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成語典故_管中窺豹是什麼意思?成語管中窺豹的故事典故

  管中窺豹是什麼意思

  [釋義] 從竹管的小孔中看豹;隻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痕。比喻沒有看到事物的全貌;隻是片面瞭解。也比喻可以從觀察到的部分推測全貌。

  [語出] 《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註引《魏書》載庚申令:“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正音] 豹;不能讀作“bāo”;

  [辨形] 豹;不能寫作“貂”;

  [近義] 窺豹一斑 管窺所及 以管窺天

  [反義] 洞若觀火 一目瞭然

  [用法] 有時跟“可見一斑”或“略見一斑”連用。一般作謂語、狀語。

  [成語故事]

  王獻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傢王羲之的末子,十分聰明。長大後他也成為瞭一位著名的書法傢,與父親並稱“二王”。

  有一天,他父親的幾個學生在玩打牌。在一旁觀看的獻之竟然能夠給他人出謀,說上幾句行內話。哪知學生們都笑他道:“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獻之看到他們這樣說自己,不禁大憤,說道:“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就甩開袖子走瞭(遂拂袖而去)。

  “管中窺豹”、“拂袖而去”二成語皆出於此。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