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考古

2014年中國考古有哪些重要發現?

  2014年,中國考古又有一批重要發現,或改寫瞭歷史,或糾正瞭文獻記載的失誤,或增添瞭新的實物資料。考古發掘有許多是跨年度進行的,準確的結論有待於考古發掘的結束和研究的進展。  1.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  2.寧夏青銅峽鴿子山遺址出土部分遺物。  3.陜西岐山鳳雛遺址出土青銅車輪。  4.廣西隆安大龍潭遺址出土石鏟。  5.甘肅甘谷毛傢坪遺址出土銅鼎。  6.陜西西安少陵原韓休墓壁畫——山水圖。  7.江蘇淮安盱眙泗州古城一角。  8.陜西岐山鳳雛遺址出土鑲嵌綠松石車軎。  許昌人2號頭骨 許昌人遺址又有新發現  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發掘的靈井許昌人遺址又有重要發現。9號探方在沉寂瞭幾年之後,又在西部約3平方米的范圍內,新出土瞭27塊古人類頭骨化石斷塊,包括完整的枕骨、部分頂骨、眉脊、面骨和顱底骨等。其中,面骨和顱底骨屬首次發現。骨骼多數可拼接復原。這批新發現的古人類頭骨化石斷塊分佈和2007年年底至2008年發現的“許昌人1號頭骨”化石相距較近,屬同一地層,地層年代經測定距今10萬年左右。經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吳秀傑研究員和趙忠義高級工程師現場觀察,確認是一新的古人類頭骨,專傢們建議將其命名為“許昌人2號頭骨”,以區別於2007年-2008年度發現的“許昌人1號頭骨”。  許昌人2號頭骨和1號頭骨同樣重要,它不僅為遺址增加瞭新的人科成員,而且在研究中二者可以互相印證和參照,最大限度地修正以往已取得的認識。例如之前發現的許昌人1號頭骨的腦量非常大,現在通過2號頭骨腦量的測量對比,可研究這種現象是個例還是群體中的普遍現象。尤為重要的是,在許昌人2號頭骨內壁發現有成組的石片劃痕,可能是古人食腦或其他行為最直接的證據。  河南靈井許昌人遺址  2014年是靈井許昌人遺址的第10個考古發掘年份,已發掘面積近450平方米,完成發掘的面積僅為120平方米,而整個遺址面積可達30000平方米以上。目前正在發掘9號探方以西且與之相鄰的13號和14號探方,因為這兩個探方仍在被推斷的埋藏人類化石的范圍內,發掘者期待著新的古人類化石的出現。  鴿子山遺址 出土萬餘件石器時代遺物  由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主持的青銅峽市鴿子山遺址考古發掘又有豐碩成果。在歷經一個多月的考古發掘中,於約100平方米的范圍內發現瞭9000多塊被火燒烤、表面龜裂變色的燒石,出土瞭600多件打制石器、70多件細石器類石器、200多件磨制石器和磨盤、磨棒等磨食工具。此外還發現瞭少量裝飾品,鴕鳥蛋皮制作的半成品工藝品,石質工藝品的毛坯,以及大量食草類哺乳動物牙齒和骨骼。  鴿子山遺址位於賀蘭山東麓臺地中段,西北東部三大沙漠、荒漠草原與黃土高原過渡地帶,目前已發現15個文物點。自1984年在文物普查中被發現以來,中美聯合考古隊曾對其進行過三次調查和小面積發掘,先後采集、發掘各類石制器、動物化石2500多件。2006年,鴿子山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寧夏文物考古研究所王惠民研究員研究,鴿子山遺址大約距今12700年至8000年,處於舊石器向新石器文化轉型期。2014年鴿子山遺址出土的遺物密度較大,石器器型豐富,且多種生產工具及制作技術共存,表明鴿子山先民對環境變化的快速適應和行為能力的大幅提高,為古人類狩獵、采集以及原始農業的技術儲備與轉型提供瞭有利的證據。相關閱讀推薦:考古發現改寫美洲殖民史:印加帝國亡於內訌細說盜墓者的前世今生:古代有皇帝而現代有考古隊揭秘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結果:活人殉葬或皆為女性震驚!全球十大考古發現:金字塔之謎被解開考古:史上最昂貴的三個頭蓋骨的主人分別是誰?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大龍潭遺址 大型石鏟祭祀場現身  由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主持的隆安縣大龍潭遺址的搶救性考古發掘,發現瞭一處迄今廣西最大最完整的石鏟祭祀遺存,出土完整的石鏟近百件,還有相當數量的較大的石鏟碎片。  以大龍潭遺址命名的大龍潭文化是一種以大石鏟為主要特征的桂南新石器時代晚期至青銅時代的文化遺存。大龍潭文化以石鏟數量為最多,制作精致、美觀、規整,造型較為復雜,大多通體磨光,尤以小柄雙肩者的數量居多,其大小,厚薄、硬度都有較大差異,以碩大者居多,有的根本沒有生產實用價值。  此次出土的石鏟與此前在大龍潭遺址發掘出土的石鏟放置方式大致相同,一是石鏟大多刃部朝上,柄部朝下;二是多數石鏟面朝東北,且面部向東北略斜;三是雖非排列整齊,但局部仍有規律可循;四是石鏟大多為單獨放置,也有部分是兩件或三件疊壓在一起。這種現象可能是原始社會晚期某種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祭祀遺跡。它在桂南地區屢次發現,表明當時桂南地區存在這種與農業生產有關的祭祀活動。

揭秘秦始皇陵最新考古結果:活人殉葬或皆為女性

  導讀:始皇(公元前259年1月27日[3-5]—公元前210年),是秦莊襄王的中子,嬴姓,趙氏,名政,故又稱趙政。秦始皇於秦昭王48年正月生,出生的確切地點在當時的邯鄲的廓城(大北城)溫明殿遺址和叢臺以南,在今城內中街以東,叢臺西南的朱傢巷一帶。  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傢李贄譽為“千古一帝”,但“殘暴”這個詞也一直伴隨著對他的評價。在剛剛結束的為期五年對帝陵陵寢小型墓園的考古發掘結果再次印證瞭這一點。  99座小型墓葬統一指向封土堆  經過40年的勘探和發掘,目前秦始皇帝陵共發現陪葬坑188座,絕大部分並未進行發掘,兵馬俑一二三號坑是發掘較深入的幾個,但也還有大量工作沒有完成。墓坑數量最為集中的區域就是陵寢內城的小型墓園,被稱為“秦始皇陵的輔葬遺存”。  所有小墓葬的墓道都直直地指向封土堆,99座小墓,考古人員發掘瞭10座,種種細節不僅顯示出死者殉葬的慘狀,也印證瞭史料上關於後宮為始皇陪葬的記載和秦始皇一人獨尊等級森嚴的觀念。 相關閱讀推薦:秦始皇陵墓的15大驚天之謎 秦始皇遺體完好嗎?揭秘:歷史上秦始皇要找的不死藥究竟是什麼東西揭秘秦始皇統一中國的代價:22次戰役斬首181萬秦始皇陵地宮飛雁之謎:秦陵地宮果真有飛雁嗎?秦始皇尋找的“不死藥”究竟是什麼?秦始皇秘聞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考古部副主任張衛星介紹,在墓道填土裡發現瞭不同數量的亂葬人骨,應該和年輕女性有關系,且殘缺不全,說明陪葬者是在別的地方被處死,然後簡單的被埋在墓葬的填土裡,而不是墓室裡,從葬行為殘酷、血腥。  帝陵9座城門精確定位地宮位置  考古發現地下皇城仿照秦國都城咸陽建造,大體呈回字形。有內外兩道城墻,很多重要的遺跡分佈在兩條軸線上,總共9座城門都在南北軸線上。雖然城門並不是在城墻的正中間,但是其連接線交匯的地方直指帝陵封土堆的核心。  陵寢建築面積相當於20個足球場  龐大的陵寢建築占地面積達到17萬平方米,相當於20多個足球場的面積。道路作為遺址的骨架也在此次考古發掘中得到瞭精確定位,由石頭鋪就的環形和十字形道路系統。體現瞭秦始皇的權利和等級觀念。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上官婉兒墓考古再透細節 三大謎團逼近歷史真相

  導讀:武則天的寵臣、號稱唐代第一女官的上官婉兒墓在咸陽被發現。  近日,正在對此進行考古研究的陜西考古研究院新浪官方微博公佈瞭一組墓葬內部照片和確認墓主身份的墓志等信息。記者再度聯系上項目負責人李明,發現在更多的信息背後,關於上官婉兒這位傳奇人物的謎團和有趣話題也越來越多。  上官婉兒墓曾遭嚴重損毀,這是誰幹的?墓中的遺骸是誰?墓志千字文裡究竟寫瞭些什麼?  墓制豪華  甚至超過章懷太子墓規模  墓葬全景、清理中的壁龕、出土墓志……昨天一次性公佈的三張照片令上官婉兒墓逐漸清晰起來。  這座帶有5個天井的唐代墓葬,其實早在今年6月就已被發現。當時,陜西考古研究院正在對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建設用地進行考古勘探。  此處距離唐長安城遺址約25公裡,這片區域,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京師長安附近重要的墓葬區,距離唐代女皇武則天母親楊氏的唐順陵非常近。 上官婉兒墓  8月初,考古隊正式開始對該墓進行發掘,直到最近墓志出土,才確定瞭墓主人是唐中宗昭容上官氏,也就是唐代女官、詩人上官婉兒。  由目前所透露的信息看來,上官氏的墓坐北朝南,有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全長36.5米,深10.1米。  李明告訴記者:“這樣5個天井的規格,作為女官來說,已經屬於最高檔次的瞭。”  武則天的第二子章懷太子墓也不過4井。  謎團一:  “官方毀墓”是怎麼回事  但是,這麼高檔次的墓,卻曾遭到大范圍破壞,不似一般盜墓所致,應系大規模、有組織的破壞行為,很有可能是“官方毀墓”行為。  “官方毀墓”是此次披露信息中最令人詫異的一點。  究竟何以判斷不是個人盜墓行為?李明給出的回復是:“沒有盜洞。”  一般盜墓者為瞭避免塌方,加之為瞭掩人耳目不可聲張,往往隻挖50~60厘米的盜洞,而在上官婉兒墓葬區卻隻發現瞭一個比一般盜洞大得多的坑,已將兩個後梁天井嚴重破壞,連同甬道和墓室也受到破壞。  “如此明目張膽的毀墓行為,不像是盜墓者會做出的事,所以我們推測這也許是‘官方行為’。”李明說,“至於究竟是怎麼回事,目前還不好判斷,總之不像是私人臨時起意的盜墓行為。”相關閱讀推薦:誰盜過上官婉兒墓?上官婉兒墓竟被大規模破壞過上官婉兒千字墓志出土 墓中未發現棺槨痕跡(圖)武則天為什麼要重用上官婉兒?一代女官上官婉兒女官上官婉兒是怎麼死的?上官婉兒死因揭秘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對此,陜西師大歷史文化學院教授於賡哲推測,應是下葬後故意損壞的結果,也許還有巫蠱之術的用意,說不定還有李隆基的授意。李隆基對婉兒的態度很微妙,先殺瞭她,後來卻又組織人編纂瞭上官婉兒文集。玄宗時期究竟如何評價這位才女,期待著墓志中能有答案。  而浙江大學歷史系教授陳志堅則給出瞭另一種可能性:“這種‘官方毀墓’倒有可能是唐末軍閥大規模盜取唐皇室陵墓的行為。不過因為沒有看過現場,這也隻是我的一種猜測。”  謎團二:  千字墓志寫瞭些啥  照片上,放置墓室內的一合青灰色墓志看起來保存得相當完整、清爽。  何為墓志?墓志就是指放在墓裡的刻有死者生平事跡的石刻。一般分上下兩層,上層稱為“蓋”,下層稱為“底”,底部刻有志文,蓋上刻有標題。  從照片上看,墓志蓋上清晰可辨“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九個字。而墓志底則刻有楷書的志文,近一千字,記載瞭上官婉兒的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更多具體信息。  千字的墓志算不算是長篇?“雖不是最多的,但也不少瞭。”李明告訴記者。  “墓志所記載的生平較為簡單,死因和文獻記錄一致。”然而對於更為具體的墓志內容,李明則表示“尚在整理和研究當中”,“更為詳細的墓志,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將在近期公佈。”  研究唐史的陳志堅教授形容這位盛唐奇女子,就好比是“小武則天”,他說:“在唐代,上官婉兒就相當於是武則天的‘秘書’。”  “她的身世尤為特別,父親上官儀被滅門抄傢後,她進宮為婢,反而成瞭殺父仇人武則天的親信。在一些筆記小說中,上官婉兒也常以‘才女’形象出現,鑒賞詩歌能力很高超。”  “不過歷史上對她的評價也不是太高,並不如現在很多影視劇中所呈現的那樣。”陳志堅補充。   陳志堅教授還說,他也在持續關註這次發掘的進展,“對墓志的進一步公佈,我和大傢一樣很期待。一般來說,墓志的發現還是比較可靠的,這對上官婉兒在歷史中的記載,或可成為一種補充。”  謎團三:  墓中到底有沒有遺骸  另外,昨天考古工作人員表示,在發掘中並未發現棺槨。  但就在前一天,於賡哲教授率先發佈考古現場照片,並激動地寫道:“站在墓穴裡凝望上官婉兒的骨骼,渾身發抖,激動。想蹲下去撫摸一下,又作罷瞭。”  此言一出,眾多網友也跟著激動萬分,甚至設想能否根據遺骨,利用現代3D技術復原婉兒的樣貌、身材。一直以來隻能在影視劇作品中臆想的網友們紛紛表示:“好想一睹巾幗女相的真容!”  然而,這條微博昨日已被悄悄刪除,就此記者也向李明進行瞭求證,他說:“並未發現上官婉兒遺骸。也無棺槨痕跡。”  兩種大相徑庭的說法,令遺骸之謎愈發撲朔迷離,也愈發激起瞭網友的好奇心。  事實上,考古隊隻是發現瞭比人手掌還要小的骨頭,“因時間久遠,破壞比較嚴重,沒法看出來是身體骨骼的哪一部分。在還未做鑒定的情況下,不能妄斷這就是上官婉兒的骨骼,甚至有可能不是人骨。”李明表示,關於上官婉兒的屍骨去向,或許會成為一個永久的謎。  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當中,專傢正在對該墓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和論證。  我們所提到的這些謎團,除瞭需要研究人員進一步考證研究之外,陜西考古研究院方面將在近期作較為詳細的公佈,本報也將特派記者前往,實地報道後續進展。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