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說法

大陸和臺灣說法不一樣的詞匯

  地名  意大利——義大利  柬埔寨——高棉  老撾——寮國  朝鮮——北韓(大陸民間還有這樣說)  馬爾代夫——馬爾蒂夫  新西蘭——紐西蘭  悉尼——雪梨  戛納——坎城  佛羅倫薩-翡冷翠(“翡冷翠”是徐志摩首譯出來的名字)  食物  橙子——柳丁(陶喆把專輯名稱取為《黑色柳丁》背後有很特別的意義,他說:“一般柳丁是黃色的,我的黑色柳丁,聽起來就知道多新鮮好玩!而且柳丁是臺灣省盛產的水果,潛意識說到柳丁就會想到臺灣,繼而想到華人,而給柳丁灌上黑色,就是象征一種革命,而且希望大傢要勇敢去面對現在臺灣的黑暗世界。”)  菠蘿——鳳梨  獼猴桃——奇異果  番石榴——芭樂  章魚——花枝  吞拿魚/金槍魚——鮪魚   三文魚——鮭魚  酸奶——優格/優酪乳  涼粉——仙草(話說,如果叫做“仙草”的話,就會比“涼粉”賣得要貴,其實是一個東西!)  巨無霸——大麥克  賽百味——潛艇堡  方便面——速食面  蒸蒸糕——狀元  糕花生——土豆(難以理解)  河粉——粿條  粉絲——冬粉  西蘭花——花椰菜  冰棒——冰棍  薯片——洋芋片  空心菜——通菜(廣東也是這個說法)  巧克力——朱古力(粵語也是這個說法)  冰激淋——叭噗  交通   地鐵+輕軌——捷運  公交車——公車  摩托車——機車(罵人的話之一)  自行車(單車)-腳踏車  奔馳——賓士  救護車——喔咿喔咿相關閱讀推薦:張學良後代:張學良侄子稱張傢人一直都想回大陸知情人披露:胡宗南本不想離開大陸 被拉上飛機蒙古西征之戰:黃色旋風席卷歐亞大陸勢不可擋1959年大陸導彈40秒擊落臺灣高空偵察機內幕張學良終生未回大陸之隱情:被李登輝嚴厲責問張學良回大陸第一個想見的人竟是他!捉蔣英雄孫銘九分頁:1/5頁  上一頁12345下一頁  教育/學術  幼兒園/幼稚園小學——國(民)小(學)  初中——國(民)中(學)  本科——大學部  研究生——研究所  高考——聯考班  主任——班導  班長——班代  掛科——被當掉  多選題——復選題  向量圖——矢量圖  最小公倍——最低公倍  兩條不平行的直線——歪斜線  遞推——遞回(遞回)  概率——機率幾率  正態分佈——常態分配  宏觀經濟學——總量經濟學  微觀經濟學——個體經濟學   變量——變數  經濟增長——經濟成長  縱列數據——平衡縱橫數據  實物資本——實質資本  實際貨幣餘額——實質貨幣餘額  全要素生產率——總要素生產率  受眾——客群  組織文化——企業文化  市場細分——市場區隔  渠道——通路/管道  大爆炸——大霹靂  泥石流——土石流  等離子體——電漿  研究框架——研究架構  知識產權——智慧產權  合同,合約——契約  情報機構——情治單位  司法部——法務部  上訴——抗訴(審理過程中對法院的決定、裁定提出)  異議——抗告(對法院生效判決的審判監督程序)  再審——三審  專案組——特偵組  電腦和3C相關:  科技詞匯   復印——影印  打印——列印  打印機——印表機  網絡——網路  軟件——軟體  程序——程式  屬性——內容  視頻——視訊  博客——部落格  沙發——頭香  打遊戲——打電動  數碼——數位  單反(相機)——單眼(相機)  鼠標

秦始皇未曾焚書坑儒:這個說法是理解史書錯誤

  這裡先說焚書:  秦始皇焚書事件出於司馬遷《史記》,是可信的。  清朝末年,我國學術界出現瞭一股疑古思潮,一些學者認為秦始皇未曾焚書。  這些學者認為司馬遷在《史記·秦始皇本紀》中的記述有頗多不實之處,有溢美或溢惡之詞,如說:“乃令咸陽之旁,二百裡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又說:“關內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這樣一來,秦始皇所建宮觀總數竟然近千瞭!如此規模巨大的“宮觀群”,就是神仙也變不出來的,顯然所記失實瞭。再說,多年來的考古發掘,從未發現“咸陽二百裡內,宮觀二百七十”及“關內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的有關遺址。  這些學者認為“焚書令”即使曾經下達,也和當年的“逐客令”一樣,剛一頒佈又迅即廢止瞭。隻不過廢除“逐客令”一事已被載入史冊,而廢除“焚書令”一事則沒有記載。  漢朝建國後,典籍奇缺,曾由朝廷多次下令征求書籍,獻書者多有重賞。於是,人們便懷疑古書都被李斯和秦始皇燒瞭。其實,這些奇缺的古書是被與秦始皇同時代的項羽燒瞭。  秦末陳涉起義後,項羽隨他叔父項梁也起兵響應瞭。陳涉死後,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為王,仍稱楚懷王。秦二世派出大批軍隊增援在前線作戰的大將章邯,章邯大破楚軍,殺瞭項梁。  章邯殺瞭項梁之後,以為楚軍不足慮,便北進攻擊反秦的趙國後人去瞭。趙王率軍迎戰,大敗而逃,進入鉅鹿城閉門不出,遣使向楚懷王求救。   這時,楚懷王和諸將約定:“你們誰能搶先攻進關中,滅瞭秦國,就封誰為秦王。”當時,秦軍尚強,諸將都認為進攻關中是件危險的事,因此都默不做聲。隻有項羽為瞭給項梁報仇,奮然而起,表示要和劉邦聯合起來打進關中。這時,楚懷王的老將對楚懷王說:“項羽為人粗暴殘忍,所過之地經常屠城。應該派一名長者引軍進入關中,不欺凌百姓,關中才能平定。劉邦為人寬厚,可派他進攻關中,不要派項羽去。”於是,楚懷王隻派劉邦西進,去取關中,而派項羽北救趙國。  劉邦一路東進,勢如破竹,進入咸陽後,諸將紛紛進入府庫,分財分物,隻有蕭何到藏書閣,將文書和地圖都收藏起來。從此,劉邦對天下用兵的地理形勢瞭如指掌瞭。  項羽北上救趙,大敗秦軍,章邯投降瞭。為瞭報復,項羽將投降的二十萬秦兵全活埋瞭。  項羽救趙獲勝之後,本應到楚懷王那兒去報到。但他為瞭給叔父報仇,又率軍向關中殺來。  不久,項羽也進瞭咸陽。為瞭替叔父報仇,他竟下令屠城,殺瞭秦王子嬰。接著,又放火焚燒秦宮,烈火沖天,濃煙蔽日,火燒三月不熄。雕梁畫棟化為灰燼,藏書閣中的典籍也全燒光瞭。  項羽未入咸陽時,秦朝藏書閣中的典籍還保存著,因此蕭何才有可能從中取出文書和地圖。  一部秦史幾乎全由西漢官吏來寫。秦朝是西漢滅亡的,西漢官吏哪敢歌頌秦朝啊?於是秦始皇成瞭暴君,罪惡累累,罄竹難書,必須打倒,必須推翻。這是很自然的事。西漢人筆下的歷史能有多少真實性可言,是必須推敲的。他們筆下好多歷史人物必須反復研究,反復核實,還其本來面目。  下面再說坑儒:  坑儒故事原型見於《說苑》卷二十《反質》,講方士侯生、盧生害怕繼續留在秦始皇身邊會遭殺身之禍,於是誹謗瞭一通秦始皇,然後一起逃跑瞭。秦始皇大怒,讓禦史坑殺瞭四百六十餘名諸生。  《說苑》是西漢末年劉向輯錄皇傢和民間藏書中的有關資料,分類整理而成的。《說苑》一書屬稗官野史之流,其中所記坑儒一事是不足信的。唐代史學傢劉知幾就曾在其所著《史通·雜說篇》中指責劉向“廣陳虛事,多構偽辭”。  劉向是西漢經學傢、文學傢、目錄學傢,曾領校皇傢秘室藏書。  《說苑》是劉向校書時根據皇傢藏書和民間傳說,按類編輯的先秦至西漢的一些歷史故事,並夾有作者的議論,常常借題發揮,宣揚儒傢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觀念。書中記載的史事,多與《史記》《左傳》《國語》《戰國策》《荀子》《韓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呂氏春秋》《淮南子》等書有出入。  “焚書坑儒”這個詞在《史記》中沒有出現,但《秦始皇本紀》記載瞭焚書與坑儒這兩件事。《漢書·司馬遷傳》稱贊他“善敘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但是,他敘述“坑儒”事件時,基本上因襲《說苑·反質》取材的傳聞,不是史實。因而缺乏細節,如被坑儒生的姓名,坑殺儒生的具體辦法、詳細地點等。  二百多年後,坑儒故事的細節才由東漢儒者衛宏杜撰出來瞭。衛宏是東漢光武時代人,愛好經籍,曾擔任議郎。衛宏所撰《詔定古文官書序》中說:“秦既焚書,患苦天下不從所改更法,而諸生到者拜為郎,前後七百人,乃密令冬種瓜於驪山坑谷中溫處,瓜實成,詔博士諸生說之,人人不同,乃命就視之。為伏機,諸生賢儒皆至焉,方相難不決,因發機,從上填之以土,皆壓,終乃無聲。”  這段坑儒過程寫得驚心動魄,卻經不起推敲。  關中地區冬季氣溫經常達到-10℃左右,即使種瓜於溫泉附近,也隻能讓瓜籽發芽、爬蔓,但絕結不出瓜來。  再說,秦始皇貴為天子,生殺予奪。他既然認為諸生以古非今,犯罪該殺,根本用不著設下圈套,讓自己背上一個欺詐的惡名。秦始皇坑儒的故事越傳越離譜,越發不可信瞭。  有的學者認為,秦始皇即使真有坑殺之事,所坑殺的也絕不是儒生,而是騙人的術士。實際上,所謂“坑儒”,在中國歷史上是很晚才出現的一種極不嚴謹的說法,《史記》裡原本說的是“坑術士”,漢朝人伍被說是“殺術士”。到瞭宋代,治學嚴謹的司馬光和蘇東坡也都是說“屠術士”。  秦始皇沒有焚書,更沒有坑儒。相關閱讀推薦:焚書坑儒中被冤枉的秦始皇:隻是反對者的口號秦朝史上秦始皇焚書坑儒但為何孔子後裔卻沒事?揭秘:秦始皇”焚書坑儒”隻因曾經被算命先生忽悠揭秘真實的焚書坑儒是怎麼坑的:原來不是活埋!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故事 焚書坑儒的原因及背景

西楚霸王項羽是誤讀:更確切的說法是西楚伯王

  現代人對項羽最多的稱謂是“西楚霸王”,因為一個“霸”字,項羽在人們心目中有瞭強橫、霸氣的形象。其實,“西楚霸王”的“霸”與我們現在理解的“霸”,意思並不一樣。   《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自立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西楚霸王”在《項羽本紀》中就出現過這麼一次,此後不再出現“霸王”,而是稱項羽為“項王”。項羽最後在東城被圍,自己說:“吾起兵至今八歲矣,身七十餘戰,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最後,太史公稱贊說:“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蜂起,相與並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有意思的是《漢書·陳勝項籍傳》中,雖然幾乎是同樣的語言,卻沒有用“西楚霸王”,《漢書·陳勝項籍傳》:“羽自立為西楚伯王,王梁、楚地九郡,都彭城。”“然羽非有尺寸,乘勢拔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兵滅秦,分裂天下而威海內,封立王侯,政繇羽出,號為‘伯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霸”變成瞭“伯”。   朱東潤《史記考索·〈史記〉紀表書世傢傳說例》說:“項羽自為西楚霸王,霸者,‘伯’之借字。伯,長也,猶言諸王之長也。羽既為諸侯長矣,故《本紀贊》曰:‘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   可見,“西楚霸王”實為“西楚伯王”,意思就是諸侯之長。   《左傳·成公二年》:“五伯之霸也,勤而撫之,以役王命。”疏:“鄭玄雲:天子衰,諸侯興,故曰霸。霸,把也,言把持王者之政教,故其字或作伯或作霸也。”

北洋水師最標準的說法應該是北洋海軍

  水師是指中國古代在江河湖海等水域實施軍事行動的軍事力量。由於水域的范疇既包括瞭海洋,也有江河湖等陸上水域,因此一般而言,水師不等於海軍。那麼北洋水師是什麼時候成為海軍的呢?一個重要的標志,就是1888年清廷公佈的《北洋海軍章程》。   1888年年初,清廷在英國和德國訂購的4艘軍艦,在鄧世昌等人的管帶下入列北洋水師。5月,李鴻章親自驗收這4條軍艦,並出海巡視瞭北洋水師各艦的訓練。這個時候的北洋水師,已經擁有艦船25艘,總排水量已經達到3.7萬噸;同時,作為海軍艦隊不可少的基地建設,也已經初見成效:旅順基地基礎建設和炮臺已經完工瞭;威海基地建設也已經全面展開。以大沽口、旅順和威海衛為3大支撐的“環渤海防禦圈”基本成型。海軍成軍所必備作戰和後勤保障等物質條件,都已經初具。但僅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李鴻章本人有著豐富的軍旅生涯。淮軍就是他一手創辦的。因此他很清楚規矩章程對創建一支軍隊的意義。在他的提議和主持下,有丁汝昌和劉步蟾、林泰曾參加的海軍章程的制定工作啟動瞭。   中國古代水師是有自己章程的。但已經不可能繼續在近代化的新型艦隊當中貫徹應用。因為海軍章程所包括的內容,不僅有艦隊日常管理規定,還有大量的內容涉及組織編制、兵員保障、獎勵制度、訓練程序、後勤保障、涉外事務等。1888年4月,章程制定小組成員參考綠營水師和長江水師舊有的章程,同時參考英國和德國軍隊的有關文件,以英國海軍章程為藍本,經過瞭3個月的細致工作,完成瞭《北洋海軍章程》的初稿。在這當中,李鴻章因出海偶感風寒,但臥病休養期間,他還抱病參與討論,指示將草稿征求外籍洋員、特別是時任北洋水師總查英國人瑯威理的意見。當初稿完成以後,李鴻章命人攜帶進京,交給醇親王審讀。這是他在尋求政治後臺的支持。   9月30日,海軍衙門正式將章程奏呈慈禧太後。據說慈禧看後十分高興,還表揚瞭起草人員。3天後,慈禧發佈瞭一道懿旨批準施行這個章程。也就是從這時起,北洋海軍正式成軍瞭。從此北洋正式文件中不再使用“北洋水師”的稱謂,改以“北洋海軍”。   值得註意的是北洋海軍的待遇,為瞭吸引優秀人才進入海軍,它在薪俸報酬上大幅提高,軍官的收入比清朝綠營軍中的同級別高出100%不止。如鄧世昌是副將銜,按規定他的年收入應該是3240兩,比綠營副將1177兩的收入高出2.75倍。同樣,水手士兵的收入也高於綠營兵。這種規定,在晚清動蕩的社會中,對穩定兵員,增強戰鬥力具有重要意義。   有一點可能大傢並不清楚,《北洋海軍章程》中規定瞭以長方形黃龍旗作為軍旗。在此之前,水師懸掛的旗幟是三角形黃龍旗。為瞭便於與外國艦船的海上交往,改成瞭更為醒目和國際通用的長方形。以國旗作為海軍旗,這在中國沒有先例,在世界恐怕也不多見。北洋海軍有瞭大清的正式軍隊編制,成為一支與國際接軌的艦隊,封建王朝和與國際接軌,這兩個性質相悖的東西同時出現在瞭北洋海軍,它又預示著什麼呢?

“十羊九不全”說法來自晚清 出於政治需要?

  如同西方人對星座的信仰,中國人自古對生肖也有著難解的情結。許多人對生肖論命一直深信不疑,以至於對流傳已久的“十羊九不全”之說耿耿於懷:屬羊的人註定婚姻失敗、事業不順、命運多舛……  距離羊年還剩不到三個月的時間,不少新婚和適齡夫婦陷入瞭紮堆生“馬寶寶”的怪圈,就算是剖腹產也要剖個馬寶寶。  據央視新聞官方微博消息,貴州省貴陽衛生計生部門發現,一些人因迷信不願在羊年生孩子,導致2014年出生人口大幅度上升,使得貴陽各醫院出生證明短缺,隻能暫停辦理。  11月17日,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俊稱,屬相隻是中國人表示出生時間的方式,與人的命運沒有必然聯系,“羊命論”毫無科學根據,純屬胡扯。而目前這種紮堆生孩子的現象會引發醫療資源緊張以及將來升學難、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問題。  紮堆生寶寶將引發社會問題  許多夫妻抱著“寧可信其有”的想法,選擇避開生“羊寶寶”。  據《遼寧日報》消息,遼寧省人民醫院婦產科白樺教授接受采訪時表示,2014年寶寶出生的數量比去年同期增長瞭近30%。  據《威海晚報》消息,截至2014年10月,榮成市人民醫院產房每月平均分娩新生兒240多名,接生量是2013年的一倍,產科醫護人員工作處於連軸轉狀態。  據《蘭州晨報》消息, 2014年8月,省城迎來一波生育高峰,蘭州市區各醫院產科病房爆滿。截至7月底,出生量比去年同期增加50%以上,預計年末將迎來生產高峰期。  對此,顧駿認為多數傢長選擇在馬年或者猴年生孩子,這種情況引起一系列社會問題,“一方面是醫療資源緊張,另一方面是勢必會給孩子將來在上學、就業方面帶來非常大的壓力”。   生肖羊會影響命運嗎  人民網2014年5月開展的一項有2000網友參與的調查結果顯示,接近52%的網友表示身邊有“避生羊寶寶”的現象。那麼,羊年出生的人命運真的不好嗎?對於“十羊九不全”說法,顧駿駁斥稱“根本是胡說八道”。  “屬相隻是中國人表示出生時間的方式,與人的命運毫無聯系,人的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的,依賴於生肖屬相根本是無稽之談。”顧駿表示。  著名民俗專傢、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劉魁立在接受人民網采訪時談到:“十二生肖這套符號系統僅僅是紀年的一種辦法,並不是實際的這個時間會帶來物理性的功能。古人用這套符號系統(生肖)做時間計算系統的時候,一開始並沒有特意的說馬年好羊年不好,假如是這樣的話,人們就不會選羊年瞭,而會選擇一個別的。古人用某種動物表示年份,顯然不想把某一個年份做成壞的,而另外一個年份做成好的。”  由此看來,屬羊人命不好的說法並無科學根據。屬相作為一種符號,更多時候是一種文化消遣或心理需求。當人們自覺命途坎坷,會找個人以外的不可抗拒因素暗示自己。  “十羊九不全”是怎麼來的  在清朝咸豐年間之前,並未出現過“十羊九不全”的說法。相反,歷史上認為屬羊是安定、富裕、美好的象征。  據《廣州日報》報道,“十羊九不全”的說法來自於晚清,當時民間有人反對屬羊的慈禧太後當政,便稱她的屬相誤國。此外,曾國藩、李鴻章都屬羊,再加上清朝末年吏治的腐敗,使百姓更加憎恨屬羊的王侯將相。  事實上,“十羊九不全”之說是近代出於政治的需要,此後在民間流傳下來。相關閱讀推薦:關於漢昭帝劉弗陵死亡的三種說法:上廁所暴斃真相中航澄清殲31能幹掉F35說法 專傢稱為時尚早揭秘:清朝嘉慶皇帝離奇死因的三種說法“父母官”的說法從哪來?父母官的來歷古達滴血認親準不準:滴血認親說法有幾分靠譜?

關於漢昭帝劉弗陵死亡的三種說法:上廁所暴斃真相

  歷史記載:公元前74年四月癸未,昭帝於未央宮暴病而死,享年僅21歲,在位13年。那麼漢昭帝是怎麼死的呢?是病死還是暴斃,亦或是被自己的大便熏死的。是正常死亡還是死於非命,千百年來猜想不斷。漢昭帝之死,也一直是史學界的一個難解之謎。  關於劉弗陵的死,歷史上有2種猜測,一種是因奸佞當道,年幼的昭帝過度勞心而死。一種是由於對一直輔佐自己的忠臣霍光心存功高蓋主的疑慮,在抑鬱和矛盾中死去。  劉弗陵是漢武帝最小的兒子,原本太子的位子是怎麼也輪不到他的。結果因為當年衛子夫皇後和戾太子被陷害至後面雙雙斃命,漢武帝老來得子非常疼愛,一心想立劉弗陵為太子,結果說辦就辦,劉弗陵立為太子,漢武帝一死,劉弗陵就成為瞭大漢王朝的第八位皇帝——漢昭帝。漢昭帝,八歲登基,二十一歲駕崩,在位十三年間,史稱漢昭帝。對於漢昭帝之死,《漢書昭帝紀》和《資治通鑒》均這般記載,“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帝崩於未央宮”,不過寥寥數語,讓人疑竇頓生。因為史書沒有記載劉弗陵患有什麼重病,但是劉弗陵的的確確莫名其妙地死瞭?   漢昭帝病死之說  漢昭帝身體一向不錯,《漢書外戚傳》稱他“年五六歲,壯大多知”,“始冠,長八尺二寸”,從小壯得像頭小牛,加上他自小錦衣玉食,養尊處優,還不至於二十一歲時就一命嗚呼。本來正是年輕氣盛、血氣方剛的時候,突然就得病去死瞭,讓人不懷疑是不可能的。  最重要的一條線索是:史書記載劉弗陵身材魁梧,“武帝常謂類己”。可見,漢昭帝並不是長期以來身體弱弱的不能支撐。因此可以排除患癌癥而亡的可能。因為即使患癌癥也得有個過程才會死,按照得病、癌癥這個過渡期來看,完全不可能在短時間之內由一個身強體壯的情況下去世。  還有一點是,劉弗陵死的時候已經二十一歲瞭,上官皇後入宮非常早,倆人之間發生關系是一定的。但是到死劉弗陵都沒有留下一個種,由此可以斷定兩個人之間一定有問題。是生理上的問題還是其他方面的問題因為年代久遠已經無從考察瞭。有野史說漢昭帝是因為沒有生育功能而非常抑鬱而死。當然也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從史書來看漢昭帝和上官皇後結婚那麼久,卻從來沒有誕生一個兒子。相關閱讀推薦:漢武帝為何傳位年僅8歲的劉弗陵?劉弗陵繼位之謎劉弗陵皇後上官小妹:6歲成為皇後為何沒能生子史上第一個立子殺母的皇帝是誰?劉弗陵生母之死漢朝劉弗陵是怎樣的一個皇帝 對劉弗陵的評價劉弗陵的死因 漢昭帝劉弗陵死後誰當皇帝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漢昭帝被霍光謀殺之說  有人稱漢昭帝死的窩囊,他的死不僅僅是生病而死。至於到底是怎麼死的?當然我們可以隨意猜測,漢昭帝的死對誰的利益最大?說權臣霍光為瞭長久把持朝政,秘密害死瞭漢昭帝,屬於暗殺或謀殺,這種觀點顯然與史實相悖。筆者分析認為,漢昭帝雖然不是直接死於霍光之手,但他的死,終究跟霍光脫不開幹系。  再加上,據說昌邑王劉賀在進入皇宮不到一個月就幹瞭一千一百二十七件荒唐事,平均每天幾乎要幹上四十件……按照本人的觀點昌邑王不可能在一天之內做出十四多件荒唐的事兒,無非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罷瞭。因為昌邑王被招進皇宮的時候是帶足瞭人馬的,而這些人馬都是昌邑王的貼心朋友加知己,用人自然用自己貼心的人,那麼到那個時候大權自然就得換人掌控,而一心一意輔佐的霍光就會變得有名無實,最終會被弄的告老還鄉。這個時候霍光自然得先下手為強,除掉昌邑王和他的屬下,找自己的傢族之人劉病已繼承皇後,劉病已是太子劉據的孫子,而太子劉據又是衛子夫的兒子,衛子夫是霍去病和霍光的小姨。  漢昭帝上廁所暴斃之說  然而,宮廷野史記載:  昭帝某日便秘,久蹲禦廁靜排,侍從靜侯門外,鴉雀無聲。忽地昭帝一聲悶叫,隻聽得倒地之聲。眾人失色,急呼不應,鬥膽破門,見得昭帝撲於地上。眾人急報太醫。後太醫稟於皇太後,死因乃昭帝久蹲不起,乍立則血湧上腦,急血攻心,七經頓錯,八脈驟亂而死。也就是說:宮廷內部關於昭帝的死因是蹲廁所太久,突然站起來導致血充腦而死。   因為蹲廁所蹲死,說出去太不體面,後世人因“暴病”一詞,又引發種種“陰謀說”,導致歷史上流傳各種版本的死因。  後來,在太醫界的野史中,又發現瞭相關記載:  昭帝之死,非久蹲禦廁,急血攻心所致,實為因其數日未便,一便則急臭回吸,窒息而亡!礙於龍威之尊,為求自保,另覓托辭,以稟太後。  也就是說:其實昭帝是被他自己的大便給熏死的!  綜上所述,漢昭帝可能是病死的,也可能是霍光之類的權臣秘密地下進行瞭陰謀。當然,霍光的行為是非常值得懷疑的,所以……漢昭帝之死大概是與他脫不開幹系罷!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中航澄清殲31能幹掉F35說法 專傢稱為時尚早

  導讀:“中國吹噓殲-31能幹掉F-35”,這一話題10日突然成為外媒的關註熱點。據路透社稱,在中國中央電視臺9日播出的一檔采訪節目中,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自信地宣稱中國研制的殲-31能幹掉美國的F-35”。這引起外媒對殲-31的新一輪質疑熱潮。據中航工業相關人士10日向《環球時報》透露,林左鳴當時的表態意在強調殲-31的設計目標是“上天的時候一定要能把它(F-35)幹掉”,外界對他的表態存在誤解。美國《國傢利益》網站9日評論稱,關於殲-31擊落美國F-35戰機的能力,大多數專傢都認為這言之過早。  路透社稱,中國新研發的隱形戰機殲-31上月在珠海航展首度公開亮相引發外界高度關註,周二,負責研發該戰機的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董事長林左鳴表示,殲-31戰機肯定可擊落空中對手,他所指的是美國的F-35戰機。但根據中航工業相關人士10日發給《環球時報》的采訪實錄,當時林左鳴的表態原文為:“我覺得一型飛機最重要的是它的戰鬥力。我對我們的總設計師非常信任,充分地信任。他在設計這型飛機(指殲-31)的時候就考慮到對手,上天的時候一定要能把它(指F-35)幹掉,這是肯定的。”路透社還稱,林左鳴在采訪中還表示,希望殲-31戰機能在出口市場上與美國的產品展開競爭。針對美國曾宣傳稱“今後的世界空軍是F-35的空軍”,林左鳴表示,我們必須要改變美國的這種期望或設想,“這個世界應該平衡,不能好東西都紮堆,堆在一傢那裡,那不行”。軍事專傢傅前哨在采訪中也表示,F-35是9個國傢投資聯合開發的一款先進戰機,但是很多國傢買不起,或者美國不賣給你。   “殲-31被廣泛認為模仿、偷竊瞭F-35的技術”,美國《國傢利益》網站9日的評論充滿瞭惡意。該文稱,殲-31在上個月的航展上得到很大程度的“負面評論”。例如,美國一名資深飛行員當時告訴美國海軍學院網站,殲-31一旦入役,或許能挑戰美國第4代非隱形戰機,“它們最終將與我們的第5代戰機相媲美。它們也應該能那樣,因為工業諜報活動很活躍。”文章還引述另一名評論員的話稱:“中國戰機能否像西方戰機那樣‘隱形’?接下來5年或10年我們才能知道。”但更多的媒體從更宏觀的層面評價殲-31,路透社稱,隨著中國在東海和南海展現出更自信的姿態,發展隱形戰機能使中國更好地投射其實力。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10日特意提到,殲-31首次公開亮相是在美國總統奧巴馬訪問中國參加APEC會議期間。五角大樓在一份有關中國軍力發展的報告中稱,殲-31是中國的第二款國產隱形戰機。殲-31和F-35大小相同。隱形戰機對於中國空軍從基本上的國土防禦發展到有能力進行攻勢和防禦作戰很關鍵。   《航空知識》副主編王亞男10日告訴《環球時報》,無論是殲-31還是更早些時候亮相的殲-20,都應該算做是中國對隱形戰機的嘗試性發展。他表示,回顧美國隱形戰機30多年的發展歷史,最初的F-117被證明實戰性不強,服役不久就退役瞭;以爭奪制空權為主的F-22也因為各種原因未能大規模列裝;在這些基礎上研制的F-35,仍出現各種問題。由此可見,隱形戰機的發展道路充滿未知,即便是走得最遠的美國,也仍在探索其作戰方式和戰場角色。王亞男認為,中國發展隱形戰機的後發優勢在於可以少走一些彎路,節省一些研制時間,但想短期內就在殲-20或殲-31等型號上實現超越美國,還不太現實。   殲-31受到外界關註的另一個背景是F-35自問世以來麻煩不斷。從2014年上半年開始,F-35在飛行測試過程中屢屢爆出發動機質量問題,導致全機隊停飛。近日,F-35又被發現最新、同時也是最致命的缺陷:如果燃油超過一定溫度,戰機將無法運轉。這被認為將嚴重影響F-35戰機在夏季或炎熱地區的作戰能力。相關閱讀推薦:日媒:金正日逝世紀念未邀中國暗示中朝疏遠港媒稱印首艘核潛艇逼迫中國派潛艇開赴印度洋美專傢稱中國WU14無法攔截 2020年可打遍全球中印兩軍千人對峙暫告段落 印稱中國並非無所不能美媒稱中國擁2千軍機

歷史上雍正之死有哪幾種說法?雍正皇帝怎麼死的

  大清帝國的第五屆皇帝,就是雍正。  雍正是大清帝國最神秘的皇帝,他是如何登基成為皇帝的,這是一個謎。他又是如何死掉的,這是第二個謎。單隻說他的死,就是史學界最熱鬧的場所,目前至少有三種死法,為史傢所力捧。  頭一種死法,是“俠女派”史學觀點,該觀點認為,雍正的死因,是江湖著名女劍客呂四娘,夜入皇宮,以飛劍取瞭雍正的腦殼去。  第二種死法,是“玉女派”史學觀點,該觀點認為,雍正那廝老是在宮裡玩變態遊戲,宮女們實在受不瞭他,就將他活活勒死瞭。  第三種死法,是“紅樓派”,這一派的觀點認為,殺死雍正的兇手不是別人,正是小說《紅樓夢》中的女主人公林黛玉,據說那林黛玉原本是大文豪曹雪芹的情人,可是被雍正橫刀奪愛,抱去皇宮當上瞭皇後……想那曹雪芹蓋世文豪,豈能受此羞污?於是潛伏進皇宮,找到情人林黛玉——據說她的真名叫竺香玉,情人相見,分外相親……一邊相親著,兩人捎帶腳把雍正給掐死瞭……   從歷史的淵源上來看,雍正的“俠女派”死法曾長期占據主流,因為這種死法最科學,最經濟實用。也更符合中國民眾的思維認知。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現代影視劇創作的發展,林黛玉的弱不禁風,遠比呂四娘的彪悍麻辣,更符合廣大女性的職業定位,再加上眾多的非紅學派人士招呼也不打一個,突兀的殺入紅學研究領域,在引發瞭廣大紅學派人士無限悲憤的同時,也將雍正的“紅樓派”死法推介給瞭廣大觀眾。  可以確信的是,在此後及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將是雍正“紅樓派”死法逐漸形成大眾潮流的時代。因為雍正的這一死法最具現代商業社會的賣點,最符合公眾的認知規律。什麼事兒一旦跟規律貼上瞭邊,那就誰也沒辦法瞭,非火不可。  幸好還有一部戲叫《雍正皇帝》,在這部戲裡,大作傢二月河力排眾議,和人民群眾唱反調,替雍正安排瞭一個非常體面的死法。二月河先生說,雍正先生是積勞成積,犧牲在批閱奏章的工作崗位上的,是一位受人尊敬的老勞模……二月河先生的觀點,在一段時間內統一瞭史傢的口徑,卻也在同時引發瞭“俠女派”、“玉女派”及“紅樓派”三派人士的激烈反彈。相關閱讀推薦:雍正真奪瞭十四阿哥允禵的皇位嗎?十四阿哥的結局歷史上的雍正生母烏雅氏和隆科多有私情嗎? 揭秘:雍正為何要與萬人迷男人十三阿哥結成死黨揭秘真實清史:雍正到底是怎麼看上甄嬛的?盤點清代五位皇後離奇死亡之謎:雍正逼死親母? 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那麼,雍正先生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或者說,為什麼人傢小順治登基,就風平浪靜,閑話無多,小康熙登基,就四平八穩,正正當當,等輪到瞭雍正,就鬧得沸沸揚揚,小道消息滿天飛呢?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還是從雍正先生的個人求職簡歷開始吧:  姓別:男  姓名:愛新覺羅·胤禛  出生:1678年12月13日  籍貫:北京市長安大街一號紫禁城皇宮  屬相:馬  血型:B型  身高:171公分  體重:54公斤  職業:皇帝  特長:打聽小道消息  父親:愛新覺羅·玄燁。  母親:烏雅氏。  擁有兄弟35人,排行老四,是為四阿哥。  心路歷程:  0歲:出生。  45歲:給父親康熙老頭進人參湯,老頭喝之,卒。  45歲:出任大清國第五屆皇帝。  45歲:遣大將年羹堯、嶽鐘琪,平定青海。禁絕天主教,驅洋鬼子傳教士往澳門。  45歲:打掉瞭以同母親弟弟胤禵為首的反大哥集團,關押入獄。  45歲:打掉瞭以其母親烏雅氏為首的反兒子集團,烏雅氏撞死於鐵柱之上。  46歲:發佈《聖諭廣訓》,要求民眾認真學習。  47歲:打掉以撫遠大將軍年羹堯為首的反皇帝集團,先是將年羹堯降職為杭州守門兵丁,後逮之入獄,父子俱斬,族親竄至邊荒。  48歲:打掉以二阿哥、原皇太子為首的反老四集團,囚廢太子於鄭傢莊。  48歲:打掉以三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囚三阿哥於景山永安亭。  48歲:打掉以五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削其封爵。  48歲:打掉以八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改八阿哥名為“阿其那”,滿語是豬的意思,幽囚折磨八阿哥至死。  48歲:打掉以九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改其名為“塞思黑”,滿語是狗的意思,送往保定監獄幽囚,後九阿哥腹痛而死,疑為中毒中亡。  48歲:打掉以十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削其爵,逮回京師拘禁。   48歲:打掉以十二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降貝勒為貝子,降貝子為鎮國公。  48歲:打掉以十四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禁錮其父子於景山壽皇殿。  48歲:打掉以十五阿哥為首的反老四集團,打發其去看守皇陵。  49歲:打掉以舅父科隆多為首的反外甥集團,囚死於暢春園。  50歲:與民間學者曾靜展開學術大討論,討論的議題包括:雍正皇帝是不是犯有“謀父”、“逼母”、“弒兄”、“屠弟”、“貪財”、“好殺”、“酗酒”、“淫色”、“好諛”、“任佞”……等作風上不嚴謹等錯誤,大討論的結果是雍正皇帝啥錯也沒有,這個結論以《大義覺迷錄》一書刊印發行,交由民眾認真學習。  53歲:以嶽飛後裔之罪名,逮大將嶽鐘琪入獄。  58歲:卒,死因不明。  和前幾屆皇帝相互一比較,我們就會發現,難怪雍正把自己弄成瞭爭議性帝王,概因他這一輩子,活得真叫累啊。前半輩子,是搬小板凳坐老爹康熙屁股後面等位置。後半輩子,是將與他爭位的親族子弟們,一個個的放翻擺平。  雍正錯就錯在他沒有能夠“戒急用忍”,事情幹得太急瞭一點,壞事不怕多,怕就怕擠在一塊紮堆。比如前幾屆皇帝,隔三岔五,打掉一撥反對自己的勢力集團,因為時間的跨距比較大,就轉移瞭大傢的註意力。可到瞭雍正這裡,一撥接一撥,沒完又沒瞭,這就給人以極不好的印象。  但這也是沒法子的事兒,人傢康熙登基的時候,才剛剛八歲,等輪到雍正,都已經45瞭,絕大多人到瞭這年頭,基本上就算是混到頂頭瞭,可雍正的青春歲月,才剛剛開始。  最讓人上火的是他死得太快,短短的13年,能做得瞭幾件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孫堅之死:三國武烈皇孫堅死因的幾種說法!

  孫堅怎麼死的?孫堅孫文臺,作為三國時吳國的先祖,雄姿英挺,是當時關東群豪中唯一被董卓忌憚的人物。他率孤軍擊退瞭董卓,收復瞭洛陽,也算是不世奇功瞭。這樣一位叱詫一時的風雲人物,關於他的死期和死因,卻歷來被蒙上瞭一層迷霧,眾說紛紜,莫衷其是。以下是關於孫堅死因的幾種說法:  1、《三國志》本傳記載:初平三年(192年) “術使堅征荊州,擊劉表。表遣黃祖逆於樊、鄧之間。堅擊破之,追渡漢水,遂圍襄陽,單馬行峴山,為祖軍士所射殺”。  2、《典略》記載: 初平三年(192年) “夜遣將黃祖潛出發兵。祖將兵欲還,堅逆與戰。祖敗走,竄峴山中。堅乘勝夜追祖,祖部兵從竹木間暗射堅,殺之”。  3、《英雄記》記載: 初平四年正月七日 “表將呂公將兵緣山向堅,堅輕騎尋山討公。公兵下石。中堅頭,應時腦出物故”。  4、《後漢書》記載:

北齊朝蘭陵王的母親是誰?蘭陵王生母的幾種說法

  導讀:北齊王朝蘭陵王名高長恭(公元541年-573年),又名高孝瓘,是北齊世宗文襄皇帝高澄的第四兒子驍勇善戰。北齊乾明元年高肅被封為徐州蘭陵郡王,故名蘭陵王。據說因為面相太柔美不足威赫敵人,每每打仗都要戴上猙獰的面具。最著名的一次是救援洛陽,他帶領五百騎士,沖過周軍重重包圍,突入洛陽城下,城上齊兵認不出誰來瞭,懷疑是敵人的計謀,蘭陵王摘下盔胄示之以面容,城上軍心大振,很快敵人被迫撤走。正因為蘭陵王的美貌,才會讓後人有眾多的猜測。  1、以為蘭陵娘是宮女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爹到死都是個王,並不住在皇宮呢。  2、以為蘭陵娘叫荀翠容的。  正確答案是:這是小說杜撰,沒有任何史書出處,最早見小說《北史演義》,後來被《蘭陵繚亂》移植。  3、以為蘭陵是高洋皇後李祖娥生的。  正確答案是:史書上沒有任何這樣的記錄,也沒有任何證據能證明這一點,純屬吧友推測和杜撰。  4、以為蘭陵生母是絕色小尼姑的。  正確答案是:沒有任何史書記載他的生母信息,這個說法是最近一個女作者出的一本書裡,自稱是民間傳說的。可在這本書之前,沒有任何一個人聽到過這個所謂的民間傳說,基本為作者杜撰。  5、以為蘭陵小妾王氏生兒子的。  正確答案是:史書沒記載蘭陵的小妾情況,更沒有小妾的姓氏,也沒記載小妾生子,王姓小妾純粹是無聊者的杜撰。   6、以為蘭陵出生在北齊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出生在東魏,因為他出生時還沒有北齊,他爹高澄是東魏權臣。  7、以為蘭陵是在河北省出生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的爹在晉陽和鄴城都常住,晉陽是今山西太原,不能確定蘭陵出生在哪裡。  8、以為蘭陵小時候很可憐經常被欺負的。  正確答案是:史書上沒有任何他被兄弟排擠欺負輕視嘲笑的記錄,更沒有他爹對他不好的記錄。  9、以為蘭陵和高湛有曖昧關系的。  正確答案是:史書上倆人沒有什麼對手戲曖昧戲,是很正常的君臣關系。  10、以為蘭陵是鮮卑人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的祖父高歡是漢人,父親高澄有一半鮮卑血統,但是以中國父系民族為標準算來,高澄也是漢人,蘭陵是高澄的兒子自然也是漢人,雖然體內有鮮卑血統,但隻是母系所以不能改變他的民族屬性。  11、以為蘭陵是高傢唯一一個正常人的。  正確答案是:高傢明確有精神病的隻有高洋一個,他還是最後四年開始發瘋的,之前很正常。而高傢其他男人沒精神病,更沒有什麼傢族遺傳性精神病。  12、以為蘭陵是高傢最美貌的人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不是最美的,最美的是高歡第八子高淯,而且高傢的美男子很多,水平不比蘭陵差。  13、以為蘭陵的美貌遺傳於母親的。  正確答案是:沒有記載蘭陵母親是美女,但是蘭陵父親是明確記載的美男子,父母相貌都會遺傳。  14、以為蘭陵是皇子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爹生前沒有當過皇帝,蘭陵爹在的時候,蘭陵絕不可能稱呼他為“父皇”。相關閱讀推薦:北周明帝宇文毓簡介 政績顯著卻權臣弒殺的賢君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5、以為蘭陵是女人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是高澄的兒子,文襄六王之一,沒有任何跡象證明他是女人,這純屬小說《蘭陵繚亂》的杜撰。  16、以為蘭陵是同性戀的或者和宇文邕有關系的。  正確答案是:史書上沒有任何他是斷袖的記載和跡象,而且他和宇文邕沒有見面過,交戰過的也是宇文憲,且蘭陵一輩子也沒有去過北周。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17、以為蘭陵貌美不足以震懾敵人所以戴面具上陣的。  正確答案是:史書明確記載他戴的是頭盔不是面具。“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  而且史書中的東魏北齊西魏都有“鐵面”裝備的軍人出現,也就是頭盔和鐵護面一體的,必須摘下頭盔才能露出臉的重騎兵防護裝備,不獨蘭陵有,別人也有,所以完全沒有他因為貌美才戴面具震懾敵人這個用途。  18、以為別人稱呼蘭陵為郡王或者王爺的。  正確答案是:南北朝時沒有王爺的稱謂,更沒有當面稱呼對方為郡王的,這是不敬。像蘭陵這樣的普通宗室一般當面被稱謂為殿下或者王,背地裡稱呼可以是蘭陵或者蘭陵王。  19、以為斛律恒伽和蘭陵有關系的。  正確答案是:斛律恒伽在史書上隻有一句話記載,和蘭陵沒有任何對手戲,更沒有任何曖昧關系,斛律恒伽是駙馬娶的是北齊的公主不是蘭陵。  20、以為蘭陵名長恭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原名高孝瓘,字長恭,後來改名為肅,至於為什麼改名,不知道。  21、以為蘭陵沒有兒子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的孫子高元簡活到唐朝,有出土文物證明,有孫子自然有兒子,而且很多歷史人物沒有記載子女情況的,不代表沒有。   22、以為蘭陵爹是北齊太子的。  正確答案是:蘭陵爹死在東魏武定七年,死後半年多高洋才建立瞭北齊。  23、以為蘭陵死後王妃鄭氏出傢當尼姑的。  正確答案是:鄭氏隻是在他死後把他的遺物裡的一串佛珠給瞭寺院,蘭陵的二哥去把佛珠贖出來瞭,並沒有任何她當尼姑的記載。  24、以為他不喜歡並且冷落鄭氏的。  正確答案是:沒有任何記載說他不喜歡和冷落這個女人的,而且這個女人在他的列傳裡出現瞭兩次,他死前最後陪伴他的也是鄭妃,看兩人的交流,應該說夫妻關系融洽可以互相說知心話的。  25、以為他隻有一個小妾的。  正確答案是:史書記載高湛賞賜他若幹女人,註意,不是宮女,是另外買的,“命賈護為買妾二十人”,他收下一個。但這不代表他一輩子就一個小妾,史書沒記載不代表沒有,他的幾個兄弟都沒記載小妾,總不可能連一個小妾都沒有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曹操身世之謎:曹操姓夏侯的說法從何而來?

  夏侯傢和曹操是兒女親傢  操姓早在曹操之前就已開枝散葉  復旦大學歷史學和人類學聯合課題組發佈的曹操傢族DNA研究成果,否定瞭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也否定瞭操姓後人的祖先是曹操的說法。這個建立在現代科技基礎上的結論,讓前去檢驗的夏侯姓和操姓的人多少有些失落。話說回來,在中國總人口中數量極少的夏侯和操這兩個姓氏,到底有何來頭,千百年來,他們的後人為何會認為自己是曹操後人?  曹操與夏侯氏  曹操本姓夏侯 這說法從哪兒來  三國時期吳國人的《曹瞞傳》裡這麼說  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源自哪裡?要探明這一點,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三國演義》。  翻開《三國演義》,第一回曹操就出場瞭,“官拜騎都尉,沛國譙郡人也,姓曹,名操,字孟德。操父曹嵩,本姓夏侯氏,因為中常侍曹騰之養子,故冒姓曹。曹嵩生操,小字阿瞞,一名吉利。”照這個說法,曹操的父親曹嵩本姓夏侯,曹嵩做瞭宦官曹騰的養子,所以改姓曹。父親改姓曹,曹操自然也姓曹瞭。  《三國演義》成書於明代,是流傳最廣的三國題材文學作品,其中演繹的成分頗多,與史實相去甚遠。不過,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並非《三國演義》首創。早在《三國演義》問世1000年前,南朝人裴松之在為史書《三國志》作註時就曾寫下過這樣的話:“吳人作《曹瞞傳》及郭頒《世語》並雲:‘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叔父。太祖(曹操)與惇為從父兄弟’”。《曹瞞傳》大約成書於三國時期,是吳國人所寫,《世語》的作者則是晉朝人。按照裴松之所說,曹操本姓夏侯的說法,早在三國時期就有瞭。雖然上述資料證明曹操本姓夏侯,但也有更可靠的資料證明,曹操其實並不姓夏侯。   明人顧炎武質疑曹操身世  曹操既非曹參後人 也不姓夏侯  西晉人陳壽所著《三國志》,被認為是最為可信的三國史書。書中記載曹操的身世:“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姓曹,諱操,字孟德,漢相國參之後。桓帝世,曹騰為中常侍、大長秋,封費亭侯。養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審其生出本末。嵩生太祖。”  陳壽說曹操是漢相國曹參後代,曹操的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不過,曹嵩的父親叫什麼,再往上的歷史,陳壽留瞭個謎團給後人——“莫能審其生出本末。”  關於曹操的真實身份,歷代學者也有考證,明代學者顧炎武就認為曹操並非本姓夏侯,而是確實姓曹。不過,曹操的祖先到底是誰,顧炎武認為曹操、曹植、曹睿三人的說法都不統一,後人就實在是說不清瞭。  族譜研究學者、山西省社科院首席研究員李吉,也對曹操的傢世做過研究,他認為曹操既不姓夏侯,也非曹參後人。李吉認為,曹參這一支,是邾姓曹氏,出自陸終第六子曹安後裔曹挾,因封邾邑,以邾為氏。而曹操這一支,則出自周武王的弟弟。周武王取代商之後,把弟弟振鐸封到曹邑,稱曹伯,曹伯後代取曹為姓,是姬姓曹氏。這兩支曹,雖然都出自山東,但沒有血緣傳承關系。相關閱讀推薦:曹丕為何在曹操死後搶他的小妾?曹操父子之爭曹操之女三女共侍一夫 曹操為何要獻三個女兒曹操後人聚首沈陽 曹操25個兒子開支散葉!曹操兒子及後代介紹

項羽是哪個朝代的?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的幾種說法

  導讀: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贊揚;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勝敗兵傢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瞭惋惜和失望的評價。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瞭自刎,而不是過江呢?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瞭重要的推助作用。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揮劍自刎。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傷亡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瞭之。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卷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年曾經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瞭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他之所以要約劉邦單打獨鬥、一決勝負,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計謀,因為以項羽的個人能力,打敗劉邦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過劉邦也沒有上當。當項羽失敗逃至烏江時,萬念俱灰、狼狽不堪,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喚起他可憐天下蒼生,願意以一己之死來結束戰爭的念頭也有可能,但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相關閱讀推薦:霸王項羽帳下五大將是誰?項羽五大將簡介項羽簡介及死因 揭秘劉邦成功項羽失敗的原因垓下之戰項羽之死 四面楚歌霸王別姬烏江自刎巨鹿之戰勝利原因 項羽在巨鹿之戰中的戰略是?項羽真愛是呂後?讓歷史老師吐血的“神劇”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不是不想過江,而是根本沒有機會過江。我國著名學者馮其庸在其文章《項羽不死於烏江考》中,詳細論證瞭《史記》、《漢書》、《楚漢春秋》關於項羽之死的描述,指出《史記》有關項羽之死的全部文字,除《項羽本紀》中有“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烏江亭長檥船待”兩處涉及烏江外,其餘無一處寫到項羽烏江自刎。反倒是明確提到:項羽“身死東城”,“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等。他還通過《括地志》和《江表傳》等篇章作瞭關於地理位置的考察,經過實地查勘考證,項羽確死於東城,即今天的安徽定遠縣,此地離烏江有120千米。至於《項羽本紀》中兩處涉及烏江的記述,馮先生認為是司馬遷記敘上的錯誤,並導致瞭以後的以訛傳訛。  這種觀點得到瞭很多人的支持,計正山先生依據《史記》、《漢書》中的“灌嬰傳”,認為項羽並非在烏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遠東城就被“搏殺而死”。垓下之圍中項羽倉皇失措,帶領八百兵馬突出重圍,往江東方向逃跑。長江以南是項羽的勢力范圍,是他發跡崛起的地方,即使在楚漢戰爭後期,衡山王吳芮、臨江王共尉等依然服從項羽,聽從項羽調遣,尤其是南楚臨江王共氏,直到項羽死後仍忠於項王,抗拒劉邦。如果項羽順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來,再一次擊敗劉邦。所以項羽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渡過烏江,但逃至東城時被漢軍包圍,混戰中即被灌嬰殺死,而烏江離東城還有120千米,所以項羽根本沒有渡江的機會,也不是自刎而死。   但這種說法同樣充滿瞭推測和猜想,遭到許多學者的反對。根據《太平寰宇記》等資料記載,兩漢時期的東城縣,是江淮之間的一個轄境廣闊的大縣。從現在定遠東南的池河上中遊地區,越過江淮分水嶺,包括今滁縣西南境、肥東東境、全椒西南境,直到今和縣烏江的沿江一帶。晉太康六年在設東城縣界設置單獨的烏江縣。章學誠在《和州志補沿革》曾指出:“秦為九江郡之歷陽及東城烏江亭地……晉太康元年屬淮郡,其歷陽及東城烏江亭地如故。”也就是說,在楚漢戰爭時期,東城是一個范圍廣闊的行政區域,烏江是包括在東城縣內的,因此司馬遷所說的“身死東城”與“烏江自刎”並不矛盾,而是為避免同義反復而使用的描寫方法。  這樣看來,項羽的確是死於烏江,司馬遷所處的年代距離楚漢戰爭隻有七十年左右,掌握瞭許多第一手資料,而且他治學嚴謹,在項羽之死這樣的大問題上應該不會妄自猜測。而項羽之所以不肯過江而選擇自刎而死,實在是一個性格悲劇。自大孤傲、剛愎自用、獨斷專行,缺乏忍辱負重的堅韌意志,是導致他失敗的主要原因。他的死雖然顯得慷慨壯烈,並為後人反復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瞭卻一生卻也讓人扼腕嘆惜。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赤壁之戰的後市說法:後世人們如何評價赤壁之戰

  導讀: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鐘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註》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裡,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註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采用瞭這一學說。  1970年以後,蒲圻市赤壁山及長江對岸的烏林連續出土瞭大量東漢時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銅馬鐙、“建安八年”(203年)字樣的瓦硯,1976年赤壁山下土層中的沉船遺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漢朝帶鉤,1987年開探的墓室中諸葛亮設計的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專門出版瞭《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為赤壁市。在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中,含有大量赤壁之戰時的各種遺物,這些戰爭遺物的出土更加確定瞭當年赤壁大戰的地點就是在蒲圻。   嘉魚說:語言學傢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註》為證。《水經註》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裡。”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傢楊守敬所首肯。相關閱讀推薦:吳蜀唇齒之盟的雙贏:解析赤壁之戰孫劉聯軍之密揭秘真實的赤壁之戰:諸葛亮沒借箭黃蓋沒挨打揭秘赤壁之戰孫劉聯軍為何沒有捉住曹操乘勝追擊揭秘真實的赤壁之戰:黃蓋沒挨打曹操未中反間計赤壁之戰的故事:曹操敗於周瑜還是敗於疾病?解密:赤壁之戰孫權為什麼會選擇與劉備聯合

成吉思汗的死因的五種離奇說法: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給後世留下的諸多謎團,吊足瞭無數人的胃口。其中,最具魅力的歷史懸念都是與死有關:一是怎麼死的?二是死瞭葬哪?  這裡,先說怎麼死的。  依明太祖朱元璋稱帝當年(公元1368年)年底即下詔篡修的《元史》記載,成吉思汗之死很明瞭,病重不治:“(公元1227年)秋七月壬午,不豫。己醜,崩於薩裡川啥老徒之行宮。”《元史》總編輯、一代大文臣宋濂,僅僅用瞭20個字,就交代清瞭一代天驕“崩”的過程。但,文字看似言簡意賅,實則語焉不詳,因此後世一直弄個明白,成吉思汗到底怎麼死的;蒙古民間傳說,成吉思汗被西夏王妃咬掉生殖器而死是怎麼一回事。  關於成吉思汗的死因,大概有五種,多與西夏有關。  “墜馬說”  其中最正統的,也為更多人的知道的,就是《元史》中采信的“墜馬說”。蒙古人撰編的《元朝祕史》(卷十四)記載,“成吉思既住過冬,欲征唐兀。從新整點軍馬,至狗兒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從行。冬間,於阿兒不合地面圍獵,成吉思騎一匹紅沙馬,為野馬所驚,成吉思墜馬跌傷,就於搠斡兒合惕地面下營。次日,也遂夫人對大王並眾官人說:“皇帝今夜好生發熱,您可商量”“唐兀”,是當年蒙古人對西夏人的叫法;“狗兒年”,是宋理宗寶慶二年(公元1226年)。這裡交代一個史實,成吉思汗於1226年秋天,帶著夫人也遂去征討西夏國。冬季時,在一個叫阿兒不合的地方打獵。不想他的騎的一匹紅沙馬,卻讓一匹野馬驚瞭,導致沒有防備的成吉思汗墜落馬下受傷,當夜就發起瞭高燒。1227七月“不豫”,病根即在此。為什麼一次墜馬傷重成這樣?據說是流血太多。   當時,也遂請隨從的將領商議這事怎麼辦,有人建議反正西夏城池都在,一時半會也逃走不瞭,幹脆回去養傷,等好瞭再來攻打。成吉思汗一生要強,心想如果這樣回去會讓西夏人笑話。也該他魂斷西夏,成吉思汗派員去西夏國探聽情況時,正好西夏一叫阿沙敢不的大臣譏笑,有本事你就來過招。成吉思汗聽說後,表示寧死不退兵,遂挺進賀蘭山,將阿沙敢不滅瞭。但此後,成吉思汗的傷病一直未好,反而加重,到1227年農歷七月十二(今陽歷8月25號)病死瞭,時虛歲67。如果當時成吉思汗回去瞭,這病根子就不會落下瞭。  “雷擊說”  這種說法比較離奇。出使蒙古的羅馬教廷使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在其所文章透露,成吉思汗是可能是被雷電擊中身亡。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當時到達蒙古國時,發現夏天的雷電傷人事故頻發,“在那裡卻有兇猛的雷擊和閃電,致使很多人死亡。”因為這原因,蒙古人很怕雷電。南宋彭達雅所著《黑韃事略》記載,“韃人每聞雷霆,必掩耳屈身至地,若躲避狀。”約翰·普蘭諾·加賓尼為葡萄牙人,出使中國的確實時間是公元1245-1247年,由教皇諾森四世派遣而來,回去後向教皇提交瞭題為《被我們稱為韃靼的蒙古人的歷史》出使報告。約翰·普蘭諾·加賓尼來時距成吉思汗死亡隻有18年,比馬可·波羅早30年,記敘並非空穴來風。  “中毒說”  這種說法,來源於《馬可·波羅遊記》。馬可·波羅是十三世紀意大利商人,於1275年到達中國。其時正是元世祖忽必烈當政時間,有元朝有過17年的交往。其在遊記中記敘的成吉思汗的死因:在進攻西夏時圍攻太津(吉州,古要塞)時,膝部不幸中瞭西夏兵士射來的毒箭。結果可想而知,毒箭攻心,傷勢益重,一病不起。但民間另有傳說,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卻不是中瞭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讓被俘虜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下瞭毒,當時這位西夏王妃乘陪寑之機行事的。相關閱讀推薦:探尋成吉思汗陵墓詛咒是否存在? 成吉思汗墓之謎成吉思汗陵墓在哪裡?揭秘成吉思陵墓失蹤之謎成吉思汗的後代 揭秘現今的成吉思汗的千萬後裔成吉思汗死後誰繼位 成吉思汗為何傳位給三子成吉思汗之死:解讀成吉思汗三道著名的遺囑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被刺說”  這種說法與上面說的被俘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有關,是下毒說法的另一種版本。在蒙古民間傳,成吉思汗的軍隊進攻西夏的過程中,兵士俘虜到瞭很漂亮的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進獻給成吉思汗。就在陪寑首夜,這位西夏王妃刺瞭放松警惕性的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源於成書於清朝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蒙古源流》。此書很珍貴,100年後,即1766年蒙古喀爾喀部親王成袞紮佈作為禮物,將此書手抄本進獻乾隆皇帝。乾隆令人將其譯為滿、漢兩種文本,並題書名《飲定蒙古源流》,收入《四庫全書》。應該說,成吉思汗被刺一說是有很高的可信度的。  “被咬掉生殖器說”  這種說法,即未見於正史,野史也沒有記述,但在外蒙古人中間流傳。這一風流事件也是因為西夏王妃古爾伯勒津郭斡哈屯,“兇手”當然就是這位美麗女人瞭。據說,這位主妃被獻給成吉思汗後,成吉思汗要她做他的妃子,王妃表面同意瞭。但不甘受辱,集傢仇國恨於一身的王妃在陪寑當天夜裡,借行房時成吉思汗正在興頭之機,將他的陰莖給咬掉瞭,頓時血流如註。一個長年在外征戰的67歲老人,哪遇到過這種事情,又哪經得起這樣的折騰,羞恨交加,遂致病重。因為這是一件發生在帝王身上的難以啟齒的特大醜事,就被瞞瞭下來,對外隻稱大汗是墜馬受傷致病重。本來就不想活的西夏王妃,自知成吉思汗不會過放過她,跳黃河自盡。  此說荒誕不經,但細分析一下還是有道理。如果成吉思汗真是死於西夏王妃之手,那麼行刺和下毒都是不具體條件的,陪寑時乃裸體,何處藏帶兇器和毒藥?即使帶有兇器和毒藥,作為一個被俘之人也是要搜身的。在這種情況下,兩手空空的王妃最致命的暴力行為自然是“咬”瞭——咬男人的要害處。   這個傳說夠得上是中國古代帝王風流故事中的極品瞭!真是這樣,這也是一種報應——風流人物風流死。  在幾十年的南征西進中,每到一地,成吉思汗和他的手下,必奪搶女人,帶著一副生殖器處處留情,後代子孫無數,被史學界戲稱為“播種機”。據估算,目前在世界上有1600萬的男子與成吉思汗有血緣關系。而成吉思汗對女人如此嗜好,大概是一種“遺傳”。當年,蒙古族有搶人傢女人的習慣,把女人看作是一種財物。成吉思汗的母親就是其父親也速該把阿禿兒搶來的,在今天看來就太流氓瞭。有一次也速該在斡難河邊放鷹,篾兒乞惕人也客赤列都帶著美麗的妻子從旁邊經過。也速該見少婦如此美貌,一下子動心瞭,立即攔下也客赤列都的馬車搶人。見情況不對,本想拼命的也客赤列都丟下妻子逃走瞭。這個少婦就是成吉思汗的母親、後來的宣懿太後訶額侖(也有譯“月倫”)。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成吉思汗的妻子叫孛兒帖,則被其母親前夫所在部落搶過,後來給奪瞭回來。成吉思汗與孛兒帖的婚姻很有意思。按照當時蒙古族的風俗,也速該便帶9歲的成吉思汗去他母親所在部落“索女”,即給兒子討媳婦。走到半路上碰到瞭孛兒帖的父親德薛禪,聽說此事後,再看看成吉思汗漢面相不凡,是個美少年,德薛禪便對也速該說,傢裡有一個年方10歲的小女,希望成為親人傢,請也速該去看看是否中意。到德薛禪一看,也速該滿心喜歡。過瞭一宿,次日德薛禪要也速該把成吉思汗留下當女婿,也速該同意瞭,並從隨來的馬中挑瞭一匹最好的做為定禮。也速該臨走時留下一句話,“我兒子怕狗,休教狗驚著。(《元朝祕史》卷一)”一代馳騁疆場的英雄漢子,小時候卻怕狗,這是恐怕是很多人不會想到的。就在也速該留下兒子獨自離開的路上,被仇傢、塔塔兒人給毒死瞭。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也有稱帖木貞、忒沒真。這個名字本是也速該戰爭對手的名字,《元朝祕史》(卷一)記載,“(約1162年)與塔塔兒廝殺時,也速該把阿禿兒將他帖木真兀格、豁裡不花等擄來,那時也速該把阿禿兒的妻訶額侖正懷孕,於斡難河邂難何邊裡溫孛勒答黑山下,生瞭太祖。太祖生時,右手握著髀石般一塊血,生瞭。因擄將帖木真兀格來時生,故就名帖木真。”《蒙韃備錄》稱,所傳“忒沒真”乃小名爾,初無姓氏,也無名諱。  《元朝祕史》這段記載,成為後世學者研究元史的重要史料。與朱元璋生時滿室紅得像失火一樣,鐵木真出生時也有神奇出現,手裡竟然捏著一塊血塊,血虧如一塊紅色的石頭一樣。因為出生時鐵木真是帶血的,迷信就認為,將來會給人類帶來血光之災。在搶回妻子孛兒帖的過程中,成吉思汗一下子屠殺瞭300多名也客赤列都部落的人。1183年,隻有22歲的鐵木真被推舉為“可汗”,靠的就是連年征戰和鐵血統治,抓到對手就殺。鐵木真一生殺人無數,每到一塊如割韮菜一塊,瘋狂砍人頭。在隨後的戰爭中,屠城是他慣用的征服手段。有一次,成吉思汗率20萬大軍征討中亞穆斯林國傢花剌子模,打下咸海邊的玉龍赤傑時,一下子就殺瞭120萬人,用這種方法,好多西域、中亞國傢讓他滅掉瞭。

光棍節是幾月幾日? 光棍節的由來的幾種說法

  2013年光棍節是幾月幾號?  11月11日為光棍節,源於這一天日期裡有四個阿拉伯數字“1“形似四根光滑的棍子,而光棍在中文有單身的意思,所以光棍節是單身一族的一個另類節日,這個日子便被定為“光棍節”(One’sDay)。光棍節產生於校園,並通過網絡等媒介傳播,逐漸形成瞭一種光棍節的文化。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在光棍節結婚,於此同時,也是各大商傢以脫光為由打折促銷的時期。  光棍節的來歷,一直是個迷,有各種各樣的猜測和說法。其中光棍節產生於校園文化的說法是比較可信的,但由誰最先提出已不可考瞭。眾多說法中,光棍節起源於南京高校的校園文化是被廣泛接受的觀點。(同時期誕生在不同地區,後續在南京地區高校開展比較活躍,繼而通過群體活動和媒體傳播,光棍節在社會上流行開來。)  一:南大臥談會  光棍節的來歷有多種說法,被人廣為接受的是,它起源於南京大學宿舍文化。1993年,南京大學“名草無主”寢室四個大四學生每晚舉行“臥談”,一段時間臥談的主題都是討論如何擺脫光棍狀態,臥談中創想出瞭以即將到來的11月11日作為光棍節為“光棍節”來組織活動,從此,光棍節逐漸發展成為南京高校以至各地大學裡的一種校園趣味文化。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這個節日被漸漸帶入社會,並隨著成年單身男女群體的龐大,以及群體活動和網絡媒體的傳播,光棍節在社會流行開來,並由光棍節發展出瞭“脫光節”。光棍節來源的其他說法或系後來編造。   二:愛情故事  男主角木光昆,生於1970年11月11日。由於名字特殊,從小學到大學外號都叫“光棍”。他在南大讀大二時和一名女生開始瞭一場戀愛。隻是沒想到,幸福是那麼的短暫,女生突然查出患瞭絕癥,最終離開人世。在她走的那天,木光昆跑到頂樓,點燃蠟燭,吹瞭一晚的笛子。從此,木光昆似乎變瞭一個人。讀大四那年的11月11日,也是他生日的那天,同宿舍的舍友們在南大第一宿舍的樓頂上陪他一起喝酒慶生。此後,關於木光昆的故事在南大流傳開來,他的生日於是被定為“光棍節”。這個故事後來也被南大同學改編制作成校園微電影播出。  三:京工光棍節  可能源於北京理工大學的“京工光棍節”。這一說法是說“光棍節”的說法最早源於1992年的北京理工大學,幾位同學為瞭打發即將到來的周末,於是想出瞭去找女生聯誼的想法。第二天在食堂門口貼瞭一張寫著“京工光棍節”的海報。  四:麻將  傳說中,有四個男人,當然都是光棍,也就是沒老婆沒女朋友沒情人也沒某某伴侶的那種。他們聚在一起搓麻將。從上午11點打到晚上11點。輸贏倒是次要的,奇怪的是,搓麻過程中,不論是誰和牌,自摸或者接炮,都是和四條。於是自始至終,都在,四條,四條,四條。最後有輸得多的人火瞭,拍桌子說,四條四條,四條什麼啊?另外三個說,四條就四條,還四條什麼。相關閱讀推薦:秦淮八艷的氣節:李香君最剛烈 董小宛最動人萬聖節是幾月幾日? 西方鬼節萬聖節的由來中秋節的故事:嫦娥奔月,月兔搗藥古時候怎麼過中秋?古人中秋節常做的十件事古代人如何過中秋節的? 唐代女人愛“拜月”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四條什麼?這本來不算個問題,麻將牌裡,四條就是四條,沒有四條什麼的說話。不過,打完麻將,他們一起去沖澡,把衣服褲子一脫,答案很快就出來瞭。輸錢的那個人,十分興奮,邊沖水邊歡呼,我知道四條什麼瞭,我知道四條什麼瞭!  後來,這四個光棍為瞭紀念終於知道四條是什麼,特把這個設為光棍節。事有湊巧,這天剛好是11月11日,日歷上,剛剛好,不多不少,也就是四條……  相傳當天光棍們都要吃糖葫蘆,而且要一口氣吃光,這叫“脫光”,要不然,來年還是光棍。  光棍節的意義  “光棍節”,既非“土節”又非“洋節”,乃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誕生於南京高校,是校園趣味文化的代表產品之一。隨著一批批學子告別校園,近兩年“光棍節”的氣氛,竟然漸漸向社會彌散,如今,也已經成為南京年輕人的一個特別日子。南京長江花園附近的茶餐廳浦菲站,十一日全天的包房早早被預訂出去瞭,據說是七、八位年輕人要在這個特別的日子進行一次“相親式聚會”。  據說,《單身情歌》將成為這天的熱門歌曲,在“光棍節”,借這首歌唱出“找一個最愛的深愛的想愛的親愛的人來告別單身”,這唱詞,其實也是年輕人的愛情宣言。“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都市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熾烈表達。  因為“單身”而誕生瞭一個特別紀念日,不過也有一些年輕人愛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結婚。媒體從業人員小虞在十一月十一日結婚。他說選擇這一天,首先取意於一心一意、一生一世的喻意;其次,從單身到結婚,算是走過瞭起步階段。而在喜帖發出後,小虞身邊的朋友紛紛打來電話提醒說這天是“光棍節”呀,他聽後不僅不改期,反而覺得更有意思,因為他是在這個特別的日子結束單身,便更有紀念意義瞭。  光棍節產生之初,多少帶有些調侃的意味,而那時候光棍也隻是指單身男性。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光棍的隊伍逐漸壯大。年輕人忙於工作,讓他們無暇交友,但以前的朋友陸續結婚生子,突然的離群感讓他們急於尋求群體的歸屬感,於是單身聚會成瞭新的社交圈子,在同類人群中,他們的情感得以抒發。這個人群收入水平高、消費力強,對生活品質有要求。光棍群體的擴大必定吸引瞭商傢的註意力。於是,在商傢的助推之下,單身經濟就驟然興起,光棍節的各種促銷活動、廣告宣傳也將這個小眾活動,形成瞭社會化的節日。  光棍增多並非是壞事,相反是人們追求高質量婚姻生活的結果。光棍節從網絡走向社會,從小眾活動變成公眾活動,也是社會開放度、包容度提升的一種表現。20歲到30歲之間的單身人士往往是承受社會壓力最大的人群,除瞭工作、競爭之外,還有來自傢庭催婚的壓力。光棍節無非是讓光棍們在調侃中輕松面對,有一個機會互相交流,不失為一個解壓的方法。同時,在這種輿論下,社會給予光棍們的尖銳度也在下降,讓單身人士能夠有更大的空間選擇自己的真愛。  -如今光棍節已經成為都市年輕人一個特別的日子。在這天,幾個單身朋友在一起或喝酒談心,或K歌泡吧,或瘋狂購物,盡情狂歡,體會“隻羨光棍不羨仙”的感覺。光棍節的熱鬧聚會,是年輕人渴望愛情的一種熱烈表達。據悉,社會上也有年輕人特意將婚禮定在這一天,就是為瞭趕上4個“1”的吉利,希望這“一心一意的愛,一生一世的情”能帶給他們幸福。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慈禧出生地在哪?慈禧出生地六種說法真相揭秘

  慈禧出生地之謎:清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1835年11月29日),是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咸豐的貴妃、第八位皇帝同治的生母、慈禧太後的誕辰日。在她剛出生的日子裡,和普通人傢生瞭個女兒一樣,除瞭她的父母多一份欣喜之外,並沒有引起其他過多人的關註。關於她的出生,歷史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正式的記錄,因為誰也難以料到,幾十年後,這個普通人傢的女子,會成為秉掌大清國朝政四十餘年的聖母皇太後、人人都要向之頂禮膜拜的“老佛爺”,她的名字,被列入世界近代二百名人之中。  歷史對她出生留下的這段空白,給後世想瞭解她的人帶來瞭許多遺憾和困惑。自清末迄今,圍繞她的傢世和生平,有種種傳說,對她的出生地問題,更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屈指數來,竟有六種說法:安徽蕪湖說、山西綏遠說(即內蒙說)、甘肅蘭州說、浙江乍浦說、山西長治說,還有北京說。人們都試圖從這位赫赫有名的聖母皇太後降臨人間的第一個驛站起,追根溯源,探詢她的思想、性格形成的脈絡和源泉,探詢她成長、成名的偶然和必然,以解開發生在她身上,又給一個民族帶來過深刻影響的許多歷史之謎。  安徽蕪湖說  安徽蕪湖說,又叫“生長南中”說,這是關於慈禧太後出生地傳說中最早的一說。  這種說法的根據是,慈禧的父親惠徵,曾做過清朝安徽寧池太廣道的道員,因之慈禧“生長南中”,“雅善南方諸小曲”。在民國時期出版的《清朝野史大觀》中記載著:慈禧,“那拉氏者,惠徵之女也,惠徵嘗為徽寧池太廣道,其女生長南中,少而慧黠,繯艷無匹儕,雅善南方諸小曲,凡江浙盛行諸調,皆瑯瑯上口”,因此得到咸豐皇帝的寵幸。一些小說傢及影視編導們,又根據這種說法,將此情節經一番渲染,寫進小說,搬上銀幕——圓明園桐蔭深處,一曲甜甜綿綿的南方小曲“女兒十八正當年”,聽得咸豐皇帝如醉如癡,慈禧也由此發跡。不僅如此,由此說還演化出瞭慈禧與吳棠的故事。說是惠徵在徽寧池太廣道上,以虧款罷官,病歿於途,慈禧奉母扶柩歸京,因生活貧甚,幾不能辦裝,幸得清江候補知縣吳棠相助白銀三百兩為之解難。為感吳棠之恩,慈禧掌權後,將吳棠由知縣累擢之四川總督,“懿眷之隆,未有出其右者”。  事實上,惠徵任安徽道員是在咸豐二年二月,正式上任在當年七月,當年慈禧已十八歲,而且已經入宮,被冊封為蘭貴人瞭。在清宮檔案裡清楚記載著:咸豐二年二月初六,諭令惠徵任寧池太廣道道員,二月初八、初九兩天,清宮挑選秀女,結果慈禧被選中,二月十一日,敬事房太監傳達皇帝諭旨,封慈禧為蘭貴人,並命於五月初九日進宮。這對惠徵全傢來說,可謂喜上加喜。等將慈禧送進宮後,惠徵才攜傢眷趕往江南,七月到蕪湖正式接印上任。另外,在檔案中,還有不少咸豐二年,皇帝、皇太妃賞賜蘭貴人的賞單,多者賞銀百兩,少者野味一盤。所以反對“安徽說”的學者斷言:慈禧不僅沒有“生長南中”,而且可以說,其一生根本沒有去過南方。   內蒙呼和浩特說  和安徽蕪湖說堪稱南轅北轍的一種說法,是“山西綏遠說”。清代的綏遠城,民國時期改歸內蒙古,所以此說又稱“內蒙說”。  在北方塞外的內蒙古呼和浩特市有一種傳說:慈禧的父親惠徵,當年曾任山西歸綏道道員,歸綏道駐地在歸化城,即今呼和浩特市,呼市新城有條落鳳街,慈禧就出生在這裡。她小時候有個乳母,是當地回民,人稱逯三娘,年幼的慈禧,還常到歸化城邊玩耍。這一美麗動人的傳說,繪聲繪色,至今猶存。  然而,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的檔案“上諭檔”中卻清楚地記載著:任命惠徵為山西歸綏道的時間是道光二十九年閏四月,惠徵走馬上任是當年七月。這時的慈禧,年方十五,正等待宮中挑選秀女。顯然,“落鳳街前未落鳳”。不過,和清朝多數官員一樣,惠徵是帶著傢眷赴任的,所以慈禧確實在歸化城住過三年,若說呼市是她的第二故鄉,則不為過。並且慈禧的外祖父惠顯,從道光十一年至道光十七年(1831—1837),在歸化任過副都統,所以慈禧和歸化城多少有些聯系,持“綏遠說”的人可能正是把惠顯錯當成瞭惠徵,才得出這種誤導性的傳說。相關閱讀推薦:晚清老佛爺慈禧太後是怎麼洗澡的?清宮秘史揭秘慈禧為什麼叫老佛爺?慈禧被稱為老佛爺的由來同治生母之謎:同治帝生母是宮女還是慈禧?慈禧墓 揭秘大清王朝慈禧太後下葬定東陵之謎慈禧的兒子 揭秘慈禧太後的兒子同治皇帝生平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甘肅蘭州說  “甘肅蘭州說”的說法是,惠徵曾任過甘肅佈政使衙門的筆帖式,當時住在蘭州八旗會館以南的馬坊門,即今永昌路一百七十九號院,慈禧就出生在乃父任職蘭州之時,所以她的出生地就在這個院落裡。  此說將慈禧的出生地說的比較詳細具體,並且在惠徵的一生中,他確曾長期擔任過筆帖式之職。但有的學者經過考查發現,惠徵任筆帖式的時間,都是在京城各衙門,這期間,他沒離開過北京,更沒有去過甘肅,所以慈禧生於蘭州說,輕而易舉就被擊破瞭。  “安徽說”、“綏遠說”及“蘭州說”,都因紕漏太多,已逐漸被史學界否認,並達成瞭共識。而後三種說法,從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對慈禧其人研究的深入,卻越爭越烈,至今尚無定論。  浙江乍浦說  1993年8月22日,《人民日報》在一處不起眼的地方,刊有一篇不足三百字的報道:“史界新發現,慈禧生於浙江乍浦”。文中說,慈禧太後的父親惠徵,在道光十五年至十八年(1835—1838)間,曾外放到浙江乍浦,任正六品武官驍騎校,而慈禧正是在這一時期出生,所以她的出生地,是“浙江平湖市乍浦城內的滿洲旗下營”。該報道又寫到:在現今的浙江乍浦老人中,仍有種種關於慈禧幼年的傳說。這就是從1993年出現的“浙江乍浦說”。  此說抓住瞭道光十五年慈禧出生這個關鍵性的年代,也抓住瞭當今諸說中時間考證上最薄弱的環節,所以單從時間上立論,此說似乎是可以相信的。但是細心的學者仍從中發現瞭疏漏:根據清朝政府對官員的考核檔案,道光十四年官員考核時,惠徵被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道光十九年,被任命為吏部八品筆帖式。如果按“乍浦說”的說法,惠徵在這幾年之間在乍浦當過驍騎校的話,他將從一個京城八品以下的二等文官,忽然連升幾級,成為瞭正六品的武官,這不合常理;再由正六品武官,無緣無故一下又降回八品文官,則更講不通。這些明顯的破綻,最終使人對“浙江乍浦說”難以信服。   山西長治說  最新奇、最獨特的說法,要算“山西長治說”瞭,這種說法又稱“潞安說”。因為當今的長治市,就是清代的潞安府。此說認為,慈禧壓根就不是滿洲人,她的生身父親也不是惠徵。  此說正式提出於1989年。先是這年的6月23日,長治市郊區下秦村農民趙發旺(自稱是慈禧五輩外孫),到長治市地方志辦公室找到負責人劉奇,說慈禧是長治縣上秦村人,並交出瞭一份五位老人聯名、還人人按瞭手印的書面材料,要求政府幫助澄清。此後的九月,長治市志辦的人員到上秦村對慈禧的身世做瞭調查。十月八日,長治市志辦負責人劉奇寫的《慈禧太後是長治人》一文,在《長治日報》發表,長治說開始引起社會反響。  此說所依據的“鐵證”,主要是百年來流傳於當地特別是長治縣西坡村和上秦村一帶關於慈禧童年的口碑傳說。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據說,慈禧原本是長治縣西坡村漢族農民王增昌之女,名叫王小慊,四歲那年,因傢貧,母又病死,被賣給上秦村宋四元傢,改名宋齡娥。齡娥天資聰明,愛唱小曲,宋傢夫婦把她視為掌上明珠,七歲時送書房上學,九歲時就會雙手寫字。不料其十一歲上,宋傢又遭災難,因而被轉賣給潞安府知府惠徵傢做丫頭。一次,惠徵夫人富察氏發現齡娥兩腳底下都有一個瘊子,被視為福相而收作養女,改姓葉赫那拉,更名玉蘭。惠徵又請人教她填詞作賦,玉蘭出落得越發靈敏可愛。後來參加皇帝三年一次的選秀女,被選中入宮,從妃嬪一步步升成瞭皇太後。當瞭皇太後的慈禧,愛吃長治的地方食品:黃小米、玉米面、壺關醋、蘿卜菜;偏袒重用長治人長治官員:長治人原殿鰲犯瞭欺君罪因慈禧講情而免死,提拔瞭山西五臺人徐繼畬、長治人郭從矩,1900年逃到山西時還接見瞭潞安知府許涵度;愛看山西地方戲上黨梆子;愛唱山西民歌;關心長治人的疾苦,曾專撥銀糧賑濟長治災民,等等。  與傳說相呼應還有大量的物證:在上秦村關帝廟後,至今保存著一處“娘娘院”,被認為是慈禧入宮前住過的院落;在西坡村王氏傢譜上,更明確寫著“王小慊後來成為慈禧太後”的話;在位於西坡村外羊頭山西麓的荒灘岸邊,甚至還有慈禧生母的墳;在長治市城區原潞安府後院保存有“慈禧太後書房院”;而在上秦村宋傢的土炕上,又刨出瞭慈禧給宋傢的信,光緒、宣統年間清廷特制皮夾式清代帝後宗祀譜以及慈禧本人的單身照片,等等。林林總總,口傳、實物和文獻,各種證據共達三十八項。  為此,宋四元傢的後人,自稱是慈禧四輩、五輩侄孫女的宋雙花、宋六則等曾聯名寫信,要求政府調查澄清。長治地方的男女老少,眾口一詞,並紛紛畫押公證:慈禧是長治人。長治市為此專門成立瞭慈禧童年研究會,《長治日報》連篇刊載瞭有關慈禧童年及其傢世的文章,認為“慈禧太後本是山西漢人”。近幾年,長治慈禧研究會還陸續編輯出版瞭《慈禧童年考》、《慈禧童年——解開百年不解之謎》等書,拍攝瞭《慈禧是長治人》、《慈禧後代、鄉親話慈禧》的電視片、資料片,舉辦瞭慈禧童年展覽,等等。  山西長治說,從人證到物證,紛紛揚揚,似乎證據最確鑿,但在史學界,爭議也最激烈。   1993年長治市慈禧研究會與北京史學會聯合召開瞭“慈禧童年學術研討會”,有三十餘位專傢學者參加瞭會議研討。有的專傢認為:長治市慈禧童年研究會“經過多年的深入訪問調查,提出瞭自己的學術見解,認為慈禧出生於山西長治,這是關於慈禧童年研究中值得重視的一種意見”。還有的專傢學者認為,社會上流傳的慈禧生於內蒙、安徽、浙江等說法可以排除,但“山西長治說”和“北京說”可以並存。但有的專傢學者對慈禧生於長治的說法,也提出瞭一些疑點和不同看法,他們認為,此說太富於傳奇色彩,物證中有許多地方失實。  其一,慈禧生母的墳,這是長治說的物證之一。據長治說的說法,在1958年西坡村曾平瞭許多墳,六七十年代時,該村和全國一樣,在“農業學大寨”高潮中也曾到處平墳造地,但“因該墓系慈禧太後生母之墓,得以保存至今”。反對長治說的學者觀點正好相反,他們認為,“自清末以來,慈禧太後的名聲一直不太好,特別是建國以後,慈禧太後更成為一個臭名昭著的人物”,“文革”中,還一度在全國掀起瞭批判慈禧的高潮,在以階級鬥爭為綱的年代裡,許多歷史名人的墓被毀被平,怎麼會在西坡村獨留下慈嬉生母的墳?  其二,慈禧給宋傢的書信殘片,據說是慈禧的五輩孫宋六則,從當年慈禧所住房屋東面的土炕裡刨出的,這是長治說的又一證據。但反對此說者,將其和清宮檔案中光緒二十六年(1900)慈禧寫的便條及咸豐剛剛去世時慈禧寫給恭親王奕訢的密諭進行鑒別對比,認為明顯不是慈禧的手筆。再看全信的內容,支離破碎,僅剩下瞭四十五個字,而由“山西說”的學者按自己的思想猜測增加上去的竟達一百一十八個字,並且關鍵性的字是加上去的,所以可信度很低。另外請人代寫這種私密信,不符合慈禧一貫的做事性格。在清宮檔案中,有一些慈禧寫的便條和密旨以及元旦開筆所寫的吉字等,都是慈禧親寫的。  其三,至於王氏傢譜上寫的“王小慊後來成為慈禧太後”的話,反對“長治說”的學者認為“這隻是後人所為,是什麼人所加,根據是什麼都不知道”,在沒有弄清來龍去脈之前,更不足為憑。  其四,清制黃皮夾,說它制於清光緒年間可能是正確的,但是說持此皮夾者應為高級官員和皇親國戚則不一定,從這個皮夾就推斷出宋四元夫婦為慈禧太後(養身)父母也缺乏根據,而說它是慈禧“讓傢人作為進京入宮謁見皇太後的通行證”,更是與清朝宮廷制度不符。  除以上各種疑點外,反對“山西長治說”的學者,又從清代的起居註檔、上諭檔、朱批奏折等檔案中,詳細查對瞭歷任潞安府知府的任職年代。從道光五年至咸豐元年(1825—1851),潞安知府前後共七人:道光五年六月至十五年七月,知府馬紹援,任職十年一個月;道光十五年八月至十八年三月,知府達鏞,任職兩年半;道光十八年四月至二十八年八月,知府多慧,任職十年五個月,其中道光二十四年,多慧因大計卓異,赴京由吏部引見皇帝,知府之任由同知陳維屏護理;道光二十八年九月至咸豐元年五月,知府珠隕,在任兩年七個月;咸豐元年六月至九月,知府萬濟堪,在任三個月,期間八月曾擬調袁彥齡,但袁未上任,知府實際還是萬濟堪擔任;咸豐元年十月始,知府金君善。  也就是說,在這二十五年中,潞安府七任知府中,均沒有惠徵的名字。而且在惠徵的任官經歷中,也沒有查到任過這一職務的記載。故這些學者提出:既然惠徵沒有在潞安任過職,甚至沒有到過潞安府,怎麼會存在慈禧在潞安被賣到惠徵傢之事?  顯然,在這些疑竇沒解開之前,“山西長治說”也不能成立。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北京說  最後一說,是“北京說”,這是傳統的官方的說法。在《清代宮廷史》中這樣寫道: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道光十五年(1835)十月初十日生在一個滿洲官僚世族之傢,屬滿洲鑲藍旗。在《清帝列傳》附傳《慈禧太後傳》中的記載是:慈禧,姓葉赫那拉,小名蘭兒,生於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父親惠徵,由道光十一年的八品筆帖式,歷遷吏部文選司主事、吏部驗封司員外郎、山西歸綏道道員、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為官十七年,由八品至四品,成為主管一方的行政要員。母親佟佳氏,一個普普通通的傢庭婦女。慈禧兄妹共四人,兄弟二人是照祥、桂祥,妹妹在慈禧得寵後,受咸豐之命,奉旨和醇親王完婚,成瞭王爺的福晉。另一本《垂暮帝國的老拂爺》中說的更明確:慈禧誕生在“北京的一傢並不豪華的王府院內”,她的祖先居住在葉赫,故稱葉赫那拉氏,屬於葉赫那拉傢族。她的父親惠徵,是“一位在清廷從事翻譯、擬稿的小文官”。另外在《清史稿》、《清代人物傳稿》、《清代全史》等清史專著中,雖然具體表述不完全相同,但都以“北京說”為基礎,確認慈禧是滿洲葉赫那拉傢族惠徵的女兒。  近幾年,持北京說的學者,又從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所存的清宮檔案中,為這一說法找到瞭新的佐證。  1.清朝皇帝挑選秀女的名單。清朝從順治時就規定,凡滿族八旗人傢年滿十三歲至十六歲的女子,必須參加每三年一次的皇帝選秀女,選中者,留在宮裡隨侍皇帝成為妃嬪,或被賜給皇室子孫做福晉,未經參加選秀女者,不得嫁人。閱選時,按八旗的順序,一般七八個人站成一排,由皇帝、皇太後們挑選。被挑選女子的名字,每排寫一張單子,留宮中存檔,這種名單,在檔案中稱為“秀女排單”。現檔案中保存有咸豐五年(1855)挑選秀女時,慈禧的妹妹,即醇親王的福晉、光緒皇帝的生母的記錄。還有光緒十一年選秀女時,慈禧的叔伯妹妹的記錄。在這些排單上,都清楚記載著:慈禧的祖輩,屬滿洲鑲藍旗,姓葉赫那拉,父親名惠徵,祖父名景瑞,曾祖父名吉朗阿。惠徵最高官職做到五品道員,景瑞則做到刑部郎中,但因道光二十七年(1847)沒能按時退賠其父吉郎阿在戶部任職時的銀兩虧空,被革職。吉郎阿的最後官職是刑部員外郎。慈禧就出生在這樣一個世宦之傢。  2.記載惠徵任職年代和生平的有關檔案,其中有清朝每三年一次考察京城各部官員的“京察冊”;有給官員發放銀兩的“八旗官員俸銀俸米冊”;有任命惠徵職務的有關上諭;還有大臣奏折中對惠徵的評語等等。綜合這些記載,可以得出慈禧的父親惠徵的任官經歷:道光十一年前任筆帖式,即負責文字抄寫的小官;十一年至十四年,仍為筆帖式,任職吏部,並於京察後被定為“吏部二等筆帖式”;至十九年時,還在筆帖式任上,為“八品筆帖式”;三年後的道光二十三年,京察定為“吏部一等筆帖式”;二十六年,調充吏部文選司主事;二十八年,升任吏部驗封司員外郎;二十九年,京察成績又被定為一等,因此由吏部推薦面見皇帝,奉諭旨,準以道府一級的職務任用,同年閏四月初,升任該司郎中,並兼任工部寶源局監督,四月底,外任為山西歸綏道道員;咸豐二年,調任安徽寧池太廣道道員。惠徵到任不久,即逢太平天國軍攻克武漢,危及安徽,安徽一些官員紛紛棄城躲避,惠徵也忙把傢眷護送至寧國府,自己帶瞭印信糧餉,同總兵陳勝元等先轉至南京,又移至鎮江,再轉到丹徒。一些官員的臨陣脫逃,使咸豐皇帝大為震怒,令安徽巡撫嚴行查辦,惠徵也在被劾被查之列。但至咸豐三年,還未待查辦,惠徵即於六月初病故。

中國歷代皇帝中誰的老婆最多?三宮六院說法由來

  中國皇帝自古有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之說。但盤點史料,一夫多妻者中的“多”字上限在44個,創此“中國紀錄”者是元太祖成吉思汗,最少者不過2人……  在中國,談到皇帝們的婚姻時,有一句話廣為流傳,那就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有人從“一夫多妻”制推論出每個皇帝都有數不清的妻妾,換言之,至少是“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事實果真如此嗎?美國《僑報》對一些史料進行分析後,得出瞭一些鮮為人知的新結論。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系杜撰  三宮,其意本來是指古代諸侯夫人的宮,《谷梁傳·桓公十四年》有“甸粟而納之三宮”的記載,范寧註曰:“三宮,三夫人也。”楊士勛疏曰:“禮,王後六宮,諸侯夫人三宮也;故知三宮是三夫人宮也。”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三宮”指的是諸侯夫人(頂多是個王後),而不是皇帝的妻子。  “六院”疑是從“六宮”演義而來。  “六宮”,本義是指古代皇後的寢宮,後來代指皇後或皇帝的其他妻子。《周禮·天官·內宰》中有“以陰禮教六宮”的記載。鄭玄解釋,皇後寢宮有六,其中一正寢,五燕寢,合起來即六宮。唐人白居易《長恨歌》中“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後漢書·馬皇後紀》:“後辭曰:‘此繒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宮莫不嘆息。”這兩個“六宮”都是用的引申義。   “七十二嬪妃”來歷不詳,或許是從“三”的倍數而來,或許純是言成數以表其多。  “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顯然是個杜撰的說法。那麼,正確的說法是什麼呢?  《二十五史》任何一個朝代的“後妃傳”之前都會有一段大同小異的概述:  古者天子娶後,三國來媵,皆有娣侄,凡十二女;諸侯一娶九女,所以正嫡妾、廣繼嗣、息妒忌、防淫慝、塞禍亂也。後亡,則媵為繼室,各以其敘。無三媵,則娣侄繼室,亦各以其敘。繼室者,治其內政不敢正其位號,禮廟無兩袝,不並尊也。魯成風始兩袝,宋國三媵,齊管氏三歸,《春秋》皆譏之。《周禮》內宰,其屬則內小臣、閽人、寺人次之,九嬪、世婦、女禦、女祝、女史、典婦功、典絲、司服又次之。《昏議》稱“後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不與《春秋》、《周禮》合。後世因仍其說,後宮遂至數千。(《金史·後妃傳》)  從這段話可以看出,皇帝的妻子其正式的稱呼應當是:“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禦妻”。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別的叫法,如:尚宮、尚儀、尚服、尚食、尚寢、尚功、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婕妤、才人、美人、昭儀、侄娥、八子、充依、良人、采女、淑妃、淑媛、貴人、常在、答應、女史等。  皇帝的妻子也是分三六九等的,《隋書·後妃傳》中記載,在隋代“貴妃、淑妃、德妃是為三夫人,品正第一;順儀、順容、順華、修儀、修容、修華、充儀、充容、充華是為九嬪,品正第二;婕妤一十二員,品正第三;美人、才人一十五員,品正第四,是為世婦;寶林二十四員,品正第五;禦女二十四員,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員,品正第七;是為女禦,總一百二十,以敘於宴寢” 。  從以上資料可明顯看出,皇帝的妻子不能以“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稱之。相關閱讀推薦:盤點唐朝十大怕老婆的風雲人物:唐朝怕老婆之風花蕊夫人是誰?中國古代最具真性情的皇帝老婆孔子有幾個老婆?聖人孔子為什麼會和老婆離婚歷史上搶兒子老婆的皇帝有哪些? 古代皇帝醜聞錄 中國史上哪個皇帝一天娶九個老婆? 萬歷皇帝秘聞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成吉思汗妻子最多  皇帝的妻子,是一個外圍可寬可窄的概念。  從廣義上說,凡是宮裡的女子(皇帝本人的親生母親及女兒除外)都有可能是皇帝的妻子,但若是如此劃分,則嫌太過寬泛。事實上皇宮裡百分之九十的女子是不能得到皇帝垂青的,唐詩、宋詞中有許多關於宮中怨女的描寫。所謂“淚濕羅巾夢不成,夜深前殿按歌聲。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白居易)”,所謂“十二樓中盡曉妝,望仙樓上望君王(蘇逢)”,真是舉不勝舉。  因此,這些在皇帝的勢力范圍之內的女人並非全算皇帝的妻子。  有人專門對正史所載皇帝的妻子(包括“妾”)做過統計,結果發現,富有四海的皇帝們既有一夫多妻的,也有一夫一妻的。  本處所說的“一夫一妻”是指在官修正史中除瞭“一妻”以外再沒有別的妻子的。  這裡面有可能存在著兩種情況。一種是這些皇帝們真的是一夫一妻,如五代十國時南吳的讓帝楊溥。此人雖然名為皇帝,實際上還不如一個囚徒,舉個例來說,他常常挨打,被其手下的大臣說揍就揍,這種囚徒似的皇帝根本不敢娶幾個老婆。再如元朝的寧宗皇帝懿璘質班,他死時隻有七歲,其妻答裡也特迷失與他同年,小小年紀有一個老婆可能都形同虛設,根本不可能多“配備”更多的妻子。另外一種情況是這個皇帝本來一夫多妻,但由於正史中隻留下眾多美人中的一個人的芳名,後人無從知曉。

項羽是哪個朝代的?霸王項羽烏江自刎的幾種說法

  導讀:項羽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代霸王,關於他的傳說汗牛充棟,這其中又以他自刎烏江最為慷慨悲壯,在民間流傳也最為廣泛。關於他的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看法:一種是以南宋詞人李清照為代表,她在《烏江》中寫道:“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對項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英雄氣概做出高度評價和贊揚;一種是以晚唐詩人杜牧為代表,他在《題烏江亭》中寫道:“勝敗兵傢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認為項羽缺乏堅忍不拔的毅力和決心,對他自刎烏江的決定作出瞭惋惜和失望的評價。幾千年來這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直在不停地延伸著,那麼項羽當年為什麼選擇瞭自刎,而不是過江呢?  根據最早的記錄,項羽是因為無臉面見江東父老而自殺。據《史記·項羽本紀》記載,楚漢戰爭中項羽被劉邦打敗後,項羽帶領八百人馬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江畔,這時烏江亭長勸項羽趕快渡江,以圖東山再起、報仇雪恨,可是項羽卻笑著說:“天之亡我,我何渡為!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於是拔劍自刎而死。這種說法出自太史公司馬遷之手,距項羽之死年代較為接近,描寫得非常慷慨激昂,因而流傳最為廣泛,後世關於項羽自刎的傳說大多源於此。  在這種說法中,虞姬之死起到瞭重要的推助作用。據《史記》記載,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夜聞四面楚歌,非常吃驚,便起身飲酒,此時“有美人名虞,常幸從,駿馬名騅,常騎之。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數闕,美人和之。”據漢初陸賈的《楚漢春秋》記載,虞姬當時愴然拔劍起舞,並和歌曰:“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歌罷揮劍自刎。項羽是個爭強好勝、死要面子的人,自己最心愛的侍妾被逼自殺,心中既傷心絕望,又十分羞愧,自尊心受到強烈打擊,再加上當時楚軍傷亡慘重,“虞姬死而子弟散”,所以當項羽帶著殘兵敗將逃至烏江畔時,頓覺羞恥難當,沒有臉面去見江東父老,於是選擇一死瞭之。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項羽自殺是想結束戰爭,消除百姓因戰亂帶來的痛苦。據《史記》記載,楚漢戰爭中劉邦和項羽僵持不下,“丁壯苦軍旅,老弱罷鞍漕”,於是項羽對劉邦說:“天下匈奴長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決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為也。”意思是想通過兩個人的決鬥一決雌雄,不要再讓天下百姓跟著受苦,說明項羽的確有可憐天下蒼生的情懷。當項羽率殘兵敗將突出重圍來到烏江時,想到渡江以後還要卷土重來,重新進行一次楚漢戰爭,給百姓帶來更大的災難,於是選擇犧牲性命來結束連綿數年的殘殺,還天下一個太平世界。  但這種說法帶有太多的猜測成分,也與項羽的好戰殘暴性格不符。項羽當年曾經坑殺二十萬秦兵,火燒阿房宮三個月,是一個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為瞭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殺身亡。他之所以要約劉邦單打獨鬥、一決勝負,很可能是出於一種計謀,因為以項羽的個人能力,打敗劉邦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不過劉邦也沒有上當。當項羽失敗逃至烏江時,萬念俱灰、狼狽不堪,心中不免感慨萬千,此情此景下重新喚起他可憐天下蒼生,願意以一己之死來結束戰爭的念頭也有可能,但這頂多是項羽走投無路又放不下臉面時的一種自我安慰,將它視為項羽自殺的主要原因卻是不妥的。

赤壁之戰的後市說法:後世人們如何評價赤壁之戰

  導讀:多年來,學術界對於“赤壁”地望問題討論,諸說並起被近代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數百年來,歷史學界對於“赤壁”之戰發生的地點問題多有討論,諸說並起,被傳媒稱為“新赤壁大戰”。一般統計,至少有七種“赤壁說”:蒲圻說、黃州說、鐘祥說、武昌說、漢陽說、漢川說、嘉魚說。從現當代觀點來看,爭論的焦點在蒲圻說和嘉魚說之間,而歷史學出版物和已發現文物證據更偏向於蒲圻說。  蒲圻說:陰法魯主編的《古文觀止譯註》中寫道:“那個赤壁,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長江南岸。”《元和郡縣圖志》亦稱:“赤壁山在蒲圻縣西一百二十裡,北臨大江,其北岸即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胡三省註的《資治通鑒》和譚其驤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也采用瞭這一學說。  1970年以後,蒲圻市赤壁山及長江對岸的烏林連續出土瞭大量東漢時期的文物,包括1973年出土的銅馬鐙、“建安八年”(203年)字樣的瓦硯,1976年赤壁山下土層中的沉船遺址、赤壁山上的各式漢朝帶鉤,1987年開探的墓室中諸葛亮設計的銅弩機、東漢通行的五銖錢等等。1991年,湖北大學人文學院專門出版瞭《古戰場蒲圻赤壁論文集》。1998年,蒲圻市正式改名為赤壁市。在赤壁市的三國赤壁古戰場中,含有大量赤壁之戰時的各種遺物,這些戰爭遺物的出土更加確定瞭當年赤壁大戰的地點就是在蒲圻。   嘉魚說:語言學傢王力主編的《古代漢語》和朱東潤主編的《中國歷代文學作品選》,都持赤壁在今湖北嘉魚縣東北的觀點。如上溯此說之源,有《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註》為證。《水經註》曰:“赤壁山在百人山南,應在嘉魚縣東北,與江夏接界處,上去烏林二百裡。”此說後來為清末著名地理學傢楊守敬所首肯。

瞭解夢境的各種說法

  任何的釋夢都是以一種心理學理論為前提的指導。或更推而廣之,是以一種對人心理、生理、心身關系,乃至人與宇宙關系的理解為前提的。就像任何理論都是在一點點接近真理一樣,釋夢背後的理論真理有一個從不完善到趨向完善的過程。所以,在這個意義上,釋夢的價值不在於這個夢到底是什麼?而在於它對夢者的啟示,對夢者人生的完善有什麼價值。也正是在這個前提下,我們才說,夢的解釋用不同的理論背景來解都可能是對的,但對不對不是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從這些解釋中,我們能得到什麼啟迪,對夢者心靈的成長有怎樣的意義。      一個夢就像投人心湖的一個石子,一圈一圈的漣漪就是它的回聲。我們從不同的理論出發,有的聽懂、看清楚瞭它的一道漣漪,有的則聽懂、看清楚瞭另一道。所以對同一個夢,用弗洛伊德層面解是對的,用榮格層面來解同樣也是對的。隻是根據筆者多年的釋夢經驗、心理治療的經驗中,我們更傾向於榮格層面對夢的解釋,因為後者比前者更具建設性。榮格說夢是啟迪,是人潛意識在努力使整個心靈更趨於合諧、更合理。而弗洛伊德說,夢是像野馬一樣的無法自制的沖動,它的欲望就是、達自己。弗洛伊德的釋夢是告訴你:你是這樣的,而這個這樣你的意識並不知道。榮格的釋夢是告訴你:你可以怎樣做就會更好。      也許榮格看清。聽到的漣漪也不是最後的一道。我們隻有在不斷地探索心靈的過程中,才能更全面。準確地把握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