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興亡

揭秘甲午:李鴻章海防戰略思想決定北洋海軍興亡

  近代中國,從國傢全局理性地認識、統籌海防並付諸實踐,李鴻章是始作俑者,他的海防戰略思想深刻影響和引領瞭中國第一支近代化海軍的發展。然而,縱觀其海防戰略的理論和北洋海軍興亡的實踐,可謂得失參半,既有可貴的經驗,也有慘痛的教訓,值得認真總結。   創建輪船水師,三洋佈局,海口防禦   由於歷史的原因,中國歷代統治者無不視海洋為天然“長城”,形成瞭根深蒂固的“重陸輕海”的國防觀念。直至鴉片戰爭敗於西方的堅船利炮,方才將防衛視角移向海疆。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內部發起瞭以自強為核心的洋務運動。李鴻章作為洋務派代表人物,極力推動近代化海防和海軍建設,促成中國國防觀念的重大轉變。   與當時所有先進的中國人一樣,李鴻章從外國船堅炮利打敗中國的事實中直觀認識到中國的積弱所在,產生“學習外國利器”,發展船炮以“自強”思想。1867年,擔任湖廣總督的李鴻章首次提出建議:創建一支輪船水師,分駐“內洋港口”,“以一提臣督之,分為三路:一曰北洋提督,駐紮大沽,直隸、盛京、山東各海口屬之;一曰中洋提督,駐紮吳淞江口,江蘇、浙江各海口屬之;一曰南洋提督,駐紮廈門,福建、廣東各海口屬之”。這是最早的近代化海軍建設方案和“三洋佈局”海防戰略設想。   1870年,李鴻章調任直隸總督,不久兼北洋三口通商大臣,開始以一個政治傢的視角,“統天下全局,通盤合籌”,重新審視和籌劃海防問題。1874年第一次海防大討論的《籌議海防折》,系統反映瞭李鴻章的海防戰略思想,具體包括:   首先,對戰略形勢的判斷——中國的主要威脅來自海上。李鴻章說:“歷代備邊多在西北……今則東南海疆萬餘裡各國通商傳教來往自如,麋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托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構煽,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裡。軍器機械之精,工力百倍。炮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他因此主張將戰略重點從西北塞防轉移至東南海防。

揭秘:世界歷史上的古波斯帝國兩百年興亡之路

  公元前529年的伊朗高原阿拉克賽斯河畔,一場腥風血雨的激戰剛剛結束,馬薩蓋特女王托米麗司帶著勝利的微笑,手捧盛滿鮮血的革囊來到戰場。她在屍橫遍地的波斯陣亡者中間找到一具屍體,割下首級,放入革囊,對著首級大聲說:“我今天終於打敗瞭你,實現瞭我復仇的願望:把你的頭用血泡起來,讓你飲個痛快吧!”  這個被砍去頭顱的死者就是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締造者居魯士。居魯士出生在波斯阿契美尼德氏族。當時,居住在伊朗高原西南部的波斯人分為十個部落,六個從事農業,四個從事畜牧業;部落裡已有瞭貴族氏族,阿契美尼德氏族就是其中最有勢力的一個。公元前558年,胸懷大志的居魯士領導波斯人揭竿而起,經過八年的艱苦鬥爭,打敗統治他們的米底人,建立瞭強盛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在短短的十多年間,居魯士披風沙,揮刀槍,轉戰南北。公元前546年攻占呂底亞,公元前538年入主巴比倫,大片大片的土地和城市都歸入瞭波斯帝國的版圖。  遙望西境,居魯士思潮奔騰,湧向地中海,湧向埃及,……但是,中亞遊牧部落對帝國東境內的不斷騷擾,則始終是他的一塊心病,為消除後顧之憂,居魯士毅然掉頭東進,遠征中亞,不料竟在同遊牧部落馬薩蓋特人的兵戎相見中血染疆場。岡比斯以居魯士的長子和合法繼承人的資格登上王位。公元前525年禦駕親征,以排山倒海之勢征服埃及,實現瞭居魯士的夙願。正當岡比斯殺性正濃、繼續向西南大肆擴張之際,公元前522年,一個名叫高墨塔的僧侶冒充被岡比斯處死的弟弟巴爾迪亞,在國內乘虛而入,奪得王位,宣佈人民免服兵役並免稅3年。岡比斯聞訊急忙啟程歸國,不慎在途中被自己的佩刀刺傷,不久便命歸西天瞭。  可是,高墨塔的統治也如曇花一現。七個月後,皇族出身的大流士與六名波斯貴族合謀,把高墨塔刺死在宮廷裡,政權又落到瞭大流士的手中。這一年,反抗波斯貴族的叛亂和暴動籠罩著全波斯。為瞭保全整個帝國,大流士進行瞭頑強的鬥爭。他發動瞭十九次戰爭,鎮壓瞭米底、埃及、巴比倫和埃蘭等地的起義,俘虜瞭九個國王。他把他的豐功偉績用古波斯文、古巴比倫文和古埃蘭文三種不同的楔形文字銘刻在貝希斯敦地方的巖崖上,這一銘文成為阿契美尼德王朝所有銘刻中最重要的一個。面對著一個龐大的帝國,大流士常常在沉思:如何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呢?有一天,他召集瞭同他共謀舉事的六名波斯貴族,一起討論治國方策。   一個貴族說:“人民統治的優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主張實行民主政治,一切職位都由抽簽決定,一切意見均交人民裁決,一切事情皆取決於公眾”。“不”,一位主張實行寡頭政治的貴族激動地說:“我們必須選一批優秀人物,把政治交給他們,讓他們作出最高明的決定,這比讓盲目無知的民眾掌權要好得多”。討論進行得十分熱烈,最後大流士環顧四周,一字一句地說:“我認為沒有什麼能比一個最優秀的人物的統治更好瞭。民眾統治會導致個人崇拜,寡頭之治會產生派系和傾軋,其結果同樣會導致個人獨裁,所以獨裁之治是最好的統治方法,再說我們也不應當廢棄我們父祖的優良法制”。討論的結果,以四人多數通過瞭大流士的提議。  從公元前518年起,大流士對波斯原有的統治機構和古老的軍事組織進行瞭一系列的改革。大流士把整個帝國分為20餘省,委派總督和軍事長官治理,並在各地安置“國王的耳目”,實行督察和賞罰;對各省規定貢賦數額,由包稅人征收;為強化軍事力量,大流士自任最高統帥,直接委派將領,建立海軍,並建立一支由一萬名精銳常備兵組成的“不死隊”,作為波斯軍隊的核心;改革幣制,規定中央政府統一鑄造金幣“大流克”通行全國;修築驛道,沿途設驛站、旅館,以加強中央同地方的聯系;為培養人才,創辦軍校、醫校和普通學校;奉瑣羅亞斯德教為國教,加強思想統治……。所有這些措施,促進瞭波斯經濟文化的發展。憑借著帝國的日臻強盛,大流士繼續奉行對外擴張政策,東侵印度,北犯黑海,西入色雷斯,進軍愛琴海,在不長的歷史時期裡,波斯從部落聯盟一躍而為地跨亞、非、歐三洲的空前強悍的奴隸制大帝國。     然而,波斯帝國隻是一個民族混雜的不穩固的軍事性國傢,缺少穩定而又密切的經濟聯系。各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地區有不少遊牧部落仍處於原始社會後期,而西部地區已有二千多年的奴隸制發展歷史,商品經濟十分發達。波斯王室和貴族官僚都有自己的奴隸制大莊園,莊園的奴隸稱作“庫爾塔斯”,沒有人身自由,沒有財產,靠領取給養生活。這些莊園遍佈全國,構成帝國經濟結構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公元前五世紀,大流士及其後繼者發動的希波戰爭是波斯帝國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戰後,各族被壓迫人民的反抗鬥爭更是如火如荼,連綿不斷;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王位的宮廷政變雲譎波詭,層出不窮;各省總督往往獨攬軍政大權,中央集權制逐漸變得有名無實,帝國大廈搖搖欲墜。公元前334年,馬其頓王亞歷山大率領遠征軍入侵波斯,一路上馬不停蹄,步步進逼。四年以後,波斯最後一個國王——大流士三世在激戰中驚慌失措,臨陣脫逃,歸途中被部臣刺死。波斯首都蘇撒繼而陷落。曾經赫赫不可一世的波斯帝國在經歷瞭二百餘年的盛衰滄桑之後,終於在馬其頓軍隊的鐵蹄踐踏下慘遭覆亡。相關閱讀推薦:歷史上誰是蠻族?盤點古波斯文明的輝煌與興衰揭秘北絲綢之路:遺落在古絲綢之路上的波斯帝國前蜀君主曾娶波斯後裔:亡國後妃子隱居川北密林古代歷史上前蜀荒淫皇帝娶波斯小老婆至亡國?美軍已有4艘軍艦在波斯灣待命 應對伊拉克局勢揭秘隋唐時全球最長航線:由廣州直達波斯灣畔

國民黨精銳五大主力傳奇:蔣介石五大主力興亡實錄

  被如沙的歲月悄悄掩埋,回首時,已瞭無痕跡。如煙往事,似水流年,而當我們聆聽撫摩這封塵的記憶時,總會有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在大漠鳴沙中突兀、回蕩。  60多年前,烽煙四起的中華大地上,曾出現五支戰功顯赫、裝備精良的英雄部隊,他們共同擁有一個光榮且充滿傳奇的名字:五大主力。一直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他們要麼不甚熟悉,要麼一知半解,時值**戰爭勝利60周年,在這裡按排名順序逐次介紹他們的故事,謹以此文紀念那些為保傢衛國、抵禦外悔,為瞭自己理念信仰而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的勇士們。  勇者無懼,他們隻是害怕被遺忘。  一:74軍  代表人物:王耀武張靈甫  蔣傢王朝“禦林軍”。第74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合編而成,全軍共8個團,2.1萬人,抗戰第一年內已顯露其慓悍本色。這支由浙江保安團隊,原山東北洋省軍與中央軍第1師旁枝部隊合編而成的奇異組合,是抗戰八年之間戰功最為輝煌的部隊,精彩戰例不勝枚舉:38年萬傢嶺戰役,作為核心主力,給日軍重大殺傷,次役首創殲滅日軍幾乎一個完整師團的佳績,此戰既無平型關八路軍奇襲之利,又無昆侖關國軍火力之優,全靠將士浴血苦戰,74軍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偉。(305團團長張靈甫率一支部隊奇襲張古山,又堅守數晝夜,為最終的勝利起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一時間聞名天下)41年參加上高會戰,殲敵16000,繳獲駿馬2800匹,擊斃日軍中將、少將各一名, 74軍在戰役中“拼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羅卓英評價為“戰鬥力量堅強”!(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鐵軍。何應欽稱之為 “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之眾面對日11軍數萬人馬,死守常德16天,頑強抗擊瞭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傷亡殆盡(時值開羅會議期間,57師的英勇奮戰極大的提高瞭國威、軍威,給羅斯福總統的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還專門在備忘錄上記下餘成萬師長的名字。著名作傢張恨水就根據常德之戰寫出一部名叫《虎賁英雄》的小說。為紀念74軍為國捐軀的犧牲將士,常德人民自發募捐,於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東側修建占地達30000平方米的陣亡將士墓地,作為永遠的紀念)。湘西雪峰山會戰(幾乎全殲日軍116師團,消滅日軍3萬左右)。第51師的師歌唱道“我們在戰鬥中成長,我們在炮火中相從。我們死守過羅店,保衛過首都,馳援過徐海,大戰過蘭封。南潯路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國傢的武力,民族的先鋒!”這支抗戰時期最偉大的部隊,在武漢會戰後由蔣中正親定為軍委會總預備軍,為華中三大戰區之前衛。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也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的第51師,第57師,第58師,皆以5開頭)。在南昌會戰中,即使兵敗如倒,該軍仍不改其英勇豪邁之**鐵軍本色。曾兩次榮獲軍委會最高榮譽——飛虎旗,一次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連美軍顧問團曾有過“中國隻有74軍能打”的贊譽。國軍中無人出其右者。   1946年改編為整編74師,全師3萬餘人,全副美械,師長張靈甫(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1925年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四期)兼任南京警備司令,拱衛首都,號稱“禦林軍”。進攻蘇北解放區,連克兩淮(淮安、淮陰均為解放軍在蘇北戰略要地淮陰是蘇皖解放區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意義,即使在解放軍采取積極防禦,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的戰略下,也是屬於不到萬不得以絕不輕言放棄的要地。兩淮和華中解放區基本喪失,華野主力隻得北撤山東,華東局勢日趨嚴重,造成瞭很大困難),二戰漣水(第一次是搭檔整28師太不經打,未能攻占,國軍方面損失7000其中74軍2000多,解放軍6963,10縱司令謝祥軍也在戰鬥中陣亡,這是華東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陣亡的職務最高的將領。第二次對王必成6縱戰術成功,順利成功),攻占宿遷,立下頭功。47年5月13日在 孟良崮被圍,力抗華野五個主力縱隊(1、4、6、8、9,不計打援),也全力支撐瞭三天。(本人認為,此戰主要在於湯恩伯判斷失誤,急功近利,友軍不全力增援解圍,張靈甫又過於狂妄自大,孟良崮是石頭山,既無法構築工事,又沒有水源,是標準的絕地,重炮也無法帶上山,炮彈落下,碎石飛濺,殺傷力倍增,失敗再所難免,即使換瞭美軍陸戰1師,同樣條件,3天也掛瞭)。重建之後的74軍,保衛阜陽(對陣中原野戰軍第1、2、3、6和11縱隊以及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成功堅守6天),濟南戰役死守商埠(48年9月,濟南戰役打響,王耀武飛赴南京求援,蔣介石命令74師空運濟南。但一天後解放軍就以炮火封鎖瞭飛機場,僅空運瞭7個連,這7個連後來被王耀武派往商埠,擔任第2綏靖區司令部的守衛。9月20日,解放軍猛攻商埠,22日開始攻擊第2綏靖區司令部,74師憑借司令部堅固的鋼筋水泥大樓和四周明碉暗堡組成的工事,負隅頑抗。此出的戰鬥相當激烈,被譽為濟南戰役中的“絞肉機”,解放軍集中炮火猛轟,整幢大樓被炸得千創百孔,滿目瘡痍,幾乎被炸成個軀殼架子,但74軍的這7個連仍然拼死抵抗,子彈和手榴彈不斷從窗口和彈孔裡飛出,即便在解放軍攻入樓內後仍與解放軍逐樓、逐屋、逐層爭奪,力戰不降,解放軍稱之為“打死不繳槍”,這7個連即使在軍官大半死傷的情況下,士兵也極少投降,秉承瞭老74軍的頑強戰鬥意志,最後全部戰死。資料來源:戰爭秘史檔案館)  戰術上,74軍愛出險招、奇招,出其不意(在張靈甫任軍長期間尤其突出),可謂藝高人膽大,多采取正面佯攻,側後迂回,或超越攻擊(在第二次漣水之戰中,6縱就中瞭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和整28師、整7師在城外猛幹,最後被74軍強渡黃河迂回偷襲漣水成功)。“部隊驕橫,攻擊精神較頑強。善於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陣地一點,掩護步兵攻擊,且善於使用小部隊,以錐形滲入我側背,錯亂我部署,但不善於近戰。官兵素質在蔣軍中算是比較好的,**占很多,軍官、士兵甚至馬夫都經過嚴格標準訓練,戰術指揮及技術動作均較正規熟練。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兩淮戰後,該敵傷亡慘重,敢於大膽縮編建制,也不顧兵員缺額。其官兵對蔣甚為信仰,且驕橫自大。”(解放軍評語,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比較正面瞭)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終74軍也就栽在瞭險招上,如果不冒險前進,被圍不堅持“中心開花”,也不會翻船。(但另一方面,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若真放棄瞭“中心開花”,不敢鋌而走險,那也就不是74軍瞭)74軍的戰鬥意志、戰鬥力、紀律 性都是國軍中首屈一指的,(孟良崮戰後,華野監聽還有國軍電臺活動,立即判斷74師還有殘部沒有解決,果然在孟良崮、雕窩之間的山谷中發現約7000多人,這些官兵不開槍不走動,靜靜等待解放軍撤走後與增援部隊會合,解放軍先前曾發現過,但見其既沒有開火也沒有奔跑,以為是友軍而未註意。大敗之後還能如此,其戰力之強軍紀之嚴可見一斑!),待遇也是最好(該軍發雙餉,薪水是國軍其他部隊是兩倍。老蔣寧可餓著其他人,也不能委屈74軍)。同樣,也擁有各國王牌軍的共同特點:傲、狠、悍,全軍自軍長以下普遍瞧不起其他部隊,不僅是雜牌,甚至也包括中央軍,這也是孟良崮戰役時83師見死不救的主要原因。  在戰績上,五大主力中最輝煌,更加難得的是,抗戰中的許多戰績都是在使用劣勢裝備的情況下取得的(萬傢嶺就是典型),美式裝備抗戰後期才裝備部隊,與新1、新6等比起來,難度系數更高,綜合各方面,力壓18軍,位列五大主力之首,74軍當之無愧。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史上最強女海盜鄭一嫂

國民黨精銳五大主力傳奇:蔣介石五大主力興亡實錄

  被如沙的歲月悄悄掩埋,回首時,已瞭無痕跡。如煙往事,似水流年,而當我們聆聽撫摩這封塵的記憶時,總會有一串串熟悉的名字在大漠鳴沙中突兀、回蕩。  60多年前,烽煙四起的中華大地上,曾出現五支戰功顯赫、裝備精良的英雄部隊,他們共同擁有一個光榮且充滿傳奇的名字:五大主力。一直以來,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他們要麼不甚熟悉,要麼一知半解,時值**戰爭勝利60周年,在這裡按排名順序逐次介紹他們的故事,謹以此文紀念那些為保傢衛國、抵禦外悔,為瞭自己理念信仰而浴血奮戰、前赴後繼的勇士們。  勇者無懼,他們隻是害怕被遺忘。  一:74軍  代表人物:王耀武張靈甫  蔣傢王朝“禦林軍”。第74軍是1937年9月1日在浙江組建,由王耀武第51師和俞濟時第58師合編而成,全軍共8個團,2.1萬人,抗戰第一年內已顯露其慓悍本色。這支由浙江保安團隊,原山東北洋省軍與中央軍第1師旁枝部隊合編而成的奇異組合,是抗戰八年之間戰功最為輝煌的部隊,精彩戰例不勝枚舉:38年萬傢嶺戰役,作為核心主力,給日軍重大殺傷,次役首創殲滅日軍幾乎一個完整師團的佳績,此戰既無平型關八路軍奇襲之利,又無昆侖關國軍火力之優,全靠將士浴血苦戰,74軍攻得上守得住,居功至偉。(305團團長張靈甫率一支部隊奇襲張古山,又堅守數晝夜,為最終的勝利起瞭至關重要的作用,事後郭沫若專門派田漢編劇,歌頌德安大捷,張靈甫在劇中以真名出現,一時間聞名天下)41年參加上高會戰,殲敵16000,繳獲駿馬2800匹,擊斃日軍中將、少將各一名, 74軍在戰役中“拼死力拒,雖血肉橫飛、傷亡慘重,仍不稍退,是日一日間敵我傷亡均在四千以上”,被羅卓英評價為“戰鬥力量堅強”!(榮獲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和最高榮譽“飛虎旗”,被譽為**鐵軍。何應欽稱之為 “開戰以來最精彩之作戰”)。常德會戰中74軍57師8000之眾面對日11軍數萬人馬,死守常德16天,頑強抗擊瞭日軍陸、空、坦的協同攻擊,在日軍猛烈炮火甚至釋放毒氣情況下仍死戰不退,傷亡殆盡(時值開羅會議期間,57師的英勇奮戰極大的提高瞭國威、軍威,給羅斯福總統的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還專門在備忘錄上記下餘成萬師長的名字。著名作傢張恨水就根據常德之戰寫出一部名叫《虎賁英雄》的小說。為紀念74軍為國捐軀的犧牲將士,常德人民自發募捐,於1944年3月在市青年路東側修建占地達30000平方米的陣亡將士墓地,作為永遠的紀念)。湘西雪峰山會戰(幾乎全殲日軍116師團,消滅日軍3萬左右)。第51師的師歌唱道“我們在戰鬥中成長,我們在炮火中相從。我們死守過羅店,保衛過首都,馳援過徐海,大戰過蘭封。南潯路顯精忠,張古山血染紅。國傢的武力,民族的先鋒!”這支抗戰時期最偉大的部隊,在武漢會戰後由蔣中正親定為軍委會總預備軍,為華中三大戰區之前衛。日軍對這支國軍中的王牌部隊也深為畏敬,並以”三五部隊”稱之(指所轄的第51師,第57師,第58師,皆以5開頭)。在南昌會戰中,即使兵敗如倒,該軍仍不改其英勇豪邁之**鐵軍本色。曾兩次榮獲軍委會最高榮譽——飛虎旗,一次國民政府第一號武功狀,連美軍顧問團曾有過“中國隻有74軍能打”的贊譽。國軍中無人出其右者。   1946年改編為整編74師,全師3萬餘人,全副美械,師長張靈甫(1923年考入北京大學,1925年南下廣州考入黃埔軍校四期)兼任南京警備司令,拱衛首都,號稱“禦林軍”。進攻蘇北解放區,連克兩淮(淮安、淮陰均為解放軍在蘇北戰略要地淮陰是蘇皖解放區首府,具有非常重要的軍事、經濟和政治意義,即使在解放軍采取積極防禦,不計較一城一地得失的戰略下,也是屬於不到萬不得以絕不輕言放棄的要地。兩淮和華中解放區基本喪失,華野主力隻得北撤山東,華東局勢日趨嚴重,造成瞭很大困難),二戰漣水(第一次是搭檔整28師太不經打,未能攻占,國軍方面損失7000其中74軍2000多,解放軍6963,10縱司令謝祥軍也在戰鬥中陣亡,這是華東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陣亡的職務最高的將領。第二次對王必成6縱戰術成功,順利成功),攻占宿遷,立下頭功。47年5月13日在 孟良崮被圍,力抗華野五個主力縱隊(1、4、6、8、9,不計打援),也全力支撐瞭三天。(本人認為,此戰主要在於湯恩伯判斷失誤,急功近利,友軍不全力增援解圍,張靈甫又過於狂妄自大,孟良崮是石頭山,既無法構築工事,又沒有水源,是標準的絕地,重炮也無法帶上山,炮彈落下,碎石飛濺,殺傷力倍增,失敗再所難免,即使換瞭美軍陸戰1師,同樣條件,3天也掛瞭)。重建之後的74軍,保衛阜陽(對陣中原野戰軍第1、2、3、6和11縱隊以及華東野戰軍第10縱隊,成功堅守6天),濟南戰役死守商埠(48年9月,濟南戰役打響,王耀武飛赴南京求援,蔣介石命令74師空運濟南。但一天後解放軍就以炮火封鎖瞭飛機場,僅空運瞭7個連,這7個連後來被王耀武派往商埠,擔任第2綏靖區司令部的守衛。9月20日,解放軍猛攻商埠,22日開始攻擊第2綏靖區司令部,74師憑借司令部堅固的鋼筋水泥大樓和四周明碉暗堡組成的工事,負隅頑抗。此出的戰鬥相當激烈,被譽為濟南戰役中的“絞肉機”,解放軍集中炮火猛轟,整幢大樓被炸得千創百孔,滿目瘡痍,幾乎被炸成個軀殼架子,但74軍的這7個連仍然拼死抵抗,子彈和手榴彈不斷從窗口和彈孔裡飛出,即便在解放軍攻入樓內後仍與解放軍逐樓、逐屋、逐層爭奪,力戰不降,解放軍稱之為“打死不繳槍”,這7個連即使在軍官大半死傷的情況下,士兵也極少投降,秉承瞭老74軍的頑強戰鬥意志,最後全部戰死。資料來源:戰爭秘史檔案館)  戰術上,74軍愛出險招、奇招,出其不意(在張靈甫任軍長期間尤其突出),可謂藝高人膽大,多采取正面佯攻,側後迂回,或超越攻擊(在第二次漣水之戰中,6縱就中瞭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之計,和整28師、整7師在城外猛幹,最後被74軍強渡黃河迂回偷襲漣水成功)。“部隊驕橫,攻擊精神較頑強。善於集中使用兵力,先以集中炮火打我陣地一點,掩護步兵攻擊,且善於使用小部隊,以錐形滲入我側背,錯亂我部署,但不善於近戰。官兵素質在蔣軍中算是比較好的,**占很多,軍官、士兵甚至馬夫都經過嚴格標準訓練,戰術指揮及技術動作均較正規熟練。裝備精良,補給充足,兩淮戰後,該敵傷亡慘重,敢於大膽縮編建制,也不顧兵員缺額。其官兵對蔣甚為信仰,且驕橫自大。”(解放軍評語,在當時的情況下,已經比較正面瞭)當然,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最終74軍也就栽在瞭險招上,如果不冒險前進,被圍不堅持“中心開花”,也不會翻船。(但另一方面,江山易改,秉性難移,若真放棄瞭“中心開花”,不敢鋌而走險,那也就不是74軍瞭)74軍的戰鬥意志、戰鬥力、紀律 性都是國軍中首屈一指的,(孟良崮戰後,華野監聽還有國軍電臺活動,立即判斷74師還有殘部沒有解決,果然在孟良崮、雕窩之間的山谷中發現約7000多人,這些官兵不開槍不走動,靜靜等待解放軍撤走後與增援部隊會合,解放軍先前曾發現過,但見其既沒有開火也沒有奔跑,以為是友軍而未註意。大敗之後還能如此,其戰力之強軍紀之嚴可見一斑!),待遇也是最好(該軍發雙餉,薪水是國軍其他部隊是兩倍。老蔣寧可餓著其他人,也不能委屈74軍)。同樣,也擁有各國王牌軍的共同特點:傲、狠、悍,全軍自軍長以下普遍瞧不起其他部隊,不僅是雜牌,甚至也包括中央軍,這也是孟良崮戰役時83師見死不救的主要原因。  在戰績上,五大主力中最輝煌,更加難得的是,抗戰中的許多戰績都是在使用劣勢裝備的情況下取得的(萬傢嶺就是典型),美式裝備抗戰後期才裝備部隊,與新1、新6等比起來,難度系數更高,綜合各方面,力壓18軍,位列五大主力之首,74軍當之無愧。相關閱讀推薦:揭秘中國史上最強女海盜鄭一嫂

英雄挑江山:左宗棠與大清國的興亡

  一  光緒十一年(1885年)7月27日清晨,74歲的湘人左宗棠停止瞭最後的呼吸。他是在福州北門黃華館欽差行轅任上去世的。他一死,意味著大清王朝最後的頂梁柱倒下瞭,這大廈還能維持多久?  接到喪折後,慈禧太後的心情是復雜的。“中國不可一日無湖南,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言猶在耳,可左宗棠走瞭。走瞭也好,這個漢人太強硬,太無拘束,甚至在萬壽聖節也不參加行禮。但態是要表的,要不然還會有誰去為朝廷賣命呢?於是詔諭立即派發各省:追贈左宗棠為太傅,恩謚“文襄”,賞治喪銀三千兩。  就在慈禧太後下達詔諭後的一個夜晚,福州暴雨傾盆,忽聽一聲劈雷,東南角城墻,頓時被撕裂一個幾丈寬的大口子,而城下居民安然無恙。老百姓說,左宗棠死瞭,此乃天意,要毀我長城。  左宗棠死瞭,左公行轅標著“肅靜”、“回避”字樣的燈籠。已被罩以白紗的長明燈代替,沉重的死亡氣息,壓得人透不過氣來。這盞盞白燈,宣告著時代強音的終結,這是一個奮起抗爭、抵禦外侮的時代,左宗棠是中流砥柱。而擁有“二等恪靖侯、東閣大學士、太子太保、一等輕騎都尉、賞穿黃馬褂、兩江總督、南洋通商事務大臣”等七個頭銜的左宗棠,這個風光瞭半生的男人,終於退出瞭歷史舞臺。  法國人松瞭一口氣。他們在攻占臺灣島,他們的軍艦還在東海耀武揚威。左宗棠與他們擺開瞭決戰的架式,發出瞭“渡海殺賊”的動員令。他們吃過左宗棠的大虧,知道他是雄獅。一頭獅子領著一群羊,個個是獅子;而一群獅子被一頭羊領著,個個就成瞭羊。左宗棠一死,便群龍無首瞭。  英國人松瞭一口氣。英國領事在上海租界豎有“華人與狗,不許入內”的牌子,左宗棠發現,下令侍衛將其立即搗毀並沒收公園,逮捕人犯。端坐在八人抬的綠呢大轎中的左宗棠,身穿黃馬褂,頭戴寶石頂戴,三眼花翎,手執鵝扇,面容飽滿,威嚴無比。隻要他進入租界,租界當局立馬換上中國龍旗,外國兵警執鞭清道。左宗棠死瞭,就不需要對中國人那麼恭謹有加瞭。  俄國人松瞭一口氣。左宗棠把他們從新疆趕走,把他們侵占的伊犁收回,甚至用兵車運著棺木,將肅州行營前移幾百公裡於哈密,“壯士長歌,不復以出塞為苦”,準備與俄軍決一死戰。左宗棠一死,中國再沒有硬骨頭瞭。  李鴻章松瞭一口氣。一個月前,他在天津與法國簽訂《中法會訂越南條約》,這是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取得重大勝利之後,簽訂的一個地地道道的喪權辱國條約,是世界外交史上空前絕後的奇聞。左宗棠領銜反對,說“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還說:“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全國輿論嘩然,群情激憤,弄得李二先生狼狽不堪,李鴻章惱怒這個湘人不懂中國國情。決定拿左宗棠的下屬開刀,殺雞給猴看。指使親信潘鼎新、劉銘傳等陷害“恪靖定邊軍”首領王德榜、臺灣兵備道劉敖,將他們充軍流放。  左宗棠上書為屬下鳴冤叫屈,眼看就要翻過案來,左宗棠死瞭,好瞭,一瞭百瞭,主戰派的旗幟倒瞭,躲在京城的李鴻章面對這個與自己爭鬥瞭三十多年的政敵的死亡,終於松瞭一口氣。他再也不用顧忌,可以放肆地弓著腰在世界列強面前周旋,抖抖索索地在不斷的不平等條約上簽字畫押瞭。  死,對於死者來說,是結束。但對活著的人,是一種絕望的痛苦。大清的中興重臣,林則徐、曾國藩……一個一個地死瞭,茫茫九州,哪裡還聽得到復興的吶喊?大清氣數盡瞭。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也好,左宗棠死瞭,有人幸災樂禍,躲在陰暗角落裡竊笑不止,反證瞭死者的強盛和偉大。左宗棠是真正的英雄,是愛國者,在民族危亡的時刻,拍案而起,挺身而出,肯定會要觸犯一些人謀取的私利。你要保傢衛國,他要侵城掠地,而有的同僚甘願當亡國奴,堂堂中華民族隻剩下這強者的吶喊,他們怎麼不會懼怕他呢?中國歷史上,有誰像左宗棠一樣所向披靡,鐵腕收復大片國土?蘇武飲血茹毛,威武不屈;張騫關山萬裡,溝通西域;班超沒筆從戎,西戎不敢過天山;祖逖聞雞起舞,擊楫中流;史可法慷慨殉國,魂傍梅花……他們留下的僅僅是一段段蕩氣回腸的故事,是仰天長嘯的悲壯,是可歌可泣的精神,讓後人無限的敬仰和唏噓,而沒有誰比得過左宗棠——給後人收復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留下任我馳騁的廣袤疆常於是有人定論,左宗棠乃千古一人。  二  左宗棠是時代造就的英雄。在那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時代,大清沒有瞭指點江山的豪情,沒有瞭秋風掃落葉般的霸氣,像一個垂暮的老人,靠藥物在維持生命的延續。  左宗棠出生於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字季高,號樸存,湖南湘陰人。四歲時,隨祖父在傢中梧塘書塾讀書,六歲開始攻讀“四書”、“五經”等儒傢經典,九歲開始學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15歲的左宗棠參加湘陰縣試,名列第一。次年應長沙府試,取中第二名。道光九年,18歲的左宗棠開始讀顧社禹的《讀史方輿紀要》、顧炎武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齊南的《水道提綱》。這些是完全不同於儒傢經典的學問。正是這些不算是正統的學問,為左宗棠日後的成功奠定瞭知識基矗道光十二年,左宗棠以監生身份參加湖南鄉試,中第18名。之後六年,三次赴京會試,均未考中。左宗棠最初的心態是復雜的、迷離的。  他後來說,“讀書當為經世之學,科名特進身階耳”。他沒有在悲觀中走向人生的沉淪,沒有像有些酸酸的文人一樣從此寄情山水,盡管他的詩文才華出眾。他決定不再參加會試,何必像范進一樣在考試路上耗盡生命年華?從此“絕意仕進”,打算“長為農夫沒世”,尋找新的報國途徑。  二十三歲結婚時,左宗棠就在新房自寫對聯:“身無半畝,心憂天下;讀破萬卷,神交古人”。氣壯山河的宣言,是對自己的勉勵,也是他一生的寫照。三十年後的同治五年三月,左宗棠在福州寓所為兒女寫傢訓時,也是寫的這副聯語。  1838年,左宗棠取道江蘇南京,謁見赫赫有名的老鄉陶澍,陶澍是連任瞭十多年的兩江總督,是當時經世致用之用的代表之物。陶澍對左宗棠的到來,顯得格外熱誠。他們有過一段緣分。  ——那是一年前的春天,陶澍回鄉省親。途經醴陵,縣公館的一副對聯讓他怦然心動:春殿語從容,廿載傢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副對聯,表達瞭故鄉人對陶澍的敬仰和歡迎之情,又道出瞭陶澍一生最為得意的一段經歷。走進公館,迎面是一幅山水畫,上有兩句小詩:一縣好山為公立,兩度綠水俟君清。  意思是醴陵縣那傲然屹立的山峰,皆是仰載陶公一腔凜然正氣而生。小小醴陵,居然有我的知己!這位60多歲的封疆大吏,當即提出要見見這詩文作者。  左宗棠來瞭,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時任淥江書院山長。陶澍決定推遲歸期,與素昧平生的左宗棠徹夜長談,共議時政。左宗棠不失時機地提出要拜陶澍為師,畢生仿效。陶公愛才,欣然應允。分頁:2/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於是,一個落魄的窮舉人,就這樣做瞭兩江總督府的四品幕僚。陶澍甚至以一代名人之尊,提出要與左傢結秦晉之好,將年僅五歲的惟一兒子陶桄,許配給左宗棠為婿,表明他對左宗棠才學與人品的器重。左宗棠正是在這裡開始接觸軍國大事,開始瞭解夷人的船堅炮利與世界大勢。他將自己的命運與朝廷的命運連在一起瞭。  左宗棠開始初試鋒芒。以至幾年後的1849年,民族英雄林則徐途經長沙,指名要見隱逸在老傢讀書的左宗棠。  去見林則徐是在夜裡。37歲的左宗棠行色匆匆,心情激動,一腳踏空,落入水中。林則徐笑曰:“這就是你的見面禮?”  林則徐一見他,混沌的眼睛頓時一亮,真是“眾裡尋他千百度”,可以托付終身大事的人找到瞭。他將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資料和繪制的地圖全部交給左宗棠,並說:“吾老矣,空有禦俄之志,終無成就之日。數年來留心人才,欲將此重任托付!”他還說,將來東南洋夷,能禦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屬。以吾數年心血,獻給足下,或許將來治疆用得著。  年逾年甲的林則徐是用滴血的心說這段話的,好比臨終托孤,後來左宗棠征戰新疆,帶的就是林則徐繪制的地圖。此刻,左宗棠的眼睛濕潤瞭,心裡暗暗立下誓言,決不負重托!臨別,林則徐還寫瞭一副對聯相贈:“茍利國傢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  這是傳世名言,左宗棠將這對聯當做自己的座右銘,時時激勵自己。他說:每遇艱危困難之日,時或一萌退意,實在愧對知己。“回福建後,林則徐身染重病,知道來日不多,命次子聰彝代寫遺書,向咸豐皇帝一再推薦左宗棠為“絕世奇才”、“非凡之才”。  左宗棠的名字引起瞭京城的註意。  三  左宗棠是一個孤獨的人,真有些“世人皆醉我獨醒”。面對山河破碎,為什麼總有那麼多“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人?康乾盛世,那威武雄壯的號角,那扣人心弦的馬蹄,那冠蓋如雲的排場,那翠華搖曳的儀仗,已是明日黃花。一個王朝的開始,總是群英會,大氣磅礴。到後來,沒有瞭征戰,沒有瞭拼殺,沒有瞭銳氣,皇宮就漸漸滋生享樂和荒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後宮女人懷裡長大的愛新覺羅子孫,志短才薄,一副弱骨,哪裡談得上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他們在重復前朝衰敗的歷史。  左宗棠之所以孤獨,是因為他看得太遠,在大眾中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他走得太快,常常環顧四周卻發現空無一人;他想得太深,冥思苦想之至旁人難以企及。比如,左宗棠希望能夠阻止國破傢亡的悲劇發生,他要抗爭。別人可不是這種心態。雖然這國傢已經病入膏肓,巍峨的皇宮搖搖欲墜,四面寒涼。皇上沒有強健心態,盡管他試圖振作,朝中的大臣七嘴八舌,爭權奪利。左宗棠想,這國傢也不是滿族人的,是我們每個人的,是我中華民族的。無論民族的苦難是如何深重,國傢的處境是如何困窘,他的心應當也隻能屬於這個國傢和民族,因為,他的血管裡流淌著這個民族的熱血。現在既然是滿人統治,保衛朝廷,就是保衛國傢。懷著這種傳統心態,左宗棠接受湖南巡撫張亮基的邀請,決定出山輔政,入巡撫衙門主幕戎機。  咸豐九年臘月,翰林院侍讀學士潘祖蔭向咸豐帝寫瞭一道奏疏,其中說:“國傢不可一日無湖南,即湖南不可一日無宗棠也。”  潘祖蔭是吳縣才子,後來官至刑部尚書。他的兩句話,讓左宗堂的名字一夜傳遍全國。此時,左宗棠正做新任湖南巡撫駱秉章的幕僚。潘將一個無官無職的幕僚的作用看得這麼重要,這麼高,身系國傢安危。可見幾年功夫,左宗棠成瞭大人心目中的英雄瞭!分頁:3/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有本事的人大多生性傲岸,瞧不起平庸的人。永州鎮總兵樊燮到巡撫衙門辦事,左宗棠給他冷板凳,還用言語嘲諷他。樊燮哪能受這窩囊氣,一狀告到京城,說左宗棠是“劣幕”。咸豐帝也很氣憤,下令要湖廣總督官文處理此事,若屬實則將左宗棠就地正法。官文竊笑,樊燮告狀是他的一手策劃。這個滿州權貴,早就想殺雞給猴看,殺瞭“劣幕”左宗棠,可以借此打擊日益強大的漢人勢力。  此時,國傢民族面臨前所未有之奇變,西方烈強的洋槍洋炮在瞄準中國,亡國滅種之禍,迫在眉睫,而無能妒賢的小人,卻還在搞內耗,躲在密室進行陰謀暗算。  總有些正義的力量。保薦左宗棠的人很多。早在道光末年,咸豐初年,陶澍、林則徐、胡林翼、賀長齡、郭嵩燾等就曾上疏舉薦左宗棠才可大用。潘祖蔭說,個人去留無足輕重。而湘勇保住瞭本省,還支援瞭湖北、江西、廣西、貴州,所向無不捷,固然是駱秉章調度有方,實則由左宗棠運籌決策。如果左宗棠走瞭,湖南就會垮臺,東南大局也就完瞭。  咸豐帝終於心動,赦免瞭左宗棠。已是暮氣沉沉的朝廷,多麼希望有一點陽剛之氣!  四  新疆告急!  乾隆時代,清軍平定西域大小和卓叛亂,收復全部土地,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把西域命名為新疆。新疆其實一點兒都不新,這是一片自漢代就是我國的神聖領土。同治六年(1867年),匪首阿古柏在新疆自封為王,自立國號為哲德沙爾汗國,宣佈脫離清廷。俄國乘機占據瞭伊犁,英國也虎視眈眈,意圖瓜分西北。  160萬平方公裡的新疆,從大清的實際版圖上消失瞭。  十年後的一日早朝,權傾朝野的三朝重臣李鴻章向慈禧太後奏曰:“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裡,土地瘠薄,人煙稀少。乾隆年間平定新疆,傾全國之力,徒然收數千裡曠地,增加千百萬開支,實在得不償失。依臣看,新疆不復,與肢體之元氣無傷,收回伊犁,更是不如不收回為好。”  陜甘總督左宗棠說話瞭:“天山南北兩路糧產豐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馬成群。煤、鐵、金、銀、玉石藏量極為豐富。所謂千裡荒漠,實為聚寶之盆。”  左宗棠錚錚鐵骨:“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環衛北方,百數十年無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衛京師。……若新疆不固,則蒙部不安,匪特陜、甘、山西各邊時虞侵軼,防不勝防,即直北關山,亦將無晏眠之日。而況今之與昔,事勢攸殊。俄人拓境日廣,由西向東萬餘裡,與我北境相連,僅中段有蒙部為之遮閡。徙薪宜遠,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為綢繆者也。”  在左宗棠看來,“若此時即擬停兵節餉,自撤藩籬,則我退寸,而冠進尺”,收復新疆,勢在必行。勝固當戰,敗亦當戰。倘若一槍不發,將萬裡腴疆拱手讓給別人,豈不會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罪人?民族情感在左宗棠心裡最為濃烈,最為深刻,當民族最危急的時刻到來之際,隻有瞭一種選擇,那就是為和平而戰,為捍衛民族的光榮而戰,直到最後勝利。  看起來是“海防”與“塞防”的分歧,是兩個人的辯論,兩種思維方式的對比,實質上是兩條路線的鬥爭。面對滾滾硝煙籠蓋天山南北,一個是要緊快撲滅硝煙、平息浩劫;一個是聽之任之,隻求不傷元氣。李鴻章有一批支持者,自從獨掌淮軍,平定捻軍功居第一後,歷任湖廣、直隸總督,官拜文華殿大學士。他是安徽合肥人,而左宗棠是湖南人。李鴻章從心眼裡看不起這個湖南人,認為他三試不第,要想入閣拜相是不可能的事情。左宗棠不介意,在同治十三年開瞭個天大的玩笑。他向皇帝寫奏章,準備赴京參加殿試。已是陜甘總督的一品大員,怎麼可能去參加當官晉級的入門考試呢?兩宮皇太後聰明,馬上下道諭旨:特升東閣拜為東閣大學士。李鴻章聞訊喪氣,無奈之下還要寫信祝賀。自古以來,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而湘黔多堅毅不拔之人。江淮平原,水鄉曲港,則人性柔和,其間也不乏圓滑怕死之輩。李鴻章屬於後一種人。他說的話,他對祖國河山的冷漠,他以“海防”重於“塞防”來搪塞收復新疆之舉,實在駭人聽聞。生命一旦失去民族感,就會在瞬間變得卑賤起來,而無論物質上是如何殷實和富足,地位是如何高貴和顯赫。雖然李鴻章後來熱心洋務,以圖自強,後人有過一些贊譽,但在收復新疆問題上的態度,傷瞭許許多多中國人的心,於是他成瞭卑?拇省?快快擂響收新疆的戰鼓吧!中華民族已是忍無可忍瞭。在民族利益上的一味退縮,怎麼可能換來和平與安寧?比如曾國藩在處理“天津教案”時濫殺無辜,向洋人屈膝討好,換來的是侵略者的步步緊逼。左宗棠拍案而起,“中國有蕭墻之憂,各國豈獨無池魚之類!”為此與曾國藩失和,他主張用戰爭換和平,用戰爭維護國傢的統一。現在,左宗棠收復新疆的強硬主張,終於得到瞭兩宮皇太後的首肯。在朝廷看來,危急關心更能顯示忠臣良將的忠君愛國的熱忱,考驗出他們的赤膽忠心。分頁:4/6頁  上一頁23456下一頁  沒有風,沒有月,沒有人送行,左宗棠是在一天夜裡出京的,慈禧任命他為欽差大臣,督為新疆軍務,他要去蘭州作出征的準備。這個剛毅、堅韌、雄心未老的湖南漢子,面對內憂外患,且“兵疲、餉絀、糧乏、運艱”,但信心百倍。  “六十許人,豈尚有貪功之念?所以一力承擔者,此心想能鑒之。”他帶著當年林則徐繪制的新疆地圖,背負著千萬中國人的重托,心胸燃燒著正義的烈火,他將要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  撤換瞭一批驕橫荒淫的滿洲軍官,整訓瞭隊伍,左宗棠率領六萬湖湘子弟從蘭州出發瞭,這是光緒二年(1876)春天。總督府響起瞭三聲炮響,左宗棠的隊伍一路西行,浩浩蕩蕩。這是一條官道,車轔轔,馬蕭蕭,漢唐以來,多少人在這裡長途跋涉,遠赴絕域,開辟瞭今天的疆域,祖宗遺業,豈能在我們這代人手中丟掉?  左宗棠是真正的軍事傢,一是因為自身的天賦才能;二是在戰場上與之對陣的大體上是處於同一層次的對手;三是收復新疆的石破天驚的功業。當年在長沙,翼王石達開最大的遺憾是放走瞭偶遇的左宗棠,驚呼放虎歸山,他日與太平軍對陣的必定會是此人。後來果不出所料,左宗棠指揮部隊與太平軍、回軍、捻軍作戰,雙方的強悍使戰爭的品格相當不俗。姑且不去評價這些大戰勝負的意義,單從進行戰爭的地域看,從兩湖到兩廣,從淮南到淮北,數萬大軍互相對峙,這樣壯闊的舞臺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觀。那戰鬥何等慘烈,馬蹄擊濺,金屬碰撞,噴射的熱血染成漫天彩虹。多少次化險為夷,左宗棠從死人堆裡爬出來投入戰鬥。  他是在絕望中誕生的強者,是善於扼住命運咽喉的偉丈夫。他從司令部的參謀做起,在萬鋒箭矢間逐步成為叱吒風雲的統帥。  收復新疆的戰爭沒有退路。白雪皚皚的祁連山下,獵獵長風卷起瞭大纛。這不是一般意義的決勝負,這是一場維護民族尊嚴的戰爭。征戰的將士情緒高昂,出奇制勝。這是為祖國的統一和完整而戰,於是冷血變得沸騰,怯懦者變成瞭紅眼的怒獅。左宗棠引以為自豪,湖湘子弟在血雨腥風中沖鋒陷陣,在追求和捍衛戰爭精神,實際上也是在重塑自己的民族精神。  一年後,新疆全境收復。這是晚清歷史最揚眉吐氣的一件大事,是晚清夕照圖中最光彩的一筆。  左宗棠借此進入瞭中國歷史上偉大民族英雄的序列。  五  縱觀左宗棠的一生,最輝煌的是收復六分之一的國土。這是他個人的榮耀和驕傲,更是國傢之福。浙江巡撫、左宗棠的老友楊昌睿在清廷恢復新疆建省後到西域,所到之處,楊柳成蔭,鳥鳴枝頭,人來車往,百業興旺,當即吟出一首《恭誦左公西行甘棠》: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載楊柳三千裡,引得春風渡玉關。  與唐代詩人王之渙慷慨悲涼的“春風不度玉門關”相映照,玉門關外,何止是楊柳撩起的春意呢?我上小學時就讀過這首詩,小小心田,對英雄無限景仰。  後來去新疆,在照忠祠見到左宗棠題寫的集唐句門聯:日暮鄉關何處是,古來征戰幾人還。  我知道,我的這位老鄉自從請纓西征,白發臨邊,就沒有打算過還鄉的。他在給傢人的信中抒發瞭這樣的抱負:“天下事總要有人幹,國傢不可無陜甘、陜甘不可無總督,一介書生,數年任兼折,豈可避難就易哉!”他早已將個人生死置之度外,縱然是萬丈深淵,也百折不回,寧願馬革裹屍。一個人一旦將自己的命運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他就榮辱皆亡,名利皆亡,他的人格就偉大瞭,撐起瞭中華民族的脊梁。  左宗棠本來是一個文人,然而卻是一個為政而活的文人。戎馬倥傯間,留下瞭不少的對聯和詩意,憂國憂民之情,讀來蕩氣回腸。左宗棠是一個官吏,然而卻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官吏。他的官做得夠大的瞭,從一個佈衣到一品大員,威風八面。假如他拿著俸祿,魚肉百姓,或者換一種活法,那麼,中國歷史就會少瞭一個民族英雄,我們今天可能會站在歷史的彼岸嘆息祖國的河山殘缺。分頁:5/6頁  上一頁3456下一頁  一個民族成員的人格不僅反映瞭這個民族的品格與精神風貌,而且直接影響到這個民族的生存與發展。  與其說是破碎山河成就瞭左宗棠的功名,不如說是左宗棠創造瞭這一段歷史。第一次赴京會試,二十二歲的左宗棠就打量西北,關註新疆的置省和屯墾。他寫詩說:石域環兵不計年,當時立國重開邊,橐駝萬裡輸官稻,砂磧千秋此石田。  置省尚煩他日策,興屯寧費度支錢?  將軍莫更紓愁眼,生計中原亦可憐。  收復新疆瞭,左宗棠曾專門到福建林則徐祠拜謁,在林公像前默默悼念,他沒有忘記完成這一使命是林公當年的囑咐和期待,他甚至以陶澍、林則徐的繼承者自居,在陶林二公祠寫對聯:三吳頌遺愛,鯨浪初平,治水行鹽,如公皆不朽;卅載接音塵,鴻泥偶踏,湘間邗上,今我復重來。  正是這位註重於經世致用而不是嫻熟八股的人,擔當起瞭匡復社稷主權的重任。左宗棠的歷史存在,深邃地透視出民族之魂。左宗堂精神、左宗棠人格,典型又真切地體現瞭中國傳統文人精神的精髓。可以說,左宗棠以他全部的生命之火塑造瞭傳統文人的精神典范。  我們深情地呼喚左宗棠,呼喚忠烈品格,我們的國傢、我們的民族、我們的人民都需要英雄品格的凈化。分頁:6/6頁  上一頁456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