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三國演義_曹仁(cáo-rén)_三國人物

歷史簡介:

魏大司馬。太祖從弟也,少好弓馬弋獵。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太祖之破袁術,仁所斬獲頗多。從征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還與大軍合彭城,大破謙軍。太祖征呂佈,仁別攻句陽,拔之,生獲佈將劉何。太祖平黃巾,迎天子都許,仁數有功,拜廣陽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太祖軍還,為張繡所追,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太祖與袁紹久相持於官渡,仁擊紹將韓荀,大破之。獻計破壺關,封都亭侯。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瑜將數萬眾來攻,仁登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金等垂沒,仁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救之。太祖益壯之,轉封安平亭侯。太祖討馬超,以仁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破超渭南。蘇伯、田銀反,以仁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銀等,破之。復以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關羽攻樊,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羽退走。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及曹丕即王位,拜仁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進封陳侯,追賜仁父熾謚曰陳穆侯。後召還屯宛。孫權遣將陳邵據襄陽,詔仁討之。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復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黃初四年薨,謚曰忠侯。

演義簡介:

曹操發矯詔起義兵討董卓,同族弟曹仁與曹洪引兵相助。嘗從曹操征戰呂佈,攻袁術時委仁以重任守許都。又隨操平袁紹,南侵劉備於新野。赤壁鏊兵後,仁據守南郡以抗周瑜,互有勝負。後仁從曹操戰馬超,初戰鞏固後方,力保不失。亦從操平定漢中,拒蜀將關羽於樊城,設誓振奮士氣,堅決死守,猶如鐵壁,更以毒箭射傷羽。隨曹丕伐吳,兵敗。後亡故。魏大司馬。太祖從弟也,少好弓馬弋獵。後豪傑並起,仁亦陰結少年,得千馀人,周旋淮、泗之間,遂從太祖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太祖之破袁術,仁所斬獲頗多。從征徐州,仁常督騎,為軍前鋒。別攻陶謙將呂由,破之,還與大軍合彭城,大破謙軍。太祖征呂佈,仁別攻句陽,拔之,生獲佈將劉何。太祖平黃巾,迎天子都許,仁數有功,拜廣陽太守。太祖器其勇略,不使之郡,以議郎督騎。太祖軍還,為張繡所追,仁率厲將士甚奮,太祖壯之,遂破繡。太祖與袁紹久相持於官渡,仁擊紹將韓荀,大破之。獻計破壺關,封都亭侯。從平荊州,以仁行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吳將周瑜。瑜將數萬眾來攻,仁登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將牛金逆與挑戰。金等垂沒,仁被甲上馬,將其麾下壯士數十騎救之。太祖益壯之,轉封安平亭侯。太祖討馬超,以仁行安西將軍,督諸將拒潼關,破超渭南。蘇伯、田銀反,以仁行驍騎將軍,都督七軍討銀等,破之。復以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樊,鎮荊州。關羽攻樊,仁激厲將士,示以必死,羽退走。仁少時不脩行檢,及長為將,嚴整奉法令,常置科於左右,案以從事。及曹丕即王位,拜仁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州諸軍事,進封陳侯,追賜仁父熾謚曰陳穆侯。後召還屯宛。孫權遣將陳邵據襄陽,詔仁討之。文帝遣使即拜仁大將軍。又詔仁移屯臨潁,遷大司馬,復督諸軍據烏江,還屯合肥。黃初四年薨,謚曰忠侯。

傢族成員:

父親:曹熾
母親:未知
配偶:未知
子女:曹泰曹楷[曹仁子]曹范[曹仁子]曹氏[孫匡妻]
兄弟:曹純 曹仁,字子孝,是曹操的從弟。自少喜好弓馬弋獵。中原崩析,豪傑並起,曹仁亦結合少年黨眾,得到千馀人,周旋於淮、泗之間,後來跟從曹操,被封為別部司馬,行厲鋒校尉。

【公元193年】 東漢獻帝初平四年
在曹操破袁術之時,曹仁多有斬獲。從征徐州,曹仁經常督領軍騎,擔當陣前先鋒。又別攻徐州刺史陶謙的部將呂由,擊破敵軍,再與大軍會師彭城,大勝陶謙軍隊。後從攻費縣、華縣、即墨、開陽(以上皆為徐州轄內縣地),陶謙派遣部下急救諸縣,皆被曹仁擊破。

【公元195年】 東漢獻帝興平二年
曹操征呂佈,遣曹仁別攻句陽,成功拔城,更生獲呂佈手下將領劉何。

【公元196年】 東漢獻帝建安元年
曹操平黃巾後,迎接漢獻帝定都於許昌,並以曹仁數有軍功,拜為廣陽太守。曹操十分器重其英勇武略,於是不使曹仁守郡,而讓他以議郎身分(職官名。秦代設置,掌論議。)督軍。

【公元198年】 東漢獻帝建安三年
從征張繡,曹仁別攻周圍縣地,略城虜眾達三千馀人。曹操軍退還之際,張繡派軍追擊,曹軍不利,士卒皆喪氣,獨曹仁起而激厲將士,軍心甚奮,曹操壯其所為,最終擊破張繡。

【公元199年】 東漢獻帝建安四年
春二月,張楊為部將楊醜所殺,楊醜又被眭固所殺,眭固引眾欲投袁紹,屯於射犬。夏四月,曹軍進軍臨河,曹仁與史渙渡河擊眭固。眭固使張楊故長史薛洪、河內太守繆尚留守射犬,自己則帶兵北尋袁紹求救,然而與曹仁等相遇於犬城。雙軍交戰,曹軍大勝,並斬眭固。

【公元200年】 東漢獻帝建安五年
汝南降賊劉辟等響應袁紹造反,侵略許地。袁紹使劉備往助劉辟,曹仁擊破備軍。官渡之戰時,曹操與袁紹相持甚久,袁紹遣劉備出襲濦、強諸縣,縣眾多舉而應之。使自許昌以南之地,吏民皆甚不安,曹操亦以之為憂。此時曹仁進言:「南方諸縣以為我軍目前有官渡之急,不能解救他們,而劉備此時卻以大軍壓境,他們的背叛是正常的事。但劉備剛剛統 袁紹的兵,還未能得其所用,一擊便可破瞭。」曹操同意其言,於是令曹仁遣騎攻打劉備,將其擊走,曹仁終於盡復收各個叛縣而還。後來袁紹遣別將韓荀想鈔斷曹軍西道,卻被曹仁破之於雞洛山。袁紹自此不敢再別遣分軍。曹仁又與史渙等鈔截紹運糧車,盡燒其糧。

【公元205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年
河北既定,曹仁從圍高幹於壺關。當時曹操下令:「城陷之後,盡坑敵軍。」結果連月不下。曹仁向曹操說道:「圍城攻郭,必須向敵軍宣示活門,這是為瞭替其開辟生路。如今主公向敵軍宣告城陷必死,那敵人勢將堅心死守。而且此城堅固糧多,要攻,則士卒疲傷,要守,則遷延日久;這樣駐軍於堅城之下,強攻死守之兵,不是良計。」曹操聽從其言,果然城池立降。於是收錄曹仁前後軍功,封都亭侯。

【公元209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四年
從曹操討平荊州,曹仁進封征南將軍,留屯江陵,拒守來攻的吳將周瑜。周瑜帶軍數萬,其前鋒數千人已至,曹仁登城遠望,募得三百人,便令部曲將牛金迎軍挑戰。但吳軍甚多,牛金眾少,於是被圍。曹仁與長史陳矯俱在城上,望見牛金等三百人垂危頻沒,左右之眾皆失色驚懼。惟曹仁意氣奮怒,呼左右取馬來,陳矯等知曹仁欲下城救牛金,於是一起拉著曹仁說:「賊眾強盛,勢不可當。何不放棄這數百眾人,而將軍卻要以身相赴!」曹仁不應,被甲上馬,帶領其麾下壯士數十騎出城。與敵軍距百馀步之遙,迫近城溝,陳矯等以為曹仁隻是在溝上當住,為牛金支持作勢,誰知曹仁竟渡溝直前,沖入敵圍,牛金等乃得解救。但敵圍之中有馀眾尚未盡出,曹仁復又直還突入,將餘兵從圍中拔出,又殺敵數人,把敵軍擊退。陳矯等初見曹仁沖出,皆惶懼無措,直到親見曹仁還城,不得不嘆道:「將軍真是天人!」三軍皆服其勇。曹操更加大彰其功,轉封安平亭侯。

【公元211年】 東漢獻帝建安十六年
西討馬超,曹仁為安西將軍,總督諸將拒守潼關,破馬超於渭水之南。其時河間蘇伯、田銀反,曹仁遂行驍騎將軍,都督七支大軍討破田銀等眾。曹操復以曹仁行征南將軍,假節,屯旅樊城,擔當鎮守荊州之重任。

【公元217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二年
曹仁與夏侯惇、張遼居屯巢。

【公元218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三年
曹仁年少時放蕩而不修行檢,及至長成為大將,則變得嚴整奉法守令,經常置律法於左右,依照條目行事。鄢陵侯曹彰北征烏丸之時,其兄曹丕致書訓誡曹彰說:「為將者要奉公守法,不是應該像征南(征南將軍,指曹仁)一樣嗎?」

【公元219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
其時宛城有侯音作叛,聚眾數千人,曹仁反應甚快,即率諸軍攻破侯音,斬其首,屠宛城,再還屯樊城,拜為征南將軍。後來關羽進攻樊城,時漢水暴漲外溢,於禁等七支持軍盡遭淹沒,於禁更向關羽投降。曹仁以數千人馬守城,城也被淹沒甚深。關羽乘船支臨城,分數重包圍樊城,使樊城內外斷絕,糧食亦將盡,救兵尚不至。曹仁身先激厲將士,示以必死之志,眾將士皆感動而無貳心。後徐晃引兵救至,洪水亦稍減,於是徐晃從外擊關羽,曹仁從內潰圍而出,終於擊退關羽。

【公元220年】 東漢獻帝建安二十五年(延康元年) 魏文帝黃初元年
及至曹丕即位為魏文帝時,拜曹仁為車騎將軍,都督荊、揚、益諸州的軍事,進封陳侯,增邑二千戶,並前共有三千五百戶。又追賜曹仁父曹熾謚為陳穆侯,設置十傢負責守塚。曹仁被召還屯軍宛城,當時孫權遣部將陳邵據守襄陽,朝廷詔曹仁往討。曹仁與徐晃共攻破陳邵,遂進軍襄陽,遣將軍高遷等將漢南一帶附化民徙置於漢北。

【公元221年】 魏文帝黃初二年
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又詔使曹仁討斬叛將鄭甘,移屯臨潁,遷大司馬,總督諸軍據守烏江,還屯於合肥。

【公元222年】 魏文帝黃初三年
夷陵之戰之後,曹丕三路伐吳,其中曹仁率領幾萬步騎出征濡須。曹仁打算襲擊州上,先假裝要向東攻打羨溪;朱桓分兵趕赴羨溪,部隊出發後,突然得知曹仁進軍濡須,已經隻有七十裡瞭。朱桓派遣使者追回趕赴羨溪的部隊,但部隊尚未趕回,曹仁已經突然來到。於是朱桓偃旗息鼓,從城外看顯得十分薄弱,從而引誘曹仁來攻。曹仁果然派遣其子曹泰突襲濡須城,又派遣將軍常雕督領諸葛虔、王雙等人,早晨乘坐油船另外襲擊中洲,中洲正是朱桓部眾妻子兒女所在的地方。曹仁親自率領一萬人留在橐皋,作為曹泰等人的後援。朱桓統率兵將攻取油船,又另外派兵攻擊常雕等將,朱桓等將又親自抵禦曹泰,火燒其營寨擊退他們,於是斬常雕,生擒王雙,送至武昌,臨陣斬殺或溺死的有一千多人。

【公元223年】 魏文帝黃初四年
曹仁去世,謚曰忠侯,享年五十六歲。子曹泰嗣任,官至鎮東將軍,假節,轉封寧陵侯。曹泰死後,子曹初嗣任。又分封曹泰弟曹楷、曹范,皆封為列侯,而牛金則官至後將軍。《傅子》:“曹大司馬之勇,賁、育弗加也。張遼其次焉。”

《三國志·曹仁傳》:“曹氏為婚姻,故仁以親舊肺腑,貴重於時,左右勛業,咸有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