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軟禁

揭秘民國傳奇人物胡漢民:胡漢民因何被蔣介石軟禁

  胡漢民(1879年12月9日—1936年5月12日),幼名胡衍鸛,後改名胡衍鴻,字展堂,晚號不匱室主,漢民是他在《民報》上發表文章時所用的筆名。出生於廣東番禺,祖籍江西吉安。資產階級革命傢,國民黨早期主要領導人之一,也是國民黨前期右派代表人物之一。  1901年中舉人。1902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9月加入同盟會,任《民報》主編,從此成為孫中山主要助手之一。孫中山逝世後主持編寫瞭《總理全集》。曾先後在南京臨時政府、中華革命黨、廣東非常大總統府及國民黨政府中擔任要職。  1936年5月12日突發腦溢血病逝,享年58歲。為紀念胡漢民的貢獻,國民政府於廣州市設立漢民路(今北京路);在臺灣,高雄市及新北市中和區亦有漢民路。  胡漢民是辛亥革命元勛,首任廣東都督、南京臨時政府秘書長,曾三次代行孫中山大元帥職,但因其政治觀點,他長期被學界忽視。現在請跟隨趣歷史小編來認識一下這個傳奇人物吧! 胡漢民被軟禁在湯山溫泉 胡漢民被譽為民國四大書傢之一,以隸書見長。  早年追隨孫中山  胡漢民(1879—1936)原名衍鴻,字展堂,祖籍江西廬陵(今吉安),祖父來廣東做官遂落籍番禺。其父胡文照以師爺謀生,胡漢民出生不久即隨父親輾轉於博羅、高州等地,直到八歲那年才定居廣州倉邊街。  胡漢民自小聰慧,13歲能詩,17歲起在廣州學海堂、菊坡精舍等書院讀書,21歲中舉。  胡漢民1902年、1904年兩度留學日本。1905年夏,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中國同盟會,這年9月1日,胡漢民第一次見到孫中山,稱頌孫中山1895年領導的第一次廣州起義是“空前奇舉”。  1907年,孫中山被日本政府驅逐出境,胡漢民陪其轉赴河內,建立革命機關,策劃武裝起義。他先後參加和組織發動瞭潮州黃岡、惠州、防城和鎮南關等起義。  孫中山曾經評價:“胡漢民先生為人,兄弟知之最深,昔與同謀革命事業已七八年,其學問道德均所深信,不獨廣東難得其人,即他省亦所罕見也。跡其平生之大力量、大才幹,不獨可勝都督之任,即位以總統,亦綽綽有餘。”  1909年,汪精衛暗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入獄,胡漢民為營救籌資,進入澳門賭博場,結果血本無歸。1911年,廣州“三·二九”起義前夕,胡漢民夫婦將女兒胡木蘭托付給一位老人照料,考慮到隨時有犧牲的可能,他在一塊佈上寫下瞭自己的名字、籍貫,縫在胡木蘭的衣服上,表示自己置生死於度外。  出任廣東首任都督  武昌起義爆發之際,在香港主持同盟會南方支部工作的胡漢民,一方面組織人員在廣州活動驅逐兩廣總督張鳴岐,一方面指派朱執信、胡毅生等深入廣州附近鄉村,組織各路民軍起義,向廣州進軍。  10月25日,革命黨人李培基在大南門外炸死新任廣州將軍鳳山。兩廣總督張鳴岐迫於形勢,與龍濟光、李準宣佈廣東獨立,但不久張鳴岐本人逃往香港。  11月9日,廣州軍界、學界、商界,民眾1000人,在咨議局召開大會,推舉胡漢民為廣東大都督,陳炯明為副都督,胡漢民未到任前,由蔣尊簋暫行都督職權,建立廣東革命軍政府,隨後發佈安民告示。  胡漢民到任後,首先面臨的是財政困難。他一面令財政部向香港商人借款40萬,許以3個月後數倍償還;一面將庫存官錢、銀局紙幣加蓋軍政府財政部印,發行1200萬元,令商會店鋪接受。這樣,軍政權總算安然度過瞭財政危機。但胡漢民任廣東都督隻有不到2個月時間。  1912年元旦,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不久,胡漢民被任命為總統府秘書長,他於是匆匆辭任廣東都督,北上就職。章太炎說:“臨時政府成立以來,憲法未定,內閣既不設總理,總統府秘書官長,用真宰相矣。”在南京的幾個月內,他與孫中山同居一室,夜以繼日地工作,人有“第二總統”之稱。同年4月,南京臨時政府結束,胡漢民隨孫中山回到廣州。相關閱讀推薦:蔣介石青樓小妾姚冶誠好賭變悍妾:蔣悔恨不已“紅色間諜”閻寶航 曾是蔣介石宋美齡身邊紅人宋子文為什麼要四次辭職:我不要做蔣介石的狗湯恩伯客死日本:蔣介石嫡系大將為何死在日本?楊杏佛之死:蔣介石刺殺瞭宋慶齡的助手楊杏佛?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與汪精衛鬥法  胡漢民與汪精衛交情非同一般,兩人一同赴日留學,一同追隨孫中山參加革命。孫中山逝世後,兩人卻為權力之爭反目。  1925年8月20日早晨,廖仲愷偕夫人何香凝乘車來到廣州國民黨中央黨部(越秀南路89號)時,突遭槍手襲擊。廖仲愷受重傷,送醫院後不治身亡。他的死轟動全國,國民政府成立由汪精衛、許崇智和蔣介石組成的特別委員會。據查,廖案最大的嫌疑人是胡漢民的族弟胡毅生等人。  8月25日晚上,汪、蔣派遣50多名黃埔軍校學生軍直撲胡漢民傢。據稱,他們受到指示:若胡漢民“逃捕”,即可就地處決。是夜胡漢民剛剛就寢,聽到門外嘈雜的聲音,他趕緊下床,穿上衣服匆忙從後門逃出。  事出突然,胡漢民推測此事極可能與汪精衛有關。於是他索性直奔西華二巷汪精衛傢中,向汪精衛妻子陳璧君訴說原委。陳璧君聽後怒不可遏,立即打電話質問汪精衛為何要緝捕胡漢民。這樣,最危險的地方變得最為安全,胡漢民安全過關。  抓捕胡漢民的消息不脛而走,廣州城沸沸揚揚。汪精衛、蔣介石恐怕引起事端,暫將此事擱下。胡漢民在古應芬等人的保護下入住黃埔軍校。9月23日,他坐船前往蘇聯,作為期半年的“考察”。   被蔣介石軟禁  1931年2月28日晚,蔣介石以宴客為名,邀請胡漢民往自己住所晚餐。胡到後,首都警察廳長吳思豫遞給其一封列數其“罪狀”的信件,信件顯系蔣介石親筆修改過;邵元沖並告知:“蔣先生想請胡先生辭立法院院長。”  胡漢民堅決要求蔣介石相見,蔣無奈出面,兩人激烈辯論到深夜。第二天,胡漢民具書“辭職”,當日移送湯山軟禁。3月8日,他被移回南京,仍然處於軟禁狀態中。  這就是著名的“約法之爭”導致胡漢民“被囚”事件。孫中山早年主張法治,晚年傾向於黨治。1928年,國民黨統一全國,宣佈實行訓政,由此產生黨治和法治之爭。蔣介石受中原大戰刺激,主張制定約法,而胡漢民則以孫中山“遺教”為依據,反對制定約法,並在許多問題上批評和牽制蔣介石。  蔣介石打著法制的旗幟幹著踐踏法制、暴力軟禁的事實,國民黨一黨專政進而全面發展成為個人獨裁,舉世為之駭然,南京政壇引發強震。  4月30日,鄧澤如、林森、蕭佛成、古應芬等四人以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會委員身份聯名通電,彈劾蔣介石有“違法叛黨”等六大罪狀。孫科也轉而倒蔣,他在演說中稱:“蔣不是尋常老鼠,是一個疫鼠,傳染甚速,倘我們不忍些痛,急撲殺之,則全國皆亡不可!”5月25日,唐紹儀、鄧澤如、古應芬、林森、蕭佛成、汪精衛、孫科等聯署通電,要求蔣介石在48小時之內下野。27日,汪精衛、孫科、鄒魯等在廣州召開“國民黨中央執、監委非常會議”,成立“國民政府”。同年10月14日,胡漢民終於獲釋。雖然由於九一八事變爆發,廣州“國民政府”很快撤銷,但是,寧粵對立局面卻一直延續到1936年。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歷史上因為與大臣淫亂而被兒子軟禁至死的太後

  導讀:如果春秋時的君王相當於後來的帝王,那麼他們的夫人可以稱為君夫人也可以稱為王後或太後,本文就是向你講述一個這樣的太後,因為她不守婦道與臣下淫亂,並參與政變而被兒子軟禁至死。魯國的孟氏、叔孫氏、季氏是魯國的宗族,春秋以來一直掌握著執政大權,勢力凌駕於君王之上,因為他們都是魯桓公的後代所以史稱“三桓”。雖然三桓對外團結一致,內部卻是勾心鬥角互相排擠。魯成公的時候季氏、孟氏執政,叔孫的代表人宣伯相對較弱,但是宣伯有一個殺手鐧,他與魯成公的母親穆薑相好,為瞭獨攬大權霸占季氏、孟氏的財產,宣伯與穆薑謀劃要除掉季文子、孟獻子。  穆薑首先找到魯成公,她要求兒子驅逐季氏、孟氏。因此時國際戰事吃緊,晉軍與楚軍在鄢陵對壘,魯軍要服從霸主命令配合晉軍攻打楚軍,魯成公說,等我回來再說行嗎?穆薑認為兒子忤逆,大怒,正巧成公庶弟公子偃、公子鉏從眼前經過,穆薑指著他們說,你要不答應我,他們都可以做國君。說完揚長而去。魯成公感覺事態嚴重,於是吩咐孟獻子率領禁軍守衛宮廷,他與季文子出發瞭。戰爭結束,魯成公回國,穆薑再次舊事重提,因為魯國還要服從周王的旨意攻打鄭國,魯成公又帶兵出發瞭,從此魯成公的宮殿就不斷地增加守衛部隊,季氏、孟氏一個隨君外出一個留守以防後宮不測。   宣伯看到穆薑的辦法不能奏效就實施瞭第二套方案。他行賄晉國大臣郤犨要求晉國除掉季氏和孟氏,他說,要想魯國堅定不移地跟從晉國就必須鏟除季氏和孟氏,因為他倆侍奉晉國有二心,趁季文子現在晉國,你們扣留並殺掉他,我回去殺掉孟獻子,不然季文子回去就一定會背叛晉國。郤犨聽從瞭,把季文子拘捕起來。魯成公派聲伯出使晉國請求放人,郤犨說,季氏、孟氏對晉國不忠,殺掉他們才能證明晉魯兩國親如兄弟。聲伯說,這兩個人是魯國的柱石,如果早上殺瞭他們,晚上魯國就會滅亡,魯國對晉國一直惟命是從,如果魯國滅亡就會把晉國作為仇敵,到時你們怎麼補救?郤犨為瞭收買聲伯許諾給他封邑,聲伯嚴詞拒絕說,我隻是魯國一個小臣,怎敢仰仗大國來求取高官厚祿,能夠答應我國的請求比什麼都好。郤犨沒法隻好釋放季文子。  國傢重臣在外受辱,季氏、孟氏不會就此罷休,回國後他們就以魯成公名義軟禁瞭穆薑,殺瞭公子偃,宣伯一看大勢已去就逃亡齊國,把女兒當作禮物送給齊靈公,齊靈公給瞭他很高的待遇。宣伯也不吃虧,因為齊靈公的母親看中瞭他,以幫他回國為由要與他私下相好。這段艷遇讓宣伯感到害怕,他說,再也不能犯罪瞭,就出逃到衛國。   穆薑剛被軟禁時太史勸慰她說,我已經為你占卜過,很快就能出去。此時的穆薑似有悔改之意,她說,你不用勸我,作為女人,我參與瞭動亂,本來地位就比男人低下又缺少仁德,不顧自己太後身份而淫亂,給國傢帶來瞭災禍,我這是害人害己作繭自縛,一定到死都不會出去。穆薑一直被軟禁十年,直到去世也沒能走出後宮。相關閱讀推薦:春秋歷史上齊國少公主被摧殘致死的歷史真相揭秘揭秘:春秋戰國歷史上死的最蹊蹺的國君是誰?春秋歷史上楚王好細腰與晉君好女寵的結局是啥? 春秋歷史上孔子的好友在兩次政變中都做瞭些什麼 春秋歷史上齊桓公為何要插手魯國的傢庭糾紛?揭秘:春秋歷史上國君與大臣之間的一次生死對決

張學良被軟禁之後:20萬精銳的東北軍去向之謎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一去不復返,於是轟轟烈烈的壯舉之後便揭開瞭千古遺恨的悲劇序幕。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殘殺。1937年2月2日,不顧大局的東北軍少壯派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九等人殺死東北軍元老派67軍軍長王以哲、西北總部參謀處處長徐方、副處長宋學禮和交通處長蔣斌等人。血案發生後,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師師長劉多荃為瞭替王以哲報仇,將部隊開進西安搜捕少壯派軍官,誘殺瞭對促成東北軍聯共抗日有功的旅長高福源,致使內部殘殺的悲劇愈演愈烈。  危急關頭,中共代表周恩來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瞭事態的進一步擴大。1937年3月東北軍高級將領輕率地接受瞭蔣介石提出的東北軍東調的“乙案”,鉆入瞭各軍不相統屬、部隊分割使用的圈套。東北軍遂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化大為小,化強為弱,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每師二旅的乙種軍編制,僅騎兵第2軍保留三個師。  整編後的東北軍有6個軍:第49軍,軍長劉多荃,轄第105師(師長高鵬雲)和第109師(師長趙毅);第51軍,軍長於學忠,轄第113師(師長周光烈)和第114師(師長牟中珩);第53軍,軍長萬福麟,轄第116師(師長周福成)和第130師(師長朱鴻勛);第57軍,軍長繆徵流,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和第112師(師長霍守義);第67軍,軍長吳克仁,轄第107師(師長金奎壁)和第108師(師長張文清);騎兵第2軍,軍長何柱國,轄騎兵第3師(師長徐良)、騎兵第4師(師長王奇峰)和騎兵第6師(師長劉桂五)。 張學良和部下  西安兵諫後叛離東北軍的第106師(師長沈克)、騎兵第10師(師長檀自新)、炮兵第6旅(旅長黃永安)、炮兵第8旅(旅長喬方)均依附蔣軍另立門戶。原由東北義勇軍編成的馮占海的第63軍番號被撤銷,僅保留瞭第91師。另外,抗戰爆發後,馬占山還受命組建瞭一支新的部隊——東北挺進軍。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東北軍被蔣介石分割使用於各個戰場,逐步被削弱、肢解、消滅,也有一部分在戰場上起義,走向瞭新生。  第49軍  1937年8月中下旬,日軍開始沿津浦路大舉南犯。劉多荃率第49軍進駐滄縣及靜海附近。8月21日,由日軍第10師團步兵第10聯隊主力組成的右側掩護隊,開始向靜海前進。49軍之一部立即加以阻擊,與敵發生激烈戰鬥。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向靜海轟擊,49軍守軍奮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49軍被調到淞滬戰場。105師在錢江弄、江橋一線堅守陣地,遭到日軍重火力猛攻,626團團長顧忠全陣亡,該團一營傷亡過半。109師在紀王廟、馬同橋一線與數倍日軍苦戰,四個團長中高睦姻、薑奎舉等三個團長相繼陣亡,營長傷亡瞭2/3。109師一個整師基本打光瞭。  盡管第49軍損失慘重,但蔣介石在戰後根本不理睬其整補的要求。萬般無奈之下,劉多荃帶著109師師長趙毅親自到武漢去活動,花瞭好大一筆錢才打通瞭門路,調來瞭全部徒手的預5師補充109師。預先講好條件,趙毅仍為109師師長,原預5師的團長以上主官全部留任。劉多荃將張學良當年留用的一部分武器裝備該師。補充後的109師一式捷克式步槍,每連六挺捷克式輕機槍,每營配有重機槍連,團有迫擊炮,堪稱裝備精良的生力軍。相關閱讀推薦:東北軍為何四個月丟掉東北:東北軍內部派系嚴重揭秘:張學良槍決東北軍元老楊宇霆、常蔭槐真相東北軍粉碎土肥原陰謀:如何平定天津便衣隊暴亂張作霖未留遺囑 東北軍所選繼承人非張學良?揭秘:張作霖指定的東北軍繼承人是誰?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然而劉多荃、趙毅高興得沒多久,在一次下命令讓109師開拔時,原預5師留任的四個黃埔生團長全部告長假,部隊一點也開不動。事情反映到蔣介石那裡,蔣介石非但不處分故意搗蛋的團長,反而借機將趙毅撤職,換上瞭嫡系李樹德,劉多荃任命的其他東北軍軍官也都被撤換掉,接著又將109師劃歸第1戰區劉峙指揮。49軍的一個整師就這樣被剝離。1939年大批日軍猛攻南昌,劉多荃率部守禦松山、萬傢埠一線。由於修水作戰失利,又被蔣介石借題發揮,揪住不放,對49軍大加撻伐,劉多荃由中將軍長降為上校軍長;105師師長王鐵漢撤職留任,責令戴罪立功;副軍長高鵬雲、參謀長秦靖宇相繼調離,另派中央嫡系林耀堂和凌振倉分別繼任。誰能料到,東北軍整整一個第49軍就此名存實亡瞭!  1941年12月,王鐵漢升任第49軍軍長。1947年9月,第49軍被調往東北參加內戰,後來在遼沈戰役中被人民解放軍全殲。王鐵漢在大陸解放前逃往臺灣。第49軍前軍長劉多荃則留在大陸,全國解放後曾任政務院參事室參事和全國政協委員。  第51軍  1937年8月,第51軍被調往山東,負責海防守備,於學忠任第3集團軍副司令兼第51軍軍長。1938年1月升任第3集團軍總司令,不久又改任第5集團軍總司令。  1938年1月,日軍調遣16個師團共計23萬兵力,沿津浦鐵路一南一北,分兩路夾擊戰略重地徐州。於學忠以51軍兩個師的兵力約2.5萬人,死守蚌埠,血戰臨淮關,頂住瞭日軍3個師團共計4萬人的瘋狂進攻。在連續8天的防守中,51軍傷亡七千餘人,但他們守住瞭淮河,日軍的傷亡達九千人以上。   淮河戰役後,於學忠率領疲勞之師增援臺兒莊,任中央兵團副總指揮,在率部智取韓莊、爭奪賈傢埠、血戰禹王山的戰鬥中再立戰功。徐州撤退時,於學忠率部殿後,該部被敵人分割包圍,切成數段,但他指揮部隊浴血奮戰,終於殺出重圍,勝利完成瞭掩護任務,受到第5戰區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傳諭嘉獎,並晉升為一級上將。  l938年6月,51軍奉命參加武漢會戰,於學忠任第3兵團副總司令兼第5集團軍總司令,在大別山麓與日軍激戰。武漢失陷後,於學忠率部開往大別山打遊擊,襲擊敵人後方,並在金傢寨一帶進行休補。  1939年2月,於學忠被任命為魯蘇戰區總司令,指揮東北軍51軍、57軍到魯南山區打遊擊。此間他不再兼任51軍軍長職務,114師師長牟中珩升任軍長。從1939年到1943年,在魯南抗戰5年中,於學忠部傷亡慘重。  1944年3月,於學忠被免去蘇魯戰區總司令的職務,任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副院長,從此失去軍權。牟中珩在1944年12月調任第10戰區副司令長官後,原113師師長周毓英繼任第51軍軍長。  解放戰爭時期,第51軍被改為整編第51師,周毓英任中將師長,駐守棗莊。1947年1月,周毓英率整編第51師師部向我華東野戰軍投降。牟中珩在1946年出任第二綏晉區副司令,1948年9月在濟南戰役中被俘。1949年初,蔣介石曾脅迫於學忠去臺灣,在中共地下黨人的幫助下,他避居四川重慶鄉間。建國後,於學忠曾任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河北省人民委員會委員、河北省體委主任等職。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第53軍  “七七”事變後,萬福麟任第1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53軍軍長,負責平漢線以北永定河及大清河一線的防守。在日本侵略軍的猛烈攻擊下,萬部損失慘重,被迫退出戰場,孤軍遊擊於太行山區。1939年2月,萬福麟重整部隊,參加瞭豫北、豫東的對日作戰。6月,武漢會戰開始,萬福麟任第26軍團軍團長兼第53軍軍長,負責防守德安、星子一線。9月,在鄂東南大冶、陽新一線抗擊來犯日軍,苦戰數日,敵人受到重創,其本部亦傷亡慘重。武漢會戰後,第53軍奉命休整補充,萬福麟調赴重慶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軍長職務由周福成接任。1943年,53軍被編入遠征軍第20集團軍對日作戰,為打通中國雲南至緬甸的國際交通線滇緬公路作出瞭突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1948年11月,周福成在遼沈戰役中率53軍官兵投誠。萬福麟則在1949年逃往臺灣。原53軍副軍長黃顯聲,在西安事變後為營救張學良將軍奔走呼號,1938年被國民黨逮捕,1949年11月27日在重慶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值得一提的是,1937年10月10日,第53軍116師346旅691團在華北戰役中完成掩護主力部隊撤退任務後,與大部隊失去聯系,在團長、共產黨員呂正操的帶領下,於晉縣小樵鎮改編為人民自衛軍,毅然北上在冀中平原打遊擊。後來這支部隊正式編為八路軍序列。呂正操創建的冀中平原抗日根據地,在反“蠶食”和反“掃蕩”鬥爭中,創造瞭平原遊擊戰爭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  第57軍  1937年11月,繆徵流的第57軍奉命駐防南通、啟東、海門、如皋、靖江一線的江防要點。112師在無錫附近與敵接戰,緊接著又參加瞭鞏衛江陰、固守鎮江的戰鬥,損失較大,師長霍守義負傷,全師撤往江北。12月10日,112師開赴南京前線。12日,日軍向南京發起總攻,112師671團、673團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陣地阻擊日軍,傷亡慘重。第112師副師長李蘭池在率隊沖鋒時於南京太平門附近中彈壯烈犧牲,後被國民政府追謚為少將。   11月間,第57軍的第111師在靖江、揚州一線抗擊登陸日軍,打響瞭靖揚之戰,幾次戰鬥均極為激烈。11月25日拂曉,日軍以猛烈炮火轟擊長江北岸111師陣地,占領施傢橋,掩護大批日軍登陸,旋又占領瞭都天廟。111師333旅的萬毅部全部退守橫溝橋。上午8時,日軍沿揚州城公路向333旅陣地沖擊,111師師長常恩多親率兩營官兵與敵浴血奮戰。酣戰之際,常師長又果斷地命令662團出擊,連續擊退日軍步兵的三次反攻。日軍遂調來坦克在前面開路,後繼以步兵再次沖向111師陣地。常師長指揮士兵以平射炮和集束手榴彈向敵坦克猛轟,並以猛烈火力向日步兵射擊。戰至下午4時,日軍狼狽逃竄。111師乘勝追擊至施傢橋。  1938年3月,在臺兒莊戰役中,57軍的333旅奉命馳援守衛山東臨沂的龐炳勛部。面對日軍精銳坂垣師團,333旅官兵毫不畏懼,血戰15晝夜,先後攻克敵人三個據點。戰鬥中,333旅傷亡官兵一千多人,有的營隻剩下十餘人,有的連隊軍官全部傷亡,由軍士自動代理連長作戰,前赴後繼,戰鬥不止。日軍亦傷亡慘重,傷亡2000多人。為此,333旅受到會戰總指揮部的通電嘉獎,57軍亦通令全軍,稱之為“解臨沂之圍,壯本軍之譽”。  1939年2月,57軍被調到魯蘇戰區,在於學忠指揮下在敵後進行遊擊戰。在此期間57軍的高級將領開始走向反動。1940年9月15日,57軍軍長繆徵流同日軍代表談判,商定瞭“互不侵犯,共同防共”的秘密協定。這件事被111師師長常恩多和333旅旅長萬毅獲悉,常恩多和萬毅都是中共地下黨員,兩人秘密擬定瞭除奸方案。9月22日晚,常恩多和萬毅帶人抄瞭軍長繆徵流的軍部,抓獲瞭副軍長樸炳珊及與日軍簽訂協議的談判代表,繆徵流倉皇出逃。但蔣介石不僅不將通敵人員嚴辦,反而斥責常恩多“不識大體”,還撤銷瞭57軍番號,111師、112師直接由魯蘇戰區指揮,並陰謀瓦解111師。1942年8月3日,111師一部在常恩多、萬毅和魯蘇戰區政務處長郭維城的率領下,在日偽頑反共囂張的嚴峻時刻,毅然宣佈起義,參加八路軍。在奔赴解放區的途中,常恩多犧牲在擔架上。為維護統一戰線,起義部隊仍用第111師番號,師長為萬毅,副師長為郭維城。1944年10月20日,該部隊正式改編為八路軍濱海支隊,萬毅為濱海軍區副司令員兼濱海支隊支隊長。1945年8月,濱海支隊與其他山東的八路軍部隊組建成“東北挺進縱隊”,在縱隊司令員萬毅指揮下挺進東北。部隊克服重重困難,配合周保中同志率領的抗日聯軍,肅清敵偽勢力,建立民主政權。以後又和兄弟部隊並肩作戰,在解放戰爭中三下江南,四保臨江,血戰四平,參加瞭偉大的的遼沈戰役、平津戰役,一直打到海南島。抗美援朝時又作為38軍的組成部分,在松骨峰戰役中痛殲美軍,打出瞭中國軍人的威風!志願軍彭德懷司令員在嘉獎通電最後特意加瞭兩句:“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38軍萬歲!”分頁:3/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第67軍  1937年8月下旬,吳克仁滿懷報國之志昂然請纓,率67軍奔赴華北前線的河北大城,在西起姚馬渡、中經馬廠迄小衛莊一線構築陣地防守。9月1日,日軍第6師團在飛機、重炮掩護下,猛攻67軍的大城防線。吳克仁指揮全軍與敵血戰十日,日軍屢遭重挫無法前進。當日軍增派二十餘艘汽艇,載有山炮、機槍等重武器溯子牙河偷襲時,又被67軍預先埋伏在姚馬渡的部隊兜頭猛擊,第一艘汽艇首先被擊沉,後續敵艇也被分段截擊。日軍船隊雖憑借重火器反撲,又派飛機助戰,但在67軍沉重打擊下,終於潰不成軍,被擊沉汽艇五艘,斃傷三四百人後狼狽逃竄。日軍惱羞成怒,又調集二十餘門火炮、五架飛機,出動三千餘人,於20日再次猛攻67軍正面。吳克仁親臨前線,指揮禦敵,敵我雙方竟至演成肉搏。67軍官兵終以重大犧牲壓倒敵焰,粉碎瞭日軍強大攻勢。大城防線鏖戰月餘,67軍以傷亡兩千餘人的代價重挫敵鋒,殲敵數千,並阻扼敵軍南犯,掩護瞭友軍安全撤退,受到最高長官部的通電嘉獎。  1937年10月底,淞滬戰場中國軍隊處於不利地位,蔣介石急從華北戰場抽調第67軍南下增援。11月5日,67軍臨危受命,協同第43軍郭汝棟部“搶占松江,死守三日”,掩護主戰場上的中國軍隊撤退。8日夜12時,“死守三日”的軍令已經完成,吳克仁讓郭汝棟率百十人的43軍殘部先撤,他親自率67軍在後掩護。經一路突圍苦戰,9日下午吳克仁率部到達蘇州河邊白鶴港。不料蘇州河大橋被炸斷,吳克仁冒著敵機狂轟濫炸指揮屬下先行泅渡。傍晚時分突有一支日軍便衣隊襲至,交戰中吳克仁不幸中彈落水,光榮犧牲,時年43歲。這是抗戰開始後正面戰場上第一位為國捐軀的國民黨軍中將軍長!整個保衛松江和突圍戰役,67軍光榮戰死的還有軍參謀長吳桐崗、師參謀長鄧玉琢、322旅旅長劉啟文、321旅旅長朱之榮和王熙瑞等八名團長以及絕大多數的營、連、排長,107師損耗殆盡,108師也傷亡慘重。然而令人憤慨的是,這樣一支忠勇報國的部隊,不僅沒有得到應得的褒獎表彰,卻被別有用心的宣傳機構誣蔑為“吳克仁率部叛亂,67軍臨陣投敵”,蔣介石乘機取消瞭67軍番號,縮編為108師,師長為張文清,撥歸中央軍王敬久的第25軍。  後來,張文清升任第25軍軍長。1940年,108師參與瞭圍剿新四軍的皖南事變。解放戰爭時期,108師所在的25軍歸黃百韜指揮,淮海戰役期間,在大興莊、兩臺子、大小牙莊、碾莊等地分別被華野4縱、13縱先後打擊,直至全軍覆沒。   騎兵第2軍  1937年8月下旬,騎兵第2軍調晉綏前線與日軍作戰。軍長何柱國率騎3師(騎6師在綏遠作戰,歸馬占山指揮;騎4師一直駐河北,1938年因缺少馬匹,騎4師被改為步兵第24師,至此騎4師番號被撤銷)從陜西經同蒲路北上,增援大同,歸第18集團軍總司令朱德指揮。大同失守後,騎兵第2軍退到晉西北平魯一帶抗日。9月下旬在井坪鎮一役中,騎兵第2軍被日軍擊潰,損失很大。1939年冬,騎兵第2軍奉令換防到豫皖邊的沈邱、項城一帶,歸第1戰區前方指揮官孫桐萱指揮。1940年,何柱國升任第15集團軍總司令,由騎3師師長徐良接任騎2軍軍長。以後騎6師歸還建制,又合並騎3師和騎6師,保留騎3師番號,由王照問的暫編第14師廖運澤部撥歸騎兵第2軍建制。1944年,徐良升為第15集團軍副總司令,騎兵第2軍軍長由非東北軍系的暫編第14師師長廖遠澤升任,騎3師師長王照騎2軍副軍長,所遺騎3師師長由徐長熙升任。  抗戰勝利後,騎兵第2軍開赴濟南。1946年,王耀武任第2綏靖區主任,將騎兵第2軍改為第96軍,仍以廖遠澤為軍長,所屬的騎3師改為暫編第15師,這樣,騎兵第2軍的番號不復存在,東北軍騎兵軍也就名實全亡瞭。  何柱國在抗戰勝利後雙目失明,退役養病。建國後歷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等職。  建國後的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次授銜時原東北軍出身的將領有25名被授予將銜,其中上將1人:呂正操;中將1人:萬毅;少將23人:解方、陳銳霆、賈陶、沙克、封永順、趙東寰、於權伸、趙承金、高存信、李覺、徐明、宋學飛、金振鐘、張志毅、楊有山、張加洛、羅文、紀亭榭、管松濤、郭維城、王振乾、江潮、張學思。分頁:4/4頁  上一頁234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