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旋風”柴進因叔叔柴皇城被殷天錫欺負,前去高唐州。柴皇城去世,殷天錫來搗亂,李逵將其殺死。
後,高廉不顧柴進有“丹書鐵券”,將其押入死囚牢。
梁山泊得知此事之後,宋江率領大軍攻打高唐州。
梁山軍攻陷高唐州,朝野震驚,太尉高俅向宋徽宗推薦呼延灼為征寇大將,征討梁山泊。
呼延灼,祖籍並州太原,大宋開國名將呼延贊嫡派子孫,原為汝寧郡都統制,有萬夫不當之勇,善使兩條水磨八棱鋼鞭,故人稱“雙鞭”呼延灼。
道君皇帝宣呼延灼覲見,看呼延灼一表非俗,喜動天顏,賜他踢雪烏騅一匹。那馬渾身墨錠似黑,四蹄雪練價白,因此名為踢雪烏騅馬,日行千裡。
道君皇帝不止一次派兵征討梁山好漢,唯獨喜歡他呼延灼。其他諸如關勝等,都沒得到過禦賜寶物。
高俅雖是奸臣,但他與軍方關系不錯,極少陷害軍官。當然,前提是軍官不惹他。
道君皇帝和高太尉對呼延灼抱有很大的期望,但他還是投降瞭。
打梁山,對陣韓滔、林沖,絲毫沒落下風,其連環馬,讓梁山泊吃瞭苦頭;在青州,與魯智深大戰四五十回合,不分勝負,再與楊志大戰四十合,也沒能分出勝負。
可是,再強的呼延灼,也強不過狡詐的宋江和吳用,最終還是被生擒。
宋江急於招兵買馬,自然不會殺瞭呼延灼。
呼延灼沒能經住宋江的低三下四和仁義,跪拜在宋江面前,說:“非是呼延灼不忠於國,實慕兄長義氣過人,不容呼延灼不依,願隨鞭鐙。事既如此,決無還理。”
呼延灼為自己投降,找瞭理由,稱得上冠冕堂皇。雙方都有面子,也不點破。之後,在呼延灼的幫助下,破瞭青州城。
之後,打華州、打曾頭市救晁蓋、賺關勝、吳用智取大名府、打東昌府,都立下大功,成為梁山泊不可或缺的馬軍將領。
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呼延灼上應“天威星”,為馬軍五虎將之合後大將。
呼延灼的排名,顯然低瞭點。以他對陣梁山泊眾猛將的戰績來看,排在秦明之上最為合適。關於五虎將的武藝高低,書生會有專門的篇章解釋,在此不多做比較。
高俅領十節度使打梁山泊,呼延灼用並不擅長的槍,與韓存保大戰幾十回合。
破遼國,攻打幽州時,呼延灼力擒遼帥兀顏光之子兀顏延壽。
呼延灼立功表現不多,不是他武藝不行,而是武將們急著搶功,誰也不讓誰,呼延灼搶不過。
征討方臘,打歙州時,呼延灼打死跟龐萬春一起偷襲宋軍營寨侍郎高玉。
征討方臘期間,呼延灼的表現也不出彩,與其他五虎將沒法比。
至於原因,我們可以理解為不搶功,也可以理解為怕死。書生更傾向於不搶功。呼延灼這樣的大將,怕死的可能性不大。
平定方臘後,呼延灼為幸存的一十二員正將之一,被授授禦營兵馬指揮使。
從道君皇帝所授的官職來看,呼延灼最受器重。正將之中,隻有他留在皇帝身邊。
呼延灼雖然有投降經歷,但他大戰梁山軍以及在青州的表現,皇帝和朝臣們也是清楚的。道君皇帝本就喜歡和信任他,留他在身邊,也很正常。最主要的是,呼延灼的出身好,祖上是開國功臣,且與“四賊”沒有仇怨。
在所有還朝授封的正將中,呼延灼和朱仝下場最好。
朱仝被授武節將軍、保定府都統制。因管軍有功,後隨劉光世大破金兵,官至太平軍節度使。
呼延灼受禦營指揮使,每日隨駕操備。後領大軍破大金兀術四太子,出軍殺至淮西陣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