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101.com.tw

人生格言,勵志名言,名人名言,國學,散文,詩詞鑑賞,成語大全,周公解夢

三國演義_三國猛將呂佈從來沒有打過一次勝仗,還有3次的背叛記錄_三國人物

  《三國演義》及各種民間藝術的演繹,呂佈向來是以“三國第一猛將”的形象存在於人們的心目之中。其實歷史上的呂佈並非如此,他除瞭3次的背叛,戰場上也沒有打過一次勝仗。

  呂佈是三國早期名將,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在文學作品中,呂佈是三國第一勇將。京劇有個曲目叫做《三英戰呂佈》,是說三國時期的一流將領關羽和張飛兩人聯手都打不過他,隻是在加上劉備時,三人才勉強和呂佈戰瞭一個平手。關羽“溫酒斬華雄”,“殺顏良,誅文醜”,千裡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張飛橫著丈八蛇矛,當陽橋上一人擋住曹操十萬大軍,這樣兩個人都打不過呂佈,你說這人有多厲害!不過,文學作品免不瞭誇張,真實的呂佈應該是強於搏擊,而統兵打仗卻是個二流人物,且大陣仗勝少敗多,最終被擒。

  呂佈本來是丁原的屬下,被董卓收買,殺丁原後成為董卓的心腹。董卓這個人心胸狹小且性格暴躁,曾經因為小事發怒,竟然拔出手戟擲向呂佈。呂佈又和董卓的侍婢私通,害怕事發,心中總是惴惴不安。司徒王允趁機策動呂佈殺死瞭董卓。王允讓呂佈擔任瞭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和王允共同把持朝政,從這時候起,呂佈算是正式獨立走上瞭政治舞臺。

  呂佈殺瞭董卓以後,董卓所在的涼州人非常怨恨他,曾經是董卓部屬的將軍李傕等人聯合進攻長安城,呂佈不能抗拒,隻能看著李傕進入長安。此後不久,呂佈再敗,隻帶著數百人逃出武關,想投奔袁術。這可以算是呂佈的第一次失敗吧!

  呂佈逃出長安,打算去投奔袁術。他認為,殺瞭董卓,等於是給袁術報瞭仇,因為董卓殺瞭袁術的叔叔袁隗及其族人,袁術必然會厚待他。哪知道,袁術卻對他反復無常的行徑非常討厭,拒絕接納他。呂佈隻好向北去依附袁紹。這時候的袁紹正是用人之際,就和呂佈一起打擊常山的張燕。在這次戰役中,呂佈沖鋒陷陣,作戰勇敢,終於打敗瞭張燕的軍隊。勝利後,呂佈要求袁紹給他增加軍隊,手下士兵也到處搶掠,袁紹不放心,這時呂佈又要求離開,袁紹準備殺瞭呂佈,不成功。呂佈逃往河內,準備與張楊合兵。袁紹令部下追擊,袁紹手下都害怕呂佈,沒有人敢逼近和他廝殺。

  這時候,曹操是兗州牧。在曹操率軍東征徐州的陶謙時,陳宮說服曹操的好朋友張邈反叛曹操,把呂佈迎接到瞭兗州。兗州各郡縣紛紛響應呂佈,隻有荀彧和程昱堅持在鄄城。呂佈一到兗州就攻打鄄城,沒有攻下,就撤圍向西,駐紮在濮陽。曹操回軍兗州,在濮陽攻打呂佈。呂佈出兵迎戰,先用騎兵攻打曹操的青州兵。青州兵被打散,曹軍大亂,曹操本人冒火突圍,掉下馬來,左手掌也被燒傷。幸虧有手下將領司馬樓異掩護,曹操總算突圍而出。曹軍將士不見曹操,一時驚懼不已。曹操強忍疼痛到各營巡視,終於穩定瞭軍心。曹軍重新煥發瞭鬥志,再次攻打呂佈。雙方僵持瞭一百多天,趕上蝗災發生,雙方軍糧耗盡,各自撤兵。興平元年(公元194)秋天的九月,曹操退回到鄄城。呂佈來到乘氏縣(今山東省巨野境內),卻被當地人李進擊敗,隻好東屯山陽。李進所居不過縣城一域,兵力瞭瞭,呂佈能被他打敗,可見其能為如何!

  興平二年春天,曹操出兵襲擊定陶(山東菏澤境內,北鄰巨野),恰好呂佈趕到,曹操順手擊敗瞭呂佈。夏天,曹操攻擊巨野的呂佈部將薛蘭和李封,呂佈前來救援,結果薛蘭被打敗,呂佈逃走。逃走的呂佈與陳宮會和,率領一萬多軍隊再來戰曹操。這時候曹操的軍隊不如呂佈多,於是設伏兵誘敵,出奇兵縱擊,將呂佈打敗。呂佈隻好向東投奔劉備。

  徐州刺史本來是陶謙,陶謙臨終將徐州托付給劉備,徐州的官吏在陶謙死後,將劉備擁戴為徐州主官。袁術也想獲取徐州,就率軍前來攻打。劉備率軍迎戰,在淮陰一帶和袁術相持不下。呂佈趁虛襲擊瞭下邳,還把劉備的妻子兒女也俘虜瞭。劉備隻好向呂佈求和,呂佈交還瞭劉備的妻子兒女,派劉備駐紮在小沛。偷襲作為一種軍事手段,常常被將領所采用,也往往會收到奇效,但那是在對待敵對陣營時如此,對於一個收留自己的人使用,這叫做背後插刀子。呂佈靠這種下三濫的手段擁有瞭徐州,並自稱徐州刺史。

  居於徐州的呂佈暫時平靜瞭一陣子,在袁術和劉備的爭戰中,劉備求救,呂佈給袁、劉二人調解過,這就是文學作品中大肆渲染的“轅門射戟”事件。後來,袁術想結交呂佈作為援手,就提出來向呂佈的女兒索親,呂佈同意瞭。呂佈本來已經送女兒上路瞭,因為袁術想當皇帝,在他人的勸說下,呂佈又把女兒追回來,並殺瞭前來迎親的袁術的使者韓胤。袁術非常憤怒,便與韓暹、楊奉等人聯合,派出大將張勛率軍攻打呂佈。呂佈采納陳珪的建議,拉攏韓暹、楊奉轉而攻打袁術,張勛被打敗。

  建安三年,呂佈再一次投靠袁術,並派手下的將領高順攻打劉備,劉備大敗。曹操派遣夏侯惇救援劉備,也被高順打敗。曹操親自帶兵征討呂佈,呂佈向袁術求救,自己兵敗退回城中固守,袁術也沒有出兵救援。呂佈終於在下邳城南門的白門樓上投降,最終被曹操絞殺。

  作為戰場的將軍,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既帶兵又統將,被稱之為大將或主將。這在三國中期如諸葛亮、司馬懿、陸遜皆屬於此類,在前期則是曹操、袁紹、孫堅、劉備等人;另一類則是臨陣打仗的將軍。呂佈為這兩類兼是。作為臨陣搏殺的將領,呂佈可以說是驍勇異常,董卓讓他當“侍衛”,敗逃之時無人敢於迫近都說明他的這種能力。但是,作為大將或者主將,並不僅僅需要搏殺這一種能力(當然這是必要的),他還需要有對戰場上所有情況的統籌把握能力。而這方面,呂佈可以說是毫無可稱道之處,所以他才會屢敗屢逃,一生都如喪傢之犬惶惶流竄。紛亂年代是個將軍立功顯名的時代,三國時期名將多為後世留下瞭供人稱道的事情,呂佈似乎除瞭“膂力過人”、“莫敢逼近”等籠統的說法外,並沒有留下讓人效法的事情,為什麼?恐怕是作為主將,呂佈並沒有打過一次像樣的勝仗。