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重致遠出處
《三國志龐統傳》:“瑜卒,統送喪至吳,吳人多聞其名。及當西還,並會昌門,陸績、顧劭、全琮皆往。統曰:‘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
負重致遠釋義
負:背著;致:送到。負重致遠,指背著沉重的東西送到遠方,比喻能夠擔負重任。
負重致遠的典故
公元210年,三國東吳大都督周瑜在巴陵病故,他的生前好友龐統十分悲傷,親自送喪到吳郡。
龐統字士元,襄陽人,博學多才,初與諸葛亮齊名,人稱“鳳雛先生”。他一到吳郡,慕名前來和他結交的人很多。
東吳名士陸績、顧劭、全琮等人,都與龐統成瞭知交。龐統吊唁事畢,即將西歸,和他們一起在昌門聚會話別,大傢談古論今,歡暢非常。
龐統善於評論人物,他認為陸績好比是一匹腳力很快的馬,有超逸的才能;顧劭好比是一頭吃苦耐勞的牛,能夠負重致遠;又指著全琮說你雖然智力差些,也是當代一個人才!”
事後,有人問龐統:“在先生心目中,是不是認為陸績的才能勝過顧劭“龐統並不直接回答,隻是說“馬兒雖好,隻能運載—個人;馱著重擔的牛一天能走三百裡,它運載的豈僅是一個人的重量,”
陸績、顧劭他們都得到吳主孫權的器重,他們曾向孫權引薦龐統。可是,孫權不能賞識,未予重用。
後來,龐統經諸葛亮推薦,受到蜀主劉備的禮遇,終於得挺抱負,成瞭劉備的主要謀士。
劉備非常重視龐統,待龐統僅次於諸葛亮,請他們兩人共同擔任軍師中郎將,輔佐他爭雄天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