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蕩氣回腸

南北朝最蕩氣回腸的一仗:兩魏玉璧之戰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魏實權分別落人丞相、鮮卑化的漢人高歡和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手裡,君主不過是傀儡而已。兩魏以黃河為界,東魏以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為都,占有函谷關以東原北魏的大部分地區;西魏以長安 (今陜西西安市)為都,占有原北魏的關中一帶。兩魏彼此對立,後又分別為齊、周所代,最後齊為周所滅,山西始終是首當其沖的爭戰之地。  高歡仗恃地廣人眾、糧足馬肥的戰略優勢,欲一舉蕩平西魏;宇文泰則盡管僻處關西,人稀兵少,糧秣匱乏,卻勵精圖治,特別是註意一個個戰役勝利的積累,信心和實力與日俱增。公元534年,西魏驍將楊(木票刂)東渡黃河,巧計攻占瞭東魏的邵郡(今山西垣曲故城),進入河東(今山西南部地區)。從此,兩魏互為依托的關河天險為西魏所獨有。這種歷史現象頗似前此戰國時代秦據有魏的安邑(今夏縣西北)而對秦、魏的盛衰存亡攸關一樣,如今之於兩魏同樣是盛衰存亡所系。正因為如此,河東遂成為兩魏之間殊死鬥爭的焦點。  公元538年(西魏文帝大統四年,東魏孝靜帝元象元年),西魏東道行臺王思政以玉壁 (今山西稷山西南)地處險要,上書請築城並由河南的恒農(今河南靈寶)移鎮玉壁,西魏當局欣然照準,並對王思政“詔加都督汾(治今山西汾陽)、晉(治今山西臨汾市)、並州(治今山西太原市)諸軍事”。王思政何以請築城玉壁與移鎮玉壁?西魏當局又何以大加贊賞和支持呢?隻消看看這個要塞所處的地理形勢,就可知其原因:玉壁地當今稷山縣西南六公裡,坐落於汾河下遊與涑水河分水嶺峨嵋原北緣。峨嵋原即地理學上所謂“峨嵋臺地”,地處北緯34°52′,至35°36′,東經110°20′,至111°20′,之間運城盆地中部,面積6000平方公裡,周300公裡,臺地略呈棱形,海拔在400米以上,北界汾河谷地,西界黃河峽谷,東、南為涑水河所環繞。臺地邊緣受流水侵蝕和河流沖刷,形成陡峻的黃土斷崖和沖溝,沿河斷崖大多在50米以上,整個臺地猶如一巨大黃土城堡。臺地中央更有兩座超過千米的孤峰山和稷王山,東西相對,宛若臺地的兩隻眼睛。占據峨嵋原,東南可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西北則可控制汾河河谷東西孔道,進可長驅突擊,退可守險無虞,古來構成西南拱衛長安、東北屏翰晉陽的地理形勢。同時,臺地地處暖溫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糧麻,向為民給軍需的理想所在。所以誰占有峨嵋原,誰就取得瞭戰略主動。如今西魏既進入河東,如欲站住腳進而鞏固和發展,則必須守住峨嵋原——此正是西魏築城玉壁移鎮玉壁的原因;而河東是二魏角逐中東魏的要害,亦其“軟腹部”,高歡前對西魏涉足河東早已如坐針氈,今對其築城玉壁自然更如鯁骨在喉——此正是高歡為拔除玉壁不惜以賭國運的原因。   兩魏玉壁之戰,先後凡兩次,都是東魏攻打西魏的要塞玉壁引發的。東魏軍皆由大丞相高歡親自統率;西魏軍首次由東道行臺王思政為主將,第二次由晉州刺史韋孝寬為主將。首次玉壁之戰發生於公元542年(西魏大統八年,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初冬。高歡由晉陽麾軍沿汾河谷道南下,至絳州(今山西新絳)折西,軍勢浩大,號稱“連營四十裡”。高歡兵臨城下,軟硬兼施,先以授並州刺史勸降,王思政不受;高歡遂圍玉壁,連續攻打9日不下,天逢大雪,城外野戰,士卒饑凍,死傷慘重,無奈撤軍。  公元546年(西魏大統十二年,東魏孝靜帝武定四年),高歡傾山東之眾西伐,志圖關中,玉壁首當其沖。他連營數十裡,直逼玉壁城下。當時城內士兵戴鐵面防范;高歡使神箭手元盜(一作“元溢”)射之,每中其目。城外在城南起土山,欲居高臨下攻城;土山對面,城上原有兩座敵樓,韋孝寬邊於樓上縛木相接,高逾土山,邊廣積戰具以待。高歡使人向城中喊話“縱爾縛樓至天,我會穿城取爾”,遂於城南鑿地道向城接近,同時於城北起土山晝夜攻城;孝寬則沿城挖塹截擊地道,並嚴令戰士守塹,城外一旦挖透塹壕,立即擒殺,又於塹外貯積柴火,備足風箱,如有敵蟄伏地道,即鼓風以煙火灼燒。城內無水而汲於汾,高歡使將士移汾改道;孝寬則於城內鑿井以對。城外又造攻車,堅固銳利,車之所及,莫不摧毀;城內乃縫佈為縵,隨車所向而張設,佈既懸空中,車竟不能壞。城外縛松香於高竿,灌油加火,欲燒佈焚樓;城內則造長柄鐵鉤,以鉤割竿,松麻俱落。城外又於城四面穿地21道,各施梁柱,以油澆灌,放火燒柱,柱折城崩;城內卻隨崩隨豎木柵以阻止。城外攻城之術已盡,城內則無一不識破破除。高歡無奈,使人向韋孝寬喊話,曉以既無救兵,何不投降;韋孝寬答我城池嚴固,糧秣有餘,攻者枉自徒勞,守者逸頤自安,何須馳援?我倒是為貴方廣大將士有來無回擔憂呢。高歡再使人“射募格於城中雲:‘能斬城主降者,拜太尉,封開國郡公,邑萬戶,賞帛萬疋。’韋孝寬手題書背,反射城外雲:‘若有斬高歡者,一依此賞。”高歡又將孝寬原在山東的從子押於城下,把刀架到脖頸上,揚言城內再不降,就殺人瞭;韋孝寬依然不為所動,將士為主將大義凜然所感,莫不有與城共存亡之心。  高歡苦戰六旬,將士傷亡病滅十之四五,智力俱困,因而發病,乘夜逃遁,不久忿怨死於晉陽。西魏則嘉韋孝寬守城之功,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建忠郡公。至北周保定初年(公元561年),以韋孝寬立勛玉壁,於玉壁置勛州,仍授韋孝寬勛州刺史。  玉壁之戰中,從高歡攻城使用的戰術到韋孝寬守城使用的戰術看,可謂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都達到古來戰爭中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這或許是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戰役所涉及戰術內涵最豐富最齊全的瞭。  高歡病中由玉壁班師晉陽後,出於兵敗後激勵將士,使驍將斛律金作《敕勒歌》,這就是那首傳誦千古的名篇:“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描繪北國草原遼闊無垠、氣勢恢宏的遊牧族民歌,借玉壁之戰始進入官書而流傳下來相關閱讀推薦:真實的中國神話人物戰鬥力:孫悟空墊底 誰第一?中國也是戰鬥民族: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王牌軍隊魂斷紮馬:為什麼漢尼拔輸瞭人生中最後場關鍵戰鬥日專傢模擬中美南海開戰 美軍戰鬥艦不堪一擊

南北朝最蕩氣回腸的一仗:兩魏玉璧之戰

  公元534年(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兩魏實權分別落人丞相、鮮卑化的漢人高歡和漢化的鮮卑人宇文泰手裡,君主不過是傀儡而已。兩魏以黃河為界,東魏以鄴(今河北臨漳西南)為都,占有函谷關以東原北魏的大部分地區;西魏以長安 (今陜西西安市)為都,占有原北魏的關中一帶。兩魏彼此對立,後又分別為齊、周所代,最後齊為周所滅,山西始終是首當其沖的爭戰之地。  高歡仗恃地廣人眾、糧足馬肥的戰略優勢,欲一舉蕩平西魏;宇文泰則盡管僻處關西,人稀兵少,糧秣匱乏,卻勵精圖治,特別是註意一個個戰役勝利的積累,信心和實力與日俱增。公元534年,西魏驍將楊(木票刂)東渡黃河,巧計攻占瞭東魏的邵郡(今山西垣曲故城),進入河東(今山西南部地區)。從此,兩魏互為依托的關河天險為西魏所獨有。這種歷史現象頗似前此戰國時代秦據有魏的安邑(今夏縣西北)而對秦、魏的盛衰存亡攸關一樣,如今之於兩魏同樣是盛衰存亡所系。正因為如此,河東遂成為兩魏之間殊死鬥爭的焦點。  公元538年(西魏文帝大統四年,東魏孝靜帝元象元年),西魏東道行臺王思政以玉壁 (今山西稷山西南)地處險要,上書請築城並由河南的恒農(今河南靈寶)移鎮玉壁,西魏當局欣然照準,並對王思政“詔加都督汾(治今山西汾陽)、晉(治今山西臨汾市)、並州(治今山西太原市)諸軍事”。王思政何以請築城玉壁與移鎮玉壁?西魏當局又何以大加贊賞和支持呢?隻消看看這個要塞所處的地理形勢,就可知其原因:玉壁地當今稷山縣西南六公裡,坐落於汾河下遊與涑水河分水嶺峨嵋原北緣。峨嵋原即地理學上所謂“峨嵋臺地”,地處北緯34°52′,至35°36′,東經110°20′,至111°20′,之間運城盆地中部,面積6000平方公裡,周300公裡,臺地略呈棱形,海拔在400米以上,北界汾河谷地,西界黃河峽谷,東、南為涑水河所環繞。臺地邊緣受流水侵蝕和河流沖刷,形成陡峻的黃土斷崖和沖溝,沿河斷崖大多在50米以上,整個臺地猶如一巨大黃土城堡。臺地中央更有兩座超過千米的孤峰山和稷王山,東西相對,宛若臺地的兩隻眼睛。占據峨嵋原,東南可控制涑水河谷的南北孔道,西北則可控制汾河河谷東西孔道,進可長驅突擊,退可守險無虞,古來構成西南拱衛長安、東北屏翰晉陽的地理形勢。同時,臺地地處暖溫帶,氣候溫和,土地肥沃,盛產糧麻,向為民給軍需的理想所在。所以誰占有峨嵋原,誰就取得瞭戰略主動。如今西魏既進入河東,如欲站住腳進而鞏固和發展,則必須守住峨嵋原——此正是西魏築城玉壁移鎮玉壁的原因;而河東是二魏角逐中東魏的要害,亦其“軟腹部”,高歡前對西魏涉足河東早已如坐針氈,今對其築城玉壁自然更如鯁骨在喉——此正是高歡為拔除玉壁不惜以賭國運的原因。   兩魏玉壁之戰,先後凡兩次,都是東魏攻打西魏的要塞玉壁引發的。東魏軍皆由大丞相高歡親自統率;西魏軍首次由東道行臺王思政為主將,第二次由晉州刺史韋孝寬為主將。首次玉壁之戰發生於公元542年(西魏大統八年,東魏孝靜帝興和元年)初冬。高歡由晉陽麾軍沿汾河谷道南下,至絳州(今山西新絳)折西,軍勢浩大,號稱“連營四十裡”。高歡兵臨城下,軟硬兼施,先以授並州刺史勸降,王思政不受;高歡遂圍玉壁,連續攻打9日不下,天逢大雪,城外野戰,士卒饑凍,死傷慘重,無奈撤軍。  公元546年(西魏大統十二年,東魏孝靜帝武定四年),高歡傾山東之眾西伐,志圖關中,玉壁首當其沖。他連營數十裡,直逼玉壁城下。當時城內士兵戴鐵面防范;高歡使神箭手元盜(一作“元溢”)射之,每中其目。城外在城南起土山,欲居高臨下攻城;土山對面,城上原有兩座敵樓,韋孝寬邊於樓上縛木相接,高逾土山,邊廣積戰具以待。高歡使人向城中喊話“縱爾縛樓至天,我會穿城取爾”,遂於城南鑿地道向城接近,同時於城北起土山晝夜攻城;孝寬則沿城挖塹截擊地道,並嚴令戰士守塹,城外一旦挖透塹壕,立即擒殺,又於塹外貯積柴火,備足風箱,如有敵蟄伏地道,即鼓風以煙火灼燒。城內無水而汲於汾,高歡使將士移汾改道;孝寬則於城內鑿井以對。城外又造攻車,堅固銳利,車之所及,莫不摧毀;城內乃縫佈為縵,隨車所向而張設,佈既懸空中,車竟不能壞。城外縛松香於高竿,灌油加火,欲燒佈焚樓;城內則造長柄鐵鉤,以鉤割竿,松麻俱落。城外又於城四面穿地21道,各施梁柱,以油澆灌,放火燒柱,柱折城崩;城內卻隨崩隨豎木柵以阻止。城外攻城之術已盡,城內則無一不識破破除。高歡無奈,使人向韋孝寬喊話,曉以既無救兵,何不投降;韋孝寬答我城池嚴固,糧秣有餘,攻者枉自徒勞,守者逸頤自安,何須馳援?我倒是為貴方廣大將士有來無回擔憂呢。高歡再使人“射募格於城中雲:‘能斬城主降者,拜太尉,封開國郡公,邑萬戶,賞帛萬疋。’韋孝寬手題書背,反射城外雲:‘若有斬高歡者,一依此賞。”高歡又將孝寬原在山東的從子押於城下,把刀架到脖頸上,揚言城內再不降,就殺人瞭;韋孝寬依然不為所動,將士為主將大義凜然所感,莫不有與城共存亡之心。  高歡苦戰六旬,將士傷亡病滅十之四五,智力俱困,因而發病,乘夜逃遁,不久忿怨死於晉陽。西魏則嘉韋孝寬守城之功,授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建忠郡公。至北周保定初年(公元561年),以韋孝寬立勛玉壁,於玉壁置勛州,仍授韋孝寬勛州刺史。  玉壁之戰中,從高歡攻城使用的戰術到韋孝寬守城使用的戰術看,可謂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都達到古來戰爭中無所不用其極的程度,這或許是古代戰爭史上一次戰役所涉及戰術內涵最豐富最齊全的瞭。  高歡病中由玉壁班師晉陽後,出於兵敗後激勵將士,使驍將斛律金作《敕勒歌》,這就是那首傳誦千古的名篇:“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描繪北國草原遼闊無垠、氣勢恢宏的遊牧族民歌,借玉壁之戰始進入官書而流傳下來相關閱讀推薦:真實的中國神話人物戰鬥力:孫悟空墊底 誰第一?中國也是戰鬥民族:盤點中國古代的十大王牌軍隊魂斷紮馬:為什麼漢尼拔輸瞭人生中最後場關鍵戰鬥日專傢模擬中美南海開戰 美軍戰鬥艦不堪一擊

散文:蕩氣回腸翩躚舞

也許是有過那麼幾年舞臺生活的經歷,我對舞蹈郵票有著一種格外的鐘愛,原本打算組編一部《舞蹈》專題郵集,無奈郵品缺乏,那就隻好用文章來說說舞蹈瞭。藝術上,歌與舞是孿生姐妹,人們在表現某種歡樂場面時總是用“載歌載舞”來形容,我國古時《詩經》中就有“簍舞躚躚”的記載。在中國文化史上,每逢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時,人們都要歌舞升平,歡慶一番,以表達內心的那種歡悅之情。這時的人們“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媮樂”,或在星光下,或在篝火婆娑起舞,情景旑旎動人。舞,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形式,與其它任何文化一樣,可以淋漓盡致地表達人的情感與意志。如:“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那劍與舞就有一種風雲叱吒,令人膽寒的蓬勃氣魄。當:“項王軍壁垓下,四面楚歌,命美人虞姬,劍舞賬下”,這時的劍與舞是慷慨悲歌,生離死別的壯懷激烈,觀後讓人欷歔涕淋。《三國演義》中“赤壁之戰”時:“赤壁廛兵,周公瑾於帳中舞劍而歌”,遙想當公瑾年,風流倜儻,自是雅量高致。古代這些描述歌舞的佳話有的洋溢著歡樂,有的傾吐著抑鬱,有的抒發著豪情,有的表示著虔誠,各具不同的內涵,展示著迥異的風格。在中國文化藝術史上,歷代的騷人墨客為舞蹈極盡漚歌,白居易:“緩歌慢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風吹仙袂飄揺峯,猶似霓裳羽衣舞”。李賀:“海綃紅文香淺清,黃鶴跌舞千年觥”。高適:“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我國的唐詩,宋詞,元曲中還有許多描述歌舞的詩詞:如“綠珠歌扇薄,飛燕舞衫長”;“西湖歌舞幾時休,且把杭州作汴州”。這些古代描賦歌舞的詩詞,有的蘊藉,有的艷麗,有的諷喻,有的婉約,把那歌舞描繪得無限婀娜,萬般娉婷。對於古時的歌舞,歡樂也罷,苦惱也罷,已為山澗的落花,小溪的流水,歌舞也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發展變化。無論從哪種意義上,無論是風格技巧,也不可與白居易、李賀筆下的升平歌舞同日而語。現代的歌舞,讓人激情澎湃,觀後讓人覺得心花怒放,在人的心靈深處會產生層層漪漣,比如中央電視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那臺歌舞晚會,看後就讓人熱血沸騰。我國歷史悠久,民族眾多,在長期的與自然博鬥以及生產勞動中,各民族人們在本民族文化、歷史、傳說、地域、生產、勞動及宗教信仰的基礎上創作瞭大量的反映本民族文化特點的民族舞蹈。《中國民間舞蹈》中表現的就是:漢族熱情奔放的花燈舞,蒙古族的鄂爾多斯舞,壯族的勞動場面中的撈蝦舞,藏族那種表現藏民族人民能歌善舞的弦子舞,熱情好客的彝族為歡迎朋友到來的舞蹈……,這些令人難忘的歌舞,今天還在各民族廣泛流傳,也還熱情洋溢地活躍在文藝的大舞臺上。第當國傢或民族有瞭重大節日時,或是有重大喜慶事件或重要紀念日時,人們總是要舞動身姿,擂響太平鼓,或邊跳邊舞,或是邊打著腰鼓邊舞動著身姿,鼓棰上的紅綢隨著優美的舞姿有節奏地上下翻滾著,有如蛟龍飛舞,觀之讓人無比激動,心潮澎湃。舞蹈從屬性上分:有古典舞、現代舞、同間舞、芭蕾舞等等,從形式上分:有獨舞、雙人舞、群舞等等。我國現在流行的豐富多彩的舞蹈,大多源於民族舞蹈。《中國民間舞蹈》郵票共發行瞭十八個民族不同的舞蹈形式,多數民族舞蹈都是載歌載舞,或月琴琤琤,或笛聲悠悠,或笙歌陣陣彩裙翩翩,無論哪個民族的舞蹈,跳起來都是那樣情真意濃,剛勁有力,矯健豪放,風趣雋永。《中國民間舞蹈》盡管多彩多姿,無論剽悍還是質樸,無論恢諧還是熱情,但都洋溢著對美好生活在的情趣。歌舞,作為郵票素材,為郵票增輝,郵票有瞭歌舞更顯得生動活潑,郵票可流通世界各地,郵票上的歌舞也隨著郵票飄向世界。郵票作為“國傢名片”可向世界展示中國文化,歌舞和舞蹈就是這個名片上的具體內容。舞蹈郵票與舞蹈一樣,是進行藝術交流的最好方式,隨著中國的開放,世界各國民族風味濃鬱的舞蹈也讓國人眼界大開。外國民族舞蹈,有的節奏強列,有的灑脫,有的舞姿是那樣的典雅、優美、輕盈、細膩,透著一種極富和諧韻律的美。國際間的藝術交流也大大促進瞭中國民族歌舞的發展,中國民族歌舞也從外國民族歌舞中吸取瞭大量營養,而使自己更加姹紫嫣紅。共2頁,當前第1頁12※本文作者:黃天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