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 涸:水竭;幹涸;轍:車輪的跡;鮒:鯽魚。指幹涸車轍裡的魚。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救助的人。
[語出] 《莊子·外物》:“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聲。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耶?’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於枯魚之肆!’”
[正音] 涸;不能讀作“ɡù”;轍;不能讀作“chè”。
[辨形] 涸;不能寫作“河”;轍;不能寫作“澈”。
[近義] 涸轍之枯 嗷嗷待哺
[反義] 絕處逢生
[用法] 比喻處於困境;急待援助的人。也作“涸轍之魚”、“涸轍枯魚”。一般作主語、賓語。
【涸轍之鮒的故事】
莊子因為過分專註於著書,不太註重生產,所以傢裡很窮,經常因為沒錢買糧而忍饑挨餓。有一天,莊子傢又到瞭揭不開鍋的地步,無奈之下,他隻好硬著頭皮到監理河道的監河侯傢去借糧。監河侯本是一個很小氣的人,但看見這麼清高的莊子登門求助,便爽快地答應借糧,同時說道:“借你糧食當然可以,不過得等我收瞭老百姓的租稅之後才能借給你,你覺得可以嗎?”莊子見監河侯不願馬上借糧,十分生氣,他惱怒地對監河侯說:“我昨天從傢裡走瞭很遠的路到你這裡來,走在半路上,突然聽到喊救命的聲音。我當即朝發出聲音的地方走去,一看,原來是躺在幹枯的車溝裡的一條小魚在呼救。”莊子嘆瞭口氣接著說:“它見到我,像遇見救星般向我求救。我當時連忙上前去問道:‘小魚啊,你為什麼來到這裡?’小魚回答說:‘我原本住在東海,今天不幸落在這車溝裡,快要幹死瞭,請你給我一升半鬥的水,救救我的命吧!’”
監河侯聽瞭莊子的話後,問他是否給瞭水救助小魚。莊子冷冷地說道:“我當時說:‘好吧,等我到瞭南方,去勸說吳、越兩國國王,把西江裡的水引來救濟你,讓你隨江水愉快地遊回東海去,你看怎麼樣?’”
監河侯一聽傻瞭眼,對莊子的救助方法感到十分荒唐,便說:“那怎麼行呢?”
“是啊,鯽魚聽瞭我的主意,當即氣得睜大瞭眼,氣憤地說:‘我失去瞭依賴的水,沒法活下去。我現在隻要得到一升半鬥的水,就能活命瞭。如果等你引來西江水,我早就死在這裡瞭。那時候,你隻能到賣魚幹的店鋪裡去找我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