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成語典故_馬革裹屍的典故 成語馬革裹屍的主人公是誰?

  馬革裹屍的典故:東漢初的名將馬援,英雄善戰為東漢王朝的創建立下汗馬功勞。後來,他又率兵平定瞭邊境的動亂,威震南方。公元41年被劉秀封為伏波將軍。

  過瞭三年,馬援從西南方打瞭勝仗回到京城洛陽,親友們都高興地向他表示祝賀和慰問。其中有個名叫孟翼的,平時以有計謀出名,也向馬援說瞭幾句恭維話。不料馬援聽瞭,皺著眉頭對他說:“我盼望先生能說些指教我的話。為什麼先生也隨波逐流,一味地對我說誇獎的話呢?”

  孟翼聽瞭很尷尬,一時不知如何應對才好。馬援見他不說話,繼續說道:“武帝時的伏波將軍路博德,開拓瞭七個郡那麼多的土地,而他得到的封地隻有數百戶。我的功勞比路將軍小得多瞭,卻也被封為伏波將軍,封地多達三千戶。賞過於功,我怎麼能長久保持下去呢?先生為什麼不在這方面指教指教我呢?”

  馬援見他還是不說話,便繼續說下去道:“如今,匈奴和烏桓還在北方不斷侵擾,我打算向朝廷請戰,提出當個先鋒,作一個有志的男兒。男兒應該戰死在邊疆荒野的戰場上,不用棺材斂屍,而隻用馬的皮革裹著屍體回來埋葬,怎麼能躺在床上,死在兒女的身邊呢?”

  孟翼聽瞭,深為馬援豪邁的報國熱情所感動,不禁真誠他說道:“將軍真不愧是大丈夫啊!”馬援不說空話,在洛陽僅呆瞭一個多月,匈奴和烏桓又發起侵襲,他主動請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戰。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數民族首領相單程率眾發動叛亂,光武帝派兵去征討,結果全軍覆沒,急需再有人率軍前往。光武帝考慮馬援年紀大瞭,不放心他出征。馬援見沒有下文,直接找光武帝,說:“我還能披甲騎馬,請皇上讓我帶兵去吧。”說罷,當場向光武帝表演瞭騎術。光武帝見他精神矍鑠,矯健的動作不減當年,便批準瞭他的請求。於是,六十二歲的馬援又領兵遠征武陵、五溪蠻夷。建武二十五年(49年)三月,馬援受阻於壺頭山(今湖南沅陵縣城壺頭山),水急,船難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援亦病死於軍中,應瞭他當年“馬革裹屍”的誓言。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馬革裹屍”體現的一種人生價值取向,能為後人傳頌。古代社會受儒傢思想影響最大,其中“忠孝”一直是作為人生的最高價值。其中“忠”顯得尤其高尚。“忠”就是效忠國傢,效忠朝廷。所以受到歷代統治者的青睞。而在戰場是為效忠國傢最激烈,最顯著的地方。戰場上存活下來,表面上看來還不能表現盡忠。而戰死,則是無可爭議的盡忠!所以一些愛國將領以此為最高榮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