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成語典故_成語舉棋不定的主人公是誰?舉棋不定的意思

  舉棋不定出處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今寧子視君不如弈棋,其何以免乎?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而況置君而弗定乎?必不免矣。”

  舉棋不定釋義

  舉起棋子不知下哪一著好。比喻拿不定主意。

  舉棋不定的典故

  衛獻公是個驕橫粗暴的國君。公元前559年,他被大夫孫文子和寧惠子用軍事政變的手段推翻,隻得帶著母親和弟弟等一幫人逃到齊國,從此便在齊國過著流亡的生活。

  驅逐衛獻公後,孫文子、寧惠子兩大夫把持著衛國朝政,新立的國君公孫剽隻不過是傀儡。

  但是,寧惠子在病得快死的時候,又後悔驅逐獻公的行動,對兒子寧悼子說:“諸侯史冊上都記載著‘孫林父(孫文子)、寧殖(寧惠子)出其君’,真是終身的大辱。你把獻公接回來,才洗掉這個恥辱。”悼子答應辦到這件事。

  因為齊國收留衛獻公,衛國便跟齊國對抗,與對齊不和的晉國作盟友。後來,齊國崔抒殺國君莊公,另立景公,與晉國講和,晉國就讓衛國劃出夷儀這塊地方給衛獻公住。

  衛獻公一回到夷儀,便派子鮮去與寧悼子聯系,開展復國活動。子鮮向悼子許諾:衛獻公復國後,隻管宗廟、祭祀等事,國政全由寧氏處理。寧悼子同意瞭這個條件。

  但有不少大夫反對獻公復位。大夫右宰穀親自去看望獻公之後,回來勸千寧悼子說:“君侯流亡國外十二年,粗暴的脾氣一點沒變,要是讓他復位,大傢的死期就都到瞭。”

  大夫大叔儀也警告說:“做事應當則後一貫。你們寧傢一會兒參與驅逐國君,一會兒又要把國君接回,比擺弄棋子都不如。棋手舉棋不定就要失敗,你們這樣輕率地對待國君的廢立,一定免不掉滅族之禍!”

  然而寧悼子醉心於獨掌大權,以“先父遺命”為借口,不接受這些意見,決定把衛獻公接回來。於是,他派兵攻滅瞭孫氏,殺掉新國君公孫剽。

  衛獻公復位後,寧悼子果然獨攬瞭朝政。可是衛獻公並未忘記被驅逐的事,他決心向寧悼子報復。

  大夫公孫免馀看出獻公的心事,就向獻公提議除掉寧悼子。可是衛獻公卻假惺惺地說.“沒有寧大夫,就沒有寡人今日,殺瞭他會使寡人背上惡名的。”

  公孫免馀說:“那麼讓臣自己去幹好瞭,就算君侯不知道這件事。”獻公默默地同意瞭。

  於是,公孫免馀率領他的部屬,經過多次攻打,終於消滅瞭寧氏勢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