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舉薦

罪人蘇東坡:舉薦高俅是為致使北宋最終被滅亡?

  我們在以往的歷史課本上,總是把一個王朝的滅亡,叫亡國。因而也常發亡國之嘆。一個王朝亡瞭,那不是別人的原因,都是自己的原因。杜牧在《阿房宮賦》中早就說瞭。王朝到瞭亡瞭的時候,往往都是活該。因此,亡國之嘆不成其為一嘆。是自作多情,也屬於濫情。一個置人民死活於不顧的王朝,不該亡嗎?  我現在認為,北宋的滅亡就活該。而且,我冒昧猜想,蘇東坡也是北宋的掘墓人之一,是亡北宋的功臣。  具體地說,是他巧妙地派出瞭高俅這個無賴雜種,加速瞭北宋的滅亡。蘇大學士,可能在歷經宦海、特別是什麼“烏臺詩案”那類下流的文字獄迫害知識分子的諸多案件後,悟出瞭什麼。世上最下流的罪,就是“因言獲罪”的罪。這種隻有流氓才想得出來的下作的罪名,沒法不讓人的忠誠轉向叛逆,沒法不讓忠臣轉業為叛徒。於是,蘇東坡咬瞭咬牙,做出瞭一個震撼古今的重大決定,而又不著痕跡。高手!一首結結實實的曠古好詞“大江東去……”呀!  早年間,我看《水滸傳》,以為裡面的高俅是文學人物,更以為說他是蘇學士的書童也是虛構。近看南宋王明清的《揮麈後錄》,大驚。其中說,“高俅者,本東坡先生小史,草札頗工。東坡自翰苑出帥中山,留以予曾文肅,文肅以史令已多辭之,東坡以屬王晉卿。”原來竟是真的。  王明清(1127年-1202年),字仲言,汝陰(今安徽阜陽)人。自幼繼承傢學,酷愛文史。孝宗即位之初,以父蔭入仕。乾道間奉祠山陰。淳熙十二年(1185年)主管臺州崇道觀。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任寧國軍節度判官。五年通判泰州。與尤袤(字遂初)、陸遊(字敄觀)、李燾(字仁甫)等有過交往。王明清以博聞洽識著稱於世。其中在以詳記史事為主的《揮麈錄》及《玉照新志》中,他不僅能夠繼承北宋傳統筆記的編修體例及其記事特色,而且還能憑借博聞強識的自身優勢,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采取存錄基本文獻史料、註重匯聚當時諸多人物及事件的記事方法,主要用來補足處在南北宋之交時的史料史實不足。   這樣重量級的人物,寫出的書當有可信度。另外,王明清的外祖父是曾紆,而曾紆的父親就是蘇東坡要贈高俅給他的曾文肅,這樣看來,這段史實大體應沒問題。  1093年年底的時候,“烏臺詩案”雖已過瞭14年,但蘇東坡的政治環境依然沒有改善。他絕望於新黨,於是,這一年,他主動要求下放到地方,去中山做知府。臨走時,在朝廷裡埋下一顆定時炸彈。56歲的蘇東坡看透瞭北宋,他希望北宋亡掉。從1061年(嘉祐六年),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也就是說,他25歲進入中央機關工作,到現在30多年瞭,他見的北宋的壞事太多瞭。所有補天的理想都磨光瞭。他不得不狠。  高俅(?—1126),是他身邊的小秘書。其最大的才能不過是“草札頗工”以蘇東坡的慧眼,對他的人品不會一點也看不出來,且他來時,就是因為種種無賴行為而被父親趕出傢門的。高俅的表演即使再精湛,也不可能全部逃過蘇東坡的眼睛。或許,大學士看中的就是他的奸。選中瞭他去充當行刺北宋的殺手。  蘇東坡笑容可掬地,把高俅當一件寶貝送給瞭曾佈曾文肅。曾佈是“唐宋八大傢”之一的曾鞏的同父異母弟,這時剛剛從地方上調回皇帝身邊。把高俅送給他,就是因為他離皇帝近。曾佈因與蘇東坡有過密交往,很可能早就看出瞭高俅的反革命本質,於是,謝絕瞭。蘇東坡收回瞭笑容,但並不死心,他又把高俅送給瞭另一位朋友王銑。王太尉沒管那麼多,收瞭。蘇東坡神秘地笑下,到中山上任去瞭。  亡國大戲上演瞭。《揮麈錄》接著描寫——  這王銑不是外人,是神宗的妹夫,端王的姑父。高俅離最高層隻差一步之遙瞭。  有一次,王銑派高俅到端王府送禮。忘說瞭一件事,高俅除瞭“草札頗工”之外,足球也踢得好。那天,他在端王府看到國腳趙佶趙端王的球踢得有點臭,忍不住在旁邊做瞭一番足評。端王一聽,有見地,且是高見地。於是,當即決定留在身邊做文體秘書。  不久,端王即位成瞭徽宗。高俅一路飚升,方法是“上即位,欲顯擢之。舊法,非有邊功,不得為三衙。時(劉)仲武為邊帥,上以俅屬之,俅競以邊功至殿帥。”《宋南渡十將傳》卷一。也就是本來無功,硬派到劉仲武身邊做副帥,然後把劉的功粘貼過來。這樣就殿帥瞭。  高俅做瞭殿帥,並沒有縱恿幹兒子去搶林娘子,也沒有制造後來的什麼白虎堂冤案。他隻輕輕地做瞭一件大事,北宋,大北宋便稀裡嘩啦瞭。這就是瓦解軍隊,替蘇東坡,也替宋江,更替完顏阿骨打、金兀術。  《靖康要錄》載:“靖康元年五月二十日,臣僚上言,謹按:高俅……身總軍政,而侵奪軍營,以廣私第,多占禁軍,以充力役。其所占募,多是技藝工匠,既供私役,復借軍伴。軍人能出錢貼助軍匠者,與免校閱。凡私傢修造磚瓦、泥土之類,盡出軍營諸軍。請給既不以時,而俅率斂又多,無以存活,往往別營他業。雖然禁軍,亦皆僦力取直以茍衣食,全廢校閱,曾不顧恤。夫出錢者既私令免教,無錢者又營生廢教,所以前日緩急之際,人不知兵,無一可用。朝廷不免屈已夷狄,實俅恃寵營私所致。”。  這道奏本講的是高俅的罪行,說他利用職權,竟敢把軍營的土地開發成個人的高檔別墅,軍事重地內建成瞭開封城裡第一違章建築。同時,還把官兵們當成自己的工程隊,給他傢的別墅做豪華裝修。士兵有沒有作戰能力無所謂,可以花錢雇人替他們軍事訓練,隻要陪他玩就行瞭。此外,他還經常勒索官兵,為滿足他的索賄,官兵們軍餉不夠,還要搞點多種經營。  同時,為搞垮軍隊,高俅他做瞭大量的花架子形象工程。他治軍,不在武功本身,而是重在文體。主要是大開運動會、聯歡會。孟元老的《東京夢華錄》記載,高俅主持的軍隊爭標競賽很有看點,“橫列四彩舟,上有諸軍百戲,如大旗、獅豹、棹刀、蠻牌、神鬼、雜劇之類。又列兩船,皆樂部。”,爭標之前,先是吹吹打打,後面的爭標競賽,也要搞出“旋羅”、“海眼”、“交頭”等各種花樣,頗為熱鬧。威武之軍隊,竟成文工團歌舞團。二逼皇帝宋徽宗看瞭,大嘴咧到瞭耳根子。  經過高俅這樣多年的努力,軍隊終於“紀律廢弛”、“軍政不修”,成為“人不知兵,無一可用”  但宋徽宗哪裡聽得進去這樣的奏章?當年,金兵就渡過黃河,直逼東京開封,高俅的以“神鬼、雜劇之類、吹吹打打、旋羅、海眼、交頭……”為能事的軍隊哪裡抵擋瞭虎狼之師?  高俅和徽哥的選擇就是一個字:逃!  先是逃到泗水,後又稱病回到瞭開封。不久,因病醫治無效而死。他完成瞭自己的歷史使命。  而這時,蘇東坡已含笑九泉26年瞭。他的微笑裡當有多少對老秘書的感謝?我的論點也非完全荒唐,史載,高俅得勢時,經常照顧老首長的傢庭生活。《揮麈後錄》說:“高俅始終對蘇軾感恩戴德,念念不忘蘇學士獎拔之情,每當蘇軾的子孫親友來京師時,高俅都要親自撫問,贈以金銀財物,以周濟其貧。”如蘇東坡像楊傢將、嶽飛那樣愚忠大宋的話,怎能對高俅的所作所為不做規勸,他可是在當年連皇帝都要勸的人哪。相關閱讀推薦:奸賊高俅原是文豪蘇東坡的書童?高俅與蘇軾關系我國千年歷史上著名的UFO事件:蘇東坡遭遇UFO?蘇東坡與常州的14次情緣:為何最後在常州終老?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文字獄的最大牌受害者蘇東坡是“蘿莉控”?寫露骨詩詞調侃老夫少妻

揭秘康熙皇帝親自舉薦的一位清官:天下清官第一

  美國演藝界巨星施瓦辛格在競選加州州長時,有句競選口號很是得人心,“我的錢花不完。你們選我當州長,我不會貪污你們的錢。”這句話體現一種做人的真誠,一直很是欣賞。讀《清史稿·張伯行傳》看到瞭先人早在兩百多年前就說過這樣話,張伯行說:“我為官,誓不敢取民一錢。”  這位張伯行生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河南儀封人(現蘭考縣),字孝先,號恕齋,晚年又改號敬庵。康熙二十四年進士,累官至禮部尚書。當官二十餘年,以清廉剛直著稱,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名聞朝野的清官。他卒於雍正三年(1725年),年七十五歲,贈太子太保,謚清恪。康熙稱他為“天下清官第一”。光緒初年,準祭於孔子廟。  張伯行屬大器晚成型,但他在任官期間始終忠於職守,克勤克儉,因而聲名聞於天下,不但康熙皇帝對他多次表彰、擢升,百姓也稱贊他是“天下第一清官”。  康熙四十二年,張伯行授任山東濟寧道,赴任時正值災荒,他讓人從老傢運來糧食救濟災民,縫制棉衣,用來解救百姓饑寒,又捐出幾船錢帛分發給百姓。到任後立即拿出倉谷二萬二千六百石賑濟漢上、陽谷兩縣。   康熙四十五年,張伯行升任江蘇按察使,新任官員給巡撫、總督等上司送禮以示請求關照,這是一種“潛規則”。張伯行秉性耿直,藐視這個舊俗。他說:“我為官,誓不取民一錢,安能辦此。”康熙南巡到江蘇時諭令巡撫和總督舉薦賢能官員,張伯行當時任江蘇按察使,因廉政得罪人過多,因而沒有官員舉薦他。  康熙在舉薦的名單中沒有看到張伯行,十分氣憤:“朕聽說張伯行居官清廉,是個難得的棟梁之才,你們卻不舉薦。”他轉向張伯行:“朕很瞭解你,他們不舉薦你,朕舉薦你。將來你要居官而善,做出些政績來,天下人就會知道朕是明君,善識英才;如果貪贓枉法,天下人便會笑朕不識善惡。”康熙當場破格升張伯行為福建巡撫,賜予張伯行“佈澤安流”匾額。  做官為民是張伯行始終堅持的原則,張伯行在福建巡撫任上為民做瞭很多好事。最主要的就是買糧撫民。福建地方人多地少,每年的糧食要從他省購買,奸商乘機囤積居奇,賤買貴賣,牟取暴利,百姓則叫苦不迭深受其害。張伯行經過調查,當即決定由政府從江西等地買來糧食,再平價賣給百姓。這一方面使百姓免受奸商盤剝,另一方面也可以賺些錢用在下一年買糧濟民上。  為此,他被指控擅動倉谷,應革職問罪。張伯行認為“倉谷為輕,民命為重”,據理力爭,最終免遭處分。在他任職期間,百姓沒有因災荒和饑餓而背井離鄉。福建百姓祭祀瘟神,張伯行命令毀掉這些瘟神的塑像,改祠堂為義學,祭祀朱熹。民間多尼姑,有人賣貧苦人傢的女子,以致削發為尼者成百上千,張伯行命令這些人傢贖回自己的女子,為她們選擇配偶。有傢境貧窮無法贖回的,由官府出錢贖出。相關閱讀推薦:康熙皇帝身邊最重要的女人為何一生不洗澡?康熙晚年為何能從97個孫子中記住12歲的乾隆?康熙為何廢黜40年的老太子胤礽?罪狀隻是個借口康熙身邊不尋常的女人:蘇麻喇姑是康熙的初戀情人?揭秘:大清雍正帝為何寧用貪官也不用無能清官?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康熙四十八年,張伯行從福建調任江蘇巡撫時,整個路費僅花一兩銀子。他臨走時福建的百姓痛哭相送,如喪考妣。張伯行赴任後,即發佈檄文《禁止饋送檄》,嚴禁下屬饋送錢物,整頓當時日益盛行的貪腐之風。檄文中寫道:“一黍一銖,盡民脂膏。寬一分,民即受一分之賜;要一文,身即受一文之污。雖曰交際之常,於禮不廢。試思儀文之具,此物何來?本都院既冰蘗盟心,各司道亦激揚同志,務期苞苴永杜,庶幾風化日隆。”這篇檄文在《郎潛紀聞》、《清稗類鈔》和《清朝野史大觀》中均可見到。從中可以看到一位關心百姓疾苦的清官,躍然於紙上。  江南一帶官場上行賄受賄、貪污腐敗的現象非常嚴重,浮華奢靡之風盛行,所謂“各行省積弊最深者莫如江南。”張伯行走馬上任後不負聖望,他見巡撫衙門連帷幕也是富麗堂皇陳設豪華,讓人把這些東西全部撤掉,換成佈做的。《禁止饋送檄》,就是他這時擬就的。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當地風氣為之一變。  江蘇六合縣縣令將一幅山水畫送到張伯行府上,請他指教。張伯行回傢後見到畫幅,拿起竟從畫軸裡抖出一根金條來。他找來這位王知縣,說:“你的畫不錯,我收下瞭。禮尚往來,我也送你一幅字。”王縣令很高興,驚喜地接過字幅回去瞭。回到傢後,從裡面倒出根金條,物歸原主。再看張伯行寫的字“一絲一粒,我之名節;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寬一分,民受賜不止一分;取一文,我為人不值一文。”張伯行“一字詩”自此不脛而走。   歷代清官總是受貪官打壓誣陷,清廉的張張伯行也沒能逃脫這個魔咒。  康熙五十年,江南鄉試的副考官趙晉接受賄賂交接考生,公然買賣舉人名額。發榜後,諸多考生齊聚闖入學宮抗議官員營私舞弊。張伯行上疏奏明這件事。康熙命尚書張鵬翮、侍郎赫壽查處,張伯行與噶禮會審。後得到舉人吳泌、程光奎暗中賄賂的情況,供詞中牽連噶禮,張伯行請求解除噶禮的職務。噶禮反而捏造張伯行“七條罪狀”上奏。康熙將二人都進行解職。張鵬翮等不久奏報:趙晉與吳泌、程光奎行賄受賄事均屬實,應按刑律治罪;噶禮暗中受賄事屬誣告,張伯行應撤職。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康熙責備張鵬翮等為噶禮掩飾,又命尚書穆和倫、張廷樞重新審查,結果仍舊與前次張鵬翮等人的結論如出一轍。康熙說:“伯行任官清正,這是天下所瞭解的。噶禮才幹雖有餘,但喜好無事生非,並沒有清正的名聲,這個意見是非顛倒。”於是,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議。康熙說:“伯行居官清正廉潔,噶禮的操行我不能相信。  如果沒有張伯行,那麼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盤剝,大概要達到一半地區。這次二人互相參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審理,被噶禮阻撓,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實情況;再派官去審理,與前面的意見沒有區別。你們應能體會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沒有什麼疑慮和恐懼,那麼天下將會出現安定的局面。”終將貪官噶禮革職問罪,張伯行官復復職。為此,當地百姓“焚香結采,拜龍亭呼萬歲者,至數十萬人”。康熙乘興親書“天下清官第一”六字予以褒獎。  張伯行在二十多年宦海生涯中,始終以居官清正聞名朝野。“止飲江南一杯水”是貫徹他一生的不二準繩。張伯行最初任官時曾說:“聖人們的學問,概括為一個‘敬’字,所以學習沒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號為“敬庵”。張伯行生長在富裕地主傢庭,在他當官期間,糧食、衣物等一切花銷都是由老傢提供的。傢境富有本身還不構成張伯行成為清官的絕對條件,成為一代清官與他崇信理學、潔己自律分不開。他曾說“若受人一錢,不惟不忠,且不孝”,這才是張伯行的人生信條。 張伯行蘇州石刻像  康熙六十一年,張伯行奉旨赴千叟宴,康熙皇帝稱贊他是“真能以百姓為心者。”  雍正皇帝即位後,對張伯行也很敬重。雍正元年(1723年)九月,升張伯行為禮部尚書,兩年後,一代清官張伯行病逝,享年七十五歲。皇帝賜謚號“清恪”,意為官清廉,恪勤職守,精確地概括瞭張伯行的一生。  張伯行一生勤政、清廉,受到當時朝廷的最高嘉獎,準其從祀文廟。據史料記載,清代以名臣從祀文廟的,僅張伯行、湯斌、陸隴其三人。一位封建官吏能有此高德懿行,實在令人感慨。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