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成語典故_臥薪嘗膽的主人公是誰 哪個歷史人物臥薪嘗膽的?

  導讀:“臥薪嘗膽”一詞原指中國春秋時期的越國國王勾踐勵精圖治以圖復國的事跡,後演變成成語,形容人刻苦自勵,發奮圖強。下面小編就為您們介紹一下臥薪嘗膽的的主人公吧。

  典故

  公元前496年,吳王闔閭派兵攻打越國,被越王勾踐打得大敗,闔閭也受瞭重傷,臨死前,囑咐兒子夫差要替他報仇。夫差牢記父親的話,日夜加緊練兵,準備攻打越國。過瞭兩年,夫差率兵把勾踐打得大敗,勾踐被包圍,無路可走,準備自殺。這時謀臣文種勸住瞭他,說:“吳國大臣伯嚭貪財好色,可以派人去賄賂他。”勾踐聽從瞭文種的建議,就派他帶著珍寶賄賂伯嚭,伯嚭答應和文種去見吳王。

  文種見瞭吳王,獻上珍寶,說:“越王願意投降,做您的臣下伺候您,請您能饒恕他。”伯嚭也在一旁幫文種說話。伍子胥站出來大聲反對道:“人常說‘治病要除根’,勾踐深謀遠慮,文種、范蠡精明強幹,這次放瞭他們,他們回去後就會想辦法報仇的!”這時的夫差以為越國已經不足為患,就不聽伍子胥的勸告,答應瞭越國的投降,把軍隊撤回瞭吳國。吳國撤兵後,勾踐帶著妻子和大夫范蠡到吳國伺候吳王,放牛牧羊,終於贏得瞭吳王的歡心和信任。三年後,他們被釋放回國瞭。

  勾踐回國後,立志發憤圖強,準備復仇。他怕自己貪圖舒適的生活,消磨瞭報仇的志氣,晚上就枕著兵器,睡在稻草堆上,他還在房子裡掛上一隻苦膽,每天早上起來後就嘗嘗苦膽,門外的士兵問他:“你忘瞭三年的恥辱瞭嗎?”他派文種管理國傢政事,范蠡管理軍事,他親自到田裡與農夫一起幹活,妻子也紡線織佈。勾踐的這些舉動感動瞭越國上下官民,經過十年的艱苦奮鬥,越國終於兵精糧足,轉弱為強。

  而吳王夫差盲目力圖爭霸,絲毫不考慮民生疾苦。他還聽信伯嚭的壞話,殺瞭忠臣伍子胥。最終夫差爭霸成功,稱霸於諸侯。但是這時的吳國,貌似強大,實際上已經是走下坡路瞭。

  公元前482年,夫差親自帶領大軍北上,與晉國爭奪諸侯盟主,越王勾踐趁吳國精兵在外,突然襲擊,一舉打敗吳兵,殺瞭太子友。夫差聽到這個消息後,急忙帶兵回國,並派人向勾踐求和。勾踐估計一下子滅不瞭吳國,就同意瞭。公元前473年,勾踐第二次親自帶兵攻打吳國。這時的吳國已經是強弩之末,根本抵擋不住越國軍隊,屢戰屢敗。最後,夫差又派人向勾踐求和,范蠡堅決主張要滅掉吳國。夫差見求和不成,才後悔沒有聽伍子胥的忠告,非常羞愧,就拔劍自殺瞭。

  啟示越王勾踐為瞭使自己不忘記以前所受的恥辱,激勵自己的鬥志,以圖將來報仇雪恨,回國後臥薪嘗膽,最終東山再起,一舉滅吳,恰恰印證瞭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觀點。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