫科去時,還帶瞭孫中山生前不同時期的各種姿勢的許多照片。  朗多斯基在對孫科進行不斷素描和反復端詳研究瞭孫中山的各種照片後,勾勒出瞭雕像的造型。至於孫中山的中式長袍馬褂以及所坐的太師椅上那帶有東方風格的花紋等,則是他借助於他的中國籍學生的幫助設計而成的。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造型方案確定之後,朗多斯基先用粘土捏制出一個小樣,再將其翻制成一米高的石膏像模型,然後反復聽取孫科和中國駐巴黎使館中見過孫中山的成員的意見,並請他的中國學生王子雲一起參與制作。待大傢對模型都滿意瞭,朗多斯基便精選瞭一塊上乘的意大利白色大理石開始雕琢。經一年零八個月的工作,孫中山坐像於1930年6月25日制作成功。坐像運抵中國之後,國民政府於1930年11月12日,在中山陵祭堂舉行瞭隆重的揭幕典禮。  兩座雕像,為何坐像著長袍馬褂、臥像著中山裝呢?這是因為孫中山去世之後,國民黨內部左派與右派的鬥爭激烈,這種鬥爭也反映到孫中山雕像的服裝上。宋慶齡、何香凝等人反對復古,堅持孫中山像著中山裝,而蔣介石、胡漢民等卻主張著長袍馬褂。兩派爭執不休,互不相讓,結果就出現瞭兩種不同服裝的雕像。  孫中山的聲音是怎樣永留世間的  孫中山從事革命活動的時候,人們當時尚未掌握現場錄音技術。所以,留下的歷史資料隻有照片和無聲錄像。  後來,人們發現瞭兩張孫中山的演講錄音唱片,這才重新聽到瞭孫中山的聲音。這兩張唱片是1924年上海《中國晚報》的沈卓吾先生錄制的。當時唱片錄制技術剛剛傳入中國,沈卓吾非常敬仰孫中山,決心為這位革命傢留下聲音,使之永傳後世。他帶著錄音技師來到廣州,找到孫中山的長子及戴季陶等人,提出要為孫中山錄音的想法,孫中山得知後,欣然接受。經過充分準備,1924年5月30日,在廣州南堤小憩俱樂部,孫中山以事先寫好的《告誡同志》文稿,對著留聲機演講,錄下瞭四張錄音毛片。沈卓吾回到上海後,制作瞭以《告誡同志》和《勉勵國民》為片名的唱片各一張。   後來,隨著電唱機的消失,電木唱片也很少見瞭。人們發現的這兩張電木唱片中間也已折斷,但粘起來仍可放音,而且聲音還很清晰。我們從唱片中可以聽到孫中山是用帶有鄉音的普通話講的。  這兩張電木唱片是早年一位國民黨官員藍金華珍藏的。1952年他去世前傳給瞭侄兒藍贊玉。後來藍贊玉將它們捐給瞭國傢。如今,我們去孫中山故居參觀,便可聽到孫中山當年深沉雄渾的演講聲音:“我們大傢如果醒起來,中國才能有望……”這演講的聲音便是根據電木唱片復制的,是孫中山留在人世間的唯一的聲音。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後宮秘聞:讓唐玄宗神魂顛倒的“洋貴妃”是誰?

  導讀:“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一首唐詩常常激起先賢後人對唐玄宗李隆基一世風流的遐想。“天生麗質難自棄”的楊貴妃——楊玉環,讓大詩人白居易揮就瞭流傳千古的《長恨歌》。如今,著名文史專傢、文物雜志總編輯葛承雍先生經過研究發現,楊貴妃外,唐玄宗的姬妾中,還有一個“弦鼓一聲雙袖舉,回雪飄飄轉篷舞”的胡旋女,一個來自中亞的“洋貴妃”!  唐玄宗有29個女兒、30個兒子,記錄在案的皇後嬪妃有劉華妃、趙麗妃、錢妃、皇甫德儀、武惠妃、柳婕妤等20人,還有一些嬪妃失傳,其中最令人蹊蹺的是“曹野那姬”。《新唐書》的《諸帝公主傳》僅載:“壽安公主,曹野那姬所生。”葛承雍說:“對於壽安公主的生母‘曹野那’,學界長期無疑無考。但是,隨著絲綢之路東西方文化交流史研究的逐漸深入,中亞的粟特人與古代中國的密切關系日顯重要。”  在魏晉隋唐時代,“姬”是人們用來稱呼年輕貌美女性的,是代表女性身份的一種稱謂。“野那”是外來語,而“曹”姓是出身中亞曹國的粟特人入華後改用漢姓時常用的姓氏。“曹野那”是不是來自中亞曹國的人?據記者瞭解,曹國是中亞粟特地區的一個國傢,地跨今日的塔吉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隋唐時期,中國一般對來自粟特地區的人以國命名,著名者如“昭武九姓”。與米氏、史氏、康氏、安氏等以國為氏一樣,來自曹國的曹氏是進入或居住在中國境內最常見的粟特姓氏之一。   葛承雍說,敦煌吐魯番文書透露出豐富的姓名信息,大大擴展瞭後人對“曹”姓的研究。吐魯番出土的文書記載有曹延那、曹野那等粟特人名,桂林西山石室有唐代景龍三年(709年)安野那題名。“曹野那姬的名字無疑是漢文轉寫,曹是以曹國為姓氏的粟特人通例稱呼,‘野那’二字明顯是一個粟特人常見的名字,其粟特語原意是‘最喜歡的人’,俊男靚女都可用此名,無非是男的長相精神,女的長相漂亮。”葛承雍說。  葛承雍說:“曹野那的名字沒有改變胡音,說明她漢化尚不深。一般說來,如果外來粟特人在取名習尚上多用漢名,則說明漢化已經很長很深,那就很難判斷她是不是粟特人。曹野那:中亞的胡旋女?作為“開元盛世”的締造者,唐玄宗擁有“後宮佳麗三千人”,其中一名名叫“曹野那”的女人,曾經是唐玄宗一度迷戀的姬妾。那麼,作為一名外國女子,她是如何來到中國,且有機會接近唐明皇的呢?相關閱讀推薦:史上唐玄宗霸占兒媳楊玉環背後不可告人的秘密一生忠於唐玄宗的高力士為何會淪為歷史奸臣揭秘:唐玄宗霸占兒媳楊玉環背後不可告人之秘密揭秘:唐玄宗與大姨姐虢國夫人到底是什麼關系?揭秘:風流天子唐玄宗那鮮為人知的“跨國之戀”揭秘:唐玄宗與大姨姐楊玉瑤到底是什麼關系?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根據歷史文獻的線索和近些年來國內外學者對入華粟特文化的深入研究,入華中亞女性的來源主要有三種可能:首先,來源於絲綢之路上的胡婢販賣。唐代龜茲和於闐都置有女肆,西州繼承高昌遺留下來的奴婢買賣市場興盛,尤其是買賣胡人奴婢特盛。葛承雍說,當時京城長安奴婢價格相當高,每人合絹250匹,而西州才40匹,長安是西州的6倍,刺激來往中原的行客和興生胡們購買胡婢帶往關中、江淮地區。  其次,是長安粟特胡人聚落的粟特女子。中亞九姓胡流寓遷居長安的人員較多,特別是來往於絲綢之路上的胡人,常常以到長安為貿易中轉樞紐或目的地,後來,他們多客居長安。史載,長安西市作為唐長安最大的消費市場和商品集散地,其主力軍就是胡商,他們開設鋪肆,坐商經營牟利,行商奔波供貨,一般皆有傢口寓居長安,娶妻生有子女,出現有許多“土生胡”,即胡人血統二代或三代的移民後裔。長安酒肆中美貌如花的“胡姬”中可能有曹姓胡人女子。  此外,皇傢梨園中有不少胡人藝術傢,胡姓曹傢的女子作為樂戶身份入宮有可能被選為皇帝姬妾。但曹野那姬如果是出生於長安胡人樂戶傢庭,一般不會再使用“野那”這樣的粟特名。第三,是來源於中亞粟特人進貢的“胡人女子”或“胡旋女”。中亞昭武九姓胡與唐王朝正式交往經常通過“貢”與“賜”作為手段,而且次數可觀,種類繁多。   長期致力於中西交流史研究的蔡鴻生教授根據《冊府元龜》統計,唐代九姓胡從高祖武德七年(624年)到代宗大歷七年(722年)計100年間,共入貢94次,其中曹國8次。特別是八世紀上半期阿拉伯帝國向東不斷軍事進攻,對中亞諸國步步進逼,迫使他們向中國求救,唐玄宗時代就占瞭一半以上,天寶四載(745年)曹國國王哥羅仆祿呈貢表,明確希望從阿拉伯人威脅下掙脫出來,願做一個唐朝的小州。如此一來,進貢胡旋女也是自然的。  葛承雍說:“史載,開元期間俱密國進獻胡旋女子,康國進貢胡旋女子,史國多次進獻胡旋女子,米國曾經一次進獻胡旋女子3人。作為傳統慣例,曹國進貢胡旋女等自是應有之意。”  “作為能歌善舞、儀態萬方的漂亮女子,胡旋女是外國女性中最容易接近皇帝的。曹野那應該是開元年間曹國進貢的胡旋女,因色藝贏得玄宗喜愛進入後宮。這和靠‘善歌舞,曉音律’迎合玄宗大悅的楊貴妃是一樣的。”葛承雍說。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趙飛燕淫制造的“赤鳳緋聞事件”:趙飛燕後宮秘聞

  趙飛燕姐妹其人其事:  趙飛燕,是漢成帝第二任皇後,與妹妹趙合德同封昭儀,她妖冶冷艷,舞技絕妙,受成帝專寵近十年,貴傾後宮。後來,皇帝來得逐漸少瞭,趙飛燕自然空闈寂寞,不但枕席清冷,更不利於她誕育太子的大計。眼看著皇帝老公幾乎被妹妹獨占,她決定另辟奚徑。於是,數不清的男人便成瞭皇後宮中的常客。趙合德將劉驁霸在瞭少嬪館,趙飛燕便在遠條館裡大張艷幟,兩姐妹隔墻共居,各搞一套。  剛開始的時候,趙飛燕還是以生育為首要目的,所選的情夫都是有良好生育記錄的年青父親。時間一長,調調就變成瞭色欲第一,光是健康強壯的精液已經不能讓她滿足,她還要求提供者有才有貌,是否有生育記錄已不是要緊的事情。  趙飛燕的手下緊密地為皇後搜集精壯的男人,標準是年輕、帥氣、健康,孩子越多越好,孩子越多表示他的生殖能力越強。為瞭藏匿這些危險的男人,趙飛燕想瞭一個好辦法,特別騰出一間屋子,在裡面安置一座巨大的神龕,神龕後面放置一張床,這些男人就秘密地藏在這張床上。  趙飛燕向外發佈通告,最主要是向劉驁發佈通告,她要念經拜佛啦,誰也不能打擾她,誰也不能走進這間屋子,包括劉驁。   劉驁並不生氣,他巴不得呢,他早就對趙飛燕有點審美疲勞啦,而趙飛燕的體貼與聰慧不及趙合德的十分之一,他現在和趙合德如膠似漆,而趙飛燕早已成為過去時瞭,從一件小事情可以反映出來。  這件小事是洗澡。趙合德的裸體劉驁已經看過千遍萬遍啦,可是他卻一點沒有感到厭倦,最近他得瞭偷窺癖,喜歡偷偷地看趙合德洗澡。有一次,趙合德在霧氣繚繞、鋪滿玫瑰花瓣的池子裡洗澡,劉驁從門縫裡偷看,隻看瞭一眼,他就如篩糠似的全身顫抖。這事被趙飛燕知道瞭,大吃妹妹的醋,她想:好啊,劉驁你喜歡這個調調啊,我滿足你。於是,她也洗澡,並邀請劉驁在一旁觀看,趙飛燕還時不時地撩起水珠戲耍劉驁。劉驁卻覺得索然無味,謊稱內急,腳底抹油溜瞭。趙飛燕氣得在池子裡大發脾氣。所以,趙飛燕的通告正合劉驁的意,劉驁果真聽話,從不去騷擾趙飛燕。  趙飛燕身份最高的情夫應該算是成帝的侍郎慶安世。他可能是貴族出身,因此當上侍郎之時才十五歲,琴藝非凡,是一名具有藝術氣質的翩翩少年。趙飛燕當然沒有放過他,以學琴為名召入宮中據為己有。  “赤風事件”男主角-鍋爐工燕赤鳳:  趙飛燕看上瞭一個鍋爐工,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精壯男子,虎背熊腰,胸脯結實得像特大號鍋爐,胳膊比大腿還粗,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一標準的猛男。這個鍋爐工史書上說叫燕赤鳳。燕赤鳳隻是個宮廷仆役,身份低微,但是他比文質彬彬的音樂傢慶安世要身強體健,很快就得到瞭趙飛燕的歡心。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傳奇皇後趙飛燕為何夜夜蕭歌卻終身不孕?漢成帝皇後趙飛燕如何迷惑男人:靠丹藥還是其他漢成帝寵後趙飛燕的身世:趙飛燕是誰的私生女?姐妹花趙合德為何比趙飛燕得寵?有雙金蓮小腳 趙飛燕是哪個朝代的 揭秘因何集三千寵愛於一身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趙飛燕坐在床榻上用言語勾引燕赤鳳,燕赤鳳這樣一個健壯的男人精力充沛得無處發泄,哪經得起這樣一個絕色美人的挑逗,很快就招架不住瞭。再說他也沒有反抗的能力,於是就順著趙飛燕的意思,兩人躺在瞭神龕後面的那張床上。  一番雲雨出來後,燕赤鳳正要離開,卻撞見瞭剛剛進來的趙合德。趙合德是來和姐姐敘舊的,也順便提醒姐姐萬事小心。當時燕赤鳳正站在門口,趙合德看見瞭燕赤鳳,足足看瞭一分鐘,燕赤鳳也把眼睛睜得大大的,也足足看瞭趙合德一分鐘。男女間的情感就這麼簡單,趙合德像姐姐一樣看上瞭燕赤鳳,趙合德也學著姐姐紅杏出墻,和燕赤鳳好上瞭。  她知道姐姐閱人無數,燕赤鳳竟能從中脫穎而出,足以說明實力非凡,不禁也有分惠的意思,抽空也就時常召幸於他。  有肌膚之親的男女,在這方面自然格外敏感。趙飛燕很快就發現瞭其中奧秘。這年十月五日,當燕赤鳳又一次應趙合德之召前去效命時,早已妒火中燒的趙飛燕便趕往少嬪館“捉奸”。誰知去遲瞭一步,到達之時,迎面已見燕赤鳳離開。趙飛燕沒抓到現場,隻得裝做節日赴會的模樣,進殿和妹妹相見。   這天正是漢宮“上靈安廟”的日子,宮人們都要舉行祭祀,吹壩擊鼓,牽手踏歌。當《赤鳳來》之曲吹響後,趙飛燕終於忍耐不住,向著沒事人一樣的妹妹發問:“赤鳳為誰而來?”趙合德不卑不亢地回話:“赤鳳隻會為姐姐你來,難道還會為別人嗎?”趙飛燕一聽妹妹還不認賬,氣得抓起桌上的酒杯就向趙合德砸瞭過去:“老鼠還想咬人瞭嗎?”趙合德雖然沒有把自己面前的杯盤拿來還擊,但是話卻狠瞭起來:“老鼠隻要把衣服咬穿,透出裡頭見不得人的私密,就已足夠,犯得著自己花力氣咬人嗎?”  話說到這個地步,趙飛燕不敢再接口,趙合德也沒法繼續,姐妹倆恨恨地盯著對方,半晌沒有做聲。樊嬺,就是當年那個舉薦趙合德入宮的女官正好在場,她被嚇壞瞭,連忙拔下發簪磕頭,直磕得頭頂出血,求兩人消氣,又拉著趙合德讓她向姐姐道歉。  趙合德話剛出口,就已經知道過於沖動,萬一再往下話趕話地把事情在氣頭上當眾說透瞭,姐妹倆都將死無葬身之地。她立即一百八十度大轉彎,流著眼淚向趙飛燕陪罪,說:“姐姐你難道忘瞭當年的舊事嗎?那時我們窮得隻有一條棉被,冬夜苦寒,冷得無法入睡,你總是讓我抱著你的後背取暖。如今時來運轉,能夠富貴,卻又沒有得力的傢族支援,隻有彼此照應。我們可萬萬不能自相殘殺呀!”趙飛燕聽瞭妹妹的訴說,也感動得眼淚直流,將自己頭上的紫玉九雛釵取下,簪在趙合德的發髻上。四目相投,盡在不言中。從此“姐妹如手足,男人如衣裳”矣!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飛燕姐妹既相互吃醋又有共同利益:  這場為瞭燕赤鳳而起的公開爭吵,雖然被及時切斷,但是皇後與昭儀之間竟起瞭爭執,很快就成瞭後宮中的頭號新聞並傳到瞭成帝劉驁那裡。劉驁不願去招惹趙飛燕,便向趙合德打聽原因。趙合德早已成竹在胸,回答道:“這是姐姐在忌妒我。我朝上承火德,稱赤帝子,所以我們私下裡都稱皇上你為‘赤龍鳳’。”——在趙合德巧奪天工的包裝工夫下,這一場為奸夫而起的內訌硬是變成瞭為法定丈夫而起的爭寵。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劉驁立即龍顏大悅,不但沒有絲毫疑心,倒更覺得自己對姐妹倆的寵愛有理有據。  從這場赤鳳事件能看得出來,趙飛燕的心機沒有妹妹深沉,而她那樣大張艷幟的幹法,遲早會走漏風聲。趙合德既與姐姐在共用男人方面達成瞭諒解,自然也就不遺餘力地幫助趙飛燕掩飾,提前給成帝打預防針:“我姐姐性格剛強耿直,容易得罪人,難免會有人想要陷害她。皇上若是上瞭這些當的話,我趙氏就要傢破人亡瞭。”一面說,她還一面涕淚交流,哭得上氣不接下氣。  劉驁對美人這樣柔弱可憐的進言當然牢記在心。從此後,凡是有人向他報告趙飛燕的浪蕩行徑,他都認定是別有用心的誣蔑,將這些忠於職守的官員或後宮妃嬪統統一刀兩段。   這樣一面倒的處理方法,效果顯而易見:趙飛燕的遠條館天天帥哥盈門,趙飛燕為能更好地盡地主之誼,還為接待這些男人建瞭一間別室,宣佈是自己求子祈天的場所,包括劉驁在內的人都不能進去,專心躲在裡面尋歡作樂。  至後來,兩姐妹和好如初。對燕赤鳳的處理是,認為他是禍害兩姐妹的根源,趙合德和姐姐商量後,找瞭一個借口,把燕赤鳳幹掉瞭。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皇太極秘聞:皇太極為啥給12歲女兒大辦婚禮?

  376年前正月的一天,沈陽故宮皇苑內突然熱鬧起來。白天,喧天的鼓樂響遏行雲;入夜,結彩張燈映紅瞭半邊天。沈城百姓們紛紛猜測:皇宮裡究竟有什麼大喜事?原來——  皇帝女兒要下嫁  那天,是後金天聰十年(1636年)正月壬戌日。沈陽故宮皇苑內各個殿閣樓臺,悉數大紅燈籠高高掛;樂手們全班人馬,在奏樂亭上吹吹打打;大政殿廣場上,還臨時搭建瞭9座“蒙古包”。如此豪華的景象,自沈陽故宮建造以來,尚屬首次。  之所以如此熱鬧,是因為皇太極在為二女兒馬喀塔公主舉行盛大婚禮。其新郎,是蒙古林丹汗的兒子額哲。這一重大舉動,驚動瞭朝野內外。於是,諸貝勒大臣、文武官員,均紛紛前來祝賀。一時間,沈陽故宮門外車水馬龍;宮內人頭攢動、熙熙攘攘。這種場面,使新郎額哲大為感動;令蒙古察哈爾等部落的諸位貝勒羨慕不已。  其實,皇太極之所以舉行如此盛大之婚禮,完全出於政治目的。   聯姻意在擴實力  後金國興起、發展過程中,始終遵循著一條“基本國策”:采取聯姻方式,與蒙古諸部落和好,以便取得他們的支持。於是,努爾哈赤率先垂范,首先與蒙古聯姻。建立後金國的第二年,天命二年(1617年),努爾哈赤便收納瞭一位蒙古“額駙”、蒙古喀爾喀系統的巴特約部部長之子恩格德爾,將由他撫養的胞弟舒爾哈齊女兒嫁給瞭恩格德爾。恩格德爾成為後金國的第一位蒙古“額駙”,居住在新賓赫圖阿拉城內北側的“額駙府”。  額哲,是蒙古大汗林丹汗的兒子。林丹汗則是元朝太祖猛哥特木真的後裔,姓“博爾濟吉特氏”。明朝時期,林丹汗轄有廣袤的牧地,統領著諸多部落,並且受到明朝廷的庇護、支持。明朝廷打算,利用蒙古諸部落力量,牽制努爾哈赤的女真各部落勢力。以往,林丹汗始終站在明朝一邊,敵視努爾哈赤,並且多次協助明朝軍隊攻打努爾哈赤,致使努爾哈赤嚴重受創,損失慘重。因此,後金國與林丹汗結下瞭深仇大恨。  當年,漠南蒙古分為三個部分:林丹汗所在的察哈爾系統;明安所在的科爾沁系統;恩格德爾所在的喀爾喀系統。對於科爾沁部,努爾哈赤首先采取瞭消弭矛盾的聯姻形式,從而結成良好的聯盟關系,成為後金國的主要支持力量。繼而,努爾哈赤將恩格德爾招為“額駙”,又與喀爾喀部結成聯盟。於是,僅僅剩下林丹汗察哈爾部這個死敵,成為努爾哈赤的著力打擊對象。  聯軍征伐林丹汗  明代萬歷四十年(1612年),努爾哈赤迎娶瞭科爾沁部明安貝勒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妻。明代萬歷四十三年(1615年),努爾哈赤又娶科爾沁部孔果爾貝勒女兒博爾濟吉特氏為妻。明代萬歷四十二年(1614年),努爾哈赤命第八子皇太極,迎娶科爾沁部莽古思貝勒女兒博爾濟吉特氏·哲哲為妻。  皇太極繼承汗位後,繼續執行努爾哈赤的“滿蒙聯姻”政策,先後娶瞭科爾沁部的3位女子為妻,致使“滿蒙聯姻”更加密切。與此同時,繼承先父遺志,皇太極全力以赴,集中優勢兵力攻打林丹汗。後金天聰二年(1628年),皇太極親選精兵良將,發動瞭首次征伐林丹汗戰役。同年二月,皇太極親率八旗勁旅,會合科爾沁部、喀喇沁、敖漢、奈曼等部落,組成“滿蒙聯軍”,浩浩蕩蕩向察哈爾部林丹汗進軍。在大凌河上遊,聯軍首先消滅瞭察哈爾部所屬的多羅特部,俘獲萬餘人;繼而,將林丹汗西征後留在當地的察哈爾餘部一舉全殲,然後班師奏凱。相關閱讀推薦:清太宗皇太極簡介 皇太極的妃子兒子的詳細介紹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蘇泰母子降後金  後金天聰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極決定再次征討林丹汗。他組成10萬餘人的“滿蒙聯軍”,準備徹底消滅林丹汗。林丹汗得知後,覺得無法與皇太極的聯軍抗衡,便下令察哈爾部放棄本土,向青海方向撤退。林丹汗將歸化(呼和浩特)城的牲畜全部運過黃河,攜同牲畜一道逃亡。結果,聯軍到達歸化城後,僅僅收降瞭林丹汗遺棄的老弱病殘餘部,戰果平平,隻好返回盛京(沈陽)城。   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通過“眼線”,多爾袞得知瞭林丹汗的另一位妻子蘇泰太後的住地。於是,他便委派女真葉赫部貝勒南楮前去招降。蘇泰太後是葉赫部貝勒金臺吉的孫女、南楮的姐姐。姐弟倆相見後,蘇泰隨即同意歸順後金國,並讓兒子額哲率眾出營歸降。多爾袞當即向額哲發誓:保證歸降人員的人身安全。第二天,蘇泰太後設宴招待多爾袞,席間,還獻上無價之寶“傳國玉璽”。多爾袞驚喜萬分,立即派人快馬加急,將蘇泰太後、囊囊太後、額哲等人歸降,並獲得“傳國玉璽”的天大喜訊,速報皇太極。  貝勒大臣搶美女  後金天聰九年(1635年)九月初六日,皇太極率隊來到陽石木河附近,親自迎接凱旋大軍,並於當天舉行瞭盛大的歡迎儀式。尤其令皇太極喜出望外的是,多爾袞帶回瞭“傳國玉璽”。皇太極與出征的諸貝勒行“抱見禮”。前來歸降的蘇泰太後、囊囊太後、額哲等人,一一晉見皇太極,並敬獻寶物。皇太極走出禦營,迎接蘇泰太後。因為,蘇泰是皇太極舅舅葉赫部貝勒金臺吉的孫女。之後,皇太極設宴,款待凱旋將領及察哈爾部歸降諸位。  蘇泰太後、囊囊太後、額哲等人歸降,預示著林丹汗的勢力已經瓦解。皇太極正謀算著改元稱帝,恰在這時到手瞭“傳國玉璽”,使得皇太極欣喜若狂。然而,皇太極的兄弟子侄們,卻垂涎蘇泰太後等人的美色及財富,猴急地恨不得立馬攬入懷中。皇太極的二兄、大貝勒代善,首先向皇太極奏請,欲迎娶林丹汗的妹妹泰松格格。皇太極立即批準。隨後,其他人也紛紛上奏,要求迎娶察哈爾部另外的歸降女子:貝勒豪格,看上瞭察哈爾伯奇福晉;貝勒阿巴泰,相中瞭察哈爾俄爾哲圖福晉。皇太極一一滿足瞭大傢的要求。皇太極侄子濟爾哈朗的亡妻,是蘇泰太後的姐姐。濟爾哈朗以此為由,要娶小姨子蘇泰太後為妻。皇太極一並允諾。  絕處逢生成額駙  在察哈爾部歸降的諸位之中,皇太極最為重視的,莫過於額哲。當時,盡管林丹汗已在青海去世,但其影響力依然存在。妥善安置額哲,則能籠絡蒙古諸部落。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第二天一大早,皇太極便宣佈:將自己的二女兒馬喀塔公主,下嫁額哲。  此時,身為“階下囚”的額哲生死未卜,正如熱鍋上的螞蟻,焦慮不安。他萬萬沒想到,一大早便天降喜訊,非但保住瞭性命,還意外得到瞭皇太極的女兒,成為後金國的“額駙”,真可謂絕處逢生、時來運轉。當即,額哲向皇太極呈獻蟒緞、黃金、珍珠、貂褂、甲胄、雕鞍、駝、馬等貴重禮物,並大擺筵席,表示瞭接受“額駙”的欣喜心情。額哲的舉動,使皇太極甚為滿意,他親自決定,選定良辰吉日,為二女兒馬喀塔與額哲,舉行隆重的婚禮。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舍出女兒換尊號  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八月初九,馬喀塔公主降生,生母是孝端文皇後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哲哲。結婚時,馬喀塔年僅12歲。這位皇傢少女,成為“滿蒙聯姻”的政治犧牲品。  結婚後,皇太極封馬喀塔為“固倫公主”;額哲被封為“察哈爾親王”,位居漠南蒙古16部49旗之首,成為歸順後金國的蒙古諸部最高頭人。其後不久,蒙古諸部貝勒集會盛京(沈陽),以額哲為首,擁戴皇太極為蒙古可汗的繼承者,並敬上“博克達·切辰汗”(寬溫仁聖皇帝)尊號。皇太極策劃的馬喀塔下嫁額哲計劃,終於取得瞭預期效果。  二次下嫁斷芳魂  清代崇德六年(1641年),僅僅做瞭6年清朝“額駙”的額哲,尚無後裔便離開人世。當年,馬喀塔隻有17歲。清代順治二年(1645年),按照滿族當年“兄死弟妻其嫂”習俗,21歲的“固倫公主”馬喀塔,再次下嫁給額哲的弟弟阿佈鼐。改嫁後,馬喀塔生有一子,取名佈爾尼。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年),封馬喀塔為“固倫長公主”;順治十六年(1659年),封為“永寧長公主”,後改封為“固倫溫莊長公主”。清代順治五年(1648年),阿佈鼐承襲哥哥額哲遺爵,受封為親王。清代康熙二年(1663年)二月二十六日,“固倫公主”馬喀塔去世,年僅39歲。  馬喀塔死後,她的兒子佈爾尼,因“謀叛”之罪被誅殺;其父阿佈鼐受到株連,一並被處死。皇太極法外施恩,準許阿佈鼐傢人收屍,並安葬在“固倫溫莊長公主”馬喀塔的墓地。至此,林丹汗的後人宣告終結。  陵墓無存留壙志  “固倫溫莊長公主”馬喀塔墓地,位於錦州義縣九道嶺鎮廟兒溝山坡上,距義縣縣城9.8公裡,建於清代康熙三年(1664年)。  原先,“固倫溫莊長公主”馬喀塔陵園四周,砌有高大的青磚圍墻,陵內有寢宮、陵墓、享殿、碑亭等建築。陵園寬敞向陽,蒼松翠柏蔽日遮天,環境幽靜。新中國成立之前,該陵園就遭到瞭嚴重破壞,墓葬、建築遭毀,僅存一合“溫莊長公主壙志”,於1949年出土,現存遼寧博物館。  該“壙志”系青石雕制,分“志蓋”、“志文”兩塊,均為方形。“志蓋”70.5厘米見方,厚15.2厘米;“志文”長70.5厘米、寬70.4厘米、厚16厘米。“志蓋”和“志文”均陰刻滿、漢兩種文字,字跡清晰。“志蓋”右刻漢字篆文“溫莊長公主壙志”;左為滿文楷書,字義與漢字相同。“志文”右為漢字楷書,刻有10行計166字;左為滿文楷書,刻有11行計147字。“志文”滿、漢文字義相同。“志文”為康熙皇帝親撰:“制曰:溫莊長公主,太宗文皇帝之女,世祖章皇帝之姊,朕之姑也,生於天命十年八月初九日午時,卒於康熙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未時,春秋三十有九。卜以本年十月二十一日,窆(音扁,biǎn)於廟兒溝。嗚呼!”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慈禧秘聞 揭秘慈禧最後一個春節是怎麼過的?

  慈禧秘聞:1904年,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後的第四個除夕臨近,過瞭臘月二十三,內務府奏明70歲的慈禧太後,按宮中舊例,傳告各府福晉、命婦、格格及一二品大員的女兒於臘月二十五進宮過年。  這天上午8時許,各府福晉一色大紅繡花氅衣,齊聚紫禁城蒼震門前,由李蓮英引領至寧壽宮。  太後說:“過新年,可不要閑著。我朝傢法嚴謹,女子應該懂得理傢之道,歷來凡是皇上禦用的衣履,都是由皇後、貴妃親自制作。我看各府格格,性喜浮華,不要說嫻熟裁剪,就連做針線也好像不是自己的事。總是坐享其成,將來出閣怎麼是好?今天就叫皇後、妃子、福晉、命婦各裁一件衣服,然後叫格格們每人縫一件,限兩天交活。”有些福晉格格一聽太後懿旨,嚇得不敢吱聲。  李蓮英準備好衣料,隨同針線笸籮,擺在案子上。   太後說:“裁完活,可以到臺前看戲去,格格們今天隻管看戲,二十六、二十七兩天限你們做好。可不要慌神。”  那些不會做活的格格們,趁太後同皇後貴妃去鬥紙牌取樂時,偷偷請能裁剪縫紉的姊妹幫忙。也有膽大的,馬虎應差,一天的工夫活做完瞭,便去禦花園玩耍,有的去看戲。  兩天之後,每人將自己所做的衣服,標寫姓氏,交給皇後和貴妃驗收。  太後走馬看花似地巡視一番,由皇後、妃子評定,按等級賞賜。  三十這天,太後起得比平時要早,升座後,由隆裕皇後率眾人向太後請安。  禮畢,太後命皇後率領福晉們制作佛前的供花;大公主率領格格等佈置佛前供品,直到午膳前才忙完。  太後親自寫瞭二十張三尺見方的福、壽字。她說:“誰愛寫字,照著我的字樣書寫吧,不要怕難看,越練越好,沒有膽子不行。”說完,有的格格提起大筆,歪歪扭扭地寫起來。太後笑著說:“畫虎不成,反類犬者也。”眾格格掩嘴大笑起來。  下午5點鐘,光緒皇上率領近支宗室、滿蒙各王公及滿漢二品大員至寧壽宮給太後行辭歲禮。  這種禮節,是滿洲舊俗,先由禮部贊禮郎等在殿上唱滿語贊禮歌。此時由皇上及各親王在太後面前隨歌聲對舞,皇上和禮親王一對,慶親王和醇親王一對,倫貝子與那王一對,共十餘對。  舞畢,皇上在前,諸王大臣在後,向太後行三叩禮。太後各賞荷包一對,然後皇上與諸大臣回乾清宮。相關閱讀推薦:慈禧的本名 大清朝慈禧太後的真實名字大揭密慈禧死後清廷內鬥:袁世凱被誰嚇得一夜白頭?慈禧當眾扒光衣服打珍妃 光緒為何“極坦然”慈禧臨終前為什麼一定要毒死光緒?光緒帝之死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皇上退後,皇後便率眾人向太後行禮,最後是宮女、太監等叩頭。太後命李蓮英,每人賞銀十兩。  切剁好後,都交到太後面前,由皇後、妃子、大公主等人拌餡兒,口味咸淡,由太後決定。天到蒙蒙亮時,餃子已包齊。太後命眾人退回更衣,重新梳頭打扮。不大工夫,眾人回到殿上。  太後命宮女把煮好的煮餑餑端上來,太後說:“此刻是新年、新月、新日、新時開始,我們不能忘記去歲的今日今時。今天我們能吃一碗太平飯,這就是神佛的保佑,列祖列宗的庇護。”說完,命大傢用膳。  新年初一天明,光緒皇帝來到殿上,給太後賀歲。他雙手捧著一柄如意,跪下奏道:“子臣謹賀太後新年新喜。”  太後接過如意,和氣地笑道:“祝國傢日益富強,願皇帝身體康健。”皇上叩頭畢,太後命皇上在殿上吃素餡煮餑餑。  雖是大喜日子,光緒依然心事重重,面上沒一點喜容,勉強吃瞭兩個煮餑餑,便站起來應付道:“今年的素餡餃子很好。”  太後道:“今年的香油比往年香。”等皇上漱口凈手後,隆裕皇後領妃子及宮女給皇上行禮賀年,眾太監也口稱“新喜”給萬歲叩頭。皇上受禮畢退出,便赴保和殿接受群臣賀禮去瞭。   這時,隻聽遠處鑼鼓喧天。李蓮英稟奏說:“各會頭給老祖宗叩年來瞭。”  太後說:“叫他們到海子裡去罷。”遂率領一群後妃、宮女、太監像一群蜂蝶似的來到中南海。各會頭跪在地上口稱給皇太後拜新年。  霎時,隻見虎坊橋的太獅、少獅,南弓匠營的五虎棍,右安門的跨鼓、十幡,祿米倉的秧歌,地安門的石鎖,六郎莊的五股棍和高蹺會,天橋的龍燈會,還有天津的小車會、涿鹿的跑旱船競相獻演。  這年的新年快到之前,慈禧想在中南海的冰面上拖冰床為戲。口諭每三個人坐一張拖冰床,由兩名太監拖拉。  太後說:“格格們可以跑在我的冰床前面,其餘的冰床都隨我的拖床後面。”於是拖床開始慢慢行走,逐漸加快,像在冰上飛躍一樣。  不多時,太後傳旨停止拖拉,命李蓮英取大清龍元五千塊,李蓮英應聲命令兩名小太監搬取。大傢不知要取這些銀元做何用。  正在議論,太後笑著說:“你們分成三排。第一排是皇後、妃子、格格、宮女,第二排是太監,第三排是各府女人們。”這時李蓮英派太監把銀元抬來瞭。  太後吩咐四位蒙古福晉說:“你們有力氣,每人拿五百元錢,向海中心拋擲。”這時大傢才知道太後要看摔人啦!  太後對蒙古福晉說:“我一說拋——你們就用力拋。”年輕人一聽,高興得蹦瞭起來。太後說:“聽口令,拋——”那雪花似的銀元紛紛揚揚拋向冰面,滾得很遠。眾人你追我趕,百人中,滑倒者七八十,太後的肚皮都笑疼瞭。  其時,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正風起雲湧,大清江山搖搖欲墜。慈禧以後再沒有心情這麼過年瞭。四年後的1908年,事實上的大清末代獨裁者慈禧,在被囚禁的光緒皇帝死的第二天,也在西苑儀鸞殿死去。  除夕之夜十二點的鐘聲將過,太後命眾人齊至殿上,排好長案後,由禦膳房將事先預備好的各種素菜端上桌,太後命眾人一齊下手做素餡煮餑餑(餃子),於是切的切、剁的剁,大殿之上霎時丁兒當兒亂響。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驚!孫中山遺體內肝臟被日軍劫走 孫中山病逝秘聞

  孫中山遺體內肝臟被日軍劫走過?孫中山先生病逝後,為便於遺體保存,內臟被取出,並將肝臟留存。此事對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及其子孫科以及在醫院照料的國民黨要員吳鐵城、鄭洪年等也是保密的,他們被告知,肝臟已焚化。長久以來,孫中山肝臟的去向一直是個謎,有的說被焚化瞭,有的說隨孫中山的遺體埋葬在中山陵,還有人說,國民黨到臺灣時,被孫中山之子孫科帶到瞭臺灣。眾說紛紜,無一定論。  孫中山先生病逝後,為便於遺體保存,內臟被取出,並將肝臟留存。長久以來,孫中山肝臟的去向一直是個謎,有的說被焚化瞭,有的說隨孫中山的遺體埋葬在中山陵,還有人說,國民黨到臺灣時,被孫中山之子孫科帶到瞭臺灣。眾說紛紜,無一定論。記者近日查閱瞭很多原始檔案,以期解開孫中山先生病逝後其肝臟的去向之謎。  埋下伏筆  事實上,有關孫中山肝臟等遺物均有檔案記載可查。記者日前發現瞭中山陵史料匯編中的相關記載:1925年1月26日,孫中山病情嚴重,入北平協和醫院動手術。孫中山曾遺言夫人宋慶齡,對其遺體的處置,用防腐方法保存。 孫中山遺體  遺體整個防腐過程歷時兩天。可能當時考慮到取出的內臟日後會節外生枝,協和醫院對外界宣佈,孫中山的內臟在進行醫學檢查之後,已經作火化處理。但實際上,由於診斷結果是孫中山患有肝癌,所以為瞭研究之用,協和醫院將取出的肝臟以及制成的肝臟病理切片和臘塊標本,收藏於該院病理研究室內。  此事對孫中山夫人宋慶齡及其子孫科以及在醫院照料的國民黨要員吳鐵城、鄭洪年等也是保密的,他們被告知,肝臟已焚化。  風波突起  “檔案顯示,孫中山逝世後,肝臟確實留存於世。”南京市檔案局副局長王菡回憶說,檔案記載,1942年初春,日軍強行進入美國人開辦的協和醫院時,發現該院研究室內藏有孫中山的肝臟、肝臟切片和臘塊等,其中還包括一冊總理的臨床記錄報告。日軍立刻嚴加防范,不準中國人觸碰和過問。兩名日軍軍官來到病案庫,取走瞭與孫中山相關的所有檔案資料。這一重大信息傳到南京汪偽政府後,汪精衛很是著急,他立即派偽外交部長褚民誼趕赴北平,與日方商洽索回肝臟等事宜。經商妥,日軍交出肝臟、肝臟切片以及臘塊標本,由褚民誼帶回南京。相關閱讀推薦:孫中山去世時宋慶齡多少歲?宋慶齡孫中山差幾歲揭秘孫中山一生中有過幾個老婆?國父的女人孫中山為何未出席女兒孫琬婚禮?孫琬婚禮之謎孫中山怎麼死的?孫中山為什麼寧死不信中醫孫中山的後代 孫中山的後人如今都在幹嗎?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柳暗花明  孫中山紀念館原館長范方鎮說,當時汪偽政權為迎接孫中山“靈臟”,舉行瞭盛大的活動。檔案顯示,1942年4月1日,在中山陵正式舉行瞭孫中山肝臟安放儀式。而切片、臘塊及臨床記錄照片等物,經由汪精衛同意,交給上海雷錠醫院的醫生湯齊平醫師保管。湯齊平專攻癌癥,把這些給他,是考慮到可以對肝臟病理切片、臘塊作醫學研究之用。  孫中山的肝臟和肝臟切片,終於有瞭歸宿。但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卻聽到瞭一個驚人的消息:孫中山的肝臟被大漢奸褚民誼偷藏起來瞭!  最終去向  1946年4月15日,褚民誼被國民黨軍統誘捕並押解至南京,4月22日,江蘇高等法院判處褚民誼死刑。“孫中山肝臟被盜案,就是在褚民誼被判處死刑後浮出水面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說。  審判後,褚民誼被關在蘇州監獄內,他不甘心,說他願意獻出珍藏多年的寶物,以求將功贖罪。抗戰勝利前夕,褚民誼乘亂將存放於靈櫬前的孫中山的肝臟攫為己有,存放在南京的一個親戚傢。他深知孫中山肝臟的重要性,他要為自己留一條後路。  蔣介石得知褚民誼的行徑後極為震怒,特將此事交給軍統局辦理。最終,沈醉找到瞭一副泡在福爾馬林中的肝臟。   孫中山的肝臟至此再次被找到。又經褚民誼供述,軍統局找到湯齊平,收回瞭孫中山肝臟切片等,交“國父陵園管理委員會”保管。  但此後的下落,記者並未找到相關的檔案材料加以證實。而據王菡介紹,上世紀80年代,孫中山的侍衛范良及中山陵園管理處的多位老人,均說被追回的肝臟最終被焚化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清宮秘聞:讓乾隆皇帝愛恨交加的三個女人是誰?

  第一位是乾隆帝敬愛有加的孝賢皇後。  這位皇後,就是乾隆帝的第一位皇後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年),她16歲的時候,被雍正帝指婚給弘歷為嫡福晉。富察氏一入宮,就得到瞭夫君的尊敬。那麼,富察氏何以獲得如此的禮敬呢?  第一,出身高貴。富察氏的先祖旺吉努,率領族眾歸順努爾哈赤,南征北戰,戰功煊赫;曾祖父哈什屯,歷經皇太極、順治兩朝,功勞卓著,贈太子太保;祖父米思翰,康熙時任戶部尚書,議政大臣;父親李榮保,任察哈爾總管;伯父馬齊,康雍乾三朝保和殿大學士;伯父馬武為領侍衛內大臣。  第二,節儉。我們談到清帝後妃的時候,往往用節儉這個標準來衡量是不是合格。這很好理解,大清發祥於關外,條件艱苦,歷來節儉。這位中宮皇後是非常節儉的。資料《嘯亭續錄》裡面舉瞭兩個例子,一是皇後的首飾,“珠翠等飾,未嘗佩戴,惟插通草絨織等花”。這很瞭不起,身為中宮高位,卻不戴金銀珠寶。二是敬獻給皇帝的荷包,不用金銀線織成,她認為那樣很浪費,而是用鹿羔絨織成,獻給皇帝,以示“不忘本之意”(《嘯亭續錄》)。皇後的這種做法,就給後宮做出瞭榜樣。  第三,勤勉。皇後在宮中非常勤勉,有責任心。照顧太後,勤勤懇懇,任勞任怨:“侍孝聖憲皇後,恪盡婦職。”(《嘯亭續錄》)照顧夫君,更是無微不至,盡職盡責,最能體現東方女性的特點瞭。資料記載,乾隆帝身上曾長瞭癤子,很厲害,禦醫說:“須養百日,元氣可復”(《郎潛紀聞二筆》)。皇後聽到這個消息後,怕奴才們照顧不周,便主動搬到乾隆帝寢宮外面,日夜照顧,直到一百天滿,乾隆帝康復之後才回宮。   乾隆帝為瞭表達對皇後的敬愛,便決定立她的兒子做太子。  雍正八年(1730年),皇後生下瞭弘歷的第二個兒子,這讓弘歷欣喜若狂。弘歷把給這個孩子起名的權力交給瞭父皇。雍正帝極為重視:“當日,蒙我皇考命為永璉,隱然示以承宗器之意。”(《清高宗實錄》)也就是說,那個時候就為將來這個皇子做皇太子做好瞭準備。乾隆帝即位後,肯定要學父皇秘密立儲的辦法的。於是,在乾隆元年七月初二日,把寫有永璉為皇太子的匣子,放到瞭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並且告知瞭諸王大臣:“朕已命為皇太子矣。”(《清高宗實錄》)  這是乾隆帝首次立儲。他是十分認真的,皇後雖然並不明確知道,但是,也會隱約瞭解一些。所以,她心懷感激,更加努力。可是,不幸發生瞭。  這個永璉是個短命的孩子,於乾隆三年(1738年)“偶患寒疾,遂致不起”(《清高宗實錄》),竟然一命嗚呼,年僅九歲。這讓乾隆帝、中宮皇後都很傷心,這是沒想到的事情。但乾隆帝並沒有虧待這個孩子。他一面命人把早年秘密立儲的詔書取下來,一面佈告天下,要隆重治喪,按照皇太子的禮儀行禮。一方面,在東陵的西面朱華山,修建瞭規制很高的皇太子園寢,準備將這個隻有九歲的孩子葬入。孝賢皇後和乾隆帝的第一次努力,就這樣失敗瞭。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乾隆皇帝與和珅之間不可告人的一段秘密揭秘:乾隆帝的四大無價之寶是什麼?寶物的下落乾隆最愛的香妃被何種惡疾奪去生命?清宮謎案乾隆皇帝身世離奇:說不清自己的生母是誰?揭秘:清朝乾隆皇帝的“十全”背後而非十美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但是,皇後並沒有氣餒,她知道,這個時候一定要再努力才有機會。所以,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終於又有瞭結果,皇後又生下瞭一位皇子,這就是皇七子永琮。這個名字無疑是乾隆帝給起的,具有特殊的含義。琮,《周禮.春官》記載:“以黃琮禮地”,就是用於祭地的玉器。很明顯,乾隆帝對這個皇子也是寄予瞭厚望的。乾隆帝也確實因為他是嫡子,而“可屬承祧”(《清高宗實錄》)。真是天不作美,這個孩子僅僅活瞭兩歲,就出天花而亡。而這個孩子去世這天,恰恰是大年三十,宮裡因此而沉浸在悲痛氣氛之中,往昔過年的歡樂氣氛蕩然無存。乾隆帝能說什麼呢?他也隻能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瞭。  第一,勸解。永琮的去世,無疑給皇後以最大的打擊,她的憂傷心情可想而知。所以,這個時候也隻有乾隆帝能夠撫慰皇後的心靈。乾隆帝責無旁貸,他考慮到皇後:“乃誕育佳兒,再遭夭折,殊難為懷。”(《清高宗實錄》)便曲為勸解,使她心裡好受些。  第二,提高喪葬規格。按說,這個皇子永琮並沒被真正立為皇太子,他的喪葬也就是一般皇子那樣就可以瞭。但是,乾隆帝為瞭安慰皇後,還是進行瞭破格處理,“皇七子喪儀,應視皇子從優”(《清高宗實錄》),並把永琮葬入瞭朱華山皇太子園寢,與他的親哥哥永璉葬到瞭一起。  第三,自責。乾隆帝對這兩次“太子之喪”,沒有絲毫責怪皇後的意思,而是進行瞭自我檢討。他說我本來想實現“元後正嫡紹成大統”(《清高宗實錄》),讓皇後所生皇子做太子,以前到現在都沒有實現過。這種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清高宗實錄》),我做到瞭,那既對得起列祖列宗,也對得起中宮皇後,是多好的事啊。可是,事與願違,出瞭這麼不幸的事,“此乃朕過耶”(《清高宗實錄》),這都是我的錯。   第四,陪同出遊。這麼鬱悶,這麼沉重。春節都沒有過好,大傢的心情都是一樣的。乾隆帝深知太後心情不爽,皇後就更不要說瞭。於是,在乾隆十三年(1748年)二月初四,春節過後一個月,就決定侍奉母後,陪著皇後出遊泰山。傳說登山有辟邪的作用,去去邪氣,是很好的事情。從這裡我們不難看出,乾隆帝確實喜歡遊山玩水,他會找出種種借口,到名山大川盡興遊覽。  這次山東之行,規劃得很到位,由於乾隆帝很崇拜孔子,於是先到曲阜拜孔子。然後,登泰山一覽美景。最後,到濟南,看那遠近聞名的趵突泉。從二月初四到三月初八,過去瞭一個多月,決定返程回京。可是,皇後就在這返回的途中出瞭大事。  三月十一日,乾隆帝一行達到德州,決定改行水路,沿運河北上。可是,就在這天晚上,皇後卻死在瞭船上。關於皇後之死,我們查閱瞭一些史料,發現是由於她的皇子病逝,悲傷過度,加之連日勞累,感染瞭風寒,不幸猝然離世。這真是誰都沒有想到的事情,真是太突然瞭。皇後此行,本來是乾隆帝精心安排,為她排解愁悶的一次旅行,卻不幸讓她走上瞭不歸之路。就連皇太後都很驚訝,她聞聽噩耗,趕忙來到皇後的船上,看著死去的皇後,很久都沒有離開。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乾隆帝為瞭表達自己對皇後的尊敬、禮敬,做瞭最後的努力:  第一,為皇後圓夢。大傢可能沒聽說過誰生前為自己要謚號。所謂謚號,就是皇帝對死者的蓋棺定論。活人一般忌諱這個事情,可是,皇後富察氏卻在生前向乾隆帝要謚號。這裡面還有一個故事。乾隆十年(1745年),乾隆帝的慧賢皇貴妃薨,乾隆帝為她擬謚號。當時,議定的謚號為“慧賢皇貴妃”。本來,一般人聽到這個謚號不會有什麼反應。可是,皇後富察氏聽到這個謚號後,竟然哽咽起來,她對乾隆帝說:“我朝,後謚上一字皆用‘孝’字,倘許他日謚為‘賢’,敬當終身自勵,以副此二字。”(《清列朝後妃傳稿》)皇後的意思是,如果將來給我謚號為“孝賢”,那我將終生為之努力。  乾隆帝想起皇後當年說的話,不禁悲從中來。於是,乾隆帝下旨:“思惟‘孝賢’二字之嘉名,實該皇後一生之淑德,應謚為‘孝賢皇後’。”(《清列朝後妃傳稿》)這樣,乾隆帝完成瞭皇後的遺願。  第二,為皇後喪事大興案獄。皇後去世後,乾隆帝異常煩悶,心情急躁不安。所以,他看什麼都不順眼,不斷處置王公大臣,興起瞭一個又一個案獄。比如“永璜案”,永璜是他的長子。孝賢皇後和她的兩個嫡子病逝,永璜表現得不夠悲傷,乾隆帝覺得永璜心存僥幸:“母後崩逝,兄弟之內,惟我居長,日後,除我之外,誰克肩承重器?遂至妄生覬覦。”(《清列朝後妃傳稿》)意思是,永璜在覬覦太子之位,永璜究竟有沒有這種想法,並無確切史料。  但是,遭到父皇如此打擊,永璜早已暈頭轉向,誠如乾隆所說:“若將伊不孝之處表白於外,伊尚可忝生人世乎?”(《清列朝後妃傳稿》)永璜不久在惶恐中去世。比如“光祿寺案”,他認為光祿寺這些人辦事不認真,應付他,準備祭祀用的桌張不幹凈:“光祿寺所備餑餑桌張俱不潔凈鮮明。”(《清高宗實錄》)於是,他處置瞭光祿寺大批官員。比如“剃頭案”,在孝賢皇後喪期內,發生瞭總督周學健、塞楞額,巡撫彭樹葵、楊錫紱等地方大員剃頭的事件,其中,好多省份的大小官員也都紛紛剃頭,乾隆帝大怒,殺一儆百,將江南河道總督周學健賜令自盡,對其他官僚也給予不同懲處。此外,他還不斷興起瞭其他的案件,懲處瞭好多人。   第三,作文追思。乾隆帝是一位詩文俱佳的帝王,一生傳世的詩作就有4萬多首,居歷代帝王之冠。孝賢皇後去世後,乾隆帝的風流才情便多有展示,但那不是附庸風雅之作,而是發自肺腑的動情之作。比如,在孝賢皇後喪滿百日的時候,寫瞭一篇《述悲賦》,句句含情,字字珠淚,感人肺腑。其中“痛一旦之永訣,隔陰陽而莫知”(《述悲賦》)之句,讓人讀之落淚。再比如《悼皇後》中有 “早知失子兼亡母,何必當初盼夢熊 ”(《乾隆禦制詩文集》),更是表達瞭對皇後的殷殷之情。這裡“夢熊”緣自《詩經.小雅.斯幹》:“維熊維羆,男子之祥”,也就是說,夢見熊羆,則是生男孩的征兆。  第四,睹物思人。孝賢皇後薨逝後,乾隆帝在其曾經居住過的長春宮建立紀念館,在那裡保存瞭皇後生前的所有陳設:“凡平日所禦奩具、衣物,不令撤去。”(《清宮述聞》)並且,每到年節,都在那裡張掛孝賢皇後的畫像,乾隆帝會經常到那裡去憑吊皇後。這種情況延續瞭幾十年,一直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乾隆帝退休,新皇帝登基,才告結束。  第五,推恩母傢。乾隆帝為瞭報答孝賢皇後,格外照顧她的娘傢人:“故寵侍後族,先後膺五等封爵者,富察氏凡十四人。”(《清宮述聞》)一個傢族就有14人封有爵位,可真是太離譜瞭。所有這一切的榮寵,都是來源於對孝賢皇後的敬愛。孝賢皇後的弟弟傅恒官至一等忠勇公、領班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學士,對此,乾隆帝說:“傅恒之加恩,亦由於皇後。”(《清列朝後妃傳稿》)同時,還通過富傢與皇傢聯姻的形式,榮寵孝賢的母傢,比如孝賢皇後侄子福隆安娶高宗第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乾隆帝第六子永瑢娶孝賢皇後侄女為嫡福晉。  在這裡,大傢看到瞭一位高高在上的天子,通過各種方式,表達出對元後的尊敬、禮敬。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第二位是乾隆帝恨之入骨的烏喇那拉皇後。  孝賢皇後去世後,在皇太後的主持下,冊立那拉氏為中宮皇後,綜理後宮事務。那拉皇後,佐領之女,小乾隆帝7歲。可是,誰曾想到,15年後的乾隆三十年(1765年),那拉皇後隨帝第四次南巡途中,卻因故剪發而忤怒瞭高宗,引發瞭一場軒然大波。接著,那拉皇後被打入冷宮,直至死去,也未能使憤怒已極的乾隆帝回心轉意。關於這段史實,乾隆帝這樣解釋道:“去年春,朕恭奉皇太後巡幸江浙,正承歡洽慶之時,皇後性忽改常,於皇太後前不能恪守孝道,比至杭州,則舉動尤乖正理,跡類瘋迷。”(《錄副奏折》)意思是,南巡途中,那拉皇後瘋瞭。  乾隆帝這套話並不符合邏輯,他說將之打入冷宮的原因是皇後瘋瞭,但是,人怎麼可能無緣無故就瘋瞭呢?當時,他並沒有說,直到過去瞭13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他才說出瞭實情:“自行剪發,國俗所最忌,而彼悍然。”(《清列朝後妃傳稿》)也就是說,那拉皇後的失寵,是由於她剪發所致。那麼,為什麼剪發會激怒乾隆帝呢?原來,滿洲舊俗,隻有長輩或者尊輩去世才可以剪發,意思是以發代頭,相當於殉葬之意。在宮裡面,隻有皇帝和太後去世,那拉皇後才能剪發,表示哀悼。可是,皇帝和太後活得好好的,那拉皇後為什麼要無故剪發呢?那不等於在詛咒乾隆帝和太後早死嗎?  乾隆帝還是不做任何解釋。可是,後來發生瞭一個案子,使得此事真相大白。有一個山西高平人嚴譄,曾在都察院做過書吏,服役期滿,在京師一傢旅店做賬房。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他寫瞭一封奏折,內容涉及那拉皇後剪發案件。寫好後,他交給大學士舒赫德轉呈給皇帝。舒赫德接到呈件,因涉及皇帝隱私,立即拘捕瞭嚴譄。在獄中,嚴譄有一段供詞:“人傢都說,皇上在江南要立一個妃子,納皇後不依,因此挺觸,將頭發剪去。”(《嚴譄私擬奏折請立正宮案》)至此,我們明白瞭,那拉皇後之所以剪發,是由於乾隆帝要另立皇妃,也就等於是移情別戀瞭。所以,那拉氏心理壓力很大,便以剪掉頭發相威脅。

臺灣政壇四大千金秘聞:馬英九女兒最低調

  臺灣政要的子女非常受關註,其中“四大公主”,即陳水扁女兒陳幸妤、連戰女兒連詠心、李登輝的孫女李坤儀和馬英九的女兒馬唯中,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媒體和民眾的目光。  馬英九大女兒馬唯中:最低調千金  馬英九大女兒馬唯中是最低調的一位。馬唯中身高172厘米,在她身上不但能看到帥哥父親馬英九的影子,也可以想象其母親周美青年輕時長發披肩的脫俗風姿。在臺灣某網站作的“臺灣男人認為最適合做情人、最想娶回傢的千金”調查中,馬唯中以53%的得票率高居榜首。  她第一次出現在鏡頭前,是在高中畢業典禮上。大大的眼睛、高挑的身材,令媒體有種驚艷的感覺。除瞭天生麗質外,馬唯中還是個才女。很小的時候,她就會背誦《老殘遊記》。她的英文極好,每次參加英文即興演講,都是第一名。中學畢業後,馬唯中本來可以被推薦到臺大動物系學習,但因為媒體暗示她的成功是因為父親的緣故,所以她決定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  祖父去世後,馬唯中返臺北奔喪,她手捧祖父的遺照,戴著墨鏡,黑衣黑褲,俏麗短發加上修長的身材,頓時在網絡上引發熱烈討論。但馬唯中的感情世界一直非常神秘,媒體唯一拍到一次,是其在紐約跟臺灣化工業大廠東堿公司的二公子趙欣榮共進晚餐,但趙欣榮此後證實自己已經結婚,希望外界不要再亂傳瞭。  臺灣政要的子女非常受關註,其中“四大公主”,即陳水扁女兒陳幸妤、連戰女兒連詠心、李登輝的孫女李坤儀和馬英九的女兒馬唯中,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媒體和民眾的目光。  連戰小女兒連詠心:個性姑娘  2005年畢業於哈佛大學的連詠心名氣沒有姐姐連惠心大,但很受島內民眾的喜愛。她是個相當有個性的姑娘,在就讀臺灣大學時,曾經為瞭堅持騎自行車上下學而和父母爭得面紅耳赤,更為瞭母親派人到學校給她送毛衣而不高興。2005年,連詠心獲得哈佛大學碩士學位後,返回臺灣從事企劃工作,月薪隻有3萬元(新臺幣,下同)。此後又轉任音樂總監,甚至跨行投資朋友開的餐廳,但她做事很認真,作風也相當平民化。連詠心曾被媒體拍到買路邊攤的面條當晚餐,被網友評為“最上班族”的政壇千金。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雖然為人低調,但連詠心仍備受媒體關註。她標準的瓜子臉、大眼睛,清瘦的身材讓人眼前一亮。她的哥哥連勝文已經完婚,姑嫂兩人站在一起時,臺灣媒體忍不住評論說,上天實在太厚待連戰瞭,把最美的女孩子都送到連傢。  臺灣政要的子女非常受關註,其中“四大公主”,即陳水扁女兒陳幸妤、連戰女兒連詠心、李登輝的孫女李坤儀和馬英九的女兒馬唯中,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媒體和民眾的目光。  李登輝孫女李坤儀:“財女”千金  畢業於英國倫敦政經學院的李坤儀是李登輝獨子李憲文唯一的女兒。李憲文年紀輕輕就得瞭癌癥,李登輝知道後,就不讓他在《中華日報》當記者瞭,而是催促他趕緊找女朋友。不久,李憲文認識瞭在醫院藥劑室工作的張月雲。3個月後,兩人就結婚瞭。知情人說,李登輝早就知道兒子最多隻能活兩年,因此希望他盡快完成終身大事,為李傢留後。婚後不久,張月雲懷孕,但是孩子出生時,李憲文已經去世,因此李登輝對這個孫女異常疼愛,不僅把鴻禧大溪的豪宅劃歸她的名下,還為瞭她戒煙、戒酒。  國中畢業後,李坤儀被送到歐洲一所貴族學校念書。很長一段時間,李坤儀與臺北政壇幾乎沒有什麼聯系,一直到獲得英國倫敦政經學院MBA學位後,她才再度出現在臺北媒體的鏡頭中。此時的她身高174厘米,出落得亭亭玉立。  李坤儀是個“財女”,因為年紀輕輕就擁有瞭兩棟豪宅,其中翠山莊別墅市價約8000萬元,李登輝目前就居住在這裡;另一棟是市價達1.5億元的山莊別墅。  臺灣政要的子女非常受關註,其中“四大公主”,即陳水扁女兒陳幸妤、連戰女兒連詠心、李登輝的孫女李坤儀和馬英九的女兒馬唯中,她們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媒體和民眾的目光。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陳水扁女兒陳幸妤:驕橫公主  陳幸妤極受父母寵愛。吳淑珍曾說,陳水扁在傢中的地位頂多比狗高一級,遠不及女兒。在這種情況下,陳幸妤自然相當任性,在媒體和公眾面前總是擺出一副兇悍的樣子,為自己“贏得”瞭“驕橫公主”的稱號。  2000年6月,陳幸妤從臺灣陽明大學牙醫系畢業。在畢業典禮上,她自然成為媒體拍攝的焦點,這使她極為不悅。當全體師生唱校歌時,她突然從座位上站起來跑到過道上,用學士帽不停地拍打一位攝影記者。在場記者都小心翼翼地與她保持適當的距離。典禮結束後,她又手拿帽子拍打《自立晚報》記者,並罵道:“你們很低級……”當晚,陳幸妤住在同學傢裡,不肯回傢,並通過電話對陳水扁發脾氣,聲稱要脫離父女關系。  陳幸妤工作後,感情問題就成瞭島內各界關註的焦點。她本有相好的男友,但因吳淑珍堅決反對,最後隻好以分手收場。為此,陳幸妤任性地離傢出走,嚇得陳水扁無心政務,到處找他的寶貝女兒,最後還陪陳幸妤在一個公園裡坐瞭一個晚上,才讓陳幸妤回心轉意回到傢中。  2001年9月,她與趙建銘舉行瞭豪華婚禮,喜宴至少花瞭150萬元。婚後,陳幸妤的脾氣仍然很大。臺開弊案爆發後,媒體披露說,有一次她在飛機上動手打瞭丈夫好幾個耳光。趙建銘有時候因應酬晚歸時,也經常遭受她的“傢庭暴力”。此外,她的生活日益奢侈,在參加弟弟的婚禮時,她全身都是名牌,一身的穿戴至少要花300萬元。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揭秘南宋滅亡前十萬浮屍秘聞:真有十餘萬人殉國?

  導讀:南宋滅亡是東亞歷史上的重大事件,甚至對日本的明治維新也產生過影響。日本明治維新時候的文人曾說過“崖山之後無中國”,意在贊揚崖山十萬軍民最後投海自殺的壯烈行為。這句話也被目前的所謂愛國主義者當做一項歷史光榮來看待。而事實上,那幾乎就是一場喪心病狂的對內大屠殺。  作為一個“神話”,或叫“崖山神話”,由於它太過慘烈,由於策劃者太過瘋狂,因此,連對抵抗者保持敬意的元朝歷史學傢都不願詳細敘述。在《宋史·瀛國公(二王附)紀》中,關於陸秀夫背小皇帝趙昺跳海的事情隻寫為:“乃負昺投海中,後宮及諸臣多從死者,七日,浮屍出於海十萬人。”  這句簡短的記載也是“崖山之後無中國”論調的歷史引證源頭。  但是,對照一下《宋史·忠義傳·陸秀夫》,就看出問題遠非如此簡單,也沒法排除十餘萬人跳海殉國是陸秀夫制造的對內大屠殺。《宋史·陸秀夫傳》有言道“乃杖劍驅妻子入海”,也即陸秀夫在決定背小皇帝跳海前,先揮著劍把自己的老婆孩子逼得跳瞭海。這次逼傢人自殺的行動,很可能是動用身邊的衛隊完成的。陸秀夫這種瘋狂的舉動震驚瞭元朝統治者,因此,他被脫脫列入《忠義傳》。與陸秀夫一起列入《忠義傳》的人還有幾個,最值得一提的是翰林學士劉鼎孫,“亦驅傢屬並輜重沉海”。劉鼎孫也跳瞭海,但沒淹死,被搜俘後挨一頓又一頓的肥揍。就這樣,他得空兒再次跳海,死瞭。   即便陸秀夫沒有命令士兵驅趕十餘萬自己人跳海殉國,至少也在心理上給民眾造成瞭巨大壓力——不管你們降與不降,元兵來瞭,沒好兒,燒殺奸擄無所不為,不如現在就死瞭好。想想一個瘋狂的殺人犯,在去殺人前殺掉老婆孩子乃至癱在炕上的老娘,不管他有多麼正義的理由去殺仇人,殺自己的親人也是喪心病狂的!  戰爭,是利益沖突的結果,也是解決利益沖突的手段。結束它或將危害程度降到最低點,是道義的選擇。如果戰爭是為瞭制造英雄與神話,那麼,英雄與神話的正當性就很成問題瞭!  “浮屍出於海十餘萬人”的“崖山神話”當中有一個非常小的記錄細節,似乎未被歷史學傢們所註意,即《瀛國公(二王附)紀》所記的“後宮及諸臣從死者”與“十萬餘人”的關系。  可以設想:即便如陸劉二人那樣逼迫傢人自殺的人滿朝皆是,且崖山之役時宋方不分大小官員均是全傢跳海,也達不到“十餘萬人”的規模。同時,由於趙宋皇室處於奔命之狀,後宮不可能龐大到人數過千。換言之,後宮跳海的人數可以忽略不計,盡管重量級的人物楊太後也在其中。像降元將領翟國秀與蘇震那類的人,我們也應註意一下,因為二將及所部不能計入“十餘萬人”之列。相關閱讀推薦:蒙古滅金發生在哪一年? 南宋為什麼助蒙滅金金朝和南宋對峙瞭多少年?金朝南宋哪個先滅亡嶽飛死後的南宋歷史 金朝為何沒能滅掉南宋? 秦檜怎麼死的 南宋歷史上的奸相秦檜之死韓世忠怎麼死的?南宋中興四將韓世忠之死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接下來,就有瞭“十餘萬人”大多是一般民眾的結論。繼續往下推斷:  其一,陸劉二人迫傢屬跳海自殺行為,首先在後宮及官員中間產生瞭恐懼,使自殺成為當時上層社會的共性心理,進而影響到一般百姓。  其二,無法排除陸劉二人逼迫百姓自殺的行為,或者“諸臣多從死者”在決定自殺前采取瞭逼百姓及軍人跳海的武力驅趕行為。  第二項推斷絕非憑空造來,因為皇權集團與官僚集團從來就不拿百姓當人看,而是把人民與土地、房舍、錢幣、佈匹等視為他們的占有物。自己無奈身死,不想把占有物留給別人,毀瞭它們——是醜陋的皇權與官僚集團不易的政治心理,也是人殉文化的一個變種。

白居易的晚年 天才詩人白居易晚年私生活秘聞

  白居易的晚年生活。白居易,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於唐代宗大歷七年(772年)正月二十生於河南新鄭縣東郭宅,武宗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卒於洛陽,享年75歲。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謚號“文”,世稱白傅、白文公,是我國文學史上相當重要的詩人。  白居易在他那個時代就是偶像級人物,他的文字的影響力不僅在文化圈子裡流傳,同時也風靡娛樂界。他的《長恨歌》、《琵琶行》等流傳之廣,即使到今天大概都不比《雙截棍》差。  同時,也有很多人對白居易的一些作為很不以為然。  在眾多名傢當中,白居易大概屬於天才那一類。  他出生不過六七個月的時候,傢裡人指著“之”和“無”兩個字逗他玩。他竟然就此記住,以後每次有人問還不會說話的白居易這兩個字,他都能準確指出來。這樣的天才兒童要是放在20世紀末,沒準就讀上那些著名高校的少年神童班瞭。  難得的是,白居易沒有像那些高校神童班的孩子們那樣流星一現,他五六歲就學做詩,9歲就熟悉瞭聲韻——這個人天生就是吃文字飯的。而且白居易讀書很用功,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長繭,這樣,他16歲的時候已經寫出瞭“春風吹又生”這樣的佳句。  白居易初到長安拜見前輩尋求提攜,文名赫赫的顧況素來目下無塵,就跟白居易擺起瞭老資格,說:“京城米價很貴,想要居住在這裡大概不太容易。”等看瞭“春風吹又生”之後,馬上改口說:“以你這樣的才華,在京城肯定能混得很好。”想來當時的首都隻是米價高,房價還不怎麼嚇人,否則任春風怎麼吹,也吹不出廣廈華堂。後來白居易詩名日盛,在全國的學校、旅舍、碼頭、妓館這些公共場所,男女老少都在吟誦白居易的詩歌。   當時有個軍官想招個歌伎,有個歌伎為瞭自抬身價,就說自己能夠背誦白學士的《長恨歌》。果然這招奏效,這名歌伎的身價真的被抬起來瞭。白居易對此大約多少有點得意,在給朋友的信上特意炫耀瞭一下。  唐朝流行文身,社會上也不完全把文身和不良青年畫等號。一位狂熱的超級“白迷”,從脖子往下渾身三十多處文上瞭白居易的詩句,經常洋洋自得地在街頭袒胸露臂,放聲高唱。  文學上的成就固然值得自負,但那不是白居易心目中的目標,建功立業才是永恒的主題。白居易生活在唐朝的衰落時期,面對軍閥割據、政局動蕩的混亂局勢,白居易積極向皇帝進言,希望能夠得到采用。  這個時期的白居易是坦蕩剛直、勇於任事的,但無論什麼時代,這樣的人總是顯得很不“懂事”,他管閑事甚至管到瞭皇帝的後宮。時值大旱,白居易居然鬥膽請求皇帝遣散一部分宮女,一則縮減開銷,二則減少社會上的曠男怨女。結果誰都能料到,他這分明是去找罵。  壯年氣盛、直言無忌的白居易並沒有實現他的目標,反倒給自己招惹瞭不少強大的敵人。事實上,他那過於急切直率的作風,讓親自提拔他的皇帝都受不瞭,有時皇帝老子話還沒說完,白居易就直愣愣地頂嘴:“陛下錯瞭。”皇帝當場變瞭臉色,事後對人說:“這小子是我提拔的,居然敢這樣,多半是不想混瞭。”雖然皇帝沒有馬上拿白居易怎麼樣,但禍根已經埋下。後來宰相被刺殺,白居易第一個建議追捕主謀,政敵們趁機指摘他越權,照例再加上些謠言,就把他貶為江州司馬。白居易的第一個政治高峰結束瞭。  江州司馬白居易雖然失意,在著名的《琵琶行》中,和偶然相遇的長安歌伎大起同病相憐之嘆,但他還在等待機會,他仍舊懷著希望。  再次回到京城,一開始,白居易行事的風格依然不改,為瞭堅持立場,甚至不惜和多年好友元稹翻臉。然而政治集團之間激烈的傾軋鬥爭終於讓他漸漸“懂事”瞭,白居易從憂慮到失望,再到逃離。他承認自己的失敗,為瞭躲避政治旋渦,甘心外放,做地方官去瞭。  個人的意願在龐大的命運車輪前顯得實在太渺小,隻有少數人一生都是鬥士,白居易不是那種政治需求特別強烈、個人意志特別堅定的人,詩人早年的理想已經在現實中漸漸消磨。  白居易也有老的那一天。到那個時候,他開始享受生活瞭。  他人是老瞭,卻開始蓄養大量傢姬,還親自指點她們學習樂舞。拜他的詩歌流傳之賜,白居易的傢姬非常有名,其中最有名的是小蠻和樊素,“素口蠻腰”這個香艷的說法,就來自於白居易。  不僅如此,白居易似乎還很喜新厭舊,他10年內換瞭3批傢姬,隻是因為過瞭幾年就覺得原來的傢姬老瞭不中看,而這個時候他自己已經67歲瞭。當然,不能用現代的標準去生硬地評判一千多年前的古人,在那個時代,白居易的行為不論在法律上還是道德上,都沒有什麼不妥。不過,以白居易當時的年齡,怎麼說也不夠自重。當青春不再時,人往往會遇到精神上的危機,白居易在這個時刻再一次顯示出瞭自己意志上薄弱的一面。  一場大病之後,白居易大約也感覺到瞭自己來日無多,雖然戀戀不舍,還是把他最鐘愛的小蠻和樊素都遣散瞭,算是為她們的前途做瞭一點打算。當初吟唱出“江州司馬青衫濕”的那個悲天憫人的白居易,此刻多少又有點回魂瞭。  然而白居易對待女性的態度一直被質疑,後來就有瞭他逼死朋友侍妾的傳聞。關盼盼是白居易好友的妾室,好友死後,關盼盼獨居10年沒有再嫁。白居易聽說後,寫詩一首送給關盼盼,大意是感慨好友一死,好友當年在關盼盼身上的心思全白費瞭。本來人死萬事空,這種感嘆可說是很正常。但也可以理解為譴責關盼盼不夠意思,沒有以死殉夫。關盼盼看瞭這首詩,不久絕食而死。  這段公案後來就成瞭白居易的罪狀。不過在漫長的時間流逝中,傳說的可信度不免要打個折扣。白居易雖然晚年沉迷於聲色,但也不至於非把別人的老婆逼死,他好歹沒那麼糊塗吧。  沒有人是完人,白居易當然也不是。他會退縮,會消沉,但他自有掩蓋不瞭的光彩,我們記住他,最終還是因為他的詩篇。相關閱讀推薦:長孫皇後簡介 唐朝太宗皇帝皇後長孫皇後生平白居易簡介 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生平仆固懷恩簡介 唐朝將領金微都督仆固懷恩生平李光弼簡介 唐朝著名將領左羽林大將軍李光弼生平哥舒翰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