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三國演義_張郃(zhāng-hé)_三國人物

歷史簡介:

征西車騎將軍。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丸,平馬超,斬宋建,滅張魯,多有戰功。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魏明帝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

演義簡介:

張郃原為袁紹手下名將,官渡之戰時,受郭圖陷害,無奈投降於曹操,從此被曹操重用,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平馬超,滅張魯,多有戰功。諸葛亮一出祁山時,張郃任司馬懿先鋒,跟隨司馬懿在街亭擊敗蜀將馬謖,使諸葛亮撤兵。此後,在諸葛亮的多次北伐中,張郃先後隨曹真、司馬懿前往對抗,多有表現,連諸葛亮也嘆其勇猛。諸葛亮五出祁山撤退時,於在劍閣設計埋伏,張郃前往追擊,中埋伏被亂箭射死。征西車騎將軍。先從韓馥,後投袁紹,在與公孫瓚的交戰中多有功勞。官渡之戰時,張郃受郭圖陷害,率眾投降於曹操,得以重用,隨曹操平定北方,遠征烏丸,平馬超,斬宋建,滅張魯,多有戰功。後來,張郃隨夏侯淵駐守漢中,在夏侯淵被殺後暫代主帥,維持敗兵。魏明帝時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張郃奉命救援隴右,在街亭大敗蜀將馬謖,導致諸葛亮撤兵;諸葛亮第四次時,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後諸葛亮糧盡退兵,張郃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被飛矢射中右膝而亡。

傢族成員:

父親:未知
母親:未知
配偶:未知
子女:張雄
兄弟:未知東漢末年,張郃應募參加瞭鎮壓黃巾起義的作戰,為軍司馬,後屬冀州牧韓馥。

東漢獻帝初平二年[191年],袁紹取冀州,韓馥戰敗,張郃率兵歸附袁紹,任校尉,用來對抗公孫瓚。

後來,公孫瓚被擊敗,張郃功勞很大,升為寧國中郎將。

建安五年[200年],曹袁兩軍相持於官渡,張郃曾向袁紹進諫:“我方雖連勝,但勿與曹操交戰,可密遣輕騎鈔絕其南,則兵自敗矣。”不為袁紹採納。

袁紹派淳於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屯於烏巢。曹操留將守營,親自率兵偷襲烏巢。張郃認為曹操兵精,淳於瓊必敗,應迅速去救援,而袁紹的謀士郭圖卻建議進攻曹操的大本營。袁紹采納瞭郭圖的建議,張郃勸阻,袁紹不聽,隻派輕騎去救烏巢,而派重兵去進攻曹操的大本營,結果不能夠攻下。很快,烏巢兵敗,消息傳來,袁軍軍心動搖。郭圖聞訊後大為羞愧,為推卸責任,誣讒張郃不賣力作戰,失敗後還出言不遜。張郃心中害怕,與將軍高覽憤而投奔曹操。曹操聞張郃來降,十分高興,將此事比作微子去殷、韓信歸漢,於是拜張郃為偏將軍,封都亭侯,授予他部隊,隨軍作戰。

建安九年[204年],張郃隨曹操攻克鄴城,大敗袁尚。別征圍幽州漁陽郡的雍奴縣時,劉放正好勸王松,二袁大勢已去不如投降。正好降書至,王松舉雍奴、泉州、安次歸附。

建安十年[205年],又別征青州東萊。(因《張郃傳》這段記錄有誤,參考張遼、何夔等人用兵於海濱,征公孫度於東萊所置的營州刺史也應在這年。隻因這段時間曹操忙於剿滅原在袁紹四州、不服從的殘餘勢力。)

建安十一年[206年],張郃參加瞭征討管承之戰。(《武帝紀》記討管承為建安十一年,故《張郃傳》記錄有誤,不可能在柳城之戰後。)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遠征烏丸,張郃與張遼共為先鋒。戰後,張郃因功升為平狄將軍。

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時曹操徙趙儼為都督護軍,護於禁、張遼、張郃、朱靈、李典、路招、馮楷七軍。

建安十四年[209年],受張遼所督,討平陳蘭、梅成等人。

建安十六年[211年],馬超、韓遂叛亂,張郃隨曹操出征,在渭南大破關中軍。繼而,張郃從征圍攻安定,擊降楊秋。

建安十九年[214年],馬超在張魯支持下,卷土重來,圍攻祁山。張郃為夏侯淵軍的先鋒,督步騎五千,馬超不戰而逃,張郃進軍收馬超軍的器械。並參與瞭平定宋建長達三十年的叛亂之戰。夏侯淵別遣張郃等平河關,渡河入小湟中,河西諸羌盡降,隴右平。

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親率大軍進攻漢中,從散關入,派張郃率五千步兵在前開道,一直到陽平。張魯投降,曹操回軍,留張郃與夏侯淵、徐晃等守漢中,以拒劉備。同年,張郃率兵南下進攻巴西郡,欲遷徙當地百姓到漢中。劉備派征虜將軍張飛為巴西郡太守,抗擊張郃。張郃軍進至巖渠,被張飛擊敗,率殘部退回南鄭,改任蕩寇將軍。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劉備進攻漢中,屯於陽平,夏侯淵、張郃、徐晃等率軍迎擊,張郃負責防守廣石。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親自率精兵萬餘人,分為十部,夜間猛攻張郃。張郃親自率兵與蜀軍進行搏鬥,劉備不能攻克。次年,魏軍主帥夏侯淵在定軍山戰死,曹軍大敗,張郃同敗軍一起退守陽平關東。司馬郭淮和督軍杜襲收斂散卒,推舉張郃繼夏侯淵為魏軍主帥。張郃出任,指揮士兵,佈置營寨,軍心安定。劉備欲渡漢水來攻,見魏軍在漢水以北列陣相迎,劉備於是放棄渡河,隔水相持。不久,曹操遣使令張郃假節。曹操親自進攻漢中,不能取勝,於是撤出漢中的部隊,令張郃屯兵於陳倉。

魏文帝黃初元年[220年],曹丕即魏王位,任命張郃為左將軍,進封都鄉侯。五月,張郃、楊秋、郭淮等降馮翊山賊鄭甘、王照。關中始定,民得安業。十一月,曹丕代漢稱帝,又進封張郃為鄚侯,隨即命令張郃跟隨曹真征討安定的胡羌,之後與曹真一同進朝朝見。

黃初三年[223年],張郃同夏侯尚、曹真一起進攻江陵。

黃初四年[224年],張郃別督諸軍渡江,破敵將孫盛萬人,取江陵中洲,屯塢。曹丕在江陵之役結束後所頒的《丙午詔》中說這次破江陵中洲讓敵“溺死者數千人”。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明帝曹叡即位,張郃奉命屯兵荊州。八月,孫權遣諸葛瑾、張霸犯襄陽,為司馬懿、徐晃擊破。張郃與司馬懿進攻孫權部將劉阿等人,追至祁口交戰,擊敗吳軍。

太和二年[228年],蜀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響應。魏明帝曹叡加張郃位特進,使督諸軍,與蜀將馬謖戰於街亭。馬謖依守南山,下不據城,被張郃截斷水源,殺得大敗。繼而,張郃又平定瞭三郡的反叛。魏明帝曹叡下詔嘉獎張郃,增加食邑一千,前後一共四千三百戶。

司馬懿在荊州訓練水軍,欲從沔江順流進入長江伐吳,魏明帝曹叡命令張郃率關中諸軍去荊州接受調度。張郃到達荊州後,正值冬天水淺,大船無法通行,於是又回軍屯駐方城。同年年底,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關圍陳倉。魏明帝曹叡急招張郃進京,把三萬士兵交給他指揮,並派遣武衛、虎賁等侍衛保護張郃。魏明帝還親至河南城置相酒送,問張郃能不能來得及救援陳倉,張郃判斷諸葛亮軍沒有糧草,一定不能持久,便回答等援軍趕到時,諸葛亮已經退走。張郃率軍連夜西向趕至鄭(南字應為西字,據任乃強的《華陽國志校補圖註》所改,因張郃軍根本不可能到達蜀漢的漢中郡治南鄭),諸葛亮果然退軍,於是奉詔還於京都,被拜為征西車騎將軍。

太和四年[230年],曹真上奏大舉伐蜀,明帝使司馬懿由西城,張郃由子午,曹真由斜谷,數道井進會於漢中。但連續下瞭大雨三十餘天,道路阻絕,曹真等皆還。

太和五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張郃隨司馬懿前往相拒。三月,司馬懿令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其餘人馬西救祁山。張郃想分兵駐雍、郿,但為司馬懿否決,最後郭淮等為諸葛亮所破,上邽之麥被割,司馬懿於上邽之東據險拒守。張郃說:“對方遠道而來攻擊我軍,請戰不得,謂我利在不戰,欲以長遠計制衡。且祁山知大軍以在近,人情自固,可停在祁山並屯於此,分為奇兵,示出其後,令其不宜前進又不敢相逼,坐失民望。今亮縣軍糧食少,亦會自行退兵。”司馬懿不納,故尋諸葛亮於鹵城。到達後登山掘營,不肯與蜀漢交戰。賈栩、魏平數請戰,笑其“畏蜀如虎”。五月,司馬懿使張郃攻無當監王平於南圍,自己則從案中道攻向諸葛亮。王平堅守張郃無法攻克。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赴拒,大破之,司馬懿還保營。

六月,諸葛亮糧盡退兵,司馬懿令其追擊,張郃雖勸歸軍勿追但司馬懿不聽,張郃被迫追擊。追至木門,與諸葛亮軍交戰,中伏,被飛矢射中右膝,死亡(《後主傳》則記錄為死於青封),被謚為壯侯,兒子張雄繼嗣。由於張郃前後征戰有功,魏明帝分張郃的食邑,封張郃的四個兒子為列侯,封他的幼子爵為關內侯。

齊王正始四年[234年],張郃得享從祀於曹操廟庭。

張郃通曉應變之術,擅長佈置營寨,預料戰勢、地形,一向準確,即使諸葛亮都對他有所顧忌。張郃雖為武將,卻喜歡儒士,曾推薦同鄉的卑湛,被皇帝下詔嘉獎,將張郃比作愛好儒學的東漢大將祭遵,並將卑湛提升為博士。

陳壽:“太祖建茲武功,而時之良將,五子為先。張郃以巧變為稱。”、“郃識變數,善處營陳,料戰勢地形,無不如計,自諸葛亮皆憚之。郃雖武將而愛樂儒士。”

魚豢:“淵雖為都督,劉備憚郃而易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