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管制

古代天子高官巡視天下:古代如何進行交通管制?

  導讀:古代帝王出行,儀仗非常繁雜,扈從前呼後擁,車輛和旌旗都為數眾多且十分講究。不同的出行有不同的等級和規格,具體記錄這些等級和規格的文件名為“鹵簿”。漢代蔡邕在《獨斷》中就有“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簿”的記載,應劭的《漢官儀》則這樣解釋:“天子出車駕次第謂之鹵,兵衛以甲盾居外為前導,皆謂之簿,故曰鹵簿”,換言之,鹵簿包括瞭儀仗和安保兩方面的內容。歷朝鹵簿的規格各有不同,但大框架基本不變,即大駕、法駕和小駕三等。  以漢代為例,大駕由公卿在前引導,大將軍隨車護衛,太仆駕車,屬車八十一乘,另外還要備車千乘,護衛騎兵萬餘人。法駕和小駕的規模遞減,但儀仗仍可觀。唐代的大駕由導駕、引駕、車駕、後部鼓吹、後衛部隊等幾部分組成。導駕即先頭儀仗隊,其中有兩隊騎兵及六行步甲隊組成的“清遊隊”,其作用是清道。由專門的隊伍負責清道,並非唐代獨有的配置。歷朝鹵簿中都有關於道路的明確規定,某些朝代還設有專門的“清道使”官職,負責出巡道路的規劃和清理。清道的對象有二,一是道路本身,另一是人。不同的皇帝對道路的要求不同,有些皇帝相對沒太多要求,比如康熙,但地方官員還是不敢怠慢,仍會對道路進行修整維護。有些皇帝對道路要求很高,乾隆就是典型,他出行時要求盡量走直路,少走彎道,路面也要平整,還要備好水缸,沿途灑水避免塵土飛揚。   針對人的清道主要是回避制度。這事兒的處理難度更大,很需要官員講政治和講工作方法。因為皇帝既希望老百姓回避,不影響安全和道路順暢,又希望老百姓能得見天顏,顯示天子威儀。因此,回避不等於清場,還得盡可能有百姓在道路兩旁跪拜。所以,地方官員既要約束百姓,不得驚擾聖駕,又得將民眾集中,組織他們於道旁跪拜,充作皇帝出巡的佈景板。這種交通管制叫“出警入蹕”,也就是肅清道路,禁止行人通行。晉人崔豹所著的《古今註輿服》裡有“周禮蹕而不警,秦制出警入蹕”,可見出警入蹕始於秦,而單純的“蹕”,也就是封路警戒,早在周朝便已開始。百姓沖撞儀仗叫犯蹕,要遭治罪。  在統治較為寬松的北宋,交通管制也較為人性化。當時,都城汴梁存在相當嚴重的“侵街”現象,即道路兩旁的商鋪、攤販為瞭擴大生意,擴大場所范圍,甚至搭建違章建築,這就給皇帝和官員的出行帶來瞭阻礙。面對這種情況,北宋朝廷采取的對策是縮減皇帝出行的儀仗規模,對於關乎民生的違建不強行拆除,對商業性質的違建征收稅金。這也使得北宋中後期的皇帝出行成瞭歷朝歷代中的“奇葩”,不再具有什麼威儀,而是與路上行人交雜而行,上至皇帝,下至百官及儀仗隊伍,都混在人群中,“士庶觀者率隨扈從之人,夾道馳走,喧呼不禁”。   但北宋隻是特例,在其他朝代,不僅僅是皇帝出門要清道,官員出行也有講究,有專人喝道鳴鑼。《周禮》記載,周朝高官上街,即有吏役在隊伍前面“掌執鞭以趨辟”。漢代以後,用鞭子的少瞭,取而代之的是喝道,也就是用嗓子喊。清代時城市人口越來越多,市面也越來越喧囂,光靠嗓子很難讓路人及時回避,於是就有瞭鳴鑼。據載,鳴鑼的次數與官職高低有關,州縣官上街,儀仗鳴鑼七下,謂之“打七棒鑼”,意思是“軍民人等齊閃開”;道府官上街則“打九棒鑼”,意為“官吏軍民人等齊閃開”;提督巡撫上街要“打十一棒鑼”,意為“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若是都統以上官員上街,更是要“打十三棒鑼”,意思是“大小文武官員軍民人等齊閃開”。老百姓得把鳴鑼次數的不同指代記住,聽到聲音就得自覺退讓或者跪拜。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各朝是如何處置逃兵的?古代如何鑒定親子:中國古代親子鑒定的四大手段乾隆評價古代帝王:崇禎繼位時“國事已不可為”胡夏國主赫連勃勃;中國古代最具狼性的君主古代文人的收入有多高?鄭板橋一幅畫等於千斤米中國古代叛將都有誰?揭秘古代10大叛將的宿命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回避”和“肅靜”這兩塊在影視劇中常見的牌子,當然也真實存在。明清時的官員儀仗,有對旗、對鑼、對牌、對傘、對扇、金瓜、月斧、朝天鐙。其中對牌上面就寫有官階名和“回避”、“肅靜”等。  帝王出行時的交通管制屬於“高級別”,平日裡則有嚴格系數相對較低的交通規則。目前陜西靈崖寺大殿左夏房有石刻的《儀制令》,上有四行小字:“賤避貴,少避長,輕避重,去避來”,即古代的日常交通規則,意即一般平民百姓要給官員讓路,年輕人給長者讓路,輕裝車要給載重車讓路,出城的要給進城的讓路。其中,“賤避貴”就是根據等級而定的回避制度。宋太祖趙匡胤曾規定,“大小官員相遇於途,官級懸殊者即行回避,次尊者領馬側立,稍尊者分路行”。明朝也有嚴格的“避轎制度”,凡官職低的官員乘轎出行,在路上碰到官職高的官員,一律都要停下轎來避到路邊,官職低的官員本人還必須來到大街邊上迎著上級官員的大轎挺身長跪,待官職高的官員過去,方可重新上路。官員尚且如此,老百姓更不用說。清朝規定,軍民人等在街市上遇見官員經過,必須立即躲避,不許沖突,若有沖撞,將被治罪。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古代皇宮內受管制的三種女人:後宮女人的多種結局

  皇後:皇帝的發妻  (一):概說  說到中國皇後,大傢應該都不會陌生,她是指是中國皇帝的發妻,她們是中國古代婦女中的一批特殊人物。她們既和一般婦女有著共同的遭遇和命運,又有著許多不同之處。  因為她們是擁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封建帝王嫡妻,這樣的特殊地位,就決定她們在歷史上具有一般女子,當然也包括皇帝以外的所有人所無法比擬的作用。這些皇後,或佐夫開創帝王,或輔君治國安邦,或大舉改革中興,或妖媚惑主亂政,或殘暴禍國殃民。她們在歷史上留下瞭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傳奇。  從歷史上看,那些步入皇後行列的女子,有的是其傢族有深厚的政治根基、有的是本人有著非凡的政治手段,還有的就是其自身有令人垂涎的容貌,並有著能取悅皇帝的本領。按照中國封建社會的宮廷分工,她們的地位和榮耀也是不言自明的。  但是在封建社會,後妃作為女人,也隻不過是帝王制度的附屬品、皇傢的生育工具和皇帝一人的玩物而已。在宮廷制度和帝王的淫威左右下,她們的命運時而高貴顯赫,時而低下卑賤,時而權勢炙手,時而身陷苦海,她們中有的人沒有獨立的人格,還有的人甚至沒有起碼的人身安全保證。   那令人目眩的金碧輝煌的宮殿,有時簡直就是一座可怕的人間地獄,在那裡沒有光明。也沒有自由,特別是爭寵奪愛所引發的爭鬥更是層出不窮,那些誘人封號往往頃刻間便會喪失殆盡。  很多生活在皇帝身邊的皇後,伴君如同伴虎,她們不知何時就會大難臨頭。在中國歷史上幸運的皇後真是鳳毛麟角啊!  其實,中國皇後的悲慘命運也是不是中國獨有的。  英國享利八世在婚姻上堪稱醜惡加殘忍,據說他對自己的夫人玩膩瞭就殺頭,一連殺瞭8個。可見,東西方皇帝在婚姻問題上的表現出的無恥和殘酷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中國皇後(二):宮女的產生  說到古代的皇後是怎麼來,就不得不先看看宮女是怎麼產生的。  在中國古代的宮廷裡,曾經擁有成千上萬的宮女,我估計這個數量在世界上應該是獨一無二的。  當然,中國宮廷中的宮女的數量是沒有具體規定的,歷代性喜漁色的帝王競相打破宮女數量的記錄,讓美女充棟,不知是為瞭顯示自己是新一代的猛男,還是為瞭滿足那顆多情縱欲的雄心。難怪歷代有那麼多人要搶著當皇帝呢!  不妨,讓我們來看看以下這組數據:  漢武帝時宮女數量突破一千。  東漢桓帝時宮女達六千人。  晉武帝司馬炎時宮女突破一萬。  唐代詩人白居易說:後宮佳麗三千人。  唐大詩人杜甫稱:先帝侍女八千人。  唐玄宗開元、天寶年間,宮嬪美人達四萬人。  這些女子入宮的途徑通常是這樣的:禮聘、采選和進獻。  先說禮聘,一般禮聘的女子入宮是最有希望成為皇後的。相關閱讀推薦:歷代皇宮緋聞:後宮皇妃們每天要與十個少男鬼混中國古代宮廷慘絕人寰的殺人手段!皇宮變成屠宰場極品皇後王娡:走上大漢皇宮紅地毯的二手女人!清朝皇宮選美真實現場照片:清代如何選秀女?明代皇宮的混亂 揭秘後妃皇嗣為何頻遭殺害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唐代豪門大族的女子和士宦人傢美名遠播的女子朝廷按例要進行挑選,然後禮聘入宮。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大多出身高貴,氣質風雅。她們有的來自皇親國戚,有的來自權門貴族,其他以德、才、美色聞名而禮聘入宮的則是士宦人傢的女子。  這些禮聘入宮的女子,受到皇帝的特別優待,往往一入深宮就予以冊封,成為有名位、身份的妃嬪和女官。  其次是采選,從唐代開始,宮廷定期向民間采選良傢女入宮。  從此以後,各代皇帝都選良傢女充實後宮和太子東宮以及諸王王府,再從入選的良傢女中選取更好的冊為嬪妃、太子妃、王妃。  從唐代皇帝的敕令上看,選采良傢女似乎是為瞭太子和諸王選妃,以保持皇傢良好的血統,而事實上,隻要美色、才藝超眾,不論出身是貴是賤的女子都有可能脫穎而出,登上後妃寶座。  再就是進獻,這樣的女子通常是被當作禮物送進宮中的。   一些醉心於仕途的官吏往往將色、藝俱佳的女兒和治下才、色雙絕的女子進獻給皇上,送入後宮。  唐代著名詩人和大臣崔氵是出於個人前程的考慮,甘心將美艷的妻子、女兒獻給太子,送入太子東宮,從而獲得高官。最可恨的就是這種人,為瞭高官厚祿把自己的人格和尊嚴也出賣瞭。  由此可見,在古代,大多數的宮女都是幽禁深苑而葬送青春的,她們的痛苦遭遇是很多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隻需隨手翻看一下唐詩,就可以看到那些的“宮詞”、“宮怨”,或“春宮曲”等等,就讓我們來看看白居易的“後宮詞”吧:  淚濕羅巾夢不成,  夜深前殿按歌聲。  紅顏未老恩先斷,  斜倚熏籠坐到明。  中國皇後(三):地位和職責  在封建社會,中國皇後的角色相當於現在的第一夫人。  因為一個帝國裡,既有神聖威赫的君主,也有儀態萬方的皇後。正如月亮依從太陽一樣,皇後依從皇帝。她在君主臨天下的前提下,取級母儀天下的資格。  在正常的狀態下,君主控制著社會,皇後不過頂戴著虛名,但是在她身上多少也體現著一種象征,象征著女性的社會地位及權利。  皇帝被稱為君父,皇後相應成瞭國母。在形式上,她是全體女性的領導者,接受上流社會的貴婦對她定期的教解。皇後及其權力,有一定母權的象征意義。每當君權勢微時,她們常常出來恢復女人對男人的統治。皇後篡權和垂簾聽政便是這種形態最明顯的表現。  皇後的實權主要體現在內宮中,總管所有的嬪妃宮女。君主每次按規定征選宮女時,人選最後都要由皇後過目決定。  皇後有母儀天下的責任。皇後在形式上和夫君形式日月相映的氣象,在實質上則起著政治輔助作用。這種政治輔助,並非要求她們參加具體政治事務的處理,而是以賢內助的身份對國傢政治伯不失分寸的幫助。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皇後的德操不僅僅關系到後妃的形象,而且是她們的責任之一。其作用除瞭引導其他婦女的精神面貌外,還顯示著宮廷的聖潔,由此可以加強臣民人對君主的向心力。  調解各方面的關系是皇後的責任。君主作為萬民之首,他們理政的態度及方式影響到各方面關系是否和諧,進而關系到國傢政治生活是否正常。皇後往往以特殊使官的角色,對君主進言,指出他們的得失,以調節君臣關系,君民關系。  另外,作為皇後的職責,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應當常能對君主進忠言,進直言,進善言,進真言。進這些大臣難進、旁人難進之言,後妃有個有利條件,寵後愛妃更有條件,即吹枕頭風,借助夫妻感情使君主聽進一些在政治場合中不能聽進的話。後妃向夫君進言,也不容易,一要勇氣,二需得體的方式,三是不可逾越不幹政的度。  人們常以貶義來看待吹枕頭風,殊不知,於國於民有利的枕頭風要比大臣的奏章、宰相的建議有效得多,對改善君主的性情,影響君主的行為,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在人治社會中,愛妻一句話,可能要超過任何一條法規對君主的束縛。即使在法治社會的今天,還是少不瞭這樣的枕頭風。  還是那句話: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會有一個偉大的女性。  歷史上我們所熟悉的賢惠的皇後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的馬皇後,還有唐太宗的長孫皇後。  中國皇後(四):宮廷生活  作為君主的妻子或母親,後妃得天獨厚地處於最高權力的邊緣。  在政治生活按著傳統的慣性運轉時,她們隻能養尊處優地消遣時光。當政治風雲、健康原因、智力問題造成君主理政困難時,她們可以憑藉國母的身份,參與對最高政權的管理,或充當國傢領導人。  她們從後臺來到前臺,有主動走出的,也有被動推出的;有完成歷史使命功成身退的,也有操執權柄直至命歸黃泉的;有誠心實意輔弼君主的,也有窺視寶座占為已有的。形式多樣,不一而足。  在歷史上,皇宮內許多後妃不甘心無味的生活,一些具有強烈權力欲的後妃,當遇到性格孱弱、多病多災的君主時,會創造條件,把實權攫取到自己的手中。  更甚的是,她們拾級而上,將君主的人格踐踏手腳下,對他們頤指氣使、發號施令。諸如此類的現象,人們譏之為陰盛陽衰。  在這種人當中,唐肅宗的張後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因為張氏是一個靈巧慧秀、能言善辯的女人,加上和丈夫在安史之亂中曾相濡以沫,故一直寵冠中宮。然而她並不滿足在愛情圈裡旋轉,巧妙地把丈夫的愛變成為政治資本,靠此踏入瞭政界。起初她隻是幹預一般的政事,沒有顯露出多大的政治野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權閹李輔國的幫助下,開始向最高權力滲透。  在控制實際權力上卻逐步得手,為徹底挾制丈夫,夥同李輔國逼迫已退居太上皇的玄宗遷入偏僻的宮室,以此斷絕他們父子間的聯系。肅宗多次欲前去拜謁父親,終因懼怕張氏的雌威而不敢造次。看到此情此景,人們大概不難意識到誰才是真正的唐宮主人。  當然,還有這樣的一種情況:在一個傢庭中,當男主人無力主持傢政時,主婦總會出來維持門楣的。  那麼對國傢而言,當君主因身體欠佳難以主持國政時,皇後也會義不容辭地出來為夫代勞的。最具政治色彩的夫妻關系,培養瞭皇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使她把國傢看成是一個大傢庭,如若丈夫有所不足的話,那麼對管理好這個大傢庭,她是責無旁貸的。   在政治上具有這種賢惠素質的皇後,元朝的卜魯罕後可算一個典型。她的丈夫成宗體質贏弱,疾病纏身,長期無法正常工作。她挺身而出,代替丈夫料理天下事務。  考慮到自己是個女人,在某些事情和場合上不太方便,她特許相臣哈刺哈孫以便宜行事之權,從而不僅有瞭個得力的助手,而且擺脫瞭瑣事務雜務的糾纏。  如說這位第一夫人有什麼高超的政治手腕,那是過譽之辭,但她也絕非是意氣用事、氣量狹隘之輩。她待人接物的全部訣竅隻是“平允”兩字,這看來非常簡單卻行之不易的公平原則,始終被運用得恰到好處,由此除瞭將政務安排得井然有序外,還出色地調和瞭各種政治勢力的的關系。  她出來理政,不是出於權欲薰心,而且出於對丈夫的愛心,使他能夠在閑適的環境中得到良好的調養。在行使大權上,她也很有分寸,什麼事情該自己負責,什麼事情該聽從聖裁,都做得涇渭分明。  這裡所說的宮廷生活,和你所想的宮廷生活是一回事嗎?分頁:4/7頁  上一頁234567下一頁  中國皇後(五):臨時執政  人總是要死的,即使天子也不例外。  當君主離開人世後,接班人要進行天衣無縫的權力銜接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在時間上最起碼要完成這樣一些事,如法律承認手續、嗣位儀式、熟悉政務過程等,考慮及此,必需有個和皇傢利益休戚與共並能深孚眾望的人物出來臨時掌舵,以幫助接班人完成權接力。  在這樣的情況下,完成這種使命的人選之中,太後和皇後當然是最合適的瞭。  談到這個問題,大傢自然就會想到說到垂簾聽政,因為慈禧太後垂簾聽政,成瞭太後攝政的代名詞。  按照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的禮法,當她們到殿上理事時,要用紗帷或簾子將自己和大臣遮隔開來,以使內能窺外,外不能窺內。  對於慈禧太後垂簾聽政大傢太熟悉瞭,我就不再多說,在這裡要說到的是兩個恪守傳統政治原則的太後,她們暫掌最高權力,是為瞭焊接君主交替間的縫隙,以求保持政局穩定和國傢安寧,而未把權力作為實現自己意志的工具,在政治形象上,她倆和武則天、慈禧太後形成瞭鮮明的對照,她們就是褚蒜子和柳敬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