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三國演義_曹操(cáo-cāo)_三國人物

歷史簡介:

政治傢、軍事傢、詩人,統一瞭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謚武王,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瞭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頌令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錦二斤,為日後的租庸調之始。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草創九品官人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裡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葬於高陵。

演義簡介:

曹操是西園八校尉之一,曾隻身行刺董卓,失敗後和袁紹共同聯合天下諸侯討伐董卓,後獨自發展自身勢力,一生中先後戰勝瞭袁術、呂佈、張繡、袁紹、劉表、張魯、馬超等割據勢力,統一瞭北方。但是在南下討伐江東的戰役中,曹操在赤壁慘敗。後來在和蜀漢的漢中爭奪戰中,曹操再次無功而返。曹操一生未稱帝,他病死後,曹丕繼位後不久稱帝,追封曹操為魏武皇帝。

政治傢、軍事傢、詩人,統一瞭北方、挾天子以令諸侯,戎馬一生。曹操父親曹嵩為宦官曹騰養子,曹騰為漢相曹參之後。曹操謚武王,曹丕稱帝後,追尊他為武皇帝,史稱魏武帝。曹操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瞭軍糧缺乏的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抑制豪強,加強集權。頌令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錦二斤,為日後的租庸調之始。所統治的地區社會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草創九品官人法。精兵法,著《孫子略解》、《兵書接要》等書。善詩歌,《蒿裡行》、《觀滄海》等篇,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著作有《魏武帝集》。葬於高陵。

傢族成員:

父親:曹嵩
母親:丁氏
配偶:武宣皇後 丁夫人 杜夫人 李姬 劉夫人 劉姬 秦夫人 孫姬 王昭儀 尹夫人 趙姬 周姬 宋姬 陳氏 劉氏
子女:曹植 曹彰 曹昂 曹沖 曹熊 曹丕 曹宇 曹華 曹節[獻穆皇後] 曹袞 曹林 曹茂 安陽公主 曹彪 曹幹 曹徽 曹矩 曹據 曹均 曹峻 曹鑠 曹玹 曹乘 曹棘 曹京 曹上 曹整 廣宗殤公 金鄉公主 曹憲
兄弟:曹彬 曹德

曹操出生於一個顯赫的官宦傢庭。曹操的祖父曹騰,是東漢末年宦官集團中的一員,漢相國曹參的後人。父親曹嵩,是曹騰的養子。母親丁氏(詳見文帝紀,延康元年五月,曹丕((獻帝下詔))追封祖父曹嵩為太王,祖母丁氏為太王後)。曹嵩的出身,當時就搞不清楚,所以陳壽稱他:“莫能審其生出本末”,有人也說曹操是“夏侯氏”之子。曹嵩官至太尉。

東漢靈帝熹平三年(174)

二十歲的曹操被舉為孝廉,入洛陽為郎。不久,被任命為洛陽北部尉。洛陽為東漢都城,是皇親貴勢聚居之地,很難治理。曹操一到職,就申明禁令、嚴肅法紀,造五色大棒十餘根,懸於衙門左右,“有犯禁者,皆棒殺之”。皇帝寵幸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違禁夜行,曹操毫不留情,將蹇圖用五色棒處死。於是,“京師斂跡,無敢犯者”。

熹平六年(177)

曹操為頓丘令。

靈帝光和元年(178)

從妺夫濦強侯宋奇因宋皇後牽連而被誅,曹操連坐免官。

光和二年(179)

曹操在譙,納卞氏為妾。

光和三年(180)

曹操以能明古學,被征拜為議郎。

光和五年(182)

詔以災異博問得失,曹操乘機上書切諫,說三公所舉奏專回避貴戚之意。

中平元年(184)

黃巾起義爆發,曹操被拜為騎都尉,受命與盧植等人合軍進攻潁川黃巾軍,結果大破黃巾軍,斬首數萬級。因功被遷為濟南相。濟南相任內,曹操治事如初。濟南國有縣十餘個,各縣長吏多依附貴勢,貪贓枉法,無所顧忌。曹操之前歷任國相皆置之不問。曹操到職,大力整飭,一下奏免長吏十分之八的長吏,濟南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政教大行,一郡清平”。當時正是東漢政治極度黑暗之時,甚至有瞭買官制度。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裡,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瞭。

中平三年(186)

曹操被征為都尉。

中平五年(188)

漢靈帝為鞏固統治,設置西園八校尉,曹操因其傢世被任命為八校尉中的典軍校尉。是年,冀州刺史王芬謀廢靈帝,曹操拒絕參與。

中平六年(189)

並州刺史董卓進入洛陽,廢少帝,立獻帝劉協,後又殺太後及少帝,自稱太師,專擅朝政。曹操見董卓倒行逆施,不願與其合作,遂改易姓名逃出京師洛陽。曹操到陳留後,“散傢財,合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的軍隊,準備討伐董卓。

漢獻帝初平元年(190)

正月,關東州郡牧守起兵討伐董卓,共推袁紹為盟主。曹操自為奮武將軍,參加討董軍。二月,董卓脅迫獻帝遷都長安,自己留居洛陽抵禦關東軍。董卓之涼州軍驍勇善戰,關東軍十餘萬人駐酸棗(今河南延津北)一帶,無人敢向洛陽推進。曹操認為董卓“焚燒宮室,劫遷天子,海內震動”,應趁機與之決戰,遂獨自引軍西進。曹操行至滎陽汴水(今河南滎陽西南),與董卓大將徐榮交鋒,因為士兵數量相差大,曹操大敗,士卒死傷大半,自己也被流矢所傷,幸得堂弟曹洪所救。回至酸棗,曹操建議諸軍各據要地,再分兵西入武關(今陜西丹鳳東南),圍困董卓,關東諸將不肯從。

關東諸軍名為討董卓,實際各自心懷鬼胎,意在伺機發展自己勢力。不久,諸軍之間發生摩擦,相互火拼。

初平二年(191)

曹操屯兵於東郡,為東郡太守,治東武陽。這一年,曹操最重要的謀臣荀彧來投,曹操與其詳談後稱其為“吾之子房也”。

初平三年(192)

司徒王允與呂佈在長安定計殺董卓,董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陷長安,殺王允,呂佈逃,關中也陷入戰亂。

青州黃巾軍大獲發展,連破兗州郡縣,殺兗州刺史劉岱。濟北相鮑信等迎曹操任兗州刺史。曹操和鮑信合軍進攻黃巾。鮑信戰死。曹操“設奇伏,晝夜會戰”,終於將黃巾擊敗。獲降卒三十餘萬,人口百餘萬。曹操收其精銳,組成軍隊,號“青州兵”。

初平四年(193)

春,曹操和袁紹屢勝袁術,袁術敗走淮北,至夏,曹操還軍定陶。秋,曹操進兵徐州,向東南擴展勢力。徐州牧陶謙退守州治郯縣。不久曹操軍糧將盡,撤圍回軍。

興平元年(194)

春,曹操父親曹嵩被陶謙部下殺害。夏,曹操再征徐州,略地至東海。曹操征徐州期間,所過大肆殺戮,一路上“雞犬亦盡,墟邑無復行人”。曾參加討董卓之戰的陳留太守張邈和曹操手下陳宮對曹操不滿,遂叛曹操,迎呂佈為兗州牧。呂佈為當時名將,先為董卓部將,曾與王允定計誅殺董卓。

當時隻有鄄城(今屬山東)和東郡的范(今山東范縣東南)、東阿(今山東陽谷東北)兩個縣尚在曹操掌握之中,分別由司馬荀彧和壽張令程昱、東郡太守夏侯惇等堅守,形勢異常危急。曹操從徐州趕回,聽說呂佈屯於濮陽,遂進軍圍攻濮陽。二軍相持百餘日,蝗災大起,雙方停戰,曹操軍還鄄城。

興平二年(195)

夏,曹操整軍再戰呂佈,於巨野(今山東巨野南)用計大破呂佈軍,呂佈逃往徐州投靠劉備。八月,曹操軍圍雍丘。十月,漢獻帝拜曹操為兗州牧。十二月,攻破雍丘,張超自殺,兗州徹底平定,曹軍東略陳地。

建安元年(196)

獻帝劉協自被董卓劫至長安後,一直處於顛沛流離之中。獻帝終於回到洛陽,洛陽經董卓之亂,已是一片廢墟。百官沒有地方居住,“披荊棘,依丘墻間”,洛陽也沒有糧食,“州郡各擁強兵,而委輸不至,群僚饑乏,尚書郎以下自出采稆,或饑死墻壁間”。春正月,曹操采納荀彧、程昱的建議,決定西迎漢獻帝。二月,曹操進軍討破汝南、潁川黃巾軍,漢獻帝拜曹操為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七月,曹操在洛陽迎立獻帝,曹操假節鉞,領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初步實現瞭“挾天子令諸侯”的戰略意圖。

早在初平三年,曹操的謀士毛玠就向曹操提出瞭“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軍資”的戰略性建議,曹操深以為是。八月,曹操親至洛陽朝見獻帝。隨即挾持漢帝遷都許縣(今河南許昌東)。從此,曹操取得瞭“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優勢。這是曹操政治上的一大成功。九月,漢獻帝加封曹操為大將軍,封武平侯。曹操遷都許,總攬朝廷軍政大權。十月,曹操征討楊奉。曹操讓大將軍與袁紹,自任司空,行車騎將軍。

漢魏之間,社會生產遭受嚴重破壞,出現大饑荒。這一時期,糧食供應成為各軍事集團最大的問題,因軍糧不足而無敵自破者不可勝數。曹操采納部下棗祇等人的建議,利用攻破黃巾所繳獲的物資,在許下募民屯田,當年即大見成效,得谷百萬斛。於是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設置田官,興辦屯田。屯田有效地解決瞭曹操集團的糧食問題,所以曹操說:“後遂因此大田,豐足國用,摧滅群逆,克定天下”。

在興置屯田的同時,曹操采取各種措施,扶植自耕農經濟。針對當時人口流失,田地荒蕪的情況,曹操先後采取招懷流民、遷徙人口、勸課農桑、興修水利、檢括戶籍等辦法,充實編戶,恢復農業生產。此外,曹操還陸續頒佈法令,恢復正常租調制度,防止豪強兼並小農。建安五年,曹操頒佈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確:“其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綿二斤而已,他不得擅興發。”曹操前後實行的這一系列措施,使瀕於崩潰的自耕農經濟不斷得到瞭恢復和發展。這成為曹操集團的雄厚經濟基礎。

通過以上二項措施,曹操統治區的農業生產迅速恢復。這是曹操在經濟上的一大成功。

建安二年(197)

春正月,曹操攻打宛城,戰敗,曹操中流矢,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猛將典韋戰死。曹操引兵還舞陰,擊破張繡,歸還許都。袁術欲稱帝,曹操出兵與袁術軍交戰大勝;命曹洪拒張繡,數遭劉表、張繡軍侵襲。十一月,曹操親自南征到宛城,勝劉表軍,攻取湖陽、舞陰。

建安三年(198)

三月,曹操軍圍張繡於穰。五月,劉表遣兵救張繡,曹軍前後受敵,於是深夜鑿險為地道,過輜重,設奇兵,大破張劉聯軍。呂佈部將高順打敗劉備,九月,曹操東征徐州,進攻久與他為敵的呂佈。十月,曹軍破彭城,圍攻下邳。曹操用荀攸、郭嘉計策,決泗、沂之水灌城,在曹軍攻勢之下,呂佈軍上下離心。十二月,呂佈將侯成、宋憲等生擒呂佈謀士陳宮歸降曹操。呂佈見大勢已去,下城投降。曹操將呂佈、陳宮處死,收降呂佈將臧霸、孫觀等人,初步控制瞭徐州。

建安四年(199)

四月,曹操進軍臨河,大破眭固等人。當時,群雄實力最強的是袁紹。曹操預作佈置,命在青州有潛在影響的臧霸等人攻入青州,占領齊、北海等地,鞏固右翼;又命大將於禁屯軍河上,監視袁軍。不久,張繡聽從謀士賈詡之計,投降曹操,曹操大喜,拜張繡為揚武將軍,解除瞭後顧之憂。這年十二月,曹操自率軍屯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北),準備迎擊袁紹。

劉備在徐州牧陶謙死後,曾一度出任徐州牧,後徐州被呂佈攻占,劉備投奔曹操。曹操認為劉備是個英雄,先後表他為豫州牧、左將軍。曹操攻占徐州不久,淮南袁術準備逃往青州往依袁紹,曹操派劉備去截擊。

建安五年(200)

正月,董承等人謀誅曹操事泄,被曹操殺掉。劉備遂襲殺徐州刺史車胄,占據徐州。曹操為瞭免於將來同袁紹作戰時前後受敵,決定先消滅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時諸將皆怕袁紹乘機來攻許都,曹操對此胸有成竹,說:“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有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事遲,必不動也。”遂進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破劉備,劉備逃奔袁紹。

袁紹是當時北方最強大的一股勢力,也是曹操統一北方最強大的敵人。袁氏一門,自袁紹曾祖袁安以下,“四世居三公位”,“門生故吏遍於天下”,勢力本就很大,後袁紹取得冀、並、幽、青四州之地,實力大增,有軍隊數十萬人。袁紹以其長子袁譚、次子袁熙、外甥高幹分守青、幽、並三州,後方穩固,兵精糧足,根本不把曹操放在眼裡。他挑選精兵十萬、戰馬萬匹,志在一舉消滅曹操。

二月,袁軍顏良等人圍攻白馬,拉開瞭大戰的序幕。四月,曹操親自率兵北上解白馬之圍,他采納謀士荀攸之計,先進軍延津(今河南延津北,在白馬以西),做出要渡河襲擊袁軍的態勢,吸引袁軍分兵西向,然後突然轉向迅速趕往白馬。曹操軍突然殺到,袁軍措手不及,關羽“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還,紹諸將莫能當者”,袁軍大敗,白馬之圍遂解。曹操救出白馬軍民,沿黃河西撤。袁紹聞知,立即渡河追趕曹操。曹操見追兵漸近,命軍士解鞍放馬,並置輜重於道。袁軍追兵大至,爭搶輜重,陣形混亂。曹操率領僅有的騎兵突然殺出,大破追兵,陣斬袁紹另一大將文醜。顏良、文醜為袁軍名將,二將分別被殺,袁軍大震。曹操初戰得勝,主動撤軍,繼續扼守官渡。

八月,袁紹大軍連營而進,東西數十裡,依沙堆為屯,進逼官渡。曹操分兵堅守營壘,伺機而動。袁軍向曹營發動猛攻,先是作高櫓、起土山,由上向曹營中射箭,接著又挖地道,欲從地下襲擊曹營,皆被曹操以相應辦法擊破。兩軍一攻一守,相持近二個月。久戰之下,曹操處境極為困難。

十月,袁紹從河北運來糧草萬餘車,派大將淳於瓊等帶萬餘人看守,屯於離袁紹大營四十裡的烏巢。恰好這時袁紹謀士許攸來投曹操,獻計讓曹操偷襲烏巢。曹操大喜,親率精銳步騎五千人,乘夜從小路偷襲烏巢。曹操軍至烏巢,命四面放火,袁軍大亂,淳於瓊拒營死守。袁紹聞知,急忙派兵救授,曹操左右見“‘賊騎稍近,請分兵拒之。’操怒曰:‘賊在背後,乃白!’士卒皆殊死戰,遂大破之,斬瓊等,盡燔其糧草”。當袁紹聽說曹操襲擊烏巢時,認為這正是攻破曹操大營的好機會,因此派去的援兵很少,而以重兵圍攻曹操大營。但曹營未破,烏巢敗訊已經傳來,袁軍潰散,大將張郃等人投降曹操。袁紹棄軍逃回黃河以北。於是曹軍大獲全勝,斬首七萬餘級,盡獲袁軍輜重圖書珍寶。曹操清點袁紹書信,得到自己部下寫給袁紹的信,盡燒之,說:“當紹之強,孤猶不能自保,而況眾人乎!”(此十一月)

建安六年(201)

四月,再次在倉亭大破袁軍。九月,曹操還許,破劉備於汝南。

建安七年(202)

五月,袁紹死,廢長立幼。秋九月征討袁紹二子殘部,袁譚、袁尚屢敗退,固守不出。

建安八年(203)

三月,曹軍大破袁譚、袁尚軍。四月,曹操進軍鄴。五月,曹操納郭嘉之計退兵,讓二袁自鬥,曹軍回師許都,留賈信屯黎陽。八月,袁紹二子相鬥,袁譚失利,投靠曹操。十月,曹軍復北進,袁尚軍挫敗。

建安九年(204)

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譚之機,進軍圍攻鄴城。五月,曹操決漳水灌城,城內大半人餓死。七月,袁尚率軍回救,依滏水為營,曹操進軍將其營寨包圍。袁尚害怕,請求投降,曹操不許。袁尚乘夜逃跑,袁軍潰散。袁尚逃奔中山。曹操命人拿著繳獲袁尚的印綬節鉞招降鄴城守軍,城中鬥志崩潰。八月,鄴城告破,曹操斬殺審配,哭祭袁紹,善待袁紹傢眷。九月,曹操免去河北賦稅一年;頌令收田租畝四升,戶出絹二匹、錦二斤,為日後的租庸調之始。漢獻帝封曹操為冀州牧。曹操又以負約為名,攻打袁譚。

建安十年(205)

正月,曹操軍大破袁譚於南皮,袁譚戰死。四月,黑山賊張燕率兵卒十餘萬投降曹操,被封為列侯。八月,曹操逐烏丸出塞。

建安十一年(206)

正月,曹操軍圍壺關征討袁紹外甥高幹,高幹敗走。八月,曹操軍東征海賊管承。

建安十二年(207)

曹操為瞭肅清袁氏殘餘勢力,也為瞭徹底解決三郡烏丸入塞為害問題,決定遠征。漢末,遼西、遼東、右北平三郡烏丸結合,是為三郡烏丸,其首領為遼西部的蹋頓。三郡烏丸與袁氏關系一直很好,並屢次侵擾邊境,擄掠人口財物。這年五月,曹操親率大軍到達無終(今河北薊縣)。時正雨季,道路積水,“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曹操從無終人田疇之議,改從一條久已斷絕,但“尚有微徑可尋”的路線進軍。在田疇的引導下,曹操大軍登徐無山(今河北玉田北),出盧龍塞(今河北喜峰口附近一帶),“塹山堙谷五百餘裡”,直指烏丸老巢柳城(今遼寧朝陽南)。曹軍進至離柳城不足二百裡時,烏丸才發現,於是蹋頓與袁尚、袁熙等人率數萬騎兵迎擊。

八月,二軍相遇於白狼山,時曹軍輜重在後,“被甲者少,”而敵軍軍勢甚盛。曹操登高瞭望,見敵軍雖多,但陣勢不整,遂命大將張遼為前鋒,乘敵陣稍動之機,向敵軍發動猛攻。烏丸軍大亂,曹軍陣斬蹋頓,大獲全勝,胡、漢降者二十餘萬,袁尚等人逃奔割據遼東的公孫康。九月,有人勸曹操乘勢進擊公孫康,曹操說:“吾方使康斬送尚、熙首,不煩兵也。”遂率軍還師。不久,公孫康果然斬殺袁尚、袁熙,並將其首級獻與曹操。諸將不明所以,曹操說:“彼素畏尚等,吾急之則並力,緩之則自相圖,其勢然也。”於是,曹操攻破三郡烏丸,也徹底肅清瞭袁氏勢力。同年郭嘉就因水土不服,氣候惡劣,日夜急行操勞過度,在曹操北歸前病逝。

建安十三年(208)

正月,曹操回到鄴城,造玄武池操練水軍。六月,曹操廢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漢朝丞相。七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八月,劉表病死,其子劉琮接任荊州牧。九月,曹操大軍進至新野,劉琮以為無法抵擋,舉荊州之眾投降曹操。這時,官渡之戰後投奔劉表的劉備屯駐於樊城,聽說劉琮投降,便率軍謀取江陵作為抗曹的基地。江陵為荊州重鎮,存有大量軍用物資。曹操聽說,怕江陵落入劉備之手,遂親率五千騎兵從襄陽疾馳三百裡,在當陽長坂(今湖北當陽東北)將劉備追上,並將其軍擊潰,隨後進占江陵。

由於曹操的進軍威脅瞭吳侯孫權的統治,孫權命大將周瑜率軍三萬,與劉備聯軍抵抗曹操。曹操自江陵東下,至赤壁(今湖北武昌縣西赤磯山)與孫、劉聯軍接戰不利,暫駐軍於烏林(今湖北洪湖縣東北,長江北岸鄔林磯),與對方隔江對峙。周瑜用詐降之計,命大將黃蓋率小戰船十艘,上裝柴草,灌以膏油,假稱投降,向北岸而進,至離曹營二裡之處時,各船一齊點火,然後借助風勢,直向曹軍沖去,曹軍大敗,舟船被燒。曹操率軍從華容道(今湖北監利西北)陸路撤回江陵。遂撤軍北還。

建安十四年(209)

三月,曹操於譙大治水軍。七月,征孫權,並設揚州郡縣長吏,開芍陂屯田。

建安十五年(210)

赤壁大敗後,曹操采取一些措施,穩定內部。春,曹操下《求賢令》,說:“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曹操提出不拘品行、唯才是舉的用人方針,目的是盡量把人材收羅到自己身邊。冬,曹操作銅雀臺。

建安十六年(211)

正月,太原商曜等叛亂,曹操派遣夏侯淵、徐晃圍破之。三月,曹操遣司隸校尉鍾繇率大將夏侯淵以討伐漢中(治南鄭,今陜西漢中東)張魯為名進兵關中。關中馬超、韓遂、楊秋等十部心生疑懼,一時俱反。曹操立即派大將曹仁進攻關中,馬超等人屯據潼關。八月,曹操西征迎戰馬超軍,派徐晃、朱靈等夜渡蒲阪津,據河西為營。曹操自潼關北渡,馬超截擊曹軍,曹操被校尉丁斐用餌敵之計救回。曹操軍拒渭口,多設疑兵,暗中用舟載兵入渭,造浮橋,深夜分兵結營於渭南,馬超夜裡劫營,被曹操伏兵擊破。馬超等屯居渭南,向曹操求和,曹操不許。

九月,曹操進軍渡渭水,離間瞭馬超和韓遂,大勝關中軍,馬超和韓遂敗走涼州。十月,曹操進軍安定,楊秋投降,關中地區基本平定。 

建安十七年(212)

正月,曹操回到鄴城。漢獻帝命曹操贊拜不名,入朝不趨,劍履上殿,效仿漢初蕭何故事。十月,曹操起兵號稱四十萬,親自南征孫權。 

建安十八年(213)

正月,曹軍進至濡須口(今安徽巢縣東南),攻破孫權設在江北的營寨,生擒其將公孫陽。孫權親率軍七萬,前至濡須口抵禦曹軍。二軍相持月餘,各無所獲。曹操見孫權軍容嚴整,自己難以取勝,遂撤軍北還。五月,復《禹貢》九州。曹操被封為魏公。七月,曹操開始建魏社稷宗廟。九月,曹操作金虎臺,鑿渠引漳水入白溝疏通河道。十月,曹操分魏郡為東西部,設置都尉。十一月,曹操初置尚書、侍中、六卿。

建安十九年(214)

正月,夏侯淵破馬超。三月,漢獻帝使魏公位在諸侯王上,改授金璽、赤紱、遠遊冠。七月,曹操再次征討孫權。夏侯淵破韓遂、斬宋建,定涼州。十一月,漢皇後伏氏被曹操廢黜處死。

建安二十年(215)

正月,曹操之女被漢獻帝封為皇後。三月,曹操見劉備已取得益州,而漢中是益州門戶,“若無漢中,則無蜀矣”,劉備必然要攻取漢中,於是曹操搶先一步親征漢中張魯。五月,曹軍剿滅氐王竇茂軍。七月,曹操大軍進至陽平關(今陜西沔縣西北)。張魯聽說陽平關失守、逃往巴中。曹操進軍南鄭,盡得張魯府庫珍寶。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孫權十萬大軍。十一月,張魯投降,被封為列侯。

建安二十一年(216)

三月,曹操親耕藉田。五月,漢獻帝進曹操爵為魏王。十月,曹操再度征討孫權。

建安二十二年(217)

二月,曹操進軍屯江西郝溪。孫權在濡須口築城拒守,曹軍逼攻,孫權退走。三月,曹操引軍北歸,留夏侯惇督廿六軍,孫權遣徐詳請降。四月,漢獻帝命曹操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五月,曹操興建泮宮。十月,漢獻帝命令魏王官帽上佩綴十二旒,坐金根車,套駕六匹馬、配置五時副車,立曹丕為魏太子。

建安二十三年(218)

正月,漢太醫令吉本與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事敗被殺。三月,張飛、馬超不敵曹洪軍,撤往漢中,蜀漢大將吳蘭被殺。四月,代郡、上谷烏丸無臣氐叛亂,很快被曹彰剿平。七月,曹操西征劉備。九月,曹操兵至長安。十月,宛城守將侯音等人叛亂。

建安二十四年(219)

正月,曹仁破宛,斬侯音等。劉備自陽平關南渡沔水,依山而進,夏侯淵出兵與劉備爭奪地勢,被黃忠軍所殺,曹軍大敗。曹操遂放棄漢中,軍隊全部撤回長安。
  
七月,曹操剛剛從漢中撤出,劉備大將關羽就從荊州向他的東南防線襄、樊一帶發動瞭進攻。曹操聞知,立刻派大將於禁率兵往救樊城。八月,關羽乘洪水泛濫之機,大破於禁所統七軍,禽於禁,斬龐德,將樊城圍住。當時樊城曹軍隻有數千人,城被水淹,水面離城樓僅有數尺,曹仁率軍死守。曹操又派徐晃領兵去救樊城。十月,曹操從關中趕到洛陽,親自指揮救援樊城。

孫權因關羽處其上遊,很不願意讓關羽勢力發展,而且他早已有攻取荊州之心,於是聯結曹操,準備以大將呂蒙偷襲荊州要地江陵。曹操接信後,將這一消息通知曹仁,命他繼續堅守,自己進至摩陂(今河南郟縣東南),臨近指揮,又派兵十二營增援徐晃,命他反擊關羽。不久,呂蒙偷襲江陵得手。曹操傳令諸將勿追擊退走的關羽,讓孫劉兩傢自鬥。

曹操在孫權擒殺關羽、取得荊州後,表孫權為驃騎將軍、荊州牧。孫權遣使入貢,向曹操稱臣,並勸曹操取代漢朝自稱魏皇帝。曹操將孫權來書遍示內外群臣,說:“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耶!”曹操手下群臣乘機向曹操勸進。曹操自己還不想廢獻帝自立,他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

建安二十五年(220)

正月,曹操還軍洛陽。當月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陽病世,壽六十六歲,謚武王。二月二十一日,曹操被葬在高陵。這年十月,魏王曹丕取代漢朝,自立為皇帝,國號魏。十一月,被追尊為魏武皇帝。

魏文帝黃初四年(223)

曹操廟號為太祖。

◆陳壽:“漢末,天下大亂,雄豪並起,而袁紹虎視四州,強盛莫敵。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閴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禦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王沈:太祖禦軍三十餘年,手不舍書。書則講武策,夜則思經傳。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魏書》

◆司馬光:王知人善察,難眩以偽。識拔奇才,不拘微賤,隨能任使,皆獲其用。與敵對陳,意思安閑,如不欲戰然;及至決機乘勝,氣勢盈溢。勛勞宜賞,不吝千金;無功望施,分豪不與。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對之流涕,然終無所赦。雅性節儉,不好華麗。故能芟刈群雄,幾平海內。《資治通鑒》

◆鐘嶸: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詩品》

◆許子將:子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