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鑰匙

越國崛起的鑰匙范蠡:自由浪漫的政治傢和富傢翁

  范蠡,字少伯,楚國宛城人。春秋時期的楚國出瞭不少狂士,這些人狂放不羈卻很有才華,范蠡也沾染瞭這股習氣。狂放之餘,范蠡很尊重有知識的人,當時精通計算的計然去楚國,范蠡拜其為師,學瞭不少東西。   宛城的執事官員文種很賞識范蠡,兩人後來相約去越國發展,幫助勾踐滅掉瞭吳國。品嘗勝利之餘,范蠡洞悉人情,馬上抽身離開;而文種不聽勸告,最後被勾踐殺害。對范蠡來說,離開吳國後,生活才真正開始。他從海上逃到齊國,改名鴟夷子皮,在海邊耕作經商,很快就成為大富豪,齊國人佩服不已,延請他擔任宰相。范蠡自己倒覺得富貴得不像話,於是再次逃走瞭。   這次范蠡跑到瞭交通較發達的陶,改名”陶朱公”,在那裡一邊耕作,一邊經商,他的財富增加得更多瞭,據說達到瞭萬萬,也就是現在的億萬富翁。後人說起富豪,仍會用”陶朱公”來指稱,而范蠡最後便老死在陶。   耍酷因為有真本事   年輕人總喜歡標新立異,或是打扮得獨特冷酷,或是言行舉止與眾不同,這實際上是一種本能。不少有本事的人,常用狂放的外表來表達自己特立獨行的一面,本章的主角范蠡,年輕時也是這麼一個人物。范蠡平時言行給人以狂人之感,內心卻頗富心計。文種是宛城的管事,范蠡隻是小村莊三戶的平民,范蠡想和他結交,當然會有難度。於是范蠡在文種來三戶視察的時候,故意蹲在狗窩旁邊學狗叫。這個舉動驚動瞭文種,文種在詢問之下,知道這個學狗叫的人是當地有名的狂士,當即下車想和他交談。范蠡看到文種過來瞭便馬上走開,他知道文種肯定還會來找自己,於是先向兄嫂借衣服,並說過一會兒將有客人來拜見。果然,不一會兒文種就找上門來瞭。兩人相談甚歡,馬上成瞭好朋友。   范蠡和文種成為好友之後,談論起以後如何發展,范蠡認為吳國與越國風俗相近,從地理位置也可知道兩國定會合並。但因當時伍子胥等已到瞭吳國,范蠡難以再謀一職,於是就去瞭越國。

埃及巴比倫文字對譯石碑:解開古文字秘密的鑰匙

  埃及和兩河流域是兩個人類文明的搖籃。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是其文明的象征,對其文明的發展起過重要作用,兩個古文明的基本內容和成就也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在用這些文字寫成的文獻之中。但公元前後,這兩個文明都遭受瞭外族入侵,其文明被毀滅,文字亦被人遺忘,成為人類發展史上的兩大悲劇。直到19世紀,人們才又重新釋讀成功這些古文字,從而找到瞭認識這些古文明秘密的鑰匙。   埃及象形文字發明於公元前4000年代中葉以後,最早的象形文字文獻之一是“蠍王”權標頭上的蠍子符號,而最晚的象形文字文獻則是公元394年羅馬皇帝提奧多統治時的一個文獻,它發現於阿斯旺附近的菲來島上。希臘人於公元前4世紀征服埃及後,象形文字不再作為官方文字流行,希臘人就不認識象形文字。羅馬人曾把一些刻有象形文字的方尖石碑運到羅馬,豎立在它的廣場上,卻不認識其文字,而隻把它當作一些魔法符號和裝飾圖案。公元4世紀,基督教在埃及傳播,埃及古老的宗教被取締、神廟遭封閉,最後一批運用象形文字的祭司也終於絕跡。近代以來發現的古代埃及象形文字大多書寫於草紙上和刻於石頭之上。   古代兩河流域文明使用的楔形文字,是蘇美爾人於公元前4000年代的烏魯克文化期發明的,後來在整個西亞廣泛流行。生活於這裡的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語言,但大都用楔形文字來書寫自己的語言:阿卡德人、亞述人、埃蘭人、胡裡特人、赫梯人、米丹尼人、埃勃拉人、波斯人等等都是如此。亞歷山大征服西亞後,楔形文字不再被使用,公元前後也就被人遺忘,成瞭死文字。楔形文字大多寫於泥板之上,也刻於石頭上,因筆畫猶如楔子而得名。   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在被人遺忘10多個世紀之後在近代才被人逐漸釋讀出來。這兩種文字被釋讀有其有利的客觀條件,如古代留下的雙語言和三語言文獻;同時也與釋讀者的天才和勤奮分不開。   例如,對古代埃及歷史和文化的興趣,在西方雖然從古代就已開始,但真正的埃及字卻是始於近代法國學者商波良釋讀成功古埃及的象形文字。1798年,法國拿破侖遠征埃及,他手下一個名叫佈薩的軍官在尼羅河三角洲西部羅塞塔一座殘破的城堡裡,發現一塊用古埃及象形文字、世俗體文字和希臘文刻寫的三語言石碑,即著名的羅塞塔石碑(Rosettastela,亦譯為拉希德石碑),它為商波良釋讀成功象形文字提供瞭一把鑰匙。   讓·弗朗索瓦·商波良,1790年12月23日生於法國南部洛特省一個小城市。他從小就對語言,尤其是東方語言有濃厚興趣,並在語言方面有驚人天才。在小學和中學時期,他刻苦自學學會瞭希臘文、拉丁文、古希伯來文、阿拉伯文、阿拉美亞文、科普特文等。他釋讀象形文字的過程充滿瞭挫拆和失敗。1808年,他獲得羅塞塔石碑銘文,並遵從普魯塔克關於埃及人有25個字母的斷言,開始從羅塞塔石碑銘文中去尋找。他從王名、王後名、地名入手,逐漸地確定瞭大部分世俗體的字母。同時他發現古埃及文字也像阿拉伯人和其他某些東方人的文字一樣,忽略瞭元音而隻有輔音,經常地不將元音寫出。他還發現,古代埃及不是兩個,而是3個彼此緊密相聯的文字系統(即象形文字、僧侶體文字和世俗體文字)。不過開始時他認為最古老的文字是世俗體,而後才演化出僧侶體和象形文字,從而將其發展順序弄顛倒瞭。

邵建:觀念是解讀歷史何以然的鑰匙

  就我個人的寫作興趣,不在史,而在論。史傢傅斯年言及史學時曾說“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這是體力活,也是基本功,我向來視為苦役,唯恐避之不及。這就註定我不可能走史傢之路。但,面對現成史料,哪怕它是陳舊的,我倒很願意從觀念角度對其解讀,或曰從觀念出發對其重新發現,並由此觀察觀念與時代之間的互動。因而,我眼中的歷史(比如我所關註的20世紀這一百年,尤其是它的前期,),從我習慣的切入看,未必就不是一部觀念史或思想史。  對於觀念的看重,大概是受瞭蘇格蘭大衛伯林轉引過德國詩人海涅的警告:不要小看一個哲學教授在狹小書房裡炮制出來的觀念,它可能毀滅一個文明。也所以伯林本人的學術用力,就是歐洲近代以來的觀念史和思想史,用以鉤玄觀念與歷史之間的隱秘的聯系。  回望20世紀中國一百年,由於意識形態長期以來形成的歪曲、遮蔽和遺忘,百孔千瘡的歷史給歷史學傢留下瞭太多的重新工作的空間。從1990年代中期往後,十多年來,就像1980年代小說敘事一樣,從文革苦難的“傷痕文學”,往前回溯到十七年歷史的“反思文學”,然後再往前,是歷史文化久遠的“尋根文學”;我們的歷史敘事也是如此,最早出現的是“民國熱”,由民國而北洋而清末,歷史一節節往前溯,不斷地以另一種不同於教科書的面目出現在我們面前。呈現被沉埋瞭的歷史,追述被扭曲瞭的時代,還原被污名化瞭的真相,便成為一代史人的職志。我的一些朋友就在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我對他們抱以深厚的敬意。但我自己不然,我的興趣與其說是在史,毋寧更在史何以成史。歷史是然,我更私心於它的何以然。當然,歷史何以然的構成因素很多,它的形成本來就是各種作用的陰差陽錯;但在歷史的多元審視中,我選擇的觀察視角和解讀維度就是觀念。一個時代如何形成一種觀念,一個觀念又如何作用並影響一個時代,是我個人觸史的興趣。  還是在20世紀的最初12年,即清末還剩尾聲的最後12年,梁任公的君憲運動和孫中山的共和革命不僅構成面對滿清專制的兩種政治力量,同時也是兩種政治觀念在角力。彼時梁孫等都在日本,但能夠吸附大批年輕留學生的不是梁任公保守主義性質的立憲,而是同盟會帶有復仇色彩的民族與共和的革命。革命理念風靡日本留學界,魯迅就是其一。他回憶年輕時在日本慕名去聽章太炎的課,不是因為他的學問,而是“為瞭他是有學問的革命傢”。這不是個案,後來這些歸國的留日學生進入各路新軍和政府,成瞭推翻滿清的決定性力量。然而影響他們的,正是共和、民族、革命這樣一個觀念系譜。  以辛亥革命為標志,這些觀念不僅為20世紀的中國現代史揭幕,並由此推動現代中國歷史的形成。歷史上還沒有哪一個時代像現代這樣受到觀念如此深重的影響。繼辛亥之後的國民革命,北方的大學生紛紛南下廣州,正如後來的年輕人不斷奔赴延安,這其中對他們形成最大驅動的還是觀念,除瞭對現實的不滿。新文化運動時期,《新青年》以“德先生”為標志,民主觀念由此吸引瞭一代代青年。因為北洋沒有民主,所以他們要推翻北洋;正如後來重慶沒有民主,他們又要推翻國民政府。《新青年》塑造的民主在概念上其實就是同盟會的共和,兩者與革命同構,並同樣以進步的名義出現,它們最能吸附青年,並讓其為之拋頭顱灑熱血。不難發現,中國20世紀的三大革命(即辛亥革命、國民革命和土地革命),其生力軍就是青年、就是學生。毛澤東甚至把後來的學生運動視為取勝國民黨的“第二戰場”,第一戰場是以農民為主力的軍事戰場。如果土改後獲得土地的農民上戰場還有明顯的利益訴求,他們是為自己的土地而戰,當時的戰爭動員即以保衛土地為宣傳;那麼,對於年輕學生來說,他們並沒有農民那樣的利益,有的隻是讓他們甘願為其獻身的觀念。根據我個人對20世紀的歷史閱讀,我不止一次表述過我的一個個人看法:20世紀這一百年,誰抓住瞭青年,誰就抓住瞭歷史。梁任公沒有像同盟會那樣成功地抓住青年,北洋政府也沒有像它的對手國民黨那樣抓住青年,同樣,國民黨更沒有像它的對手共產黨那樣能夠抓住青年,因此,前者都輸給瞭後者。可是這裡真正的贏傢是誰,看起來是抓住瞭青年的那種政治力量,可是真正能抓住青年的還是由那種政治力量所利用的觀念。青年,尤其是青年學生往往用自己的青春熱血書寫觀念,但他們也往往容易成為觀念的犧牲品。  我當然不是在推崇歷史一元論,即一切歷史都是觀念史,觀念由此成為歷史的最終推動和決定。不是的,歷史從來都是必然和偶然的復合,其中有太多的因素在起作用,每一種因素都可以成為我們分析的憑借。我自己即使看重其中的觀念,它也必得與其他因素相互作用,方才有可能實現它對時代的影響。隻是就20世紀影響瞭中國青年乃至中國歷史的那些觀念而言,我的遺憾在於,它不是20世紀初由梁任公率先表達的憲政,而是與它路徑完全不同的共和與民主。從成功的英美現代政治來看,無不是憲政優先並帶動後者;相反的例子是法蘭西,它不是憲政優先而是優先共和,由此釀出瞭血的教訓,同時也延宕瞭自身政治現代化的進程。中國現代化屬於後發,它的取法對象是歐西白種人的文明。但,保守主義的梁任公以英美為鵠的,激進主義的同盟會和後來更激進的《新青年》則第次師法法蘭西和俄羅斯。這是理念不同、路徑不一的兩種政治方案,但激進主義的政治觀念顯然更能抓住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所以,20世紀的中國現代史沒能沿著梁任公開創的亦即取法英美的憲政道路推進,卻走上瞭法俄式的以革命兌現民主與共和的道路。這條道路以血腥鋪就,其結果不但未能憲政,而且正如辛亥後一位功勛在《書憤》中所言:“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此又豈獨辛亥之為然。  三大革命覆蓋瞭20世紀的前五十年,也註定瞭它的後五十年,並影響至今。如果說當初學法已是一大偏差,待至學俄,歷史更走向瞭萬劫不復。我常想,歷史是有道,還是無常,這其中觀念又起瞭多大作用。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觀念,上個世紀的歷史開篇,如果是君憲觀念在孫梁博弈中勝出,而非以暴動式的革命開頭(當然在孫梁之外,還要考量清政府的因素,歷史就是這麼犬牙交錯),20世紀又將是一種什麼格局。歷史無以假設,但人的行為卻可以選擇,它可以矯正以往的時代並形成歷史的今天。21世紀的今天,在公共領域,憲政觀念有它特殊的意義,這是當今時代最重要的政治選擇,也是當年任公給我們留下的未竟的政治遺產。如果我們欲為後人留下一段我們的歷史,我很希望,從觀念到實踐,我們能夠開創一個導向憲政的時代。

散文:鑰匙

從小到大,總有一竄鑰匙跟隨著自己,或是掛在胸前,或是別在腰間,多時有幾十把,少時就會隻有一把,而這把,是開啟自己傢門的那一把,它是唯一的,永遠都會在我的鑰匙扣裡,而其它的都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隨著學習、工作等的變遷,隨著時間的流失而不斷地更換著。記得小時,讓我第一次有“傢”這個概念的,應該是走路時,鑰匙和鑰匙扣相碰撞,發出清脆的“叮叮當當”的聲音,能打開自傢房門,讓我有種安全感和溫馨感的那把鑰匙。那是一把極為普通的鑰匙,黃銅色,一面刻有“精益求精”四個字,另一面是雕有一個馬頭。那時,父母把鑰匙上套上繩子,再掛在我的脖子上,並反復叮囑我,這是開傢裡門的鑰匙,不要弄丟瞭。此後,這把鑰匙就風風雨雨地陪伴著我。當我在外面受瞭委屈、遭遇到打擊,這把鑰匙就為我打開瞭避風港的大門。那時的我,對這把鑰匙有種莫名的依賴,如果我發現掛在胸前的鑰匙不見瞭,會很驚慌、很恐懼,仿佛失瞭魂一樣,在我的意識裡,沒有瞭鑰匙,我就會不瞭傢,會不瞭傢的後果是很嚴重的,要挨餓、會很冷。一次,已經初成長為半大的小夥子的我,從脖子上取下鑰匙,套在賣來的鑰匙扣裡,走路時,鑰匙和鑰匙扣相碰撞,發出清脆的“叮叮當當”的聲音,那感覺,就像自己已經是個大人瞭。下午回傢,我突然發現鑰匙不見瞭,搜遍全身,別在腰間的鑰匙扣真的不見瞭,頓時我慌瞭神,憑著記憶,沿著自己走過的路一路尋找,卻沒找到,失望的我隻好坐在傢門口的樓梯上等著父母,心裡惴惴不安的,除瞭害怕父母回來責怪外,還有對那把丟失的鑰匙的擔心。父母下班回來瞭,看見我一臉愧疚的坐在門外,立刻明白是怎麼回事,拍拍我的腦袋,打開房門進屋後,笑著問我是不是把鑰匙丟瞭,我低著頭,不好意思地笑瞭笑,然後有些擔心地問,鑰匙如果被壞人揀到,那我們傢不是要遭殃瞭,父親呵呵笑著說,那你看該怎麼辦呢?我沉默瞭片刻說,那就那鎖換瞭吧。父母點點頭說,好吧,就按你說的辦!第二天我回傢,父母就把一把新鑰匙遞給瞭我,並叮囑我要保管好。工作瞭,鑰匙扣的鑰匙也多起來瞭,各種各樣的鑰匙加沉瞭我腰間的重量,走路的時候,也沒有瞭那清脆的“叮叮”聲,各種鑰匙相互碰撞的聲音變得沉悶起來,甚至不會發出聲音,隻有自己在快走或跑跳的時候,才聽得見鑰匙間得摩擦聲。單位上的鑰匙最多,每一把鑰匙都意味著有這樣或那樣煩雜的事。每當把整天的事情做完瞭,回到傢門口,掏出鑰匙開門,順順當當地開啟鎖的那一剎那,傢的感覺頓時就溫暖著心,疲憊也會有所減輕瞭,耳邊仿佛聽到鎖與鑰匙的對話,這對永遠的“情侶”在每一次“邂逅”,總會有說不完情義綿綿的話。而心情跟著就舒暢起來,所有的煩惱,也會在那一刻,顯得不那麼微不足道。所以,在一大竄鑰匙中,分量最重的就是“傢”的這把瞭。每一把鎖對應著一把鑰匙,如同每一人總有一個屬於他自己的傢。曾有這種感覺,如果有一天,鑰匙不復存在,那這個世界將多麼的無趣啊,一切就是那麼的機械化、公式化和科學化,必將缺乏脈脈的關懷和溫存,人與人,甚至親人之間,也將充滿冷漠。能開啟傢門的鑰匙一定是唯一的,而它,永遠都珍藏在我心裡! ※本文作者:水邊小屋※

散文:人生的五把鑰匙

人生的五把鑰匙   2001年5月,美國內華達州的麥迪遜中學在入學考試時出瞭這麼一個題目:比爾·蓋茨的辦公桌上有5隻帶鎖的抽屜,分別貼著財富、興趣、幸福、榮譽、成功5個標簽;蓋茨總是隻帶一把鑰匙,而把其它的4把鎖在抽屜裡,請問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其他的4把鎖在哪一隻或哪幾隻抽屜裡?   一位剛移民美國的大陸學生,恰巧趕上這場考試,看到這個題目後,一下慌瞭手腳,因為他不知道它到底是一道語文題還是一道數學題。考試結束,他去問他的擔保人———該校的一名理事。理事告訴他,那是一道智能測試題,內容不在書本上,也沒有標準答案,每個人都可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地回答,但是老師有權根據他的觀點給一個分數。   大陸學生在這道9分的題上得瞭5分。老師認為,他沒答一個字,至少說明他是誠實的,憑這一點應該給一半以上的分數。讓他不能理解的是,他的同桌回答瞭這個題目,卻僅得瞭1分。同桌的答案是,蓋茨帶的是財富抽屜上的鑰匙,其它的鑰匙都鎖在這隻抽屜裡。   後來,這道題通過E-mail被發回國內。這位學生在郵件中對同學說,現在我已知道蓋茨帶的是哪一把鑰匙,凡是回答這把鑰匙的,都得到瞭這位大富豪的肯定和贊賞,你們是否願意測試一下,說不定從中還會得到一些啟發。   同學們到底給出瞭多少種答案,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據說有一位聰明的同學登上瞭美國麥迪遜中學的網頁,他在該網頁上發出瞭比爾·蓋茨給該校的回函。函件上寫著這麼一句話:在你最感興趣的事物上,隱藏著你人生的秘密。

夢到自己忘記帶鑰匙

夢到自己忘記帶鑰匙  用來打開門扉的鑰匙,解釋瞭你對尚未達成的目標的期許,積極的你,想讓自己生活在一個充滿希望的人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