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陪嫁

為梁啟超生下7個孩子的陪嫁丫鬟:撐起梁傢半邊天

  導讀:作為晚清政治名流、著名學者,梁啟超和譚嗣同一起創辦“一夫一妻世界會”。然而,此前他卻與妻子的陪嫁丫鬟圓瞭房。可憐的丫鬟,連小妾的名分都沒法得到,但她無怨無尤,在為他生下七個孩子後,她仍然不曾向他索取名分。  六歲時,她作為陪嫁,跟隨時任京兆公李朝威的掌上明珠李惠仙嫁到梁傢。風華正茂、才氣縱橫的梁啟超嫌她的名字王來喜太惡俗,隨口改成王桂荃。她聰明勤快,識大體,深得主人歡心。18歲時,在女主人李惠仙的主張下,她和梁啟超圓瞭房。但梁啟超是晚清政治名流、著名學者,當年,他和譚嗣同一起創辦“一夫一妻世界會”,他不能食言,因此,連小妾的名分,他都無法給她。但她無怨無尤,在為他生下七個孩子後,她仍然不曾向他索取名分。  梁啟超溫和儒雅,才華橫溢,在她心裡,無異於仰止的高山。她愛他,為他生兒育女,就是莫大的幸福。在傢中,她不辭辛勞,侍奉他的雙親,照顧他和他的妻兒。梁啟超偶爾會教她讀書識字。她冰雪聰明,很快就能看書讀報,甚至寫信。戊戌政變失敗後,朝廷大肆捉拿維新黨,梁啟超東逃日本。她也跟隨他一傢人到日本避難,聰慧如她,很快就學會瞭一口流利的東京話,凡對外聯絡,大都由她操辦。梁啟超流亡海外十四年,主要靠賣文維生,生活清苦。李惠仙是千金小姐,體弱多病,傢中大小事務,便全都由她操持掌管,她把一傢人的飲食起居安排得妥妥帖帖。   有一年,李惠仙生的孩子染上瞭白喉,她守護在醫院裡,衣不解帶,孩子終於轉危為安。而其實她的親生女兒也正因白喉掙紮在死亡線上,她分身乏術,女兒因護理不周夭折瞭,她很傷心,偷偷地躲在衛生間裡邊洗衣服邊痛哭。正是有她這樣卑微的愛,梁啟超在晚清政壇,大展拳腳,改建進步黨,出任司法總長。他毅然拒絕袁世凱20萬元銀票的封筆費,發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討伐袁世凱稱帝,成為當時中國最有號召力的政論傢。相關閱讀推薦:奇人梁啟超:兩房妻子皆賢惠 子女個個是才俊!終身未婚的民國第一奇女子:戀上梁啟超與汪精衛揭秘:梁啟超如何管教兒女?共生九子個個是才俊梁啟超有幾個老婆 揭秘梁啟超一生中的女人們梁啟超為打麻將拒絕演講:隻有打牌才忘記讀書梁啟超的後人現在的情況 梁啟超後人現今在何處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李惠仙因乳腺癌去世,梁啟超悲痛萬分。王桂荃百般勸慰,精心照料,可是,5年後的深秋,他仍撒手人寰。臨終前,他拉住她的手說:“對不起,讓你受苦瞭,孩子們就拜托你瞭。”她的淚奪眶而出,卻堅定地說:“先生放心,孩子們有我呢!”梁啟超沒留下多少遺產,卻留給她九個尚未成年的兒女,最小的隻有四歲半。她成瞭梁傢的頂梁柱。她稱一大群孩子是她可愛的寶貝。她千方百計讓孩子多讀書,孩子做瞭錯事或不認真讀書,她總是用溫和樸素的話教育他們。多年後,子女們回憶起她,都說一輩子也忘不瞭她的話:“成龍上天,成蛇鉆草,你們看哪樣好?不怕笨,就怕懶。看你爹很有學問,還不停地讀書。”子女們不顧梁啟超的忌諱,稱呼李惠仙為“媽”,卻發自內心稱呼她為“娘”。  她勇敢地面對生活的磨難和考驗,她的勤奮堅忍潛移默化在孩子們身上,也成就瞭這九個子女的人生,他們成年後皆為才俊,其中梁思成等三位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小兒子梁思禮高中畢業後,傢裡的經濟狀況已舉步維艱。但是她仍竭盡所能為他爭取到赴美國留學的機會,變賣僅剩的一點傢產,又不惜放下自尊向老友借貸,湊足400美元作為去美國的路費和開銷。新中國剛成立,小兒子匆匆回國,白發蒼蒼的她親自到天津碼頭迎接,因為沒有確切歸期,她在寒風凜冽的碼頭整整守候瞭半個月。  “文革”期間,作為“保皇黨的老婆”,傢被抄盡,她與孩子們四散分離,風燭殘年的她被遣送回鄉下,在一間陰暗破舊的牛棚裡,孤零零地走完85年的人生。好心的鄉親們偷偷找瞭一張破草席,把她埋在山坡上。“文革”結束,她的兒女們找來,隻能順著鄉親所指,在平地上,於想象中,在她雜草叢生的墳前哀哭。   在北京香山漫山成片的紅葉林,梁啟超和妻子李惠仙的合葬墓旁,兒女們為她立瞭一塊臥碑,碑後植一株白皮松,碑上刻有她的名字——王桂荃。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文成公主入藏的“陪嫁”是什麼? 文成公主的故事

  “和親”政策。一直備受爭議,認為是男人打不過瞭,便叫女人出馬,說到底是政治是“示弱”的表現。當然,從秦漢開始,“和親政策”貫穿中國歷史,遊牧民族和中原文化始終在較量。到瞭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唐朝,和親就邊縣出一種卓越的政治智慧。  說打唐朝的“和親政策”,遠非西漢初年對匈奴那樣卑躬屈膝。最著名的人物當屬文成公主,這位皇室之女原名李雁兒,生活在公元625-680年之間,恰巧是初唐轉為盛唐的歷史時期。文成公主聰慧美麗,自幼受傢庭熏陶,知書達禮,篤信佛教。她敢於遵照唐太宗的旨意,遠嫁吐蕃,便顯露出她大義凜然、“巾幗豪傑”的本性。要知道,吐蕃不是江南,在那種天高地遠的地方生活,無異於洗心革面、重新投胎。  偏偏李世民就有“氣吞八荒”的政治報復,他崇尚“一樁婚姻就相當於十萬雄兵。”唐貞觀十四年也就是公元640年,同意各大部落的松贊幹佈遣使進入長安,最大的任務就是——討老婆。為瞭和當時世界上第一流的強國——大唐聯姻,松贊幹佈下瞭大本錢。他行聘的禮單包括:黃金5000兩,珍玩數百……太宗許嫁的直接原因隻要在政治;而非金銀珠寶。平心而論,松贊幹佈是藏族歷史上的英雄,他崛起於雅魯藏佈江中遊的雅隆河谷地區。好容易“藏區”統一,他才坐上“贊普(君主)”的高位。唐太宗當然要在他身上下重註瞭。就這樣,十幾歲的文成公主,主動應征,作瞭松贊幹佈的正印夫人。那年,松贊幹佈剛剛25歲。   大唐貞觀十五年,也就就是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唐送親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親專使祿東贊的伴隨下,出長安前往吐蕃。松贊幹佈在柏海(今青海瑪多)親自迎接,謁見道宗,行子婿之禮。之後,攜文成公主同返邏些——邏些,也就是現在的拉薩。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瞭近四十年,始終備受尊崇。據《吐蕃王朝世襲明鑒》等書記載,文成公主進藏時,禮儀極為隆重、隊伍非常龐大。唐太宗的陪嫁極盡奢華。據說,在陪嫁禮單中出現瞭:“釋迦佛像,珍寶,金玉書櫥,360卷經典。外加各種金玉飾物”。又給多種烹飪食物,各種花紋圖案的錦緞墊被,卜筮經典300種,識別善惡的明鑒,營造與工技著作60種,100種治病藥方,醫學論著4種,診斷法5種,醫療器械6種……還攜帶各種谷物和蕪菁種子等。  按說,上述物品是均有嚴格的知識產權,比如,西漢公主出嫁匈奴,嚴禁攜帶桑蠶種子和絲綢、瓷器等器物,即便到瞭唐朝,瓷器、絲綢的制作技術,也是官方壟斷。偏偏文成公主可以大量攜帶到青藏高原,這本身就是朝廷的恩寵與信任。相關閱讀推薦:文成公主入藏後的真實境遇如何? 地位平庸如丫鬟揭秘:歷史上松贊幹佈被迫迎娶文成公主之謎?松贊幹佈和文成公主 松贊幹佈因何迎娶文成公主揭秘文成公主入吐蕃帶去瞭什麼?公主的嫁妝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漢文化與藏文化的傳播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待生活安定下來後,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們開始履行職責,他們十分賣力地為松贊幹佈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美,使松贊幹佈大有如聞仙音的感覺,他對樂師和音樂大加贊嘆,並選撥瞭一批資質聰慧的少男少女,跟隨漢族樂師學習,使漢族的音樂漸漸傳遍瞭吐蕃的領地,流進瞭吐蕃人的心田。  隨來的文士們也開始工作,他們幫助整理吐蕃的有關文獻,記錄松贊公佈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的政治走出原始性,走向正規化。松贊幹佈欣喜之餘,又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誠意地拜文士們為師,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他還派遣瞭一批又一批的貴族子弟,千裡跋涉,遠赴長安,進入唐朝國傢,研讀詩書,把漢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文成公主帶到吐蕃的農技人員,把從中原帶去的糧食種籽播種在高原的沃土上,然後精心地灌溉、施肥、除草,等到瞭收獲的季節,那頂壯的莊稼,驚人的高產,讓吐蕃人瞪大瞭眼睛;因為吐蕃人那時雖然也種植一些青稞、蕎麥之類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常常是隻種不管,所以產量極低,他們不得不佩服漢族農技人員高超的種植技術。在松贊幹佈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農技人員開始有計劃地向吐蕃人傳授農業技術,使他們在遊牧之餘,還能收獲到大量的糧食。尤其是把種桑養蠶的技術傳給他們後,吐蕃也逐漸有瞭自制的絲織品——這項技術是跨時代的創舉。   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太子嗣位為唐高宗。新任大唐天子授松贊幹佈為駙馬都尉,封西海郡王,並且派特使送去大量的金銀、絹帛、詩書、谷種,並特為文成公主送去瞭飾物和化妝品,以嘉勉她和親撫蕃的功德。松贊幹佈因之上書謝恩,並忠心地表示:“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當勤兵赴國除討。”並獻上珠寶十五種,請代置太宗靈前,以表哀思。唐高宗對松贊幹佈的忠心十分感動,又晉封他為賓王,更賜彩帛三千段;吐蕃使者到長安後大開眼界,趁唐高宗高興之機,向他請求賜給造酒、碾米和制造紙筆墨硯的技術,唐高宗都—一答應瞭。大唐王朝與吐蕃的關系,在文成公主聯絡的基礎上,至此已到瞭水乳交融的頂峰。  大唐永徽元年,也就是公元650年,松贊幹佈去世後;文成公主一直居住在西藏。她熱愛藏族同胞,深受百姓愛戴。她曾設計和協助建造大昭寺和小昭寺。在她的影響下,漢族的碾磨、紡織、陶器、造紙、釀酒等工藝陸續傳到吐蕃;她帶來的詩文、農書、佛經、史書、醫典、歷法等典籍,促進瞭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加強瞭漢藏人民的友好關系。她帶來的金質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