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高潮

婚禮整人節目 將婚宴的氣氛推至高潮

  下面給大傢介紹下婚禮整人節目,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哦!   1、取筷子:將一雙筷子置於酒瓶中,隻露出很短一截,讓新郎新娘全力用嘴唇把筷子取出,實際就是請兩人表演親吻.   2、吃香蕉:用彈性繩捆住香蕉吊於新郎躍起能夠到的高度,新郎用嘴拉下香蕉。新郎新娘用嘴剝皮,然後共同把它吃完。為瞭不讓繩子縮回,一個做動作,另一個必須咬住香蕉,這就要看兩人的配合瞭。   3、點火柴:將火柴插於紅棗上,在盛水的盆裡漂浮。一根紅線中間紮一支點燃的香煙,兩頭分別由新人咬住,兩人你進我退,合力用煙點燃盆中的火柴。要屏住呼吸,用紮實的"牙功"與眼光才能獲得成功。   4、夾彈子:準備一盤玻璃彈子,讓新郎新娘各執一支筷子,兩人一齊將彈子夾出。不妨請在場的幾對情侶和新人進行比賽,落後者表演節目。

結婚堵門遊戲推薦 將氣氛推至高潮

  結婚堵門是婚禮上必不可少的環節,結婚堵門遊戲將迎親氣氛推至高潮。伴娘堵門是中式婚禮特有的、喜慶熱鬧的儀式,但不少伴娘苦於沒有好的結婚堵門遊戲,下面就來給大傢介紹結婚堵門遊戲有哪些吧!   結婚堵門遊戲推薦一:給紅包   很多地方的迎親習俗都是堵門的時候,新娘的姐妹們會攔截新郎和伴郎的進入,然後刁難他們,並要求新郎給大紅包,這個也是寓意結婚的喜慶,所以新郎要盡量的配合,也可以隨機應變,跟伴娘們討價還價一下啦,不過基本上都不會有效果。   結婚堵門遊戲推薦二:稱呼新娘   要求新郎找出10種不同的稱呼來叫新娘,而且不能重復,也不能用一些大傢都知道的稱呼,像是媳婦兒、老婆之類的,要有創意,可以稱呼寶貝、心肝、乖乖等。   結婚堵門遊戲推薦三:唱歌

鬧洞房玩什麼遊戲 把氣氛推向高潮

  千篇一律的婚紗禮服式西式婚禮未免會讓人產生視覺疲勞,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歸傳統,中式婚禮中有一個環節叫做鬧洞房,一般鬧洞房玩什麼遊戲才能讓氣氛更熱烈呢?   鬧洞房玩什麼遊戲?   1、五子登科   這個遊戲同樣考驗的是新人之間的默契。找根紅繩子,兩位新人用嘴各叼住一頭,中間系上一支點燃的香煙,在桌上放5根豎直的火柴(可插在水果上)。要求新人不能用手幫忙,兩人合作把5根火柴全部點燃。   提示:玩這個遊戲要求新人一定要緊繃繩子,眼睛要瞄準。   房,下面來給大傢介紹鬧洞房都玩什麼遊戲才能讓氣氛更熱烈呢?

漢式婚禮背景音樂 制造一個婚禮的高潮

  下面給大傢介紹下漢式婚禮背景音樂:   1、花好月圓 (民樂合奏)   樂曲以激越火爆的情緒和喜悅吉祥的音調,表現瞭人們的歡樂心情。   2、龍鳳呈祥   趙季平先生的龍鳳呈祥被譽為中國人的婚禮進行曲。目前同名音樂出現瞭三個版本,各具特色。

適合中式婚禮的歌曲 制造一個個婚禮高潮

  下面給大傢介紹下適合中式婚禮的歌曲,希望可以幫到您哦!   一、適合中式婚禮的歌曲推薦1   1、新人入場:《喜臨門》(傳統民族音樂)   2、揭蓋頭:《小刀會組曲》(舞劇《小刀會》插曲,後電影《大話西遊》用為插曲)   3、合巹酒:《花好月圓》(傳統民族音樂)

適合婚禮的歡快歌曲 將婚宴領向高潮

下面給大傢介紹下適合婚禮的歡快歌曲,希望可以幫到您哦!   適合婚禮的歡快歌曲一、《制造浪漫》   《制造浪漫》是陳慧琳的一首有名的快板情歌,這種曲風明快的情歌非常適合婚禮的熱鬧氛圍,而且“甜蜜難計算憂煩不來糾纏,你我瞬間浪漫永遠忘不掉,關於愛的能量怎樣都用不完多奇妙”這樣甜蜜的歌詞也十分符合婚禮的氛圍。   適合婚禮的歡快歌曲二、《相約到永久》   這是劉德華和關之琳的一首老歌,也是小編強力推薦的一首,至於為什麼呢?傾心聽下歌詞就知道瞭。   適合婚禮的歡快歌曲三、《恒星》

好聽的婚禮背景音樂 制造婚禮的高潮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婚禮能夠完美無缺,而在婚禮現場中,一首好聽的婚禮背景音樂,能夠制造一個個的婚禮高潮,是對婚禮儀式起到推波助瀾作用的“道具”。下面就來推薦好聽的婚禮背景音樂!   好聽的婚禮背景音樂:   《相愛百年》   《婚禮贊美詩》   《愛你一萬年》   《知心愛人》

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高潮:曹魏建安風骨

  怊悵述情,必始乎風;  沉吟鋪辭,莫先於骨;  漢獻帝最後的年號為“建安”(公元196~220年),文學史上的建安時期,是指建安至魏初的一段時間。漢末建安時期文壇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王粲、陳琳、徐幹、阮瑀、應瑒、劉楨)繼承瞭漢樂府民歌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這一時代的作傢註重作品本身的抒情性,加上當時處於戰亂動蕩的年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現得更為慷慨激昂,他們創作瞭一大批文學巨著,形成瞭文學作品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即人們常說的“建安風骨”,被後人尊為典范。  風骨一詞最早大量應用於魏、晉、南朝的人物評論,後引用到書畫理論和文學評論之中。至於文學評論,當以南唐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最為精到:“怊悵述情,必始乎風;沉吟鋪辭,莫先於骨。故辭之待骨,如體之樹骸;情之含風,猶形之包氣。結言端直,則文骨成焉;意氣駿爽,則文風生焉。”   對於“風骨”二字,後世有著不同的解釋:黃侃先生有“風意骨辭”說。他在《文心雕龍札記》中說:“二者(指風骨——引者註)皆假於物以為喻。文之有意,所以宜達思理,綱維全篇,譬之於物,則猶風也。文之有辭,所以濾寫中懷,顯明條理,譬之於物,則猶骨也。必知風即文意,骨即文辭,然後不蹈空虛之弊。”  這一論點影響頗大,其後追隨者甚多。他們或在黃先生的基礎上稍有深入,或在這一觀點上作補充等。范文瀾先生完全同意黃侃的說法。他說:“風即文意,骨即文辭,黃先生論之詳矣。”周振甫《文心雕龍釋》中說:“先看風,是對作品內容方面的美學要求”,“要求它寫得鮮明而有生氣,要求它寫得駿快爽朗。”“骨是對作品文辭方面的美學要求”“是對有情志的作品要求它的文辭精練,辭義相稱,有條理、挺拔有力、端正勁直”。  這一觀點實際上是對黃先生觀點的補充。穆克宏先生《劉勰的風格論芻議》一文認為:風是指內容之充實,純正和感染力。骨指文辭之準確、精煉、道勁和表現力。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認為劉勰所言“風骨”是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它的基本特征,在於明朗健康,遒勁有力。馬茂元在《說“風骨”》中認為:“風骨”是兼思想性和藝術性兩方面,特點是明朗,健康,遒勁而有力。王運熙先生在《文心雕龍風骨論詮釋》和《從〈文心雕龍?風骨〉說到建安風骨》一文中也說到:“風指思想感情表現得鮮明爽朗,骨指語言端直剛健”。“風骨結合起來,指作品具有明朗剛健的藝術風格”。上述所列諸傢觀點,本質上是一致的,即“風即文意,骨即文辭”之內涵。  對“風骨”的研究,也有一些專傢學者持與黃侃先生等不同的看法。舒直先生在《略說劉勰的“風骨”論》中認為:“風是富有情緒色彩的語言,富有音樂性的語言;骨指文章有正確的思想內容。骨為志,即情志。這一觀點,與上述所舉正相反。劉永濟先生認為:風以喻文之情思,骨以喻文之事義。廖仲安、劉國楹二先生共同撰寫瞭《釋“風骨”》一文,影響頗大。其對黃侃先生“骨是文辭”之說持反對意見,認為風骨是文章內在的人力與骨幹,都是內容的概念。  文辭時形式的概念。風是作傢發自內心的、集中充沛的、合乎儒傢道德規范的情感和意志在文章中的體現;骨是指精確可信、豐富堅實的典故、事實,是合乎經義、端正得體的觀點、思想在文章中的體現。簡而言之,風是情志,骨是事義。寇效信先生認為:“風”有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作傢剛健駿爽之氣;二是指風與時代緊密聯系;三是風是教化和感染作用的本質。“骨”主要是指對文章辭語的美學要求,隻有經過錘煉而堅實遒勁,骨硬有力的辭語才符合骨的要求。  應該說這些觀點各有所長。建安風骨所指的文學風貌主要是內容充實、感情豐富的特點。  建安是文學史上的一個輝煌的時代,也是詩歌史輝煌的時代,從這個時候起,當時的人開始認識到文學有它自身的價值,獨立的地位。  魯迅先生說:這是“文學的自覺時代”。  在這個時代裡,詩歌、辭賦以及散文都取得瞭長足的發展。尤其的詩歌,興起瞭中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文人詩的高潮,從此奠定瞭文人詩的主導地位,給後世留下極深遠的影響。相關閱讀推薦:銅雀春深鎖二喬?曹操建銅雀臺在赤壁之戰之後唯一的太監皇帝:曹操的祖父曹騰是個怎樣的人?曹操15位老婆32個子女 他們各自是怎樣的結局?揭秘:三國歷史上曹操傢裡用餐竟然隻有一道肉菜三國史上馬超為什麼要誓殺曹操?曹操如何回應?

永歷政權最後的高潮:李定國兩蹶名王再敗吳三桂

  李定國兩蹶名王是指南明時期民族英雄李定國在西南地區進行抗清鬥爭的過程中先後大敗兩名清朝王爺,一名是定南王孔有德,另一名是敬謹親王尼堪。  李定國(1621年—1662年),字寧宇,南明永歷政權抗清名將,陜西榆林(或作延安)人。  李定國出生於貧苦農民傢庭,公元1630年(崇禎三年),張獻忠發動陜北饑民起義,將少年李定國收為養子,改姓張。從此,他跟隨張獻忠轉戰南北。  公元1652年(清順治九年、明永歷六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進攻貴州,命吳三桂由嘉定(四川樂山)出敘州(四川宜昌)進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兩路夾擊之策,實現對大西軍抗清基地的包圍。面對緊迫局勢,李定國給孫可望寫信,要求出兵湖廣,粉碎清兵圍剿。孫可望表示同意,決定大西軍兵分兩路出擊,北路軍以劉文秀為主將,白文選、王復臣為副將,進攻四川;東路軍以李定國為主將,馬進忠、馮雙禮為副將,進攻湖南。孫可望則統率“駕前軍”留守滇黔,大西軍從此開始與清軍主力正面交鋒。   三月,李定國率步騎八萬和五十頭戰象出征。臨行前訂約法五條:不殺人、不奸淫、不搶財貨、不宰耕牛、不放火,有力地保證瞭軍紀和部隊戰鬥力。五月,北路軍連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縣)、武崗諸州。鎮守寶慶(湖南邵陽)的清將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從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國搶在援敵之前,從楓木嶺渡江直取寶慶,消滅清軍五千。  六月,李定國出兵祁陽,準備奪取廣西的門戶全州,消滅桂林孔有德。他兵分三路,由馮雙禮率左路取全州,張勝率右路攻嚴關(廣西興安縣嚴關鄉),自己親率一路攻桂林外圍據點,然後三路合攻桂林。在桂林之役中,大西軍作戰勇猛頑強,速戰速決。左路出奇制勝,很快攻克全州,李定國當機立斷,命令部隊勿入全州,與自己合兵推進,直趨嚴關。這個決策為取得桂林大捷打下瞭基礎。  嚴關位於桂林以北,搶占它便扼住瞭桂林的通道。六月三十日,清軍來奪嚴關,大西軍奮勇抵抗,sǐ者不計其數。七月初一,孔有德又率精銳來攻,隻見兩軍還沒有交戰,大西軍的戰象就撲來,清軍馬匹都受驚瞭,孔有德大敗而跑,大西軍趁勢掩shā過去,隻有孔有德一人逃回桂林城。大西軍乘勝追至桂林,將城包圍。七月初四,大西軍登雲梯攻城,孔有德額頭已中一箭,他自知走投無路,於是把所有的傢產放在一個屋子裡,然後又親自把自己的愛妻們shā掉,最後自焚而sǐ。僅有一女孔四貞逃脫。相關閱讀推薦:錢謙益:倒賣皇位的南明宰相 開價15萬兩白銀!李自成生死之謎:滿清與南明均未得其首級大廈將傾 獨木難支:苦撐永歷朝的大將李定國南明為什麼滅亡:天令其亡,先令其狂得失一念間:南明痛史之鄭成功私心自用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桂林大捷後,廣西全境很快被收復,有些地區的百姓,不等大西軍到,便自動將清軍驅逐,李定國下令不要亂殺無辜,先安置百姓,明將胡一青、趙印選、馬寶等相繼歸順李定國。為此,李定國在桂林七星巖擺下酒宴,慶祝勝利。他對明兵部尚書劉遠生說:“文、張諸公(指文天祥、張世傑)其精忠浩氣,固足以光昭青史,為天地生色,然吾儕之對於國傢,竊不願有此結果也。”表達瞭他決心收復被清軍占領的土地,恢復明朝的志向。  八月,李定國以明巡撫徐天佑守桂林,又率軍北上直搗湖南,連取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國進攻衡州(湖南衡陽),守將沈永忠再次棄城逃跑,長沙巡撫金廷獻沿長沙逃至郫州,監司以下官員都逃遁一空,清軍還沒有到來,整個湖南的清軍卻都跑光瞭。李定國在衡州安設官員,休整部隊,準備繼續北進。  同時,李定國又命令馬寶率廣西明軍東取陽山、連州,占領廣東西北部,派馬進忠、馮雙禮北取長沙,攻占常德、嶽州,命高文貴東進江西,連下永新、安福、永寧、龍泉,圍攻贛西重鎮吉安。李定國自七月出兵以來收復兩個州,十六個郡,大致有三千裡的土地重新回到南明政權手裡。取得瞭史稱“湘桂大捷”的勝利。  李定國的部隊不僅戰鬥力強,而且紀律嚴明。明遺老李寄描述說:“定國兵律極嚴,駐師半載(指在長沙),居民不知有兵,入市輸買。定國所將半為羅倮傜佬,雖其士官極難鈐束,何定國禦之有法也。”   清軍在湖廣接連失利,使清政府大為震驚,急忙命洪承疇經略湖廣、雲貴、兩廣,趨長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謹親王尼堪任定遠大將軍,率領三貝勒、八固山共十五萬精兵朝長沙撲來。面對強敵,李定國進行瞭周密的佈署:大西軍暫退出長沙,引誘清兵渡湘江,將馮雙禮、馬進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過衡山,李定國從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擊,馮、馬二將背後出擊,兩軍相夾,合殲尼堪。但這一計劃卻被馮雙禮透露給孫可望,孫可望不想讓李定國立功,卻暗自想著怎麼陷害他。密令馮雙禮退出伏擊,馬進忠見狀也撤離瞭戰場。  十一月十九日,尼堪進抵衡州,李定國在蒸水率軍出擊,接著轉戰到城北香草庵、草街,不分勝負,為此李定國準備采用伏擊戰術。二十四日,雙方再戰,李定國佯裝敗退,尼堪緊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聲炮響,大西軍伏兵四起,團團圍住尼堪,李定國手舉大刀,將尼堪一劈兩半。清軍失去主帥,大敗而逃。李定國繳獲瞭尼堪的鎧甲、繡旗,正準備乘勝追擊,才發現馮雙禮、馬進忠未到,派人偵察說已走湘鄉。李定國才知自己是孤軍作戰,無法擴大戰果,隻得收兵向武崗轉移。衡州戰役後,李定國叫人繪制孔有德、尼堪畫像,刊佈粵楚,“露佈告捷”。  桂林、衡州兩次大捷,使得滿清政權朝野震動,一聽到李定國的名字就顫栗不已,甚至還有放棄西南各省與李定國平分天下講和的打算。李定國出征不足一年,縱橫數省,收復湘、桂,擊敗清軍數十萬,掀起瞭繼1647年第一次抗清高潮後的第二次抗清高潮。黃宗羲贊道:“逮夫李定國桂林、衡陽之戰,兩蹶名王,天下震動。此萬歷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  李定國是明末清初最傑出的民族英雄抗清將領之一,作為農民義軍領袖,他在民族危難之際,毅然捐棄前嫌,與南明朝廷合作,並且矢志不渝;面對同一陣營中孫可望的多方挑釁,他顧全大局,多方避讓;他曾經“兩蹶名王,天下震動”,令清廷一度準備放棄西南七省,若非叛徒泄密,更幾已令吳三桂全軍覆滅。  明清之際各方面人物當中,李定國是明末是反抗壓迫的英雄;清初是抗擊滿洲貴族武力征服和暴虐統治的傑出統帥。  李定國用兵如神,有小諸葛之稱。而且紀律嚴明,秋毫無犯,時人記載“凡士伍破衣敝絮,皆送入後營,紉織為襯甲、快鞋之用,無棄遺者。或傳定國兵當以夜至,比曉則已過盡矣。故所至有功”。連清朝也不得不承認李定國有五伯之大仁大義、謙恭下士。  其人與百姓息息相通,在鎮守雲貴之時,愛民如子,當下雲南人仍然視定國為滇中的脊梁!(雲南人最為崇拜的就是武侯和李定國–郭影秋語)定國的忠義節烈知道近現代依然被人們稱贊不絕,晚清革命黨人起義,蔡鍔等仍以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揭秘中國古代史上的三次盜墓高潮:古代盜墓現象

  曾有很多專傢專門研究過中國的盜墓現象。  中國歷史上曾經出現過三次盜墓高潮,第一次是在西漢,當時官方允許民間私人鑄錢,而春秋戰國和秦代的墓葬中陪葬品最多的是銅器和兵器,這成為鑄幣者盜墓的直接動力。第二次是在清代,是歷史和文物研究者為瞭考據歷史的研究性盜墓,這一次盜墓高峰對古墓的破壞性不大,但的確給後來的史學研究提供瞭大量珍貴資料。後來時間持續最長的盜墓高峰出現在現代,文物走私的暴利成為更純粹的誘因。  一位曾經辦過數起文物走私案的警方人士告訴記者,香港地區有兩條著名的古董街,是中國走私文物進入國外的主要集散地,也是世界文物走私的重要中轉地。中國內地最早的走私文物集散地是洛陽,後來逐漸發展到西安、甘肅和廣州。這些地方的有些文物走私販就是從盜墓起傢,生意做大後專門經營文物生意。  我國盜掘古墓之事由來已久,歷史上有記載的被盜最早的墓葬是商朝第一代王商湯之塚,距今約3600年;盜掘事件最早出現在2770多年前的西周晚期,有人從掘開的古墓中得到一顆玉印,上刻十字,當時沒有人認得。   盜墓賊的行規和盜掘手法  幹盜墓勾當的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官盜,像漢末的董卓、曹操,五代的溫韜,到民國時的孫殿英等,都很有名,他們往往動用大批士兵,明火執杖地大幹;還有一種是民盜,分佈各地,人數眾多,都是偷偷摸摸地進行,挖開墓室、棺材,從中取出隨葬的財物珍寶,大發橫財。他們多集中在古墓葬較多的地方,如河南洛陽地區、陜西關中、湖南長沙周邊一帶等地。  這些專職盜墓者在解放前一般是兩個人合夥,多人結成團夥的是少數,一個人單獨幹的更少,原因很簡單,一個人顧不過來,而兩個人可以分工合作:開始時一個人挖洞,另一個人清土,同時望風;以後一個挖進墓室,另一個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隨葬品。這兩人多為有血緣親戚關系(要好的朋友也很多),但奇怪的是父子關系的較少,這也許是幹盜墓這營生畢竟見不得人,老子即便幹上這個不光彩的勾當,也要維持做父親的形象,不好意思拉上兒子一塊幹,做兒子的後來發現瞭也裝著不知道。兩人合夥為什麼要找有血緣的親戚呢?這是為瞭防止在洞口接活的人圖財害命。就是說,洞下的人把活幹完將財物都傳遞上去瞭,他就會拍拍巴掌或拉拉繩子,示意洞口的人把他拉上去。如果洞口的人見財起意,當洞下人快上來時猛一松繩子,洞下的人冷不防從四五米以上的距離跌下去,骨折、受傷動彈不得,洞口的人又趕緊把提上來的坑土向洞下灌埋,下面的人必死無疑。  這些人長期以盜墓為職業,積累瞭豐富的經驗,善於偽裝掩人耳目,並有對付墓內防盜機關的一套辦法。他們在確定盜掘目標後,如果小墓不須費多大功夫,用幾個晚上挖開,速戰速決,取出隨葬品走人。如是大中型墓葬,便采取以下幾種辦法:一是以開荒種地為名,在墓葬周圍種上玉米、高粱等高稈作物,以青紗帳掩蓋其一兩個月的盜掘活動。二是在墓邊蓋間房子掩人耳目,然後從屋內挖地道通向墓室,從外面看不出什麼問題,而墓內早被洗劫一空瞭。三是在古墓邊修一假墳時暗中掘一地道,通入古墓內盜取財物。  舊社會盜墓工具的演進  盜掘古墓一方面靠人的技術、經驗;一方面靠工具操作,舊社會民間盜掘工具為鍬、鎬、鏟、斧和火把、蠟燭等。明代以前,盜墓賊沒有探測專用工具,明代開始使用鐵錐,它的出現使盜掘者僅以地面有明顯標志(如封土、墓碑)的墓葬為對象一去不復返。盜墓者利用特制的鐵錐,向地面無標志的地下探索,一旦找到古墓,根據錐上帶上來的金屬氣味,選好方位,可直接挖洞盜掘。明代王士性在《廣志繹》中說:“洛陽水土資源深厚,葬者至四五丈而不及泉。”“然葬雖如許,盜者尚能錐入而嗅之,有金、銀、銅、鐵之氣(味),則發(掘)。”相關閱讀推薦:伍子胥領銜中國古代12大盜墓狂人:古代著名盜墓賊盤點:中國古代歷史上最讓盜墓賊惦記的三大皇陵慈禧太後死後被盜墓者撕破臉皮:屍身曾遭凌辱!揭秘“勇敢者的遊戲”:為何盜墓者大多不得好死孫殿英盜墓得的11大箱財寶哪去瞭?孫殿英盜墓影響分頁:1/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從鐵錐到“洛陽鏟”,是北方盜墓賊使用地下探測工具的一個飛躍。北方特別是洛陽、關中地處黃土塬區,水深土厚,“洛陽鏟”的鏟夾寬僅2寸,寬成U字半圓形,鏟上部裝長柄,把此鏟每向地下鉆插一下,就可以進深三四寸,往上一提,就能把地下卡在半圓口內的地土原封不動地帶上來。這樣不斷向地下深鉆,盜墓賊對提取的不同土層的土壤結構、顏色、密度和各種包含物進行分析,如果是經過後人動過的熟土,地下就可能有墓葬或古建築。如果包括物發現有陶瓷、鐵、銅、金、木質物,就可以推斷地下藏品的性質和佈局。經驗豐富的盜墓賊憑洛陽鏟碰撞地下發出的不同聲音和手上的感覺,便可判斷地下的情況,比如夯實的墻壁和中空的墓室、墓道自然大不一樣。  關於洛陽鏟的由來,洛陽流傳著這樣的故事:  洛陽邙山馬坡村,有個農民叫李鴨子,從小就以盜墓為生,在民國十二年(1923年)間有一天,他到十幾裡外的孟津縣趕集。有個來自偃師縣馬溝村的熟人正在搭棚子,準備賣煎包子。雙方見面打個招呼,他見這人忙著用一把筒瓦狀的短柄鐵鏟在地上挖瞭一個豎直的小圓坑,以便插入棚柱。這人用此鏟往地下一戳,提上來時帶出不少土,一下子觸發瞭他的“靈感”:這傢夥比鐵鍁挖盜洞輕巧靈便,特別是能帶上原土,利於判斷地下不同地層情況。於是他找瞭張紙,貼著鏟夾畫出一張原大圖樣,回傢後馬上找鐵匠按圖打造,一試果然得心應手,效果不錯。以後其他盜墓者紛紛仿效,於是得到廣泛“推廣”。   解放後,文物考古部門對它進行改進,用來對地下有無文化遺存進行普查鉆探,為文物考古工作做出瞭貢獻。但在近年全國刮起的盜墓狂潮中,它又被盜墓賊用來重走邪路。  舊社會長沙盜墓賊的四字訣  跟北方洛陽、關中等地不同,南方許多地方土薄石多水位高,“洛陽鏟”無用武之地,當地盜墓賊“因地制宜”,經過長期不斷摸索總結,形成一套覓寶、識寶的方法和技巧。湖南學者劉鴻伏先生與民間古玩文物販子打交道多年,借機瞭解、研究解放前長沙周圍地區的盜墓賊的辦法和技術,歸納為“望”、“聞”、“問”、“切”四字訣。  “望” 是望氣看風水。老盜墓賊經驗豐富,又多擅長風水之術,故每到一處,必先察看地勢,看地面上封土已平毀的古墓坐落何處,隻要是真正的風水寶地,一般都是大墓,墓中寶物必多。以風水術指導地面無標志的墓址的確定,無乎百發百中。據說民國年間長沙一蔡姓盜墓高手極擅風水之術,他若出門選點,從者必雲集左右。有一次他到寧鄉縣走親戚,行到一風景甚佳處,指著一塊水田對同行人說,此田下必有大墓,墓中寶物必可使你我驟富。同行者均不信,此人於是跟他們打賭:若無古墓,自己輸一千美元。反之,墓中出瞭寶物自己獨占七成。眾人賭興大發,遂暗約鄉民數十人於夜間發掘,至半夜果然掘出磚室大墓,墓壁彩繪死者生前生活圖景,墓內有寶劍、寶鼎、玉璧、漆器、金餅、硯、竹筒等物。後來他們賣給美國傳教士,得大量美元而暴富。分頁:2/3頁  上一頁123下一頁  “聞” 即嗅氣味。有此奇術的盜墓者專練鼻子的嗅覺功能,他在盜掘前,翻開墓表土層,取一撮墓土放在鼻下猛嗅,從泥土氣味中辨別墓葬是否被盜過,並根據土色判斷時代。據說功夫最好的可以用鼻子辨出漢代墓土與唐代墓土的微妙氣味差別,準確程度令人驚嘆。  長沙剛解放時曾槍斃一個老盜墓賊,他將一生所盜文物國寶全部賣給瞭外國人,此人即是“聞傢”,專盜漢唐以前大墓,出土器物隻要一聞,便可準確斷代。有個盜墓賊拿來幾件古舊漆器,說是出自一個王侯墓中。他倚在煙榻上,邊抽鴉片邊拿起一件漆器,放到鼻下一嗅,便笑著說:“仁兄,你這漆器是在尿坑裡漚泡過的,取出的時間應在七個月左右。”此人大驚失色,連稱:“得罪!得罪!”  “問” 就是踩點。善於此道者,往往扮成風水先生或相士,遊走四方,尤註意風景優美之地和出過將相高官之處。他們一般能說會道,善於與長者老人交談講古。每到一處,均以算命先生或風水先生身份拜訪當地老人,從交談中獲取古墓信息與方位。這種人有些本事,口才又好,很容易取得對方信任。一旦探聽到古墓確切地點,便立即召集群賊在夜間盜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