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迷惑

曹操為何搞七十二疑塚迷惑後人?曹操真正的墓在哪

  江山易打,何人不易埋?那非屬曹操瞭,古往今來,管你是啥摸金校尉,盜墓大王,還真沒人找到真正的曹操墓。三國搞瞭大半生,這曹操也累得筋疲力盡。古代帝王裡那除瞭秦始皇的厚葬搞得隆隆重重,而曹操卻一開始就選擇“薄葬”。他雖然未稱帝,但是已經是默認的帝王瞭,也可以說他是歷史上唯一提出薄葬的帝王。非得弄出個七十二疑塚,擾亂人們的視線。好吧,他就想這樣,不想讓人打擾他的清靜。那麼這位機關算盡的老帝王,為何為自己死以後的事搞得這麼神秘呢?到底他如此居心叵測又有何緣故?  人們都有自私情節,那麼曹操老先生也不例外。前人播種後人收的事,他幹得可是淋漓盡致。曹操他老先生,死前並不像劉備托孤那樣深刻。而是臨終遺言那樣現實唯利,他對旁邊的傢人奴婢說:“我死之後,你們需要勤儉,努力學習女工,多造絲履,賣瞭它們可以掙錢養活自己。”又命令他的妻妾盡量多住在銅雀臺中,每日設祭,必須令女伎奏樂上供食。又發號遺命於彰德府講武城外,設立七十二疑塚:“勿令後人知吾葬處,恐為人所發掘故也。”說完長嘆一聲,駕鶴西去,眾人淚如雨下。壽終六十六歲。時間在建安二十五年春天的正月。  這麼看來他還是挺節儉持傢的,這麼有權又有錢瞭,按說已經大富大貴,還叫傢人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其實,別看他是帝王范,穿的可不如妻兒好。平時他還將傢規給下詔自減。有人聽說過“朝廷還有三門子窮親”,就是沒聽說過自己傢穿衣打補丁的事。誰傢?就是曹操他老先生傢。也包括他當權時的一舉一動,據說有段時間,國內鬧饑荒,餓的餓,死的死。曹操看著一片慘狀,也心裡不是滋味,幹脆叫文武百官省銀子,過難關。最後居然節儉到把自己的皮衣收瞭,文武百官見狀,誰又敢奢侈的穿好衣服?那豈不是太歲頭上動土,不想活瞭嘛!要是有個狗皮帽子,還是藏好瞭,回傢自己偷著戴戴吧!那麼這種會過日子的情節,固然影響到瞭他的一生以及死後。他不想讓人偷走他傢的東西,故此搞瞭七十二塚迷惑人們,自己正在九泉之下摟著那些金銀珠寶偷著樂呢!   還有傳說,曹操早年間也幹過“倒鬥”的生意。關於曹操倒鬥的經歷,歷史上的證據還真是捉襟見肘,有這樣一段文字,《古文鑒賞詞典》裡的陳琳《為袁紹檄豫州》中說到曹操的事“梁孝王,先帝母昆,墳陵尊顯,桑梓松柏,猶宜肅恭。操帥將吏士,親臨發掘,破棺裸屍,至令聖朝流涕,士民傷懷。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但也不乏對曹操持偏見的人故意搞怪,總之還是有這麼一個說法。  順著他設疑塚的線索,曹操莫非幹過此勾當?挖人墳,肯定沒好人。或許在他年幼的心裡就有這樣一段經歷。親眼所見那些白骨皚皚的旁邊,除瞭讓人把財寶搬個精光。不管你是啥墓室、墓穴,給你來個底朝天。更有甚者,把死者再次鞭屍,死後也得慘遭酷刑,骨頭一邊扔的幹活!雖然他淘得人生的金籌碼,但是他不希望自己死後會變成這種狀況。所以再死後賣瞭個關子,讓人故意尋找這七十二塚,其實他在九泉之下正樂得屁顛屁顛,看那幫掘墓者的笑話呢!  那麼綜合曹操的脾氣秉性,想找他的墓並沒那麼容易。古代就有記載,《亳州志》:“文帝幸譙,大饗父老,立壇於故宅前樹碑曰大饗之碑。”和“《魏書?文帝紀》中說:“甲午(公元220年),軍治於譙,大饗六軍及譙父老百姓於邑東。”說法有好多,找到的疑塚也不能充分說明是真正的曹操墓。相反曹操和後人的鬥智鬥勇還真別有一番趣味,但是除瞭他老先生旁邊的寶貝可以覬覦,咱們最好還是別擾瞭他老人傢的清靜。相關閱讀推薦:曹丕為何占用曹操的女人?曹操死後曹丕為何報復費盡心機!盤點曹操最想得到卻沒得到的10大人物 三國史上諸葛亮與曹操的軍事實力對比為何落敗?盤點死在曹操刀下的幾個文人:屠夫曹操愛殺文人!解疑:曹操染指美女無數 為何墓中隻有兩佳人?分頁:1/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歷史上真實的曹操陵墓:曹操墓地究竟在哪?  曹操墓即安陽高陵,位於河南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在曹操王都鄴北城(位於河北省邯鄲市臨漳縣)西12公裡處。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北城),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佈,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其位於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得到國傢文物局認定就是曹操墓。根據國傢文物局和財政部批準的《大遺址保護“十二五”專項規劃》河北省鄴城遺址含河南安陽高陵。  一、基本簡介  從現存史料和考古發現來看,曹操並沒有秘葬,更未設疑塚,隻不過是主張喪葬從簡,沒想到這”簡辦”瞭的喪事反而給歷史平添瞭不少繁雜。據《三國志》等史料記載,公元220年曹操卒於洛陽,靈柩運到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鄴北城,距河南安陽市中心18公裡),葬在鄴城的西門豹祠以西丘陵中,沒有封土建陵,沒有隨葬金玉器物,也沒有建設高大堅固的祭殿。數百年後,墓葬簡單的曹操墓就湮沒在歷史的陳跡之中瞭。宋代以後曹操被視為奸雄,其墓址不詳也成瞭他奸詐的一個證明,七十二疑塚等說法在民間傳說和文學作品中廣為傳佈,不少人信以為真。  昔日的鄴城在今河北省臨漳縣西南一帶,曹操墓引發瞭當地一些文物、文史工作者的極大興趣。近人鄧之誠《骨董瑣記全編》中記載,1922年河北磁縣農民崔老榮發現過一個古墓,其刻石所敘為曹操,刻石由縣署保存。邯鄲市的考古工作者對這一線索進行瞭專門的核實,結果沒有找到可靠的依據。 安陽曹操墓  2009年12月27日,河南省文物局公佈,高陵經考古發掘得到確認河南省安陽市安豐鄉西高穴村南,最終得到確實就是曹操墓。之後,國傢文物局認定河南安陽東漢大墓墓主為曹操。  二、陵墓特色  曹操的喪葬比較簡單,卻在歷史上留下很深的痕跡。因為簡單,使之在以厚葬為主的中國帝王喪葬史上“另起一段”。  中國帝王厚葬源遠流長,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震驚世界,漢武帝以天下貢賦的三分之一為之修陵,唐太宗昭陵“宮室制度宏麗,不異人間”。就是最後一個帝陵光緒崇陵,雖然墓主生前很鬱悶,但陵墓還是頗壯觀。薄葬古已有之,但在帝王薄葬中,曹操是開先河者,不建封土堆、不植樹、不隨葬金玉器物。漢代一個諸侯王劉勝死後都穿著2498塊玉片、1100克金絲構成的金縷玉衣,號為武帝的曹操卻隻穿補過的衣服入殮。曹魏以至兩晉帝王都有薄葬者,但唐代以後,帝王厚葬又成瞭傳統,最後一個帝陵修到1915年,這已是民國的第四個年頭瞭。  自古以來厚葬是主流,這有深厚的社會文化基礎。“孝莫重乎喪”“以孝治天下”的統治者重視喪葬,也不全是為瞭滿足自己的物質占有欲望。曹操雖然引領幾位帝王,書寫帝王喪葬史上薄葬的一段,但終不能產生更多影響。而且在厚葬為主的氛圍中,薄葬者不被理解和支持也是難免,曹操墓之所以成謎,或也與此有關。許多人不相信,貴如曹操會簡單地打發自己。魏晉的薄葬,與漢末戰亂,許多厚葬之墓被盜掘有關,人們希望以薄葬來獲得死後的安寧。這一願望曹操沒能實現,他雖被視為奸雄之首,卻未能料到自己簡辦的喪事會成為光怪陸離的千古之謎,近1800年過去,還吸引著人們註意。分頁:2/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三、曹操高陵墓穴概括  位於安陽縣安豐鄉西高穴村南門外的曹操高陵,是一座多墓室的大型磚室墓。墓平面呈甲字形,墓葬坐西向東,墓葬全長近60米。墓室墓壙平面呈前寬後窄的梯形,東面最寬處寬22米,西面較窄處寬19.5米,東西長18米,墓壙面積接近400平方米,整個墓葬占地面積740平方米左右。由墓道、墓門、封門墻、甫道、前後主室和四個側室組成,結構復雜,規模宏大。  墓道為斜坡狀,上寬下窄,兩壁分別有七個臺階,逐級內收。墓道上口寬9.8米,底部寬4.1米。全長39.5米,最深處距地表15米左右。在墓道與墓門接合處,南北兩側各有一道長5米、高4米的護墻。每面墻的墻體內立有五根原木立柱,作為龍骨。原木關節紋理清晰可辨。墓道填土含有大量料礓石,經平夯夯實,夯土層厚12—42厘米不等,十分堅硬。  墓道兩邊有9對南北兩兩對稱的磬形坑,每個磬形坑的內凹處各環抱一個不規則形坑,並各有一排東西向的柱洞。在墓道東端有一排南北方向排列的方坑,墓道東端右側有一東西向長3米、寬1.6米的長方形坑。墓葬中部有一條南北向的夯土層帶。   墓門為磚砌雙券拱形門,外券寬1.95米、高3.03米,拱高1.13米;內券寬1.68米、高2.58米,拱高0.8米。內有墓門,外有三道封門墻封閉。外層封門墻為豎放立磚,中層封門墻為錯縫橫砌,內層封門墻為斜立磚。整個封門墻厚度達1.45米。內有門槽,寬0.24米。  甬道為磚砌,券形頂,青石鋪地,長2.85、寬1.68、拱高0.8、通高2.58米。  墓室為磚砌,分前、後兩室。前室平面近方形,東西長3.85、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高6.4米,青石鋪地。  前室平面近似方形,東西長3.85米,南北寬3.87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6.4米。有南北兩個側室,其中南側室平面為南北寬3.6米、東西長2.4米的長方形,圓券形頂;北側室平面為南北寬1.83米、東西長2.79米的長方形,四角攢尖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米。北側室甫道長1.1米,寬1.36米;南側室甫道長1米,寬1.4米。  後室東西長3.82米,南北寬3.85米,四角攢尖頂,墓頂距墓底通高6.50米。在墓室頂部靠後處發現兩個盜洞,從盜洞斷面看,墓壁厚達1米左右。有南北兩個側室,側室南北長均為3.60米,東西寬1.90米—1.92米,圓券形頂。主室與側室之間由甫道相連,並有門相區隔,現僅存門槽,門槽寬0.20米。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17米;南側室甫道長0.97米,寬1.28米。  整個墓室所鋪青石大小不一,其中前甬道鋪地石長1.75、寬1.巧米;前室最大的長1.67、寬0.83米,最小的長0.76、寬0.73米;後室最大的長1.05、寬0.95米,最小的長0.94、寬0.9米。錯縫平鋪,地面平整。圍繞墓壁四周地面均有寬0.12米的凹槽。  在曹操墓中發現三個棺槨殘痕,其中後室一個,葬具疑為石棺床,後室南北側室中各有一個,均為木棺。與墓葬中所出土的三具人骨相對應,說明在墓葬中除瞭曹操外,另外還有兩個陪葬女人。分頁:3/7頁  上一頁1234567下一頁  曹操墓中兩具女屍是誰?曹操墓神秘女屍之謎:曹操墓的發現,最能引起讀者興趣的,可能還不是那具男性遺骨,而是那兩具女性遺骨,她們會是誰呢?  兩具女骨,其中一個有不完整的頭骨,帶牙齒的下頜,部分肢骨和體骨,髖骨保存比較好,性別特征比較明顯;另外一個女性頭骨保存完整,有帶牙齒的下頜,部分肢骨和體骨。  經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人骨鑒定專傢王明輝博士鑒定:兩個女骨,一個年齡約50歲(一開始公佈時稱“40歲”),另一個約20歲。如果說60歲男性遺骨是曹操的,那麼,這兩位女性是曹操什麼人,會是誰?  曹操是一個很好色的男人,性生活和生殖能力兩項指標均驚人。他妻妾成群,曾大修銅雀臺,廣蓄天下美女,有名有姓的王妃是15位,其他無名無姓,史不見載的,當遠遠超過此數。  曹操的正室是丁氏,是安徽老傢的結發妻子。雖然沒有生育,但她隨嫁的丫頭劉氏,生瞭兩子曹昂、曹鑠,一女清和長公主。劉氏早逝,這三個孩子都是丁氏撫育大的,視為己出。曹昂是曹操的大兒子,他的死就與曹操的好色有關。

揭秘古代最早美人計:妖艷西施如何迷惑吳王夫差

  導讀:“美人計”的具體導演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范蠡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國做人質3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策劃實施瞭“美人計”。  如果說施妹喜和蘇妲己是迫不得已作為“美人計”的犧牲品,那麼施夷光則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位政府機構培養的“美人計”人物,她是越王勾踐專門培養出來奉獻給敵國的禮物。女人一旦沾上政治的邊,就成瞭權術的中介,那麼在中國男人的歷史社會中,這樣的女人必定不會被淹沒,必定會被書寫,被載入史籍,甚至成為民間口口相傳的人物。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這是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詩。詩中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本是一個山野浣紗女,擔起瞭復國的重任,最終不辱使命,為越國戰勝吳國作出瞭巨大貢獻。她的一生,充滿瞭傳奇色彩。  西施,名夷光,越國人,春秋戰國時期出生於浙江諸暨苧蘿村。苧蘿村有東、西兩個村子,西施傢住西村,因為村子裡的人大都姓施,所以有瞭“西施”的稱謂。  因為傢境貧寒,所以西施很小就開始幫著傢裡幹活,平時經常在溪邊浣紗,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西施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可見生病的西施也是楚楚動人,這事讓東村的一醜女知道瞭,於是便也學著西施的樣子走路,但走起來十分難看,比她平時的樣子還要醜很多,成瞭大傢的笑料,於是別人把這個醜女叫作東施,“東施效顰”就出自於此。  春秋末期,各諸侯國稱雄,吳國和越國開戰,結果越軍大敗,越國國王勾踐向吳王夫差乞降。吳王夫差不聽大夫伍子胥“殺掉勾踐,以絕後患”的勸告,卻采納被越王買通的奸臣主張,允許越國投降,把勾踐夫婦和越國大夫范蠡囚禁在姑蘇虎丘,為夫差養馬。勾踐君臣含垢忍辱,裝得非常恭順,吳王夫差以為他們已真心臣服,3年後就把他們放回越國。   勾踐安全回到越國後,立志復國,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經過“10年生聚,10年教訓”,越國逐漸強盛起來,一心要打敗吳國,但是,當時越國的軍事實力遠遠不敵吳國。勾踐在訓練軍隊、發展農業的同時,對吳王夫差實施瞭歷史上著名的“美人計”。  “美人計”的具體導演是春秋末年越國大夫范蠡。范蠡曾隨越王勾踐到吳國做人質3年,深知吳王夫差的致命弱點。針對吳王夫差好色的特點,范蠡便策劃實施瞭“美人計”。  范蠡按照越王勾踐的要求,在民間尋覓美女。擔任這個歷史重要任務的美女,不僅要美麗過人,而且要膽量過人,機智過人。經過千挑萬選,范蠡選定瞭西施和鄭旦。當時范蠡和西施一見面,西施的美貌與純真便打動瞭范蠡,而西施的心裡對這位年少英雄、氣度不凡的將軍也是一見傾心。范蠡向西施說明瞭選美的原委,西施被范蠡的那份愛國熱情感染,表示願意擔此重任。相關閱讀推薦:盤點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十位小三:唯西施名利雙收曝光千古美人西施的真正死因:歷史上西施的下落西施簡介 歷史上真的有西施這個人嗎?揭秘:中國第一美女西施為何會愛上她的仇人?歷史上第一位為國獻身的美女是誰?比西施早2百年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勾踐親自接見西施和鄭旦,並讓人教她們習歌舞和宮廷禮儀,讓人為她們講解歷史、時局和權謀。勾踐還親自給西施面授機宜。勾踐把神聖的政治任務交給她們,交待瞭三件大事:沉溺吳王夫差於酒色之中,荒其國政;慫恿吳王夫差對外用兵,耗其國力;離間吳王夫差和伍子胥,去其忠臣。  過瞭3年,范蠡將熟知宮中禮儀的西施送往吳國,兩個相愛的人終於有機會在一起瞭。一路上二人備嘗愛的滋味,由於難分難舍,范蠡有意拖延,送親竟然送瞭一年多。據說等他們走到嘉興縣南一百裡的時候,西施生的兒子已經能牙牙學語瞭,後人在這裡建造瞭一個“語兒亭”,用來紀念西施與范蠡的愛情結晶。唐陸廣微《吳地記》裡有記載,並謂此地“縣南一百裡有語兒亭”,是西施入吳之前與兒子說話的地方。  本身好色成性的吳王見瞭西施,自然十分歡喜。西施聰明、伶俐,時刻牢記自己來到吳國的政治使命,她用盡渾身解數讓吳王寵愛她並聽信她的話,吳王夫差果然對她寵幸有加。  大臣伍子胥認為這是“美人計”,苦心勸諫,吳王夫差卻充耳不聞,立刻將西施納入後宮。  吳王夫差命人在靈巖山為西施建瞭館娃宮,在館娃宮附近修瞭玩花池、玩月池、吳王井、琴臺,還有采香徑、錦帆徑和打獵用的長洲苑。還修瞭響屐廊,就是在地上鑿一個大坑,把大缸放進坑裡,然後在上面鋪上木板,再鋪平,夫差讓西施穿著木屐在上面跳舞,咚咚有聲,所以叫響屐廊。   到瞭春天,吳王夫差就和西施到采香徑、玩花池遊玩;到瞭夏天,吳王夫差就和西施在洞庭的南灣避暑,享受自然的“空調”。南灣有十多裡長,兩面環山,吳王將此處取名為“消暑灣”,並令人在附近鑿瞭一個方圓八丈的白石池子,引來清泉,讓西施在泉中洗浴,起名為“香水溪”;秋天兩人一起攀登靈巖山,看靈石,賞秋葉;到冬天下雪的時候,吳王夫差與西施披著狐皮大衣,令十多個嬪妃拉車尋梅,全然不顧嬪妃們汗流浹背,每次都要盡興後方才返回。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如此挖空心思地玩樂,可見吳王夫差已不顧朝政社稷,一門心思全放在西施身上。  吳王夫差對西施是越來越喜愛,西施也時刻想著怎樣讓吳王高興,怎樣讓吳王把更多的心思放在自己身上,好讓吳王能成無道之君,荒廢國事。西施還用瞭一個得力的助手伯嚭。伯嚭是吳國的大夫,深得吳王夫差寵信,為人奸詐貪婪。越國利用他的這一弱點,經常給他送些金銀珠寶和美女,因而他對越國也是死心塌地,常常與西施兩個一道向吳王說越國的好話。  越國在勾踐的治理整頓下,國力日益增強,軍隊也已訓練有素。吳王夫差感到威脅,想要征伐越國,被伯嚭大夫巧言阻撓。  不久齊國與吳國關系惡化,吳王夫差想要攻打齊國。伍子胥認為,越國才是心腹大患,不宜遠征齊國。但伯嚭大夫卻力主攻打齊國,並保證出師必捷,結果吳王夫差僥幸勝利,一向與伍子胥有矛盾的伯嚭就乘機挑撥吳王夫差和伍子胥之間的矛盾,吳王夫差將伍子胥賜死,提拔伯嚭為相國。   伍子胥一死,越王認為可以攻打吳國瞭,公元前482年夏,越國伐吳,吳國潰敗,正如後人所說:“吳之亡,應由昏君夫差、奸佞伯嚭大夫負責。”  吳國敗後,西施也不知去向,對於西施的結局,現在有兩種說法:一是說她感覺已為國盡忠,但吳王夫差對她百般疼愛確實出自真心,在與他相處的日子裡,西施越來越感覺他的好,到完成任務的時候,她發覺自己已真正地愛上瞭吳王夫差,而戰爭又讓她失去瞭吳王夫差,她也無顏見范蠡,同時深感對不起吳王夫差,於是投湖自盡;二是范蠡找到瞭西施,兩人泛舟五湖,成瞭一對神仙眷侶。在《吳地記》中記述有關范蠡與西施在越國破吳後破鏡重圓、泛湖而去的說法。  相傳范蠡、西施曾寓居宜興,今天的蠡墅就是他們當年居住過的地方。分頁:3/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散文:愛的迷惑

惑 今天又是個好天氣,無聊的時候又在想你,在這同樣的天氣,你的心情好不到哪裡,你不能在這樣下去,我們的愛情你不能總懷疑,該愛就得愛,該放棄就得放棄,別人說的在多,命運還是在自己的手裡 ※本文作者: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