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處死

唯一被凌遲處死的清朝公主是誰?清史最殘酷奇案

  唯一被凌遲處死的清朝公主是誰?今沈陽大南門裡路東一角,清初是努爾哈赤第三子莽古爾泰王府所在地。莽古爾泰曾經在這裡與弟弟德格類、姐姐莽古濟密謀設“鴻門宴”,謀害皇太極奪取皇位。可是不知為何,這項奪權方案確定不久,莽古爾泰與德格類先後暴亡。“鴻門宴”事件被揭發後,莽古濟及其黨羽一千多人被處決。這件事成為沈城乃至清史上一樁最大、最殘酷的奇案。  一、政治婚姻塑造扭曲心理  哈達公主莽古濟是努爾哈赤繼妃富察氏袞代所生的第三女,大約生於1589—1591年之間。袞代生於女真建州部(當時女真分為建州、海西四部、東海女真、野人女真四大支)。袞代並不是努爾哈赤的結發妻子,在她嫁過來之前努爾哈赤已經娶妻生子。而袞代本人也有過一段不太長的婚史,1585年(明萬歷十三年)她在第一個丈夫戚準(努爾哈赤三伯祖索長阿的孫子)去世後,帶著兒子昂阿拉改嫁過來。袞代在為努爾哈赤生下第五子莽古爾泰的那一年——1588年,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努爾哈赤又先後迎娶瞭哈達部首領扈爾幹的女兒哈達那拉氏及葉赫部首領納林佈祿的妹妹葉赫那拉氏,葉赫那拉氏因其子皇太極後來繼承汗位而被追尊為孝慈高皇後。然而,袞代憑借她作為成熟女人所特有的善解人意保住瞭在努爾哈赤心中的地位,尤其當海西四部糾合其他部落組成九部聯軍向建州宣戰(1593)、大軍壓境的關鍵時刻,陪伴努爾哈赤運籌帷幄的就是袞代。患難與共的經歷愈發鞏固瞭她在傢庭中的地位,因而當努爾哈赤的原配佟佳氏去世後,袞代也就順理成章地被扶正,晉升為大福晉。  雖然是袞代的女兒,但莽古濟的婚姻依然要由父親努爾哈赤根據政局的需要來決定。  正在開創基業的努爾哈赤為何要把莽古濟嫁給地處建州北部(今遼寧開原一帶)的哈達首領?在12年前(萬歷十七年,1589)完成統一建州女真的努爾哈赤,早已經把目光轉向海西四部和女真的統一,把莽古濟嫁給吳爾古代就是他統一海西四部的一個策略。  當莽古濟還不知婚姻為何物時,就已經從兩位姐姐的婚後生活中看到自己未來的命運。身為努爾哈赤的女兒,她們的歸宿永遠要同阿瑪崛起政壇、統一女真各部的大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不能奢望有個人的意願。   莽古濟的大姐夫——董額部長何和禮,就是努爾哈赤所選中的第一個女婿。在何和禮的祖父擔任董額部長時,與努爾哈赤的祖輩結怨頗深,彼此甚至以兵戎相見。何和禮繼任部長後卻主動同努爾哈赤和解,1588年(萬歷十六年)當哈達首領岱善尊父扈爾幹遺命把妹妹送往建州完婚時,何和禮親自率人護送途經董額部的新娘。何和禮被努爾哈赤的謀略、膽識所折服,決定率領部眾歸附。聯姻也就成為增強凝聚力的一項措施,於是努爾哈赤把11歲的長女嫩姐嫁給瞭26歲的董額部長,嫩姐也因此被稱為東果公主、董額公主(東果與董額的發音極為接近)。  聯姻的出發點是政治,個人的意願完全可以忽略不計。一個虛歲11歲的少女嫁給一個隻比自己的父親小3歲的人,會有何種感受?更何況此人的原配夫人還健在,何和禮的發妻自幼習武,擅長騎射,性情剛烈,在得悉丈夫再娶後,怒火中燒,率領人馬到建州興師問罪。雖然經努爾哈赤勸解而偃旗息鼓,但對東果公主來說,燕爾新婚就經受此等尷尬之事,也的確很傷自尊。何和禮的發妻也因此落得“厄赫媽媽”(刁老婆之意)的惡名,但這也不能全怪其原配夫人。何和禮娶嫩姐不同於納妾,而是意味著原配將失去原來在傢中的地位,面對婚姻傢庭發生如此大的變化,誰又能無動於衷!不管是得到的,還是失去的,受到傷害的永遠是女人。  莽古濟的二姐夫伊拉喀是努爾哈赤手下的愛將。伊拉喀因作戰勇猛被賜號“巴圖魯”,誰也說不清二姐夫同二姐緣何會鬧到夫妻反目的地步。最讓努爾哈赤顏面無光的是,伊拉喀竟然“無端棄妻”,抗上的伊拉喀從“巴圖魯”變為瞭刀下鬼,而二公主則獨自品味苦澀的人生。  莽古濟的婚姻是控制哈達的產物,萬幸的是,阿瑪最終選定的哈達代理人是涉世未深的吳爾古代,而不是鼠目寸光、貪財好色的孟格佈祿。在女真各部中,吳爾古代雖然算不上英雄,卻是個本分人。莽古濟不負阿瑪的厚望,在居住哈達的日子把最真實的情況——諸如葉赫聯合蒙古對哈達的侵掠、哈達鬧糧荒無以為食等都及時做瞭匯報。努爾哈赤遂以葉赫對哈達的侵掠質問保護葉赫的明朝邊官;又利用哈達糧荒、明朝鞭長莫及而出兵,一舉吞並瞭哈達。哈達部消失瞭,哈達公主如釋重負。  哈達公主同吳爾古代的婚姻持續瞭20多年。在此期間,努爾哈赤相繼掃平輝發、烏拉,基本統一女真各部,並於1616年稱汗,定都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縣),建立金國(史稱後金),年號天命。在天命四年(萬歷四十七年,1619)的薩爾滸之戰中,努爾哈赤不僅擊敗瞭撲向赫圖阿拉的十幾萬明軍,也最終平定瞭依仗明軍保護而負隅頑抗的葉赫部;此後天命汗指揮的八旗勁旅在席卷遼東之後又奔向遼西……伴隨著崢嶸的歲月,少女變成瞭少婦,女兒變成瞭母親。  哈達公主究竟生育瞭幾個兒女史無所載,但至少有兩個女兒的歸宿在史書上有記載,大女兒嫁給瞭代善的長子嶽讬(1599年生),小女兒則嫁給皇太極的長子豪格(1610年生),在她看來兩個女兒的婚姻都比自己要強得多。相關閱讀推薦:細君公主和解憂公主:和親史上傑出的西域雙星揭秘清朝唯一的一個漢人公主:和碩格格孔四貞中國古代政治聯姻犧牲品:元朝公主13歲下嫁高麗國盤點歷史中那些嫁不出去的公主:皇帝女兒也不幸“富二代”胡亥的殘忍:為權殺害12位公子10位公主分頁:1/16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直至吳爾古代病逝,這門平淡如水的婚姻才壽終正寢,也隻有到瞭這個時候哈達公主才悟出:水雖然平淡,卻是生命所必須;吳爾古代雖然平庸,卻是漫漫人生的可靠伴侶。人生種種,往往在失去後之才會凸現出它的彌足珍貴。  雖然孤單,可人生的路也得繼續走。在吳爾古代去世不久,她的阿瑪也一命歸天,時為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在經過一番較量後,哈達公主同父異母的弟弟四貝勒皇太極登上汗位的寶座,改元天聰,金國也就進入皇太極的時代。  二、被皇太極再次外嫁  哈達公主的個人生活,由於蒙古敖漢部首領瑣諾木杜棱的前來歸附,也出現瞭轉機。  敖漢部隸屬漠南蒙古,而漠南蒙古中的科爾沁、紮魯特、阿巴亥、喀爾喀等部早已同努爾哈赤聯姻結盟,皇太極的皇後、莊妃及最鐘愛的宸妃均來自科爾沁部,淑妃則來自阿巴亥部。大貝勒代善、三貝勒莽古爾泰的福晉中也有來自紮魯特的女子,喀爾喀的恩格德爾則娶努爾哈赤所撫養的侄女為妻。敖漢因地處熱河一帶,距離女真的發祥地比較遠,兼之又與察哈爾部為鄰,一直從屬於察哈爾。  努爾哈赤對女真的統一以及在薩爾滸之戰後對遼東的擴張,都令明朝政府如芒刺在背。為瞭遏制努爾哈赤勢力的膨脹,明朝統治者決定利用察哈爾部牽制金,以每年資助白銀4萬兩為誘餌,這就使得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卷入明、金的較量之中。天命四年(1619)十月,林丹汗在給努爾哈赤的信中提出領土要求,雙方關系急劇惡化。但由於彼此都不願貿然去打一場無把握的戰爭,盡管交惡卻並未開戰。  迨至皇太極即位後,察哈爾對蒙古各部的侵掠愈發嚴重,敖漢部首領瑣諾木杜棱“因察哈爾無道殘害兄弟,不養人民”,遂“攜部眾來歸”“滿洲天聰汗”。皇太極立即把開原一帶的牧地(也就是原來哈達部的土地)賜給瞭敖漢部眾。瑣諾木杜棱的歸附,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瞭察哈爾的勢力,為皇太極討伐林丹汗提供瞭契機,出於優撫敖漢部首領瑣諾木杜棱的需要,皇太極決定把寡居的姐姐——哈達公主莽古濟改適瑣諾木杜棱,這同樣是出於政治需要的婚姻,就同當初把她嫁給哈達的名義首領吳爾古代一樣。   同床異夢的半路夫妻  人們常說“滿堂兒女,比不上半路夫妻”,但對哈達公主來說卻是例外。身為敖漢部長的額駙早就妻妾成群,額駙最信賴的大臣托古的妹妹已經“近水樓臺先得月”。在一個大傢庭中總要分嫡庶,公主雖然過門晚畢竟是一傢之主,但實際上她控制不瞭這個傢。瑣諾木杜棱一向對托古言聽計從,再加上有妹妹做幫手,哈達公主就是有三頭六臂也改變不瞭一比三的格局……  瑣諾木杜棱投奔皇太極也是被逼無奈,但凡能自保又焉肯寄人籬下?“敖漢”在蒙古語中是“權力”之意,身為一部之長的瑣諾木杜棱本來權力欲就很強,而現在卻要受金國汗的制約,稍越雷池就不免受到申飭。瑣諾木杜棱因帶著部眾去哈達、葉赫山上打瞭一次獵,就被議罪,差一點把賞賜的開原牧地也給收回去……都說姑爺在丈人傢是嬌客,可瑣諾木杜棱在金國就得處處小心,在外面要提防天聰汗及其兄弟,回到傢裡也不能大意,畢竟還有一個天聰汗的姐姐盯著自己。  自我感覺上的落差,決定瞭瑣諾木杜棱與哈達公主是同床異夢;而額駙的防范、托古兄妹的敵視以及額駙傢上上下下對她封鎖一切等做法,都令哈達公主怒不可遏。就連哈達公主的女婿嶽讬、豪格以及同母弟德格類,也都感到二額駙傢不對勁:托古就像是全傢的總樞紐,上上下下都在他的掌握之中,哈達公主實際上被架空瞭。  難以排解的煩躁使得公主情緒反常,周圍環境則令她疑神疑鬼,她懷疑托古在背後扇陰風,鼓動額駙謀害自己,甚至請求皇太極除掉托古。離不開托古的瑣諾木杜棱在聽到風聲後,就假借醉酒向皇太極散佈危言聳聽的話語:皇上不應隻依賴兄弟子侄,他們有謀害皇上之意……皇上在,眾蒙古尚可安居樂業,皇上不在,蒙古各部就難以為生……  公主的猜忌以及額駙的種種臆想、推測乃至為自保而杜撰的種種說辭,都為處心積慮要排除異己、實現獨尊的皇太極提供瞭骨肉相殘的借口。分頁:2/16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三、哈達公主被殺的結局能幸免嗎?  天聰五年(明崇禎四年,1631)發生瞭一件震驚金國政壇的重大事件——哈達公主的同母兄長莽古爾泰因觸犯皇太極被革去大貝勒的稱號,驟起的狂風巨浪鋪天蓋地,哈達公主能幸免嗎?  敏感得已經近乎多疑的哈達公主,並未料到莽古爾泰事件會波及到自己。傢裡的兄弟姐妹都知道由於她的生母大福晉袞代之死,她同莽古爾泰已經形同陌路。  1、拔刀怒向皇太極  莽古爾泰是努爾哈赤的嫡子,母親是富察氏,生於明萬歷十六年(1588)。身任正藍旗旗主,三大貝勒。論出身、地位本來都在皇太極之上,隻因其母與大貝勒代善關系曖昧,努爾哈赤不忍心將其殺害,僅以私藏財物為名把她休瞭。而莽古爾泰為取悅於父汗,竟殘忍地把母親殺瞭。這種禽獸般的行為使得莽古爾泰在後金國的地位、影響大為降低。以至於天命十一年(1626)在推舉汗位繼承人時竟無人提名於他。  皇太極繼位時,莽古爾泰雖然依附眾議,不得不投瞭他一票,但內心卻並不平衡。久之,與皇太極矛盾日深。最終以“禦前露刃”事件使兩人矛盾達到白熱化。  那是天聰五年(1631),明朝大將祖大壽復修大凌河城。皇太極對明軍進逼後金感到不安,決心要拔掉這顆“釘子”。這年8月,皇太極統帥八旗勁旅圍攻大凌河城。八旗軍各按方位圍城,莽古爾泰與其弟德格類率正藍旗攻擊城的正南面,由於這裡是明軍炮火最集中的地區,明軍給莽古爾泰軍卒以很大殺傷,莽古爾泰見狀及時下令撤退。爾後,莽古爾泰來到皇太極禦帳,請求皇太極將出哨的正藍旗護軍調回,以補充軍力,以利再戰。這本來是合理要求,可皇太極不等莽古爾泰奏請完畢,就下令護衛備馬,說是有要事要辦。   莽古爾泰本來性情魯莽,見此情形大為惱怒。大聲地說:“皇上對我有何成見請公開宣諭,不要這樣為難我,我對皇上一直是處處順承,可是我這樣盡心竭力皇上還是不滿,皇上是不是要往死路逼我? ”  莽古爾泰邊說邊把手放到瞭刀柄上。站在他身邊的德格類看到這種情形,急步上前給瞭莽古爾泰一拳,提醒他莫幹“傻事”。莽古爾泰挨瞭一拳,更加怒不可遏,隨手將刀拔出五寸許。德格類大驚失色,趕忙將其手按住,並用力把他推出禦帳之外。皇太極見到這種情形,大罵身邊的侍衛們說:“他們露刃犯朕,你們為啥不趕緊拔刀擋在朕前?古人說:操刀必割,執斧必伐。他們露刃的目的你們不明白嗎,怎麼敢坐視不動? ”  當天晚上,莽古爾泰在弟弟德格類的勸說下,以自已飲酒過量,導致狂言失態為借口,來到皇太極黃帳前向皇太極陪罪,但被皇太極拒之帳外。分頁:3/16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2、姐弟密謀“鴻門宴”  大凌河之戰勝利結束,八旗大軍從前線撤回盛京。法司開始處理莽古爾泰“禦前露刃”事件,審理後向皇太極報批,莽古爾泰被判革除大貝勒名號、奪五牛錄人口、罰銀一萬兩。  莽古爾泰對這個判決結果並不在乎,在乎的是徹底得罪瞭皇太極,給自已的前景蒙上瞭陰影。所以內心十分懊喪,甚至經常獨坐而哭。姐姐莽古濟、姐夫瑣諾木對弟弟的遭遇甚感同情,特地從開原趕來相勸。  酒過三巡之後,莽古爾泰借著酒興,把一直深藏在內心的想法坦吐出來。他說:“我現在把皇太極徹底得罪瞭,今後恐怕也沒啥好果子吃,幹脆,一不做二不休,找機會把他除掉,奪取汗位。如果這招失敗,我們就退到開原,開原城大堅固,在那自立為王。

揭秘:因寫色情詩詞被皇帝下令處死的皇後蕭觀音

  蕭觀音是遼國道宗皇帝的皇後,史載其“姿容冠絕,工詩,善談論。自制歌詞,尤善琵琶。”曾作詩《伏虎林應制》、《君臣同志》、《華夷同風》應制屬和詩等,被道宗譽為女中才子。她曾因冠絕一時的容貌和過人的才氣集千般寵愛於一身,寵逾眾妃,成為道宗的“紅顏知己”,然又因一首色情詩遭人誣陷而被勒令自盡,命喪黃泉。即使香銷玉殞後,屍體也幾次被刨出,使其靈魂無安生之處。  紅顏薄命隻因多才藝  蕭觀音,出生於一個貴族傢庭。小時候,她面容慈善,明眸皓齒,美麗清秀,性格好靜,尤如觀音轉世。父母視之如掌上明珠,對其疼愛有加。為瞭吉利,特為其取小字叫觀音,希望她萬事能逢兇化吉,禍去而福存。長大後,她更是出落得穎慧秀逸,亭亭玉立,嬌艷動人。蕭觀音生性聰慧,好讀書,從五歲起便經常去父親的書房,打開書右看左瞧。父親偶然教她幾個字或一首詩,她便能過目不忘。她還極有靈性,先生所教的知識一學便通,不到兩年時間,通讀唐詩。她還隨先生學習瞭詞的填法,若讓她填詞,總是才思敏捷,轉眼成章。  受父親的影響,她從小就喜歡音樂和漢詩。契丹族建立的遼國依然保持著遊牧民族的傳統,喜動不喜靜,遼國的貴族少女很少有專心於讀書認字的,尤其是難學的漢字。難得的是,她還會用漢語寫詩作文,書法也相當不錯。在遼國的歷史上,她是僅有的兩個傑出的女詩人之一。  16歲時,她成為梁王的王妃。次年,梁王登基為遼道宗。她性情溫順,飽讀詩書,而且她琴瑟、琵琶都堪稱國手,與遼國其他女子相比顯得格外特別,很快就被冊封為皇後。當時的遼國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孤穩壓帕女古靴,菩薩喚作特裡蹇。意思是:頭戴玉,足登金,皇後是觀音。  遼道宗繼位後,兩人伉儷情深,年輕的遼道宗對蕭觀音恩寵有加。不僅在宮中夜夜相伴,即使出外巡遊打獵也常常帶著蕭觀音一起去。可謂是夫唱婦隨,錦瑟相和。  契丹人都保持著尚武的習俗,喜歡打獵。按照契丹族的風俗,皇帝每年要帶領貴族們外出漁獵,稱為“捺缽”。遼道宗時常騎著號稱“飛電”的寶馬,瞬息萬裡,出入深山幽谷。有一年捺缽時,道宗在黑山獵得一虎,一片歡騰之中,道宗和群臣飲酒高會,道宗命身為皇後的蕭觀音即興賦詩。蕭觀音脫口而出:“威風萬裡震難邦,東去能翻鴨綠江。靈怪大千俱破膽,哪教猛虎不投降。”錦句出玉口,在座的遼帝遼臣,無不嘆服。此詩氣勢雄渾,彰顯出蕭觀音女中豪傑的豪氣和北國女子的颯爽潑辣。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過人的才氣為日後那些奸佞小人的誣陷提供瞭可趁之機,也為蕭觀音的悲劇人生埋下瞭隱患和禍根。   獨守空房吟詞作曲打發時光  好事多磨。不論夫妻感情多麼好,在皇帝那裡,漫長的婚姻都會成為一個枷鎖。遼道宗統治後期,道宗越來越耽於玩樂,終日以畋獵、飲酒為樂,對朝政不聞不問。大半年的時間在宮外山林曠野中度過,朝政漸漸被憑告密而平步青雲的耶律乙辛把持。賢德淑惠的蕭觀音,時時勸誡道宗不要耽於射獵,不要疏於政務。起初道宗還有所收斂,後來漸漸受不瞭穩重的皇後的束縛,對蕭觀音一些忠言逆耳的勸誡異常反感,以後便很少在蕭觀音處過夜瞭。他對這位貌美才多的皇後逐漸疏遠,更有甚者常常在酒宴之餘,冒用蕭觀音的名字,把大臣李儼的妻子邢氏叫到宮裡鬼混。  大凡女人,都會為挽留自己的愛情而鬥爭。失寵後的蕭皇後又寂寞又悲哀,開始作曲以自娛,也想挽回道宗對自己的寵愛。蕭觀音越來越不喜歡交際,容貌也日漸衰老。色衰而愛弛。耶律乙辛趁機將自己的弟媳進獻給皇上,並深得聖寵。看著道宗移情別戀,蕭觀音除瞭獨自嗟傷,空帳之中愁聚眉峰,悶損娥眉外,隻能在詩中傾瀉自己的絕望和夢想。風流多情的詞人蕭觀音為瞭喚起夫君舊情,獨創曲牌《回心院詞》,一口氣做《回心院詞》十首,她在絕望中希望,哪個文人丈夫能夠讀懂這種心音:  “帚深殿,閉久金鋪暗。遊絲絡網空作堆,積歲青苔厚階面。帚深殿,待君宴。”  “拂象床,憑夢借高唐。敲壞半邊知妾臥,恰當天處少輝光。拂象床,待君王。”  “換香枕,一半無雲錦。為是秋來輾轉多,更有雙雙淚痕滲。換香枕,待君寢。”  “鋪翠被,羞殺鴛鴦對。猶憶當時叫合歡,而今獨覆相思塊。鋪翠被,待君睡。”  “裝繡帳,金鉤未敢上。解除四角夜光珠,不教照見愁模樣。裝繡帳,待君貺。”  “疊錦茵,重重空自陳。隻願身當白玉體,不願伊當薄命人。疊錦茵,待君臨。”  “展瑤席,花笑三韓碧。笑妾新鋪玉一床,從來婦歡不終夕。展瑤席,待君息。”  “剔銀燈,須知一樣明。偏是君來生彩暈,對妾故作青熒熒。剔銀燈,待君行。”  “薰爐,能將孤悶蘇。若道妾身多穢賤,自沾禦香香徹膚。薰爐,待君娛。”  “張鳴箏,恰恰語嬌鶯。一從彈作房中曲,常和窗前風雨聲。張鳴箏,待君聽。”  詞中盡是“帚深殿,待君宴”、“拂象床,待君王”、“換香枕,待君寢”、“鋪翠被,待君睡”、“爇薰爐,待君娛”……的香艷。詞藻美麗,情真意切,惹人憐愛。  任何一個絕望的女人都會縈繞這些心思,在蕭觀音那裡,卻有穿透任何一顆鐵石心腸的力量。詞曲本不分傢,冰雪聰明的蕭皇後,又親自將《回心院詞》十首自譜成曲,以打動遼道宗。由於曲調幽雅,演奏難度很大,宮中伶人皆知難而退,惟獨孤身塞外的漢族伶人趙惟一的技法高妙,能把此首幽怨之詞演繹得絲絲入扣,蕩氣回腸。趙惟一殫精竭慮,把《回心院詞》發揮得淋漓盡致。一支玉笛,一曲琵琶,蕭觀音與趙惟一絲竹相合,每每使聽的人怦然心動。蕭觀音希望皇帝能聽見,就經常召他入宮彈奏。時日久瞭,後宮盛傳她兩人情投意合,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又利用那紛紛謠喙,惡意中傷,有意陷害蕭觀音。  蕭觀音身邊有個宮女叫單登,同樣精通音律,看見趙惟一如此受寵,心裡很不平衡。一天,單登大膽地對蕭觀音說,特裡蹇(皇後的意思)這樣寵愛趙惟一是偏心,宮裡能演奏《回心院》的又不是隻有他一個。蕭觀音看出單登的心意,於是叫趙惟一來同她當面比試。蕭觀音讓兩人各自彈瞭四旦二十八調,單登都敗下陣來。單登雖敗,名聲卻大瞭,竟然連皇帝也經常召她演奏樂曲。蕭觀音勸告皇帝說:“此女出身不好,皇帝總是親近這種人,恐怕有所不便。”於是將單登貶斥到別處,不再讓她演奏。單登因此懷恨在心。相關閱讀推薦:遼道宗皇後蕭觀音蕭皇後寫“黃詩”獲罪遼道宗耶律洪基皇後蕭觀音簡介 遼代女詩人蕭觀音揭秘遼國才女皇後蕭觀音:皇後蕭觀音怎麼死的?光緒為何拒絕與隆裕皇後同房?不得寵的隆裕皇後蕭後蕭觀音哪個朝代的?歷史上蕭觀音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纏綿艷曲竟成催命符  如果中間不出個大奸臣耶律乙辛,蕭觀音和遼道宗夫妻歡好,伉儷情深,又有聰慧賢明的太子耶律浚,雖然遼道宗有沉迷打獵,遼國皇傢應該不會發生太大的變故,蕭觀音也不至於香銷玉殞,含冤而死。  道宗整天沉迷於飲酒作樂,耶律乙辛漸漸地大權獨攬,朝臣無不阿附,以至權傾朝野。蕭觀音的兒子即太子耶律浚頗為英明,耶律乙辛對他有些忌憚。因對耶律乙辛構成不小的威脅,成為他的心腹大患,欲出之而後快,但苦於一直找不到合適的機會。  蕭觀音的詞曲,與孤身塞外的漢人趙惟一的演奏,是高山流水般的知音感。可惜,這種清音高雅的故事,卻被當時的奸臣耶律乙辛嗅到瞭肉體的味道。  單登遭貶斥後,經常對妹妹傾訴自己的冤屈。她的妹妹清子是教坊朱頂鶴的妻子,雖為人妻,卻暗地裡與耶律乙辛相好。單登對妹妹說,皇後與趙惟一肯定有私情,不然以趙惟一的實力,怎麼能專寵於前?清子匯報到瞭耶律乙辛那裡。一聽到匯報,耶律乙辛大呼:“天助我也,這是千載難逢的良機!”他盤算著想利用蕭觀音與趙惟一之間出現的謠傳予以打擊,從而達到扳倒太子的目的。  他的謀士即當時的宰相張孝傑仔細研究瞭一番後,利用蕭觀音善詩詞這一點,寫瞭一支艷曲名為《十香詞》。這首《十香詞》,類似於《十八摸》,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就是一部用身體寫作的色情小說。此曲情節有沒有不重要,關鍵是細節非常生動,算是同類作品裡的佼佼者,《十香詞》寫瞭女人身上的十種香氣,用詞比《回心院》更加露骨。耶律乙辛讓清子把它拿給單登。單登以舊婢的身份匍匐在蕭觀音面前,呈上《十香詞》,並聲稱這是宋國皇後的作品。  蕭觀音讀後臉紅心跳,對單登說:“真沒想到,宋國的特裡蹇也會寫這樣的東西。雖然浪蕩瞭些,不過功力還是有的。”單登乞求蕭觀音為她抄寫一遍,還說:“奴婢雖是一個粗人,但也想收藏這樣的佳作。可惜這書法太差,要是有皇後的書法相配,就堪稱雙絕瞭。”雖說《十香詞》遣詞用語都十分曖昧,多少有些難登大雅之堂,但這正合孤寂中蕭皇後的心態。蕭觀音讀後,覺得它雅麗有致,對《十香詞》愛不釋手。經不住單登的再三乞求,蕭觀音當場揮毫幫她抄瞭一遍。為瞭勸誡,還在“宋國皇後”的詩後作瞭一首道學氣十足的懷古詩:“宮中隻數趙傢妝,敗雨殘雲誤漢王。惟有知情一片月,曾窺飛燕入昭陽。”至此,蕭觀音已完全墮入瞭耶律乙辛所設的陷阱之中。   得到蕭觀音親手謄寫的《十香詞》後,耶律乙辛如獲至寶。他立即拿著它到遼道宗那裡,大放厥詞說是皇後與趙惟一私通,並假裝膽戰心驚地拿出《十香詞》這個證據。道宗對皇後與趙惟一的謠傳早有耳聞,如今一見這白紙黑字的物證,頭腦簡單、專喜打獵的道宗不覺怒火中燒,馬上派人將皇後帶來對質。不管皇後如何否認,氣極敗壞的道宗一怒之下命人把皇後一頓毒打,打昏之後扔進死牢。等稍稍冷靜後,道宗有點半信半疑:“咦,最後這首詩明明是在罵飛燕淫亂誤國呀,那皇後怎麼還會私通呢?”昧著良心的宰相張孝傑說:“這首詩正是證據,含瞭‘趙惟一’三個字,說明皇後這篇用身體寫作的小說,男主角就是趙惟一呀。”道宗醋勁大發,勃然大怒。認定蕭觀音與伶官趙惟一私通,敕令蕭觀音自盡,趙惟一凌遲處死。蕭觀音再三請求再見道宗一面竟不獲準。皇後自盡以前,還作瞭一首絕命詞,最後幾句是:“呼天地兮慘悴,恨古今兮安極!知吾生兮必死,又焉愛兮旦夕。”自盡時年36歲。  後來,年剛十八歲的太子耶律浚也在耶律乙辛的構陷下廢為庶人,不久之後也被害死。  蕭觀音被賜死後,遼道宗還不解恨,依舊非常惱怒自己戴瞭綠帽子,便讓人把蕭觀音屍體扒個精光,隨便裹個葦席草草埋葬。蕭觀音的孫子天祚帝繼位後,他為祖母的含冤不白和父親的慘遭殺害鳴不平,一面將張孝傑剖棺戮屍,搜捕耶律乙辛的子孫及親舊,盡行誅戮;一面又把奶奶的屍體刨出,重新洗沐裝裹,以“宣德皇後”的名號把奶奶與爺爺遼道宗合葬一處。後來,金人攻滅遼國,懷著對遼朝刻骨的民族仇恨,在京城大肆破壞。遍挖遼國皇族陵寢,蕭觀音的屍身又被刨掘出來,剝去身上金玉,任由牛馬踐踏。  清代的朱彝尊對蕭觀音這種悲劇寄予瞭莫大的同情。朱彝尊在詠蕭觀音的詩詞中說:  細草含茸,圓荷倚蓋,猶與舞衫相似。回心院子,問殿腳香泥,可留蕭字?懷古情深,焚椒尋夢紙。  清朝風流倜儻的才子納蘭性德對蕭觀音惺惺相惜,作詞追悼她時,嘆道:六宮佳麗誰曾見,層臺尚臨芳渚。一鏡空瀠,鴛鴦拂破白萍去;看胭脂亭西,幾堆塵土,隻有花鈴,綰風深夜語。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後蜀名將李仁罕:功高震主被後蜀後主孟昶處死

  今河南開封東南人。後唐同光中,以擊敗叛將李紹琛得勇戰名。後隨孟知祥入蜀,任都指揮使,與趙廷隱、張知業分統諸軍。長興元年(930),知祥聯合董璋反後唐,次年,取遂州,又取忠、萬、癯三州,後因嫉妒趙廷隱打敗董璋功勞過大,既而與趙廷隱爭領東川,知祥令回遂州,署為武信軍節度使。清泰元年(934)知祥稱帝建後蜀,加授衛聖諸軍馬步軍指揮使。同年知祥死,孟昶繼位,他恃功跋扈,求判六軍。旋於入朝時被執殺。   李仁罕是陳留人。年輕時在宣武軍為小校,容貌瑰偉。朱全忠為四鎮節度使,署李仁罕為衙內。唐昭宗被宦官劫持到鳳翔時,朱全忠派李仁罕去行在納貢修禮。朱全忠代唐建立後梁後,補李仁罕為宮苑儀鸞等使,歷任為許州、蔡州、華州馬步軍都指揮使。   後梁滅亡後,李仁罕效力後唐。同光三年(925年)後唐滅前蜀一戰,李仁罕參戰,後唐莊宗李存勖命他監先鋒軍。次年,後唐滅蜀大軍統帥皇子魏王李繼岌準備離開原前蜀都城成都班師京城洛陽,留下一支由時任馬步都指揮使的李仁罕、馬軍都指揮使潘仁嗣、左廂都指揮使趙廷隱、右廂都指揮使張知業(李仁罕外甥)、牙內指揮使武漳、驍銳指揮使李廷厚統領的軍隊留守成都,等候新任西川節度使孟知祥到任。顯然後來孟知祥到任後,李仁罕等人歸其統領。孟知祥奏授李仁罕馬步軍都指揮使。蕃漢馬步軍都排陳斬斫使兼馬步軍都指揮使李紹琛作亂,孟知祥命李仁罕率四萬人參與平亂,遂得勇戰之名。   李仁罕積功授左廂馬步都指揮使,進光祿大夫、檢校太保、守彭州刺史、上柱國,充諸軍馬步軍都指揮使,後遷蜀州刺史。同光四年(926年)李存勖在洛陽的一起兵變中被殺,養兄李嗣源為帝,即後唐明宗。長興元年(930年)時,孟知祥和東川節度使董璋兩鎮與朝廷的關系很緊張,必有一戰。在此關鍵時刻,二月,李仁罕、張知業邀孟知祥赴宴。有尼姑告訴孟知祥,他們是要在宴會上害死他;孟知祥詰問之下,發現此事並無證據,最終查出謠言來源為軍校都延昌、王行本,將此二人腰斬。隨後孟知祥不帶左右,單身直接去李仁罕府上赴宴,李仁罕感其信任,叩頭哭道:“老兵隻能盡死以報德。”諸將因此都親附服從孟知祥。   九月,孟知祥、董璋正式起兵對抗朝廷。先前,武信軍節度使夏魯奇奉朝廷令,修兵甲以圖蜀。孟知祥與董璋合計,先討夏魯奇。孟知祥以李仁罕為行營都部署,時任漢州刺史的趙廷隱為副,時任簡州刺史的張知業為先鋒指揮使,率兵三萬攻武信軍軍府遂州。十月,李仁罕即圍遂州,夏魯奇守城,派馬軍都指揮使康文通出戰。康文通得知原為朝廷治下的保寧軍已被兩川聯軍攻陷,就率眾投降瞭李仁罕。次年正月,李仁罕克遂州,夏魯奇自殺。   孟知祥以李仁罕為武信軍留後,二月又以為峽路行營招討使,率水軍東進從朝廷手中攻取三峽地區。當月即攻陷忠州,三月攻陷萬州、雲安監,兵臨寧江軍軍府夔州。寧江軍節度使安崇阮棄鎮內逃,李仁罕奪取寧江軍。十一月,李仁罕引兵回成都。

驚悚!古代後妃殉葬如何處死 皇帝陪葬妃子殉葬全程

  皇帝陪葬妃子殉葬全過程:“待這些嬪妃們睡著之後,旁邊的太監們便將她們的頭部切開一塊,執行人手持銅勺,往切開的部位裡面倒水銀,待倒入一定量的水銀之後,再用針線將頭部縫好,待一切做好後,這些陪葬的嬪妃再也沒有存活者。”  中國古代帝王墓葬制度裡,最殘忍的就是殉葬。秦漢時期,殉葬制度還比較盛行,但到漢朝以後,統治者發覺這一制度太不人道,便逐漸將其廢止瞭。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考古學傢在朱元璋的陵墓中竟然發現瞭眾多宮女的白骨,很明顯,朱元璋死時實行過秦漢時期的殉人制度。那麼,這些陪葬的妃子是怎麼死的呢?  用活人殉葬,是奴隸社會的一種非常殘酷的制度。殉葬人有活埋的,也有被殺或自殺後陪葬。  盤點歷史上喜歡讓妃子殉葬的十大皇帝  1、秦始皇——死後創殉葬人數之最  據文獻記載推測,中國歷史上殉葬美女最的帝王,是秦始皇嬴政。秦二世在為其老子處理後事時,是如何處決秦始皇生前眾多嬪妃的?這在史書上沒有交代,成瞭一個歷史謎團,但推測就是坑殺。   秦始皇的後宮是古代帝王中人數最為壯觀的,他在滅瞭六國後,將六國後宮裡的美女,也一並“接收”瞭。秦始皇後宮內可謂是真正的“美女如雲”,因為美女太多,住的地方都沒有,秦始皇還專門為這些美女建造瞭一兩百裡相連的華麗宮室,給她們居住,供自己戲樂。  秦始皇一死,這些女人慘瞭。秦二世說,“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意思是,秦始皇後宮沒有生育過的嬪妃,不宜放他們出去”。這些女人最後沒有人能再活著,統統被處決殉葬。可以想見,當時決算的場面是十分十分恐怖的,恐怕哭得是地動山搖,聞者渾身發拌。  到底有多少漂亮的女人殉葬瞭秦始皇?《史記》上也沒有確數,司馬遷用春秋筆法,以“死者甚觽”一帶而過。這四個字的意思,就是死的人很多,數量巨大。  嬴胡亥這個一刀切的殉葬政策,也堪稱空前絕後。自漢代以後,絕大多數皇帝不再殺生殉死,常有皇帝死前留下遺詔,令放無子的妃嬪宮女出宮。雖然偶有帝王以活人殉葬,但均不及該傢夥殘暴刻毒。直到明朝,人殉才死灰復燃,甚至成為制度。相關閱讀推薦:史上最驚悚殉葬:秦太後欲拉男友殉葬上演僵屍戀《甄嬛傳》背後最嚴重的宮鬥:37歲後妃被逼殉葬血腥宮廷:努爾哈赤最寵愛的美妃為何被勒死殉葬?多爾袞生母阿巴亥為何被逼殉葬:阿巴亥被殉葬之謎探秘古代美女妃嬪殉葬 朱元璋46名妃嬪慘死殉葬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2、周幽王——墓中百名妃子生殉  西漢時,出瞭一個“盜墓大王”——廣川王劉去,劉去盜瞭等級很高的古墓。其中有一座是周代最後一位帝王周幽王的墓。  周幽王的墓修得十分高大,墓門打開後,往下全是白堊土,這土實際是一種石炭巖石,有一丈多厚。劉去的手下費瞭老大的力氣,才挖去白堊土。再往下又看到瞭大量的雲母石。再往下挖瞭一尺多深,意外地看到瞭100多具屍體,縱橫交錯,相互枕靠,疊壓在一起。其中隻有一個男的,其餘全是女的。有的坐著,有的躺著,有的站著,身上的衣服款式和活人穿的一樣。  想必那一名男人就是周幽王瞭。其他的百餘女子會是誰?應該是殉葬的妃子或侍女。  人殉是中國古代的一種喪葬惡俗,一般認為出現於父系社會。父權傢族把自己的妻妾孫女侍仆,視為自己的私有財產,對其有生殺權力。既然金玉珠寶都能隨葬,人這種財物自然也難免。已發掘的秦公一號大墓主是秦穆公,其墓的殉人之多令人觸目驚心,殉人屍骨多達184具,墓室上下層的平臺上擺放有殉人棺具,有的甚至是裸葬。   而《史記》記載秦穆公死後曾殉人達177人,實際出土卻多出瞭7人,可能是臨時處死的。周幽王是否有殉人,史料上並無記載。如果《西京雜記》所記是真實的話,這將進一步證實,中國古代的殉葬陋習,在西周時仍然是十分盛行的。  蒙古在進入鐵木真(成吉思汗)時代時,其社會形態仍處於奴隸社會,比中原的封建社會要落後多瞭。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後,就有大量活人殉葬。時馬可·波羅所聞,成吉思汗死後,“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為殉葬者,並對他們說:‘離開現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當蒙哥汗的屍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瞭將近兩千人。”除瞭這些不幸的殉葬者外,還有40名生前服侍過成吉思汗的美女,與他生前騎過的戰馬一道,被活活殺掉殉葬。此後的元朝皇帝死亡後,多少都有活人殉葬。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3、朱元璋——46名妃嬪慘死殉葬  明太祖死後,共陪葬及殉葬46個嬪妃,除瞭兩個死在太祖之前,最後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東西兩側外,其餘38人都是殉葬而死。  傳說,朱元璋下葬時搞瞭一個“迷魂陣”,當天,十三城門同時出棺。這個說法已傳講瞭六百年,是南京民間最經典的段子之一。南京過去有個民謠:“南京有三怪,龍潭的姑娘像老太,蘿卜當作小菜賣,十三個城門抬棺材。”朱元葬當年這個怪異下葬傳說,竟然被當成瞭南京的城市符號之一。  可能有人覺得是無稽之談,其實並非空穴來風,史料上有記載,如明人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上便有這樣的文字,朱元璋下葬那天,“而發引,各門下葬”。  各門下葬,是一種障眼法,實行秘葬的步驟之一,屬反盜墓的典型特征。我在我的《中國人盜墓史》等書中也是這樣認為的,但我後來我進行瞭思考,發現這裡面很蹊蹺,因為大傢都知道朱元璋的墓在哪?如此反盜墓給誰看的?結合當年當年朱元璋死後嬪妃殉葬的事實,那些棺材裡很可能裝的都是這些殉死的後宮美女!   給朱元璋殉葬的人具體有多少人,史上並無確切的記載。據明末人毛奇齡所著《彤史拾遺記》記載,“太祖以四十六妃陪葬孝陵,其中所殉,惟宮人十數人。”  後來,朱允炆對這些生殉後妃宮女的傢屬進行瞭表彰和封賞。張鳳、李衡、趙福、張弼、汪賓、孫瑞、王斌、楊忠、林良、李成、張敏、劉政等人都被封賞,授以“千戶”、“百戶”之職,其官皆世襲。他們都是給朱元璋殉葬宮人的父兄,即所謂“朝天女戶”。  那麼,這麼多的殉葬者都要用棺材裝殮吧,然後陪葬於孝陵。而且,這殉葬的人數正好與“13”之數頗為接近。所以,在下葬那天,十三城門同時朝外抬棺材就很好理解瞭。當時的南京市民在朱元璋出殯那天肯定都出來看瞭,但因為朝廷“清街”,隻能遠遠地看,因為棺材很多,坊間便你傳我傳,便傳成瞭“十三城門抬棺材”,近而變成瞭南京一大怪。分頁:3/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4、朱棣——30名宮女殉葬  給成祖殉葬的嬪妃人數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大明會典》的16人,一種是朝鮮的《李朝實錄》的三十餘人。  後妃們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縊、絕食,這在中國正史是很少記載。不過朝鮮《李朝實錄》中卻詳細記載瞭給明成祖殉葬的嬪妃集體“自殺”的過程。明永樂二十二年十月戊午,三十餘名被挑選出來殉葬宮女嬪妃先在殿外用餐,後被帶到殿內,這個時候,宮女“哭聲震殿閣”。殿內放瞭三十多張“小木床”,這些即將赴死的妃嬪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們的頭頂上方是已經準備好自縊的繩子,“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  朝鮮史詳細記錄:明成祖用30名宮女殉葬  在這三十多個人中,有兩個是朝鮮進獻的女子,一為宮女韓氏;一為崔氏,封號“美人”。臨近自縊時刻,韓氏突然跪倒在地,向與她們“辭決”的明仁宗苦苦哀求,求仁宗放她回國贍養老母,可是仁宗不為所動,最終這兩個朝鮮女子隻能在異國他鄉命歸黃泉。韓氏臨死時,向她的乳母道別,韓氏回頭對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話還沒說完,腳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轉瞬之間,三十多個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這些殉葬的妃嬪死後,下一任皇帝多半會給她們及她們的親戚一些好處。最常見的是追贈謚號,表彰其行。據《明史·後妃傳》記載:“太祖崩,宮人多從死者。建文、永樂時,相繼優恤。如張鳳、李衡、趙福、張璧、汪賓諸傢,皆世襲錦衣衛千百戶,人謂之‘太祖朝天女戶’。歷成祖、仁、宣二宗皆然在明朝皇帝中,英宗朱祁鎮並沒有什麼建樹,反而一生都受制於人。他九歲登基,三十八歲去世,他經歷瞭“土木之變”,被擄去做俘虜,後艱難歸國復位。但是他在臨終前,卻下遺詔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這樣,最終廢止瞭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分頁:4/10頁  上一頁23456789下一頁  5、明仁宗——五個妃子  仁宗死後有五個妃子殉葬,分別為:貴妃郭氏、淑妃王氏、麗妃王氏、順妃譚氏和充妃黃氏。  6、明宣宗——十人  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種說法認為殉葬人數是七個;不過從《明史·後妃傳一》最後的加謚名單來看,又可能是十人。  7、明代宗景皇帝——具體人數不明  景帝,史書上僅記載“諸妃嬪唐氏等”殉葬,具體人數不明。五個皇帝加起來,殉葬嬪妃總數在一百人左右。  這些殉葬的嬪妃,多數沒有子女或者地位較低。比如宣宗殉葬十人說中,隻有一人生前為妃,其餘的生前不過是宮女罷瞭。不過也有例外。給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經是貴妃,並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標準”。所以《野獲編補遺》中感嘆說:“貴妃……例不當殉,豈銜上恩自裁以從天上耶!”這種“自願”的現象還真是絕無僅有。

明史解密:朱元璋為何要處死侍從學士寵臣宋濂?

  宋濂(1310年11月4日—1381年6月20日),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漢族,祖籍金華潛溪(今浙江義烏),至宋濂時遷居金華浦江(今浙江浦江)。明初著名政治傢、文學傢、史學傢、思想傢。與高啟、劉基並稱為“明初詩文三大傢”,又與章溢、劉基、葉琛並稱為“浙西四先生”。被明太祖朱元璋譽為“開國文臣之首”,學者稱其為太史公、宋龍門。   宋濂自幼傢境貧寒,但聰敏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傢吳萊、柳貫、黃溍等。元末辭朝廷征命,修道著書。明初時任江南儒學提舉,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被尊為“五經”師,為太子朱標講經。   洪武二年(1369年),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時朝廷禮儀多為其制定。洪武十年(1377年)以年老辭官還鄉。洪武十三年(1380年)因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於夔州病逝,享年七十二歲。後追謚文憲,故稱“宋文憲”。   宋濂作為皇帝的侍從學士,隨侍左右,有很多當面進言的機會,而且“直諒不務文飾”—實話實說。朱元璋很喜歡他的這種風格,對他說“卿可參大政”,希望他擔任政務官。宋濂立即頓首力辭:臣沒有其他長處,隻會用文墨議論服務皇上,一旦出任政務官,沒有功效,恐怕辜負皇上。所以一直到洪武十年退休,他仍然是侍從學士而已。他雖然“直諒不務文飾”,卻很註意保守宮禁機密,鄭曉《皇明名臣記》說:宋濂嚴守秘密,從不泄露和皇帝的談話,向皇帝提交書面意見之後,馬上焚毀底稿。為瞭防止官員向他打聽皇上旨意,他在辦公室懸掛“溫樹”二字,有人問道朝廷事宜,就指著“溫樹”二字,閉口不言。如此操守,朱元璋是很欣賞的,當面表揚他:“景濂(宋濂號景濂)事朕十九年,未嘗有一言之偽,誚一人之短,寵辱不驚,始終無異。”   宋濂退休時,一向吝於獎賞的皇上,特別賞賜《禦制文集》和羅綺衣料,對六十八歲的宋濂說:“藏此綺三十二年,作百歲衣。”一生謹言慎行,俯仰無愧,被人們尊稱為“太史公”的宋濂,從此可以安度晚年,悠遊林下,消受禦賜的“百歲衣”嗎?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對於洪武年間的官員來說,尤其是這樣,幾乎很少有人能夠逃脫政治風暴的席卷,正如萬斯同所說:“士大夫朝簪紱而暮累囚。”宋濂自然也不例外。   洪武十三年正月春節期間,朱元璋突然宣佈,以“擅權植黨”罪處死左丞相胡惟庸。對於胡惟庸而言,可謂咎由自取。問題在於,朱元璋要除掉的並非胡惟庸一個人,而是龐大的“胡黨”,因此受到牽連的“僚屬黨羽”成千上萬。沒有料到的是,宋濂的孫子宋慎也被誣陷為“胡黨”,一場大禍來臨瞭。當初,朱元璋為瞭感謝宋濂,主動提出任命他的兒子宋璲為中書舍人,孫子宋慎為禮部官員,並且親自調教他們,還笑嘻嘻地對宋濂說:卿為朕教導太子、諸王,朕也教導卿的子孫。每次上朝,見到步履艱難的宋濂,朱元璋總是叫宋璲、宋慎扶掖,一時傳為美談;“祖孫父子共官內庭,眾以為榮。”

漢史解密:忠臣晃錯為何會死又是怎麼被處死的?

  晁錯(前200年—前154年),漢族,穎川(今河南禹縣)人,西漢政治傢、文學傢。漢文帝時,任太常掌故,後歷任太子舍人、博士、太子傢令;景帝即位後,任為內史,後遷至禦史大夫。   晁錯發展瞭“重農抑商”政策,主張納粟受爵,增加農業生產,振興經濟;在抵禦匈奴侵邊問題上,提出“移民實邊”的戰略思想,建議募民充實邊塞,積極備禦匈奴攻掠;政治上,進言削藩,剝奪諸侯王的政治特權以鞏固中央集權,損害瞭諸侯利益,以吳王劉濞為首的七國諸侯以“請誅晁錯,以清君側”為名,舉兵反叛。景帝聽從袁盎之計,腰斬晁錯於東市。   晁錯的政論文“疏直激切,盡所欲言”,魯迅稱為“西漢鴻文,沾溉後人,其澤甚遠”。代表作有《言兵事疏》、《守邊勸農疏》、《論貴粟疏》、《賢良對策》等。   一心為鞏固中央政權而建言削藩的晃錯在吳王起兵後不久終於被殺瞭,而且是被中尉以上車巡察的名義身著朝服被斬於市;一代名臣落得個如此下場。世上沒有孤立的事件,原因有內有外,同時也一定融在大局勢的發展之中。   對個人結局應負責任的首先是其本人,通鑒記載:錯為人峭直刻深,以其辯得幸太子,太子傢號曰“智囊”。從這裡我們能看出幾點,晁錯這個人正直但為人苛刻嚴酷,辯才出眾且多智謀。自古身居高位而察察為明者鮮有善終,個中原因不言自明;而為人多智善辯必常沮人之氣,被沮之人口雖不言但積怨在心,此兩點足以使晁錯在朝臣中廣積惡緣。而晁錯削藩的建議又把自已放在瞭各藩王與中央矛盾的焦點位置;如此一來就形成瞭朝臣與藩王對晁錯的內外夾擊,晁錯把自已拋到瞭風口浪尖上,死局已經形成。   說到晁錯之死就不能不提袁盎,正是此人建言殺晁錯以退吳楚之兵,直接導接晁錯的被殺。通鑒記載:盎與錯素不善,盎議事則錯避,錯議事則盎避。二人矛盾的根源史書沒有詳細記載,不過身為吳相的袁盎與主張削藩的晁錯在根本利益上的對立應該是導致兩人矛盾的主要根源。按常理講,在兩人的爭鬥中,數次在景帝面前保吳王不反的袁盎在吳王起兵的情況下應該處於很不利的位置;但晁錯在這時犯瞭一個致命的錯誤,也直接導致瞭自已的死亡。對於袁盎這類死敵,如果認為時局不利,就要采取隱忍的態勢以觀其變,如徐階之於嚴嵩一忍十幾年,直致對方失去警惕;但如果認為時機已到就要做到一擊致命。做為政治傢晁錯自然看到瞭除掉袁盎的這個機會;通鑒記載:錯與禦史丞言:盎多受吳王金,為其蔽匿,言其不反,今果反,宜速將盎治罪。但禦史丞的表態傾向於保袁盎,以當時的時機晁錯的地位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先斬後奏,但晁錯卻猶豫瞭。袁盎得知消息後立即通過竇嬰獲得瞭見景帝的機會,上言殺晁錯以退諸侯兵,直接造成瞭晁錯的死亡。表態要除掉政敵卻猶豫不決等於把對手逼到懸崖邊卻不推上一把,對手僅出於自保的目的也必然會反擊,更何況這個對手還身懷利刃。

山海關與袁崇煥之死:以通敵叛國大罪判凌遲處死

  【導讀】袁崇煥死後曾留下 “身中清白人誰信,世上功名鬼不知”的悲壯詩句,表明自己的冤屈。到底,他有何冤屈之情呢?  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即後金天聰汗(皇太極)三年的十二月初一這日,崇禎皇帝在北京紫禁城平臺,召見袁崇煥。  崇禎傳諭袁崇煥是要“議軍餉”。待袁崇煥到瞭平臺之後,崇禎皇帝並沒有同他議軍餉,而是當即下令將他逮捕下獄。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袁崇煥的“仇種”  當年,後金的努爾哈赤在寧遠城下,被袁崇煥堅決打敗。從此,努爾哈赤百戰百勝的神話破滅,不久後鬱鬱而終。  後來,皇太極決心替父雪恥。在寧錦之戰的戰場上,皇太極為瞭證明自己,又親自敗給瞭袁崇煥。  父親喪命的深仇似海,自己兵敗的恥辱奇大。皇太極決不能就此善罷甘休。  復仇進行。袁崇煥,皇太極永生不休的仇根。   袁崇煥的被“間”  崇禎二年(1629)十月,皇太極親率八旗大軍和蒙古騎兵,繞過袁崇煥的防區,即關(山海關)寧(寧遠)錦(錦州)防線,通過蒙古,突破長城,攻陷遵化,直逼北京。  袁崇煥奉命駐軍在寧遠(今遼寧興城)。當時,袁崇煥身擔的職務就是:明朝兵部尚書、右副都禦史、薊遼督師(全稱是督師薊、遼、天津、登、萊軍務),以為抵禦後金軍隊南進,守衛山海關,保衛北京城。  袁崇煥巡視到山海關時,收到皇太極即將進攻北京的軍報。他心焚膽裂,憤不顧死,急點九千兵馬,“士不傳餐,馬不再秣”,日夜兼馳,趕在皇太極之前,到達北京廣渠門外。  當時北京,正值寒冬,大營露宿,缺乏糧料,兵饑馬餓。而袁崇煥率領援軍,在這樣極度不利的情況下,背依城墻,先後在廣渠門外、左安門外,打退皇太極軍隊的猛烈進攻。相關閱讀推薦:大明袁崇煥死亡之迷:哪些人該為袁督師的死負責中國歷史上嶽飛和袁崇煥還有於謙到底誰死的最冤並沒有被誤殺的袁崇煥:誤殺說源於乾隆的謊言戰史奇跡:袁崇煥九千兵馬擊潰後金十三萬大軍?清朝史上乾隆皇帝為何搞翻案把袁崇煥抬上神壇?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袁崇煥身先士卒,策馬迎敵,甲胄上佈滿箭鏃,如刺蝟皮一般。當時場面,馬頸相交,揮刀廝殺,險象環生。一個後金軍勇士一刀砍向袁崇煥,幸虧袁崇煥手下的副官用刀一格,才使他幸免於難。  在北京廣渠門和左安門兩場惡戰中,雙方均有損失,而皇太極更重。戰爭之後,皇太極也並沒有率八旗大軍撤退,他仍在等待時機。皇太極一面伺機向北京城發動更強大的進攻,一面使用“反間計”,離間明朝君臣。  此前,後金大軍在廣渠門戰敗大清的屯駐地南海子時,俘虜瞭明朝提督大壩的馬房太監楊春、王成德二人。第二天,皇太極指派副將高鴻中,參將鮑承先、寧完我和巴克什達海等,將楊春、王成德帶到德勝門外,對這兩人加以監守。  高鴻中、鮑承先等按照皇太極旨意,在夜裡回營,坐在兩個太監臥室的隔壁,故作耳語,秘密談話。他們在談話中明示袁崇煥已經與皇太極有密約,攻取北京,城下之盟,很快可以成功。  太監楊春、王成德假裝臥睡,傾耳竊聽。到十月二十九日,高鴻中、鮑承先又受命故意放走瞭楊、王兩太監。二人回到紫禁城,將獄中竊聽到的密談內容,奏報崇禎皇帝。     在王先謙《東華錄·天聰三年》中,對此事說得極為確切:  “明朝有兩個太監被後金軍俘虜去以後,被關在金營裡。有天晚上,一個姓楊的太監半夜醒來,聽見兩個看守他們的金兵在外面輕聲地談話。  一個金兵說:“今天咱們臨陣退兵,完全是皇上(指皇太極)的意思,你可知道?”  另一個說:“你是怎麼知道的?”  一個又說:“剛才我就看到皇上一個人騎著馬朝著明營走,明營裡也有兩個人騎馬過來,跟皇上談瞭好半天話才回去。聽說那兩人就是袁將軍派來的,他已經跟皇上有密約,眼看大事就要成功啦……”  崇禎帝既惑於閹黨的蜚語,又誤中後金的反間計,決定在平臺召見袁崇煥“議餉”。在《明史·袁崇煥傳》說:“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  袁崇煥的被棄  崇禎二年十月,發生在北京廣渠門和左安門的戰事之後,袁崇煥也在休整兵馬,準備再戰。  隆冬時節,大地冰封,袁崇煥率領的軍隊,露宿城外,無糧無草。當時,軍隊缺餉是最嚴重的問題。  恰逢,此時的崇禎皇帝要在平臺,召見袁崇煥“議餉”。聽到皇帝要議軍餉,袁崇煥非常高興,便急不可待地要入城。很快,袁崇煥來到北京城下。  這時的北京,九門戒嚴,城門禁閉。袁崇煥來到城下,城上人用繩子吊一個筐子下來,所謂“縋城而入”。這樣,袁崇煥就坐在筐子裡被提到城上。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十二月初一,袁崇煥到瞭平臺之後,崇禎皇帝嚴肅地坐在那裡,沒有議軍餉,而是直接下令將袁崇煥逮捕,即“逮督師袁崇煥於獄。”  這件事,在計六奇的《明季北略》中,記述比較詳實:  “著錦衣衛拏(捉拿)擲殿下。校尉十人,褫(剝奪)其朝服,杻(捆綁)押西長安門外錦衣衛大堂,發南鎮撫司監候。”袁崇煥被剝掉官服,身受刑具,押送到錦衣衛大獄。  袁崇煥被逮捕入獄,囚禁審訊半年。至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明兵部尚書、薊遼督師袁崇煥,以“通敵叛國”的大罪,被判磔刑而凌遲處死。  身後的“沉冤昭雪”  公元1630年9月22日,崇禎三年八月十六日,崇禎帝以“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等罪名,將袁崇煥處死於西市。  不明真相的京城百姓,對袁崇煥恨之入骨,“劊子手割一塊肉,百姓付錢,取之生食。所割之肉,頃刻間沽清。再開膛出五臟,截寸而沽。百姓買得,和燒酒生吞,血流齒頰。拾得其骨者,刀斧砍碎,骨肉全無。剩一頭顱,傳視九邊”。  袁崇煥被殺後被棄屍於市。他的部下佘義士,“夜竊督師屍”,將其葬在北京崇文門的一個菜園子中,並讓自己的子孫世代在此守墓。袁崇煥得冤案直道乾隆四十七年(1782)才真相大白,得以昭雪。   袁崇煥死時,被當作賣國賊而含冤處死,但“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直到袁崇煥死去152年後,清朝乾隆皇帝正式公開為他平反。  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乾隆帝下令為袁崇煥平反昭雪。在《清高宗實錄》第1170卷中記載,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四日:  “昨披閱《明史》,袁崇煥督師薊、遼,雖與我朝為難,但尚能忠於所事。彼時主昏政暗,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憫惻。袁崇煥系廣東東莞人,現在有無子孫?曾否出仕?著傳諭尚安,詳悉查明,遇便覆奏。”  從此時起,才有人公開祭奠袁崇煥。袁崇煥也終於卸下瞭賣國賊的枷鎖,重新登上民族英雄的祭壇。   尾聲  袁崇煥的冤屈終於得到平反,賣國賊的恥辱之名得以洗刷。從此清白之名在世間流傳。  後人為紀念袁崇煥,先後修建瞭祠和墓。現在的袁崇煥墓前,立有清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巡撫吳榮光題寫的“有明袁大將軍之墓”石碑及石供桌,墳側小丘為佘義士之墓。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如何看待漢武帝殺鉤弋夫人?鉤弋夫人被處死真相

  漢武帝在殺掉鉤弋夫人之後曾經有這樣一句解讀:“往古國傢所以亂,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後邪!故不得不先去之也。”這句話的涵義是非常深遠的。這不是出自一個普通的歷史愛好者之口,而是出自一個執政長達半個世紀的老練成熟的政治傢之口,而且,這也不是托詞,而是一定意義上的政治格言。  我們看待歷史人物的行為和思想不能脫離他們當時所處的背景,也不能簡單的苛責他們的局限性。漢武帝說出這番話不是沒有理由的,在他之前,呂後的教訓就很能說明問題。如果說呂後的特殊地位和劉邦有關的話,那麼,出身平庸的趙姬一旦成為秦始皇的太後之後演出的那幕話劇想必大傢也是熟知的吧,也正如漢武帝所言: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如果不是秦始皇而是秦二世,那麼秦國的天下可能早就被一個刑餘之人掌握瞭。  我們再來繼續看一下漢武帝為什麼要殺鉤弋夫人,他殺的對不對呢?請註意一點,目的和手段從來都不是分離的。漢武帝托孤於霍光,以絕對的權威授予霍光,比之周公輔成王。以漢武帝的眼光來看,霍光一定是值得托付之人,不僅僅是因為霍去病的原因。後來的事實證明,霍光對於昭宣兩代的政治清明起瞭很大的推動作用,由霍光選定的接班人漢宣帝本人可以稱得上中興的令主。至於霍光晚年受制於夫人那是另外的一個話題瞭。漢武帝之所以殺掉鉤弋夫人是不想讓這位年輕的太後幹擾他的托孤大臣霍光的行政用人。信人以專,信人以誠,這是起碼的道理。   那麼,鉤弋夫人是否有可能幹預霍光的輔佐呢?答案是極有可能的,讓我們來假設一下鉤弋夫人成為趙太後之後的政治格局吧。  我們都知道後來的霍光在漢昭帝一朝和皇帝的兄長燕王、長公主以及親傢上官桀做過一場殊死的政治較量。燕王和長公主來自皇族至親,上官桀來自武帝的托孤陣營,可見,一直以來霍光的行政不是一直暢通無阻的,而且,掣肘就來自廟堂之上。霍光雖則有後來的廢立之事,然而歷代的統治者沒有幾個對他的舉動表示反感,相反都是把他和上古的伊尹相提並論,為什麼呢?因為霍光篤厚忠誠、出自大義。以霍光和金日磾的交情和金日磾之於漢武帝,而其少子由昭帝出面求封不可得,可見霍光早期行政的原則性瞭。然而,即使是這樣,在霍光反對的情況下,上官安(上官桀)的女兒入主後宮居然得力於長公主,而後安封侯加車騎將軍號也是出自長公主的意見。(安的女兒也是霍光的外孫女)而這麼一件大事的居中奔走者竟然是長公主的姘頭丁外人。而後丁外人以此要求得封侯,作為武帝的托孤大臣之一的當時朝廷的第二號人物上官桀居然為之力爭。  現在,我們再來回顧一下武帝的那句名言吧: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也就是說如果鉤弋夫人成為趙太後之後,母以子貴,那麼,丁外人這樣的人物產生的背景就比長公主更加深厚瞭。不要以為這種事是單純的假設,以呂後的年齡居然也和審食其相好,何況趙太後青春幾何呢。長公主的角色一旦換成瞭趙太後,霍光面臨的難題和漢昭帝面臨的難題的程度應該是怎麼樣的呢?畢竟長公主之於皇帝隻是姐弟關系,而太後之於皇帝則是母子關系。如果太後要恩加外戚,霍光能同意嗎?霍光不同意,那麼,太後和霍光的關系能協調嗎?自古有言,疏不間親。相關閱讀推薦:霍去病為何比衛青更受重用:霍去病是漢武帝教的漢武帝命運的轉折點:兩派的爭執使得他最終得益漢武帝為何整死忠於自己的酷吏:他得罪朝野上下漢昭帝劉弗陵不是漢武帝的兒子?淺析漢昭帝劉弗陵漢武帝為何傳位年僅8歲的劉弗陵?劉弗陵繼位之謎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退一步說,即使趙太後沒有外寵丁外人者,那麼,她簡居宮中,也隱然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那麼,由於她的存在,那些試圖反對霍光的人必然要尋找她作為政治靠山,這也不是以太後本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何況,誰不喜歡權力?昭帝時期正是歷史上常說的“主少國疑”,全依賴大臣的公正、直道,所以,漢武帝看重霍光,托付他出來掌握全局顯然是有著非常深的考慮的。然而,太後的存在必然幹擾瞭這一政治設想的實施。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長公主和燕王在太後存在的情況下的活動吧,這兩個人中特別是長公主可以自由出入宮廷,和皇帝、太後經常見面,如果她的要求得不到足夠的滿足,大傢以為她是那種原則和理智都很清楚的人嗎?漢朝歷史上已經有過長公主決定是非的事情瞭,武帝本人上臺也就是依靠瞭長公主的力量,要知道,那時候的漢景帝的年齡和政治經驗要比昭帝大的多。竇太後的主見也顯然比趙太後強的多。一旦,長公主和太後聯合起來,那麼,霍光面對的是什麼呢?他還能像解決長公主和燕王一夥時那麼容易嗎?  俗話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漢武帝既然決定瞭啟用霍光作為身後的主要執行者,那麼,他是不願意看到另外一個政治中心的崛起的。而庸人政治往往是看不到這點,或者說願意這點出現的,比如南北史齊明帝蕭鸞的托孤,滿清文宗的托孤和前秦苻健的托孤乃至秦始皇的托孤。都不可與漢武帝同日而語。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另一個政治核心的確立,漢武帝托孤霍光也隻是過渡手段,最終目的是為瞭扶植昭帝這一新的政治核心的確立。而一旦有瞭趙太後之後,那麼,一國三公的局面將不可避免的出現。以漢昭帝之明能容忍嗎?而一旦不容忍的結果是什麼呢?難免又是一次宮廷殺戮、倫常巨變。其對漢傢的天下的影響,大傢以為是利多還是弊多呢?  母子天性,這是古來已有的話題,漢武帝不會不知道,以秦始皇、鄭莊公作出那樣決絕的事情來之後,最後母子仍然和歸於好,而以漢昭帝的純孝又能如何對待太後呢?容忍是顯然的,犧牲國傢公益也是一定的,而霍光能夠像賜死長公主那麼簡單的處理太後嗎?更加不可能瞭。有朋友說漢傢的外戚專權和外戚的傢族有關系,其實這是簡單的理解瞭外戚專權的實質瞭。以漢朝為例,兩漢四百年天下,外戚出身豪門的僅僅是東漢的竇太後、鄧太後、梁太後幾人而已。其中梁太後一傢早在明帝時就以破產,直到和帝時才恢復名譽的。(馬太後隻能算是出身名門,算不得豪門)  西漢的竇太後、王太後、薄太後等人都是出身微寒,而王莽的姑母,身歷四朝的太皇太後王政君的祖父王賀也不過是一個官位不到兩千石的禦史罷瞭,談不上什麼豪門。然而,當她們一旦成為天子的母親、母儀天下之後,都無不立刻提拔自己的宗族。王太後(漢武帝的生母)那樣一個身份還要提拔自己的兄弟田蚡出來做丞相,而以漢武帝那樣的一個威權人物早期還要眼睜睜的看著田蚡胡作非為。薄太後身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清明的時期,而她的弟弟也居然仗著皇帝舅舅的身份殺人。所以,太後背後真正禍亂朝廷的不是外戚宗族,而是太後本身的威權和地位。所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古人習慣以女禍來解釋一些歷史現象,這是片面的,也是托詞,然而,也不能無視這種客觀存在的歷史事實。王政君如果像東漢的馬太後那樣約束親族,就不會出現一門五侯的現象,也就不會有王莽這樣可能。楊國忠的重用能說和楊貴妃沒關系嗎?像東漢陰太後、馬太後那樣的開明的女主畢竟隻是少數。大多數則都是亂政的根源。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現在我們再回到漢武帝托孤的這個主題上來,可以說漢朝之所以沒有出現秦王朝那樣的結果,漢武帝在選擇接班人問題上立瞭很大的功勞,僅此一點說漢武帝是雄才大略也不為過,雖則他也有戾太子的悲劇。  我們現在來看看武帝的接班人漢昭帝,唐朝名相李德裕曾經這樣高度的贊揚過漢昭帝:“人君之德,莫大於至明,明以照奸,則百邪不能蔽矣。漢昭帝是也。周成王有慚德矣;高祖、文、景俱不如也。成王聞管、蔡流言,遂使周公狼跋而東。漢高聞陳平去魏背楚,欲舍腹心臣。漢文惑季佈使酒難近,罷歸股肱郡;疑賈生擅權紛亂,復疏賢士。景帝信誅晁錯兵解,遂戮三公。所謂“執狐疑之心,來讒賊之口”。使昭帝得伊、呂之佐,則成、康不足侔矣。”  以漢昭帝十幾歲的年齡那樣的決斷和倚重忠厚篤義的霍光這件事來看,可以知道漢武帝的眼光是何等瞭得!難怪司馬溫公在大加責備漢武帝的窮兵黷武和大興土木幾乎和始皇帝無二之後還要不得不指出:晚而改過,顧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禍乎!如果假昭帝以天年的話,其人的功業將不遜於乃父,歷史上兩位皇帝的早逝感到可惜,一位是漢昭帝,一位是晉明帝。雖然都是貴公子出身,然而他們的見識實在不同凡響。即使是冤死的戾太子和昭帝相比,也不是一個量級的,雖然漢武帝之殺兒子是屬於典型應該譴責的昏暴舉動。   然而,即使是漢武帝這樣的高明者,他也沒有料到托孤陣營會在他死後不久就分裂瓦解瞭,他一直親信的上官桀居然成為叛逆,他賴以斂財的能手桑弘羊居然成為幫兇。這就是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的緣故。上官桀其人是佞幸的典型,他的得寵歷史是這樣的:上嘗體不安,及愈,見馬,馬多瘦,上大怒曰:“令以我不復見馬邪!”欲下吏。桀頓首曰:“臣聞聖體不安,日夜憂懼,意誠不在馬。”言未卒,泣數行下。上以為愛己,由是親近。”這是趙高的翻版。然而,上官桀之所以沒有能夠成為趙高,則因為有昭帝和霍光的存在,換言之,也就是霍光不是李斯。  秦始皇在托孤問題上初衷未嘗不是好的,但是,他沒有像漢武帝那樣做到充分的準備,他太看中他自己的權威瞭,也太自信瞭,自信到瞭認為自己身後還是那樣放個屁都能把大傢嚇死地步。他怎麼也沒想到自己最親信的中車府令和丞相會聯合起來毀瞭他的名山事業。  漢武帝準備的那樣充分,其實也沒想到上官桀和長公主等人的事,所以,大傢可以想一想,假如鉤弋夫人活著的話,漢武帝的設想會不會和始皇帝一樣落空或者大打折扣呢?當然,歷史是不容假設的。  很多人不贊成漢武帝采取那樣的暴力手段來對付一個女人,也不贊成什麼紅顏禍水論,但是,在立嗣這件事卻不能不欽佩他的高瞻遠矚。在二千多年前的中國封建社會中,政治傢消滅隱患的常用手段一般隻能選擇殺戮。而“遏亂萌於未果”的決心和魄力是作為合格政治傢或者說傑出政治傢的必要條件。這點不能簡單的套用道德標準和現代民主政治觀念來衡量。有時候,婦人之仁會誤事的。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石達開被凌遲至死不動聲色:石達開為何被凌遲處死

  太平天國中最完美的男人,非石達開莫屬。他不僅是一位形象很陽光的大帥哥(時人曾贊其曰“龍鳳之姿,天日之表”),頗富文韜武略,而且是當時偉大的革命傢、政治傢、軍事傢和文學傢,其短暫的人生(卒時年僅32歲)迸發出許多閃光點,照亮瞭太平天國本來乏善可陳的歷史天空。  石達開是廣西貴縣(今貴港)人。生於農傢,雖自幼喪父,飽經磨難,但少年時勤於耕讀,頗知詩書,尤喜孫子兵法。早年加入拜上帝會。金田起義前夕,即1847年秋,洪秀全和馮雲山至貴縣訪石達開,邀其共圖大事。太平天國史志謂之“訪石相公”,以“三顧茅廬”喻之。16歲的石達開就這樣走上瞭反對滿清腐朽統治的革命道路,並成為革命組織的核心領導人。  1851年金田起義時,石達開率眾四千餘人赴金田團營,戰鬥中屢立戰功,被封為太平軍左軍主將、永安封王時受封為翼王五千歲,意為“羽翼天朝”。在太平天國首義諸王中,石達開年紀最輕,也最具軍事才能,是一位玉樹臨風、英姿勃勃的少帥。倘若他走在時下的都市街頭,一定會有不少少女為他的酷與帥發出尖叫。此時的他,雖已聲名赫赫,但從其輝煌無比的整個人生來看,其金戈鐵馬決勝沙場立功立德的軍事生涯才剛剛拉開瞭序幕。  太平軍從廣西向金陵進軍,途經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等省,石達開均為開路先鋒,攻城奪鎮,所向無敵。尤其是1852年西王蕭朝貴在湖南長沙陣亡後,太平軍在長沙城下陷入清軍反包圍,形勢萬分危急,石達開率部西渡湘江,開辟河西基地,緩解瞭太平軍的缺糧之危,又多次擊敗進犯之敵,取得“水陸洲大捷”,重挫清軍士氣,其後,為全軍先導,經河西安全撤軍,跳出反包圍圈,奪嶽陽,占武漢,自武昌東下金陵,二十八天挺進一千二百裡,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令清軍聞風喪膽,號之曰“石敢當”。  1853年3月,太平軍建都天京(今南京)後,石達開負責天京城的衛戍工作,建立起嚴密的防禦、警戒體系,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衛戍區司令。劉繼興考證,定都之後,諸王享樂主義抬頭,廣選美女,為修王府而毀民宅,據國庫財富為己有,唯石達開潔身自好,從不參與,非常之難能可貴。   1853年秋,石達開奉命出鎮安慶,節制西征,他打破太平天國以往重視攻占城池、輕視根據地建設的傳統,采取穩紮穩打的策略,逐步擴大根據地范圍,親自指揮攻克清安徽臨時省會廬州(今合肥),迫使守城名將江忠源兵敗自盡。  在安徽,石達開展現出瞭超人的政治才能。過去,太平天國沒有基層政府,地方行政一片空白,石達開到安徽後,很快組織各地人民登記戶口,選舉基層官吏,又開科舉試,招攬人才,建立起省、郡、縣三級地方行政體系,使太平天國真正具備瞭國傢的規模;與此同時,整肅軍紀,恢復治安,賑濟貧困,慰問疾苦,使士農工商各安其業,並制定稅法,征收稅賦,為太平天國的政治、軍事活動提供所需物資。1854年初,石達開在安徽人民的贊頌聲中離開安徽,回京述職,太平天國領導層對他的政治實踐給予充分肯定,從此放棄瞭絕對平均主義的空想,全面推行符合實情的經濟政策。  1854年夏秋,太平軍在西征戰場遭遇湘軍的兇狠反撲,節節敗退,失地千裡。石達開看出兩軍之差距在於水師,便命人仿照湘軍的船式來造艦,加緊操練水師。在湘軍兵鋒直逼九江的危急時刻,石達開再度出任西征軍主帥,親赴前敵指揮,於1855年初在湖口、九江兩次大敗湘軍,湘軍水師潰不成軍,統帥曾國藩投水自盡,被部下救起,西線軍事步入全盛。同年秋天,石達開又揮師江西,四個月連下七府四十七縣。由於他軍紀嚴明,施政務實,愛護百姓,求賢若渴,江西人民爭相擁戴,許多原本對太平天國不友好的知識分子也轉而支持太平軍,隊伍很快從一萬多人擴充到十萬餘眾,敵人哀嘆“民心全變,大勢已去”。  1856年3月,石達開在江西大敗湘軍,至此,湘軍統帥曾國藩所在的南昌城已經陷入太平軍銅墻鐵壁的四面合圍,對外聯絡全被切斷,可惜石達開於此時被調回天京參加解圍戰。接下來石達開又大破江南大營,解除瞭清軍對天京三年的包圍。  同年9月,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矛盾激化,天京爆發內訌,東王楊秀清及其部下2萬餘人被殺害。石達開聞訊,從湖北趕回天京,因嚴責韋昌輝濫殺無辜,將被加害,即縋城逃出天京,但傢眷被殺。到安慶後,便起兵回京靖難。天王洪秀全迫於形勢,處死韋昌輝,並詔令石達開回京輔政。石達開回天京後,深受滿朝文武擁戴,被尊為“義王”。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陳玉成、李秀成、楊輔清、石鎮吉等後起之秀開始走上一線,獨當一面,內訌造成的被動局面逐漸得到扭轉。但天王洪秀全見石達開深得人心,心生疑忌,對石達開百般牽制,甚至意圖加害。   為瞭避免再次爆發內訌,石達開不得已於1857年5月離京避禍,先後轉戰於浙江、江西、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等地。在建立四川根據地的過程中,先後四進四川。1863年5月,太平軍到達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三日後,清軍陸續趕到佈防,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為求建立“生擒石達開”的奇功,四川總督駱秉章遣使勸降,石達開決心舍命以全三軍,經雙方談判,由太平軍自行遣散四千人,這些人大多得以逃生。剩餘兩千人保留武器,隨石達開進入清營,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後,清軍背信棄義,石達開麾下兩千將士全部戰死。  1863年(同治二年)6月27日,石達開在成都公堂受審,他慷慨陳詞,令主審官崇實理屈詞窮,無言以對。駱秉章率領清兵把石達開和宰輔曾仕和、中丞黃再忠等綁赴刑場。石、曾二人分別被面對面縛在兩個十字木樁上。執行凌遲時,劊子手先對曾仕和割第一刀,曾仕和受疼不過,慘叫狂呼,石達開斥責他說:“為什麼不能忍受此須臾時間?”曾仕和這才咬緊牙關,不再叫喊。石達開受刑時,被割一百多刀,他從始至終默然無聲。石達開的凜然正氣和堅強意志使清軍官兵感到震驚,觀者無不動容,嘆為“奇男子”。連敵對勢力的四川佈政使劉蓉,都不得不如此贊他“梟桀堅強之氣溢於顏面,而詞句不亢不卑,不作搖尾乞憐語。……臨刑之際,神色怡然,實醜類之最悍者。”  時人對石達開都十分推崇,如李秀成談及各王優劣才能時“皆雲中中,而獨服石王,言其謀略甚深”。陳玉成認為太平軍將領“皆非將才,獨馮雲山石達開差可耳”。曾國藩說“查賊渠以石為最悍,其誑煽莠民,張大聲勢,亦以石為最譎”,左宗棠說他“狡悍著聞,素得群賊之心,其才智諸賊之上,而觀其所為,頗以結人心,求人才為急,不甚附會邪教俚說,是賊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駱秉章說他“能以狡黠收拾人心,又能以兇威鈐制其眾”,是“首惡中最狡悍善戰”。清朝一位貢生在湘軍軍宴上公開說他有“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地主文人周洵在《蜀海叢談》中稱其為“奇男子”,直到石達開死去近40年後,另一位地主文人所撰的著作《江表忠略》之中還有這樣的記敘:“至今江淮間猶稱……石達開威儀器量為不可及。”  連同美國傳教士麥高文在其通訊中也如此稱贊石達開:“這位青年領袖,作為目前太平軍的中堅人物,各種報道都把他描述成為英雄俠義的–勇敢無畏,正直耿介,無可非議,可以說是太平軍中的培雅得(法國著名將領和民族英雄)。他性情溫厚,贏得萬眾的愛戴……”  最後說說石達開過人的文學才華。相關閱讀推薦:太平軍裡的“洋上校”:為太平天國戰鬥的外國人揭太平天國定都南京規定:少婦美女俱備天王選用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為何被凌遲?石達開慘死之謎太平天國石達開為何被凌遲處死?石達開慘死謎案石達開簡介 天平天國傳奇人物之義王石達開介紹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石達開在天朝如日中天時,曾國藩曾有《勸降詩》五首,極盡誘惑之能事。石達開義正辭嚴,回復以《答曾國藩詩五首》,一面回顧平生,一面抒發己志,其文辭之才氣橫溢,實為不可多得之佳構:  (一)曾摘芹香入泮宮,更探桂蕊趁秋風。  少年落拓雲中鶴,塵跡飄零雪裡鴻。  身價敢雲超冀北,文章早已遍江東。  儒林異代應知我,隻合名山一卷終。  (這一首概述自己的少年志向)  (二)不管天人在廟堂,生漸名位掩文章。  清時將相無傳例,末造乾坤有主張。  況復仕途皆幻境,幾多苦海少歡場。  何苦著作千秋業,宇宙常留一瓣香。  (這一首奉勸曾國藩棄武從文)  (三)揚鞭慷慨蒞中原,不為仇讎不為恩。  隻恨蒼天昏瞆瞆,欲憑赤手拯元元。  三軍攬轡悲羸馬,萬眾梯山似病猿。  我志未成人已苦,東南到處有啼痕。  (這一首陳述戰鬥歷程,痛陳革命的同仁們無遠志)  (四)若個將才同衛霍,幾人佐命等蕭曹。  男兒欲畫麒麟閣,夙夜當嫻虎豹韜。  滿眼山河罹異劫,到頭功業屬英豪。  遙知一代風雲會,濟濟從龍畢竟高。  (這一首指出開創王者之業不易,但堅信革命必將成功)  (五)虞舜勛華多碩美,皇王傢世盡鴻蒙。  寬容居背移神鼎,亭長還鄉唱大風。  起自佈衣方見異,遇非天子不為隆。  澧泉芝草滅根脈,劉裕當年田舍翁。  (這首詩進一步闡明將待機而動,完成復國大業的雄心壯志)  石達開還有一首豪氣沖天、吞吐風雲的詩:  千顆明珠一甕收,君王到此也低頭。  五嶽抱住擎天柱,喝盡黃河水倒流。   這是1862年石達開大軍經過貴州黔西大定一帶時,當地苗族百姓以歡迎“最尊貴的客人”的儀式歡迎石達開遠道而來的大軍–將用黃豆、毛稗、高粱、小米、包谷和谷子釀貯,埋藏於地下多年的陳年美酒取出,盛在壇子裡,放在花場正中央,再將通心的吸管插入壇內。石達開和太平軍將士與民同樂,與苗民們一同載歌載舞,披著月色,照著營火,手扶吸管,開懷暢飲,酣暢淋漓。席間,石達開即興賦得此詩。這首詩是中國幾千年來難得一見的豪放詩,與李白蘇軾之作相比,亦毫不遜色矣。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古代做官要會做人:易得罪人的竇嬰為何被處死?

  認真你就輸瞭  你如果不知道竇嬰是誰,回傢看電視,電視裡面經常演的那個竇太後竇漪房,是他堂姑。  竇嬰這人,有個典型的毛病,琢磨事,不琢磨人。辦事兒皇帝放心,但是說話讓皇帝惡心。  有一次竇太後設傢宴。竇太後,當時的皇帝漢景帝,還有竇太後最寵愛的小兒子梁王都在。漢景帝可能是喝高瞭,飯桌上就說:“千秋之後傳位梁王。”竇太後和梁王聽瞭都特別高興。結果竇嬰馬上出來糾正:“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傳,漢之約也。”爹傳兒子是祖制,皇上你這麼幹不對!  人傢景帝就是開個玩笑,忽悠忽悠老媽,自己又不是沒兒子,憑啥傳位給弟弟呀。結果竇嬰這傻帽當真瞭,連祖宗都搬上來瞭。一盆冷水澆下來,三個大老板都讓他給得罪瞭。就算他是站在皇帝這邊兒,至少也把自己姑媽給得罪瞭。    敢跟皇帝叫板  傢宴之後,竇太後就不愛搭理竇嬰瞭,竇嬰也覺得自己官太小,幹脆把官辭瞭。竇太後知道瞭更火大,幹脆解除瞭他進出皇宮的門籍。過瞭幾個月,吳楚七國之亂爆發,漢景帝讓他鎮壓。結果他說啥:我有病,一動彈就頭暈眼花,腳抽筋。去不瞭,得請假。  最後是景帝三催四請,才請動這位爺出山。  這件事還沒完,竇嬰這輩子估計就栽在立儲的事上瞭。漢景帝嘴一禿嚕,老媽就三天兩頭的催著他立梁王為太子。景帝當然不樂意瞭,他也不傻,弟弟親還是兒子親他還能分不清?  景帝一著急,就立瞭自己的長子劉榮為太子。這下竇太後消停瞭。竇嬰被任命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老師。  但是劉榮有個不讓人省心的媽,到處得罪人,最後連景帝也惹怒瞭,太子劉榮受累被廢。竇嬰一聽,堅決反對。  反對無效,竇嬰怒瞭,他收拾包袱回到長安附近,找瞭個地方住下,開始泡病假,皇帝召他,他那頭暈眼花,腳抽筋的毛病就又犯瞭。  這回好嘛,皇帝也給得罪徹底瞭。  後來丞相劉舍被罷免,這時候竇太後的火也消的差不多瞭,用外人怎麼著也不如用自己傢人。於是竇太後多次向景帝提出要用竇嬰,但是,漢景帝就是不用他。  後來漢武帝繼位,任命竇嬰為丞相。竇嬰上臺,輔佐武帝大張旗鼓地尊儒。  話說當時掌權的還是竇太後,這時候是太皇太後瞭。叫著方便,咱還是叫竇太後吧。  竇太後信奉的是黃老之學,她最討厭這些誇誇奇談的儒生瞭,於是武帝尊儒的事兒沒鬧騰幾天就被竇太後掐斷瞭。竇嬰也被打發回傢瞭。  不管怎麼說,竇太後再瞧不上竇嬰,他們還是一傢人,一筆寫不出兩個“竇”字。  可是過瞭幾年,竇太後死瞭。竇嬰的靠山也徹底沒瞭。  漢朝的太後是有樣學樣,竇太後死瞭,她兒媳婦王太後終於出頭瞭。王傢人當然看不上竇嬰這個落魄外戚瞭。竇嬰還不知自覺,把王太後的弟弟給得罪瞭。於是王傢尋瞭個借口就逼著武帝問罪竇嬰。那時候武帝還年輕,手裡沒什麼實權,估計是想保竇嬰也保不住,更何況武帝也不一定想保他。  你問竇嬰有沒有本事?有,肯定有,沒本事能平定七王之亂嗎?沒本事能當太子太傅嗎,能當丞相嗎?  但是他做人卻有點太任性瞭,隻要他認為不對的,自己姑媽的面子他也不給,他怎麼就不想,沒有竇太後,哪有他說話的份?  對皇帝就更是瞭,抓住皇帝的錯就不放瞭,也就是竇太後活著,景帝不敢把他怎麼樣,結果竇太後一死,他就落得個滿門抄斬的結果。  大傢都替他喊冤,但是到底有多冤呢?他自己總得負一半的責任。相關閱讀推薦:揭秘:竇嬰為何阻攔漢景帝將帝位傳給弟弟劉武?揭秘:漢武帝為何一心要殺竇嬰?竇嬰怎麼死的?衛子夫第15集劇情介紹:竇嬰被田丞相陷害身死揭秘漢武帝時期謎案:“先帝遺詔”與竇嬰之死竇嬰簡介 西漢武帝時丞相魏其侯竇嬰生平

七千年前被族人處死的畸形少女!盤點真實變異人

  七千年前被族人處死的性畸形少女  1994年,西安市至潼關縣的高速公路施工中,在臨潼區零口村地界處,工人發現若幹古代遺跡。聞訊後,陜西省考古所迅速派出考古隊,對現場遺跡進行搶救性發掘。在編號M21屍骨上,共清理出骨叉8件、骨鏃2件、骨笄8件,所有的兇器全部為動物骨骼磨制而成,並多次使用。這些兇器有很多都深深地插在M21的骨骼裡,有的甚至已經將脊椎骨貫穿,在屍骨上留下的明顯創傷有35處,其創傷位置表明M21當時受到來自多方向的多人群體殺戮。經過碳14分析和孢粉檢測,確定M21的死亡時間約在公元前5300年前;其身高160厘米,眉骨似女性,恥骨似男性,DNA監測是女性;年齡大約在14到18歲之間,比較可能是16歲的花季年齡。由於是在西安臨潼區零口村被發現的,專傢們就叫她“零口姑娘”。考古界對“零口姑娘”死因的推測有宗教祭祀、戰爭的俘虜、違背婚姻等方面的族規、情殺或仇殺、割體葬儀等,但是沒有一個解釋具有充分的說服力。其實,M21很可能是一個雙性人,並因此而遭到族人的虐殺(這是人類社會最早的因性畸形而被殺害的案例),主要理由是:  1、M21的“眉骨似女性,恥骨似男性,DNA監測是女性”,具有雙性人特征;尤其是“恥骨似男性”,這表明其外在性特征出現明顯的男性化。  2、有4件兇器是從受害人的會陰處插進去的,這表明施害者的目的是指向受害人的性器官。  3、在七千年前的母系社會裡,婦女特別是少女有著優越的社會地位,而且享受著充分的性自由;因此,正常情況下沒有任何理由會對少女施加如此殘暴的殺戮。   4、M21被安葬在傢族或氏族居住區的未成年人墓地裡,有著獨立的墓坑,仰身直葬,屍骨完整,僅失去一隻左手;這表明她不可能是被外族人殺害的,而是被自己的族人(包括女性族人使用骨笄)殺害的。與此同時,族人雖然殘忍的殺害瞭她,但是仍然尊重其在族群裡的社會地位,並給她提供瞭獨立的墓坑。  5、上述種種相互矛盾的現象,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M21在進入性成熟階段,出現瞭越來越明顯的男性化趨勢,這使族人非常困惑和恐怖,並最終決定集體將其處死,以免可怕的變性情況像瘟疫一樣傳染開來。在處死M21之後,族人把她的屍體完整的安葬在未成年人墓地裡;隻是取走瞭她的一隻左手,扔到荒野,目的是防止她復活。  事實上,在遠古時代,導致青少年變性的因素之一是食用動物的性器官,特別是食用發情期動物的性器官,這會使大量性激素進入人體。當外來雄激素被少女吸收後,她就有可能出現男性化;當外來雌激素被少男吸收後,他就有可能出現女性化。據此可知,類似M21遭遇的事件在遠古曾經不止一次發生過,但是隻有極少數當事人的屍骨能夠被保存下來並被我們在今天發掘出來。這就意味著,在人類文明初期,特別是在開始從素食為主轉變到以肉食為主的時候,曾經受到過變性問題的嚴重困擾。  值得註意的是,《山海經》記載瞭若幹雌雄同體、左右有首或前後有首的動物,它們究竟是什麼樣的怪獸?這些怪獸與人類的性畸形有什麼關系?這是我們今天需要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南山經》南次一經:“又東四百裡,曰亶爰之山,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而有髦,其名曰類,自為牝牡,食者不妒。”這裡的動物類,或謂即靈貍、靈貓、大靈貓;袁珂《山海經校註》引楊慎雲:“今雲南蒙化府有此獸,土人謂之香髦,具兩體。”所謂“自為牝牡”是說類這種動物同時長著雌性和雄性生殖器,可以自行交配。所謂“食者不妒”是說人吃瞭類的肉,就能夠克制“性嫉妒”的毛病。  《北山經》北次三經:“又東三百裡,曰陽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銅。有獸焉,其狀如牛而赤尾,其頸腎,其狀如句瞿,其名曰領胡,其鳴自詨,食之已狂。有鳥焉,其狀如雌雉,而五采以文,是自為牝牡,名曰象蛇,其鳴自詨。留水出焉,而南流註於河。其中有臽父之魚,其狀如鮒魚,魚首而彘身,食之已嘔。”相關閱讀推薦:變態的魔鬼納粹美女看守長:女囚胸大就得處死!商亡與紂王和妲己的畸形愛情有關:商紂王亡國始末古代女官都為皇帝提供什麼服務?畸形的女官制度揭秘二戰後日本東京紙醉金迷的畸形夜生活【圖】令人驚異的老照片!美國兩百年前怪異畸形秀分頁:1/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海外西經》:“並封在巫咸東,其狀如彘,前後皆有首,黑。”《大荒西經》:“有獸,左右有首,名曰屏蓬。”並封又寫作屏蓬,“前後皆有首”與“左右有首”說的都是一回事,隻是描述的角度不同。並封的樣子象前後有首的黑豬,它可能是巫師施展巫術時用的一種特殊法器,北美洲土著薩滿雕刻有一種左右雙頭動物,用於把病人的靈魂招回來再吹送入病人體內。此外也可能與古人的生殖崇拜活動有關,聞一多認為並封“乃獸牝牡相合之象也”。  《大荒南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獸,左右有首,名曰跦踢。有三青獸相並,名曰雙雙。有阿山者。”跦踢類似並封,又寫作述蕩。《呂氏春秋·本味篇》稱:“伊尹曰:‘肉之美者,述蕩之掔。’”三青獸相並,因此得名雙雙。郭璞註:“言體合為一也。《公羊傳》所雲‘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郝懿行註:“郭引宣五年傳文也。楊士勛疏引舊說雲:‘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喻焉。’是以雙雙為鳥名,與郭異也。”  上述“自為牝牡”、“左右有首”、“尾有雌雄”、“相並”、“雙雙”既可指動物(哺乳類、鳥類)牝牡相合之象,也可指動物雌雄同體亦即性畸形現象。對比之下,牝牡相合是自然界的常見現象,似乎不值得特別記述。造成哺乳動物性畸形的原因,除瞭基因變異之外,通常還與食物中的性激素有關。特別是對於食肉動物來說,它們往往會把獵物的性器官一起吃下;如果雄性食肉動物吃下雌性獵物的性器官,或者雌性食肉動物吃下雄性獵物的性器官,就有可能改變食肉動物的性行為,甚至造成某種程度的性器官畸形。由於類似的情況也會發生在古代人類身上(現代屠宰業均要摘除傢畜的性器官、淋巴等),因此古人才會特別關註動物(包括人類自身)的性器官和性行為異常現象。   令人欣慰的是,隨著人類生命智力對生存意義的不斷反思,七千年前M21“零口姑娘”的悲劇已經被翻越過去瞭。從《山海經》的有關記載來看,到瞭山海經時代(包括帝禹時代、夏代、商代、周代),我們的祖先對性器官和性行為異常現象(例如雙性一體)已經有瞭一定的認識,並能夠比較寬容的對待性器官和性行為異常現象,而且轉而更關註“性嫉妒”問題。可以佐證的是,1974年青海省樂都縣柳灣出土的一件先夏時期陶器上(高33.4厘米,壺形儲酒器)塑有雙性一體人像,人像為站姿,頭位於壺的頸部,五官齊全,軀幹和四肢位於壺的腹部,雙手放置肚前,乳頭系用黑彩點繪,人像下腹誇張地塑造出男女兩性生殖器,壺的背面頸部繪有長發,長發下繪有一隻大青蛙,明顯是一個男女雙性一體的兩性人。學者認為該器物塑像是一種男女同體的崇拜物,在薩滿教信仰中兩性人往往是天和地的中介,他們具備溝通天地人神的能力。青蛙(蟾蜍)是古人崇拜的神奇動物之一,漢族流傳有蛤蟆泉的民間故事(月宮蟾蜍私自下凡),土傢族有青蛙吞太陽傳說,黎族有蛤蟆黎王傳說,土族有金蛤蟆傳說,羌族有癩蛤蟆皮傳說,上述出土陶器兩性人背部長發下的蛙圖案據說可能是寓意薩滿作法時有蛙神附體。  人類歷史上九大怪胎:世界上真實存在的變異人  母體生出與母體品種不同或者外形及不符合及同類基本特征的動物。如兩個頭的人、三隻腳的豬等;形容比較怪異的人,一般指行為思想怪異的人,與眾不同的人。這些是都利用雜耍來謀生的畸形人。其中大部人都是由於身體上的殘疾而別無他擇,故靠雜耍謀生。  但是世界並不是所有人的出生都那麼幸運,有一群被稱之為怪胎的人,他們是都利用雜耍來謀生的畸形人。其中大部人都是由於身體上的殘疾而別無他擇,故靠雜耍謀生。  在科幻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變異人,他們往往威力無窮。而在現實中也存在真實的變異人,他們千奇百怪,有些人長著人的身體卻長著動物的臉;有些是連體人。實際上,他們沒有什麼特異功能,這種變異帶給他們的隻有痛苦。  下面開始介紹這九大“怪胎”。   圖中的JosephineMyrtleCorbin在1868年的時候出身在田納西州的林肯鎮。她生出來的時候就是雙臀畸形,也就是說她腰部下來兩邊分別有一個獨立的骨盆。這就像FrankLentini的第三條腿那樣,多餘的兩條腿本來是屬於另一個沒有正常分離的雙胞胎姐妹的。內側的兩條小一點的腿分別和外側的大腿各自連在一起,成為一對。據說她曾經靠她內側的兩條腿移動過,但它們實在太虛弱瞭無法走路。MyrtleCorbin生瞭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分頁:2/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這是一段從EllaHarper的雜技表演宣傳單上摘下來的文字:“我被稱為駱駝女孩是因為我的膝蓋是往相反的方向長得,正如大傢從圖上看得一樣,我可以用我的手和腳很好的走路。過去的四年半,我隨著雜技團巡演各地,現在已經1886年瞭,我打算放棄我的雜技生涯,轉向學習來讓自己適合另一個職業。”   Joseph

中國古代歷史上是怎樣處死殉葬者的?

  導讀: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嬴政死後,殉葬者數量驚人,朱元璋的殉幾十個人,與之相比,簡直微不足道。嬴政人殉確切人數有多少,至今是謎,但可以推算出一個大概。嬴政是位好色之君,史上有記載,他在統一六國的過程中,也將六國後宮的女人們給“統一”瞭,全部充實到到自己的後宮裡面,即所謂“始皇每破諸侯,寫放其宮室,作之咸陽北坂上,南臨渭。”其後宮女人數量之多由此可以想象出來。而這些女人,全都殉葬瞭。  《史記·秦始皇本紀》(卷六)記載,“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二世曰:‘先帝後宮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從死,死者甚觽。葬既已下,或言工匠為機,臧皆知之,臧重□泄。大事畢,已臧,閉中羨,下外羨門,盡閉工匠臧者,無復出者。”從這段文字看,不隻後宮女人從死,參與陵寑建設的工人也無一幸免,都成瞭“殉葬品”。  但人殉並非是在封建社會才出現的現象,更不是“始皇帝”的發明創造,而是更早的前人。秦國的人殉史,在中國古代是很出名的,《史記·秦本紀》(卷五)有這樣的文字,“二十年,武公卒,葬雍平陽。初以人從死,從死者六十六人。”從這文字中可知道,秦武公死後,有66人殉葬。但秦武公的殉葬人數還不是最多的,目前已知最多的是秦穆公。據近年公開的考古資料,從20世紀30年代,中國考古專傢即著手對位於陜西鳳翔縣一帶的秦公陵區進行考古,至上世紀80年代,歷半個世紀才結束。這項考古有多項重大的發現,其中“秦公一號”大墓的發現震驚史學界,,此大墓為秦穆公的陵塚。發掘過程中共出土殉人屍骨多達184具,與《史記》等書上所記的秦穆公殉人177基本接近,殉葬者之多令人驚訝。為什麼會多出來,估計是當時現場臨時殺掉的。   主流觀點認為,人殉制出現在原始社會。《喪葬史》(陳華文著)裡有一個觀點,人殉制在中國出現階級,並非以奴隸和戰爭俘虜為對象,而是以妻妾為開端的。這種說法很有意思,從考古發現來看,情況也確實如此。如在一度被認為是成吉思汗陵所在地的內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在這個旗的納林塔鎮朱開溝村曾發現瞭一個面積巨大的古人類文化遺址(時間推測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1974年至1984年十年間,內蒙古文物考古隊在這個村進行全面考古發掘。其中發掘出的一座成年男女合葬墓引起考古專傢的註意,墓內女人是屈肢側身,臉朝男人。專傢認為,這個女人是殉葬者,可能就是這個男人的生前配。後來的帝王殉葬者,絕大多數是被幸過的後宮女人,應該古代早期這種妻妾殉葬習俗的遺留和繼續。   中國古代人殉現象在殷商時代最為突出,證據之一是目前的考古發現。這一時期發掘出的王塚貴族墓(殷墟墓葬),幾乎座座都有數量不等的殉人。人殉數量少的幾十,多的上千。概因當時用奴隸殉葬已成為一種葬制。上面提到的秦公大墓,也處於奴隸社會這樣的時期。在進入周後,人殉現象才開始減弱。秦朝滅亡後,到瞭漢朝,殉葬之風衰敗瞭。分析認為,秦國和秦王的殘暴遭天下人共怨,加上當時長期戰爭造成的人口劇減,從民間走出來的佈衣皇帝劉邦意識到瞭人心和人力的重要,所以不再實行人殉,同時鼓勵婦女多生育。但這一說法專傢並不都是贊成的,劉邦死後是否有人殉也待考證。  劉邦之後禁止人殉,但不等於當時沒有殉葬現象,實際上也沒有絕跡(有網友提供,解放前地主階層中仍有逼殺婢女殉葬的現象,有的甚至花錢從窮人傢買來養不起的小男孩小女孩殺掉殉葬)。漢武帝劉徹在位時,從有人上書提出廢除人殉制,可以看出當時人殉現象的廣泛存在。時儒生董仲舒上書,稱“鹽鐵皆歸於民;去奴婢,除專殺之威。薄賦斂,省徭役,以寬民力。然後可善治也。”“去奴婢,除專殺之威”,就是建議朝廷打擊當時的人殉現象,這一建議得到瞭劉徹的重視,並影響到隨後諸位皇帝的執政行為。史載,在漢宣帝劉詢在位時,趙繆王劉元要求16個婢女從死,這一醜聞曝光後,劉元一族被取消瞭封國稱號。相關閱讀推薦:解密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三大著名“洗澡門”事件揭秘:古代被小舅子霸占瞭老婆的史上最倒黴駙馬揭秘: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觸目驚心的四大名藥古代第一個裸模:因讓人畫玉體而落得悲慘結局中國古代月薪制始於哪個朝代?辭職選擇什麼時間古代思想罪中最荒唐的罪名:原來心裡有埋怨也是罪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與當初抓住戰俘就殺掉,到後來將之當作奴隸使用,是人類的一大進步一樣,漢朝反對人殉,也是一件值得大寫特書的事情。但是,漢朝反對人殉,隻是劉姓皇帝的觀點。其一些記載來看,此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走馬燈般輪流坐莊的小皇小帝,並沒有禁止人殉。即便唐、宋這樣曾以官方形式禁止過人殉的大王朝,也有殉葬的傳聞出現。而同一時期的少數民族政權下,人殉制相當盛行。如北方的匈奴,人殉不絕。  蒙古在進入鐵木真(成吉思汗)時代時,其社會形態仍處於奴隸社會,比中原的封建社會要落後多瞭。1227年8月成吉思汗死後,就有大量活人殉葬。時馬可·波羅所聞,成吉思汗死後,“在運送靈柩的途中,護送的人要將途中遇到的所有的人殺死作為殉葬者,並對他們說:‘離開現世到陰世去服侍你們駕崩的主人吧。’”、“當蒙哥汗的屍體運往阿爾泰山時,護送的兵馬沿途殺死瞭將近兩千人。”除瞭這些不幸的殉葬者外,還有40名生前服侍過成吉思汗的美女,與他生前騎過的戰馬一道,被活活殺掉殉葬。此後的元朝皇帝死亡後,多少都有活人殉葬。  行文至此,再說說朱元璋。1368年朱元璋應天(今江蘇省會南京市)稱帝,宣佈鐵木真一手建立起來的蒙古大帝國的傾覆。很顯然,前朝的制度會影響到新王朝,可以推測,蒙古人推崇的殉葬惡俗給朱元璋的帝王心理造成瞭潛在的影響,加上人殉在中原民間並沒有完全絕跡,朱元璋重新祭起人殉,死灰復燃就有瞭一種必然。可見,朱元璋的“人性倒退”是有歷史背景的。當然,這隻是一種分析,具體朱元璋當年是怎麼想的,已沒有人能夠知道。還有一個內容,即殉葬者結束生命的方式,這也是殉葬史上最大的謎團之一。   當然,結束殉葬者生命的方式很多,最直接,也是最省事的手段當是“砍頭”,直接將殉葬者帶到墓地,就此弄死。但這在種手段為後世棄用。原因是,不能保留全屍體。後世講究全屍時,獵殺方式就不會是砍頭瞭,直接將其放血刺死。所以,砍頭多在早期或犧祭時才出現。對奴隸社會等早期奴隸主墓穴考古中,曾發現殉葬者的頭被有規則地排列在一起,而屍身則另擺一處,推測就是生前遭砍頭。還有一種,古人築墓有用人頭作祭的習俗,在墓穴開挖的不同階段,都會將人頭與豬頭狗頭一樣砍下來,當作“牲”來作祭。目前考古發掘出的殷墟M1001號墓塚,殉葬者超過164人,與墓主同穴有96人。附近有大片祭祀坑內有量很大的人體骨架,全部屍首不全,這些殉葬者被結束生命時都應該是砍頭。WKGM1號墓,墓室內有規則擺放著34顆人頭,這些都是殉葬者的頭顱,也應該是遭砍後葬入的。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偶像切·格瓦拉實施的大屠殺:懷孕婦女被處死!

  1961年4月17日,一位名叫阿米莉婭的女青年被當作反革命者處死。聖誕前夜,一名身懷六甲的婦女被處死。據記錄共有219名婦女經過審判被處死,其餘被處死的婦女則未經審判。  血色浪漫  很多人為格瓦拉的死亡迷醉,那聖人般的最後一瞥,讓他迅速成為60年代青年人的偶像。但是,恐怕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死亡,正是格瓦拉的獨特嗜好。  “他的做法就是在最危險的境地裡,用最冒險的方法解決問題……”,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這樣評價他的老搭檔。如果缺少格瓦拉自己寫下的日記,我們現在就很難看到一個走下神壇的格瓦拉。  1967年4月,在和別人談論作戰經驗的時候,格瓦拉將他的經驗總結為:“仇恨是鬥爭的一個要素,對敵人刻骨的仇恨能夠讓一個人超越他的生理極限,成為一個有效率的,暴力的,有選擇性的,冷血的殺戮機器。” 格瓦拉在他的早期著述中也體現瞭這一思想。在他的《摩托日記》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我覺得我的鼻孔在不停的擴張,因為它聞到瞭火藥的強烈味道和敵人的身體散發出的血腥味。”   在其他時候,這個年輕的革命者更是分不清普通的死亡和殉難之間的輕重。1954年格瓦拉在危地馬拉寫瞭一封信給母親,當時,他們親眼看到革命政府被推翻。格瓦拉在信中敘述:“這真是太有趣瞭,我看到炸彈,然後是一場場的演講。這裡有太多好玩的事為我平淡的生活帶來瞭樂子……”  人們發現一張格瓦拉在1957年寫下的工作部署,這時的格瓦拉和卡斯特羅正從墨西哥轉移到古巴。格瓦拉寫到:“這裡是古巴叢林,我們生龍活虎地戰鬥著,我們渴望的是敵人的鮮血。格瓦拉認為對敵人絕不能手軟,一定要用酷刑。”  1957年格瓦拉槍殺瞭一個遊擊隊員歐蒂米奧,因為他懷疑歐蒂米奧向敵人透露信息。“我用32口徑的手槍解決瞭這個麻煩,就站在他腦袋的右邊……現在,他的一切都是我的瞭。”殺完人後,格瓦拉如是說。  然後,他又把槍對準一個鄉下人,隻因為他為歐蒂米奧求情。在完成這一切後,他在寄給父親的信中寫道:“我得承認,爸爸,在那一刻,我發現我真的喜歡殺戮。”  格瓦拉還非常殘酷地對待那些不是敵人的敵人,當一個17歲的童軍被押到格瓦拉面前時,格瓦拉沒有絲毫猶豫地槍殺瞭他,美國裔古巴作傢Fontova在《探尋真實的格瓦拉》一書中敘述瞭這件事:盡管這個孩子一再求饒,述說自己是一個寡婦的獨子,手上從未沾染過鮮血,參加巴蒂斯塔的軍隊也隻是為瞭那份餉金,好每個月寄給自己的母親。  一些新的著作披露,在反對巴蒂斯塔的戰鬥勝利後,格瓦拉的部隊開進哈瓦那,他策劃處死以及放縱私刑致死的人就有12個。這些人中包括證據確鑿的敵人,嫌疑人,以及一些不該在錯誤時間在那個地方出現的無辜的人。相關閱讀推薦:格瓦拉沒有等到:卡比拉卻看到瞭剛果革命勝利切格瓦拉是誰 切格瓦拉簡介 切格瓦拉怎麼死的偶像之外的切·格瓦拉:攝影傢、慈父與好丈夫 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格瓦拉在1959年最初的幾個月的大屠殺有的與復仇和正義都沒有關系,而是理性而冷血的行為。這似乎是他對保護革命成果的一種認識——為瞭防范復辟。他看到過危地馬拉總統阿本斯被推翻,他認為阿本斯的錯誤在於沒有及時處死他潛在的敵人。  在巴蒂斯塔政權垮臺後,卡斯特羅讓格瓦拉掌管卡瓦尼亞堡監獄。格瓦拉命令他的手下給所有的人定罪,“要用革命的手段毫不留情地鏟除敵人。”  Fontova還得到瞭當時卡瓦尼亞堡監獄牧師沙勿略的證詞。沙勿略作為當時安撫這些死囚的牧師,這樣描述當時的狀況:“那裡大概有800個死囚,他們擠在隻能容下300個人的房間裡。這些人是前巴蒂斯塔政府的憲兵和警察,也有的人是記者,以及少部分的商人……切·格瓦拉負責上訴法庭的工作,但是,他從來都是維持原判——死刑。”“我在5月就離開瞭,就我看到的而言,他們處死瞭55個人……我們稱他為屠夫,因為他喜歡殺人……”

朱元璋為何用鐵裙刑處死早產妃子?懷疑其不貞

  朱元璋為什麼要用鐵裙刑處死朱棣生母?“鐵裙之刑”,就是用鐵片做成裙子給人穿上,然後把人放在火上烘烤。 朱元璋有一個妃子叫“碽妃”,由於她未足月就生下瞭朱棣,朱元璋懷疑她有私通之嫌,龍顏大怒,賜碽妃“鐵裙”之刑“鐵裙之刑”和騎木驢一樣是對女性囚犯的刑法,刑具受熱,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鐵烙,其慘狀不言而喻,結果可想而知,其帶有嚴重的侮辱女性和性虐待的色彩。  老百姓有言,古代皇帝沒有一個不好色的(除瞭小皇帝啊),此言有道理。  雖然朱元璋與馬秀英兩人之間感情極好,但並不是說朱元璋的後宮生活就不豐富,朱元璋也是男人,是男人就喜歡美女,他性生活同樣出色。  《明會典》稱,“太祖四十妃嬪,惟二妃葬陵之東西,餘俱從葬。”又有史書稱是四十六嬪妃。不論到底哪一個數字正確,至少可以證明一點,朱元璋死前碰過的女人不低於40名。  具體見《國榷》中記載,有昭敬充妃胡氏、成穆貴妃孫氏、淑妃李氏、安妃鄭氏、莊清安榮惠妃崔氏、安妃達氏、碽妃、寧妃郭氏、惠妃郭氏、順妃胡氏、郜氏、韓氏、餘氏、楊氏、周氏、貴妃趙氏、賢妃李氏、惠妃劉氏、麗妃萬氏,等等。   朱元璋對女人管理很嚴,甚至很殘酷。一旦發現身邊的女人對他不忠,或如劉邦的老婆呂雉那樣有“紅杏出墻”之嫌,那必死無疑。民間有一種說法,朱棣非馬皇後所生,其母親是碽妃。但生下朱棣後,碽妃便受鐵裙之刑慘死。  “鐵裙刑”是中國古代男人懲罰不忠女人的一種酷刑:將鐵片做成刑具,形如裙子,逼犯人穿到身上,然後把“裙子”放在火上烘烤。刑具受熱,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鐵烙,其慘狀不言而喻,結果可想而知。  碽妃懷孕不足月便產子,受鐵裙之酷刑。  朱元璋為什麼要這麼對待自己早產的女人?原來朱元璋懷疑她與人私通懷孕。當然,朱棣生母之死是一種民間傳說,並不真實。但是,從中透露出朱元璋對待不忠女人的態度,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鐵裙之刑  “鐵裙之刑”,就是用鐵片做成裙子給人穿上,然後把人放在火上烘烤。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明朝歷史上朱元璋血洗湖南之事是真是假?明太祖朱元璋為什麼會相中紫金山作為自己的寢陵揭秘朱元璋殺胡惟庸的真正原因!胡惟庸案真相觸目驚心的朱元璋嚴打七大酷刑:發明瞭哪些酷刑?從“胡藍黨案”看朱元璋的殘忍:朱元璋的極端統治分頁:1/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朱元璋有一個妃子叫“碽妃”,由於她未足月就生下瞭朱棣,朱元璋懷疑她有私通之嫌,龍顏大怒,賜碽妃“鐵裙”之刑“鐵裙之刑”和騎木驢一樣是對女性囚犯的刑法,刑具受熱,犯人的皮肉如被烙鐵烙,其慘狀不言而喻,結果可想而知,其帶有嚴重的侮辱女性和性虐待的色彩。  明成祖登位後主持修纂的《明太祖實錄》,以及清人以該實錄史料為主要依據的《明史》,都說朱棣是馬皇後所生,他有三個哥哥,即太子朱標、秦王朱樉、晉王朱棡,朱棣排行第四,還有一個弟弟周王朱橚,他們的生母都是正宮馬娘娘。可是,明清時期文人筆記的材料卻說朱棣的生母是碽妃。相傳,南京明孝陵享殿中供奉太祖朱元璋和他的妻妾序位排列,除太祖與馬皇後正面而坐外,在東面西向的有李淑妃等20多位,而西面東向的隻有碽妃一人。於是,有人認為:朱棣當瞭皇帝,為著將自己說成是正宮娘娘所生,故不得不在公開場合認他人之母為母,而把自己的生母碽妃隱瞞起來;但是祭享她們的時候,又偷偷給生母與眾妃不同的待遇,以使生母在冥冥之中悄悄領會“母以子貴”的殊榮。成祖雖為碽妃所生,但在封建時代皇位嫡傳,為著自己皇位的體面與政權安穩,想方設法抹掉生母的痕跡,所以,後人就很難找到有關碩妃的史料。碽妃可能來自元朝後宮,是蒙古人或者高麗人,相傳因她未足月生下朱棣,被太祖處以“鐵裙”之刑折磨致死。  朱棣生母碽妃是怎麼死的?  傳說一,碽妃因為隻懷孕七個月就生下瞭明成祖,明太祖懷疑其不貞,與馬皇後一起將其以“鐵裙”之刑折磨而死;  傳說二,碽妃因為恃寵而驕,想要以明成祖取代太子,被明太祖知道後下令處死;   傳說三,碽妃生下明成祖,馬皇後非常喜愛,就構陷處死瞭碽妃,將明成祖認做自己的兒子(竊以為,當真如此,馬皇後的“孝慈”封號多少讓人毛骨悚然);  傳說四,明太祖臨死前,下旨讓碽妃陪葬。   不管怎麼說,碽妃都逃脫不瞭“非正常死亡”的宿命。按說,早產這種事情也不是明朝獨有,當年武則天生章懷太子李賢也是因早產而被懷疑,說明太祖疑碽妃不貞,折磨而死,依朱元璋的急脾氣,應該是在盛怒之下,當即瞭斷才對。可史料上說“周王,燕王之母弟。”,即周王是燕王的同母弟弟。如此一來,秋後算帳,最快也要一年。不知“眼裡不揉沙子”的太祖皇帝是以怎樣的心情再次臨幸“不貞”的碽妃,又在其生下周王後,將其折磨死的。  至於“恃寵而驕”,從碽妃卑微的封號上來看,她也不過是一個比淑妃等級還要低的妃嬪,與“成穆貴妃”還有相當的差距。在皇宮中,封號的晉升代表瞭該女子受寵的情況,這點我們可以從明憲宗寵愛的萬貴妃的封號 上看出來。即使碽妃真的得寵,自己的兒子也不過排行第四,且是庶出,明太祖又是最在意嫡庶禮制的“模范”,就算她為兒子爭,爭得過太子,也爭不過排在前面的秦王、晉王。分頁:2/9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古代針對女囚的十大酷刑排行榜:古代便有單獨的女牢,凡婦女犯罪之人犯皆囚禁於內。在古代社會,女人千萬不能淪為女囚,而一旦淪為女囚,輕則在堂上被裸體笞杖,即「杖臀」,或叫打屁股;重則被脫掉褲子遊街示眾,名曰「賣肉」。  在衙門的黑牢獄中,苦難最為深重的,恐怕要算是女囚瞭。古代對婦女的貞節非常重視。監獄之中男女混雜,骯臟黑暗,這是人所共知的。婦女一旦進瞭監獄,便成為獄吏、牢子們凌辱的對象,要想保持貞節,事實上是很難的。  NO1.古代懲罰女囚的十大酷刑之一——騎木驢  騎木驢是古代專門懲治那些勾結奸夫謀害親夫的女人所用的酷刑。據《二十四史演義》說,明末的騎木驢是這樣的:先在一根木頭上豎起一根木柱,把受刑的女子吊起來,放在木柱頂端,使木柱戳入陰道內,然後放開,讓該女身體下墜,直至木柱“自口鼻穿出,常數日方氣絕”。  木驢,為裝有輪軸的木架,載犯人示眾並處死。

變態的魔鬼納粹美女看守長:女囚胸大就得處死!

  自古以來,德國就是盛產美女的地方。德國人的主體——日耳曼民族自遠古時代從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南下,定居在歐洲大陸中部。在這裡,他們又吸納瞭來自東部的哥特人、馬紮爾人、斯拉夫人,吸納瞭從西部遷入的高盧人、色爾特人,吸納瞭從南部到來的羅馬人、倫巴地人、薩賓人等各種民族成分,造就瞭具備眾多人種優勢的特征,孕育出一代又一代舉世聞名的美女。大多數德國婦女身材修長而豐滿,卻又不顯贅肉;淡粉色的皮膚與一頭濃密的金發相得益彰;較長的蛋形臉線條分明,鼻梁高挑,碧藍色的大眼睛好似秋波蕩漾,兩片紅唇構成的嘴較大,但又沒超出得體的范圍。  再配上豐乳圓臀,即使最強調禁欲的清教徒,也難免要多看上兩眼。難怪當年叱吒風雲、不可一世,令歐洲各地居民無不談虎色變的匈奴首領阿提拉,經歷瞭幾十年戎馬生涯後,英雄氣短,不禁拜倒在一位日耳曼少女的石榴裙下,樂極無悔地在她的懷抱中溘然長逝。數百年後,又是一位來自德國黑森公國的小公主索菲婭,孤身一人來到異國他鄉,憑借美貌與計謀,征服瞭俄羅斯帝國的君臣,搖身一變而成為令整個歐洲刮目相看的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  然而另一方面,遠在中世紀就有這樣的傳聞:世界上無論哪個國傢,都是男人比女人殘忍;隻有德國相反,那裡的女人比男人還要兇殘。在納粹當道的年代,數以百萬計的德國婦女為希特勒蠱惑人心的說教所迷惑,大約有2300萬名德國婦女加入瞭納粹黨及其所屬的希特勒主義青年團、德國少女聯盟等各種各樣的法西斯團體,數萬名中青年婦女穿上瞭褐色的黨衛軍制服,戴上瞭主體為萬字符號的袖章,狂呼:“哈伊,希特勒”,4000—5000名女青年充當瞭集中營和滅絕營的看守,掄起皮鞭和棍棒,對無辜的猶太囚犯大打出手,直至把他們趕進毒氣室。   數以百計的德國、奧地利女護士,直接投身於T-4行動,把註射器、灌腸器變成殺害重病人的兇器;還有數十名兇悍的德國、奧地利少女,直接開槍殺害無辜的猶太居民,成為臭名昭著的特別行動隊的一員。此時,德國婦女的美貌已黯然失色,她們的負面因素卻無以復加地惡性膨脹,演變出來一大批窮兇極惡的女戰犯。伊爾瑪·格蕾澤就是其中一位。  伊爾瑪·格蕾澤——酷好殺害美女的美女  伊爾瑪·格蕾澤,生於1923年,1945年被美國占領當局組織的軍事法庭判處死刑時,隻有22歲。她並非出身名門,卻以小小年紀就成瞭一名狂熱的納粹黨徒。她所學專業是護士,卻選擇瞭集中營女看守的行當。憑著虐待、折磨、殺害猶太女囚的異乎尋常的熱情,她十八九歲時就獲得瞭令眾多女看守羨慕不已的鐵十字勛章,在20歲之前又被破格晉升為女囚集中營的看守長。  從相貌上看,她是一個無可挑剔的美女,不僅她所任職的拉芬斯佈呂克、奧斯維辛、貝爾森三個集中營的男女看守這樣評價,就連被她毒刑拷打的女囚,也眾口一詞地承認這一點。但若從心靈上看,她所具備的無疑是蛇蠍一般的心腸,就是在以兇狠成性的納粹女看守當中,也是相當突出的。她出言粗鄙,姑娘本不該說的淫穢話語常常脫口而出;她放蕩成癖,先是在男性看守中物色過幾個小白臉,以後相當長時間內同風度翩翩的門格爾醫生做瞭露水夫妻;以後發現門氏用情不專,甚至同猶太、茨岡女囚私通,她氣得要命,同他一刀兩斷。最終,她追隨粗壯如牛的比克瑙男囚營長官克拉莫來到貝爾森集中營,成瞭他的情婦。但是,這些劣跡並不構成罪行。她之所以被推上斷頭臺,還在於她極其殘酷地殺害瞭成百上千的女囚。相關閱讀推薦:慘不忍睹:納粹最大的婦女集中營 女人屍體成堆因為過於剛直而被掩蓋的納粹戰將:龍德施泰特審判納粹戰犯:希特勒的秘書鮑曼失蹤之謎被解開揭秘:二戰後美國情報機構為納粹分子提供庇護佈倫堡元帥簡介:納粹德國唯一的戰爭部長【圖】分頁:1/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在比克瑙分營的女囚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美女見到門格爾,可以起死回生;美女見到格蕾澤,卻要出生入死。確實有不少這樣的事例:出於好色,門格爾把不少美貌的猶太女囚,從毒氣室前拉到自己的診室,使她們至少是暫時逃離瞭死亡;而更多的猶太女囚,僅僅因為自己的美貌,被忌妒成性的格蕾澤無端殺害。據傳,門格爾和格蕾澤斷絕露水夫妻關系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於讓一個絕色猶太女囚是生還是死的分歧上。  那是1943年秋天的一個下午。門格爾照例在執行“挑選”的公務,3000多名剛剛走下火車的荷蘭猶太人挨個從他面前走過,並按照他的手勢分別走到左邊或者右邊。忽然,一個身材高挑、留著棕紅色披肩長發的姑娘,猛然一下子跪在門格爾面前,抱住他的皮靴,苦苦哀求道:“救救我吧,仁慈的醫生,我才23歲呀。”門格爾低頭一看,不禁心花怒放,他感覺今日總算找到瞭“傾城傾國”一詞的真實寫照。這個姑娘,粗看很像自己曾經朝思慕想的黨衛軍女醫生赫爾塔`歐勃霍澤;細看起來,卻比後者更年輕,更白嫩,一雙大眼睛也更加深邃動人,乳房則更加高聳豐滿……在眾人面前,他不得不壓抑一下滿腔的欲火,用力將她拉起來,和顏悅色而又莊重地說:“放心吧,姑娘,你一定會得到一個稱心如意的工作。”“真的嗎,醫生?”姑娘還是有些不放心。“當然,我門格爾醫生向來一言九鼎。等我把這些人安排好,馬上帶你去報到。現在,你先站在我身後等一等。”他用力握瞭握姑娘的手,“隻管放心,我是絕對可以信賴的”。   這一幕,被十幾米開外的格蕾澤看得一清二楚,她頓時醋意大發,一個箭步奔瞭過去。她的從天而降,使門格爾不禁大吃一驚。他深深知道,格蕾澤對其他美女的忌妒簡直到瞭病態的地步。一旦發現集中營裡出現瞭跟自己相差不多甚至勝似自己的美貌女囚,她就要歇斯底裡大發作,千方百計地把她們折磨死。想到這裡,他本能地感到,他的好事要吹。“格蕾澤,你好呀。好幾天沒見瞭……”“好個屁,你心裡還有我,今晚上等著金屋藏嬌吧。”話鋒一轉,她沖著那個心魂甫定的猶太姑娘吼起來:“好一個美女,居然連醫生也要勾引,今天老娘叫你舒服個夠。”說著,一個箭步躥到姑娘面前,掄圓瞭皮鞭向她的臉上猛抽,姑娘臉上頓時出現瞭一大條紫痕。  門格爾連忙上來勸解:“她哪裡得罪瞭你,我罰她關刑罰室還不行。”“哼,你能罰她,鬼才會相信,八成罰她進瞭你的被窩。”門格爾一陣臉熱:“你說話不能有點分寸嗎?你我都是有身份的人,當著那麼多囚犯……”“老娘今天豁出不要臉瞭,非要她的命不行。看哪個猶太女人、茨岡女人還敢勾引德國醫生”。她怒火萬丈,一把推開門格爾,揮舞皮鞭向姑娘臉上不停地抽來抽去。沒有多一會兒,姑娘的臉已經腫成一個紫茄子,血珠不停地往下滴。格蕾澤的火並沒有消去,鞭子倒是停下來瞭,一個更惡毒的念頭又映入腦海。“來人,把她的上衣扒下來。”  兩個女看守立刻跑過來,迅速地執行命令。“你這對大奶子也不能留下,省得你又去找那些不要臉的德國男人賣弄風騷。”她用手一指姑娘的胸部,吩咐那兩個女看守:“給我使勁地抽,什麼時候我叫你們停,你們才能住手。”女看守上下揚鞭,很快招致姑娘聲嘶力竭的哭號。不知抽打的時間持續瞭多久,但見姑娘的胸部血肉模糊,兩隻高聳的乳房早已不知去向。“住手吧,怎麼樣,小姐,今天夜裡去敲門格爾醫生的房門吧,你知道你現在有多麼美。快去拿鏡子給她照一照。哈哈……”格蕾澤覺得總算出瞭滿腹的怒氣。“滾吧,看你也沒有幾天蹦頭瞭。”分頁:2/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不行,”格蕾澤心中暗想,“門格爾是個挺高明的醫生,他會不會給她治愈呢?”想到這裡,格蕾澤不禁打瞭幾個寒戰,“這太可怕瞭,看來斬草還得除根”。她向剛剛緩緩離去的姑娘大喊一聲,“你回來,猶太婊子,事情還沒完”。“我要叫你徹底死瞭這條心”,“現在躺在地上,兩條腿叉開”。姑娘使勁瞪瞭她一眼,極不情願地落實她的指令。“你他媽快一點”,格蕾澤上來又是一腳,把被折磨得渾身虛軟的姑娘踢倒在地。姑娘的兩條腿剛剛分開,格蕾澤端起手槍對著她的陰部就是三槍。血乎乎地浸紅姑娘的褲子,她尖叫瞭一聲,再也不動瞭。  不僅俊俏的女囚會被格蕾澤無端害死,即使長相一般但擁有一雙豐滿的乳房的囚犯,也會被格蕾澤視作大逆不道而狠下毒手,千方百計把她們的這個優勢毀掉。有時,她親自動手,把女囚的乳房抽爛;有時,她把這個任務交給女看守;有時,她還會請來一個綽號叫“神鞭”的黨衛軍惡棍。他的絕技是在幾米之外,用一根極長的牛鞭,把女囚的奶頭抽斷,而且迄今為止保持百發百中的紀錄。在比克瑙分營,至少五六十個女囚的乳房被她無情地毀掉,而且其中大多數人仍沒有逃脫被殺死的命運。  懷孕的女囚也是格蕾澤打擊的重點,她的邏輯是:說不定這個猶太娘們會生出一個長大後比我還美的小崽子。她一旦發現某個女囚有懷孕的跡象,馬上就打發她進毒氣室;有時還要朝孕婦的腹部一陣猛踢,直到把她踢得流產或者被折磨死。   至於挑選出已不適合勞動的女囚進毒氣室這個主要業務,格蕾澤反倒不是很熱心,因為那些衰老、幹瘦、拖兒帶女的女囚,無論哪一個也不會在相貌上對她構成威脅。她不止一次把這項工作交給對此津津樂道的女營副看守長哈斯女士。但是,有一點她絕不含糊,那就是,無論哈斯準備把多少名女囚送進毒氣室,她都會毫不猶豫地簽字表示同意。  萬般無奈地走上瞭絞架  直到被押上貝爾森集中營審判案的被告席,格蕾澤才領會到驚恐和憂愁的滋味。她曾經大喊冤枉,因為所有一切的罪行都是按上峰的指令執行的,她作為一個小女子怎能抗命不遵;她也曾效法那個曾被她鄙夷不屑的猶太姑娘的做法,在死神降臨之前自報“我才22歲呀”的妙齡,企圖引起人們的憐憫;她也曾破釜沉舟,在一個難得的瞬間悄悄地拉著一個英國老法官的衣袖,用不流利的英語說,我願意當你的女仆,伺候你一輩子……但是,所有這一切都無濟於事。甚至連強調應用德國的法律對納粹戰犯進行定罪和量刑的英國法官,也認為格蕾澤十惡不赦。那位上瞭年紀的法官,望著格蕾澤如花似玉的美貌,未嘗沒有一絲心動。然而,按照哪一國的法律,格蕾澤的罪惡都隻能判處死刑。他萬般無奈地對格蕾澤說:“姑娘,我實在無法幫助你,你的罪孽實在太大瞭。在你心中,到底還有沒有上帝呀?”1945年12月的一天,因憂鬱而面容變得十分憔悴的格蕾澤,萬般無奈地走上瞭絞架。分頁:3/10頁  上一頁12345678下一頁  慘不忍睹:納粹最大的婦女集中營 女人屍體成堆  奧斯維辛是波蘭南部的一個小鎮,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納粹德國在這裡建立瞭最大的集中營,這個小鎮因此聞名於世…..奧斯維辛集中營的指揮官魯道夫·胡斯供認,多達300萬人死於該集中營。….德國軍官貝爾森在一車屍體前照相….

古代下流刑法怎樣用動物處死囚犯?十大動物行刑

  這種行刑方式的歷史可能比人類的文明史還久遠,當人類尚在用石塊與棍棒與自然抗爭時,用藤索捆綁起一個違規的同類去讓動物糟踏乃是最簡單的致死手段。  數十個世紀以來,因所用動物的不同,犯人或被吞噬,或肢體殘損,甚或被壓死。  動物行刑,專指用動物行刑,殘忍的統治階級驅使違規的同類讓動物糟踏的致死手段。這種非人道行刑方式的歷史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悠遠。最早的記載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亞蘇巴尼巴爾曾把囚犯扔給巨犬做大餐。用大型食肉動物來對付赤手空拳的人,是鄙視“恃彌凌弱”的中國人所嗤之以鼻的。  1.糊錫類 扔給鱷魚吃掉  眾所周知,公元前7世紀,亞蘇巴尼巴爾,亞述國鼎盛時期的國王,就曾經把他的囚犯扔給巨犬。埃及人也做過同樣的事情,隻不過他們更喜歡用鱷魚罷瞭。  馬達加斯加皇後拉娜瓦羅挪一世以殘暴聞名,被稱之為“女尼祿”,她特別鐘情於糊錫類的動物。  直至1861年去世為止,拉娜瓦羅挪一世每年都要處死上萬人,而其中大多數囚犯都是奉命在滿是鱷魚的河中遊泳而亡。 拉娜瓦羅挪一世每年都要處死上萬人  2.象踩之刑 用大象處死犯人  在伽太基和印度,犯人被大象碾作粉塵。  19世紀初的遊記作傢杜蒙·杜爾維耶在他的《環遊世界》一書裡,向我們描述瞭在錫蘭時,他曾經親眼目睹過怎樣用大象行刑:大象用鼻子將犯人卷起,拋往空中,犯人落在大象的擦牙上,穿透身體而亡。  象踩之刑是一千餘年以來東南亞、南亞地區處死犯人的主要方式。經過專門訓練的亞洲象被當作劊子手廣泛運用於刑罰,既可以使受刑者立即斃命,也可以使他們遭受長時間非人折磨而慢慢死去。在印度文化圈,作為劊子手的大象被王室所供養,代表著王公的絕對權威。  象踩之刑往往吸引著歐洲旅行傢的“眼球”,令他們感到恐懼。其場景在當時的遊記中曾大量出現。此刑罰終在18至19世紀期間被殖民當局禁止。此刑罰也曾被一些西方國傢(例如古羅馬、迦太基)所采用,主要用於處決嘩變的士兵。歷史上,在處決犯人時,象一直為馴象人所控制,以便君主能在行刑之時突然恩赦犯人。此類事件在一些亞洲王國的史料中有記載。暹羅國王馴養象,讓象使受刑者在地上翻滾,使犯人不會劇烈疼痛。相傳莫臥兒帝國的蘇丹阿克巴大帝曾使用象踩之刑來懲罰叛亂者,據推測,王公們把象踩之刑當作一種神明裁判,因而有不少人在這種殘酷的刑罰中保全瞭性命。有一次,阿克巴命令將一個人用象投擲,在如此虐待瞭五天之後赦免瞭他。   在中世紀,象踩之刑為一些西方的帝國所采用,包括著名的拜占庭帝國、薩珊王朝、塞爾柱帝國和帖木兒帝國。薩珊國王霍斯勞二世的後宮擁有3000名妻子和12000名女奴。當他指定阿拉伯的基督徒那阿曼(Na’aman)的女兒為後宮時,遭到瞭那阿曼的拒絕,理由是他不允許女兒成為一個瑣羅亞斯德教教徒的妻子。因此被國王用象踩之刑處死相關閱讀推薦:觸目驚心的朱元璋嚴打七大酷刑:發明瞭哪些酷刑?盤點古代史上的五大法定殘酷死刑:古代常見刑罰!揭秘三國時代十大酷刑:竟有和美女孫尚香同床!女人也被宮刑!古代令人毛骨悚然的五種幽閉之刑盤點古代最臭名昭彰的十大酷刑:個個慘無人道!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3.虎庭  據阿爾都爾.馬金說,亞洲和中東的暴君常用獅子、豹子和老虎作為行刑的劊子手。這些動物,尤其是老虎,常被當成“法官”來養。犯人被帶至法庭受審,手無寸鐵或持有一件不起作用的武器.例如說沒有開刀的匕首,而法庭便是由這樣的六隻猛獸組成。“如果他有罪,”作者說,“這些正直但是饑腸轆轆的‘法官’就會毫不留情地判他死刑並吞瞭他。如果‘法官’們不餓,或者這個嫌疑犯似乎不合它們胃口,他就被認為或假定為無罪,往往可以重獲自由。”  荷蘭遊者斯特拉沃裡納斯證實瞭虎庭的存在,因為18世紀在印度,他就曾經親身參與這種奇怪的審判方法。他說有一個犯人被扔進瞭虎穴,可是得以僥幸地脫過些“法官”的審判,因為他騎在其中最大的一頭老虎的背上。  “這頭老虎看來很隨和,因為它就這麼任由它的騎士緊緊揪住它的尾巴,剩下來的那些老虎也許就不是那麼好對付瞭,但是它們也不敢襲擊這個犯人,因為他仍然間坐上瞭這樣一個尊貴的位置。”這個不幸的人本應該就此逃命,可還是被王子的衛兵給殺瞭。  也是在印度,1812年在孟加拉邦,兩個人被扔給瞭一隻老虎。其中的一個很快便被咬死瞭,但是另一個經過兩小時的激烈搏鬥,終於用所謂的防衛武器——那把沒有開刃的匕首殺死瞭他的“法官”。他不僅被赦免一死,領主還向他致敬,並進瞭他許多禮物。一直到19世紀中葉,在印度和印度支那的某些地方,這一類的法庭角鬥仍然存在。因為一直到那個時代,人們仍然認為老虎肩負著懲罰罪人的神聖使命。   4.鳥類  還有兇殘的鳥類,也沒有為那些心理反常的人所忽略,因為他們總是在找尋著別致的行刑方法。宙斯處死普羅米修斯不就是極好的一例嗎?這位從天上盜取火種,在某種程度堪稱人類造物主的天神便被綁在高加索的一塊巖石上,這樣惡庭就可以隨時來噬取他的心肝,好讓他永不復生。

中國史上唯一被凌遲處死的君王:太平天國洪天貴福

  在古代,幹君王這門職業絕對是風光八面,但是能夠做到善始善終者卻不多,而死於非命者卻不勝枚舉,其中被凌遲處死的君王卻僅有一人,他就是太平天國的末代君王洪天貴福。  洪天貴福,1849年出生於廣東花縣官祿埗村,太平天國創始人洪秀全的長子。當洪天貴福7歲時(即1856年),爆發瞭天京事變,天京城血流成河、腥氣沖天,大將軍石達開也憤而出走,帶走大批精兵銳卒,太平天國形勢急轉直下。李秀成、陳玉成、洪仁玕等人臨危受命,雖有回天之願,終究獨木難支,太平天國敗局已定。  1864年,洪秀全死後,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洪天貴福終於必須出來歷練自己瞭,年僅16歲的他便繼承瞭他父親洪秀全的王位,稱“幼天王”。當時正值清軍和天國軍交戰之際,然湘軍勢如破竹,天國軍隊卻節節敗退,天京城破在即,對於一個剛即位的幼天王洪天貴福來說,既沒有處事的經驗,亦沒有臨敵的策略,這種局面根本就不是他所能夠應對的。  1864年(同治三年)7月19日,天國都城天京(今南京)淪陷,後突圍至廣德,由幹王洪仁幹等護衛,經皖南入江西,準備與侍王李世賢、康王汪海洋部會合,但行至江西石城時,一千餘人的護衛部隊被清軍擊潰,洪天貴福隻身逃脫,藏身於一山洞內四日,後來實在饑餓難耐,外出覓食。適值10月,正是秋收季節,當地人有雇人割稻的習慣,稱香客。洪天貴福求人剃瞭頭,化裝成香客割稻,但幼天王洪天貴福畢竟是一國君王,哪裡吃得下這般苦,很快被搜尋的清軍發現,10月25日,洪天貴福被俘。   緊接著,洪天貴福被押解到江西,在江西巡撫衙門受審時,其表現出的懦弱無知和卑躬屈膝足以令人目瞪口呆。  在江西巡撫衙門受審時,洪天貴福將太平天國的事情統統推在洪秀全和洪仁玕、李秀成等人頭上:“那打江山的事都是老天王做的,與我無幹。就是我登基後,也都是幹王、忠王他們做的。”並借機表達瞭自己願作大清順民的殷切希望:“廣東地方不好,我也不願回去瞭。我隻願跟唐老爺到湖南讀書,想進秀才的。是實。  這裡提到的唐老爺名叫唐傢桐,湖南人,奉命押解洪天貴福到南昌。顯然在押解過程中,唐傢桐對洪天貴福誘之以利、動之以情,哄騙洪天貴福乖乖招供。洪天貴福不過是一個從沒出過大門的無知少年,哪裡能是唐傢桐的對手,他將唐傢桐視作可信賴、可依靠之人,於是唐傢桐變成瞭他的“老爺”和“哥哥”:“我先是幼天王,今是跟老爺的人。我做唐老爺弟弟。我年輕,道理我有些不曉,望大人老爺憐我年幼,莫怪我。今蒙唐老爺待我甚好,我就放心瞭。”   不僅如此,洪天貴福還給唐傢桐先後寫過4首打油詩,如下:  老爺見識高,世世輔清朝;文臣兼武將,英雄蓋世豪。  跟到長毛心難開,東飛西跑多險危;如今跟哥歸傢日,回去讀書考秀才。  如今我不做長毛,一心一德輔清朝;清朝皇帝萬萬歲,亂臣賊子總難跑。  如今跟到唐哥哥,唯有盡弟道恭和;多感哥哥厚恩德,喜謝哥恩再三多。  洪天貴福這邊做著去湖南讀書做秀才的白日夢,清政府那邊已經磨刀霍霍瞭。1864年11月18日,這位一心求生的幼天王洪天貴福最終還是沒能逃脫死亡的命運,在南昌被凌遲處死,時年16歲。  堂堂天平天國的君王洪天貴福,居然落得被凌遲處死的下場,真是慘絕人寰,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相關閱讀推薦:寶藏之謎:太平天國至今未能解開的兩大寶藏之謎揭秘:洪宣嬌是太平天國有功之臣還是紅顏禍水?太平天國將領石達開為何被凌遲?石達開慘死之謎太平天國領袖們的後宮制度:洪秀全擁有後妃88人太平天國幼天王洪天貴福最後的日子:結局慘被凌遲

崇禎兒子的悲慘結局:躲藏一生76歲被康熙凌遲處死

  導讀:清兵入關後,各地明皇室上層人物被誅殺盡凈,隻有崇禎之子朱慈煥僥幸活瞭下來,並且活到瞭70多歲,才被凌遲處死。  各地明皇室上層人物被誅殺凈盡,隻有崇禎之子朱慈煥僥幸活瞭下來,並且活到瞭七十多歲。  朱慈煥幼時被封為永王,在成大長人的皇子中排行第三。明朝滅亡那年,他剛剛十二歲,和兩個哥哥一起被李自成軍俘獲,又一起被李自成挾裹出北京城南下。  李自成兵敗後,朱慈煥開始瞭亂世飄零。他乞討到瞭一戶王姓鄉紳傢。鄉紳見他氣質特別,“細詢根由”。沒有城府的朱慈煥透露瞭自己的身份。王鄉紳是故明官員,見皇子淪落到如此地步,不禁“執手悲泣”,冒著風險收留瞭他,給他改名王士元,與自己的兒子一起讀書。  五年之後,王鄉紳病故,王傢不願意繼續收留他,他隻好流浪到江南當瞭和尚。後來浙江餘姚一位胡鄉紳到廟裡遊玩,見二十出頭的朱慈煥容貌清秀,氣質不俗,又滿腹詩書,十分健談(幾十年後,蓬萊人李力遠遇到朱慈煥,稱其“豐標秀整,議論風生……學淵博,且工手談,精音律”,可見朱是一個非常有才華的人)。胡鄉紳極為欣賞,勸他還俗,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瞭他。於是朱慈煥落戶浙江,也算是成傢立業瞭。結婚後,朱慈煥以教書為業。嶽父去世後,隨著生兒育女,傢累日重,他不得不四處尋找教席,還經常向一些地方紳士打秋風,勉強維持生活。他一生小心翼翼,安分守法,哪裡風聲緊,他就趕緊帶著一大傢逃亡,幾十年間流動於大江南北,歷盡艱辛。雖然一輩子受盡委屈勞累,不過畢竟活過瞭古稀之年,生瞭三個兒子兩個女兒,又有瞭孫子,也總算兒孫滿堂。特別是到瞭晚年,趕上康熙盛世,政治局面日益安定。康熙為瞭爭取民心,六次拜謁明皇陵,行三跪九叩之禮。特別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皇帝拜瞭明孝陵後,還向大臣表示要查訪一個明皇室後裔,來管理明孝陵:  朕意欲訪察明代後裔,授以職銜,俾其世守祀事。古者夏殷之後,周封之於杞宋……爾等與九卿會議俱奏。  雖然朱慈煥不敢出頭去接受康熙皇帝的這個好意,但是皇帝對故明的態度如此“親善”,他認為自己這輩子可以善終瞭。  不料,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大禍發生。這一年四月,他正和東傢在書房下棋,突然闖入一隊官兵,將他鎖拿。   回憶起來,事發的根由是自己幾年前的一次口風不嚴。按理說,環境如此險惡,朱慈煥應該守口如瓶才對。但是,人總是有傾訴的欲望,特別是一個前朝皇子,如今卻落為到處打秋風討飯吃的可憐教書先生,自己身份如此巨大的落差,讓他心裡難免產生巨大的不平衡感。到瞭晚年,朱慈煥覺得自己可以松一口氣瞭,所以有一次酒後向一位交往很久的老友透露瞭一點自己的“秘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這個有爆炸力的消息很快傳瞭出去。浙江東部有一位志在反清復明的念一和尚,聽說這個消息,就在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打起瞭朱慈煥的旗號,在大嵐山起事。朱慈煥聞訊大驚,立刻帶著一個兒子由浙江逃到山東,沒想到兩年之後還是被抓瞭。在抓他之前,官員曾到餘姚他的傢中搜查。他傢中還“有一妻二子三女一媳”,聞聽官兵來捕,氣勢洶洶,知道大事不好,除瞭一個兒子外,其他六個人“皆投繯,六命俱盡”。相關閱讀推薦:崇禎殺瞭多少大將?揭秘悲劇皇帝崇禎的末日瘋狂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明末荷蘭挑釁惹怒崇禎一場大海戰打得其賠款求饒清入關後崇禎皇帝三個皇子的下落:崇禎有幾個兒子崇禎帝是大清國臥底的八個理由!崇禎的真實身份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審訊結果證明他是清白的。雖然念一和尚打著他的旗號,但其實從來沒有直接聯系上他。官員們當庭讓念一和尚來與朱慈煥對質,“及提先生對質,又雲不相識”,證明兩個人根本不認識。  朱慈煥為自己的辯護也是極為有力的。他說:“吾數十年來改易姓名,冀避禍耳……吾今年七十五歲,血氣已衰,須發皆白,乃不反於三晉變亂之時,而反於清寧無事之日乎?且所謂謀反者,必占據城池,積草屯糧,招軍買馬,打造盔甲,吾曾有一於此乎?”  審問官員也覺得朱慈煥所供有理,將審問結果上報給康熙。幾年前皇帝還說過要訪查一位明朝後代來當官,這個朱慈煥看起來是最佳人選,所以官員對他很禮貌,給他好吃好喝,就等著皇帝下處理決定。  不料,事實證明,康熙皇帝所說的“查訪明朝後裔”,其實是葉公好龍。如今,真的“朱三太子”落網,他大喜過望。雖然康熙一生都以“寬大仁慈”聞名,對手又是一個七十五歲手無寸鐵的可憐老人,他卻絕不放過。皇帝發下諭旨:“朱三即王士元,著凌遲處死。伊子……俱著立斬。”   逃亡一生須發皆白的朱慈煥,被押上瞭刑場,眼看著兩個兒子被斬首後,自己又被一刀刀凌遲。至此,崇禎的子孫被徹底消滅,真正是白茫茫一片,真幹凈。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崇禎為何要將名將袁崇煥凌遲處死?被冤殺的袁崇煥

  崇禎三年,鎮守邊關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論死。“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裡,籍其傢。崇煥無子,傢亦無餘貲,天下冤之。”(《明史 列傳147》)這是繼南宋趙構冤殺嶽飛之後歷史上最令人扼腕嘆息的一起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自毀長城冤獄,其回響會伴隨中華歷史,即使千年也依舊餘音裊裊,讓人悲憤痛惜。  袁崇煥坐的是叛逆罪,所謂“磔”即是分屍,比之嶽飛遭遇更慘。趙構殺嶽飛,雖為求茍安,畢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禎殺袁崇煥,則是地地道道的自毀長城,“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征決矣。”  觀崇禎其人的作為,並非如歷史上以往的亡國之君那麼昏庸荒淫,也沒有坐視國事日非而不顧及,“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一度被朝野譽為“明主”,面對危難時局,一心勵精圖治,“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既然崇禎是一個勤於政事的勤勉皇帝,為何會作出此等不智之舉呢?  這和崇禎的性格和心理有關。明朝的朱傢皇帝,皆有近乎病態偏執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剛愎自用,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按現代心理學,所謂偏執癥狀是指帶有妄想性的信念,通常是被迫害性的。至於偏執性人格指對於事實上或想象出來的羞辱,常有過分的敏感和自我牽連,故常有為此給予反擊等想法。此種偏執性性格,人格相對完整,很少出現精神衰退現象。主要癥狀是妄想,但這種妄想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歸納起來有兩個特點:一是這類妄想滲透到妄想者人格的整個結構及特征中,二是妄想發展按部就班、逐漸進展、層次井然、前後協調、條理清楚,從而是自成體系。 崇禎畫像  偏執癥狀從明前朝太祖的多疑刻薄,成祖的狠毒無情,憲宗的濫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中都可以找得到影子。崇禎即位之際,國傢早已積重難返,國事日非,朝上“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 民間“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憂憤之中的崇禎,不免“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愈是如此,妄想性的偏狹愈強烈,到後來,崇禎發展到認為一切皆歸於“士大夫誤國傢”。對身擔重責的大臣,崇禎通常是先寄予極大的,甚至是超出實際的期望,一旦令其失望之後,又一變而為為切齒憤恨,必殺之而後快。故崇禎在位17年,所戮大臣不計其數,其中總督有7人,巡撫有11人。內閣重臣更頻繁替換走馬燈,先後用瞭近五十人。崇禎以唯才是用為標準,有諷刺意味的是,居然滿朝無可撐局面之人。其真無人乎?其個性不容人也。  這樣再論袁崇煥的冤獄,就比較容易理解瞭。崇禎剛開始對袁崇煥也是寄予厚望的。“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咨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 袁崇煥說瞭句不該說的大話,五年平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不過崇禎信以為真瞭,而對臣僚一些紙面上娓娓動聽,卻無實際收效的言論祟幀總是非常反感。這就種下瞭第一個禍根。  事後,深知崇禎性格的給事中許譽卿問及此事,袁崇煥回答:“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許譽卿提醒:“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袁崇煥這才自知失言。所以後來,“崇煥又言:‘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裡,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帝起立傾聽,諭之曰:“卿無疑慮,朕自有主持。’大學士劉鴻訓等請收還之臣、桂尚方劍,以賜崇煥,假之便宜。帝悉從之,賜崇煥酒饌而出。”袁崇煥把話說得太滿,崇禎平邊心切,也不顧是否可行,一味下註,而後又感覺虧瞭本,以至認定袁崇煥辜負其信任,有被欺之感。這種下瞭第二個禍根。  “崇煥始受事,即欲誅毛文龍。”這是第三個禍根。毛文龍雖為地方軍閥,實力也一般,但天啟以來,明廷對其頗為倚重,“累加至左都督,掛將軍印,賜尚方劍,設軍鎮皮島如內地。”而且從戰略上考慮,毛文龍以海島為基地,以遊擊戰術出擊,確實起到瞭牽制清兵的作用。此話題可詳細論述,這裡略過。盡管毛文龍部有貪功,冒餉、不肯受節制,難以調遣等問題,但小疵不能亂大謀,袁崇煥殺毛文龍系冤殺、誤殺,這基本是定論。結果遼之東南戰場從鴨綠江到旅順的主要城鎮、海港、海島以及屬國朝鮮,都先後被後金占領,明幾乎全部退出上述地區,毛文龍多年的慘淡經營化為泡影。何況,毛文龍死後,局面更加亂。其部下尚可喜,耿精忠先後作亂,而後降清,更證明瞭這一點。毛文龍被斬,“帝驟聞,意殊駭,念既死,且方倚崇煥,乃優旨褒答。俄傳諭暴文龍罪,以安崇煥心”。這僅僅是崇禎基於用人不疑的思路,他對此是相當不滿意的。這樣,袁崇煥有過在先,就更不能出一點岔子瞭。相關閱讀推薦:清入關後崇禎皇帝三個皇子的下落:崇禎有幾個兒子崇禎帝是大清國臥底的八個理由!崇禎的真實身份崇禎為何手刃嬪妃公主?明亡後崇禎子女跑哪去瞭揭秘:崇禎皇帝凌遲處死抗清名將袁崇煥有何隱情揭秘:好皇帝崇禎為何救不瞭明朝 官僚腐敗無能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當時,盡管明屢戰屢敗,但基於天朝尊嚴,“諸將罔敢議戰守。”而“議戰守,自崇煥始。”不過,袁崇煥的和議雖戰略上完全正確,但沒有顧及嬌縱自大,尚無危機意識的“國情”。“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及奏報,優旨許之,後以為非計,頻旨戒諭。崇煥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後來袁崇煥迫於壓力,也不敢多言議和,他對崇禎曾經小心地建議:“恢復之計,不外臣昔年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守為正著,戰為奇著,和為旁著之說。”雖然得到認同,不過這種與皇太極關於和議的私下書信往來,是比較容易受人以柄,而且極易引發猜疑的事情。崇禎本人對議和的態度表面比較曖昧,但內心絕對反感。後來到崇禎十年,又有兵部尚書楊嗣昌提及此事,崇禎也曾私下允許楊見機行事,但又下令嚴禁邸報傳抄,主要是礙於面子,不願與後金平等對話,害怕外廷議論。而後來京都危機,袁崇煥議和之事被曝光張揚,為禍根四。  崇禎三年十月,皇太極率精騎十萬,避開袁祟煥把守的錦遠防線,繞道察哈爾入長城,攻占遵化。袁祟煥急馳入授,並於後金之前趕到通州。後金軍改道西犯京師。“崇煥懼,急引兵入護京師,營廣渠門外。帝立召見,深加慰勞,咨以戰守策,賜禦饌及貂裘。崇煥以士馬疲敝,請入休城中,不許。出與大軍鏖戰,互有殺傷。”皇太極隻得退兵。本來,“時所入隘口乃薊遼總理劉策所轄,而崇煥甫聞變即千裡赴救,自謂有功無罪。”不過,京都百姓和一些無知官員不懂這些國傢政治軍事大事,隻覺得既然是袁崇煥戍邊,敵大軍壓境,自是袁守疆有過,“都人驟遭兵,怨謗紛起,謂崇煥縱敵擁兵。”於是怨聲載道,皆指袁崇煥的不是。何況袁崇煥有與敵和議的事實,更使得“朝士因前通和議,誣其引敵脅和,將為城下之盟。”這是禍根五。  《明史》載:“會我大清設間,謂崇煥密有成約,令所獲宦官知之,陰縱使去。其人奔告於帝,帝信之不疑。”這就是說,殺袁崇煥是後金皇太極的反間計。反間或有之,但實際未必是袁崇煥的死因。袁崇煥下獄是崇禎二年十二月,處斬是三年八月,中間有近九個月的時間,如果要慎重審訊,反間不難破解。崇禎雖偏狹,但並不昏庸,對國事也不是不瞭解。京都危機無需仔細分析就可明白與遼東防線無關,這根本是基本事實。然而,崇禎痛恨的是袁崇煥戍邊以來,未曾為他分憂,盡管遼東穩固,但清軍依然可以大模大樣的繞過山海關騷擾邊境。五年平遼的諾言看來是不實之詞。這是對大臣要求苛刻的崇禎所不能容忍的。此外,後金居然兵臨京師,引發瞭朝野的騷動、驚恐和不安,所以這等奇恥大辱必需一個罪不可赦的替罪羊來平息,否則天朝面子何在?此事之後,袁崇煥因和議曝光而廣受非議,對遼東局勢,當時朝野雖有危機感,卻並未真正警醒,始終停留在戰事不利始於將帥無能的舊思維方式上,恰恰和議對如此的一個依舊狂妄自大,目中無人的的王朝是最難以啟齒的羞恥,這是最後一個禍根。

古代下流刑法怎樣用動物處死囚犯?十大動物行刑

  這種行刑方式的歷史可能比人類的文明史還久遠,當人類尚在用石塊與棍棒與自然抗爭時,用藤索捆綁起一個違規的同類去讓動物糟踏乃是最簡單的致死手段。  數十個世紀以來,因所用動物的不同,犯人或被吞噬,或肢體殘損,甚或被壓死。  動物行刑,專指用動物行刑,殘忍的統治階級驅使違規的同類讓動物糟踏的致死手段。這種非人道行刑方式的歷史與人類文明的歷史一樣悠遠。最早的記載在公元前7世紀,亞述王亞蘇巴尼巴爾曾把囚犯扔給巨犬做大餐。用大型食肉動物來對付赤手空拳的人,是鄙視“恃彌凌弱”的中國人所嗤之以鼻的。  1.糊錫類 扔給鱷魚吃掉  眾所周知,公元前7世紀,亞蘇巴尼巴爾,亞述國鼎盛時期的國王,就曾經把他的囚犯扔給巨犬。埃及人也做過同樣的事情,隻不過他們更喜歡用鱷魚罷瞭。  馬達加斯加皇後拉娜瓦羅挪一世以殘暴聞名,被稱之為“女尼祿”,她特別鐘情於糊錫類的動物。  直至1861年去世為止,拉娜瓦羅挪一世每年都要處死上萬人,而其中大多數囚犯都是奉命在滿是鱷魚的河中遊泳而亡。 拉娜瓦羅挪一世每年都要處死上萬人  2.象踩之刑 用大象處死犯人  在伽太基和印度,犯人被大象碾作粉塵。  19世紀初的遊記作傢杜蒙·杜爾維耶在他的《環遊世界》一書裡,向我們描述瞭在錫蘭時,他曾經親眼目睹過怎樣用大象行刑:大象用鼻子將犯人卷起,拋往空中,犯人落在大象的擦牙上,穿透身體而亡。  象踩之刑是一千餘年以來東南亞、南亞地區處死犯人的主要方式。經過專門訓練的亞洲象被當作劊子手廣泛運用於刑罰,既可以使受刑者立即斃命,也可以使他們遭受長時間非人折磨而慢慢死去。在印度文化圈,作為劊子手的大象被王室所供養,代表著王公的絕對權威。  象踩之刑往往吸引著歐洲旅行傢的“眼球”,令他們感到恐懼。其場景在當時的遊記中曾大量出現。此刑罰終在18至19世紀期間被殖民當局禁止。此刑罰也曾被一些西方國傢(例如古羅馬、迦太基)所采用,主要用於處決嘩變的士兵。歷史上,在處決犯人時,象一直為馴象人所控制,以便君主能在行刑之時突然恩赦犯人。此類事件在一些亞洲王國的史料中有記載。暹羅國王馴養象,讓象使受刑者在地上翻滾,使犯人不會劇烈疼痛。相傳莫臥兒帝國的蘇丹阿克巴大帝曾使用象踩之刑來懲罰叛亂者,據推測,王公們把象踩之刑當作一種神明裁判,因而有不少人在這種殘酷的刑罰中保全瞭性命。有一次,阿克巴命令將一個人用象投擲,在如此虐待瞭五天之後赦免瞭他。   在中世紀,象踩之刑為一些西方的帝國所采用,包括著名的拜占庭帝國、薩珊王朝、塞爾柱帝國和帖木兒帝國。薩珊國王霍斯勞二世的後宮擁有3000名妻子和12000名女奴。當他指定阿拉伯的基督徒那阿曼(Na’aman)的女兒為後宮時,遭到瞭那阿曼的拒絕,理由是他不允許女兒成為一個瑣羅亞斯德教教徒的妻子。因此被國王用象踩之刑處死相關閱讀推薦:觸目驚心的朱元璋嚴打七大酷刑:發明瞭哪些酷刑?盤點古代史上的五大法定殘酷死刑:古代常見刑罰!揭秘三國時代十大酷刑:竟有和美女孫尚香同床!女人也被宮刑!古代令人毛骨悚然的五種幽閉之刑盤點古代最臭名昭彰的十大酷刑:個個慘無人道!分頁:1/6頁  上一頁123456下一頁  3.虎庭  據阿爾都爾.馬金說,亞洲和中東的暴君常用獅子、豹子和老虎作為行刑的劊子手。這些動物,尤其是老虎,常被當成“法官”來養。犯人被帶至法庭受審,手無寸鐵或持有一件不起作用的武器.例如說沒有開刀的匕首,而法庭便是由這樣的六隻猛獸組成。“如果他有罪,”作者說,“這些正直但是饑腸轆轆的‘法官’就會毫不留情地判他死刑並吞瞭他。如果‘法官’們不餓,或者這個嫌疑犯似乎不合它們胃口,他就被認為或假定為無罪,往往可以重獲自由。”  荷蘭遊者斯特拉沃裡納斯證實瞭虎庭的存在,因為18世紀在印度,他就曾經親身參與這種奇怪的審判方法。他說有一個犯人被扔進瞭虎穴,可是得以僥幸地脫過些“法官”的審判,因為他騎在其中最大的一頭老虎的背上。  “這頭老虎看來很隨和,因為它就這麼任由它的騎士緊緊揪住它的尾巴,剩下來的那些老虎也許就不是那麼好對付瞭,但是它們也不敢襲擊這個犯人,因為他仍然間坐上瞭這樣一個尊貴的位置。”這個不幸的人本應該就此逃命,可還是被王子的衛兵給殺瞭。  也是在印度,1812年在孟加拉邦,兩個人被扔給瞭一隻老虎。其中的一個很快便被咬死瞭,但是另一個經過兩小時的激烈搏鬥,終於用所謂的防衛武器——那把沒有開刃的匕首殺死瞭他的“法官”。他不僅被赦免一死,領主還向他致敬,並進瞭他許多禮物。一直到19世紀中葉,在印度和印度支那的某些地方,這一類的法庭角鬥仍然存在。因為一直到那個時代,人們仍然認為老虎肩負著懲罰罪人的神聖使命。   4.鳥類  還有兇殘的鳥類,也沒有為那些心理反常的人所忽略,因為他們總是在找尋著別致的行刑方法。宙斯處死普羅米修斯不就是極好的一例嗎?這位從天上盜取火種,在某種程度堪稱人類造物主的天神便被綁在高加索的一塊巖石上,這樣惡庭就可以隨時來噬取他的心肝,好讓他永不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