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紅色

紅色主題婚禮佈置方法詳細介紹

都說紅色是傳統的婚禮顏色,那麼何不來場紅色的主題婚禮。如此的喜慶紅色主題婚禮應該如何佈置,一起來看看看下面的幾個必要的佈置元素吧!   紅色主題婚禮佈置元素1:紅色婚禮蛋糕   隨著創新創意婚禮蛋糕的出臺,需要的什麼顏色的蛋糕糖衣、巧克力外衣都可以制作,隻是不同的造型造價都不一樣,如果可以,就選一款精致漂亮又可口的紅色婚禮蛋糕吧。   紅色主題婚禮佈置元素2:紅色伴娘團   如果你的伴娘不止一個,那麼就為她們打造紅色的伴娘禮服吧,讓可愛的伴娘們也為婚禮增添一道亮眼的鮮紅色彩,不僅不會搶占新娘的光環與風頭,還能起到襯托新娘獨特的魅力。   紅色主題婚禮佈置元素3:紅色喜帖

別致復古婚禮 明亮田園風的紅色復古婚禮

  當今時尚又呈現復古風,再加上小碎花和戶外的綠樹落葉又給人清新的田園風。就這樣,一場復古搭配田園,喜慶的個性婚禮完美呈現。下面是別致復古婚禮介紹,來看看吧! 別致復古婚禮1別致復古婚禮2 別致復古婚禮3別致復古婚禮4 別致復古婚禮5別致復古婚禮6

現代中式婚禮流程 給人一種紅色喜慶的感覺

 下面給大傢介紹下現代中式婚禮流程!   一、   下聘禮方:由男方傢長擔當。向女方提親並贈送禮物,即舊時所稱納采和納征。贈送的禮品通常包括各種在中國文化中表示吉祥的食品,物品。如茶葉等。   媒人:由一位與雙方傢庭關系都比較密切的人擔當,負責邀請雙方長輩見面,促進雙方的溝通。   童子:由男方傢的未婚男子扮演,負責婚禮過程中的端茶迎轎。   全合人兒:由女方傢的幾位年輕貌美的未婚女子扮演,在新娘下轎時扶新娘下轎。

手機技巧_黑莓z10怎麼樣 紅色版黑莓Z10組圖鑒賞_手機知識

為瞭感謝開發者在BB10 10發佈之前就完成相關的應用程序,黑莓最近生產瞭旗下Z10的紅色特別版,全球限量1.2萬臺,今天我們介紹的介紹的就是紅色版黑莓Z10,相比正式版價格更低,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紅色版黑莓Z10怎麼樣吧。 紅色版黑莓Z10怎麼樣 紅色版黑莓Z10圖賞 相關閱讀:黑莓Z10怎麼樣 黑莓BB10新機Z10初體驗

iPhone知識_iPhone7紅色版多少錢?iPhone7紅色版售價及上市時間介紹_iPhone知識技巧

  沒有任何預兆,沒有發佈會的到來,在蘋果官方網頁短暫更新之後,我們看到瞭全新配色的紅色iPhone7的發佈。北京時間3月21日晚上,蘋果為我們帶來瞭有著全新紅色外觀的特別版iPhone 7和iPhone 7 Plus。那麼iPhone7紅色多少錢?紅色iPhone7多少錢?一起來瞭解一下!   紅色iPhone7以及紅色iPhone7 Plus價格一覽:

“紅色間諜”閻寶航 曾是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紅人

  導讀:提起閻寶航(1895-1968)這個名字,現在的年輕人也許會感到陌生。不過,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政壇上,閻寶航卻是名聞天下的風雲人物。他是東北軍少帥張學良的摯友和高級幕僚,還曾經在國民政府擔任要職,是蔣介石和宋美齡身邊的紅人。同時,閻寶航還有個秘密身份,是受周恩來直接領導的中共地下黨員。由於他的特殊身份與經歷,時至今日,他身上的神秘光環依然存在。  被稱為“今天的林則徐”  1928年皇姑屯事件後,日本帝國主義繼續加緊密謀策劃,其中一個毒辣的手段,就是實行毒品侵略。這種野蠻的侵略罪行激起瞭閻寶航的憤怒,他奔走呼號,四處聯絡愛國人士。1929年7月,以閻寶航為會長的遼寧省拒毒聯合會正式成立。拒毒聯合會成立後,大搞禁煙、拒毒的宣傳活動,揭露日本侵略中國的險惡用心。  1930年5月5日,在閻寶航主持下,遼寧省拒毒聯合會把5月5日定為“拒毒日”和“禁煙日”,並組成4支宣傳隊,到沈陽各鬧市區宣傳禁煙、拒毒;又把6月14日至20日定為“拒毒運動周”。遼寧省拒毒聯合會還聯合其它愛國團體,組織成立毒品銷毀委員會,協助政府主持毒品銷毀工作。僅1930年,就搞瞭3次銷毀毒品活動,以第2次銷煙規模最大,萬餘名各界人士參加瞭銷煙大會,盛況空前。人們把這次禁煙活動與90年前的“虎門銷煙”相比,稱閻寶航為“今天的林則徐”。  兩次獲得絕密情報  1938年10月,閻寶航來到重慶,他兼任瞭許多社會要職,與國民黨CC派、軍統、黃埔系、政學系、復興社等頭面人物都有廣泛的接觸。他的這種特殊身份非常適宜為黨搜集情報。早在1937年秋,周恩來、李克農就曾囑托他從事國際情報工作。到重慶後,他在重慶郊區北碚買下瞭一幢宅第,把黨的電報員張志敏和地下交通員紀華夫婦安排在這裡,設置無線電臺,成立情報機構。除健全情報機構,配置情報人員外,閻寶航還利用他的特殊身份親自出面搞情報。   1940年9月,德、意、日締結同盟條約,形成法西斯軸心。此後,日本一方面積極開展向國民黨的誘降活動,一方面加緊鎮壓中國的抗日運動。德國為瞭配合日本的誘降,也積極進行對國民黨的拉攏,曾明確地告訴國民黨,德國決定於6月20日前後一星期內突襲蘇聯。閻寶航得到情報後立即向周恩來作瞭報告。周恩來得到報告後,於1941年6月16日緊急電告延安,黨中央立即通報蘇聯。  由於我黨及時準確地向蘇聯通報瞭德軍突襲的時間,加之其它情報來源的佐證,使得蘇聯紅軍能夠爭得時間,提早進入戰備。雖然由於準備時間不足和戰略指導方針的原因,蘇軍在戰爭初期不得不采取戰略撤退,但是畢竟避免瞭更慘重的損失,為戰爭積蓄瞭力量。蘇聯朋友對閻寶航提供的情報給予瞭高度評價。蘇聯駐華武官羅申有一次見到閻寶航時說:“你的情報工作第一,斯大林知道你。”199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命令,把三枚衛國戰爭紀念章授予閻寶航和他領導下的情報人員。  蘇、美、英三國首腦於1945年2月簽訂瞭《雅爾塔協定》,在該協定中,背著中國把旅順口租讓給蘇聯,中長鐵路由中蘇共管等為交換條件,換取蘇聯對日本關東軍作戰。這一方面暴露瞭大國之間骯臟的政治交易,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美、英、蘇恐懼日本關東軍的心態。關東軍在東北詳細部署的情況,包括陸、空軍的配置、要塞地點、佈防計劃、兵種兵器、部隊番號、人數以及將領姓名等詳情材料,被閻寶航得到。周恩來看到後即報送延安,黨中央綜合各方情報後,迅速通報蘇聯。蘇聯得以對關東軍瞭如指掌,在1945年8月8日對日開戰後,如按圖索驥一般,勢如破竹,所向披靡,隻用瞭幾天時間就全面突破瞭關東軍經營十幾年的防禦體系,把日本這個王牌軍徹底摧毀瞭,日本企圖以東北為基地進行最後掙紮的幻想也隨之徹底破滅。  在下關慘案中遭毒手  1946年6月16日,閻寶航被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理事會推派為赴南京請願團9人代表之一。6月23日,閻寶航等代表先後到達上海北站時,就被冒充“蘇北難民”的國民黨特務要挾進入候車室。特務無理取鬧,要求把“蘇北難民”的痛苦轉告中共代表周恩來,提出“今天就得帶我們去見周恩來!”  雙方爭執之時,突然冒出20多個特務,用凳子、椅子、花盆、痰盂大打出手。幾個特務對閻寶航拳打腳踢,發現有美國記者後便匆匆溜走。閻寶航額頭、眼角、鼻子、四肢多處受傷,滿臉是血,左腿被打得不能走路。同時被毆傷的還有馬敘倫、雷潔瓊、陳震中等人。這就是“下關慘案”。  中共代表團獲悉“下關慘案”的消息後,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立即趕到醫院慰問受傷代表。郭沫若、沈鈞儒、邵力子、黃炎培、馮玉祥等民主人士也到醫院慰問。毛澤東、朱德發來瞭慰問電,上海和全國各地的慰問函電也紛至沓來。  “文革”中,閻寶航被當作“叛徒”、“特務”關進秦城監獄,代號67100。1968年5月22日冤死在獄中。當時有批示:“反革命罪犯67100號,不保留骨灰。”他的傢人、同事、朋友、親戚中,沒有任何人知道他的死訊。粉碎“四人幫”後,閻寶航的冤案獲得平反昭雪。相關閱讀推薦:宋子文為什麼要四次辭職:我不要做蔣介石的狗湯恩伯客死日本:蔣介石嫡系大將為何死在日本?楊杏佛之死:蔣介石刺殺瞭宋慶齡的助手楊杏佛?抗戰時蔣介石因路邊攤賣“領袖湯圓”勃然大怒蔣介石“諸葛亮”楊永泰被暗殺之謎:楊永泰之死

情人節短信是紅色的,情人節的祝福是浪漫的

一千朵玫瑰摘給你,讓甜蜜滋潤你;一千隻紙鶴折給你,讓煩惱遠離你;一千顆幸運星寄給你,讓好運繞著你;一千枚開心果送給你,讓快樂天天粘著你,情人節快樂! 情節是一個美麗的日子。我沒有驚天動地的愛情宣言,也沒有海枯石爛的愛情承諾。但是,我想告訴你:我比上一秒鐘更愛你!情人節快樂! 情書篇篇,掏心掏肺。情歌曲曲,真情真意。情絲縷縷,牽腸掛肚。情網結結,挽情留愛。情意綿綿,思念思念。情緣段段,珍重珍重。祝你幸福,開心如意。情人節到,吉祥快樂。 情人節短信是紅色的,是玫瑰花瓣鋪成的花海。情人節的知信是浪漫的,是甜蜜香吻擁成的熱潮。情人節短信是一角一條的,是一心一意表達的真心! 情人節要到瞭,預祝有情的你永遠浪漫、熱情的你永遠青春、真情的你永遠開心、純情的你永遠快樂、深情的你永遠甜蜜、癡情的你永遠幸福! 夜朦朧,月半彎,西風楊柳卷淒寒,情人佳節獨往還;長相思,見亦難,一夜孤寂獨自眠,一條短信送伊人,今日情人節,我們共歡慶。

川島芳子之弟愛新覺羅·憲東:從王子到紅色特工

       愛新覺羅·憲東(1914.8.9—2002.3.13),他是末代肅親王善耆的第二十一個兒子,也是最小的兒子。是日本間諜川島芳子的弟弟。他自小受父親復辟思想的影響,曾和姐姐川島芳子一起來到川島浪速傢接受日本武士道精神教育。       東渡日本  1914年8月9日,清王朝最後一個肅親王善耆的第四側福晉生瞭個男孩,取名憲東。也是在這一年,憲東的親姐姐——十四格格過繼給瞭川島浪速(日本人。1886年來中國,曾於上海、東北等地搜集情報,從事間諜活動)做養女,改名川島芳子。  1921年7月,善耆病重。隨後,憲東的額娘也生病危在旦夕。在第四側福晉去世一個月後,清朝最後一個肅親王善耆也歸天瞭。遺孤們有的留下管傢,有的出國留學,隻有年紀較小的十八子憲開、二十一子憲東和長孫連組沒有確定的去處。福晉赫舍裡氏召見川島浪速,兩人商定憲開、憲東和連組都隨川島浪速到日本接受武士道教育。川島浪速和川島芳子在他們一離開北京後便開始按照日本的規矩對他們進行嚴格的訓練。他們都姓瞭川島,憲東改名川島良治。  令憲東不能忍受的是川島浪速的變化。過去,川島浪速在王爺面前,甚至在王子面前從不敢放肆,總是擺出一副謙恭的樣子。到瞭松本,川島浪速謾罵王爺的後代就像天天少不瞭的傢常便飯一樣。而川島浪速所謂的教育不是訓斥就是謾罵。       接受紅色思潮洗禮  1924年年底,憲東在川島浪速的弟弟川島量平的陪同下,告別川島浪速,回到瞭旅順肅王府。在傢裡,十九哥憲容照料著憲東的生活。  1927年年底,憲容取得日本國一所名校的學籍,憲東隨憲容第二次來到瞭日本,繼續使用川島良治這個名字,考入東京府立第六中學。就是在這所具有濃厚日本神道傳統的學校裡,憲東的思維方式悄然發生瞭變化。這次東渡,哥哥和他住在租賃的一間民宅裡,接觸的是下層勞動人民,是憲東先前沒有接觸過的新人類。每逢公休日,憲東總是和哥哥登門拜訪他們,幫助做一些雜活。  一年半以後,哥哥結識瞭東京學生運動領袖加藤惟效。加藤惟效是日本共產黨員,並且和共產國際有聯系。在加藤惟效的影響下,憲東走進瞭一個嶄新的精神世界,接受瞭赤色思潮的洗禮。加藤惟效目睹瞭憲東兄弟二人的思想轉變,但是他無意吸收他們兄弟加入日本共產黨,他希望二人將來回國去找中國共產黨。  憲東畢業瞭,想報考早稻田大學。加藤惟效說: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中華大隊派系林立,蔣介石、汪精衛、張學良、李宗仁等派系都派學員到這裡學軍事。他建議憲東也報考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軍事。     “覲見”溥儀  在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後,應幾位同窗好友的約請,憲東到日本關東地區炮兵大隊當見習軍官。期間,憲東暗中和哥哥籌劃回國的途徑,希望早日回去尋找參加革命的機會。1934年3月,溥儀當上瞭偽滿洲國傀儡皇帝。在日本當見習軍官的憲東不知道其中的奧秘,想回到國內瞭解偽滿洲國的實情。而幾位在偽滿洲國做事的哥哥都懷有幾多復辟幻想,也希望憲東回來有所幫助。1935年2月9日,憲東回到瞭偽滿洲國的首都新京(長春),改名金憲東。回到長春後,金憲東的哥哥金璧東(憲奎)立即向偽滿洲國宮內府遞上報告,請求溥儀“皇上”接見。溥儀得到報告,第二天便降旨接見。  接見後,溥儀留憲東用晚膳,用膳當中他讓憲東講一些關於日本皇室的見聞。憲東把從川島浪速那裡學到的關於日本皇室的知識,一股腦地搬瞭出來。憲東講得有條有理,情趣橫生,溥儀聽得有滋有味,不停地點頭。  溥儀和金憲東這次會見,他們對彼此都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溥儀覺得憲東好學,有一定學問功底,憲東覺得溥儀處事謹慎,甚至有些膽小怕事。     

“紅色密碼”之父曾希聖:破譯國民黨800多種密碼

  “紅色密碼”之父曾希聖——  長征期間,敵我雙方都在大規模的行軍途中,無線電通訊成為雙方傳遞軍情的主要聯系方式。蔣介石或許沒想到,自己部隊電臺發出的電文其實大多數都被紅軍截獲破譯,在長征途中,曾希聖帶領軍委二局(負責情報偵查工作)人員全天候監聽敵軍的電波信號,破譯瞭國民黨800多種不同電文密碼版本,被紅軍領導人稱是認識“天書”的人。日前,曾希聖的女兒曾小紅、《曾希聖傳》編纂委員會的研究成員陸德生,向記者講述瞭曾希聖不為人知的情報工作歷程。  白手起傢,通宵達旦硬啃“天書”  曾希聖於1904年出生於湖南興寧,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早先參加無線電人員培訓班學習,1930年擔任上海中共中央軍委諜報科科長,負責情報工作,曾獲取瞭國民黨第三次“圍剿”中央蘇區的軍事計劃等重要情報。  曾小紅向記者介紹道:“1932年紅軍在攻打贛州時失利,當時偵查的情報瞭解到贛州這一塊的國民黨軍人員比較少,大概是三千多人,是可以打的。但沒想到贛州北面國民黨蔣介石嫡系5個師的精銳部隊突然調動,迅速南下包抄瞭攻城的紅軍,紅軍在那次作戰中傷亡很大。”  此戰過後,我軍意識到,戰場上軍情瞬息萬變,若能截獲敵軍的無線密電就能隨時瞭解對方的動態,但國民黨的電報內容都經過加密處理,報務員抄收的敵軍電文雖然堆集瞭一大捆,也隻能一籌莫展。一次,曾希聖認識的一位郵電局報務員告訴他:“其實無線電的密碼也有規律可循,是可以破譯的。”曾希聖聽後眼前一亮,他向上級請示成立瞭電文破譯小組。  破譯小組成立後,曾希聖和曹祥仁、鄒畢兆等幾位人員開始瞭針對國民黨電臺的破譯工作。他讓收發員把來自不同方向的電波分別一一編號歸類,最後搜集瞭整整兩大箱加密過的電文,曾希聖他們幾人就鉆進房裡沒日沒夜地研究起來。加密過的電文並無明顯規律可循,一開始什麼也看不懂,破譯工作進展十分緩慢。 曾希聖  1932年8月,紅軍擊敗國民黨在江西宜黃縣的部隊,曾希聖帶人在敵師部的電臺機房中搜查到一批遺留下來的加密電文,通過它大大提高瞭破譯的效率。  曾小紅回憶說:“父親和曹祥仁等人帶回這批電文後仔細研究,最終找到一份已經翻譯出瞭三十多個字的電文,他們把這30多個字作為線索,通過它們之間的規律、連貫的字詞猜測大概意思,多次反復推敲後,最後硬是將這封‘天書’般的加密電文猜譯出來,由此打開瞭破譯國民黨密電的一個缺口。”  經過一段時間的反復鉆研,曾希聖同幾位同志將國民黨軍的“展密”(一種密碼代號)密碼本貫通,敵軍的情報源源不斷地被送到紅軍指揮部,隨著破譯小組的作用日益凸顯,中革軍委決定成立軍委二局,由曾希聖擔任局長,曾希聖和另兩個同志組成破譯小組,專門負責破譯敵人的電臺密碼。  到1933年7月,二局已成功破譯敵軍密碼100多本,為紅軍第四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作出瞭重要貢獻。第四次反圍剿勝利後,在紅軍建軍6周年的紀念日上,曾希聖被授予二等紅星勛章。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國民黨軍統在大陸的最後的暗殺名單大曝光1947年國民黨將官為何集體哭陵:政府裁員風波宜川戰役:國民黨中將軍長劉戡之死雜牌如何變嫡系:國民黨軍隊內部吞並的手段揭秘傅作義假投降為國民黨當臥底 等待反攻大陸清軍甲午慘敗重要原因:密碼電報全被日軍破譯 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長征趕路,常常從馬上摔下來  電報內容屢次被破令蔣介石提高瞭警惕,國民黨電臺的密碼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變換,軍委二局的破譯人員需要不斷地破解新密碼。曾希聖把二局的工作職能進一步細化,他帶領一部分人專門搞破譯工作,另一部分人專門負責接收敵軍來自四面八方的電文,並讓局裡的每一臺電臺負責敵軍對應的一個師或兩個師,提高瞭破譯敵方密碼的效率。  “由於經常通宵達旦地破譯電文,父親和二局的同志在行軍中常常因過度疲勞被絆倒,或從馬上摔下來,但他們克服瞭許多困難,破譯瞭大量有價值的密電。”曾小紅說道。  1933年紅軍在登仙橋附近一舉遷滅瞭國民黨兩個師的“圍剿”部隊,令國民黨軍隊士氣大受打擊,國民黨名將李默庵聞後心情低落,就用自己師部的電臺秘密給在上海的夫人發瞭一首詩:“登仙橋畔登仙去,多少紅顏淚始幹。”這封電報被當時的二局截獲,準確無誤地破譯出來,周恩來看後記住瞭這首詩。  1936年周恩來到西安處理西安事變時,見到瞭他的黃埔學生李默庵,周恩來想起他寫的那首詩不錯,隨口就念瞭出來。李默庵聽後大吃一驚:“那是我密電給夫人的,你是怎麼知道的?”   毛澤東視察安徽曾希聖陪同  為瞭不間斷獲悉國民黨部隊的動向,曾希聖把人員分成兩支隊伍,一支隨著大部隊先走,另一支留在原地架起信號設備,搜集電報信號。到瞭約定的時間後,行在前方的隊伍停下來架設電臺開始搜集電報,此時後一批人才停止工作趕上來,長征路上這兩支隊伍就這樣一邊隨大隊行進,一邊負責破譯工作。  假冒蔣介石密電,為紅軍順利渡烏江爭取瞭時間  陸德生向記者介紹,1935年紅軍指揮部根據曾希聖二局破獲的情報,采取瞭避實擊虛靈活戰術,帶領紅軍在國民黨40萬人的圍堵縫隙中穿插移動,在四渡赤水中爭取瞭主動,走出瞭危局。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935年3月,紅軍主力第四次渡過赤水河,南下抵達金沙縣安底附近,準備南渡烏江。這時曾希聖和報務員從蔣介石調動軍隊的電文瞭解到,國民黨的周渾元、吳奇偉2個縱隊6個師部隊正由安底西北一帶往東南方向逼近紅軍主力,一天後很可能會與紅軍主力遭遇,同時在烏江南岸20餘公裡處,還有國民黨軍3個師的部隊。紅軍主力要保證安全渡江至少要三天時間,雙方部隊若交鋒,必然會是一場惡戰。  當晚紅軍指揮部燈火通明,領導人員開瞭很長的會議研究對策。曾小紅告訴記者:“後來父親在會議上提議,二局的破譯人員對蔣介石電文的語言規律、用詞都比較熟悉,能不能利用掌握的國民黨軍的口令和電文格式,假冒蔣介石密電,命令這兩支部隊改變行進路線,令他們晚些抵達安底一帶,爭取時間讓紅軍渡過烏江。”  這一提議得到上級的贊同,大傢認為,隻要電報內容不太過直白,國民黨軍應該不會察覺。根據指示,曾希聖讓軍委二局報務員以蔣介石的語氣,向這兩支部隊發出瞭“繼續前進”電令。假電報發出後,一直朝著東、南兩個方向前行的國民黨周渾元、吳奇偉部接獲密電後深信不疑,部隊果然沒有改變方向,“奉命”繼續向泮水、新場、三重堰方向前進,使得國民黨部隊的包圍圈擴大,與紅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三天後,紅軍順利渡過烏江,隊伍長驅南下甩掉瞭國民黨20多萬的堵截大軍,避免瞭一場血戰。“後來這起假電報的事一直沒有人提起,國民黨內部可能也沒有察覺。” 曾小紅道。

紅色間諜對內戰的作用究竟有多大?諜戰片惹人誤會

  兩岸輿論都將劉斐、郭汝瑰視為決定勝敗的重要“紅色特工”  國共內戰在1949年,以共產黨的勝利、國民黨的失敗告終。對於這個戰爭結果,兩岸政治傢、史學傢都進行過很多探討,中共特工的潛伏常常被認為是國民黨軍事潰敗的一大原因。  郭汝瑰畢業於黃埔軍校,早年曾加入中共。他歷任國民政府國防部作戰廳廳長、國軍第22兵團司令等職。1945年通過地下黨任廉儒重新與中共取得聯系,多次為解放軍提供重要情報。1949年,郭汝瑰在宜賓率部起義。劉斐出身桂系,歷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作戰廳廳長、軍令部次長等職,有人認為他在此期間,為中共提供瞭大量情報。劉斐後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兼水利部部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1992 年,臺灣《湖南文獻》發表《讀“郭汝瑰回憶錄”有感》,“眾所周知,郭汝瑰和劉斐,是我們在大陸戡亂軍事挫敗的兩個關鍵人物。”“他們在國軍中工作,都在二十多年以上,居然未能發現其行跡的破綻,這是自己的組織不夠嚴密。”然而作者沒能舉出劉、郭出賣情報的具體例子。  軍統中將文強是郭汝瑰在黃埔前後期的同學,他回憶,“1959年,全國戰犯三百餘人集中北京,每每分組討論,或專題研究時,幾乎一致將國民軍的失敗,歸罪於內部出瞭兩大叛徒,一個是蔣介石身邊的參謀次長劉斐,另一個是國防部第三廳廳長郭汝瑰,他們的發言幾乎都是痛罵這麼兩個中將,是中共打入作戰統帥部的匪特。”   在大陸方面,還沒有專門文章論說劉斐為中共特工,但關於郭汝瑰的文章已有不少,這些文章大都稱郭為“最大共諜”、“超級臥底”之類。如《黨史文苑》發表的一篇文章評論郭汝瑰,“正因為他,蔣介石精心炮制的許多絕密作戰計劃,常常是還沒有付諸實施,就已到瞭延安總部;也因為他,蔣介石在大陸經營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鞏固西南以負隅頑抗的計劃付之東流……”郭汝瑰的作為仿佛影響到瞭內戰全局。  郭汝瑰所提供的幫助,不足以造成國軍的大潰敗  郭汝瑰曾被臺灣方面視為丟失大陸的“罪魁禍首”,但事實上,一方面郭汝瑰為中共提供的情報不多,另一方面郭汝瑰沒有太多機會幹涉國軍部署。  1、郭汝瑰在淮海戰役期間傳遞出的9份絕密文件,沒能送達解放軍之手  有文章說,郭汝瑰曾和任廉儒接觸百餘次,且曾影響孟良崮戰役的結局,但這些都沒有一手材料予以證實。郭汝瑰傳遞情報,可確信的有兩次。第一次是為中共方面提供絕密的《國軍戰鬥序列》(據說隻打印瞭13份)。任廉儒的妻子羅瑩澄回憶,“在一九四五年下半年,郭曾通過廉儒同志與董老會面,地點是重慶市青年路。第二次是在一九四六年初,郭又與董老會見,還有薛子正同志一道。兩次我都擔任過放哨。由於他們會見都是很機密的,當時我不好向廉儒打聽。解放後,廉儒才向我透露,郭與董老會見是交出瞭國民黨的軍事機密(可能是戰鬥序列表等)。  另一個是1947年11月,郭汝瑰任國防部第三廳廳長後,曾將《國軍整編情況》、《國軍重點進攻山東計劃》和《1948年12月江防計劃及國軍京滬地區江防防備圖》等9份絕密文件交給中共。  以工礦銀行員工身份為掩護,實際上是民革成員、中共特工的梁佐華,他“和任廉儒早在二十年代後期就在黨內工作,都受羅世文領導”,也參與瞭對郭汝瑰的聯絡。他回憶,一次“高級將領會議後,郭汝瑰把國民黨作戰計劃等9件絕密文件交給瞭任廉儒,要任馬上轉給地下黨負責人。我和任廉儒經過再三慎重考慮,決定交由民革中央軍事特派員王葆真轉給黨。因王在上海時,周恩來曾指定楊瓊與李濟深、王荷真負責聯系軍事工作。這樣,我們就把這9份絕密文件交給瞭王葆真,請他轉給地下黨負責人。這9份文件中有國民黨軍事佈置情況,江南作戰計劃,太原、武漢、陜甘、西南等地病歷配備情況等等詳細記載。”但後來王葆真被捕,文件並沒有傳出去。  梁佐華回憶,“1949年春初,在中共領導下,在民革中央軍事特派員王葆真主持下,南京、上海地下民革,策劃瞭一次京滬武裝起義……南京民革組織,被敵人破壞瞭,牽連上海……王葆真被捕前,搶先處理瞭手中的文件(即前述郭汝瑰提供的九種絕密軍事文件等),剛剛燒完,敵人即破門而入,王坦然戴上手銬。”羅瑩澄的回憶也說,“解放後,王葆真從北京來信說明,他因民革上海地下組織遭到破壞,又恐國民黨查出來瞭,牽連汝瑰、廉儒二同志,遂由他親自將文件銷毀。”這9件絕密文件既沒有傳給中共,當然也就不會發生任何作用。  2、杜聿明對郭汝瑰心存懷疑,制定作戰計劃時有意躲開他  1984年,郭汝瑰在重慶市銅梁縣的幹部會上講話時說,“以後我當第五廳廳長、第三廳廳長、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都一直給黨保持聯系,遞送情報。這不是好玩的,一泄露便有殺身的危險。”他還說,杜聿明曾懷疑他。  以徐州“剿總”副司令身份,指揮徐蚌會戰(淮海戰役)的杜聿明回憶,“我心中忐忑不安,覺得上瞭蔣介石的當,並認為蔣介石、顧祝同是完全聽信郭汝瑰這個小鬼(因他是軍校第五期畢業生,人又矮小,所以我稱他小鬼)的擺佈,才造成這種糟糕的局面。我想質問郭汝瑰為什麼不照原定計劃將主力撤到蚌埠附近,正在猶豫不決之際,見顧祝同等人都同意郭汝瑰報告的這一案,覺得爭亦無益,一個人孤掌難鳴,爭吵起來,反而會失瞭蔣介石的寵信。”  因為杜聿明心懷疑慮,所以後來有什麼作戰計劃都背著郭汝瑰。比如杜聿明說到他在1948年11月14日有意全力出兵為黃百韜兵團解圍時,他的想法是,“我並不願對顧、郭二人當面說明我的企圖,他們認為我對解黃兵團之圍抱消極態度,表示不滿。以後我同顧單獨講明我的上述企圖,顧表示贊同,我並請顧不同郭講我的作戰計劃,顧也同意。我的作戰計劃為什麼不讓郭汝瑰知道呢?這是因為早在一九四八年春顧任參謀總長時,我即對顧說過郭汝瑰與解放軍有聯系,反對郭任第三廳廳長。顧當時批評我:‘你不要疑神疑鬼!郭汝瑰跟我來徐州一年多,非常忠實,業務辦得很好。’以後我對顧說:‘我指揮作戰的方案,事前絕不能讓郭知道。如果郭知道的方案,我就不照原方案執行。’”相關閱讀推薦:傳奇美女間諜產下戴笠“遺腹子”:戴笠私生子事件揭秘:誰是劉少奇安在衛立煌身邊的王牌間諜?土肥之謀:日本特高課課長間諜頭目土肥原賢二真實無間道:揭秘史上絕無僅有的五重間諜是誰潛伏在蔣介石身邊最危險的間諜:一句話葬送74師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後來,在要解救黃維兵團時,杜聿明和顧祝同討論作戰方案。他們商議已定後,杜聿明對顧祝同說:“請總長對這一案不在會上討論。”顧祝同知道是杜聿明還是懷疑郭汝瑰,就回答:“會後我同老頭子說,你同他單獨談。”  在正式討論作戰方案的會議上,照例先由郭汝瑰講解戰場形勢,提出自己的意見。杜聿明在會上駁斥瞭郭汝瑰的建議,但沒有說明自己的計劃。在經過一陣討論後,顧祝同對蔣介石說:“要光亭(杜聿明)到小會議室談談。”這樣一來就使郭汝瑰沒有辦法獲知杜聿明的軍事部署瞭。由此可知,杜聿明在指揮徐蚌會戰時,已經有意不讓郭汝瑰知道自己的方案。加之蔣介石有通過手令,直接指揮戰爭的習慣,那麼郭汝瑰也就無法給中共提供有價值的情報瞭。  因此,楊奎松判斷說,“戰後初期郭還在軍務署任職,1946年9月才進入國防部,任負責編制和訓練的第五廳任副廳長,11月26日升任廳長。1947年3月免第五廳廳長職,接任負責作戰的第三廳廳長職。但不及兩個月即被調任徐州陸軍總司令部參謀長,在此前後差不多一年多與中共失掉聯絡。因此,除瞭1947年3~5月間有將近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直接接觸到作戰計劃以外,直到1948年7月7日,郭重新被任命為作戰廳廳長一職之前,他並沒有能夠提供給中共多少特別有戰場價值的情報。而即使在郭就任作戰廳廳長之後,其情報的戰場價值也仍舊有限。”  在楊奎松看來,“對於淮海戰役,無論是從已知中共所得諜報情況,還是從郭當年日記的內容看,都可以看出郭的情報價值不大。甚至,郭本人這時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也很少真會站在中共的角度去設想一切。”   3、紀實文學對郭汝瑰事跡進行瞭誇大,使其成為名不副實的“傳奇共諜”  1986年出版《獨釣龍潭:郭汝瑰將軍風雲錄》的王鐘倫,其人並無史學背景。他在這本紀實文學中詳細描寫瞭郭汝瑰與蔣介石、杜聿明等人鬥智鬥勇、屢屢為中共提供重要情報的故事。據他說,“就在我的小冊子和他的《郭汝瑰回憶錄》出版之後,《臺灣日報》、《世界日報》都不惜版面,以通欄大標題,發表洋洋灑灑的長文《一諜臥底弄乾坤,兩軍勝敗已先分》、《郭汝瑰投共始末》,怨毒之氣溢於言表,硬把彼軍的失敗一股腦兒推在他頭上,好象沒有郭汝瑰,國民黨就不會敗走臺灣。”  事實上,作為所謂“紀實文學”,王鐘倫這本書中關於“諜戰”的大多數內容,都沒有依據,出自文學想象。王鐘倫書中有一處有趣的“自白”,他寫道,“郭汝瑰‘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為蔣介石‘運籌帷幄’——實助毛澤東決勝千裡。這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爆發的大冷門。而今,身為《中國軍事史》主編、離休後已成學者的郭汝瑰,卻對這些事不著一墨,於是,鄙人不得不權充‘史筆’,拾遺補缺。”郭汝瑰即使是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沒有說到自己為在國防部做過哪些有利於中共的部署。既然郭汝瑰本人都三緘其口,王鐘倫又如何能知道得如此詳細呢?答案隻有一個,就是他以各種回憶公開出的片段為依據,加上自己的推論、演繹,使郭汝瑰成為瞭一個“傳奇共諜”。  在“紀念淮海戰役暨徐州解放50周年學術討論會”上,中國第二檔案館的戚厚傑提交瞭一篇《一位值得紀念的人——淮海戰役中的郭汝瑰先生》。他說淮海戰役中,黃維曾有計劃突圍,但他的方案到瞭國防部遲遲未獲通過。戚厚傑曾就此事問郭汝瑰:“國防部是否您的意思?”他記述道“郭老笑而未答”。郭汝瑰這麼一個高深莫測的回答,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讓人對戚厚傑推論的真實性生疑。  後來一系列以郭汝瑰為題材的文章,如《隱蔽在“國軍”決策中樞的紅色特工》《一個奉命待機敵營的高級將領》之類,在沿襲王鐘倫書中真真假假的故事的同時,也在發揮著自己的創造能力。一篇文章中這樣寫道,“郭汝瑰沉思瞭一下說:‘國民黨之敗已成定勢,蔣介石很可能要從幕前退到幕後,而把副總統李宗仁推到臺前。以後的作戰將是地域性的各自為陣,不可能有事關全面的大動作,因而國防部也就失去瞭應有的作用……”作者“發揮”的這樣一段文字,完全是不顧常識。蔣介石是在桂系的壓力下,被迫“下野”,而非主動要讓李宗仁出來做“代總統”。很多文章還誤傳郭汝瑰曾在1945年5月秘密見過董必武,事實上董必武那時正在舊金山。以這樣的歷史知識來寫史,傳播的顯然都是謬誤。  拋開文學想象,郭汝瑰的實際作用其實有限。如高華所說,“建國後論功行賞,郭汝瑰名氣雖大,但未起決定性作用,並非如臺灣國民黨方面認為的,是導致黨國崩潰的‘罪魁禍首’,所以郭汝瑰隻任南京軍事學院普通教員。”  沒有確切資料證明劉斐是紅色特工,其泄密行為多出自猜測  劉斐的名頭與郭汝瑰不相上下,被很多昔日同僚視為是中共安插在國防部內的重要“共諜”,利用指定作戰計劃的便利,將情報傳遞給解放軍。然而這種論斷多出自於猜測,沒有人能提供實證。  1、毛澤東沒有說過劉斐是“人民解放軍建樹最大的人”  曾任西北第八戰區剿共前敵總指揮、西安警備司令的盛文,他回憶說,自己因為與劉斐不合,沒有將胡宗南進攻延安的消息讓國防部和劉斐知道。他回憶,“那時的國防部組織並不嚴密,常常有泄露機密的事情發生,所以延安之役一直到軍事行動開始,他們才曉得,所以我判斷攻擊延安之後,劉斐一定受到共匪的責備:‘如此大的事情你都不曉得!’全世界輿論都為之震驚的大事,主掌作戰的劉斐事前毫不知情,這是相當難堪的事。當然他也不是完全無所知,相信他也略有所聞,隻看我們從西安到南京幾次,每次必到主席官邸,他一定曉得有什麼大事,但無論如何不會知道我們正計劃五天攻取延安。”盛文言下之意,就是自覺保密工作做得很好。然而我們知道,中共對胡宗南攻打延安的計劃早已洞悉,隻是這情報不是來自劉斐,而是來自熊向暉。  盛文還舉瞭一個例子,說胡宗南在攻克延安後,劉斐幾次三番的在國防部建議,要調胡部的三個軍去對付陳毅,以減少在陜北追擊毛澤東的兵力。事實上,我們知道,延安是中共主動讓出的,而不是被攻克的。中共在陜北的勢力,斷不會因為多瞭三個軍的敵人就被消滅掉。  盛文很“看重”劉斐,他回憶,“聽說劉斐投匪後,毛澤東特別對他盛大歡迎,恭維他是人民解放軍建樹最大的人,這點使我們想到過去他很多計劃,尤其是圍剿陳毅的計劃完全是在替毛澤東解圍,事後的事實證明瞭這一點。假如沒有劉斐的這一個計劃,我敢說此後的局勢絕不致如此,毛澤東在西北眼看就要肅清瞭。假如肅清瞭陜西,那麼河南、河北的局勢也不會如此惡化,所以毛澤東說劉斐是人民解放軍貢獻最大的功臣。”毛澤東對劉斐“人民解放軍貢獻最大的功臣”的這個評語,未見他人提及,隻有盛文回憶這樣一個孤證。  1979年1月2日的《人民日報》發表瞭記者對劉斐的采訪。劉斐回憶瞭1949年4月他到北平參與國共和談,與毛澤東第一次見面時的情況。開場是一段閑聊,劉斐回憶,當時毛澤東問“‘劉先生,你是湖南人吧?’我說我是醴陵縣人,與主席鄰縣,是老鄉。毛主席高興地說:‘啊,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哩!’聽著毛主席這親切的湖南口音,我緊張的心情減去大半。”在劉斐之子劉沉剛參與撰寫的《劉斐將軍傳略》中記敘說,“毛主席的這次會見和談話,對劉斐的影響是極大的。他說:‘毛主席真是個瞭不起的人物,我深感百聞不如一見。’毛主席的談話,“也堅定瞭我選擇新道路的決心。”  中共建政後,劉斐又幾次獲得毛澤東接見,大都是例行公事,沒有一次說到過劉斐曾為解放軍提供情報。如果毛澤東真的曾公開講“人民解放軍貢獻最大的功臣”,那無論是劉斐本人,還是中共官方,就都沒有必要隱瞞劉斐的“真實身份”瞭。  2、至今沒有一件史料能證明劉斐是中共安插在國防部的特工  蔣介石的私人醫生熊丸在回憶中說,“我記得那時蔣先生在黃浦路官邸設地圖室,地圖室三巨頭分別是蔣先生、周菊村與劉斐(為章),三人在南京指揮徐蚌會戰。但劉為章本身正是個中共特工,以致我方作戰命令共方完全知曉,自然我每戰必敗。那時大傢都覺得奇怪,為什麼蔣先生下的命令共方都知道,於是徐州當地幾個重要指揮官便稍加變通,提早進攻時間,作戰結果才算順利。後來大傢都認為劉為章十分可疑,蔣先生卻都聽不進去,也沒人敢直接告訴蔣先生,故直到最後證實這一點時,蔣先生連想都沒有想到。”其實劉斐的“共諜”身份一直都沒有被證實。  如熊丸這樣的猜測還有一些,大都是憑空指責,而拿不出實際的證據。無論郭汝瑰對中共奪取政權功勞大小,至少他自己承認曾為中共提供情報,而官方也沒有對此進行駁斥。即使是在紀實文學對郭汝瑰事跡進行瞭很多誇大的情況下,官方也沒有出面予以過幹涉。由此可知,如果劉斐確為中共特工,在“文革”後的環境中,他是能自己出來“表功”的。然而劉斐從沒說過這個經歷。  1983年劉斐逝世時,烏蘭夫在悼詞中說,“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人士,是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的一位卓越的領導人,也是我們黨的一位真誠朋友。”劉斐至少在名義上一直都是一名“黨外人士”。  恰如楊奎松所說,“傳說自30年代即開始暗通中共,導致國民黨淮海戰役等作戰失敗的國防部參謀次長劉斐,實際上直到國民黨退出大陸,都沒有確實證據可以證明其與中共在這段時間裡建立有秘密關系。有關劉斐與中共建立有秘密關系的情況,近年所傳甚廣,但根據並不充分。至少依筆者所見文獻檔案資料,尚未發現劉在其擔任國防部參謀次長期間向中共提供過秘密情報。故筆者傾向於相信劉斐自己的回憶。劉自認為1949年在香港參加國民黨軍政人員聯名宣告脫離國民黨之後,被邀請北上參加新政協,使‘歷年向往中國共產黨的心願終於實現瞭’。”  探求紅色特工的真實作用還有賴於更多的解密檔案  在國共內戰中,共產黨的情報工作勝於國民黨,這是一個被普遍承認的事實。高華在《論國民黨大陸失敗之主要原因》的長文中,專門列有一項“共產黨對國民黨軍事上成功的情報滲透”,他列舉的如張露蘋、王超北、沈安娜等發揮瞭較大作用的諜報人員,其實是普通讀者並不熟知的。  之所以在大陸政權鼎革後,原國府官員、國軍將領會視劉斐、郭汝瑰為中共特工,並津津樂道,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切實的證據,也僅僅是出於推測。首先,這兩個人在國防部任要職,有機會獲知軍事機密;其次,劉斐到北平一去不歸、郭汝瑰在宜賓起義的結果,反推他們是潛伏在國民政府中的特工人員。  僅憑現在公開的史料,我們無法確切地知道為中共提供重要情報的究竟是什麼人,也無法知道郭汝瑰、劉斐究竟為中共奪取政權做出瞭多大的貢獻。在片段史料和一些回憶的基礎上就將郭汝瑰、劉斐視為扭轉國共戰局的人物,顯然不妥。  結語  以郭汝瑰、劉斐為代表的“紅色間諜”的作用,在兩岸的歷史敘事中可能都被高估瞭。究竟真相如何,還有待於更多檔案的解密。至於國民黨的失敗,恐怕還須求諸己身,不能簡單歸咎於一二“紅色間諜”。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紅色延安十大美女結局:她們最後都嫁給瞭誰

  上世紀40年代,延安成為中國革命的“聖地”。很多知識青年千裡迢迢、不畏艱險地來到這裡,試圖尋找救國和人生理想,其中青年女性占到近乎一半。其中一些引人註目的美女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這些美女中尤以“延安十美”最為聞名。作為當時延安的焦點人物,她們最終嫁給瞭誰,又有怎樣的人生遭遇?  1、蘇菲  蘇菲,被稱魯藝校花。她原名周素珍,浙江定海人。15歲那年,她與江青、趙丹在上海同臺演出《大雷雨》,江青扮演女主角卡塞琳娜,趙丹飾演卡塞琳娜的丈夫奇虹,蘇菲扮演的是卡塞琳娜的侍女。那一年,蘇菲還出演瞭電影《海葬》。  1939年10月,19歲的蘇菲來到延安魯藝。延安城裡到處傳說著,江青的妹妹來瞭,一時間蘇菲也成瞭引人註意的人物,很多人紛紛打聽,哪一個是江青的妹妹啊?  1940年大年除夕在魯藝大禮堂的舞會上,大鼻子醫生馬海德勇敢地邀請她跳舞。她拒絕說不會,他堅持要教她。這樣就牽上瞭她的纖纖玉手,並且整個晚會上就沒有放下過。   1944年,蘇菲與馬海德在延安棗園合影  當天夜裡,蘇菲同窯洞裡一位大姐臨產瞭,其他人都讓她出面請馬大夫來。他說自己不是婦科醫生,但還是跟著蘇菲就跑過來瞭。到清晨,孩子順利地降生瞭。蘇菲請馬大夫回去休息,但他邀請蘇菲出去走走,並向她求瞭婚,蘇菲答應瞭。  魯藝不少男生眼睜睜地看著外國大鼻子摘走瞭自己的校花,作為“報復”,此後好幾個周末的傍晚,他們躲藏在魯藝校門口的坡地裡,等馬海德來接蘇菲的時候,大喝一聲:“誰接走蘇菲,留下買路錢!”就沖上來,攔住馬,翻出他口袋裡的香煙和零錢。   這是五十年代初的馬海德、蘇菲和兒子幼馬  文革期間,“延安整風”中曾定性為“特嫌”的馬海德以及蘇菲也受到沖擊,被抄傢關押。但兩人一直堅守著愛情,相守終身。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二十五歲就臨朝聽政的美女皇太後是誰?揭秘三國時代十大酷刑:竟有和美女孫尚香同床!探秘古代美女妃嬪殉葬 朱元璋46名妃嬪慘死殉葬曹操的女人:揭秘讓曹操栽跟頭的三個美女是誰?抗日戰場上中國最美女人花:歷史不應忘記她們!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2、浦安修  1938年4月,北平師范大學學生浦安修到達延安;北師大附中畢業的葉靜宜也到達延安。薛明、周恩來的養女孫維世到達延安(1939年即隨周恩來去蘇聯)。這樣,藍蘋、劉志蘭、葉靜宜、浦安修就成瞭1938年版“延安四大美女”。  浦安修,1918年生於北京,上海嘉定人。北平師范大學附中畢業。“一二九運動”的骨幹分子。高中畢業後考入北平師范大學。和劉志蘭、楊慧潔的高中同學、同窗好友。1936年參加瞭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婦女救國會,從事抗日救亡活動。同年加入瞭中國共產黨。  1938年4月浦安修去延安,嫁給彭德懷時隻有20歲,兩人年齡差距懸殊。1949年後,浦安修曾任輕工業部勞動工資司司長、北京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  彭德懷的侄女彭梅魁在《我的伯父彭德懷》一書中回憶說,“廬山會議”彭德懷遭貶後,浦安修的精神陷於極度的迷惘甚至近乎崩潰,她經常痛哭,她本能地害怕。她寫信埋怨和責備丈夫“魯莽,是舊軍隊出來的,不懂得尊重毛主席”,人傢林彪卻“懂得如何尊重毛主席”,她給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寫信,決定離婚。   彭德懷平反後,在追悼會的準備期間,彭梅魁等人堅決反對浦安修以“夫人”的身份參加追悼活動。最終中央以離婚報告未批準為由,還是認定浦安修是彭德懷夫人。1991年5月2日,浦安修因乳腺癌在北京去世。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3、葉劍英前任夫人曾憲植  曾憲植(公元1910—1989) ,湖南湘鄉(今雙峰)人,葉劍英元帥夫人。1926年入中央軍事政治學校武漢分校女生隊,參加北伐。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赴日本留學。1941年去延安。1946年在重慶、南京任中共代表團成員鄧穎超秘書。建國後,任全國婦聯副秘書長,婦聯第三屆書記處書記,第四屆執委會副主席。還任第四、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1989年10月11日在北京病逝。  曾憲植來延安時,早在1928年春不滿十八歲的她已嫁給瞭大她近二十歲的葉劍英。接下來曾氏曾被派往海工作,就讀於華南大學,不久即被捕。被地下黨營救出獄後,懼於國內形勢險惡,隻身前往日本留學。  此時卻逢日本政府清查在日中國革命黨人,不幸再次被捕。好在其傢庭出身委實顯赫,曾憲植系曾國藩胞弟曾國荃七世孫。日本人對曾國藩的後代居然另眼相待,這才逃此一劫。

蘇聯最偉大的軍事傢;紅色拿破侖圖哈切夫斯基

  紅色拿破侖-圖哈切夫斯基元帥  1937年6月11日,蘇聯塔斯社發表瞭1條令人震驚的消息;蘇聯元帥米·尼·圖哈切夫斯基,因叛國罪被宣判死刑,立即執行。  從此,這位世界知名的元帥、國內戰爭的英雄在蘇聯所有報刊、雜志上銷聲匿跡瞭。直至1956年在蘇共20大上才為他平反昭雪,給予公允的評價。  圖哈切夫斯基1893年2月16日生於斯摩棱斯克省道羅戈佈克縣,是蘇聯最早的元帥之一(1935年),國內戰爭的英雄、傑出的軍事傢和著名的戰略傢。1918年參加蘇軍,同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圖哈切夫斯基在莫斯科葉卡捷琳娜武備中學受的初等軍事教育。1914年7月,又以優異的成績從亞歷山大軍校畢業。畢業後不久就被派往第1次世界大戰前線,1915年2月19日被俘。1917年10月越獄,逃回俄國。當時,俄國國內十月革命方興未艾,他沒有袖手旁觀,這位舊軍隊中的中尉受革命的感召,毫不猶豫地站到蘇維埃政權一邊,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智慧都貢獻給無產階級革命事業。他說:“我的真正生命是從十月革命和參加紅軍開始的。”  國內戰爭時期,開始在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軍事部工作。1918年4月加入蘇聯共產黨以後,於同年5月至12月便被任命為莫斯科防區政治委員、東方面軍第1軍團司令員。1918年12月 至1919年3月任南方面軍副司令員、南方面軍第8軍團司令員。同年4月至11月任第5軍團司令員。1920年1月至4月,任高加索方面軍司令員,1920年4月至1921年8月任西方面軍司令員。1921年3月任平定喀瑯施塔得叛亂的總指揮,同年4-5月又平息瞭坦波夫地區的安東諾夫匪幫的叛亂。  國內戰爭結束後,圖哈切夫斯基任工農紅軍軍事學院院長。後相繼擔任西方面軍司令員、工農紅軍參謀長助理、工農紅軍副參謀長、工農紅軍參謀長,積極參加瞭1924年至1925年實行的軍事改革;1928年5月任列寧格勒軍區司令員;1931年任蘇聯陸海軍人民委員部副人民委員和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工農紅軍軍械部部長;1934年任副國防人民委員;1936年起任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兼任軍訓部長;1937年5月被貶謫,降為伏爾加河沿岸軍區司令員。1937年6月11日,被判處死刑。   二  圖哈切夫斯基是1位文武全才的人。他愛好廣泛,知識淵博。從小勤奮好學,刻苦讀書。他精通 德語和法語,可以流利地會話和閱讀,而且拉丁文的水平也相當高。他讀過原版的朱裡·愷撒的著作《高盧戰記》。這些語言知識對他幫助很大,使他能直接閱讀外國軍事著作的原版;有次他率代表團出國訪問,法國國務活動傢愛德華·埃裡奧由於沒想到1個紅軍指揮員能如此流利地講法語,震驚,贊嘆不已。  他在青少年時代就讀瞭許多軍事著作,著名的有《大元帥蘇沃洛夫公爵傳》。而頗感其中最少年時代的圖哈切夫斯基就醉心於列夫·托爾 斯泰的長篇小說《戰爭與和平》。列夫.托爾斯泰是 他終生愛戴的作傢。有1次,他說服父親和兄弟

揭秘:身背43年“漢奸”罪名的紅色女間諜是誰?

  1982年12月5日,關露服用大量安眠藥,靜靜地躺在床上。在她的似乎夢境裡又回到瞭那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裡,那年關露七十五歲。孤獨地走完瞭自己的傳奇的人生之路。第二年,潘漢年案件正式平反,他所牽連的有關人士全都落實瞭政策,然而關露卻永遠地閉上瞭雙眼。  人們也許不認識關露,但人們大都知道《春天裡來百花香》這首歌,“春天裡來百花香,朗裡格朗裡格朗裡格朗,和暖的太陽在天空照,照到瞭我的破衣裳。朗裡格朗裡格朗裡格朗……”這首歌曾因電影《十字街頭》放映而傳唱於街頭巷尾,以至於傢喻戶曉。這首歌的詞作者就是才女關露。  關露,河北宣化人,1907年出生在山西右玉縣,本名胡壽楣。從小父母雙亡,18歲時隻身闖蕩大上海。1932年春加入左翼作傢聯盟,與夏衍、丁玲等共事。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5月丁玲被國民黨特務秘密綁架後,她曾接替丁玲所負責的左聯創作委員會的工作。關露是左聯時期的優秀詩人和作傢,又是一個執著的革命活動傢。她不僅積極參加各種救亡活動,在各種集會上進行講演,同時在上海的各個報刊上發表瞭大量的詩歌、散文、小說、評論及翻譯作品。三十年代她已是與丁玲、張愛玲齊名的女作傢。  然而,關露這樣一個偉大女性的名字,又是一個被歷史塵封的名字,今年是她的百年誕辰,沒有紀念大會,沒有追悼文章,一如當年她的去世,悄無聲息。在關露的身上,才女、漢奸、特工,三個身份糾纏瞭她漫長的一生。  從知名才女到日偽“漢奸”  1939年的上海灘,在日寇鐵蹄的蹂躪下,已淪為“孤島”,這個外表燈紅酒綠的十裡洋場,到處都充斥著背叛、綁架和暗殺。此時的關露,與丁玲、張愛玲是上海灘最有名的三位女作傢。  關露平日除瞭各種創作之外,還翻譯瞭高爾基的《海燕》、《鄧肯自傳》等許多現在已廣為人們熟悉的優秀作品,而那首流露著健康豁達情懷的《春天裡來百花香》,更為她贏得瞭社會廣大民眾的喜愛。那時的關露激情澎湃,面對日寇的瘋狂入侵,她大聲疾呼:“寧為祖國戰鬥死,不做民族未亡人!”這樣的愛國詩詞曾經為她贏得瞭“民族之妻”的偉大稱號。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個受到廣大民眾喜愛的女作傢,卻在這一年的年底突然在上海灘銷聲匿跡瞭。而當關露再次出現在上海灘的時候,她竟然成為汪偽特務頭子傢裡的紅人。是什麼原因導致關露發生那麼可怕可悲的變化呢?這個謎底一直到1943年之後才徹底揭開。原來,這位本名胡壽楣的女作傢早已是中共秘密黨員,她接受瞭一個非常重大的任務,就是打入上海極司非而路76號汪偽特工總部,摸清汪偽政權特工頭目李士群的真實思想動態,並在適當的時候對他進行策反。這麼一項艱巨的任務,為什麼會選擇一個女作傢關露呢?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歷史上最美的“間諜”是誰?揭秘:我國古代史上第一個高級女間諜——妹喜解密:中情局和克格勃歷史上著名的間諜工具史上十大被埋沒的傳奇女間諜排行榜【組圖】盤點:被日本女間諜攻陷的七位民國高官名單!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一切為瞭抗戰,歷史選擇瞭關露  原來關露有個妹妹叫胡繡楓,1933年,李士群被國民黨抓捕瞭以後,他的老婆葉吉卿在走投無路之下,投到瞭胡傢的門下,而胡繡楓熱情地接待瞭她,所以李士群對胡繡楓一直心存感激。基於這層關系,黨組織原準備派胡繡楓去的,但因為胡繡楓當時在重慶工作繁忙,於是便推薦瞭她的姐姐關露去完成這項重大任務。  1939年11月,關露的長篇小說《新舊時代》已進入瞭最後的修改,但就在一天夜裡,她接到瞭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秘書長劉少文帶來的中共南方局葉劍英給關露的密電。密電的內容是:速去香港找時任八路軍香港辦事處負責人廖承志!  關露到達香港後的第二天,兩個客人拜訪瞭她。其中一個就是廖承志,另一個人則是潘漢年。那是一次絕密的談話,直到若幹年後,有的材料裡才第一次提到它。潘漢年所帶來的任務,竟是命令關露返回上海,策反李士群。最後潘漢年是如何說服關露的,人們已無法知曉,但通過史料能查到的是,潘漢年最後對關露說:“今後要有人說你是漢奸,你可不能辯護,要辯護,就糟瞭。”關露立即斬釘截鐵地說:“我不辯護。”  隻身打入魔窟,倍感寂寞孤獨  回到上海後,關露便成瞭極司菲爾路76號汪偽特工總部的常客。李士群讓太太和關露一起逛商場,看戲,出席各種公開場合。就在有意無意間,關露投靠汪偽特務的消息傳開瞭。  1940年3月,汪精衛在南京粉墨登場,上海的敵特空前猖獗。這激起瞭文藝界進步團體的抗日熱情,就在這個用人之際,左聯負責人找到瞭主管詩歌工作的蔣錫金,告訴他,今後不要讓關露參加他們的活動。此後,上海的許多關露昔日的同事、朋友無不對她側目而視,甚至要往地上吐唾沫。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出獄後的關露在香山東宮2號留影  蔣錫金有一次在路上碰到關露,聊瞭一會兒,她跟錫金握手告別時說,“我沒去過你的傢,你的傢在什麼地址我全忘瞭”。就這樣,關露嚴格地執行瞭黨的指示,有意疏遠瞭那些所剩不多的朋友。  據胡繡楓透露,在此期間關露倍感寂寞孤獨,曾給她寫過一封信:“我想到‘爸爸、媽媽’身邊去,就是不知道‘爸爸、媽媽’同意嗎。”這裡的“爸爸媽媽”就是指解放區、延安。胡繡楓說,接到關露來信後,自己立刻跟鄧穎超匯報瞭此事。沒多久,八路軍辦事處一個人就找到胡繡楓,隨後胡繡楓回信給關露說:“‘爸爸、媽媽’不同意你回來,你還在上海。”  忍辱負重瞭兩年後,付出終於有瞭收獲。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1941年,關露與李士群進行瞭一次有跡可尋的對話。關露說:“我妹妹來信瞭,說她有個朋友想做生意,你願意不願意合作?”李士群是個很聰明的人,一聽就明白瞭怎麼回事。  很快,潘漢年根據關露的判斷,在上海秘密約見瞭李士群。從此,日軍的清鄉、掃蕩計劃,總是提前送到新四軍的手中。後來李士群與中共的秘密聯系改由其他同志負責。關露又迎來瞭她新的任務。  恢復與日本共產黨的聯系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更是從國土到文化加緊對華侵略。日本軍部在華新辦瞭很多中文刊物,網羅瞭一批漢奸文人。1942年5月,日本海軍部控制下的《女聲》雜志招來瞭一個新的編輯,這是一個穿著時髦且面目和善的中國女人,她就是關露。  經過前兩年的磨練,如今的關露更為成熟。在以後的日子裡,她行使編輯的權力刊登瞭很多暗含反戰愛國色彩的文章,培養和發掘瞭大批進步的文學青年。1943年7月,《女聲》雜志社決定派關露去出席8月在日本舉行的“大東亞文學者大會”。中國的代表十幾人全要被登報,並附照片。如果經過這次的亮相,關露的“漢奸”之名是再也洗刷不掉瞭。  就在關露猶豫之時,潘漢年派人送給她一封信,要她到日本轉交秋田教授。原來,當時在中國的日共領導人野坂參三與日本國內的日共領導人失去瞭聯系,希望通過秋田恢復,恰好雜志社給關露介紹的日本朋友中就有秋田,為瞭黨的任務,關露再一次上路瞭。 上世紀70年代後期,從左至右依次為:胡繡楓、胡的丈夫李劍華、李康將和關露  在日本期間,關露圓滿地完成瞭給秋田送信的任務。這次大會,日方要求中國代表都要發表廣播講話,分給關露的題目是《大東亞共榮》,關露堅決地拒絕瞭,她把題目換成《中日婦女文化交流》。關露講話的內容大致是來日本後由於語言不通,與日本女作傢交流困難,中日兩國婦女交流很重要,大傢都要學一些對方的語言,以利於交流雲雲。通篇並沒有吹捧日本軍國主義的內容。  當關露回到上海後,她得到兩個消息:其一,汪偽特務頭子李士群9月在傢中神秘暴斃;其二,她出席日本大會的新聞已在國內傳開。一篇登在1943年《時事新報》上的文章寫道,“當日報企圖為共榮圈虛張聲勢,關露又榮膺瞭代表之儀,絕無廉恥地到敵人首都去開代表大會,她完全是在畸形下生長起來的無恥女作傢。”關露的“漢奸生涯”達到瞭頂峰。  1945年8月,日本宣佈投降。中國共產黨接到密報,關露已經名列國民黨的鋤奸名單,於是立刻安排她來到瞭蘇北解放區。這時候關露非常高興,她覺得“漢奸”之名終於可以得到徹底洗刷瞭!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抗戰勝利瞭,卻要接受嚴格的審查  經過六年的敵營煎熬生活,關露終於回到自己人的身邊,然而單純天真的她並不知道,自己要經受的煎熬生活還遠沒有結束。  初到解放區,關露認為一切都可以重新開始瞭,她甚至又萌發瞭寫作熱情。可她卻發現署名“關露”的文章都得不到發表。此時的解放區的整風運動正進入審幹階段,任何一個來自白區的人都要受到嚴格的審查。沒有多久,關露成為嚴格審查的對象。  抗戰勝利卻仍然要忍受誤解,作為一個女人,關露的精神已近崩潰邊緣。這時,有人給關露送來一封信,當她看到寄信人名字的時候,她整個人在一瞬間振奮瞭起來。  關露一直有一個戀人,他是中國共產黨的高級幹部,兩個人的感情十分深厚。抗戰時期關露在敵人的營壘裡始終是以漢奸文人的身份出現的,而她的戀人則以愛國分子身份在國際友人之間活動,身份的差別導致兩個人聚少離多。關露以為到瞭解放區,他們就可以結合瞭。但是關露絕對想不到的是,這封珍貴的來信竟然是一封絕交信。原來,關露的那位戀人當時正陪同周恩來參加重慶談判,考慮到關露當時已是一個公認的“漢奸”,所以,他就給關露寫瞭那封絕交信。  “換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斷頭臺”  過瞭一段時間,潘漢年等人為關露送來瞭證明材料,關露漸漸地康復瞭。可關露的厄運還沒結束。1955年,潘漢年受到錯誤指控而被捕入獄。由於受到他的牽連,關露也失去自由。那一年她49歲,一關就是兩年。1967年,關露再次被捕,那一年她61歲,這一次竟然是關瞭8年。  1982年3月,中組部作出瞭《關於關露同志平反的決定》。幾個月後的一個冬日,關露在她那十多平方米的陋室裡服藥自盡,時年76歲。  人們在整理關露遺物的時候發現,陪伴關露走完人生最後一刻的是一個大塑料娃娃,而她的身邊還一直保存著一張那個戀人的照片,照片的背後有關露寫的兩句詩:“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我獨癡。”關露在獄中曾留下瞭十一首詩,其中最著名的是《秋夜》中的兩句詩,“換得江山春色好,丹心不怯斷頭臺”。   1982年12月5日,關露的骨灰安放儀式在八寶山公墓舉行。許多細心人發現,在那次追悼會上有一個並不屬於文藝界隊伍但是神情極其沉鬱的老人,自始至終都未與任何人說話,他一直默默地站在人群的後面。他的沉鬱,他的沉默,也許說明他的內心正處於無限愧疚和無窮悔恨之中。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

劉伯承之女:父親不要我們當“紅色貴族”

  父親不願自稱軍事傢  提起劉伯承元帥,人們腦海裡馬上會聯想起“獨眼戰神”、“彝海結盟”、“劉鄧大軍”等形容詞。然而,對於軍事之外的劉伯承,人們卻知之甚少。劉伯承非常註重子女的教育,他的6個子女中,有兩個是將軍。其中,女兒劉彌群是我國空軍歷史上第一位女將軍。  劉彌群是一個組織觀念很強的人,辦事情很認真。接到《環球人物》雜志記者的電話,她首先問:“您對我的父親瞭解嗎?請先多看些資料,我們再見面吧。”  采訪被安排在空軍指揮學院招待所一個小型會議室裡,劉彌群從包裡取出一大疊信件:“你看,這都是父親寫給我哥哥的信。看瞭後,你會知道父親是什麼樣的人,也會瞭解父親的教育方法。父親常常對我們說,不要有個人主義,我們所取得的一切,都是黨教育的結果。”  革命軍隊是個大“傢”  劉彌群從小在父親思想的熏陶下長大。“勤能補拙,儉以養廉,從小爸爸就讓我們把這句話作為座右銘,媽媽說,這句話是祖父送給父親的。”  1892年12月4日,劉伯承出生於四川開縣一個貧苦農民傢庭。“父親生前不止一次向我們講起他的傢史。父親雖然傢境貧寒,但是祖父母不甘受人欺辱,舉債供他讀書。1904年,12歲的父親和祖父同時參加鄉舉科試,因為他們倆是吹鼓手的後人,而被逐出瞭考場。通過此事,父親體會到封建等級制度的黑暗,因此在他幼小的心靈裡,埋下瞭對舊社會仇恨的種子。1908年,祖父出世後,父親挑起瞭一傢7口人的生活重擔。”  1911年,剛滿19歲的劉伯承投身革命。1916年,在攻打豐都的戰役中,他身負重傷,失去瞭右眼。1926年,34歲的劉伯承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他與夫人汪榮華在紅一、四方面軍勝利會師時相識,一年後結婚。1955年,劉伯承被授予元帥軍銜。  劉彌群說,父親一生謙虛謹慎,淡泊名利。解放初期,蘇聯編寫《大百科全書》,其中有劉伯承的詞條,開頭寫著:“劉伯承,四川開縣人,革命軍事傢……”劉伯承看到後,毫不猶豫地把“軍事傢”三個字勾掉,改成瞭“軍人”兩個字,他對身邊的同志說:“我是革命軍人嘛!我們都是在毛主席領導下打勝仗的,革命軍隊是個大‘傢’,不要說自己是軍事傢嘛!”  回顧父親的生活,劉彌群說,父親雖然戎馬一生,經歷過無數的血戰,但自己其實非常厭惡戰爭。“父親一直不喜歡看打仗流血的影片,覺得很殘酷,如果電視放的是戰爭影片,他常常會換臺。”劉伯承去世後,親人們按他的遺願把他的骨灰灑在他曾經戰鬥過的地方。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1962年,劉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則關於高等學校的調查,他馬上寫信給兒子劉太行說:“這次調查,成績優良者10人,8個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一個是農民之子,一個是右派之子,而幹部子弟一個也沒有……要警覺,幹部子弟生活優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認為學習沒有意思,自甘落後,這必須大力教育……”  不要當“紅色貴族”  “沒有大德、大才,就不要去當官,即使當瞭,也不能很好的為人民服務。”在劉伯承寫給子女們的信中,談到最多的一句話便是:“廉潔的品行,要靠平時儉樸的生活養成。”  劉彌群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還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在傢中排行老三。“父親是個很嚴厲的人,隻要我們犯瞭錯誤,他就會狠狠地教訓我們。發現我們的問題,就會給我們寫紙條,告訴我們錯在哪裡。”  解放戰爭時期,河北武安縣陽邑鎮行知小學收留瞭一些在前方打仗的幹部子女。劉伯承叮囑老師,不要透露孩子父母的職務,避免他們產生優越感;為瞭培養他們的獨立生活能力和集體觀念,劉伯承讓孩子們都寄讀在學校。  劉彌群清楚地記得,有一次,她丟瞭母親買的新鋼筆,劉伯承知道後很不高興,給女兒講瞭一個故事:“在戰爭年代,爸爸身邊有一個參謀,一天他突然哭瞭起來,爸爸問他為什麼哭,參謀回答說丟失瞭一支紅藍鉛筆。”劉伯承拍拍女兒的頭,語重心長地說:“人傢一個參謀,丟瞭一支紅藍鉛筆就哭瞭起來,而你丟瞭一支鋼筆還不在乎……因為這支鋼筆不是你勞動得來的,而那位參謀從小打草喂豬,知道鉛筆來之不易。”  1962年,劉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則關於高等學校的調查,他馬上寫信給兒子劉太行說:“這次調查,成績優良者10人,8個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一個是農民之子,一個是右派之子,而幹部子弟一個也沒有……要警覺,幹部子弟生活優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認為學習沒有意思,自甘落後,這必須大力教育……”在這封信中,劉伯承還詢問兒子,“謙虛謹慎的學習習慣在修養否?”  1964年,劉彌群在北京航空航天學院讀書,適逢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在農村開展,大學生需到農村參加8個月的“社教”活動。劉伯承知道後非常支持女兒參加,“父親要我下去體會一下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還很嚴肅地指出,幹部子弟生活優裕,如果長期脫離群眾,將會養成資產階級意識。他說下農村是好事,不要讓人說我們是‘紅墻裡的貴族’。”  在劉伯承傢的電話間裡,一直貼著一張母親寫給子女的告示——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兒女們,這些電話是黨和國傢供你爸爸辦公的。你們私事絕對不許用這些電話。假公濟私是國民黨的作風,不許帶到我們傢裡來。  1962年,劉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則關於高等學校的調查,他馬上寫信給兒子劉太行說:“這次調查,成績優良者10人,8個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一個是農民之子,一個是右派之子,而幹部子弟一個也沒有……要警覺,幹部子弟生活優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認為學習沒有意思,自甘落後,這必須大力教育……”  “我們兄妹穿的衣服,都是代代相傳,甚至不分男女的。”劉彌群的弟弟劉蒙讀中學時,還穿著姐姐穿過的女式舊軍裝,以至於很多同學笑話他,叫他“黃皮”。回到傢,劉蒙吵著以後再也不想穿女軍裝瞭,還遭到母親的嚴厲批評。  1970年後,劉伯承的兒女們先後結婚,但都和本單位的職工住在一起。長子劉太行結婚後,一直住在單位分配的9平米的房子裡,廚房和廁所都是公用的,直到劉太行的孩子出生,單位才給他們調換瞭一個18平米的套間。  “父親最厭惡的就是個人主義,希望《環球人物》雜志不要過多宣揚劉伯承和他的傢人,而要通過劉伯承的故事,給青年讀者以啟示,多點集體觀念,少點個人主義。” 采訪過程中,劉彌群不時向記者強調。  父親學習的訣竅就是刻苦  劉伯承在寫給孩子的書信中,大量引經據典,一些難懂的文言文後面,他還用蠅頭小楷標著註釋。“爸爸從小就讓我們學習《古文觀止》、《孫子兵法》等古漢語文學,要求我們背誦。他的毛筆字很好,練習寫毛筆字也是我們幾兄妹的必修課。”  劉伯承每天早上5點多起床,然後叫醒子女一起背書、習字。“‘取法乎上,得乎其中,取法乎中,得乎其下’。父親常常用這句話告訴我們學習之道——做學問要給自己樹立高標準,嚴要求。”  劉伯承學習俄語的經歷,成瞭孩子們最生動的教材。1912年春,劉伯承以優異的成績被重慶陸軍將弁學堂錄取。1927年11月,南昌起義失敗後,35歲的他受中共中央委派,從上海來到蘇聯,進入莫斯科高級步兵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深造。劉伯承一下船,就被告知自己的俄文名叫“阿法納西耶夫”,進校報到時,他仍在心裡默念著這個名字,卻突然發現,周圍的人都看著他哄笑起來,原來上面已經點到“阿法納西耶夫”瞭,他愣是沒聽出來。劉伯承從此堅定瞭要學習好俄語的信念。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1962年,劉伯承看到教育部一則關於高等學校的調查,他馬上寫信給兒子劉太行說:“這次調查,成績優良者10人,8個是高級知識分子的子女,一個是農民之子,一個是右派之子,而幹部子弟一個也沒有……要警覺,幹部子弟生活優裕,自由散漫,看不起人,認為學習沒有意思,自甘落後,這必須大力教育……”  “父親的川音很重,發音跑調是常事。加上他的右眼裝著假眼,要學習必須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劉彌群說,為瞭練習“P’的準確發音,劉伯承從早到晚一有空就一個人站在墻角,一個勁兒地念“P—、P—”。為瞭記單詞,晚上熄燈瞭,他還跑到走廊裡去背。那段時間,他幾乎每天學習到凌晨兩三點。為瞭不影響別人,他蒙著毯子,在“小帳篷”裡點著燈。半年後,劉伯承順利進入蘇聯著名的伏龍芝軍事學院,實現瞭能聽、說、閱讀俄文的夙願。  1930年,留學3年的劉伯承回國。“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是劉伯承在軍事生涯中一貫遵循的原則。他經常說:“戰爭是要流血的,必須從戰爭實際出發。”他從不拘泥於書本上的東西。回國後,劉伯承任中央蘇區中革軍委參謀長,面對共產國際代表的教條主義錯誤給蘇區反圍剿帶來的損失,他把學到的軍事知識,用於指導反圍剿戰爭。親自翻譯有關蘇軍的作戰條例,把在蘇聯學到的軍事理論用於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在作戰間隙,他及時總結作戰指揮當中的經驗教訓,並寫文發表在《紅星報》、《紅色中華》等報刊上。劉伯承在緊張艱苦的作戰年代,在馬背上構思,在油燈下寫作,先後寫下瞭390萬字的軍事文獻,翻譯瞭190萬字的蘇聯教令教例等譯著。  “父親對待學習的態度,一直影響著我們全傢。我的記憶力並不是太好,但至今還能背誦小時候他讓我們背的古文。父親曾說,學習的訣竅隻有一個,那就是刻苦。‘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我就按照父親說的做。”劉彌群說:“言必行、行必果;學以致用都是父親常教育我們的。”  父愛無言  劉彌群不想突出自己,更不願談及個人的經歷。在記者的一再追問下,才對她有瞭一些瞭解。  1944年,劉彌群出生在延安,和其他在延安的孩子一樣,出生不久就隨部隊南北轉戰,在馬背上的搖籃裡長大。解放邯鄲時,她在隨軍轉移途中,遭遇國民黨軍隊的飛機轟炸,險些夭折於荒野。解放南京時,她坐在運送軍用物資的馬車上一路顛簸,吃盡瞭苦頭。談起自己幼年時的經歷,劉彌群感慨:“隨部隊解放大西南時,我隻有5歲,坐在爸爸的軍用吉普上,透過車窗看見兩邊山坡上的屍體。這時候,媽媽用手捂住我的眼睛,但爸爸卻說,要讓我看見外面的情景,他說在戰火中長大的孩子就要有這個膽子。”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1962年,劉彌群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導彈、火箭發動機專業。1975年4月特招入伍,在空軍司令部某實驗室從事地空導彈武器的技術革新工作,先後自學瞭800多萬字的理論教材、專業資料和有關武器系統的全套書籍。  1984年,劉彌群帶領的課題組對國產某型號導彈的推進燃料進行改造,大大改善瞭武器的戰鬥性能。為此在1985年獲得瞭“全國三八紅旗手”稱號,同年9月被選為代表,出席瞭中共十二大。1998年,劉彌群調入空軍指揮學院任副院長。2001年,57歲的劉彌群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史上的第一位女將軍。  在父親的教育下,劉彌群和其他兄妹全都是幹技術工作出身,在不同的工作崗位上,取得瞭成績。長兄劉太行,是前任空軍指揮學院副院長;大姐劉解先和妹妹劉雁翎分別是總後門診部和301醫院的醫生;大弟弟劉蒙現任廣州軍區裝備部副部長;小弟弟劉太遲在空軍工作。  “父親的愛是無言的,我們有今天的成績,都是父親教育的結果。”劉彌群說,現在老瞭,她反而越來越懂自己的父親。“父親曾說,自己的一生,如果有一點點成就,那也是黨和毛主席教導的結果。如果他死瞭,能在他的墓碑上題上‘中國佈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幾個字,那就是他最大的光榮。”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朝鮮戰爭:紅色中國成為美國無法揮去的陰影

  美國未能打贏朝鮮戰爭,這使美國領導人深感不安。因此,他們在戰後20多年的漫長歲月裡,總在想方設法地傷害阻撓美國取勝的紅色中國。  其實,中國對美國並不構成威脅,不僅如此,它在東亞追求的國際目標實際上也和美國的一樣,即和平、貿易,並與蘇聯保持距離。然而,由於美國領導人心懷強烈的報復欲望,所以針對中國還是投入瞭過多的精力。  美國領導人以報復的心態拒不正視上述事實,堅持認為中國意欲征服整個東亞。這些顯然與實際不符。可是美國領導人在很大程度上還是相信過去對紅色中國的指控,當時中國一開始幹預朝鮮戰爭,就被扣上瞭“侵略”的帽子。然而希望什麼就相信什麼,因為美國領導人被中國人的行為激得怒不可遏,他們需要有一個“侵略成性的中國”的存在,這樣才能證明他們要摧毀中國政權的迫切願望是正當的—而這個政權曾徹底挫敗過美國。  當朝鮮戰爭最後停火時,美國最高軍政領導人向美國人民傳達瞭一個樂觀的信息。他們帶給人們的印象是:美國實際上贏得瞭勝利,因為它遏制瞭共產主義的發展勢頭。在很長時間內,美國人民整體上接受瞭這一看法,或者起碼認為,這場戰爭最差也是打瞭一個平手。不管如何,美國人民對停止流血、戰爭沒有升級為世界性沖突而感到欣慰。  但是在美國高層領導人的心靈深處和私下商討中,卻有一種深深的受挫感,這種情感因無法向公眾透露而變得特別強烈。他們明白,本來1951年就可取得的和平卻延至1953年才最後得到。他們知道兩年間所受到的一切痛苦、犧牲和損失通通都是無謂的;1953年的最終停火線和1951年的幾乎沒有多大差別;1953年美國所接受的條件兩年前也許就有可能達到。  這且不說,盡管美國公眾很少有人瞭解真實情況,但美國領導人卻心中有數,他們曾計劃征服北朝鮮,使之與李承晚的南朝鮮合並,而這一計劃卻被紅色中國挫敗瞭。1950年9月仁川登陸後,美軍又入侵北朝鮮,其惟一原因便在於此。美國領導人知道,遭到失敗後進行的戰爭實質上是一種沒有目的的戰爭,但公眾卻鮮有人知。  最令人感到沮喪的是,紅色中國人用少得可憐的武器和令人發笑的原始補給系統,居然遏制住瞭擁有大量現代技術、先進工業和尖端武器的世界頭號強國美國。  1951年擔任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佈萊德雷曾經說過一句非常有說服力的話:同紅色中國的沖突,將會是一場同“錯誤的敵人”進行的“錯誤的戰爭”—因為美國面臨的巨大危險是擁有核武器的蘇聯。盡管美國領導人承認這一現實,而且事實上也並不準備直接進攻中國,但他們對北京所抱的仇恨,卻遠比對克裡姆林宮的要深得多。這一點有兩個事例可以說明。首先,美國對中國進行制裁,實際上是禁止與紅色中國開展貿易,竭力阻止中國發展成為工業國。這些制裁比對蘇聯進行的還要苛刻,即眾所周知的“中國差別關稅”。華盛頓還迫使其他國傢也對中國進行類似制裁。盡管其他國傢在60年代後期放松瞭制裁,但美國卻繼續瞭20年之久。  美國特別敵視中國的第二個例證,是1953年11月5日即朝鮮戰爭結束尚不足4個月時國傢安全委員會所作的決定。該項決定作為美國一項官方政策,旨在摧毀中國共產黨政權,而國傢安全委員會對蘇聯從來都未作過這樣的決定。  為瞭替這種極端的對抗立場尋找根據,美國隻得堅持說紅色中國人侵略成性無可救藥。美國領導人在心目中為這種侵略臆造瞭叁個證據,即:中國在朝鮮進行幹預;北京有意攫取臺灣;中國人支持自1946年以來一直進行的越盟反法叛亂。  然而這叁個證據中沒有一個能證明中國的侵略。進入朝鮮的行動從嚴格意義上說是防衛性的,其目的是為瞭保留一塊歷史盾牌,保護北京周圍的中心地帶。對北京來說,決心拿下臺灣乃是內政問題,因為就連蔣介石也認為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北京對越盟的支持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防范措施,因為中國擔心美國會幹涉越南,消滅共產黨,在中國的南疆建立一個由美國扶植的國傢。這與美國支持印度支那的反動勢力相比,北京對共產黨的支持是不過分的,而且完全是出於自我保護的目的。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散文:紅色翰墨

    懷遠鎮是桂西北的一個商業重鎮,歷來為兵傢必爭之地。早就聽說當年紅七軍進駐懷遠鎮時留下瞭不少標語、巖畫,去看看這些紅色翰墨是我一直的心願。時值國慶長假,我與幾個同好相約來到瞭懷遠。     我有一位學生就住在懷遠。為瞭使我們更好地瞭解這些標語的歷史背景,他為我們找來瞭一位對懷遠歷史較有研究的老人傢。一番禮節性的問候之後,老人傢深深地吸瞭一口煙,向我們講起他不知向多少人敘述過瞭的往事。     1929年12月11日,在中央的指示下,鄧小平、張雲逸、雷經天、韋拔群等人,在百色領導廣西警備第四大隊、教導總隊、右江農軍舉起義旗,建立瞭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張雲逸任軍長,鄧小平前敵委員會書記、軍政治委員。1930年春天,初具規模的紅七軍為瞭擴大革命力量,開辟新的革命根據地,同時也是為瞭解決部隊給養和減輕右江革命根據地的經濟壓力的軍事壓力,以主力兩個縱隊向黔桂邊區進行遊擊。同年4月16日,紅七軍經河池進入宜山縣(現廣西宜州市)的德勝、懷遠兩地。紅七軍進入懷遠之前,地主、豪紳早就逃之夭夭瞭。因受國民黨當局的欺騙宣傳,貧苦百姓們或上山躲避,或者不敢與紅七軍接近。為瞭扭轉局面和消除老百姓的誤會,紅七軍通過召開鎮民大會、街頭宣傳、小型座談、訪貧問苦等形式,宣傳土地革命和共產黨的工商業政策,揭露國民黨反動派、桂系軍閥的罪行,懲治土豪劣紳,開倉濟貧,逐步贏得瞭老百姓的信任。老人傢還給我們講瞭這麼一個故事。當時鎮上的一個居民,拿兩隻雞到街上賣以換取一些生活用品,剛好碰到來集市給傷病員購買營養品的紅七軍炊事員。他害怕紅軍買東西不給錢,便說雞隻賣一隻。炊事員問好價格稱雞按價付錢,他見紅軍依價給錢,公平買賣,和藹可親,於是將另一隻雞也賣給瞭紅軍。事後他逢人便說:“大傢不要怕,國民黨、地主、豪紳都是騙人的,紅軍並不象他們說的那樣壞,今天紅軍賣瞭我的兩隻雞,不僅按價給錢,公平買賣,多出的給半毫子也送給瞭我。”通過這位居民的現身說法,不但消除瞭老百姓對紅軍的疑慮,而且積極協助紅七軍籌糧、籌款和開展其他相關活動。這次紅七軍在懷遠共駐紮瞭6天時間,完成瞭預定的籌糧、籌款計劃,當敵軍趕來截擊時,紅七軍已折向環江轉移瞭。     紅七軍第二次進駐懷遠是同年11月11日。這一次是按照上級攻打大城市,實現傢村包圍城市的戰略意圖,攻占宜山縣城後,再挺進攻打柳州。後來得知國民黨桂系精銳部隊在宜山至懷遠一線已嚴加防范,於是改變計劃,11月14日由安馬、祥貝向天河縣(現廣西羅城縣)前進。紅七軍駐紮懷遠期間,為瞭激發人民群眾的鬥志,動員人民群眾團結起來同反動勢力進行鬥爭,除瞭在鎮內的一些民房的墻上書寫瞭“擁護蘇維埃政府”、“打倒土豪劣紳”、“我們是工農子弟兵,為貧苦農民流血流汗”、“中國工農紅軍萬歲”等許多標語之外,還畫瞭許多漫畫。由於年代久遠及保護不善,紅七軍當時書寫許多標語已經蕩然無存,惟一依稀可辨的是不時寫在粵東會館現懷遠鎮派出所老屋子墻上的一條:“貧苦的群眾兄弟們,聽啊,聽啊,軍閥又想送我們去當炮灰瞭。”可惜的是那些畫在墻上的漫畫一幅都能留下來。但值的慶幸的是,宜州市有關人員在進行田野考察時,於1999年12月2日在懷遠古波屯西面的大山深處,發現瞭紅七軍留下的珍貴巖畫和標語。這組用朱砂繪制書寫的巖畫和標語分佈在懷遠鎮坪上村潤洞屯石灰峒山谷中一巨大巖石上,畫面面積約17平方米。畫面上的平民、軍人、旗子、飛機、槍械等人物、器物均以漫畫手法展現,字徑約一尺的標語為“起來共產”。整個巖畫生動詼諧,富於感染力。根據畫面上有關人物、器物、標語的形式和內容、巖畫本身風化程度,並查閱紅七軍進駐懷遠的史料和懷遠、潤洞一帶老人的回憶,證實這組朱砂巖畫標語為當年紅七軍所作。     我對墻似乎有無法解脫的情緣,不管走到那裡,我總企圖從墻上讀出歷史的滄桑並從中得到開悟,這次也一樣。“貧苦的群眾兄弟們”,道出瞭紅軍是人民的子弟兵,“聽啊,聽啊”,無疑是沉默中的警醒和暴發,充滿瞭革命的鬥志,“起來共產”,鏗鏘有力,擲地有聲,而“軍閥又想送我們去當炮灰瞭”,則完全徹底地揭露瞭國民黨反動派的醜惡!知識的力量是無窮的,文字的教化是偉大的。我不禁想起瞭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這段有名的話來:“長征又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好漢,帝國主義者和他們的走狗蔣介石等輩則是完全無用的。長征宣告瞭帝國主義和蔣介石圍追堵截的破產。長征又是宣傳隊。它向11個省內大約兩萬萬人民宣佈,隻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不因此一舉,那麼廣大的民眾怎會如此迅速地知道世界上還有紅軍這樣一篇大道理呢?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散佈瞭許多種子在11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獲的。總而言之,長征是以我們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結束。誰使長征勝利的呢?是共產黨。沒有共產黨,這樣的長征是不可能設想的。”是呵,沒有共產黨就沒有長征,就沒有革命的勝利,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我們今天安定生活——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事實!   

散文:紅色康乃馨(07年版)

淡水河堤還是多年前的老樣子,隻不過五月的泥土比其他季節更要清香,枝頭有瞭成熟或青澀的果子,不知名的野花也在香著,小時候姑媽說那是石竹花,河灘上遍地都是。如今長大瞭石竹花有著姑媽不知曉的名字——康乃馨。那是獻給媽媽的花,燦爛在五月,紅得象火,也有似霞的,金黃的也有,最喜還是淺紅的顏色,不張揚,那麼默默樸素地開著。大叔娶媳婦熱鬧的地點到瞭,聽說母親早早就去瞭。車在堤坡前停住,母親正在與一些親朋好友說話,一陣河風吹來,各色的石竹花在風中搖曳,低下去又揚上來,沒有象垂柳那樣招人似地搖擺,那樣默然地安靜地展示自己樸素的美,燦爛的美。那麼多美的花讓我目不暇接,我的意識讓我在堤坡周圍搜索什麼。我看見瞭風中母親花白的頭發,和那些鮮艷的顏色混列在一起,那樣的惹人異樣,說不出的酸楚。對孩子說:“兒子,看見外婆的白頭發瞭嗎?”兒子並沒有理會我的問話,老遠就向母親奔去,不停地喊著“外婆,外婆,你怎麼不和我們一起來?……”順著兒子的叫喊聲,母親的頭發更是醒目瞭。想起君前幾日勸我的話:“看你媽媽頭發都白瞭,估計也活不到幾年瞭。”君是不善言談的人,他並是詛咒母親壽命不長,隻不過不會用貼近的語言形容母親的衰老,去勸慰我與母親和好。大叔老遠招呼著我們,我沒有迎合,隻盯著母親的表情,雖然隔著距離,我還是看見瞭母親刻意轉過身去的神情,我心很是疼瞭一下。再看母親,她頭頂的那一大撮頭發幾乎是雪白的瞭。心裡本來還在責備母親的不大度,就是那麼一瞬間,眼眶頓時濕潤起來。我的媽媽真是開始衰老瞭,面對一個那麼衰老的生命還有什麼好計較的呢?何況那人是我的母親,生我養我的母親。其實我從來沒有想與母親計較什麼,母親一生的要強和我多年的任性總是難以調和。我已經讓步甚至是低下瞭固執倔強的頭,然母親還是不願理我。這種尷尬一直僵持瞭好幾個月,從年前一直到現在,怕是到我的生日都難得緩和瞭。我心怎能不悲哀?今年是我的本命年,君說要為我大擺宴席慶祝。在我們傢鄉,人過36周歲是人一生的一個大坎,很難得邁過去。俗話說“36”是個結巴數,不吉利。地方上的人們為瞭避開那個坎,就以請客宴請親朋好友,借以驅散那些不吉利的因素。我本不是迷信之人,但君36歲那年就是過得不舒坦,發生瞭很多事情,不由得我不信瞭。何況命相學說還真有“36”結巴數之說。果真到瞭宴請的那天,若是得不到母親的祝福,那個宴會還會有什麼意義?婚宴席間與母親招呼,母親也借口走開瞭。母親,一個心痛沉重的稱呼,為何在母親節即將到來之前還不能冰釋前嫌呢?我現在也在履行著母親的職責,媽媽,我沒有過剩的精力去周旋和思考那些誰對誰非的問題。母親養育子女是應盡的義務,我現在是延續你的生命延續你的職責。付出和給予,得到和回報,索取和收獲,媽媽,你經過的,我都要經歷;你失去的,我也無法得到;你渴望的,我與你一樣夢想,因為我們都是女人,都是母親。我們握手吧。我看過日歷,我生日那天正好是今年的母親節。可見我與母親的緣分是如此的深刻。連老天都那樣成全我們,在這個康乃馨燦爛的五月,我多想我與母親的心情也象花一樣美麗,有著火紅的熱情,粉紅的溫馨。這麼多年來的母親節我一直都以《紅色康乃馨》為題作文紀念我的母親。母親盡管是小學教師退休之人,但她依然是個不喜歡讀書之人。所以,我寫過的文字母親幾乎沒有看過。在寫作方面,母親很少真正意義上理解過我。特別是我的詩集出來之後,送過母親一本,書中就有“紅色康乃馨”的專輯,以為母親看過,一個偶爾的機會得知母親不斷沒看,相反將我那書放在毫不起眼的地方瞭,傢裡人根本不知道我寫瞭書,還為母親作瞭詩。想來真的是一大失敗——我竟然連最親近的人都不能成為我的忠實讀者,我寫那些文字還有什麼意義?共2頁,當前第1頁12※本文作者:輕輕走來※我想我不能一味責備母親的不是,母親一生的習慣和性格誰也無法影響和更改。我不是想要母親為我改變什麼,我隻是想在母親有生之前少些摩擦,多些溝通。活瞭36年,與母親抗衡瞭36年。母親說我一生下來就不如弟弟妹妹聽話,從哇哇落地吃奶的費事到長大上學執意要讀普高考大學的不聽話,那些所謂的“叛逆”性格都與姊妹之間有著本質的不同。不過,我從來沒有後悔過與母親的抗衡和自己的堅持,母女之間誰對誰非沒有必要弄得水落石出。我隻想母親能心胸開闊地安頓晚年。母親老來生病,多半都是因為心情和脾氣造成的,常見的老年病,若是病人不能控制一個好的心情環境,就是吃藥保養效果也是不大的。在這點,母親意識到瞭,就是難得給予自己好心情。母親不懂我的固執,其實我是愛她的,很愛很愛她。隻不過母親不認同我的那種愛的表達方式。並不是為自己辯護,我不會給母親買禮物,因為不知道母親需要什麼,往往買去的東西花瞭錢母親又說不喜歡,弄得我不知怎麼辦才好瞭。這也是我為人的一大失敗,我竟然連討好母親都不會,縱然想念寫下的文字,母親不知,母親不解,又有什麼用呢?何況那些文字遠不如一件禮物,一沓金錢來得踏實。然,母親要的是我的禮物我的金錢麼?也許是,有的時候又好象不是。我惶惑瞭。母親其實也意識到瞭自己人生的不足,在子女面前母親就是不願意承認自己的不足。其實,我並不要要母親在我面前承認自己的缺點,隻是希望母親不要依照自己的性格自尋煩惱。母親是那麼一個自尊心極強的人,她怎麼可能輕易接受晚輩我的意見和建議呢?母親是寧願一錯到底都不願更改決定的人。那樣的性格是母親的悲哀,一生過得那樣勞累,為親朋好友操盡瞭心,最終能獲得好感的卻不是很多。我是母親的女兒,不會因一些事情而有落井下石的想法,但其他的親朋好友就不一定是那樣的瞭。但我不能勸慰母親,因為母親從來沒有不肯聽進我的勸告,母親一直都那樣認為:我永遠都是大大咧咧的黃毛丫,不會有什麼得益的理念。我也會與母親不能達到共識和溝通而懊惱過,不是我沒有嘗試和努力,而是母親真的難以接受任何人的觀點。我都不知所措瞭。俗話說人進四十不惑,進入中年後的我是越來越疑惑瞭。連母親都不能和睦相處的女人,還有什麼心情處理好其他的感情?看來,又加重瞭一層悲哀。風的母親前幾日去世,我在紀念他母親的文字裡那樣寫道: 風在說母親病危和離開的時候我感覺到瞭來自心底的恐慌,我的母親也將會有那一天的!那個時候我還會不會知曉什麼是疼痛,什麼是憂傷,會不會流淚,知不知道哭泣?我希望我們的母親都要快樂幸福,無論生死。母親一生很少有快樂的時光。年輕的時候母親因為不快樂是因為外公去世早,遇見瞭傢境貧寒的父親,父親常年在外,母親一人拉扯大我們姊妹三人,其間傢裡發生過火災,弄得一貧如洗。中年時期的母親不快樂是因為我們姊妹三人的婚姻,母親沒有贊同過我們的婚姻,盡管現在的我們不是很糟糕。老年以後的母親不快樂是因為父親與她都生瞭病,我那樣勸慰母親:人的一生就好比運轉的機器,機器運轉到一定極限,零件都會出現毛病,那是正常現象,我們要以坦然的心對待。母親不悅我的那些話,其實我說的都是實情,怎麼母親那樣反感呢?是不是我不該那樣說,或者方式不對?總之,我怎麼說,母親好象都是會開心的瞭。其實我理解母親一生的不開心,但生活不是繼續到現在瞭嗎?我們姊妹三人母親的狀況應該是母親幸福的理由啊?母親,你為何總是覺得不幸福呢?我的不敢面對你經常落淚的神情,還有你那不再染黑的花白頭發,它們是那樣刺眼,一直刺傷我的心,痛得滴出血來,和花一樣的顏色。日子周而復始,五月可能在恍惚中悄然就過去瞭,石竹花雖然四季都會盛開,但盛開在傢鄉原野的,也隻有五月那一個月。我很慶幸國際上將石竹花安上瞭一個好聽的名字——康乃馨。“康”一定是取身心健康之意;“乃”想人想起媽媽的奶水,媽媽的胸膛;“馨”,不用說,溫馨之意,“馨,香之遠聞也。”指散發很久的香味。這世間少有永恒的東西,母愛是永恒的。雖然“康乃馨”是個外來之詞,我還是感謝人們將它定為母親花,美麗而芬芳。花無百日紅,與母親相應地都在變老,兩個倔強的女人,為何在越來越少的光陰裡耗損血濃於水的親情呢?媽媽,你就應我一聲,原諒女兒瞭吧。媽媽,你要怎樣才覺得幸福?你到底要我怎樣做呢? 共2頁,當前第2頁12※本文作者:輕輕走來※

散文:記憶紅色龍崗

美麗的高郵湖畔,相依著千年的古鎮龍崗,它位於天長市區以北30公裡。清晨,迎著初升的朝陽,沐浴在溫暖的霞光裡。近處,老街舊宅,古典安詳;遠處,高郵湖堤,白帆點點。是的,龍崗是古典的,古街、古廟、古閣、古樓、古樹、古牌匾相依相偎,相得益彰,錯落成一個描摹著鮮明的民族特色的古民居群落,她純天然地向人們展讀著歷史,展現著歲月的滄桑與輝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龍崗,走出瞭陳門四進士,至於舉子、秀才則不勝枚舉,還有傳說中的文武雙探花韋鏡湖、韋鏡川兄弟,而關於狀元戴蘭芬的逸聞則尤為奪目。然而這一切都比不上紅色的記憶,龍崗是紅色的,是因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八分校舊址坐落於古鎮之中,與古民居交相輝映。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傢劉少奇、陳毅、粟裕、張雲逸、羅炳輝、鄭位三、方毅、張勁夫等曾在這裡生活、戰鬥過,文化界著名人士賀祿汀、范長江、沈亞威、沈西蒙、塗克等先後在這裡任教生活過,他們的光輝事跡使得這座千年古鎮又成為皖東地區獨具魅力的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成為紅色旅遊的勝地。龍崗,古時又稱“芙蓉崗”,據說原是高郵湖泥沙淤積而成的一片高地,猶如花瓣,狀若芙蓉,因船民們經常在這裡停息,久而久之,竟不知從何年起,逐漸形成瞭一個熙熙攘攘的小鎮。小鎮三面環水,碧荷萬傾,芙蓉點點,遂成名副其實的芙蓉崗!隻要你踏上高遊湖堤,芙蓉古鎮,便盡收眼底,這裡古樹參天,景色秀美,近前可領略鎮上小橋流水,花香鳥語。走進芙蓉古鎮,行進在阡陌交錯的古街道上,徜徉於秦磚漢瓦的庭院深巷之中,渾然不覺自己已融入歷史。古鎮距今已走過千年的腳印,街道兩旁的建築大都建於明清時代,至今尚可窺見其一斑——雕梁鬥拱,排山隔扇,浮梁浮柱便是她古典的衣衫。古街幽巷,長條青石板安詳靜臥,隻要你走在上面,便會感到心靈的純凈和最美麗的釋然。龍崗的風貌是古典的,龍崗的歷史是厚重的,在中國革命的史冊上,龍崗有著值得驕傲的光彩頁章。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八分校舊址在這裡烙上瞭紅色的印跡,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都見證過抗大軍人的足印;這裡的每一處舊址,都蘊含著許多軍民魚水情深的動人故事。一九三八年的隆冬,寒風凜冽刺骨,日寇瘋狂進攻,皖東、皖中大片國土,淪陷在日寇的鐵蹄之下。為瞭挽救水深火熱之中的淪陷區人民,一九三九年五月,遵照中共中央發出的《關於建立皖東抗日根據地的指示》,成立瞭以張雲逸、徐海東、羅炳輝、鄧子恢等同志為主要領導成員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下轄第四第五支隊挺進皖東地區,很快地這兩個支隊由原來的五千人發展到一萬餘人。為瞭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中原局決定成立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校址在天長縣的汊澗鎮。學校蓬勃發展,容納學員近千人,實實在在擔起瞭為部隊培養基層幹部的重任,這就是抗大八分校的前身,也是後來組建抗大第五分校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九四一年一月二十八日,皖南事變之後,新四軍進行整編。原江北指揮部所屬第四、第五支隊和江北遊擊縱隊改編成新四軍第二師。由張雲逸副軍長兼師長,羅炳輝同志為副師長。為瞭加強二師和根據地建設,根據華中局和軍部關於各師、各根據地應建立抗大分校的指示,一九四一年五月四日,二師以原江北指揮部軍政幹部學校留在淮南的一個大隊為基礎,在天長張公鋪成立抗大八分校,後因日軍瘋狂掃蕩,八分校由張公鋪經銅城遷至龍崗鎮,開始瞭正規化辦學的歷程。仲夏的龍崗是美麗的,一九四一年高郵湖畔的古鎮龍崗更是美麗的:潔凈的街道,張貼著各色標語,解說著古鎮的特大喜事。南頭銅龍河北岸的胡傢大灘下鑼鼓喧天、彩臺高搭。四鄉八鎮的農民、民兵,本鎮的居民扶老攜幼湧向胡傢大灘,霎時,大灘便被湮沒成人的海洋,這種熱烈的氣氛是古鎮罕見的。隻見彩臺前七百多名身著軍衣的戰士坐在各自的背包上,他們當中有兩鬢斑白的老戰士,大部分是虎氣生生的青年軍人,還有一排颯爽英姿的女兵,這是龍崗人民隆重集會,熱烈歡迎抗大八分校來龍崗辦學的一幕。共3頁,當前第1頁123※本文作者:潤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