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童年

最能激勵自己學習的名言|經典語錄大全

1. 如果你的童年不遊樂,少年不好學,青年不立志,中年不創業,那麼,你的生命就將隨著年老而逝去。 2. 如果你盼望明天,那必須先腳踏現實;如果你希望輝煌,那麼你須腳不停步。 3. 弱者隻有千難萬難,而勇者則能披荊斬棘;愚者隻有聲聲哀嘆,智者卻有千路萬路。

童年純真的回憶 2015六一兒童節祝福語

別動,站好!現在請四周看下,就近找個位置坐好,坐好後,請繼續往下按。很好,真是個聽話的小朋友!兒童節快樂^_^! 二十多年前的今天給你發的信息收到沒有,沒收到沒關系我再發一次:祝六一節日快樂! 三隻小蝌蚪到飯店吃飯,當服務員為隔壁桌端上一盤紅燒牛蛙時,三隻小蝌蚪抱在一起,傷心地唱:“我不想我不想不想長大…” 作為黑幫龍頭,發短信我是很慎重的,名氣是大傢給的,地位是兄弟拚的,要對大傢負責!我幾十年如一日的提醒你:小朋友!六一節到瞭,該交保護費瞭! 無論時光離去瞭十年還是二十年,無論你曾佩戴小紅花還是滿臉泥巴…親愛的超齡兒童,提前祝你六一節快樂!願你永遠懷揣一顆天真爛漫的童心快樂地生活! 六○年代吃過糠,七○年代下過鄉,八○年代拾過荒,九○年代經過商,○○年代走四方。童年的夢想,天下是糧倉。祖國山河壯,人生歲月長。兒童節快樂!

六一兒童節祝福語 追憶美好童年

我知道,你小時候有很多的夢想,走遍五湖四海,踏遍千山萬水。現在,你要努力實現夢想,以彌補小時候吹過的牛。呵呵,祝兒童節快樂! 小時候的哭,小時候的笑,小時候的無理取鬧,小時候那麼美好,抽個時間做個總結報告,或許就能忘記煩惱。六一兒童節,願你自在逍遙! 如果完美等於正確的話,人的一生就是不斷犯錯與糾錯的一生;如果說哪個人已失敗,往往是因其總犯同樣的錯誤;如果說哪個人在進步,往往是因其能不斷地改正錯誤。一些人成功瞭,那隻是因為他們犯的錯誤比他人少瞭一點點;如果說哪個人多年沒有犯過錯誤,那可能是因其一直沒有做事。 值此兒童節!我謹代表全國婦聯、全國少工委、國務院,向你表示最熱烈的祝賀!願你能在社會主義陽光下健康成長! 世上最美的是童年,最憶的是從前,最想的是當年;可惜你我不做兒童好多年,如今隻顧埋頭忙賺錢;兒童節祝你快樂似童年,成功到永遠! 歲月流逝,淡忘瞭兒時的記憶,繁華落盡,遠去瞭舊時的困惑,轉眼間我們已經長大,在歲月的路途中我們並肩一起走,好朋友兒童節快樂!

感謝父母的話語 童年無私母愛

1、在我鬱悒時,您給我以快樂;在我猶豫時,您堅定我的信念;在我孤獨時,您給我關懷;在我動搖時,您給我前進的信心。我感謝您母親! 2、外邊風吹雨打折磨著我,屋內和煦的陽光溫暖著我,因為屋內有您,我愛您媽媽,永遠永遠! 3、童年無私母愛,教我讀懂做人真諦。問寒問暖牽掛,時刻感到無比。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親愛的母親啊,兒女一輩子孝敬你!  4、天下有許多父母都是如此,他們一直對我們都是默默貢獻,讓我們齊聲說:“感謝你們一直的照顧,你們永遠都是我們的根源與支柱。 5、太多太多的感謝, 說也說不完,你們永遠都上我的導引者,感謝父母 感謝父母的話 祝福語-吉祥如意 永遠在我的身邊對我總是關心、愛護。 6、什麼愛博大無私感天動地?是母愛;什麼人不求回報一心為你?是親娘,望著您斑白的鬢角,淚水湧出眼眶,媽媽,兒盼您不再為我操勞!

追憶童年 六一兒童節祝福語

  追憶童年,回味童年,人生就像孩提時代的一個夢,懷著一顆童心,插上想像的翅膀,飛躍塵世的滄桑。兒童節到瞭,祝你童心永存,青春永駐,快樂永遠!   追名逐利何時瞭?得失隨緣開心就好。生命無須太撩草,一顆童心把快樂尋找。生活啥味道?心情是調料。身邊世界太紛擾,不妨開心一笑!兒童節快樂!   快樂像雪球越滾越大,煩惱像雪糕越吃越少。餓瞭吃個飽,累瞭就睡覺,開心微微笑,失意鬧一鬧,荷包名堂不少,就是沒鈔票。一切隨緣,童心到老!   雖然從年齡上說你超齡瞭,但你一直保持著一顆童心,智力接近或趕超兒童水平,經嚴格篩選,你已成功入選全國“十佳留守兒童”,謹表祝賀!   兒童節到瞭,鑒於你長期以來對小朋友的關心和幫助,幼兒園決定授予你“榮譽編外兒童”稱號,獎品是祝福一條,以資鼓勵,願你繼續快樂,天天向上   六一六一,送你一件新衣,讓你心情美麗,模樣更加神氣,沒事打打太極,生活紙醉金迷,天天樂此不疲,心底無限歡喜,開心天下無敵!老小孩們,節日快樂

快樂的童年 六一節祝福語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瞭在聲聲叫著夏天,草叢邊的秋千上,隻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拼命嘰嘰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遊戲的童年…哼一曲童謠,懷念一位老友,兒童節快樂,祝你童心未泯,快樂如昔!   【童話故事告訴我們什麼】西遊記告訴我們:有拖延癥吃不上唐僧肉;白雪公主告訴我們:如果不是吃貨就不會中毒;灰姑娘告訴我們:女人卸妝後基本上都難認出來;豌豆公主告訴我們:矯情才有人要。哈哈,我隻想告訴你:兒童節快到瞭,你快樂我就快樂!   無論時光離去瞭十年還是二十年,無論你曾佩戴小紅花還是滿臉泥巴…親愛的超齡兒童,提前祝你六一節快樂!願你永遠懷揣一顆天真爛漫的童心快樂地生活!   也許我們已經遠離瞭無憂無慮的年齡,也許忙碌沖刺著我們彼此的生活,但快樂是沒有時間限制的,隻要你想你就能,兒童節就要到瞭,祝大傢節日快樂,永遠快樂!   今日五月拉上封條,明日六一吹響號角,童心自導,快樂報道,希望你用寬廣的胸懷直視忐忑的陰霾,希望你用舒暢的情懷面對生活的坦白,希望你用歡笑的開懷珍藏一份永遠長不大的童年色彩,朋友,六一前的準備工作,開始快樂!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瞭在聲聲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隻有蝴蝶停在上面;童年的歌謠依舊在耳畔回蕩,童年卻離我們遠去,但願童年的快樂與你常伴!

兒童節短信送祝福 願你年年歲歲是童年

六一兒童節到來,願你年年歲歲是童年,朝朝暮暮有童趣,時時刻刻帶童心,生活美滿如童話,永葆青春像童身,祝全傢老少兒童節快樂!   六一兒童節到瞭,莫忘童真和童趣,童心常保童音環繞永遠不老,童年童伴快樂陪伴精彩無限。祝兒童節快樂無限、幸福無比、健康永伴。   六一六一,回味童年,想想趣事,找找歡笑,覓覓童真,敘敘舊事,歡笑沒減,快樂無限,笑聲可愛,祝福依然,問候到瞭:兒童節快樂!   每個人都有天真的夢想,每個人都有快樂的童年!小時候想長大,長大後想變成孩子!祝所有的小孩子、大孩子、老頑童六一兒童節快樂!   明天是六一兒童節,祝你童心永在,童趣多多,童顏不老,雖然我們不是童年,童月,童日生!但我們一定要童年,童月,童日,童快樂!   生活多微笑,童心永在;心情要舒暢,童趣擁有;一切更美好,童真永留;六一兒童節,願你萬事順利,身體安康如意,祝兒童節日快樂。

童年快樂很簡單 六一節祝福語

  讓快樂與你輕輕擁抱,讓困難見你乖乖讓道,讓煩惱偷偷走掉,讓吉祥對你格外關照,讓幸福對你永遠微笑!小小的人兒,六一節快樂!   想跑就跑,想鬧就鬧,想玩就玩,想笑就笑,想流口水就流,想撒撒尿就尿,管他西方在亂鬧,管他日本在海嘯,六一兒童節,你的節日終於到瞭,瘋吧!   小時候盼望:一覺醒來,隨便賴床;長大瞭盼望:一覺醒來,人在課堂。親愛的,兒童節來瞭,不管啥願望,願你快樂天天一個樣。   咱倆小時候,吃的是青梅,騎的是竹馬,但還沒有玩過猜謎遊戲,今天是六一,出個題讓你猜猜:是我愛你多一些,還是你愛我多一些?   童年快樂很簡單,有塊糖,開心一整天。成年簡單才快樂,懂知足,心情才開朗。六一兒童節,願你放下包袱,簡單生活,重新擁有童年那無憂無慮的快樂!   六一來瞭,回味童趣,找找歡笑,尋尋童真,聊聊故裡,覓覓童心,笑聲依舊,祝福依然,問候來到:祝六一兒童節快樂無憂樂逍遙、幸福甜蜜無限延。

千古一帝康熙童年的八大不幸:康熙8年的皇子生活

  康熙帝曾說:“朕少時,天稟甚壯,從未知有疾病。”又說:“朕自幼強健,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為。”(《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這樣看來,他不但出身帝王之傢,生活條件、教育條件優越,而且自幼身體強健,跟普通百姓相比,實在是有天壤之別。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康熙大帝的童年生活,竟遭遇瞭諸多的不幸。  康熙帝生來就貴為皇子,他的童年生活,可以說是錦衣玉食,跟普通百姓相比實在是大幸、大大幸、大大大幸。但是康熙帝8年的皇子生活,竟然也遭受瞭普通人難以想象的8個不幸。  第一個不幸:幼離母親懷抱。  清朝制度,皇子、皇女出生之後,與生身額娘(母親)分居,由乳母、保姆養育。就是說玄燁出生之後,不僅沒有一個同父母居住在一室的傢,而且沒有和母親同住在一起。玄燁是獨居一處,由乳母、保姆等哺育、照顧,由宮女、太監等服侍、陪伴。他不僅少瞭父母的撫愛,甚至難得見到母親和父親,倒不如普通百姓傢的孩子,可與父母一堂,享受傢庭歡樂。  第二個不幸:宮外孤獨避痘。  玄燁在兩三歲時,出宮避痘(天花)。他為什麼要到宮外避痘呢?原來世居山林和草原的滿洲人、蒙古人來到中原後,容易感染痘癥(天花),而當時對這種病沒有特效藥,傳染厲害,死亡率高。所以宮廷裡也是談“痘”色變。為瞭避痘,玄燁從皇宮裡搬出,住到皇宮西墻外的一座宅院裡。這座宅院就在今北長街北口路東,隔筒子河與皇宮相望。人們從西華門出來往北或從神武門出來往西,很快就可以到達那裡。這段時間,玄燁小小年紀,身邊隻有乳母、保姆、宮女、太監照料,長期不能同父母相見。直到四五歲出痘以後,才搬回皇宮。玄燁童年避痘的宅院,雍正元年(1723年)加以改建,賜名福佑宮,後為寶親王(弘歷)府邸,但未遷入(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弘歷即位後,改名福佑寺,為喇嘛廟。現今保存完好。曾供奉於福佑寺的康熙帝神牌正殿恭奉清聖祖仁皇帝大成功德佛牌,東案陳設禦制文集,西設寶座。殿額曰“慈容儼在”。大門外有東、西二坊,東曰“佛光普照”,曰“聖德永垂”;西曰“澤流九有”(從街上可以看到),曰“慈育群生”,都是雍正帝禦書(《日下舊聞考》卷四一)。   第三個不幸:傢庭關系復雜。  玄燁的皇父順治帝先後娶瞭19位後妃,其中有滿洲人、蒙古人、漢人,傢庭關系十分復雜。而皇祖母孝莊太皇太後為皇父先後選瞭5位姓博爾濟吉特氏的蒙古後妃。皇父並不喜歡她們,先廢掉第一位皇後(孝莊親侄女),又疏遠第二位皇後即孝惠章皇後(孝莊親侄孫女),並冷落瞭另3位蒙古妃子。因此,祖母和父親關系不洽,磕磕碰碰,一時失和。這些都是玄燁親眼見到、親耳聽到、親身感受到的。  第四個不幸:受到皇父忽視。  玄燁從2歲到7歲的6年間,他的皇父順治帝上演瞭與董鄂氏的愛情悲喜劇:玄燁2歲時,皇父熱戀董鄂氏;3歲時,董鄂氏入宮,不久為皇貴妃;4歲時,董鄂妃生下一個兒子,就是皇四弟,被皇父視為“朕第一子”,預示這位小皇子將來是皇位繼承人;5歲時,皇四弟夭折,追封為榮親王,皇父與庶母董鄂妃悲痛欲絕,神魂顛倒;7歲時,董鄂妃病逝,皇父過度悲傷,尋死覓活,先要自殺,被祖母派人晝夜看著,後要剃發出傢,不久又罹患重病。在玄燁成長的6年裡,皇父根本無心、也無暇顧及他,沒有給予足夠的關愛與教育。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大清朝康熙皇帝為什麼會起名叫作“玄燁”還原史上真實的鰲拜:少年康熙為何執意鏟除鰲拜康熙晚年儲位之爭:歷史上康熙皇帝是死於非命嗎?康熙晚年為何能從97個孫子中記住12歲的乾隆?清初疑案 康熙為何三十年不葬祖母孝莊皇太後?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第五個不幸:出痘九死一生。  玄燁兩三歲時就到宮外避痘,四五歲時出天花,沒有特效藥,發燒,疼痛,煩躁,恐懼,全靠他自身的抵抗能力,和保姆、太監的精心照料,才九死一生,躲過一劫。幼小的年紀,面臨過生死的磨難。這是一個多麼可憐的童年!  第六個不幸:臉上留下麻子。  玄燁兩三歲時出宮避痘,雖名曰“避痘”,實際上並沒有任何科學的預防措施,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措施,如果一旦得瞭天花,半靠自身抵抗力,半靠命運的安排。大約四五歲時,玄燁果然出瞭天花。這場病災,使玄燁“臉上有天花留下的痘痕”,就是臉上留下麻子。對於一個普通人來說,臉上長麻子是一種遺憾,也是一種痛苦;對於康熙帝來說,更是一種終身的生理遺憾,也是一種終身的心靈痛苦。  第七個不幸:八歲痛失皇父。  玄燁雖然被皇父冷落,但畢竟是有皇父的庇護。但他8歲(7周歲)的時候,剛夠現今小學二年級的年齡,年僅24歲的皇父竟然與世長辭。父親死瞭,天塌瞭,祖母和生母痛苦不堪,整個皇宮都籠罩在悲哀的氣氛中。玄燁在乾清宮給皇父守靈、默哀、祭拜、哭號。這給幼小的玄燁,造成巨大的心靈打擊和精神創傷。   第八個不幸:十歲痛喪母親。  玄燁繼位的第二年,生母佟氏就病死瞭,這時康熙帝才10歲(9周歲),相當於現在小學四年級學生的年齡。佟氏去世後,玄燁晝夜守靈,“擗踴哀號,水漿不禦,哭無停聲”(《清聖祖實錄》卷八),宮廷近侍,皇室近親,耳聞目睹,無不感動。一個年齡才9周歲的孩子,兩年之間,父母雙亡,形影相吊,實在可憐,應當說是人生幼年之最大不幸。這對玄燁來說,是一場天崩的災難與地解的打擊。  總之,玄燁是在充滿宮廷悲劇的憂患中度過童年的,他的童年很少享受到傢庭親情和溫暖,成為他終生的遺憾。他為自己沒有來得及在父母膝下盡孝,沒有能夠給父母帶來更多歡樂而遺憾終生。直到晚年時他還對此耿耿於懷。他說:“世祖章皇帝(順治帝福臨)因朕幼年時,未經出痘,令保姆護視於紫禁城外,父母膝下,未得一日承歡,此朕六十年抱歉之處。”(《清聖祖實錄》卷二九〇)  《孟子告子下》說:“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人常是這樣。憂患使人痛苦,也激人奮進。康熙帝的成長經歷充分證明瞭這一點。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玄燁充滿宮廷悲劇的童年,給他帶來瞭八個不幸。但是,玄燁在“八個不幸”面前,沒有怯餒、退縮、消沉、頹廢;而是變“不幸”為“有幸”,勤奮學習,磨煉意志,培養瞭自信、自立、自強、自勵的精神,成為康熙帝成長中的寶貴動力。  第一,孤獨中遇到良師。前面我講過,玄燁童年“離開母親懷抱”並“宮外孤獨避痘”。玄燁出宮避痘及童年時期的教師,有母親、祖母、蘇麻喇姑以及一位孫氏保姆(內務府正白旗漢軍包衣曹璽的妻子,她的後代出瞭曹雪芹),還有他的師傅(老師)、太監、大臣等。孝莊太皇太後鑒於對兒子福臨少年時教育失敗的教訓,更加註重對孫兒玄燁的教育。祖母教育他做人的規矩,如“凡人行為坐臥,不可回顧斜視”。康熙帝後來回憶說:“朕自幼齡學步能言時,即奉聖祖母慈訓,凡飲食、動履、言語,皆有規度。雖平居獨處,亦教以罔敢越軼,少不然即加督過,賴是以克有成。”(《康熙禦制文集》二集卷四十)祖母對他“撫育教訓”,給他講祖宗艱苦創業的故事。後來康熙帝回憶說:“朕自八歲世祖皇帝賓天,十歲慈和皇太後崩逝,藐茲沖齡,音容記憶不真,未獲盡孝,至今猶憾。藉聖祖母太皇太後鞠養教誨,以至成立。”(《康熙起居註冊》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他就是在這些“老師”的教育下,學文化,端品行,立志向。  玄燁出宮避痘,祖母孝莊太皇太後心疼他,經常派蘇麻喇姑去照料。蘇麻喇姑原是孝莊的陪嫁女,經歷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為人祥和厚道,宮廷閱歷豐富。小玄燁不僅從她那裡學到不少知識,而且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這裡講個故事:蘇麻喇姑有個習慣,每年除夕,她要將洗腳水澄清,盛在碗裡,一飲而盡。她說是為瞭敬神消災,實際上反映瞭以遊牧為生的蒙古人對水的渴求與敬重。這麼多年來優裕的宮廷生活,並沒有使蘇麻喇姑忘記過去。這種樸素的思想作風,對小玄燁產生潛在影響。   第二,忽視下更加發奮。前面我講過,玄燁童年“傢庭關系復雜”、“受到皇父忽視”。但他沒有因此而自暴自棄。玄燁5歲開始讀書寫字。史書說他:“自五齡後,好學不倦。”除瞭學習滿洲語文、蒙古語文之外,還要學習漢語文。漢語文中的“三百千”(就是《三字經》、《百傢姓》、《千字文》)、“四書”(就是《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等,對他的幼小心靈產生瞭深刻的原生性影響。玄燁從小意志堅強,耐性過人。他學習漢族傳統文化“四書”,按照傳統的學習方法,先念就是朗讀,後背就是背誦。他給自己規定:每一段、每一篇,都要朗誦120遍,然後背誦120遍,直到滾瓜爛熟、融會於心。  俄國彼得大帝小時候的學習生活,就是“讀讀、寫寫、背背”(《彼得大帝傳》),讀就是讀書識字,寫就是練習寫字,背就是背誦聖書中的段落。這同康熙大帝小時候的學習生活,十分相似。  玄燁小時候,受過良好的、系統的教育。他的老師是當時最優秀的。他自己說:“朕自幼讀書,於古今道理,粗能通曉。”(《清聖祖實錄》卷三〇〇)可見玄燁童年讀書,初步瞭解歷史,瞭解經典,古今道理,粗略通曉,為他後來治國、平天下做瞭基礎性的準備。  第三,出痘後才有皇位。前面我講過,玄燁童年“出痘九死一生”、“臉上留下麻子”。玄燁出痘,雖身體痊愈,臉上卻長瞭麻子,留下終生遺憾。但正是這個缺憾,在他繼承皇位這件事情上起到瞭關鍵性的作用。從現有的史料看,玄燁的皇父順治皇帝應該是患天花不治而去世的。因此,在他臨終前商量皇位繼承人時,把曾經出過天花作為一項重要條件。這是因為患過天花的人,具有終生免疫力。皇父死得太早,朝廷震動太大。為著朝廷政局穩定,也為著江山堅固,玄燁便因禍得福,榮登大位。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第四,憂患中較早成熟。前面我講過,玄燁童年“八歲痛失皇父”、“十歲痛喪母親”。玄燁自幼懂事,他在十歲以前,先後遭遇喪父、喪母之痛,目睹世態炎涼,知道人間冷暖,磨難中使他早熟。他說:“幼齡讀書,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無恙。”(《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玄燁從小決心戒酒、戒色、戒小人。他終生不酗酒、不荒淫、不親昵小人。他從小學會瞭體察人生,善解人意。盡管他那時不諳世事,然而在與額娘(母親)不多的接觸中,額娘黯然的眼神和隱露的悲愁,都會使他有所感悟,引起他幼小心靈的共鳴。在皇父與生母的矛盾糾葛中,他本能地同情額娘,同情弱者。由此看來,一個人小時候,吃點苦,受點罪,經過坎坷,受過磨難,可能對其以後人生的成長,事業的成功,會產生巨大的積極影響。吃苦與磨難可以錘煉一個人的品質、意志、見識和勇氣。所以,小孩子吃點苦頭,受點磨難,可能是好事,而不是壞事。  一天,皇父問來到身邊請安的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五子常寧(長寧)長大之後有什麼志向。皇五子常寧,因剛3歲,不能回答;皇二子福全回答說:“願為賢王。”皇三子玄燁雖年齡不大,卻從容地答道:“待長而效法皇父,黽勉盡力。”(《清宮述聞》)皇父順治帝聽瞭玄燁的回答後,稱贊他有遠大的志向,另眼相看。  玄燁之所以最終成為一代偉人,是不是天資聰穎,大過於人呢?他自己認為:“朕之生也,並無靈異;及其長也,亦無非常。”(《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就是說,玄燁小時候並沒有特別超人的靈異,也沒有過人的天才。玄燁不是生而知之,乃是學而知之。康熙大帝的過人之處是,天性好學,精力充沛,孜孜不倦,永不知足——學而得之,行而得之,思而得之,悟而得之。   一個少年,一個青年,立下鴻鵠大志,選定努力方向:“立心以天下為己任、許死而後已之志。”(《清聖祖實錄》卷二七五)這就是玄燁少年時期立下的志向和價值觀。玄燁在“治國、平天下”的高遠理想下,再加上後天的好學不輟,勤勉努力,終於使他成為一代偉人、千年一帝。  少年天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老子》第五十八章)。禍,固然使人痛苦,卻增強人的意志;福,固然讓人快樂,卻腐蝕人的精神——既應促使禍轉化為福,也要防止福轉化為禍。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日(1661年2月5日),舉國上下還在過年的期間,玄燁的皇父順治皇帝駕崩瞭。順治帝臨終之前,在皇位繼承人的問題上曾經反復權衡,最終選擇瞭皇三子玄燁。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武俠小說奇才金庸傢事揭秘:最難忘童年時的丫環

  導讀:金庸是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他的背景更為驚人。出生在浙江海寧名門望族的金庸與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是表兄弟。金庸的母親是徐志摩的姑媽。蔣百裡是他的姑父,錢學森是他的表姐夫,而金庸與另外一位銀屏大作傢瓊瑤竟然還有親戚關系  1914年臘月的一天,江南水鄉錢塘江北岸的袁花小鎮,查氏赫山房張燈結彩,新郎查樞卿與新娘子徐祿結為夫婦。袁花查傢和硤石徐傢同是海寧的名門望族。查傢在清代“一門七進士,叔侄五翰林”,被康熙稱為“唐宋以來巨族,江南有數人傢”,賜以“澹遠堂”、“敬業堂”、“嘉瑞堂”等匾額。徐傢則是古鎮一大富商,祖代相沿經營著醬園、綢莊、錢莊。徐祿是詩人徐志摩的父親最小的堂妹,年方19,長得嬌秀嫵媚。曾在杭州女子學校念完中學,學得一手娟秀小楷字,還會繪畫繡花,做的繡花小鞋遠近聞名。  盡管徐祿隻比徐志摩大瞭一歲,按輩份說,徐志摩得叫她一聲“姑媽”。硤石與袁花兩鎮相距僅14公裡。袁花查傢非常富裕,有田地3600餘畝,佃戶百戶之多,傢中雇有不少男女傭仆。查樞卿是個心地純厚之人,受過西洋教育,傢裡藏書很多。他常在“敬業堂”書房裡款待文人,禮請士大夫,與學者名流切磋聚首,品酩暢談。成親以後,他與徐祿感情篤深,先後生下長成的有良鏗、良鏞、良浩、良棟、良鈺五子和良、良璇二女,查良鏞(金庸)是老二,幼年時深得母親的關懷厚愛。   1937年,日寇侵入江南,袁花慘遭轟炸,查樞卿夫婦帶著全傢(此時,金庸在嘉興讀書不在傢)逃難逃過錢塘江去,在餘姚庵東鎮落腳時,徐祿得瞭急性菌痢,查樞卿親自采摘草藥,和雞湯讓妻子服用。妻病亡時,他悲痛欲絕,日夜守靈不肯離開。這年,金庸隻有13歲。對於母親的懷念,金庸在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中,借以描寫陳傢洛回到海寧時的感受,寄寓著他自己的感懷:“……已牌時分已到達海寧城的西門安戌門。他離傢十年,此番重來,見景色依舊……回憶兒時母親幾次攜瞭他的手在此觀潮,眼眶又不禁濕潤起來。望著大海,兒時舊事,一一湧上心來……”1994年,金庸回故鄉觀潮,與人說過他童年時和母親一起觀潮的情景。相關閱讀推薦:金庸小說中的大理古國的神秘由來:探秘大理段氏揭秘金庸小說中的第一高手是誰?絕對出乎你意料!金庸小說中的第一高手是誰?絕對出乎你意料!金庸小說中的十大女中豪傑:武俠世界不隻有男人!漫談金庸筆下十大惡人:歐陽鋒機關算盡居首位金庸武俠人物十大尼姑排行榜:滅絕僅排第四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在2000年第1期《收獲》雜志上,人們驚喜地看到瞭一篇名為《月雲》的散文標題下,赫然署上瞭封筆18年之久的金庸的手寫體大名。這是一篇自傳體懷舊之作,他回憶中的童年丫環“月雲”,其實是他後來的繼母顧秀英。在江南這一帶,解放之前窮苦的農民常將女兒或賣或抵押給地主傢或有錢人傢做丫頭。顧秀英是在11歲時押給查傢的,起先伺候老太太(金庸的祖母)。剛來時,她長得又黃又瘦,看起來很醜,幾年以後出落得水靈靈的,變得好看多瞭,又機伶,生性溫和誠實,與童年金庸比較親近,比如帶他去湖邊看白鵝,捉蝴蝶玩,兩人快快樂樂地在小路上奔跑;雨天背著送他去學堂念書。  秀英長到20多歲時被母親領回,後來去瞭上海做女傭,因而,查傢逃難時她沒有跟著過江。徐祿病亡滿3年,查樞卿續弦,小他17歲的顧秀英便做瞭他的新妻子,擔當起撫育幼子的責任。後來,她先後生下良鋮、良楠、良斌、良根四子和良琪、良珉二女。秀英是位賢妻良母,對丈夫唯謹唯慎,處處謙讓;對前房和親生的兒女,沒有親疏之別,給予同等的母愛。解放初,丈夫早逝。1958年,在無糧無柴的歲月裡,她賣掉瞭所住的兩間老房,被誣以“地主婆要反攻倒算”的罪名,遭受三日三夜的毒打。回到傢,她對兒女們說:“什麼苦我都能忍受,隻盼著養大你們,有書念,對得起你們早死的父親。”顧秀英於1989年去世,享年77歲。   金庸是個很重感情的人,他少年時離傢,格外留戀親生父母的愛撫,因而也忘不瞭童年時的丫環,對這一位繼母格外親近。雖然他早早去瞭香港,以後沒有與顧秀英相聚過,但他還是寫瞭一篇6000餘字的文章,追念這位平凡的繼母。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詩人李白小時候的故事 唐代詩人李白童年的故事

  唐代大詩人李白(公元701-762年)一生寫詩1000餘首,他的詩雄奇豪放,把我國古代的詩歌創作推向瞭高潮,對後世和世界都有極大的影響,被後人尊為“詩仙”。  李白5歲那年,跟著父親從西域(yù)回到四川青蓮地區定居。到10歲的時候,他對琴棋書畫樣樣精通。  有一年春天,岷山山腳下有個客人前來拜訪李白的父親,恰巧他外出未歸。客人臉上露出失望的神色,轉身就要離去。李白見瞭,連忙拉住客人說:“伯伯,您遠道而來找我父親,累瞭半天也不休息一下,就要返回,這樣會傷身體和精神的啊。”  客人見李白禮貌熱情,能言會道,心中暗暗佩服,便坐瞭下來。  李白開始忙起來,他又是送茶,又是遞毛巾,對客人非常尊敬。為使客人不寂寞,李白放下手中正在讀的書,到客廳陪著客人說話,他大大方方地說:“請問大伯尊姓大名,以便我轉告父親。”  客人有心要試試李白的才學,便咳瞭一聲,用手指輕捻(niǎn)瞭一下胡須,大聲說:“我的姓是‘有人偷’,名字是‘鳥落山頭不見腳’。”  李白認真思考瞭一會,便拱手回答說:“我知道瞭,我知道瞭,父親回來,我一定告訴他。”  客人疑惑地問:“你能不能給我解釋一下?”  李白馬上回答說:“‘有人偷’就是把‘偷’字去掉單人旁,那麼就是‘俞’字;‘鳥落山頭不見腳’,就是‘島’字。您姓俞,名字叫島!”  客人聽後,十分佩服,連連拍著他的腦袋說:“童子真是奇才,可喜可賀!”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幹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瞭,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瞭這個  李白小時在四川象耳山讀書,很不用功,並想中途廢學。有一天,他在山下小溪旁遇見一位白發老婆婆在那裡磨鐵杵。李白問幹什麼,老婆婆回答說:“把鐵杵磨成針。” 李白不相信,嗤一聲笑瞭,對她說:“鐵杵豈能磨成針?” “隻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老婆婆向他講瞭這個道理。 李白頓時領梧。從此,他便發奮用功,終於懂得瞭“功到自然成”的道理。  李白不到10歲時,他的名聲就傳遍瞭傢鄉。14歲時,李白來到南浦(今四川萬州市),當地有個姓胡的鄉紳(shēn)自以為有學問,看不起別人,他想考一考李白。有一天,他當著李白的面就出瞭一副上聯:“梁山栽大竹,無須淋(鄰)水。”這個上聯含有當地三個地名,因此是一個很難對的上聯。誰知李白隨口答道:“南浦人長壽,何懼豐都。”這個下聯前後也是三個地名,對仗非常工整。  胡鄉紳很不服氣,他又指著墻上的一幅畫讓大傢看。那畫上有個老神仙,懷抱一個大酒壇,睡在崖邊,壇口朝外面流著酒。胡鄉紳以畫為題又出瞭副上聯:“酉(yǒu)加卒是醉,目加垂是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月添半是胖,月添長是脹,胡鄉紳挺起大肚堂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  胡鄉紳本想借聯譏笑李白,誰知反被李白針鋒相對嘲諷瞭一番,大傢一看胡鄉紳肥胖如豬的模樣,都哈哈大笑起來。胡鄉紳羞得滿臉通紅,還想找個機會再挽回面子。酒席散後,他領眾人到花園散步,隻見荷花池裡有幾隻小鵝浮在水上,遊來遊去,便靈動一動,對李白說:“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李白心裡當然明白胡鄉紳的用意,回頭向池塘中看瞭一眼,正好看見一隻烏龜伸出頭來,便應聲答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

少年王勃的故事 大詩人王勃的童年故事

  導讀:王勃(公元650─676),字子安,是“初唐四傑”之首(“王楊盧駱”,即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的詩風格清新,他的賦更使他是初唐一大名傢。他與盧照鄰等人都試圖改變當時“爭構纖維,竟為雕刻”的詩風。他在27歲時所寫的《滕王閣詩序》是詞賦中的名篇,序末所附的《滕王閣詩》則是唐詩中的精品,且詩中手法對後世詩人頗有影響。至於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更是公認的唐詩極品,其中“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兩句是唐詩中最能滲透古今、撼動人心的千古名句。  王勃出生於世代官宦的詩書人傢。其祖父王通是隋秀才高弟,曾任蜀郡司戶書左和蜀王侍讀等官,後來退官居傢,專門在龍門講學著書。其著作有《元經》和《中說》,為當時儒士所稱道。其父福峙,歷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六合二縣令、齊州長史等官,晚年開始對玄學(即修煉)有瞭興趣[1]。王勃天生聰穎,悟性過人,是個早熟的神童。他六歲就能寫一手好文章;九歲時讀顏師古註的《漢書》,便能指出書中的過失;十歲時以一個月的時間竟能通讀六經而無一點障礙,連他的朋友、同樣是神童出身的楊炯都認為他的知識是先天帶來的(“懸然天得,自符昔訓”)。  十四歲時,王勃以神童而被舉薦,在考核中名列前茅,授予朝散郎的官職;十六歲那年,沛王把他召去當沛府修撰,對他很是愛重;十八歲那年,由於當時盛行鬥雞,各個王爺之間的鬥雞更是熱鬧非凡,王勃開玩笑寫瞭一篇《檄英王雞》(“聲討英王的雞”),惹得皇上大怒,立即把他逐出王府。他便到四川各地去旅遊,“遠遊江漢,登降岷峨”,得到山川靈氣的陶冶啟悟,在詩文上進步神速,“神機若助,日新其業”,每寫一篇文章都令人驚嘆贊賞,特別是《益州夫子廟碑》,被認為“宏偉絕人,稀代為寶”。後來他又被啟用為官,但因殺一犯罪的官奴而險些自己丟瞭性命,連累他父親也貶官。以後他棄官在傢,一心著書。當他27歲時(虛歲28歲),去交趾探望父親,“渡海溺水,驚悸而卒”。   王勃的一生是短暫的,隻活瞭27歲,但同時又是富於變化的、豐富的一生。他在27年中所遭遇的、所作的事情並不比一個活瞭80歲的人少。作為一個早熟的神童,他的思想不但超出同齡人、甚至超過博學的成年人太多,因此不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如果我們把他想象成一個活瞭81歲的人,隻不過他生活的“速度”是常人的三倍:常人三年中所經歷和作過的事情他一年就完成瞭。這樣再去觀察他的一生,就要容易理解得多。他的超常的才華和超短的生命形成一個太大的反差,以至千百年來知道他的人始終惋惜、遺憾並感嘆不已。不過,我們如果從修煉角度去看一看他的一生,倒是覺得自然得多、沒有什麼可遺憾的,因為任何一個修煉人的一生總是按照對他來說是最合適的修煉道路來安排的,歷史上有些成道之人就是很年輕就以“死亡”的形式而離開這個世界的。在他短暫多變的一生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修煉人的、和他生活一樣豐富多彩的一條修煉的道路。  王勃從小就是個有孝心的孩子。父親對他很慈愛,並經常教導他說:“人子不知醫,古人以為不孝。”他便牢記心頭,暗中到處查訪良醫,希望學一手好醫道,作個孝子。在公元661(或660)年,當他才十一、二歲時,便令人驚訝地碰到一個遠遠超過他期望的絕好機會:在長安遇到瞭曹夫子。曹夫子名元,字道真,自稱是京都的人。他能象扁鵲那樣從遠處觀望人的氣色,清楚地透視人的五臟六腑;還能象華佗那樣作開胸洗腸一類的大手術。根據他收王勃為徒後講述自己的師承,他實際上是《黃帝八十一難經》的直系傳人。該書是上古秘籍,由歧伯傳給黃帝;黃帝往下傳時又經過瞭53個傳人才傳到曹夫子手中。在這53個傳人中,就有第三十六個傳人扁鵲,並由他首次厘定瞭原書章句;還有第四十六個傳人華佗。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曹夫子雖然醫術高超入神,但他小心謹慎,很少有人知道他。他和王勃見面時輕輕地拍瞭他一下並說道:“無欲也。”王勃再次向他下拜,誠心作他的徒弟。這件事情傢裡的親人也沒讓知道。曹夫子教他《周易章句》、《黃帝素問》、《難經》,還有“三才六甲”、“明堂玉匱”等等,一共學瞭十五個月。分手時他對王勃說,“陰陽之道不能隨便向人講,針灸技藝不可隨便傳授給別人;不要得意忘形地顯示自己,應當不露聲色地自我提高。”王勃遵照師訓,自己悄悄地又學瞭五年,終於“有升堂睹奧之心”,最後“鉆仰太虛,導引元氣”,覺得自己身體中的污穢全都沒有瞭,內精澄明,因此產生瞭放棄常人生活、修成神仙的願望。  有瞭上述六年多的由醫入道的修為,可能是因為修出瞭內視臟腑的功能,王勃開始覺得“人間齷齪”、世人不潔,因而產生瞭厭世離俗的情緒,聲稱“已厭人間”,向往幽居避世的修道生活。加上有時修道的朋友來講一些神奇的故事,有時自己也夢中與仙人同遊,愈發增加瞭對去俗離塵、沐浴煙霞的神仙生活的向往;當時的道士又喜歡服食“石髓”,認為吃瞭可以幫助飛升,也弄得他心裡癢癢的。他也知道自己的思想和現實生活是有矛盾的。他在20歲時寫的《遊山廟序》中說,自己常學仙經、博涉道記,但事奉尊長和親人就必須要去求衣食,而做官又會被名利所累,最後把真性和先天的根基毀在常人社會中。但他畢竟是個道心堅定的人,相信自己“自得會仙傢”,下定決心“清貞靜一,保其道”,不顧世間得失“抱直方而守道”,直到“安真抱樸…全忠履道”,因為他已經認識到“夫神明所貴者,道也”,“道”才是自己真正的生命所寶貴和追求的,並且深深地感到“道”是高不可測的。以他20歲左右的年齡,加上才華出眾,正是搏取功名、建功立業的大好時機,他卻看淡瞭世間的榮華富貴,認為修道是“上策”而“圖富貴”是“下策”。如果一個人年事稍長,經過瞭許多生活的坎坷和搓磨後回心向道,那是一件自然而不太難的事,但一個風華正茂的大才子要放下世間得失而堅心於道,實在是極其難得的。   王勃曾說自己“最初是學的周禮,偶然也喜歡讀儒傢的東西,後來讀瞭道傢的書才感到與自己的真性吻合瞭”。他在《益州夫子廟碑》中對於孔子的稱贊是耐人尋味的:“聖人之設教也,……成變化而行鬼神,觀陰陽而倚天地,……索眾妙於重玄,篡群徽於太素。”又引《易經》說:“聖人以神道設教而萬物服焉”。他是站在道傢的角度把孔子往上拉,而後世、特別是宋代以後的“大儒”們都是站在儒傢低層的理上把孔子向下扯。然而,後世的人大都認為這些“大儒”們是在繼承和發揚孔子的博大思想!  曹夫子向王勃授業時最先給他講《周易章句》,因此他對周易熟而且精,包括算卦、推算萬年歷等當時一般人覺得很難的東西他都很在行。他甚至還推算過一本《大唐千歲歷》,為唐朝的人準備好瞭一千年可用的歷書[2]。但這些東西既沒有使他對道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也沒有使他的修煉向前推進一步。他對道的深一層認識是從與常人相反的方向去應用《易經》之理而得到的,而且這一個認識上的飛躍也象他碰到曹夫子一樣的來自一個令人驚異的天外奇緣。  就在他刻苦鉆研《周易》那一段時間裡,有天晚上他作瞭一個夢,夢見孔子來對他說:“易有太極,子其勉之。”他醒來後反復琢磨,終於想清瞭是怎麼回事,寫出瞭多篇對《周易》有創見性發揮的文章。他曾經寫過五卷《周易發揮》以及《次論》等多部著作,後來都散失瞭。但他這一次認識上的飛躍,我們仍然可以從他現存的一些文章中看出一點痕跡來。他在《八卦卜大演論》中曾說,“當你沒有瞭思慮、沒有瞭對任何東西的喜好時,你離太極的境界就已經不遠瞭;一切可以看到的東西都來自兩儀,當你把這些可見之物都忘得幹幹凈凈時,那就是太極”。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讀過《周易》的人誰不知道“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呢?但一般人都是順著這個“生發”的路子往下走,直到把64卦弄得爛熟,再把它用到常人事務中去:常人總是重“物”重“用”的;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樸散之則為器”;但修煉人要“返樸歸真”,放棄“物”和“用”,因此要反過來從世間萬象中回到64卦,再從64卦回到四象、兩儀而太極,太極就是“有”、就是“一”,也就是“樸”。這個過程正好應瞭張三豐傳道的“瘋話”:“正則凡,逆則仙,隻要顛倒顛”。而在一千多年前,王勃這個20歲左右的年輕人就對“道”、特別是對“易”有如此超常的認識,這真要讓其後迄今的許多修道人慚愧莫名瞭。  王勃的修煉道路到此應該是很確定的瞭:由醫而入道,由易而提高;又都是超凡入聖的人在親自指導或者夢中點化,並且已經修到看淡紅塵、放下名利、守道不移的地步。他毫無疑問地應該是一個道傢的修煉人瞭。然而,他偏偏在“一而再”地讓我們驚訝之後,又“再而三”地讓我們再驚訝一回:他又全心全意地修起佛來瞭!      但這回不象前兩次,促使他修佛的突發性機緣沒有被後人記錄下來。   由於他的著作絕大部份已經散失,現在留下的一本《王子安集》已經是明代崇禎皇帝庚辰年間刻“初唐四傑”著作時根據後人收集到的一點斷簡殘篇湊合而成的結果,因此我們無法知道他決心修佛始自何時。但根據《王子安集》,我們至少知道他20歲時還沒有決心修佛。所以他正式開始修佛大概是在20歲以後、27歲以前的某個時候。在他留下的十篇碑文中,除瞭那篇有名的《益州夫子廟碑》外,其餘九篇全是為佛寺寫的碑文;而《王子安集》中的最後兩篇則是《釋迦如來成道記》和《釋迦佛賦》。  《釋迦如來成道記》是一篇很長的賦體文,講述釋迦牟尼佛發心修道和最後成道的經過。由於其中用到大量的佛傢專門詞語,一般人很難看懂,所以有名的錢塘慧悟大師專門為它寫瞭詳細的註解;原文加上註解一共26頁。《釋迦佛賦》是一篇贊頌釋迦牟尼佛的短賦,它的最後兩句“我今回向菩薩,一心歸命圓寂”正是王勃決心修佛的誓言。在慧悟大師為《釋迦如來成道記》寫的註解中還提到王勃的《釋迦畫像記》和《維摩畫像碑》也是當時“盛行於世”的名篇,但現在的書中都沒有。另外,王勃還為《四分律宗記》寫過序文。該書是講佛傢八正道的,全書共有幾十萬字。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散文:懷念童年

    童年的生活,已經太遙遠瞭,但回憶起來卻倍感親切,距離增添瞭人生的魅力,空間展現瞭思念的久遠。我一遍遍地深情回想,一次次地忘情追憶,似乎又回到瞭童年。童年的酸甜苦辣,童年的悲歡離合,童年的歡聲笑語,童年的輕盈腳步不時在腦海的天空裡彌漫。是啊!時光如果能夠倒流,歲月如果能夠停止,那該有多好啊!這樣我就可以回到那個夢牽魂繞的小沙河、灑滿童年汗水與歡樂的長城口瞭。那是我灑滿童年趣事的故鄉啊!     童年的故鄉,氣溫比現在略低而雨水卻比現在要多些。特別是端午節前後,照例是會下幾場雨的。幾陣微風,幾番陣雨,漫山遍野被搓洗成蒼山如黛、原野如毯的樣子。粉淡的野牽牛花開滿瞭溝岸田埂,成群的牛羊遊弋在肥沃的草原,把火辣辣的夏季綻放成詩情畫意;喝足瞭雨水的小麥,使勁兒地開始拔節,像無邊的碧雲鋪滿瞭長城腳下廣闊的原野。女孩子們漫山遍野采摘各色的野花,我們男孩子們則躍上驢背去追逐野兔,那氣勢宛如成吉思汗的蒙古鐵騎。如今三十多年過去瞭,那種躍馬江湖、逐鹿中原的少年豪情歷歷在目、如在眼前。     童年的故鄉民風淳樸,雖物質生活匱乏但精神生活卻異常豐富。特別是進入農歷臘月之後,村民們就拉開瞭每年一次的社火排練:高亢的秦之腔、悲涼的二胡曲、節奏簡潔明快的快板聲、韻律和諧有致的二重唱此起彼伏、繚繞不散。聲浪碰到群山,群山發出回響;聲浪越過樹林,樹林演出伴奏;幾翻回蕩往復,一直輻散到遙遠的地方。那場面純粹是歌聲的海洋、歡樂的世界。每每這個時候一種渴望長大的欲望就占據瞭整個童年的世界。長大瞭我就成瞭“他”。彈指一揮間,三十多年已經過去瞭,如今娛樂休閑的方式多彩而方便,但童年的夢想卻珍藏在記憶的深處,雖歷久而彌新。     鬥轉星移、暑往寒來。童年的心靈裡裝滿瞭潔白晶瑩的世界。一場飄飄灑灑的降雪之後,我們就忙活起來瞭:無須約定,三五個男孩不約而同走到一起,掃雪、撒食、支篩網、佈線、提開水,一場捉拿麻雀的偉大戰爭悄然而有序地進行著。此時此刻我們忘記瞭雪後的寒冷,就像邱少雲一樣埋伏在前沿陣地,沒有一個人膽敢去違犯紀律。三、五十分鐘之後,羽毛的焦糊味、麻雀的肉香味彌漫瞭整個房間。如今麻雀已不多見,那種氣勢恢弘、令人神往的場景在現代孩子們的生活中不可能再現,隻能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讓我們的後代們神往不已。     擁有童年真好!   

散文:山水童年

    黑龍江省自從打出“旅遊COOL省”的金字招牌以來,來自全國各地、世界各地的遊客絡繹不絕。強勁的勢頭更是有增無減,用四個字“空前火爆”來形容黑龍江省的旅遊事業一點都不過分。我也有幸幾次接受朋友的邀請,陪同他們走進山水之間。面對各地迥異的山水文化、奇美怪誕的地質景觀不僅讓人嘆為觀之,更讓人贊嘆黑龍江的美麗富饒。最讓人折服的不是黑龍江的山水奇觀,而是這裡純樸的民趣和民風。朝鮮族的歌舞美食、鄂倫春的樸實好客、達斡爾族的豪爽奔放……各民族的風俗雖然別具一格,但卻都能透露黑土地的憨厚和熱情。“放心於自然純凈,縱情於山水之間”那份從容和感動自然也會從心底裡湧起,但這種從容和感動還遠不及我記憶中的童年山水的影像來的強烈、深刻和清晰。     小的時候,我的傢鄉是不缺樹的。除瞭傢居庭院周圍的柳枝楊槐之外,出瞭我們穴居的這個被樹影掩映的小山村,西行兩三華裡,過瞭人工渠,就是另一片府祗。那裡有一大片幾十公頃的人工林,在那裡由白樺林、松樹林、楊樹林、楓樺林、柏樹林、槐樹林、柳條通、榛子科、灌木林相繼相接、相連相通、相纏相繞的大樹林裡,時不時就有山丁子樹、山楂樹、山裡紅樹、脹肚黃樹、臭李子樹、紫楸子樹、黑瞎子樹、飛刀樹、麻桿樹點綴其間。那裡的每一棵樹上都記載著我們貪吃貪玩的記錄。     少年的情懷和放縱、無知和無畏交織成許許多多說不完的故事。在那裡最有意思的是掩映在這片翠綠山林裡曲折纏繞的十幾個背河圈瞭。有人說黃河自古九曲十八彎,我們這裡的背河圈雖然不大,方園也就有再三公頃,最大的也不超過十幾公頃,可那曲折跌宕、盤旋纏繞的勁頭,一點兒也不比黃河遜色。千篇一面的景致讓你分不清南北東西,徜徉其間讓我想起一句成語--畫地為牢。那感覺就好象真的在原地畫圈一樣。這是因為這些背河圈不但是掩映在叢林之中,而且又是隨山勢而行,逐水草而棲,這就更增添瞭這裡的神秘。記得小時候我也曾無數次被纏繞在這裡背河圈裡不知出處。在這個神秘的迷宮裡循環往復,那慘樣就象一隻沒頭的蒼蠅一樣遊來蕩去……     童年的記憶並不都是美好和平淡的事情,也有慌恐和驚懼的時候。最兇險的兩次經歷讓我現在想起來依舊汗顏。人們常用水火無情來形容所經歷的災難,而我的兩次歷險恰恰就與水火相關。說到這兩件事情的起因有些好笑,皆因貪戀美味。第一次歷險:記得那是一個盛夏裡難得的好天氣。艷陽高照風和日麗。大人們也松懈瞭對我們的桎梏。我們幾個愣頭青便一頭紮進密林深處。飽餐瞭一頓綿軟香甜起流蜜的脹肚黃,我們就來瞭幾分困意。為瞭防止脹肚,老大讓我們又吃瞭些大青梨,然後我們這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傢夥就騎在大樹杈上,斜靠在樹幹,曬著懶懶的太陽就這樣甜甜地進瞭夢鄉。睡意正酣的時候,我們突然被一陣嗚嗚的怪叫聲驚醒瞭。一睜眼,我們幾個都傻瞭。雖然太陽依舊暖暖地當空照著,可我們腳下的大樹已經被水淹瞭一尺來深,四周背河裡原本淺顯清澈的涓涓細流,此時已經變成瞭烏黑的渾水。這股狂奔的黑水,不但把兩三米深的背河槽灌滿瞭,而且背河圈裡的這塊平地也上瞭一尺來深的水,而且黑色的河水還在不斷上漲。     黑水在河槽裡奔湧著,咆哮著,正在發出駭人的怪叫。我們幾個被這陣勢嚇得隻有大喊大叫,大呼救命的份瞭。空曠的樹林裡回蕩著我們嘶心裂肺的叫聲和哭聲。眼瞅著黑水打著旋兒地上漲,身下的大樹已經被黑水淹沒瞭一米多深瞭。這時的我們大眼瞪著小眼,心想這下算玩完瞭。此時的我們在驚懼之中已經忘瞭哭,忘瞭喊瞭。最後隻能盯著冒著沫兒的黑水發呆。就在這個時候,幾聲響亮的鞭哨兒,劃過我們身後空曠的山谷。“呼拉拉”一群老牛從我們身後的山谷順著背河圈沖瞭出來。看到老牛,我們來瞭精神。又開始瞭新一輪的大喊大叫。趕牛人看著我們幾個的狼狽相,不由得哈哈大笑:小子們,這回傻瞭吧?不往老牛身上跳,還等我去背你們呢!這下我們才緩過神來,紛紛跳上牛背。有驚無險,我們就這樣乘著牛皮筏子出瞭背河圈,安全地回到瞭傢。後來聽大人們說,那次山洪是因為上遊地區連降暴雨而暴發的山洪,就這麼一股邙牛水卻弄得我們膽顫心驚。這就我的第一次歷險--水困背河圈。     我的第二次歷險是場火荒--火燒大沙坑。大傢都知道凡是有山有水的地方自然就會有許多美味佳肴。我們那裡最叫絕的要數“烤蛤蟆大腿”瞭。記得當時為瞭這頓“蛤蟆盛宴”我們精心準備瞭好幾個星期。先是每天不停地用黃泥和面沙團成黃泥蛋。圓圓的就象我們玩的玻璃球兒,做成瞭就把它們攤在窗臺上,等曬幹瞭就成瞭我們的武器“彈丸”。接下來我們便會一頭紮進樹林子,尋找各自滿意的樹杈,並把它們鋸下來,帶回傢。細心修整雕琢便成我們稱心如意的彈弓把兒。有弓必有弦--成弦這一步也是最簡單的。到供銷社每人買上八根汽門芯,四根一組就成瞭我們的弓弦。最難搞的就是彈包瞭。它必須得用好皮子,而且軟硬還要適度。否則它是不會耐用的。說它難倒不是因為它的質量要求高,而是因為這種皮子隻有在每個雙月初五的集市上才能買到。而且趕這趟集還得走上三十幾裡的鄉路。一陣緊張的籌備,我們的手上都擁有瞭頗具殺傷力的武器--彈弓子。這傢夥配上我們精心調制的彈丸不但勁道十足而且還出奇的準。到這兒,我們的準備工作還沒完。逮個空擋兒,我們還得偷來大人們的線梭子,織上兩個“抄籮子”。這還不算,我們還得從傢裡偷來各種調料、火柴和一打兒舊報紙。這樣幾個星期下來,我們“趕蛤蟆”行動的準備工作才算結束。共3頁,當前第1頁123※本文作者:紅松果※

散文:童年趣事之婚宴席上

    快要下班的時候,同事小楊走進我的辦公室,穿著考究而且筆挺的西服的,頓瞭頓後,面露喜色而又不失嚴肅的對我說:“小李,我要結婚瞭!”隨即,變戲法般從背後拿出瞭一份鮮紅的結婚請柬。緊接著從兜裡掏出瞭一把花樣繁多的喜糖,說:“國慶節那天就在咱們礦小餐廳舉行,屆時可要光臨啊!”我說好的,一定來。並且恭喜他終於抱得美人歸瞭!看到他一臉興奮喜悅的樣子,打心底為他高興。一來,在我們這裡男孩子能夠找到一個值得自己用一生的時間來心疼真愛的姑娘真的很不容易!二來,終於也有人可以把我當個“人物”,鄭重的邀請瞭啊!忽兒,覺得自己真的長大瞭,是個大人瞭。一絲心酸的喜悅爬上眉梢。童年時候,曾經厚著臉皮跟在母親後面參加他人婚禮,蹭吃蹭喝的往事一股腦的湧出記憶的門檻。記憶當中,婚禮總會和國慶節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大約五、六歲還沒有上學的那陣子,我是在農村老傢生活的。八十年代農村人的生活並不富裕,大魚大肉的美食佳肴要不是趕上逢年過節,一般是吃不到的。除非村裡有紅白喜事。白事即喪事,席上雖然可以吃到好東西,但必須是本族本戶的人才可以參加,並且還要大獻殷勤幫人傢打個下手忙裡忙外的幹活,況且也不是什麼高興的事情,混吃混喝的時候,年少無知的我如果因為可以吃到美味而表現的異常興奮的話,會被人瞧不起,當然更會被母親責罵,甚至攆回傢吃剩飯。那時,最大的喜事就是村裡有人結婚。那時人們結婚大多選擇國慶節。即使生活並不富裕的傢庭也要風風光光的大辦喜事,邀請眾多親朋好友來祝賀。參加婚禮是要搭禮的。原則是一傢出一個代表來,並且交上一份禮錢,不能多來人。如果多來人的話,需要另交一份禮錢。兩、三歲的時候,母親抱著我去參加婚禮,不會被人說閑話。可是,苦於我那時還不知道美味為何物?等到五、六歲稍微懂事的時候,知道大魚大肉的好處瞭,卻苦於“年齡”太大瞭。每次母親交上一份禮錢參加婚禮的時候,我聽到“風聲”後,總會纏著她帶我去。有時母親實在熬不過我的糾纏,就決定把我帶上。為瞭能夠讓我的肚子多塞些油水大的好東西,婚禮那天早晨,我是絕對不吃早飯的,餓著咕咕叫的肚子屁顛屁顛的一步三跳的跟在母親後面。筵席上,大多先擺上幾個小菜,什麼油炸花生米啦,涼拌凍肉啦,粉絲啦,變蛋啦、油炸薯片啦等等,花花綠綠的很惹眼,看得我眼睛瞪得老圓,口水直流。我這個“半大”的人被安排在一群婦女當中,一般是還沒有等到主持人宣佈開吃時,我就趁人不註意偷偷的伸出小手在菜盤子捏幾個油炸花生米來“開開胃”。支持人宣佈用飯的話音剛落,我的筷子就同步的伸向菜碟子啦!婦女人經常會邊吃邊議論菜的好壞,說些新媳婦漂亮賢惠的好話。我哪裡顧得上聽她們瞎聊,一心隻顧著往嘴裡塞美味。因為我是左撇子,經常是剛夾起的肉,就被旁人打掉瞭,特別是條狀的海帶啦,白白細細的粉絲啦,更是很難送進嘴裡,真是急死人。後來索性把那些不容易夾到的好東西整盤子放到自己這邊,大人們不會和我們計較的。有時,參加婚禮的像我這般大的孩子多的話,就專門給我們孩子安排幾個桌子。哈哈!那可就更熱鬧瞭,競爭更激烈瞭啊。手裡攥著“上白粉”蒸出的白面饅頭都顧不上咬瞭,常常是菜碟子一放到桌子上,七、八雙筷子就開始同時進攻瞭。可謂風卷殘雲,不銷幾分鐘就被我們瓜分殆盡,然後舉著筷子到處張望,嘻嘻哈哈說笑個不停。這裡有一個叫做王蛋蛋的童年夥伴值得一提。不管村裡誰傢娶媳婦,他都要自告奮勇去給人傢“幫忙”幹活,目的是在宴席上吃些好的,10多歲瞭還是這樣。所以,人送綽號“坐席主任”。還有就是6歲那年,我們在婚宴席桌上的競爭是空前激烈的。後來,由於這傢夥好東西塞得太多,回到傢居然拉瞭幾天肚子。時光荏苒,一晃十多年過去瞭,當初那個貪吃的愣頭小子早已經長大成人,有瞭自己的思想和新的生活,並且可以通過自己的辛勤勞動,每日都能吃到“大魚大肉”瞭,不必再去與夥伴們為瞭“美食”掙搶瞭。如今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瞭,按照當年“美味佳肴”的標準,我們現在可以說是天天過節,頓頓飯都在過年啊。然而,即使眼下豐衣足食的我,在面對一桌“絕好”的美食時,卻時常會想起那些好笑的童年趣事,想起那段苦日子。倏然間,心裡有些沉重!(全文完)※本文作者:掘地三百米※

散文:童年趣事

每個人都有自己難忘的童年,但每個人的童年都不相同。我的童年既有天真的微笑,也有苦難的辛酸,更有難忘的淘氣玩皮。為瞭讓朋友開心,就講講我的調皮歷險記吧。好奇愛動我的童年是在渭北農村度過的,廣闊的天地造就瞭我不安分的性格。那時的農村比較貧窮落後,幾乎沒有什麼文體活動,為看一場《南征北戰》電影,竟然不畏天黑路遠,與小夥伴跑到十多裡之外的村子一飽眼福。為瞭滿足看火車的欲望,10歲那年跟著大人走瞭30多華裡。當轟隆隆的列車開過來的時候,我驚奇於火車的龐大和平穩,天真地問大人:“火車上水杯裡的水怎麼就灑不出來哪”?上山打虎我的調皮淘氣在我們村是出瞭名的。那時候正流行革命樣板戲,我和小夥伴們用報紙糊成老虎皮,用水彩塗抹虎的斑紋,削木頭為槍做道具,扮演《智取威虎山》的人物。大傢爭著演楊子榮、座山雕,都想過過當英雄與頭目的癮。也許是好動的天性使然,我可以連續翻幾十個跟鬥,“上山打虎”一場被我們演的煞有介事、轟轟烈烈。沒有玩具的童年,隻能在打鬧撕殺中尋找著樂趣。偷吃禁果我們傢鄉出產大棗,但當時的棗樹都歸生產隊集體所有。每到棗子成熟的季節,上樹不亞於猴子的我,偷吃鮮棗便成瞭傢常便飯。大概這個“偷”字晦氣,讓我在品嘗棗子甘甜的同時,也吃瞭不少的苦頭。一次摘棗子時,沒有發現棗樹上有個大蜂窩,蜂以為有外敵入侵,蟄得我的頭臉腫的老大,那個疼也不知怎麼忍受過來的。據說蜂蟄瞭不得關節炎,那我可打瞭n次免費預防針。還有一次趁大人午休,又悄悄地爬到棗樹上。這一次卻沒有我的好果子吃,正摘棗子的時候被生產隊長發現瞭,他在老遠的地方喊到:“是誰在偷棗子”?也許隊長隻是想嚇唬嚇唬,但做賊心虛的我卻慌瞭手腳,從10來米高的樹上直線降落。雖然沒有大礙,但屁股著實疼瞭好多天。豬把手咬小時候父親在外工作,我們弟兄4個都還上學,傢裡沒勞力,母親為瞭多掙點工分,承擔瞭生產隊養豬場的活兒。母親一個人忙不過來,我們幾個孩子就成瞭她的幫手,挖豬草、抬水(人小擔不動就兩人抬一個桶)、拉土出糞什麼活都幹。有次一個大母豬產豬崽,責任心極強的母親怕母豬壓死小豬崽,讓我鉆到豬窩把豬崽挪開。我剛伸出右手,豬媽媽出於保護孩子的本能,張開大口咬住瞭我手腕。我的哭聲把母親嚇壞瞭,她將我從豬窩裡拉瞭出來,急忙看醫生包紮。我們這兒有句俗話,批評誰的字寫的不好就說“讓豬把手咬瞭”(形容不靈活)。本以為讓豬咬瞭的手寫不出好字,但好象對我沒有造成什麼影響,我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反倒讓老師表揚、同學羨慕。高臺跳水那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的險遇,至今仍讓我記憶憂新。四、五歲那年的夏天,剛下過一場暴雨,舅舅帶著哥哥與我去自留地摘菜。經過池塘邊的時候,我興高采烈、頭兒高仰、眼不看地,嘴裡大聲唱著“紅旗飄飄軍號響”,一個“響”字還未出口,撲通一聲,從4米多高的池堰上掉瞭下去(估計沒有田亮的跳水姿勢優美)。當時池塘水滿滿的,足有3米多深。舅舅連鞋子都沒顧上脫就跳到水裡,費瞭好大勁才將我救上岸。多虧當時跟前有大人,否則那有我的小命。人常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但願那次死裡逃生會給我的後半生帶來好運。※本文作者:西河居士※

散文:童年趣事:捕魚

似是命中註定,會有一條河流進我的生命。這條河就是村邊的那條大河。有瞭這條河,便有瞭許多美妙的風景、美麗的故事和美好的回憶。河道是那麼的寬闊,遍佈著小巧的鵝卵石。河風吹拂,河水沽沽流淌,清澈見底,河魚也歷歷在目。剛吃過早飯,我和二哥便帶著鐵鍬、盆子和蝦子網下河捕魚。捕魚的方式很原始:選中一片河魚較多的水面,在水中築起一條水壩,把裡面的魚圍起來,並用盆子把水舀幹,然後對魚實行抓捕。如果圍裡的水舀不幹,就用蝦子網在圍裡撈魚。我和二哥開始用鐵鍬挖沙石築壩瞭。那日的河水較大,築壩很難,剛放一堆沙石就被水沖走瞭。怎麼辦?二哥急瞭,他說:“明東,我躺在水中,用身體擋住水流,你沿著我的身體築壩。”說完,也不脫衣褲,他就側著身子躺在水裡,手托著頭,眼遙視著遠方,一副大義凜然、視死如歸、慷慨赴難的樣子。魚兒很善良,它們跑到二哥身邊,用嘴碰二哥,似是慰問二哥:“你怎麼倒瞭?”它們哪裡料到水中的大孩子是來臥底圍捕它們的。我這時沿著二哥的身體迅速地堆沙石築壩,做成瞭一段,又做一段,就這樣一段一段地拼接,終於圍成瞭。由於耗時較長,壩裡的魚跑瞭不少。水壩是圍成瞭,但並不嚴實,不斷地滲水,看來想把裡面的水舀幹是不成瞭,隻能用蝦子網在圍壩裡撈魚瞭。二哥叫我端盆子裝魚,他用蝦子網橫一下豎一下地撈起來。較大的、達到法定服役年齡的、有義務為國捐軀的魚一一落網,小魚全部漏網,漏網就漏網吧,“少年兒童”是受到保護的。臨近中午,我和二哥一路歡歌回到傢中,午餐可有魚湯喝瞭。在那個經常沒米下鍋的歲月裡能有魚湯喝,那是一種什麼樣的幸福啊!自然養人,這種幸福是大自然恩賜的!有魚湯喝的日子,真是神仙過的日子,全傢人都歡樂開懷、飄飄欲仙――艱苦歲月裡的一頓美味足以讓我一生回味。現在,由於化肥、農藥的滲透污染所導致的水質惡化和人們的滅絕性捕捉,傢鄉的那條河已經很難見到魚瞭。河風依然在吹,河水依然在流,河石依然可愛,但河魚已不見蹤影,魚去河空啊。我認為,魚是河的靈魂,有瞭魚,河就有瞭靈氣,有瞭生機,有瞭躍動。沒有瞭魚的河,就是一條死河,隻有一個空殼瞭,那將是一種巨大的缺失。面對一條沒有魚的河,我心悵然。漁光美沒有瞭,踏著夕陽哼著小調捕魚歸來的生活情調再也不見瞭。所以每次回鄉,我總不禁要問:“傢鄉的河啊,小時的村童捕魚圖何時能再現?”※本文作者:朱明東※

散文:憶起童年捉魚兒

    循著兒時記憶深處的軌跡,我眼前浮現出盛夏時節故鄉那片長得鬱鬱蔥蔥的荷塘。  在荷塘四周佈滿瞭蜘蛛網般縱橫交錯的泥濘小路,曲曲折折的泥路都是以荷塘為中心向周圍分散開來,遠遠望去如人體內一根根通向心臟的血脈密密麻麻地在鄉間穿行。  記得我那次回到故鄉時也就八九歲的樣子,當我頂著毒辣的日頭沿著堤岸看到那片荷塘時,突然覺得眼前一亮,我帶著激動之後的驚喜被那麼大那麼真實的一片荷塘給吸引住瞭,印入眼簾那翠綠欲滴的荷葉剎那間撐滿瞭我小小的瞳仁,然後又慢慢延伸到我心靈深處,以至於我的雙腿如灌滿瞭鉛似的再也邁不動回傢的腳步瞭。  盛夏時節,表哥告訴我這時的荷塘裡已經開始熱鬧起來,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裡,那些不安分的小精靈在水裡正鬧得歡呢。我走近瞭一看,果不其然,在沿著荷葉根莖深處的水底有筷子般粗的小銀魚正吹著一串串水泡甩著尾巴歡快地遊來遊去。當我隨手翻起一片碧玉般的葉片時,原來奧秘全藏在荷葉的背面,隻見一個個拇指般大的“獨行者”正頂著兩根細細的觸角貪婪地盤踞在葉片周圍安安靜靜地午睡。向遠處望去,透過清徹見底的水面不時會劃過一圈圈漣漪,原來是一隻隻彎腰駝背的蝦伯伯拖著兩根長長胡須悠然自得地散步哩。  看到那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兒,想像著它被烹飪後的美味,饞貓般的我好像已經吃到瞭嘴裡似的,一個勁地從嗓子眼裡冒饞水。在美味的誘惑下,我終於按捺不住那顆躁動不安的心。於是,就一個勁地央求表哥帶我去荷塘捉魚,在面對我百折不撓的死纏爛打時,表哥這才答應瞭我。  第二天清晨一大早,我頭戴草帽,身穿赤膊背心,手拿早已準備好的抄網和水桶,興高采烈地和表哥一同來到瞭荷塘邊。我看見表哥從水桶裡拿出一個個透明的塑料瓶子,不同的是瓶子已經去掉瞭上半部分,而且周圍也都紮滿瞭小孔。“用瓶子怎麼捉魚呢”?當我心裡正犯嘀咕時,表哥又拿出一根根細如頭發絲般透明的漁線,隻見他用靈巧的雙手很利索地將漁線穿過瓶口四周的幾個小孔,這樣一來,自然就做成瞭一個籃子的形狀。然後,他從袋子裡抓瞭一把炒得很香的酒拌大米撒在瓶底。最後,他把漁線綁在一根很結實的竹竿上慢慢地將瓶子送向遠處的水裡。不一會兒,那一個個從桶裡拿出來的瓶子像是變戲法似的已經被表哥很快都拋到瞭水裡,而岸邊則排滿瞭一根根竹竿。表哥忙完之後才告訴我說他發明的這種捉魚方法叫“誆魚”,取材容易,方法簡單易學,原理就是通過瓶子四周的小孔散發出來酒拌大米的香味來誘惑小魚前來捕食。聽瞭表哥的介紹,讓我不由自主地想躍躍欲試。於是,表哥將手中的竹竿交到瞭我的手上,在迎著烈日當頭的炙烤下,我一聲不吭地坐在岸邊,兩隻眼睛死死地盯住水下的瓶子,隻一會功夫,聞到瞭香味的小魚就三三兩兩的遊到瓶子周圍露出瞭貪吃的本性,隻見它們一邊吃,還一邊機警地向瓶子四周巡遊,生怕遇到什麼危險。還有一隻膽子大的小魚竟然遊到瓶子裡面去吃誘餌。“快拉瓶子……”說時遲,那時快,在表哥的尖叫聲中,我一把就拉起瞭瓶子,讓我欣喜若狂的是那條可愛的小魚正在瓶子裡面做無謂的掙紮呢!  那時的整個假期,我日日泡在荷塘裡,一次次學表哥的樣子去“誆魚”,一天下來,帶來的小桶不但裝滿瞭童年的歡樂,還收獲瞭一道飯桌上豐盛的晚餐。  當夕陽用晚霞把天空塗抹成一個酒醉醺醺的老翁時,我仍然如釘在田地裡一個紋絲不動的稻草人,期待著魚兒被“誆”之後的那份喜悅……  現在想來,我仍留戀那片荷塘,留戀那段捉魚兒的日子,伴著奶奶邊搖蒲扇邊低呤的童謠我似乎又回到瞭故鄉,回到瞭那濺起的片片水花裡,而塘裡的魚兒正跳得歡…… 現在想來,我仍留戀那片荷塘,留戀那段捉魚兒的日子,伴著奶奶邊搖蒲扇邊低呤的童謠我似乎又回到瞭故鄉,回到瞭那濺起的片片水花裡,而塘裡的魚兒正跳得歡……(作者自評)※本文作者:青青子青※

散文:童年的蠶蝶

陽光明媚,春風拂面,地上的小草正探頭探腦的往上鉆。山坡上已點點泛綠。楊柳枝頭花蕊待放。忽然,眼前一亮,明麗耀眼的一亮。啊,她來瞭——她,悄悄地來瞭,帶著一身淡淡的、彩色的花紋,飄然而至。她,是蝶兒,是那般精靈一樣的尤物啊。那麼輕盈,那麼歡快。她扇動著鮮艷透明的翅膀飛舞著,在花園裡,在樹梢間,在綠草上,在小河旁,她們互相追逐著,紛紛陶醉於春的馨香之中瞭。隨著蝶兒那幽雅恬靜的舞姿遊弋,我如癡如醉,不由沉浸在一片美好的回憶中。哦,蝶兒,你又喚起瞭我童年的記憶啊。孩提時,在眾多夥伴中有一個小夥伴記憶猶新。記得他的傢裡養蠶,有一間很大、很大的蠶房。那時,我們一有空就要跑到他傢裡去玩,去看蠶寶寶,還常常和小夥伴一起采回滿筐的桑葉,親手喂那些可愛的蠶寶寶。看著芝麻粒兒一樣大小,臥在不大一片紙上的蠶種,一天一天慢慢長大,變成瞭蠶寶寶,又變成一簸箕一簸箕肉嘟嘟的蠶兒,我們詫異極瞭。還更驚奇地看到,像被子一樣,厚厚的,一層一層的桑葉,平鋪在蠶兒身上把蠶兒淹沒,而頃刻之間就在蠶兒喳喳地咬嚼聲中化為瞭烏有。我實在驚嘆這小小生命的力量!而每一次看到飽餐後的蠶兒可愛地挺著圓滾滾的肚子懶懶的、香甜地睡去,我和小夥伴們才帶著童稚般的驕傲與滿足和勞動者勝利的喜悅,依依不舍地悄悄離去。我們怕驚擾瞭蠶寶貝的夢,知道有夢是多麼的美啊。後來,我們又看到瞭蠶兒不分晝夜地用自己吐出來的絲,辛勤地織繭,直到把自己緊緊地關閉在那個銀色的小房子裡,那時的我真的很迷惑而又好奇。就是在那間大大的蠶房裡,我看到瞭一個生命的輪回過程……記得,在蠶終於咬破那個自織的銀白色的小房子,探出頭來,瞬即展翅飛出蠶房的瞬間,我看見的是一隻隻飛蛾。我和小夥伴們歡快地追逐著,奔跑著,去追隨蠶的影子。在我們的心裡,還有一個這樣的童話,那就是蠶兒在自己做的房子裡,做瞭一個很長很長的好夢,然後在夢醒的那一刻,蠶就變成瞭蝴蝶,於是,她可以飛向任何一個所向往的,美麗的地方。所以,我們這些不懂事的孩子們,就滿世界的大聲嚷嚷:“快看呀,蠶寶寶飛瞭!蠶寶寶變蝴蝶瞭,蠶寶寶變蝴蝶瞭!”這時候,我們便又在大人的嘴裡聽到瞭“破繭成蝶”這個詞。那時,我根本不懂這詞語的意思。長大後,每每憶起這段童年的趣事,就感動於蠶兒能吐出自己生命的絲線織繭,把自己包裹在漫漫的黑夜之中承受著痛苦,卻是為瞭孕育新生命的復活。——回過神來,看著碟兒正以輕紗般明亮美麗的薄翼穿梭於花叢,更加對她們的珍惜和愛戴瞭。這,不就是破繭成蝶重獲生命的歡愉和美麗嗎?我似乎聽見瞭蝶兒在召喚,哦,它是在喚醒我們對生命的理解!是啊,在我們的生命中,誰也難以避免心裡會生出一隻“繭”,但如果我們都能有咬破這“繭”的勇氣,也就自然能夠坦然地去面對自己,面對人生瞭。 ※本文作者:歡歌牧野※

散文:童年與狗

有時候我會懷念我的小狗。曾在我孩童時代承載我無限歡樂與悲傷的小狗們。在鄉下,養狗是一種習俗,如果誰傢門口沒拴著或院子裡沒撒著歡地跑著一條狗,那這傢會被認為不完整。狗跟人的關系曖昧但又距離分明,但終歸是傢禽裡跟人最親近的傢夥瞭。養狗須得從小養起,大狗成年狗會被認為不忠誠,其實也不是不忠誠,隻是對前者忠誠而對後來者不馴服罷瞭。鄉下的狗大多是用來看門守戶的,不像城裡的狗,生來就是讓人愛讓人寵的,環境不同,脾性也被決定不同,鄉下的狗要野些,命運要坎坷些,不合胃口吃不飽肚子的情況暫且不說,不定在哪兒冒出來的被藥死的耗子橫在面前,一個念頭不慎,眨眼就送瞭命。可是在離世前,這些狗總是會拼盡全力,口吐著白沫向傢的方向挪移,縱死也要死在傢裡,而主人總是會心疼地咒罵兩句,如果有小孩,會在小孩低沉的抽泣聲中,挖個坑,莊嚴地為這狗料理,後事而我們這些小孩,會再抹著眼淚,鄭重其事地在塊木板上寫下這狗的名字,權做墓碑,“大黃之墓”,“黑黑之墓”,然後趁父親不在工夫,像祭拜爺奶一樣,隆重地刻上幾個響頭,誰叫是平日相依相偎的朋友呢?失去瞭好朋友的日子,會悶悶不樂,看著空蕩蕩的窩,時不時還會有幾滴淚星閃爍。可是一個傢怎麼能沒有狗呢?幾天後,父親又不知從何處抱來一隻毛茸茸的還隻巴掌大的小狗,一下子天空烏雲散盡,趕緊鋪窩喂奶,百般呵護,而黃土之下的先前的好友早已被拋得遠到九霄雲之外瞭,而且永不再回來瞭。童年的記憶中,總是會有小狗的影子相伴左右。鄉下孩子的童年,狗是最密不可舍的夥伴。出門上學,小狗會在身後搖著尾巴緊緊跟隨,到瞭校門外,招呼一聲,“回去吧”,便一溜煙地沿著原路跑回去瞭。上山打棗,下地拾麥穗,狗寸步不離,在無人的曠野,年幼的心也不至於緊張得忐忑。晚上鉆到被窩,小狗會在炕下靜靜地臥著,仰著頭睜著大大的眼註視著你,真想一把摟它上來,擁著它入睡,可就當沉思這工夫,小狗已被母親轟到瞭屋外。門被栓上瞭,燈熄瞭,還能聽到小狗沉沉的嗚咽聲和用爪子重重的撓門聲,會冷麼?爪子會疼麼?可終是不敢跟父母執拗,擁著無盡的心事,進入瞭悠長悠長的夢,可夢中,還是又觸碰到瞭那雙無辜的眼睛。在孩子的眼裡,狗有時甚至是比母親還要親近的人,受瞭委屈的時候,小狗是唯一傾訴的對象,摟在懷裡,把一股腦的不如意講給小狗聽,不知道它聽不聽得進去,不知道它懂不懂悲傷的心思,可當小狗用濕打打的舌頭吮舔手心時,我知道,它會懂。養過許多許多的狗,可往往總是無疾而終,一開始機靈畢現,活蹦亂跳,可最後總是會病懨懨地顆米不食,大人們不以為然,這生命在他們的眼裡輕若浮塵,可他們不會明白,對孩子而言,它是最好的夥伴,那感情,抵得上天。孩子心想:狗不吃別的,狗得吃肉的,可去哪兒找肉呢!正巧這天父親賣完糧食後特意從街上捎回來一吊肉,母親做瞭做,不多,剛滿一碗,香噴噴的肉端上來,孩子夾瞭一口,好香啊!再吃一口,擱嘴裡嚼瞭半天,剛要咽,忽然想起瞭那已經幾天不能進食的朋友,一股心酸湧上心頭,趕忙用筷子夾瞭好幾塊往嘴裡塞,父親不知其意,笑呵呵地說:慢點,慢點吃。等嘴裡再也塞不下瞭,撂下筷子就往外跑,父親問一聲:幹啥去?邊跑邊用支吾不清的聲音回答:上茅房。幾步跑到門外的狗窩旁,把嘴裡的肉一股腦吐到狗身旁,這狗雖然幾天沒吃食,可還能歪歪咧咧地站起來,來吃地上的肉。肉真是香啊,怪不得狗愛吃呢!看著狗貪婪的樣子,孩子舔舔嘴唇想道。可是狗還是不吃別的東西,一段日子過去瞭,父親踢踢已經瘦削得皮包骨頭的身子,說,不行瞭,挖個坑,埋瞭吧。孩子哭著拽住要拿鐵鍬的手,“它還沒死呢,我能救它,我能救活它”,孩子哭道。父親搖搖頭,嘆口氣,“那就等咽氣瞭再埋”。共2頁,當前第1頁12※本文作者:劉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