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Tag: 齊國

齊國名將田穰苴:挽救齊國於危難的著名軍事傢

  田穰苴(生卒不詳),又稱司馬田穰苴,春秋末期齊國人,是田完(陳完)的後代,齊田氏傢族的支庶。   田穰苴是繼薑尚之後一位承上啟下的著名軍事傢,曾率齊軍擊退晉、燕入侵之軍,因功被封為大司馬,子孫後世稱司馬氏。後因齊景公聽信讒言,田穰苴被罷黜,未幾抑鬱發病而死。由於年代久遠,其事跡流傳不多,但其軍事思想卻影響巨大。   唐肅宗時將田穰苴等歷史上十位武功卓著的名將供奉於武成王廟內,被稱為武廟十哲。宋徽宗時追尊田穰苴為橫山侯,位列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田穰苴雖出身於大傢族,因是妾生,並不被重用。但他從小聰穎好學,尤其對軍事有異常天賦。田穰苴發跡在齊國危難之際,齊國被晉、燕兩國圍攻,屢屢戰敗。宰相晏嬰向齊景公舉薦田穰苴,於是景公召見他。   齊景公是個不昏不明的酒暈子,心情好瞭,就聽聽賢臣的諫言,心情不好,就隨諂臣飲酒取樂。景公見瞭田穰苴,二人暢談軍國大事,十分投機,於是景公立刻任用他為將軍,令其率軍反擊晉燕軍隊。   一個無功名的新人,想在軍隊站住腳,決非易事。田穰苴做的第一件事,是樹立威信。於是他請景公派一位寵臣做監軍,景公派瞭最寵愛的大臣莊賈。

管仲的能力:管仲做瞭什麼改革使得齊國稱霸?

  管仲正式接受政權,究竟對齊國帶來什麼?魯莊公十二年,南宮萬殺死宋國國君。乘丘之戰,宋與魯交戰,結果宋大敗,南宮萬被俘,呆瞭幾個月,後來被放回。南宮萬本是宋重臣,宋愍公不愉快,不太看得起南宮萬。魯莊公十二年,宋宮中南宮萬與宋愍公下棋,邊上美人看棋,南宮萬說魯公風流倜儻,如果有人做國君,非魯公莫屬。宋愍公不高興,就說,南宮萬做過俘虜,才講好話,其實哪裡如此?南宮萬提起這事,他一肚子怒火,給宋公一拳,折瞭宋公脖子,南宮萬逃到陳國,陳國為難,想瞭主意,叫婦女陪酒,醉瞭裝到口袋裡,送回到宋國。南宮萬到宋國後,手撐破瞭犀牛皮,宋人把他剁成瞭肉醬。宋國混亂。這時,齊桓公出面約請諸侯國聚會。以諸侯身份約請會晤,這是第一次。開瞭春秋時代會盟的先例。這是魯莊公十三年的時候。北杏之會,齊桓公也因此正式登上國際舞臺。   宋也參加瞭會盟。但後來宋背叛瞭盟約。齊桓公再次絕情鄄之會。目的是討伐宋國。齊桓公專門請周僖王出席瞭。齊國當時的軍事實力,當時討伐不是問題,但是為什麼向周僖王要兵?絕對不是出於軍事實力考慮,一定有政治目的。春秋時代禮崩樂壞,周天子地位下降,但天子仍然存在。尊王一統,在華夏各國中還是基本觀念。齊桓公表達對周王尊崇,尊王能夠獲得諸侯國的更多支持,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也因此齊桓公的地位更高。以齊桓公為首的諸侯軍攻擊下,宋敗瞭。宋要求重新加入同盟。莊公十五年,就有第二次鄄之會。這次會重要,實際上是齊桓公以盟主身份出席的重要事件。前667年,周天子下令賜齊桓公為伯,即霸。齊桓公作為盟主的身份得到瞭周天子的批準。他的地位不可動搖瞭。   為什麼幾年內齊國有如此明顯的變化?他國怎麼能接受他的地位?要瞭解齊國的各方面的變化。必須回去談到管仲掌權後實行的政治經濟改革。   管仲要改革,目的明確,是富國強兵,要實行稱霸。管仲認為,齊國人民是齊國的根本。目的本身功利現實,但他覺得實際做法上不能過於功利。管仲提出改革的根本思想,要把國傢建設成“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一維絕則傾,缺乏一個就傾斜瞭;二維絕則危;三絕則覆,四維絕則滅。根本目的是使民眾國建立成禮義廉恥。這是理想目標,不能作為改革的起點。他覺得是人民生活的實際改善。隻有豐衣足食瞭,才有建立的基礎。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如何使齊國衣食足。怎麼做?五個方面:1、成民之事,定人之居,士傢工商分開居住,有不同居住區域;2、稅收制度改革,相地而衰征,關市譏而不征,根據土地來片稅,土地好就多交,打破瞭過去整齊的稅收,給農民帶來更多實惠,體現瞭公平,商品流通時,收關稅時,齊國為瞭更多地吸引外來商品,在齊國設立的檢查站隻查危險品,不對貨物本身征稅,齊國是商賈雲集。開放瞭一些資源給民間,像魚鹽之利。像山林也可以有節制地采伐。   3、齊桓公關註的軍事,改變瞭軍隊的建制,作內政而寄軍令。要把軍事隱藏到政治制度中去。首先把五傢聯為一體,叫軌,十軌為一裡,四裡為一連,十連為一鄉,這是行政單位。這裡包含瞭軍事目的。親戚鄰居聽到聲音看到背影都會知道協同作戰。伍長、裡長、連長、鄉良人,五鄉為一軍。當時齊國有三軍,三萬人,裝備精良,有好的作戰技能。管仲利用古代的狩獵,作為軍事演習。當時齊軍紀律嚴明,作戰能力強。   4、管仲強調選賢舉能,以法治國。這是最早的觀點。鄉是最高地方行政區域。每個鄉領導每年必須向上級匯報一年工作情況。要考核孝道德等,如果有表率,沒舉薦,鄉長要受處罰。叫蔽賢。如果有壞人,不舉報,要受處罰。如果有身體健壯,不舉薦,也有罪,叫蔽才。犯罪的人,如果要判死刑,如果交瞭犀牛皮,可以免罪。把法看得比君主地位重要,人人遵守法律,生活才有良好的秩序。這是政治最基本目的。

田單的復國傳奇:反間計去樂毅 火牛陣復齊國

  樂毅出兵半年,接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後隻剩瞭莒城(今山東莒縣,莒音jǔ)和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兩個地方。莒城的齊國大夫立齊王兒子為新王,就是齊襄王。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戰鬥中受傷死瞭。  即墨城裡沒有守將,差點兒亂瞭起來。這時候,即墨城裡有一個齊王遠房親戚,叫做田單,是帶過兵的。大傢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傢守城。  田單跟兵士們同甘共苦,還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傢屬都編在隊伍裡,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欽佩他,守城的士氣旺盛起來瞭。  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瞭三年,沒有攻下來。燕國有人妒忌樂毅,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能在半年之內打下七十多座城,為什麼費瞭三年還攻不下這兩座城呢?並不是他沒有這個能耐,而是想收服齊國人的心,等齊國人歸順瞭他,他自己當齊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樂毅。他說:“樂毅的功勞大得沒法說,就是他真的做瞭齊王,也是完全應該的。你們怎麼能說他的壞話!”  燕昭王還真的打發使者到臨淄去見樂毅,封樂毅為齊王。  樂毅十分感激燕昭王,但寧死也不肯接受封王的命令。  這樣一來,樂毅的威信反而更高瞭。  又過瞭兩年,燕昭王死瞭。太子即位,就是燕惠王。田單一聽到這個消息,認為是個好機會,暗中派人到燕國去散佈流言,說樂毅本來早就當上齊王瞭。為瞭討先王(指燕昭王)的好,才沒接受稱號。如今新王即位,樂毅就要留在齊國做王瞭。要是燕國另派一個大將來,一定能攻下莒城和即墨。  燕惠王本來跟樂毅有疙瘩,聽瞭這個謠言,就決定派大將騎劫到齊國去代替樂毅。樂毅本來是趙國人,就回到趙國去瞭。   騎劫當瞭大將,接管瞭樂毅的軍隊。燕軍的將士都不服氣,可大夥兒敢怒而不敢言。  騎劫下令圍攻即墨,圍瞭好幾層。可是城裡的田單,早已把決戰的步驟準備好瞭。  隔瞭不多天,燕國兵將聽到附近老百姓在談論。有的說:“以前樂將軍太好瞭,抓瞭俘虜還好好對待,城裡人當然用不到怕。要是燕國人把俘虜的鼻子都削去,齊國人還敢打仗嗎?”  有的說:“我的祖宗的墳都在城外,要是燕國軍隊真的創起墳來,可怎麼辦呢?”  這些議論傳到騎劫耳朵裡。騎劫就真的把齊國俘虜的鼻子都削去,又叫兵士把齊國城外的墳都刨瞭。  即墨城裡的人聽說燕國的軍隊這樣虐待俘虜,全都氣憤極瞭。他們還在城頭上瞧見燕國的兵士刨他們的祖墳,恨得咬牙切齒,紛紛向田單請求,要跟燕國人拼個死活。  田單還打發幾個人裝作即墨的富翁,偷偷地給騎劫送去金銀財寶,說:“城裡的糧食已經完瞭,不出幾天就要投降。貴國大軍進城的時候,請將軍保全我們的傢小。”  騎劫高興地接受瞭財物,滿口答應。  這樣一來,燕軍凈等著即墨人投降,認為用不到再打仗瞭。  田單挑選瞭一千多頭牛,把它們打扮起來。牛身上披著一塊被子,上面畫著大紅大綠、希奇古怪的花樣。牛角上捆著兩把尖刀,尾巴上系著一捆浸透瞭油的葦束。  一天午夜,田單下令鑿開十幾處城墻,把牛隊趕到城外,在牛尾巴上點上瞭火。牛尾巴一燒著,一千多頭牛被燒得牛性子發作起來,朝著燕軍兵營方向猛沖過去。齊軍的五千名“敢死隊”拿著大刀長矛,緊跟著牛隊,沖殺上去。  城裡,無數的老百姓都一起來到城頭,拿著銅壺、銅盆,狠命地敲打起來。  一時間,一陣震天動地的吶喊聲夾雜著鼓聲、銅器聲,驚醒瞭燕國人的睡夢。大夥兒睡眼蒙朧,隻見火光炫耀,成百上千腦袋上長著刀的怪獸,已經沖過來瞭。許多士兵嚇得腿都軟瞭,哪兒還想抵抗呢?  別說那一千多頭牛角上捆的刀紮死瞭多少人,那五千名敢死隊砍死瞭多少人,就是燕國軍隊自己亂竄狂奔,被踩死的也不計其數。  燕將騎劫坐著戰車,想殺出一條活路,哪兒沖得出去,結果被齊兵圍住,丟瞭性命。  齊軍乘勝反攻。整個齊國都轟動起來瞭,那些被燕國占領地方的將士百姓,都紛紛起兵,殺瞭燕國的守將,迎接田單。田單的軍隊打到哪兒,哪兒的百姓群起響應。不到幾個月工夫就收復瞭被燕國和秦、趙、韓、魏四國占領的七十多座城。  田軍把齊襄王從莒城迎回臨淄,齊國才從幾乎亡國的境地中恢復過來。相關閱讀推薦:君王後是誰?春秋戰國時齊襄王的王後君王後簡介君王後:為中國春秋戰國時代畫上句號的女人春秋戰國時期的行為藝術:伍子胥吹簫獲賞識春秋戰國時期吳國貪以誤國的一根“歪梁”:伯嚭揭秘:歷史上春秋戰國時期的四大改革傢都是誰?

古人有時有點愣:晏嬰用“二桃殺三士”穩定齊國

  三國的時候,有一位能夠辨別人才的著名人物,叫劉劭,他說:“大權似奸而有功,大智似愚而內明,博愛似虛而實厚,正言似訐而情忠……賢否之察,實在所依。是故,觀其所依,而似類之質,可知也。”   這段話的意思是說:戰略性的權變看起來似乎奸詐,但其實能夠成就功業;胸懷大智慧的人,表面給人的感覺似乎愚鈍,其實內心明亮透徹;仁愛廣博者好似空虛,其實內心真誠深厚;正直的暢談像在攻擊他人,其實他的情感最為忠誠……所以,觀察一個人是否賢才的時候,要註意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內在本質,也就是要觀察這個人行事的動機與因由,以此判斷其是否言行一致。   說穿瞭,其實就一句話:透過現象看本質。   齊景公的時候,齊國有著名的三勇士: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捷,深得景公寵信。田開疆曾率師征服徐國,有拓疆開邊強齊之功;古冶子有斬黿救主之功;由田開疆推薦的公孫捷有打虎救主之功。這三人也因功恃寵,驕奢淫逸。他們還義結金蘭,自詡“齊國三傑”,結黨營私,勾結亂臣陳吳宇、梁邱據,大有尾大不掉亂權奪政的危險。   黑惡勢力的不斷擴大,勢必威脅國傢安危。這種情況,身為齊相的晏嬰看在眼裡,急在心中。晏嬰非常明白,這群奸黨的主力就是武力,其王牌則三勇士矣。隻要消滅這三人,則黑惡勢力勢必土崩瓦解。但晏嬰並不敢輕易亂動。   問題的關鍵在於,齊景公還蒙在鼓裡,對那三人仍寵愛有加,一個不小心,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弄巧成拙,說不準還會惹火燒身。

宋人所評中國古代百大名將:戰國篇之齊國

  004、齊國孫臏  孫臏大致出生在阿地和甄地之間,是孫武(《孫子兵法》的作者)的後代。  孫臏曾經和龐涓一起學習兵法。龐涓後來到魏國工作,成為瞭魏惠王手下的一名將軍,當時的魏國是戰國初年第一個幾乎奪得霸主地位的國傢,是戰國期間第一個崛起的諸侯國,而到瞭魏惠王初年,魏國的勢力是如日中天,此時的魏惠王想起瞭重新統一三晉(魏、趙、韓)的夢想。  龐涓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不如孫臏,就讓使者悄悄的招呼孫臏到魏國去。當孫臏到的時候,龐涓害怕孫臏比自己賢能,很痛恨他,就陷害他,讓他受斷兩腿刺字的刑罰,讓孫臏因為身體上的殘疾不能見人。  孫臏並不想這樣下去,你想,孫臏有滿腹才學,怎能甘心讓這些才幹沉淪呢?此時齊國的使者到魏國訪問,孫臏就央求使者帶他離開魏國,齊國使者一看:『哦!不錯哦,孫臏果然是個人才』,就把孫臏偷偷帶到瞭齊國。  魏國由於實力大,開始瞭兼並其他諸侯國的道路,然而這一切並不順利,誰讓魏惠王派龐涓帶兵打仗呢?而齊國此時正好是齊威王在位,孫臏怎麼能不報仇雪恨,你想,本來我以為老同學會幫助我富貴,結果你讓我受如此大辱,成為刑餘之人,實在可惡。  接下來就是經典的圍魏救趙,龐涓最後兵敗自殺,而經過齊國對魏國的戰爭,魏國的勢力大幅下降,再也不能做兼並的美夢瞭。孫臏通過這次戰爭名揚天下。     005、齊國田穰苴  田穰苴又叫司馬穣苴,是田完(田氏齊國的先祖)的後代。齊景公(還是薑氏齊國)時代,晉國攻打阿、甄,燕國又趁火打劫南下入侵河上,齊軍敗退,齊景公對此非常憂慮。  此時晏嬰就向齊景公推薦田穰苴:『田穰苴雖然是田氏傢族的庶支子孫,單思他允文允武,希望君上能試試。』齊景公就召見田穰苴談論軍事,之後大悅,讓田穰苴做將軍,領兵抵抗燕國和晉國的軍隊。田穰苴說到:『臣本來是卑賤之人,君上從鄉野間提拔臣下,猛一下提拔的比大夫位置還高,這樣子士兵和百姓並不會信服,人微言輕,因此希望君上的寵臣,並且是國人尊敬的,能夠當監軍。』齊景公就許可瞭。  齊景公派瞭莊賈前往。田穰苴與莊賈告別時,和他約定:『明天早上在軍門匯合。』田穰苴就先趕到瞭軍門,立瞭一個類似於沙漏的東西計算時間,等待莊賈的到來。  莊賈本是齊景公寵臣,驕傲狂妄,認為既然是自己國傢的軍隊,而自己又是監軍,不用著急。親戚以及左右人送別瞭一下,莊賈就呆瞭一會兒,喝瞭酒,中午時分莊賈沒到。田穰苴就等不及瞭,進入軍中,向士兵申明瞭紀律。等完事兒瞭,一直到太陽快落山時,莊賈才到。  田穰苴說:『為何遲到啊?』莊賈道歉道:『是在下的親戚送別,所以耽誤瞭一會兒。』田穰苴說:『將領受命之日,就要忘記自己的傢;接受軍隊的紀律,忘記自己的親戚;等到戰鼓擂響之時,就要忘記自己的軀體。現在敵國深入國境,國內騷動,士兵要馬上出戰,而國君夜不能寢、食不知味,百姓的姓名都寄托在足下身上,怎麼能這樣呢?』  接下來田穰苴召見軍正(掌管軍中紀律的官員),問道:『本來約定好瞭時間,卻遲到,有什麼處罰?』軍正回到:『應該斬首。』此時莊賈害怕瞭,讓人騎馬趕緊向齊景公求救。還沒等到使者回來,莊賈已經被斬首瞭,並且田穰苴讓三軍看看莊賈的頭顱,全軍震動。  而當使者回來,騎馬闖入軍中,田穰苴說:『將領在軍中,軍令有所不受。』還問軍正:『軍隊大營中不讓騎馬,而今天使者騎馬奔馳,應該怎麼辦呢?』回到:『當斬首。』使者大懼。  田穰苴又說:『君上的使者不可以殺之。』就殺瞭使者的仆人、車的左駙、馬之左驂,以此告誡全軍。相關閱讀推薦:戰國兵傢代表人物:沒有留下真名的軍事傢孫臏圍魏救趙戰法最初設計者是誰?並非孫臏另有其人魏國衰弱之謎:吳起 孫臏等賢能被統治集團排擠戰國歷史上聰明一世的孫臏為什麼會中龐涓的圈套失去雙足的一代軍事傢孫臏如何兩次擊敗魏國?揭龐涓如何虐待孫臏?孫臏如何裝瘋賣傻保全自己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通過這些舉動,田穰苴成功讓全軍畏懼他,然而他接下來做的事情有點出乎全軍的預料。他對士兵極好,等到要出戰的時候,連病人都爭取要出戰。晉國軍隊聽到瞭齊國竟然有這樣的將領和軍隊,就自己退回去瞭;燕國聽說晉國罷兵,也就撤軍瞭。而田穰苴派兵追擊,收復瞭領土。  齊景公和諸位大夫出城迎接凱旋之師,過後,任命田穰苴為大司馬。因為這件事,田氏的地位在齊國也就更為穩固瞭。  好景不長,田穰苴因為受人陷害,齊景公罷免瞭田穰苴,而他突發疾病死亡。而後來田氏代齊,齊威王用兵就是按照田穰苴的道路走,諸侯尊齊。     013、齊國田單  田單,是齊國王室中的遠支。齊閔王時是臨淄市政府的一名小小官,不為人所知。  戰國中後期,燕國派名將樂毅攻打齊國,齊閔王出逃,樂毅連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隻剩瞭莒和即墨,燕軍長驅直入準備一舉拿下齊國。田單此時奔走安平,用計保住族人,又逃到即墨。  燕國攻打齊國,僅僅剩下莒和即墨沒有攻陷。而燕軍聽說齊閔王在莒,就全力圍攻,淖齒殺瞭齊王,但是仍然堅守,燕軍幾年都攻不下來。燕軍不得已轉移目標,把目光轉向瞭即墨,即墨大夫出戰,戰死,而即墨人推舉田單為首領。  正好這個時候燕昭王去世,他的兒子燕惠王繼位,他不喜歡樂毅,因此田單就有瞭使用反間計的機會,樂毅出走,到瞭趙國。而此時田單又宣揚燕國人喜歡割齊國人的鼻子,燕國人挖齊國人的祖墳,這樣,哀兵必勝,再加上火牛連環破敵,燕軍大敗,齊國七十多城池得以收復。  而田單迎接齊襄王。齊王封田單為安平君。  張預評價田單用兵之道:『愚弄士兵。』設立計策,讓敵人做出錯誤行動來刺激己方軍隊。『始如處女,後如脫兔。』  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齊國二次崛起的原因:鄒忌相齊和齊威王改革

  在戰國七雄中,齊國是一個老牌大國,雖然資格老,但進入戰國時期,齊國的勢力並不強大,三傢分晉和田臣篡齊是春秋進入戰國的標志,三傢分晉誕生瞭韓、趙、魏三個國傢,而田臣篡齊,雖然齊國還叫齊國,但在政權層面,實際上已經更換瞭君主,這也導致瞭齊國內部面臨諸多矛盾。而對外,其他諸侯國的強盛,又壓縮瞭齊國的生存空間,威脅到齊國的安全,內部,矛盾重重;外部,又受到其他諸侯的威脅。在內憂外患中,齊國開始走強國之路,齊國也辦學建館,招攬天下的人才。那麼,齊國先後任用瞭什麼樣的人才?這些人才,又給齊國帶來瞭怎樣的變化呢?  齊國有一段不順,田氏篡權瞭。公孫會起義,這顯示的是齊內部有人不服氣,在稟丘起義,許多國傢支持。戰場上的屍首有三萬多具。魏國為首的三晉支持的。齊國開始不服軟,後來,不行瞭。這樣,好漢不吃眼前虧。這些篡權的人不笨呀,田和服軟。巴結魏文侯,見面,一吃飯,魏文侯就幫忙,是大權在握,沒認定哪。魏文侯就說,去見周天子吧。周天子一高興,就行瞭,承認瞭齊的諸侯地位。齊國人篡權比三傢分晉早點。得魏文侯的幫忙,也能見出魏文侯的厲害。三傢分晉越來越重,梁惠王時,向東移,魏國發展到齊鼻子底下瞭。齊國從國和到兒子田午,就開始一系列舉措。  一是辦學招攬人才,狹義的百傢爭鳴是發生在這兒,這兒興建一些館舍來招攬人才,學術中心轉到瞭這兒,諸多思想流派在這兒議論,這時出現思想高峰有基礎。荀孟都來過這兒。二是招納賢人,後來齊威王上臺瞭,使齊國霸業鼎盛。齊威王的賢人是鄒忌,他來找齊威王是善音樂的身份來的。齊威王也愛音樂,彈琴,鄒忌聽,評論善哉。鄒忌說,“大弦濁以春溫,小弦廉折以清”。“攫之深,釋之舒,鈞諧以鳴,大小相益,回邪而不相害。”齊威王覺得是這麼回事。鄒忌接著說,我還懂音樂的道理通於政治,大弦溫和是君道,小弦廉折,是大臣之道。彈得沉穩放時舒緩,代表政令,“居敬而行簡”。政治傢在想決策時,要反復考慮。釋之舒,政策有短有長,這樣的佈局,公佈出來時,卻要簡便易行。百傢容易跟從。這是對的。大小弦,君臣就像是和諧的音調,襯托出和諧。齊威王服瞭。這段話有哲理性。聲一無文,聲音單調不成音樂。大小高低要結合。這是中國式的和諧理念。   鄒忌拿著相印上臺,三個月後,有些人不服氣瞭。稷下的學者們有一個人是淳子髡,說這個宰相僅僅用幾句話上臺,我們得考驗他。於是找到鄒忌,來考他。“得全全昌,失全全亡”,得瞭大體,合乎全局,結果也是全局性的,失瞭完整,也得不到完整。鄒忌說,我知道你在說什麼,作為大臣應該與天子處好關系。是在告訴我,妥善處理與君主的關系。淳於髡說,“浠膏棘軸,所以為滑也。然而不能運方穿。”用棗木為車軸,用豬油膏加點油,如果軸是方的,怎麼用油都不行。  鄒忌聽完笑瞭,是在告訴我跟同僚搞好關系。這樣一說,淳於髡的話就讓鄒忌明白瞭意思。“弓膠昔幹所以為合,然而不能傅合疏罅。”膠把東西粘起來,但是有些東西是粘不瞭的。鄒忌說,這是告訴我,“謹自附於萬民”,與百姓搞好關系。把民眾協調起來,國傢就無往不勝。淳於髡說,“狐裘雖敝,不可補以黃狗之皮。”裘皮大衣上不能補黃狗皮。鄒忌說,這是提醒我要謹慎選拔人才。二人相視大笑。淳於髡服瞭,說這人能封侯呀,談言微中,明白人不用說透。  鄒忌本身條件不錯,一天照鏡子,間老婆,我與城北徐公比,誰更美呀?鄒忌老婆說當然你美呀。又間間妾,也是這樣回答。過幾天來客人,請幫忙。客人說,是你美。一天城北徐公來瞭,一見面,覺得不如人傢瞭。鄒忌就找到齊威王,我妻私我,我妾畏我,客有求於我,你看看你手底下的,有多少人會因為私你怕你有求於你,會有多少話不切實際?所以要照鏡子,要反省,成瞭反省意象瞭。  齊威王一聽,也覺得有理。發佈政令,分三等,當面批評受上賞,寫信批評的受中賞,在民間私下議論的受下賞。這好不容易呀。後來提意見的多,後來就沒有瞭。這讓我們看到二人掌權後疏通民間的重要。溝通最重要。這是凝聚民心的重要舉措。這就是照鏡子的含義。齊威王表揚瞭即墨大夫,自從你當瞭大夫,天天聽到誹謗你的話,在你治下,看到田野好屋舍好,表明你不是專門巴結的人,賞瞭。找到阿大夫,說聽到的都是表揚的話,可是看到的不是這樣,可見你是有心計的人。罰。這裡我們看到疏通上下,懲治的人,提拔稱職的人。所以賢人在位。  一次齊威王與梁惠王見面瞭。梁惠王說你有寶貝嗎?齊威王反間。梁惠王說,“若寡人國小也,尚有徑寸之珠,照車前後,十二乘者十枚。”珠子一發光,照亮十二輛車。齊國有更多寶貝吧?齊威王說,不同。我的寶是賢人。一是檀子,守南城,結果他在,那兒守著,楚人不敢向東。二是田盼,守高唐,趙國人不敢東漁於河。還有黔夫,守徐州,河北的城市,燕國人在這兒祈福,希望別欺負我。讓種首備盜賊,搞國內治安,是路不拾遺。這些一照一千裡。結果把梁惠王說得臉紅。  我們看得到二位位鳳凰碰上瞭雞。這時賢人盛。最重要的是有重要人物孫臏也來到瞭齊國。這是頂級戰略傢。梁惠王統治下的魏國,用過的將軍是龐涓,跟孫臏是同學。二人一起學習,成瞭宿敵,龐涓總是比不過孫臏,嫉妒孫臏。後來先得瞭志,先被梁惠王看中,認為未來爭第一的是孫臏。把孫臏召來,“斷其兩足,黥其面”。代表瞭男人的陰暗面。孫臏就沒法立足瞭。齊國來瞭個使者,孫臏就想辦法見到瞭使者。使者看到瞭他的才能,-悄-悄帶到瞭齊國。這人對齊國的霸業,起瞭大作用。相關閱讀推薦:管仲的能力:管仲做瞭什麼改革使得齊國稱霸?改變一個國傢歷史的一場音樂會:鄒忌諷齊王納諫古代最成功接近領導人的范例:鄒忌諷齊王納諫讓齊國興盛起來的辯論傢:諷齊王納諫的鄒忌鄒忌諷齊王納諫的典故是什麼?

楚漢濰水之戰:韓信消滅齊楚20萬大軍成功吞並齊國

  濰水之戰是楚漢時期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此戰漢大將軍韓信不但消滅瞭齊楚僅餘的一隻有生力量,斬段西楚之右臂,並且占領三齊之地,實現迂回到西楚後方並對其戰略包圍的有利局勢。可以說此戰扭轉瞭楚漢之間的根本局勢,使楚漢之爭逐漸明朗化,形成一面倒的局勢。項羽再無能力滅漢,已經到瞭完全被動的防禦狀態;而劉邦則進入全面戰略大反攻的時刻。  對於楚漢之爭中最重要的一場轉折性戰役,卻由於史料的稀少,而後世在感嘆韓信的軍事藝術完美的同時卻忽略對此戰的更深一步的探討。以致於歷代戰爭研究者對此戰要麼介紹極其簡單,要麼存在很多錯誤之處。而此戰涉及到楚漢之間以及齊之間的政治,外交,牽連甚廣,期間楚漢兩方的君臣謀將,出謀劃策,機心百出,上演瞭一部縱橫捭闔,爾虞我詐的歷史大劇!  一:楚漢角逐的天下大勢  漢三年之下半年,楚漢之爭進入瞭一個全面的高潮時期。當前天下形式,劉邦在滎陽,成皋一線抵擋項羽的進攻,西邊的河南郡,關中漢中之地為漢所有;東邊的舊韓,東魏,西楚皆為項羽所有。北方西魏,趙代之地已經為大將軍韓信所定,更北方的燕國表示臣服於漢。南方的英佈已經被項羽擊破,衡山王保持中立,親項羽的臨江王被南陽劉邦勢力所距。從雙方所控制的地域范圍來看,這時的楚漢戰爭形勢旗鼓相當,撲滅後院著火的項羽一邊“數使奇兵渡河擊趙”牽制“趙王耳、韓信往來救趙”,一邊全力試圖在主戰場上有所突破“(項羽)復引兵西,拔滎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面對這樣的局面,劉邦於漢三年六月,“出成皋,東渡河,獨與滕公俱,從張耳軍脩武。”,然後劉邦“奪兩人軍,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齊國曾經因為內亂和項羽攻齊導致實力大減,面對楚漢相爭的局面一直謹慎的保持中立的態度。但是“齊國雄厚的人力物力資源加上重要的戰略地位,使其成為楚漢雙方力量消長的關鍵。在雙方都精疲力盡之際,誰能擁有齊國,勝利的天平無疑就將大大偏向於它。”,再這裡劉邦命韓信進攻齊國除瞭實現對西楚的戰略迂回,戰略包圍,對西楚進行反攻外,還有一點是預防韓信張耳在趙地勢力膨脹,尾大不掉。所以奪兩人兵權,又分開兩人,用無兵權的張耳鎮守趙地,使韓信帶剩餘的趙軍進攻齊國。在這段時間,酈食其因為向劉邦出瞭餿主義(建議劉邦分封諸侯,被張良所止)而戴罪立功遊說齊王投降劉邦。酈食其不負所望,說服齊王降漢,“廣叛楚,與漢和,共擊項羽”。形式突然巨變,變得對西楚極端不利,項羽在主戰場因為彭越後方的搗亂,一直未能突破劉邦的防線,而保持中立的齊和漢聯合從北方,東北方威脅著西楚都城彭城的側背,使西楚大後方處於隨時淪陷的局面,局勢很不樂觀,西楚危矣!   二:韓信之攻齊與西楚之對策  漢四年十月,“信引兵東,未渡平原,聞漢王使酈食其已說下齊,韓信欲止。”,此時,范陽辯士蒯通蠱惑韓信偷襲齊國曰:“將軍受詔擊齊,而漢獨發間使下齊,寧有詔止將軍乎?何以得毋行也!且酈生一士,伏軾掉三寸之舌,下齊七十馀城,將軍將數萬眾,歲馀乃下趙五十馀,為將數歲,反不如一豎儒之功乎?” 。於是,韓信偷襲已經投降,毫無戒心,解除防范的歷下華無傷,田解軍,隨後又攻占齊國都城臨菑。  對於韓信偷襲“友邦”,歷來指責其貪一時之功,是私欲膨脹的結果。今有學者為其翻案,比如學者范學輝在其《重評韓信的滅齊之戰》認為“滅齊是劉邦和韓信的既定戰略目標,並且已經是當時戰爭全局的客觀必需……齊國的降漢隻不過是齊王在表面上答應向劉邦稱藩而已……劉邦對酈食其之死也要負相當大責任……在派酈食其出使齊國的同時,劉邦根本沒有取消對韓信的授權,即便是在齊國已被酈食其說服後,他也沒有采取措施以阻攔韓信的進攻”,學者周聘也從功臣表中諸多將領不屬於韓信而參戰認為“滅齊是漢集團深謀遠慮的結果……擊齊非韓信個人之意,而是漢軍事集團的重要決策”。相關閱讀推薦:楚漢相爭的尾聲:到底劉邦項羽最後決戰何處?楚漢爭霸中為何說項羽鴻門宴上不殺劉邦很高明?楚漢傳奇故事:漢高祖劉邦為何認“龍”做父?揭秘楚漢爭霸鴻門宴疑雲:項羽到底生劉邦什麼氣?陳倉之戰簡介:劉邦項羽楚漢戰爭史上著名的戰役揭秘:楚漢鴻門宴上劉邦若死皇帝將由韓信當?分頁:1/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對此筆者不敢茍同,對於范學輝的觀點,第一:滅齊是劉邦和韓信的既定戰略目標,但不是一成不變的。既然有更好的方法,可以兵不血刃的解決,當然可以改變其戰略。第二:齊國本來是處於中立,受到韓信武力壓迫,又經過酈食其勸說,已經退出中立,和劉邦結盟“廣叛楚,與漢和,共擊項羽。”,可見已經達到劉邦想要對項羽戰略包圍的目的,並且又得到一個有力的盟軍,何樂不為!至於以後田氏掌握齊國不符合劉邦統一天下的利益,但是同樣由韓信掌握齊國對劉邦也是一大威脅,後來韓信要挾封王劉邦卻無可奈何就是明證。第三:關於酈食其之死,筆者在其《九原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蒯通,韓信關系論》曾言:“顯然劉邦是做兩手準備,一手通過武力;一手通過外交。對外交是否可以成功是個未知數,自然不能因為派瞭使者而放棄武力進攻(武力壓迫也是外交可以成功的一個條件)。再對於韓信攻齊,將在外君令有所不授。戰場戰機瞬息萬變,劉邦自然明白放權於將的必要性。所以劉邦沒有授命韓信停戰算不上犧牲酈食其。”。形式又發生巨大的轉變,西楚不但解決瞭漢軍迂回到自己後方的戰略威脅;而且瓦解瞭齊漢聯盟,把以往仇視自己的田氏綁上瞭自己的戰車。西楚通過蒯通縱橫傢的三寸不爛之舌,不但解決自己後方的巨大危機,而且對漢亦是一個強有力的反擊!  三:濰水之戰前漢軍之作戰路線考異  韓信破齊占領齊國都城臨淄後,僅是擊破毫無防備的齊軍,並沒有殲滅其有生力量。“齊王廣東走高密,相橫走博,守相田光走城陽,將軍田既軍於膠東。”,另外有齊將田吸於千乘紮住。從地理位置上看,千乘在臨淄正北,高密在正東,博在正南,城陽在東南(辛德勇教授考證城陽在齊國南部莒邑東北側的沂水上遊地區,非古巨野澤西側)。一般後世學者都認為,韓信是帶領全軍先在十一月高密破齊楚聯軍,然後進行追擊,虜齊王田廣,守相田光,破田橫,田吸。  對此,辛德勇教授在其《韓信平齊之役地理新考》一文,從軍事以及地理的角度認為“雖然韓信乘齊人不備而發動突然襲擊,一舉擊潰歷下的20萬齊國守軍,直取齊都臨淄,但是如酈食其所言,齊國兵馬本十分強盛,還不至於在頃刻之間徹底分崩離析。歷卜守軍本為截擊韓信所率漢軍而設,應屆齊軍精銳,不會一下十被全部殲滅。在遭受漢軍意想不到的突然襲擊時,齊軍獰不及防,隻能就近四下逃散。攻下臨淄後,曹參在歷城附近的著、漯陰、平原、鬲、盧諸地掃蕩齊人殘餘勢力,這其中很可能就包含有這部分兵力。上述這些地區都是從西側屏蔽臨淄的重要城邑,齊人本來也應有一定兵力駐守。這些齊國的軍隊從西面切斷瞭臨淄城中的漢軍與其後方趙地的聯系,對漢軍造成很大的潛在威脅。同時,漢軍攻入臨淄後田橫和田光分別率軍逃向西南面、南面的博陽和城陽,如果對其置之不顧,這二人站穩腳跟後,必定很快組織力量發動反攻。此外,還有將軍田吸率領一些齊軍駐守在臨淄西北面不遠的幹乘,也是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這樣看來,盡管韓信統率漢軍占領臨淄.趕跑瞭齊國君臣,但是四面卻都隱伏著隨時可能發動反攻的兵馬.在實力上並未占有明顯的優勢,面月一旦處理不當,還很有可能用致齊軍的合擊。  在這種形勢下.假如韓信在攻下臨淄後當即出動全軍.東向高密,前去追擊齊王田廣,那麼田橫、田光、田吸以及苦、漯陰、平原、高、戶等他的齊軍就極有可能會與東面的齊於田廣相互配合,從後面夾擊漢軍。對於我輩書生.這一點也是顯巾易見的事情,精熱兵法的韓信自然更會一清二楚。所以,在沒有清除西部的齊軍、鞏固後方之前,韓信似乎不大可能貿然率全軍揮師東進。基於這一認識,我認為漢軍進入臨淄後的行進路線,應當以《曹參世傢》和《樊酈滕灌列傳》的記載為是,而《田儋列傳》等處的記載應有訛誤。” 並勾勒出韓信的實際戰略路線:“韓信在襲取臨淄之後.一方面親卒部分兵力東遲到高沼以西、用以監視齊軍的動向。–而這時田廣尚且驚魂未定,不敢貿然反攻,隻能先派人到楚都去請求支援,以借助楚軍的力量收復失地。漢方因需要抽出很大一部分兵力去迫剿西部殘留的齊軍,也不宜在這時與齊軍決戰。所以在主戰場上,雙方暫時處於相互窺視對方動向的對峙狀態。   就在韓信與田廣相互對峙的這一段期間內,韓信在自己率兵東進的同時,又分別派遣曹參和灌嬰率軍去清除西面、南面和北面的齊軍,用以鞏固後方,解除後顧之憂。曹參迅速掃蕩著、漯陰、平原、鬲、盧諸地,隨後立即轉向高密,加入與田廣決戰的序列。灌嬰則首先向南追擊試圖逃入城陽的田光,很快將其擒獲:隨即又乘勝追擊逃向博陽的田橫。如前引《田儋列傳》所記.這時已經逃至博陽的田橫.因風聞齊玉田廣已被殺死(當時田廣尚未被漢軍俘獲,應是當時形勢混亂,傳聞有誤),於是田橫為齊王,回過頭來,還擊尾隨而來的灌嬰。結果灌嬰大敗田橫。田橫後撤至博陽,又被灌嬰攻破,於是隻好沿漢水谷地遁人梁回舊地,歸附彭越。灌嬰在清除田光、田橫這兩支勁敵之後,馬亡又回師北上.攻打留駐在幹乘的齊將田吸。結果田吸被灌嬰屬下的士卒殺掉,威脅漢軍後方的這最後一支齊軍也被順利清除。這樣灌嬰就又迅速東進,放心大膽地投入到高密的決戰中去。”。  辛教授的文章有理有據,考證嚴密,給筆者不少啟發。但是有一點尚需商討,辛教授按《曹相國世傢》和《樊酈滕灌列傳》的記載為是,認為《田儋列傳》等處的記載有誤。卻沒有發現《曹相國世傢》和《樊酈滕灌列傳》的記載也有矛盾之處。我們來看《曹相國世傢》“參以右丞相屬韓信,攻破齊歷下軍,遂取臨菑。還定濟北郡,攻著、漯陰、平原、鬲、盧。已而從韓信擊龍且軍於上假密大破之,斬龍且,虜其將軍周蘭。定齊,凡得七十馀縣。得故齊王田廣相田光,其守相許章,及故齊膠東將軍田既。”。也就是說曹參在濰水之戰後得田廣相田光,其守相許章。  再看《樊酈滕灌列傳》“以禦史大夫受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擊破齊軍於歷下,所將卒虜車騎將軍華毋傷及將吏四十六人。降下臨菑,得齊守相田光。追齊相田橫至嬴、博,破其騎,所將卒斬騎將一人,生得騎將四人。攻下嬴、博,破齊將軍田吸於千乘,所將卒斬吸。東從韓信攻龍且、留公旋於高密,卒斬龍且,生得右司馬、連尹各一人,樓煩將十人,身生得亞將周蘭。”。這裡灌嬰濰水之戰前先擒獲田光,然後追破其田橫,再北上殺田吸。  兩者關鍵之處在於守相田光,從《田儋列傳》知道,韓信占領臨淄後,田光已經逃至城陽,從附錄圖1可見,齊的幾大逃亡勢力,田光是西南方向的瑯邪郡,按瑯邪郡為西楚國土,田光逃奔此處與田廣逃奔高密都是欲借西楚之力對抗漢軍。而灌嬰先去消滅逃奔他國的田氏勢力顯然不和情理。“其次,據前引《史記?田儋列傳》,田橫是從博陽向北回擊前來追擊的灌嬰,故雲“還擊”。至贏下,雙方始相互交戰。這樣灌嬰隻能是從臨淄一帶由北向南追擊田光、田橫,而不可能是由高密,經城陽.從東向西追趕齊軍。當然,由此進一步推論的話,田光,田橫應該是沿淄水、汶水谷地由臨淄向南撤退。”。如果結合《曹相國世傢》,我們可以推測灌嬰是直接從臨淄南下追田橫,而田光則是濰水之戰後田廣等逃奔城陽,一起被漢軍和擒,故曹灌皆有擒獲田光的記錄。分頁:2/4頁  上一頁1234下一頁  《田儋列傳》記載“(田)橫聞齊王死,自立為齊王,還擊嬰,嬰敗橫之軍於嬴下”,辛教授認為發生在濰水之戰前,所以當為誤聞,這也很難想象。先是韓信偷襲歷下軍,田廣,田橫烹酈食其,然後韓信占領臨淄,齊軍主力幾乎都四處逃散,而韓信追田廣至高密並無交戰,很難相信田橫會誤聞。如果是誤記也說不通,田橫稱齊王也算是大事,史記重重描寫一筆,很難是誤記。我們再看《曹相國世傢》,曹參濰水之戰前進攻路線是從鬲縣到盧縣,鬲縣在西北,而盧縣在西南之間相隔甚遠,而盧縣卻在田橫之博陽西邊的位置。從地理位置上看,曹參千裡迢迢從鬲縣趕到盧縣明顯是為夾擊田橫。而圉侯盧卿“以齊將漢王四年從淮陰侯起無鹽,定齊”,無鹽位於今天山東東平縣東,即是古巨野澤東側,從地理位置上看,曹參,盧卿在田橫西邊南北呈夾擊之勢,斷絕田橫後路。而灌嬰以破田橫,田橫已經逃亡彭越的話,曹參並無必要大軍千裡迢迢迂回到南邊來。所以,筆者以為灌嬰破田橫於嬴、博的記錄有誤。灌嬰帶領的是漢軍的騎兵,或是灌嬰從臨淄先是南下追田橫於嬴下“破其騎,所將卒斬騎將一人,生得騎將四人。”,田橫堅守博陽,灌嬰率領騎兵並不善於攻城故北上破田吸軍。而此時曹參就從田橫西邊打算夾擊田橫,但是因為龍且帶領楚軍援救田廣,所以曹參放棄田橫,東向高密配合韓信作戰。濰水之戰後,灌嬰追擊田廣至城陽再西向進攻齊國最後的殘餘勢力田橫,故再次進攻博陽。史記《高祖功臣侯表》王周破田橫,龍且聯系在一起,可以證明濰水之戰,漢軍於田橫尚有交戰。由於灌嬰兩次進攻田橫,史書搞不清楚,而誤記之。  從以上的分析,我們可以正確勾勒出韓信占領臨淄後,面臨齊軍四處逃亡的行軍佈局。韓信東向高密和田廣隔河對峙;灌嬰先是追擊田橫,破其精銳騎兵,然後北上破田吸,解決臨淄南北齊軍的威脅,然後東向匯合韓信於高密西;曹參卻是西向返回,沿路收拾齊的殘餘力量,保證漢軍腹背的安全,最後從西南東向匯合韓信於高密(可參考附錄地圖2)。 由此可見,韓信在濰水之戰前一面監視牽制田廣,一面迅速掃蕩齊的殘餘勢力,為濰水之戰做好瞭必要的準備。  四:濰水之戰雙方參戰序列以及兵力考  歷來對濰水之戰的參戰序列以及兵力都少有研究者,而兵力更是以為漢軍僅有數萬弱兵,武國卿,慕中嶽在《中國戰爭史》介紹此戰認為漢軍“兵力:五萬至十萬”;齊楚聯軍“楚軍,兵力約二十萬;齊軍約五萬”。此說不知道從何得出。而漢軍參戰序列基本都認為隻有韓信,曹參,灌嬰。  我們來從史料分析,漢三年六月,劉邦奪趙精兵,並派韓信帶趙未發者擊齊,故研究者以為韓信僅有數萬弱兵。其實不然,首先曹參“以右丞相屬韓信,攻破齊歷下軍,遂取臨菑。”,灌嬰“以禦史大夫受詔將郎中騎兵東屬相國韓信”,陽陵侯傅寬“屬淮陰”,圉侯季必“別屬韓信破齊軍”,剛侯陳武“擊齊歷下軍田既”(註解),蓼侯孔將軍孔熙“屬韓信”,費侯費將軍陳賀“用都尉屬韓信”。從上面可以看到,曹參本是劉邦頭號親信大將新歸韓信,灌嬰帶領漢軍精銳騎兵軍團新歸屬韓信,傅寬,陳武一個本來獨立作戰,一個一直是獨立武裝,也參與破齊,季必,孔熙,陳賀皆是漢軍中重要將領也歸屬韓信。可見漢軍不僅僅是韓信的趙未發者,應該有相當的數量。  這裡,我們可以從酈生說劉邦得到依據:“今田廣據千裡之齊,田間將二十萬之眾,軍於歷城,諸田宗彊,負海阻河濟,南近楚,人多變詐,足下雖遣數十萬師,未可以歲月破也。”。而歷代研究者僅采用前者“田氏有二十萬兵力”,而對漢軍數十萬師卻視而不見。從酈生的話我們知道齊軍號稱20萬,漢軍號稱數十萬,至少有一個事實,漢軍兵力明顯高於齊軍。按照當時的慣例,一般號稱20萬,基本隻有10萬。在一年兩年前,齊國曾和項羽大戰,損失慘重,當時“榮弟橫,收齊散兵,得數萬人,反擊項羽於城陽”,經過一年多的整修,有兵力10多萬,派10萬大軍歷下防備漢軍也合情合理。而漢軍的兵力就不好說瞭,數十萬就很模糊,估計十幾萬兵力當為確數。  關於西楚的援軍,史記說“(項羽)則使龍且、周蘭往擊之。”“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而漢書則雲“羽使從兄子項它為大將,龍且為裨將,救齊。”,在筆者《九原若解酬恩怨,不恨高皇恨蒯通–蒯通,韓信關系論》文中分析“到底是龍且為主將,還是項它呢?從前後資料看項它為西楚拄國,在彭城處理政務,並不曾帶兵。而從濰水之戰看也是大司馬龍且親自指揮作戰。從這裡我們或則可以推斷救齊是西楚國一個全局性的政策,由於項羽在滎陽一帶和劉邦對峙,所以項它作為拄國全權處理事務,而龍且為大將帶兵救齊。”。這裡龍且和周蘭帶領的西楚援軍號稱20萬,這就是歷代研究者把楚軍當作20萬的緣故,上面已經分析號稱20萬,也就最多10萬兵力。當然楚軍尚有其他軍參與作戰,其中有留公旋軍“東從韓信攻龍且、留公旋於高密”,史記正義註釋:“留縣在沛郡。公,其令”,應該是西楚的地方軍隊。另有項冠軍“從擊項冠、周蘭、龍且”,項冠早前被灌嬰,靳歙破之魯下,應當是保衛薛郡的軍隊。留公旋軍,項冠軍兵力都應該不會很多,估計兩者頂多有數萬兵力。

田單的復國傳奇:反間計去樂毅 火牛陣復齊國

樂毅出兵半年,接連攻下齊國七十多座城池。最後隻剩瞭莒城(今山東莒縣,莒音jǔ)和即墨(今山東平度縣東南)兩個地方。莒城的齊國大夫立齊王兒子為新王,就是齊襄王。樂毅派兵進攻即墨,即墨的守城大夫出去抵抗,在戰鬥中受傷死瞭。 即墨城裡沒有守將,差點兒亂瞭起來。這時候,即墨城裡有一個齊王遠房親戚,叫做田單,是帶過兵的。大傢就公推他做將軍,帶領大傢守城。 田單跟兵士們同甘共苦,還把本族人和自己的傢屬都編在隊伍裡,抵抗燕兵。即墨人都很欽佩他,守城的士氣旺盛起來瞭。 樂毅把莒城和即墨圍困瞭三年,沒有攻下來。燕國有人妒忌樂毅,在燕昭王面前說:樂毅能在半年之內打下七十多座城,為什麼費瞭三年還攻不下這兩座城呢?並不是他沒有這個能耐,而是想收服齊國人的心,等齊國人歸順瞭他,他自己當齊王。 燕昭王非常信任樂毅。他說:“樂毅的功勞大得沒法說,就是他真的做瞭齊王,也是完全應該的。你們怎麼能說他的壞話!” 燕昭王還真的打發使者到臨淄去見樂毅,封樂毅為齊王。

齊國東郭牙:中國歷史上第一位肢體語言分析專傢

  《呂氏春秋重言》中,記載瞭這樣一則故事:   春秋時代多戰事。一次,齊桓公跟宰相管仲密謀發兵討伐莒國。可是不等付諸行動,他們要討伐莒國的消息已經傳遍全國。密謀泄露,莒國方面聞訊,很快做瞭迎戰齊國的準備,自然這仗就不好打瞭。莒國范圍相當於今天山東安丘、諸城、沂水、日照、莒縣一帶,都城在今山東莒縣。   齊桓公很鬱悶,找來管仲聊起此事,說:“我跟管仲先生商量討伐莒國的事情,商量的計劃還沒有開始實施,消息就已經傳遍全國。真是不可思議,是誰泄密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管仲回答道:“這事是很蹊蹺,看來在我們的周圍一定潛伏著高人。”   聽到這裡,齊桓公恍然大悟,說:“哎呀!我想起來瞭,那天有個服勞役的人好幾次仰起頭看我們,難道就是那個人?”   為瞭找到這個人,管仲不動聲色。這天,他下令那天服勞役的人全部出工,不得頂替。

齊國憑借什麼手段在齊桓公時期第一個開始稱霸?

  大傢都知道春秋五霸第一霸是齊國,但齊國為什麼能夠稱霸,估計就沒有幾個人能說得出來瞭。   (1)齊國的刀   齊國能稱霸,與齊國最早在中國使用標準的錢有關。   我們大傢看《封神演義》,武王伐紂建立周朝,裡面哪個人的功勞最大?   毫無疑問,當然就是那個直鉤釣魚的薑子牙,實際姓呂,也叫薑尚,號稱“薑太公”。人傢功勞這麼大,革命勝利瞭,周武王當然要“表示表示”。於是,得瞭天下之後,周武王立即給薑子牙戴瞭一頂大高帽“師尚父”(老師兼幹爹),除此之外,還把今天的山東北部一帶送給薑太公作為他的封地(“封師尚父於齊營丘”)。這就是齊國的由來。   春秋時代的齊國人當然也采用青銅小片片做貨幣,不過和那些中原地區的農業生產部落不一樣,齊國人民的主要的生產活動是捕魚和圍獵,他們的主要生產工具是刀而不是鏟子,為瞭體現自己的“文化特色”,於是齊國人就把自己的貨幣給鑄造成刀型。

春秋歷史上管仲死後齊國為什麼沒有人才可用?

  導讀:管仲是齊桓公的相國,齊國的富強,全賴其力。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一類的人物,有很多人還不以為然。孔子曾經說他,沒有管仲,我們恐怕已經左衽瞭,就是已經變成向北方少數民族一樣的裝束瞭。然而,到管仲死的時候,齊桓公讓他推薦一個相國,他竟然推薦不出來。不僅如此,齊國朝廷竟然是小人當道,污濁橫流,一代雄主齊桓公竟然被活活地餓死在宮中。  齊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病重,齊桓公前去探望,詢問誰可以接替相位,管仲遍視朝中,竟然沒有人可用,於是隻好把皮球踢還給桓公,說:“最瞭解臣下的莫過於國君。”齊桓公隻好自己說:“我想任用鮑叔牙,你看怎麼樣?”管仲說:“鮑叔牙是君子,但他善惡過於分明,見人一惡,終身不忘,這樣是不可以為政的。”齊桓公繼續問:“易牙怎麼樣?”管仲說:“易牙為瞭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瞭自己的兒子以討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齊桓公又問:“開方如何?”管仲回答說:“衛國公子開方舍棄瞭做千乘之國太子的機會,曲奉於國君十五年,父親去世都不回去奔喪,如此無情無義,如何能夠忠誠於國君您?況且千乘之封地是人夢寐以求的,他放棄千乘之封,俯就國君,他心中所求必定過於千乘之封。國君應該疏遠這樣的人,更不能任為相國之職。”齊桓公又說:“易牙、開方都不行,那麼豎刁怎麼樣?他寧願自殘身體來侍奉寡人,這樣的人難道還會對我不忠嗎?”管仲說:“是人無不愛惜其身,自殘其身來侍奉您,這是違反人情的,這樣的人又怎麼會愛惜您呢?請國君務必要遠離這三個小人,寵信他們,國傢必亂。”   這就是著名的管仲病榻論相。不久管仲病逝,接替他的公孫隰朋、鮑叔牙也不久死去。齊桓公不聽管仲病榻前的忠言,重用瞭易牙等三人。二年後,齊桓公病重。易牙、豎刁見齊桓公病重將不久於人世,就把宮門堵塞,假傳君命,不許任何人進宮,也不給齊桓公送食物,齊桓公竟然活活餓死。齊國大亂。齊桓公的幾個兒子為爭奪君位各自勾結其黨羽,互相攻擊殘殺,致使齊桓公的屍體停放瞭兩月之久無人收殮,屍體腐爛生蛆,慘不忍睹。那麼,管仲死後,齊國為什麼死後沒有人才可用呢?  齊桓公任用管仲之初,管仲同時向齊桓公推薦過五個人,並把它們的長處一一列舉瞭出來。他們是公孫隰朋、王子成父、賓胥無、寧戚和鮑叔牙。並說:“公孫隰朋長於辯辭,可以擔任大司行、王子成父長於征戰,可以擔任大司馬;賓胥無長於刑律,可以擔任大司理、寧戚長於農業,可以擔任大司田、鮑叔牙敢於直言,可以擔任諫議官。”這些人都在霸業中發揮瞭積極作用,同時也展現瞭他們各自的才能。這就讓人產生瞭一個疑問,君主荒唐、國傢平庸的齊國能夠產生人才,而稱霸一時的齊國反而沒有人才瞭嗎?如果事情真是這樣,那也是管仲等人長期占居高位,限制瞭齊國人才的發展,而他們又不註意培養、發現和選拔人才。在管仲那個時代,爵位是世襲繼承制,官位也是相當程度地世襲繼承,如果不讓他人染指,讓自己的兒子出來執政可以嗎?就像趙魏兩國,從晉文公元年(前636)開始他們進入執政高層,到晉烈公十九年(前401)兩傢被周烈王封為諸侯,二百多年間,幾乎每一代都有能勝大任之人。看起來,管仲等人他們的兒子也沒有一個可用之人。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狀況呢?根本原因在於,齊國君臣是一種特殊的君臣關系,齊桓公有瞭管仲,從此隻當“甩手掌櫃的”;管仲隻對齊桓公一人負責,不計兩人身後之事。隨著事業的成功和霸業的形成,他們已經由改革變成保守。縱觀管仲執政後,並沒有再做過大的改革事項。這也符合社會的發展基本規律,改革者在初期往往具有開拓精神,對於人才的使用也是不拘一格,一旦成功,他們就會隻想到保住改革成果而患得患失,看人的眼光也不再是遠大和寬闊。管仲建議齊桓公遠離那三個小人這當然沒錯,可是他建議的那個公孫隰朋又是個什麼情況呢?四十年前這個人就和他一起執政,這個人該是多大年齡?管仲的保守還表現在,他可以改革齊國的行政、兵役、軍隊建制、土地稅收和官吏管理制度,卻絕不允許改變一種秩序。桓公三十八年(前648),周襄王的弟弟和戎人、翟人合謀侵周,齊桓公派管仲到周去為雙方講和,周王想用上卿的禮節接待他,管仲堅決不從,經過再三謙讓,才接受瞭以下卿之禮拜見天子。這是因為,在齊國,上卿是高、國兩氏。  但是,管仲對於權力是絕對不會放手的。齊桓公曾經問他,說自己有兩大毛病,好田獵和好色,這會不會危害霸業?管仲說,隻要知道誰是賢者,知道瞭賢者就任用,任用瞭就信任到底,且不再任用小人就可以瞭。由此,他得到瞭齊桓公的信任,齊桓公也從此不再過問雜務事。有人要信任,有人給信任,事業又基本上順風順水,誰還會想到將來以後怎麼辦?尤其是管仲,他隻要君主的這種信任,忘記瞭他曾經說過的要君主遠離小人的話,一味看君主的好惡辦事,對於一些不好的小人不加驅逐。當齊桓公提出,易牙、開方、豎刁平常為什麼沒有聽他說起時,他竟然說他在位能加以限制,完全是一種隻顧眼前不顧身後的做法。齊國成就瞭霸業,君主和相國都得到瞭人民的尊重,他們在享受尊榮的同時,看人的標準也不同瞭,強盛的齊國不可能沒有人才,隻是這個時候,即便是齊國有人才,但他們不能被置於囊中,有人才也難以脫穎而出。相關閱讀推薦:揭秘:歷史上管仲竟是射箭史上創造六環紀錄的人樂毅到底是誰?為何諸葛亮都要自比管仲樂毅?法傢先驅管仲曾是出名窩囊廢:打工被炒三次魷魚管仲是怎麼死的?管仲的死因管仲如何成為齊桓公的手下?鮑叔牙為何力薦管仲

揭秘:歷史上薑子牙的親民之策竟成就瞭齊國之強

  導讀:薑子牙是周朝開國的功臣,他曾經輔佐過文王、武王兩代周天子,周朝建國後被封在齊,為一等爵,是齊國第一代開國國君,史稱薑太公。關於薑太公的故事傳說很多,等到《封神演義》一書問世,薑太公更是被完全神話,成瞭能夠呼風喚雨、代天封神的神仙。然而,真實的薑太公年輕時窮困潦倒,嘗遍瞭人間愁苦滋味。但是,傑出的人有別於常人之處在於,他能夠把每一次的挫折經歷都變成人生的財富,在最需要的時候使用它,薑太公就是這樣一個傑出的人。他因為有著民間的貧窮經歷,所以他知道民間的疾苦。因為他前半生都在和底層人士打交道,所以他知道底層人士的喜怒哀樂,所欲所求。齊國建立後,他把親民作為基本國策,齊國很快由一個和東夷雜居的窮地方變成瞭一個代天子征伐四方的強國。齊國是秦始皇滅亡的最後一個強國,可以說是唯一一個見證瞭周朝興衰更替的諸侯國,即便是中間國君易主,但國名未改,可見這個國傢是如何的重要。而這一切,都是源於它的開國國君薑太公以及他的親民之策。  薑太公受封齊國,到任後,他修明政事,順應民間風俗人情,開放工商之業,發展齊國沿海的漁業鹽業,大多人民很快就歸附齊國,齊國也就成為東方的一個大國。等到蔡國的管叔叛亂,淮夷之地也背叛瞭周王室,成王就派召康公對薑太公說:“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如果他們有罪,你都可以征討。”齊國因此可以出兵,代天子征討其他諸侯國,成為大國,定都營丘。薑太公上任五個月後,國傢事務很快就安定瞭下來,他馬上就向當時周王室的執政周公匯報情況。周公說:“為什麼這麼快?”薑太公說:“我簡化其君臣之間的儀節,一切從其風俗去做,所以這樣快。”而他那個鄰居魯國,周公的兒子伯禽三年以後才把國傢安頓下來,然後向周公匯報情況。周公問他為什麼這麼晚?伯禽說:“我要改變當地的風俗,改變原來的禮儀,這些都要三年之後才能見到效果,所以晚瞭。”薑太公聽說以後,嘆息說:“魯國後代將要聽命於齊國瞭,為政不簡約宜行,人民就不會親近。隻有政令平易近民,人民才必然前來歸附。”   薑太公的這種親民國策,源於他的愛民思想。他認為,天子或者國君要尊重民意,敬愛民眾,聚合宗親,推行仁義,這樣就會受到民眾的擁護愛戴,使天下人和悅誠服。隻有得到瞭人民的真心擁護,國傢才會守得住。而隻有自己的國傢安定富裕,才可以號召天下。因此,立威而使天下服從者,不一定必須使用武力,更不能對老百姓橫征暴斂,而是要對百姓實行仁政,以人為本,修德禁暴。  薑太公民本思想的建立,又是源於他的長期民間生活,他通過自己長期的民間生活經歷,知道普通百姓想什麼,愛什麼,需要什麼。建國後,他更是把這種思想用於治理國傢的實踐當中,終於使齊國強大。他之後的歷代齊國國君,都沿著他這條既定國策執行,齊國始終居於大國之列。後來,齊國中途衰落,齊桓公任用管仲執政,用司馬遷的話說,管仲修治的也是薑太公的事業。   薑太公的這種親民愛民思想並不是他當瞭齊國國君才有的,還是在他輔佐西周伯姬昌的時候,這種思想就已經建立。周文王曾經問過薑太公,怎麼樣才能得到天下?薑太公說:實行王道的國傢,能夠使人民富裕;實行霸道的國傢,能夠使高層知識分子富裕;勉強維持生存的國傢,能夠使高官階層富裕;無道的國傢隻要使國傢庫存充足富裕。這叫上滿下漏,也就是隻顧上層集團的利益,而不管下層老百姓生活有沒有著落。西伯昌聽瞭之後,馬上讓人打開糧倉賑濟窮人,於是百姓歡欣鼓舞,西周日益強盛。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薑太公的這種愛民思想表現在各個方面,對於一些不知名的小人物的話,他也能夠聽得進,不管這個人身份地位高不高,說的話中聽不中聽。周武王打敗商紂王,成為天下之王,他把齊國營丘封給瞭薑子牙。薑子牙前去封國就任時,行走速度很慢。客舍中有人說:“我聽說時機難得而易失,看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穩,恐怕不是前去上任的。”薑太公聽瞭這句話,馬上起來,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到達齊國。正好遇到萊國國君帶兵來攻打營丘。營丘(位於現在的濰坊地區)和萊國(位於現在的山東省萊州市)毗鄰,萊州那時候還是所謂的東夷,屬於沒有開化的地方,他們趁著商紂之亂,周朝剛剛取得政權還沒有能力平定遠方,因此就想占領齊國營丘這塊地方。  實際上,當時的很多諸侯國都面臨著同樣一個問題,周天子給你一塊地,然後由你自己去占領開發。當地的人民服從不服從你的領導,這個國能不能歸你所有,完全看你用什麼樣的政策來聚集人心,讓這些“散居”的人成為你的國民。商周時期僅中原地區就有幾百個國傢,到瞭春秋時期,比較大一點,能夠從周王室哪裡找到“合法”依據的也就剩下幾十個國傢瞭。有一些國傢還到處遷移,如衛、杞等國。這都說明周天子封給你地是一回事,能不能立得住國那是又一回事兒。周天子分封還有一個特點,天下“中間”這塊地方是周天子自己的,即東都王城(現在洛陽地區),靠這塊地方近的都封給瞭自己的兄弟子侄或者是同姓,異姓諸侯得到的都是偏遠地區,像秦靠近西戎,楚靠近南蠻等等。相比較而言,薑太公輔佐瞭兩代周王,是周朝開國最主要的功臣,又和周王室是姻親關系,他所得到的這塊地方還算是比較大,相對比較好一點。盡管如此,這兒畢竟是雜居在東夷地區,經濟也不發達,尤其是當時賴以立國生存的農業更是比較落後。齊國當時所面臨的環境,無論是安全方面還是經濟方面,都有很大的問題。應該說,軍事方面的擔心還稍微差一些,畢竟薑子牙是周武王伐紂的軍事總指揮,後世所謂的兵傢都把他奉為祖師。但經濟問題卻關系著齊國的生死存亡。齊國靠近海邊,那兒的土地多是鹽堿地,人煙稀少,薑太公的親民國策很快收到瞭奇效。薑太公鼓勵婦女致力於紡織刺繡,極力提倡工藝技巧,讓人們把魚類、海鹽販運到其他地區,齊國農業不發達的劣勢得到瞭克服,優勢被發揮到極致。很快,天下的財物紛紛流歸到齊國,天下人幾乎都在穿戴齊國人制造的衣帽鞋子,齊國焉能不富?東海到泰山之間的諸侯們都來朝拜齊國,人民又怎不歸附、擁護這樣的國君呢?!   正是由於薑太公的親民國策使齊國成為強盛之國,他自己也得到瞭人民的擁護。當時人愛戴他,後世人歌頌他,再加上封神故事的演義,人們已經把他當做神來看待。上世紀中期農村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太公在此”的石刻,就是反映瞭人們這樣一種心理:有瞭薑太公,鬼魅無侵,美好生活有望。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解密:為什麼齊國最興盛時期在位的卻是昏君宣王

  《濫竽充數》這篇小學課文,除瞭對不懂裝懂、弄虛作假的南郭先生進行瞭鞭撻之外,對齊宣王也暗含批判諷刺意味。一個不會吹竽的人,竟然混在王宮吹竽團裡好多年沒被發現,齊宣王作為領導自然難辭其咎,這糊塗官當得可夠水準的。相反,對齊宣王的兒子齊湣王則頗有好感,明察秋毫、雷厲風行,顯然是個很不錯的領導。  然而,查閱瞭齊國歷史之後,我們就會發現:齊宣王的官其實幹得不錯,他政績卓著,使齊國的國力達到瞭歷史頂峰;而齊湣王的官卻實在幹得不咋的,差一點就把齊國推進瞭亡國的深淵。在《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中,齊宣王是反面角色,而在歷史真實中、在其整個一生中基本上卻是正面角色,可稱得上是“明君”;在《濫竽充數》這個故事中,齊湣王做得很好,而在歷史真實中、在其整個一生中實際是個反面角色,是絕對的“昏君”、“暴君”。  為什麼這麼說呢?有歷史為證。齊宣王執政時期,按大文化即一個國傢的綜合實力排名,齊國一直與秦、楚排在前三名,甚至大有超越秦、楚,獨占鰲頭之勢;按小文化排名,戰國時期齊國的經濟最發達、人民最富裕;齊都臨淄在戰國時期是中國最大的商業都市之一。毫不誇張地說,齊宣王時期的齊國就是現在的美國,齊宣王時期的臨淄就相當於現在中國的上海和世界經濟格局中的紐約;齊國的軍事實力也一直保持在坐三望二甚至望一的位置,其軍事理論最為先進,達到瞭登峰造極的地步,僅《六韜》、《孫臏兵法》就足以笑傲古今;從學術、文藝、科技來看,齊國的水平和活躍度更為其他諸侯國所望塵莫及,戰國時期中國的文化中心、最早的社會科學院——— 稷下學宮;最早的行政百科全書《管子》;最早的短篇小說集《晏子春秋》,最早的足球———臨淄蹴鞠均出現在齊宣王執政時期的齊國。   而且更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齊宣王時期出瞭一大批具有創造力的大傢,湧現出一大批具有開拓性的成果。如陰陽五行學說的大傢鄒衍創立瞭“五德終始說”和“大九州說”;稷下黃老學派創立瞭以道法合一為基本特征的黃老之學;孟子、荀子將齊文化與舊儒學融合,形成瞭新的儒學等。  而齊湣王呢?剛上臺的時候,還能保持住他爺爺齊威王、他爹齊宣王時代的餘烈,滅宋、割楚,西摧三晉,威加強秦,自稱“東帝”,使齊國國力保持在較高水平,到瞭後期就越來越不行瞭,窮兵黷武,剛愎自用,殘害忠良,親信小人,於公元前284年,被樂毅率領的五國聯軍打敗,使齊國到瞭亡國的邊緣。後逃奔到莒,被楚將淖齒殺害。  齊宣王何以使齊國興盛?齊湣王何以使齊國幾乎滅亡?論個人能力,齊宣王不如兒子齊湣王;論一接手齊國的國力基礎,齊宣王也不如兒子齊湣王,但齊宣王比兒子齊湣王強就強在最重要的一點上——— 胸懷寬廣,尊重人才,善聽廣納。對稷下先生,他不但給錢、給官、給言論思想自由,而且多次認真傾聽他們對國傢大事的看法,顏斶、王鬥等稷下先生敢當面罵他,孟子嗆他幾次“王顧左右而言他”,他都能容忍。甚至一個四十多歲醜得要死的外地女人鐘離春當著朝臣的面讓他下不來臺;一個十多歲的小毛孩子閭丘昂死豈白賴地攔著他的車要求給個官做,他竟然都一一承受,不但沒有大發雷霆,而且還一個請進宮當瞭王後,一個讓他當瞭市長。一個封建社會初期的國君,竟然有如此廣闊的胸懷,確實是令人敬佩的。  正是因為他大度、能容人,所以齊國人才力量雄厚,國力也隨之飆升。而齊閔王在這方面,和他老爹相比,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瞭,特別是後期狂妄驕縱、專橫跋扈,誰的話也聽不進去。稷下先生們提意見,不聽;宗室陳舉提意見,不聽;大臣司馬穰苴提意見,不聽;平民狐援提意見,不聽。不聽倒也罷瞭,還愛財如命、鉗制言論,摧殘甚至殺害人才,結果導致眾叛親離,內外樹敵,喪國亡命。  結合齊宣王、齊閔王時期的歷史和兩人的性格特點,再回過頭來看《濫竽充數》的故事,感覺就大不一樣瞭。正是因為齊宣王寬容大度,什麼人都能容納,“來的都是客”,南郭先生才能濫竽充數、蒙混過關;也正是因為齊閔王心胸狹窄,剛愎自用,一切按照自己的意志來,不能容人,南郭先生才隻好逃走。齊宣王盡管在這件事上有小過,但大的方面無可指摘;齊閔王盡管在這件事上有小優點,但大的方面是有問題的。  寬則得眾,盡管有時候“眾”裡難免有些魚龍混雜;獨則失眾,盡管有時候“眾”裡確實有應該罷黜的人。大海,容納幾滴污水並不影響它的蔚藍;小臭水溝,掏出幾把污泥來也改變不瞭它的臭味。這就是深入研讀《濫竽充數》,對我們做人的新啟示。相關閱讀推薦:長城隻為瞭抵禦外族的入侵?內陸的齊國長城齊國人為什麼喜歡刀幣?是因為尚武傳統嗎?醜女鐘離春:如何在40歲變成齊宣王的床上人?齊宣王為何要娶四十多歲的醜女王後?鐘無艷是誰濫竽充數的主人公是誰?歷史上誰忽悠瞭齊宣王

讓齊國興盛起來的辯論傢:諷齊王納諫的鄒忌

  公元前356年,齊威王剛剛繼承瞭王位,就沉醉於聲色犬馬,不理國事。九年之間,韓、魏、魯、趙等國都先後起兵擾亂過齊國邊境,內憂外患很嚴重,眼看齊國一天天衰弱下來,有亡國的危險。   一天,有個讀書人來到宮門前向守衛人員說:“我是齊國人,姓鄒名忌,我善彈琴,聽說威王好音樂,特來獻技。”守門人通稟後,威王同意召見,賜坐,在座前放著一張琴幾,幾上放著一把七弦琴,就讓鄒忌彈奏。鄒忌用手摸瞭摸瞭琴弦,許久不彈,威王問道:“先生不是善彈琴嗎?寡人願聽雅奏,可現在你為什麼隻摸琴弦而不彈呢?是嫌琴不佳嗎?還是你瞧不起我,對我有什麼意見?”鄒忌把琴往前推瞭推,很嚴肅地說:“我是研究琴理的,至於彈琴麼,這是樂工們的事。當然我也會彈琴,但我彈的琴大王也未必願聽。”威王說:“你既知琴理,能否給我講講?”鄒忌說:“琴者,禁也。禁淫邪,讓人走上正道。古時伏羲造琴,長三尺六寸六分,象征一年三百六十六天。寬六寸,象征六合(東南西北上下)。前寬後窄,象征尊卑。上圓下方,好比天圓地方。五根弦,象征五行金木水火土。大弦為君,小弦為臣。琴音有緩急,這意味著清濁:濁是寬而宏,這好比是君王的性格;清是廉而不亂,這是為臣應有的作風。五根弦,依次分為宮、商、角、徵、羽王音。後來周文王和周武王各加瞭一根弦,文王加的弦謂少宮,武王加的弦為少商,這好比君對臣的恩惠,君臣相得,政令和諧,這就是治國之道。”威王說:“你講得很好,先生既知琴理,對琴音也一定有研究,請你快給寡人彈奏一曲!”鄒忌說:“臣是研究琴的,大王是治理國傢大事的。今天,大王懂國傢大事,而不治理國傢,這和我懂琴不彈琴有什麼兩樣?我懂琴,在大王面前不彈使您不高興,大王是一國之君,國傢治理不好,恐怕全國老百姓也會不滿意的。”   兩人對話至此,威王思想很受震動,很嚴肅地說:“先生以琴向寡人進諫,使我茅塞頓開。”威王便讓鄒忌住進瞭國賓館。   第二天,威王沐浴之後,穿上接待貴賓的服裝,把鄒忌請來,正式談論國傢政事。鄒忌首先勸諫威王少喝酒,不要貪色,把朝裡的上下官員加以審查,分出忠奸,然後予以黜留獎懲。千方百計讓老百姓能安居樂業,充實軍備,逐漸建起霸業……威王越聽越高興,即拜鄒忌為相國。   當時齊國有個善辯的人叫淳於髡,他見鄒忌唾手而得相印,有點眼紅,心中不服。於是,帶瞭幾名徒弟去找鄒忌。鄒忌恭恭敬敬地接待,而淳於髡非常傲慢,一進門便在上座坐下,也不道寒喧,開口就不客氣地說:“鄒忌,我對你當這個相國有點看法,不知我可不可以說?”鄒忌說:“願聽高見!”淳於髡說:“子不離母,婦不離夫。”鄒忌說:“我懂你的意思,我的心身時時不離國君。”淳於髡又說:“以酸棗木做車輪,再塗上豬油非常滑,但是,如果把它放進四方孔裡,運轉就很費力。”鄒忌說:“我懂你的意思,我不敢違背民情。”淳於髡又說:“用膘膠粘的東西,雖然牢固,但有時也要脫膠裂縫;很多小河流匯在一起就成瞭江海。”鄒忌說:“我懂你的意思,我不敢不親附老百姓,我一定聽民眾意見,為民眾辦事。”淳於髡又說:“孤裘皮襖,雖然破敗瞭,也不能用黃狗皮補綴。”鄒忌說:“我懂你的意思,我一定選賢任能,不錄庸才。”淳於髡又說:“木匠不量準尺寸就造車,這車一上路,就會散架;再好的樂師,如果不調準琴弦,也彈不出好的音律。”鄒忌說:“我懂你的意思,應該嚴肅法紀,懲治奸佞。”   兩人對話至此,淳於髡不再提問題瞭,給鄒忌又作揖又磕頭,然後告辭。

長城隻為瞭抵禦外族的入侵?內陸的齊國長城

  齊國長城 春秋時期,諸候紛爭,在各諸候國中,首先稱霸的是齊桓公。齊在春秋前期,已是東方的大國。史載,其疆土已“東至大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今臨朐),北至於無棣。戰國期間,齊國地盤進一步擴大,為防外侵,齊國修築瞭蜿蜒千裡的齊長城。其中,在諸城境內的一段,西南自馬耳山入境,沿馬耳山、石人山、七泉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摘星樓、馬山、磊石山至臺傢溝南嶺入膠南縣境,經郝戈莊、皇華、桃林、瓦店、桃園6個鄉鎮,境內全長60餘裡。   齊威王六年(前351),齊國為防楚國入侵,於國境南部邊陲群山之巔築城墻以為防,後世人稱“齊國長城”。《齊記》載:“齊宣王乘山嶺之上築長城,東至海,西至濟州,千餘裡,以備楚。”清乾隆《諸城縣志》載:“城因山而起,起平陰之防門,緣太山北麓而東,蜿蜒千裡,至日照藤傢莊後入縣境,又東二裡,則分流山也。歷馬耳山、壽芝山、茁山、拔地盤、黑溜頂,為南北大路,西計六十餘裡;由此而東更歷摘星樓、馬耳、雷石山、臺傢溝至亭子瀾,後計七十餘裡入膠州界,共一百三十七裡,其入海則盡於膠之大珠山。”   齊長城故址諸城境內段,建國後經多次調查和采取積極措施予以保護,現基本保存完好,郝戈莊鎮還對石人山一段進行瞭復修。現馬耳山東麓一段,城墻殘高1至4米,殘寬9至15米;皇華鎮龍灣頭一段,殘高5米多,寬15米;桃園鄉臺傢溝南嶺一段,殘高3至5米,寬12至15米。齊長城築城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的用石塊砌建,有的用土築夯打,氣勢雄偉,異常堅固。   齊國長城古跡,對於研究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疆域邊界等問題,有著極為重要的歷史價值。為進一步保護這一古跡,1979年諸城縣政府將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對象。 相關閱讀推薦:中國核彈究竟有多少

為什麼齊國會興盛:擁有學術氛圍開放的稷下學宮

  齊國人因為長於經商,屢被各地的人攻擊。是的,戰國年間的齊人,名聲並不很好。從呂尚建國那一天起,齊就以通工商之業、便漁鹽之利為發傢的秘訣;進而有管仲的改革,降低關稅,為商人在旅途上建立接待站,有瞭這些方便,熙熙攘攘的逐利者,自然歸之如流水瞭。商貿使齊國富饒,也使它受非議。  除瞭反感齊國的庸俗,各國還擔心齊國成為道德墮落的帶頭人。孔子對管仲,就持復雜的態度。畢竟,物質太像是容易引導出物質主義—不管怎麼樣,在鄰國嫉妒的註視下,齊國從一個地方百裡的小國,慢慢變成瞭東方唯一的大國。在蘇秦以及他人的描述中,臨淄在籍的民戶為七萬,若平均以每傢五口之數,就有三十五萬人口;加上眾多的外國人,這個城市的日常成員可能有四十萬至五十萬人,這在當時是很大的數目。  百年前的歐洲人,也都覺得美國是俗氣沖天的土財主。但如管仲所說,“國多財則遠者來”,歐洲大學裡的頂尖人才,很快就紛紛渡海瞭。  臨淄城內的面積隻有六十平方華裡,擁擠而熱鬧,道路上車輪擠撞,行人摩肩接踵。市民喜愛享樂,盡管時有禁令,錦繡制成的漂亮衣服依然流行。更流行的是音樂,人多有技能,或吹竽鼓瑟,或擊築彈琴。賭博也風行,有鬥雞和賽狗會。另外一些今已失傳的遊戲,如六博和一種古代足球,也為臨淄人所愛。作為天下商賈的居停主人,臨淄人富裕,因而也志向高揚。奢靡不是他們唯一的特征,在出土的戰國文物中,齊器最為精致,證明瞭對細節的關心是如何從日常生活的樂趣中發展而出的。   最重要的,是他們擁有稷下。中國有過若幹輝煌時代,但稱得上偉大的,首推稷下時代。開列一下那些光彩四射的名字,翻幾頁《漢書·藝文志》的著錄,就能看出,在精神性成就方面,一個世紀的創造抵得上二十個世紀的因循。  和稷下同一時代,雅典的呂克昂學園請到亞裡士多德來講學,得以繁盛一時。呂克昂學園設在第奧恰勒斯城門前,相似的是,稷下學宮建立在臨淄西南方的稷門之外,某條要道的路邊。兩千多年前的官道野徑,為泥濘、塵土和冰雪交替覆蓋,士兵、外交人員、商賈、犯人風塵仆仆地經過。  與別處不同的是,此處,路邊的農人還能看到許多學子,或乘木輪車,或踏麻鞋,從四方趕來。淳於髡、孟軻、田駢、環淵、魯仲連,名聲不那麼響的彭蒙、季真、王鬥、田巴……還有成千上萬的學生,在一個多世紀裡,特別是在從公元前四世紀中葉開始的一百年中,空前絕後地輻輳至一個幾平方公裡大的區域。  建立學宮和厚待學士,從一開始就帶有功利的目的,希望這些有學問的人成為齊國的政治助手。除此之外,對學術的喜愛確實也是田氏的傢族傳統。厚養學士幾乎成瞭父子祖孫間的競賽,學術領袖可以得到豪華的住宅、高額的津貼,其來有隆重的迎接,其去有豐富的饋贈。  他們被賜以上大夫的官號,但隻享受其祿米,並不需要在職位上工作,也不承擔任何具體事務之責。有官無守,有言無責,論政不合也不被加罪。這種情形非常獨特。當時的諸國,雖都有養士之風,卻沒有一個國傢像齊國這樣胸懷寬廣。  齊國從中獲得瞭什麼回報呢?它曾一度享有非常高的學術聲譽,一些學士或在政治或在外交活動中表現卓越,或給這個國傢許多建議。但戰爭消滅瞭餘裕,新的秩序根本來不及產生。齊秦之間的諸國,很難說對兩個國傢中的哪一個更仇恨一些。即便按人之常情,嫉妒也要占恐懼的上風。最後,在政治或軍事上的最後勝利者,是一個野蠻國傢,而不是齊國。  後人對齊國的命運多加諷刺,因為齊國的政治狀況惡化時,自由的學者像候鳥一樣離開。這種作風在戰國時屬正常,被廣泛接受,卻不會為大一統社會鼓勵;更何況稷下學者思想的幅度,早已超出專制帝王所能容忍的范圍,後者從秦國尚可學到一點兒經驗,而隻好視齊國為教訓。  戰國時代在後代屢遭正統人士批評,但後代成員的創造力,隻在社會結構崩潰時才偶爾煥發一次。這一點,以及稷下學宮的興盛與齊國之最終不免於滅亡,真是一個諷刺—不過不是對齊國的諷刺相關閱讀推薦:解密:為什麼齊國最興盛時期在位的卻是昏君宣王長城隻為瞭抵禦外族的入侵?內陸的齊國長城齊國人為什麼喜歡刀幣?是因為尚武傳統嗎?蘇秦為何要去齊國做臥底?與燕易王母親私通暴露齊國孟嘗君田文簡介 孟嘗君的妻子和兒子是誰?

齊國人為什麼喜歡刀幣?是因為尚武傳統嗎?

  在我國先秦時代,古貨幣體系有四大支脈,分別為刀幣、佈幣、圜錢和貝幣。與其他三種貨幣相比,刀幣獨為齊國人所鐘愛,流傳盛行於齊國境內,其中有著深厚的軍事歷史和文化淵源。   齊國具有尚武的傳統,可以說從薑太公開國以來就是如此。薑太公輔佐周文王滅商,“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舉賢尚功”的統治方針,實行以武為本的統治政策,首先在政策上確保瞭尚武精神很快得以在齊國的形成與流行。齊國地處膠東,享有“膠革魚鹽之利”,隨著經濟的發展,商品交換日益繁榮,作為交換媒介的貨幣開始出現,“其風俗習慣尚武,兵器之刀為其重視”,當別國以相對原始的佈、貝為貨幣時,齊國刀以其鮮明的地域特色,走上經濟舞臺。   齊國追逐功利的文化特質與競爭進取的精神要求它盡快成為強國以達稱霸目的,而為達到這種目的必須依靠武力,倡導尚武精神。齊國盛行刀幣,是與這種全民族尚武崇學的社會風氣密切相關的。齊國推行的尚武精神不隻是在國傢政策上給以重視,更重要的還在於註重發展其武技水平。“齊人隆技擊”,技擊,即用來殺敵搏鬥的技巧。齊人技擊的首創,改變瞭先秦以前原始武學重氣力而少技巧的狀況,開創瞭以技巧勝勇力的先河。“其技也,得一首者,則賜贖錙金”,用以鼓勵人民尊崇技擊,並且“論功勞,行賞罰,不敢蔽賢”。齊國在政策上提倡的這種“是必立,非必廢,有功必賞,有罪必誅”的獎罰分明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激發瞭齊國人民為國傢而戰的勇氣。齊桓公統禦齊魯,乘勢而為,迅速崛起於膠東半島,成為春秋首霸,是與齊地齊人充滿勇武氣息的群眾意識分不開的。   另一方面,齊人軍事上造刀技術的發展,促進瞭軍事生活向經濟生活的滲透和轉移。在春秋戰國時代,齊國之刀制作精良,工藝先進,山東曲阜提供瞭優質的青銅礦石資源,齊國刀與吳越劍同樣馳名天下。齊國將“繕器械,選練士,為教服,連什伍”,作為“兵主之事”來看待,整治武器裝備、選練士卒、訓導武技、對人民實行軍事化的管理。在武器裝備的制造上,齊國嚴格規定瞭諸如“制重罪贖以犀甲一戟,輕罪贖以鞼盾一戟”等法律條文,使齊國“甲兵大足”。齊國刀在適應戰爭需要的同時,也滿足瞭經濟生活對貴重金屬的需求,迅速在封建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   但是,歷史的發展還有一種另外的邏輯。那就是對尚武傳統所凝聚的軍事政治優勢如果不善加規范和引導,隻能走向衰亡。齊國在外無像秦國面臨的戎、狄等外部安全威脅,內無豐厚的物質和精神刺激的情況下,齊人的尚武習俗從宏觀政策向具體獎懲措施的轉變並不徹底,在盡享物阜民豐的榮華時,齊人的尚武精神慢慢變得綿軟溫和。在“當今競於氣力”的戰國時代,齊人的這種狀態當然難以跟上時代的節拍。   秦國自商鞅開始,所提倡的重農重戰及軍功爵制卻實現瞭對民間尚武精神的極大激勵和牽引,通過建立法律制度和以國傢機器的強制性手段確保瞭這一政策的貫徹執行。秦國推行的“二十等”軍功爵制,規定瞭以軍功授爵的具體措施和辦法,隻有在戰場上殺敵立功,才能得到相應的爵位,法令清晰明瞭,簡單易行。秦人“勇於公戰,怯於私鬥”,聞戰則喜,樂於從軍,因此,秦人尚武精神是剛勁有力,一以貫之的。相比之下,齊人的尚武精神,則要溫和得多,以齊國刀幣文化所代表的軍事傳統,漸漸走到歷史的盡頭。秦國最終“振長策而禦宇內”,以西戎雄風掃平群雄,完成統一大業,繼而貨幣統一,秦國的圓形方孔錢風行天下,以其攜帶方便、計量準確而隻履行經濟職能,與軍事無涉。

齊國大臣田嬰簡介 戰國時期田嬰是怎麼死的?

  導讀:田嬰,中國戰國時期齊國宗室大臣,號靖郭君,齊威王的小兒子,齊宣王庶母所生的弟弟,孟嘗君田文之父。田嬰從威王時就任職當權,曾與成侯鄒忌以及田忌帶兵去救援韓國攻伐魏國,初為齊將,參與馬陵(今山東范縣西南)之役,立有戰功。旋擢任為相,主管一國上計,弄權行私,財富驕溢。  田嬰初封彭城(今江蘇徐州),繼改封於薛(今山東滕州東南),自營城郭宗廟,結交豪民,收納逋犯,田嬰在齊國任相十一年,威逼主上,稱薛公,號靖郭君(一作靜郭君)。  根據史記,齊宣王七年,田嬰出使韓國、魏國,讓韓魏歸服,齊宣王九年,田嬰任齊相,和魏國互相承認稱王。齊宣王十年,楚國不滿田嬰,在徐州打敗齊軍,要齊王驅逐田嬰,田嬰派張醜勸服楚王才作罷。  齊湣王三年,把田嬰封在薛城(今山東省棗莊市),任相十一年。根據資治通鑒,前334年,齊魏互相承認稱王,前321年,封田嬰於薛,田嬰準備在薛築城,被勸說後中立。 田嬰畫像相關閱讀推薦:戰國時期公子子蘭是誰?屈原是被他殺死的嗎?楚懷王熊槐簡介 戰國歷史上的楚懷王怎麼死的?燕太子平生平簡介 戰國燕太子平結局怎麼死的?戰國魏國歷代國君簡介 戰國魏國國君列表及年表春秋戰國四公子是誰?戰國四公子誰最厲害?

齊國匡章簡介:戰國時代唯一攻破函谷關的戰將

  導讀:匡章,又稱匡子、章子,戰國時齊國齊威王、齊宣王兩朝名將。生卒年不詳,大約活動於前335年至前295年間,曾與惠施評論齊魏相王的事。在對秦作戰時,有人言語中傷他,但齊威王仍然信任他,他後來得知後,十分感動,誓死效忠齊王,遂北伐燕,南征楚,西攻函谷關,為齊屢建戰功。  前334年,齊威王與魏惠王在徐州相會,並互相承認對方稱王,匡章對此與惠施作瞭評論。齊威王末年,秦國借道魏韓向齊國展開軍事行動,齊威王派將軍匡章率兵迎戰,兩軍交錯紮營,開戰之前,雙方使者來來往往。  匡章藉機變更瞭部分齊軍的徽章,混雜到秦軍中待機配合齊國的主攻部隊破敵。齊威王派往前線的人探不明匡章的用意,悄悄向威王打小報告說:“匡章可能要帶兵降秦。”威王聽瞭置之不理。  過瞭不久,又有前線回來的人向威王報告說:“匡章可能降秦。”威王仍不理睬,如此再叁。朝延眾大臣見此情景向齊威王請求說:“言章子人(匡章)之敗(不良行為)者,異人而同辭,王何不發兵擊之?”。  威王胸有成竹地說:“此不叛寡人明矣,曷(何)為擊之!”果然,時過不久,從前線傳來齊軍大勝的捷報。左右很吃驚,詢問威王何以有此先見之明,威王告訴他們,從匡章的日常表現便可推斷出。 匡章畫像  塬來,匡章的母親在世時,得罪瞭匡章的父親,被他父親殺死埋於馬棧下,威王任匡章為將時,其父已死。威王曾特許他打瞭勝仗之後,就為其母更葬,但為匡章謝絕,理由是:父親生前未做此吩咐。  這使威王對匡章的為人有瞭較深的瞭解,堅信他“為人子不欺死父,豈為人臣欺生君哉?”所以,盡管前線叁次送來情報說匡章可能降秦,但威王都沒有相信,堅持放手讓匡章指揮作戰,終於保住瞭這次抗秦鬥爭的勝利。  匡章本人回朝知道瞭此事,十分感動,誓死效忠齊王。前314年(齊宣王六年),齊國乘燕國內亂,派匡章率兵十萬,從渤海進發,進攻燕國。燕國人都痛恨子之,紛紛開城迎接齊軍,五十日以內,直破燕都。  齊軍攻佔燕國後,並無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軍隊,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紛紛起來反抗,驅逐齊軍。匡章站不住腳,隻好帶兵回到齊國去瞭。後二年,在濮水上遊抵禦秦軍,失利。相關閱讀推薦:蘇秦是怎麼死的?戰國時期六國宰相蘇秦簡介戰國時期發生瞭哪些戰爭?戰國時期戰爭年表李冰修建都江堰的故事:都江堰是戰國時期哪國的?戰國七雄是哪七國?戰國七國中哪國勢力最大齊國大臣田嬰簡介 戰國時期田嬰是怎麼死的?分頁:1/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齊宣王十九年(前301年),齊宣王命令齊將匡章與魏將公孫喜、韓將暴鳶率領叁國聯軍進攻楚國的方城,楚國派唐昧率軍迎擊,兩軍在沘水兩岸駐紮瞭下來。聯軍因不瞭解沘水的深淺情況,不敢貿然渡水作戰,與楚軍相持瞭6個多月。  齊宣王在國內不耐煩瞭,派使者周最(即周冣)到陣地言辭苛刻地催促匡章趕快渡河作戰,匡章令人尋找可以渡河的地方,由於楚軍放箭射守,派出的人根本到不瞭河辺。後來,一位樵夫告訴說:“要想知道河水深淺太容易瞭:凡是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都是河水淺的地方;凡是楚軍防守兵力少的地方,都是河水深的地方。”  匡章一聽,喜出望外,隨即選派精兵乘夜幕從楚軍重兵防守的地方渡河,向楚軍發起突然襲擊,在沘水旁的垂沙(今河南唐河境)大敗楚軍。楚將唐眛因為聯軍六個多月沒有多大的動靜,放松戒備,等知聯軍上岸後才倉卒調兵應戰。  楚軍大敗,2萬多人被殺,楚將唐眛戰死,之後,韓、魏取得宛(今河南南陽市)、葉(今河南葉縣南15公裡)以北的大片土地,楚國被迫以太子橫為質,向齊求和。前298年,田文回齊為相,發起齊、魏、韓叁國聯合攻秦,由匡章統帥聯軍,前後有叁年之久。  先是攻到秦國的函谷關,駐屯大軍,加以封鎖,之後趙、宋兩國也參加,最後終於攻入瞭函谷關,迫使秦國求和。秦國歸還瞭魏、韓一些侵地後,叁國聯軍才煺去。分頁:2/2頁  上一頁12下一頁

管仲簡介 春秋時期齊國政治傢管仲的生平介紹

  管仲簡介:管仲(前719-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謚敬,被稱為管子、管夷吾、管敬仲,漢族,潁上(今安徽省潁上縣)人,周穆王的後代。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傢、道傢、思想傢、教育傢、經濟學傢,被譽為“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  管仲少時喪父,老母在堂,生活貧苦,不得不過早地挑起傢庭重擔,為維持生計,與鮑叔牙合夥經商;後從軍,到齊國,幾經曲折,經鮑叔牙力薦,為齊國上卿(即丞相),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霸主,所以又說“管夷吾舉於士”。  管仲在任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重視商業,並因開創國營娼妓制度而曾被中國性服務業供奉為保護神。《戰國策》、《國語·齊語》、《史記·管晏列傳》、《管子》、《左傳》等都有記載他的生活傳記,《論語》、北宋蘇洵的《管仲論》對管仲的事跡做出瞭分析和評價。  管仲,博通三墳五典,淹貫古今,有經天緯地之才,濟世匡時之略,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政治傢、道傢、思想傢、教育傢、經濟學傢,被譽為“聖人之師”和“華夏文明的保護者”。他註重經濟和農業,反對空談主義,開創職業技能教育。主張改革以富國強兵,他說:“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唯物論中“物質決定意識”的觀念和《管子》的思想頗為接近。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授權讓他主持一系列政治和經濟改革:在全國劃分政區,組織軍事編制,設官吏管理;建立選拔人才制度,士經三審選,可為“上卿之贊”(助理);按土地分等征稅,禁止貴族掠奪私產;發展鹽鐵業,鑄造貨幣,調劑物價。管仲改革的實質,改革土地和人口制度。管仲改革成效顯著,齊國由此國力大振。對外,管仲最早提出“華夷之辨”與“尊王攘夷”的民族主義思想。聯合北方鄰國,抵抗山戎族南侵。這一外交戰略也獲得成功。後來孔子感嘆說:“[3]:“管仲相桓公,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於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管仲——輔佐齊桓公創立霸業,是春秋時期的大政治傢。他處的時代正是列國並峙,互相征戰不休。當時在黃河下遊比較活躍的大國有齊、魯、鄭、宋、衛;小國有邢、遂、譚、紀、杞。大國又分兩派,一派是鄭、齊、魯,一派是宋、衛。小國也附屬在各個大國一邊。兩派的力量以鄭、齊、魯為強。由於鄭國發生內亂,漸漸中衰,齊國慢慢強大,逐漸成瞭各國的霸主。  此時,邊境的各族也都發展起來。北方的狄人開始南下,成為中原各國的嚴重威脅。西方的戎人也開始東進,戎國經常侵犯魯國和曹國,北戎又侵犯鄭國,山戎又進攻燕國,伊洛之戎又進攻周王室。而南方的蠻人也躍躍欲試,想要北上。邊境民族內侵,與周王室的衰弱是分不開的。在春秋之初周王還有些威信,自從魯桓公五年(前707年)周鄭緒葛之戰,周桓王的肩被鄭祝聃射中,王師大敗。此後周王室就一蹶不振。齊襄公四年(前694年)周王室發生內亂,莊王殺瞭周公黑肩。  晉獻公二年(前675年),周王室的蒍國、邊伯、石速、詹父、子禽祝跪等五大夫叛亂,後經鄭、虢出面調解才平息。周惠王為瞭報答鄭、虢,將虎牢以東送給鄭國,把酒泉送給虢國。於是王畿越來越小,威信也就越來越低。  他的祖先是姬姓的後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後來傢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為瞭謀生,管仲做過當時認為是微賤的商人。他到過許多地方,接觸過各式各樣的人,見過許多世面,從而積累瞭豐富的社會經驗。他幾次想當官,但都沒有成功。相關閱讀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