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成語典故_沆瀣一氣是什麼意思?沆瀣一氣的典故簡介

  【成語】: 沆瀣一氣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沆瀣一氣的意思】: 沆瀣:指唐時的崔沆、崔瀣。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結合在一起。

  【沆瀣一氣的典故】:

  沆瀣,是夜間的水氣,有人說是露氣,也有人說是夏天半夜裡上升的地氣。

  例如《楚辭·遠遊》有“餐六氣而飲沆瀣”,王逸註:“沆瀣,夜半氣也。”《漢書·司馬相如傳》有“呼吸沆瀣兮餐朝霞,”應劭註:“沆瀣,北方夜半之氣也。”《列仙列》描寫仙人陵陽子的神話故事也說:“春食朝霞,夏食沆瀣。”可見“沆瀣”一詞,原來並不是什麼貶詞,但是後來作為成語“沆瀣一氣”,就不是一句贊美的話瞭。這是從唐朝的一個故事開始的。

  據說,唐僖宗時,有一官員,名叫崔沆,曾任“中書侍郎”等職。乾符二年,他被派當主考官,主持朝廷考試事宜。這次應試的人中間,有一個名叫崔瀣的,一經錄取,馬上就當官上任瞭。別人見他不但任官特快,而且所任官職也特好,待遇顯然與眾不同,因此不免懷疑:“崔沆和崔瀣,是有特殊關系的吧?”有人更進一步斷定:“那還用說,瞧他們兩個的名字就明白瞭!”俏皮的還加以嘲笑道:“座主門生,沆瀣一氣”。

  這個故事,載宋人錢易編撰的《南部新書》。

  所謂“座主”,即主考官。科舉時代,應試者稱主考官為“座主”,自稱“門生”。由於上述故事,後來“沆瀣一氣”就流傳而為成語,用來比喻臭味相投的人勾結一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