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人物介紹_張衡的主要事跡_張衡的人物生平_張衡的人物簡介_Wiki101.com.tw

  中文名:張衡

  別名:張平子

  國籍:中國(東漢)

  民族:漢

  出生地: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

  職業:從政,科學研究,著書立說

  代表作:《靈憲》《歸田賦》《二京賦》《張河間集》等信仰:老莊、孔孟

  主要成就:開創中國天文、地理研究之先河發明地動儀以其名命名“張衡星”、“張衡環形山”漢賦四大傢之一官職:太史令、河間相、尚書

  後世尊稱:木聖(科聖)

  追封:西鄂伯

張衡——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傢

  博通經籍

  張衡雕像張衡傢族世代為當地的大姓。他的祖父張堪,自小志高力行,被人稱為聖童,曾把傢傳餘財數百萬讓給他的侄子。光武帝劉秀登基後張堪被任命為蜀郡太守,隨大司馬吳漢討伐割據益州的公孫述,立有大功。 其後又領兵抗擊匈奴有功,被拜為漁陽太守。曾以數千騎兵擊破匈奴來犯的一萬騎兵。此後在他的任期內匈奴再也沒有敢來侵擾。他又教人民耕種,開稻田八千頃,人民由此致富。所以,有民謠歌頌他說:“張君為政,樂不可支。”張堪為官清廉。伐蜀時他是首先攻入成都的,但他對公孫述留下的堆積如山的珍寶毫無所取。蜀郡號稱天府,但張堪在奉調離蜀郡太守任時乘的是一輛破車,攜帶的隻有一卷佈被囊。

  張衡像他的祖父一樣,自小刻苦向學,少年時便會做文章。16歲以後曾離開傢鄉到外地遊學。他先到瞭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三輔(今陜西省西安市一帶)地區。這一地區壯麗的山河和宏偉的秦漢古都遺址給他提供瞭豐富的文學創作素材。以後又到瞭東漢都城洛陽。在那兒,他進過當時的最高學府太學,結識瞭後來著名的學者崔瑗,與他結為摯友。張衡興趣廣泛,自學《五經》,貫通瞭六藝的道理,而且還喜歡研究算學、天文、地理和機械制造等。但在青年時期,他的志趣大半還在詩歌、辭賦、散文上,盡管他才高於世,卻沒有驕傲之情。平常從容淡泊,不喜歡與俗人相交。

  步入仕途

  漢和帝永元(89年—105年)年間,張衡被推舉為孝廉,但他沒有接受,公府幾次征召也不到。當時,國傢太平日久,自王侯以下,沒有不奢侈過度的。張衡於是仿照班固的《兩都賦》,殫精竭思十年,才作成《二京賦》,用以諷諫朝廷。大將軍鄧騭欣賞張衡的才華,多次征召他,張衡都不應命。

  公元100年(永元十二年),張衡應南陽太守鮑德之請,作瞭他的主簿,掌管文書工作。八年後,鮑德調任京師,張衡即辭官居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