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與世無爭

東漢明帝劉莊皇後馬氏:與世無爭的賢德皇後

  東漢明德馬皇後(公元39年-79年),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小女兒,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東南)人。馬援不僅是一代名將,更是一位傳奇式的人物,也是當之無愧的智者。當時最有勢力的三股力量中,割據隴西的隗囂是他的同鄉,對他信任無比,言聽計從,而占據蜀中的公孫述則是他的同學,待他也是殷勤無比,許以封王。可他認為這兩人都不會成氣候,偏偏投向瞭素不相識的劉秀。劉秀初見他時,很謙虛,說:卿遨遊二帝之間,見到你令我自慚形穢。馬援說出一句既令後人驚訝、也為後人佩服的話,他說:當今之時,並不隻是君選擇臣,而臣也要選擇君。這話有些離經叛道,很有些現代味道。馬援有許多名文、名句流傳後世,如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都是他激勵自己的話,而他的《誡子侄書》更是為人處世的寶典。然而馬援雖是智者,卻善於謀生前而不善於謀死後,他晚年得罪瞭光武帝劉秀的女婿梁松,當時馬援正受到光武帝的寵幸,梁松隻能懷恨在心。當馬援最後一次出征五溪時,因感染瘴氣死於軍中,光武帝派梁松代領軍隊,梁松借機百方陷害馬援,光武帝聽信讒言,非常生氣,奪去馬援的侯爵和官印,應該給的待遇也全部取消。  京城各貴族見馬傢失勢,借機欺負馬傢。馬援的侄子馬嚴不忿,上書光武帝,請求讓馬援的女兒入宮作諸王妃,想用這個方法振興馬傢。光武帝或許還念著馬援的舊情,便選瞭馬援的小女兒入太子宮,就是後來的明德皇後。  馬援剛死的時候,馬援的小兒子因思念父親很快就死瞭。馬援的夫人又因思念小兒子而精神恍惚。馬援年僅十歲的小女兒即後來的馬皇後就開始處理傢務,她指揮僮仆,內外咨稟,如同大人一樣,左鄰右舍的人無不驚嘆。公元52年,這個十三歲的女孩子被選入太子劉莊的宮中。劉莊是皇後陰麗華所生、深得光武帝的寵信。她入宮後,悉心侍奉陰皇後,一舉一動都合乎封建禮法的要求,待人又和藹可親,與宮中上下都相處得十分融洽。因此深得陰皇後的喜愛。公元57年,光武帝劉秀去世,太子劉莊即帝位即漢明帝,封她為貴人。公元60年,大臣們聯名上奏,請立皇後。      明帝去問陰麗華皇太後,太後說:馬貴人德冠後宮,即其人也。馬皇後繼承瞭他父親的智慧和為人處世的本領,終於在傾軋的後宮中脫穎而出,她當上皇後後,依然保持勤奮、恭謹、儉樸的本色,衣服很樸素,她喜歡讀書,沒事時,便讀《易》、《春秋》、《楚辭》、《周禮》等書,最喜歡的就是《周官》、《董仲舒書》這兩本。她沒生兒子,這在古時是最大的憾事,因為母以子貴,不生下太子,就難坐穩皇後這位子。當時她一個同父異母的姐姐的女兒賈氏也被選入太子宮,生下瞭皇子。明帝便讓馬皇後養育這個皇子,當作自己的兒子。馬皇後盡心盡力的養育太子,比自己親生的還要辛苦。由於太子並不知道馬皇後不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所以母子之間如同親生的一樣,沒有纖介隔閡。        公元70年,楚王劉英(明帝的同父異母兄弟)企圖謀反,事情敗漏後,明帝不忍按照法律處死,隻是廢黜瞭劉英的王爵,徙往丹陽郡涇縣今屬安徽,劉英到丹陽自殺身死。劉英雖死,案件並未結束,明帝認為是一些小人鼓動楚王造反,便下令窮究黨羽。有關部門秉承明帝的旨意,嚴刑拷問,被抓的人受刑不過,胡亂攀引,結果監獄裡的人越來越多,案件連續審查瞭幾年都沒有結果。受株連的人不計其數,下獄和判處流放的官員竟多達幾千人。一些耿直的大臣也勸諫皇上,明帝根本不聽,馬皇後知道被抓的人中大部分是冤枉的,十分憂慮。一天,明帝回宮,她乘機向明帝進言,請求明帝不要把案件無限擴大,神情悲楚。明帝深為感動,半夜時睡不著覺,反復思念馬皇後的話,過後便放瞭許多人,而案件也很快就結案瞭。馬皇後一番勸諫解救瞭許多傢庭免於滅頂之災。  明帝通過這件事知道馬皇後很有處理國傢政務的才能,有時明帝在宮廷上遇到公卿大臣難以裁決的事,便回到後宮試著讓馬皇後解決。馬皇後為他深入地分析事情原委,並提出解決方法,明帝也總是聽從。從此,馬皇後在明帝身邊服侍時,便幫他處理國傢政務,彌補瞭許多朝政上的缺陷。但她從未提及過自己傢的事,因此得到明帝的敬重。     公元75年,明帝去世,太子劉炬即位,是為漢章帝,馬皇後也被尊為太後。明帝新喪,太後的弟弟馬廖、馬防、馬光自認為是皇親國戚,不顧國傢法令,私闖宮門,非要強行入宮吊喪不可。把守官門的衛士楊仁遵照命令,不放任何人進去。馬廖等事後向章帝告狀,說衛士楊仁妄自尊大,竟敢對國舅這樣無禮。章帝將此事告知馬太後,太後不僅沒生氣,反而贊揚說:楊仁執法不阿,不避權貴,這才是國傢的忠臣。章帝便提拔楊仁為什邡令。按照漢朝的制度,皇帝死後,諸貴人當徙居南宮。馬皇後感於惜別之懷,各賜以赤綬,加安車駟馬,越佈三千端,雜佈二千匹,黃金十斤。她自己撰寫明帝的起居註,並把自己哥哥馬防侍奉明帝醫藥的事削去。章帝說:舅舅為先帝侍奉醫藥一年多瞭,不但沒有受到獎勵,反而連辛苦也不被記錄,母後也過分瞭吧?馬皇後回答說:我不想讓後人說先帝重用瞭皇後的傢屬,所以我才沒有寫進去。     過瞭一年,章帝想按照兩漢的制度封三個舅舅為侯爵,馬太後的三個弟弟都上章推辭,太後也不允許。當時朝政掌握在太後手裡,一些大臣以為太後是故作謙虛,為瞭討太後和國舅的歡心,便趁第二年夏天,全國大部分地區都發生旱災,聯名上書說:天久早不雨,是由於陛下不封外戚,引起陰陽失調。請陛下依照祖宗常法,加封帝舅們為侯。馬太後看到奏章後,非常氣憤,下詔說:這些上書的人,都是想向我獻媚而謀求晉升。他們講的理由是荒唐的,毫無根據的。西京成帝時,王太後的弟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五人同日封侯,當天黃塵漫天,霧靄四塞,並不聞澍雨之應。武帝時外戚竇嬰、田位寵身貴,橫行不法,傾覆之禍,為世所傳。先帝吸取這些事例的教訓,為防止外戚幹政不讓他們身處國傢樞機之任。諸王的封邑,也減先王之半。他常說:’我的兒子不應和先帝的兒子等同尊貴。’皇子尚且如此,現在有些官員為什麼要拿馬氏去攀比陰氏呢?我是天下主母,身穿粗佈衣服,吃飯也不求甘美,左右隨從也隻穿佈衣,不用香熏花飾,這樣儉樸,為的是給天下人做個榜樣。我的娘傢人不明此理。最近我外出從傢門附近經過,看見去你舅傢問安的人,車如流水,馬如遊龍,傢裡的傭人也都穿著極其華麗的衣服,我心裡很不舒服。當時我並沒有去譴責他們,不過我回來之後,就立即斷絕瞭對他們的接濟,希望他們能從中認識錯誤,改過自新。但他們不以為然,依然故我,不以國傢大事為重,一味地追求享受。知臣者莫若君,況且他們又是我的兄弟。我怎能辜負先帝的旨意,下愧我馬氏先人之德,重蹈西京敗亡的覆轍呢?馬太後如此作並不隻是謙虛,而是怕娘傢人權勢過盛後,會不知收斂,而在自己死後如同西漢的那些外戚一樣遭受滅族大禍,正是真心為自己傢人著想。  章帝看完詔書後,覺得有些愧對三位舅舅。重新向太後請求:兩漢制度,國舅封侯,和皇子封王一樣。太後固然謙虛,為何不讓兒臣加恩三個舅舅。況且舅舅們年紀很大瞭,萬一哪天過世,兒臣豈不抱恨終生。太後瞭解章帝的心情,又進一步對章帝解釋說:封侯的事我所以這樣決定,是從你和你舅舅兩方面的利益出發的,並非為慕得謙讓之美名而使你蒙受無恩於外戚的指責。景帝時,竇太後要加封王皇後的哥哥,丞相周亞夫堅執不肯,認為高祖有誓言在先,無軍功者不得封侯。現在我的兄弟無功於國傢,怎能和陰、郭中興之皇後相比呢﹖我常想那些富貴人傢,居高官厚祿,還圖加爵封土,這就好比再次結果的樹木一樣,必然傷動根基。況且人們謀求封候的目的,無非是上圖祭祀祖先時體面一點,下圖自己逸樂享受。現在我娘傢祭祀用的是四方珍品,衣食則有國傢供給,還有什麼必要再受一縣之封呢﹖我的決定是不會再更改瞭。你是個孝順的兒子,應該讓父母安心。如今天氣反常,農業歉收,糧價飛漲,人民生活還十分困苦,匈奴又在邊境尋釁,內憂外患,弄得我日夜難眠。而你卻把封帝舅當作什麼大事、這不是違背瞭慈母的拳拳之心嗎?我生來脾氣剛急,有胸中氣,不可不順。如若陰陽調和,風調而順,年成轉好,邊境靖安,到那時再實現你的意願也不遲。章帝見太後堅持如此,隻好把封侯的事暫時擱起。         馬太後堅持以節儉的風氣化行天下,有三個親王車馬衣服很樸素,太後知道後,大加贊賞,每人賜給錢五百萬。她親族中有簡樸、謙讓義行的,她就加以勉勵,而對那些衣服車馬奢侈過度的,就開除他們入宮的門籍,遣送回傢。在她的倡導下,全國上下都以簡樸為榮。後來,她母親太夫人去世,傢中人把墳塋砌得高一些,超過瞭國傢制度的規定,馬太後立命馬廖將高出的部分削去。  公元79年,全國農業獲得瞭豐收,邊境也太平無事,章帝又提出封三位舅舅為列侯的事,太後仍然辭讓、馬氏三兄弟也不願就封。章帝堅持要封,受封之前,太後將三兄弟召來,勸誡他們說:我年輕少壯時,時時提醒自己,居不求安,食不貪飽,恭謙克己,兢兢業業,隻望能把國傢治理好,讓百姓們生活得好一些,以不負先帝的遺願。希望各兄弟也能共承此志,使歸天之日,無所遺恨。三兄弟接受瞭太後的勸導,在受封之後不久,即辭去官職,回傢養老。就在這一年,馬太後因病逝世,享年41歲。馬皇後一生勤儉、樸素,謙遜,知書識禮,明理達義。她的所做所為,對明帝、章帝兩朝的政治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因此贏得後世人們的贊譽。相關閱讀推薦:中興之主漢明帝劉莊:再大的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