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結局

張昭陸遜有才沒有好結局!揭孫權手下名臣的結局

  導讀:孫權對武將能推心置腹,文臣就遠遠沒有這麼好的待遇瞭。如同房間裡的花盆,雖然也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但更多的是為瞭美觀,是種擺設,最重要的是:請靠邊站。  來看看文臣之首,孫權的開國功臣張昭和幾任丞相的命運。  張昭因老氣橫秋遭棄  孫權在武昌稱帝的時候,大封功臣,但有一個名人成瞭被遺忘的角落,那就是張昭。  同事們開始見到張昭時,都拱手說恭喜恭喜,預祝將登丞相大位,張昭也自信滿滿。不久任職通知公佈,大傢都傻眼瞭,丞相叫孫邵。這可是孫權稱帝後第一任大管傢,但好多人還搞不清楚,這是誰啊?  他確實沒有什麼名氣,在北方時曾擔任過大名人孔融的秘書,孔融稱贊過他有“廊廟才”,也就是國傢的棟梁。後來跟著劉繇到瞭江東,追隨孫權後擔任過廬江太守。這樣的人在孫權陣營一抓一大把。他任丞相三年,沒有做過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就無聲無息地去世瞭。  那為什麼不選張昭呢?孫權剛繼位的時候,危機四伏,人心惶惶,張昭和周瑜一文一武,挽狂瀾於既倒,對穩定江東居功至偉,說是擎天柱一點都不過分。然而孫權登基後一次宴會上,口口聲聲隻提周瑜,讓張昭的老臉往哪裡擺。他幾次想站起來為自己辯駁,孫權都沒有理他,張昭最後實在忍不住瞭,就站瞭出來。孫權沒有等他出口,冷冷地說:如果聽張公的話,我們就要到別人那裡要飯瞭。   這句話戳到瞭張昭的痛處,因為赤壁之戰的時候,張昭是主張投降的,這是他一生的污點。張昭知道大勢已去,“大慚,伏地流汗”。  孫權難道真不知道他立下的汗馬功勞嗎?完全不是,冷落是與張昭的性格有關。現在很多人都會說:我這個人說話比較直。其實從另一角度理解,就是他這個人缺少修養。  張昭說話就直,常常擺老資格,把自己當成是孫權的老師。看到孫權打獵,就說不要逞匹夫之勇;看到孫權喝酒,就說你難道想做商紂嗎。要麼是讓孫權羞愧難堪,要麼是逼著孫權當眾檢討。孫權年輕時勉強能接受,隨著年齡增長,對他的討厭與日俱增。  這次談話後,張昭很知趣,先是擔任瞭一些虛職,後來以老病為借口,上書請求回傢養老,孫權爽快地同意瞭他的要求。從此,張昭大多數時間就在傢寫書瞭。  顧雍做瞭19年丞相  孫權任孫邵為丞相是想告訴大臣:這個位置是個擺設,不要來跟我爭權。  孫邵去世以後,孫權的第二任丞相叫顧雍。  顧雍小時拜蔡邕為老師,就是才女蔡文姬的父親,學習彈琴和書法。他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低調,沉默寡言。他被孫權提拔為尚書令的時候,他回傢也不說,正常上下班。傢人毫不知情,直到後來聽說才大吃一驚。  他越是低調,孫權對他越是尊敬,越是信任。他平時不怎麼講話,但開口必說到要害處。孫權感嘆:顧君不說話,隻要說瞭言必有中。   孫權遇到棘手問題,就會派中書郎到他傢裡去請教。顧雍如果是贊成孫權的意見,就會請中書郎吃飯,反反復復研究這個問題,然後客客氣氣地送他離開;如果不贊成孫權意見,就不請中書郎吃飯,也閉口不言。所以每次中書郎回來後,孫權就問:顧雍請你吃飯瞭嗎?  正因為他小心謹慎,從來沒有當面頂撞過孫權,太太平平做瞭19年的丞相。相關閱讀推薦:孫權大女兒和堂侄孫峻私通 利用情人殺死妹弟孫權7位夫人:唯一被立為皇後的竟被宮女縊死孫權火燒張昭傢門:對東吳開國功臣的溫和與強硬三國歷史上動物老蔡張昭為什麼不被孫權所重用?張昭簡介 三國時期被孫權倚重的治世之才張昭生平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陸遜因說話直被扣罪名  第三任丞相是名將陸遜。  陸遜是浴血疆場的人,自然不會像顧雍唯唯諾諾,而且他戰功赫赫,名望又高,信念就是“武死戰,文死諫”。習慣瞭講話很沖,直來直去,不會顧及到孫權面子。他對自己要求也嚴格,一個從來不犯錯誤、又沒有缺點的人,怎麼可能在領導頭腦中留下好印象呢?  孫權對他這種“一根筋”雖然明裡不說,但可以耍陰招。他任命陸遜做丞相,但一直沒讓他回建業,始終駐守在武昌。名義是上遊的位置太重要瞭,離開瞭陸遜不行。實際上是要他遠離朝廷,眼不見為凈。  不久,陸遜又卷入兩宮之爭(孫權兩子——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之間的鬥爭,後面還會提到),孫權終於抓到瞭他的把柄,也是擔心他威望太高,子孫們控制不住他,給他扣上大量莫須有罪名。狡兔死、走狗烹,陸遜無以辯白,憂憤而死。陸遜死後,傢無餘財。   步騭性格寬厚愛讀書  第四任丞相是步騭。步騭是淮陰士族步氏的後人,和孫權的步夫人是同族。  他最大的特點也是忍辱負重。年輕的時候,地方有個豪強叫焦矯,步騭為瞭和他處好關系,和一個朋友衛旌帶瞭禮物去拜訪他。到瞭他傢焦矯正在室內睡覺,兩人就在外面等待。  等瞭很久,衛旌受不瞭瞭,想要回去,步騭卻很淡定,勸他要忍。焦矯醒來後看見瞭他們,也不請他們進來,讓人在外面鋪上席子,叫他們坐在室外。吃飯的時候,自己桌前堆滿瞭佳肴美味,步騭、衛旌盤裡隻有很少的蔬菜。衛旌憤悶得吃不下去,步騭卻把飯菜全部吃光。

太子李建成為什麼沒能當上皇帝?李建成的結局

  太子李建成:被弟弟扭曲的準皇帝  血灑玄武門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大唐太子李建成與其弟齊王李元吉正欲上朝,唐高祖的愛妃張婕妤慌張而來。她告訴建成,秦王李世民昨日在高祖面前誣陷他和元吉淫亂後宮,今日又帶瞭諸多兵將前往玄武門。  李元吉明白,欲進宮就必須走玄武門。他所認識的李世民陰險狠毒,什麼事都做得出來。況且,李世民還帶著兵馬。他建議太子建成:“先把你我二人兵馬集結起來,然後派人告訴父皇你我生病瞭,看看形勢再說。”  建成卻道:“集結兵馬倒有必要,但托病不去卻不可。世民誣陷我們,我們要去父皇處說明白。倘若不去,不正說明瞭我們心裡有鬼嗎?”  太子建成在這種時候還敢於去見唐高祖,無非是因為玄武門守將常何是自己的心腹。即使世民有什麼小動作,玄武門兵將在自己的掌控之下,也無大慮。  兩人似乎還沒有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隻帶瞭幾名扈從騎馬趕到玄武門。進瞭門,到臨湖殿時,兩人覺得形勢不對。父皇的侍衛一個也未見。常何也不在。而且,一路行來,總覺得天上地下都是殺氣。  建成道:“恐有不測。”  一向驍勇善戰的元吉也感覺到瞭這種危機,拉著建成掉轉馬頭正欲回東宮,臨湖殿左右早閃出瞭李世民和諸多兵將來。元吉扭頭看李世民,大驚失色。隻見李世民渾身著鎧甲,手挽硬弓,騎在一高頭大馬上,儼然是兩軍對壘時的裝束。元吉一面叫建成快跑,一面向世民開弓放箭。但因為過於緊張,力道不夠,準度又失,三箭皆未中。元吉拍馬就跑,李世民卻並未向他放箭,而是把弓對準瞭李建成。一箭射去,李建成應聲落馬。   李元吉見建成落馬,扭轉馬頭欲救,旁邊又閃出李世民的爪牙尉遲敬德和七十餘騎來。元吉曾是這個爪牙的手下敗將,此時一見,更是慌亂非常。一不留神,被對方射中坐騎,跌落塵埃。李世民趁勢拍馬過來踐踏之,不想被樹枝掃落馬下。元吉大怒,上前揪住李世民,拔出長劍,可惜李世民渾身鎧甲,無處下手。元吉搶過李世民的弓來,對著笨拙的李世民當頭罩下,想要勒死他。誰知尉遲敬德趕到,手起刀落。元吉緊隨著太子建成而去瞭。  在這一弒太子過程中,建成帶來的扈從大部分被殺,隻有幾人逃出瞭玄武門,趕到東宮報信。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得知建成已死,痛哭嘆息道:太子生前待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與領副護軍薛萬徹、謝書方率領東宮、齊府精兵兩千人飛馳玄武門。  李世民早已安排張公謹關閉城門,兩千精兵不得入,放箭萬支。掌握玄武門衛兵的敬君弘開城門與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大戰,瞬間被殺。守門兵與東宮精兵戰多時,喊殺聲驚天動地。領副護軍薛萬徹主張去攻打秦府,來個釜底抽薪。李世民張皇失措,令尉遲敬德舉起建成、元吉二人首級,東宮兵將見大勢已去,大部分逃散,但仍有小部分士兵在奮力攻門。  李世民令爪牙尉遲敬德手持長矛,去見唐高祖。高祖大驚失色,“今天誰作亂?你來此幹什麼?”  尉遲敬德不拜高祖,緊握長矛:“太子與齊王作亂,已被秦王誅之。秦王怕驚動陛下,派我來保護你。”  高祖長嘆,問一向支持李建成的大臣裴寂:“事情想不到真發生瞭,現在該如何是好?”  裴寂不答。因為惡棍尉遲敬德的長矛閃爍著帶血的光。  早被李世民收買瞭的大臣陳叔達恬不知恥地接口道:“建成與元吉無功於天下,常嫉妒秦王大功,今被秦王誅之,實是人心所向。陛下現在如果能將國事交於秦王處理,就沒有事可發生瞭。”  尉遲敬德又道:“現在外面仍有東宮與齊府亂賊頑抗,請陛下降手書,令諸軍並受秦王處分。”  高祖在心裡講,我不答應行嗎?你不給我一矛?  太子建成與齊王元吉的頭顱血已滴盡,李世民在玄武門下脫掉戰袍,去面見唐高祖。高祖前後左右之衛兵早被李世民在埋伏之前鏟除,李世民說什麼就是什麼瞭。相關閱讀推薦:李君羨是誰的兒子?李君羨是李建成的兒子嗎李建成無能?李世民擊敗竇建德離不開他的支援大唐第一位太子李建成被歷史扭曲的“準皇帝”唐初太子李建成為保儲位使奇招:與父皇妃子私通揭秘:唐太宗李世民為何改哥哥李建成的歷史形象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建成大功不可沒  作為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在唐帝國未成時所立功勛是卓著的。可以這樣講,如果李淵沒有建成,就很難成為唐高祖。也就是說,有瞭李建成才有瞭後來的唐帝國。  隋朝末年的政局不穩和社會上風傳的“李氏當為天下”的讖語讓太原留守李淵在躊躇滿志的同時也驚恐不已。他稱得上是一位具有真知灼見的政治傢,在留守任上,他的眼光與胸襟都是隋朝其他大臣所不能比擬的。  他早有反意,但當天下已難以收拾,讖語人人耳熟能詳的時候,他的準備還不充分。隋文帝已經對朝中幾位姓李的大臣起瞭疑心,並且逼反瞭李密。作為太原留守的李淵自然也逃不過去,他很怕被隋文帝殺死。於是,稱病不去京城就成瞭他那時經常玩的把戲之一。  他先讓李建成和李世民分別於河東和晉陽密結各路英雄,收羅人才以備起兵。當時李世民不到二十歲,閱歷不如李建成,性格更不如李建成“仁厚”,所以,李淵把大寶都押在瞭河東李建成的身上。李建成在河東獨當一面,後來又參與瞭太原起兵密謀,這一切都在情理之中,容不得半點懷疑。  公元617年,隋太原副留守的腦袋被李淵砍掉,李淵宣佈正式起兵反隋。一個月後,李建成奉命從河東風塵仆仆趕回太原,就起兵後的戰略制定和組織工作與李淵進行瞭最大程度上的協商。   從這時起,李建成為大唐的建立浴血沙場,創下瞭赫赫戰功。從太原起兵到攻占隋都長安,唐軍進行瞭數次慘烈的戰役,其中決定性戰役的總指揮都是李建成。  第一場大仗的對手是西河郡丞高德儒。是時,李建成引兵攻西河郡,高德儒死守。李建成與士兵同甘苦,深得民心,很快便活捉瞭高德儒而結束瞭戰役。  平定西河郡後,李淵建大將軍府,組建三軍。以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左三統軍。七月,李淵率軍三萬離太原西進長安,隋朝西留守代王佑派隋名將宋老生領精兵兩萬守霍邑,又派大將軍屈突通守河東。兩人互相照應,相約一方受攻擊,一方必救。  適逢陰雨連綿,糧草不繼,又有消息來說北方突厥與割據勢力劉武周將乘虛襲擊太原,人心惶惶。李淵依裴寂等人建議,欲退兵太原,再圖後舉,但李建成卻苦諫,李淵隻好作罷。  二十八日,太原糧草運到。  八月初一天氣轉晴,李淵命晾曬鎧仗行裝。  初三清晨,李淵即率輕騎借濃霧掩護,沿傍山小道直趨霍邑。  為防宋老生閉門固守,李淵采納建成用輕騎誘其出戰之計,親率騎兵數百至城東,命建成、世民各率數十騎,逼至城下辱罵,以激怒宋老生。並將士卒分十餘隊由城東南向西南佯動,造成攻城假象。宋老生大怒,親率三萬大軍從東門、南門出戰。這樣正中瞭李建成之計,經過激戰俘獲瞭宋老生。  奪取霍邑後,李建成統領一路軍馬,屯永豐倉,守衛潼關,防禦屈突通和李密入關,占據永豐倉糧餉基地,李建成采取積極的防禦措施,大敗屈突通,保住永豐倉,解除奪取關中後顧之憂,為順利占領長安打下基礎,李淵當時大喜道:屈突通東行不可,西歸無路,不可為虞矣。  成為太子後的李建成的主要活動已經從戰場上退下來,進入到瞭一個更高層次,那就是輔佐高祖處理軍國大政,參與決策。高祖外出時,則要居守監國。  也正是因為此,後來諸多被李世民收買的朝中大臣總以建成無功於社稷在高祖耳邊吹臭氣。可這群大臣似乎忘瞭一件事:李建成已不是帝國未成時的李建成,他已經是準皇帝瞭。難不成,讓未來的大唐天子還以馬上治理天下?!當這些大臣們在吹捧李世民東征西討之功時,顯然忘記瞭一件事:沒有建成太子就不可能有李世民的軍事成功。分頁:2/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我們可以看一看下面幾件事情。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世民討伐王世充,建成太子鎮蒲州防禦突厥。在保證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同時還促成瞭行軍總管段德操擊敗梁師都與突厥的聯合進犯。  武德四年(621年)三月:李世民與竇建德征戰,稽胡軍隊數萬人騷擾大唐邊疆,李建成又奉命率軍討伐。隊伍駐紮在贊州,與稽胡軍相遇,李建成指揮唐軍進擊,大破敵軍,斬殺幾百人,俘虜一千多人。  武德四年(621年)八月:李世民征伐劉黑闥,李建成安撫北境。  武德五年(622年)、六年(623年)、七年(624年):防禦突厥。  由此可見,上述所定論不虛。在這之外,太子建成在輔佐高祖治理國傢政事的同時,也進行瞭幾次軍事行動。如鎮壓亂民祝海山的暴亂以及征討李世民未剿滅的劉黑闥。  隻不過李世民是在臺前,而建成太子卻是在幕後。但也正如劉邦所論之“功人”與“功狗”一樣,誰是人誰是狗,明眼人一眼便可看出。  一個真實的建成太子  如果可以,真希望能將篡改《舊唐書》的許敬宗凌遲。如果不是他,有關建成太子的事情不會隻寥寥數筆,建成太子也不會變得面目全非。  幸運的是,我們從關於李建成的幾件事上還是可以搜尋出其真實面目的。歷史掩蓋不住李世民篡改國史的醜惡,更掩蓋不住建成太子的真善。  第一件事是玄武門兵變時,東宮翊衛車騎將軍馮翊與馮立痛哭不已,與眾將士言:太子生前對我等不薄,此刻正是報恩之時。遂奔赴玄武門,為建成報仇。古來士為知己者死,二馮所為正是此註腳。  第二件事是破劉黑闥之戰。作為唐朝統一中的最後一場戰爭,它的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在建成太子破劉之前,已有元吉與李世民征討過,但由於二人沒有對他們實行安撫政策,反而還施行“懸民處死”的高壓政策,再加上這些人對李傢的疑懼心理,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劉黑闥再次造反,抵抗大唐。   李建成隻好親自征討之。他接受瞭魏征“今宜悉解其囚俘,慰諭遣之,則可以坐視離散”的建議,改變過去“妻子系虜,欲降無繇”的高壓政策,實行寬大安撫政策以爭取人心。史載:“建成至,獲俘皆撫遣之,百姓欣悅。”為瞭擴大影響,李建成讓被釋者互相轉告:“若妻子獲者,既已釋矣。”這一措施起到瞭爭取民心、瓦解鬥志的作用,起到瞭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結果劉黑闥部隊“眾乃散,或縛其渠長降,遂擒黑闥”。這樣,李建成沒費一兵一卒就成功地解決瞭河北問題,使唐初社會安定瞭下來。在這一事件中,雖然采取的寬大安撫政策是出於魏征,但實施者卻還是建成。  和李世民一樣,建成太子也曾廣羅人才,善待賢才。“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僧道博徒監門廝養,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雲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  在建唐前後,他招攬瞭許多謀臣猛將,為他出謀獻策。這些人中的許多人都成為後來的貞觀名臣,為貞觀之治作出瞭貢獻。如李建成的謀臣魏征後來在貞觀年間以諫諍之臣而聞名,李建成曾甚禮之。武將中的馮立也在後來的貞觀年間“甚有惠政”,也曾被李建成視為心腹。名臣韋挺,“太子遇之甚厚”。另外還有鄭善國、李綱等,都受到李建成的優待。  那麼,讓我們看看這樣一個人被許敬宗描繪成什麼樣的吧。《舊唐書·隱太子傳》記:(建成)與元吉謀行鴆毒,引太宗入宮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淮安王神通狼狽扶還西宮。高祖幸第問疾,因敕建成:“秦王素不能飲,更勿夜聚。”  看看這段精彩的描述,絲毫不比武俠小說的盤腸大戰遜色。“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數升”,始終不明白,一個吐瞭數升血的人還能活下來?!  在這裡,除瞭把李建成描述成一個陰狠歹毒的人外,還被描述成瞭一頭豬。既然李世民吐血數升,假設不死,那麼毒藥的分量應該與酒相當。如果這個事情存在的話,就應該是這樣一個場景:建成太子端著一碗比芝麻糊還稠的酒給李世民喝。李世民費瞭好大勁才把酒舔幹凈,然後肚子疼痛,回傢吐血去瞭。  就在這個時候,不知是誰報告給瞭高祖,說世民喝瞭像芝麻糊一樣的酒,在吐血呢。按照人嘴的大小和腸子的直徑與血的數量,高祖到瞭世民處,李世民肯定還在吐。在把李建成描述成豬的同時,也把李世民刻畫成瞭更蠢的那一頭。  這隻是史書中一個小片段,還有一件事是,建成太子給瞭李世民一匹根本已經站不起來的劣馬,想摔死李世民。李世民大概在當天眼睛迷離,沒有看清那匹馬到底是好馬還是劣馬。但這個打瞭半輩子仗的人騎上馬時卻還沒有感覺出馬是劣馬,於是,在高祖眼皮子底下摔倒瞭。即使這件事是真的,那也是李世民在高祖面前作秀。分頁:3/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建成太子真的就這樣愚蠢和冷血嗎?所有的事實已經證實這是胡編出來的。唐朝時小說還不發達,所以許敬宗編的這兩個故事在當時可能會蒙住一群人,但現在,恐怕隻能蒙住傻子。  其實,貞觀之治的出現先有李淵打下瞭堅實的經濟與政治基礎,後有諸多謀臣的輔佐,打一個不雅的比喻,隨便放到龍座上一個人,隻要不是白癡,都能做到此一點。  關於他的納諫如流,從貞觀後期他和魏征的一段談話裡可看出背後的意義來。  魏征:陛下貞觀之初誘導別人提意見;三年以後,見納諫之人樂之。但前後相比,受諫之勉強已有瞭。  李世民大驚(被魏征看穿而驚):你憑什麼這樣講?  魏征:陛下初即位時,有人犯罪,您賜以死。孫伏伽諫止,認為此人罪不當死,您賞賜給瞭孫蘭陵公主園,值百萬。有人說賞太厚,您說,之所以這樣,就是想讓人使諫也。但後來柳雄犯罪,戴胄上諫說不當死罪,您隻是給予瞭戴胄一番表揚而已。近日,皇甫德參上書說,修洛陽勞民傷財,您卻有點不高興,還說,國傢不使一人,不收一租,我們吃什麼喝什麼?所以,我知道您對納諫之事不上心瞭。  這段話記載於《唐書·魏征傳》中,從此段記載中可以看出,李世民的所謂納諫,不過是做給人看的。隨著後來的貞觀之治的出現,他便現出瞭本來面目。  既然他的納諫是做給人看的,那麼,歷史記載的他肚量之大就可想而知瞭。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病危,他以為自己就要完蛋瞭,便囑咐太子說,徐茂公這個人太忠義,當初李密造反被殺,他不避嫌疑,替他收屍;他的結拜兄弟單雄信犯瞭死罪,他先是以官爵為單雄信贖罪,後來又割下自己的肉喂單雄信。所以,這個人雖然有才智,但你卻於他無恩,恐怕我死後你上臺不能服他,我先把他廢黜瞭,等你上臺用他為仆射,如果他不服氣,就殺瞭他。   這就是李世民親口對兒子說的話,徐茂公是什麼人?參加瞭玄武門兵變,在並州十年,突厥不敢越雷池一步。他曾當眾誇獎徐茂公說,古之衛青、霍去病都不及他。但這樣一個為唐朝安定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李世民卻是不放心的。  尉遲敬德,這個在玄武門兵變中出力最多、雙手沾滿鮮血的李世民的鷹犬後來也不被李世民所放心。他曾看著尉遲敬德的滿臉橫肉問:有人說你要造反,為什麼?  滿臉橫肉的鷹犬氣急敗壞,“對!我是要造反。我跟著您征戰四方,身經百戰,看看我現在渾身都是傷。天下已定,您卻懷疑我要反?”  說完後,還撒嬌,把衣服脫瞭扔在地上,把身體上的傷痕給李世民看。  李世民趕緊擠出眼淚來,“快穿上衣服,我不懷疑你瞭”。  引上面幾件事,無非是想說明一件事:李世民並不是一個有德明君,但看他治理國傢之術和殺死建成之策,且可算作是有道(術)之君而已。  洞燭秦王之奸的李元吉  公元618年,大唐武德元年六月七日,唐高祖李淵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封次子李世民為秦王、元吉為齊王。  一個人被立為太子,就註定瞭他是未來的皇帝!這就要求他必須學習如何治國、如何理政,註定瞭他將不再如創業之初那樣東征西殺,也註定瞭他不會再立戰功。  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後,常要按照李淵的指示學習治國之道。也正因此,才讓李世民的累累戰功被世人所見。在李世民開疆擴域過程中,一直跟隨他的齊王李元吉對其可謂洞燭其奸。  元吉本是一介武夫,之所以與建成走得很近,不過是因為建成毫無心機,仁厚寬簡。此性格讓建成做人做事都無遮無掩,這就讓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李元吉覺得此人“可交”。在這裡倒很有必要說一下元吉這個人。被篡改過的《舊唐書》裡說,元吉也有奪太子之位的想法。但他卻沒有如李世民那樣直接和建成太子對抗,而是先和太子建成聯合殺李世民。因為他知道自己的勢力和號召力根本不可能與李世民相比,待殺掉李世民後,他再圖建成太子。我不知道這是哪個笨蛋文人篡改的,首先就沒有一點邏輯思維。建成本是忠厚老實之人,李元吉如果不是傻子自然就能想到下面這一招:殺掉李世民誣陷建成太子。他殺李世民的機會多不勝數,常和李世民在外征戰。在戰場上,機會多的是。何必要招搖過市地和建成太子聯合呢?  假設李元吉是傻子,他也的確有篡太子之位的想法,作為武夫的傻子做事肯定是以武力來取勝,他齊王府不是沒有武功高超之人,況且他自己就是一員比李世民要厲害出許多的猛將。他想殺李世民不是輕而易舉的事嗎?分頁:4/5頁  上一頁2345下一頁  從他和建成太子來往頻繁可以得知,他不是傻子,他懂得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又從建成被李世民射死後,他想把李世民勒死的表現來看,他和建成的情誼之深厚毋庸贅言。那麼,《舊唐書》何以要篡改關於李元吉的事情呢?原因隻有一個:這個頭腦簡單的武夫太忠於建成。而李世民早就在《舊唐書》上把建成定義為不忠不義之人,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有元吉這樣忠誠的朋友呢?  李世民的城府之深、詭計之多,讓李元吉覺得跟這個二哥在一起很費腦筋。因為常和李世民奉父皇之命定天下,他清楚地知道李世民絕不是甘心當秦王的主!他跟建成說,老二常和父皇來我府上,我的護軍宇文寶武功瞭得,讓他埋伏在我寢室,把老二幹掉。  建成急忙搖頭,此事不可,你絕不要做!  元吉大怒:我是為你好!看來我是狗拿耗子瞭?  此事不久,突厥鬱射設屯軍河南,入圍烏城。太子建成便跟李淵建議用元吉代李世民督軍北討,李淵答應後,建成又怕元吉出事,便希望李世民的部下秦叔寶、尉遲敬德、程知節、段志玄等與之同行。  元吉趁勢向高祖建議,將秦王手下的兩個狗頭軍師杜如晦、房玄齡趕走。高祖對李世民“廣納狡詐之人”的事也略知一二,便答應瞭。元吉又道:“秦王狼子野心,若提防不得,請殺之!”  高祖回答:“諸大臣都認為他有平定四海之功,況且,他並無奪太子之位的行動,一旦殺瞭他,何以向天下人說?”  元吉回答:“他出征時常違詔敕,初平東都之日,偃蹇顧望,不急還京,分散錢帛,以樹私惠。違戾如此,豈非反逆?但須速殺,何患無辭!”  高祖不語,元吉見此情形,怏怏而退。  適值李淵要避暑太和宮,按照慣例,李世民與李元吉要跟隨。元吉找到李建成道:“到瞭太和宮,當興精兵襲取之。抓住他後置土窖中,隻開一孔以通飲食。”   建成還是沒有同意。不久,李世民搶占先機,發動瞭玄武門兵變,元吉與建成被殺。李元吉雖然洞燭其奸,但卻遲遲得不到下手的命令,是以大敗。而李世民卻是一個隻憑傳言就殺人的人。  他的猛將李君羨,因促成瞭“便橋之盟”,所以李世民當著眾臣誇獎道:“使皆如君羨者,虜何足憂!”但就是這樣一位功臣卻在不久後被李世民殺掉瞭。早在貞觀初,白日接連出現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當皇帝。”其時又有謠言:“當有女武王者。”  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羨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說出來。李世民張著嘴半天沒回過神來,好久,才陰笑著說道:“明明是一個男兒,怎麼叫女孩子的名字?”  又因為李君羨官邑屬縣名裡都有“武”字,李世民覺得太史之占和謠言很可能要驗在這個李君羨身上。他當初想要殺建成太子時也造瞭許多謠言,難道這個李君羨……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久,他把李君羨調到華州做刺史,又密令禦史彈劾他。如他所願,一份“李君羨與狂人為妖言,謀不軌”的奏書到瞭他面前,他馬上下令斬之。  如果建成太子有一點李世民的狠毒之心,元吉根本就不用死瞭。元吉臨死前很可能後悔,遇到瞭太子建成這樣“老實”的笨蛋,不然,死的定會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歷史就是歷史,由不得半點假設。但是因為抱著對建成太子太大的遺憾與對李世民的仇恨,不得不假設一番。從古至今,區分一個君主是否昏與明、庸與聵的標準似乎就是他的業績。而這種業績是留給後人的,也就是說,後人才有資格評價誰是明君誰是昏君。這後人裡還分兩種,一種是文人,一種是普通百姓。  事實上,在任何一個朝代,百姓對上都所知甚少。對於“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會來講,百姓訴苦的時間要遠大於他想要瞭解朝廷內部形勢的時間。大唐雖然太平強盛,但跟老百姓沒有太大關系。所謂太平,不過是收老百姓的稅順利一些;所謂強盛,不過是讓境外的諸族臣服而已。  現在無法瞭解當時老百姓對李世民的評價到底是什麼樣的瞭,即使有,恐怕也不能置於史書。況且,前面已經說瞭,老百姓根本就沒有時間和心思去參加時政。所以,太平盛世之於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暫的安生時間來過日子而已。  後人中的老百姓會以“明君”二字評價李世民,因為他開創瞭太平盛世。而後人中的文人卻不這樣看,他們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時還會對皇帝之位的來龍去脈進行理論。他們理論的結果就是李世民“皇帝之位”來路不明。在他們這裡,“明君”二字已經去掉瞭“明”字。  在前面我們講過,貞觀之治的出現是高祖李淵奠定的基礎和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結果。那麼,假設是建成太子當國,根據他的個性與品行,他自然也會將大唐帶到太平強盛的境地中來。他還會成為世人眼中的明君。  但他失敗瞭,他沒有坐上本該是他坐的龍椅。因為他遇到瞭李世民,一個比他在心機上要高出許多,但在品德上要差許多的李世民。分頁:5/5頁  上一頁345下一頁

中國歷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皇帝是誰?漢獻帝劉協

  導讀:漢獻帝劉協不僅享受天倫,壽終正寢,死後以天子規格和禮儀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還廣施仁政,懸壺濟世,造福一方,為民傳頌,堪稱中國歷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皇帝。  破巢之下幾完卵?亡國之君多悲慘。在歷史上,亡國皇帝被毒害、刺殺、砍頭的例子不勝枚舉;而那些有幸能夠委曲求全、茍活性命的,其結局自然又是另一番境地。相比之下,漢獻帝劉協不僅享受天倫,壽終正寢,死後以天子規格和禮儀下葬,而且他在有生之年還廣施仁政,懸壺濟世,造福一方,為民傳頌,堪稱中國歷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皇帝。  劉協(181—234),漢靈帝之子,東漢最後一位皇帝。因為皇權軟弱,朝臣跋扈,劉協從即位之初就註定要充當傀儡,他先後見識瞭董卓的淫威,目睹瞭郭汜的無禮,領教瞭曹操父子的霸道,事事仰人鼻息,處處受制於人,可謂命運多舛。建安二十五年(220)正月,曹操病死,曹丕於同年十月逼迫劉協遜位,以魏代漢,劉協成為亡國皇帝。  曹丕稱帝後,將劉協降為山陽公,“邑一萬戶,位在諸侯王上,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以天子車服郊祀天地,宗廟、祖、臘皆如漢制,都山陽之濁鹿城”(《後漢書》),並言稱“天下之珍,吾與山陽共之”(《三國志》),對劉協還算優待。接到逐客令後,劉協搬出瞭那座充斥著血腥,彌漫著權詐,沒給他帶來多少榮耀卻給他帶來無盡屈辱的皇宮。  曹丕為何沒有殺掉劉協?筆者認為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劉協長期充當傀儡,近臣被誅殆盡,威望勢力不足以對曹魏政權構成威脅,曹丕沒把他放在眼裡;二是曹操將三個女兒嫁給劉協,二女兒曹節是劉協的皇後,為人性格剛烈,忠心護夫,曹丕敬畏曹節,對劉協也未太敢造次。為此,曹丕采取折中的辦法,把劉協貶到離曹魏首都洛陽不遠的山陽,便於監視。  山陽城(今河南焦作)是山陽公衙門所在,但劉協大部分時間居住在濁鹿城(今河南修武)。劉協做山陽公的事跡,正史不載,但修武一帶卻至今流傳著他廣施仁政、親民愛民之事。劉協來到濁鹿後,四處巡察民情,看到民不聊生,便派人四處張貼榜文,宣佈所有賦稅一概減半,墾荒種植者免交三年賦稅。消息傳出,飽受苦難的山陽百姓奔走相告,無不稱頌。  除瞭輕徭薄賦,劉協還利用自己的精湛醫術救死扶傷。東漢末年,由於連年征戰,致使百姓多患癰瘡,疫病流行,張仲景、華佗等一代名醫也應時而生。劉協當皇帝時,曾有幸拜華佗為師,向他學習內科、外科、婦科、兒科、針灸、正骨等醫術。劉協本身聰明睿智,也很有學問,再加上宮中所保存的醫療圖籍甚多,所以掌握瞭比一般人更多的醫藥知識。   遜位之後,劉協不以政治為意,而是融入民間,關切民生,體會百姓之苦;以醫為業,懸壺濟世,為病人解除痛苦。劉協當皇帝時雖然窩囊,但退位後卻是個稱職的鄉村醫生,深受百姓愛戴,民眾敬之如父母。劉協為山陽老百姓免費治病,走到哪裡,就看病在哪裡。經劉協所救治,存活者甚眾,百姓皆感激涕零,山陽不少地方都為他立碑,以示愛戴。  劉協在山陽期間,曾多次到雲臺山附近采藥,在今天百傢巖上嵇山亭內的石刻畫像中,就有“山陽公行醫圖”。對於從雲臺山上挖下來的中草藥,劉協從不收費,紮針、艾灸、拔罐、刮痧都不要錢,隻有對購來的藥物,才酌收成本。劉協的這種行醫方式,流傳至今。在農村,“中藥不還價,針灸不要錢”等民俗,據說就是從劉協那時留下來的千年老規矩。  劉協被貶到山陽後,皇後曹節拼死相爭,也得以來到劉協身邊。劉協和曹節二人攜手到雲臺山采藥,施醫救民,雖無法與宮中生活相比,卻也成就瞭一段佳話。百姓出於對他倆的感激之情,尊稱他們為“龍鳳醫傢”。另外,劉協的子孫中有不少也居山陽。有嬌妻子孫陪伴身邊,得享天倫,處於親情、人情、民情的溫馨圍繞中,這也是劉協不幸中之大幸。  興辦義學,是劉協在山陽的又一大貢獻。黃初五年(224),劉協、曹節夫婦看到山陽舊的校舍殘垣斷壁,處處是危房,便傾其所有,捐錢修校舍,並聘請有名望、有學問的卜商前來任教,宣佈不論貧富人傢的子弟,都可以接受教育,貧窮人傢的孩子也有瞭讀書的機會。可以說,劉協任山陽公國時期,是山陽繼魏文侯建立山陽邑校以來的又一個繁榮時期。  當皇帝,劉協無法施展個人才華;當山陽公,劉協卻可以一展身手。經過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山陽人民安居樂業,百業興旺。空閑時,劉協喜歡到濁鹿城北的小山上登高遠眺。盛夏季節,他常到國北的百傢巖遊玩,一邊納涼,一邊觀賞吼聲如雷、噴珠濺玉的天門瀑佈,在那裡留下瞭“避暑臺”的遺跡,現在該處尚有宋人石刻“漢獻帝避暑臺”六個大字。  曹魏青龍二年(234)三月,劉協病逝,享年五十四歲。魏明帝曹睿聞訊後,“素服發哀,遣使持節典護喪事……追謚山陽公曰孝獻皇帝,冊贈璽紱……車旗服章喪葬禮儀,一如漢氏故事”,緊接著又宣佈大赦天下。八月,劉協被安葬於山陽國,陵曰禪陵,置園邑。  劉協下葬之日,山陽百姓紛紛含淚前去送葬,用衣帽包上黃土,在墓地上堆成瞭一座古漢山,成為見證劉協造福山陽的一座不朽的豐碑。山陽百姓還在古漢山村東修建瞭山陽公廟便於祭祀,清明節前來憑吊的人更多。二十六年後,也就是甘露五年(260),曹節去世,與漢獻帝合葬禪陵。因百姓護陵有方,禪陵成為豫北地區唯一一座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寢。  九歲登基,四十歲下臺,三十二年間,劉協在一撥撥權臣的挾持下,過得窩囊,活得憋屈。遜位後,劉協沒有像某些得以活命的亡國皇帝那樣萬念俱灰,自甘墮落,碌碌無為,消極度日,而是及時調整心態,在山陽公的位子上實現瞭價值,活出瞭精彩,並且永遠活在瞭山陽百姓心中。有所建樹,有所作為,與其他亡國皇帝相比,劉協的結局是最好的。  劉協死後,後人劉康、劉瑾、劉秋先後嗣襲山陽公。據日本史書《日本書記》、《古語拾遺》、《續日本紀》記載,劉秋為山陽公時期,劉協的後人劉阿知率領族眾兩千餘人移居日本,成為日本社會中地位尊高的新貴族,並在日本繁衍生息。日本的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傢族據說都源於修武,是劉協的後裔。近年來,不少坂上、大藏、原田三姓後人到中國祭祖,其中不少人專程到修武尋根謁祖,祭拜漢獻帝劉協。這是後話。相關閱讀推薦:傀儡皇帝漢獻帝死在哪又葬在哪?漢獻帝劉協生平中國歷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皇帝:漢獻帝劉協 漢獻帝劉協的皇後是誰?漢獻帝的兒子有幾個?漢獻帝是怎麼死的?歷史上漢獻帝劉協是被誰所殺漢獻帝劉協簡介 漢朝最後一個皇帝劉協怎麼死的?

鄧禹是怎麼死的:東漢開國第一功臣的結局如何?

  鄧禹是漢光武帝劉秀身邊的謀士,漢明帝劉莊時期,評選東漢幫助劉秀打天下功勞最大的《雲臺二十八將》中NO.1。宋代軍事理論傢何去非曾將鄧禹視為劉秀能夠成就霸業的關鍵人物,比之為西漢的蕭何。  鄧禹是誰  鄧禹字仲華,南陽新野人,和劉秀老婆陰麗華是同鄉。鄧禹從小的學習成績很好,十三歲就到京城長安最有名的大學學習新文化,而當時他的大學同學就是二十多歲的劉秀。  十三歲,隻是小孩的年齡,鄧禹遠離傢鄉,身邊沒有親人,當時劉秀二十多歲,成人瞭,在鄧禹面前就是老大哥,因為兩人的身份都來自農村,性格也很投機,所以在京城的日子,窮秀才劉秀的身邊總是屁顛屁顛的跟著一個小鄧禹。  大學畢業後,兩人都各自回瞭傢鄉,這個時候王莽改革失敗,天下大亂,老百姓沒好日子過,隻能扛起菜刀起義去瞭。劉秀也參加瞭他哥哥的起義運動,騎著牛車哐當哐當就準備和政府的軍隊打一架,最後因為兵少,投靠瞭當時最大的起義部隊,綠林軍的劉玄,號稱更始帝。   而此時的鄧禹正根據不斷打聽來的情報,分析天下大勢。當時更始帝劉玄剛即位做上皇帝,準備和王莽的政府軍大幹一場,打仗需要人才,於是很多人都開始推薦鄧禹,這傢夥讀過書有文化,是做軍師的好材料。說的劉玄都很動心,幾次派人去請他,可惜鄧禹就是不答應,認為更始帝難成大器,打工的拒絕瞭大老板。  沒過多久,劉秀劉演哥倆用兩萬人昆陽城下打敗瞭王莽的四十萬軍隊,直接把剛建國沒幾年的新朝給打趴下瞭,這一仗的結果就是老板更始帝害怕劉秀劉演倆兄弟太猛,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把劉演給殺瞭,而劉秀,則一個人放到瞭兵荒馬亂的河北,並下瞭一個不可能的任務:統一河北大大小小幾十股起義部隊。  這個時候,鄧禹準備出手瞭,他跋山涉水,千辛萬苦找到瞭河北的劉秀,希望劉秀可以留下自己。  鄧禹對劉秀有什麼幫助  其實鄧禹對劉秀最大的幫助,就是對天下大勢的判斷,類似諸葛亮在茅屋對劉備談論的三分天下。  鄧禹的建議主要分兩個方面:  第一、對當時形勢的判斷  鄧禹認為,推翻瞭王莽的新朝之後,稱王稱帝的有十多個,但是配做劉秀對手的,主要有兩個:一個是劉玄的綠林軍,另一個則是赤眉軍。此時王莽已經被打敗,現在正是群龍無首的大亂鬥局面,雖然綠林軍和赤眉軍整體力量最強大,但是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才能逐個吞並這些割據一方的諸侯。  而這段時間,劉秀就可以系統的壯大自己,在沒有競爭的真空環境下,野蠻生長。劉秀正是依靠這段時間,聯合真定王劉揚,統一河北全境。  第二、得民心者的天下  當時各個地方的起義軍,比如最大的綠林軍和赤眉軍,他們的問題就是軍紀差,沒有約束。綠林軍中主要是強盜,赤眉軍則是一群土匪。所以他們每到一個地方,就是搶劫、殺人、放火。  鄧禹給劉秀的第二條建議就是爭取民心,重嚴治軍。相關閱讀推薦:鄧禹簡介 東漢宗室名將雲臺二十八將之鄧禹生平鄧禹是誰?鄧禹是怎麼死的?鄧禹簡介 協助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的鄧禹生平雲臺二十八將之首鄧禹 解密中獎排名圖東漢鄧禹敬神的故事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劉秀本身是一個野心很大的人,擁有很強的自尊心,不甘於在更始帝手下做一個小小的諸侯,但是又苦於勢單力弱,沒有挑戰霸權的資本。這個時候遇到鄧禹,聽到鄧禹不僅沒有恥笑劉秀的自不量力,而且還詳細分析瞭天下大勢,正面支持瞭劉秀要做老大的想法。  兩百年後,劉備聽到諸葛亮的隆中對,估計就和當時劉秀內心的沖擊是一樣的,話一出口就征服瞭劉秀的心。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完美的化身,智慧、謀略無一不精,但是鄧禹畢竟隻是一個凡人,我們現在來總結鄧禹的能力,是長於謀略,真刀實槍的打仗卻並不是他的強項,要知道,鄧禹跟著劉秀混的時候,才25歲,比諸葛亮還小瞭兩歲。  鄧禹率領軍隊,打敗過綠林軍的幾十萬軍隊,攻占瞭河東和安邑,但是被赤眉軍在長安打的沒瞭脾氣,土匪的戰鬥力太強瞭。當時王莽的新朝被滅後,綠林軍占據瞭長安,沒多久,擁有極強戰鬥力的赤眉軍團,殺瞭更始帝,開始占據長安。  鄧禹沒敢直接和赤眉交戰,而是先把長安周邊的城市掃蕩瞭一遍,赤眉軍團在長安吃喝玩樂瞭個把月,準備撤退,卻殺瞭回馬槍,進入長安城的鄧禹屁股沒坐熱,就被赤眉趕出瞭城。  劉秀又派馮異聯合鄧禹繼續攻打赤眉,被赤眉耍瞭個小計策,又輸瞭,而且這次敗的連開襠褲就丟瞭,鄧禹隻帶瞭24個人跑回河北。  雖然鄧禹打仗沒有那麼牛,但是劉秀還是一如既往的信任,至於原因,主要是因為鄧禹是從小就跟著劉秀一起混,從一起讀書到一起打仗,鄧禹被劉秀認為是自己的心腹。當時跟著劉秀打仗的大部分將領都是在河北,和真定王劉揚結盟後加入的。  隻有鄧禹才是劉秀的嫡系。   鄧禹是怎麼死的  劉秀當上皇帝之後,鄧禹也很識趣,主動上交瞭兵權,辭去瞭朝中的職務,官也不當瞭。鄧禹有十三個兒子女兒,都沒鼓勵他們去享受高官厚祿,而是讓他們學一樣安身立命的手藝。  鄧禹自己在退休之後,抱抱孫子,曬曬太陽,享受天倫之路。正因為鄧禹對皇帝絕對的忠心,又不貪圖榮華富貴,每個朝代在評價歷史上最有名的大將時,鄧禹都是榜上有名的那個。  公元58年,也就是漢光武帝劉秀去世的第二年,鄧禹死瞭。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孫權10個子女的結局:孫權子女均非正常死亡!

  導讀:孫權是個長壽的皇帝,然而他的子女們中,孫休、孫登、孫慮是生病去世,但最長的也隻有30多歲,不知道得瞭什麼奇怪的病,為何治不好。其他的人死於流放或被殺。總體概括:所有的子女都不得好死。  孫休治不好的心病就是孫亮,他的弟弟,前任皇帝。被孫綝廢黜後,貶為會稽王,押送到會稽(今紹興)居住。這個人就像受瞭重傷的老虎,但不論如何,他曾是山中王,說不定哪天又威風凜凜地復出呢?  孫亮莫名其妙死瞭  公元260年,孫休當政後的第3年,會稽郡有一個流言開始四處蔓延,大傢說得有鼻子有眼,說孫亮又要到建業做皇帝瞭。  很巧的是,會稽的地方官接到孫亮傢奴的告發,說孫亮妄議朝廷,心懷怨恨,有非分之想。地方官嚇得不輕,立即上報朝廷。於是,孫亮再從會稽王貶為候官(今屬福建)侯,立即遣派去新封地。在押送的路上,孫亮死瞭,官方給的解釋是自殺。死時僅17歲,所有護送他的人都被逮捕審問、判罪處死。  另有傳說孫亮是被毒死的,一切成瞭謎,也許從頭到尾都是安排好的。幕後的主使是不是孫休,無從考證。   孫休當政隻有7年  雖然這件事有非議,但孫休總體來說是不錯的皇帝。他重視教育,鼓勵軍中子弟們認真學習,並且還考試評優劣;推進仁政,加強農桑生產,減輕百姓賦稅,經常派官吏去瞭解農民的疾苦。  他當政期間,主要是任用瞭兩個人,張佈主要執掌朝政,濮陽興負責軍事。 潘粵明飾演孫休  張佈是他的老部下,在殺孫綝時又立瞭大功,對他自是寵信無比。濮陽興少年就有才名,孫權時任縣令,後來步步提拔,出使過蜀國,回朝後任會稽太守。當時瑯琊王孫休居住會稽,兩個人的關系就非同一般。等到孫休即位後,征召濮陽興入朝擔任太常、衛將軍,與張佈成左膀右臂。  但兩個人都不能算是名臣。甚至是相互勾結,做瞭一些不法的事,在大臣和老百姓中的名聲並不好。  孫休勤奮好學,喜歡讀書,想要和兩個大臣韋曜、盛沖討論學問,這兩個人性格耿直,不畏權貴。張佈心虛,擔心兩人在孫休面前揭他的老底。於是花言巧語勸說孫休,不要接近這兩個人。  孫休很不痛快,說:我就是跟他們討論學問。你是怕他們舉報你的奸詐邪惡吧,你那些破事我又不是不知道。  張佈大驚,叩頭認罪。但孫休為瞭顧全老部下的面子,以後不再召這兩個人進宮。  濮陽興名聲也不好,當時朝廷想修建湖田,反對聲一片,因為耗資太多。濮陽興一定要完成這項浩大工程,征召大量兵士、百姓興修,工程所費人力、財力不可勝計。士卒死的死、逃的逃,還有的自殺,民怨沸騰。  但兩個人都不算野心傢,沒有做一把手的欲望,所以孫休在任時還是太平的,社會沒有發生劇烈的動蕩。  孫休當政時間很短,隻有7年。公元264年病逝,才30歲。  孫權子女死亡都不正常  孫權一共有7個兒子,3個女兒,至此,再梳理一遍這10個人的命運。  長子孫登,229年被立為太子,241年病死,活瞭33歲。  二兒子孫慮,早死,活瞭20歲。  三兒子孫和,242年被立為太子,250年被廢,後被孫峻殺死。活瞭30歲。  四兒子孫霸,242年被封為魯王;251年被廢,後被賜死。他生於哪一年難查,死時大約在20多歲。相關閱讀推薦:孫權之子孫亮為何被廢?傳因其妃子偷聽泄密關羽隨口拒絕和孫權聯姻 孫權調轉槍口瞄準劉備三國時孫權派出東吳一萬精銳為何在遼東被砍殺?張昭陸遜有才沒有好結局!揭孫權手下名臣的結局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五兒子孫奮,252年被封為齊王,因為是庶出,與太子徹底無緣。他一生鬱鬱不得志,心懷怨恨,擅自調兵、誅殺大臣。呂岱勸他,他回答:我就做違法的事,你們能把我怎麼樣?完全一副自暴自棄的無賴樣。等到孫皓即位,有傳言稱他將被立為皇帝。270年,孫皓懷疑他有野心,下詔殺死,五個兒子同時處死。他生年不詳,估計在30多歲。  六兒子孫休,258年即位,264年去世。死時30歲。  七兒子孫亮,252年即位為帝,258年被廢。不明不白地死去,僅17歲。  再來看看他的女兒。  大女兒叫做孫魯班,小名叫“大虎”,第一任丈夫,是周瑜的兒子周循。周循死得早。第二任丈夫,是衛將軍全琮。全琮謙和待人,平安去世。但孫魯班為人歹毒,害死瞭親妹妹和太子孫和。惡有惡報,她自己參與謀殺孫綝,事情敗露,被流放外地,後半生淒苦,死於哪年不詳。  小女兒叫做孫魯育,小名叫“小虎”,都是步夫人所生。第一任丈夫是朱據,後來嫁給瞭一個書法傢叫劉纂。她是被姐姐害死,老公朱據被孫弘害死,她和朱據的兩個兒子又遭孫魯班陷害,被孫亮捕殺。一傢人命運都悲慘之極。  還有一個女兒,經歷不詳,但也是死得早。  孫權是個長壽的皇帝,然而他的子女們中,孫休、孫登、孫慮是生病去世,但最長的也隻有30多歲,不知道得瞭什麼奇怪的病,為何治不好。其他的人死於流放或被殺。總體概括:所有的子女都不得好死。   “悔不該生在帝王傢”,這句話放在孫氏傢族也是合適的。因為多是相互殘殺而身亡,這與孫權沒有安排好即位人有極大關系。在“二宮之爭”時,孫權已經預感到國傢可能陷入大亂,對孫峻說:兄弟間不和睦,大臣們離心,恐怕就要重復袁氏的失敗,為天下人嘲笑!  然而他已無力避免這樣的悲劇。更有人認為,他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上,連袁紹、劉表都不如,屬於昏君中的昏君。  兩名大臣改立皇帝  孫休去世前,已立瞭太子,15歲。掌握權力的是濮陽興和張佈,卻不願意奉他為帝,他們決定行廢立大事,但選中的是史上有名的暴君,也是東吳的末代皇帝:孫皓。  孫休對這兩個大臣恩重如山,他們為什麼想做出這樣恩將仇報、大逆不道的事呢?還是痛苦抉擇後的無奈之舉?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西漢第一貪淳於長 淳於長結局怎麼死的?

  淳於長是西漢成帝時人,他憑借成帝的寵信,撈取權勢,並乘機以權謀私,貪賄巨額財產,成為貴傾公侯的一代巨貪,也被後人稱為西漢第一貪。那麼淳於長最後怎麼死的呢?一起通過淳於長簡介來瞭解下!  淳於長,字子鴻,西漢魏郡元城(今河北省大名)人。其父族雖無權勢,但母族十分顯赫:其姨娘王政君,是漢元帝劉奭的皇後,成帝劉鷔的皇太後;其大舅王鳳是大司馬、大將軍;二舅王譚、三舅王商、四舅王立、五舅王根和六舅王逢時,也於同一天分別被封為平阿侯、成都侯、紅陽侯、曲陽侯和商平侯,一時有”五侯”的盛名。基於此,他20來歲便當上瞭黃門郎,可以出入於宮廷之中,往來於顯貴之間。從此,他竭盡阿諛奉承之能事,千方百計地接近和討好成帝,漸漸取得瞭成帝的信任,很快升為衛尉,成為九卿之一。  淳於長攀附而上成為九卿之一的衛尉  在“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封建社會,淳於長憑借母族的顯赫權勢,20來歲便當上瞭黃門郎,可以出入於宮廷之中,往來於顯貴之間。剛剛跨上政治舞臺的淳於長就強烈感到,有瞭權勢就有瞭一切。於是,他決定借助舅舅王鳳這股“好風”,把自己“吹”上權力的“雲端”。  陽朔三年(前22年),大司馬、大將軍王鳳病倒瞭。他主動要求去侍奉王鳳,他送湯遞藥,畢恭畢敬;白天黑夜,不敢有絲毫懈怠,從而大得王鳳的歡心。當太後和漢成帝來看望王鳳時,王鳳就把淳於長如何盡心盡力地服侍自己大誇瞭一番,希望皇帝能夠重用他。皇帝聽說後,也十分嘉賞淳於長的孝心。在王鳳死後,淳於長就被拜為列校尉諸曹,不久又遷為水衡都尉侍中,後來又升為衛尉,成為九卿之一。  淳於長助帝改後成寵臣  後來漢成帝專寵趙氏姐妹,想立趙飛燕為皇後,但太後王政君不同意。善於察言觀色、窺測時機的淳於長抓住時機。當時負責宮廷警衛的淳於長,專門來往於皇帝與太後之間傳遞信息,加上太後又是自己的姨娘,有這雙重身份,使他在太後面前無話不談。當他得知太後之所以不同意改立皇後,主要是因為趙飛燕出身微賤時,就及時將這消息通報給成帝。同時,他也在太後面前盡力為立後一事斡旋,終於說得太後有點松動。最後,在淳於長的幫助下,漢成帝終於下詔正式改立趙飛燕為皇後。  通過這一事件,淳於長不僅贏得趙飛燕的感激,更重要的是取得瞭成帝的極大信任。漢成帝封浮於長為關內侯,關內侯是當時二十等爵的第十九級,僅次於徹侯,封有食邑若幹戶,有按規定產數征收租稅之權,地位顯赫,非一般官吏可比。僅隔幾年,成帝又封淳於長為定陵侯,享有在法前的封國。從此,淳於長大得皇帝的信用,成為皇帝身邊少數幾個寵臣之一。   淳於長收受賄賂成暴發戶  淳於長利用自己是皇帝寵臣的身份,廣泛交結諸侯和各地牧、守,一些諸侯和地方牧守為瞭各自的目的,大肆賄賂淳於長。淳於長是來者不拒,多多益善。所以,短短一兩年裡,光是地方官的賄賂加上皇帝的賞賜就數累“巨萬”,使淳於長頓時成瞭暴發戶。  淳於長行騙誘賂  許皇後因趙飛燕的誣告而被廢以後,居於長定宮。許廢後的姐姐許氏因其丈夫龍思侯已死,一直寡居在傢。好色的淳於長竟與許氏“私通”起來,並娶其為“小妻”。許廢後鑒於淳於長的權勢,乃通過姐姐大肆賄賂淳於長,希望他在成帝面前替自己說情,求復為挺好。淳於長立刻就認識到這是誘取賄賂的極好機會。於是,欺騙許廢後,答應在成帝面前為其說情,並許諾一定勸成帝立其為“左皇後”。拋出這個“誘餌”,許廢後信以為真,不惜一切地賄賂淳於長,把自己多年積蓄的珍寶源源不斷地送給淳於長。  淳於長受賄敗露身敗名裂  當時在朝中輔政的是大司馬、驃騎將軍、曲陽侯王根,由於身體多病,幾次上疏請求退休。而那時最有希望接替王根的就是淳於長,因為他位居九卿,又是皇太後的外侄,更是頗得成帝信用的寵臣。他自己也認為代替王根輔政者,非已莫屬。淳於長哪裡知道,還有一個人早就覬覦著這個位置想取而代之瞭,他就是王莽。王莽將長期接受許廢後的賄賂等劣行報告太後,太後十分震怒,吩咐立刻報告皇帝。漢成帝隻好免去淳於長的官職而不治罪,要他離開京師回到封國去。  淳於長怎麼死的  紅陽侯王立與淳於長之間的宿怨十分深,而淳於長卻想通過賄賂舅舅王立,讓他想皇帝說情,收回成命,恢復自己官職。王立竟然為昔日的冤傢說情,這一反常之舉引起瞭成帝的懷疑,他下令有關部門進行調查。下令逮捕淳於長,下獄追究。淳於長終於全部承認自己“戲侮長定宮(指許廢後),謀立左皇後”的罪行。按照漢朝法律,此乃“大逆”之罪。成帝立即下詔,將其誅殺於獄中。  一個大貪官就這樣結束瞭自己可恥的一生。相關閱讀推薦:相愛穿梭千年中的真實漢朝歷史民間雖稱“漢鐘離” 原型卻並非漢朝大將揭秘:漢朝二十五位皇帝裡究竟有多少雙性戀皇帝?漢朝哪個大人因腿瘸而失去瞭相位?《天將雄師》:漢朝到底有沒有和羅馬軍團大戰?王莽表哥吃皇後的豆腐全傢被殺:淳於長是什麼人?

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的王語嫣最應該有如何的結局

  前一陣,偶然艷遇瞭最初明報連載本的金庸十五部,大喜過望,一本本看下來,好像回到瞭十幾歲初遇金庸的時候,整個人魔怔一樣,飯也不惦記吃,覺也不琢磨睡的讀。其實,明報版文字既粗,疏漏又多,與後來三聯版的圓熟相去不可以裡記,然而,最初的也許是最好的,沒有過多粉飾,訴的都是樸直衷腸。讀過初版,便知道瞭許多“原來”,好像是讀人傢日記本的隱秘歡喜,又不安,又高興。原來《天龍八部》的明報版裡,王語嫣叫做王玉燕,音雖相近,境界卻有霄壤之別。不過,我倒以為王玉燕更切近王語嫣——這話說著怎麼那麼別扭。說到王語嫣,大多如我這樣被武俠小說貽誤終生的老女生都不會太待見。  我十幾歲就已經宣判瞭她癡呆美人的命運。不過現在年紀愈長,體重亦長——咳咳,對人對事不免稍多體諒,對王語嫣的評價也就稍稍寬容瞭些。她不是癡呆,隻是平凡。她不是高高在上語笑嫣然的王語嫣,她隻是資質和心願一樣平凡的王玉燕。想她是一個養於深閨的豪富少女,唯一的母親隻醉心於自己的茶花和婚外戀,無暇對她進行教養,身邊仆役盡是母親眼線,或老或醜或兇或毒,所見所識的男子,更是有限到可憐,唯一的消遣娛樂隻剩讀書,沒日沒夜的讀書。話說沒幾個妙齡少女的理想是當圖書館管理員的罷!——我是真想,可圖書館又不要我,難道是嫌棄我木有人王語嫣小姐美麗麼?太欺負人瞭!反觀燕子塢那群人,慕容復是風采清華,那自然不必說,公冶乾、鄧百川也是千中取一的人才,包不同、風波惡有趣,阿朱、阿碧更是曼陀山莊打著燈籠都找不到的閨蜜。王語嫣不向往燕子塢女主人這個職位,才怪!王語嫣不想離開殺人取命的曼陀山莊嫁至花紅柳綠的燕子塢,才怪!  至於王語嫣不愛段譽,經過我二十幾年的人世閱歷,那就不奇怪瞭。在遇見段王子之前,王小姐心中已然是有人瞭,不似木婉清、鐘靈的心是一座空屋子,段王子隻要敲門聲音大一些,就進去瞭。王語嫣跟隨慕容復小分隊浪跡江湖,在王小姐自己看來,已經算得上是與表哥雙宿雙息,神仙眷屬瞭。偏偏身後卻長有一個涎皮賴臉的段公子,我是王語嫣我也不會感動,多半會飛起一腳將他直踹到冥王星算數。   反觀人傢王小姐,還肯有禮有貌叫一聲“段公子”,這涵養,不服不行。——怪不得我當不瞭圖書管理員。但是,王小姐有的最多的,也就隻是涵養瞭,至於內涵,咳咳。再PS一句,段小王子雖然貴為《天龍八部》三大男主角之一,我卻私心以為,他對王小姐的愛尚且還及不上慕容復。王語嫣的絕世容色慕容復是看慣瞭,心裡並不以為是怎樣瞭不起,但仍然願意帶著這個累贅遍遊八方,應該不是圖王小姐是本武學大百科全書吧?是愛啊!是愛!在要去競爭上崗西夏駙馬這個有前途的職位時,慕容復沒有一扭頭就走,還得四大保鏢又勸又哄才上瞭路,書中有句話“一直以為將來妻子非王語嫣莫屬”。是愛啊!是愛!當然,我並不是想抹殺慕容公子後來枯井處、爛泥處,對王小姐的絕情,那畢竟不是什麼值得表揚值得學習的行為。那是愛的不夠深,心卻足夠狠的一種表現。所以,王小姐若是嫁給神志正常的慕容公子,那結局應該與嶽靈珊相差仿佛。枯井處的故事,隻是結局提前瞭些。但,你能說林平之對嶽大小姐一點感情都沒有麼?  反觀段公子,對王小姐,卻似是深情卻無情。他愛上的分明是那石像啊!王小姐隻不過比她媽年紀輕瞭一些,脾氣好瞭一些,與石像相似程度更高瞭一些啊!要是這張人皮面具套到木婉清、鐘靈乃至梅蘭竹菊臉上,段公子還不是會一樣像塊狗皮膏藥一樣貼上去?所以,再總結王語嫣,我不會再使用言簡意賅的“白癡”兩個字。我會用三十個字。王語嫣是大傢庭的背景,小女兒的心腸,絕代佳人的容貌,凡婦俗女的資質。與木婉清、鐘靈這樣天生天養的精靈不同,王語嫣是他娘在曼陀山莊的溫室大棚裡培育的無香花朵。木、鐘要的是天荒地老的愛情,王小姐要是的美滿幸福的婚姻。這樣的王小姐,帶回宮裡做富貴的王妃,她必定是很稱職的,依她的教養,她的美貌,必定得到大理國上下的愛戴。我以為,那是適合她的幸福。而段公子既然有石像3D版,也該心滿意足,傻樂終日。而木、鐘懷著初戀的傷痛流落江湖,雖然令人嘆息,其實那更適合這兩個野丫頭,我寧願她們失戀,也不願她們成為深宮中的白頭妃子,與一個不愛自己的男人長相廝守。   老金在不招人待見的新修版裡,將王姑娘派去照顧慕容復,我以為,這一筆,實際上是拔高瞭王小姐的思想境界,她隻是一個普通的女子,隻會用本能選擇對自己最好的丈夫,哪有這麼忠貞於自己內心愛情的悟性和勇氣?這樣木頭一樣的大傢閨秀,帶回宮做娘娘還算不過不失,在江湖風霜中衰老,那實在是超越瞭她的水平。其實,老金在三聯版裡就提升瞭王小姐愛的境界。在明報版裡,王玉燕看著瘋癲的慕容復,隻有一句“王玉燕知道表哥神智已亂,富貴夢越做越深,不由得傷心欲絕”。三聯版中加瞭一筆,“隻見她瞧著慕容復的顏色中柔情無限”,可見是餘情未瞭的意思,被人如此背叛,還能心心念念,我幾乎懷疑王小姐是真愛慕容公子瞭。至於陪伴已成癲狂的慕容復,容忍一個你曾經傾心愛戀的人顛倒錯亂,醜態畢現,比嶽靈珊還需要更多勇氣。我不會這樣做,但我敬佩這樣的人。小王子將木婉清與鐘靈這樣的野玫瑰帶回王宮做規規矩矩的妃子,是犯罪!是謀殺!  段譽自己呢?他會一輩子都牽掛著石洞裡的神仙姐姐,娶再多南國佳麗、北地胭脂,也填不滿他心中的空空蕩蕩。倒是隻有王語嫣,從一朵塑料花的命運中掙脫,進入瞭另一種命運,不再是錦繡堆中的木頭美人,不再是一個石像的替代品。陪著一個唯一愛過自己的人,盡管他瘋瞭,老瞭,醜瞭,然而,我依然愛你如初見,你依然是你,不可一世的你,高傲如王子的你。有人說老金在新修版中將王語嫣的外公從無崖子降格為丁春秋,將她從王後娘娘的寶座上拉下來派去陪狂人慕容復,是懲罰她對段譽不聞不問,我倒以為,新修版中,老金唯一厚待的隻有王語嫣瞭。她從今之後不再是王玉燕,徒具美貌的木頭美人,在自己丈夫心中的地位還比不過幾塊石頭,她終於配得上王語嫣這個不凡的名字。相關閱讀推薦:盤點金庸筆下的《天龍八部》中十大“另類”愛情細說金庸筆下天龍八部中孤獨的佛門之俠:虛竹盤點:金庸武俠小說中的十大記憶力超強的人物小說《射雕英雄傳》名字的來源:金庸先生大才!評金庸筆下四大酒客金庸筆下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與歷史上真實的明教

血濺佛堂:施劍翹為何刺殺孫傳芳 施劍翹結局如何

  中華民國時期是個群雄逐鹿,英雄輩出的時代,正所謂亂世造英雄。男人自不必說,巾幗英雄也不少。當年就出過一個傳奇女子,她克服瞭重重困難,最終手刃殺父仇人孫傳芳,為父親報仇雪恨,這人就是俠女施劍翹。  施劍翹父親被斬首  施劍翹原名施谷蘭,她是辛亥革命灤州起義首領施從濱的女兒。1925年秋天,五省聯帥孫傳芳與奉系軍閥張作霖為爭奪安徽、江蘇等地展開大戰。山東軍務幫辦兼奉系第二軍軍長施從濱奉張宗昌之命南下對抗孫傳芳。後來在安徽固鎮,孤軍作戰的施從濱被三面圍困,經過激烈的戰鬥,終因寡不敵眾而被俘。  施從濱從固鎮被帶到蚌埠車站孫傳芳的指揮部,周圍盡管有不少人替施從濱求情,說不可以亂殺俘虜,這樣做會留下惡名的,可是心狠手辣的孫傳芳不僅將施從濱斬首示眾,首級懸掛蚌埠車站前的一根木桿上,而且還曝屍三天,不準施傢人前來收屍。  聽到這個不幸的消息,施府上下一片哭聲。施劍翹更是悲痛萬分,怒火滿腔,有詩為證:戰地驚鴻傳噩耗,閨中疑假復疑真。背娘偷問歸來使,懇叔潛移劫後身。被俘犧牲無公理,暴屍懸首滅人倫。痛親誰識兒心苦,誓報父仇不顧身! 施劍翹  為報父仇以身相許  父親被殺這一年,施劍翅剛滿二十歲。一個柔弱女子,想要除掉大軍閥孫傳芳,談何容易。施劍翹先後將復仇的希望寄托於堂兄施中誠和丈夫施靖公的身上。  施中誠幼年喪父,從小被施從濱夫婦收養。他從軍官學校畢業後,又得到施從濱的幫助,升遷得很快。出事後,他曾在施從濱的遺像前發誓,一定要報這深仇大恨。為此,施劍翹和母親還找到瞭施從濱的上級——大軍閥張宗昌,請求提拔施中誠為團長,以便有報仇的機會。但這位堂兄在當上瞭煙臺警備司令後,就再也沒有提及報仇的事。失望之餘,施劍翹給這位堂兄寫瞭封長信,表明與他斷絕來往,此後多年再無聯系。  這時,又有一位軍官出現瞭,他就是施靖公。他親口答應施劍翹,替她報殺父之仇。復仇心切的施劍翅以身相許,嫁給瞭施靖公。施劍翹隨夫回到太原後,先後生下兩個兒子。讓施劍翹萬萬沒想到的是,當她重提報仇時一事時,丈夫竟然一再敷衍。1935年,施靖公被提升為旅長,但是對於報仇之事卻再也不提瞭。施劍翹眼見復仇無望,隻好決定自己動手。離傢出走前,她留詩一首:“一再犧牲為父仇,年年不報使人愁。癡心願望求人助,結果仍須自出頭。”表達瞭求人的無奈和自己復仇的決心。 照片中施劍翹所穿的大衣是為瞭刺殺孫傳芳特制的  歷經艱辛手刃仇人  施劍翹小時候裹過腳,行動起來很不方便。為瞭便於行動,她去醫院做手術把已經畸形的腳趾骨撐開瞭。她還頂著炎炎烈日,在野外練習騎馬射擊,為行刺做足各項準備工作。  後來,聽說孫傳芳在天津定居,施劍翹隻身前往,幾經周折,施劍翹得知孫傳芳經常在居士林出現。原來“九一八”事變後,走投無路的孫傳芳由東北遷回天津定居。曾任北洋政府總理的靳雲鵬下野後也住在天津,他勸孫傳芳皈依佛門。1933年,兩人買下天津城東南角草場庵的一座清修禪院,改建成天津佛教居士林,靳雲鵬任林長,孫傳芳任副林長,規定每周日居士們來居士林念經。當時來參加活動的信徒多達3000人。  於是,施劍翹化名“董惠”,混入居士林,果然在這兒見到瞭孫傳芳。施劍翹知道,孫傳芳不比別人,貿然行刺一定會失敗。她開始通過各種渠道瞭解孫傳芳,知道他每周三和周六必到居士林聽經。施劍翹特別細心,她留心觀察孫傳芳在居士林聽經時坐的位置是否固定,他身邊都坐些什麼人,哪個角度便於開槍射擊。她還給自己設計瞭一件大衣,能把手槍安全地放在口袋裡。  一切準備妥當,1935年11月13日,這是施劍翹計劃動手的日子。但這天一大早就開始大雨,直到中午還沒有停。施劍翹心想,這種天氣孫傳芳可能不會去居士林,所以她大衣也沒穿、槍也沒帶,想先去居士林看一下。到那兒一看,孫傳芳的位置果然空著,前來聽經的人也不多,正當她準備離去時,一個年輕人走進居士林,用抹佈擦瞭擦孫傳芳常坐的凳子。施劍翹立即意識到:孫傳芳可能要來!果然,沒多久,身披袈裟的孫傳芳走進瞭佛堂。相關閱讀推薦:孫傳芳如何成為直系軍閥的巨頭:孫傳芳的崛起秘聞:岡村寧次被孫傳芳痛打後稱其“是條漢子”孫傳芳的氣節:寧死仇人手也不當漢奸走狗施劍翹刺殺孫傳芳根本不值得提倡:施中誠才是對的民國俠女施劍翹刺殺孫傳芳始末:孫傳芳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施劍翹急忙退出居士林,趕回住處,迅速穿上大衣,把槍和傳單裝進口袋裡,急匆匆地返回居士林。稍坐片刻後,她見自己離孫傳芳的座位比較遠,便悄聲向看堂人說:“我的座位離火爐子太近瞭,烤得很難受。前面有些空位子,我可不可以往前挪一下?”對方也沒多想,點頭同意瞭。施劍翹站起身來,緩步走到孫傳芳身後,突然拔出手槍,對準孫傳芳的後腦勺扣動瞭扳機。一聲槍響,孫傳芳撲倒在地上,施劍翹怕他不死,又向他連開兩槍,鮮血噴出來,濺瞭一地。  北洋軍閥孫傳芳號稱孫聯帥,指揮過千軍萬馬,一生馳騁疆場,可是他既沒有死在軍閥混戰的殺場上,也沒有死在抵抗革命軍北伐的戰鬥中,而是死在瞭一位弱女子的手裡,這是他連做夢都沒有想到的事情。如果他當時能高抬貴手,放施從濱一條生路,今天也許一切都不一樣。孫傳芳當即斃命,時年51歲。  槍聲一響,佛堂裡一片大亂。施劍翹大聲宣佈瞭自己的姓名及行刺的原因,她把自己事先準備好的傳單發給大傢。傳單上寫著:一、今天施劍翹打死孫傳芳是為先父施從濱報仇。二、詳細情形請看我的《告國人書》。三、大仇已報,我會向法院自首。四、血濺佛堂,驚駭各位,謹以至誠向居士林各位先生表示歉意。和傳單一起分發的,還有《告國人書》和一張施從濱身穿軍裝的照片。也許人們早已忘記,這天正是施從濱被害十周年的祭日。傳單的背面還有一首絕句:父仇未敢片時忘,更痛萱堂兩鬢霜。縱怕重傷慈母意,時機不許再延長。不堪回首十年前,物自依然景自遷。常到林中非拜佛,劍翹求死不求仙。  見孫傳芳已死,施劍翹讓人通知警察,警察很快到來,將施劍翹帶回警察局。 孫傳芳  舍生報仇感動全國  這起刺殺事件很快傳開瞭。當天下午,天津的許多報紙都刊登瞭新聞。第二天,北平、上海等地的各大報刊也都在頭版的顯著位置上刊登瞭這則消息,一時全國轟動。  法庭一審判決施劍翹有期徒刑10年;施劍翹不服,上訴到天津高等法院,被改判為7年。施劍翹仍不服,再上訴到南京的全國最高法院。當時的社會輿論大都支持施劍翹,她為報父仇,矢志不渝,舍生忘死的壯舉感動瞭每一個有良知的人。同時,孫傳芳又是一個臭名昭著的大軍閥。社會各界,特別是婦女界,都聲援並強烈呼籲國民政府釋放或特赦施劍翹。這期間,馮玉祥等人也被施劍翹舍生報父仇的壯舉所感動,於是聯名上書國民政府,為施劍翹求情。  迫於壓力,1936年10月,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向全國發表公告,決定赦免施劍翹。施劍翹被囚禁9個月後,終於獲得瞭自由。  抗戰時期,施劍翹曾到過長沙、重慶等地籌措慰勞品,並興辦學堂,為國傢和人民做出瞭大量有益的工作。解放後,施劍翹移居北京,並以居士身份在碧雲寺修行。1957年,她當選為北京市政協委員。1979年8月27日,施劍翹去世,終年74歲。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後梁末帝朱友貞:一個亂倫王朝的歷史最終結局

  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53年。實際上十國當中有六個在960年之後滅亡,北漢在最後,滅亡時已是979年。五代是中原的五個王朝,先後與之並存的十國除北漢外都在秦嶺淮河以南。其它並存的還有遼和西夏,但因為中國史書一般以漢族為中心,對其他少數民族政權常常忽略。   朱溫雖然滅唐稱帝,但地盤並沒有擴大。而昔日的對手卻紛紛以討賊興復唐朝為口號,聯合起來對付他。晉王李克用是反對他的核心力量,岐王李茂貞也以唐朝的忠臣面目出現,號召討伐朱溫。蜀王王建幹脆在成都稱帝,公開自立。吳王楊行密死後,其子楊渥不肯歸附,仍以唐朝為正宗。所謂五代十國,隻不過把藩鎮的招牌改上一改,節度使改稱帝王,戰區改稱帝國、王國。有些政權並不適用嚴格的國傢意義,如南漢、荊南、楚、吳越,往往維持著藩鎮的外貌,在表面上臣屬於中原的五代政府。尤其是荊南,它為瞭得到賞賜,幾乎向每一個鄰邦稱臣,各國都喚它的國王高從誨為“高賴子”。   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的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再加上長年戰爭征賦不斷,所以前人把五代稱為“五季”,也就是末代,最差的。歐陽修在他寫的《新五代史》裡常用“嗚呼”開頭,這並不是他裝腔作勢,不說其他,“凌遲”(即千刀萬剮)這種殘酷刑罰就是在五代出現的。、   兒子殺老子,弟弟殺哥哥   在中原,朱溫與李克用互為主要對手,李克用為報昔日之仇,屢次與後梁血戰不止。李克用是沙陀族的首領,原為唐朝的雁門節度使,黃巢占領長安後,他率軍勤王,被唐僖宗封為河東節度使。李克用當年追擊黃巢,因為糧盡而退兵,回軍途中經過汴州,便入城休息,隻帶瞭隨從親兵300人。當時的汴州節度使朱溫大擺筵席,招待李克用及其官屬。李克用從來瞧不起流寇出身的朱溫,酒醉後說瞭一些侮辱朱溫的話。朱溫懷恨在心,在夜裡派兵圍住李克用留宿的上源驛。李克用的手下一面拼死抵抗,一面用水潑醒醉酒的李克用。李克用率幾名親兵突圍逃回軍中,其他人被朱溫殺得幹幹凈凈。李克用上疏唐僖宗評理,無兵無權的皇帝拿朱溫也沒有辦法,隻能下詔為他們和解。從此李克用和朱溫成瞭死敵。   朱溫與李克用反復爭奪澤州(今山西晉城)、潞州(今山西長治),結果大敗而歸。此後在柏鄉(今河北柏鄉)之戰中又損兵折將,再次出兵時,自己所率部隊竟被晉軍區區幾百騎兵騷擾突襲得倉惶逃竄,終致全局失利,從此他憂急成病,死前已經預感到瞭後梁的滅亡。

揭秘:魯迅和徐志摩的原配被棄後的不同結局

  張幼儀與朱安的遭遇有些類似。都是包辦婚姻,嫁給寫字的人。一個嫁的是一代文豪魯迅,另一個嫁給著名詩人徐志摩。他們對她們都不好,魯迅一生都沒有與朱安圓房,徐志摩與張幼儀性生活,是為傳宗接代。  張幼儀給徐志摩生瞭孩子,被棄的遭遇依然沒有改變。徐志摩就是不喜歡她,無論她怎麼努力。於是,張幼儀放棄瞭這段不幸的婚姻。其實,她也可以不放棄的,比如她可以不在離婚協議書上簽字,也可以在簽字後,在徐志摩父母的撐腰下反悔。她卻並沒有如此。她是不願做那把秋天的扇子,忍受不愛的凌遲。  放棄得有些艱難,在那樣一個年代,頂著離婚被眾人非議的壓力,帶著年幼的孩子重新開始。  按說,離婚瞭,張幼儀完全可以拍拍手,與徐傢自此無關。卻沒有。她心裡還是有情有愛的。在公婆要求收她為寄女時,她答應瞭。想想徐志摩的父母也是夠難為張幼儀瞭。張幼儀愛公婆,無非是因為他們是徐志摩的父母,現在連婚姻都沒有瞭,還要扯上這層關系,讓她在舊情舊景中,暗自傷心。  好在,張幼儀是個有文化的女子,自幼就受過良好的教育,又有不錯的傢庭背景,所以她明白該怎樣調整自己。她繼續讀書,完善自己,在1926年返國後,去東吳大學教德文,後來又轉戰商界,成為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雲裳服裝公司總經理。  這期間,徐志摩沒追上林徽因,卻與陸小曼完瞭婚。張幼儀並沒有在這些情愛傷悲中沉淪,她在用行動證明離婚並不可怕,比離婚更可怕的是做那把秋天的扇子,毫無用處。  朱安呢,卻當瞭一輩子秋天的扇子。看看魯迅先生如何待她的吧。朱安是小腳,知道魯迅喜歡大腳,在新婚時,穿瞭一雙大鞋,給鞋子裡塞瞭棉花,誰知下轎時,鞋子滑掉,讓魯迅很是譏諷。  張幼儀和徐志摩  魯迅譏諷朱安的小腳,譏諷朱安不識字,譏諷朱安長得難看。朱安心裡難過,卻還是滿懷希望地做著蝸牛,她吃力地往上爬,想著總有一天大先生能明白她的好,接納她。  在朱安的思想意識裡,嫁瞭魯迅,這輩子就生是周傢的人死是周傢的鬼,魯迅的立場就是她的立場。就連魯迅與二弟周作人反目,朱安也記在心裡,在魯迅死後,她寧願挨餓,也不受周作人的接濟。她的這些想法與張幼儀是不同的,張幼儀愛徐志摩,卻不想失去自己。  不同的思想,導致瞭她們相似的命運不同的結局。  朱安後來已不是愛魯迅,而是討好和巴結,在魯迅的冷淡裡,她依然展現著自己的韌勁兒,努力把大先生往自己身邊拉。  1919年,魯迅在北京買下一處院子,接母親同住,問朱安願意不願意過來。如果朱安想結束這種守活寡的生活,不再跟過來,魯迅也是願意的。然而,朱安非常樂意跟過來。  魯迅對朱安采取的態度是,當她不存在。他內心為這樁不愛的婚姻痛苦萬分,卻不說離婚。他明白,對於一個大字不識的女人來說,拋棄她就等於把她往死路上趕。  朱安要跟過來,魯迅隻能接納她。最可憐的是朱安,還以為與大先生有瞭與她在一起的意思,晚上鋪好床被,等魯迅同睡。哪想,魯迅看到鋪好的床被,心頭的火一股腦湧出來,他掀掉被子,鬧著要把床拆瞭。  朱安明白瞭,大先生並沒有要與她同床的意思。她委屈著,依然討好著他。那以後,魯迅與她分床,不穿她補的衣服。但是在朱安生病時,他還是會帶她去看病。  無疑,魯迅這種做法是殘忍的。如果對朱安壞到底,朱安也就死瞭心。可是他心內偶爾的不忍,比如不休妻,讓朱安搬來同住,她生病的時候帶她看病,無疑讓朱安覺得大先生對她還是仁慈的。  這種仁慈,讓她看見瞭希望,為瞭那個希望她寧願討好他。  於是,在魯迅說有一種糕點好吃時,朱安馬上接口說她也吃過,是很好吃。本來是想討魯迅高興,卻哪知,這種糕點是魯迅在日本吃的,朱安見都沒見過。  朱安也親眼見過魯迅溫情的一面。搬到新院時,他教鄰傢的一對姐妹做運動,兩個姐妹很年輕,做起運動來很好看。朱安看著,羨慕萬分,也跟著在一旁扭動身體,而她裹著一對小腳,扭動身體的樣子很滑稽,魯迅扭臉看到,更是嫌惡她瞭。 朱安  在魯迅與許廣平同居後,朱安非常難過,終於死瞭心。就這樣,她依然沒有想過離開魯迅。這年朱安已五十歲,一個年老的女人,長得不好看,也沒文化,年輕時沒有想過離開魯迅,到年齡大時更不可能瞭。她沒有張幼儀的智慧和勇氣,也沒有孩子寄托,此路不通,她隻能在沒有希望後,依然留在周傢照顧婆婆。  朱安說的最傷心的一句話是,她是魯迅的遺物。跟瞭魯迅一輩子,沒有享受過正常女人該有的生活,孩子也沒有。她隻有一個名分。她與魯迅的書稿一樣,毫無生命,隻是魯迅先生的遺物。  相比朱安,張幼儀是不幸裡的幸運者,離開徐志摩後,她找回瞭自己,事業成功,在54歲時,再嫁給一個姓蘇的醫生,蘇醫生對她很好,給瞭她溫暖的後半生。  看起來,無論哪個年代,女人都不能沒有文化。高學歷會讓女人有更多的選擇,努力去愛別人,不如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可愛。相關閱讀推薦:才子徐志摩生命中的四個女人: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林徽因與凌叔華為何爭搶徐志摩“遺產”八寶箱徐志摩與凌叔華之戀為何終無結果?凌叔華與徐志摩一代名將蔣百裡將軍:徐志摩扛鋪蓋卷陪他坐牢金庸筆下表哥都是高富帥負心漢 是在影射徐志摩?

古今猜想:三國歷史上關羽若敗向上庸結局如何?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劉備在當陽長坂坡大敗,兩個女兒被俘,自己都差點成瞭曹操的階下囚,因關張趙奮力保衛,得以退兵到夏口,和江夏太守劉表的長子劉琦互為犄角。當時情況,夏口隻有關羽的一萬水軍,這支部隊算是劉備軍團的最後力量,另外,就是江夏太守劉琦手上,約摸有一萬人馬。劉琦為自身利益考慮,自然會和劉備結為統一戰線,因此,可以說,當時,在夏口和江夏的劉備軍團,最多隻有兩萬人馬。而曹操則是氣勢洶洶,指揮二十餘萬人馬,一彈未發,就踏平荊州,兩萬對二十萬,結局可想而知。難怪劉備會對魯肅說:“與蒼梧太守吳巨有舊,欲往投之。”這自然不是劉備的真心話,然而,如果曹軍真的步步緊逼,往夏口而來,劉備為瞭保命,向南遁逃,也是無奈之舉。結果孫權這個晚輩是個寧為鳳頭,不為牛後的人物,鐵瞭心要和曹阿瞞開戰,阿瞞的“與將軍會獵於江夏”的企圖破滅。  曹操敗回北方後,原荊州約十萬兵馬,瞬間陷入群龍無首之地,此時,孫劉要做的事,就是接收部隊,整編部隊。然而,由於諸葛亮在荊州的諳熟,加上劉備在荊州十年,廣結人緣,荊州各派勢力定然願在劉備麾下接受驅使。事實上,連孫權最終都不得不退出江陵,讓劉備在前線幫他擋著曹軍。赤壁之戰前,原本最狼狽的劉備,赤壁之戰後,成瞭最大的受益者。扣除曹仁還占據的襄陽和樊城,劉備的軍馬估計從兩萬迅速擴至六到八萬。這樣的軍事力量,使得劉備可以在兩年後,211年,就可率兵近三萬入蜀。當時,劉備對是否能順利奪取益州持懷疑態度,所以,他最為倚重的心腹,諸葛,關,張,趙等中堅力量都留在瞭荊州。而隻帶著龐統,法正,黃忠,魏延等甫加入集團的新生力量入蜀。結果入蜀不過一年,劉備就嘗到甜頭,兩年,戰果神速,攻城掠地,如履平地。原先帶來的三萬人馬,用來守城都已經捉襟見肘,劉備急召荊州骨幹力量來援。  諸葛亮,張飛,趙雲此時帶著約兩三萬人馬,兵分兩路,溯江而上,進入蜀地,而荊州重任,就落在關羽身上,此時,關羽手上約有三萬人馬。從213年,到219年,這六年的時間裡,關羽做為蜀漢的一方大員,在荊州,北防曹操,南拒孫權,其實,也是頗費心思的。公元219年,黃忠在定軍山陣斬曹操的左膀右臂夏侯淵,曹操心灰意冷,無心爭奪漢中。劉備順利進位漢中王。當此時,天下形勢與諸葛亮隆中對戰略已經映襯的分毫不差。打鐵要趁熱,漢中王若繼續揮軍北進,鋒芒可直逼長安;關羽此時出兵襄樊,從戰略上考慮,並無過錯。讓曹魏兩線作戰,腹背受敵,則北方形勢必然有變。     我估摸,219年,關羽手上約有六萬人馬,關羽進攻曹仁駐守的樊城,動用瞭約三萬兵力,因為樊城約摸隻有數千守兵。因此,曹操急調於禁率七軍援救,估計也有三萬餘人。結果,碰上夏天,漢水暴漲,把於禁的七軍淹沒。於禁完敗,關羽信心更足,馬上抽調江陵守軍,北上支援自己,開始同時攻擊襄陽和樊城。正是此時,呂蒙和陸遜在關羽的後方發動瞭突襲,呂蒙白衣渡江,直逼江陵城下,陸遜沿江而上,突襲各蜀漢據點,斷關羽入蜀通道。公安的士仁不戰而降,江陵的劉備小舅子糜芳本來還想打一打,一看,城中精銳都被關羽調前線去瞭,隻剩老弱殘兵,怎麼打?左思右想,為瞭保命,也開城降瞭。  糜芳這一降,將關羽從天堂瞬息打入地獄,當時,事實上,關羽西退蜀地和南還江陵都已是死路,不過,形勢變化太快,關羽聽到江陵失陷,下意識提兵撤樊城之圍,準備全力奪回江陵,並無過錯。關羽這一手,其實還為曹魏的下一步行動明確瞭方向。曹操知道關羽南退後,並沒有讓徐晃和曹仁隨後追擊,目的就是要隔岸觀火,讓關羽和孫權去拼個你死我活。從樊城到麥城,不過三五天的路程。關羽到麥城時,軍心已經渙散,部隊散去大半,從史料看,他確實是派人到上庸求救,上庸到麥城,不說路途遙遠,兩者之間,正是魏國的防地,你說徐晃和曹仁能讓你劉封和孟達從容的穿過自己的防線,去援救關羽?關羽等不來救兵,要設法突圍,也是人之常情,向南回江陵已經不可能,向東過漢水,都已是吳國的防地,向北是魏國的防地,向西退入四川,仿佛是唯一的選擇。相關閱讀推薦:是關羽的基因作用讓關勝坐上瞭梁山第五把交椅?真正的關羽:關羽曾多次求娶的呂佈艷妻終屬曹操揭秘關羽為何看不起諸葛亮?關羽與諸葛亮的關系解密:荊州的失守“關羽敗走麥城”誰應負責任?在三國歷史上哪位猛人是讓武聖關羽都懼怕的人?中國的崇拜關羽熱潮:究竟是誰將關羽推上瞭神壇?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但是關羽在麥城呆瞭半個來月,不可能不知道,入川的通道都已被孫吳控制,若向西撤,絕對是自投羅網。然而,關羽還是做出瞭最壞的選擇,向西突圍,主動進入孫吳的包圍圈,也許,關羽認為自己武功獨步天下,當年萬軍叢中,取河北袁紹上將顏良首級,如探囊取物;東吳一群鼠輩,又如何能擋住我關公坐下赤兔馬,手中偃月刀?隻是,關羽可能忘記瞭,自己已經59歲瞭,已經步入花甲之年,如何能像20年前青壯年時期的如日中天。其實,我個人認為,關羽在麥城突圍後,東西南都是死地,然而,向北卻是生地,活路。或曰:北有曹仁駐軍,又有徐晃大批援軍,關羽若向北,一樣是曹魏囊中之物。這裡,我有兩個假設:  1、關羽南撤之時,曹魏人馬已經接到不追擊命令,那曹魏的部隊,必然心存懈怠,在防線上會有疏漏,既然有人能夠突破曹魏防線,到上庸求援,關羽若籌劃周密,在麥城虛張聲勢,而自己及關平則化妝出城,接近曹魏防區時,趁夜急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穿過曹魏防線,向上庸奔走,入上庸後,再從水路,直抵漢中,轉到成都,安全過關。這種假設,也未必說是不可能。春秋時期的吳子胥,就是一夜白頭,順利過瞭把守嚴密的昭關。  2、當然,我們必須清楚,現實沒有想像的簡單,很有可能,關羽北向上庸,在穿過曹魏防線時,會遭到魏軍重重圍困,力戰被擒。   那我認為,關羽也不會命喪魏將之手,為什麼,關羽和東吳諸將沒有交情,況且關羽來自中原,東吳那時算是邊陲遠鎮,關羽連東吳之主孫權都看不起,怎麼看得起孫權下面的諸將,因此,東吳諸將如呂蒙,陸遜,潘璋等,對關羽也隻有仇視,一旦抓到,你關羽不降,他們就殺,一點也不必顧及誰誰誰的情面。落在曹魏的手中則不同,個人認為,以關羽的脾氣,不論落在東吳還是落在曹魏手中,關羽都是不會降的。那關羽要是就不降,曹魏諸將會不會盛怒之下殺瞭關羽?我看不會。首先,關羽在曹魏陣營裡人頭熟的很,那個徐晃,張遼等人還是關羽的老鄉,而且這些人常常惺惺相惜。要讓徐晃下重手殺關羽,我個人認為他不太下得瞭手,至於曹仁答應不答應,曹仁是聽曹操的,曹操能殺關羽嗎?要殺,二十年前就殺瞭。我估摸曹操會將關羽軟禁在許昌,好像蔣介石將張學良軟禁一樣。當年,劉皇叔和曹丞相青梅煮酒論英雄的後園,將成為關羽棲身地。  雖然,關羽不可能再在沙場縱橫捭闔,但是,在後園青梅煮酒,和徐晃,張遼等同鄉議論時事,商討兵法陣法,對一個年屆六旬的老人來說,豈不快哉!關羽若敗向上庸,結局將成為一個“采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貽養天年。若是這個結局,也許,張益德也不會每日酗酒,鞭打兵士,終於身死小人之手;也許,劉皇叔也不會驚怒之下,傾蜀漢全國精銳,東向伐吳,也就不會有七百裡連營火燒的慘烈收結。然而,歷史就是歷史,當劉皇叔聲嘶力竭的吼出:“聯不為弟報仇,雖有萬裡江山,何足為貴!”時,劉,關,張三兄弟用自己的鮮血悍衛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中國式兄弟情義。“上庸之路雖可行,吾不往矣!”——關雲長。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簡介 鄭芝龍結局為何被殺?

  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簡介 鄭芝龍結局為何被殺?鄭芝龍怎麼死的?  鄭芝龍(1604年4月16日-1661年11月24日),字飛黃(一說字飛龍),小名一官(Iquan),天主教名尼古拉,在歐洲文獻中,則以“Iquan”(一官)聞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鎮人,明末清初東南沿海第一大海盜。  鄭芝龍是明朝末年以東南沿海、臺灣及日本等地為基地活躍舞臺的海商兼海盜(隨朝廷政策的變化身份隨變),以其經營的武裝海商集團著稱,發跡於日本平戶,為明鄭勢力的濫觴。鄭芝龍在離開日本到臺灣建立新的根據地,不僅建立瞭一支實力強大的私人海軍,而且效仿明朝在臺灣設官建置,形成瞭初具規模的割據政權。明政府無力剿滅鄭芝龍便轉而招安,1628年,鄭芝龍受到明廷招撫,官至都督同知。不久清軍入關,鄭芝龍於1646年降清後被軟禁北京;清朝利用鄭芝龍多次招降其子鄭成功不成,遂於1655年入獄;於1661年11月24日被殺。  鄭芝龍在17世紀中國明朝海禁與世界海權勃興的時代的背景下,以民間之力建立水師,周旋於東洋及西洋勢力之間,並於1633年在泉州金門島的料羅灣海戰中成功擊敗西方海上勢力,在鄭和船隊退出南中國海200年後,重奪瞭海上主導權,是大航海時代東亞海域舉足輕重的人物。  鄭芝龍對歷史的其他影響還有作為先於荷蘭人的,和李旦和顏思齊等人及部眾在臺灣建立基礎,為漢人移臺的主要據點。並為其子鄭成功留下強大海上基業,鄭成功以此資本抗清並在南京兵敗後以海上武力成功驅逐荷蘭人,收復臺灣。   歸順明朝  1628年(明思宗崇禎元年)工科給事中顏繼祖奏折寫道:“海盜鄭芝龍,生長於泉,聚徒數萬,劫富施貧,民不畏官而畏盜。”同年自臺灣率領十八芝進攻泉州,大破明朝福建艦隊,燕京震動,朝廷招安海盜,鄭芝龍欲投降明朝中央政府,透過蔡善繼安排接受福建巡撫熊文燦招安,成為官員,率領原部,為明廷守備沿海以防海盜倭寇和荷蘭人進攻,率軍討伐其他昔日結拜契兄弟海盜力量,包括李魁奇、鐘斌,官至總兵。不久便返回福建泉州南安老傢,成為當地首富,也是少數迎娶瞭日本人卻仍能正式返回中國內地的海盜。  1633年芝龍於福建沿海金門海戰擊潰荷蘭東印度公司艦隊,從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國商船舶靠費用,鄭芝龍也因此迅速富可傾國。儼然稱為閩南的領主與海上霸主,並對繳保護費給芝龍的商船(一艘大船需繳三千兩銀錢),給予鄭傢的令旗;如不繳費而想經過芝龍海域的,恐怕難逃被劫的命運。芝龍如此強橫,使荷蘭東印度公司營運不寧,荷蘭人數度聯合其他勢力合取芝龍,但芝龍仍持續擴張其勢力,並將荷蘭人次次打敗。史載:“凡海舶不得鄭氏令旗者,不能來往。每舶例入三千金,歲入千萬計,以此富敵國,自築城安平鎮”;“從此海氛頗息,通販洋貨,內客外商,皆用鄭氏旗號,無儆無虞,商賈有二十倍之利,芝龍盡以海利交通朝貴,寖以大顯””、“八閩以鄭氏為長城”。至此,鄭芝龍的通商范圍廣及東洋、南洋各地:大泥、浡尼、占城、呂宋、魍港、北港、大員、平戶、長崎、孟買、萬丹、舊港、巴達維亞、麻六甲、柬埔寨、暹羅,據估計,兵力有:包涵漢人、日本 人、朝鮮人、南島語族、非洲黑人等各色人種高達廿萬人的軍力,擁有超過三千艘大、小船的船隊,成為華 東與華 南海洋世界的唯一強權。  不久,鄭芝龍應明朝廷要求,繼續率軍討伐其他昔日結拜契兄弟海盜僅存最大股力量劉香,於虎門大獲全勝,名震福建官至都督。不久福建省內發生旱災,鄭芝龍提議載饑民移民臺灣,並給予移民十分優惠的資助條件,有人認為其為開創瞭大規模移民臺灣之先河,亦有學者認為無證據表示此提議曾執行。  臺灣土地肥沃,因此而引發瞭漢人向臺灣島移民的浪潮,這是歷史上首次大規模有組織的由大陸向臺灣移民。當時荷蘭東印度公司統治臺灣南部,在大員(今臺南市)修築熱蘭遮城、普羅民遮城兩城,駐防近兩千人,但大陸移民卻多達數萬。此外本業的貿易商業上,在日本鎖國後,隻許中國人和荷蘭人前往貿易,鄭芝龍借由對日本的貿易,因而更富。  1644年(明思宗崇禎十七年,清世祖順治元年),南明弘光皇帝冊封鄭芝龍為南安伯,福建總鎮,負責福建全省的抗清軍務。  1645年(明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鄭芝龍、鄭鴻逵兄弟在福州奉明唐王朱聿鍵為帝,年號隆武,鄭芝龍被冊封為南安候,負責南明所有軍事事務,一時間權頃朝野,短短的幾個月時光是鄭芝龍政治生涯的頂峰。雖然有理想的唐王想打回自己的老傢北京,但他這位不太有理想的部下並不打算北伐,鄭芝龍認為:“明朝清朝一回事,不就是換個主子嗎?”這為後來他投降清朝埋下伏筆。  投降清朝  1646年(明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鄭芝龍見局面不利,不打算支持南明隆武帝,遂與清朝洽商投降事宜,僅帶心腹從人北上降清,其子鄭成功勸止鄭芝龍未果,遂至孔廟哭廟、焚儒服,對自己的父親說:“若父親一去不回,孩兒將來自當為父報仇。”後率部出海,繼續反清。同年,清軍攻克福建,擒隆武帝朱聿鍵,楊鳳苞稱“福京之亡,亡於鄭芝龍之通款”。  而投降清軍的鄭芝龍,卻遭到南征主帥貝勒博洛的背約,移送到京師。鄭芝龍被編入漢軍正紅旗,順治五年(1648年)八月,以歸順封一等精奇尼哈番。順治十年(1653年)五月,晉封同安侯。為安撫鄭成功,清朝對投降的鄭芝龍優待有加,芝龍數次奉令命鄭成功歸順,鄭成功均堅辭不受。  順治十二年(1655年),鄭芝龍被彈劾縱子叛國,乃削爵下獄,順治十四年(1657年),原明鄭將領,提督黃梧上疏,力主叛臣之傢族應當逐出帝都,乃被命充軍盛京寧古塔(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唯未果行。  順治十七年(1660年),福建巡撫佟國器截獲鄭芝龍與鄭成功私信,議政王大臣會議遂以“通海”罪名擬定將鄭氏斬監候,改為流徙寧古塔。  順治十八年(1661年)。順治帝駕崩,十月,輔政大臣蘇克薩哈矯詔令斬鄭芝龍與其親族於燕京柴市(今北京市府學胡同西口),一說寧古塔。相關閱讀推薦:施瑯為何背叛鄭成功降清:父親弟弟被鄭成功冤殺鄭成功之父鄭芝龍竟是大海盜!傳奇海盜王鄭芝龍鄭成功的“皇”粱夢:想成獨立王國做大清朝藩屬鄭成功麾下的異國戰士:沿海地帶最先使用雇傭兵揭秘鄭成功逝世後為何要將親生兒子賜死?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發跡海外  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鄭芝龍出生在福建南安石井一個小官吏傢庭,石井為閩南漁村,鄭一官“少落魄”,從小習海事。《臺灣外記》說他“性情逸蕩,不喜讀書,有膂力,好拳棒”,跅弛放縱,漸流蕩逸,失父愛。  鄭一官十七歲時,因傢庭生計艱難,偕其弟芝虎、芝豹赴當時中外貿易中心地點之一的廣東香山澳(澳門)依舅父黃程。黃程是個海商,在澳門從事海外貿易。他留下鄭一官在身邊做幫手,協助商務。鄭一官在商業競爭和利益角逐中施展自己的智慧和才幹,學會經商貿易,到過馬尼拉,並學會瞭盧西塔語和葡萄牙文。在與葡萄牙人打交道中,受其影響,接受天主教洗禮,取教名賈斯帕,另名尼古拉,外國人稱他尼古拉·一官。  黃程營商置舶,興販東洋,見鄭一官能幹,明·天啟三年(1623年)譴其附日本平戶華僑李旦(泉州人)之舶,押送一批白糖、奇楠、麝香、鹿皮等貨物,從香山澳放洋,遠赴日本,僑居長崎。人地生疏,始以“賣履”為業,或兼“為人縫紉以糊其口”。後轉經商,為其舅黃程販賣白糖、奇楠、麝香等物。鄭一官從事商業活動和對外貿易,後寄身李旦門下,幫助李旦做生意,成為當時最有勢力的海商李旦的部下,並“以父事之”。李旦資本雄厚,擁有一支船隊,專門從事海外貿易,是當地華僑的首領。李旦覺得一官能幹可靠,“撫為義子”,交給一部分資產和船隻讓他到越南做生意,獲大利。不數年,鄭一官成為巨賈,常往來中國、日本間,居日華僑,咸推重之。  鄭一官還熱心學習劍術,認識瞭“為邑主鍛刀劍”起傢的“泉州冶工翁姓者。”

吳末帝孫皓皇後滕皇後簡介 滕皇後結局怎樣?

  滕氏(生卒不詳),吳末帝孫皓皇後。父親滕牧,官任五官署的中郎。  元興元年(264年),孫皓即位,立滕氏為皇後。父以女貴,滕牧也被封為高密侯,並拜為衛將軍,主尚書事。孫皓的後宮美女如雲,為討寵妃歡心,他竟然將所有寵妃都配上瞭皇後的璽綬。因此,滕氏有皇後之名,而無皇後之尊,地位大降。滕氏因此大為苦惱,整日哭泣。孫皓曾經想廢去滕氏的皇後名號,太史令上書,說是從氣運歷數上看,皇後不能更改。而後孫皓作罷。  天紀四年(280年),西晉舉兵滅吳,孫皓投降。滕皇後和孫皓一起遷往洛陽。卒年不詳。  根據史料記載,孫皓滕夫人,故太常胤之族女也。胤夷滅,夫人父牧,以疏遠徙邊郡。孫休即位,大赦,得還,以牧為五官中郎。皓既封烏程侯,聘牧女為妃。皓即位,立為皇後,封牧高密侯,拜衛將軍,錄尚書事。後朝士以牧尊戚,頗推令諫爭。而夫人寵漸衰,皓滋不悅,皓母何恒左右之。又太史言,於運歷,後不可易,皓信巫覡,故得不廢,常供養升平宮。牧見遣居蒼梧郡,雖爵位不奪,其實裔也,遂道路憂死。長秋官僚,備員而已,受朝賀表疏如故。而皓內諸寵姬,佩皇後璽紱者多矣。天紀四年,隨皓遷於洛陽。  評曰:《易》稱”正傢而天下定”。《詩》雲:”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傢邦”。誠哉,是言也!遠觀齊桓,近察孫權,皆有識士之明,傑人之志,而嫡庶不分,閨庭錯亂,遺笑古今,殃流後嗣。由是論之,惟以道義為心、平一為主者,然後克免斯累邪!   孫皓耽於酒色,荒淫無道,不理朝政,滕牧屢屢進諫,惹得孫皓十分厭恨,加上滕皇後年老色衰,孫皓曾經想廢去滕氏的皇後名號。皇太後何氏因喜愛滕氏,常在孫皓跟前幫著說些皇後的好話,孫皓才作罷。滕皇後雖未被廢黜,但孫皓對她卻日漸冷落。不久,滕皇後搬進瞭長秋宮,官僚“備員而已,受朝賀表疏如故”,皇後顯然成瞭擺設。相關閱讀推薦:吳景帝孫休的皇後朱皇後簡介 朱皇後怎麼死的明朝第一次廢後事件:明宣宗為何要廢元配皇後?唐朝歷史上皇後、皇上、妃嬪分別住在哪個宮殿裡成穆皇後與宋孝宗的子女有哪些?成穆皇後子女簡介南宋孝宗趙昚第一任皇後成穆皇後郭氏簡介

宋度宗皇後全皇後簡介 全皇後全玖結局怎麼死的

  全皇後全玖,浙江會稽人,宋度宗皇後。度宗死後被尊為皇太後。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謝太皇太後帶領宋恭帝投降,全太後也隨兒子被押解到大都。最後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傢為尼而終。  早年經歷  宋度宗全皇後,會稽人,理宗母親慈憲夫人的侄孫女。她略通書史,年幼時跟隨父親全昭孫任嶽州知州。開慶初年,任期已滿回朝,經過潭州。當時元兵從羅鬼進入攻破全州、衡州、永州、桂州,圍攻潭州,有人看見神人保衛此城,後來隻有潭州未被攻下。一年後,戰事平息,回到臨安。  正遇忠王打算納妃。當初,丁大全請求選臨安府顧砮的女兒,已經舉行聘禮瞭;丁大全事敗,顧砮也被罷官。臺臣們認為顧砮是丁大全一黨,應當另選名門女兒來配婚太子。大臣們於是說全氏侍奉其父親全昭孫,往返江湖,備嘗艱難險阻;如果身處富貴,一定能警戒事業成功之道。理宗因為母親慈憲夫人的緣故,就詔她入宮,問道:“你的父親昭孫,過去在寶佑年間死於王事,每念及此,令人哀痛。”皇後回答說:“我的父親固然可憐,淮、湖的人民尤其可憐。”皇帝深感驚異,對大臣們說:“全氏女言語非常得體,應當配婚太子,承接祭祀。”景定二年(1261)十一月,詔令封為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冊封為皇太子妃。其弟全永堅等人補任承信郎、直秘閣。  冊封為後  度宗立為皇帝後,咸淳三年(1267)正月,冊封她為皇後。追贈三代官職,賜傢廟、第宅。其弟全清夫、全庭輝等一十五人,各任一官。咸淳五年三月,皇後回傢探親,推加恩澤給親戚五十六人,升官一級。咸平郡夫人全氏三十二人,各分等特別封賞。皇後生子不育,後又生下瀛國公。  晚景淒涼  宋度宗去世以後,3歲的宋恭帝繼位,尊全氏為皇太後。1276年,元軍兵臨臨安,謝太皇太後帶領宋恭帝投降,全太後也隨兒子被押解到大都。全太後在大都苦於水土不服,察必皇後曾為之向忽必烈請求讓她回南方,但未果。全太後最後在大都的正智寺出傢為尼而終。   史書記載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傳第二》:  度宗全皇後,會稽人,理宗母慈憲夫人侄孫女也。略涉書史,幼從父昭孫知嶽州。開慶初,秩滿歸,道潭州。時大元兵自羅鬼入破全、衡、永、桂,圍潭州,人有見神人衛城者,已而潭獨不下。逾年事平,至臨安。  會忠王議納妃。初,丁大全請選知臨安府顧嵓女,已致聘矣;大全敗,嵓亦罷去。臺臣論嵓大全黨,宜別選名族以配太子。臣僚遂言全氏侍其父昭孫,往返江湖,備嘗艱險;其處貴富,必能盡警戒相成之道。理宗以母慈憲故,乃詔後入宮,問曰:“爾父昭孫,昔在寶祐間沒於王事,每念之,令人可哀。”後對曰:“妾父可念,淮、湖之民尤可念也。”帝深異之,詔大臣曰:“全氏女言辭甚令,宜配塚嫡,以承祭祀。”  景定二年十一月,詔封永嘉郡夫人。十二月,冊為皇太子妃。弟永堅等補承信郎、直秘閣。  度宗立,咸淳三年正月,冊為皇後。追贈三代,賜傢廟、第宅。弟清夫、庭輝等一十五人,各轉一官。五年三月,後歸寧,推恩姻族五十六人,進一秩。咸平郡夫人全氏三十二人,各特封有差。  後生子不育,次生瀛國公。十年,度宗崩,瀛國公立,冊為皇太後。宋亡,從瀛國公入朝於燕京。後為尼正智寺而終。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宋度宗趙禥的風流韻事:昏庸荒唐的宋度宗向大臣下跪的宋度宗:宋度宗為何向賈似道下跪宋度宗剛當皇帝一夜召幸30女:好色皇帝宋度宗宋度宗趙禥皇後是誰?宋度宗趙禥後妃簡介宋度宗趙禥怎麼死的活瞭多少歲?宋度宗墓在哪

北宋六賊是哪六個人?北宋六賊結局是怎麼死的

  “北宋六賊”是民間對北宋年間六個奸臣的合稱,這六個人分別是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基本都是宋徽宗時期重要的大臣,這六個人貪贓枉法、橫行霸道,弄得民不聊生,是導致當時江南方臘起義和金國入侵中原的罪魁禍首。北宋六賊之首是蔡京。  “六賊”之名最早出於太學生陳東在宣和七年(1125年)的上書,陳東說:“今日之事,蔡京壞亂於前,梁師成陰謀於後,李彥結怨於西北,朱勔結怨於東南,王黼、童貫又結怨於遼、金,創開邊釁。宜誅六賊,傳首四方,以謝天下。”  蔡京與童貫是北宋末年響當當的“六賊”領頭人物,腐敗得一塌糊塗,搜刮來的銀子拿部分 辦辦公開賽供皇族高官“花差花差”根本無所謂。六人互相勾結,排斥異己,民間稱“三千索,直秘閣;五百貫,擢通判”。  “六賊”把國傢搞得烏煙瘴氣。他派朱勔在江南一帶搜刮珍奇異寶、名花古木,朱勔及其爪牙們仗著皇帝的勢力在江南橫行霸道,他們拆墻破屋、敲詐勒索,弄得民不聊生。歙州、睦州一帶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也成瞭朱勔等人騷擾、搜刮的主要地區。歙州、睦州人民痛恨官府,在窮苦農民方臘的領導下舉行起義。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李彥遭賜死。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年),其馀五人先後伏誅:王黼安置永州(今湖南零陵),途中秘密處死;蔡京貶於儋州(今海南儋縣),途中病死;梁師成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途中賜死;童貫貶於吉陽軍(今海南崖縣),途中賜死;朱勔貶於循州(今廣東龍川),不久斬首處死。  六賊令北宋漸漸沒落,不久即發生靖康之變。  蔡京(1047年—1126年),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傢。著名書法傢蔡襄的堂弟,北宋興化軍仙遊縣慈孝裡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東宅村)人,熙寧三年進士及第,先為地方官,後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後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後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四起四落堪稱古今第一人。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後,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東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傳。   王黼[fǔ](1079年—1126年),原名王甫,字將明,開封祥符(今屬河南開封)人,北宋末年大臣,宋徽宗朝宰相。王黼有口才,才智出眾但無學識,善於巧言獻媚。崇寧年間進士。 初因何執中推薦而任校書郎,遷左司諫。因助蔡京復相,驟升至禦史中丞。宣和元年(1119年),任特進、少宰(右宰相),他由通議大夫超升八階,被任命為宰相,是大宋開國以來前所未有的。金兵進入汴京,他不等詔命,便帶妻兒逃跑,宋欽宗下詔貶他為崇信軍節度副使、籍沒他傢。吳敏、李綱請求殺王黼,此事交由開封尹聶山處理,聶山與王黼宿怨未解,就派人將其殺死。  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復之功;宣和七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欽宗即位,被處死。  梁師成(?-1126) 北宋末宦官,籍貫不詳。為“六賊”之一,字守道。政和間為徽宗(趙佶)所龐信,官至檢校太殿。凡禦書號令皆出其手,並找人仿照帝字筆跡偽造聖旨,因之權勢日盛,貪污受賄,賣官鬻職等無惡不作,甚至連蔡京父子也諂附,故時人稱之為“隱相”。欽宗(趙桓)即位後貶為彰化軍節度副使,在行至途中時被縊殺。  朱勔(1075—1126),蘇州(今屬江蘇)人。北宋大臣,為“六賊”之一。因父親朱沖諂事蔡京、童貫,父子都任有官職。當時宋徽宗垂意於奇花異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進獻,並逐年增加。政和年間,在蘇州設應奉局,摩費官錢,百計求索,勒取花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入京城,號稱“花石綱”。此役連年不絕,百姓備遭塗炭,中產之傢全都破產,甚至賣子鬻女以供索取。方臘起義時,即以誅殺朱勔為號召。朱勔在奉迎皇帝的同時,又千方百計,巧取豪奪,廣蓄私產,生活糜爛。欽宗即位,將他削官放歸田裡,後又流放到循州關押,復造使將他斬首處死。  李邦彥(?一 1130年),北宋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字士美。太學上舍生出身。北宋末年“靖康之難”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滅亡。宣和五年(1123年)官至尚書左丞,欽宗時,金兵迫東京開封府,力上割地議和。陳東領導太學生,反對投降,曾上書言其罪。高宗即位後被貶逐,死於桂州(今廣西桂林)。善歌唱,尤愛徽鞠,破技高超,曾以“踢盡天下毯”自詡。是微鞠組織“社會徽鞠隊”小隊員,自號“李浪子”,人稱“浪子宰相”。相關閱讀推薦:揭秘:史上奸臣楊國忠、蔡京為何都喜歡在傢辦公 揭秘:王安石為何認為大奸臣蔡京能夠繼承自己?揭秘蔡京宦海浮沉:被懲處後餓死在赴貶所路上如何客觀評價蔡京?應當如何看待權相蔡京?蔡京之死:奸相蔡京身攜巨資為何被百姓活活餓死?

北宋浪子宰相李邦彥簡介 北宋六賊之一李邦彥結局

  李邦彥(?一 1130年),北宋懷州(今河南沁陽)人。字士美。太學上舍生出身。北宋末年“靖康之難”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滅亡。宣和五年(1123年)官至尚書左丞,欽宗時,金兵迫東京開封府,力上割地議和。陳東領導太學生,反對投降,曾上書言其罪。高宗即位後被貶逐,死於桂州(今廣西桂林)。善歌唱,尤愛徽鞠,破技高超,曾以“踢盡天下毯”自詡。是微鞠組織“社會徽鞠隊”小隊員,自號“李浪子”,人稱“浪子宰相”。  李邦彥的父親叫李浦,是一名制作銀器的工匠。李邦彥是太學上舍生出身,北宋末年“靖康之難”投降派奸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滅亡。  大觀二年(1108年)進士。外表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市井,習慣猥褻卑鄙,應對便捷。善調笑謔罵,能踢蹴鞠,經常以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相傳唱,自號李浪子。  有人彈劾其行為不檢,罷符寶郎,又復為校書郎。  不久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  李邦彥善奉承人,不少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年),拜尚書右丞。  宣和五年(1123年),轉任尚書左丞。同年父親李浦去世,朝廷贈李浦為龍圖閣直學士,謚號宣簡。李邦彥辭官為父守喪復職後,與王黼不和,私下裡勾結蔡攸、梁師成等,攻擊王黼並罷之。  第二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諛諂媚白占個位子,東京開封的人視其為“浪子宰相”。  金兵第一次圍攻開封時,白時中罷相,公議稱快,遞遷李邦彥、張邦昌為相。一味實行投降策略,指望以割地賠款加自虐宋軍獲得和平,結果在客觀上幫助金軍。此時隻有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參與攻城,而完顏宗翰的金國西路軍在太原被絆住,又拒絕完顏宗望提出的隔斷西軍(宋朝征西夏的邊防軍,是宋當時最精銳部隊)的部署。以至種師道率十萬西軍順利趕到開封,完顏宗望被動後撤到開封西北遠郊紮營寨。姚平仲軍劫完顏宗望營寨被全殲一事,有人指是李邦彥、李棁為逼主戰派李綱、種師道議和而有意無意透露給奸細鄧圭所致。劫寨失敗以後,李綱、種師道被撤銷軍權。金兵復至開封城下,李邦彥又使宋欽宗下令不得得罪金兵,一霹靂炮手發炮後竟被梟首處死。太學生陳東等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指責李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為社稷之賊,要求罷免他們。李邦彥退朝時,被群眾指著痛罵,且有人要動手揍他,李邦彥跑得快才沒挨打。宋欽宗乃下令降他的職,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為太一宮使。不到十天,又因為與李邦彥頗為知交的吳敏的請求,復起李邦彥為太宰。一時開封民眾大不服,街談巷議非常不滿。宋欽宗不得不讓他出知鄧州,又提舉亳州明道宮。臨走時李邦彥又推薦同是投降派的唐恪繼任宰相,繼續他那一套靠卑躬屈膝來乞求和平的政策。建炎初年,因為投降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  完顏宗望的金國東路軍第一次圍攻開封不果,臨走前派人入城辭行,並送來一封拜辭信,說是“非不欲詣闕廷展辭,少敘悃愊,以在軍中,不克如願,謹遣某某等充代辭使副,有些少禮物,具於別幅,謹奉書奏辭。”完顏宗望退軍之時,種師道之弟種師中率領的西軍精銳秦鳳軍三萬人開到東京開封,種師道即命他率部尾隨金軍之後,俟其半渡而擊之,完全消滅其尚在南岸的一半,將金國最精銳的東路軍打殘以消後患。李綱也建議用澶淵故事“護送”金軍出境,密告諸將有機會就縱兵追擊。宋欽宗也同意李綱表面上的建議,派軍十萬,緊緊“護送”。但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又最終壓倒瞭主戰派,派人在黃河邊上樹立大旗,嚴令軍隊不得繞過大旗趕金軍,否則一概處死。以後種師道又提出亡羊補牢的辦法,建議集合大軍駐屯黃河兩岸,防止金軍再次渡河,預為下次“防秋”之計。宋欽宗準奏施行,不久又被吳敏、唐恪、耿南仲等投降派大臣壓倒,認為萬一金軍不來這筆巨大的軍事費用會被浪費,拒絕采用種師道之言。以後種師道氣憤致疾,以至病死。李綱則被外調河北河東宣撫使,無所作為,最後被逐到江西。   宋欽宗趙桓時,金不迫沛京,力上割地議和。陳東領導太學生,反對投降,曾上書言其罪。宋高宗趙構即位後,被貶逐,死於桂州(今廣西桂林)。  《宋史》記載  李邦彥,字士美,懷州人。父浦,銀工也。邦彥喜從進士遊,河東舉人入京者,必道懷訪邦彥。有所營置,浦亦罷工與為之,且復資給其行,由是邦彥聲譽弈弈。入補太學生,大觀二年(1108),上舍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試符寶郎。  邦彥俊爽,美風姿,為文敏而工。然生長閭閻,習猥鄙事,應對便捷;善謳謔,能蹴鞠,每輟街市俚語為詞曲,人爭傳之,自號李浪子。言者劾其遊縱無檢,罷符寶郎,復為校書郎。俄以吏部員外郎領議禮局,出知河陽,召為起居郎。邦彥善事中人,爭薦譽之,累遷中書舍人、翰林學士承旨。  宣和三年(1121),拜尚書右丞;五年(1123),轉左丞。浦死,贈龍圖閣直學士,謚曰宣簡。邦彥起復,與王黼不協,乃陰結蔡攸、梁師成等,讒黼罷之。明年,拜少宰,無所建明,惟阿順趨諂充位而已,都人目為“浪子宰相”。  徽宗內禪,命為龍德宮使,升太宰。知眾議不與,外患日逼,抗疏丐宮祠。金人既薄都城,李綱、種師道罷,邦彥堅主割地之議。太學生陳東數百人伏宣德門上書,言邦彥及白時中、張邦昌、趙野、王孝迪、蔡懋、李乂之徒為社稷之賊,請斥之。邦彥退朝,群指而大詬,且欲毆之,邦彥疾驅得免。乃以特進、觀文殿大學士充太一宮使。不旬日,吳敏為請,復起為太宰。人皆駭愕,言者交論之。出知鄧州,遂請持餘服,提舉亳州明道宮。建炎初(1127),以主和誤國,責建武軍節度副使,潯州安置。建炎三年卒。  在《金瓶梅》中,李邦彥也是一個重要人物。《繡像本》第十八回,蔡京因為被彈劾而回避,“當朝右相,資政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李邦彥就代替蔡京處理政事。他也是一個貪官,收瞭五百兩銀子,就把追捕書上的“西門慶”改成瞭“賈廉”。《詞話本》第七十回李邦彥又被宋徽宗加封瞭“柱國太子太師”。聖旨上他的排名僅次於蔡京。可見李邦彥是政府裡面的實權派,很長時期地位僅次於蔡京。相關閱讀推薦:北宋六賊是哪六個人?北宋六賊結局是怎麼死的北宋歷史上高俅是怎麼死的?高俅活瞭多少歲解密北宋牛人高俅:從小秘書到一代權臣的發跡史宋徽宗身邊“大師”們的神奇預言:北宋之亡音揭秘古代土豪有多富 北宋名臣寇準奢侈燃燭

北宋六賊之朱勔簡介 奸臣朱勔結局怎麼死的

  朱勔(1075—1126),蘇州(今屬江蘇)人。北宋大臣,為“六賊”之一。因父親朱沖諂事蔡京、童貫,父子都任有官職。當時宋徽宗垂意於奇花異石,朱勔奉迎上意,搜求浙中珍奇花石進獻,並逐年增加。政和年間,在蘇州設應奉局,摩費官錢,百計求索,勒取花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入京城,號稱“花石綱”。此役連年不絕,百姓備遭塗炭,中產之傢全都破產,甚至賣子鬻女以供索取。方臘起義時,即以誅殺朱勔為號召。朱勔在奉迎皇帝的同時,又千方百計,巧取豪奪,廣蓄私產,生活糜爛。欽宗即位,將他削官放歸田裡,後又流放到循州關押,復造使將他斬首處死。  朱勔[miǎn](1075年-1126年):江蘇蘇州人,朱沖,底層勞動人民出身,“本微賤,庸(佃)於人,梗悍不馴,抵罪鞭背。”蘇州混不下去,朱沖流落城外,得遇遊方道人,估計幾度“後庭”後,老道爽極,送他幾個治病的藥方。朱沖回城,在市集擺小攤賣藥,“病人服之輒效,遠近輻湊,傢遂富。”這種神話,古今中外一直上演不衰,小藥一賣,肯定有人上當有人當托,有瞭名氣,錢就好賺。朱沖心氣大,出手闊綽,“結遊客,致往來稱譽。”  他善於堆山造園,號稱“花園子”,朱勔是宋徽宗的寵臣,為瞭滿足徽宗對於奇花異石的瘋狂愛好,朱勔在蘇州設立瞭應奉局,花費大量公傢財物,搜求花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到京城。為百姓帶來瞭沉重負擔。一時間,朱勔氣焰熏天,他還通過各種手段積累巨額財富,生活奢侈腐化。欽宗即位後,將他罷職放歸田裡,並下令抄沒瞭他的財產。在朱勔的財產清單上,各種財物不計其數,僅田產就達到瞭30萬畝。為“六賊”之一。  由於朱勔動靜太大,東南民不聊生,最後連大奸臣蔡京也看不過眼,向徽宗皇帝講起“花石綱”擾民太甚,“帝亦病其擾”,於是禁止朱勔占用官用運糧船,禁止挖墓毀屋。朱勔小小有所收斂。不久,朱勔故態復萌,又大興土木,建道觀神霄殿,並矯詔稱他自己所居的蘇州孫老橋一帶被皇上下詔賜予朱傢,強迫周圍百戶人口五日內清拆搬遷。當時政治黑暗,人民連自保也不敢,隻得收拾東西蒼惶搬走。不僅如此,朱氏父子在蘇州大興園池,式樣擬同宮禁,又招募數千人為私人衛士,“流毒州郡者二十年。”  方臘造反,打出的旗號就是“誅殺賊臣朱勔”,由於禦史彈劾,朱勔及其子侄官職皆被黜落。方臘攻陷杭州,發現州府衙門貴賓招待所有數十人,皆錦衣金帶。大刑伺侯,才知這些人皆是朱勔傢奴。所以,當時的諺謠稱“金腰帶,銀腰帶,趙傢世界朱傢壞。”但是,寇平之後,徽宗皇帝好瞭傷疤忘瞭痛,寵幸信任朱勔如舊。這個大商人在錦袍上繡上金手印,告訴別人徽宗皇帝常“以手撫之”。有時從內宮飲酒歸來,他又用黃帛纏臂,與人交揖,一臂不動,表示說這隻胳膊剛剛被皇帝拍過。   因諂得官  蔡京貶居杭州時,途經蘇州,想修建一座寺閣,需數萬錢,擔心無人督建。有個和尚就推薦瞭朱沖。朱沖把握住瞭這個巴結蔡京的絕好機會,獨傢出資贊助,沒幾天就備齊瞭幾千根木料,得到瞭蔡京的賞識。第二年蔡京奉詔還京時,把朱沖父子一起帶瞭回去,並囑咐童貫給他們搞瞭假軍籍,冒充軍功做瞭官。蔡京見徽宗喜好奇花異石,讓朱沖父子“秘取浙中珍異以進”。 不久,朱勔即將三株奇異的黃楊運進宮苑。趁著徽宗高興,蔡京把他引薦給瞭皇帝,為朱勔後來發跡埋下瞭罪惡的種子。後童貫安排朱勔全權負責蘇州“應奉局”,專辦采貢。因為朱勔幹得賣力,博得瞭徽宗的青睞,官位累遷至合州防禦使。  崇寧四年(1105年)十一月,奉迎宋徽宗,主持蘇州應奉局,專門搜求奇花異石,用船從淮河、汴河運入汴京,號稱“花石綱”。  玩石發跡  朱勔在《宋史》列傳中名列佞幸,絕非偶然。當時蘇州百姓傢中隻要有一木一石稍堪賞玩,朱勔就率領健卒直沖其傢,往園囿花石貼上黃封條為標志,就算是又搜羅到一件禦前貢物。百姓稍有怨言,則必冠之以“大不恭罪”,借機敲詐勒索,普通人傢往往被逼得賣兒鬻女,傾傢蕩產,朱勔卻大發橫財。他以采辦花石為名,從庫府支取錢財,“每取以數十百萬計”,但進貢到東京的卻都是“豪奪漁取於民,毫發不少償”。其他如掘墳毀屋貪贓受賄的事情不可勝數。徽宗建中靖國年間,為修建景靈宮,下令到吳郡征集太湖石 4600 塊。朱勔役使成千上萬的山民石匠和船戶水手,不論是危壁削崖,還是百丈深淵,都強令采取。太湖石經過長期的水蝕,佳品形成瞭瘦、漏、透、皺的特點,一些太湖石體量很大,這就給搬運帶來瞭難題。後來有人想瞭個辦法,用膠泥把石頭封住,再裹以巾麻載運,解決瞭這個問題。當時為運載花石,朱勔可任意抽調官、商用船,一度曾影響漕運。  宣和五年(1123年),取得一巨型太湖石,高達四丈,載以巨艦,以數千名纖夫,歷經數月,運到汴京,徽宗賜名曰“神運昭功石”,封“磐固侯”,朱勔也因此被擢升為威遠節度使。  禍國殃民  因采辦花石綱有功,加之利用特權公開掠奪,朱勔成為擁有私人武裝的大官僚、大地主。最後抄傢時,計有田莊 10

慶親王奕劻的後代們結局怎樣?

  慶親王奕劻的後代:慶親王奕劻,生於1838,乾隆帝第十七子永璘之孫,輔國公綿性長子。清制王爵,正室封福晉,側室封側福晉。親王最多隻能有福晉五位,而奕劻竟有六人,地位特殊。  慶親王奕劻的後代  雖然是皇族中比較遠的一支,但在晚清政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恭親王之後最有權勢的王爺,深得慈禧太後和光緒帝的信任。清帝退位,慶親王避居天津租界,1917年病逝。  清制王爵,正室封福晉,側室封側福晉。親王最多隻能有福晉五位,而奕劻竟有六人,地位特殊。  長子載振 (母:大側福晉合佳氏),有四子。  二子載(母:四側福晉劉佳氏),有二子溥均,溥銘。  三子載授(早殤)  四子(早殤)  五子載掄 (母:四側福晉劉佳氏)妻子是山東巡撫孫寶琦的女兒。他與慈禧太後的胞弟承恩公桂祥是兒女親傢,即他的女兒嫁給桂祥的兒子。隻有一子溥鈺。  六子載鐠(早殤)  另有格格12人,其中大格格嫁蒙古親王那彥圖,四格格嫁裕祿第九子。   載振生於1876年,1902年出使英、法、美等國,翌年赴日考察第五屆勸業博覽會。歸國後奏請設商部,任尚書。商部後更名為農工商部,載振仍任尚書。此時不過三十歲,可謂少年得志。1907年,因與女伶楊翠喜鬧出緋聞,被迫辭職。辛亥後居天津租界,遠離政治,偶爾從事一些金融商業活動。1947年底病逝。  載搏,生於1887年,封鎮國將軍。載倫,其妻子為山東巡撫孫寶琦的女兒。相關閱讀推薦:慶親王奕劻堪稱晚清第一貪 與和珅貪婪級別不相上下揭秘大清首富慶親王奕劻:如何高調腐敗求自保晚清政壇中的慶親王:從“聖眷不衰”到“葬送清朝”清朝總理衙門大臣:晚清慶親王奕劻的歷史角色慶親王奕劻個人資料簡介 奕劻是怎麼死的?

漢文帝劉恒寵妃慎夫人簡介 慎夫人結局怎麼死的

  慎夫人,生卒及傢世不詳,邯鄲(今河北邯鄲)人,漢文帝劉恒的寵妃,當時,慎夫人甚至可以與孝文竇皇後同席而坐。有美色,能歌舞,擅鼓瑟。十分受寵。  慎夫人肩若削成腰若約素,肌若凝脂氣若幽蘭。嬌媚無骨入艷三分。 看她折纖腰以微步,呈皓腕於輕紗。風髻露鬢,淡掃娥眉眼含春,皮膚細潤如溫玉柔光若膩,櫻桃小嘴不點而赤,嬌艷若滴,腮邊兩縷發絲隨風輕柔拂面平添幾分誘人的風情。  慎夫人懂得這宮闈處處暗藏殺機,若不當心便可能為他人魚肉。她平日,恭謹賢良,對竇後恭順有加,對薄太後十分孝順。  漢文帝的生活比較簡樸,他穿的是粗糙的絲綢,“所幸慎夫人,令衣不得曳地,帷帳不得文繡,以示敦樸,為天下先。”(《史記·孝文本紀》)。  人物故事  公元前177年,漢文帝帶著竇皇後、慎夫人乘輦同往上林苑遊幸,晚上在上林苑舉行盛宴。由於慎夫人是漢文帝的寵妾,在宮中常與皇後平起平坐,上林郎官按照慣例,把慎夫人的座位也安排在與皇後對等的上席。中郎將袁盎見到,令內侍把慎夫人的座位撤至下席,慎夫人大怒,不肯入下席就坐。漢文帝也怒氣沖天,拉著慎夫人乘輦回宮。這次上林之行,乘興而來,敗興而歸。   袁盎是剛正不阿的直臣,他乘文帝稍息怒氣,便進諫說:“臣聞尊卑有序則上下和。今陛下既已立後,慎夫人乃妾,妾主豈可與同坐哉!適所以失尊卑矣。且陛下幸之。即厚賜之。陛下所以為慎夫人,適所以禍之。陛下獨不見‘人彘’二字乎?”(《史記·袁盎傳》)漢文帝一聽“人彘”二字,則心驚膽跳。他把袁盎的話告訴慎夫人,慎夫人也息怒,並賜給袁盎金五十斤。  又有一次,漢文帝偕慎夫人乘輦出宮遊幸,在霸陵橋上遠眺。文帝指著新豐驛道,對慎夫人說;“此走邯鄲道也。”(《史記·張釋之傳》)意思說從這裡走去,就可以到慎夫人傢鄉。慎夫人動起思鄉之情,漢文帝令慎夫人鼓瑟,漢文帝引吭高歌淒婉哀惻。  2010年電視劇《美人心計》:王麗坤飾演慎夫人(劇中名聶慎兒)     歷史上的慎夫人怎麼死的?   歷史上慎夫人的死和電視劇中是不一樣的,歷史上關於慎夫人的死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她在漢 文帝之前已經病逝,隨葬文帝霸陵。第二種是漢文帝在駕崩前留下遺詔,將宮中曾經寵幸的女人放

漢景帝劉啟寵妃栗姬簡介 栗姬結局是怎麼死的?

  栗姬,生卒年、傢世及名諱皆不詳,齊國人,漢景帝劉啟的妃子。早年受太子劉啟寵愛,為劉啟生下三子:劉榮、劉德、劉閼。栗姬年紀漸長,逐漸失寵於景帝,劉榮做為景帝長子,先是被立為太子,後來因栗姬心胸不夠寬廣而被廢,栗姬憂鬱而死。王夫人被立為皇後,之子劉徹被立為太子,即漢武帝。司馬遷說:“栗姬負罪,王氏乃遂。”《史記·太史公自序》  早年受寵  栗姬艷冠京城,能歌善舞。一次劉啟來到民間,將栗姬帶回宮,封栗姬為孺子。而後栗姬為劉啟生下兒子,地位如同側妃。從她的生育狀況來看,漢景帝劉啟還是太子時,栗姬很受寵愛。她可能是劉啟第一個寵愛的妃子,因為劉啟的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於都是栗姬所生。  劉啟做太子時,生有九個兒子。前三子是栗姬所生,四子劉馀、五子劉非、六子劉端是程姬所生;七子劉彭祖、八子劉勝是賈夫人所生;九子劉發是唐姬(程姬侍者)所生。當太子劉啟的第十子劉徹還在母親肚子裡時,漢文帝駕崩瞭,劉啟即位(公元前156年),即漢景帝。  立儲風波  景帝的皇後薄氏是他當太子時的太子妃,是薄姬的族人。薄皇後的婚姻很不幸,她從太子妃到皇後,20多年,一直得不到丈夫的寵愛,也沒有子嗣。景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55年),薄太後(太皇太後)病逝,薄皇後最大的靠山沒瞭,她的皇後位置似乎有點岌岌可危。前元四年(公元前153年),景帝立栗姬所生的庶長子劉榮為皇太子,世稱栗太子。同一天,王娡之子、虛歲四歲的劉徹被立為膠東王。  俗話說,“母憑子貴”。當栗姬的兒子劉榮當上皇太子後,栗姬本人是否受寵似乎就並不重要,自然會有人上來巴結。館陶長公主劉嫖是景帝同母的親姐姐,景帝的幾位美人都是靠劉嫖而見到景帝的,她們得到的尊貴和寵愛都超過栗姬,栗姬一日比一日怨怒。有一日,劉嫖來拜訪栗姬,提出想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太子劉榮做太子妃。在劉嫖看來,向栗姬提婚,遭到栗姬拒絕。而以自己長公主的身份,這樁門當戶對的親事肯定能成。孰料,嫉妒起來的女人是不會考慮後果的,想起劉嫖數次給景帝進獻美人,栗姬幹脆一口回絕瞭劉嫖的提親,這讓劉嫖顏面掃地。劉嫖十分惱火,決定尋找其他的人選。景帝十四子,長子劉榮、次子劉德、三子劉閼於都是栗姬所生;劉餘好治宮室苑囿狗馬,口吃;劉非有才卻為人驕奢;劉端為人賊戾,又不能近女色;劉彭祖巧佞卑諂;劉勝沉溺聲色;劉發生母身微,母子都不受寵;接來下,就是自幼聰明伶俐,母子都深受景帝喜愛的——景帝第十子,王娡之子,四歲的膠東王劉徹。王娡和劉嫖為子女定下兩樁親事,一是劉徹和劉嫖女兒陳阿嬌(即漢武帝劉徹第一任皇後),二是劉嫖次子陳蹻和王娡三女兒隆慮公主。這兩樁親事,表明瞭兩個母親鮮明的政治企圖。在王娡和劉嫖的聯手操作下,栗姬和劉榮的未來被決定瞭。   為瞭讓女兒成為一國之母,也為瞭報復栗姬,劉嫖不時在景帝面前說栗姬的壞話,還經常誇贊劉徹,景帝也認為劉徹德才兼備,而且又有從前他母親夢日入懷的祥兆,所以對劉徹愈發寵愛。有一次,劉嫖對景帝說:“栗姬和各位貴夫人及寵姬聚會,常常讓侍從在他們背後吐口水詛咒,施用巫蠱之術。”在漢代,人們對巫蠱之術深信不疑,“媚道”即女性爭寵施用的邪術,方式多種,有的十分殘忍血腥,“祝唾其背”是最簡單易行的巫術。景帝聽後,對栗姬生出厭惡之心,但是因為早期對栗姬感情深厚,仍舊存有善念。  後來景帝偶然健康不佳,心情也不好,便告訴栗姬:“我百年以後,希望你能善待其他的妃子與她們的兒子。”其實,景帝此言已有托孤和立栗姬為後的打算,但栗姬聽完這話,反而更加暴怒起來,她非但不願意照顧其他有寵的姬妾子女,甚至對景帝出言不遜。景帝對她的態度也相當不滿,卻還是忍耐下來,隻差沒有發作而已。懂得適時而動的王娡知道景帝惱怒栗姬,但要廢掉太子,還需要加一把火,這把火必須時機合適火候得當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立太子兩年後,前元六年(公元前151年)九月,薄皇後被廢黜。  四個月後,前元七年(公元前150年)正月,王娡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請立栗姬為皇後。大臣上奏:“‘子以母貴,母以子貴。’今太子母無號,宜立為皇後。”景帝勃然大怒:“這是你應該說的話嗎!”於是下令論罪處死大臣,又廢掉太子劉榮,改封臨江王。同年四月乙巳,得寵的王娡順理成章被立為皇後。四月丁巳,她的兒子劉徹立為太子。劉榮被廢,景帝也不願再見到栗姬。栗姬內心的憤恨更加難平,但她甚至連景帝的面都見不到,最終栗姬鬱鬱而死。相關閱讀推薦:漢景帝的第一個皇後薄皇後是怎麼死的?漢景帝劉啟第一任皇後薄皇後簡介 薄皇後為何被廢同是削藩 為何漢景帝與建文帝會一成一敗?漢史趣事:漢景帝一次臨幸錯瞭人延續瞭漢朝漢景帝為劉徹做的準備:掃除劉榮 罷黜周亞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