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三國演義_諸葛亮(zhū-gě-liàng)_三國人物

歷史簡介:

政治傢、軍事傢,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托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瞭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後一次北伐時采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謚曰忠武侯。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演義簡介:

人稱臥龍先生,有經天緯地之才,鬼神不測之機。劉皇叔三顧茅廬,遂允出山相助。曾舌戰群儒、借東風、智算華容、三氣周瑜,輔佐劉備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更取得荊州為基本。後奉命率軍入川,於定軍山智激老黃忠,斬殺夏侯淵,敗走曹操,奪取漢中。劉備伐吳失敗,受遺詔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縱平蠻,六出祁山,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其手搖羽扇,運籌帷幄的瀟灑形象,千百年來已成為人們心中“智慧”的代名詞。政治傢、軍事傢,被譽為“千古良相”的典范。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撫養長大,後因徐州之亂,避亂荊州,潛心向學,淡泊明志。後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蜀漢建立,拜為丞相。劉備伐吳失敗,受托孤於永安,輔佐幼主,外聯東吳,內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強魏。為完成統一中原,興復漢室的大業,先後五次進攻魏國,在治國、治軍等方面發揮瞭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陣圖”,造損益連弩、木牛流馬,與名將司馬懿、張郃等交鋒,屢操勝算,最後一次北伐時采取分兵屯田之策,與司馬懿大軍相持百餘日,但不幸因積勞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歲,謚曰忠武侯。其“鞠躬盡力,死而後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敬仰和懷念。

傢族成員:

父親:諸葛珪
母親:章氏
配偶:黃月英
子女:諸葛瞻諸葛蕓
兄弟:諸葛瑾諸葛均181年(光和四年)一歲
出生於山東瑯邪陽都縣的一個士大夫傢庭,先祖諸葛豐曾擔任漢朝的司隸校尉,其不畏強暴、懲治外戚的事跡載於史冊,傢風廉潔,疾惡如仇。其時父親諸葛珪在泰山郡任郡丞,叔父諸葛玄在朝中任職。189年(中平六年)九歲生母章氏於陽都逝世。同年漢靈帝崩於宮中,少帝即位;董卓進京,廢少帝而立獻帝。大將軍何進為宦官所殺,曹操、袁紹出逃,組織軍力,密謀討卓。192年(初平三年)十二歲父親諸葛珪去世,全傢在繼母和叔父的照顧下得以維持生計。是年董卓被誅,其部將大亂長安,呂佈敗逃,王允遇害。194年(興平元年)十四歲兄諸葛瑾攜母赴江東。亮與姐弟寄養於叔父玄傢中;是年徐州牧陶謙病逝,劉備受其遺命代之。195年(興平二年)十五歲諸葛玄為避戰亂,出任豫章郡太守,亮亦隨叔父離開故鄉,前往南昌。不久諸葛玄為朱皓所取代,全傢投奔荊州劉表。197年(建安二年)十七歲叔父玄去世,亮率傢人來到襄陽城西二十裡之隆中,開始晴耕雨讀,潛心世務的隱居生活。是年袁術稱帝於壽春。198年—206年(建安三年—十一年)在此時期內,亮與荊襄名士廣泛結交,並娶黃承彥之女為妻。孫策脫離袁術而獨立,平定江東,後其弟孫權代之。曹操於官渡大破袁紹,北擊烏桓,基本統一北方。劉備丟失徐州,投奔劉表,但不為所用,賦閑日久,遂有髀肉之嘆。207年(建安十二年)二十七歲劉備三赴隆中,聘請諸葛亮出山相助,在會面中,亮提出著名的先荊後益、三分天下、一統中原的宏圖大略——《隆中對》,從此開始一生波瀾壯闊的政治、軍事生涯。208年(建安十三年)二十八歲曹操南征,劉表病故,其子琮降曹。劉備攜民渡江,為曹軍大破於當陽。危急之時,亮隻身往東吳遊說孫權,促成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大敗曹操,209年(建安十四年)二十九歲劉備上表立劉琦為荊州牧,趁機收復荊南四郡。以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其賦稅,以充軍實。211年(建安十六年)三十一歲益州牧劉璋遣法正迎劉備,使擊張魯,亮與關羽鎮荊州。是年孫夫人歸吳,欲攜阿鬥以為質,亮命趙雲等截江奪回。214年(建安十九年)三十四歲劉備圍雒城一年不下,急調援軍入川,亮與張飛、趙雲等率眾溯江,分定郡縣,與先主共圍成都。成都平,以亮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217—219年(建安二十二年—二十四年)劉備親率諸軍,進兵陽平關,爭奪漢中。亮奉命留守成都,足食足兵。221年(章武元年)四十一歲劉備建號稱帝,拜亮為丞相。是年備大舉東征,孫權稱臣於魏,被封吳王,亮留守成都。223年(建興元年)四十三歲劉備於白帝城病危,詔亮以托孤之任。後主禪繼位,改元建興,亮開府治事,封武鄉侯,總理蜀漢朝政。是年魏國諸重臣各有書於亮,陳天命人事,欲使舉國稱籓。亮遂不報書,作《正議》以答之。同年,安撫蜀中三郡叛亂,遣專使與東吳和好。225年(建興三年)四十五歲亮率眾南征,其秋悉平。軍資所出,國以富饒,乃治戎講武,以俟大舉。227年(建興五年)四十七歲向後主上《出師表》,表明統一中原,興復漢室之決心,率軍屯駐漢中,準備北伐。是年,長子諸葛瞻出生。228年(建興六年)四十八歲一出祁山,聲東擊西,降三郡,收薑維。但因馬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兵敗街亭,致使全軍撤退。亮以二罪並罰,遂斬馬謖,同時上表自貶三等,以右將軍行丞相事,所總統如前。同年十二月,二次北伐,出散關以攻陳倉,糧盡不克而還,魏將王雙率騎追亮,亮與戰,破之,斬雙。229年(建興七年)四十九歲三度北伐,收取武都、陰平二郡,敗走郭淮,因功復丞相位。是年孫權稱帝,亮以魏國未滅,聯吳為上,乃遣衛尉陳震慶權正號。230年(建興八年)五十歲魏國曹真等數路進犯,但因子午谷道險難行,又為大雨所阻,魏明帝下詔班師。亮遂遣魏延、吳懿深入西羌,大破魏軍。231年(建興九年)五十一歲復出祁山,以木牛運;先於上邽擊敗魏軍,又於鹵城大破司馬懿。但因李嚴假傳聖旨,隻得退軍,於歸途中設伏射殺魏國名將張郃。232年(建興十年)五十二歲屯兵漢中,休練士卒,制作木牛流馬,屯田積糧,準備與魏國長期作戰。234年(建興十二年)五十四歲知會東吳,東西並進,悉大眾由斜谷出,以流馬運,據武功、五丈原。司馬懿堅守壁壘,避不交鋒,亮遂臨戰屯田,與魏軍相持百餘日,不幸積勞成疾,病逝軍中。臨終屬以後事,大軍安然退回,遵遺囑葬於定軍山。*陳壽:諸葛亮之為相國也,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制,開誠心,佈公道;盡忠益時者雖讎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偽不齒;終於邦域之內,咸畏而愛之,刑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也。可謂識治之良才,管、蕭之亞匹矣。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巨細,亮皆專之。於是外連東吳,內平南越,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

黎庶追思,以為口實。至今梁、益之民,咨述亮者,言猶在耳,雖甘棠之詠召公,鄭人之歌子產,無以遠譬也。孟軻有雲:“以逸道使民,雖勞不怨;以生道殺人,雖死不忿。”信矣!論者或怪亮文彩不艷,而過於丁寧周至。臣愚以為咎繇大賢也,周公聖人也,考之尚書,咎繇之謨略而雅,周公之誥煩而悉。何則?咎繇與舜、禹共談,周公與群下矢誓故也。亮所與言,盡眾人凡士,故其文指不得及遠也。然其聲教遺言,皆經事綜物,公誠之心,形於文墨,足以知其人之意理,而有補於當世。

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故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昔蕭何薦韓信,管仲舉王子城父,皆忖己之長,未能兼有故也。亮之器能政理,抑亦管、蕭之亞匹也,而時之名將無城父、韓信,故使功業陵遲,大義不及邪?蓋天命有歸,不可以智力爭也。

*楊戲:忠武英高,獻策江濱,攀吳連蜀,權我世真。受遺阿衡,整武齊文,敷陳德教,理物移風,賢愚競心,僉忘其身。誕靜邦內,四裔以綏,屢臨敵庭,實耀其威,研精大國,恨於未夷。

*張裔:公賞不遺遠,罰不阿近,爵不可以無功取,刑不可以貴勢免,此賢愚之所以僉忘其身者也。

*賈詡:諸葛亮善治國。

*劉曄:諸葛亮明於治而為相。

*傅幹:諸葛亮達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

*劉備: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司馬懿:天下奇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