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成語典故_拔山扛鼎的主人公是誰?拔山扛鼎的故事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成語故事】秦朝末年,項羽少年時不喜歡讀書寫字,叔父項梁改教他擊劍,他想學抵敵萬人的本事,項梁教他兵法,他不肯認真鉆研,但力氣很大,能舉起幾百斤重的鼎。同劉邦爭天下8年,最後被迫在垓下烏江邊自刎,感慨自己“力拔山兮氣蓋世”。

  【出處】力能扛鼎,才氣過人。  《史記·項羽本紀》又:“於是項王乃悲歌慷慨,自為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

  【釋義】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補語;形容力氣極大

  【近義詞】拔山蓋世、拔山舉鼎

  【反義詞】軟弱無力

  【示例】漢祖入關破秦而楚後之拔山扛鼎,力大過人。  宋·邵雍《皇極經世緒言》第二卷

  史記中的故事:拔山扛鼎的故事

  項羽是楚國下相人,他從小跟隨叔父項梁生活。項傢世代為楚將,項羽的祖父就是楚國名將項燕。

  項羽年少時曾讀過書,但沒什麼進展,後又去學劍,仍然不行。叔父項梁生氣瞭,問他到底要學什麼。項羽說:

  “讀書隻要能寫自己的名字就足夠瞭,學劍隻能對付一個人, 我要學能對付萬人的本領。”

  項梁隻好教他兵法。項羽這才高興起來。

  後來項梁殺瞭人,為瞭躲避仇傢報復,他帶著項羽到吳中居住。

  有一次,秦始皇到會稽巡遊,很多百姓在路邊觀看,項梁帶著項羽也在人群中。項羽指著秦始皇說:“這個人,我可以取代他。”項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說:“不要胡說,要誅滅九族的。”但心中暗暗稱奇,覺得項羽不平常。

  這時項羽已長得很高大,大約有八尺多點,力氣大得能舉起青銅鼎,當地的年輕人已沒人是他的對手,對他非常敬畏。

  後來,陳勝吳廣起義,隨後各地義軍蜂擁而起,項羽也隨著叔父項梁率軍起義。他憑著自己的勇氣和兵法在戰爭中逐步擴大勢力,並成為重要的義軍首領。

  他和劉邦率領的另一支強大的義軍共同推翻瞭秦朝的統治。隨後又同劉邦展開瞭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項羽在戰爭中失利,被劉邦包圍在垓下。由於項羽部下大部分是楚國人,劉邦命人在四周唱起楚國歌謠,項羽以為自己的老傢已被劉邦占領,心中驚慌。軍士們也都無心戀戰。

  項羽預感到自己大勢已去。就作瞭一首《垓下歌》,歌中唱道:“我力能拔山英雄蓋世,但天時不利連駿馬也不肯走瞭。駿馬不走我還有辦法,虞姬我可拿你怎麼辦呢?”

  不久之後,戰敗的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

  後來,“拔山扛鼎”這一典故,用來形容人力大無窮;或用來借稱項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